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便利店管理制度范文

便利店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便利店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便利店管理制度

第1篇:便利店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脑电图;过度疲劳;尼莫地平

1 病例报告

男,24岁,因连续打麻将后,头痛,阵发性头昏、烦燥、饮食欠佳,失眠3d,精神萎糜而就诊.查体:查内外科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各项常规和生化检查均正常.EEG:各导联在过渡换气中出现阵发性低至中幅165~231msθ波及6~7次 s-1 ,持续0.5~3s的θ节律,过渡换气停止后即改善,给予尼莫地平40mg 3d-1 ,治疗1wk后,临床症状消失,复查EEG正常.

第2篇:便利店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农村;连锁便利店;经营模式;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7501

0 引言

我国农村地区幅员广阔,人口数量庞大。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快速发展农村商业,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打开农村商品流通渠道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化的农村连锁便利店商业模式应运而生,为广大农民带来生活便利,满足消费市场需求,有效推动农村商业的发展。

1 连锁便利经营模式对推动农村商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打造低价格优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连锁便利店模式通常从产品采购到产品配送都由总部统一运作,既可以从总供方获取价格优惠,又节省了产品运输费用,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打造了产品低价格优势,同时随着连锁便利店规模的不断扩大,连锁总部还帮助制定销售策略,节省宣传成本。经营费用减少,运营陈本下降,将给连锁便利店经营带来直接的规模效益,盈利大幅度增加,这样就实现了农村商业的低价格优势,使得农民在购买产品上得到了价格优惠以及服务保障,切实维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促进农村商业经济发展。

1.2 开启先进管理模式,提高农村商业管理水平

农村连锁便利店经营模式对连锁店铺采取先进的统一标准管理运营方法,由总部用规范的管理制度对单个实体店铺进行统一指导、监督和调控,实施科学化、统一化的管理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店铺内部管理的有序性与合法性。通过连锁便利店总部,确保各种优秀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经验能够在最快时间内传达至各个连锁店铺并落实到位,不断加强整个连锁企业的管理水准,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

2 农村连锁便利店经营模式出现的主要问题

2.1 市场定位不明确,商品品种不全面

便利店不同于超市,它有着超市固有的销售模式与方法,但又从其中分离出来,主要经营产品包括食品、饮料以及相关服务,以满足人们的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农村连锁便利店与普通的超市类似,却又缺乏其营业特色,找不准其市场定位,体现的是以食品和饮料销售为主的小型商店,不仅产品不齐全,还缺乏类似缴费、打印等全面服务,这样一来就不能很好地体现便利店的便利性特色。

2.2 物流配送缓慢,连锁规模有限

农村连锁便利店通常经营面积相对较小,销售量不够,同时很多商品的储存期限和储存方式有限,商品既不能积压也不能短缺,这就要求连锁便利店必须配备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连锁便利店的配送服务存在严重滞后的现象,便利店产品配送速度相当缓慢,经常出现店铺内商品不齐全,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其次农村连锁便利店的连锁程度较低,不能很好地形成系统管理,连锁规模有限导致店铺管理不够规范与统一,物流配送系统更加缓慢。

3 针对我国农村连锁便利店经营模式的创新性建议

综合我国农村连锁便利店经营管理存在的诸多缺陷,应因地制宜的采取政府导向与自身改善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创新与完善,切实提高农村连锁便利店的管理水平与经营效益,促进农村商业的新发展。

3.1 宏观上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做好市场导向

当前我国农村连锁商业的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经营者对连锁便利店的经营模式认识不够深入,导致连锁程度不高,便利店规模有限。因此这就需要不断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度,引导农村经营者不断提高连锁

经营意识,提高管理者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切实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加强农民消费能力,积极刺激需求;加强政策导向作用,健全农村金融系统,为农村连锁便利店提供足够的信贷支持等等,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农村连锁便利店走上一条规范合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2 立足农村消费者需求,推行新的经营方式

对于农村连锁便利店自身而言,应该积极引入新的技术,利用先进的科技水平打造电子商务与连锁便利店相结合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同时立足农村消费者需求,找准市场定位,完善经营产品类型,合理调整内部结构,不断拓展农村连锁便利店业务以及服务范围。树立产品品牌意识,加强经营特色,创新销售策略,加大促销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消费群体,从而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最后,加强农村连锁便利店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创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手段,培养新型的商业管理人才,为农村连锁便利店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对农村连锁便利经营模式的现实意义与存在问题探讨,预测了未来农村商业发展的新方向,为农村连锁便利店的发展模式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能给未来农村连锁便利店的赢利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德]彼特.莫拉斯.赢利模式:电子商务成功之路――创世纪工商管理译库[M].冯雷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41.

[2]鲍宏礼,管竹笋.我国农村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5,(5):5860.

第3篇:便利店管理制度范文

中国便利店目前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是店多不赚钱。有些拥有2000家店铺的便利公司,年净利润不足3000万元。二是店多转型难。店铺面积大小不一,客层复杂,人力资源老化,很难实现从迷你超市向时尚便利的转型。三是拓展乏力。大型便利公司向外拓展与当地便利公司相比缺乏竞争优势,而当地便利公司与私人便利店相比也越来越没有优势。所以,就出现了“正规军”打不过“游击队”的现象。那么,中国便利店应如何来破解这个困局,如何应对未来竞争呢?

破解中国便利店的困局

第一,我国的便利店很有发展潜力,因为便利店是最适合本土化发展的零售业态。中国的消费者非常注重生活的便利性,大卖场虽然便利了顾客的综合性购物,但也给顾客造成了购物的不便利。所以,中国零售企业应该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便利店,在比大卖场更广泛的区域内发展“生鲜型”、“时尚型”、“服务型”等多样化的便利店业态。随着百货公司、大卖场、家居等业态的外资势力越来越强大,如果中国便利店也拱手相让,那本土零售企业就“大小全无”了。我们以前拼命想做大,其实,大是内资的弱项,小才是内资的强项。中国的零售业可以实施“以小胜大、以多胜大”的策略,发扬“愚公移山”和“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用人性化的服务、优质的产品、便利的地理位置来吸引消费者,这是本土零售企业一条不可放弃的发展道路。

第二,目前便利店的成败都在于规模,核心是管理。我国大型便利公司经历了15年的发展以后,依然没有重大转机,这主要存在五大问题:摊子太大、过度竞争、定位摇摆、舍本求末、服务不好。服务而言,本土便利店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缺乏活力、不够温馨,而外资便利店却通常给人以友善、温馨的感觉。最终能赢得市场的当然应该是那些能够尊重顾客需求,给顾客带去快乐与满足的公司,那些想当然的甚至把顾客赶出店门的公司,最终必然会被顾客抛弃。服务质量差会为企业带来诸多问题及不良结果,是一个必须综合治理的问题,涉及到诸如用工方针、报酬分配、教育训练、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等一系列战略与策略问题。

第三,在我国发展便利店,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不要“散豆式发展”,要“集中式发展”,集中力量进入有购买力的城市,在这个城市发展也要集中主要区域,然后密集开店,形成区域优势,这样便于提高配送效率。二是进入空白点要谨慎,如开办小区便利店,没有超市的时候进入,生意还不错,一旦有超市与折扣店进人,就会立即失去竞争优势。

第四,提高商品营销能力是关键。提升经营业绩的关键是提高商品营销能力,商品是源头,如果说店铺是枪,商品就是弹,没有弹,再好使的枪也没有用。便利店的营销,主要不是价格竞争,而是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与主题活动。

第五,便利店是靠品牌与技术取胜的业态。便利店虽然到处可见,但便利店的竞争其实还没有真正开始,因为国际品牌还没有对内资便利店构成很大的竞争威胁,现在基本上是本土品牌之间的斗争,无论发展环境、品牌形象、技术手段等,都还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便利店真正的竞争是:(1)对特定品牌的顾客信赖。(2)标准商业模式的快速复制、持续服务与经营创新。(3)物流整合(尤其是冷链系统)与信息技术(尤其是开放的接口)的支撑能力。(4)糅合总部与门店各自优势的能力。从经营上来说,商品、服务与营销创新是关键;从管理上来说,物流信息系统与营运管理是关键;从整体来说,发展特许加盟,调动总部与门店两个积极性是关键。便利店的成功,最终将依靠品牌与技术、总部与加盟者,两个积极性相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便利店系统。

中国便利店的未来竞争

本土企业在本土占尽了先发优势,关键是地盘优势。这属于资源型优势,而不是智力型优势。本土便利店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遍地开花,甚至连那些根本不适合开发的商圈里也开出了便利店,已经发展到了“见缝插针、无孔不入”的地步。但是,对本土便利公司来说,有没有未来的关键是要在拥有资源型优势的有利条件下,尽快培育智力型优势,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持续发展与有效发展的能力。

便利店发展的最终出路是:商品即食化、功能服务化、组织特许化。商品即食化

商品即食化就是要做到:买后即食,发挥“中食”餐饮功能。大多数人以为7-Eleven是指营业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这其实是个误解。7-Eleven是指售卖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之间顾客所需商品与服务。便利店主要是满足即食消费需求的商店,早餐,中餐、宵夜,都可以到便利店购买。在便利店出现以前,人们把饮食分为家里吃(内食)与饭店吃(外食)。便利店是一次“饮食革命”,诞生了“中食”(界于外食与内食之间,便捷、卫生、营养的饮食)。如在中国台湾,便利店起步时期与传统的饮食店竞争,后来则与洋快餐竞争,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7-Eleven来到中国后,最能体现其特色的就是“快餐岛”,店铺内配置的小型厨房在中午和晚餐时段供应10余种菜式,半小时内现做现炒,每两周更换一次菜色。“好炖”这部分品种超过20种,其中4成为蔬菜制品。还供应平价现煮咖啡一CITY COFFEE,以及从台湾引进的牛肉面和新鲜豆浆。为了做好即食商品,店铺一般要拥有零售与餐饮两个执照。最关键的是后防要有强大的支撑系统,一是开发团队,二是中央厨房,三是温控物流。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有效保障食品的供应。

本土便利店的鲜食产品一般由供应商提供,现在有些公司已经开始实施自行开发计划。如上海的罗森便利,建立了一个由专业人员、商品主管、运营督导、一线员工组成的研发小组,自产商品构成比连续6年上升,2008年自产商品的比重已超过20%。例如,统一超商为了让“锅贴里要有汤汁”,员工试吃队成员除了吃遍全台湾锅贴,回到公司厨房里还要再试验、再练习。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就会有特色,而便利店的发展商机就在其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是:自产商品的开发要有营销方案与之相配合,如投放电视广告,在卖场先派送,然后试销,在不断征求顾客意见的过程中持续改进与更新。

功能服务化

功能服务化就是要求便利店成为提供生活服务的平台。服务项目包括传统项目,如公用事业收费。统一的7-Eleven在台湾每个月代收业务量超过400万件,每个月的代冲业务量为3万多件。代收业务的手续费一般按件计算,折合人民币大约为每件2元,按此计算,每月的代收毛收益为800万元,年总收入上亿元。

上海便利店已经普及代收业务,但收费很低。早在2006年上半年,在上海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专业委员会的例会上,上海8家便利公司共同呼吁

提高代收公用事业费的费率,这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虽然最终没有获得全胜,但这一行动反映出在目前上海便利店的业务中,代收公用事业费已经占很大的业务量。很多店铺一天的商品销售收入不到5000元,水、电、煤气、电话的收费就达上万元甚至几万元,以后也许可以考虑从公用事业收费逐渐扩展到各种罚款的交付。除这些传统服务,还有一系列新的业务可以开发,快递业与便利业的合作便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快递业上门取件的模式导致客户的交寄等候时间过长,私人客户从安全角度考虑更不愿意陌生人到自家取件,为此可以把便利店作为快递公司的附属渠道,中国台湾的便利店,大部分都和DHL、UPS合作开展收件业务。据此,便利店、网购、快递之间将建立起新型的供应链网络。

信息技术服务是便利店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如微软公司日本部门与日本7-Eleven合作,双方通过各家便利店的专用设备为Vista操作系统用户提供数码照片打印服务。数码照片打印服务与WindowsVista的影集软件捆绑,用户可通过软件选定自己希望打印的照片。照片将上传到富士施乐公司运营的服务器上。当照片上传完毕,服务器随机生成一个8位字符的字母数字代码。该代码是个密钥,用户凭此可从7-Eleven所有便利店的机器上打出数码照片。该代码还可与他人共享,以便多个亲友能得到同一张照片。富士施乐公司方面表示,照片搞错的机率非常低。用户在机器上输入代码后,照片从服务器上被下载。此时用户根据系统提示选定所打印照片并交纳费用,一张大尺寸照片30日元(0.25美元),然后打印完成,照片从机器中弹出,打印完成后照片从机器内存中被自动删除。这项新服务针对那些没有家庭打印机的用户和那些希望在活动之后将同一照片分发给多个人的用户。

类似的服务项目还有很多,便利店的发展一定要关注社会变革、需求变革与技术变革,要跟上时代步伐。利用空间无限的网络弥补便利店的有限空间,发展网上业务,实体通路向虚拟通路发展,将使便利店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组织特许化

第4篇:便利店管理制度范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场,是指从事食品交易活动的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包括集贸市场、超市、百货店、仓储式会员店、便利店、食杂店等)。

本办法所称经销商,是指从事食品批发、零售、现场制作销售等活动的组织或个人。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品流通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商务部负责全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行业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行业管理,负责指导、督促市场建立保障食品流通安全的管理制度。

第五条市场和经销商应当取得营业执照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经营食品的相关证照,其食品经营环境应当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六条市场应当设立负责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或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控本市场的食品安全状况。

第七条市场应当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一)协议准入制度。市场应与入市经销商签订食品安全保证协议,明确食品经营的安全责任。

鼓励市场与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厂“场地挂钩”、“场厂挂钩”,建立直供关系。

(二)经销商管理制度。市场应当建立经销商管理档案,如实动态记录经销商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经营产品和信用记录等基本信息。经销商退出市场后,其档案应至少保存二年。

禁止伪造经销商档案。

(三)索证索票制度。市场应当对入市经营的食品实行索证索票,依法查验食品供货者及食品安全的有效证明文件,留存相关票证文件的复印件备查。

(四)购销台账制度。市场应当建立或要求经销商建立购销台账制度,如实记录每种食品的生产者、品名、进货时间、产地来源、规格、质量等级、数量等内容;从事批发业务的,还要记录销售的对象、联系方式、时间、规格、数量等内容。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市场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记录在案。

发现在本市场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经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确认,市场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依法报相关部门处理。

第八条鼓励市场申请绿色市场认证,并使用相应的认证标志。

禁止冒用、使用伪造的前款规定的认证标志。

第九条市场现场制作食品、散装食品及生鲜食品销售应当具备保障食品安全的设施设备和条件,远离污染源,并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

鼓励市场现场制作食品在消费者可视范围内操作。

市场生、熟食品应分区销售,防止交叉污染。

第十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市场巡查制度,对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完善食品安全的市场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十二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与食品流通行业中介组织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

第十三条鼓励新闻媒体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任何单位或个人可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举报、投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5篇:便利店管理制度范文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机遇

1.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定位,使流通力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牵引力。据测算,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经济增长有直接关系,增长弹性比大致为1:1,商业正成为拉动北京城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北京商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和合理的资金流向,这为外商投资北京商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2.首都经济发展将带来生活方式的变革,将出现新的消费需求。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人均GDP水平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国际流行的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便利店等业态势必同步出现,餐饮业、生活服务业将得到更大发展,这给引进和利用外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市场容量和潜力,使北京将成为国际商业资本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目标之一。北京拥有1300万人口,人均GDP已达3000美元。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成功,使北京商业面临一个更为开放、多元、竞争的新的市场环境,必将加快北京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和市场集中度,这为国际商业资本进入北京市场提供了发展条件。

(二)基本情况

近年来,北京商业利用外资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运营效益良好。2001年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2亿元,同比增长13.2%,比同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出2.8个百分点,增势明显高于内资商业。

北京商业利用外资提升了北京商业的层次,改变了商业投资主体单一化,弥补了商业发展资金的不足,带来并促进了新的业态、管理方式、经营方式、商品布局直至商业模式、商业运行方式、商业体制等方面的革命性变化,培养了大批商业专门人才,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北京商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北京商业发展越来越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靠拢,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目前,北京商业利用外资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差距。一是和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相比,引进外资比重偏低、项目偏少;二是引进跨国集团和国际知名商业企业较少;三是引进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大型购物中心、便利店等国际先进商业业态方面还存在一些空白,这些与首都日益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和作用不相适应。

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按照首都城市功能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符合商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遵循北京市商业发展规划,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大城市商业发展经验和管理方式为重点,积极、稳妥、有序地利用外资,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推进商业现代化,实现流通业跨越式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

(二)工作思路

1.调整结构,提高引进外资的层次。调整引进外资的重点领域,加速推进物流配送、批发团地、大型购物中心、专业店及专卖店、便利店等流通设施的建设,加速发展现代餐饮业和生活服务业,加快商业信息平台建设。――调整引进外资的企业来源,重点吸引世界商业50强的企业来京投资。

――在重点领域、重点业态中,力争该领域、业态世界排名前3位的顶尖企业进入。

2.优化形式,探索新的利用外资方式。探索外资企业新的合作形式。除合资、合作、独资形式以外,鼓励外资企业授权经营、发展特许经营。

――探索利用外资改造国有商业企业的新形式。鼓励外资通过投资、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商业企业的改组、改造,用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经营技术和经营业态整合国有商业企业资源,催化、促进本市商业的整体发展。

――探索采用智力引进的方式。探索跨国商业集团对本市商业企业进行管理和智力输出的方式,吸引国外优秀职业经理人加盟。

――探索新的融资方式。鼓励有实力的商业企业到国外上市,大胆探索利用外资间接投资的方式。

3.拓展领域,联动相关行业。逐步探索外资企业从事租赁、典当、、拍卖等佣金业务。

――探索外资企业通过特许经营等形式进行合资、合作。

――鼓励世界著名的运输设备、制造设备等厂商进入分销领域,在京设立分销基地。

(三)发展目标

1.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北京市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营业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到2005年达到15%,到2010年发展到25%。

2.加快重点领域引资步伐。重点领域引进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到2005年达到15家,到2010年不低于30家。

3.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世界商业50强企业、同业态排名前3位的知名企业在京投资的比重,2005年达到10%,到2010年到达20%。

三、重点领域

(一)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和批发团地的建设,提高本市流通组织化程度。为加快物流基地建设,引进国际著名的物流企业、知名厂商落户物流园区,鼓励世界著名企业在物流园区内建立分销中心。重点发展“三地一港”(即通州马驹桥、房山闫村-丰台王佐、顺义天竺3个物流基地和北京物流港),力争引进1-2家具有专业开发资质的外资企业参与开发,同时还要重点引入发展批发团地分销模式。2002年后,可合资或合资控股兴办;2003年后,可独资兴办。

(二)加快大型购物中心建设,促进首都商业的发展。重点引进资金实力雄厚、富有管理经验的跨国集团来京投资发展大型购物中心。规划建设的4个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ShoppingMall)当中,北清Mall、北京Mall项目是近期引资重点,应有具有专业资质和国际开发经验的外资企业参与设计、建设和经营。

(三)加快知名专业店及专卖店的引进,丰富首都商业特色经营市场。本着高起点、高品位,不重复引进的原则,重点引进家居建材装饰用品、办公用品、服装等高水平专业店、专卖店集团,发展大型专业卖场(BigBox)。鼓励高水平的专业店、专卖店,尤其是大型专业卖场进入专业市场密集区、传统商业中心区,逐步提升或替代传统初级市场、优化经营结构和业态结构,促进商业的整体升级。2003年前可试办3-4家不同类型的专卖店或专业店公司。2003年后可结合市场发展需要,继续扩大开办合资专卖店及专业店公司的数量。

(四)加快便利连锁店建设,实现让居民生活更方便的目标。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工作,特别是做好城市新兴社区的商业配套,应积极引进国外具有社区服务经验、适合社区发展的便利店及小型折扣店,积极发展社区便民商业。可率先在中关村科技园区、CBD等发展较为成熟、周边居民收入层次较高、购买力较强的适当地区,引进具有便利服务经验的便利店及小型折扣店2-3家进行合资经营,待取得成功经验后逐步在社区中推开。

(五)加快餐饮业的改造和建设,整体提升餐饮经营水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需要继续引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风味餐饮,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在餐饮领域应继续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引导外资通过多种形式兼并、收购或改造本市中小餐饮企业,引导外资开设不同风味、富有特色的餐饮店,调节餐饮市场结构,提高餐饮业的整体运营质量。

(六)建设新型生活服务业,提高都市人民现代化生活水平。鼓励外商投资发展符合社区特点的洗染保洁、美容健身、家政服务、电话购物、网上购物等现代生活服务业;通过外商投资对传统生活服务业进行改造,实现规范化、连锁化、现代化,带动整个生活服务行业层次和品质的提升。

(七)加快商业信息网络建设,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鼓励外商投资商业信息网络建设,引进国际知名的具有先进技术和成熟开发经验的网络企业进入,发展BtoB、BtoBtoC等模式的合资企业,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2003年前鼓励外商投资企业1-2家进入,2003年后可随着形势的变化,继续扩大引进数量。

四、实施措施

合理地引导和利用外资,对北京商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入世协议和首都市场需求,本市将加大商业利用外资力度。原则上,北京商业欠缺的业态,应在“十五”前期引入,以争取早日形成示范效应;对已经试点,成效显著的业态,要继续引入,提高市场占有率;对分销、租赁等新型行业,要积极鼓励,稳步推进,形成规模。

(一)进一步加强对本市商业利用外资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商业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提高商业利用外资工作的指导性和预见性,加大商业利用外资总体协调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政策透明度,提高项目审批速度和办事效率,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维护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促进商业利用外资的快速发展。

(二)提供行业投资指南,扩大对引资项目的推介和宣传。1.定期商业服务业投资指南,向社会公示阶段性的鼓励、允许发展和限制、禁止建设的商业设施项目的类别。

2.定期商业服务业行业发展报告,引导外资流向。

3.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类大型活动广泛做好项目推介;利用网络或新闻媒体等方式做好宣传,寻求合作伙伴。

(三)加强增值服务,为引资提供指导和咨询。1.建立与外商联系制度,主动为外商提供需求服务,包括政策咨询、项目可行性调研方面等。

第6篇:便利店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消费时代;中小型商超;营销渠道;渠道宽度;渠道长度

一、新消费时代消费变化特点必然带来营销渠道变革

(一)对基本理论的认识

零售轮回理论认为,任何一种零售组织都是以大胆创新开始的,然后变得十分脆弱,逐步失去竞争力,最终让位于新的创意。营销渠道也存在这样的演化过程,当零售商通过渗透策略占领了市场,成为人们关注的竞争目标时,大量的模仿者逐步跟进,迫使营销渠道重新定位和进行新一轮创新。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营销渠道如同产品生命周期一样,也存在可变的创新、成长、成熟和衰退的演变过程(王国才,2018),新业态伴随新的营销渠道适应,包括商品组合、顾客服务、销售方式、店面设计与布局都要进行创新,当新业态所采用的新营销渠道越来越被人看好时,模仿者也显著增加,结果导致营销渠道间的竞争,各竞争者为了获得差异优势会不断调整经营结构与内容,营销渠道得以再次创新。权变理论也揭示了渠道创新的原理,基于多变量和动态化的各因素影响,组织的优化管理在环境条件、技术条件、组织目标和规模等方面协同统一,营销渠道因效率而变。

(二)基于消费环境的认识

经济收入的增加,使社会步入消费主导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加速调整,消费理念从物质层面转向个性化追求和品质化需求,反映在衣、食、行、住、娱等多个领域。调查显示,有超过61%的消费者更看重商品品质,有42%的消费者愿意为能体现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产品多花钱,表明价格和促销策略已不再是消费购买行为的决定因素。收入水平的提高,也进一步增加消费信心指数,表现在消费群体构成上,年轻一代正成为消费的生力军,具有较高的消费意愿。消费方式上,体验消费正形成零售新一轮增长热点(王晓丽,2020),提升消费体验和强化个性化服务,许多商超致力于打造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体验式消费场景,实际上,当前有高达78.9%的商超行业在经营中注入了体验式消费元素。通常,经济发展水平与营销渠道结构有很大的关联,通过促进消费升级,折射到营销渠道变化上,经济发展会加强渠道功能分工和细化。随着网络零售日益发展,传统商超重视消费体验,构建体验平台,正是消费环境变化的结果,也必然反映在营销渠道创新上。

(三)基于技术支撑的认识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营销渠道变得越来越简单,线上线下融合呈主流趋势,电商平台将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全面优化业态布局,丰富商品营销模式(金航飞,2017)。调查也表明,跨渠道和多渠道叠加购买占84%,成为销售渠道主方向。纵观整个营销渠道的变化,零售科技在商超全链条的逐步推广和运用,将使中小型商超渠道运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二、当前营销渠道变化的趋势及中小型商超应对的局限性

(一)新消费时代将以顾客为营销中心,突出营销渠道终端价值

产品或服务最终需要通过消费者实现其价值,因而终端是营销渠道最根本的环节。而商超利用终端可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更能直接和准确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在众多目标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因此,终端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重大,谁掌握了销售终端,谁就会掌握市场主动权。营销渠道构建思路就要以消费者需求为起点来指导整个营销流程,当然,这样的构思也是以消费者为终点。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互动的特性使得消费者能够真正参与到整个营销销过程中,选择的主动性也得到加强.在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的驱动下,营销渠道构建必须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比较而言,中小型商超以百货店、便利店、链锁店、社区店铺等为主,大多靠近居民区或分散于农村,经营面积有限,经营的货物种类也多以冷藏食品、烟酒饮料、百货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为主,经营优势在于最大限度为民众生活提供方便。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对便利性要求提升,然而在终端服务上,中小型商超无法达到大型商超的服务水准,如采取统一配送、统一供货、开架售货、顾客实现自选等,在以追求品质消费的新消费时代,中小型商超大多仍采用以价格取胜的单一渠道策略,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得不到增值,致使发展受到限制。

(二)线下和线上融合促进营销渠道整合

随着众多新兴技术运用到商超零售的各个环节,营销渠道得以拓展,推动渠道进一步整合。当前79%的消费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购物,而不是采用单一的购物渠道,显现出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商超行业发展趋势,渠道整合也必然强调线上线下融合。基于消费场景延伸和消费体验重构,线下商超与网络零售商联系度更强,一端线上向线下引流、提供支付通道及商品线上展示等对实体店的数字化改造;另一端依靠大数据平台,实体店向线上输送消费数据。由线上线下全方位的渠道整合,传统商超再造“人、货、场”的关系定位。然而对于中小型商超而言,大多仍处于粗放式经营状态,集中度低;受自身经营模式和资金、技术人才局限,数字化程度低;利用电商平台对接和挖掘线上渠道潜力少,而现代营销渠道整合靠的就是数字化和强大的技术后台,这必然导致大多数中小型商超线上线下融合脱节和渠道割裂。仅仅依靠单一线下销售,中小型商超很难精准对接消费需求,也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更贴心的购物体验,真正发挥线下渠道的优势。

(三)渠道从垂直型走向扁平化和网络化

垂直型渠道是一种多层次的结构模式,渠道控制力弱,信息传递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层层递减,严重影响了渠道两端的信息沟通与反馈,使渠道效率降低。面对当前市场竞争加剧,零售端与分销商关系发生变化,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许多企业开始将营销渠道向扁平化方向转变,建立与消费者的直销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销售渠道越来越短,对渠道的控制力反而增强(舒进等,2019)。销售网点多了,则增大产品销售的市场覆盖面和销售量。随着网络化技术应用,营销渠道更趋于扁平和直销,多元、精准和高效成就渠道效率,通过数字化实现与顾客在推送、搜索、购买、付款、配送和分享阶段的交互,而直达消费者痛点。新营销渠道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可以实现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并能做到快速反应,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渠道效率。

(四)社交电商发展下的互动式营销渠道变革

社交电商的本质是基于人际关系网络,借助微博、微信等传播途径,通过社交互动、用户自生内容等手段来进行商品购买,同时将关注、分享、互动等社交化的元素应用于交易过程中。社交电商的精髓在于人和人的沟通,形成巨大的社交营销网。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交电商将成为营销渠道变革的主导形态,达到即时性强、高转化率和高用户体验的渠道效应(董葆茗等,2020),促成厂商、中间商、商超与消费者在同一渠道的互动,消费者感受可以直接触达各链条环节,当前即时消费的快销店和便利店兴起就是渠道互动的结果(见图1)。我国中小型商超中食品店、杂货店占了绝大多数,这些小商店由于规模小、资金少、市场竞争力不高和对消费者的适应性差,急切面临着销售渠道的变革,转型便利店经营自然会成为渠道营销的一种最佳选择。从业态和渠道适应上分析,转型便利店经营,中小型商超在迎合网络化要求和品质消费需要的同时,寻找到了发展最好的市场空间,便利店将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基于营销渠道变化的中小型商超总体发展判断

伴随商超的小型化、社区化发展,中小型商超发展前景可期。当前大型超市正在走低,扩张速度减缓,而便利店、标超等中小型商超增长显著。从图2分析,购物中心在2015发展达到高峰,此后连年走低,代表中小商超的百货店却呈快速增长态势,说明中小型商超未来仍然具有生命力。以“面”布局,社区生鲜新业态模式不断涌现,超市龙头企业也纷纷拓展小型门店,营销理念由“大而全”向“小而美”“多而精”转变。渠道创新本着更好满足消费者品质服务,从购物环境、商品结构、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提升,商超行业越来越呈现小型化、社区化、便利化趋势,中小型商超将迎来蓬勃发展时期(见图2)。落后的营销渠道跟不上新消费变化。新消费时代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然而中小型商超未能及时对这种变化做出反应并进行渠道调整。与传统业态相比,新业态更加注重消费体验,消费者倾向于全方位、多感官参与消费过程,但多年来大多中小型商超只在“货”的方面下功夫,忽视“人”与“场”,环境布局粗放,根本满足不了消费者优质的购物体验。另一方面,中小型商超通常没有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配送体系也不完善;主要经营者还是原本小卖部的经营人员,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对现代商超经营模式没有太多的认知,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也缺乏足够的创新力度,导致技术与管理水平跟不上新消费变化。转变营销渠道模式困难。现代商超实现业务整合靠的是数字化深度融合,受经营模式和人才、技术局限,中小型商超的数字化从一开始就面临诸多障碍,如在业务逻辑、技术接口、数据分析等方面,而理念的滞后更甚于技术问题。整个行业经营观念落后,经营者不擅长促销活动,更不会去主动配送或拓展业务,更不懂得利用电商平台营销。渠道求变、创新最大的障碍是惯性思维,理念落后往往使营销渠道创新很难被推行。

四、新消费时代中小型商超营销渠道创新的思路

中小型商超营销渠道创新应与产品特征和定位特点相匹配。在渠道设计上,中小型商超不具备大型超市天然的垄断性优势,惟有创新才能提高竞争能力。从渠道选择所应遵循的原则看,客户导向原则是首位的,因此中小型商超更应回归零售本质,建立客户导向的经营思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化的商品和服务,在社区或农村开设小型商超或链锁店,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利润,也不要一味地以便宜实惠的价格定位打造市场,应以高质量服务培育消费者忠诚,以重塑商业平台和打造强势终端为突破口,不断激发市场竞争活力。以扁平化营销渠道为方向实施渠道长度创新。采用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零阶渠道策略,对渠道资源进行重新安排,通过销售流程及管理方式的调整、改进,充分发挥通路关系、销售人员、配送体系、促销配套等方面的资源效用,实现通路效率提高和费用的节约。依靠电子商务营销平台,针对目标消费者采取网上直销和“一对一”营销策略,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网络卖场,以扁平化营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和降低成本。强化线上线下融合,实施渠道宽度创新的全渠道布局。实践证明,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的有机融合,能够极大提高企业的营销能力,因此企业要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快速发展,必须在网络营销渠道上有较大投入,依托实体市场,促进二者的融合,最终实现多渠道的整合模式(肖春兰,2019)。中小型商超应通过优化支付平台及对流程建设进行更新,积极拓展线上网购渠道,加快商超全渠道布局。也要依据自身实力,深耕私域流量,实现精准化运营,如利用直播、短视频、微信群、小程序等社交媒体增加消费者触点,发挥社交媒体的推广作用,把专柜的商品上线到自有的小程序或微信商城进行销售,有效提升消费者粘性及活跃度另外,中小型商超也可以自建移动端App,通过App促销及活动信息推送,进行会员管理,建立并保持较宽的渠道网络。渠道管理上的创新。包括流程管理、成员管理与终端管理,最终反映的是绩效管理。要分析消费者的服务需求,确定渠道目标,列出通路备选方案和最终确定方案。一是要提升中小型商超技术层面上的创新能力,就是根据市场和社会发展变化,对人员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进行改造,使其更好掌握网络化新技术;二是要在管理制度建设上增强服务能力,通过有效激励机制构建,提升服务水平和商超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国才.营销渠道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8

2.王晓丽.新消费趋势下中小型零售业态升级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15)

3.金航飞.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商务营销渠道优化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17(22)

4.舒进,庄贵军.营销渠道中权力、权力源与权力使用的元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1)

5.董葆茗,孟萍莉,周璐璐.社交电商背景下零售企业营销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6)

第7篇:便利店管理制度范文

一、以着力推动基地发展为基础,更好地服务“三农”建设

畜产品种养基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种、养、加为基础,加工增值为重点,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为中心的基地,不但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农业内部有偿机制形成,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可以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扎根于农业、农民和农村而生存、发展的信用社,应不遗余力地支持农畜产品种养基地发展。尧都区农村信用社将重点放在具有发展潜力、对当地经济带动性大的基地建设上,使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联社在全区选择相对集中的优势农畜产品种养基地(园区)45个,进行了重点扶持。下靳奶牛养殖示范园区始建于2002年,原是尧都区国营奶牛场养殖分厂。信用社扶持下靳村民、奶牛场工人,贷款30万元起动资金,于2008年4月成立临汾市三农奶牛养殖公司,在下靳村建立了千头奶牛养殖基地。一年多来,奶牛养殖基地内的养殖户贷款11笔,金额76万元。奶牛基地存栏由当初的110头发展到现在的400余头,同蒙牛公司签订了长期供应鲜奶合同,为带动该村养殖业发展及农业产品的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县底信用社大力支持县底镇席村、杜村养猪、养鸡业发展,支持了养殖户85户,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430万元。全区鼓励信用社在每个村确定两户典型户,树立样板,带动全村人走养殖致富之路。

二、以打造“两社合作共赢工程”为起点,竭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信用社的改革,关键是如何恢复与农民的信用关系,克服农民信用不足、农户贷款成本高等问题,从根本上破解“贷款难”和“难贷款”困境。农村信用社应发挥熟悉合作组织经营管理的经验及资金优势,帮助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信用社、合作社双轮驱动,解决信用社长期面临的市场生存空间问题,同时也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破解“三农”难题寻找新的思路。

尧都区信用联社结合山西省联社临汾办事处提出的“两社合作共赢工程”,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产品具有特色、优势比较明显、组织运行顺畅、经济实力较强、服务功能完备、信用状况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倡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抱团互助。通过信用资金的支持,这一系列活动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尧都区吴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1月,吴村镇乔化村注册成立了众森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占地面积100亩,完成投资50万元。目前,已有12户农民与该合作社签订了饲养收购合同,养殖面积达到1000余亩,养殖规模3万只。2009年,该合作社注册了土鸡品牌、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已经形成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养殖的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了林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这个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尧都区信用联社先后给予资金支持15万元。下靳蔬菜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成立以来,在尧庙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服务、收购和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以支持创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促进农民创业增收

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以及先进理念,都是农村难以自发产生的,既需要外力注入,又需要内力吸纳。农民创业,特别是创办规模型企业能不能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能不能融到资金。

尧都区信用联社为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切实解决农民创业所需资金的后顾之忧,积极与团区委联系沟通,共同起草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的通知》,各信用社积极响应,根据农民创业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资金支持。贾得乡贾得村位于汾河东岸108国道两旁,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农业基础比较完善,发展大棚蔬菜有着较好的自然条件。村委会主任领头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示范点,以此来带动全乡日光温室大棚建设。贾得信用社支持每户贷款5万元,共计150万元。贾得村蔬菜大棚示范园建成后,每棚可以为农民每年增加收入2万余元,为农村劳动力100余人提供工作机会,可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青年创业难的问题。

四、以解决社会难题为责任,真情帮扶返乡农民工就业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给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问题。帮助这些返乡农民工就业,是保障农民增收、保持城乡经济协调、维护“三农”工作平稳发展的大事。

尧都区信用联社与市、区工会联合举办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招聘会,对积极录用返乡农民工的优势企业,每录用1名,联社给予企业5万元的信贷支持。对有创业理想、创业能力和创业项目的返乡农民工,联社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并给诚实守信者优先办理贷款、优惠贷款利率,提高信用等级、提高授信额度、提高贷款金额,放宽贷款期限。此外,我们计划每年发放5000万元专项贷款,三年共发放优惠利率贷款1.5亿元,帮助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

五、以农户小额信贷为主线,全面深化创建农村信用工程

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扩大贷款覆盖面,是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的重点;管理农户小额信贷工作、服务农村经济、创建信用村是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要工作课题。尧都区信用联社结合本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着“积极稳健、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效益第一、择优扶持”的原则,积极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引导、支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联社积极创建信用工程,做好支农基础工作,坚持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信贷工作的主线,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深化,结合创建信用工程,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底乡三交信用村位于河底乡西南部,属于山地地貌。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296余亩。全村农户237户、998口人,入股户数204户,入股面达86%。该信用村由河底信用社2002年开始创建,经过巩固、优化、提升,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各项服务设施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成立了由包村客户经理和村支书、村民代表为成员的5人组成的信用村管理委员会,负责用户的调查和初评工作。管委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定期召开会议,精心组织,认真工作,做好信用村的各项工作。该村一级信用户42户、二级信用户68户、三级信用户82户,贷款总户数53户,贷款余额228.6万元,贷款中小额信用贷款48户,金额64.5万元,不良贷款4.5万元,占比为2%。2009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3200元以上,较周围自然村人均收入增加100元左右,跨入了先进村行列。

六、以创建信合便利店为实事,着力打造尧都信合特色品牌

从金融供给的角度来看,现有的金融体系对农村金融的供给还是严重不足的。现在农村最缺少的不是大型金融机构,而是扎根于基层的零售型金融机构,这种金融机构类似于国外的社区银行。因而信合便利店最贴近于中国农村的需要,更能体现社区银行的特色。信合便利店,即:在农村专设办公场所,配备专业设备,由专人每周一到两天为农民提供专业、规范的金融服务,让农民就近办理存取款和获得贷款等服务,满足农民的各种金融服务需求而创建的金融便利店。

第8篇:便利店管理制度范文

论文摘要:现代商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连锁经营模式已成为现代商业经营成功的最佳模式之一,其最大优点在于其规模效应。本文主要论述国内连锁超市可以通过企业间的互动性发展、连锁经营体系等经营策略进行整合,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地取得优势。

整合,已经成为当今广告界的主流,营销界的热门话题。的确,任何一项活动或者工作,都不能单独离开其他支配或辅助因素而独立存在。我们需要的是系统的思维,整合的观念,组织的力量。但“整合”绝对不是“拼凑”,也不是“组合”。连锁企业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将自己的模式完全复制,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整合,这种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竞争力等,这种整合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以整合,从而加速企业的物资流通,保障信息畅通,使企业充满活力。这些整合的具体要素是:立地条件、业态确定、商品定位、规划设计、商品品质、行销企划、管理机制、经理人等。

目前,我国的零售业正处于各大零售企业急剧扩张的时期,每一个连锁企业、连锁集团都希望能在外资集团全面进入中国这一市场前,占领尽量多的市场份额。但我国连锁企业的规模、资金、管理、竞争力等与洋超市还不能完全相比,在目前价格优势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为了保住足够的客流,抓住终端消费者,提供各种各样的增值服务就成了必然,而国内连锁超市的社区化发展正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有效的途径。连锁超市的整合,实际上是在超市商品结构的社区化、增开新店的社区化、提供增值服务的社区化发展基础之上进行整合。

对连锁超市经营策略的整合包括很多内容,这里就连锁超市的互动性发展、开店、销售方法以及如何建立一套标准的连锁经营体系进行分析。

一、对连锁企业的互动性发展的整合

连锁企业这两年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也无论在规模还是在形式上都发展得如火如荼。单一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在业态之间进行互动,在业种之间进行互动。

1.零售企业内的多业态协调性发展

所谓业态,就是指零售业之经营形态,以销售商品的方法为主,是结合商品和服务的购买业。如百货(商场)公司、量贩店、超级市场、便利商店、连锁店等。各种不同业态的形式是根据市场环境而定的,这种市场环境包括:人口数量、人均收入水平、人均购买力以及当地市场竞争力等等因素。如仓储式超市是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用品需求的选择;现代百货是为满足人们追求时尚品位生活需求的选择。对于沃尔玛、家乐福这些世界零售巨头来说,他们在进人中国这一市场前就进行了系统的市场调查,把中国的城市划分等级,什么等级的城市建什么业态已经有了一定的标准。这种多业态的发展模式是合理利用自身资源,降低开店成本并符合市场需求的。

截止2000年4月,沃尔玛在美国拥有传统连锁店1702家、超市952家、“山姆俱乐部”商店479家、“街区市场”杂货店20家,另外在其他国家还有1088家连锁店,组成了一个威力无比的“WAL—MART帝国”。

在国内,据中国连锁协会统计,到2001年底,在69家经营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会员店、便利店的百强企业中,单纯经营一种业态的只有18家企业,其余51家采取了多业态发展策略。以超市经营为主的企业正在向大、小两极延伸,发展大型综合超市和便利店。今年,江苏苏果超市集团进入全国连锁前十强也是靠中心店、直营店、特许加盟店、便利店以及仓储式大卖场等多种业态的协调发展来完成的。

2.连锁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的互动性发展

所谓连锁企业之间的互动,就是业种之间协调合作发展,通过行业互补、广告促销、资源共享,形成商圈吸引人气,从而最终提高销售量的经营策略。

(1)店中店经营。店中店是在设计卖场的过程中,空出部分柜台或者小房间以招商的形式承租给其他业主。这种方式主要优点在于:一是由于店面柜台的所有权属于自己,所以可以收取高额租金。二是租出去的店面一般是经营与自身不同类的商品或服务。这样可以不花成本地尽量满足消费者的“一站式消费”,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延长顾客在店里停留时间,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台湾好又多量贩在国内主要采用这种形式,效果比较明显。另外,海尔也在许多零售商场、大卖场租一块地方成立自己的“海尔家电园”来完成产品的销售。所以无论对于店面的所有者还是经营者,这种方式都存在着极大的利润空间。

(2)捆绑式经营。捆绑式经营就是两家或者两家以上连锁企业,通过协商采取一家连锁店开新店,另外一家也在同一个地方同时开店的经营策略。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在于:同时降低两家的开店成本,这些成本主要包括地租费用、开店广告促销等费用。目前,典型的是法国家乐福和江苏悦达集团采取的捆绑式经营。

(3)联合式经营。联合式经营是要求在一个大中型城市内完成的,即通过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连锁企业,通过协商采取的合作经营方式。具体操作是采取共同会员制,即你只要加入一家店的会员,你就同时成为所有合作连锁店的会员,如果这种联合越来越大,将会引导一个城市的消费理念,这种会员卡也会在无形中升值。这种合作方式的手段是通过共同制作统一的会员卡、促销品互换、软广告的互动宣传完成的。

目前,这种经营方式还未出现,只是有一些雏形,比如有些店对消费者消费完后赠送麦当劳的优惠券。所以,这种新的经营方式蕴涵着巨大商机。

另外,现在很多企业经营者以及中小业主在发展连锁业或者加盟连锁的时候,大多只从宏观角度去考虑,并没有把握好很多细节的东西。而这些细节也是亟待解决的一部分。

二、对建立连锁企业的若干原则的整合

1.开店原则

(1)上班路不开店;(2)不方便的地方不开店;(3)没人的地方不开店;(4)没特色(有形+无形)不开店;(5)没想好(没规划)不开店;(6)没钱不开店;(7)没产品不开店;(8)没员工不开店;(9)没把握(没自信)不开店;(10)没理念不开店。

2.营业员销售服务要诀

(1)热情主动;(2)业务纯熟;(3)扩大销售;(4)顾客利益;(5)仪表仪容;(6)多售好货;(7)情操修养;(8)珍惜时间。

3.待客原则

(1)了解顾客心理;(2)探知顾客爱好;(3)迎合顾客兴趣;(4)预知顾客反应。

4.接近顾客原则

(1)顾客仔细看商品时;(2)顾客用手去摸商品时;(3)顾客将脸从商品处抬起时;(4)顾客脚步停止时;(5)顾客像在找什么时;(6)当与顾客目光相接触时。

三、对如何建立连锁经营体系的整合

目前,国内连锁超市快速发展,但很多企业只是急于占领市场,而在建立自身经营体系方面投入很少,其实这在无形当中,增加了连锁超市扩张的各方面运作成本,而这种成本很可能大于新店所创造出的利润,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新店就面临亏损,这就是许多连锁店开了又关的问题所在,所以必须对如何建立连锁经营体系进行整合。

1.发展连锁加盟体系的五要素

(1)建立基本的经营理念。建立基本的经营理念,即形成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用以将个体力量聚集成群体力量的有力工具,也是企业立身于社会所必需的精神支柱。努力塑造企业一种积极向上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就在于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使管理创新日常化、制度化。要形成一套从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控制到检查、奖惩的完整体系。

(2)建立科学的营运模式。一个优秀的连锁企业必须有一套合理的营运模式,否则企业的营运系统就会出现障碍。(以连锁超市为例,见图1)

(3)发展和创新经营产品。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必须寻找出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个最佳途径就是创新经营产品,如麦当劳、肯德基不断地推出自己的新食品,怪味楼推出了“怪王”啤酒等,企业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消费者消费,最终达到利润的增长。

(4)建立标准经营操作手册。目前,国内的连锁企业还在刚刚起步,许多操作方法和管理手段都是在摸索之中,而这一切必须用一套标准化的东西来规范,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展连锁加盟体系的成本。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经营操作手册。这些手册包括:第一,连锁管理系统手册;第二,连锁总部经营管理系统手册;第三,门店经营管理手册;第四,CIS管理系统手册;第五,开店管理手册;第六,加盟管理系统手册。这些手册的完善将为连锁加盟体系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使一切工作程序化、简单化。

(5)选择加盟主。连锁企业在选择加盟的同时,其实是在寻找合作者,在这一过程中,选择加盟主不仅是看加盟主的资金、在当地市场的地位,更重要的是看加盟主的经营理念。现在很多企业选择大型的连锁企业开自己的加盟店仅是为了在购买产品时拿到最低价、在开店过程中店面的装潢费用由总部承担一部分、以及添置新设备时可以优惠,其实这些理念都是错误的。不仅要让他们意识到加盟连锁能让他们在各方面获得低成本,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无形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来销售更多的商品,为商家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如果对方无法理解和接受,则只有放弃,做到宁缺毋滥。目前国内很多连锁企业不断地发展特许加盟店,在选择加盟主的时候并不对其进行评估和考核,这样会对企业整体形象的提升带来影响,很可能由于一两家加盟店的经营失误给整个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

国内的连锁企业之所以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归结于经营者经营思想的落后。很多企业不愿意花成本去系统地培训自己的员工,或者是有这样的想法,但真正实施起来又很困难。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企业经营的误区。对于连锁企业,不断发展直营店,就不断地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全靠引进是不现实的,所以只有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才能使得管理立即上新的台阶,这也是留住人才的一个有效手段。另外,对于特许加盟店,也应建立一套专门为加盟主进行培训的体系,让他们了解总部的发展情况,使加盟店的经营理念和总部的经营理念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可以借助厂商的资源对促销员进行培训,通过规范的培训以提高零售店的销售额。

3.建立符合自己企业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现在大部分连锁企业已经建立或者正在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目前全国连锁零售业软件的开发都存在很多问题,目前使用的系统软件应用水平很低,还停留在基本的业务处理阶段,即便如此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可以说,信息系统落后的应用水平,已经极大地阻碍了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管理上的提升。

这几年,国内连锁企业的发展及现代化进程,是伴随着电脑系统的建立而发展的,苏宁电器公司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9篇:便利店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服务区 薪酬管理 效率与公平

一、高速公路服务区生产人员薪酬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被誉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桥梁,是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经之路。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发展非常迅速,从1988年第一条通车的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到目前拥有总里程7.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高速公路6大管理体系中,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附属设施,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直接向司乘人员提供生活服务和工作方便,是人与路的纽带。因此,经营管理好服务区,积极探索有效的基于激励的薪酬管理体系,对于促进高速公路事业的健康稳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薪酬管理现状

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前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企业生产人员薪酬管理的现状,通过对多家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考察与调研,特别是对A公司进行实证性研究,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A公司是一家2007年由三家公司重组而成的全资国有企业,是北京市唯一一家管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企业,在全国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内已成为区域品牌,在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企业中具有代表性质。由于其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及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性、窗口性、公益性”的特殊行业要求,该公司涉及的生产经营范围分为经营性业务及公益性业务,其中经营性业务主要包括高速公路服务区餐厅、便利店及加油站的经营与管理,公益性业务主要指服务区公共设施的建设维护、安全与保洁服务等。

目前,以A公司为代表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企业中,生产员工薪酬管理普遍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即完成或超额完成经营目标时,各生产岗位的奖金都为基础工资的2-3倍。经营性员工与公益性员工薪酬一样,经营性业务内部员工薪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员工生产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同时,由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地点分散,位置偏远,在“平均主义”的薪酬激励机制下,生产人员流动性大,严重制约着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外部不公平。A企业平均工资与社会同行业平均工资相比,处于中下等水平,加之地理位置偏远,因而在企业外部薪酬分配中,员工感觉不公平,从而难以吸引、留住员工,导致员工流动率较高,企业效益受影响。

2、内部不公平。“平均主义”的薪酬分配制度有碍于企业内部竞争,不能有效体现员工知识、能力、劳动强度、工作业绩的差异,也不利于员工健康心态的成长。在企业内部薪酬分配中,单纯的过度强调了“平均”而忽视了“效率”,使员工在公司内部薪酬分配过程中,感觉不公平,难以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发挥其潜能。

3、个人价值无法体现。长久以来,以A公司为代表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企业,沿用国有企业以工龄和岗位为主要依据的薪酬管理制度。员工薪酬晋升通道单一,主要体现权力导向,除岗位晋升或工龄增长外,无其他生产员工薪酬增长通道,员工对个人职业发展、个人价值体现缺乏信心,导致工作消极或人才流失。

二、高速公路服务区企业生产人员薪酬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实行薪酬管理改革,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必要性

对于员工,薪酬是其自我价值的体现,对于企业,薪酬是其实现有效管理的一种方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员工要求获得在行业中具有竞争力、与自己付出的劳动相匹配、具有公平性的报酬;而企业则希望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其劳动成本。所谓“多劳多得”正体现了员工对于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要求。

高速公路服务区地理位置特殊、远离市区,生产员工薪酬待遇较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加之原有薪酬体系使员工产生的不公平感,使员工工作效率低、流动性大,流失率高。对企业缺乏满意的员工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人员流失造成的损失,不满意的员工很容易跳槽。传统上,在衡量员工跳槽带来的损失时只计算由于重新招聘、雇佣和培训时所产生的费用,但在大多数服务工作中,员工跳槽的真正损失是生产率的下降。其次,缺乏满意的员工往往工作效率低下,最终导致顾客满意率降低,从而严重影响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实行生产员工薪酬体系改革,提高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对服务区企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制定合理、具有公平性和竞争性的薪酬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工作环境、建立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等方式,以提高员工保留率和生产率,成为服务区管理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有利于进行生产人员队伍薪酬体系重新设置的因素

1.由于社会上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的普遍认可,以及A公司在北京市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中的垄断性地位,服务区生产员工普遍有较强的归宿感和荣誉感。

2.由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企业的国有企业性质,注重对员工企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及技术技能的教育培训,员工对公司整体目标认识明确,有较强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

3.几年来的国有企业重组改革,使员工对改革具备了一定的承受能力,总体上对改革表示理解和支持。

4.生产人员总体薪酬水平处于社会中低等收入水平,员工对于提高工资收入、改善福利项目有着较迫切的需求。

5.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做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基本管理制度已建立。

三、高速公路服务区企业生产人员薪酬改革的原则和措施

(一)针对经营性业务,按不同业务分别确定提成系数

1、分别了解各业务同行业薪酬水平以及各服务区所在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设计薪酬结构时,要充分考虑到市场薪酬水平,使公司薪酬水平与市场水平相比具有竞争力,确保薪酬的外部公平。具体方法为,通过资料收集、业务交流、统计调查等方式,针对各业务项目及各服务区所在地,分别了解企业外部同行业薪酬水平,确定出各服务区各经营单位的社会平均工资指数。

2、初步计算提成系数(结合工资总额、企业下年度预算、及(1)项中薪酬水平分别确定)

A.确定公司年度薪酬总额及可支配工资总额

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为员工整体薪酬水平的提高应与企业效益的增长相结合。因此,依据公司销售额的增长来确定员工薪酬总额,超额完成经营目标时给予奖励,能使员工更真实、及时的感受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效益紧密相连,以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加油站业务来举例,即:

①如果S下≤S目标 则C下=T0×S下

②如果S下>S目标 则C下=T0×S目标+T0×J×(S下-S目标)

式中 T0――――完成销量目标的吨位工资

J――――超额完成销量目标奖励比率

S下――――下年度实际销量

S目标――――下年度目标销量

C下――――下年度工资总额

在此基础上,按往年薪酬总额中员工固定奖金比率,结合下年度预算情况,提取相应的下年度奖励工资总额,即可支配工资总额C奖。

B.确定各经营单位提成系数

①分别计算出各经营性业务的提成比例

在确定公司薪酬总额及可支配工资后,依据往年经营情况分析,按各业务项目在公司收益中所占的比率,分别计算出各经营性业务的工资总额及可支配工资,并根据各业务可支配工资总额及下年度预算中计划目标销量分别确定各业务的提成比例。即加油站业务中,每完成一升的销售,员工提成金额及餐厅、便利店每销售一元商品员工的提成金额,即P奖。

②按各经营性业务生产人员岗位进行岗位评估,确定各岗位在提成资金中的权重

岗位评估是确定各岗位提成系统的关键环节,它是根据各岗位对企业经营目标的贡献,对企业中各岗位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决定企业中各个岗位相对价值的大小,从而建立一个合理、系统、稳定的结构,开发一个工作价值的等级制度,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岗位的薪酬级别和待遇。由于它对薪酬的基础作了明确、清晰的限定,避免了由于薪酬基础限定模糊引起的员工不信任和对偏袒、歧视的怀疑。员工对各岗位间的价值差的接受性相对较高,对绝对薪酬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随之增强,易于获得薪酬的内部公平感。

鉴于服务区各经营性业务中生产人员岗位基本上是同类别、同层级的岗位,因此采用要素计点法对各生产岗位进行评估。在加油站业务以加油员岗位作为标准岗位,在餐厅、便利店业务以服务员岗位为标准岗位,确定其他各岗位与标准岗位的相对价值。结合各岗位的评估相对值及各标准岗位的评估相对值,最终确定全部生产岗位的岗位价值相对值,并以此作为其在提成资金中所占的权重,即P岗。

③各业务岗位提成金额相对平衡,避免差异过大

由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企业的国有企业性质,同时为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在计算出各业务各岗位提成金额后,在各业务内部、业务间进行相对平衡,避免出现差异过大,导致低提成比例岗位员工生产积极性降低,从而影响企业效益或企业凝聚力的情况发生。

(二)确定公益性业务员工薪酬水平

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附属设施,肩负着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生活服务和工作方便的重要任务。完善的服务区是现代高速公路体系成熟的标志,在英国,服务区为高速公路过往宾客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息和消费场所,在西欧,高速公路服务区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驿站”,更是旅游风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欧共体国家的文明窗口。我国作为拥有7.4万公里高速公路的大国,但在服务区的管理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公益设施、环境美化、功能分区等方面与欧美国家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除经营性需要外,服务区的公益性管理是衡量一个国家高速公路发展品质的重要标志。

服务区公益的水平在服务区企业生产员工薪酬改革过程中,除科学、合理的确定经营性生产员工薪酬水平外,还要结合企业内、外部平衡因素,测算出公益性业务员工的薪酬水平。具体方法为:

依据测算出的各经营性业务平均薪酬水平,测算出经营性业务生产岗位平均工资,即P经平,并结合各服务区所在地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P平,确定非经营性业务,即公益性业务生产员工平均薪酬水平P公平。

同时,按要素计点法,同样测算出公益性业务中各生产岗位的岗位价值相对值,作为各岗位工资确定的标准。同时,进行相对平衡,使P公平与P经平、P平分别保持在合理的差异范围内,即±15%。

(三)生产人员福利项的管理

由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工作性质,服务区管理企业必须综合多种激励机制,通过荣誉激励、福利激励和成长激励等激励方式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企业凝聚力。在后勤福利项管理上,采用公司统一的福利管理制度,即各业务、各岗位的福利项目相一致,如体检、过节费、工作服、劳动保护、员工宿舍、食堂等。同时,利用国有企业福利项的优势,弥补地区偏远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及企业凝聚力的日益增强。

四、生产人员薪酬管理中的持续改进

在实施薪酬改革,提高员工实际收入,增加企业效益的同时,根据不同时期企业经营生产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生产人员薪酬管理也要随之进行调整。当然这种调整不能是频繁的、盲目的,在近阶段(1-3年内)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不大时,此种激励方法可以起到企业效益与员工利益双赢的效果。但如果企业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油品批零差价大幅减少、员工队伍平均年龄偏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提高等情况,企业效益明显降低,则员工提成的计算、可支配工资总额的提取就需要进一步调整,以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总之,高速公路服务区企业生产人员薪酬管理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的管理模式,需要及时了解各业务的社会平均薪酬标准,并对企业经营情况做出正确预计,同时做好企业内、外部分配的平衡,才能真正做到薪酬管理的效率与公平兼顾,企业效益与员工利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