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员和安全监理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针对性
不同的项目涉及的施工单位和工序有较大的差别,参建单位也各不相同,因此制定的项目管理制度,必须要针对项目本身,结合内外部的各实际情况来编制。不可一味的以拿来主义来直接复制别的地方的管理制度,这样在后期的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意义。
1.2实用性
目前我国的建筑法律法规有很多,并且形成了国标规范、地方法规和行业规范等多等级制度。各地结合自身情况,都制定了适合自身的法律。对于建筑工程,也需要在原有的一些管理制度上,进行修改和完善。一些只讲口号和不适用与本地行情的条款,可以直接删除掉。达到最大化的适用效果。
1.3可操作性
很多企业在长期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自身经验和相关法律要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但是在工程现场,很多制度根本就不适用,只是纯粹的存在于理论知识上,无法得到具体的实施。很多企业为制度管理制度而复制大量的外界已存在的东西,导致这些制度在现场根本无法执行,导致形同虚设的程序,因此管理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2.项目管理制度在质量管理上的应用
2.1质量保证体系制度
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不是某一个单位的某个人来独立完成的,需要参建各方共同的努力与协调。因此在项目开始之前,必须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建立独立的质量管理小组,形成专业组织架构对质量进行管理。并对每个岗位职责和要求进行明确,形成考核的制度。这样才能确保现场的质量管理有人负责、有法可依。
2.2设备材料进场验收制度
不论是甲供材料设备、还是承包商供应的材料设备,进场时,施工单位应通知监理、甲方对照合同要求、样板以及相关标准规范进行验收。影响结构和使用功能的,还要按照要求进行见证取样试验,经检验合格,任何材料不得使用在工程,对检验不合格者,应将该设备材料做上标志,进行隔离,并尽快作退场处理。
2.3质量检验制度
每一个工序都有自己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施工企业首先要自觉遵守三检制度,形成工人自检、班组互检、技术人员验收的检验制度,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验收要求进行整改。特别是对于一些隐蔽工程的验收,必须履行验收的程序,提前通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人员进行验收,并形成书面化的记录。只有确保了每一个工序的质量合格,才能达到工程整体的合格。
3.项目管理制度在进度方面的应用
3.1进度计划报审制度
在工程开工之前,施工单位应该上报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总计划,并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批。每月25日前工程部应督促施工单位向甲方、监理书面报送《下月施工计划》、《三个月滚动计划》和《本月完成工程月报》。《下月施工计划》必须具体、详细并且符合阶段性工期要求和总进度计划要求,内容包括施工内容、人力安排、增加人力的来源、工程量、施工机械安排、材料安排、管理人员安排等,经甲方、监理审定后实施
3.2周报和月报制度
施工方应每周提交进度周报,对工程现场的进度情况进行总结,并对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进行书面化的明确。监理单位每月提交的《监理月报》、城市公司上报管理会的《月度报告》应涵盖工程进度的检查、对比、差异分析、措施等内容,及时向业主汇报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区别以及相应赶工措施。
4.项目管理制度在安全文明施工的应用
4.1安全教育培训
建筑工程的实施主体是施工单位,具体做事的劳务作业人员。因此施工单位的安全员应对在施工场地的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所从事的工作的安全注意要点,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的情况发生。
4.2日常检查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各方人员要加强检查,检查的内容应包括:三宝的使用情况、临边洞口的维护、施工机械的使用、安全用电的布置、起重机械的使用和维护等情况,并制定评分表,根据得分的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处理,并可以与工程款来进行综合考评,对施工单位形成约束。
5.结束语
关键词:城市园林;工程施工;问题研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所以城市园林工程也逐渐进入保护环境的行列,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工程建设。目前,我国城市园林工程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草坪绿地、景观大道和森林花园等园林建设。在我国的城市园林工程兴盛时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施工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案,才能使城市园林工程长期处于经久不衰的地位。
1 城市园林施工出现的问题
1.1 设计思想难以充分体现
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与其他建筑工程不同,因其不具备太强的技术型特点,所以很多人认为园林建设就是种种树、浇浇花而已。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许多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创新头脑的工作人员纷纷加入绿化施工的行列中,为了追求可观的利润,他们照搬其他园林建设的图纸,机械性地进行抄袭,使设计思想难以在施工中得以充分体现。但“二分设计,七分施工”,仅仅依靠施工是远远达不到城市园林建设的要求的,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必须将好的创意和设备精良的施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1]。
1.2 缺乏专门绿化监理
在我国城市建设阶段,大多数的城市园林施工监理是由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理同时兼任,另外在《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内容中带有“必须”的规范很少。此项条款只在乎景观的最终效果,对园林建设的环境并不是很在意,包括对土壤、树坑大小和基肥等,导致栽种后的树木出现严重的生长不良现象,对后期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增加了绿化建设的成本。城市园林工程的质量好坏、品位高低,对整个城市建设的景观搭配和文化品位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加强专门的绿化监理和规范城市园林的施工管理显得势在必行。
1.3 松散的工程造价管理
造价管理的松散不仅影响到整个园林建设的经济问题,还涉及到工程的技术等方面。城市园林工程造价的控制人员必须要具有工程造价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工程的测量能力以及计算机的制图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2]。
2 城市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
2.1 栽植前的施工要点
在设计好整体的园林建设的整体构架后,工作人员开始对植物进行栽植。在栽植的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想中的园林效果,需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①在确定好的地形后,检测当地的土层结构,分析此地土质是否满足种植的条件、是否需要更换土层。倘若在地表以下1m左右的土层中发现建筑残骸,需制定可行的方案将其彻底清理。②所栽种的植物应以乔、灌、草相结合的分布层次,以乔木为主,但乔木的种植密度不能过大。另外在栽植过程中,注重植物阴阳喜好的特性,合理分配植物种植的位置。③种植土选择中性、富有有机质且良好结构的沙壤土。④严格遵守设计图纸上的安排定点防线和挖穴。
2.2 施工现场操作
施工现场的操作过程主要包含施工准备阶段、正式施工阶段、竣工验收及养护管理阶段等。施工的准备阶段主要负责落实分包合作的单位以及他们提出的条件;对园林中使用的苗木进行订购;准确地安排和落实各项施工任务。正式施工阶段主要负责组织人员施工;落实技术组织中的措施;跟踪检查并反馈实际的施工过程;严格控制施工的质量、成本以及工程的进度;确保安全和文明施工。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阶段主要负责预检、隐检和签证工作;整理、审定竣工验收信息;撰写施工技术和管理的资料;撰写栽种植物的保养计划,并积极落实养护的各项任务。
2.3 现场施工项目部
随着城市园林工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逐渐实施园林工程的投标制度。这不仅增强了园林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视,而且促使了现场施工项目部的成立。现场施工项目部是在工程中标后第一时间内组建起来的,是企业临时成立的施工基层管理单位,其主要负责在施工中充分发挥管理功能,为项目管理所服务,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以完成项目管理的总体目标。
2.4 栽植苗木的调运
2.4.1 与地质、气候相宜
调运栽植苗木时,要坚持与当代地质和气候相宜的基本原则,避免长时间且远距离的调运,这样能有效减少苗木的死亡率。在调运过程中,需用草袋将裸根苗木的根部包裹,防止水分流失;将带土球的苗木用草袋或草绳将根部缠绕包裹,并及时地向枝干喷水,增加苗木含水量。
2.4.2 检疫苗木的病虫害
在调运的过程中,要对调入的苗木的质量严格把关,定时对苗木进行病虫害的检疫,达到无病虫害、枝叶茂盛、根系完好、植株粗壮等要求。另外要根据不同植物的栽植规律和生长习性,合理地对其调运。
2.4.3 季节移植
根据不同苗木的习性,苗木调运的季节不同。有些苗木需要在秋季调运,在调运的过程中根部需带有土球。而松树(樟子松、油松)最好在冬季调运,桧柏则需在春季里调运[3]。
2.4.4 避免高温调运
在高温炎热的季节,不适宜进行苗木调运工作,因为这样会降低苗木根部的含水量,不利于苗木成活。在调运苗木时需将已损坏的根系及时修剪,烂根、老根也要全部修剪掉。
2.4.5 注重保湿
在调运大树时,一般采用树干绑膜的方式进行保湿,其方法如下:给草和绳进行喷水或是将其浸湿,最后把树木捆紧。这样做不仅能增加树木的湿润度,还能减少枝干的水分子蒸发和调节大树枝干的整体温度,有利于大树的成活。
2.5 施工安全管理
城市园林工程施工中必须以“安全第一”为宗旨,所有的施工项目都要在安全的大前提下进行。项目经理控制整个项目安全顺利生产的总责任人,其主要负责园林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另外安全员须在上岗时持有安全证,以确保安全施工目标的实现。
3 结语
城市园林工程主要是对各式各样的花卉、树木和不同色彩的植物进行栽植和搭配的工作,同时通过分析苗木的自身功能特征将它们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吸尘隔音、净化环境、降火降温等功效。城市园林建设是在林业和其他种植业的基础上,但又与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主要的作用是为市民打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营造美的享受。所以城市的园林设计不管是在苗木的搭配上,还是在整体景观的安排上都要遵循美感,追求艺术性和和谐感,在这一点上我国某些园林设计还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打破瓶颈,需激发园林工程设计师不断创新,在设计中思索出好的点子,努力达到园林设计的最高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建,孙笑颜,张乃泳.如何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多功能性[J].吉林蔬菜,2013(6):44-44.窗体顶端
【关键词】风险管理;监理;安全责任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187-02
一、建立风险评述
(一)来自业主的风险
1.工期不合理。有的业主为了追求投产后的经济效益,经常边设计边采购边施工,造成各专业公众交叉作业,监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从而留下了许多质量和安全隐患。
2.所选承包商不能胜任。承包商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差异较大,有时业主选定的承包商很难或无法胜任所承揽的工程,无形中将问题和风险转移给和监理单位。
3.盲目干预。由于监理单位受雇于业主,当业主为了抢工期而盲目干涉施工进度及采购等工作时,监理单位无力也无权制止,是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二)来自施工单位的风险
1.业务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工程建设行业很多施工单位鱼目混珠,技术力量不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却通过各种途径承揽工程,给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偷工减料现象屡禁不止。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润,降低成本,不按规范要求的程序和步骤施工,或在材料上以次充好,以薄充厚,弄虚作假。
(三)来自监理单位的自身风险
1.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一些监理单位缺乏独立管理能力和有效的控制手段。
2.监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既懂技术,又懂经济、法律,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匮乏,对目前工程中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了解较少。
二、监理的安全责任管理
(一)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与2002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配合这部法律,国务院于2003年11月12日颁布了《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04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了监理的安全责任,现归纳如表1
从《条例》条例中有关监理安全责任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条例》授予了监理单位从技术方案审批权、整改指令权、暂停工指令权到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权的职权,同时也相应的规定了未履行职责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虽然《建筑法》、《安全生产法》以及国际惯例都没有规定监理应承担安全责任,但是既然《条例》将安全管理纳入了监理的工作范围,那么监理单位就应切实履行规定的各项职责。为此,上海市还规定监理单位应设专职安全员,以保证安全管理上的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的安全责任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引发的问题
1.法律依据尚欠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指出监理的安全责任是“国家对监理单位赋予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既是社会责任,就与法律责任有所区别。企业违背了法律法规要承担法律责任,而违背了社会责任则是受到道义上的处罚,使企业的信誉受损,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违背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都要付出代价,但这两种代价的性质和承担方式是不同的。依据《条例》规定,监理单位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要承担法律责任,显然与前述矛盾。因此,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是不是“社会责任”,安全责任如何承担还值得商讨。
2.建立的安全责任被无限放大。《条例》只是对监理单位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和法律责任做了原则上的规定,因此各地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把握的尺度不尽相同,使得一些地方把监理的安全责任管理无限扩大。如某工程由于模板支撑系统整体倒塌,造成6人死亡,1人重伤,33人轻伤的重大伤亡事故。除承包商的项目经理被判刑外,监理单位驻工地的总监理工程师因“未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认可,未对模板支撑系统验收进行监督,对事故方的违规行为没有下达停工令,无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上岗,对事故的发生付全部责任,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除去“资格证书”问题应属监理单位的责任外,对总监的刑事处罚有失公允,明显扩大了建立的安全责任。
(三)如何承担监理的安全责任
1.现行的法律法规需要补充完善,比如:《条例》中规定了监理的安全责任,但是《建设工程委托合同》中没有此项委托工作。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修订和完善《建设工程委托合同》范本,增加有关安全监理的内容,或将安全监理形式形成独立的委托合同,使监理单位开展安全监理工作既有法律依据又有相应的委托合同依据。
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即使日后出现安全事故,也可以借助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监理无过错或只有轻微过错而被扩大追究法律责任。
3.监理单位在与业主签订委托合同时要慎重,不能模棱两可。对超出合同示范要进行风险分析,对附加的工作要严格界定,防止留下争议。
三、风险管理模式下监理工作的展望
现行管理模式下,各个阶段的监督检查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各个阶段之间缺乏联系,未实现整个过程有机、有效控制,而且往往把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施工阶段,造成实际工作中管理的割裂。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将监理单位的管理工作向两头延伸,一头向前延伸置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另一头向后延伸至实施保修期质量保险制度。
(一)监理单位增加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
1.根据工程特点编制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和程序,并报建设单位和保险公司备案。
2.定期以书面形式向建设单位和保险公司报告风险管理状况。
3.加强风险的预控和预警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和动态,捕捉风险的前奏信号,以便更好地采取有效的风险对策,并把相关情况及时向保险公司汇报。
4.在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
5.在风险发生后,保证工程继续顺利实施,迅速恢复生产,按原计划完成预定目标,对已发生和还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良好的控制。
6.对工程参与各方面特别是施工单位加强风险管理的教育,使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四、对风险管理模式的建议
在这一新的项目管理模式下,引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一方面,由业主牵头,联合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各级分包商、供应商等项目营造方和参与方组成共投体,向保险公司投保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人身伤害保险和工程内在缺陷保险三个险种,将工程风险向保险公司进行转移。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为了降低所承受的风险,必须委托专业的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风险控制,由此保险公司和监理单位共同组成了共保体。
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将淡化政府直接管理,引入社会中介参与工程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也将改变传统的业主与保险公司之间保险与被保险的简单关系,是保险双方处于共同利益的考虑,既要进行风险转移,又要设法减少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力求形成共同关心保险标的、相互制衡、互相补充的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TU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4(a)-0000-00
浅层处理是指处理深度不超过地面以下5m范围内的地基处理,在地基处理中,浅层处理一般总是较深层处理经济、且施工周期短、施工机械设备简单、施工管理方便,因此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抛石挤淤法。抛石挤淤法就是通过向流塑状的高灵敏度的淤泥表面大量集中的抛填土石填料,依靠填筑体的自重或靠外力挤开淤泥,强制置换饱和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抛石挤淤法是属于地基处理方法中的一种,通过实践与实际效果的验证,在处理表层淤泥方面有它独特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价值的。我部承建的“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第二十标合同段”K70+550-71+295淤泥地段采用了抛石挤淤法处理,取得较好的施工效果。
1工程概况
我部施工的引大济湟扶贫灌溉工程北干渠一期二十标是一项以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农村人畜饮水、农业灌溉为主、兼顾生态建设用水的大(2)型水利工程。位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湟水流域(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北岸西宁盆地北部边缘的中、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2500~3100m之间,南北向冲沟极为发育;途径青海省互助县东沟乡昝扎水库,因水库常年淤积,形成渠道K70+550-71+295为淤泥地段,考虑地质及施工成本,最终决定采用抛石挤淤法对该段基础进行换基处理。
2施工工艺
2.1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主要有两点:一是施工便道,结合既有的乡村道路及已修筑施工便道,可保证抛石挤淤施工期间道路的畅通;二是材料,利用自卸汽车从位于附近的东和料场购进直径较大的、级配良好的人工块石,作为挤淤施工的原材料,堆放在施工场地附近,以方便使用。
2.2测量放线
导线复测完毕后,对导线点及中桩进行加密,并将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程师批复后,按图纸进行抛石的施工放样,先按抛石设计标高计算出抛石顶面的基础宽度,进行放线。
2.3抛石积淤
按设计放线进行开挖,先清除基础上部硬质层,挖至接近硬基,后进行回填碾压。填筑时,采用散式挤淤法,先在基础下部采用直径较大(30-50cm)块石填筑,靠自重及挖掘机碾压的外力,使块石沉至底层硬质土上,形成以块石为骨架,中间充满淤泥的复合地基。填筑时采用分层填筑、逐层碾压的方法,待达到一定高度后,采用粒径较小、级配良好的材料进行填筑,作为建筑物基础。
2.4检测
抛石挤淤法的压实度采用沉降观测法观测,用挖掘机、装载机等重型机械多次重复碾压,当压实层顶面稳定,无轮迹时认为为密实状态。在在测路段选择监测点后,用白灰做明显标记,记录起始高程,在碾压过程中每两遍检测一次,待前后两次所测高程差在3mm以内时,判为沉降稳定,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筑下层;如检验后不符合要求,查明原因,继续碾压,直至合格。
2.5施工质量及保证措施
2.5.1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明确设计意图、原理及施工要求;2.5.2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和质检工程师一票否决权制度,严把工序质量关;
2.5.3加强控制铺设质量及回填层压实质量;
2.5.4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严禁使用不合格原材料;
2.5.5施工前认真调查建筑物基础底部水位、淤泥深度等,做好现场施工指导;
2.5.6严格按程序施工,在抛填施工前必须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2.5.7合理组织现场施工车辆,尽量避免施工车辆交叉干扰,保证施工进度和安全
2.6安全保证措施
2.6.1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2.6.2施工现场设置专职安全员,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2.6.3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施工车辆,避免车辆交叉影响,注意施工安全;
2.6.4禁止运输车辆超速、超载,积极配合当地交管工作,自觉维护交通安全;
2.6.5在施工现场及交叉路口设交通及施工警示牌,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车辆安全事故发生。
3抛石挤淤法处理软基的原理
本合同段所提抛石并不是仅仅指纯粹的以石料作为置换物,还包括以石料为主的其他置换物。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抛石挤淤法就是通过抛石挤动并置换淤泥来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它的实质就是用石头来转换淤泥,是一种置换的方法。因此,抛石挤淤法在理论上并没有太多复杂的原理支持,它是一种简单的比较机械的软基处理方法。
抛石挤淤法与其他置换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纯粹的置换,就是尽可能的把淤泥全部置换成石头而彻底改变地基土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实现软基处理的目的,这种方法是最直接也是最安全稳妥的。
抛石挤淤和填砂(土)挤淤在应用和效果上的区别:填砂(土)挤淤在实践中主要是针对近海区域、浅海漫滩的浅层且薄层淤泥,由于受填砂(土)本身性质的影响,填砂(土)挤淤对于深层的淤泥将无能为力。在两者物质比重差别不大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者在颗粒结构上的不同,填砂(土)的构成主要为细颗粒的粘性土或砂土,而抛石则主要为棱角分明的巨大块石,粒径相差成千上万倍,两者由此而对淤泥的挤压效果形成明显区别。因此,由于抛石组成成分不同,如粘性土或砂土含量的多少,也会造成处理效果的差异。
从理论上来讲,淤泥一般为流塑状甚至流态状,在受到一定的外力挤压时,在无侧限条件下,必然要发生移动。外力有侧向的,也有正向的,抛石给予的基本是属于侧向外力作用,在形成一定厚度的填石层后,也会产生正向的压力,但对淤泥挤动影响最大的是侧向的外力作用。如果淤泥层厚度过大或淤泥呈软塑状态,底部将有一定厚度无法挤动的残留淤泥,那么,填石层的自重预压与填石之间的缝隙将使底部淤泥有一个固结排水的过程,也可以改善残留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质。
另外,抛石过程作为一种自由落体的运动,由于一入水就受到水体以及淤泥的阻力作用,其中主要是淤泥的阻力作用,其下落是一个缓慢减速的过程,并最终会停止下落。因此,抛石挤淤的处理厚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它是跟淤泥的状态由直接关系,淤泥的液性指数越大,抛石下落的距离就越长,相应的抛石积淤的处理厚度也就越大。通过众多的实践证明,一般来说,在淤泥为流塑状态时,抛石挤淤的处理厚度不大于15m。
饱和软土,尤其是淤泥或淤泥土的含水量高,渗透系数和不排水抗剪强度均较低,在集中向其表面大量堆载瞬间,饱和土体中的孔隙水还未及时排出,孔隙体积并没有发生改变,全部压力的增量完全由孔隙水承担,地基土颗粒间的压力即有效压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地基上的抗剪强度在一定时间内不但没有提高,还会因堆载施工的扰动而下降,因此,当填筑体在地基中所产生的应力达到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时,土体将产生整体破坏,土体中将产生;连续滑动和隆起,同时填筑体挤开淤泥下沉至一定的深度,与周围土体形成新极限平衡状态,从而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考虑抛石挤淤法的特殊性,其方法一般适用于厚度不超过4m、表层硬壳被挖除的具有触变性的流塑状的跑和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处理,对5m以上的,则须辅助以爆破或强夯等措施,才可使填筑体下沉到下层较硬的持力层,对于10m以上的深度淤泥或淤泥质土,即使采用强夯等措施也很难使填筑体下沉到下层坚硬的持力层,故其主要用于地基的浅层处理。
4关于抛石挤淤法处理浅层地基的问题分析
4.1质量控制
抛石挤淤法施工时要做好质量控制,抛填时首先抛填较大的石块,抛填深度必须达到淤泥底板30cm以内,抛填后要进行振动或重型机械反复碾压,对抛填体进行压实,以保证抛填体的密实度,从而保证基础的承载力。
4.2沉降观测
考虑到K70+550-71+295段水位影响,该段基础在施工期间及竣工后将产生沉降,一是地基本身的固结沉降,二是地基在承受荷载之后,发生侧向变形而产生的形变沉降。现该段建筑物已基本施工完成,对之前设置的沉降观测点进行观测,检测记录见表1;长时间观测,将结果以曲线图表示,形成沉降曲线(图2)与位移曲线(图3),从观测结果来看,观测点已趋于稳定,基础稳定可靠。
4.3注意事项
4.3.1为保证填筑体能顺利下沉,应先挖除阻碍填筑体下沉的表面硬壳;
4.3.2填筑体应均匀,压实度良好;
4.3.3若在填筑体两侧挖淤减少淤泥的压力,加大填筑体的下沉速度,应遵循近挖卸远的原则,最好采用两侧同时开挖,使填筑体就地下沉,防止填筑体漂移,若采用单侧开挖,必须严格控制两侧淤泥高差。
5总结
通过本次软基处理的实测,我们得到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5.1根据浅层淤泥质地基处理设计理论,采用抛石挤淤处理K70+550-71+295段软基的施工方法是正确的;
5.2实际施工工艺应该结合实际地质及设计要求,本实例采用部分挖除换填处理的工艺是成功的;
5.3后期沉降观测能有效掌握抛石挤淤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经过本实例证明,抛石挤淤法在地基浅层处理中是可靠且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刘润,朱逢春,抛石挤淤综合法在加固浅层淤泥质地基中的应用[J],山东水利,2001
[2]靳九贵,抛石挤淤地基承载力的实验方法[J],河南科技,2004
[3]龚晓楠,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关键词]危险点 预测控制 送电线路 安全管理
1 危险点分析预测控制方法概述
1.1 危险点及危险点分析预测控制的含义
危险点就是指在作业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场所、部位、地点、设备或行为等。危险点分析预测控制就是在作业前,通过一定的途径,对作业中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防止由于人为失误而造成的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的一种方法。 “危险点分析预控”是对工作范围内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类别及出现的条件、造成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
目的是通过识别工作范围内的潜在危险点,列出危险点清单,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使这些危险不至发展为事故。 “危险点分析预控”的特点是把危险分析工作做在施工作业之前,避免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损失,比较经济地确保现场安全施工。把“危险点分析预控”引入送变电施工的安全管理中,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它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是新时期预防事故、保证施工生产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
1.2 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测控制的目的和作用
1.2.1 开展危险点分析的目的
开展危险点分析,是从科学技术上把握施工生产活动中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施工作业中物与人、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不安全因素。因此说,开展危险点分析活动,是系统安全的补充,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找准危险点是前提,控制危险点是关键,化解危险点是目的。通过危险点分析,可以指明防范的重点,达到安全的目的。
这一活动紧紧抓住了“人” 这个关键因素,是一种由过去的管结果转变成管因素、管过程的超前预防、超前控制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手段。企业有效地开展危险点分析活动,把人为的、设备的、环境的、管理的等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消灭在其形成之前,充分地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1.2.2 通过危险点预测控制可以取得下列几方面的作用
(1)增强作业人员对现实存在的危险点的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有效地防止作业人员随机或不自觉的行动而导致违章作业;
(3)弥补由于技术业务不精、作业流程不熟悉等人员素质不足问题而引发的事故;
(4)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进一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1.3 危险点分析预测控制理论的基本方法
(1)对拟建工程项目按分部、分项工程的各子工序逐项进行分析,预测找出可能发生危险的作业点;对施工内容、施工方法以及周围环境进行详尽确切地了解。
(2)危险点调查,即根据施工经验和同类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情况,采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列出危险点清单。对以往同阶段事故案例的分析研究,制定出各危控点的预防控制措施。
(3)危险性分析,即确定能造成受伤、损害、功能损失或物质损失的危险性,进一步衡量危险性的大小,以便排定次序,分清轻重缓急,将预计到的潜在事故划分为危险等级。
(4)制定消除或控制危险的措施,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化为危险状态的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化为事故的必要条件,进而谋求预防的办法。
(5)落实采取预控措施的部门、人员和日期,实现对事故的预防。
(6)施工过程中认真落实预防控制措施。
(7)工程项目建成后及时对危险点分析预测控制的效果进行总结,重点分析预测错漏项或已造成危害的部分,以便在今后工程项目中改进、提高。
1.4 进行危险点分析预测控制的基本原则
1.4.1 闭环控制原则
查找发现危险点不是目的,其目的是最终消灭或控制危险点。 所以安全管理部门分析找出危险点后,应及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经责任者落实后,将危险点控制结果及时反馈到安全管理部门,经安全管理部门验证后对本项危险点进行消案,即形成闭环。以防止危险点的重复产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危险点。
1.4.2 动态控制原则
危险点不应局限在人身安全方面,应该做到人身和设备安全并重。危险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静态危险点,在此时是危险点,在彼时不一定是危险点;有的此时不是危险点,在彼时由于条件的变化可能成为危险点。动态危险点更是如此,所以对危险点的控制应是动态的,应该不断调整预测控制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危险点的变化规律及时加以捕捉,适时适地准确进行预测控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4.3 分层控制原则
危险点有大小、轻重、缓急之分,而且控制难度也不一样,所以对预测控制工作应分层次,对单位、部门、班组、个人应分别明确预测控制重点和落实责任,达到各有侧重、层层把关,形成严密的预测控制网络。如在开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对作业环境和有关设备系统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讨论提出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险点和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并报送监理审核批准。
2 在送电线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推行危险点分析预测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大家知道,送电线路施工具有施工点多、作业面广,比较分散等特点,较固定厂矿和其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难度大,纵观送电线路的安全事故案例,从事故类型来分有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坍塌、中毒、机械伤害等几种;按事故责任来分有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操作)等。
(1)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进程的相似性;施工工艺的单一性;工器具、机械设备的专用性,使危险点分析有了可比性和切入点,因此在送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推广采用危险点分析、预测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①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进程的相似性是指无论电压等级高低,一般都是按土石方-基础-接地-杆塔组立-导地线展放-紧线、挂线-附件安装的进程施工的,从而使危险点分析具有了可比性,即可以参照以往工程项目,同一施工阶段的事故及隐患案例对拟建工程项目各施工阶段进行分析、预测,找出危险点,编制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②送电线路工程施工工艺的单一性和工器具、机械设备的专用性,是指如组立杆塔、张力放线等施工工艺和工器具、机械设备,只能用于送电线路工程施工,从而使危险点分析具有了切入点,即可在编制施工工艺措施和进行工器具准备的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危险的工序、作业点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2)危险点分析预测控制方法与送电线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相融性和统一性。
①危险点分析预测控制方法与送电线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预防事故、保证施工过程中 人身和设备安全;
②危险点分析预测控制方法是送电线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的组成部分,任何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都是一个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控制系统,而危险点分析预测控制方法只是对系统中的部分或个别部位采取细化管理、预防控制,其措施是整个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补充和完善。
3 送电线路工程危险点分析、预测控制的方法步骤
3.1 送电线路施工危险点分析
首先工程开工前,在充分了解操作条件和施工环境的基础上,对涉及危险作业的项目、岗位和特殊作业人员,依据《作业条件危险评价参数表》(见表1),列出工程施工项目的危险点清单,并计算出危险等级D,为下一步的危险点分析做准备。
再如表2所示(表2这里仅以土石方及基础分部工程施工工序为例进行分析),在送电线路施工中进行危险点分析就是发动全体职工,按每道工序的发展趋势对工序中的各个要素(即人、工器具或施工机械设备、用于工程建设的材料、施工方法或措施、施工作业环境等)进行分析,找出潜在危险和可能造成伤害的作业点或要素,再根据其特点确定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的过程。
从表1的分析过程可以看出,在同一道工序中有可能存在多个危险点,这些危险点有已存在的也有潜在的,在制定处理方式时应加以区别对待,对已有的危险点应在开工前消灭,对潜在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编制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通过施工过程中的检查落实来达到预防危险发生和消灭危险的目的。
3.2 危险点分类
危险点一般可分成2大类:静态危险点和动态危险点。
(1)静态危险点
一般作业环境和设备系统方面存在的危险点多属此类。这类危险点大多是由于设计不完善、施工衔接点遗留问题(即上道工序遗留问题)、机械设备本身缺陷或维修不及时造成的,比较明显直观,不整改无法消除,并对施工作业产生长期的影响。如塔位基面放坡系数不够,地锚埋设深度不够,滑车转动不灵活,停电作业接地装置不符合要求,牵张设备制动装置失灵等。
(2)动态危险点
一般行为方面的危险点多属此类。这类危险点一般不易明显,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外部条件的变化才出现。如在施工中需要改变安全措施,致使工作人员短时间失去防护;在工作中发现有的工作人员身体不适或由于种种原因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已不适合当前工作;预防性试验或定期检验中发现对人身或设备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问题等。
3.3 划分危险点等级
划分危险点等级的目的是量化危险点的危险程度,从而可以根据危险点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将危险点等级划分为5类,如表3。
3.4 绘制危险性曲线波动图
在施工前根据“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小组调查列出的危险点清单对每个危险点进行评价,并计算出每个危险点的危险等级,然后以每个工序的各危险等级分值的和作为纵坐标,以施工工序划分作为横坐标,把各工序对应危险等级点连结成一条曲线,绘制成波动图,如图1所示,把曲线波动图上墙,每天施工前对照曲线波动图可以使当天的施工任务“危险性”程度一目了然。
3.5 送电线路工程危险点分析、预测控制的方法步骤
对于不同类型危险点的预测控制方法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做到准确、完整、及时、可靠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3.5.1 对静态危险点的预测控制方法
一般静态危险点是固有的、长期存在,不采取彻底的更改措施是无法消除的,对作业人员的威胁是永久性的。所以必须尽最大努力从根本上消除危险点,同时兼顾现实可能性和经济性,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1)彻底根除危险点
如在土石方施工中基面放坡不够及施工基面附近有危石等,宜进行及时修缮、清理消除危险;严把工器具、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前检验试验关,坚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应严禁机械设备、工器具带病作业和无证操作,对存在如设备接地不良、刹车失灵等缺陷的机械设备、工器具应停止使用,并经过维修、恢复原有性能后再投入使用,以工器具、施工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来为施工安全提供保证。
(2)将危险点隔离
对于一些无法消除的危险点,可采用设置现场警告牌、加装围栏等,从空间上将危险点隔离开来。如在爆破现场、铁塔组立现场划定隔离区,并设监护哨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现场等。
(3)强化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
对于无法隔离的危险点,可从加强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着手加以解决。如进入现场正确佩戴安全帽;在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场所工作时,除了增加必要的通风设施外,工作人员都应戴防毒面具和呼吸器;对于登高作业要求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带、穿软底鞋;对于出线作业为防止感应电伤人应事先做好临时接地等。
(4)采取更可靠的安全措施使危险点在施工时不存在危险性
对于一些从技术上难以改造或从经济上考虑不值得改造的危险点,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加以防范。如线路停电作业,对同杆塔架设和交叉跨越的带电线路,可采取停电跨越施工并对被跨越线路进行可靠的短路接地等防止触电的可靠措施等。
3.5.2 对动态危险点的预测控制方法
由于动态危险点往往带有隐蔽性和随机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外部条件变化才出现,因此在开工前应深入分析和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威胁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施工人员进行预防教育、培训,在每道工序开始时对可能发生危险的作业进行预测,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防止危险点的产生。一般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加以预测控制。
(1)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即以工地(项目部)行政正职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建立一个由工地(项目部)专职安全员、施工队(班组)专责安全员和施工作业面(点)安全负责人组成三级安全管理网络。
(2)利用开工前交底、施工中的班前安全讲话、班组安全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各级施工人员进行逐级教育,通过对“危险点”危害性的随时随地的宣讲,使防护意识深入到参与施工的每个人心中。
(3)通过填写安全工序把关卡,对各道工序进行安全交接检查验收,以确保上道工序的问题不带入下道工序。
(4)结合贯彻安全工作票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分工,防止由于人员分配不当,在施工中产生危险点。如对于技术比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工作必须由能胜任的人员担任,对出现过习惯性违章的人员应加强监护;对有危险的工作,除了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外,还必须由有经验的职工带领和监护,严禁临时工参与此类工作;对体质不适或精神状态不佳的人员,适当安排从事比较简单的工作或暂停其工作等。
(5)针对现场危险点制定保证、防范措施和奖惩条例,结合召开现场会、开展安全大检查、安全活动日等活动,检验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查出的问题以“安全问题整改通知单”的形式下发责任部门、个人,并督促限期整改,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切忌以罚代管。
4 危险点预测控制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危险点预测控制应与严格贯彻规程制度相区别
规程制度是作业人员的工作准则,有的还是前人血的教训的总结(如《安规》),每个人必须严格遵守。虽然现场规程中(包括安全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等),绝大部分规定都与安全有关,但结合各个工程各个时期的人员素质、安全思想水平和设备状况等,可能引发的事故与规程制度有关的危险点不会很多。而一套规程制度条文较多,如果把执行每一条规程制度都当成是危险点,要求作业人员都加以预测控制,实际上就是轻重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现场作业人员反而搞不清楚哪些是当前必须控制的真正的危险点。
4.2 危险点预测控制应与加强规范管理相区别
危险点预测控制是根据施工和操作中可能引发事故的问题提出的,方向明确、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与技术管理中要求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不同,前者是点上的工作,后者是面上的工作,应区别对待。例如停电线路进行三相短路接地安装和拆除操作步骤是管理规范,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但不能把它作为普遍危险点来对待,否则容易造成操作人员心理负担过大,反而容易引起误操作,面面俱到的预测控制反而削弱了危险点预测控制的作用。
4.3 危险点预测控制只是消灭事故的一种措施
危险点预测控制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进行危险点预测控制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它安全管理工作,要做到以点带面同步进行。基础施工过程中部分危险点和控制措施见表4。
5 总结
(1) “危险点分析预控”可以帮助现场施工负责人及时对施工发展变化的可能性作出推断,进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由于“危险点分析预控”采用了图表形式,把抽象的管理内容具体化,使安全管理条理化、系统化,并能预先对事故隐患进行控制,施工中发现的问题能多及时反映到图表中,做到了总结经验与吸取教训并举。
(3)危险点辨识应主要针对易发生高空摔跌处、与带电部位距离不够或较小处、同杆多回线路、交叉跨越处、易误登的杆塔等等,根据过去作业过程的经验和同类作业曾经发生的事故,分析推断施工作业中的危险点。
(4)危险点的辨识应充分发动一线职工,并依靠领导、管理人员、班组人员的“三结合”面进行,辨识的依据是以《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为核心的各规章制度,辨识工作要紧密联系本单位反违章(行为违章、装置性违章、管理违章)的实际进行。
(5)结合P3&EXP软件的应翔和推广,可以建立危险点分析数据库,进一步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
关键词:项目法施工;铁道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1项目法施工的概述
1.1概念
项目法施工是施工企业以中标的单项工程为基础组建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对整个项目的实施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对外代表公司履行合同,对内通过降低施工成本实现赢利。成本、质量、工期是项目法施工的三大目标,成本作为一种资源耗费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全部费用,由间接成本和项目成本两部分组成,项目成本包括直接工程费(人工、材料、机械使用费)、管理费、临时设施费用等,是施工成本的主要部分,一般要占施工成本的90%以上,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对施工企业来说,施工项目标价一经确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要想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就必须动员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手段,加强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成本控制过程是要使组织达到期望目标的过程不出偏差,控制过程实际上是在准确计量与分析的基础上不断纠偏的过程。由此可见,成本的控制是一个按控制目标实时调节、反馈的闭环系统。
1.2 项目法施工的基本特征
项目法施工的基本特征是:动态管理和优化组合。这是与其他管理如企业管理不同的根本区别,也是项目法施工的灵魂所在。动态管理和优化组合,主要反映在劳动组织、设备、材料上。根据项目需要组织精兵强将队伍,合理配置设备、材料等进行项目施工,打破传统管理的建制、拖家带口、老弱残兵上前线、破烂家产带着走的作法。
2铁道工程实施系统项目法施工的必要性
铁道施工项目规模庞大,设计的工作种类繁多,除了具有一般工程项目的特点外,还有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铁道施工点多,线长,常年在野外作业,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影响较大;相关单位多,关系复杂,受外界制约因素较多;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内容和计划进行不断地调整,铁道施工项目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是项目管理者实施项目管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项目法施工在铁道工程中的实践,证明了项目法施工在铁道工程中的有效性。但是我国铁道工程的项目法施工大多沿用传统的经验和方法,缺乏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应用,项目管理往往是进度控制、费用控制和质量控制相脱节,相互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费用的度量往往不能反映进度的情况,进度的度量不能反映费用的情况,例如,一个为期5年、预计费用为20亿的铁路施工项目,前5年的预算费用为10亿元。假设此时你只花了9亿元,单独衡量费用的话是低于预算。但是,如果实际情况是你的进度滞后,项目完工部分的价值只有8亿元,那么“低于预算”的优化标准显然是错误的,因此,系统的项目法施工应强调在保证质量合格的前提条件下同时对进度和费用进行有效的系统控制。
3工程概况及主要技术标准
3.1工程概况
达州至成都线扩能改造工程三汇镇(不含)至遂宁(含)段站前工程东起襄渝线三汇镇站(不含)(K629+900),经达成线土溪、小桥、营山、蓬安、南充东、南充、大通、蓬溪、西至遂宁站(含)(ZDK194+600),增建二线(左线)长度188.651正线公里,车站9个。
3.2主要技术标准
线路类别: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双线
设计时速:160km/h以上
限制坡度:6%,不考虑平面曲线阻力折减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2000米,困难1600米
牵引种类:电力
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
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4项目法施工在铁道工程中的应用
4.1成本控制
在铁路施工项目进展管理的实践中,为了保证管理的效果和准确性,充分发挥挣值法的作用和特点,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与关键路径相结合
应用挣值法时,由于对整个项目使用了累计数据,当整个项目费用和进度没有出现偏差时,不等于没有问题。各个工作之间的数据可能相互抵消,导致难于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因此,在进展管理时,应注意与关键路径相结合,将挣值法用于大的、关键的工号和工序以及整个项目。
(2)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进展管理自动化
铁路施工项目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得进展管理的难度很大。应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良好的人机接口来有效的管理大量的数据信息,使得进展管理工作易于理解和掌握。结合实践,我们开发了铁路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进展管理的自动化和可视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加强监督和培训,确保进展数据的准确
进展数据是进展管理的基础,必须保证其真实准确。在实践中,应加强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深刻认识进展管理的意义和内涵,掌握进展数据的定量评估方法,确保进展数据的质量。管理人员应加强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进展管理中的问题,迅速加以解决和纠正。
(4)加强质量管理,确保进度、费用和质量相协调
进度、费用和质量是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进展管理要求在与质量目标协调的基础上,实现进展和费用目标。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应及时地对己完工部分进行质量验收,在支付出资金之前把好质量关,严格按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支付。
综上所述,利用挣值法进行铁路施工项目的进展管理,可以把进度目标和费用目标联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管理实践中,应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做好相关的基础工作,以确保铁路施工项目进展管理取得成效。
4.2质量控制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机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质量保证领导小组。
(2)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按照IS09001: 2000标准结合本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制定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从保证质量的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及控制措施三方面入手,在分部、分项施工工序技术上严格把关。建立系统、完善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3)制定质量目标,开展目标管理,根据质量目标提出的各项指标,从项目部到队班组逐步分解为工作指标、管理指标、各项保证指标和操作指标,层层抓落实,保证各项指标的实现。确保质量总目标。
(4)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上严把质量关。确保各单项材料的性能符合技术要求。各种材料混合使用能按设计规定的配合比进行。作好施工机械配套选型,机械设备齐全,配置合理,满足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方法的要求,能够达到设计规定的技术标准确保各种机械的性能(特别是压实机械)。选定最佳工艺参数,一些重要的施工项目(如路堤填筑压实等)的工艺参数应通过工艺试验求得。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各道工序严格按最佳工艺参数施工。对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的操作,要组织工前示范和专门讲解。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关键工序实行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坚持标准化作业。对生产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质量监控。检测工作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等级进行。坚持严格的质量评定和验收制度。
(5)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实行“三工三查”制,任何单项工程都要进行工前交底,工中检查指导和工后总结评比,并做到自查互查交接检查等。专项质量检验、验收制度,坚持施工过程中的“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试验不合格不施工;建筑物未经复测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不施工。“三不交接”是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质检人员验收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4.3安全控制
在达州至成都线扩能改造工程施工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为重点,防止一切责任事故,做到安全零缺陷;杜绝责任行车特别重大、重大、大事故,杜绝责任旅客列车险性及以上事故,道口责任重大伤亡事故,杜绝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杜绝责任交通特大、重大事故,杜绝责任职工死亡事故。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具体方法如下:
(1)确立安全目标。消灭一切行车交通事故苗头,施工中确保人身安全,消灭重伤以上人身伤亡事故。
(2)建立强有力的安全保证体系。各级生产机构配齐专职安全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纳入竞争机制,纳入承包内容,逐级签订包保责任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作到齐抓共管。抓管理,抓制度,抓队伍素质,盯住现场,跟班作业,抓住关键,超前预防。
(3)认真贯彻执行我局已通过的IS09002标准系列质量认证的安全控制程序,使安全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安全生产的再教育,进一步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全员主人翁的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针对本工程的特点,进行岗前培训,对职工进行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遵章守纪和标准化作业的教育,并认真学习铁道部的“铁路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4)开展安全标准工地建设,施工现场作到布局合理,施工规范,防范严密,工地做到管线齐全,灯明路平;标志醒目,防护设施齐全:在施工现场悬挂有关施工安全标语,设立醒目警示牌,高空作业配带安全帽,安全带,配置安全网。土石方机械施工时,设专人现场调度,确定合理的车辆机械走行线路。并设立明显安全标志。
(5)施工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既有线和周围建筑物,特别是埋入地下管线,施工前应先与有关单位联系,请求配合,查明走向和位置,做到“三不”,即不摸清地下设施位置不施工,影响设施正常运转不施工,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不施工。严禁在电缆2M范围内使用大型机械作业,禁止在既有电杆电线等设施上搭挂临时线。施工挖沟运弃土时,确保不影响既有设备的正常使用,不造成设备隐患;修建临时房屋工棚等,应在既有设施安全距离以外实施。爆破作业时或大型机械施工时应对周围建筑物设好防护并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土石方的开挖和弃土不得危及周围建筑的安全和使用。
5结语
只要我们转变观念,逐步健全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全面落实项目法施工,我们的队伍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层建筑; 施工安全; 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和一般建筑相比,高层建筑有很多的风险因素存在与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一般都在两年左右,最多的可长达三至四年或更长,在此期间,人动和人为因素,如季节性变化都能使设备从正常进入危险状态,很容易出现意外。如:由于电缆被磨破而发生触电事故,火灾等;下雨引起基坑边坡滑坡;脚手架垮塌等。如此多的不安全因素,警示我们在高层建筑施工时必须认真对待。
一、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因为自身的特点,高层建筑在施工中有许多区别于一般建筑的危险因素。 高层建筑安全施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层建筑基础开挖深度大
高层建筑地基单位面积的负荷比较大,所以,相当深度的地基土必须进行处理,如人工挖孔桩及大开挖基础,在施工中采取不一样的支护方式,如锚杆支护、 支护放坡等,如选择不当,可能会对生产造成显著财产损失,导致周围基坑边坡失稳,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此外,由于高层建筑开挖深基坑,高空坠物落下打死人,施工人员落入坑内死亡等事故也频频发生。因此,高层建筑施工必须保护好周围与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使施工人员解除这些危险和安全隐患。
2.高层建筑施工高度高
高层建筑施工大部分都是在高空进行的,高度不同性质也不同,50米和10多米的就有本质的区别。高层住宅的檐口要是不小心掉下一小段钢筋,将会蹦到10多米开外的地方,要是打在堆放的木模板上,会直接穿透木模板,如此可想,这要是落在施工人员的头上,必死无疑。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必须充分考虑和解决号高空作业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3.高层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多
因为高层建筑的层数较多,作业立体化强,同时在一个垂直空间上要进行多个作业,上层的物体落下造成下层人员的伤亡时有发生。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严禁将头探出升降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4.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
高层建筑施工工期大多都需要两年左右,更大点的项目可达三至四年,许多施工用的设备一放就是好几年,在此期间由于人员变动、气候变化等诸多人为因素都会使设备由正常而进入危险状态,稍不注意就会发生事故。
二、解决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建议
1.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奖罚制度、法律法规为手段,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建设能力,明确自己的责任和生产安全关系,以达到最有效的施工效益目的。
2.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
在施工期间,明确项目经理负责安全控制,制定安全管理工作要素。明确施工安全和目标,准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保证体系项目计划。项目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目标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民。并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和建设条件,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的合理组织,确保生产安全建设。
3.加强施工中的事前预控和过程控制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遵守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规定,开始前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领导组织,准备网络安全管理,使之成为整个项目的完整体系,严格执行书面的安全交底,安全部门应当编制教育计划大纲,组织安全知识考试,每个人一都要通过安全考核,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准入制度。
4.开展科技创新、创造以人为本的文明安全工地
文明施工是确保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时,施工现场严格按照流程,现场场地要保持清洁,有序堆放材料,按说明操作设备,实现现场的标准化管理,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三、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生产安全控制要点
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是施工最紧张的时期。施工人员投入量、机械使用量、材料投入量都是最 大的、最多的。这些大量的劳动力、机械设备及设施的使用,无疑对保证施工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但同时它也伴生了大量的危险源的存在,如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 、火灾伤害、雷电伤害等等,所以这一施工阶段就成为安全生产重点防范的目标。对工程施 工阶段危险源的分析如下。
1、主体阶段施工安全现场控制措施
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由于现场有限,因此施工现场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现场平 面布置图进行科学的布置。将现场的材料场地,钢筋场地、木工场地、消防灭火材料合理分 布,电线、电缆的敷设等标注清楚,照图安排施工。尤其是一些易燃、易爆材料的存放必须 安全得当。所以,材料应分批购进,且应码放整齐,材料场地、可燃材料存放处,应设置灭 火器材。现场要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标语,按要求配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氧气、乙炔、电焊机的使用时,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接受《安全技术交底》 ,禁止在 脚手架上实施气割、焊接作业,如必须进行的短时间结构性连接的,需有绝对安全的防火措 施 ,安全员必须现场监控。
临时用电的控制措施:临电的配置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6)的要求,做到防雷 、防火灾、防电器失火。保证安全用电,尤其是钢筋场地,木工场地这些用电设备较集中的 场所,其安全用电和防火措施,均应符合要求,执行TN―S系统供电,三级配电,两级漏电保护,五芯电缆埋设,三级箱必须设置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所有的电缆、电线、防水线均 应穿套管埋设,防止被车压人踩破皮漏电伤人或破皮漏电断路引发火灾。
脚手架施工中的控制措施:脚手架工程不仅能解决临边、洞口防护,而且能进行水平及垂直防护。还能够有效控 制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带来的伤害。所以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脚手架自身必须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外脚手架必须随作业层搭设。遇有高层临街处,则应根据坠物半径相应采取悬挑架 的方式,缩短坠物半径,确保街道行人的安全。拆除脚手架前,拆除必须先行清理脚手板上的杂物、及下方地面上的障碍物,要遵循先上后下、先清后拆 ,分层拆除的原则,必须设立警戒线,安全人员在场监管,禁止在上、下垂直面作业。
特种机械的安全控制:特种机械的安装、运行、拆除的安全控制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也是尤为重要的。高层建筑施 工中所用的特种机械主要有塔吊、施工升降机、龙门架等。这些机械的存在极易造成高空坠 落、物体打击、触电及机械伤害事故。所以特种机械的安装及拆除必须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 单位,相应资质的作业人员,按出厂说明书的技术性能要求进行拆装,机械运行的操作人员 也必须持证上岗。特种机械必须经常性的进行维护及保养,并记录在案。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现代高层建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有了迅速的发展,施工必须安全,就必须贯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 制和群防群治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及控制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劳动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杜旭杭.高层建筑施工要点初探,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
【关键词】:电厂;土建工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2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首先,我国现在的电厂设计,和其它建设工程一样,都有着一个基本的原则。但是由于某些施工工艺的特殊要求,会出现一些比较新颖的形式和类型。所以,电厂设计的构思及模型可能会和其他一般的建筑设计有较大的区别。这也为电厂建设的土建施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电厂建设项目是一个施工时间集中、工程量多且技术难度很大的关键工程,而且涉及面很广,所针对的专业性也很强。电厂建设和一个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十分相关,所以一些施工技术需要我们结合某些特定的建材生产水平与一些实际的工程项目相结合,总结,要不断地完善施工发展技术,最好能总结出一套适用性比较广的电厂的施工工艺,与时同时,也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一些比较好的经验,从而产生更优秀的方案。方案与施工工艺决定了以后,接下来的事就是需要我们对于电厂建设土建工程的现场施工质量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一旦出现质量隐患,就要找出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一、我国目前电厂土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土建工程的基础施工
在电厂建设土建工程的基础施工中时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混凝土的体积偏大,浇筑时由于某些原因,使得浇筑不充分或没浇筑完全,这就会在基础承台的侧面或者表面出现裂缝。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不均匀从而收缩也会造成一些裂缝。有些裂缝的深度甚至高达50~70mm,这对于电厂地基表面的钢筋握裹、混凝土的强大以及电厂的使用寿命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基础施工,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是采用连续泵输送,这对于侧模板的冲击压力比较大,一旦外侧模板的支撑结构发生胀模或跑模,会使混凝土大量流出来,施工现场会因此混乱不堪,难以清理。由于基础浇筑的面积较大,会出现施工人员踩压基础,泵管混凝土的冲击,基础表层筋的位移偏位或塌陷,底部筋下混凝土垫块也会时常被压碎。
2、土建工程的上部现浇框架
(1)、电厂的主厂房框架柱和梁的钢筋都较粗一些,设计时一般都是采用柱和梁在节点外平齐。按设计构造要求梁钢筋要穿进柱子钢筋之内,这会造成框架梁和柱节点处的梁端部的两侧表面因为梁钢筋的保护层而变厚,当拆模以后会出现表面的横向垂直裂缝;(2)、因为电厂主厂房底层框架的层高较大,而且上部施工时,工期紧、荷载大、基坑的回填土压实不到位,没有考虑基坑回填土的变形因素,粱支撑结构承受过大荷载后会产生一定的位移,造成某些部位的框架梁底浇筑混凝土后产生下沉的情况;(3)、近几年,有很大一部分建设工程都是三边工程。所以就会带来设备与设计施工图不能及时到位等问题的影响,使得在结构施工时无法提前预埋现浇楼板内的动力和照明配管等设备,也导致了在后续装修时,不得以去抬高楼层的标高,并加大楼层荷载,这造成门洞设计尺寸变小,使得楼地面产生裂缝等现象;(4)、现浇框架的局部柱根会发生烂根、漏振和夹层; (5)设计要求的框架梁柱板结构的用的混凝土强度不统一,导致现场施工的困难,也导致了不易控制钢筋接头等质量问题。
3、土建工程中的金属结构和预埋件的制作与安装
对于电厂建设的施工现场来说,很大一部分的设计图中没有想过其中的接料情况。某些设计人员因为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得施工单位的材料采购计划不合理,施工中的接头位置也不准确,从而造成材料的很大浪费。另外,一些大型的预埋件的位置也没有综合考虑电厂建筑的结构形式,甚至出现预埋件不能放入相应的结构内的现象。
三、对于电厂土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提高电厂建设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不断地探索质量管理的新思想,找到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是每一个电力工程企业的追求的目标。努力地完善企业管理和施工技术标准,不断地提高施工质量,在竞争激烈的电力工程建设市场当中,让企业能更好地发展和壮大。
1、要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由于电厂建设中基础体积比较大,所以需要的混凝土也比较多,而且浇筑的时间一般都会很长,也要尽量做到中间不能停顿,所以在设计方案制定时,要特别考虑商品混凝土等设施的运输与协调问题。一般还应该要有应急预案,以便发生质量事故时能及时应付。电厂厂房在进行土建施工时,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电厂的附近建设部分附带的水电供应部门,以便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能保证其不受外来因素影响,避免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
2、现场核对预埋铁件
对于一些大型设备,比方说钢屋架等预埋的铁件,可以在制作时现场核对对其结构钢筋的排放状况等相关问题。再依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防在施工现场出现预埋件不能够放进结构里所造成的工程延误甚至是返工,这些造成的额外材料浪费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所以施工管理者也应该在现场对此处的施工作重点监管。
3、增强施工分包方的沟通协调
因为我国工程建设施工现行的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了施工单位分包现象的普遍存在,各个分包单位的工作范围又很难明确界定 ,这增加了各方沟通协调的复杂性。因此,电厂组织单位在选择分包方的时候一定要很严格,审查并评价各个分包商的资历及承包技术,禁止再分包现象的发生。而且,电场施工项目管理人员要协调沟通设计、施工与监理等单位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各方对土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具体的每项工作做好原始记录并存档,定期进行核查管理。
4、不断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电厂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做出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进度及保证措施、施工方案、施工图纸和设备计划、安全施工目标与保证措施、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文明施工管理、现场消防管理、物资管理等.
5、 注重施工工艺
电厂建设土建施工应该在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施工工艺的改善,努力创造优质工程,具体措施为:(1)、成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部门 ,制定现场保护和维护措施,加大奖惩力度; (2)、不定期组织施工工艺的评比检查,奖励并表扬良好的工艺质量,并限时整改工艺质量差的施工项目,而且要跟踪整改进程;(3)、按区域对施工工艺质量进行突击检查,确保施工整体工艺质量美观。
6、对土建施工实行一种网络管理。建立一种质量管理网络,并且要予以保证,理清主要工序质量的逻辑关系,利用质量控制管理网络中的停工监控点,控制主要的工序施工质量。
7、现场做到安全施工
电厂土建施工现场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要求组织施工和生产,在施工前编制合格的安全技术方案,制定详细的操作规则,做好安全施工教育工作,提高现场所有人的安全意识。任用专门的安全员对现场进行不间断地查看,设立合理的安全保证体系,责任到每一个人。对工程施工交叉点设置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和地方有关部门建立有效的安全报警机制,确保电厂现场施工过程的安全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采用科学严谨的质量管理办法与措施,对施工的技术方案以及质量标准等加以说明,使每个施工当事人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大范围施工前,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和现场施工人员一起,设立施工工艺的样板,从而指导工人施工,也可以做到现场的对比纠正。坚持履行三级检查规则,管理者应随时进行质量跟踪,上一道施工未检查合格前,不能进行下一个施工工序,定期向监理工程师和企业管理人汇报施工质量情况,配合有关部门或人员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并提供必须的检查条件与检测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语.对变电站建筑结构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年
[2]李天宝;关于电厂主厂房土建施工技术的具体分析[J];《华章》;2011年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部;绩效考核
国内建筑施工行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大型建筑企业基本由国有经营,在管理体制和市场观念方面发展相对落后,很多企业还停留在原始的管理模式和初放的经营方式上,靠政策和区域垄断赚取利润。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2009年中国4万亿的投资计划,很大部分都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09年全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达9.8万公里,新增在建项目规模庞大。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公司的经济效益是通过一个个项目来实现,对项目的效益考核放在首位是对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深化与肯定。
根据项目部的特点,即项目部的具体工作任务是和具体的一个项目工程的完工密切联系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内容也是要以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成本为重心,同时借鉴同行业其他项目部的经验,项目部的绩效考核主要从工作结果和工作过程两方面进行管理,将绩效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定义为任务绩效,另一方面定义为周边绩效。
一、任务绩效
任务绩效是与具体职务的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与完成任务有关,同时也和个人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熟练程度及工作知识密切相关的绩效。结合项目部的实际工作,该项考核内容是组织生存的根本,是考核的重要部分,具体考核内容为员工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及工作完成进度等方面。
任务绩效考核针对的是员工实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是一种结果导向和工作导向的考核。每个岗位的员工在某个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每个时期的具体工作任务不同,但是目标都是要求在最短的工期内,花费最少的成本,以最少的差错率、最好的质量来实现整个项目工程交工、验收合格。
任务绩效考核以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其他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考核为主,主要以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为主,涉及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完成进度、效率、差错率等。KPI考核的一个重要的管理假设就是:“你不能度量它,就不能管理它”。所以,KPI一定要抓住那些能有效量化的关键指标或者将之有效量化。同时,还要抓住那些亟需改进的指标,提高绩效考核的灵活性。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为指导,运用“20/80”原则找出业务重点,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20%的骨干人员创造企业80%的价值。在每个部门和每位员工身上“20/80原则”同样适用,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抓住20%的关键行为,进行分析和衡量,就能抓住业绩评价的重心。
(一)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过程
1、项目KPI。建立评价指标首先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如进度、质量、经营、安全、现场管理、创优目标等。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项目的业务重点,再找出这些关键结果领域的对I,这些KPI定为项目级的KPI,这样,工程进度指标、质量标准指标、利润指标、成本控制指标、安全管理指标和文明施工现场指标等都是工程项目的KPI。
2、主管的KPI。项目部共有6个主要部门:施工、技术、材料、预算、安全和财务。依据绩效管理理论和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采用鱼骨图法来分析工程项目的绩效,提取主管(部门)绩效评价指标因素。经过逐个分析,提取的项目部各部门主要绩效评价指标因素如下:
施工:工期、质量、创优目标、材料消耗、新技术应用、业务活动组织、分包单位管理、工程回访保修。
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方案编制、图纸审阅及技术交底、内业资料健全、新技术应用、技术变更洽商。
材料:材料采购、机械设备租赁、材料验收、资料整理。
预算:合同管理及交底、成本预测与分析、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对外经营成果、分包管理。
安全:现场管理目标、安全生产、现场文明施工、职业卫生健康、劳务人员稳定。
财务:利润、财务制度落实、资金管理与控制、成本核算、报表。
3、个人的KPI。在设计项目部一般管理人员的关键绩效指标时,各部门的主管和岗位管理人员要依据部门级的KPI建立各员工(岗位)级KPI,并对相应岗位的KPI进行分解。主管要在下属身上找到重点目标的对接点,而不是一人来扛,下属毫无压力。主管要检查每个人员的职责,然后确定谁与这些目标有关,他们承担的比例是多少,从而做到目标分解、上下贯通、不错位。
项目部一般有11个岗位:技术员、实验员、测量员、质检员、资料员、材料员、预算员、安全员、财务、出纳和政工员。按照关键绩效指标设计原则和方法,这11个一般岗位人员的KPI指标有所不同。在确定每个岗位的KPI考核指标时,结合项目部的具体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参照同行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的经验,采用项目部专家经验法结合个别沟通的方式进行提炼来确定岗位人员最终的考核指标。
(二)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
以施工主管的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为例进行说明。根据项目部的工作流程分析,施工是整个工作流程中的核心。施工主管的工作能否达到满意的效果关系到整个项目部的工作计划的完成。施工主管的考核重点是在考核期内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包括工期、质量、创优目标、材料消耗、新技术应用、业务活动组织、分包单位管理、工程回访保修。这些是从项目部内部流程考虑,同时再考虑从业主、监理、供应商等客户方面设定考核指标,包括满意度、问题处置率、处理投诉周期等指标。施工主管关键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如表1所示。
二、周边绩效
周边绩效是指一种心理和社会关系的人际和意志行为,涉及职责范围外自愿从事的有利于组织和他人的活动,是工作情景中的绩效,和员工的工作任务没有直接联系,是过程导向和行为导向的绩效,与组织长远发展战略关系密切。项目部的周边绩效具体考核内容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两方面。针对项目部的绩效考核工作,引入360度评估法,从业主方、项目部、监理和供应商几方面来对被考核人进行考核。但在考核时,并不意味着所有角度的人员都参与评分,要选择必要的进行评分。同时由于考核主体所占的角度不同,评分所占的权重应该有所区别,上级考核应该占据主导地位。
(一)考核指标的确定
周边绩效考核是种过程导向和组织导向的考核。工作能力反映被考核人员完成各项专业性活动所具备的特殊能力,包括决策判断能力、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工作态度反映被考核人员对待事业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其考核要素包括:考勤――遵守公司考勤制度情况;责任心――工作任劳任怨,勇于承担责任,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积极性――热爱本职工作,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勤于思考;纪律性――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履行制度规定义务,无制度明令禁止行为等。
(二)考核指标的量化
对以上两方面的内容可采用绩效考核中常用的百分制进行量化,对各子指标进行细分,每项满分为100分,根据员工的表现情况划分得分区间,分项打分,最后进行加权得分。比如工作态度就可将团队精神、纪律性、主动性按40%、40%、20%的比例来分配,各部分再按表2再细化评分标准。
很少与团队成员合作,过分个人主义能与他人合作沟通,但有时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能与他人合作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取得较好效果能与他人密切合作,加强整体团结,发挥群体中每个人的作用,以取得最佳效果
(三)考评权重的设计
1、各子标权重的确定。根据各岗位说明书,明确不同岗位对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不同侧重,采用专家打分法来分岗位确定各子标的具体权重。
2、考评主体权重的确定。采用360度反馈法来对一般管理人员的周边绩效进行考核,考虑到不同考评主体会因其对被考评者的熟悉度、知识的广度、对考评标准的把握度、谨慎度等的不同,而可能对同一被考评者得出的印象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不同的考核主体采取不同的权重,最后获得结果。
三、过程类(日常)工作
第一,过程类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过程类指标的设置基于员工岗位职责;过程类指标的设置有利于管理者与员工对工作的具体把握;过程类指标的设置便于制度的落实;过程类指标的设置有助于动态绩效管理。
第二,此方案对过程类指标设定及考核采取如下方式:考核表中,过程类考核(日常工作考核)为空白项;绩效之初,上级与员工共同制定本期工作计划;绩效期底,根据工作计划,评估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等。
四、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确定
参照同行业数据并综合考虑各方面意见,确定各类考核内容在各层次员工考核中所占比重如表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