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投资与风险投资范文

投资与风险投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投资与风险投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投资与风险投资

第1篇:投资与风险投资范文

Akerlof(1970)、Arrow(1973)、Jensen和Meckling(1976)率先对信息不对称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有关风险投资的早期论述中,Sahlman(1990)、Amit,Glosten和Muller(1990)强调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性。尽管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其本身又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固有属性。风险投资市场包含三大核心要素: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风险企业家是提供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其成功的可能性对潜在风险投资者来说是很难衡量的。这些企业通常缺乏可供投资者参考的历史业绩。投资者依靠自身往往不能获取作出有效投资决策所需的必要信息,甚至也不能有效评估企业家的可靠性。Amit,Brander和Zott(1998)提出由于风险投资家能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正好充当了专业的金融中介。风险投资家往往以风险投资机构的形式出现,利用其丰富的金融和企业管理经验,获得特定企业和技术的信息。因此,风险投资家可以利用其信息优势代表风险投资者在创业企业中进行良好的投资。然而,风险投资三要素之间双重关系的存在,使风险投资活动隐含着两层信息不对称:一是风险投资者在选择风险投资家时,对后者项目甄别能力和企业管理经验具有信息不对称;二是风险投资家在筛选项目时,对风险企业家有关企业和产品本身的真实情况具有信息不对称。这种双重关系使信息链的传输延长,从而形成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此外,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也都源于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出现“市场失灵”。阶段性融资和可转换债券契约的设计通常被认为可以缓解风险投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仅靠市场的自由配置会降低整体的均衡水平。因此,政府干预可以通过必要的制度安排和法规体系建设保障信息流通渠道的畅通,实现风险投资这一新型资本组织形式的制度变迁,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目的。

二、政府干预风险投资的主要途径和绩效

(一)政府干预风险投资的主要途径

政府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干预本国的风险投资活动:其一,通过政府持有的风险投资基金直接提供风险资本;其二,通过参股独立管理的私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风险资本;其三,向风险投资家提供补贴或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Brander,Hellmann和Du(2010)[2]将上述政府支持的风险投资家(GVCs)作了如下划分:1.完全政府支持的风险投资家。一般是指由政府全资所有的风险投资家,各国采取的具体形式有所不同。(1)国家发展银行或投资委员会。例如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Kfw自1948年成立伊始就将促进德国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德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公司净产值占全国总量近5成,就业人数更是占到全国总数的70%。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的研发活动趋于活跃,约有3万个企业开展不间断的研究活动,10万科技型企业经常性地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3]为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竞争力,Kfw受政府委托实施了ERP创新计划,为自雇经营的专业人员和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该计划主要面向两个阶段:研发阶段和新产品、新工艺和服务的市场推广阶段。在研发阶段,Kfw可以提供投资成本100%的贷款,但每个项目不超过500万欧元。如果从事能源领域新技术的开发,每个项目或每个企业可分别获得2500万或5000万欧元的研发贷款。在市场推广阶段,德国东部(含柏林地区)和西部的企业可分别获得投资成本80%和50%的贷款,但每个项目分别不超过250万和100万欧元。Kfw贷款的优势包括:贷款期限长达10年且为固定利率;对小企业提供额外减息优惠以及初创期免偿还等。在增加企业权益资本方面,Kfw还实施了ERP参与计划、ERP启动基金和社会企业融资计划。(2)政府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以色列YOZMA模式被公认为是政府推进风险投资的成功典范。1992-1993年,以色列设立了首支完全由政府投入,规模为1亿美元的YOZMA基金(YOZMAI),同时成立了YOZMA集团。该基金功能有二:一是80%的基金在随后三年间以参股形式设立了十支子基金,每支规模均达到2000万美元(YOZMA向每支子基金注资800万美元,同时吸引私人资本1200万美元);二是另外20%直接投资于初创企业。政府与私人投资者在子基金的运作中恪守风险共担原则,前者不对后者进行损失补偿。作为激励机制,政府允许私人投资者行使一项期权,允许其在子基金成立5年内以优惠价格购买政府在基金中的份额。这一政府干预计划使得以有限合伙制为主要形式的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募集规模年均增速达到85%。随后,YOZMA第二只基金(YOZMAII)也于1998年9月正式运作。YOZMAII延续了直接投资于科技公司的成功策略,帮助其众多投资组合公司在美国和欧洲主要的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2000年,YOZMA实现了私有化。如今,YOZMA的子基金已成为以色列风险投资市场的支柱。以色列风险投资行业的投资规模从1997年4.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1.759万亿美元,主要投向信息、通信技术以及生物科学等高科技领域[4]。(3)政府部门的直接投资。作为政府机构的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于1999年成立了名为In-Q-Tel的风险投资公司,每年为该公司提供约3700万美元的资助。In-Q-Tel为独立的非盈利性组织,致力于融合美国情报界的技术需求和民间研发成果。In-Q-Tel以服务CIA等情报界客户为宗旨,以开发出能为情报界提供短期(36个月内)强大竞争优势技术的初创公司作为战略投资对象,为每家公司注入50-200万美元不等的投资额。In-Q-Tel通过吸引大量私人风险投资公司共同投资,成功实现政府直接投资的“杠杆效应”。目前,In-Q-Tel向初创公司平均每投资1美元,其它风险投资公司将同时投资9美元,从而使政府能以较低成本获得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2.部分政府支持的风险投资家。主要指由私营部门设立但得到政府参股的风险投资家。如美国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s)计划和英国创新投资基金(IIF)。政府投资具有明确的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公共政策目标。因此,与绝大多数私人投资者一样重点关注投资回报的公共养老基金以及其他以盈利为导向的公共机构投资不被视为政府干预范围。如果风险投资家的政府投资来自于上述公共机构,则该风险投资家将被视为私人风险投资家(PVCs)。美国SBICs计划在以风险投资家为支持对象的政府风险投资计划中最具代表性。根据1958年《投资公司法案》中的SBICs计划,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授权设立每家SBIC并对其进行监督和规范,但SBIC的运营则由私营部门的管理团队直接负责。设立一家SBIC的最低资本限额为500万美元,且这笔资金须来自于合格的私人投资者。SBIC所需的其他额外资本(通常三倍于私人资本)则由SBA以出售其担保债券的方式提供,以支持基金投资和其他支出。在2003年开始出现不良业绩数据之前,SBICs计划一直被认为是成功典范。3.间接政府支持的风险投资家。主要指政府为风险投资公司提供补贴或税收抵免方案,但不进行直接投资。如加拿大劳工保证风险投资项目(LSVCC)和澳大利亚早期风险投资有限合伙企业(ESV-CLP),后者注册的合伙人可以获得优惠的税收待遇。由于资本利得税较高,美国高科技公司获得的风险投资曾出现直线下滑。此后,美国重新审视其税制并在1979-1982年期间将资本利得税从35%降为20%。如果公司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美元,则持股已满5年的纳税人在出售该公司股票时的实际税率仅为14%。在政府资助方面,美国相继实施了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先进技术计划(ATP)和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STTR),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二)政府干预风险投资的绩效

Lerner(1999,2002)论证了美国SBIR项目的成功。通过对比SBIR资助的企业和非SBIR企业,Le-rner对SBIR计划的长期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在SBIR资助之前,两者在获得风险投资的可能性上并无明显差异,但之后SBIR资助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风险投资的融资,并且这类企业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和销售增长。Gill(2002)指出,以色列YOZMA模式表明定向政府干预可以纠正市场失灵,一旦实现目标即应退出。当然,也有学者指出政府干预风险投资的局限性。Leleux和Surlemont(2003)、Cumming和Maclntosh(2006)分析了GVC对私人风险投资的“挤出效应”。Baygan(2003)进一步指出美国SBIC投资并未弥补私人融资缺口,如被金融机构忽视的产业部门或企业仍然面临融资困难,认为SBIC对一些特定产业部门的过度融资还导致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Lerner(1999)也认为尽管SBICs计划培育了众多的风险投资家,并通过引导大量基金投向早期阶段的企业使风险投资行业形成群聚效应,但其运行能力也受到官僚作风、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不完善的资本结构和激励机制的限制。为评估各国政府支持风险投资的绩效,Brander等(2010)基于跨国数据,分析了2000-2008年期间获得风险投资的28800多家公司的业绩。结果显示,GVC活动与企业成功退出等主要绩效指标存在非单调(non-monotonic)关系。通过将GVCs分为中度GVCs和高度GVCs,Brander发现存在一个“倒U型”,即先抑制后促进。在政府支持水平较低的阶段,企业成功概率会随着GVC活动的增长而增长。在政府支持水平较高的阶段,政府的过度干预则降低了企业成功概率。因此,适度的政府支持能为风险投资企业带来良好业绩,过度的政府干预反而削弱企业绩效。这种倒U型效应适用于多数绩效指标。

三、对我国政府干预风险投资的政策建议

第2篇:投资与风险投资范文

基于以上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创业企业的社会融资为背景,分析了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的融资特点、管理方式、对企业的影响,并以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比例和专利申请的数量为衡量标准,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两种权益资本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结论弥补了非正式融资来源与创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关联性研究中的空白,通过对这一方向的剖析,有助于厘清实践中天使投资等民间资本的投资倾向,为政府在资源配置上提供参照和指导,能更有效地规范国内金融市场,并为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依据[4].

1假设的提出

在创业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资金缺乏是制约创业企业创新的关键性因素[5].创业企业通常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多种研究,以相互替代补充,降低创新风险,而且资金不足还会导致仅有的研究失败,无法转换为社会资源[6].另外,创业者在经营及生产管理上有很多不确定性,创业企业技术开发的产品面对的是尚未成形的市场或者是新市场,在商业化开发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同时也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进一步增加了创业企业创新活动的风险[5].创业企业主要有4种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商业银行贷款、天使投资者、风险投资和直接上市融资[7].商业银行在贷款时表现谨慎,为规避风险一般倾向于选择经营成熟、稳定的企业提供贷款.直接上市融资要求高,只有在企业达到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从公众投资者中获得融资.因此,天使投资者、企业风险投资和风险资本家是高技术企业最好的融资方式选择.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都是对创业企业的直接投资,属于企业的权益资本,而不是借贷资本[3].创业企业可以通过引入外部资金获得竞争优势,而且通过对外部资金的合理配置,还可以带动其他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8].本文从创业企业融资视角考察创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并集中考察两种权益资本在创业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两种投资发生于企业的不同阶段,天使投资一般发生在企业初创期.两种投资对企业的创新活动的影响作用是不一样的.企业的R&D投入和专利申请是衡量企业创新的常用标准.本文主要分析两种投资与创业企业R&D投入和专利申请的关系.创业企业经营运作的过程中,R&D是创新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推动力.创新企业运用R&D投资创造的知识进行新发明,从而获取商业利润.R&D投资强调创新性,面向未知领域,投资结果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投资数额、投资期限、能否成功等很难确定.另外,R&D的风险性还涉及创业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新技术的吸收能力、创业过程的管理能力以及营销推广能力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使投资的回报率存在不确定性[4].由于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风险投资在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之前会成立专家小组,对投资的可行性进行仔细的论证,在某种程度上消减了部分不确定性[5].

外部投资给新企业的R&D提供了资金来源,进而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Thomas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可以促进企业R&D投资,风险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R&D投入[4].一般说来,风险投资更偏好投资于高技术创业企业,非常重视具有市场潜力的核心技术,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创业企业不断地进行R&D活动.从风险投资机制来看,风险资本的价值是以科技产业创业的成功为标志的.风险投资的使命就是要与创业者一起拓展项目的技术潜力,并与创业者共享创业成长的经济价值.因此,投资人与创业者都非常重视对R&D的投资,并积极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由于风险投资介入的创业企业里,其他权益资本来源从比例上就少,所以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的持股比例一般都比较高[6].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的控制力也较强,风险投资会利用控制权将更多的资源投资于企业的R&D活动.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如下:H1风险资本占企业权益资本额比例多的创业企业相对更多地进行R&D投入.虽然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一样,对投资新企业的回报有一定的期望和要求,但天使投资抗风险的能力较低,而且由于资金规模和流动性的限制,对新企业的现金流和可能产生亏损的承受力也较低,因此天使投资者相对比较看重创业的短期营利.一个企业的投资决策由所有者选择的管理者决定[8].天使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运营,这使得创业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IT产业中的谷歌到计算机制造的苹果,从日用品的美体小铺到饮食业的星巴克,这些无一不是行业的领头企业,而这些企业在早期都接受过天使投资者的帮助,由此可以看出天使投资对企业的贡献[5].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业企业必须增加R&D投入以保持技术优势.R&D投入具有投资回收期长、投资风险大、需要付出巨额资金等特点,而且R&D投资回报无法很好地量化,R&D投入往往被列为期间费用,直接减少当期会计利润.天使投资背景的创业企业为了达到短期盈余目标,虽然也会加大R&D投入力度,但可能更多地把资金用于他处以获得短期利益[8].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如下:H2天使投资占企业权益资本额比例多的创业企业相对更少地进行R&D投入.专利反映一个企业创新活动的水平和产出状况,衡量企业在创新活动市场的竞争能力.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往往反映了企业的研发活动效率.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都是为了获得创业企业成长过程产生的高额回报,但他们进行投资决策前的调查方式不一样.后者执行专业调查要少于前者,更多是基于对投资企业创办者的个人信任和感情因素,依靠直觉判断是否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奉行机会主义.而风险投资公司在进行投资活动之前往往需要对创业企业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作详尽的价值评估和投资可行性分析,以保证投资收益[9].风险投资关注投资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股权增值情况,追逐和期待的是通过被投资企业上市或出售实现股权转让,收回投资并赚取资本利得,其着眼点不在于投资对象当前的盈亏,而在于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资产增值.风险投资机构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在公司战略制订上起到一定作用[10].

在风险资本进入企业后,公司管理层更注重企业长期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发展,在研发活动中更加注重企业产品核心技术的原创性开发,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改进,因此在申请专利上多以发明专利为主[11].但发明专利开发难度大于其他两种专利,不仅需要更多的人力、财力,而且风险大,研发的周期也更长,因此,同等时期内,风险投资企业专利申请量会更少.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如下:H3风险投资占企业权益资本额比例多的创业企业的专利申请量相对更少.与其他类型的权益资本投资人不同,天使投资人很少参与创业企业的内部管理,而是更多地关注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5].与风险投资一样,天使投资人一般也是根据创业企业的业绩表现再决定是否继续持有股权,但由于天使投资较风险投资在合同内容和形式上更为宽松,因此天使投资在资金的退出上也更为灵活,可以根据目前实际的盈利状况决定退出与否.创业企业在早期盈利状况通常都不是很好,为向天使投资人证明其投资的资金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安慰天使投资人的投资信心,从而得到后续的资金或者其他来源的资金支持,创业者可能更看重企业的短期创新效果[11-12].虽然他们也对技术创新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但他们更看重视创新活动的产出效果,而不是进行较长周期的原创性技术开发,在专利申请上也多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主.因此具有天使投资融资背景的创业企业一般会进行更多的专利申请,使天使投资人看到企业技术创新的努力,增强天使投资人的投资信心,从而维持投资甚至帮助引入更多的天使投资和其他权益资本.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如下:H4天使投资占企业权益资本额比例多的创业企业的专利申请量相对更多.

2研究方法

2.1样本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美国考夫曼基金会管理下“考夫曼企业调查”(Kauffmanfirmsurvey,KFS).KFS选取了4928家创业企业作为样本,并于2004年开始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包括创业企业分支或附属的子公司,其中高技术创业企业2034家,非高技术创业企业2894家,样本数据可从www.kauffman.org/kfs获得.鉴于样本的全面性、结论的代表性和广泛借鉴性,本文样本包括高科技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同时为了保证验证假设的准确性,高科技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所占整个样本的比重相差不大,从而避免了样本选择中由于不同类型的创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充分性差异带来了样本抽样偏差.

2.2变量设定

本文所涉及因素是规模的概念,这些因素可以使用定量数据来度量,因此通过采用KFS的数据来进行定量的、客观判断来衡量.此次分析所采用的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及其测量如表1所示.

2.2.1因变量本文采用创业企业的R&D投入和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其创新的指标,作为因变量的测度.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指标,是因为R&D投入和专利申请不受所处行业和资本密集程度的影响,容易从整体上对企业创新进行判定.另外,专利是评价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最重要的指标,R&D投入和专利数据的可获得性也决定了其作为解释变量具有客观性.对于R&D投入的衡量,本文借用以往研究中关于用R&D投入强度的测量方法,其中:R&D投入强度=R&D活动经费投入/产品销售收入;本文利用参与KFS的受访者对“企业专利申请量(d3)”、“企业R&D费用是多少(f19)”的答案作为因变量的衡量标准.

2.2.2自变量本文分别采用以下变量度量自变量.①风险投资股东的持股比例.该变量体现了风险投资的作用,在计算该变量时,若企业多个股东是同一性质的风险投资,则以这多个股东所持股份之和作为风险投资股东的持股比例数据.②天使投资资金占企业资金的比例.利用受访者对“从风险投资家获取的资金(f3f)”、“企业从别的私人投资者处获得的资金数量(f4)”以及“权益资本总额(f16a)”来计算这两种资金占权益资本的比例作为衡量股权比例的因子.

2.2.3控制变量选取企业年龄、企业规模、研发人员数量作为控制变量,这些变量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投入和产出[78].其中,企业年龄用企业自成立至2004年的年数来测量,企业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导向;企业规模用对企业员工总数取对数来衡量,企业规模及其组织结构会对企业创新机制产生一定影响;研发人员数量用企业研发人员占据企业总员工的比例来衡量,比例越大,对创新的影响越显著[13].利用受访者对“企业创立时间(b1)”、“雇员的人数(c5)”、“研发人员的数目(e1_d)”的回答作为对上述3个变量的衡量标准.

3数据分析

3.1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给出了主要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可以看出,创业企业风险投资所占比例的均值和最大值均大于天使投资所占比例.控制变量方面,创3年;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比重介于2%~28%.因变量中,企业专业申请量最小为0,最大为11,均值为2.14;企业R&D投入比例介于0.12~19.08,均值为8.65.无论从资金所占比例还是控制变量来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均对创业企业的创新有促进作用,具有较大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和较多研发人员的创新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相对较高.描述统计结果与预想的一致.

3.2多元性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根据Cohen的方法,先引了控制变量(创业企业规模、创业企业年龄和研发人员数量)到回归模型中,然后将主效应变量(风险投资比例和天使投资比例)加入回归模型分析主效应变量的影响作用[14].权益资本与企业创新活动投入的回归分析中,以创业企业规模、企业年龄、研发人员占总人数比率作为控制变量分析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对创业企业R&D的投入强度的影响.权益资本与企业创新活动产出的回归分析中,以创业企业规模、企业年龄、研发人员占总人数比率作为控制变量分析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对创业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的不同影响.分析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风险投资比例对企业R&D投入强度具有显著影响(β=0.162,p<0.01),H1得到验证.天使投资所占企业权益资本比例与R&D投入强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β=0.018,p=0.141),这可能是因为非高科技企业R&D的投入需求相对较低,获得的天使投资数量也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高科技企业中天使投资对R&D投入的影响,所以p值略大于0.1,显著性水平未通过检验.另外,风险投资比例与企业技术专利申请量的正向关系不显著(β=0.028,p=0.358),这可能是由于企业从研发投入到专利申请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天使投资所占比例与专利申请量在显著性水平95%的水平上显著(β=0.035,p=0.037),说明天使投资对专利申请量(创新产出)有正向的作用,H4得到验证.表3的回归分析还显示,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企业获得专利数量不断增多;企业中研发人员的比重与专利的申请量也有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天使投资而言,风险投资占企业资本额比例多的创业企业相对更多地进行R&D投入,但是在一定时间段内专利申请量并不一定更多,而天使投资可能在R&D投入不多的情况下,更多地进行专利申请.

4讨论和结论

第3篇:投资与风险投资范文

关键词 科技 风险投资 风险 防范

所谓科技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危险的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中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为没有列入国家计划通过自主开发的高技术成果产业化服务,旨在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实现产业化,以取得高额收益。其重要特征是“高风险、高收益”。一般而言,企业从研究开发到生产,再发展成为上市公司,都需要不断注入资金,随着风险从高到低,其投资数额由小到大。即,初期需要的资金虽少,但风险率极高,一旦成功,一般可获得35%~50%的内部收益率,正是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吸引,科技风险投资业方得以迅速发展。

1 关于对风险的认识

风险是一种由不确定性或变化引起的,使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导致利益损失的可能性。我们知道,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却是相对的;风险是可以预测的,可以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做出估计;风险无法消除,但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风险与效益共生,成正相关的特性。

2 科技风险投资的风险承担

科技风险投资在其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风险,即: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人员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政策风险、财务风险、泄密风险等。本文主要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人员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方面加以分析。

2.1 技术风险

一是开发技术所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时间、精力尚沉淀在技术成果中,其投入是否能得到回收、增值,还需根据成果转让或转化、产业化来决定,因而投入——产出的效益,尽管可预期,但毕竟是不确定、是具有风险的;二是技术开发的风险具有时滞影响,即技术风险将影响到市场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比如,由于技术风险而导致的技术成果缺陷,有可能转移到生成阶段和市场阶段,造成质量低下、次品率高、生成成本增加,进而构成新产品的销售障碍与市场抵制;三是实践证明,技术开发在技术阶段、生成阶段、市场阶段的投入是增加的,投入的递增意味着风险的递增。由于积累投入的递增,因而失败的时间越后,开发者所面临的风险越大。因此,科技成果的转化往往存在很大的风险。

2.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由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市场的潜在性引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难以确定市场的接受能力。科技风险投资产品都是市场上全新的产品,顾客难以及时了解其性能,对新产品的认识和接受有一个过程,因而对市场容量难以做出准确的估计;二是难以确定市场接受的时间。高技术产品的推出时间与诱导出需求的时间有一个时滞过程,这一时滞将导致企业开发产品的资金难以收回。比如,贝尔实验室推出的图像电话,过了20年才实现此技术的商业价值;三是难以预测创新产品扩散的速度。比如,1959年IBM公司预测施乐914复印机在10年内仅能销售5000台,而拒绝了与研制该产品的哈德公司的技术合作,然而复印技术被迅速采用,IBM失去了极大的市场;四是难以确定竞争能力。高新技术产品常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产品的成本过高将影响其竞争力;生成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往往是小企业,缺乏强大的销售系统,在竞争中能否占领市场,能占领多大份额,在事先是难以确定的。

2.3 人员风险

人员风险指由于不可预测的因素或其他原因如自然灾祸、车祸、疾病等而危及高新技术主要研制人员的生命或人员跳槽,而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成功与否产生的风险。如美国硅谷著名的仙童公司在其主要技术人员相继离去后,一蹶不振,始终未能东山再起。

2.4 经营管理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指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变动而使企业受到损失的风险。这些因素有需求变化、售价变化、投入成本变化、固定成本的比重。如果企业的成本大部分是固定成本,则当需求下降时,企业的固定成本并不降低,所以经营风险较高。还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否招聘和雇佣到足够的合格员工。

3 科技风险承担的有价性

科技风险投资要冒如此多的风险,为何风险投资还方兴未艾?实质上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风险承担是有价值的。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有价性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风险从根本上消除是不可能的,但风险决不意味着失败,它指的是相对预期收益所可能付出的代价,投资者一旦获得成功,可获得极高的回报。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当一个科技项目的预期收益是普通项目的5倍,而它的预期风险是其他项目的4倍时,这样的项目就值得风险投资;若风险公司投资5个项目,每个项目的预期收益都在普通项目的5倍以上,即使只有1个成功,也不会赔本,有2个成功便大发其财。这便是风险承担的价值,道理虽简单,进行投资决策时,得需要相当大的魄力。

4 科技风险投资的风险防范

我们之所以愿意承担风险,是因为将来可能有更多的预期收益。在保证最大可能的预期收益时,我们便要设法降低和规避风险,其主要途径有:

4.1 风险利用

企业的风险并不完全是坏事,有风险可以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培养开拓精神,锻炼竞争本领;有些风险还可以转化为机遇,给企业带来效益。美国苹果公司是一个成功利用风险的例子。20世纪70年代初,苹果公司还是小企业,有被吞并的危险,投入大笔的资金其风险是不言而喻的。但风险投资家费柴瓦尔丁偏偏顶着风险上,在夹缝中找冷门,依靠微电子技术起家,在短短10多年内从59万美元发展到6亿美元的跨国公司。苹果公司在产品上选择当时尚未为大公司注目、但有潜力和风险的微电子技术;在市场上,选择大公司无意涉及、但有一定地位的小商业公司;在投资上,避开实力强的大公司,争取小企业主的资金。这些灵活的策略都为苹果公司争取到风险投入和风险发展的双重机遇。

4.2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科技风险投资防范风险的一种常用方法,其主要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市场转移。一旦发现风险就迅速将产品或设备抛入市场,以廉价优势吸引客户,加快脱手进程,以微利甚至小亏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二是向非重要产业和部门转移。在困难时“舍车保帅”,把重要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转移到非重要项目。这种风险主体的转移,可避免因风险而导致的大面积危机,减少风险损失。

4.3 风险消化

市场风险是科技风险投资的一个主要风险,消化这一风险应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加速投产,缩短技术转化过程;规范管理制度,压缩非生产性消费等等。科学管理也是消化风险的重要环节。

4.4 风险组合、风险分散

把具有不同风险概率的科技开发经营项目加以合理组合,使发生风险造成的损失部分能得到其他未发生风险部分的项目收益的补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个道理。风险分散的另一种方法是,让多个投资者共同投资,共同承担风险,这对投资者来说可以减少风险损失。 4.5 风险回避

对已发生的风险机会较大的开发经营项目,有意识地回避或转向,减少开发活动承担风险的可能性。当一个新产品开发方案遇到较大风险时,可以改变原有方案,或采取多方案开发,以此绕过可能有的不可克服的风险。值得说明的是,这种风险大是相对预期收益来说的,如风险大而预期收益更大,此时是否投资值得商酌。又如人员风险,我们在进行投资时要对主要技术人员签订严密的聘用或合作合同,防止人员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5 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体系

风险投资机构通过资金投入和合理参与管理,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帮助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产业化技术,然后再售出股份或最终从企业效益中获利。

第4篇:投资与风险投资范文

关键词:风险投资 投资机制补充发展 比较差别

险投资是通过转让已发展成熟的被投资企业股权的方式,来获取中长期的资本增益的一种投资行为,它主要是为高成长性的高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和经营管理与咨询服务。我国的风险投资企业一般不是以控股投资企业的形式来降低投资风险,而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分阶段对企业追加资金等方式为途径。投资的领域主要分布在生物科技制药、媒体网络、附加值高的生产企业和具有显著的品牌认知度的服务业、物流等诸多领域。

一、风险投资机制补充、发展了传统的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机制是发展更成熟、更先进的投资机制,是后金融投资机制演变而来的更为高端的投资机制。对传统的投资机制而言,风险投资机制可以作为其一个重要的补充机制,风险投资机制热衷于投资传统的投资机构不敢投资、无意愿投资的领域。而高科技创业企业是最需要资金的,因为高科技企业本身缺少资本金,并且从传统渠道也不易取得融资。此外,高科技创业企业属于新兴产业,是创新技术的崛起,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高新科技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紧密相连,是改变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更新换代的关键。因此,风险资本进入高新科技企业,促进高科技创新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风险投资机制能够有效地凝聚创业投资的资本,催化高科技知识不断发展转变形态,要加快高新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就必须建立在风险投资机制的基础上,其建立的目的是从知识到高新技术的转化,从高新技术到产业化的转化,其建立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质量的优劣,影响着国家整体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高低,也决定着国家跨越式发展进程的快慢。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投资机制相比较,风险投资机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转变为高新科技,以高新科技为根本点,推动高新科技成果向市场化、产业化的转变,最终达到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率的目标。我国风险调控能力日益增强,金融体制及配套机制日益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也日益健全,风险投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因此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科技创新和促进调整、改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创业活动,通过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构建良性循环模式的企业产业结构。

二、比较两种机制的差别

与传统投资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式、收益方式和投资目标不同,采用风险投资机制,必须在寻找和投资谈判的过程中,对投资的风险特性进行深入了解。其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是一种权益投资;(2)是一种无担保、有高风险的投资;(3)是一种流动性较小的中长期投资;(4)是一种高专业化和程序化的组合投资;(5)是一种追求超额回报的财务性投资;(6)是一种投资人积极参与的投资。这些特征是与传统投资机制截然不同的地方,要确保公司能够在今后的长期合作中保持发展方向、经营策略、技术研发和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就必须要对这些特征进行了解。以下从这五方面比较两种机制的差别:

(一)投资主体

1.风险投资主体。是指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从事具有风险的投资活动。两大主导性机构包括:一是风险投资公司。通过转让投资获得的股权,参与投资转让的投资企业管理投资公司经营,为创业型科技企业提供融资咨询等服务,是一种以从事风险投资为主要经营活动的非金融性企业,投资创业型高科技企业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是其主营业务。二是风险投资基金。为了满足风险投资的特点,风险投资基金采取定向增发的方式,向投资者发行确定的基金份额。它是一种促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投资基金,专注于风险投资。募集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公司、机构投资者、外国投资者等,应拓宽资金的私人来源,同时,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2.传统投资主体。各种传统投资行业目前都在强调投资主体多元化。比如说:现阶段提倡要尽快使股份制成为中央企业的主要实现形式,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二)投资对象

1.风险投资所投资的对象一般为成立不久或刚刚成立或还没有成立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拥有某项高新技术成果或高新技术产品,因为风险投资是没有担保的投资,所以决定了风险资本无法从传统的融资渠道中获得。风险投资企业投资的项目由于处于高科技企业设立或企业项目立项的初级阶段,故而是没有抵押和担保的。因此风险投资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投资活动。但是,由于风险投资资本进入的这些高科技产品,其因为成本低、性能好、市场竞争能力强等优质因素,如果成功的话,它的经营效率和资本利得要远远高于传统的营业收入方式的投资收益。

2.传统投资所投资的对象非常的广泛,可以是许多行业的各个领域,限制条件也比较少。与风险投资相比,投资风险较低,但是投资收益可能远远低于风险投资。

(三)撤出渠道

如果要判断企业投资资本是否良性发展,关键要看是否有弹性、通畅的退出渠道。风险投资的目的是获得高额回报,因而投资于企业经营,未来通过风险投资获得巨大的利润之后,风险投资公司就会撤出资金投入。为了防止投资公司的资本“冻结”在企业里,通常会在意向协议中规定资金撤出的时间和方式,以保证投资资金的安全性。退出资金的方式是:风险公司被兼并和收购、风险企业家回购股份或创业家回购股份、二板市场发行股份上市等。风险企业被兼并收购是指未上市的创业型科技企业在上市前,转让给个人或其他企业其部分股权或者全部股权的行为。风险企业股份回购或创业家股份回购是指企业购回风险投资机构在本企业所持股权的行为。二板市场发行股票上市是指在主要服务于中小型科技企业、为其上市和交易服务的证券交易所专门设立的企业板块上市,“门槛”相对其他板块较低。二板市场能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监管资源,保证证券市场对上市和交易的企业进行统一集中监管,也能拓宽和完善风险投资撤出渠道。境外创业板块股票市场,如美国的那斯达克市场、加拿大的温哥华股票交易所、我国台湾的柜头市场和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设立的创业板块等也是可利用的风险投资撤出渠道之一。通过境外创业板块,有利于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参与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可以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在政策上向境外上市倾斜,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入国际市场。

(四)中介服务机构

为风险投资提供服务的不仅包括现有的中介服务机构,还包括会计与法律服务机构、技术经纪机构、监督和信息披露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风险投资咨询顾问机构等针对其特殊性和专门需要设立的专门的中介服务机构。这也是两种投资方式的区别之一。

要创建一个自创声誉、自负盈亏、自我支持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法人实体性中介服务机构,就必须要严格执行政企分离政策。根据诚信的原则,公正、科学地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商业活动。可以建立创业投资行业协会,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和服务标准,形成自我约束机制,评估在行业实践中协会成员的表现,开展人才培养和风险投资培训等国际民间交流活动。

(五)监管系统

与传统投资行业相比必须加强风险投资业的监管工作。风险投资运作是一项金融业务,因此必须加强行业监管。要改变现有的行业风险投资无人监督的情况,所有的风险投资公司必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包括系统接入制度、业务运营等,以确保风险投资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要建立投资监管机制,一是全面对初创企业进行监控,包括策划额外投资、监控财务表现、制定业务发展策略和营销计划、挑选、更换管理层和派专业人员参加董事会,如果是控股公司还必须担任董事长。二是以有限合伙制的机制,加强对经营者的控制权,即聘请一位总经理,股票持有必须超过总投资1%的份额,以确认其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可获得收益10%以上的回报率)。三是发展健全竞争机制、问责审计制、内部经济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管理和控制。

三、总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风险投资市场也在日益发展壮大。对于风险投资业,我国政府应在税收政策上,鼓励经济实力雄厚的个人和企业将取得的收益等资金捐赠给非营利组织,那么就会有捐赠基金总额的5%-10%的资产流入到风险投资资产,可以大力促进风险投资业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现阶段,单一的筹资渠道、构建单个风险投资模式或照搬国外风险投资模式的做法都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无益于高新科技的发展。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多渠道筹资、多元化经营、科学管理现代化、囊括激励奖励机制和监督监管机制的机构组织形式,在更好的发展空间和优良的外部环境中,促进风险投资机制健康、稳健的发展。

第5篇:投资与风险投资范文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或其他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依据。在市场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第6篇:投资与风险投资范文

风险与收益是投资决策中的两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任何投资决策的确立都离不开对风险与收益的计量权衡。一般而言,对风险与收益的衡量指标是收益率方差与期望值,但仅仅凭借这两个指标来做决策是有缺陷的。因为这两个指标只是客观的反映了风险与收益的大小,却忽略了投资者的主观因素。因此,在这里我们采用“效用”分析法来分析投资决策。

1.投资决策中的“效用”分析

“效用”反映的是被需求或得到满足的感觉与程度,是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客观分析及其主观因素的综合体现。它突出反映了投资者的主观因素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我们以购买彩票为例,如果把购买彩票看做是一种投资行为的话,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其投资收益率的期望值是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分之一,接近于零,而收益率方差却非常大。若仅仅凭借收益率方差与期望值来做投资决策,应该是没有什么人购买彩票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购买彩票是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的活动。由此可见,投资者的主观态度在投资决策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投资者的主观态度主要是指投资者对预期收益率正偏离的偏好程度以及对风险的厌恶程度。从广义风险的角度来讲,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即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的情况,这种偏离既可能是正偏离,给投资者带来预期甚至超过预期的利益,也可能是负偏离,使投资者蒙受难以预计的损失。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则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性格及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资者对正偏离的偏好程度及对风险的厌恶程度不同,因而其主观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

所以投资者实际上是根据投资对自身所能产生的“效用”来进行投资决策的。也就是说,投资者是根据客观事实对自身的满足程度来进行决策的。对于同一个投资项目,尽管其客观投资收益率期望值及方差相同,但对不同的投资者所产生的效用却可能不相同;对于一个勇于冒险的人而言,以很小的概率获得超额利润是可以获得满足的,其效用是高的,因而可能积极参与此项投资,而对于一个保守的人来说,这种情况的效用是低的,因而可能放弃此项投资。由此可见, “效用”不同,投资决策也不相同。

2.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含义

在市场上存在着这样一种资产,其收益率基本确定,风险几乎为零,这就是短期国库券,因此可以把国库券的收益率看作是无风险收益率R0.对于任何一个有风险的投资,投资者都会通过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给出一个最低的期望效用曲线,该曲线表明了投资者进行某项投资所要求达到的最低满足程度。只有预期投资效用等于或超过最低投资期望效用的投资,才会被投资者接受。如图1所示:

不同的投资者,其最低投资期望效用是不同的,最低期望效用曲线的斜率与投资者对预期收益正偏好的程度及风险厌恶程度有关,风险厌恶程度越高,预期收益正偏好程度越低,其最低期望效用曲线斜率越大,反之,最低期望效用曲线效率越小。

在特定范围内对所有投资者的最低期望效用进行综合,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L,该曲线表明了广大投资者进行投资所要求达到的平均最低期望效用。

对于处在L上方的A投资,投资者的期望投资效用超过了投资者平均最低预期投资效用,即被大多数投资者看好,因而会吸引大量投资者参与。同时,随着大量投资者的加入,又会增加A投资的竞争风险,使其实际投资收益率降低,再次预期投资效用下降,从而导致A投资向右下方移动,最终落在曲线L上。而位于L下方的投资,如B和C,其期望投资效用低于平均最低预期投资效用,表明只有少数投资者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投资本身一定不具备投资价值,有可能该投资价值尚未被广大投资者所认识。如B投资,在少数投资者投资并获得良好收益后,广大投资者对B投资的期望投资效用会增加,使B投资向左上方移动,并最终也会落在L上。而对于C投资,当少数投资者投资后并未获得良好收益。C投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少,始终处于L下方,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由此可见,只有那些具有向L曲线趋近的投资,才能被广大投资者接受,才能逐渐发展成熟。我们把L曲线称为风险与收益对称曲线。是否实现对称关系取决于广大投资者对风险与收益的综合评价,是广大投资者对投资效用的平均认可程度,而不是个别投资者的期望投资效用的体现。

二、我国的风险投资尚未实现风险与收益对称

我国的风险投资尚未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对称,主要体现在风险过高,收益不足。这一方面是由于风险投资本身所固有的高风险性所致,更重要的是在于我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企业制度等与风险投资运作体系的要求还不匹配,造成投资者的预期投资效用低于最低期望投资效用,因而得不到广大投资者的认可。

1.风险投资自身的高风险性

风险投资不同与其他的投资方式,其固有的特性决定了其自身的高风险性,这主要表现在:

(1)技术上风险因素多。风险投资多用于投资有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企业,而这些企业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如新产品研究开发是否会成功,新产品的技术效果如何,技术前景怎样以及技术寿命有多长,这些都会增加技术上的风险。

(2)面临双重市场风险——两次“惊险的跳跃”。对投资者而言,投资形成的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并顺利销售出去,是实现收益的关键,马克思称之为“惊险的跳跃”,而风险投资却比普通投资面临更多一次的“惊险跳跃”。这是因为风险投资是一项培育性的投资,风险投资的收益不在于对股权的长期占用所带来的收益,而是通过在适当的时候对所投资的高技术企业的股权进行转让而获得的高额收益。风险资本最终是要退出风险企业并进入到下一轮的投资中去的。因而对于风险投资者而言,风险企业才是其投资的“产品”。目前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还不完善,证券市场中也还未开辟适合于高技术企业融资的“二板市场”,因而造成风险资本退出困难,难以实现市场价值。

(3)突出的管理风险。成功的风险企业是高成长的企业,在其快速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着特别的组织与管理风险,即风险企业的管理同其快速膨胀是否匹配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存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风险企业的增长速度快,不时甚至可以达到300%~500%,这就需要风险企业组织结构迅速调整,管理人员迅速扩充,但这两方面的改变需要一定时间,这就可能造成管理能力与成长速度不匹配;其二是因为很多企业的创业者是技术创新的精英,但在企业规范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并不擅长,在企业迅速扩张时仅靠个人魅力和对小企业的管理经验是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的。因此,风险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由灵活易变的小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向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增长型风险。

2.我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与风险投资运作体系尚不匹配

风险投资运作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循环性的运作体系,从风险资本的筹集、投入、运作到实施退出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有成熟的市场体系作支撑,而我国目前的市场发育程度还不能满足风险投资的要求。

(1)技术市场发育滞后,造成风险投资先天不足。我国科技还没有真正走上商品化和以市场为杠杆、以竞争求发展的道路。研究者与生产者在向商品化转移方面缺乏竞争,技术提供者之间为迅速推出技术产品的竞争不足,技术需求方之间对新技术获得、占有、扩散方面的竞争也明显不足;同时技术经纪人的培养、成果开发转让并形成生产力的步伐滞后。另外,我国科技资源公布的重心在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企业还没有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

(2)产权市场不健全,阻碍股份转让活动。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缺少真正市场经济意义下的企业。新生的民营高技术企业尽管是典型意义的风险企业,但由于缺乏适宜的法律和社会基础,多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性质来确定企业类型,而无法在法律的基础上用合同的形式来界定创业者之间、创业者与投资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这使得风险企业产权不清,增加了为风险企业建立活跃的并购市场的难度。

(3)证券市场不成熟,尚未建立二板市场。我国证券市场还处在幼年时期,自建立以来,一直存在着过度投机的问题,政策因素和信息垄断加剧了股市的风险,因此在我国证券市场尚未规范和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以前,难以建立面向于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的二板市场。而目前主板市场上许多限制条件与风险投资的运作不相适应,主板市场“门槛”太高,大多数中小高技术企业达不到上市条件。已在主板上市的高技术企业相当一部分股份依然是国家股和法人股,而主板市场对国家股和法人股流通的限制为高技术企业的股份交易带来了困难,造成风险资本退出渠道不畅。

3.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导致风险投资运作不规范

根据企业的委托人理论,当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时,就有人问题。公司治理机制就是在企业有人问题并且契约不完全时,使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并同时对人产生激励的机制。公司治理机制处理的是公司资本供应者确保自己可以得到投资回报的问题,以确保管理者无法侵吞投资者的资本和投资于不良项目。我国风险投资中的国有资本占有相当比重,这是因为我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并且目前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情况下有必要由国家承担部分风险,但由于国有资本存在所有者空缺现象,使得风险投资公司缺乏内在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管理者亏损财产的责任最终由国家来承担。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自然放松对风险的警惕,并减轻了控制风险的动力与压力,甚至从事有利于自己的投机行为或违规操作,致使风险投资运作不规范。

4.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减少风险提高收益的功能发挥不充分

我国虽已着手支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但有效的激励措施、明确的发展规划和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尚未形成。我国目前给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不足,针对风险投资的政策环境还未形成,关于风险投资方面的具体的法规及管理条例也未出台,在减少风险提高收益上还没有成分发挥出政府的功能。相比之下,在风险投资业发达的国家,在政府辅助、税收优惠、政府担保等方面已形成有效的政策导向,对投资者提高预期投资效用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促使我国风险投资业实现风险与收益对称

针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结合美国等风险投资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的经验,笔者认为促使我国的风险投资实现风险与收益对称,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运作机制、运行环境及人才机制,因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构建风险资本的生成与退出机制

我国目前风险投资的运作中存在两大“瓶颈”,即风险资本的生成机制与退出机制。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其资金来源仍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及银行贷款。财政拨款数量有限,而银行贷款多短期、安全、成熟的项目,与风险投资的资金需求相悖,因而困难重重。由此造成了风险资本总量不足,难以扶持有潜力、资金需求量大的风险项目,与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尚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尽快建立起风险资本的生成机制,发展面向居民、机构筹集资本的风险投资基金,允许它们在不违背其设立宗旨的原则下以一定比例参与风险投资;二是境外资本,设立由国内大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高技术企业与国外有实力的优秀风险投资机构合资或合作成立的中外合资或合作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境外募集资金对国内进行风险投资。另外必须尽快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完善证券市场,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交易和正常秩序,尽快建立以中小高技术企业为主体的二板市场。

2.营造有利于风险投资运作的政策及法律环境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历程,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都得到了政策及法律方面的支持,美国、日本等国甚至把发展风险投资当作增强本国综合国力的一项基本国策。政策环境的改善集中体现在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优惠政策上,这些优惠政策起到了提高风险投资收益,分担风险投资中部分风险的作用。我国对高技术企业也实行了一些比较优惠的政策,但在税收减免、费用处理等方面却没有对风险投资机构提供优惠。因此,建议我国从以下几方面建立税收激励制度:一是给予风险投资机构和高技术企业同样的税收优惠;二是投资者从风险投资机构获得的收益可以免征所得税;三是允许转移税务亏损,如果风险投资机构对某一风险企业的投资发生损失,应允许减免赢利项目的所得税以弥补损失。同时由于风险企业的高失败率,尤其是处于早期阶段的风险企业,政府可以给风险企业提供适当的经济补贴。另外,政府可以建立信用担保机制,为风险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担保从而方便风险企业融资及降低风险。

在法律方面,我国的法律还有许多与风险投资发展不相适应的条款,如我国目前法律规定,退休金、保险金等基金不得从事储蓄、国债之外的投资,这不利于扩大风险投资经济的资金来源,因此,要改善现有法律中不适应于风险投资的条款,放宽退休金、保险金等基金参与风险投资基金的限制,同时加强风险资本在风险企业中的权益保障,加强知识产权法的建立健全,对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处置以及收益等作出明确规定,从根本上保护风险创业者从事风险创业的积极性,维护风险投资的合法权益。

第7篇:投资与风险投资范文

关键词:风险投资;现状;挑战

一、风险投资概述

1.风险投资的特征

风险投资,是由专门人员和机构向那些刚刚成立或增长迅速、潜力很大、风险也很大的未上市新兴企业长期股权融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典型的风险投资往往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期(Star-up)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

(2)投资期限至少在3-5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10%-49%的股权,不要求取得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

(3)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

(4)风险投资人一般不参与被投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提供增值服务;除了种子期(seed)融资以外,一般也对被投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

(5)由于投资目的是追求超额回报,当被投企业增值后,投资人会通过上市IPO、收购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增值。

(6)风险性极高,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平均在70%左右,但一旦成功,便会获得超额回报。

2.分类及功能

对风险投资类型的划分有多种标准。按投入方式,可分为“杠杆式”风险投资和“权益性”风险投资,后者是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投资方式。按接受投资的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可以将风投资本分为种子资本、导入资本、发展资本和风险并购资本。

风险投资的基本功能是为应用高科技成果的中小企业提供其创业和发展所必须的股权资本,风险投资的基本运作机制是由风司融到风险资金,投向经过谨慎筛选的风险企业或项目,培养风险企业发展壮大,实现正常的市场运作,然后撒出投资,再去寻找新的项目。由此可见,风险投资主要有资金放大器、风险调节器、企业孵化器等几种功能。

3.风险投资的运作

风险投资主要由项目评估和选择、谈判和签定投资协议、培育风险企业、实现投资收益等环节构成。

(1)项目评估和选择。企业家(团队)管理能力、产品或技术的独特性以及产品市场大小构成了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创投决策的“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决不选取超过两个以上风险的项目。

第二定律:V=P×S×E

其中,V代表总的考核值,P代表产品市场大小,S代表产品、服务或技术的独特性,E代表管理团队(企业家)的素质。

第三定律:投资P值最大的项目。

(2)谈判和签订投资协议。风险企业所关心的是有足够的资金满足企业运转,确保目标利润和企业经营权。双方通过对风险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测来确定风险投资所占股份,最后形成项目股权分配与投资额及对赌条款等全面细致的风险投资协议。

(3)培育风险企业。协议签订后,风司与风险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一般通过管理报告、企业定期访问、担任企业董事会成员来对企业实行监控,以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风司一般还会用自身的管理、法律、财务等方面专长,向风险企业提供专业咨询等增值服务。

(4)实现投资收益。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和时机选择,取决于风司整体投资组合收益的最大化。主要的退出方式有风险企业股票公开上市;其他大公司收购风险企业,把风险企业转售给其它投资公司;执行偿付协议,风险企业向风司回购自身股份。

二、我国风投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1.投资概况

我国风投行业经历过2000、2001年的发展高峰,之后随国内创业板暂不开设和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的破灭而走向低谷,直到2004年由于资本市场退出形势的预期好转以及网络潮的回暖,风投行业在总投资额上大幅攀升,据统计数据,中外风投机构在2004年共对253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投资总额达12.6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投资案例数量较2003年增加43%,投资金额上升28%,风投业进人一个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

2.行业分布分析

风投机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通常会考虑该行业的成长性、创新性、市场前景以及具体企业的管理团队。调查显示,传统制造业已经取代软件行业,成为创投项目最为集中的行业,表明风投资本规避风险和短期盈利取向的动机显著增强。风投资本通过参股方式,从稳定发展的传统制造业那里获得股利,增加利润流量,满足了风司股东要求的一种策略选择。

3.区域分布分析

风投资本偏重高新技术项目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指向上海、深圳、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等地,其中上海的风投机构数目最多,但在资金总量上比深圳小,北京虽然机构数目较少,但管理的资金却较多。此外,风投出现很强的区域集点。京津冀地区的项目投资强度最高,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差别不大,而东三省及其他地区的差别则较大。

4.阶段分布分析

针对创业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其生命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即种子期、发展期、成长期、扩张期以及成熟期。风投机构会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投资对策。

国外的风投资本一般集中在发展、成长和扩展阶段,向种子和成熟阶段投的比例比较小,特别是在种子阶段,大约只有5%。2003年以来,风投资本分布基本上是“正态分布”:中间大两头小。项目主要集中在成长阶段,而种子阶段所占比例最少,这种趋势与国外风投的阶段分布基本一致。

5.我国风投行业投资项目退出状况

自2003年以来,我国风投资本在退出上虽然取得可喜的进展,有多家风投机构实现了成功退出。但与国外相比,上市和被其他企业收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迟迟未开,多数风投机构投资“后撤”,即风投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和获得稳定的回报,多选择比较成熟、规模较大的传统性项目。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股改的不断深入和登陆海外资本市场,通过IPO实现退出的较往年明显增多,多家风投支持的中国企业在美国、香港和新加坡市场上市。

三、我国风险投资行业面临的挑战

第8篇:投资与风险投资范文

一、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投资主体单一。我国风险投资主体是相关政府部门。这一方面与我国长久以来“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民间资本为了规避风险而不愿意从事风险较高的投资有关。虽然近几年已经由原来的政府直接出资转变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共同出资,但事实上仍然没有摆脱政府资本主导的状况,只是出资方式变成了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间接出资而已。

(二)资本总量不足。投资主体的单一性,造成我国风险投资的资本规模偏小、资本总量不足的局面,无法满足资本市场的需求。从我国已有的风险投资机构来看,除少量外资投资基金参与外,几乎全部是政府或金融机构出资成立,很难见到民间资本的身影。风险投资资本来源渠道单一,资本总量严重不足,很难形成大规模的风险投资。

(三)专业人才缺乏。风险投资是一项极具风险的投资行为,这不仅需要投资人具备金融、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对所投资的行业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技术和营销等方面的知识。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素养决定风险投资行为的成败。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尚缺乏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更缺乏经验丰富、素质全面的风险投资家。

(四)运作机制不规范。我国风险投资企业在整个投资过程中的运作机制尚不够规范。在确定投资对象、选取投资项目、日常运营管理、内外部风险控制、选择退出机制等环节都存在问题。这一方面与风险投资公司本身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关,另一方面还与被投资的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存在信息不透明、财务不公开等诸多问题有关。

(五)政策法规不完善。我国目前尚未有一部保护和规范风险投资行为的专门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和运作也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的指导规范,风险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另外,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在税收等配套政策上也缺乏相应的支持。

(六)中介机构不成熟。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中介服务机构的积极参与。这些中介服务机构在提供信息、资产评估、审计鉴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中介服务机构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流程不完善、相互之间恶性竞争等严重阻碍其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中介机构发展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抬高了风险投资的风险水平,严重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解决我国风险投资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放宽政策限制,吸引国有资本之外的资本加入风险投资行业,实现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是保证我国风险投资资本充足的重要前提,也是改善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状况的重要途径。积极引导境外资本、民间资本加入到风险投资的行列中来,既可以缓解国内风险投资市场资本供不应求的局面,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又可以使风险投资主体的风险得到分散,使国内外资本都可以分享中国企业发展的成果。

(二)多渠道开辟资金来源。在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积极开辟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是解决风险投资资金短缺的进一步举措。解决风险投资资金短缺问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改变国有资本一家独大的现状,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广泛吸纳境外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多元化风险投资机制,促使非国有资本在风险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加紧培养风险投资专业人才。针对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缺乏,我国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紧培养具备金融、财务、管理、营销以及相关技术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开展与国外运作成熟的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积极争取联合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风险投资专业人才。

(四)完善风险投资企业的运作机制。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培育机构应该加强对风险投资企业的监督和指导,协助其建立完善的企业运作机制。风险投资企业在经营运作、盈利模式、人才管理、退出机制等方面,都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具有行业特殊性。除了借助相关机构的指导外,风险投资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运作方式。

第9篇:投资与风险投资范文

关键词:风险投资;运作;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17日

一、风险投资概述

(一)风险投资的概念。现代风险投资,又译为创业投资、创业资本、创业风险投资。它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提供创业管理服务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创业过程,以期在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资本运营方式。

(二)风险投资的特点。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而不是借贷资本。风险投资为风险企业投入的资本通常来说占30%以上的被投资企业的资本总额。对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来说,风险投资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资金增长,也有可能是唯一可以利用的。相对于银行贷款来说,银行贷款是比较便宜的,但是银行为了回避风险,以防资金收不回来,一般来说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是无法得到的。

风险投资是一种长期的相对不流动的权益资本。一般投资期在5~10年左右。一般来说,风险投资企业会将风险资本金分批次投入风险企业,以继续考察被投资企业在发展工程中是否具备高市场收益以及好的发展前景。

风险投资最终将退出风险企业。风险投资虽然投入的是权益资本,但他们的目的不是获得企业所有权,而是盈利,是得到丰厚利润和显赫功绩从风险企业退出。

风险投资从风险企业退出有三种方式:首次公开发行(IPO);被其他企业兼并收购或股本回购;破产清算。显然,能使风险企业达到首次公开上市发行是风险投资家的奋斗目标。破产清算则意味着风险投资可能一部分或全部损失。

以何种方式退出是风险投资成功与否的标志。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风险投资家就制定了具体的退出策略。退出决策就是利润分配决策,以什么方式和什么时间退出可以使风险投资收益最大化为最佳退出决策。

二、风险投资运作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投资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1、外部发展环境滞后

(1)在资本市场方面。目前,我国的主板市场门槛过高,中小企业板市场还没有建立适合风险企业股票流通的机制,产权交易市场则没有完全发展起来,风险资本不能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自由进出,这是非常不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的:政府资金占较大比重,资本来源不足,风险资本的运作不协调。

(2)法制与社会诚信建设落后。风险投资是一个委托的过程,一方面委托人可能在与人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其相应的资本利益得不到保障,又没有相应的条件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人在进行风险资本的管理时必然要放弃一定权利,是无法保护自己的权力的。

2、要素组织的不合理。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的规模却普遍偏小,这导致其项目投资规模也普遍较小,投资周期较短,风险和收益都相对较低,无法实现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目标。由于风险资本不足,国内的风险投资企业无法借助有效金融市场构建合理的产品组合,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差,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3、组织模式不合理。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一般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式,也有很少一部分采取传统的事业投资机构的模式,这两种模式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的约束严重地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基金业的发展。

4、投资决策不完全。风险投资决策是指投资人为了达到预期的投资效益目标,运用—定的手段和方法,并通过一定的步骤对所投资本的规模、方向、结构和预期收益进行必要的估计、判断和掌控。投资决策是生产环节的重要过程。有些投资人在投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投资效益目标而忽略其他方面结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健全风险投资运作的措施

1、加强外部环境发展。创造适应风险投资发展的社会人文环境,大力宣传风险投资的作用,鼓励创新,为风险投资失败者提供保障机制,对被风险资金投资的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商业银行投向风险企业的投资实行贴息贷款、担保贷款等。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风险投资的对象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如果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风险资金投资的企业就不可能获得应有的收益,从而严重影响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2、加强风险投资机构的合理运作。风险投资机构是风险投资中最核心的部分,最直接的参与者与操作者是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企业,而且也是资金来源和资金运作的连接点。

风险投资是一个融资与投资相结合的过程。筹集资金是风险投资的典型特征,资产买卖的差价是风险投资利润的主要来源。融资过程中,风险投资家所购买的只有资本,出售的是自己的信誉。投资时,他们购买的是企业股份,出售的是本金。退出时,他们出售企业股份,买入资金,外加丰厚利润,以及光辉业绩和成功口碑。

3、加强风险投资决策的合理运作。投资人为了达到预期的投资效益目标,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并通过一定的步骤对所投资本的规模、方向、结构和预期收益进行必要的估计、判断和掌控叫作风险投资决策。在决定投资后,要讨论被投资公司的运作可行性,制定详细的投资方案。通常要准备两个备选方案,来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挑选一个最好的方案来实施;要评价所选方案的可靠性,预期此方案能够带来的利益与其风险,使能够承受的风险控制在范围以内,防止有过于侥幸和投机的心理,一旦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超过其承受的能力,将会铸成大错,可能致使企业破产。

三、风险投资运作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风险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

1、在风险投资的要素上重资金和技术要素。风险投资方认为,只有高投入才会有高产出,眼睛只盯着高投入项目,而忽略了那些虽然投资少,但有发展前途的项目。实际上,风险投资方的实力既在于自身资金多少,更在于自身人员素质。风险投资公司投资过程中,一般都注重资金的投入,而轻视了管理方面与人才方面等的投入;估测时,对被投资企业的评估不够合理,偏重财务状况,轻视人才与管理等。

2、从风险投资的决策看,缺乏科学性。重视收益,轻视风险。盲目决策,而轻视决策前的调查与风险投资的可行度,有投机的嫌疑。理性的决策是风险投资基本前提,需经过各方面考察与探讨,来降低投机心理,不能存半点侥幸,否则,就会失败造成严重的损失。

3、重视初始投入,轻视跟踪管理。风险投资的特点之一就是操作性强。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普遍存在投入后管理跟不上、管理不善的问题。重第一次投入,轻第二次投,入风险投资公司一旦认准一个项目,一般就会注入第一笔资金,助其创业,而忽略二次投入。有些风险投资企业投资后,可能一时会有比较好的业绩,但长期来看,并不能给投资者一个好的预期。长此以往,只能从根本上葬送投资者对于风险投资的热情。

4、重导入战略,忽略退出战略。在资金注入时,企业比较注意风险资金的导入战略,而忽略退出战略。一旦资金被退出,企业会因缺乏新的融资渠道不能形成风险投资良性循环。

5、缺乏政府支持。风险投资,一方面对促进科技进步产生“外部正效应”,被认为是“准公共产品”;另一方面容易产生“市场失灵”,则要求政府积极参与增加风险投资的供给。

6、缺乏风险投资相关人才。风险投资企业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所以急需相关领域的人才。在高科技风险企业中,风险投资企业对高科技不了解,对企业不熟悉,无法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评估,从而造成盲目投资的现象,容易失败。风险投资企业无法判断高科技企业的未来,所以是不确定的。所以,通晓高科技又熟知金融理论的风险投资人才就显得异常重要。

(二)风险投资管理问题的对策

1、均衡分配投资要素。风险投资方应多注意那些虽然投资少,但有发展前途的项目,这样能够把资金分散从而投入更多少投入但收益很好的企业。风险投资方的实力既在于自身资金多少,更在于自身人员素质。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其他要素的投入,例如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评估项目时,不仅要注重财务和技术,同时也要注重市场和管理等问题。

2、谨慎进行投资决策。投资顺利进行下去的重要保障是把握好风险资金的投入时机,以及投入的资金数量,降低投资风险。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是风险投资具有典型特征。风险资金投入风险企业后,加强风险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一直到企业的高成长期后,利用风险资金尽快使企业产品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为风险资金的回收作好铺垫。在风险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利用风险企业首次公开上市(IPO)、兼并收购、股份回购和清算注销等方式,风险投资家及时收回资金,风险资本运作才告一段落。

3、重视二次投入,加强跟踪管理。风险投资公司在新企业扩大时,就会要求进一步提供资金以壮大企业实力,这时,风险投资公司应该为其第二次融资,以便达到风险投资资本增值的目的。要随时保持被投资企业的好的业绩以给投资者好的预期,保持对风险投资企业的热情。

4、慎重选择退出时机与退出方式。风险投资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是退出。退出风险资本时套取高额利润而不是要获得风险企业的红利是风险投资的主要目的。只有风险资本的及时退出,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才能实现并保证风险资本开展下一轮的投入。退出时机与退出方式应作为健全的风险投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过程是否顺畅,将是资本能否积极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决定性因素。

5、加强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控制。我国风险投资企业正处于初级阶段,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以适量的投资提升风险投资企业的信誉,加大对风险投资的扶持力度。同时,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体制和外部运行环境,引导民间资本和外国风险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是政府的主要职责。拓宽筹资渠道,采取一系列激励及优惠政策。国外风险投资公司介入,既可解决风险资本规模偏小,又可引进国外先进的风险投资理念,打造我国风险投资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严格执行,保证市场的良性发展。

6、加快风险投资相关人才的培养。风险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风险投资人才,他们是风险投资中最重要的主体。支持创业者创业、帮助投资人投机是他们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人才的能力对风险企业影响很大,好的资本投资家能够给投资企业树立信心,给够给投资者希望。我国应该大力加强风险投资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风险人才成长的机制,采取有限合伙制,激励风险投资人才;积极与国外风险投资公司合作,向国外优秀的风险投资家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投资能力;积极吸收优秀的海外风险投资人才。

四、结论

虽然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存在风险较大、市场不成熟、制度不健全的国内诸多问题,但是我国风险企业发展的巨大潜在机遇不容忽视。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地不断接轨,近年来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也有了很大进展,在科技创新以及完善市场资源分配上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风险投资在我国还算是一个新的投资方式,各方面都不太成熟,体制也不太完善,如何使得我国金融市场中风险投资合理运作,有效地管理我国的风险投资企业,使得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繁荣迅猛发展,还需要专门懂得风险投资知识的人才去不断研究,才能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

[1]许如宝.浅析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及对策.蚌埠党校学报,2005.3.

[2]李悦.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问题的探讨.现代会计,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