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恐龙的资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上学期末,我们觅小的师生们一起领略了常州著名的新型旅游景点——中华恐龙园的神秘风采。回来后,大家都感到意犹未尽,似乎还遨游在恐龙世界里。课余时间,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讨论了许多有关恐龙的问题:恐龙到底有多少种,各有哪些特点?除了霸王龙还有哪些肉食恐龙?食草恐龙有什么特点?最大的、最小的、最强的、最弱的分别是什么恐龙?恐龙生活在什么年代?那时候的气候,生存环境怎样?现在地球上还有没有恐龙?谁最早发现了恐龙化石?接着就这些问题又展开了争论,提出了种种猜测。看到他们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我因势利导:“恐龙对于大家来说,神秘而又陌生,它的英文名字叫做dinosaur,拉丁文的意思是‘恐怖的大蜥蜴’,而只有中国和日本这两个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才称它为‘恐龙’,从而使它披上了一层龙的神秘面纱。如果你们想真正了解恐龙,就让我们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图书室,登入互联网,用我们的双手和大脑来揭开恐龙之谜。”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主观需要,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开展各项活动。
二、 课题的实施:
1、自愿组合,制定方案。
主题确立了,我们又设计了开放性的问卷,创设问题情景,由每个学生提出了一个自己最想研究的主题,以及研究主题的一些方式方法。
姓名: 爱好: 特长:
1、你想要研究什么主题?
2、你打算如何研究这个主题?
3、你想自己独立研究还是与其他同学合作研究这一主题?
经过调查,最终生成了这个主题下的五个子课题:⑴恐龙的种类及其特点;⑵恐龙灭绝之谜;⑶恐龙探寻足迹;⑷恐龙之最;⑸恐龙化石大观。
子课题生成了,同学们都赞成合作研究,那就要组成研究小组了。很快,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各组同学兴奋不已,因为他们可以和自己有同一研究目标的小伙伴交流合作了。得选个组长做“领头羊”呀!于是,表现积极,有责任感,能力强的同学被推选为组长,带领组员们充分交流,讨论初步制定活动方案:
小队名称 子课题名称 小队成员 研究方法 分工情况 指导教师
在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学生感觉到了民主的气息,他们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了充分的萌发和体现。这时,老师又启发:如何使你们活动过程的资料完整无缺地保存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最终决定建立材料袋,形成活动系列素材。并且,我们决定进行一次封面设计大赛,霎时,同学们的身影变得忙碌起来,组员们出谋划策,分工协作,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图案和颜色来表示不同含义。他们有的用巧手画,有的用电脑设计,干得不亦乐乎。一周后,一份份新颖别致,令人赏心悦目的封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无不体现着孩子的思维和理念,无不闪烁着孩子们的童心。我们组织组员们有秩序地欣赏和评价,评出了“创新奖”,“努力奖”,“设计奖”等好几种奖项,还给它们拍了照,留作原始资料。看着同学们欢呼雀跃的情景,我们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合作,发展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品尝到了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2、搜集文字资料和图片,进行资料汇总。
活动开始了,各研究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他们有的进图书馆看书查找资料,有的在家长指导下上因特网浏览下载,有的去各类书店。我们观察到有个别学生似乎无动于衷,调查发现这几位学生因种种原因如家庭困难多,家里没有电脑,这方面的书籍家长也没有购买过,他们没有资料来源,无从下手,于是,我充分利用校内各种信息设施,创设研究环境,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适时向学生开放,以使学生顺利开展调查活动。
在放手让学生去调查收集的同时,教师也不忘进行适当地引导,如由周老师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明确到哪类书中去查找,学会利用目录查找,学会速读,摘录,写读书笔记;电教老师则进行网上点拨,使学生学会到网上查阅资料,并学会下载资料。
经过两三个星期的小组活动,每个小队都或多或少地搜集了与本队主题相关的资料,但经交流发现,这些资料大多是网上下载的,书上复印的,图书馆抄来的。资料是堆积得越来越多了,可是学生的热情却下降了,他们似乎已疲于乏味的资料收集,也不知如何对资料进行取舍,汇总。因此,我们考虑是否自己动手做一些恐龙的资料,就捏恐龙吧!这下学生来劲了,拿来了自己心爱的彩泥,小组合作,你捏头,我捏身体,他捏尾巴,然后组合、加工、美化,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各式各样的恐龙模型就象变戏法似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有凶猛好斗的霸王龙,展翅飞翔的翼龙,有引吭高歌的梁龙,有憨厚可爱的三角龙……一个个小艺术家们还为自己的杰作配上了解说词,可自豪了。在解说时,学生不知不觉中将收集资料进行了重组、内化,并创造性地表达。课后,我们还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拍成照片,再配上文字介绍,这样,一份份自制的、图文并茂的资料就出来了,这比到网上、书上去寻找现成的资料更能让学生受益。
3、上网与恐龙专家互动交流。
这是学生们万分期待的活动。在周老师上网查找恐龙资料时,结识了一些恐龙研究专家和恐龙爱好者,他们表示非常乐意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些问题,还特意在他们的论坛上开辟了一个专栏——“龙崽崽提问区”,等待孩子们登陆论坛与他们交流。当周老师把这一好消息告诉学生们时,学生们个个欢呼雀跃,充分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快乐。
于是,在上网交流之前,每个小队都充分准备了要向专家们提出的问题,想象着与专家们热烈交流的情景,有的小队还准备了记录本和照相机,要记录下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来到网络室,连上互联网,登陆中华恐龙网,同学们立刻被这里丰富的恐龙资料所吸引。当同学们来到论坛,看到一个个奇怪而又新颖的名字如:一碗佳肴、滋补龙火锅、bird等时,都睁大了他们的双眼,不禁发出声声感叹。不过小恐龙迷们都很快进入了角色,在掌握了注册、发表等交流技巧之后,都开始了与恐龙专家们的交流。有的小队没有打字较熟练的同学,又急于跟专家们交流,他们就请老师帮助输入,不过他们都表示回头要苦练打字。学生们的问题各种各样,如“剑龙背上的骨板为什么能调节气温?”“恐龙和人有什么关系?”“翼龙到底是龙还是鸟?”“恐龙还能复活吗?”……专家们的回答形式多样,或给出文字资料,或贴出图片,他们用最通俗的语言耐心地向小恐龙迷们讲解着,问题很快一个个迎刃而解。小恐龙迷们的好学和恐龙专家们的热心使论坛上热闹非凡,使网络室其乐融融。当这节网上交流课结束时,学生们都表现出极大的不愿意,都表示回去后还要再到论坛提问,恐龙专家们也表示随时欢迎小恐龙迷们的到来。
课后,有的同学怀着对恐龙专家们的崇拜,提出要感谢他们,并想邀请他们来常州,来觅小,来三(5)班做客,再进行一次近距离的交流。全班同学立刻响应,于是每个小队又合作设计了美观的感谢信和邀请书,并发到了论坛上,这一举动让专家们大为感动。其中W W F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大陆项目负责人邢立达先生表示有机会一定来常州看一看这群可爱的小恐龙迷。
4、交流成果。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同学们终于有了初步的成果,并决定把它们带进了课堂,和大家一起分享。经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最后确定了活动方案:⑴布置展区,分成五大块,把桌子围成圈,桌上摆满自己小队精心制作的《成果集》;⑵给自己的展区取一个好听的名字;⑶一个展区推荐一名队员当解说员,以使其他展区的同学清楚了解展区的情况。方案一确定,队员们的身影又变得忙碌了,他们都指望着为本队出彩,能成为本队研究专题活动中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一员,老师也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开展活动,给他们提提意见,解决难题。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展览会场终于布置完毕。
展区一:神秘的恐龙世界;展区二:恐龙奇观;展区三:恐龙之最;展区四:恐龙灭绝之谜;展区五:恐龙化石之谜;展区六:恐龙探寻之谜。
如“恐龙之最”展区:
恐龙之最 名称 特点
食量最大的恐龙 腕龙 身长20多米,体重达50吨
尾巴最厉害的恐龙 甲龙 长达10.7米,张着一条巨大的棒槌尾巴。
叫声最大的恐龙 拟桔龙 食草性恐龙,声音不是从嘴巴里发出来的,而是通过头上的冠发出。
跑得最快的恐龙 鸸鹋龙 身长大约3.5米,奔跑速度极快,大约为每小时65公里。
……
一份份汇总资料形式多样,有编成小册子的,有设计恐龙小报的,有设计成表格的,还有现场解说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能力。
5、争当中华恐龙馆小导游。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同学们获得了更系统、更直观的恐龙知识。每一位同学说起恐龙知识来,都是振振有辞,口若悬河,那神态就像一位位老练的解说员。于是,一场争当小导游的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在聆听了校“未来之星少年科学院”恐龙研究所成员的解说示范之后,同学们跃跃欲试。节假日,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再次光临中华恐龙馆,选取了自己最满意,最感兴趣的景点,了解了这个景点的有关知识之后,各小队以队长带头,出谋划策,拟写导游词。待两周的酝酿成熟后,在课堂上开展了小导游竞选活动。有的小导游指着拍回的照片如此讲解道:这个破墙而去的凶猛龙头是著名的霸王龙,这是目前为止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大家看,它好象要把我们一口吞掉;还有的小导游这样说:这个场景叫“恐龙挖掘现场”,地质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地忙碌着,每一个人的动作和位置都做了精心安排,这个场景把恐龙从岩壁勘探、挖掘、清理、翻磨、记录直至装架的全过程按顺序演示出来。
我们相信,如果今后再去恐龙园,学生们一定会象个真正的导游一样把自己获得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亲戚、朋友。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墙饰;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210-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良好的环境创设能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发展,成为他们尽情想象、进行自我创造与自我表现的最佳舞台。
1 根据预定课程创设主题墙饰
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始终来源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且幼儿与环境相处的方式也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因此,从课程设计的总体观念到具体方案的实施,环境一直是瑞吉欧教育者所重视的因素。根据我园的主题教育,我们将主墙面的装饰紧密地与班级的主题教学活动的运行方向相结合。幼儿关于主题探究的阶段性成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和家长提供的相关的内容支持,构成了主题墙饰的主体。这些内容分块布置在主题墙上,幼儿可以在这种交互过程中得到满足,丰富对有关主题内涵的理解,也有助于主题的深入探究。
如小班课程计划"我爱我家",我们在主题墙上设计一列列长长的火车,幼儿从家中带来全家福照片,张贴在一节节车厢上,一节节车厢就是一个个幼儿的家。幼儿在自然、宽松、温馨的氛围中,相互介绍自己的家人,减轻了分离焦虑,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快乐,也获得了宝贵的生活经验。
中班根据课程计划创设了"玩具总动员"的主题墙饰,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其中有"我喜欢的玩具"、"怎样和朋友一起玩玩具"、"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的玩具"、"爸爸妈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等,这些活动不仅使幼儿与墙饰积极互动,也带动了家长参与活动的兴趣。
大班的幼儿则成了环境创设的策划者,开学不久,我们根据教学计划很快就定下了主题墙饰的内容:昆虫和鸟类,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有的找资料、有的画图、有的涂颜色……不到一个星期,一个神秘的昆虫王国和斑斓的鸟类世界赫然展示在大家面前。幼儿很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他们在喜欢的昆虫和鸟类图片面前流连忘返。家长们也为孩子们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赞叹不已。
2 根据生成主题创设主题墙饰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在无意与有心之间生成主题教育活动。这一过程是师幼共同探索、互相作用的过程。当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并提供支持时,师幼双方就会在认知、情感、经验等方面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推动有意义的探索活动。这一过程中,幼儿在与环境、同伴、老师、家长的互动和对话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同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老师与家长以及亲子关系的更加融洽。
一天,大班的陈成带来了一本《恐龙世界》,立即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有的说霸王龙是最凶的食肉恐龙,有的说梁龙是最凶、最高的食草恐龙,相互之间争执不下,求助于老师定夺。此时我意识到孩子们自发生成的这一问题十分有教育价值,于是让他们都来收集与恐龙有关的图书、玩具、影像等资料,"恐龙世界"的教育活动生成了。
幼儿将收集到的所有与恐龙有关的资料都带到幼儿园,相互介绍恐龙,交换玩具,交换图片,根据幼儿的创意,布置恐龙世界的主题墙饰、在关于恐龙的讨论中,小宇提出:怎样才能让小、中班的弟弟妹妹也看到恐龙?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大家商定用纸盒、快餐盒、泡沫等材料表现恐龙,创设恐龙园,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后,幼儿自由地分工、合作,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设计和制作出霸王龙、剑龙等造型,还用雪碧瓶、皱纹纸等材料创造表现出了恐龙时代的草、树……小、中班的弟弟妹妹来恐龙园参观时,幼儿主动地当起了讲解员,热情、大方地向他们介绍了恐龙的名称、特征,对家长、客人提出的某些问题,幼儿也能给予解答。恐龙园主题壁饰不仅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而且是幼儿观察、认知、发展及情感表现的场所。
3 根据节日、季节变化创设主题墙饰
节假日,很多幼儿随父母外出旅游,来到幼儿园,他们很想把自己的经历跟小伙伴分享。于是我们创设了"快乐旅行"的活动。为了给幼儿一个尽情想象的空间和自由展示的天地,我们设计了一个大的"地球村"作为墙饰背景,将幼儿的旅游地点预分成三个版块:海滨场景、动物园场景、现代化城市场景。每个场景由老师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象做标志,大片的空白留给了幼儿。
在谈话活动中,幼儿自然而然地谈论自己节假日的有趣经历。为了让幼儿能更生动、形象地进行交流与分享,我们请他们将旅游的照片及纪念品带到班上来。每天自由活动时间,他们围着自己带来的照片、纪念品兴致勃勃地看着、讲着。趁幼儿兴趣正浓,我向他们提出问题:"怎样让别人知道你有趣的经历?"有的孩子脱口而出:"画出来"。这个提议得到幼儿的认可,于是我们以美术为切入点,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形成主题墙饰。
良好的环境具有教育的价值,幼儿、环境、课程间不断地进行对话,幼儿的主体地位也得以落实。如主题"秋天来了",开始我们组织幼儿秋游活动,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秋游结束后,启发幼儿围绕主题各抒己见,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秋天的秘密,怎样让幼儿园其他小朋友也知道呢?""我们讲给他们听!""我们还是画在主题墙上吧!"由于幼儿都有了在主题墙上进行创作的强烈欲望,接下来的活动就变得顺理成章。主题内容商量好了,背景与画面设计好了,他们开始用牛皮纸做树干,用黄色蜡光纸折树叶,用牙膏盒做运果实的汽车……
一、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犯的毛病是,生怕学生看不懂、学不会,因而从文章的段落分析到句子、词语的理解,无不想方设法向学生讲解清楚;或设计了许多细小的问题,要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理解课文。但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这种要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既使课文失去了美感,又使学生失去了自读自悟的机会,长此以往,必压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教师只是学生阅读的向导,是无法取代学生自主阅读的地位的。
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1. 布置预习任务,使学生知道“我必须读”
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前奏。教师可根据课文中的“预习”、“阅读提示”布置学生进行预习,也可根据需要让他们收集有关的资料。如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前,我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是:收集关于恐龙的资料,可以是来自课文的,更可以是课外的。上课时,我让学生汇报,并要求说出资料来自何处。同学们踊跃发言。从恐龙的种类到各种恐龙的生活习性,从恐龙灭亡的猜想到恐龙化石,以及关于恐龙的影视作品等,他们收集到的资料里都涉及到了。这时,我才提出:课文介绍了关于恐龙的哪些知识?恐龙真的飞向蓝天了吗?这是历史的事实,还只是一种猜想?由于课前对恐龙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都能有目的地阅读课文,自主阅读的兴趣也被激发了。
2.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激发学生“我想读”
教师范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再经过教师的感情处理,很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在教学《卡罗纳》一文时,我用低沉、缓慢的语调为学生范读。读着读着,不由得哽咽起来,课室里响起了唏嘘声。范读后,我问学生:老师和你们为什么哭?同学们有的说:太感人了!有的说:老师读得太好了!我说:其实你们也能像老师那样有感情地读。一句话,激起学生“我想读”的欲望。
3. 选择喜欢的方式阅读,培养学生“我爱读”
在教学现代诗人高洪波的儿童诗《我想》时,我只让学生认真研读了“导语”后,就让学生带着“诗中的孩子想干些啥”“你也想干些什么”这两个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时间,学生有的放声朗读,有的摇头晃脑地读,有的低声细气地读,还有的边读边记,教室里充满了“诗”的声音。
4. 鼓励质疑,使学生体验“我会读”
教师要有“不怕学生有疑,就怕学生不问”的教学思想,鼓励学生多提问。可从两大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是课文中不懂的地方;二是与作者见解不同的地方。要求学生尽量自己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或同学之间合作探究解决。如果解决不了的,才适当点拨。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多角度地看问题,敢于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如在教学《放弃射门》一课时,对于福勒该不该放弃射门这个问题,作者是持肯定态度的,大多数同学也同意作者的观点。但也有不少同学认为,福勒不该放弃射门。我很高兴他们有不同的看法,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在这“荣誉重要”,还是“体育精神重要”的碰撞中,学生不但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三、在课外延伸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 要】网络上具有丰富的资源,能够有效地弥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的不足,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阐述了几点自己的意见,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 网络资源;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一、利用网络资源拓宽课文知识空间
随着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活动性、规范性得到明显增强,甚至在某些方面能够代替教师的语言,利用快速的图像信息传播,有效地弥补了传统黑板教学的不足,将一些讲解和演练能够迅速地展示在屏幕上,让40分课堂能够承载更多的知识,大大拓宽课文知识空间。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能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甚至可以将所学的知识扩展到社会生活当中与语文有关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在学习《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一首曲子《春之歌》,并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与春天有关的图片、视频等,“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初春的山、水和太阳:“山朗润起来了”,这些春天的信息,能够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对于什么是春天,能够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当然,这些图片和视频当中有课文当中没有的内容,如春天的气息和感觉,绝对不是几句话所能表现出的,如果单纯地学习课文上的知识,学生的想象力和想象空间都会受到大大的影响,也不会了解到更多的与春天有关的知识。当然,所选择的网络资源必须与课文内容有紧密的联系,否则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之前,要详细的考察可能出现的应用结果。
二、利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的创造性
语文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为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到生活当中,成为小学生的一种生活能力,这就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激发出学生对于知识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为学生学习创造性的发挥创造条件。单纯的依靠课文中的内容很难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弥补课本在这一方面的不足。比如说在学习《恐龙》这篇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时,由于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学生对于什么是恐龙肯定是一知半解。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料,播放一些电影当中的恐龙视频资料,比如说《侏罗纪公园》、《金刚》等,让学生感受到恐龙这种动物的形象,了解恐龙的一些习性。根据课文学习和观看视频,教师再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比如说“恐龙为什么会神秘地消失”、“恐龙与人有什么关系”等,这样的问题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赋予其更多的创造性。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允许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深化学习的目的。
三、利用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直观化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想象的空间和能力还是很有限,这是由于他们的身心发育还不健全导致的。小学语文课本当中虽然具有丰富的内容,但是与小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课本上的内容是静态的,课文中内容需要学生去想象,才能真正的学习知识,也就是需要由一个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过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单纯地运用课文上的内容,很难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静态的内容变得生动化、直观化。比如说网络资源上的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都能达到这样的结果,让小学语文内容变得动静结合、图文兼备、声情并茂,从而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比如说在学习《月光曲》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引入音乐,通过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视频,伴随着音乐的展开,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从海面上海天相接的地方缓缓升起,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顿时撒满了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的云丝;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出现了滔天巨浪,月光随着浪花一个个的洒向岸边。从而将课文的内容变得直观化,赋予了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播放完音乐之后,教师可以不失时机的问学生一些问题,如“这首曲子好听吗”、“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作者与本课要学习的课文有什么关系”等类似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了解贝多芬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月光曲》,把握课文的基本内涵。可见,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不但能够让课文内容动起来,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网络资源为小学语文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活用这些资源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段作华.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J].中小学电教(下).2010(08)
【关键词】科学课 高效课堂 独立自学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教育工作者经常思索的主题。如何更有效地提高科学课课堂质量?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如何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合作学习、自我探究”落到实处?集宁区老虎山小学实行的“五步法”教学模式对此做出了有效的尝试。
“五步法”教学模式的内容:
第一步: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使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目标明确,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小学科学课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进化》中的第一课《消失了的恐龙》。我出示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道恐龙( )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知识)
2.能根据不同制品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能力)
3.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愿意在课后继续了解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本课所讲到的恐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动物,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提前出示学习目标,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上。
第二步:独立自学提出问题。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到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学生学好科学课的前提。低年级的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可能不敢提问题,这就需要科学课教师去鼓励学生、去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提问题,教会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问题。思起于疑,如果学生没有问题那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有深层次的和浅层次的质疑。包括知识内容的质疑、方法上的质疑、批判性的质疑。对于《消失了的恐龙》这一课,在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收集恐龙的照片、模型和相关知识。学生在提前自学的时候已经积累了很多的问题。如:
1.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什么时候灭绝的?灭绝的原因
2.恐龙分为几大类?
3.恐龙有变异吗?
4.恐龙早已经消失,我们现在的恐龙照片和模型是怎么来的?
5.最凶的恐龙是什么?最弱的恐龙是什么?
6.恐龙一共多少种?
7. 恐龙有多重?
8.肿头龙的头为什么是肿的?
9.最小的恐龙是什么?最大的恐龙是什么?
10.恐龙是怎样演变的?
11.恐龙的祖先是谁?
12.梁龙的护身武器是什么?身体是否很笨重?
13剑龙身上的剑为什么是菱形的?
……
在本环节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做到初读了解大致内容、细读抓住重点、精读加深理解,在阅读中诱发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阅读中得到解决,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恐龙化石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学生通过阅读或查阅没解决的问题,记下来,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包括对学、群学、小组探究等形式。在传统的学生座位排列方式下,首先让同座的两名同学互相探讨。仍未解决的问题可以前后四名同学进行探讨。经过探讨后得到的解答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如在《消失了的恐龙》一课中,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知道了:恐龙可以分为肉食性、草食性和杂食性三大类;恐龙和其他生物一样,同样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通过小组探讨,学生们对梁龙和剑龙的某些特性有了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明白恐龙的某些特性根据种类不同而各不相同,有些知识通过查资料或网络查询就可以得到答案。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一部分比较简单的问题得到解决,留下了更有价值的问题,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小组谈论也可以通过适当改变学生的座位排列方式进行。低年级的同学可以4名同学一组,相对而坐。指定或推选一名同学做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每个同学的问题进行探究。小组探究学习也培养了组长的协调统筹能力,随着小组成员能力的提高,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尝试做小组长。
到高年级后,随着学生的能力提高,小组成员可以增加为六人。小组的讨论气氛会更为热烈,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大多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得到解决。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要深入各小组巡视,适时点拨指导。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交往行为、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效果等给予及时引导、评价和激励,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第四步:展示交流质疑提升。
在本环节,学生主要是将学习成果和未解决的问题汇报给教师。每组依次展示问题,教师组织各小组间共同探讨。也许前一个小组未解决的问题正是其他小组通过组内探讨已经解决的问题。这就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在《消失了的恐龙》一课中,对于恐龙消失的原因问题上,每组同学都提出个各自的假设。通过各小组的补充,学生给出了行星撞击、气候变化、食物短缺、火山爆发等十多种原因。对剩下未能解答的问题,教师再次进行引导点拨,必要时可做适当讲解补充。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多数问题得到解决,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也让学生们在谈论过程中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
在整个互动学习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学会参与、交流、互动,在互动中学会互动。
第五步:总结归纳达标练习。
在本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归纳形成知识点。教师要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漏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获得的知识,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教师将精心设计的练习题当堂训练考核,看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学习目标是否达成。通过教学反思,总结不足,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
“五步法”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两种学习方式:一是自主探究,一是合作学习。最终目的是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实现学生会学、学会、乐学的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促使教师让出课堂、转变角色、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成长的引导者,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探索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巨大变革。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教学。
多媒体教室是一种典型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集成了多种媒体设备,丰富了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既能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又能将微观的事物宏观化。多媒体教室比较适合开展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级教学,在当前中小学应用较为普遍。
(二)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
多媒体网络教室是集成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它既能呈现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又能提供种类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交流工具进行讨论交流和作品共享,分享知识、经验和智慧,能够全面支持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而计算机集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对所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效果,课堂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基础,
如:《雷雨》一课,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时利用课件,把文字、声音、图片让学生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色的自然现象。①引导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②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雷雨的了解,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天气变化。③问: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再通过网络了解自然现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把目光牢牢地盯死在书本上,认为唯有读课本才算是学习。而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让学生通过网络空间的自主实践和探究,既是文本课程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又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
如:《恐龙的灭绝》一课,利用信息技术,看看多种恐龙图,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中生代时期,漫游在遍布恐龙的世界里。看,不同种类的恐龙,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戏耍。看到这般景色,人们不会想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呢?而昔日恐龙的辉煌,时至今天为何会灭绝,随了书本所介绍的,时至今天仍然是一个谜。这还可通过信息技术多了解有关这类的知识,这不仅激发了解和探究的兴趣,还可启发学生帮助科学家再想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在科学探究中,发现与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知道一些最大的恐龙。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人的多种素质发展的基础,要使课堂教学成为素质的主渠道就要在高效益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教学课件作为教学的媒体,应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如: 《草》一课,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计算机演示无边无际的草原的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春天之中,更重是引发学生对大草原的喜爱,及赞美草的顽强生命力。通过观察让学生畅谈发现。问: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启发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引发学生思考:你还知道《草》这首古诗后还有内容吗?通过资料袋让学生了解作者是个人事迹。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中,通过教师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创造想象,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及时反馈。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更增添了自主探究劲头。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通过多媒体网络,引导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上,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的突破时空限制,结合实践和个人生活经验创造想象,激发学生潜在的求异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如:《坐井观天》一文,结尾写道:小鸟笑了,说:“朋友,你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丰富的想象。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训练,制成多媒体,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想一想,说说小乌飞走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多媒体CAI软件的播放,好比投入学生想象的长河中的石块,激起了阵阵涟漪,学生们的兴趣大增,积极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
(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只是文字的组合,因而只需注解文字,体悟内涵即可。传统的语文教师也只凭着一支粉笔、几幅图画就能驰骋于三尺讲台之上,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就这样产生于平凡的粉笔和寻常的书本中。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语文课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趋全面,多媒体教学也就成为必然。多媒体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而且多媒体还能将教学内容和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画交融,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强化语言信息的刺激,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那么。如何巧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恰当地展示多媒体的魅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热情
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及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现代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多种媒体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交互化处理,使课堂教学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转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
例如,我在教学《李广射虎》一课时,采用了形象生动的情节剧《李广射虎》揭示课题,再现了课文的重要情节。在播放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紧盯着屏幕,生怕看漏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谈论“李广为什么会射中了一块大石?”大家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是因为李广力大无穷”,有的说“是因为晚上天黑漆漆的,他看不清前方的东西”……学生因喜欢情景剧而变得非常专注,对于教师的问题显得很感兴趣。这时教师相机深入提问点拨,学生们畅所欲言,把老师的问题较轻松地作了回答,对于文章的内容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在这次教学活动中,不仅学生们有了较新的感受,参与教师也有同感。有的教师说:“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孩子们又怎能不感兴趣呢?”
二、运用媒体,拓宽材料与内容
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表现出了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和协作性等特点,打破了学生只能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学习的单一局面,大大丰富了学习和教学模式。
网络技术步入语文课堂,一改以往的粉笔、黑板以及单纯的口授教学方法,使课堂中教师边主导者为组织者,师生关系变成了教学互动的双向活动。在课堂上,常常需要提供许多背景材料,多媒体可以大容量、高速、快捷、省时地提供背景材料,而且时机自由灵活。
例如,《二泉映月》这篇课文记叙了民间艺术家阿炳创作这首不朽的二胡名曲的过程。课上,我先播放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让学生倾听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的二胡音乐,欣赏无锡树木葱茏的惠山和水面月光如银的二泉,看看戴着墨镜、穿着长衫、手操二胡的阿炳形象,学生感慨万千、激动不已,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生感知情境、进入情境时再播放配乐朗诵,使之进一步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语句优美形象的文章语言魅力。又如在教学《恐龙》一课时,由于恐龙已经绝种,当时也不可能带学生到博物馆看恐龙化石,单凭学生看书中的插图,根本就不可能对恐龙的特点有清晰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让抽象的要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课前就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查找有关这篇课文的资料。另一方面,我从网络上下载了有关恐龙的图片、动画,当学生看到这清晰的画面时,他们不由自主地感受到恐龙的神秘。我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文内容中的图片以学生的需求而点击出现,可谓时机适当。让学生观察画面谈感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发言也积极踊跃,纷纷谈出了自己对恐龙的认识,并把自己课前找到的资料都派上了用场。通过学习,学生不但能充分想象到当时的地球环境,也加深了对恐龙的认识。
三、发展思维,开拓想象和空间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表现为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集于一体,并形象的展示出来,比学生看书看书和黑板上的示意图要容易的多,但不能泛滥成灾。因为教师人为地减轻学生掌握教材的难度,把一些“棱角”磨平,这样无疑会助长学生对图像的依赖,从而懈怠了思维的活化。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怀疑,在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也应该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提出疑问,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而多媒体在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想象空间方面,具有其他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
幼儿的注意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稳定性,易受情感支配,很容易分散。CAI课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既能使活动形象、生动,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教他们画画,便要让他们感受画画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喜欢画画,愿意画画。孩子对色彩鲜艳、动态的画面更感兴趣。因此,在很多美术教学活动中我都采用CAI课件指导孩子画画。运用CAI课件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兴趣,而且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绘画的方法,幼儿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学习作画,更清楚地理解先简后繁的条理性和色彩上的先淡后浓的层次性。
例如:在大班命题画《恐龙探密》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共同观看VCD《中华恐龙园》,引导幼儿观察恐龙的形态及生活环境,认识了霸王龙和雷龙。又在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有关资料的幻灯片,引导观察后,孩子们对恐龙异常感兴趣。由于孩子们已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我就运用启发式的提问进行导入:“你认为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假如让你来设计,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用笔画下来。”结果,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记忆和想象,大胆地运用线条的疏密、曲直、交叉等表现自己所设计的恐龙,并津津乐道地向同伴、老师、家长讲述。
二、运用CAI课件教学,让幼儿积累感性经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利用CAI课件设法帮助幼儿扩展经验,包括组织幼儿参加有趣的文体活动和外出游览,广泛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录像、动画、美术作品等。通过欣赏、观察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加深对绘画表现力的认识和理解,为幼儿积累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幼儿想象画是指幼儿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将头脑中的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构思和新颖题材的图画。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想象、联想、创新、求异的能力和多角度思维的意识,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因为储存的图示越多,幼儿可想象的内容越丰富。
例如:在《可爱的动物》的活动中,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描绘动物世界,但是幼儿对动物的了解欠缺,如何创作出富有童趣的动物世界的幻想画呢?利用多媒体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一特征,制作一个动画课件,通过声音的感受和图像的清晰,为幼儿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点拨,幼儿便左右逢源,思路开阔,想象丰富了,创造力也随之调动了。
三、运用CAI课件教学,使美术教学活动游戏化、生活化。
孩子把画画看成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所看、所想、所爱。幼儿园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把美术技能以游戏的方式教给孩子,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把孩子巧妙地引导到想象中,让孩子在白白的画纸上,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而不是把美术活动仅仅局限为画画,手工制作、剪纸、贴画都属于美术活动。
例如运用直观图像展现活动内容并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对幼儿操作进行评价,孩子们得到的可能是:“你真棒!”或是富有情感的惊叹声、口哨声,抑或是一张笑脸笑着说:“哦,祝贺你,你答对喽。”再或者是漫天的鲜花、气球、号角声,等等,这些鼓励和表扬都再次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哪怕操作错误时孩子也不会感到沮丧,电脑总是以幼儿可以理解的方式给他们呈现一个温馨的提示:“你再想想!”激起他们再次尝试的愿望。这种人机互动的游戏,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进行自主性学习。
四、运用CAI课件教学,让幼儿体验成功,感受愉悦。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教师从多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评价中得到鼓励,看到希望,树立信心,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大班绘画活动《京剧脸谱》中,孩子们对京剧脸谱非常陌生,不利于孩子的创作、想象。于是我们从网上下载了京剧脸谱的课件,组织孩子们观看,伴随着京剧音乐,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张生动、有个性的京剧脸谱:红脸的、白脸的、绿脸的……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观赏,获取了有关京剧脸谱的感性认识,初步感受到了祖国民族文化的内涵。怎么画脸谱呢?孩子们按捺不住了,这时我点击课件,一张张构线的脸谱轮廓图呈现在他们眼前,孩子们大胆讲述、比划着那些构图的线条、图案:圆形、菱形、波浪线、心形……再点击脸谱上涂上了各种各样的颜色。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孩子们了解到制作脸谱时应该先两边对称着构图,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有了感性的认识,孩子创造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脸谱:左右各用圆形将脸分割,里面再用大小的圆进行丰富,额头上描绘出心形,波浪线将其包围;围着嘴用圆形装饰……然后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将脸谱进行美化。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亲身感受了造型美、色彩美,丰富了对京剧脸谱的了解,从而激发了绘画兴趣,从感知形象表现,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幼儿的作品拍成照片,输入电脑,在班级网页里专门开设了一个小专栏――我是小画家,只要轻轻地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欣赏到我们班小朋友的大作。当我点击给孩子们看的时候,孩子们的那份激动真是可想而知,纷纷指着电脑自豪地说:“这是我画的。”孩子能从电脑中看到自己的作品,这是孩子们最大的幸福。不知不觉,孩子们树立了自信心,心中认为:“我真棒,还会期待着下一次画画的时间早日到来。”孩子们还欣赏到了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从中认识到了别人的优长,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激发了创作潜能,便于今后扬长补短,画得更好,绘画技能提高得更快。
五、运用CAI课件教学,提高幼儿综合能力。
在五分的加元硬币上,有一面镌刻着当地的特有动物。它们孜孜不倦地啃倒成片的大树,截断水流形成小水坝,最后建造出数英亩的水坝,这就是自然界“水坝工程师”——河狸先生。在水坝形成过程中,鱼群来了,水鸟到了,一个小自然生态成形,更有甚者,一个未来人类都市也在此起步。每当河水泛滥,不少水坝难逃厄运,有时还会随之形成更大水流席卷下游,原本躲藏在河岸深处的史前动物,也在此刻苏醒了……
早在17世纪,恰是这些河狸先生们吸引了成群结队的欧洲探险家和商人来到北美大陆。当时的欧洲,河狸的皮毛代表着时尚尊贵,大凡有点身份的人都想弄一顶河狸皮做的帽子戴戴。就在欧洲的河狸被追杀得行将绝迹之时,美洲出产河狸的消息传了过来,点燃了冒险家大发横财的希望之火。
起初是加拿大西北公司(North West Company)在距美加边界560公里处的北萨斯喀砌温河的河岸上建立了控制北方的堡垒与驿站,以保护河狸等皮草贸易。同年,加拿大最古老的公司,哈德孙海湾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也在附近设立了一个与之竞争的节点。这就是埃德蒙顿市的雏形,一个北美大陆上最靠北的大城市从此起步了。
如今的埃德蒙顿市早已脱胎换骨,成为阿尔伯塔省省会,它更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石油城市之一。在20世纪40年代,石油的发现给艾德蒙顿带来了滚滚的财源,使其从一个农产品集散地一跃成为全加富庶地区之一。此外,埃德蒙顿还是有名的“庆典之城”,每年至少有约三十个不同的节庆,这估计是略显偏僻的地理位置激发了当地的人们自娱自乐的创造力和乐观精神。
莫先生踏雪寻龙
埃德蒙顿市的阿尔伯塔大学成立于1908年,是加拿大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之一,而本校的古生物专业更是在整个加国无人出其右,名列北美前茅。但象牙塔中的古生物学者们却从没想到,他们环球猎龙近百年,自己的老巢根本就是一座建在恐龙背上的城市。
揭开这个秘密的是一位业余化石猎人—丹奈克·莫德岑斯吉(Danek Mozdzenski)。莫先生首次触电化石只有两岁。是年,他那波兰籍的父亲常带着他和另两个孩子去埃德蒙顿郊外,在环绕城市的森林里,发掘北萨斯喀彻温河的自然历史。有一次他们找到了木化石,“父亲给我看木化石,那东西能保存下来真的很棒,看起来是那么永恒且完美。木头上保留了木细胞和年轮结构,上面带着艳丽的颜色。想像一下,一样原本易腐、易碎的东西能完整地保存千百万年,想想就觉得奇妙。”
从此,莫先生开始对化石情有独钟。10岁的时候,他已成为了一名知识相当丰富的业余古生物学爱好者。而他成年后的主业也发挥得非常出色,不久便成为该国著名的雕刻家,其青铜人物雕像作品在渥太华、埃德蒙顿等城市都能见到。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莫先生来到埃德蒙顿西南边界不远的白泥溪(Whitemud Creek)流域挖掘。这个区域的年代是晚白垩世,地质上属于埃德蒙顿群马蹄谷组(Horseshoe Canyon Formation),埃德蒙顿群的厚度达400米,而马蹄谷组就占据了其中的2/3以上。莫先生几乎一有空暇就到白泥山谷搜寻。他不断发现一些化石碎块,但期望中的大发现却一直没有出现,这个困局直到1988年的冬天才有了突破。
那是一个深冬的礼拜天。加拿大的冬天是漫长的,往往从11月就开始下雪,到次年4月甚至5月才冰雪消融。在长达半年的寒冷日子里常常是冰雪交加,一夜之间可降雪两三英尺厚。所以,这种天气绝非寻找化石的好日子,但此前已经几个星期没能出去寻找化石,莫先生再也按捺不住了。
“那天天气阴沉,我和妻子贝克尔(Dallas Becker)及外甥女哈钦森(Mia Hutchinson)一道去探寻。路面都已结冰,但由于河岸陡峭,雪花很难附着,所以还有地表露在外面。不一会儿,我就看到一块发黄的的异常物体。我径直向它走去,天呐,那竟然是鸭嘴龙的尾巴!一条保存完整的尾巴化石!我的经验告诉自己,这里还将会有一副完整的骨骼。因为一旦你发现关节相连的化石,那发现整副骨骼的运气就会来了!”
果然,莫先生又在附近发现了鸭嘴龙的脊椎骨、阿尔伯塔龙的牙齿等化石。莫先生坚信自己已经发现了令古生物学家期待的东西。第二天,他联系了皇家泰瑞尔博物馆(Royal Tyrrell Museum)的柯里馆长(Dr. Philip J. Currie)。该馆位于德兰赫勒市,是全加最大的恐龙博物馆。柯里对他的发现很感兴趣,同意派人去鉴定化石。次年,莫先生带着博物馆的小型队伍作了简单的挖掘,虽有发现,但并不夺目。而且,随着恐龙博物馆对外合作的增多,在随后的15年里,此地无人问津,这让莫先生非常失望。
15年后,两件事情的发生终于让此地受到天神的眷顾。首先是著名慈善家麦克塔格特(Sandy A. Mactaggart)先生买下了白泥溪化石点一带的土地赠予给阿尔伯塔大学,以做研究与教学用。二是柯里被挖角到阿尔伯塔大学任教,这位全球最权威的恐龙学者之一,更是经验丰富的恐龙猎人终于有时间来关注自己家门口的化石点了。
柯里教授手把手教你挖恐龙
莫先生发现的化石点如今被命名为丹奈克骨床(Danek Bone Bed),地质年代距今7000万年。此地的挖掘常年由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BP)加拿大分公司资助,条件是他们的员工每年可以来体验挖掘,这是一种“贵族式”的福利。
为冬季入学的古生物博士研究生,导师柯里安排我协助他带领一小队生物系、地质系本科生以及志愿者,在暑假学习正规的古生物挖掘过程。我虽然在中国也有很长时间的挖掘经验,但欧美的规范挖掘流程还是第一次全程接触。
现在就让我们加入阿尔伯塔大学的恐龙考察队,来到丹奈克骨床,看看古生物学者是怎么作业的。
首先,我们要收集采集地点的文献资料,充分了解采集地点的地质、古生物方面的资料,熟悉前人的研究成果,这个功课一定要做得扎实。然后给皮卡车加满油,背上小背囊,装上野外笔记本、照相机、GPS、地图、地质图、指南针;戴上个人防护的护目镜和手套;还有粗挖掘用的十字镐、铁锤、凿子、ESTWING专业地质锤(分为尖头与平头);细挖掘用的毛刷、镘刀(分为尖头与平头)、牙科剔针、Vinac(一种保护剂)、吸管等。然后出发吧!
通往化石点的小路平时被封闭,埃德蒙顿市政钉上了机动车禁止通行、狗须拴控的牌子。但最醒目的还是麦克塔格特禁猎区(Mactaggart Sanctuary)的大字招牌,这是为了向出大价钱买地的麦先生致敬。托麦先生的福,此地的动物也一片安乐。在我们挖掘的时候,不断有河狸、麝鼠、松鼠、大雁、绿头鸭前来探班。
化石挖掘最令公众好奇的可能要属“为什么是这里”,乍一想也很奇妙。单说1988年,莫先生发现几块骨头之后,他该如何确立骨床的挖掘范围?这可归功于地质学的成功运用。化石猎人会根据化石产出的层位,在可能延伸的方向深挖探槽,这并非为了采集化石,而是就此来确定未来可能挖掘的区域。该骨床目前的预计约长65米,宽七米,这样的范围并不算太大,相比之下,国内的自贡、诸城等地的范围可能达上千平方米。
有趣的是,此地的挖掘并非闷头往前直线挖掘,而是选择在不同点往下挖掘。这样可以更有的放矢了解骨床中化石的丰度。今年也是如此,我们从去年的化石坑往远处发展,所以前几天都忙于清除化石层上方的覆土。加国深入人心的环保意识在挖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倾倒废土和清除覆土上方,甚至运送废土路线上的本地植物都被移植到河岸,入侵物种则被消灭掉。
从覆土往下挖掘,路过植物根系的地盘,就到达厚一米左右的砾石层,此时已经有零星化石的出现。有趣的是,香港来的李同学还发现了一片北美野牛的头骨碎块,这“证据”要是落到神创论手中就是个大事件了。恐龙和野牛生活在同一时代?要知道它们之间原本有着几千万年的“时差”。但真正的事实不过是:野牛脑袋几千年前被冲积到此地,并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我的天呐!”在清理时,我意外被眼前一小块亮晶晶的化石晃了眼睛,上手一看,竟是肉食龙的小牙齿!晃眼是化石的珐琅质(牙冠表层的半透明硬组织,十分坚硬,洛氏硬度仅次于钻石)在作怪。“从形态上属于阿尔伯塔龙,可能是颊边上的替换齿。”柯里告诉我,辨别肉食龙牙齿的要点,在于其弯刀形的外形,以及边缘密布的锯齿。肉食龙的发现为大伙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当恐龙化石开始逐渐暴露在地面之后,我们首先要根据埋藏位置判断一下:看看眼前的化石究竟是局部的几块碎渣子,还是有可能是完整骨骼的冰山一角。确定目标后就开始清理化石周围的浮土,待到清理到化石附近的时候,我们会全体卧倒,“五体投地”,借助毛刷、剔针来小心翼翼接近化石,同时不断用Vinac浇洒在化石上,防止化石崩裂。
进入化石层之后,最开始时会有椎体的集中发现。鸭嘴龙类的椎体很有意思,很像个烟灰缸,圆圆的,带有些内凹。这些椎体并没有保存神经弓、神经棘,甚至连小小前关节突都没有。“这是因为骨骼被水流冲动,不断与砾石相互撞击,突出的结构都被击毁。”柯里为大伙解释。果不其然,从第十天开始,在化石点边缘一处碎骨骼集中的区域。我一口气就挖出四五个前关节突。而在同时作业的另一个化石坑,椎体则相对完整。
等化石群暴露到一定规模之后,挖掘告一段落之后,则需要用网格板绘制埋藏图,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化石被定位,画出轮廓,指明具体骨骼、编号。小件化石编号后便可以取出,简单清扫之后,用记号笔在化石上写下编号。大件化石就要用麻布片与石膏把化石包裹起来,称为“皮劳克”。“皮劳克”能很好地保护化石,让化石安全抵达大学的化石修理室。而余下的工作就托付给化石修理室的化石刀客们。我们看到的那些精美的恐龙化石都全赖有刀客的精细修理。修理后的化石就交给古生物学家研究,很快就与世人见面了。
幸福暴龙,菜色齐聚首
丹奈克骨床目前已经发现了至少包括暴龙类的阿尔伯塔龙(Albertosaurus),驰龙类的蜥鸟盗龙(Saurornitholestes)和鸭嘴龙类的埃德蒙顿龙(Edmontosaurus)和栉龙(Saurolophus)。
其中的阿尔伯塔龙属于早期暴龙类,比我们熟悉的暴龙要早800万年就横行于天下。它的成年个体体长九米,少数能达11米,体重约三吨。作为大型掠食性恐龙,阿尔伯塔龙处于当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它双足行走,用粗壮的尾部保持头部及身躯的平衡,并顶着长达一米的硕大脑袋,超过60颗香蕉形大牙,以及只有两根手指的小型前肢。
目前已有超过三十块的阿尔伯塔龙化石被发现,其中仅在干岛骨床就同时发现了22块阿尔伯塔龙化石!该骨床的这群阿尔伯塔龙中,一只非常年老,八只位于17岁到23岁之间的成年个体,七只为12到16岁间的亚成年个体,剩下六只则是两岁到11岁间的幼年个体。柯里据此推测它们为群体活动,并会合作捕猎。有趣的是,经测量,亚成年的阿尔伯塔龙的脚部比例与似鸟龙类相近,后者则是跑得最快的恐龙,时速高达60公里。可见年轻的阿尔伯塔龙可能比它们的猎物跑得更快,或者一样快;成年阿尔伯塔龙受体重的牵绊,速度会下降到25至30公里/每小时。柯里认为亚成年个体的生活方式可能与成年个体不同,并占据成年阿尔伯塔龙与小型兽脚类恐龙之间的生态位。他甚至推论:年轻的恐龙群驱赶猎物以供成年的恐龙猎食!现生的幼年科莫多龙也有类似的生活方式,科莫多龙的幼体在成为岛上的优势掠食者前,都是食虫性。但是由于化石记录提供的资料有限,这个假说还难去证实。
丹奈克骨床目前还没有发现完整的阿尔伯塔龙化石,出现的仅仅是牙齿以及另外一些碎片。牙齿的频繁出现是因为阿尔伯塔龙的牙齿在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内会替换一次,和小孩子换牙一样,最初也是牙齿松动,新牙生长,最终顶出来。
小型的肉食性恐龙则是土狼般大小的蜥鸟盗龙,其身长约1.8米。如同其他的驰龙类恐龙,蜥鸟盗龙的第二趾拥有长、弯曲、镰刀状的“杀手爪”。蜥鸟盗龙的食性断然是肉食性,但具体的食谱与生活方式我们则所知有限。“多年前,我曾经在风神翼龙(翼龙类)的骨骼化石里发现了一枚嵌入的蜥鸟盗龙牙齿,这表明蜥鸟盗龙的食谱也包括翼龙的尸体呢!”柯里介绍说。
作为阿尔伯塔龙和蜥鸟盗龙的猎物,埃德蒙顿龙体长达13米,体重约四吨,是最大的鸭嘴龙类之一。如同其他鸭嘴龙类一样,埃德蒙顿龙的头部前部平坦、宽广,喙部就像鸭子的嘴。它只有上颌骨与齿骨具有牙齿,每六颗牙齿构成一个齿系,每块上颌骨有51至53列齿系,每块齿骨则有48至49列齿系,掐指一算,这种恐龙至少有1272颗牙齿!这还是相当保守的估计,更夸张的个体可能约2000颗。
埃德蒙顿龙可能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恐龙,北至阿拉斯加州,南到科罗拉多州,其中包含北极区。2008年,我的师兄贝尔(Phil R. Bell)等学者提出这种恐龙可能具有迁徙过冬的习性,数量可达数万只的埃德蒙顿龙可能会以2~10公里的时速迁徙2600公里的路程。
在15天的挖掘中,我们从丹奈克骨床发掘了大约3~4只不同大小的埃德蒙顿龙,它们的遗骸横七竖八地交杂在一起,其中还夹杂着另外一些栉龙的骨骼。栉龙是埃德蒙顿龙的邻居,它同样属于鸭嘴龙类,体长9.8米以上,脑袋长约一米,体重约1.9吨。其显眼的特征是头颅后方有着长约15厘米的尖状脊冠,这个奇怪的构造有着多种解释。最初的研究者布朗(Barnum Brown)认为,这个脊冠与变色龙的头饰相似,可以提供肌肉附着;道森(Peter Dodson)认为,这可用于性别的识别上;霍普森(James Hopson)进一步提出,脊冠除了起同类之间视觉识别的作用之外,还可以当做共鸣器使用,理由是其鼻孔上方可能有坑坑洼洼的皮肤皱褶。
这两种鸭嘴龙类此前也曾在著名的德兰赫勒恶地(也位于阿尔伯塔省,距美国蒙大拿州边界约322公里处,同样有近百年的恐龙挖掘历史)发现过。此前我们曾认为,埃德蒙顿龙生存于接近岸边的环境,而栉龙则生存于较内陆的环境,所以通常不会在一个地点同时发现埃德蒙顿龙与栉龙的化石。但丹奈克骨床的新发现表明,这两种食草动物竟然在同一时间一起生活过。这就幸福了阿尔伯塔龙,这样它就不用天天只有埃德蒙顿龙佐餐而倍感腻味了。
“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我们会一直细致地挖掘丹奈克骨床,力求揭开这几种恐龙之间的更多联系。”柯里一边给最后一个“皮劳克”写上编号,一边对我说,“这可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位于市区的恐龙化石骨床,我们要对得起自己足下的恐龙们呢!”
Tips:
我们该如何分辨化石?
这里说几个最简单的鉴别方法。
第一招,形状。化石应该是有骨头形状的,有血管的纹路,而石头没有;
第二招,味道。用舌头舔一下石头的断面,如果味道苦涩而有点黏,就是化石;
第三招,颜色。绝大部分石头的颜色比化石浅。
何谓搜寻化石的正确地点与正确时间?
所谓正确的地点,是要去对采集地点。一般来说,在断崖、冲沟、山坡、荒漠这些植被很少的地方,会比较容易发现。
正确的时间,则是要利用一些自然因素。在风暴后的戈壁沙漠、大雨后的小丘陵,都是寻找化石的最佳时机。
科普杂志推荐:
现代的Geek含义虽然与过去有所不同,但大多还是相似的.现在Geek更多有一种追求尖端技术与时尚潮流.总之是一群以技术与时尚为生命意义的人,这群人不分性别,不分年龄,共同的战斗在尖端技术与世界时尚风潮的前线,共同为现代的电子化社会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微型计算机·极客》(MCG)是传播科技知识、推广Geek文化的时尚杂志。这本《MCG》杂志将从大众的日常生活出发,深度挖掘大众身边的蕴含的科技信息,并以最现代,最流行的方式呈现给大众,满足大众越来越来越高的知识需求欲望。让你成为一个想把身边发生的一切事物都探寻个究竟的大师级极客。
Ipad应用推荐:
知乎周刊
知乎,一个创造和分享优质内容的知识社区,中国社交问答网站的先行者。知乎周刊,是知乎每周沉淀下来的内容精选,加入了杂志阅读的设计和创意。在知乎周刊,与微软、腾讯等庞然大物企业有关的故事,集成“大公司”;一些生僻但有价值的问题,被编成“冷知识”;有些一直存在,基本上不能给出确切答案,却在知乎上找到新视角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老大难”;还有关于时事热点的“热辩论”、“深分析”,以及关于健康、两性、心理、城市的“蓝生活”。知乎周刊并非知乎的ipad客户端,而是幸福科技出品的一个阅读类App,让知识分享更有形式感和收藏价值。
OUTDOOR:您如何看待科学青年的旅行方式呢?
邢立达:这一类人群有他们自己的科学兴趣点,科学青年在旅行中可以获得比普通旅行者更多的知识和信息量,这也为旅行探险赋予了更多本质更深层次的内涵。
OUTDOOR:作为一个普通的旅行者,如何留意身边可能出现的化石呢?需要什么工具以及必要的知识呢?
邢立达:化石一般出现在雨后的冲沟,路边岩层的断面,古今中外的化石基本都这样发现的,只要你有这个心思,加上合适的岩性(沉积岩),多观察就可以发现。当然,如果你能事先了解该地区以往的化石记录会更好。工具无非就是地质锤。
值得说明的是,私人挖掘脊椎动物化石目前不是恰当的行为,有违最新的国家法规。发现大型的化石首先要汇报给国土部门或科研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