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启发式教学现状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过渡,难度上相对于小学有较大的提高,与高中数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一个特殊的教学定位给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要求,加上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本身的差异性较大,在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上自然就存在差异,要想实现所有学生能力的提高,老师的教学方式要相应转变。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而言,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会感觉难度较大,尤其还加入了几何这一相对抽象的知识,而一旦学生离开初中进入高中,就会发现原来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太过简单,无法满足高中的要求。对此,启发式教学应运而生,虽然启发式教学很早以前在学科教学中就已有应用,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大纲指导,各地区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本文立足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结合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索,以期为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寻找理论基础。
1.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方式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历史悠久,各学科教学中几乎都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其中就存在如“填鸭式”、“咀嚼式”等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只能掌握课堂上所接触的知识点,但对于知识点该如何运用,之后遇到类似的知识点该如何迁移等相关的知识却无法掌握。初中数学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肩负起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学生在之后的高中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初中数学基础的影响。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自己对着黑板进行详细的演算,偶尔还“自言自语”。譬如对于A和B两个相似立方体的推导,老师就一直在写某个边、某个角的相似,一直在演算,完全忽略了自己在上课,学生自己干自己的事情,甚至走神,从某个层面上讲这是教学资源的浪费。
另外,启发式教学虽然逐步进入各学科的教学中,但是整个实施的过程都是每个老师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的,没有统一的大纲指导,老师也就只能跟着感觉走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启发不到位或者跑偏了。启发不到位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准备的用于启发的资料不够,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时候也就只能到达某个阶段,后面的教学无法有效进行,学生在进行发散性思考的时候也就不能进行有效延伸;跑偏了是指本来是对A定理的衍生启发,结果由于老师没有仔细地思考,没有找到联系性最强的知识点进行延伸,而是盲目进行学生的启发引导,导致学生直接从A定理跑偏到了B定理,譬如对相似图形的证明和边角关系的运用就容易弄混。总的来说,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启发式教学突出的特点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客观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且启发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制定最佳的启发教学方式,因此教学方法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学生学起来自然很轻松,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定位。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学习方法,启发式教学正是切合这个思想,它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让学生能对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及迁移。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延伸拓展,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这样在之后的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受益于启发式教学打下的思维基础就能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启发式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在备课方面做足准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知识点的扩充,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3.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笔者就自身经验结合前述对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如下。
3.1充分的课前准备
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实施依托于老师的充分课前准备,只有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才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启发。具体实施需要老师做大量的文献查阅,包括公式定理的产生、演变及应用等方面。老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查找,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对知识点进行展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准备,同时还需要确定启发的方式。虽然这方面没有统一的大纲指导,但老师还是可以借鉴别人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制定。对此,学校可以组织老师进行学习,让老师的思想处于教学前沿,方便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
3.2科学的课堂实施
科学的课堂实施就是对教学方式的改进,既然是启发式教学就不能等同于过去的“填鸭式”、“咀嚼式”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老师不能只面对黑板边写边说,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针对性讲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等,老师都需要时刻关注,保证教学方式有效的实施。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采取情景式教学,将知识点产生的情景进行再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实现启发的有效性。
关键词: 《程序设计》课程 启发式教学 实践探索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除了强调理论的完整性外,同时还注重学生分析、设计和编程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性思维。启发式教育就是通过启发知识来启发创新。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标准答案”式的教学。一般针对问题,教师已经预先设定好了标准答案,然后为了引导学生能靠近答案,设置一系列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通常较简单,学生很容易答出来。这样一步接一步地启发,学生逐步接近最终的答案。这样的教学过程,实现了课堂上的互动,教师有问学生有答,课堂气氛活跃,相比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似乎教师的教学机智得到了充分展现。
但这种引导学生朝一个方向思考的方法,实际只是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式的模仿,生搬硬套教师所给的例子,并没有对题目进行真正的思考,造成学生解题时完全依赖教师所给的思路,教师有启发学生就会回答,教师没有给提示学生就不会思考,不知从何处下手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习惯会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提问或提示,只会回答问题而不会解答问题。
如在VB程序设计中,循环部分有一道题目是要求实现如图1的图形。
根据之前所学知识,学生可以很快写出外层循环,for i=1 to 9;对于内层循环,就需要启发学生思考了。笔者曾经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提问:如果只看一行,比如第一行,它是几个“*”组成的?程序应当如何写?
根据之前所学,学生很容易答出:for j=1 to 9。
提问:再依次写出第二行、第三行……的程序,总结规律。
如果学生总结不出规律,教师继续启发,写出i和j的变化过程如下:
i 1 2 3 4 5 6…
j 9 8 7 6 5 4…
这样学生会很快发现规律:i+j=10,从而得出之前设定好的标准答案:for j=1 to 10-i。
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学生很快得到了答案,而且思路非常清晰。但是,学生学会的是这种题目的答案,以后碰到相似的题目,学生马上就想到找i和j加加减减的规律,然后将“10-i”这部分内容进行替换即可,完全是一个依葫芦画瓢的过程。
二、介绍及实践
1.启发式教学模式
真正的启发式教学,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基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由发挥表达他们的观点,自己去问题提出疑问,然后深入探究,而且可以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活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去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关注问题的答案;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得到结果就算完成任务,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启发的最终效果是不用启发,通过例题,学生学会思维过程,自己提问自己启发,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程序设计》课程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1实例的设计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于《程序设计》课程总是抱有畏惧心理,觉得其难懂难学。究其原因,一是觉得程序设计语言太抽象,与汉语的语法差别大;二是认为学了没用,除非以后要专门从事程序员工作。所以教师在选择和设计实例时,和实际应用的联系越紧密越好。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比如在学习时钟控件时,就可以设置很多小游戏程序,如打字速度测试、数学题测试等。又如学习列表框和组合框控件,可以设计如点菜界面之类的题目。这种实例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常见的东西他们热切渴望自己也能做出来,此时学习就变为一种主动的行为,而不是被动地灌输。
2.2模仿阶段
学习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必须先有一定量的重复,才能激发出质变的灵感。所以在能灵活应用之前,首先要先学会依葫芦画瓢。就如第一节所讲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整个分析过程,并且在改变部分参数时也能作出对应的修改。同时启发用到的问题,应当有意造成结果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不协调”,产生悬念,促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同时思维又最活跃的状态下学习。
2.3深入启发与引导
对已学过的题目进行反思,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对应的分析。如第一节所讲的VB实例,得出结论后可继续启发学生,思考是否还有新的解法。本题目只是要求输出指定个数的图案,所以循环的书写上可以更加灵活些,只要实现循环的次数正确就可以,不必拘泥于答案的形式。启发后组织学生热切讨论,鼓励想法多样化。学生会提出自己的方法,简单的改变是将循环倒着写:for j= 10-i to 1 step -1;也有更进一步的改变:for j=i to 9;或是i和j都进行改变:for i=9 to 1 step -1:for j=1 to i;最后将所有的想法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使学生对循环语句的使用更加熟练,同时思维也更开阔。
最后还要加强作业,多让学生上机亲自实践,看到程序的运行效果,加深印象。
三、结语
启发式教学的形式是积极设问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对思考方式只是进行点拨和引导,鼓励学生对于问题大胆猜测、想象和联想,而不是简单地问答,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钻研的能力。这个过程前提准备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否则无从思考,之后需要练习和巩固,对后面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流学概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228-01
1 本科课程《物流学概论》分析
一般而言,物流企业喜欢能力和学历都很高的一流的物流院校毕业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基层,主要需要大量的有实际工作能力和丰富操作经验的人才;中层,需要懂具体运作管理的人才;高层,主要需要那些既熟悉现代物流知识又懂得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经营、管理、决策的高层次复合人才。作为本科院校我们应该培养既了解物流实际运作又精通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物流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知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物流学概论》这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只有充分了解课程特点及教学的目标,才能够制定出恰当的教学方法。
(1)基础性。《物流学概论》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接触到的基础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对物流管理各要素有一个初步的、基本的认识,引导学生入门。同时,该课程为今后学生学习《国际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运输管理》等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只有在学习《物流学概论》课程时能够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在学习其他物流专业课时,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积极探索《物流学概论》教学的新方法和新理论,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综合性。《物流学概论》作为专业基础课,包括包装、装卸搬运、采购、库存、运输、配送、流通及物流信息等主要内容,涵盖了物流管理的各个要素,是对整个物流管理实践所涉及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工具,进行综合性的介绍和导入。
(3)概括性。因为要兼顾到物流管理的各个要素,因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其专业性和具体的专业课程相比而言内容比较概括,主要对相关要素的基本概念、原理进行了概括性介绍。对具体某个要素的学习,比如运输环节、仓储环节都会有后续的课程进行专门的介绍。
(4)专业性。尽管《物流学概论》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概括性,但其仍然是一门专业课程。其内容涵盖的各个要素,相对于《管理学》等课程,其专业性是非常明显的,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5)实践性。《物流学概论》课程所涉及基本要素都直接来源于企业管理和运营的实践,都能够在实践中找到具体的实例。因此,在学习该门课程的时候要注意和实践紧密的结合。
2 教学现状分析
基于《物流学概论》这门课程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综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更好地促进师生的互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首先,《物流学概论》是一门专业性知识较强的课程,但学生缺乏相关的实践经历以及社会阅历,因此,思考问题不全面,缺乏对问题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也比较差。其次,教学过程中,我们虽然已经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都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如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等。因此,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物流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涉及面广,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课程的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及学生的特点,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本就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的任务主要是传授知识,教学的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和在一定范围内的课堂讨论。实践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能力,教学的方法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各种验证性、设计性实验和各种课程、专业及综合性的社会实践。只有实践教学,才能验证知识,消化并巩固知识;只有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动手能力,形成专业素养;只有实践教学,才能启动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从实践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实际中存在的现象及问题,通过理论学习进行回答,进而回归实践,验证所学的知识,增强教学的实践针对性。
3.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式教学是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教学方法。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要广泛应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在启发式教学中要注意讲课的逻辑性,揭示各个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使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有启发地提问学生并巧妙回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一种轻松、互动的气氛中积极思考。
(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在教师指导下的社会实践两个部分。实验教学是以实验室为基地、在封闭或半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是以实习基地、在开放或有条件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教学。在《物流学概论》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广泛地开展实验教学。这就需要一方面建立物流管理实验室,配置实践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施,进而完善了相应的实验教学体系。把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体系建设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另一方面,还需要给同学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同学们对专业课程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启发其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法
通过案例教学,把课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场景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案例教学变成传统的教师单方讲授教学。在组织案例教学时,要对学生如何充分地剖析案例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发现可运用的知识点有哪些,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情境教学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是考试的重难点。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来说,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式结构、词语类型、翻译技巧、主题掌握等,这对于没有文言文基础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实现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文言文学习质量。
一、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过多强调艺术性,忽视内容本身
从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来看,过多地强调艺术性教学,忽视了内容本身教学,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在文言文教学时,不少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对于整篇文章结构、重点词句、经典句子的把握上,过多地对文章进行艺术性的分析和评论,而忽视了对于内容本身的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重视翻译教学,忽视学生感悟能力
重视翻译教学,忽视学生感悟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一般在进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时候,老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课文的预习和思考,直接逐字逐句地来对学生进行文本的翻译,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地发挥,限制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感悟能力,对于文言文水平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值得注意的是,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翻译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来不断提升他们的悟性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一)情境教学,提升文言文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提升文言文教学氛围。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中,由于长期以来学生的生活生长环境的影响,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来亲近文言文学习,更无法在文言文生活情境中进行语言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提升。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在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实现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文言文教学环境。比如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中,可以通过借助于多媒体图片或动画的方式来对文中的景物和场景进行深入地解读,重点来捕捉意象,从而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当时文中的意境,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月夜之美,以此来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文章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感悟能力
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对于语文文言文教学而言,应该以学生为核心进行教学,努力地调动学生的主观动机,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实现个人文言文素质的提高。比如在进行周敦颐《爱莲说》教学的时候,可以这样来启发学生: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菊、牡丹等意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以此来启发学生思考,强化他们对于文本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明白通过对比来烘托出作者的莲花般高洁的人格,以此来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以此来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实现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实现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提升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将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不断整合,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语文教学活力,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提升教学有效性。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定具体的讨论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来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来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比如韩愈《马说》一课,老师可以设定题目:千里马和伯乐到底哪一个更重要?让学生自由结成小组来讨论,分别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有效性。
(四)深刻解读文章,升华文本主题
深刻解读文章,升华文本主题。对于语文文言文教学来说,其教学目标绝对不仅仅是基本词语和句子的掌握和翻译,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和认识,从而来养成正确的文言文学习方式。在学生掌握文章主题之上,还要结合社会现实来进一步地实现教学延伸,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现代社会背景下桃花源是否有可能存在?浮躁的社会现实与桃花源之间的碰撞和矛盾等,这些问题的设置能够将语文文言文教学与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了文言文教学质量。
三、结语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言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是古人智慧的象征。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深刻解读文章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地讨论和分析,从而来最大限度地保证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文言文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文言文解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提升他们的语言素质。
参考文献
[1]郭仕康.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
[2]翟朔颖.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4(10).
[3]张丽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9).
关键词:无机化学; 教学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7-002
无机化学是研究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与技术已渗透到医学和药学的各个学科。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化学课。由于无机化学涉及范围广泛,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科学实验以及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等都具有独特的作用。而且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一、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情况
无机化学的授课对象是刚刚考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处在由中学到大学的转型期,再加上药学专业文理兼收,致使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进行教学,特别是做到因人而异的教学,无疑是无机化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
2.课程特点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较多,有些理论较抽象、难度较大。而且教材的内容多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强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与药剂专业结合的内容不足。再加上现在职教改革的趋势是适当缩减理论课的教学时数,相应地增加实验课课时,就导致理论课的课时较紧。
3.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而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实验教学方式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差距甚大,有待于改革。
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1.改革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评价教学效果,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我院实际情况,我们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将无机化学与其他课程体系进行协调与整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准确把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选取了部分与无机化学后续课程、药学专业课相关的教学内容,删掉了部分关系不太密切、中学学过的知识以及后续课程重复的章节,对化学热力的知识进行了删减。
2.改革理论课教学内容
2.1结合学生专业,优化教学内容。根据目前学校理论课教学时数普遍压缩的情况,精选教材内容,减少与中学化学、分析化学重复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级,即核心内容、重点内容、一般内容。核心内容构成课程的主体框架,重点内容是核心内容的延伸和丰富,一般内容课堂上简单介绍即可。
3.改革实验课教学
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并充实、革新实验内容,在注重基础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大具有探索性质的设计实验和与社会生活及生产相关的应用性实验的比重,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设计,并在实验后评价各种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讨论各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4.1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在1918年首创,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方法[1]。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个依数性时,首先提出一些问题:“盐水与蒸馏水,哪个沸点高?在严寒的冬天,为防止汽车水箱冻裂,常在水箱中加入甘油或乙二醇,为什么?为什么冬天下大雪后环卫工人经常向道路上撒一些工业用盐?”学生思考问题后,会有各种答案。这时,为正确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将四个依数性分别讲解,讲理论的同时也回答了以上的问题,使学生能够领会到所学理论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
4.2采用常规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的授课方式。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生动形象、使用方便、图文并茂等特点,它能够将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表达方式有效地融为一体,可以把抽象变直观,静止变动感,微观变宏观,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进而增强理解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2]。如讲授杂化轨道理论时,原子轨道杂化的形状,不同类型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地“演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4.3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适时的提问、设疑、讨论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在讲解缓冲溶液一节时,教师提出下列问题:人体血液pH在7.35~7.45之间,当我们吃了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后会否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从而引入缓冲溶液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缓冲作用的原理是什么?缓冲溶液的组成特点?如何配制一定浓度的缓冲溶液?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思维逐渐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更易集中,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4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中,任务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个任务均含有适量的新知识点和认知冲突,任务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解决任务的途径,并且选择最佳方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该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想象、创意,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机会。学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 其实践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5.改革教学评价
考试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检测方式。在以往的学生成绩评定中,部分教师过多依赖于期中期末两个阶段考试成绩,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平时的表现与开放性试题创造性思维的展现。有必要加大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如学习态度、作业、实验操作、小测验、小论文的撰写,提高平时考核所占的比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对于职校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却面临比较尴尬的局面,学生语文水平不高,教师语文教学缺乏职教特色。如何改进语文教学,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成为广大教师亟需研究的问题。
一、语文课在职教中的功能
1、教育性功能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要正确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思想情感、开展工作,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应具有健全完善的人格素质。而语文自身承载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相传的精神载体,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功能。语文教学能够做到文道结合,让学生感受人文关怀,不断提升人文素养,进而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涵养、讲文明的合格公民。
2、职业性功能
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性,必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掌握了专业职业技能才能实现就业,这是无可厚非的。职业院校设置语文课,其目的之一是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功能,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去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当前职业院校所设立的各种专业,都有大量的专业基础课、理论课以及实践课,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
正确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身就是生存发展的职业技能。从现代人必须具有的综合能力来认识,人际交往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存发展能力,而交往能力必须建筑在正确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基础之上。现实社会中的许多职业就是依靠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而工作发展的,这是语文课自身具有的职业功能,也是语文课的独特魅力。
3、人文性功能
学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或者说教会学生做事做人。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对人才的人文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现今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一般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和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发扬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必须通过人文学科的学习才能提升,人文学科包括文、史、哲、艺等。这些学科在职业院校中很难独立设置,那么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自然落在语文教学上,语文课程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力课程。
二、职教语文课教学现状分析
1、语文教学被弱化
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目前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局面,有些高职开设了高职语文课程,文理科学生都上,这是对语文教学十分重视的举措,有些高职特别是理工科院校不设语文课程,文科类也只开设应用文之类的课程;中职大部分在职一年级开设了语文课,职二年级文科类的还开设了一些应用文的课程,理工类的就不设语文课了,有的学校职一年级第二学期就不设语文课了。而语文课课时每周只有一二节,最多的不超过四节。就中职而言,现有的一些教材内容无法完成,只得做删减。至于学生,除一部分对文学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外,大部分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认为读职业院校就是为了学门技术,将来可以就业,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学的专业与语文无关,学习的主攻是专业课等等。似乎在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是可以被弱化甚至可以取消的。
2、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职业院校大部分语文教师来自普教,往往沿袭普教的方法组织教学,没能对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给予新的定位和认识,以致于语文教学不能很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十分普遍,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语文教学如何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
3、学生语文水平堪忧
目前中高职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一些学生不看报不读书,口头语言表达不清,说起话来反复那么几句,辞不达意,更别说表达正确;作文就更困难,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甚至连请假条都写错等等。面对这样的现状,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不能弱化,更不能取消,而是需要加强。
三、拓展语文教学活动
要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改进传统的语文教学,拓展语文教学活动内容。以中职为例,目前中职语文教材主要包括以阅读为主的课文、实际运用的应用文以及作文等部分组成。然而在实际运用中,针对学生的现状和将要达到的目标,这些内容还显不足,应围绕“听说读写”的运用展开,从内容上说可包括阅读、口语和写作等方面。
1、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包括求知阅读、休闲阅读等。从教育的视角看,阅读主要指求知阅读,以书面文本阅读为主。中职生的阅读主要以课文中的经典作品为主,无论是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教学中都要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文章结构、主题思想、行文路线等,各有重点地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文本阅读是平面的,学生可以产生想象和联想。常说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林黛玉,这就是联想的效果。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启示、产生联想,联想往往是创新的阶梯。此外教师有必要开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修身养性的书目,动员学生课余时间大量阅读。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源泉,学生从经典和优秀作品中可以吸收思想、道德、哲理、历史、艺术等多方面的营养,学习由口语加工而成的规范的语言,在人类和我国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熏陶下,提高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
2、强化口语训练
口语表达是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技能。针对中职生口语表达能力差的现状,加强口语训练,学习口语表达技巧,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课堂回答问题是培养口语能力的一种方式,但还不够,可以将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作为学生演讲训练的时间,三分钟演讲,二分钟同学讲评,人人参与,轮流进行,内容不限,一事一议,短小精悍。课前演讲要迫使学生提前写好讲稿,先可以读,发展到脱稿演讲,培养学生的胆量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当然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辅导,鼓励学生人人参与,要求学生语速适中、语流畅快、用词准确、言简意赅、善用比喻、简洁明了、生动活泼,要求学生普通话准确,针对地方语的弱点强化训练,适当安排一定时间用本地方言表达。
3、进行写作指导
写与作,首先是写字,然后写成文。汉字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瑰宝。
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以电脑输入文字为主,影响了他们执笔书写的能力,甚至出现能读音却写不出字的现象,学生少练字或者不练字,字写得不规范,他人认不出,更别说美感。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每二周有一节书法课的举措,体现了传承我国书法艺术的要求。这一举措也可在中职执行,主要写钢笔字。教师要加强指导,要求学生记住每个字的运笔、结构等,学会在往后的书写中运用,而不能练字时按字贴写,离开字帖又恢复原来的写法,这是很多学生光练字不收效的关键。写作是学生最头痛的。写作指导是语文教师的职责,往往不少教师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教学生掌握文章的起承转合。作文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内容可写,才不会感到写作困难。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热情对待周围的人与事,爱憎分明,分清善恶,有了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要求学生讲真话、讲心里话,不要矫揉造作、虚设假构;适当时让学生学点辩证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议论能力。中职生除掌握应用文写作外,可以指导一部分对写作感兴趣的学生写议论文和复杂记叙文。有位学者曾说过,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有副好口才,写得一手好文章,到社会上就有了择业的优势。
4、结合专业进行教学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为学生专业发展服务。语文教师要懂点所教班级专业课的有关内容,在教学中结合专业需要组织相关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多下功夫,不断探索,将语文教学与专业课或其他课程结合起来组织教学,形成职教语文的特色。
四、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的成败。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效果大幅提升。加强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重点是改进教学方法。
1、坚持启发式教学
语文教学的方法可以说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语文教学可以最生动、最活泼、最受学生欢迎,也可以照本宣科、僵硬死板、让人昏昏欲睡。坚持启发式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方法。启发式源于孔子。《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要通过启发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由浅至深的理解;产生联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步领会、感悟、顿悟,直到深切体会。启发式不是问答式,是在启发的指导思想下,教师通过启发、启示、提示,让学生去掌握知识、分析问题、探索内涵、体验意境。启发的思路、启发的语言、启发的问题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有指向性、层进性、拓展性,帮助学生思考、联想,掌握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引而不发,达到点拨、引导、启示的作用。现代教学是师生和谐共创的学习过程,是师生间教与学的统一,是师生间的交流、沟通、融合和发展,是师生间、生生间的活动。这些活动围绕着教师为学生构筑要探究攀登的台阶而展开,帮助学生自觉自信地进入知识和能力的殿堂,而不是生塞硬填。启发的过程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这也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启发式说起来容易,但是如何启发、如何设问、如何提示、从何切入、从何引进、安排几个步骤、组织几个层次等等,都必须由教师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启发式的指导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刺激,相互启发,思想碰撞,闪烁火花,能够相得益彰、教学双赢。
2、创设情境教学
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挥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学习目标的主动探究者、建构者。教师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经验,是情境教学法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主动学习新知识,体验新知识领域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乃至生成创新性。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特殊的情境中感同身受,在体会中学习知识,继而转化为能力,更具有人文教育的内涵,使人产生情感,体现人文关怀。中职生的学习质量取决于学生依据自身经验、知识去建构有关知识和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认知记忆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运用很多,特别是专业课教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或现场教学,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3、拓展领悟教学
在知识的范畴内,显现性知识是能通过语言准确表达的明确知识;隐现性知识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默会知识。我国民间谚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就是讲究学习者的感悟能力。语文教学除了明确的知识必须让学生掌握外,大量的知识、能力是靠学生自己去体悟和意会的,往往各人有各自的体验和领悟,甚至有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是要凭感觉去支配的。这些知识和能力带有主观性和私人性,尤其实践性特别强,即通过个人的体验产生自身独有的认知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就是要在学生自身反复的实践中形成的。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在教学的互动中设置多种环节、情境,让学生做中学、做中体会,反复练习,反复领悟,在脑海中产生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路径,以至发现某些“诀窍”、“绝招”、“秘诀”,达到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4、弘扬传统教学
读读、议议、说说、写写,都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这些方法一点不过时,至今仍有生命力,教育家段立佩特别推崇这些方法。语文教学“读”是基础,读是接触教学内容,读出内容中的知识、思想、特色,也读出疑惑、问题;“议”是讨论问题,是谈体会,是向人求教,以求解除疑惑;“说”是通过自身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以自身的想法、领悟与人口头交流;“写”是运用文字书面表达,形成完整的思想、体会。这些方法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渗透、综合运用的。当今的语文教学仍然需要弘扬传统的教学方法,但不是机械地生套硬搬,而是灵活运用,注入现代特色,融合信息时代的平台,发挥新的作用。
5、发挥情感教学
语文教材中充满着情感,教师要把教材中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充满激情的教学最有感染力,最能打动学生,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满激情的教学能把教学内容开掘到深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说,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然而情感教学必须建筑在爱学生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要有爱,爱教育对象,不能因为中职生是所谓的中考失败者、成绩差、行为规范差而与他们保持距离,甚至埋怨他们。中职生可能在逻辑思维上有些欠缺,但是在形象思维上往往有独到之处;可能在智商上有些差距,但在情商上有着优势;可能在思维能力上有些落后,但在动手能力上是强项。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中职生毕业后都是生产一线亟需的建设者。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观念,以满腔的热情对待学生。只有充满爱,才可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要对语文学科有感情,有爱,喜欢语言文字、语言文学,才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6、讲究教学艺术
根据职高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究,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摆脱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来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电子技术教材中对放大电路工作是否正常的判断,一般是和教材中给出的集成电路各引脚的静态工作电压相比较进行的,如果数据一致,则放大电路正常工作;如果数据不一致,则放大电路工作异常。这种方法在使用时很不方便。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教材内容照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考虑问题、分析问题时的思路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电子技术理论知识时,教师在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时,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能有效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专业知识,促进他们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职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同,他们接受知识的速度也不同,针对学生的知识差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运用技能,让学生多实践,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创造性的工作,让他们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进行动手操作,在深入研究过程中,提高电子技术综合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时,教师要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情境创设中,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发展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和教师进行知识的探讨,并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理解知识,提高对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形成较高的电子技术能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深刻理解学习的知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除了在课堂教学时结合实践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电子技术的场所引申到课外,给他们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任务,让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充分运用已有的电子技术知识进行思考和创新,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了创造性学习的成就感。
三、优化教学策略,有效整合教材内容
由于电子技术发展迅速,学校的电子技术专业教材不及时更换,就会出现教材陈旧的问题。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电子技术发展的现状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把一些过时的知识内容删除,同时要多介绍一些现代化的先进的仪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具有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专业的发展方向,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主,在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的同时,要设计相关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手脑结合的状态下获得提高和发展。在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教师要明确该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综合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分析、研究课程内容,合理制定授课计划,突出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压缩分立元件电路的内容,删除陈旧的内容;以集成电路为主,结合典型电路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着力讲清讲透。重视器件的外特征性和应用。加强课堂练习及典型例题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解题能力。学生要想学好电子技术,必须学会分析和计算。我们在授课时对各章节的典型例题的分析、计算内容一定要给予讲解,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熟悉解题步骤、方法及结论的分析,如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首先要教会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说明各元器件的作用,分析电路的直流通路,从而计算静态工作点;然后学生画出交流通路,求出其动态参量。讲过典型例题后,再出一定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亲自体会电路的分析过程,形成分析思路,做到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
四、运用成功激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自信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用“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去支持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让他们热爱电子技术专业,并能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深入探究专业知识。在职高电子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探究简单的问题开始,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并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表扬,激励学生能更积极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电子技术专业知识的信心,使他们能在自主意识下深入探究知识。
五、结语
关键词:工作室化;教学改革;原创动画
中图分类号:J218.7文献标识码: A
一、以原创动画短片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现状分析 我们以“以原创动画短片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与实施”作为选题,探讨教学改革后,如何利用先进的工作室化教学理念,完成原创动画短片——《婺州传奇》的创作。
原创动画短片是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动画短片创作带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以出片质量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其基本目标是强化学生实战能力,突出职业与岗位的针对性。
(一)、根据动画公司各岗位特点及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将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具体的制片之中。
(二)、引入动画公司的生产运作模式,按照链式生产过程及对应的岗位,分段实施教学。
(三)、将教学内容分解到各工作室,由不同的教师予以指导,模拟进行从初创到出片一系列过程的分段训练与综合创作。
结合该课程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的课程知识,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真正掌握动画专业的核心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原创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工作室制分岗定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都有重要意义。
就现有的研究成果而言,较多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教学回顾上,鲜有实际项目创作;研究多以理论为基础,并只从单一项目或系列项目进行研究,缺乏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入性。
二、以原创动画短片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原创系列动画短片的最大的难题在于工作连续性高,持续时间长,牵涉人员多。基于以上的特点作出如下安排:1、从动画专业二年级挑选相对优秀并感兴趣的学生经过培训和磨合,成为项目组主创人员,参与前期策划。2、2013年9月开始,再次挑选学生参与到项目中,从事上色等基础工作,并从中进行选拔成为主创人员,由此形成一个动态且可持续的团队。改革目标: 1、采用工作室制教学的方法
以动画工作室、艺术设计工作室和摄影工作室等工作室为实践教学的平台,整个教学过程与动画公司制作流程一致,这是创新之处,也是本课程的鲜明特点。
2、以原画短片创作实践带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实际训练为主,短片创作带动教学,参加动漫节及各类动画比赛,从而带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可以检验其它课程的教学效果。
3、以就业为导向、结合行业岗位群来设置课程具体实施教学
本课题目标针对动画产业的岗位群,而不是某一两个岗位技能,以就业为导向结合行业岗位和学生专业特长来设置课程具体实施教学。
4、通过原创短片创作实践教学,学生学到了技能与技术,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动画作品,在国际国内各类动画大赛中屡次获奖。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与动画行业的岗位要求基本实现无缝对接;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短片创作的流程和相应岗位的专业技能;学习和提高了动画短片创作的能力,创作出更多动画作品,在全国各类动画短片大赛脱颖而出。
实施方案 1、根据动画创作的程序和动画公司的生产流程进行针对性的创作实践指导,如由一位教师担任“导演”,负责动画短片的整体质量和制作过程监控,其他教师在相应的创作教学环节中进行教学指导。这样,既保证了整个片子的质量,又充分发挥了每个专业教师的特长。
2、根据学生的特长,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创作小组,在小组内根据特长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组成团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创作和制作短片,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对应了就业岗位的需求。
3、在课程实施中强调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关联性,虽然由不同的教师担任相应阶段的教学内容,但必须贯彻和强调创作内容和创作手法的关联性和整体性。
4、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5、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和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并在短片中得以体现。
实施方法 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直观教学
根据动画视觉艺术的特点,教师了采取直观式教学,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和技术。
2、启发式教学
动画创作涉及到思想主题、脚本故事的编写,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在这一阶段教学中,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
3、量化教学训练与考核
在实践训练中,对应动画行业岗位的要求,进行技术和技能的量化训练,在课程结束时,对各个技能训练项目逐个进行量化考核。
四、以原创动画短片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相关研究成员均来自艺术设计学院的老师,有寒假和暑假两个假期,并且从事动画及艺术设计教育的老师直接进行工作室动画短片的教学研究,能够为本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保障。
我们积极探索项目式教学方法,如在动画短片创作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手段,使课堂教学与工作室实践教学以及各种社会实际项目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1、充分利用工作室和实践基地进行教学,强调实践性
该课程通过教师的讲授、示范和分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化学习、理解、消化。同时进入动画公司等实践基地,体会实际创作,领悟创作要求。
2、考察与分析动画市场
组织学生做市场调查,分析动画市场的走向,了解各个层面动画观众的不同欣赏需求,从而明确动画创作的方向和目标。
3、经典名片的观摩与讨论
通过组织和学生定期组织播放优秀国内外动画片,教师进行分析和讲解,并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使学生扩大艺术视野、提高艺术素养。
4、邀请行业专家作专题讲座
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动画剧本创作及分镜头设计”的方法、程序和创作经验。
5、讨论启发式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教师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6、师生参评
采用师生参评式教学方式,在作业的评价中,不仅有教师的评定,也包含学生的意见。
五、以原创动画短片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教学成果通过创作实践教学,学生学到了技能与技术,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动画作品,在国际国内各类动画大赛中屡次获奖。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2、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与动画行业的岗位要求基本实现无缝对接。3、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短片创作的流程和相应岗位的专业技能。4、学习和提高了原创动画短片创作的能力,创作出许多动画作品,在全国各类动画短片大赛中,先后有几十部动画短片获奖,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潘沁.校企合作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学论坛,2009(04):160-161.
[2]龚柏茂.浙江动画产业发展与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2(05):83-87.
关键词 高职;物理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115-02
高职物理教学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新开设的一个科目,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作用[1]。高职物理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让他们记住一些现象。在信息技术条件的辅助下,高职教学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是更重要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的冒险精神和勇气。在如今信息化的社会中,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且使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人才,成为高职教学最理想的目标。
1 高职物理教学现状
物理学科是一门比较基础的学科,它的学习为其他各门形形的学科奠定了基础。在当今高职教学物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虽然保持着学习的过程,但缺乏交流和相互分享的过程[2]。物理是一门神奇的课程,它能解释常人只能惊叹却无法解释的现象。所以说,它也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只是需要学生发掘出其中的奥妙。信息时代给物理教学带来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有利有弊,就目前客观的一些不好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热情不是很大,积极性还没有被调动起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客观的因素需要被考虑。
2 高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 现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基本要求是必需、够用。由于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不够,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教学思路。信息技术毕竟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但是,由于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准,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就只能依照自己的经验和习惯性思维去给学生传授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带来认识上的偏差,并且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可塑造状态,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是有课时的,在教学内容比较多而教学时间比较短时,教师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取舍课程,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和规定完成教学目的。这些都与教师没有充分了解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必需、够用的原则有关系。
教学方式落后 在高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沿袭着老传统,教师讲、学生听,只是一味单纯是传授知识。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想活动,没有照顾学生的思维,没有给学生的思维留下发展和创新的空间。信息技术虽然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机会和资源,但是,学生缺乏主动意识。不能主动地学习是落后的最大原因。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是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只会给学生带来局限性,实践才是真理。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应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获得知识,这样学习也不再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学生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去培养探索询问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勇于发挥自己的长处,锻炼自己的勇气和实力。
学生物理基础较差 对于不少学生来说,物理并不是一门容易学的科目。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尽管如此,就客观情况来说,物理涉及的现象、原理比较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的物理基础不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条件,而且学生之间的物理基础层次落差也有。基础不好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基础不好的学生的厌学情绪会影响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氛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能影响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基础不够,兴趣也就不足,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
教学实验条件差 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回顾和验证,是对学习过的知识的总结。信息技术虽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优势,但是,实验室的条件对于学生能否充分地做一次实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就目前的客观情况来说,高职物理教学的实验条件还是太差,大部分实验室还是由以前的中等职业学校改组而成。实验条件的缺乏给学生的动手操作带来不少局限性,设备的老化和损坏使得实验课无法有序、正常进行。这也会给学生的实验结果带来偏差。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得到及时的训练,自然会使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不扎实。
3 高职物理教学改革建议
注重实用性 将信息技术运用和实践能力培养有效结合在一起,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实用性应该在教师讲课的考虑内容之内。而且,这也应该是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述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生搬硬套的话,学生是很难提起兴趣的。教师应该将专业知识和深奥的原理应用到实际技术中。比如光电效应在家电用器中的应用,通过讲述例子的过程,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将专业的原理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更容易吸收和消化知识。这也使得课堂的学习不再仅仅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学生的兴趣会有所提升,学习热情也会上涨,学生的思维会被调动起来,这正是教师所期待的。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可以通过自身对物理的兴趣来感染大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敢于动手操作的能力、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教学环境要求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方法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思想上的,社会在发展,科学化、信息化在加快,教师的教学思想一定要跟紧时代的脚步,必须要有明确并且方向正确的目标,然后根据班级个体或学生个体的不同来进行调整。如果方向偏差,带来的后果就会严重。
教学方法要有一定的原则,比如说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根据这种原则,相应地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变的尝试,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进步。旧的教学方法应该适当地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热情的需要,教师可以尝试讨论式的方法来进行教学。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希望能让学生真正跨入物理学领域,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去摸索、去探险,这是想要达到的效果。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是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结合起来。教师是教育者,他们掌握着教学进程的主导权,领导学生进行开拓性的学习。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重点关注的对象。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让教师感受到他们的反馈信息。作为主导者,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重点放在物理概念的产生以及物理理论的应用过程,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其次,利用时间开展一部分具有研究性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地参与进去。在参与的过程中去辩论,教师也有可能发生错误,学生有可能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和难以预测的思维,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2)采用发散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用与物理理论相关联的物理技术和物理现象,让学生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的表面,从而有了更感性的认识,诱导学生产生发散性的学习思维。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发达、信息流通迅速的社会,单纯地沉溺于课本将会局限学生的眼界,容易使他们成为书呆子。教师要注意多方面教学,信息化、网络化教学,让学生的思维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辩证性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研究性活动的兴趣。多参与科学研究和活动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物理学的神奇领域。
4 结束语
现今社会,科学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高,对人才的要求也高,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时代的要求来调整方向,注重信息化、专业化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专业技术的培养离不开反复的实验和练习,而物理正是一门重视实验的学科[3]。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作为重点环节,教师要努力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强的新型社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庆.试论高职物理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2(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