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以健康教育为指导,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足球作为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足球技战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当下高中足球教学的主题。在高中足球教学中,合理的引入启发式教学,不但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而且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本文在阐明启发式教学观内涵的基础上,概述了启发式教学在高中足球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探究了启发式教学在高中足球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高中 足球教学 应用
一、引言
启发式教学是人类教育发展的结晶,主要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开导、启发、激励为主,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老师成为教学的主导,充分的调动学生。本文以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为核心,强调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作用,浅析启发式教学在高中足球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出色完成提供理论基础。
二、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是指老师依照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老师而言,
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适时的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做好自主学习;其次,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多利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营造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最后,学会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教法,教学的本身在于使学生在自我思考、自我总结中,掌握学习方法。对学生而言,
坚持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将一切外在因素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求,使之消化吸收;其次,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一定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主体性刺激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升华自己。
三、启发式教学在足球教学中的作用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坚持先导后学的教学原则,以动作示范代替讲解,不仅有助于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且学生在体验的动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启发式教学在高中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景情感启发
情景情感启发教学指老师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形象而感官的场景,以便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学习。情景情感启发教学充分利用情景、情感场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高中足球教学中,教师首先播放相关视频,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教师在随后的教学中,老师示范讲解,学生根据之间脑中感性认识,进行模仿,而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模仿情况,再进行细致的指导。
(二)观察体验促进创新
创造启发教学是指学生自主的学习足球技术时,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思考,发现创造性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分组训练、分班对抗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探索;另外通过分组训练、分班对抗,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作战意识;最后,教师根据比赛反馈信息,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因素有很多,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反馈给学生,另外,教师要注重总结学生启发后的困惑,以便下为下一步启发做准备。
(三)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学生通过观摩体验足球教师资料,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足球知识,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学习创造优越的机会;其次,教学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堂教学知识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为此教师应做好课后辅导,由于足球教学的实践性强,教师为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应该课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发现足球比赛魅力的同时,能够更多的熟悉技战术,增加实战经验;最后,教学过程具有双向性特征,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W生的主动性促进教师创新教学,为此,教师上课要富有激情,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启发式教学。
(四)重视足球动作的示范
启发式教学需要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自我总结来获取知识,但不能忽略教师讲解的过程,特别是动作示范过程。老师的示范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足球动作的表象,更直观的掌握技术动作,为学生体验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另外,教师示范能够促进学生形成乐学风的形成;最后,教师在上课前,首先要熟知教学内容,以便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另外,老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在动作示范完成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展示舞台,以便学生养成终身运动习惯。在示范讲解的过程中,要巧妙设置教学环节,注意课堂密度、强调,逐渐推进。
五、小结
新课改背景下,催生这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且通过设置情景情感模式、体验并创造启发教学、观摩足球资料以及教师示范的方式,不仅有助于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动机,而且有利于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更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应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绝对中心,仅依据个人教学经验和教学大纲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一方面是容易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教师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启发式教学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和学习中的难点知识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养成善于发问、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这不仅对于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有积极帮助,对于学生今后各个学科的学习也大有裨益。2.坚持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高中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将物理课堂和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我们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启发式教学要求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步开展,在保证学生掌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引入实际问题,启发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生活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进而达到“知行合一”。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相比,固然有诸多应用优势,但是也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确保启发式教学能够真正发挥促学、导学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情感性原则。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从教师角度来说,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可以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从学生角度来说,师生互信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勇于提出个人见解,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也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应当注重将个人真情实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确保物理教学能够“以情动人”,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2.举一反三原则。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物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就是其中的要求之一。迁移能力是指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场景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了定势思维,习惯于用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学习,这就导致在换一个场景或是采用另一种考查方式,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得到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励学生善于思考和创新,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物理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1.直观形象的实验启发。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开展物理实验,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教材中的平面知识立体化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高中物理所涉及的各类实验,并在实验教学中设计多种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猜想,然后再通过实验求证,从而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进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关系”的物理实验中,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影响弹簧伸长量的因素有哪些?”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不仅加深了实验印象,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善于探究的思维。2.创设情境的问题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提问,不仅能够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而且也能够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问题启发是启发式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段,为了避免问题过于突兀,教师还需要在引出问题之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情境当中,进而让学生以自然状态探究和解决问题,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意保证问题的难易度适中,这样一来,通过启发式教学就能够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答案,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于今后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积极作用。3.归纳演绎的推理启发。归纳推理启发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活动,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其步骤为: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获得形成正确归纳的条件,如教师通过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先行情况,通过这两次实验中有哪些不同、有哪些共同的地方等语言引导,由学生自己获得先行情况中的变化因素,不变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通过“这两次实验结果有变化吗”“这两种情景中结果有没有变化”等语言引导,由学生自己获取结果变化的有关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四、结语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原则,已为广大教师所熟悉,它的高效运用需要广大教师认真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丰富和发展启发式教学的理论,掌握启发技能,不断探索最优启发式教学模式和启发方式,从而使启发式教学不断丰富、完善并达到创新。
作者:田枢密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英语教学
我国的义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其主要目标是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过多的知识性传授,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有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是目前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多年,经常用启发式引领课堂教学,教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下面谈谈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将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思考有机地结合,尽最大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即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在古代,有许多注重启发式教学,如孔子的《论语·述而》篇有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即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时,不去启发。
德国教育大家斯多惠对启发式教学理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名言是:“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他认为“教育即引导”。他的观点是:教学要采用发展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探求、考虑、判断、发现。”这是启发性教学的首要原理,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
中国古代的教学理论专著《学记》,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也有精辟的论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即教师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明事理:注重引领而不是牵着学生的思维走;鼓励而不强迫学生的意志;启发而不代替学生思考。
二、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有许多老师不理解启发式教学的真正内涵,错误地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满堂问”表面看起来“热闹”,但如果不注意设问技巧和设问对象,教学效果往往成效很小,有时不但没有成效,反而会浪费并占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准确把握时机并巧妙运用可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之功效。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如下技巧。
(一)感情激发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心情乐观有助于激发人的思维,心情苦闷则会抑制人的思维。如我在教“My Hometown”这一课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在家乡拍摄的有代表性的图片,并用英语介绍,以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每个学生讲完后,我作赞美性点评。我也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照片进行饱含感情的英文介绍,并通过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巧设情景法。
教学中创设某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英语,不但所学知识点记得牢固,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another,the other,others的不同点时,我用学生的钢笔作为道具,说了这么几句话:“There are two pens.One is blue,the other is green.There are two pens.One is black,another is blue.There are four pens.One is black,others are yellow.”学生听完后都点头称是,彻底掌握了这三个词的区别和用法。紧接着,我就请了几位同学说出他们通过这三句话对这三个词用法的理解并造句,结果全部正确。可见,运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巧设某种情景来学习英语,这样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课堂所学内容会更深刻且不容易忘记。
(三)精心设疑法。
宋朝教育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疑”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也是探求知识的起点。教师的教学技巧表现在会不会巧妙“设疑”。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与一般的课堂提问不同。它并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他们解疑的兴趣。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的大多数都认为应用后者。此时,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未必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这样,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我不直接告诉答案,通过巧设“悬念”,让他们回去查资料,充分理解后再告诉我答案。
三、启发式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已为广大教师教学所认可。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并巧妙运用方可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之功效。但运用启发式教学并非“灵丹妙药”,也不一定会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为此,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一)有的放矢原则。
进行启发式教学前,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性格爱好以及身心发展等规律,做到讲求实效,才能事半功倍,这叫“有的放矢”。针对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他们的知识范围、深度、接受能力、爱好,做到因材施教,而不能用同一启发方式对待所有学生。
(二)营造和谐气氛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氛围,在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启发。如课堂气氛沉闷,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正常进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师应该通过建立良好、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情绪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使教学活动达到真情交融。
(三)及时性原则。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任职教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260-01
1.引言
随着军队教育改革的推进,任职院校教学模式逐步从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员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对教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教学方法则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就是一种典型的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不仅最大程度地发挥授课对象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加强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本文从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出发,从课前精心选择教材、了解授课对象、把握问题导向,课中恰当设疑诱发、注重有效提问,课后实践以课程为基础注重启发自学、有效拓展等几方面阐述了启发式教学在任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准确把握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员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引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它既可以在新课程进行引导时使用,也可以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运用,还可以在课堂结束后通过给学员留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其讨论或思考来体现。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我们都应该准确把握其内涵,做到方法恰当,效果倍增。
2.1 启发式教学应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
启发式教学特别强调在教员的引导下,突出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员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不是学习的主宰者。同时在教学中要从学员的学习需要出发,努力地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努力地创设讨论问题、交流思想的机会,努力地营造争论问题、辩论观点的氛围。
2.2 启发式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员学会学习
让学员学会学习也正是现代启发式教学的重点,它的实质也是教会学员认识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让学员受到方法论的教育,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过渡,最终实现由教到不教的转化。
2.3 启发式教学侧重于对学员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启发
启发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当代认知心理学最新研究的成果,它真正体现了以学员为主体、以学员发展为主线的崭新教学理念,它的关键是让学员主动的开动思维去学习,它着重教学实践中学员的认知过程,尤其是充分展现学员的思维过程。
3.备课过程中体现启发的思想
教员通过备课来掌控教学内容和课堂进度,备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研究教材和学员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启发式教学表现出来的思想也要得到体现。
3.1 要选用紧密贴合学员任职实蓐的教材或讲义
要紧贴其专业特点、培训层次、总课时量和岗位任职来选用教材或编写讲义,内容不要求有系统性,但一定要有逻辑性及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2 教员利用开课动员的时机
采取问卷调查或个别座谈的形式,全面了解学员、研究学员。教员要了解学员知识结构的共性与个性,研究学员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更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与学员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选定最佳启发时机、最好的启发方式和最适合的启境。
3.3 贴近授课对象的部队任务、装备实际、岗位职责
利用训练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最大化的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尽可能的贴近授课对象的部队任务、装备实际、岗位职责。让其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从而使学习热情得到保持和发展,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主动、积极的行动。
4.课堂中注重有效提问
人们经常说:“思维活跃于问题有待解决的时候,”这一点在启发式教学中得到体现。为了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积极展开思考,教员就要设法展示案例以及学员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冲突,形成问题场景,让学员做到有疑可思、有难可解。因此,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提问体现。启发式提问是指能真正地提示事物的客观矛盾,能够形成问题的情境,引起学员积极地、主动地思考和学习,从而获取“举一反三”的成效的提问。
良好的启发性问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用学员能理解的话语,对某一明确的事实提问。假如问题本身模棱两可或者专业性术语难以理解,则学员不清楚教员的意图,这样不但不能促使学员认真思考,反而会将学员的思维引至模糊的其他问题上,提问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二是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能引起学员兴趣和思考的问题才具有启发性,否则教学效果也只能是微乎其微。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员在把课堂知识讲明白的同时,要不断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要注意贴合学员身边的人、训练中的事,使学员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开阔活跃,并能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三是好的问题要与学员的能力相适应。启发式发问的实质是创设问题情形,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员处于暂时困惑状态,从而激起其思考。但是,如果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学员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不了,无法入门时,思维便会受阻;如果问题过于简单,会让学员索然无味,丧失思考的兴致。四是教员还要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员高兴学、愿意学。要充分利用学员无意识的心理因素,创设一种外部环境,造成一种舒适,愉快的气氛,使学员思想放松,展开多向思维,自由地联想、想象,触发灵感的产生,探求解决的办法。在互动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员的思维兴奋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启示新的矛盾,顺势发问,这样才能让课堂学习更有效,以达到创造性效果。
5.课后工作中要体现启发性
任职教育的特性决定了课程内容要服务于任职岗位,课时一般比较有限,因此,要想让学员有更多的收获,则需要在课堂之外用力。要给学员布置启发性的作业、创造性的作业、与学员谈心、让学员参与到学术科研中来,这些都是为了能让学员在这样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并有所启发、有所领悟,不断提高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一定要跟随教员的意志,照走教员的原路。例如,为了培养学员熟练使用工具书、独立搜集和检索文献的能力,教员布置的课后作业应该是紧密围绕保障机关和维修分队工作,紧密贴合部(分)队演习或是战时保障任务,通过构设场景、介绍背景、明确任务、提出要求的形式下达,不设标准答案,启发其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保密室的相关文献资源,通过查阅资料筛选和吸收信息,以小组的形式研究,个体独立完成,教员单独讲评。这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6.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启发式教学是军队任职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它是一种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本文从课前精心选择教材、了解授课对象、把握问题导向,课中恰当设疑诱发、注重有效提问,课后实践以课程为基础注重启发自学、有效拓展等几方面阐述了启发式教学在任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教学方法,对于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启发式教学法中处于核心地位,老师起到从旁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本文从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出发,分析了高校声乐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启发式教学法对声乐教学的积极作用,并对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作用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为声乐教学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法;声乐教学;积极作用;具体应用
声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的声乐技巧,还需要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流露出真情实感,达到声情并茂的表演意境,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实现更加理想的舞台表演效果。但是传统声乐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老师讲解和示范教学为主,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空间,严重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声乐作品理解不够全面,在演唱过程中缺乏真情流露,导致声乐演唱比较空洞、乏味,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对声乐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进。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法既是一种高效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新型教学思想,是在坚持基本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教育观转变的具体体现。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含义,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安排,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启发式教学法重新定位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核心主动地位,老师仅仅对教学起到组织和引导作用,所有学习任务基本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1]。
二、声乐教学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一)声乐教学的优势
声乐教学属于艺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艺术氛围的长期熏陶下,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和实现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声乐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唱歌和跳舞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和理解,深入了解声乐作品作者所要传达的想法和情感,同时还能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然后再利用表演手法将其进行加强,将声乐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在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和生活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声乐教学内容及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声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所要传达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很多概念性的东西都是抽象化的,同时,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表演风格也会有所不同。传统声乐教学法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所有声乐作品以及对待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几乎是相同的,都是以理论教学和演示教学为主,忽视了声乐作品以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无法做到对声乐作品内涵的真正理解,没有掌握较为系统的发声技巧和唱歌技巧,声乐教学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了解决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三、启发式教学法对声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想的声乐教学效果是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学生将声乐学习作为一件趣味十足的事,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教学效率。启发式教学法是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经过不断调试,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科学设置学习内容及难度,保证学生不会因内容过难或者过于简单而失去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方法转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了轻松、良好的学习课堂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带动其他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3]。
(二)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不是整个教学活动都是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根据教学目的设置各种难度适中的问题,并通过提问、抢答、小组合作、知识竞赛等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声乐教学中,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将自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看法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不仅能够加深对声乐作品的印象和理解,思维也会得到充分发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能够走得更高、更远[4]。
(三)使学生掌握完善的声乐知识
声乐知识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抽象性特点,很多知识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并且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要想使学生掌握完善的声乐知识,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降低声乐知识的理解难度。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使用更加简单、形象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声乐知识表现出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声乐知识体系。同时,还能针对重难点知识设置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强化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理解,起到复习巩固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声乐知识掌握的熟练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在唱歌中气息的运用
声乐教学中歌唱气息的学习实际上是教授学生掌握正确调整气息的方法,这是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基础。将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熟悉的案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想象情境下进行发声练习,学生通过对想象情境的理解和感受,自然正确学会发声,同时掌握好呼吸的要领。跳音训练也是一种较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发声训练的方法。跳音训练能促进学生把握好声线,在练习中能放松身心,保证腹部轻松,处于吸气状态。同时练习跳音能帮助学生锻炼腹肌,使腹肌在经过专业训练后变得灵活而富有弹性,这样更有利于在歌唱时调整气息。对发声技巧的掌握主要是进行基础练习后,采用正确的调整呼吸方法,掌握气息的调节要领,这样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唱出长音[5]。
(二)在声音练习中的运用
声音是表现声乐作品内涵及情感的最为直接方式,声音练习成效会直接影响到声乐教学效果,所以,要想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就需要在声音练习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原有的声音练习中,都是选择旋律比较简单的歌曲,使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很难使学生的发声技巧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学生对连音和跳音的应用不够熟练,练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抵触心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改善声音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连声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连声发音比作放风筝,使学生根据放风筝的特点,准确掌握连声发音中气息的力度,在保证声音清晰、连贯的基础上,实现声音的自然过渡,避免出现发声生硬的现象,使学生的发声技巧得到实质性提高[6]。
(三)在吐字咬字中的运用
要想将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呈现出来,实现与听众情感上的交流,就需要在吐字咬字上狠下功夫,将作品情感融入到吐字咬字中,在表演时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准确的将声乐作品情感传达给听众。在吐字咬字教学过程中,声乐老师应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根据声乐作品特点以及所要传达出的情感,加强对学生的情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作品情感的基础上,选择更加合适的吐字咬字方法,将作品情感更加全面的呈现出来。比如,在演唱《保卫黄河》时,咬字吐字时要饱含高亢的情感,加重声音力度,使听众能够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点燃听众的激情,提高声乐表演效果。
(四)在情感启发中的运用
情感是一部声乐作品的灵魂,情感体现是衡量声乐表演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只有通过表演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完全呈现给听众,触动听众内心深处,才能实现声乐表演的最终目的。但是,声乐专业学生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理解能力不强,很难了解到声乐作品创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无法在表演过程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导致声乐作品缺乏张力和表现力,所以,声乐老师应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赋予声乐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声乐作品创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使学生在了解创作者生活背景的基础上,明确创作者通过声乐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融入自身情感,做到声情并茂,提高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实现更加理想的表演效果,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五、结语
声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心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掌握更加完善的声乐知识,改善传统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将启发式教学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唱歌气息、声音练习、吐字咬字、情感启发中,能够实现更加理想的声乐教学效果,在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显著成效。
作者:武静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红漫.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4,(13):99.
[2]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37.
[3]陈萌璇.浅析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旬刊,2014,(23):149.
[4]李媛媛.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07):54-55.
针对服装设计专业来讲,是一个很特殊的专业,它讲究的是理论跟实践的密切结合,相对别的学科来说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在实践中操作能力。针对服装设计中的启发式教学要根据学科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更加科学的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挖掘学生没有开发出来的潜能。所以说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更是一种教学过程和原则。
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市场的需要。传统的服装教学中更注重艺术,导致对技术的忽视;重视纸面的效果,忽视了服装所要表达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学手段的设计;重视学生的专业培养,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注重导致学生能力的缺乏,促使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下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服装行业也在向大国迈进,因此这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针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启发式教学势在必行。
三、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教学理念
从教学理念上,启发式教学首先应该确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比如很多的学生经常参加网络上的服装赛事,也经常在这些网络赛事上经常获奖(作品图一),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做不好日常的服装,到企业工作也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是因为对于网络的赛事来讲,讲求的更多是服装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但是却忽略掉了服装的本质品质性。对于学生来讲对日常生活中的服装的设计不到位,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一方面是是市场的影响,而更多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不充分。教师在对学生的引导过程中应该不仅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还应对服装的本质强调,让学生认识到服装的内涵。教师对学生的创新培养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更多的赛事,领略服装的形式美以及扑捉时尚的感受,刺激学生的设计灵感以及理念;对学生服装的本质的引导,应该立足于服装的结构,强调服装不仅要体现出它的功能价值,更要表现出服装的高品位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用具体的教授学生如何去设计,但是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要点,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发现设计范畴,同时对学生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创新设计进行鼓励,通过学生的完整构思以及实践,完成他们的设计作品。
图一
2.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跟能力,不要忽视任何一个方面,把学生培养成为多层次、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教师不应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讲授,更应注重教学设计,把问题留给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路,把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3.教学手段
现在很多的服装设计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在讲课时孜孜不倦,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沉沉,毫无兴趣,因此需要教师在讲授中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能力。尤其教师在讲授学习重点时,更应该重视教学方式,可以采用灵活的设计方式,比如组织一些活动。在学生的排座方面就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横平竖直的排列方式,可以多结构的排座,或者是按照“工作站”的方式排列;在学生讲评作品时可以按照V型的排列方式;在学生的作品进行参赛时,可以按照学生团队的风格进行排列;在学生进行服装市场调研的时候,可以采用学生来讲解,教师进行引导的方式,这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跟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不同就在于不是按部就班的,而是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图二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特点 要求 原则 方法 内容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艺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的认识活动,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积极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实现由“学会”向“会学、“善变” 的转变.因此主体性特点是启发式教学的艺术的本质特点.启发式教学艺术作为启发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一种学科素质教育艺术,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某一个教学环节,也不是只适用于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它在旧课复习、新课导入和知识巩固,授课结尾、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都有所体现.
教育家第斯多德惠指出:“教师必须有独创性.” 启发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的特点,而且这种创造又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艺术贵在创新,启发式教学艺术作为学科素质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创造性的特点.特别是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思维形式和发展规律及不同的特点,依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不同要求,恰当地选择、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具体方法.且不断丰富启发式教学艺术,同时教师个体具体有不同的价值观、教学观,具有不同的个体特点,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方方面面,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学是有目的活动,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不能随心所欲,应该具有比较明确的目的.运用教学启发艺术以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使其逐步做到勤思、会思、善思.著名的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 首先,教师会运用行之有效的启发方法,反复激发、唤醒学生思维,促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其次,勤思还要会思,即教师运用各种启发手段把如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抽象法、比较法等一旦被学生所掌握,既促进他们勤思,又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水平.研究发现表明,思维方法是所有方法中最具有转换功能的.正像赞可夫所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再次,会思还要善思,也就是要运用启发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诸如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批判性等.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目前来看是我们学生最缺乏的,因而显得更为重要,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总之,教师通过启发、引导,促使学生勤思、会思、善思,达到发展多种思维能力的目的.
2.要有针对性
运用启发教学艺术必须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提高启发的效果.要针对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并以此为起点进行启发.以低于学生原有思维水平为起点进行启发,往往只能维持原有水准,达不到提高的目的;以高于学生原有思维水平为起点进行启发;没有必要的“垫铺”则会导致启而不发.总之,找不准“基点”,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要针对学生容易出错之处进行启发、学生易错之处,往往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正是教师应予以启发之处,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是防错,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估计到学生的易错之处,用启发式的形式,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技能;第二是纠错,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自我发现错误,自我纠正错误,因而纠正更深刻、更彻底.总之,针对学生易错之处进行启发,以改进其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为后续教学打开”通道”.要针对学生的兴奋点进行启发.从一定意义上讲,“启愤发悱”,就是要针对学生的求知的兴趣点、思维的兴奋点进行启发.抓住了这两点,就会做到事半功倍,进一步提高启发的效果.
3.要有良好的课堂气氛
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课堂民主气氛,是运用启发教学艺术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时,我们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在何处,才能检查启发的效果并有效地予以调整.优秀教师总是善于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来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北京市宁鸿彬老师对学生有“两欢迎、三允许”的规定,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总之,努力捕捉学生思维的每一束“火花 ”,抓住学生思想的每一个“闪光点”,并适时地予以“收聚”和“放大”,是启发教学艺术的前提.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的启发.
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来自于自己的信心不够或者是兴趣不足,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可极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们常常布置一些诸如:查询一下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大教育家,他们有怎样的业绩,从他们身上你有何感想或者收到怎样的启迪等,在适当的时候,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自己交流、总结,结合实际,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人生目标.在思想上的这种启发给教学带来了思想的内涵,在使教学变得生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2.品质的启发.
有些学生学习的理念不健全,运用知识的意识十分淡薄.这也是教学与学习的一大障碍,许多极为肤浅的知识原理往往花费很大的力气也不能让学生明白.为此,应极为注重在这方面的开导与启发,抓住生活和课堂的每一个机会,启发学生用知识说话,用知识描述生活,用知识分析事理,用知识理解世界.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理念,从意识中拉近了学习与学生的距离.这种启发式教育的长期坚持,使得教学更加的轻松.
3.灵感的启发.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个体,他们的思想常常会迸射出极为智慧的灵感火花,有些思想甚至能令人欣喜若狂.而这些闪光点,一点一点地被发现,被认可,被放大,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视野,拓宽了学生们的思路,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的鲜明个性,还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十分活跃.上课时对学生的灵感进行适时的引发,把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统统交给学生,还要对学生出具的观点、方法进行“苛刻”的质疑,引发激烈的讨论.但有时 灵感可望而不可及、不过这样的课堂气氛是老师们十分渴望的.
4.方法的启发
它是重要的部分,学生学习不好大多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不合理.对此,在平时上课时,并不是直接说教,而是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分组实施,对比过程与效果,让学生自己得出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或者学生共同讨论哪种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而哪种习惯应该是摒弃的,以及怎样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等.在具体知识的学习方面,老师也从不向学生灌输应该怎样应该不怎样,而是和同学们一起质疑,适当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从中进行启发教育.
结束语: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教学的特点,应大力提倡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应用于素质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应该结合每门学科的特点,对启发式的内涵、启发式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等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内部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松泉,董百志.学科素质教育艺术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3月.
[2]董国华.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年2月.
[3]陈春荣,孙菊茹,谢云.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
[4]崔向录.素质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2月.
[5]刘飞.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6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适用启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59-02
1.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启发"一词
大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使称为"启发"或"启发式"。从孔子的话和朱熹的解释来看,"启发"为主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对于这一点,《学记》给予了更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
1.1 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
1.2 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挈领一一分析一一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笔者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复习,笔算,67×8,167×28。试算:167×128,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这就在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这样的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的教学效果。
3.适时启发诱导,点燃思维火花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各种问题情境的接连营造,让学生产生问题认识的主客观矛盾,再施以适当的诱导和指引。因此,小学数学的启发式教学一方面应当注重数学问题的创设,保证一连串的问题都能服务于特定的数学教学内容要求,都能一步步地让学生的认知从熟悉和明了陷入到矛盾或困惑之中,为教师的启发诱导埋下深切悬念;另一方面,在完成数学问题铺设后,教师应当继续追问,以焕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诱导学生解决数学认知矛盾,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体验。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设计了一堂启发式教学课堂:①向学生出示一系列较为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若干个、长方形若干个),问:老师相信大家都认识它们,对不对?那你们会求它们的面积吗?(学生们都表现出一脸骄傲的样子)②再向学生展示一组平行四边形,并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学生异口同声作出正确回答之后,教师故意提高语调:那你们知道怎样求他们的面积吗?此时,学生已陷入认知困境,并渴求得到解答。③教师继续抛出引导性问题:不明白没关系,因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你们能将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很多学生若有所思,他们似乎明白了能够通过转化图形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强化个别指导,活化整体精神
对于启发式教学,它所面对的对象一般是少数的学生,不能保证所有对象都能够受到启发和感染,达到教师预设的启发效能。因为以班级授课制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当代小学数学教学,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由于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智能上的组合(包括空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维敏捷度、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数算能力等)存在各式各样的差异,所以我们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根据教师所设计和实施的一次性启发式教学过程,而达到同样的数学学习和探究终点。因此,强化对个别学生的数学指导,弥补启发式教学的不足,修复数学启发教学木桶的短板,是活化整体精神,提升整体数学学习水平不可或缺的一大举措。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声乐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35-01
随着我国课程改课的不断推进,采用先进的教学思想能有效促进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启发式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将启发式教学法用于声乐教学中是实现学生将音乐与实物相结合的良好途径。[1]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下,将学生的思想和精神高度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一、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启发式教学方法正好符合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2]将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同时还能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让学生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是,启发式教学关注的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抢答、自由发挥等各种各样的环节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鼓励学生进行问题思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思考不仅能锻炼他们的思维模式,培养其逻辑思考的能力,同时还能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的学习,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年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时间能力。[3]
3.促进学生掌握新知识。声乐教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将声乐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形成一种逆反心理。除此以外,教师进行声乐课程讲授时,需要注意学生对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掌握,否则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学习一无所获。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能有效将声乐知识丰富形象化,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声乐课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声乐知识掌握的熟练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1.用于歌唱气息。声乐教学中歌唱气息的学习实际上是教授学生掌握正确调整气息的方法,这是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基础。将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熟悉的案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想象情境下进行发声练习,学生通过对想象情境的理解和感受,自然正确学会发声,同时掌握好呼吸的要领。跳音训练也是一种较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发声训练的方法。[4]跳音训练能促进学生把握好声线,在练习中能放松身心,保证腹部轻松,处于吸气状态。同时练习跳音能帮助学生锻炼腹肌,使腹肌在经过专业训练后变得灵活富有弹性,这样更有利于在歌唱时调整气息。对发声技巧的掌握主要是进行基础练习后,采用正确的调整呼吸方法,掌握气息的调节要领,这样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唱出长音。
2.用于声音训练。声音是声乐教学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声音训练是提高歌唱者发音技巧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声音训练所选用的歌曲是旋律比较单一的曲子,主要是由上下音节构成的,这样的旋律是难以体现出美感的。因此大部分初学者对这样的声音练习感觉到枯燥乏味,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也难以掌握连音和跳音的技巧,非常不利于声乐的学习。[5]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声乐教师也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发声技巧。
3.用于启感。演唱者感染观众的主要方法是表达出歌曲的主题思想,因此启发训练是声乐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部分声乐的初学者,其经历较少,社会阅历较浅,其知识结构也具有局限性,因此在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主体思想、情感等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情感不够丰富,无法诠释歌曲的内涵。启发性教学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在声乐教学中,遇到具有历史性的音乐题材时,可对歌曲的历史背景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感受时代的魅力,理解歌曲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歌曲产生共鸣,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塑造歌曲中丰富的艺术形象。
三、结语
启发性教学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认真思考问题,掌握所学知识。声乐教学是一个具有阶梯状、阶段性的教学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在气息、发声、情感表达方面进行提高和训练。同时学生通过启发性教学能熟练掌握声乐知识,更新自我思维模式,唱出动听的歌曲。
参考文献:
[1]杨颖迪.探讨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音乐大观,2014,06:72-73.
[2]王丽春.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通俗歌曲,2015,05:94-95.
[3]王涛.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6,0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