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部管理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所有生产、经营工作流程均实现程序化,目前通过独立系统或手工处理的报表、记录、工作单通过系统流转,业务管理人员通过一个页面可以处理所有业务相关的工作,各部门同类工作规范同一标准。管理人员可以按权限查询各层面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一、系统建议方案
1、系统架构方案
硬件配置建议分三层考虑:数据服务器、中间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建议采用UNIX,其它服务器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
2、软件系统方案
根据县级供电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及建设目标,主要建设统一用户管理系统、综合计划管理系统、综合统计管理系统、线损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劳动人事管理七个子系统。
(1)统一用户管理系统
提供授权、安全保护、全局字典维护等多种功能。系统管理子系统从人事管理系统的设置中得到部门、岗位和人员信息,通过对部门和岗位进行权限设置,对人员进行口令设置,从而实现登录人员的权限控制和各类信息的保密。实现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日志的处理;本系统的运行检查、日常安全;操作员的监管与权限变动;业务的变更处理。管理子系统完成以下五种功能:数据库管理、口令管理和岗位权限、提供数据库的管理维护、用户登录口令的维护、用户对系统的操作权限的管理控制。
(2)综合计划管理系统
实现年度、季度、月度、专业计划从填报、审核、归口汇总审阅、领导批准、正式归档、检查考核等网上流程闭环管理。计划审批流程要具有很好的通用性、灵活的流程设置,统一的流程操作,实现流程的自动分支、合并,并有对工作流程的全过程跟踪监控功能。计划考核围绕上报时间、完成情况等实现自动考核,以及工作任务的自动提醒功能。
(3)综合统计管理系统
实现综合数据的提取和上报,所有数据来源于各个应用系统,实现自动统计、汇总,并生成各种报表。
(4)线损管理系统
主要包括分压线损考核统计、配电损耗考核统计、电费及电价盈余完成情况、线损小指标管理、各种线损小指标的统计、公司实际营业及综合线损管理、母线电量不平衡管理、站用电统计、变电站送网无功电量管理。
(5)工程管理系统
包括电力基建工程、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基建工程、技改工程、大修工程四部分管理,基于年度项目计划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与计划管理实现无缝连接,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科研立项及预算、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设计与实施、项目开工报告及三项措施、材料计划管理、项目竣工与验收、工程结算及审计转资。
(6)生产管理系统
以设备为中心实现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设备台账管理、生产部室管理、安全管理、车间(班组)管理、综合流程管理、文件图纸管理。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的对象是电力生产中的发、送、变、配的各种主设备和辅助设备。实现以设备为核心、以设备之间的运行关系和专业系统为主线,通过对设备的缺陷处理、检修处理以及技术监督等工作,将设备管理各个环节的信息存储、加工、反馈、查询和检索,形成一个有力的辅助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设备台帐、设备定级、设备变更、设备检修、试验、防污闪、设备可靠性、设备缺陷、设备异动、设备闲置、设备报废、超周期延期申请单管理等几个子模块。涵盖变电一次、二次设备、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及线路、调度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备品备件台账。
生产部室管理
主要实现生技部的变电运检、线路、配电、可靠性、无功电压、科技、三项监督、继电保护管理。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安全质量部门的日常工作的信息化,实现对各部门安全自动化管理,提供综合查询、统计分析、自动报表生成的功能,对全公司的安全进行实时监控。
生产车间管理
主要包括:变电检修、输电线路、配电、调度、变电运行五个生产车间的专业管理及班组管理。
班组管理
主要包括班前会、班后会、工作日志、班组会议记录、QC小组活动记录、安全活动记录、技术培训记录、反事故演习记录、个人工具卡记录、班组公用工具记录、运行分析记录、反事故演习记录、事故预想记录、工器具台帐、标准计量器具台帐、周作业计划。以及班组专业管理。
综合流程
将车间部室管理流程中涉及面广,跨多部门的流程提取出来,做成专用程序。包括停电计划、周作业计划、工作票、停电申请、临时申请、保护定值单、设备缺陷部分分线路、变电、配电三部分流程。
文件图纸管理
各种文件、规程、简报、图纸等整合为技术文件管理模块,分类管理,分类查询,积累技术档案。
(7)劳动人事管理系统
主要分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部门及岗位体系管理、薪酬管理、保险福利管理、绩效考核评估管理、人员分析识别管理、人员选拔管理、教育培训管理等。
二、项目实施的措施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系统设计上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体化的设计
整个MIS系统的管理由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贯穿始终,实现单点登陆,所有模块的权限可以由系统管理员基于岗位灵活设定,并依工作需要自由组合。表格资料格式严格依据创一流同业对标的标准及县级供电公司业务实际定制,重要审批流程可采用指纹认证方式完成。
流程化的设计
业务划分最小化,能够实现业务处理流程自定义和重构的闭环处理。
分布式的设计
满足企业不同地域(各个分散营业区、供电所、变电站等)的信息管理要求。
集中权限控制
综合管理体系建设是烟草行业加强基础管理的重要抓手,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是行业推进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和重要创新。为深入贯彻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管理现场会及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工作会议精神,笔者试从信息化的角度,与同行共同探讨用信息化手段,创新行业体系管理,实现企业管理全面提升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一、企业管理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体系管理提出创新要求
1、提升“基础管理上水平”需要持续创新体系管理
烟草近十年的发展,创新是最为重要的支撑力量。目前,各中烟公司面临着创建世界级的品牌和企业的重要课题,同时下一步的发展,需要打破业务、管理上的瓶颈,构建一体化的企业运作模式,全面提升企业业务、管理水平。因此未来几年如何夯实信息化基础,实现良好的管理系统,顺畅的信息传递,进而以信息化深入建设为契机,深化体系管理,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从而进一步促进自主创新,是当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基础管理上水平”是国家局从企业管理角度对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李克明副局长的“五个进一步”的指示更加明确了基础管理的意义所在。行业体系建设需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深刻理解国家局的指示精神,以流程管理为驱动,结合制度管理、对标创优管理,不断创新,实现以“建标、监管、持续改进”为核心的体系管理进一步向以”综合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延伸。
2、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在夯实体系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体系管理的创新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建设的先进手段。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现代计算机语言的发展,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发展方向,主要有面向工业企业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面向上下游产业链的供应链管理(SCM)、面向市场价值分析培育的客户关系管理(CRM),面向销售活动的电子商务(E—Busi ness),面向企业战略与发展的商业智能分析(B1),以及面向企业后台支撑的人力资源管理(HR)、办公自动化(OA)等。
由于行业内各企业自身缺乏从企业管理总体角度实现信息规划的组织结构,企业信息化需求仍处于自发阶段,加之软件行业各类产品发展程度参差不齐,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容易出现流程不统一、信息不对称、信息系统繁多、杂乱等诸多问题。
其中,体系信息化的建设是烟草行业根据行业发展趋势,率先提出的一个信息化发展方向。主要包含制度管理、流程管理、体系运行管理、目标管理、对标创优管理等内容。体系信息化所包含的内容,之前在行业各相关软件产品中或多或少都有所涉及,比如制度管理在OA中往往体现为知识库管理,流程梳理是ERP实施的一个必经阶段,目标管理以及相对应的绩效考核在ERP和人力资源管理(HR)中都会有所体现。由此可以看出,体系信息化的发展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其历史渊源。
烟草行业之所以重点提出体系信息化概念,首先是基础管理和体系建设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其次行业各类软件应用虽然对体系建设有所支撑,但目前业界并没有一个综合的、完整的支持体系管理的应用产品,与体系管理相关的各种应用与信息数据分散、杂乱,特别是尚未产生成熟的、可动态跟踪流程质效的信息化产品。也无从起到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基础管理的作用,不能很好的支撑和促进体系管理的创新。
体系信息化建设要利用流程管理,衍生制度管理、目标绩效、对标创优等具体实用功能,通过流程管理分析与经济运行分析(BI)相结合,增加企业文化宣导平台作用,促进体系管理创新。以体系信息化建设引领企业管理各层级信息化规划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新的发展方向。
为了支撑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信息化建设对体系管理、企业管理的促进的阶段性目标要求可以总结如下:
(1)要求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联合重组后烟草工业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计划、决策流的“四流合一”的管控一体化,提高整体运作效率、竞争能力和水平:
(2)通过信息化促进烟草工业企业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沟通协作,打造准确、快速的烟草工业企业供应链;
(3)满足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新的经营方式整体化运作要求;
(4)能够适应行业及企业改革发展的动态需求,满足业务模式的调整和创新以及业务流程的持续优化;
(5)能够与行业集成整合应用顺畅衔接,符合行业整体运行要求。
二、湖北中烟创新体系管理的一些具体思路和做法
推动体系建设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坚持“突出运用、突出创新、突出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贯标指导思想。以加强基础管理为中心,以持续优化流程为重点,以信息化运行为支撑,不断提升体系建设的“五化”水平。明确了湖北中烟由体系信息化向企业管理信息化提升的建设方向。湖北中烟在创新体系管理,提升管理方面的一些具体思路和做法如下:
1、体系信息化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提升,重点在于建设目标的提升与转变
2010年湖北中烟构建了“1355”的体系信息化建设目标,实现了一个体系管理平台,起到了“体系文件、体系运行、流程监控”三方面的支撑,依据“五同步”设计原则,实现“业务流程化、接口顺畅化、监控实时化、体系信息化、改进持续化”五化目标。
2011年湖北中烟进一步提出由三方面支撑向“实现及拓展文件管理、流程管理、体系运行管理、目标及指标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升;实现新的“5化”目标;实现从关键流程到一般流程,从主要业务部门到全部职能部门,从重点监控到全面监控,从四大中心到各卷烟生产厂,从重点应用到全面推广,从质量体系到三标合一,从体系管理到企业管理这六个维度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的延伸;促进体系管理信息化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提升与转变,构筑一个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企业综合管理智能化平台。
企业综合管理平台在已建成的综合管理体系管理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升,建设一体化的企业管理系统,系统定位分为三层,即三个平台;湖北中烟企业管理平台、企管部管理平台、岗位与个人工作平台。企业管理平台贯彻行业精神、宣扬企业文化、注重管理过程与经济运行综合分析、研究国际、国内行业外部因素对企业战略影响;企管部平台以实现企业管理部门职能为主,侧重于体系运行、统一管理文件制度版本、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三级目标管理、对标及创优管理、发起QC活动、在线管理创新制度、讨论、研究成果等工作,定期文件执行率分析报告、体系运行分析报告、流程管理分析报告、对标分析报告等;岗位与个人工作平台与信息门户紧密结合,关联岗位职责、岗位相关文件制度、岗位目标、岗位工作计划、工作完成情况、绩效考核等内容,借助信息化手段将体系建设深入到每个岗位、每位员工的桌面,成为员工日常工作的不可分割一部分。
2、全面梳理企业流程,变“流程监控”为“流程管理”,是体系管理信息化向企业管理信息化提升的基础
流程管理有别于流程监控,首先是变以前以各业务部门为主导的流程梳理工作为以企业管理部为主导,建立统一的流程管理库。有利于从公司角度制订总体信息规划,各级部门开发、维护、完善信息系统的要求,必须与统一的流程管理库保持一致;其次是借助流程管理,文件制度的制订、完善与提高过程更加系统;第三除对各级流程中的活动进行监控外,对流程本身的合理性和变化予以跟踪和控制。
以流程管理为主线,在流程中综合体现岗位制度、工作目标、工作绩效、企业管理综合分析等内容,有效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3、形成多维立体的目标指标管理体系,是由体系管理信息化向企业管理信息化提升的重要内容
湖北中烟把公司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室、中心、卷烟厂和每个岗位,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对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对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考核,明确权、责、利,促使目标方向一致,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企业管理平台需容纳全部职能部门具体目标指标,全面覆盖各层级考核标准,跟踪评估工作绩效。
借助企业管理平台,完善“对标”数据采集评价信息系统,提高实时监控和对比分析,开展对标课题项目,开展以项目制、课题组、QC等形式的对标活动。利用平台的信息积累,自动与行业先进水平比、纵向与历史最好水平比,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创建优秀卷烟工厂工作。扩大加深体系建设的工作内涵与实际意义。
4、从体系管理信息化向企业管理信息化提升,更加有利于各部门、各信息系统的有效融合
以体系信息化建设带动各级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以“企业管理信息平台”作为员工工作的统一展现平台,与企业信息门户和数据中心紧密融合,从11年开始,湖北中烟所有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要与体系信息化建设协调一致,做到流程统一、数据一致、界面无缝集成等要求。切实遵循了10年提出的“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完善、同步提升”的五同步原则。
5、从体系管理信息化向企业管理信息化提升,更好的促进基础管理规范化
通过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岗位及个人工作平台功能,将文件制度、工作目标分解到岗位,让各级员工最方便的了解到岗位职责和工作具体要求;通过企业管理平台,记录工作痕迹,评估工作绩效:通过企业管理平台,宣传行业工作精神、国家局领导讲话,宣扬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精神;进一步促进了基础管理规范化。
三、创新体系管理。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全面提升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实效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创新体系管理,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全面提升的建设过程中,需重点注意以下的问题,一是要注重“系统应用、追求实效”。经过多年体系管理与实践的探索,湖北中烟持续推进体系建设信息化,在已有基础上,如何更进一步的突出应用、追求实效,更加能够体现出体系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成为向企业管理信息化转变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流程管理等信息化手段发现问题,督促各级职能部门查找问题原因,定期产生体系运行分析报告,采用会议通报、行文督办等管理手段,采取加强企业员工工作教育、工作目标分解到人、发扬和鼓励技术创新、加强信息化技术的使用等措施,来逐步解决企业管理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并跟踪整改效果,预防问题反复出现。二是需要注意建立完善企业管理与体系建设相结合的组织结构。湖北中烟以企业管理部为主要职能部门,建立了湖北中烟各部室、各中心、各卷烟厂的企业管理网络。成立了公司领导、企管部长、各级部门体系管理员与信息中心、管理咨询公司、软件开发公司多维立体的项目型组织,建立了多层级多学科的常备队伍,是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保障。
四、通过创新体系管理,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全面提升的价值所在
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过程及流程管理,而且是全流程持续地管理。同时,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了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行为,以战略为导向从上至下,贯穿企业内部、外部组织到所有部门、岗位和人员,是“全系统、全流程、全覆盖”的管理手段。体系管理与信息化融合对行业改革发展提供“全过程管理,全流程支撑,全方位协同,全系统集成”的创新方向,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的全面提升。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流程的梳理起到了整合管理思想和管理要求的桥梁作用,能够理清管理思路,确保企业战略落地;
2、企业管理的规范化过程,就是制度和流程的标准化过程,而制度和流程的载体即管理文档本身的标准化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管理体系是否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规范管理文档,能够加强管理的标准化:
3、通过明确做事流程,形成一套准确、综合、易读、可支持操作的制度和流程文档,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4、整合企业发展过程中引入的各种管理体系,提升协同管理能力;
5、明晰各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责,建立起清晰、无交叉、无遗漏的企业部门职能,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及工作任务,并合理进行考核和激励,有效提高员工的凝聚力:
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运营流程优化研究以及系统建设、项目运营管理是铁路多元化经营战略中一项新颖的工作。通过对国内外煤炭储运系统现状的阐述及分析,应用运营管理理论和方法,综合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功能及工艺系统布置方式和运营管理方案,同时应用瓶颈管理——约束理论,提出煤炭综合物流园系统功能、运营流程和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利用理论和技术分析方法提出解决思路和优化方案,为下一步煤炭综合物流园系统的优化升级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有利于促进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的建设与推广,并利用管理理论达到指导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系统运营流程设计及项目运营管理更加优化与科学。
二、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综述
从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结果来看,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运输和物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铁路站场配套的物流园区的建设正在迅猛崛起,都在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和技术改造。
1、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国外铁路枢纽及货运站的规划、布局、建设在不断完善。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和运输方式的优化整合,欧美铁路系统采取了整合车站、集中作业;新建和扩建了一些大型货物站和物流园区,采用了先进的信息管理设备和装卸机械;规划建设专业化货场和物流园;组织大宗货物的直达运输。货运站整合与物流园建设在发达国家开始较早,是伴随着国家工业发展而产生的。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货运集中化与现代物流园成为铁路货运的必然趋势。国外铁路货运集中化开始于货运站整合,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晚,90年代以后开始建立现代意义上的铁路货运服务中心。
2、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战略装车基地和综合物流园的规划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铁道部运输局2008年12月颁布了《关于全路建设战略装车点的指导性意见》,对铁路系统建设战略装车点的认识、规划建设、遵循原则、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做了一系列地指导。从文献检索的研究内容中可以看出,研究和阐述铁路战略装车点的理论和文献相对较少,而研究和阐述煤炭综合物流园的理论和文献更是分毛羚角。李灵玉在2009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呼铁局古城湾战略装车基地建设项目管理研究》中,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及铁路货物运输发展趋势,对战略装车基地建设现状、基本构想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靳雄焕在2009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铁路战略装车点布局规划研究》中,对铁路货运站布局及整合的基本情况、战略装车点的基本特征、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对铁路运输组织创新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董潇杰2009年发表在中国电力教育《储煤场及设备的选择与布置》一文,对运煤系统中的储煤场及其设备的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使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案设计得到了优化;李艳萍2009年10月发表的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论文《浅谈铁路煤炭运输拓展现代物流》,概括介绍了铁路煤炭运输拓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详细的从技术,管理,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意见。项目运营管理与规划布局等理论是铁路战略装车基地和综合物流园的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将以铁路站场综合物流园的运营流程优化研究为主。
三、 铁路站场综合物流园系统优化与流程再设计实施框架
1、运营系统
运营系统均有着自己的运动规律即:输入资源要素,经过转换输出产品或劳务,并且在转换过程中不停地进行信息反馈或顾客用户的参与。
2、铁路站场综合物流园系统优化与流程再设计的系统实施框架
在先进制造技术环境下,生产系统功能优化与生产流程再设计应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具体实施框架如图2所示。
1)组建专门机构、确定指导方针和评价标准、制定工作计划等。
2)生产系统与生产流程建模。
3)通过对模型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目标确定优化与再造方案。
4)实施保障系统,如生产战略的指导、 组织支持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保障等。
5)运用科学地方法评价再造取得的效果, 巩固成绩,发现不足,并向系统进行反馈,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轮优化与再造。
四、瓶颈管理——约束理论。TOC概念、及五大核心步骤
1、TOC概念
约束理论(TOC)的基本理念是:限制系统实现企业目标的因素并不是系统的全部资源,而仅为系统 “瓶颈”的个别资源。约束理论就是帮助找出和改进瓶颈,使系统(企业)效能最大化的管理哲理,是事半功倍的管理哲理。
2、TOC五大核心步骤
1)分析系统,寻找瓶颈。即指出系统限制;
2)理清瓶颈,寻找突破。决定如何充分利用系统限制;
3)立足突破,提出措施。全力配合步骤二所做的决策:
确保非限制能够全力配合限制所要的——保护产出;
确保非限制不要做出超出限制所要的——控制成本。
4)深化动作,扩充瓶颈。即打破系统限制;
5)积极提升,团队前进。如果系统限制在步骤四被打破,回到步骤一。
3、生产物流系统中瓶颈的识别
瓶颈资源限制了整个企业出产产品的数量,是生产物流系统中物流量最小的地方。识别生产系统中的瓶颈是进行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重中之重。要判别一个资源是否为瓶颈,应从该资源的实际生产能力与它的生产负荷来考察。
4、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设计
1、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原则
1)功最小原则
物流“距离”要短,搬运“量”要小。
2) 流动性原则
流动顺畅,消除无谓停滞,力求生产流程的连续性。并应尽量避免工序或作业间的逆向、交错流动或发生与其他物料混杂的情况。
3) 高活性指数原则
采用高活性指数的搬运系统,减少二次搬运和重复搬运量。
4) 综合性原则
进行生产物流系统设计,要站在全局的立场,考虑工厂的长远发展,全面分析和处理各种影响因素。适应性原则
在实施供应链管理和市场经济前提下,生产物流系统一定要具有柔性、适应性要强。
5) 经济性原则
生产物流系统设计既要满足生产的要求为生产服务,又要尽量节省投入。
五、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优化设计原则、目的与系统选择
1、优化设计原则、目的
在分析和设计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流程时,即在进行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优化设计时,应当考虑如下问题:
流程设计的方法研究是为了得到最优的生产流程;
该生产流程设计是为了获得在产品差异、响应或低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
该生产流程可以减少那些不增加价值的环节;
该流程能如顾客所感知的那样使顾客价值最大化;
该流程能够帮助公司赢得更多的订单。
2、设备与技术的选择
对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运营流程优化设计做决策时,还需要生产设备、工艺设施和技术方面的决策。选择性价比最好的设备是基于对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运营流程和生产技术的了解。设备的选择,比如运煤专用老K车、输煤设备、分级振动筛以及装煤设备等,均要考虑成本、质量、生产能力和柔性,同时还要考虑每一台设备与系统的匹配性。因此,运作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分析对比每种方案的功能、生产能力、设备特性及维修互换要求,这些属性中的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备选方案的决定性因素。
在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运营流程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中,正确的工艺系统和设备的选择,必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在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方面,这种竞争优势可能会产生很高的柔性;而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也可能产生更加合理、顺畅和稳定的生产流程,这个流程需要更少的调整、维护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同时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订单。
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系统扩大生产的范围。因此,新设备或流程选择的一种重要特性是具有柔性的设备;柔性是指对时间、成本或顾客价值快速响应的能力。生产技术的选择重点考虑:
1生产设备的技术。如呼准铁路甲兰营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设备,要满足卸、装、输送、筛分的综合功能;
2流程控制。即使用信息技术来监测并控制实物流程。典型的流程控制方式:
传感器——收集数据;
模拟设备定期读取数据,或许一分或者一秒一次;
测量值转化为数字化信号后传送到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程序读取文件并且分析数据;
输出。
3可视化系统。监控生产系统。
4自动化生产物流系统。通过程序设定和计算机控制,按工艺顺序运行系统并生产满足要求的产品。
3、设备布置类型与方法
在决定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优化设计运作效率的决策中,设备布置是关键性的决策之一。这是因为设备布置不仅能够造就系统在生产能力、流程、柔性和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造就系统生产性能、客户的感觉以及外观形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有效的设备布置策略有助于企业的差别策略、低成本策略或快速响应策略的实施。
任何情况下,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设备布置设计都必须考虑并满足以下要求:
1原煤输送、生产设备;
2提高空间、设备和人员的利用率;
3提高信息、原煤或人员的流动;
4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5生产能力的要求;
6环境与美学;
7信息流。对于组织,沟通是必要的,所以设备的布置必须方便信息的流动;
8在各个工作区间的运输成本最低。
六、结论
1、结论
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煤炭生产、运输以及流通环节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和竞争的需要,铁路运输与煤炭物流领域的一次创新。通过整合铁路运输能力大、成本低和煤炭物流生产流程化增值服务,是铁路运输优势、煤炭资源优势、物流生产增值优势得到优化组合和运用,综合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为提高。铁道部提出规划建设战略装车基地的指导思想,各地政府也正在加大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小煤场和提升系统功能以求解决小煤场小而散、黑乱粗的问题。本论文正是基于此,对铁路站场运营流程优化进行研究,希望能为以后类是项目的建设以及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业务流程处理是系统的核心功能,从流程发起、处理到关闭的所有环节中,贯穿了表单数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表单是关联合同、项目、资金、票据和设备的主线,对表单数据的管理至关重要。表单按照业务类型、成本收入类型分类,每张表单与项目的关联唯一依赖于项目编号,与合同的关联唯一依赖于合同编号。由于表单数据关联多,为降低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将表单数据按照分级处理的原则,分为三部分:一是表单头部,包括表单名称、表单编码和表单类型;二是与表单类型关联的业务属性;三是表单公共属性。一个表单可形式化定义为F(N,C,T,Tr,Gr),其中:F()表示一个表单;N表示表单名称;C表示表单编码;T表示表单类型,包括成本类、收入类工程进度表单和资源申请表单,发票收据申请表单,以及其他业务表单;Tr表示与表单类型T关联的属性,根据不同类型有若干属性;Gr表示公共属性,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合同名称、合同编号、开工日期、合同金额、建设单位等七项。
2系统架构和业务流程
2.1系统功能架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功能域划分为综合业务功能域、综合统计查询功能域和系统管理功能域三大块。其中,综合业务功能域为业务部室提供业务操作功能,包括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票据管理、物资管理等模块;综合统计查询功能域采用表单、表格、图形等各种展现方式,为管理决策层提供多维度的统计查询和分析决策功能;系统管理功能域,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维护功能,包括人员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日志管理等。系统功能架构如下图2所示:在系统功能架构中,包括三个功能域、统一接入层、统一接口层,以及数据层。统一接入层实现了身份认证和权限访问控制;统一接口层提供了基于java平台的可复用框架的业务接口、工作流JBPM调用接口,系统外部excel导入导出接口、文件导入导出接口,以及数据库访问接口;数据层为系统运行提供了数据存储支撑,包括系统管理信息库、合同信息库、项目信息库、发票收据信息库、表单信息库、设备信息库、统计分析信息库等。
2.2可复用框架系统采用Java平台开发,B/S架构设计,构建基于jasperreport、Extjs、jsp、jbpm、struts、json等开源框架、符合项目实际需求的系统架构,形成可复用的功能框架并在其他项目中复用;数据库采用Oracle10g,应用服务器中间件采用Tomcat6.0,服务器部署的操作系统可选择Windows2003server及以上,或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可复用框架采用三层架构:视图层采用JSP结合Extjs页面框架技术,通过ajax技术实现页面与应用服务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控制层采用成熟的Struts2框架技术;Model层又分为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系统每次从页面发送请求传到后台经过STRUTS处理,找到相应的处理类和处理ACTION方法,然后通过方法调用与后台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返回到前台JSON数据串,经解析展现在用户面前。
2.3系统接口信息系统的建设承载了企业的业务流程自动化、标准化过程,在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要满足业务人员从传统处理过程到自动化处理过程的特殊需求,如传统业务表单以excel为主手工处理,在信息系统中需要提供对此类表单导入和导出接口,从而满足当前业务操作需求,并能够提供表单导入后自动化处理流程。在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中就提供了excel导入和导出外部接口,此外,还包括了为合同、项目、设备等业务模块台账管理提供的文件导入和导出外部接口。系统提供的内部接口包括两类:一是为业务逻辑提供的调用接口,如图3所示的可复用框架中,数据请求、响应、处理、数据库交互的应用程序接口,业务逻辑类继承BaseAction父类;二是业务流程接口,主要实现JBPM提供的三个函数,如下面表格中所示:
2.4系统业务流程系统的业务流围绕项目管理过程展开,贯穿整个流程业务数据流,则是以合同信息为中心、以项目信息为主线、以票据信息为联系、以资金信息为重心,将合同、项目、票据、资金和设备数据关联起来。参与整个业务流程的部门包括生产技术部、项目管理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和企业管理层,参与的角色包括项目经理、项目管理部主管、生产技术部专责、市场营销专责、财务部专责、企业领导等。系统业务流程如图4所示。系统业务流程体现了业务部门各司其职,由专责负责具体业务操作,具体业务流程包括:1)当市场营销专责在合同台账管理中完成合同信息录入,代表了流程的起始;由生产技术部专责完成合同信息完整性审核,通过项目管理流程下发项目管理部,项目管理部任命项目经理,由其在项目台账管理中建立项目信息,启动项目;项目计划,项目经理在项目执行期间,填报项目各阶段进度总结报告,在项目验收之前完成项目所有文档的上传工作;在项目资源申请节点,由市场营销专责在票据台账管理中填报发票收据申请单,并启动资金或设备申请流程,申请表单类型包括资金支付、收入申请,设备调拨、报废申请;当生产技术部专责收到申请后,在票据管理中审核发票收集信息,在核对完成后票据信息自动导入合同信息中的工程结算书中保存;在合同管理中有营销专责按照发票票据等信息完成合同资金明细,包括收入类和成本类合同明细。财务部门通过资金管理模块,汇总企业所有合同完成后形成的资金收入明细和资金成本明细。2)生产技术部以合同为统计单位,按照每个合同所关联的项目统计项目明细。3)企业管理层通过综合统计查询模块,查询合同统计信息、项目统计信息。
3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模拟公司;物流综合实训;工作情境;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0-0016-03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依托现有的校内外实训资源,在调研当地较具影响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础上,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及网购物流服务浪潮大环境,提出物流综合实训的新思路和新做法。
一、物流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模拟公司”是通过提供仿真的业务活动环境,为受训者模拟职业行为建立劳动组织关系,促使受训者在模拟经营活动过程中了解物流经营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熟悉市场机制,学习商贸规则[1]。模拟时,除货物是虚拟的,其他票据、操作方法、核算方式等均按真实经济活动运作。
“模拟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行为导向和职业性原则。行为导向,即创造师生互动的仿真情境,使学生通过自主协作式学习方式,反复练习,从而形成符合真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和职业能力。职业性原则,即要求实训目标和就业目标高度一致。
依托浙江商职院现有校内外实训资源,物流综合实训课程设计思路是以连锁零售企业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客户,连锁零售企业采购部门为连锁企业各个门店和连锁企业的B2C网上商城提供商品采购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为连锁企业各个门店和连锁企业的B2C网上商城提供商品的仓储管理与配送服务,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根据工作流程设计实训项目。
二、高职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整体设计
(一)高职物流综合实训课程内容设计
物流综合实训一般安排在学生顶岗实习或企业实习前,课时至少4周以上。学院物流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末的最后四周展开,共计120学时。物流综合实训包括模拟公司的设立、B2C网上商城销售配送、仓储/配送型第三方物流公司业务操作和仓储/配送型物流公司成本与绩效考核四个环节,具体见表1。
其中实训任务二是利用现有的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平台搭建连锁零售企业B2C网上商城。因物美集团在学院建有物美商职院店,因此利用现有校企合作实训资源建立物美商职院B2C网上商城。
仓储/配送型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学生在工作情境1中了解仓储/配送型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设立条件,知晓其设立程序,能根据公司的组织结构图进行小组人员分工,明确仓储/配送型第三方物流公司仓库部、销售部和客服部主要职业岗位及其工作职责,如表2所示,并进一步了解公司管理制度、仓储物流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保密制度、财物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同时,了解电子商务网站后台的部署和搭建。
在工作情境2“物美职院B2C网上商城销售配送”中,学生完成物美商职院B2C网上商城订单履行,掌握电子商务B2C交易过程,即网上商城内部各部门之间、网上商城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具体操作,熟悉网上商城的管理。
在工作情境3“仓储/配送型第三方物流公司业务操作”中,学生完成仓储货位和商品条码编制、商品入库、商品储存保管与盘点、配货发货、退货收货等实训任务,掌握货位编号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商品编号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货物入库检验的方法和技巧,熟悉货物入库管理的流程和各个流程中作业的内容;掌握货物库内存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熟悉货物库内储存管理的流程及各个流程中作业内容;掌握盘点作业的基本内容和盘点作业的基本方法;掌握以订单处理贯穿整个配送流程的各个环节;熟悉退收作业流程及退收管理。
(二)高职物流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设计
物流综合实训过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2]。根据实训项目和任务、教学安排,特制定如下考核办法。成绩设置:测评总分100分,分5个成绩档次,见表3。
(三)高职物流综合实训课程创新点
一是整合校内外的实训资源,通过企业之间实际的业务往来,加强学校连锁专业实训室与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之间的有效结合,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二是在实训项目设计上以连锁零售企业、连锁零售企业网上商城、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为实训任务,并涉及岗位分工、相关真实单据填写与交接、软硬件操作及考核评价等。三是实训教学采取全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小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为辅;四是各小组为完成综合实训任务,要求其所有成员必须熟悉整个业务流程、相关真实单据填写与交接、软硬件操作、团队协作与管理等。
三、物流综合实训课程实施的保障及应注意问题
第一,实训指导教师应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训协调掌控能力。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外,还要熟悉整个实训任务的业务流程、小组人员分工、单据填写与衔接,并能熟练操作各种软硬件,遇到异常情况能及时处理,从而保证“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科学有序进行。
第二,校内实训资源作为模拟公司业务开展的平台。校内实训室需具备一定规模,配备相关软硬件设备,按企业业务流程规划布置,满足现场实训操作要求。
第三,自主开发物流综合实训教材。现有《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教材不符合教学改革理念与思路,且学校有专门的教学和质量监督团队,因此要通过自主开发实训教学资料,保证课程实施。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创新研究》,编号:SZYJXGGYB201303,主持人:刘潇潇)
参考文献:
[1]朱文涛.物流综合实训课程中模拟公司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208-211.
[2]胡元庆,钟静.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步骤与开发方法探讨[J].物流科技,2012(7):33-35.
Design of “Logistics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Based on the Working Situation of Simulated Company
LIU Xiao-xiao
(Zhejiang Busines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China)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形势可谓节节攀升,遍地开花,这也使得物流企业更注重对营运与管理绩效方面的评价,成为了当前的经济发展的研究热点。通过定义物流企业的基本流程,引入供应链参考也就是SCOR模型,来进行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的营运和管理评价,进而达到完善新时期物流企业管理的目的,已成为了当前的一大发展趋势,本文结合某物流企业的具体案例和对SCOR模型的应用,对物流企业的营运和管理过程进行了积极探究。
关键词 :物流企业;SCOR模型;运营;管理;评价
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融合,不断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国际市场间的运作与联系,这也为我国物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此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营运和管理进行有效的评价,是政府监督企业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励企业自身不断完善发展的重要形式,对于物流企业的做大做强和高效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SCOR模型简介
综合看来,供应链参考模型最早出现在1996年,当时正值美国供应链协会成立,在该年年底,就由这一协会提出了一种供应链的诊断工具——标准供应链参考模型,对业务流程再造、流程度量等领域进行了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出一个多功能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它所囊括的五个基本管理流程分别为计划、资源、生产、交付和退货,基于流程定义,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实践中,虽然这些层次中的流程不包括在SCOR模型中,却不影响其在运用过程中借鉴SCOR模型的思路和方法,进而通过评价来找出企业内部的关键流程和指标,进而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
SCOR模型是一种描述和优化供应链过程的工具,讲求对企业供应链流程的梳理和绩效评价的指导,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完善,其综合世界多家顶级企业绩效管理和评价的的结果,为新时期各行各业提供了绩效评价指标管理方面的经验,成为了一种参考借鉴的绩效评价方法,是一种标杆指标,对新时期的物流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
2、某物流企业营运和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SCOR模型的应用
2.1 某物流企业营运和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及依据
如图1所示,设计过程中用到的SCOR模型的第一层结构对其所包含的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显示,主要有计划、资源、生产、交付和退货5个,这是在提炼实行供应链绩效管理企业的共性基础上得到的,且其体现的是企业具备物流功能进行供应链环节的过程,基于此,应当在立足模型基本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对SCOR模型的借鉴,并真正意义上联系起5项基本业务流程与物流企业的实际业务特征,只有通过此种方式,才能达到科学合理的效果,有利于其在后续发展中指导意义的发挥[3]。
综合笔者的研究来看,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经营特点决定了物流企业去选何种绩效评价方法,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的物流企业已具备提供系统化物流服务的能力,在具体的发展实施过程中,企业以客户的需求为依据,来完善后续收货、存储和送货等服务的,进而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一体化服务,而且基于客户需求的角度而言,退货工作不仅仅是服务的终点或结束,物流企业服务的内容还应有对货主发货情况的跟踪,对客户询问的响应等等,体现在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社会的发展,会逐渐宽泛化这种客服工作的范围,逐渐发展成为了综合服务型物流业,如图2所示[4]。
结合对上述图2和图1的比较可看出,在当前的物流业发展中,SCOR模型类似于综合服务服务型企业业务流程,可以看出,后者最大的特点在于可提供系统化的全部服务,囊括了给供应商到客户整个供应链过程,可以针对涉及到的全部业务,通过对企业相关资源的利用,实现了为客户仓储、配送等全过程服务。具体的操作中,针对综合服务行物流企业使的第一层运作模型,用SCOR模型描述并定义其基本流程,主要包括5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计划、资源及客户服务、仓储、配送,具体实践过程中,作为确定综合服务型企业竞争目标的基础,第1层运作模式对整个物流企业服务的开展意义重大,且5个基本业务流程的水平决定了企业的整体运营和管理水平,企业发展过程中,分析第一层模型,可实现对营运和管理评价体系第1级指标的构建,即具体服务过程中的计划、资源及客户服务、仓储和配送。
2.2 某物流企业营运和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中SCOR模型的应用
在上述设计步骤的基础上,构建某物流企业营运和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1级指标,对其中涉及到的5个要素进行了以下解释[5];
技术是根本,是对企业整体营运管理能力的评估,结合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分为资源整合、配送计划以及仓储计划。
资源是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实体,寻求外协资源可使企业提供更为完善的综合物流服务,具体有供应商和物料的收取等,构成了运作的实物。
仓储是对商品进行集中、加工、分拣等服务业务,在此过程中,需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和技术,也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进而确保配送过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是整个服务环节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配送是物流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严重影响着物流企业的运输效率,也是决定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的主要流程,构成了整个企业运营的联系线索。
客户服务水平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指标,旨在对企业维持与客户良好关系程度的考察,是企业未来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看来,物流企业的发展中,相关的服务指标应当兼顾企业发展的趋势,基于此,笔者在某物流企业营运和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中应用SCOR模型时,在1级指标的前提下定义各2级指标并按照某物流企业现有的部门设置,对其中重要的评级指标进行了遴选,进而完善了评价指标的实际应用。
3、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
在供应链模型发展过程中,著名绩效评估公司(PMG)和全球供应链管理咨询公司(PRTM)共同对供应链实践和IT评估进行了指导,并在此基础上,于2000年提出了供应链成熟模型,进而实现了对SCOR模型定义的供应链基本流程的评估,PMG 公司依据经济绩效与供应链实践之间的关系,结合所运用企业的发展发展需要,开发出了一套供应链绩效的整体评价指标体系,将其作为卓越企业特性的指标进行了提取为“标杆”,来指导相关企业的服务发展。
衡量企业是否达到卓越的标准见表1,这是通过整合物流企业的特点及SCOR模型的指标总结出的卓越指标,从定性分析角度看供应链成熟模型流程分解显示此企业处于内部业务整合阶段,它不仅仅关注各个部门的绩效,而是建立了相应的统一操作流程和规范,相比于行业中的“标杆”指标,笔者结合某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构建了其营运和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在此过程中参考了SCOR模型,对企业发展过程中供应链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了详细考虑,并有效结合“卓越”指标,以发展的眼光,建议企业在营运和管理评价中加以运用,以此来发挥其对物流企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4、某物流企业营运和管理评价
在本次设计研究中,笔者选取了该企业2006-2007年的数据(出于企业商业秘密的考虑,未标明具体数据),并依据该企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层次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来进行对各指标权重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该企业的营运和管理水平,然后得到如图3的分类绩效值比较图。
分析上图可得出,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到2007年下半年,该企业的营运和管理水平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综合来看,整体绩效提升最为显著当属2007年,具体为:(1)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充分重视了客户需求,映射出企业愈加重视客服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了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可有效和及时地解决客户问题;(2)仓储和配送两方面绩效基本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由于企业长期形成的人力资源优势加之雄厚的资金基础,使得仓储和配送这两项业务发展稳定。
此外,从上图也可以看出,此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在2006年的下半年,计划绩效出现下降趋势,经笔者结合该企业的实际发展分析发现,对计划绩效影响较大的首推送货准确率,因为可以从图上看出,相比于2006年的上半年,下半年的送货准确率明显降低,具体细分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下半年员工的流失率增加,使得此物流企业的相关工作计划得不到有效实施;另一方面,是因年末的关系,该企业所承担的送货量不断增大,使得其准确性降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其实施有效的营运和管理评价对于企业的发展作用重大,本文从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出发,引入SCOR模型对所在企业的基本服务业务流程进行了有效分析,并在后续文章的写作中,结合我国某物流企业特有的业务流程,根据其实际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建立了营运和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促进我国物流企业的不断进步,让这种指标体系有助于此企业从职能管理到基本流程的转变,在后续评估中,结合卓越企业“标杆”指标进行比价,分析出了此物流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发挥了SCOR模型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红英,黄远新.基于SCOR模型的物流企业营运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04:81-84.
[2] 黄远新,刘娟娟,黄有方.基于SCOR模型的物流企业营运和管理评价指标体系[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0,04:8-12.
[3] 张先敏.供应链管理与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D].中国海洋大学,2013.
[4] 洪怡恬.物流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基于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01:76-80+89.
[关键词] 电网企业;综合计划;闭环管理
中图分类号: U665 文献标识码: A
1 综合计划管理的现状
1.1 综合计划的指标体系
综合计划指标包括全省电力供需、供电量、电力销售、线损、购电、直属发电厂、成本费用、盈亏情况、电费回收、财务指标、电网发展、建设与改造责任部门项目指标、大修情况、供电服务、电网运行、劳动工资、科技与教育投入、安全管理等十八类。结合湖北省电力公司实际情况,增加了地市公司报表,主要有概念利润、售电结构优质率和实际线损率等指标,其中概念利润将同工资总额进行挂钩考核。指标体系基本涵盖了公司的主要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综合计划分类有公司年度、月度、公司属各单位综合计划。涉及的部门有发展策划部、财务部、营销部、生技部、调度中心、交易中心、人资部、农电部、科信部、基建部、安监部等部门。目前,部分指标纳入公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
1.2 综合计划编制流程
目前综合计划的编制流程如图1所示。
1.3 综合计划与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1)专业计划是综合计划的基础,是综合计划
的深入和实施的细化。综合计划要根据各专业计划和下级单位的计划平衡分析而制定,综合计划是宏观的、指标性的、线条的,而专业计划不仅计划了指标,还要对工作和流程进行计划。
(2)综合计划是预算的基础,预算是综合计划
的支撑,它们是辨证的关系。预算是根据综合计划,结合公司的能力来制定的,反过来,综合计划能否完成和得以支撑也要依靠预算。
(3)综合计划同经济活动分析是有机统一的。
经济活动分析是综合计划中最核心的指标,是基于考核的关键指标,而综合计划是更完整的,更宽泛的指标。经济活动分析对重要指标的深度要高于综合计划。
(4)综合计划中的指标是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
2 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对综合计划的预见性、准确性和调控力、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综合计划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范围、管理手段等方面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
公司发展的需要。
2.1 管理流程不优化
目前,在综合计划管理中,各部门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改变,使计划管理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存在计划分头编制、简单汇总集成、各自为政的现象,由于分口管理、条块分割,可能造成专项计划与综合计划不一致。综合计划的统筹协调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2.2 考核力度不够
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对综合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编制水平进行考核。综合计划只有部分指标纳入到了业绩考核范围中来,未能有效地发挥其在业绩考核中的作用。计划的准确性和预计性、计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缺少定量和定性的考评。
2.3 数据缺乏共享
综合计划涉及到公司内部多个专业部门,专业部门拥有的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同一个指标往往需要在多个系统中重复填报,无法确保数据信息的唯一性、准确性、及时性。同时反映公司实际经营状况的基础数据不全面、口径不统一,增大了综合计划平衡优化的复杂性。
3 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
3.1 转变管理观念优化管理流程
要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加强各项计划指标的综合平衡,科学合理地确定计划目标,努力实现公司总体效益最优,进一步提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坚持/四统一0原则,综合计划由计划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确保计划的唯一性和权威性。纵向上,处于公司生产经营的最前端的各地市公司,负责提出生产一线需求。公司各部门深入研究,上下沟通,综合平衡优化,形成建议。各专业、各地市计划据此调整、细化和深化自己的计划。横向上,各专项计划的责任部门,均是公司综合计划的管控部门,负有审核把关、监督执行的责任。计划部门负责综合平衡,形成计划草案,报公司决策。
3.2 建立有机联系按规律办事
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各专业、各指标的理论和规律,以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整体效益为前提,平衡协调各指标间的逻辑关系。考虑外部条件对指标变化的影响,进行指标随时间(年、季、月)变化的统计分析,滚动预测并进行修正,找出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效果评估体系,包括定量模型和定性模型。
3.3 完善考核体系形成闭环管理
健全监督考核体系,充分发挥激励约束作用,有效引进竞争机制。努力实现综合计划管理与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企业经营责任制考核等体系的有效衔接和相互呼应。在考核上逐步实现权、责、利相结合。建立将综合计划、完成情况、预算、经济活动分析和业绩考核有效结合的闭环管理。
3.4 完善信息系统
结合SG186工程数据平台,在系统分析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平台,加快综合计划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推广,尽快实施到直属单位,延伸到地市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业务流程,加快信息集成,加强综合计划应用系统与预算、财务、营销、生产、人资、安监等应用系统的衔接,统一数据口径,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数据信息的唯一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摘 要:外贸服务供应链是一个新兴行业,它以低成本高效率,专业服务外贸企业非核心业务,使外贸企业或者生产企业专门从事其核心业务。本文分析外贸服务供应链企业岗位设置的特点和人才知识与能力要求,研究外贸服务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嵌入NIIT BPO教学模式,开展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紧缺急需人才。
关键词:外贸服务供应链;外贸综合服务;岗位分析;教学做一体化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是指为国内中小型生产企业出口提供物流、报关、信保、融资、收汇、退税等服务的外贸企业,在现实中,又叫外贸服务供应链企业。这是一个新兴的外贸企业类别,它与传统的外贸公司和传统的物流企业有明显的区别,它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提供外贸业务流程服务、多种融资服务、外汇结算服务、信息服务等,是促进中小企业出口的有力助推者,是中小企业与银行的粘合剂,是中小企业风险管理者。因此,有必要认识这类企业,并研究这类企业的人才结构特征和培养模式,教育部门研究如何尽早为这类企业培养专业人才。
一、外贸服务供应链企业业务特征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又称外贸服务供应链企业,它是外贸企业,它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但它与专业的外贸公司不同,它从事的是为中小企业进出口业务,是在原来专业进出口公司中分离出来的新的业务公司,基于该类公司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它专门从事报检、报关、运输、制单、结算等外贸流程业务,同时也代中小出口企业办理退税、外汇风险控制,还能帮助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审核,作为银行与企业融资的审核者、担保者、管理者。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与传统外贸公司的区别是:
1.服务对象不同。专业外贸公司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国外客户,为客户在合适时间、合适地点提供符合合同的外贸产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服务对象是国内的中小微出口型企业,该类企业可能是专业小外贸公司,但大部分是是生产性企业,由于其外贸业务量不是很大,对外贸流程处理不是很多,而外贸流程处理必须专业化知识,中小企业没有必要安排一个专门的岗位来处理外贸流程,而把这些业务外包给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所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是中小企业外贸业务流程外包的接包者。
2.工作流程不一样。专业外贸公司开拓业务通常采用参加交易会、拜访外商、与外商谈判、签订合同、联系生产、报关、发运、结算等业务,其重点在与外商交流沟通及外贸合同的谈判与业务履行。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主要是开发中小企业,集成保险、商检、货代、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外贸流程服务,重点在国内流程服务。
3.工作平台不一样。专业外贸公司一般基于互联网络,采用MSN、电话、传真与外商联系沟通,内部管理采用ERP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客户能够通过该平台实时查询业务流程的进展以及结汇退税状态,该信息是与中小企业共享。
4.专业人员具备的知识结构不一样。专业外贸公司专业团队是由外销员、跟单员、单证员、质量管理员构成。外销员负责开发国外客户,获取订单,业务助理即跟单员最主要维护已有国外客户,并管理国内供货商的流程;QC主要是协助跟单员监控外贸业务中产品生产的质量、进度以及交货期;单证员是对每笔业务应该提交的文件进行正确、及时的缮制,并从有关外贸服务单位获取相关单据,及时提交银行进行结算,或者提交买方要求付款,这个团队的正常有序运转,才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商品。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是由市场开发经理、客户管理员、跟单员、货代员、报关员组成。市场开发经理负责开发中小企业服务需求,客户管理员跟进维护服务,跟单员对每一笔外贸出口业务进行跟踪,货代员负责该货物的订舱与发货,报关员对该笔业务进行商品归类审核、税费计算、提交报关单、现场报关等服务、客服员提交单据结算,是一个围绕国内企业出口的流程提供服务。
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主要业务岗位分析
如前所述,一个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主要是为中小企业进出口提供流程外包服务,它所设置的主要业务岗位,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是分析的重点。本文以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分析,一达通外贸服务公司创立于2001年,主要业务是为国内的中小企业提供包括报关、物流、金融等“一站式”的进出口外包服务。2010年为阿里巴巴收购,2013年一般贸易出口位列全国第五位,进出口总额达到40亿美元。
1.市场部
主要工作职责:第一,做好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及销售工作,扩大地区市场的品牌知名度;第二,指导客户熟练使用一达通所提供的各类产品及服务,确保客户问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地解决,提高客户满意度;第三,根据客户情况制定合适的服务方案,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客户拜访工作,与客户建立紧密良好的合作关系;第四,及时反馈客户对一达通产品和服务的意见及建议。
销售岗位人员工作技能和能力要求:第一,具有优秀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饱满的工作热情,诚实务实的工作态度,团结创新的工作精神;第二,具有业务工作经历,有通过网络、展会或独立开发客户和渠道成功的经验;第三,具有国际货运业务经验或报关行业务经验;
2.客服部
客户服务员的主要职责:第一,接交好销售部交接过来的企业,跟企业建立操作联系;第二,根据企业情况制作出口相关单据;第三,跟相关部门配合安排企业报关、货运、结汇等事宜;第四,收集企业出口退税所需材料。
客户服务员要具备沟通能力、职业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主要的知识结构式英语、外贸、报关、物流、结算、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知识。
3.通关部
通关部主要职责是负责核准出口货物的编码,填报报关单,办理清关手续,配合物流部出运货物。
通关部主要岗位人员工作技能和能力要求:要有与海关、客户沟通的能力和反应能力,通关知识和技能素养良好。主要知识结构是商品编码知识、报关知识、报关单制作等。
4.物流部
物流部主要工作职责是掌握各条国际物流线路,及时掌握运价动态,针对客户的货物重量核算运费,及时安排拖车到公司指定现场上货,并及时发运国际货物,跟踪货物运输情况。
通关部主要岗位人员工作技能和能力要求:良好的沟通能力,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主要知识结构是物流知识、货代知识。
5.财务与融资部
有的企业专门设立财务部和金融部,有的则合二为一,本文按照后者处理。财务部主要工作职责是内部财务管理、企业贸易融资申请的审核与申报、银行结汇办理、出口退税办理、远期外汇买卖等。
这里主要分析融资部就业岗位,该岗位就业人员需要外贸知识、供应链金融知识、外汇风险知识、信贷知识、退税知识。能够有良好的外汇风险操作技能、融资技能及退税操作技能。
三、外贸综合服务人才培养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为了做好外贸综合服务人才培养,先必须针对具体岗位确定岗位知识结构,培养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
1.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
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调查和分析,主要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如下。
表1 外贸综合服务主要岗位知识结构
2.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
外贸综合服务专业学生要达到培养目标,一方面要使学生拥有从事国贸专业工作或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更要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所需的通用能力。其中,从事某项工作的熟练技能,,即职业岗位技能属于“硬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则主要是指“软技能”。硬技能是指求职者本身在某专业领域从事工作、进行研究应当具备的必要能力,国贸专业的硬技能是语言应用能力、单证制作能力、跟单能力、国际市场开拓能力。
软技能即英文的soft skills,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术语,它是相对于“硬技能”( hard skills) 而言的。比软技能则是除了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所能为企业和个人发展带来额外附加利益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现在不少企业对于求职者的要求, 比起专业知识本身,更看重应聘者的职业软技能,也就是说,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是职业化的人才。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硬技能,软技能也要有显著提升。
3.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室,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答疑解惑者,可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中把课堂教学转向工作情境,课堂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把外贸服务业务的流程分为五大模块:市场开发、客户维护、物流货代、报检报关、结算与融资。每一个模块所涉及的课程再根据具体的工作场景,按业务流程分别制定不同的项目实施教学。每一门课程都有若干个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多个子项目组成,各子项目又细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教师上课时,首先布置清楚课堂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由老师事先根据外贸实际案例设计好内容,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自己去分析问题――搜索知识――制定方案――具体实施。每个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针对性的作个别指导,任务完成后由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观察及经验分析难点,演示讲解,点评总结,查漏补缺。学生再继续做,如此反复,按计划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任务。课后学生根据要求上网搜集相关素材,自己再去演练,在下一堂课时相互进行心得体会的交流,老师给予点评鼓励,这样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真实体会每一个外贸服务流程的相关工作。
在教学做过程中要加强创新训练。创新要求的是用自己的独立思考、表达对工作对象改进、设计的一种能力展现。开设创业项目设计、毕业论文课程。活动竞赛主要通过课外活动开展,如创业大赛、技能竞赛等。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沙洲职业工学院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服务外包方向,专门培养承接服务外包的人才,在熟悉外贸业务各个流程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除国际市场业务的开发和生产以外的业务流程提供高效快捷便利的服务,为日益成长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前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利丰研究中心.供应链管理:利丰集团的实践经验(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2]王子先.深圳市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2)[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3]郑艳玲.供应链增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3.
[4]王爽.基于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职业技能体系.物流科技,2011(11).
关键词:网络管理;现状;发展趋势;网管标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 A
1 我国电信网络管理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建设事业的逐步发展,我国网络用户规模的日益扩大,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电信网络,电信网络的正常运营主要由几大运营商负责。随着我国电信网络规模的不断发展,我国电信网络受网络设备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影响,变得更加复杂化,电信网络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棘手。目前我国电信网络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多厂商问题日益严重,网管接口与规范的统一标准一时难以建立,无法有效对网络和设备进行统一规范与管理,这极大的阻碍了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
近几年,电信系统内部的各主要运行商都在积极的致力于各自的网络管理系统研究,也成功的拥有了各自的网络管理系统。但不同的运营商所采用的技术各不相同,网络管理系统所应用的管理协议也各不相同,不同运营商所研制的网络管理系统因管理协议与具体运用技术的不同,而无法进行兼容,无法实现管理信息的资源共享,无法对整个网络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管理,管理内容也非常复杂,使得我国电信网络管理十分混乱。在电信网络系统中,传输网应并保持相互协调与统一,维护期二者之间的统一性。但就目前我国电信网络系统来看,各个运行商所研制的网络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这直接导致了电路配置工作以及网络调整优化工作的开展都面临很大的困难。
针对我国电信网络系统的这一状况,需要对电信网络系统的传输网加以改进,要努力构建一个综合型的传输网络管理体统,对电信网络系统内部部门运营商的传输网络进行统一管理,提高网络管理的整体水平。综合型的传输网络管理系统构建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会遇到接口不开放、运营商协商不一致以及网络传输接口不统一,严重阻碍上层应用系统的开发,我国电信网络统一管理工作的发展将面临很多的挑战。
针对目前我国电信网络管理系统的真实状况,各个运营商也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了综合网络系统将是我国电信网络管理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都非常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全面的综合型的网络管理体统,对电信网络实施全面的管理,提高电信网络管理的效率,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相对独立的网络系统进行充分的整合,将它们融为一体,共同构建一个技术标准统一、功能齐全、符合网络管理系统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综合型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从某一具体的网管工作站切入,对互联网内部的所有网络实施全面的管理与控制,可以及时的对网络系统内部存在的各种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提高电信网络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此外综合型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针对未来电信网络管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的需求加以融合,满足我国电信网络管理工作未来发展的具体要求。
综合型网络管理系统对我国电信网络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综合型网络管理系统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为此,必须对目前网络管理市场上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了解。目前我国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建设远远滞后于电信网络的发展速度;国内电信市场的发展缺乏对管理系统的统一部署;具体的管理措施与管理流程没有得到明确;管理方式不够统一,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综合网路管理系统的发展,为此在我国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的运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对阻碍综合型网络管理系统建设的各种因素加以清除。
2 电信网络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电信网络管理要努力实现网络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有机融合。网络管理与业务管理的融合目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各运营商正在建设的各种OSS/BSS 系统。通过OSS/BSS 系统的建设,将运营商的网络等后台资源的管理与前台的面向用户的业务管理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为客户服务。eTOM 是目前典型的指导OSS/BSS 建设的标准和指南。
是为了促进电信网络管理中网络管理层与业务管理层的融合,电信网管论坛TMF 制定了eTOM(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sMap, 增强的电信运营图)。eTOM 作为电信运营业务流程向导的蓝图,是NGOSS(下一代运营系统和软件)的重要概念和关键组成元素。eTOM 是一种业务流程模型或框架,它为服务提供商提供所要求的企业流程。eTOM 较好地代表了电信运营业的真实世界,很多服务提供商(包括了系统集成商、 ASP和软件供应商)已经在运用 eTOM ,因为他们在采购软件、设备,以及面对愈加复杂的业务关系网络中,与其他服务提供商的接口,都需要行业的标准框架。
eTOM 对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电信业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和用户数量都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网络基础设施、客户资源、信息资源等)是各电信运营商都要面对的关键问题。eTOM 的目的是通过业务流程的实施来管理企业,它包括了战略、经营和保障等企业的三大高层流程及其相互间的集成。服务提供商需要用这种通用的流程框架,确保有效地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和交互,确保第三方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而不需太多的客户化定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种对流程的共同理解,对管理电信业务市场中愈来愈复杂的业务关系极其重要。eTOM 从企业整体和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的角度和高度,来认识和看待电信企业运营的业务流程框架,对我国电信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随着电信行业的发展,现在的电信已经不仅仅是打电话,发短信那样的简单。彩铃、手机游戏,电子书刊等各式各样的电信增值服务纷纷出现,一时间,电信行业的业务种类快速的膨胀了起来。为此,面向业务、定制开发将是综合网管的一大趋势。网管系统需要针对电信运维部门提供灵活的客户化定制服务,实现关键业务的监测和管理。对业务系统的监测,网管系统主要分三步走。首先,网管系统会模拟用户操作业务流程,实现对业务流程可用性的监测;其次,网管系统将对业务流程核心应用程序进行监测,实现对业务流程核心性能的监测;再次,对业务流程中各阶段所返回的数据进行监测,实现业务流程全程全范围的监测。
为了满足运营商全程全网开展业务的需要,电信运营商还需要建设分级分权、集中式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网络性能监测和业务监测。总之,我国典信网络管理的未来发展要按以上思路设计的网管系统,将进一步与业务管理系统融合,充分发挥OSS 的支撑作用。
总结
网络管理是电信网络安全可靠运营的重要保障,电信网络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实现网络管理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充分融合,将是我国网络管理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电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对网络管理工作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良,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管理更好的服务于电信事业,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鹏,吴治锋.计算机网络管理研究现状与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