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草莓管理和栽培技术范文

草莓管理和栽培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草莓管理和栽培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草莓管理和栽培技术

第1篇:草莓管理和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草莓;日光温室;高效益;栽培技术;辽宁东港

中图分类号 S668.4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099-02

1 棚址选择

要求选择土层深厚、背风向阳、质地较好、地势平坦、pH值为弱酸性或中性的壤土或砂壤土,有良好的灌水条件,前茬未种植过茄科作物,最好未栽过草莓或经水旱轮作的田块,远离医院、垃圾堆、工厂、矿山、铁路及公路干道两旁,其空气质量、灌水条件和土壤质量必须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

2 品种及种苗选择

日光温室栽培草莓比较适宜的品种有日本品种(如红颜、章姬等)、欧美品种(如甜查理等)。种苗应选用组织培养的无病毒苗,其繁殖率高,抗病性好,长势强[1]。

3 假植育苗

一般分露地苗床假植和营养钵假植。生产上多采用苗床假植,假植苗圃应排灌水方便、平整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在温室定植前40~50 d(一般为7月末至8月初),将繁苗圃中母株的匍匐茎子苗挖出,按大小分类,移植到100~120 cm宽的假植圃中,株行距(12~15)cm×(12~15)cm,进行精心管理

8月中旬开始至花芽分化前,减少氮肥的使用和适当控水,并于晴天覆盖50%~60%遮阳网于1.5 m处遮光防高温,有利于促使花芽分化[2]。

4 适期定植

一般在8月末至9月初定植;定植株、行距离:红颜、章姬等品种后期冠幅较大,株距15~17 cm;甜查理等品种,冠幅居中,株距应为12~13 cm。床面上栽双行,行距25~30 cm,1穴1株;定植深度做到“上不埋心,下不露根”,定植时秧苗弓背一侧向步道沟方向,花序向外侧抽生,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方便管理和采收果实。

栽苗后及时浇水,每天浇水1~2次,直到成活。浇水应浇透,不能浇“吊干”水。秧苗成活后,首要任务是松土。然后喷2~3次杀虫杀菌剂。及时清理老叶、枯叶,摘除匍匐茎,保留功能叶2~3片,减少营养消耗,促进花芽分化。适时进行蹲苗,蹲苗是日光温室栽培一项重要促花措施,对没有进行假植的秧苗,只有实行蹲苗才能为日后创高产打下坚实基础。所谓蹲苗,就是在扣棚布前尽量少施氮肥少浇水,控制旺长,进一步促进花芽分化。要是出现旺长势头,应采取断根措施,简单方法就是用铁锹或旧镰刀在草莓根下10 cm处插入土中,顺床横向将根系切断,减少氮肥和水分输送。对断根后植株发生的萎蔫现象,应及时浇水[3]。

5 扣棚布与覆膜

扣棚布和覆盖地膜因品种而异,红颜、章姬、甜查理等休眠较浅的品种应在10月上中旬扣棚布。可使不同品种草莓达到所需要的低温量,满足植株生殖生长需要,保证草莓按期正常开花结果。地膜覆盖应比扣棚布提前7 d,防止休眠程度加深。

6 温度与光照管理

能否调控好室温是日光温室生产成败的关键。室温过高,果实成熟早,果个小,产量低;室温低,果实成熟晚,上市时间延迟。各阶段适宜室温为:从扣棚布开始25 d内,白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6~28 ℃,晚上12 ℃左右;草莓现蕾至开花结果期,白天室温23~25 ℃,晚上8~10 ℃;果实膨大发白期,白天室温20 ℃左右,晚上不能低于8 ℃。进入3月后,晚上室温不能超过10 ℃,这个时期夜温过高,影响根系呼吸,导致果小变红。总之,在草莓整个保温期内,遇到高温应及时通风,低温要加强保温管理。

给草莓适当补光,可解决冬季光照不足,防止植株后期长势衰弱问题。补光方法:60 W灯泡离地面1.5 m,每约3 m挂1个。前期补光时间每天从傍晚盖帘开始至22:00止,开花后补光时间提前至20:00。补光时期从12月中旬(冬至前后)开始至2月末结束,高产品种如红颜、章姬、甜查理可延长至3月末[4]。

7 科学追肥

温室栽培的品种均属于高产品种,主要特点为吸肥力强,对肥料的需要量大,因此合理追肥能增强苗势,增大果个,提高产量。追肥在叶色变浅时(表现脱肥)进行。追肥一般有根下追肥和叶面追肥2种方式。根下追肥,一般分4次进行:第1次追肥在顶花序即将现蕾时;第2次追肥顶果长到小拇指大时;第3次追肥在顶果已开始收获时;第4次追肥在顶果收获盛期。每次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0~225 kg/hm2,追肥方法可随灌水施入,也可以在草莓根部扎孔干施。根下追肥,应本着薄肥勤施的原则,一次追肥不要过多,防止肥多烧根,产生肥害。特别要注意的是,施氮肥量过多果实易产生“青尖”,果质变差。叶面追肥,主要是营养液加一定比例水在叶上喷施,5~6 d即可见效。开花前喷施适量氮肥,有利于植株生长,开花后以钾肥为主,可提高果实含糖量,增强果实硬度。叶面施肥每7~8 d 喷1次,共喷施3~4次即可。叶面追肥时应注意避开开花盛期[5]。

8 喷施赤霉素

温室草莓扣棚布时,植株一般处于半休眠状态,只有及时喷施赤霉素辅助打破休眠,才能促使植株尽快恢复生长。赤霉素喷施量应根据植株长势和品种而确定,休眠浅的壮苗可不喷药,较弱苗喷1次药即可,休眠深或者弱苗需要喷2次药,用药量均为20 mg/kg,均匀喷心叶。喷药时期,第1次在扣棚布后5~6 d进行;第2次在花蕾出现30%时进行。宝交早生品种由于休眠期相对较长,需要喷2次药,第1次用药量15 mg/kg,才能使植株打破休眠,不矮化;第2次药量同其他品种一样。喷药应选择晴天,室温比平时提高1~2 ℃效果较好[6]。

喷药时期和浓度应从严掌握,否则药量浓度小会导致效果不理想,浓度大易发生果柄超长生长现象。

9 授粉与疏花疏果

养蜂授粉好,可提高坐果率,一般要求平均每株草莓1只蜂。蜜蜂对潮湿和各类农药非常敏感,室内湿度大,喷药均可造成蜜蜂死亡,蜂箱离开地面应50 cm以上,喷药时还应将蜂箱搬出[7]。

在显蕾期把高级次的小花摘除,在幼果青色期将病虫果和畸形果疏除,侧花序保留6~8个果,主花序一般留10~12个果。

10 土壤消毒

温室草莓栽植2~3年后,土壤有害病菌迅速增多,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导致产量下降。连作年限越长,产量越低。因此,为保证温室稳产、高产,应定期进行土壤消毒,是温室草莓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目前,土壤消毒主要有太阳能高温消毒、溴甲烷消毒、氯化苦消毒、垄鑫消毒技术[8]。

11 主要病虫害防治

温室草莓栽培应贯彻以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针,平时应做到无病早防,将病虫害消灭在发病和危害前期。

11.1 草莓炭疽病

草莓炭疽病是北方温室草莓主要病害。染病明显特征是草莓植株叶片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茎叶上病斑一般长3~7 mm,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稍凹陷。主要防治方法为选用抗病品种。在未种植草莓或土壤消毒过的田地育苗;栽植不宜过密,氮肥不宜过量,施足有机肥和磷钾肥,扶壮株势,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清除病残物。可用克菌丹、敌菌灵或50%多菌灵6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喷洒防治。

11.2 褐斑病(又称叶枯病)

褐斑病主要侵染叶片、果梗、叶柄。受害叶片最初出现红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斑块,中央呈褐色圆斑,圆斑外缘依次为紫褐色和紫红色。几个叶斑连在一起时,可使叶组织大片枯死。主要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施足肥,使秧苗发育健壮,增强抗病能力;苗期注意排水;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2~3次。

11.3 叶斑病(又称蛇眼病)

发病后,开始时在叶上发生淡红色不显眼的小斑点,以后扩大为直径5~6 mm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点,病斑周围呈浓紫褐色,中心为灰色,呈蛇眼状。叶斑病可常年发生,但在雨季或植株衰弱时发生严重。主要防治方法与褐斑病相同。

11.4 灰霉病

灰霉病是温室草莓的重要病害,主要发病在叶、花、果上。叶处发病时,病部产生褐色或暗褐色水渍状病斑,有时病部微具轮纹。在高温的条件下,叶背面出现乳白绒毛状菌丝团;果柄发病呈紫色,干燥后抽缩;果实发病,最初出现油渍状淡褐小斑点,进而斑点扩大,全果变软,产生灰色霉状物。主要防治方法: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时通风;开花前用速可灵或早霜灵800倍液喷雾;花期可用15%速可灵烟剂薰治。

11.5 白粉病

白粉病为草莓常见病害,主要是侵染叶片,严重时也侵染叶柄、花、花梗及果实。被害叶片发生大小不等的病斑,叶缘萎缩、枯焦。主要防治方法:采用硫磺熏蒸,方法为在棚内每100 m2安装1台熏蒸器,熏蒸器内盛含量99%的硫磺粉20 g,在傍晚大棚盖帘后开始加热熏蒸。隔天1次,每次4 h,其间注意观察,硫磺粉不足时再补充。熏蒸器垂吊于大棚中间距地面1.5 m处,可在熏蒸器上方1 m处高设置1个伞状废膜用于保护大棚膜。但熏蒸器温度不可超过280 ℃,如果棚内夜间温度超过20 ℃时要酌减药量。及时通风,降低湿度;一旦发病,可选用腈菌唑、福星、仙生、粉锈宁、农丰灵、世高、乐必耕、萃贝、武夷菌素等药剂防治。

11.6 草莓蚜虫

蚜虫在草莓植株上全年均有发生,主要因土壤缺水和空气干燥诱发,多在幼叶、叶柄、叶背吸取营养液,使叶片卷缩扭曲变形。蚜虫最大的危害可以传播病毒。主要防治方法:适当灌水,提高空气湿度;苗期用速灭杀丁或来福灵2 500倍液、40%氧化乐果1 000~1 400倍液喷雾,并应交替使用农药。温室开花、结果期,应采用灭蚜烟雾剂薰治。

11.7 红蜘蛛

红蜘蛛主要在叶背吸食叶液,主要因土壤缺水和空气干燥诱发,被害部位最初出现小白斑点,后期严重时叶片呈铁锈色,状似火烧,植株生长受抑,严重影响产量。主要防治方法:及时灌水,适当保持土壤内湿度;加强植株管理,及时摘除老叶、病叶,集中烧毁,减少虫(病)源;适时采用药剂防治,花前用20%灭特利3 000倍液、10%虫螨灵500~600倍液,或尼索郎2 0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温室开花期,用灭螨烟雾剂薰治,灭螨效果好,并且不污染果实,还可防止产生畸形果。

11.8 地下害虫

蛴螬(又称蛭虫)、蝼蛄、地老虎(又称截虫)、金针虫等4种虫害统称为地下害虫。蛴螬与蝼蛄主要为害草莓根系。地老虎、金针虫既为害根系,又为害叶梗及果实。主要防治方法:对地老虎、金针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 000~1 500倍液交替喷杀。对繁苗期出现金龟子、草莓叶甲、毛毛虫等害虫,也可用上述农药喷杀。

11.9 芽线虫

芽线虫是草莓芽里寄生的一种线虫,身体微小,体长0.6~0.9 mm,体宽0.2 mm左右,肉眼几乎看不清。芽线虫主要侵害草莓幼芽,受害植株腋芽数量增多,心叶扭曲畸形,

叶色光泽浓绿,受害严重时,植株萎蔫矮化,心芽变黄或红褐色,往往可见到所谓的草莓“红芽”病状,最后苗心腐烂,产生“空心”,导致绝收。主要防治方法:不在疫区引种苗;受害植株较少时,可及时拔掉并烧毁;采用高垄栽培,防止积水传播;实行轮作或土壤消毒;苗期可用40%氧化乐果2 000~4 000倍液、30%呋喃丹100~200倍液交替喷雾,每15 d喷1次,连喷2~3次。定植缓苗后可用90%敌百虫600倍液灌根3~4次,每次间隔7~10 d。

12 参考文献

[1] 石慧芹,李成,陈培民,等.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技术规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5):114,122.

[2] 韩庆瑞,王书先.草莓日光温室无公害栽培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3(5):25-27.

[3] 潘玉忠,周峰,赵辉.日光温室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3):105-106.

[4] 张世英.大果草莓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7(3):23-24.

[5] 苗晓雨,刘海亮,王德亮.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6):129.

[6] 张慧英.红颜草莓日光温室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82-83.

第2篇:草莓管理和栽培技术范文

草莓高架基质栽培是在日光温室内,将栽培槽设置在一定高度的架台上,用基质栽培方式进行生产的种植模式,与设施草莓土壤垄栽相比,其单位面积产量高,结果早,采果时间长,品质优,效益高,并从根本上解决了重茬问题,减少土传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提高设施农业的休闲观光价值。笔者结合3年的生产实践,对新疆地区日光温室草莓高架基质栽培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以供读者参考。

定植前准备

基质准备

基质为细椰糠(直径2~10 mm)和粗椰糠(直径12~18 mm)按1:1比例配比,加水浸泡30 min,充分搅拌均匀至无明显结块。按10~12 L/m2的密度铺设椰糠,基质含水量以手抓紧能挤出水滴为宜。

栽培系统安装

三角袋式栽培系统

三角袋式栽培系统引自西班牙,是双层立体栽培,栽培架采用钢筋搭建条形架台,第1层离地面80 cm,第2层离地面150 cm,槽面宽22 cm,高10 cm。架间距约为110 cm,槽上铺设三角栽培袋,栽培袋上层填充基质、滴灌带,安装回流管,灌溉时将多余回液流回回水桶,处理后继续进行循环灌溉使用,形成循环封闭型营养液管理系统。其特点是空间利用率高,基质容量少,但缓冲性较差,并对安装和管理要求较高。

U型槽式栽培系统

该系统中的U型槽容器引自日本,由镀锌管及压缩苯板组成,架高70 cm,架面宽40 cm,架间距110 cm,U型槽内铺设基质、加温水管、滴灌带,为非循环开放式系统。其特点是安装简易,基质容量大,缓冲性好,易管理。

智能水肥控制系统

智能水肥控制系统是草莓基质栽培技术体系的核心部分。原理是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根椐光照、温湿度传感器感应的参数,自动调节EC、pH到指定范围,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灌溉施肥的自动化监测与控制,为草莓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根系环境[1]。该系统包括原水灌溉系统、施肥系统、灌溉控制系统、栽培系统和回水系统5个子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草莓生长特点定时、定量的灌溉施肥,节省大量人工,避免配肥`差,达到精准施肥、水肥耦合的效果。同时该系统具备强大的拓展功能,可以同时满足多个温室的水肥运行和管理,便于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草莓灌溉原水的EC应在0.3 mS/cm以下,水质达不到种植要求时,需要安装过滤设备。

栽培系统采用膜下滴灌,滴灌管采用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生产的压力补偿式滴灌管。这种滴灌管抗堵性能强,滴头流量偏差系数小,滴头压力均衡。草莓灌溉首先需根椐基质湿度制定灌溉策略,维持草莓最基本的生长需求。其次要根据草莓单位时间有效光合辐射量设定需水需肥量。光照不足时,为保证基质始终维持在最佳水肥条件下,系统设置了最短、最长时间灌溉保障。草莓生长季需水量一般为140~160 m3,回水系统的回液流量一般为灌溉总量的20%~30%。

草莓施肥包括A、B肥及酸液。A肥与B肥包括了所有草莓生长发育中的所需元素,A肥主要含有Ca、N、Fe、K,B肥主要含有K、P、S、Zn、Cu、B、Mo、Mn、Mg。系统参数设定后,设备可以自动调节EC、pH进行精准施肥。一般草莓生长季需用专用水溶肥110~120 kg/667 m2。

选用优良品种

示范基地主栽品种为‘红颜’,其种植休眠浅、抗病性强、生长旺盛、花芽分化早、耐寒性好、产量高、品质好。

优质种苗选用脱毒组培苗,植株健壮、无机械损伤。具有5~7片成龄叶片,新茎粗度为1 cm以上,根系发达、叶柄短壮、叶色浓绿,单株鲜重在30 g左右[2]。

定植前种苗要剪除老叶和黑根,去除匍匐茎,留三叶一心,用杀菌剂如嘧菌酯(250 g/L)1000倍液浸根30~40 min,预防根部病害。

定植

定植时间

温室温度30℃以下,选择在傍晚或阴天栽植。在新疆北部地区定植的适宜时期为8月下旬~9月上旬,南疆地区定植时期为9月中旬。提倡使用假植苗和基质苗,使用裸根苗宜适当提早定植,保证成活率。

定植方法

定植时基质湿度保持在50%左右,种苗弓背朝外,原则是“深不埋心、浅不露根、根系舒展”,要避免窝根[2]。若出现露根或淤心苗以及不符合花序伸出方向的植株,要及时调整或重新栽植,漏栽的应及时补苗,确保全苗。双行品字型种植,株行距20 cm×15 cm,U型槽式栽培定植密度为5500~6500株/667 m2,三角袋式栽培定植密度为7500~8500株/667 m2。

缓苗期管理

缓苗期(定植至三叶期)18~20天,新叶3片,新根5 cm以上。定植后要及时浇水,晴天每天浇3~4次,每次5~6 min,基质绝对水分含量15%~18%,温室湿度保持在75%~85%,即叶片有水珠,保持根部湿润,阴天减少灌水次数。出现30℃以上高温时,要及时通风降温,用遮阳网适当遮阳,待缓苗后再撤除。特别要避免光照过强时突然撤去遮阳网造成幼苗灼伤或幼苗永久失水萎蔫。温室日温保持25~28℃,夜温12~18℃,不低于10℃。要避免温室中温度的骤升骤降,对草莓造成极大伤害。缓苗期灌溉液EC控制在0.5~0.6 mS/cm,pH控制在5.5~6.5,微酸性的基质适宜草莓生长。

生长期管理

新疆地区草莓缓苗期结束后,从9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为生长期,1月中下旬进入开花结果期,草莓采摘期4个月,4~5级花序。

适时扣棚

适时扣棚是草莓促成栽培成功的关键,扣棚过早不利于花芽分化,扣棚过晚草莓植株会进入休眠。扣棚的适期是在草莓的顶花芽完成分化之后,此时外界最低气温已下降到8~10℃,新疆北部扣棚时间一般在10月中下旬。

温湿度管理

苗期白天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温度为12~15℃;显蕾期白天温度为25~28℃,夜间温度为8~12℃;开花期白天温度为22~25℃,夜间温度为8~12℃;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为20~25℃,夜间温度为8~10℃;结果后期白天温度为22~28℃,夜间温度为10~14℃。基质温度为15~20℃最佳,不低于10℃。

草莓生长期间要尽可能降低温室内的湿度。生长前期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生长中后期(开花结果期)控制在40%~50%。基质湿度在50%~60%最为适宜[3]。

水肥管理和基质EC、pH的调节

缓苗期结束后,单株草莓日灌溉量为80~120 mL,灌溉次数4~5次,单次灌溉时间4~6 min,日累计灌溉定额为0.7~1.0 m3。要定期检测工作液的EC和pH,确保工作液EC、pH准确,随着草莓叶龄的升高逐渐加大EC。一般苗期EC为0.9~1.1 mS/cm,开花期EC为1.3~1.5 mS/cm,结果期EC为1.1~1.3 mS/cm,生长后期EC为0.9~1.1 mS/cm。中午光照较强时,草莓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严重,灌溉液EC可减少0.2 mS/cm;当光照较弱时,草莓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较少,这时EC可适当升高0.2 mS/cm。pH达到5.5~6.5时最适宜草莓生长,pH8时,草莓出现生长发育障碍。

授粉

草莓开花数量达到20%~30%时,引入熊蜂进行授粉,每667 m2放置1箱,授粉期40~60天。熊蜂因趋光性弱,信息交流系统不发达,耐湿耐低温,是温室茄果类蔬菜和草莓等果树授粉的理想昆虫,利用熊蜂授粉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绿色食品生产的重要措施。与蜜蜂授粉相比,其访花效率更高,访花更及时充分,授粉更专业。

引入熊蜂前,要提前安装防虫网。熊蜂授粉适宜温度为10~32℃,适宜湿度为50%~80%。授粉期间谨慎打药或熏药,如有需要,应提前将蜂箱搬入其他未打药温室。打药或熏药后,加强温室通风,在安全间隔期过后搬回蜂箱。

植株管理

在草莓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及时摘除黄叶、枯叶、病叶和匍匐茎。顶花序抽出后,选留1~2个方位好、长势壮的腋芽保留,其余掰掉。为保证品质,草莓要及时疏花疏果[4],第1级花序保留3~4个果,第2、3级花序保留5~6个果,第4、5级花序保留2~3个果。‘红颜’一般单株挂果12~15个。

补光

新疆北疆草莓适宜生产区光照强度为20000~40000 lx,开花结果期日照时间达10~12 h。但是在雾霾天气,为了延长日照时数,维持草莓植株的生长势,建议在栽培槽上方40~50 cm处安装50~80 W的LED灯带,于12月上旬~次年2月上旬期间每天补光3~4 h,调节红、蓝光比例为7:3。

病虫害综合防治

新疆地区草莓主要病害为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芽枯病、炭疽病、根腐病;主要虫害为螨类、蚜虫和粉虱。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使用脱毒种苗。发现病株需及时清除烧毁或深埋;收获后清水淋洗基质3~4次,借助自然条件,如低温、太阳紫外线等,杀死一部分土传病菌;深翻后利用夏季太阳热进行基质消毒。

物理防治

夏季进行高温闷棚消毒;用黄、蓝板诱杀白粉虱、蚜虫和蓟马等害虫,距植株顶部40~50 cm,每667 m2挂30~40块黄、蓝板。上、下风口及时安装60目防虫网,以挡避温室外的害虫入侵。在栽培槽上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

生态防治

开花至果实生长期加大温室通风量,将温室湿度降至50%以下。

药剂防治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限度地使用部分高效、低毒、低残留有机合成农药。所有使用的农药均应在农业部注册登记。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参照GB/T8321执行。保护地生产优先采用硫磺熏蒸器、烟熏法。

灰霉病发病初期可用速克灵1500倍液或万霉灵1000倍液防治。白粉病早期预防采用40~60 m3悬挂1个硫磺熏蒸器,定期进行硫磺熏蒸;生育期间预防性熏蒸7天1次,每次熏蒸3~4 h;治疗性熏蒸时,病害发生初期每隔3~5天连续熏蒸两次,每次熏蒸3~4 h;感病较重时,每天熏蒸3~4 h,连续熏蒸7~10天。草莓生长中后期白粉病发病重时用42.8%露娜森(氟菌・肟菌脂)4000~8000倍液等内吸性强的杀菌剂进行喷雾治疗。红蜘蛛前期防治采用中心

株投放扑食螨控制虫口基数,同时要控制环境条件降低其繁殖率;中后期发病重时用阿维菌素(10%)3000倍液+乙螨唑(100 g/L)3000倍液喷雾治疗,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蓟马、蚜虫的防治,使用氟啶虫胺腈等毒性较低、安全间隔期较短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采果期应先采果后喷药,多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效益分析

自2012年以来,新疆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现代设施农业先进技术,在全兵团组织开展草莓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优质高效示范达200多个标准温室,示范基地种植草莓(品种‘红颜’)667 m2,产量达2000~2500 kg,平均价格60~80元/kg,每667 m2收益可达12万元。示范基地关键技术覆盖率达到100%,与设施土壤垄栽相比,节水30%~40%,节肥20%~30%,化学农药投入下降30%,已成为兵团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和绿色生产的样板。示范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平高,技术简单、易操作,生产模式可看、可学、可复制,对推动新疆设施产业发展,优化农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邮电 学院学报,2012(2):95-98.

[2] 王琼.岷县有机生态草莓无土栽培技术[J].栽培技术,2016(32): 84-85.

第3篇:草莓管理和栽培技术范文

?本文系江苏省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农村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B-a/2006/02/034)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4-03-23

作者简介:李飞凤,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江苏南京,211200)实训处副主任,一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龄聋生职业教育。

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学校长期以来紧紧围绕“特殊教育要为残疾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农村残疾学生的职业教育新路径,拓展办学功能,培育学校特色,创新并实践了“学业、就业”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学校在2008年开始向全国招收初中毕业听障学生,建立听障职业中专,让聋生在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再学习3年,重点加强种植、养殖专业技术培训,实施有效的职业教育。

学校种植专业课有蔬菜生产、林果生产、花卉栽培等重点专业课程,贯穿于每个学年,另有农作物生产技术、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课程。选修课有草坪养护、插花艺术、观赏植物栽培等。种植业虽然苦、脏、累,但有较好的产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农产品日益受到老百姓的青睐,经济效益明显。

聋生学习种植技术更需要将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聋生认知水平较低,学习能力较弱,对于抽象、系统的专业知识理解有一定难度。将生产生活中的实用知识引入教学,使知识通俗易懂、生活化,用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1]种植专业课包含生物生长发育特性、环境条件影响、科学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内容,要想学好种植技术,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大量实践经验。聋生眼敏、心静、手巧,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仔细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细心操作管理环节,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有效掌握专业知识,磨练专业技能,培养专业兴趣。笔者所在学校立足实际,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开发基地特色资源,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专业设置,打造特色课程,研究适合聋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等,逐渐彰显了学校的特色和办学优势。

一、开发基地农业资源与设施,

拓宽教学实践场所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县级农村,土地、荒山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学校于2001年开始规划筹建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基地,基地占地800亩,现已初具规模。目前种植专业的特色资源有牡丹园、桃园、梨园和无公害蔬菜栽培区。其中最具特色的牡丹园占地近百亩,为江苏省面积最大、种植品种最多的牡丹园。学生在牡丹园中认识了豆绿、姚黄、二乔、黑花魁、大富贵等品种共九色十型,观察牡丹生活习性,学习牡丹栽培管理技术。桃、梨园一期种植规模20多亩,处于盛果期,二期扩大种植100多亩,处于初果期。有早熟桃品种雨花露水蜜桃、日本引进品种丰水梨以及当地优良品种黄花梨。学生在果园里认识桃、梨的品种特性,观察其生长发育规律,学习果树周年管理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区10亩,学生于其中学习青菜、萝卜、辣椒、空心菜、豇豆、南瓜等各类露地时令蔬菜的田间管理技术。还有葡萄园、盆景园,但规模较小,需进一步加强栽培管理,扩大规模,让学生学习栽培管理技术。

基地基础设施有3000m2现代温室大棚1个、牡丹栽培阳畦1个、观赏植物塑料大棚2个、草莓塑料大棚2个、蔬菜塑料大棚5个。学生在温室大棚里通过温度、光照和激素调节,学习牡丹花期调控技术,让牡丹花在春节催花和五一延迟花期。在花卉大棚里学习万年青、绿萝、凤梨、红掌、杜鹃等各类观叶、观花植物繁殖与管理技术。在草莓大棚中学习丰香和红艳两个优良品种草莓的栽培技术。在蔬菜大棚中学习黄瓜、迷你西红柿、彩椒、茄子等经济效益高的果菜栽培技术。今后,学校将依托社会各界资助和生产自救,申请项目资金和基础设施,建立、开辟、完善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残疾学生的实践场所。学校还积极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园、农业园加强合作交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

二、招聘专业教师和农业技术员,

加强师资力量

笔者所在学校从2006年开始招聘农业大学农学、园艺专业的毕业生(含研究生)作为种植专业教师。他们虽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深,但知识应用能力不强,专业实践经验不足,并且对聋生的教育缺乏认识。专业教师通过自学、业务学习和各种形式的培训,了解了聋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学习了手语和特殊教育方法等。他们谦虚好学,向老教师和技术人员请教,不断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逐渐成长为知识和技能型的“双师型”教师。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有种植专业年轻教师10人,其中研究生4名。学校已有1名教师取得初级职称(农学专业助理农艺师),3名教师取得中级职称(园艺专业农艺师)。学校还聘请农业技术人员4名,常年负责基地蔬菜、果树、草花、牡丹的生产管理,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今后,学校将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内外结合”的培训形式,多“走出去”,参观农业示范区、科技园区,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多“请进来”,聘请农业专家、种植致富能手到校开设讲座,传授种植专业知识、经验、技能。还将与农业部门、农业院校等单位合作,为专业教师创造更多参加实用型农业技能培训的机会。

三、结合学生特点及基地生产实践情况,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实践经验、基地资源、季节特点与生产实践需求进行不断地灵活调整、补充,以适合残疾学生的发展。

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安排有一定的比例,且逐渐增加实践课的比例。聋生第一年主要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为1∶1,第二年学习基地各类主要品种的栽培与管理技术,比例为1∶2,第三年上学期学习基地特色或其他品种栽培,参与学校生产实践,比例为1∶3,下学期进入基地全面生产实习,预备就业。

蔬菜生产。聋生第一年学习蔬菜栽培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行播种、育苗、整地、制畦、施肥、浇水等基础实践;第二年学习白菜类、根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栽培,进行露地萝卜、青菜、丝瓜、豇豆等蔬菜的栽培与管理实践;第三年上学期学习设施蔬菜栽培,进行设施绿叶菜和果菜类蔬菜的栽培与管理实践。

林果生产。聋生第一年学习果树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行建园、育苗和果园管理实践;第二年学习桃、梨的主要品种、生长结果习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周年管理实践(清园、病虫害防治、除草、施肥、修剪、疏花疏果、套袋、采收等);第三年上学期学习葡萄、草莓、枣栽培技术,进行整形修剪与管理实践。

花卉栽培。聋生第一年学习花卉分类、品种特性、栽培环境等基础知识,进行万寿菊、矮牵牛、一串红、美女樱等露地草花的栽培管理实践;第二年学习花卉设施栽培、繁殖与花期调控技术,进行月季、扦插,米兰、竹芋、红掌、观赏凤梨等温室花卉栽培管理实践;第三年上学期学习牡丹和芍药栽培技术,进行品种认识、栽培管理和反季节催花实践。

四、理论联系实践,

强化技能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一)课堂教学与生活生产实践相联系

种植专业课对聋生来说抽象深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收集、整理、概括生活中的俗语化解专业术语,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让聋生了解农业概念和专业术语;展示基地的实物或图片,给学生以直观感性认识;通过看一看、议一议,让聋生了解生物学特性,拍摄基地的实地视频资料进行讨论,解释现象与操作过程;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让聋生了解基本操作步骤及方法。这样不仅激发了聋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聋生阅读、观察、分析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示范引导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环节。专业教师要将技术步骤分解开来进行分步教学,要求教师动作科学规范,语言准确明了,并辅以板书和手势,说清每个步骤的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引导学生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三)操作练习,熟练技能

学生将模拟练习与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相结合,熟悉操作步骤,再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单独操作等形式反复操作练习,熟练掌握技能。学校通过基地实践周、实践月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如梨剪、牡丹移栽、蔬菜栽培、果树施肥等,明确质量、速度、数量等要求对生产实践结果的影响。活动中,专业教师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练习,巡视指导适时点拨,让他们分工合作,整个实践教学活动有条不紊。专业技术人员凭借扎实的操作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定期示范指导,实地讲解技术要点与难点,有效促进了聋生技能操作要领的熟练掌握。

(四)生产实习,应用技能

三年级下学期,学校将学生分至基地生产各环节进行实习,掌握就业技能与谋生本领。种植主要分为露地蔬菜、大棚蔬菜、果树、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栽培5个大组。由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及有丰富经验的聋职工带领学生学习基地农产品生产、管理和销售的具体环节,增强质量效益观和市场经济意识,让聋生最终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或独立进行生产经营。

五、特色职业教育的成效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农兴趣,提高了专业技能,增强了专业自信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聋生能够熟悉当地适宜种植的优良蔬菜品种,独立完成整地制畦、挖沟打穴、播种、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和采收等各生产环节。在教师和技术员带领下,聋生能够进行大棚蔬菜的种植与管理,了解蔬菜市场行情、独立销售产品等;熟悉基地果树品种和特性,独立进行果树栽植、除草、修剪、施肥、疏花疏果和采收各环节,制订果树周年管理计划,预估亩产量、市场行情、销售盈亏情况等;熟悉基地牡丹、草花、温室植物品种与特性,独立完成种植、施肥、浇水、修剪各生产环节,进行温室大棚花卉光照、温度控制、肥水管理,探索牡丹销售与草花道路装饰途径等。

特色职业教育培养了学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信心,使他们端正了劳动光荣的态度,养成了吃苦耐劳、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劳动态度与习惯。聋生们也确立了市场意识、诚信理念和质量效益观,增强了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十多名毕业生先后顺利留在基地就业。

(二)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专业教师顶着寒风烈日,深入田间地头,带领学生实践操作,参与基地生产实践,向技术员学技术学经验,手粗了、脸黑了,心也乐了。他们在参与省级集体课题“农村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研究”的研究,积极撰写职业教育教学论文,利用假期集中编写种植专业特色校本教材,研讨适合聋生的教学方法,打造精品课程《梨树施肥》、《桃树修剪》、《瓜苗嫁接》、《月季扦插》和《牡丹上盆》等过程中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学水平。

(三)经济效益可观

基地生产的蔬菜供应学校和基地食堂的日常所需。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南水二号水果黄瓜、金陵美玉迷你西红柿、苏琦茄亩产达2000―5000公斤。生产的优质无公害桃、梨首先通过分级包装供应关心帮助学校的单位,然后供中小学生社会实践采摘,最后批发给当地经销商。尤其是黄花梨和丰水梨由于产量较高、品种优良、品质上乘、鲜甜,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已经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基地培育的绿叶观赏植物和盆花租给周边各中小学进行摆放。与汤山翠谷农业园合作培育的观赏凤梨和红掌,销售行情一路看好。露地培育的牡丹4月到5月供游人观赏和盆装出售,尤其是大富贵、洛阳红、赵粉、二乔、银红巧对、乌龙捧盛等牡丹反季节催花品种在春节上市,以花开富贵、繁荣昌盛的寓意深受人们的喜爱,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六、展望

(一)教学场所应由课堂、基地向社会延伸,增强与社会的联系

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和进厂实习。[2]如组织学生亲自进行桃梨、蔬菜、牡丹花的售卖,独立参与品种种植经营管理,使聋生获得为人处世、沟通交流、竞争合作等丰富的社会经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市场、质量、竞争、合作和诚信意识。

(二)教学应捆绑师生及学校、企业,实行校校、校企、校厂合作

使师生参与生产,企业参与教育,学校走向社会。如组织教师、学生到职业中心校、成人教育学校、大型种植场、农业示范区、科技园等地进行定期定点的实习培训与交流。引进企业办学校,学校办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训师资。[3]使聋生能够扩大视野,更新观念,掌握技能,不局限于基地的实习与就业,对一些优秀毕业生给予推荐,增加就业机会。

(三)职业教育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农村聋校可以开设多种形式与内容的课程

第4篇:草莓管理和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果树;栽培;管理措施;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31

随着我国林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林果业已经成为了我国林业的关键性产业,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受到果农的重视,我国也大量地投入资金进行果树资源的开发和种植技术的研究,从而使我国果农业实现高速的发展。

1 果树栽培措施对果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1.1 果树园址的选择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在进行果树栽培和管理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果树园的选址问题,在果园选址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针对果树种植,而且还应该遵循一些客观的原则。由于果树的生长环境和生产条件都比较特殊,因此,在果园选址的过程中要防止一些污染源的靠近,并且防止在果园的附近开设工厂等。不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要确保果树在清洁的环境下生长,如果果树的生长受到的污染源的影响,就会导致果实中产生毒素,如果人们食用了这类果实,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进行果园地址选址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勘察,分析在果园的附近是否有发电厂、造纸厂等,这些都会对土壤和水资源产生污染。

1.2 苗木品种的选择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在进行果树栽培的过程中,果树品种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好苗木的选择工作。在进行苗木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那些质量好的苗木,可以选择一些抗旱、抗逆性的苗木进行栽培,而且在进行苗木选择的过程中,还可以选择无病害的苗木,从而才能确保果品的安全。

1.3 果实套袋措施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套袋对果品的安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果树的栽培技术实现了高速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果树栽种的过程中,套袋非常关键。由于果品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如果果皮受到损坏后,就会导致果实发生破坏。因此,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果实的外部套上一层外套,从而可以防止果实的表面发生损坏,而且还能确保果实的颜色比较有光泽。在很多时候,果实在风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刮伤的问题,如果在果实外面套袋就可以有效防止这类问题的产生。

1.4 土肥管理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在果园中,施肥中一定要按照规定执行,不能随便采用化肥,否则就会导致严重的污染问题,还会对果园周围的水体产生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很多肥料都会导致果品的污染,在对果品进行检测中,发现果品中有大量的金属元素,在果实成长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氮肥,就会导致土壤中含有超标的亚硝酸盐,导致果实毒副作用的严重。所以,在进行化肥选择的过程中,要合理选择化肥,对化肥中的元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化肥,如果化肥使用过多,就会导致土壤中的金属元素超标,对人体和水体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为了减少各类危害的产生,要对化肥的使用进行合理的控制。

1.5 病虫草害防治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的产生。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10%的农药会附着在果实上,而且其附着能力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农药的毒性比较大。如果农药进入到人体后,就会在人体内产生积累,农药长时间在人体中聚集,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为了确保人在食用果实中的安全性,应该在果品生产的环节中禁止使用高毒性的农药。

2 果树栽培的特点

2.1 不同种类的果树生长习性差异很大

果树与一年生粮油作物差别非常大,果树一般都是多年生乔木和小乔木构成,如核桃和板栗都是乔木,柑橘是大型的乔木,由于不同类型的果树在生物学特性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其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其生产和发育特点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同,如南方的果树适合在高温多湿的气候下生长,北方的果树适合在寒冷干燥的气候下生长,所以果树栽培的难度比农作物要高。

2.2 栽培周期长

果树是木本的植物,其栽植当年不能结果,一般在3~5a才能结果,在5~8a才能进入到盛果期,有的果树盛果期长达数十年。相比而言,桃树的寿命比较短,但是核桃和板栗的寿命非常长,在进行果树栽培的过程中,要促进其结果期,所以,要采用一系列的栽培技术从而实现果树早日进入盛果期。

2.3 生长发育具有生命和年生长2个周期

生命周期指的是种子植物发育的过程中经历萌芽、生长和结实等,实生果树的生命周期分成幼年、生长和衰老等。

3 果树高产栽培管理措施

要不断地完善果树的高产栽培技术,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并且还应该对果树的高产栽培进行管理,从而提高果树的质量,对果实的生产进行严格把关,对各类影响果品质量的外在和内在的因素进行控制。果树高产栽培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选择合适的果树栽培位置

在进行果树栽培的过程中,栽培的环境对果实的质量产生关键的影响,合理的栽培位置的选择是培养优质果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园区的数量和规模都在扩大,这就导致了工厂周围的水质比较差,而且周围的种植环境非常的恶劣,果树栽培的发展受到各类限制。为了提高果树栽培的安全性,培育各类绿色果实,果农在选择果树栽培位置中,应该充分分析土壤的质量,选择在土壤肥沃并且蓄水能力强的地段进行果树的种植,防止在水源不充足的地方进行果树的种植。而且,还应该确定果树种植的环境中有优质的水源,防止果树种植周围的水源发生各类污染的问题。在果树栽培位置的选择中,应该远离污染源,应该远离工厂和出现污染的河流。相关的部门还应该对果园周围的空气质量进行定期的监测,防止大气污染的产生,要对土壤和水质进行定期的监测,对果树的生长指标进行密切的分析。

3.2 慎重选择肥料

果品种植的最终目的在于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安全和无公害的产品,所以,在果树施肥的环节中,应该采用绿色和无公害的化肥。在果园种植中,尽量选择农家肥的方式,在确保果树在生长的过程中具有充足的养料作为支撑的基础上,还能确保绿色果实的生产。在进行肥料的选择过程中,可以采用化学肥料的方式,如尿素和硫酸钾等,在果品的采摘过程中,每个月可以采用追肥的方式,在果树种植的后期可以强化果树的催肥工作。

3.3 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施肥

果树要想健康的成长,离不开大量的肥料,在施肥过程中,应该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恰当地使用有机化肥,防止食用一些没有进行加工过的肥料。农户在施肥的过程中,应该在对果树需要的化肥种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而且化肥使用的时间也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一般是在秋季进行施肥,而且施肥的方式比较多,但是果树一般采用的是叶面喷施和沟施的方式,从而果实可以充分的吸收化肥,提高果实的产量。

3.4 病x害的防治

要确保果树健康的成长,就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果农应该选择抗虫害较好的品种,并且选择无毒的品种,在果树的种植前,果农应该对果树进行检疫工作,从而确保果树的安全和健康。为了防止各类病虫害带来的问题,果农应该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防御工作,在种植的过程中应该着力的栽培一些没有病虫害的苗木,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果农也可以采用物理手段的方式防止各类病虫害问题的产生,可以采用灯光照明或者色彩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可以采用涂白粉的方式防治病虫害。果农还可以采用生物农药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从而起到无毒害的效果。在对不同的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药物,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并且防止病虫害防治中产生污染的问题。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套袋的技术,这项技术在颗粒较大的果实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可以确保果实的色泽,并且延长果实的保质期。

4 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4.1 矮化密植技术

在果树栽培的过程中,最常见的技术就是矮化密植技术,这项技术在矮生品种中非常的常见,并且采用一定的种植技术,使果树体积比较矮小,并且果树与果树之间的间隙也会比较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果树种植的密度,并且消耗比较少,果树的产量可以得到提升。矮化密植技术的使用可以使果树产果更早,并且结合了光合作用的原理,相关人员也完善了果树冠的处理。

4.2 良种化技术的应用

良种化技术的运用结合了果树的生长环境,是一类新型的栽培技术,可以使果树更加适应周围的环境,防止果树发病,使果树的产量上升,从而实现果农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3 无毒苗木技术的采用

我国很多果树在生长的阶段都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导致苗木不能正常的生长。无毒苗木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产生,从而可以防止病虫害的生长。通过多年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建成了苹果、草莓等果树脱毒果园,实现果树栽培技术的现代化。

4.4 机械自动化生产

在新的历史时期,果园的发展逐渐朝着机械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很多地方都实现了果园的机械化生产,在农药的喷洒和果树种植过程中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

4.5 套袋技术要点

套袋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果的质量,但是,在进行套袋技术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局限性,由于套袋的成本比较高,而且在操作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在推广的过程中也存在局限性,而且很多果农还不能充分地掌握套袋的技术,在进行各项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操作失误的问题。所以,相关的人员要对套袋技术进行大力的宣传,从而进行套袋技术的引导。

5 结语

果树的栽培于管理措施对幼苗的发育和果实的生长起到关键的作用,随着我国林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很多先进的技术都被采用到果树的栽培中,但是在先进技术采用的过程中,还是要通过对果园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从而对苗木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从而才能确保果园的增产。

参考文献

[1]曼尼汗・阿不都拉.果树栽培管理措施及种植技术要点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06):215.

[2]乔艳云.果树栽培管理措施及种植技术要点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06):151.

第5篇:草莓管理和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草莓;育苗;产业;关键技术

浙江省建德市近年来创新和拓展草莓产业发展思路,草莓种苗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草莓产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年育苗突破5亿株,产值1.5亿元以上,成为全国“红颊”草莓苗主要供应地,以发展草莓苗产业来“再造一个草莓产业”的目标有了实现的基础。

1 生产现状

建德市通过科技创新,突破红颊草莓育苗炭疽病发病重的难题,试验示范集成育苗关键技术,把草莓育苗产业培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门路。2009年以前,草莓育苗面积稳定在133 hm2左右,基本维持本市自给。由于种植红颊草莓效益高,育苗难度大,全国草莓种植区纷纷来建德调运种苗,每株种苗高达0.8元,促进了农民育苗的积极性。2010年红颊草莓育苗面积迅速增加了1倍,达287 hm2,每株苗销价0.6元,每667 m2效益3万元以上。2011年全市草莓育苗面积增加到433 hm2,每株苗销价0.3~0.55元,平均每株0.45元,每667 m2效益仍能保持在3万元左右。

2012年全市草莓育苗面积约在1 000 hm2,较2011年猛增1倍以上,新增育苗户15%左右。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草莓品种仍以红颊为主,其他为章姬、法兰弟,丰香品种已基本淘汰。二是草莓育苗基地集中。与草莓种植基地不同,草莓育苗基地实行异地育苗及水旱轮作,病害相对较轻,以寿昌、大同、乾潭、航头、更楼等非草莓种植的乡镇街道为主,其他乡镇为辅。三是培育形成了一批规模化育苗主体。育苗基地较以前更为连片集中,一般是几个大户租用面积6.7~33 hm2不等的土地,实行季节性流转,雇佣大量劳动力,专门从事草莓育苗生产,成为草莓育苗专业户,如建德老黄草莓专业合作社等,年产值可达几百万元不等。

由于2012年5-6月长期阴雨,7月高温、暴雨,对繁育“红颊”草莓品种秧苗极为不利。与常年同期相比,草莓繁育子苗普遍数量少、质量差、发病较重(炭疽病较往常早发20 d左右),有少数育苗地管理不善的已废园,约有33 hm2,损失750万元。当地农业部门强化技术辅导,指导草莓育苗户加强草莓育苗后期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疏苗、抑制徒长等管理,防治炭疽病的发生,确保草莓育苗数量、质量,并做好当年草莓苗贩销的宣传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草莓苗顺畅销售、育苗户增产增收。至9月中旬,建德市草莓苗已基本销售结束,由于容量过大,造成价格持续下跌,今年平均价在每株0.25元左右,仅为上年的一半左右,扣除成本,667 m2的效益已大幅降低,但规模育苗户仍取得不错的效益。而少部分个体散户所繁育的草莓苗因种苗来源问题、炭疽病发生、销路不广等因素,不能全部售完而留地老化,呈亏本状况,需引起高度重视。

2 发展经验

总结建德市草莓种苗产业发展的经验,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和农技推广部门的重视。一是重视贩销队伍培育。依托草莓产业规模、品牌优势,在大量繁育自产自用种苗的基础上转入专业化生产商品种苗,并引导一批完成原始积累、具有较强实力的贩销队伍,转身投入到草莓苗的生产和营销行列(上半年贩鲜草莓,下半年代卖草莓苗),带动规模经营,使草莓育苗产业逐步壮大。二是实行科技创新。积极开展组培脱毒和新品种引进筛选,建立三级种苗繁育圃,尤其是对种苗的选择、子苗繁育期限、控制苗的生长和繁育、防病药剂的选择等一系列的试验摸索,得出一套完整的红颊、章姬草莓育苗的技术规程,通过“前促中控后稳”措施,控制炭疽病危害,草莓苗的繁育数量和质量得到保证,每667 m2可繁育5~6万株,且苗粗壮。通过脱毒组培和温室驯化成为原种苗,然后建立一代种苗繁育基地,培育良种母苗供应给草莓专业合作社和大户进行良种苗的繁育。三是优质的售后服务。该市销售草莓苗的合作社已基本做到产业化,实行订苗、销售、后期管理一条龙服务,代办运输托运,并进行栽培技术辅导。由于售后管理到位和草莓苗本身的优质,草莓苗成活率均在95%以上,赢得了良好的信誉。

3 关键技术

3.1 异地育苗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未种植过草莓的地块,以远离草莓生产园地的山区水稻田育苗较为理想,曾繁育过草莓苗的地块必须先进行土壤消毒处理[1,2]。

3.2 繁苗母株定植

宜选用二代脱毒专用苗,或上年预留的无病健壮育苗专用母株。用生产株作繁苗母株的必须选取无病虫害、生长势强的植株,也可采用生产株培育的匍匐茎苗。繁苗母株的定植时间以3月下旬-4月中旬为宜,带土移栽,可在畦两侧双行或畦的中间一行定植,株距60~80 cm,一般每667 m2栽500~800株[1,3,4]。

3.3 母株定植后的管理

3.3.1 肥水管理

繁苗母株定植后,用促根剂连续浇根2次,间隔7 d。母株成活后,必须保持土壤湿润,以促发匍匐茎。每间隔15~20 d浇施1次农巧施1 000倍液,每株浇水量500 mL左右。在匍匐茎大量发生季节(一般5月下旬-6月上旬),撒施45%硫酸钾复合肥10~15 kg。梅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涝,7-8月高温干旱季节必须注意抗高温干旱保苗。8月中旬以后停止施肥。

3.3.2 植株管理

匍匐茎发生初期(一般5月中上旬),可喷施赤霉素(浓度为每克含量75%的赤霉素对水7.5~15 kg),每株5~10 mL,间隔7 d 1次,连喷2次[2,4]。及时摘除花茎和老叶,抽发匍匐茎后,把匍匐茎理匀。及时拔草,出现无根苗时,应及时重新培土。当每667 m2苗数在3万株左右时,可将匍匐茎剪除。经常摘除老叶、病叶及后期发生的匍匐茎,一般10~15 d左右摘叶1次,每株苗留3~3.5叶为宜,到8月20日止。并采取“控氮施磷钾,降温促分化”措施,喷施叶面肥、覆盖遮阳网,促进花芽分化[5]。

3.4 控制密度,促进老熟

田间子苗繁育至目标数量时,及时拔除繁苗母株,防止苗田秧苗过密,促进通风透光。红颊和章姬草莓对炭疽病敏感,7月以后是发病高峰,当苗长势太旺、太嫩和细长时,要及时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控制秧苗长势,促使秧苗矮壮老熟,增强植株抗病能力。药剂可选用75%戊唑醇·肟菌酯(拿敌稳)水分散粒剂 3 000倍液,或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5 000倍液,或12.5%烯唑醇2 000倍液,或15%多效唑粉剂1 200倍液,或20%三唑酮1 000倍液等,每隔10~15 d连续喷雾2~3次。

3.5 做好炭疽病的防治

草莓受淹或突遇高温天气极易发生炭疽病,要在雨停间歇期,选用25%硅唑·咪鲜胺可溶液剂1 200倍液,或20%苯醚甲环唑(炭伏)微乳剂1 500倍液,或40%克菌·戊唑醇1 000倍液,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百泰)水分散粒剂800倍液等喷施预防。

当发现有炭疽病时,应用25%吡唑醚菌酯(凯润)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32.5%苯甲·嘧菌酯(阿米妙收)悬浮剂1 500倍液,或75%戊唑醇·肟菌酯(拿敌稳)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或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4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做到雨后一防,或每3~5 d喷雾1次,连续防治3~5次[4]。

4 存在问题

品种结构方面,目前以红颊草莓品种为主角,且繁苗基地一般是老基地,土壤连作障碍严重,迫切需要开发新的种苗繁育基地。受草莓苗利益驱动,育苗面积有过快发展的趋势,超出市场需求容量的危机时刻潜伏,一旦销售不畅,必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且由于草莓苗生产准入门槛低,销售组织上主要依托草莓商品果的贩销户,育苗散户多,分散经验,组织化程度低,使得部分草莓苗良莠不齐,在销售方面又互相压级压价,草莓苗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必将损害信誉。由于草莓属于无性繁殖,实际上还未真正纳入农作物种子管理范畴,目前在草莓种苗的管理上基本处于空白,大多草莓苗贩销企业不具备种子经营资格,容易引起种苗质量方面的纠纷。另外,在病虫害检疫等方面也亟待加强。

5 对策建议

在培育草莓育苗新型产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培育有规模、上档次的专业化草莓苗生产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旱涝保收的种苗生产基地。同时,加强管理和引导,根据合理分析判断市场容量,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扩大订单规模,确保产品质量,实行贩销准入门槛,严格调运的病虫害检疫,规范生产,做大做强品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5.1 加大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扶持力度

培育开发新的育苗基地,提高良种繁育率;探索扩大异地育苗、冬季蔬菜—草莓苗轮作高效模式及高山育苗规模,加大对草莓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建成区域化草莓主产区的工厂化种苗繁育中心,引进开发草莓新品种,及早开发更新替代“红颊”的新一代草莓优良品种;配备草莓及草莓苗运送的冷藏车、冷库,不但可有效防止草莓苗烧苗,还可促进花芽分化,提早上市。

5.2 完善种苗生产技术体系

与科研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农科院)加强合作,建立三级种苗繁育圃,通过脱毒组培和温室驯化成为原种苗,然后建立一代种苗繁育基地,培育良种母苗供应给草莓专业合作社和大户进行优良种苗的繁育体系,形成一套草莓种苗繁育过程中病害防治、提高种苗质量和产量的关键技术规程。采用高山育苗措施,提高草莓苗质量,促进花芽分化,实现草莓提前上市。

5.3 加强草莓种苗贩销监管

制定相关标准(质量标准、包装运输等),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建议贩销大户申请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建立种苗繁育备案制度。一方面便于加强技术辅导和检验检疫工作,帮助贩销,避免检疫性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止草莓苗质量纠纷事故发生。

5.4 提高种苗繁育产业组织化程度

通过培育壮大草莓育苗专业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并建立草莓苗销售网站,利用政府搭建的合作交流平台,扩大市场知名度,促进草莓苗销售。加强草莓种苗的售后服务,做到订苗、销售、后期管理一条龙服务,尤其是确保新发展草莓基地提高草莓苗成活率,赢得市场声誉,做大做强草莓种苗产业。

参考文献

[1] 仇保玲.草莓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124.

[2] 王法格,曾光辉.温州草莓育苗技术规程[J].温州农业科技,2009(2):25-26.

[3] 程晋玲.长丰地区草莓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59.

第6篇:草莓管理和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蔬菜产业;现状;制约因素;发展对策;浙江嘉兴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27-03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Vegetable Industry in Jiaxing City

YUAN Wei GU Zhang-gen CHU Wei-xiong YE Li-hua YANG Guo-zhi

(Jiax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Zhejiang Province,Jiaxing Zhejiang 314016)

Abstract Jiaxing City is loca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entre and has superior geographical advantages,fertile land and long history of vegetable cultivation. However,many problems wer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status and restricting factors of local vegetable industry in Jiaxing City were analyzed,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systematically,and further planning and prospect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vegetable industry;status;restricting factors;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Jiaxing Zhejiang

嘉兴市东接上海市,南濒杭州湾,西连杭州市,北邻苏州市,处于长三角经济繁荣圈,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适合农业生产,是浙江省蔬菜生产大市。嘉兴市蔬菜产业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已成为嘉兴市农民现金收入主要来源,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嘉兴市蔬菜生产现状

1.1 嘉兴市蔬菜产业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和效益情况

嘉兴市蔬菜产业是蔬菜、粮油、畜牧、水产、水果、蚕桑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嘉兴市蔬菜种植面积年平均8.08万hm2,果用瓜种植面积1.04万hm2,合计种植面积达到9.12万hm2,占全市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25%左右。2012年蔬菜年总产量246.5万t,产值47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3.826 5亿元的19.28%。产值位居各类农作物的首位,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实现嘉兴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产业。目前嘉兴市主要的蔬菜作物包括:设施蔬菜(茄科、葫芦科等)、加工出口蔬菜(雪菜、榨菜等)、传统露地蔬菜(叶菜类)、水生蔬菜(南湖菱、茭白等)、果用瓜等。其中2013年主要蔬菜种植面积为榨菜0.54万hm2、菜心0.47万hm2、茭白0.38万hm2、莴苣0.31万hm2、番茄0.27万hm2、西瓜0.57万hm2、甜瓜0.29万hm2。全市蔬菜产业区域分布已形成,主要以南湖区、嘉善、平湖为中心的设施农业示范产业带,以桐乡、海宁、海盐北部沿海一带为主的出口加工蔬菜产业带,以嘉善、平湖、南湖区为主的果用瓜生产3个产业带。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市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设施栽培大棚蔬菜面积居全省第1。全市现有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社39家,无公害生产基地140个,基地面积2.08万hm2。

1.2 蔬菜产业鲜销、加工和出口情况

(1)鲜销。全市生产的蔬菜产品以鲜销为主,鲜销与加工的比例为3∶1,鲜销主要依托浙江嘉兴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其蔬菜供应量占嘉兴市区年蔬菜需求总量的90%以上,省外蔬菜销区主要以上海、江苏市场为主。

(2)加工。全市现有各类蔬菜加工企业207家,蔬菜加工转化率在29%,加工总量53.96万t,加工总产值7.83亿元,居全省第2位。加工企业以腌渍类企业为主,共有201家,而速冻、脱水、保鲜类企业仅6家。

(3)出口。年均出口产值约1 166万美元。出口产品主要包括番茄酱(嘉兴三珍斋食品有限公司)、速冻果蔬(嘉善年代速冻食品有限公司)、芦笋(平湖市鑫吉康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速冻蔬菜(嘉善宏联食品有限公司),出口销售市场以日本、韩国为主。

(4)产品商品率、价格波动和品牌情况。蔬菜是高商品率的农产品,产品几乎全部进入市场销售。现有有机食品品牌蔬菜5个,绿色食品品牌蔬菜2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9个,蔬菜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提高。

2 嘉兴市蔬菜科研现状

2.1 现有科研单位概况

嘉兴市目前的蔬菜科研单位主要以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嘉兴美之奥农业科技公司为主要育种单位。嘉兴市农科院的蔬菜科研团队为蔬菜瓜果新品种选育课题组,配备多种先进仪器设备的生物技术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为:蔬菜瓜果新品种选育、现代设施园艺配套技术;主攻方向为:水果黄瓜、厚皮甜瓜、礼品西瓜、樱桃番茄、水果玉米、雪菜、瓠瓜、食用型羽衣甘蓝、苤蓝、松花菜等蔬菜瓜果新品种选育及现代设施园艺配套技术研究,同时开展奥运蔬菜新品种引进等技术研究。嘉兴美之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名、特、优、新蔬菜和花卉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开发和推广。研究农场内路沟渠完备,各种科研设施设备齐全。已成功实施了近3 000个蔬菜品种的引种试验,463个组合蔬菜的杂交一代采种试验。

2.2 蔬菜优良种质资源搜集、保存及利用

近年来,全市平均每年引进蔬菜新品种244个次,搜集种质资源逾1 000份、试验示范布点170个次,示范方91个,示范面积497.33 hm2。通过试种、示范,部分新品种表现突出,如浙粉701(番茄)、金奖章(西瓜)、创新一号(甜瓜)、春将军(甘蓝)、浙蒲6号(瓠瓜)、红颊(草莓)等等获得了种植人员的好评,并已具有一定的种植面积。通过新品种引进试种示范,有利于嘉兴市主栽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有利于菜、瓜类作物的持续发展。

2.3 蔬菜新品种选育

近4年来,浙江省在蔬菜育种方面共育成设施蔬菜、露地蔬菜、出口加工蔬菜、水生蔬菜及替代进口蔬菜新品种27个。嘉兴市作为浙江省蔬菜育种协作组的一员,参加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蔬菜新品种选育”,并承担多个子项目,包括小黄瓜进口替代新品种选育及厚皮甜瓜新品种选育。

对于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以适合设施栽培、反季节栽培为主,开展嘉兴市主要蔬菜品种,如西甜瓜、瓠瓜、鲜食大豆、玉米等新品种选育,以生态适应性、对病虫害的多抗性、高品质等为主要育种目标,开展蔬菜品种选育和育种技术研究,以替代国内外引进品种。育成新品种主要包括甜瓜新品种绿乐、哈翠等,小型西瓜新品种金比特、拿比特等,小黄瓜新品种越秀3号等。其他蔬菜新品种如嘉蒲2号秋季瓠瓜设施栽培专用品种、加工型雪菜嘉雪四月蕻等。目前嘉兴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渐渐以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嘉兴市农科院对于西瓜、小番茄、甘蓝等蔬菜新品种的选育也获得阶段性的成果,搜集抗性好、质优的种质资源逾1 000份,并积累大量蔬菜品种选育种质资源,获得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的高抗病、高品质或具有特殊性状的种质资源,为后续蔬菜新品种选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蔬菜栽培种植管理技术

在栽培技术上,重点推广蔬菜瓜果多样化增效技术,包括病虫害防治技术、瓜类嫁接育苗技术、蔬菜穴盘育苗技术、长季节栽培技术、蜜蜂授粉、微滴灌技术、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设施栽培高效生产模式及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等。2012年全市推广防虫网面积523.87 hm2,防虫灯面积1 282.73 hm2,性诱剂面积726.4 hm2。喷滴灌面积1 820.67 hm2,培育穴盘苗2 233万株,穴盘苗大田应用面积2 333.33 hm2。发展生态循环农业2.53万hm2,包括了水稻―蘑菇―芦笋高效生产模式、桑枝条―黑木耳―水稻高效生产模式、万元千斤水稻―瓜菜轮作生产模式等。

3 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一方面农业生产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工业“三废”的污染,致使农作物生长环境受到破坏。同时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土壤酸化、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导致土壤的连作障碍日益严重[1]。另一方面重大灾害性天气(台风、暴雨)频发,如2013年23号台风“菲特”导致嘉兴市很多蔬菜基地被淹,4万hm2的秋季蔬菜基本都受到波及,损失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的加剧恶化,严重影响了嘉兴市蔬菜产业的发展。

3.2 农业设施化比例偏低

嘉兴市的蔬菜种植大多属于简单露地生产,设施化比例偏低。2012年蔬菜瓜类保护地栽培面积2.24万hm2,占蔬菜生产总面积的24.5%,绝大部分仍为露地蔬菜。由于露地蔬菜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影响大,风险大,每茬经济效益较低。目前露地蔬菜收益仅1.5万~4.5万元/hm2,而大棚等设施蔬菜纯收益9万~12万元/hm2,高的超15万元/hm2,收益差距非常明显。

3.3 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市场意识薄弱

目前嘉兴市除市级蔬菜基地与一些加工蔬菜基地实施一定的组织管理外,大部分蔬菜种植品种混杂,千家万户分散种植,随意管理,无法掌握市场的动向,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少,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3.4 当地蔬菜品种少、竞争力不强

嘉兴市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瓜果蔬菜杂交一代品种,大都为国外引进品种,种子价格成本高,且区域适应性明显,对于栽培特性不甚了解,影响生产潜力的发挥;同时,地方特色品种数量正在减少,品种混杂,种性退化,抗性减弱,产量和品质下降[1-2]。

3.5 技术推广体系薄弱

蔬菜品种多、种植模式、生产技术复杂、推广普及难以跟上,具有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缺乏。农技推广部门人员主要从事水稻相关专业,对蔬菜栽培技术尚不熟悉,缺乏深入地了解,对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大,多数农民对新品种缺乏足够的认识,接受缓慢,致使许多新品种在推广阶段得不到及时推广而失去价值。

3.6 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档次低,产业链难以延伸

现有加工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生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方式、经营理念与现代企业差距较大、进取不足,一般规模年产值在1 000万元以下,工艺、科技含量、开发新产品能力较差,市场竞争、产业优势难以保持。

4 发展对策

4.1 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

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重点解决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加强保护现有的蔬菜生产基地,并选择生态环境优良、污染较轻的地区发展蔬菜生产。加强宣传,提高农户对生产无公害蔬菜重要性的认识,使农户掌握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要点。加快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3]。

4.2 推进现代栽培设施化

嘉兴市冬季热量、光照不足,春季阴雨天多,气温回升慢,在蔬菜生产上要大力提倡发展大棚等设施生产。设施生产可有效地调节棚内小气候,能适应作物多季节栽培、生长,而且抵抗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强[2]。提高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充分利用温室大棚、大棚的配套设施、节水灌溉设备和设施、机械采收设备等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和生物化。

4.3 构筑中介服务体系

扶持发展一批大规模、上档次的种植企业、尤其是科技型的种植企业,以点带面,提高种植水平,加快推进现代种植业。另外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蔬菜产业联合会和专业协会,尤其是加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建立,组织农户入社,实行统一管理和服务,政府在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扶持资金时给予倾斜,促其尽快达到省级示范社条件[3]。在县(市、区)的蔬菜集中产区要普遍成立蔬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90%以上的菜农。

4.4 加强地方特色蔬菜品种的开发利用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挖掘有当地优势的特色蔬菜品种,如加工蔬菜(雪菜、榨菜、大头菜)、水生蔬菜(南湖菱、莲藕、茭白)等地方名特优蔬菜品种资源的提纯、保存和开发利用,加强生产、加工和销售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嘉兴市特色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4.5 加速蔬菜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各级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应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蔬菜产业依靠科技促发展的能力。一是提高已有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效率。鼓励支持农业高校、地方科研院所与蔬菜专业合作社或蔬菜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创新、转化平台和科技成果示范转化基地,促进蔬菜产业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二是加快建立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体系,建立和完善蔬菜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开展多渠道、多方式的农民技术培训。开办专业网站、专家咨询热线、手机短信服务等形式,加快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传播应用;通过讲座、函授、现场、广播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重点培育蔬菜专业大户;加大科技特派员下基层服务力度,依托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科技服务网点,解决蔬菜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4.6 发展蔬菜产业出口创汇,发挥龙头企业作用

发展蔬菜加工产业是发展创汇农业、更是提高新鲜蔬菜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应积极吸引国外资本、工商资本、民营资本投入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基地和出口蔬菜加工企业的建设。利用其资金足、技术含量高的优势开展蔬菜加工业,进行企业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4]。

龙头企业是联系蔬菜生产与蔬菜市场的纽带。应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尤其是加工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择优扶持一批重点企业,按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加快产业化、标准化龙头企业界行业协会的建设,形成自律的行业组织,提高其加工转化增值和带动生产发展的能力。

5 结语与展望

根据嘉兴市的蔬菜产业规划,通过科技手段全面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强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发展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和出口企业,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措施。预计到2015年,全市蔬菜瓜类播种面积达到10.67万hm2,其中设施瓜菜达到2.33万hm2,总产量达到450万t,总产值40亿元左右。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提高蔬菜产业的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新培育市级蔬菜龙头企业20家、市级以上规范化合作社25家、市级以上品牌25个,蔬菜年加工、出口转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最终将嘉兴市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的蔬菜产业强市。

6 参考文献

[1] 陈轶平,唐桂香,黄锦法.嘉兴市土壤质量与可持续利用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2):206-208,210.

[2] 邵俊文.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4(1):237.

第7篇:草莓管理和栽培技术范文

摘要 对温控系统在安徽省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研究,深入了解温室大棚在安徽省的整体发展状况和趋势,走访和县、临泉、肥西等地进行温室大棚生产现状实地调研,回收有效问卷,得出该系统在安徽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为温控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市场依据,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温控系统;推广应用;市场分析;营销策略;安徽省

我国农业目前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新阶段,温室环境控制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对温室环境进行控制使作物在最佳的环境中生长,是目前农业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满足现代农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需要和响应农业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独立研发了远程农业实时信息采集和控制系统。该系统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为其提供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具有控制精准、功耗低、体积小、监控范围大、成本低、操作方便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研究对象系统简介

整个系统由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GPRS终端、上位机3个部分组成,通过部署在监测区域的多个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完成数据采集。其中协调器节点和路由器节点只负责数据的收发,终端设备节点上安置了相关的用于区域监测的传感器,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路由器转发给协调器或直接发送给协调器。协调器通过串口和GPRS终端相连,GPRS终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传送过来的数据按照GPRS网络的数据格式发送至GPRS网络。GPRS/Internet内部网关将GPRS网络的数据格式转化成Internet数据格式,远程的上位机通过上位机软件获取传送过来的数据,在界面上实时显示出来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1]。并通过上位机软件发送数据采集命令给无线传感器网络,并同时监测部署在监测区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运行状态。

1.1创新点

一是实现了对温室群的控制与管理。二是系统中设置了温度传感器网络节点,具有自组网能力,摆脱了传统温室采用485总线以及CAN总线等有线方式与计算机通讯的距离困扰,并利用成熟的GSM网络技术,实现对温室群的远程控制[2]。三是充分结合农业专家系统知识,实现了对温室环境的科学有效调控,满足了农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以及不同时间段内对温室环境的要求。

1.2技术关键

一是无线自组网技术;二是单片微处理器控制技术;三是GSM/GPRS远程控制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控制精度、传感器精度、响应时间、无线传感器组网距离、系统功耗等。

2调查研究方法

为了解安徽省设施栽培现状,于2010年1月25~30日,笔者前往和县、临泉、肥西等地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了为期5d的温室大棚生产情况实地调研。此项调查几乎涉及各界人士,其中,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体农民和集中生产的大农户占调查总人数的58.5%,已就业人士占11.7%,在读大学生占15.75%,农业研究机构专家占调查总人数的1.75%,政府官员占调查总人数的2.3%,其他占10%。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调查范围,全面考虑和分析市场需求,以增加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从而得出有意义而且正确率较高的调查结果。该次调查涉及的人数较多,最终共收回有效问卷2 000份,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体农民673份,集中生产的大农户497份,已就业人士234份,在读大学生315份,农业研究机构专家35份,政府官员46份,其他200份,调查对象比例基本符合该系统前期主要应用农业领域的要求。

3温控系统推广应用的市场分析

3.1设施栽培现状的实地调研结果

和县从1985年开始示范种植大棚蔬菜以来,因其经济效益显著,蔬菜种植面积得到迅速扩大。至1990年前后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菜园子”,至2002年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达1.78万hm2,年产量50.9万t,成为仅次于山东寿光的全国第二大蔬菜生产基地。至2004年,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达2.83万hm2,其中大棚蔬菜1.33万hm2,产量超过80t,产值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4%,农民人均种菜收入达1 1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8%。至2008年,大棚蔬菜发展到10多万农户、2.67万hm2,并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大棚种植效益也达12万元/hm2以上。棚体结构普遍使用高架、钢钩大棚,既可以发展吊蔓栽培,又可以增强抗风雪能力。

截至2009年底,临泉县早春甜西瓜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绿色西瓜基地面积扩大到800hm2,以临泉县范兴集乡、高塘乡、杨桥镇、老集镇为中心,涉及到阜南县、颍上县、太和县、颍州区、颍泉区、界首市等“三县二区一市”,为全市高效农业发展起到了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1户群众种植0.67hm2西瓜年效益3万元以上,可以带动5户群众共同发展。该生产基地2010年将继续扩大大棚西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 400hm2。

2010年1月30日沿路返回时实地调研了肥西三岗、蜀山井岗、庐阳大杨、包河大圩等大棚农业种植区。截至2008年,合肥市大棚栽培总面积55.6hm2,其中加温温室8.2hm2,占14.8%;日光温室11.9hm2,占21.4%;钢架大棚为35.5hm2,占63.8%。合肥市正在积极推进具有合肥特色的“一县一品”。农业产业布局重点围绕“三圈五带十园百区六大产业集群”进行建设,其中不少项目就涉及到蔬菜。比如,“五带”中的环巢湖百公里水生蔬菜产业带、肥西县合铜公路15km蔬菜园艺特色产业带、肥东店白路高效种养一体化产业带等。按照产业布局规划,全市将形成100个66.67hm2以上特色种植园区。此外,十大园区的建设,基本都与瓜果蔬菜有关,比如包河区东大圩万亩蔬菜园艺观光农业产业园、造甲宋岗万亩蔬菜草莓生态种植园和肥西县官亭丰祥万亩大葱、药材、生态养殖产业园等。此外,六大产业集群很多也是规模化高效种植。比如以长丰水湖镇为核心的1.33万hm2草莓产业集群,以肥西上派镇为核心的1.33万hm2苗木花卉产业集群,以肥东撮镇、肥西三河和包河大圩为核心的6 700 hm2莲藕产业集群。

由上述调研情况可知,安徽省设施栽培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全省目前总共温室面积约21.4万hm2,据专家预测,还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棚结构简陋,种植品种单一。由于结构简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生产不规范,保温性能差,根本谈不上光、温、水、气、肥等环境的综合调节控制,与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相距较远,单位经济产出与发达省份及国外的差距较大,自然设施生产的风险高。二是大棚技术装备差,作物栽培体系不完善。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区农业设施还局限于竹木混合结构大棚等棚型,结构简易。现有的少量现代化塑料大棚,硬件装备水平并不低,但生产管理和运行水平远低于国外和国内其他地方的水平,能源消耗大;尤其是设施蔬菜、瓜果等栽培技术未成体系,种植的系统化、科学化与生产实践有较大差距。国产钢架大棚结构设施没有根据当地不同气候条件进行改造。大棚材料防尘、防老化、防雾滴性能差,以致透光率下降快,使用年限短。三是产业化规模小。散户的生产经营方式,运行管理的水平低。应逐步扩大设施生产的经营规模,将设施农业发展为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集成的工厂化高效农业,以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四是设施农业的科研能力较弱,科技含量低[3]。针对江淮地区气候特征和连栋大棚生产中存在的小气候问题,部分学者对连栋大棚遮阳网覆盖降温问题(内外遮阳网的降温效应对比)进行了观测和定量研究,同时对小气候效应及种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但在环境可控温室和大棚的结构参数优化、环境控制策略和满足作物最适宜生长的条件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南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环境条件下,如何改善棚室中的环境负荷有待进一步研究[4]。棚室内智能控制系统设施为空白,只有丰乐生态园和丰乐种子公司的基地大棚内有配备,但基本上也处于闲置状态。

3.2 问卷调查结果

在发放问卷所获结果中,农业生产者基本对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持欢迎态度,有小部分不了解此系统的人士,经过调查员解释后也对此系统表示感兴趣,大都希望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并表示如果市场上存在这个系统会进行尝试购买。在读大学生中部分出身于农民家庭,表示希望有这样的系统产生,以帮助父母进行农业生产,减轻其劳动负担;另一部分也表示这样的系统较好,顺应了当代农业的发展潮流。已就业人士,因亲眼见过很多农业生产,对这个系统还是怀有一定期待心理的。通过逐个研究农业专家的35份问卷,基本看出在他们的研究工作中也曾涉及到此类系统的研究问题,还有部分类似系统研究产生,但是他们多数处于研究角度,在成本、销售等方面存在问题,故基本没有投入实际使用,了解该系统后,他们表示看好该系统。政府官员大部分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上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对这方面的需求也会增加,故该系统有着很大市场潜力。其他被调查者中基本涵盖了各界人士,他们以自己的眼光对该系统给予了好评。在问卷最后的简答题中,部分人士给予了自己的看法,他们所提出的功能(除部分人士提出的极端功能,如自动控制农药配比进行喷洒、对偷窃者自动报警和抓捕等之外),其他的所研发生产的系统大部分能够实现。

3.3调查前期市场现实需求预测

截至2008年底,安徽省农户温室面积约21.3万hm2,主要分布在和县、临泉、繁昌、阜南、肥西等县;安徽省有110个县,每个县有1个县级示范园,每个县级示范园约占地1.3hm2,共143hm2;此外省内用于科研、旅游观光以及珍贵花卉苗圃种植的温室大棚面积约200hm2。因此,安徽省总共温室面积约21.4万hm2。预计大棚温室面积还以每年15%的递增率扩大。由于该产品是以温室大棚使用者为目标客户群,1个系统可以控制200m2,因此预计前期可以占到10%的市场份额,约可销售系统100多万套。后期将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完善系统,增加客户人数,争取可以占到市场份额的50%。

3.4关键外部机会

一是我国智能化的先进集约化农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应用不广,而同样的在国外发达国家智能化集约农业技术已相当成熟并且市场应用广泛,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地提倡和扶持智能化的集约农业的发展并引导传统农业向其转变,因此智能化温室控制系统的推广正是响应国家的政策和号召。二是随着世界发展由互联网向物联网转变的时代,我国也于1999年启动了物联网的建设,并且物联网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智能化系列传感器识别系统将会迎来新的机遇,温控系统的推广应用必定无可阻挡[5]。

3.5调查前期市场潜在需求量预测

世界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农业的发展当然也不会止步不前。因此,根据当前发展水平,我国农业种植也会逐步从散耕型向密集型发展,而且利用大棚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也会逐步增加,对土地的利用率、作物产出率也会加大要求。要实现这些要求,除了种子本身的质量之外,最重要的是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和外界环境,这对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需求量就不言而喻了。该系统能很好地控制作物生长各期需要的温度、湿度、光照、pH值等外界环境因素,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满足需求,而且价格低廉,适用面广,在未来市场中潜在需求量很大。

4营销策略

4.1定价策略

在考虑该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分析到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较小,因此采取需求导向定价,利用可销价格倒推法,将本产品尤其是针对大棚农户的市场定为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和商愿意接受的利润水平来确定其销售价格。对于销售于科研性质的农业示范园的相对高端产品,同时考虑到与市场上同等竞争者的产品价格,采取投资回收定价法进行定价,确保投资按期收回,并获得利润。

4.2分销渠道策略

一是分销。这是一种最为重要的销售方式,即在省内选取几个重点地区进行推广,在每个地区建立1个渠道寻找商进行推广销售。二是采取网络直销。接受网上订购,然后直接发货到终端消费者手中,以此来扩大产品销量。

4.3促销策略

一是人员推销。派遣推销人员到温室大棚种植区对农户和农业示范园区进行推销。二是广告营销。建立自己专门的网站,接受网上订购;印制宣传单,到目标市场和示范园区进行宣传;通过目标市场的当地县级的电视台和广播进行宣传促销。三是公共关系。通过广告的宣传和老客户对本产品建立的口碑,扩大该产品的影响力;横向联合科研院所的强大技术优势,将会大大提高该产品的信誉和影响力,使更多的消费者信赖该产品,从而无形中提升销量。四是营业推广。在每年大棚种植的淡季购买产品将给予一定的优惠;将每一位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办理会员卡,会员卡将以积分的形式给予不同的优惠,对于老顾客介绍新顾客的情况,老客户将得到新客户购买的新产品价格的同等积分;在推广的县级地区设立售后服务网点,完善和保证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

5致谢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合肥学院管理系缪群道、李道芳、张晓锋、俞军、陈琳老师、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宋良图研究员、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汪社宽高级工程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张金云副研究员的悉心指导,在此一并感谢。

6参考文献

[1] TETSUO M,YASUSHI H.An intelligent control for greenhouse automa-tion,oriented by the concepts of SPA and SFA[J].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2000(29):3-20.

[2] 丁为民,汪小旵,李毅念,等.温室环境控制与温室模拟模型研究现状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5):162-168.

[3] 伍德林.安徽省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12-4413.

第8篇:草莓管理和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现代农业企业;建设措施;大中农场;2012年

中图分类号 F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294-01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之年,也是企业管理争当新一轮排头兵的推进之年。为积极应对通胀和欧债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再提升,大中农场围绕“稳增长、促转型、提质量、求发展”目标,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员工队伍管理,不断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大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确保企业健康运行,力求经济效益快速增长。2012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含奖利润5 000万元,粮食总产量6.1万t。种植业麦稻产量确保14.25 t,力争达到15 t,效益确保1.275万元,力争达到1.5万元。争取“双千”基础上的稳产、增产和增效;种、林、牧“三业”确保利润350万元,力争达到450万元。

1 调整结构促进转变,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突出和稳步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一是调整优化布局,力争高产、高效。瞄准高产和效益最大化,实施二次“旱改水”,取消大豆种植;更新品种结构,削减晚熟品种面积,建设优质粳米万亩生产基地。寻求高效和设施农业突破口,探索集体经营模式下高效农业发展途径[1-2],建设以草莓、葡萄、景观苗木为代表的亩效益万元试验基地,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发展基础。完成农业2 000万元投资任务,在继续做好农机具采购工作的同时,突出抓好“一个科技项目、两个创建项目和三大建设工程”的实施。确保种子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通过科技厅验收,以争取该项目二次资金和进一步的滚动资金;部省麦、稻2个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项目力争再创佳绩;灌渠硬化、河道疏浚、泵站拆建三大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三是振兴“三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打造杂交制种和良种繁育2个万亩基地,提高生产单位留种积极性,买断大麦新品种扬农啤8号,抓好种子生产,不断提升种业盈利能力。严格林政管理,提高活立木蓄积量,加强景观苗木培育管理,培植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养殖管理,做好防疫工作,认真研究市场,争取无公害养殖规模突破1万头,实现牧业效益新突破。

2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为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团队质量,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加强班组建设。以创建星级“职工班组”和“学习先进、争当标兵”活动为契机,完善班组管理,激发劳动潜能。二是推动绩效考核。全面推动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作为兑现薪酬分配、岗位聘任、培养培训及兑现奖惩的主要依据。完善机农一体化改革方案,调动机驾人员参与种植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收入水平。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根据生产实际,搞好劳动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管理和劳动技能,激发创造力。加强农机操作工培训和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充实职工管理队伍。组织选拔服装加工与培训高级研修班,为劳务加工提供人才支撑。四是推进员工增收。完善员工收入与劳动贡献挂钩制度,继续实施职工增收,进一步提高收入水平,确保公司员工收入稳步增长,收入水平处于苏北领先。

3 推进管理规范年活动,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以开展管理规范年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是深化目标成本管理。定期开展经济分析,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化解通胀压力。种植业单位加大秋熟作物用工投入,实施精细管理,推进增产增效,控制农资投入、降低购销成本。农业“三业”要千方百计压缩非生产性支出,细化成本控制目标,落实节本增效措施。二是加强资金与合同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积极压缩应收账款和产成品资金,努力降低资金潜在经营风险。加快滞压存货处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完善企业采购管理,严格招标采购、比价采购制度,科学制定采购计划,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加强合同管理,强化合同评审,严格执行报批制度。三是严格产品质量管理。制定出台质量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定期分析制度和生产工艺管理制度,强化生产过程检验,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种植业单位特别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以良好的卖相争取理想的价格。四是提升工作执行力。进一步完善责任制考核方案,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产、供、销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程序管事[3-5]。

4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围绕做大做强目标,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公司经济上台阶。一是加强基础科研,促大面积平衡增产。发挥好中心农科所在引进、试验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及新装备中的核心作用,做好品比试验、品种展示、提纯复壮等工作,筛选适合当地推广种植的高产高效品种;不断创新栽培技术,加强晚播大、小麦管理,争取夏熟稳产和秋熟高产,发挥万亩片的示范作用,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二是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科技贡献率。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含量。加快重大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力争多出成果、多增效益。强化推广运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 参考文献

[1] 刘祺.试论农业企业与企业战略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5):987-989.

[2] 郭庆然.我国农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22):6018-6019.

[3] 李爱民,王淑英,.基于农业企业化的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12):4-9.

第9篇:草莓管理和栽培技术范文

1.1积极组织实施“1115”工程和特色农业“333”工程

近年来,高淳县积极组织实施“1115”工程和特色农业“333”工程,重点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高标准粮田建设,主要集中在两湖圩区、沿湖丘陵和太湖流域。二是以发展特色水产和蘑菇、茶叶、早园竹为中心。三是积极发展“水稻+N”新型种植模式,如“水稻+马铃薯”、“水稻+芹菜+小青菜”等。

1.2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高淳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在特种水产方面,全县螃蟹生态养殖规模达1.5万hm2,建成了1个国家级标准化河蟹生态养殖基地和千亩蟹苗繁殖基地、6个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在食用菌业方面,全县共有食用菌生产基地38个。在设施蔬菜方面,全县共有10多个大规模的钢架大棚蔬菜基地。在经济林果方面,全县建成了棚架梨、有机茶、早园竹、葡萄、蓝莓、苗圃等20多个规模经济林果基地,实现了四季有绿色、四季有果实、四季有收益。在畜禽养殖方面,全县建成年出栏3千头规模猪场9个。

1.3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取得新进展

一是建成一批规模生产基地,如桠溪镇桠溪村钢架大棚蔬菜及固城镇花庙村、曙光村、九龙村大棚芦笋基地等;二是设施档次高,新建大棚全部采用8332钢架大棚,芦笋基地全部配套滴灌设施,防灾抗灾能力增强,菇房建设向永久性和工厂化发展,提高了设施利用率;三是基地特色鲜明,主导品种突出,如固城镇几个芦笋基地“一园一品”,生产、销售优势明显:渭凤基地以茄果类为主,桠溪基地以草莓、西瓜为主。

2服务农业水平不断提高

2.1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高淳连续多年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致福工程”培训等三项省级农民培训项目,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组织实施水产、食用菌、畜禽、粮油4项省级科技入户工程和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开展了麦、油田间配方施肥试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大农业信息服务和宣传力度,为广大农户免费提供科技、致富信息。1.3.2加大了动植物病虫防控力度全力组织开展畜禽春秋季集中防疫行动,实现了“力争不发生、确保不流行”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全县猪瘟免疫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数、家畜W病猪免疫数、家禽禽流感免疫数,免疫覆盖全部达100%;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整体战。

2.2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

一是严把水产品质量安全关。坚持以科学方式养殖和管理,加强水产品市场巡查和投入品监管,确保全县水产品质量和螃蟹品牌安全。二是加强蔬菜产地检测。每年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超6万个样。三是做好“三品”认证和农业标准化建设。2012年完成武家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的12个农产品申报工作,有6家企业通过产地检查,10个无公害农产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进行复查换证;两个农产品获省名牌农产品,1个农产品获市名牌农产品称号;组织申报省、市级标准化农业示范区各1个,省级地方标准4个,市级地方标准1个。

2.3休闲观光农业打造舒适之旅

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休闲农业景点、休闲农业观光线路和休闲农产品为主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体系。一是“桠溪生态之旅”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二是重点打造了大山、桥李、瑶宕、高墩农家乐村,推出以农家美食为主体,休闲和农事相结合的农家乐休闲观光游项目;三是积极组织参与油菜花节、荷花节、螃蟹节和年货文化旅游节;四是积极创建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

3高淳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主要举措

3.1加快新型种植制度推进步伐

加快以稳粮增效为核心的新型种植制度推进步伐,组织实施“水稻+N”示范工程项目,重点推广“水稻+马铃薯”、“水稻+莴笋(西瓜)”、“水稻+芽芹+小青菜”、“水稻+蟹苗”、“水稻+小龙虾”模式。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引进优质高产粮食新品种示范种植,重点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3.2加大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力度

以实施“1115”工程和特色农业“333”工程为契机,特种水产养殖、食用菌、茶叶、早园竹为重点发展项目,全县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有新的突破。

3.3做强现代农业园区

按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化水平,全面展示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制订、完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管理办法,促进现代农业园提档升级;先后建成了龙墩湖现代农业科技园、武家嘴农业科技园等20个具有产业特色的县级现代农业园区。

3.4拓展招商领域,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规模基地为平台,重点拓展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和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内的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影响力大、效益高的农业招商项目;同时,集聚项目资金,实行多元投入,引进和培育一批从事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开发的农业龙头企业,突出抓好台湾农民创业园,引进台资企业入驻,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

3.5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充分发挥全县优美的生态环境、田园风光和农产品品牌资源,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全力打造“生态休闲”的农业旅游品牌;在不断完善现有农业旅游景点服务、接待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游子山森林公园,组织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申报工作;开展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桠溪镇蓝溪村、东坝镇红松村争创“江苏省休闲农业观光示范村”活动。

3.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