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音乐欣赏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音乐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得到重视。随着新版《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音乐欣赏课教学迎来长足的发展。但是,实际教育教学中还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探究并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得到长足、科学的发展。要促进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长足发展,我们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对新时期如何解决初中音乐欣赏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看法和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认真做好学校领导和音乐教师的思想工作,让他们重新认识初中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重视初中音乐欣赏课的设置和教学;加大对音乐欣赏课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投入,使初中音乐欣赏课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我们要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组织音乐欣赏课教学,这种教学并非只在课堂上。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广播站,充分发挥广播站的作用,在大课间定时播放一些符合学生欣赏水平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初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可以利用学校礼堂、阶梯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举办丰富多彩文艺活动,让初中生在欣赏文艺节目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高欣赏水平和音乐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二、加强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
音乐欣赏课的硬件设施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要努力开发教学资源。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学,要不断加大对音乐欣赏课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配备符合音乐欣赏课要求的必备设施,如:播放机、多媒体教室等。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中学,可以充分开发当地教学资源,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将本地区民间音乐资源和音乐欣赏课有机结合,建立起符合自身音乐欣赏课教学特点的社会平台,促进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发展。
三、注重引进和编写校本教材,注重专业教师的引进
教材是音乐欣赏课教育教学中必备的一种资料和工具,讲授教材是为提高初中生的音乐修养而服务的。从大量现有的音乐欣赏课教材中,我们可以挑选出那些优秀的、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欣赏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迎合学生的口味,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我们要“为学而用教材”,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我们要根据我校的实际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选择教材,可以删掉和增加。我们可以引进和编写校本音乐欣赏课教材,这样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加大引进专业的音乐欣赏课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教材编排的准确性与使用性,高效服务于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
四、改变落后、单一的考评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应由应试教育向转素质教育积极转变。为了把初中生培养成新型综合性优秀人才,应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积极改革考评机制,注重学生素质和全面评价。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测评中,我们往往采用让学生回答一些作品的作家和国籍、作品创作时代、背景等常识性问题,由此给他们评分,有的老师甚至凭主观判断给学生打分。这样是不正确和不科学的,原因如下:
1.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印象,认为音乐欣赏课就是要了解这些音乐作品是由什么人写的、什么时候写的、写的原因是什么、写的背景是什么,其他就不需要掌握了,也没必要欣赏。
2.老师不能得到准确的教学效果反馈,虽然这些知识是需要学生记住的,但是,只有这些知识还远远不够,音乐知识谁都会记,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音乐,获得经验。只凭这些常识的考评很难看出学生究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欣赏到了什么。
3.不能使学生有效发挥特长,不能开拓和发展创新思维,还让那些课堂表现欠佳、所谓后进生产生不满,认为我们偏心眼,不公平。
关键词: 初中音乐欣赏 有效性 教学策略
1.引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欣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思维、音乐素养、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随着新课改的启动和实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开始对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表现出较大兴趣。如何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呢?这对中学音乐教师提出新的教学要求,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适应当前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要求。对此,本文将这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2.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音乐欣赏课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从教学实践活动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2.1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音乐欣赏课课堂实地调研和观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欣赏曲子有“厌食症”。学生对音乐欣赏教学选用的曲子存在“挑食”,当作品风格、作者及内容与自己兴趣、爱好不相符时,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积极性明显下降,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其次,不能很好地融入音乐意境中。在欣赏一些古典音乐时,不管曲子本身有多么优美的意境,不管教师采取何种引导方法,学生总是很难进入音乐情境中,无法产生共鸣。
再次,鉴赏表达能力较弱。音乐播放结束后,学生的音乐感受不够丰富,交流不够积极,在要求其描述对音乐的感受时,只能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赞美之词,不能将音乐背后的意境全面、准确地表达描述出来。
最后,音乐欣赏兴趣偏向于流行曲目。学生对流行歌曲表现出较大兴趣,而其他古典音乐则很少受到他们的关注。但即使是他们所欢迎的流行歌曲,其给出的鉴赏描述也十分简单浅显,缺乏鉴赏专业性和深度。
2.2初中音乐欣赏课有效性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与多种客观原因有关,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2.2.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诉求重视不足。在实际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是否喜欢、想要什么不够关心,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排斥情绪。要保证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生活环境、知识能力、性格爱好等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用与之兴趣相匹配的音乐曲子,有效增强欣赏课教学效果。
2.2.2新课改对教师角色转变提出新要求。教师要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扮演多个角色,例如引导者、管理者、意境创始者、组织者和启发者,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指导和帮助,以扫除学生音乐欣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帮助他们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中,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和互动,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2.3初中音乐教材发生较大改变。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材与旧版本在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一些学生对教材内容尚未适应,甚至产生较大的排斥情绪,这主要是新教材内容与其生活实际脱节严重所致,难以引发学生共鸣。
2.2.4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音乐、体育等副科没有引起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有些学校甚至将音乐课时改为文化课时,有些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是在教学方法、内容和质量方面缺乏监督和指导,导致音乐欣赏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2.5现代流行歌曲的泛滥,对中学生音乐审美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和冲击。当前,电视里、收音机、大街小巷播放的各种“流行歌曲”,不管内容是否健康,总是能够受到中学生的欢迎,而对一些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反而日行渐远。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遇到较大阻力和干扰。
3.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改进措施和建议
3.1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
3.1.1组织学生参与主题演唱。主题旋律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特征,是作品审美的重要切入点。一般来说,音乐主题旋律比较动听、扣人心弦,学生容易把握,可以有效提高其欣赏兴趣。因此在学生听完整首曲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曲子的主体旋律,并要求其哼唱出来,最后要求全班学生集体演唱,这样可以达到强化主题音乐旋律的目的,让学生记忆深刻。
3.1.2让学生参与节奏律动。学生不仅要学会音乐作品演唱方法,而且要对作品节奏律动有深入了解。教师要让学生全身都动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嘴巴演唱、通过身体摇摆迎合曲子节奏,这样可以让他们全身心投入音乐意境。例如通过拍桌子、击打乐器、跺脚等感受音乐节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3.1.3为学生提供演奏创作机会。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多种参与机会,例如演唱音乐主题、节奏律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乐器演奏和创作。当下,不少中学生都掌握一些乐器弹奏技能,因此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特长以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可以让一名学生上台演奏《化蝶》曲子,也可以让学生改一些曲子旋律,体验音乐创作的快乐。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积极性,加深他们对作品中心思想和意境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收获快乐,而且汲取音乐养分。
3.1.4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鼓励。成功能够让人精神振奋,激发积极进取之心。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音乐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给出正确回应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其感受到成就感;当学生失去耐心或者兴趣时,教师要帮助其找到原因并指导其克服,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语言激励学生,例如多说一些诸如“你回答得很好!我很看好你!你进步很快”之类的话语。这对学生来说,将会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进取愿望。
3.1.5分组合作增强教学效果。分组合作学习是将学习兴趣相同、或者学习能力相当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当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分组合作学习能够将所有学生都发动起来,通过开展音乐欣赏小组讨论,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观点的机会,在同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并提出最佳问题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
3.1.6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是固定有限的,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学习内容和素材,例如优秀影视歌曲,这类歌曲大多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很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影视歌曲,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引导他们分析音乐情境和节奏规律,不断提高其音乐审美水平和素养。
3.2通过对多种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
3.2.1民族音乐欣赏。我国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是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素材库。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民族优秀音乐作品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我国有十分宝贵的民族音乐遗产,这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对象。通过欣赏不同民族传统音乐,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和风情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怀,同时为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接触各种民族歌曲、戏曲、曲艺等的机会,萃取其中精华,不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眼界,提高其音乐欣赏素养。新课标下,教学评价体系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元化评价方法,而不能简单地以是否掌握知识点、是否会演唱歌曲的歌曲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综合评价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能否利用音乐解决实际问题。总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民族音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2.2外国音乐欣赏。外国音乐作品种类十分多样化,经典音乐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一些经典曲目对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它能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实现全面发展。例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就是很好的教学素材,通过教师的介绍和讲解,学生体会到曲子中的无畏精神和英雄战斗品质,感受到作者顽强斗志、不惧风雨、向往光明的决心,不仅可以欣赏到其艺术的一面,而且可以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抗争精神。因此,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上引入一些世界名曲比较可行,它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不同国别和地域的音乐文化,促进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2.3因人施教。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年龄、音乐基础及知识储备选择合适的曲目,以保证其能够获得情感体验。初中生容易受到一些流行音乐的影响,其中不乏一些不健康的作品,会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初中音乐欣赏课要尽量采用健康向上,艺术价值高的音乐作品,例如《秋日私语》、《梦中的婚礼》、《回家》等,这类作品与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相符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因而有利于丰富情感体验。
4.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贵在参与、重在过程的教学情境,以有效提高其教学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利用国内外音乐作品的精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不断促进其审美水平提升,最终实现有效性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冯玉平.谈音乐教学中的创新.音乐天地,2004,(05).
[2]那宇,杨芳.音乐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3]陈小静.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评论,2003,(06).
[4]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欣赏
初中音乐课堂作为初中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应该承担起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的重要任务,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初中音乐教师要明确音乐课堂的方式不仅仅是教教歌曲、听听磁带那么简单的,而是要站在有效教学的角度,完善欣赏教学,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明确初中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教学课程作为一种初中音乐教学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关于音乐的知识结构,并且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深入赏析,还可以使初中生学到丰富的音乐知识,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与此同时,可以使初中生从多样化的角度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乃至哲学思想,进而使学生体会不同音乐作品所具备的独特美学价值与审美意义。另外,新课程标准重点强调:要以审美欣赏为核心,力求在音乐教学设计的音乐语言中发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实现引导初中生从全新的审美视野欣赏、诠释音乐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教学内容和音乐教学方法中,教师应不断改革、完善音乐欣赏教学设计,从而有助于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
二、探讨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
1.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初中生正值青春少年,富有理想和追求,学习音乐的动机也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其次,可以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音乐欣赏课,利用其色彩鲜艳、图形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本身就是最佳的被欣赏的对象,老师随时的范唱、或形体语言的展示,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意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深入地理解音乐,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
2.精心设计导入的方法
适宜的导入方法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导课”,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主动性,进而为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常用的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法、对比法、故事法、悬念法、律动法、同化法等,教师只要多思考,结合学科、教材特点,巧妙设计选择最好的方法,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愉悦,喜欢上音乐欣赏课的目的。
3.有效融合音乐教学与文化背景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各族人民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且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族文化都走进了社会文化这一个大圈子里。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有56个民族的文化与语言,在音乐艺术上也表现出了独特的风采。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音乐教学与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中华文明及文化的同时感受音乐内涵,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同时强化中华文明文化的了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实际为学生传播一些民族文化、民族音乐作品等内容,如,《白毛女》《二泉映月》等富有民族风情的名歌、名曲,通过对这些名曲的理解,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还强化了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4.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欣赏 曲目选择 实践方式 思考
所谓音乐欣赏,是指对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音乐进行指向性的倾听,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而音乐欣赏曲目选择是音乐鉴赏教学的一部分,通过合理的进行曲目选择,减少学生音乐欣赏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知识。
一、音乐欣赏曲目选择的基本原则
音乐欣赏是以聆听音乐作品为主的音乐教学,音乐欣赏是曲目选择的重要条件,在音乐教育中,选择音乐欣赏曲目应坚持艺术性、思想性、代表性、民族性的原则,尤其是艺术性,艺术性是音乐作品表达思想的具体表现,因此,在音乐欣赏曲目选择教育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欣赏曲目选择的艺术性、时代性、民族性。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主要是根据音乐所具有的艺术性、时代性、代表性来决定的,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不仅能充分体现社会存在的积极意义,也能表达音乐家的思想感情,使人们深刻领悟到音乐所所带来的魅力,同时也能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这就要求音乐作品具有完美的艺术性,因此,在欣赏曲目选择中,应遵循音乐艺术性、时代性、民族性的原则,只有选择具有艺术性、时代性、民族性的优秀音乐作品,才能继续发扬社会发展的传统民族文化,并传承人类的文化精神,所以,优秀的音乐作品是音乐欣赏教学选择曲目的基本原则,也是实现音乐的教育目的。
(二)音乐欣赏曲目选择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将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不仅丰富了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也提高音乐内容的技术含量,而音乐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工具,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要求学生对音乐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音乐欣赏曲目的选择,应选择有技术含量的音乐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来进行曲目选择,使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情感得以提升,进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所以,音乐欣赏选曲上,应满足以下内容:第一,音乐内容的多样性,无论是在题材方面,还是在风格方面,都应体现音乐内容的多样性,由于大多数高中学生都希望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育的音乐内容,不仅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满足了学生心理需求,学生才有浓厚的兴趣来欣赏音乐,注重学生的心理需要,使音乐欣赏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音乐内容的趣味性,由于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是很成熟,其在音乐审美态度、审美趣味方面都有着不一样的欣赏观念,尤其是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感知能能力都有所发展,但是,与初中学生相比,高中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发展较缓慢,因此,在欣赏曲目选择上,应根据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程度来选择音乐作品。总的来说,音乐欣赏内容选择上,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向音乐欣赏方向发展,使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得到提升。
二、音乐欣赏曲目选择实践方式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欣赏教学成为了音乐教育的一门课程,以欣赏音乐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音乐欣赏教育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欣赏方法,这就要求进行高中音乐欣赏选曲,通过建立以音乐欣赏为主的完整教育体系,使学生在今后音乐教育生涯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高中音乐欣赏曲目选择包括以音乐史为内容框架和以体裁为线索形成的内容结构的两种编排方式。第一,以音乐体裁为线索的编排方式,是指根据音乐艺术特点来分类音乐内容,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理解、掌握音乐知识;第二,以音乐史为内容框架的编排方式,是指将音乐艺术文化与其他艺术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的编排方式,通过对音乐史的比较,从而选择优秀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这两种种编排方式注重教学的主次性和内容的连续性,符合音乐欣赏教学,但是,从音乐表现手段分析,这两种编排方式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音乐知识掌握不牢、音乐内容层次不分等方面,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探索符合音乐教育的实践方式,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改进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在音乐欣赏曲目选择与编排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来选择音乐课程资源,并且选择的课程资源应具有丰富多样性,在音乐内容编排上,应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思想,使编排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音乐欣赏曲目选择理论体系,并充分考虑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来编排音乐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欣赏曲目的文化性、音乐性、艺术性,使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发现音乐艺术的表现规律。另外,音乐欣赏曲目选择与编排上,应结合当前音乐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来选择曲目,使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落实到位。
(二)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为教学目标
由于音乐欣赏曲目选择存在数目数量大、选择程度高的特点,这就要求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应加大音乐欣赏曲目的选择,第一,根据曲目的细听、粗听的教学原则来选择音乐曲目,并且根据音乐的主体和旋律节奏来加强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第二,结合音乐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心理需要,选择各个地区音乐课程资源,并对音乐曲目进行合理调整;第三,选择具有文化性、艺术性的音乐曲目,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结束语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欣赏曲目选择与编排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加强对音乐欣赏曲目选择与编排,并结合音乐教学实践的问题,合理提取音乐曲库,同时围绕音乐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选择具有艺术性、时代性、文化性、民族性的音乐曲目,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罗琦. 略谈高中音乐欣赏曲目选择的思考与实践[J]. 音乐天地,2010,01:9-11.
[2]罗巧. 情感体验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渗透[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1:185+208.
一、创设音乐情景,提高学习主动性
新课标环境下的初中音乐课已将音乐欣赏内容融进每一单元中,内容包括了民乐作品、戏曲唱段、中外的民歌、交响作品、室内乐作品等等,这些内容占整个初中音乐教材内容的65%以上,它不仅涉及到民族管弦乐、西洋交响乐、电声乐队还涉及到戏曲等等。然而,音乐欣赏课上怎样将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无疑是激活音乐欣赏课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现代信息技术可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教学中所需的画面、情境、资料,将教材中单一的、理论的、抽象的艺术形象充分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视觉、听觉、感觉上认知音乐,达到音乐特有的审美功效。例如在初中七年级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中的《游击队歌》,这是一首带有诙谐、幽默风格的抗战歌曲。对于这首歌曲的欣赏,如果只是单一的听范唱,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听到一半学生就没有兴趣了。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抗战的图片、视频、相关歌曲制作成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演示。通过营造生动的历史画面,还原真实的历史情境和氛围,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音乐情境中体验,感受游击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在历史的情境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加强直观刺激,扩充课堂内容
在讲求生活品质的今天,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中学生中使用电脑、mp3欣赏音乐的占90%以上,由于中学生自身的年龄、心理以及知识水平等条件的制约,他们对音乐的认识还是相对肤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当今通俗歌曲、摇滚乐的冲击下,大量优秀音乐作品被学生视为落伍的音乐。因此如何引导他们欣赏变得尤为重要,这时将信息技术充分有效地运用于音乐欣赏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欣赏方面发展。例如在初中八年级第四单元《梨园金曲》中,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发展到现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远远超过对京剧的认识。著名的京剧艺术表演家梅葆玖先生曾说过:“其实我觉得京剧是中国最早的主流流行音乐,直到今天它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潜力,所以我们不应仅仅把它当作国宝、国粹供起来,而要将它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继续发扬光大。”纵观现在的流行乐坛,其实很多流行歌曲都是利用京剧元素创作的。先让学生欣赏流行歌曲《刀马旦》的MTV,通过视频使他们了解京剧中的行当;再让学生欣赏陶的歌曲《苏三想说》,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具有京剧韵味的唱段,然后引入京剧唱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让学生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激发学唱兴趣;最后让学生欣赏融合了流行唱腔和京剧(老旦)唱腔的流行歌曲《北京一夜》。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音乐欣赏课,使学生在听、看、唱中不知不觉地多次感受到京剧艺术的特点,从认识上增强了对京剧艺术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欣赏京剧的兴趣,实现了京剧欣赏的教学目标。
三、开启多种感官,开阔音乐视野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兴趣的同时,还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音乐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初中七年级第三单元《龙船调》一课中,播放不同地区的风光,学生可以在课堂里游历祖国的川江、黄河,再看看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在欣赏了山歌的曲调之后再聆听小调感受小调的韵味,在极度强烈的视觉冲击下感受船工生活的艰辛与江南风光的秀美,感受山歌与小调的不同旋律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无形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运用这一技术在课堂中引入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学生可以多角度的对音乐作品进行理性的比较与思考,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充分培养和发挥艺术想象力,增强审美水平,促进学生个人修养的提高。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获取知识的记忆当中,视觉获得的记忆占35%,听觉获得的记忆占15%,视觉和听觉结合获得的记忆占65%。由此可见,单单靠聆听去感受音乐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现代音乐欣赏的要求。
在音乐欣赏课中应该搭建一座桥梁即艺术的桥梁,将文学、历史、舞蹈等艺术学科结合在一起,全面开发包括肢体语言、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在内的能力。例如初中八年级第十五册第五单元中的《我的祖家是歌乡》,这是一首高山族的民歌,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在课前做好资料的收集准备工作,从而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如介绍少数民族地理知识、音乐代表作品、风土人情等。该节课教学中歌曲涉及到少数名族作品,可选择相关的舞蹈片段,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多方位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更好的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提高音乐鉴赏及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应用多种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
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将音乐中的音乐要素、音乐画面、创作背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从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聆听音乐。例如七年级第十四册第二单元《非洲的灵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视频播放功能,引用电影《我是谁》片段,将学生带入非洲土著人民祭祀的场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中发现非洲音乐的特点。通过音乐链接功能将乐器与乐器演奏相链接,让学生直观的认识非洲乐器。同时,还可以通过简单的音乐制作软件,让学生简单的编辑鼓点节奏,并由学生亲自点击软件演示出自己设计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不再通过授课教师空洞的口头描述来感受音乐,在多媒体创设场景中真实体验创造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大思政”视域下高校音乐德育模式的构建
2.论音乐欣赏课在大学生德育培养中的功能及实施途径
3.高校音乐德育功能的实现与研究
4.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初探
5.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6.发掘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论一种可能的德育方法与途径
7.论音乐的德育功能
8.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9.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10.谈如何在小学音乐中实施德育教学
11.论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12.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德育方式研究
13.音乐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14.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的渗透研究
15.高校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特点和作用
16.论我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德育内涵及功能
17.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18.试论音乐的德育存在
19.依托流行音乐的美育功能 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
20.高校音乐课程的德育渗透研究
21.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实现的课程论审视
22.在音乐课堂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渗透
23.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开发及多样性
24.论音乐的德育属性
25.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研究
26.小学音乐学科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27.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实现的途径
28.浅谈中学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29.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0.让无痕化的德育渗透于音乐教育中
31.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施途径
32.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音乐教学为例
33.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德育课内容为主体,将音乐融入课堂教学
34.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德育的魅力——浅谈德育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35.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
36.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37.音乐对改善高校德育课堂之现状的作用研究
38.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开发
39.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40.寓德于乐 以乐养德──谈音乐的德育功能和方法
41.试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42.音乐与德育教育关系解析
43.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内容的体现
44.小学音乐学科中德育渗透的措施分析
45.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路径
46.学校德育与音乐教育整合的意义探析
47.音乐小天地唱出大道理——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
48.强化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助剂作用,增强道德教育实效
49.试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50.试论高等院校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51.以美育德——论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其实效性研究
52.音乐的德育功能
53.研究生德育中的音乐素养培育途径及作用探析——以上海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为媒双育人”活动为例
54.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55.浅谈音乐学科的德育功能
56.学校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方略分析
57.浅论音乐的德育功能
58.高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
59.论述高教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60.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61.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62.增强音乐学专业课程德育功能的对策
6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64.让无痕化的德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
65.给德育插上音乐的翅膀——让音乐成为德育的有力辅助手段初探
66.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讨
67.流行音乐教育应用于德育教学的实践研究
68.浅议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69.美育与德育的结合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
70.将音乐引入高校德育课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1.德育在音乐艺术教育中的渗透思路探索
72.试论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73.新课标视角下德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74.浅谈音乐教育在大学德育中的应用
75.德育在音乐艺术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76.谈音乐欣赏课的德育功能
77.浅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78.高雅音乐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作用思考
79.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途径
80.论中专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81.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82.德育功能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83.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84.音乐院校体育教育中实现隐性德育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85.“以和为美”——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86.音乐,化腐朽为神奇——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的德育功能
87.寓教于“乐”——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
88.隐性教育在音乐艺术院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
89.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90.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渗透
91.音乐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92.音乐教育中的德育作用论
93.音乐教育的德育作用探析
94.音乐的德育功能
95.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96.让德育走进音乐课堂
97.让音乐成为小学德育课堂的营养剂
98.浅谈音乐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99.试论音乐在德育中的功能
100.浅谈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艺术魅力
101.论生态德育在音乐课程中内涵与策略
102.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103.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作用
104.论音乐教育中的德育价值和审美价值
105.浅谈音乐教师的德育意识
106.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07.例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种方式
108.试析高校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109.完善高校音乐教育对德育作用的对策建议
110.浅谈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11.吴地传统音乐的当代德育价值
112.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探析
113.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114.浅谈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15.让“生成事件”成为音乐课堂德育的鲜活教材
116.加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
117.高校音乐教学德育树人的内涵研究
118.如何加强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119.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120.德育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121.从救亡音乐谈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122.浅议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德育工作
123.浅析德育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124.论德育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落实
125.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研究
一、营造快乐氛围,让师生心灵碰撞,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激感。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悬念,让师生的心灵不断碰撞,“引导”和“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我主要方法有:1.律动法。结合音乐,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参与表演,从而产生共鸣,体验情感,再进行新课教学。例如在学习《行进中的歌》这个单元时,让学生走军训中的步伐,鼓励全班同学分组参与律动,通过学生的律动,引入课题,从而导入《行进中的歌》的教学。2.同化法。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用一些熟悉的音乐、画面、生活场景进行导入。例如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可以用歌曲《二泉吟》进行导入,欣赏《春江花月夜》可以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名作《琵琶行》导入,欣赏《黄河大合唱》可以用一幅壮观的黄河壶口瀑布让学生欣赏进行。总之,音乐欣赏导入的方法很多,还有直接导入法、对比法、故事法等等。教师只要多思考,结合学科、教材特点,巧妙设计选择最好的方法,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愉悦,喜欢上音乐欣赏课的目的。
二、多措并举,寓教于乐,在音乐教学中享受快乐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课学习,创设情境导入非常重要。导入新课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开端。它能使学生做好思想上和情绪上的准备,为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课题的及时呈现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此环节可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情境中投入学习。多措并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享受快乐。
此环节导入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情境图片视频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设问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例如,我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一课中,乐曲所表现的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渔舟满载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通过多媒体创设出夕阳下湖面波光粼粼,渔夫架舟归来,两岸垂柳轻拂,渔歌互答,若远若近,此起彼伏的动人美景。这迷人的景象,使学生有种未听曲调先有情的感受。从而引发了学生对《渔舟唱晚》及古筝的兴趣,同时这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 转贴于
三、唱响激扬的音符,让学生在欢歌中体会音乐的审美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音乐教师最关键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甚至也可针对学生喜爱的歌曲对学生进行情感延伸、德育渗透,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例如:在《民乐奇葩》一课中的拓展环节,我给学生欣赏了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乐曲《春节序曲》以及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演奏的乐曲《阿拉木汗》,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看到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带给世界的震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多关注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四、师生互动,精彩展示,让学生在表演中享受成功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学生在听赏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接触音乐的同时,便接触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应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师生互动,精彩展示,让学生在表演中享受成功,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地喜爱、理解音乐。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进行情感体验:1.分组体验法。把班级分若干参赛单位,每个单位代表一个竞赛组别,如歌唱组、诗歌组、舞蹈组、表演组、图画组等等,让学生通过各成员主动地创编,设计成一个个节目,最后进行表演,由于集体荣誉的驱动,每位组员都很有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便一下活跃起来。2.视听法。例如,我们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学生们能很直接地感受到由钢琴、小提琴、单簧管模仿出形象的鸡叫声和杜鹃愉快的叫声,但狮子的威武神气和大象的憨态可掬等抽象的其他形象学生不一定能真切体会。此时我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使学生置身于葱郁的大森林中。老师精辟的言语点拨,以及标题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验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虽然没有看到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细节;本真教学;学习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我在参加温州教师教育院组织举办的“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时聆听了来自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太炎小学教育集团的姚江萍老师的讲座,对她在讲座中提及的“于细微处见精神”音乐教育感触颇深,回到学校面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我不断思考与探索:音乐是纯粹的“听觉艺术”,这似乎是个定论,或者说是一个常识,那么音乐教育是不是纯粹的“听觉艺术”的教学呢?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
乐(yuè)即是乐(lè),美妙的音乐能使人产生美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让人逐渐形成审美的心理结构,同时思维也会变得更活跃、更敏捷。
尽管现在都在大谈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仍然在每个学校悄然存在,作为“副科”的音乐教室大多被安排在学校的角落,我所任教的音乐教室原先是物理实验室,由于新教学楼的建成,这个阴暗、潮湿的场所就光荣地让位给“音乐教室”了,尽管也去学校争取过,但因校领导怕“歌声影响其他上课的班级”而放弃。可我并没放弃如何去努力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音乐环境,能让学生在每周一次的音乐课堂上感触到独特的音乐“美”。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彼此理解、相互信任、共同促进的一种关系。具体的说,应该是: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教师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同时教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学生的身心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健康的成长。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作为老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除了应该有一颗爱心外,还应该有一颗童心。要站在和学生平等的角度来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而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居高临下的角度审视他们。一上课,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上来,而不是首先想到整顿纪律。在音乐课上,音乐教师应保持良好的情绪,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把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的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的心灵走得更近,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做为一名青年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学有所获是我们最关心的事。一堂好的音乐课,犹如一部好的电影。音乐教师既是课堂的重要演员,又是课堂的总导演。怎样才能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带着这种“的激动的情绪”呢?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如:在教学设计上可以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或表演导入、疑问导入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上欣赏课时,喜欢让学生采用 “闭目法”来消除视觉上的干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倾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在提出问题时采用“竞赛法”,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回答问题,针对初中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个性特点,通常把一些较难的或较枯燥的乐理知识趣味化,如音乐猜谜、音乐知识填充、音乐智力竞赛等有趣的音乐游戏,这样不但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又可以在玩的过程中轻松学习音乐,课堂教学由此会产生意向不到的效果。
当然,要想使学生真正参与音乐课堂,我们教师还应顺应当代中学生接受音乐的方式和心理需求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启发鼓励学生去发现音乐、感知音乐和创造音乐。音乐教师只有在长期课堂实践中不断地“修身养性”,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艺术,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位称职的教师,成为一名真正的美的使者。
四、选择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规定,教师可以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更新和重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加大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容量,扩大欣赏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当中的欣赏内容。现在学校使用的音乐教材实行的是循环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音乐老师有的放矢,可以自由组合教学内容,除了音乐书本上的还可以选择一些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感兴趣的课外教学内容。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就像“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一样。所以在自选的《音乐与生活》的教学内容上,我告诉学生音乐在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事实上在现代,音乐已经渗透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例如:为了创造一种高雅、舒适的氛围,许多餐厅或茶座都会选择一些优美抒情的背景音乐;现代一些高级自选商场也常播放抒情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顾客悠闲地在商店中走来走去,从容挑选;在这堂音乐课中,学生还饶有兴趣的听到了有关音乐的特殊功能如:对睡眠障碍症的处方是《二泉映月》、《平湖秋月》这些抒情乐曲;抑郁症的患者则应开《喜洋洋》、《江南好》这类欢快音乐的处方使病人欢快、活泼、开朗等等。更有趣的是音乐也被应用与动植物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国外的学者研究认为通过“对牛弹琴”来给牛多产奶;俄罗斯用噪音驱鼠;我国有人用超声波音乐增加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的产量等等。我想在音乐课堂上与学生聊一聊这方面的内容,他们的兴趣肯定不亚与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偏爱,而学生上课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不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网络教学的深入开展,学校音乐教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音乐教学的内容渐渐趋于生动化、形象化、立体化、合理化。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构建这种“多元化”格局,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多层次的融合教材、扩大信息,既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思维能力发展艺术创新能力,还深化了德育和美育,从而能优化音乐课教学的效率。
音乐不尽是“听觉艺术”,同样音乐教育更不是纯粹的“听觉艺术”的教学。在学校课程安排上,音乐虽是“副”科,但从全面培养人才这个方面来看,却起着特殊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书要育人,育人要教好书,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在美的艺术形象和优秀作品的熏陶下感受到美,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于细微处见精神”,感谢温州教师教育院给我的这个培训的机会,感谢姚江萍老师的精彩演讲。我相信一把伞可以撑起一片天空,一种理念可以支撑一番事业,而一种教育却可以哺育一代生灵。
参考文献:
[1]《音乐美学基础》张前 王次昭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