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办法范文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办法

第1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办法范文

    在逢年过节时,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则采用村老年协会出资一点,企业或个体老板赞助一点,村民自愿凑合一点款、物的办法,请外来的藏族歌手来乡镇演出。(四)乡村网吧、书刊、音像市场严重匮乏且混乱目前S县的书店集中在县城,乡镇至今没有专门的规范化书店。虽然全县有72个村级农家书屋,但与农牧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农牧业科技书籍却非常有限,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一些乡镇地摊、游商销售的书刊、音像制品大部分是非法盗版,如近年来,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共收缴、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约0.08万张(盘)。这些不健康、盗版的文化制品严重侵害了农牧民的利益,破坏了乡村书刊、音像市场经营秩序。同时有些乡镇不时有无证小网吧、电子阅览室和电子游戏机的出现,这些经营户由于无证经营,因此在硬件上不达标,管理上不规范,并且还出现暗中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现象,在安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隐患。(五)乡村娱乐市场枯燥、萧条民族地区乡村固定的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极少,常见的经营形式主要是流动摊贩利用集市摆点音像制品、图书杂志且盗版制品占一定比例。同时也因地广人稀和经济落后等,大部分乡镇甚至没有一家文化经营户。有些乡村由于文化生活枯燥无味,形式单一,根本就没有可娱乐的地方去,因此农牧民就只有在家看电视、聊天、喝酒、打牌等。

    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市场执法管理现状

    乡村文化执法机构力量薄弱、身份尴尬民族地区文化稽查力量比较薄弱,尽管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市场发展,但文化市场行政力量仍然薄弱,执法人员身份尴尬,主要表现在队伍编制性质混杂,目前没有专门管理乡村文化市场的文化稽查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门的文化稽查办公室,S县17个乡镇中只有4个镇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5名,而在职的也只有2人,更重要的是乡村文化站工作人员性质均为乡镇事业,不具备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其执法职权来自县文化行政部门的委托,属委托执法,而目前5名乡镇工作人员无一人持有文化市场执法证件。乡村文化执法机构薄弱的力量、尴尬的身份对乡村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的力度和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更好开展。乡村文化执法机构办公经费严重短缺2008年以来,为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力度,B州新闻出版局每年划拨给S县文化执法经费2万元,用于县文化市场日常监督检查。而该县幅员近8000平方公里,17个乡镇,捉襟见肘的办公经费显然不能满足乡村文化市场执法之需,严重影响了乡村文化市场的治理整顿及大案要案查处等专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因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就连县文化监管执法队伍至今都还未配备文化稽查专用车辆,未统一着装,没有配备或配全摄像机、照相机等必需的办案取证工具等,乡镇文化站就可想而知了。(三)乡镇文化站监管缺位由于乡镇文化站仍属事业性质,无执法权,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只能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而当上级执法部门到乡镇进行检查时又不要求文化站配合,从而导致一方面乡镇文化站对违法经营者缺乏威慑力和权威性,如有些乡镇网吧经营者根本就不把文化站放在眼里,当一阵风式的综合执法(县文化、公安、工商、城管组成)检查后,他们会毫无顾忌的在文化站眼皮下违法经营,接纳未成年人。另一方面乡镇文化站也缺乏监管的主动性,甚至文化站工作人员分不清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如乡镇文化站几乎对网吧不管不问,从而导致监管缺位。(四)现行乡村文化执法监管方式弊多利少民族地区现行乡村文化市场执法监管方式大部分为县级包揽,这种方式笔者认为弊多利少。首先,这种管理方式没有发挥乡镇一级属地管理和前沿阵地的作用;其次,县级包揽造成了日常监督管理工作鞭长莫及,难以“到位”,有远水解不了近渴之感;最后,由于县与乡镇在工作上的“脱节”,使乡镇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处于无人问津的地步。据调查,现S县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可简要概括为两个字即等和靠。所谓等,就是等县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的巡查;等当地有人举报以后有关职能部门的督查;等专项整治行动时的联合检查。所谓靠,就是靠派出所偶尔进行巡查;靠举报时偶尔的督查;靠专项整治行动时偶尔的配合检查。由于缺乏对经营业主的宣传教育,日常又很少进行监督检查,因此,农村文化市场基本上是处于放任自流的管理难、执法难、取缔难的局面。而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是未赋予乡村文化执法监管机构属地管理的职责。(五)乡村文化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民族地区受历史、文化、地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文化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尽如人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需要。目前乡村文化行政执法人员中真正从政法、信息网络、行政管理等相关专业科班出身的几乎没有,绝大部分则是“半路出家”从事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无论在知识结构、文化水平还是业务能力等方面都参差不齐。民族地区乡村文化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结构现状直接影响到了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市场监管模式的设想

    强化对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市场监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2]近年来,“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困难和特殊问题。文化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文化机构不够健全,人才相对缺乏,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强,文化遗产损毁、流失、失传等现象比较突出,境外敌对势力加紧进行文化渗透等。”[2]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应首先从思想上进一步强化对民族乡村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与监管重要性的认识,将乡村文化市场管理作为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将乡村文化市场监管纳入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其次,在借鉴成功经验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民族乡村特有的民族文化及牧民定居工程等优势,各级党委、政府应将乡村文化建设和监管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并据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民族乡村文化市场监管实施意见,同时将执行情况作为各级政府综合治理重要考核目标和干部晋升考核指标。(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民族乡村文化管理体系民族乡村文化市场点多面广,情况较非民族乡村复杂,如果仍然采取县级包揽的形式实施管理,将很难取得良好的监管成效,同时也难达到繁荣民族乡村文化市场的目标。为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监管体系则成为当务之急。云南省玉溪市提出的“将管理重心下移,建设城乡一体化管理网络,确立‘县为主体、乡为重点、村为延伸,文化主管、部门共管、社会监管’的管理体制。”[4]值得借鉴加强执法队伍和市场经营人员的素质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基于目前民族地区文化执法力量薄弱且高素质人才难引进、难留住的现实,一方面应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充实县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并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监管作用。另一方面,应严格按照文化部《关于开展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年活动的通知》要求①,扩大培训范围和强化培训内容,建立县、乡一体化培训网络。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文化执法队伍培训学习经费的投入,让县、乡文化执法人员都有学习培训机会。在学习内容上,首先应进行执法资格培训,这是执法前提;其次再进行经常性的执法、办公系统、案卷规范、信息上报等业务素质培训,从而努力提高其执法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最后,培养“服务”理念,繁荣乡村文化市场,需要执法者转变“吆三喝四”的惟上式粗暴管理方式,变“监管者”为“服务者”,变“重管理”为“重服务”,营造和谐、文明的文化市场执法氛围,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通过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全面培养,“达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办法》关于文化执法人员的标准”②,真正“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正派、形象良好的专业执法队伍”[5]。在加大文化执法队伍执法素质培训的同时,不能忽略对乡村文化市场从业人员自觉守法经营的宣传和培训。民族地区文化经营从业者普遍文化素养较低,县、乡两级文化部门可积极配合,除了通过媒体、发放宣传册等方式传播守法经营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外,更切实的办法是应每年组织从业人员系统学习,真正从思想上强化其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只有得到了他们的认同、理解,配合,民族乡村文化市场的监管才能文明、和谐,民族文化市场也才能更加的繁荣。完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是确保执法效果的保障,为此应在完善规制、明确职责、强化社会监督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1.完善规制制度是用来规范、约束和调节人们的社会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规则,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重要保障。[6]民族地区在不违背国家强制性规范的情况下,从有利于民族文化繁荣的角度制定诸如执法责任制、稽查工作制、过错追究制、执法考评制等综合执法制度,同时积极完善业务工作、人员管理等办事行为规范。通过完善规制,不仅约束了乡村文化市场的执法者,避免了“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等不良行为,同时也约束了从营者,根本上杜绝他们“找关系”、“走后门”,以此推进民族乡村文化市场执法监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2.健全乡镇管理机制,明确乡镇管理责任,发挥乡镇文化站作用自2004年实行文化市场行政管理体制调整以后,各级政府均撤消了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在省、市(州)、县级设立了文化市场“扫黄打非”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各级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宣传部长、政府分管文卫的副职任副组长。而乡镇由于撤消了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以后,乡级党委、政府就未再建立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机制,也就出现了乡镇没有明确的领导,没有明确的组织机制和明确的编制人员的情况,从而导致乡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缺位”的现象。为此,笔者认为在各乡镇应成立由乡镇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文化站站长、文化专员等组成的乡村文化市场监管领导小组,同时积极与派出所、工商所等部门加强联系,将乡村文化市场纳入乡镇社会综合治理的范畴,使执法“手臂”向下延伸,切实让乡镇文化站成为民族乡村文化市场管理的前沿阵地。3.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针对民族乡村文化执法力量严重薄弱的状况、可充分利用群众力量,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云南玉溪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他们针对农村文化市场构建了“多一双眼睛看市场,两条腿协调并进管市场”的工作格局即在44个社区组建了文化市场“五老义务监督员队伍”,在农村,义务监督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力量,与此同时,引导组建好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我管理和监督作用,从而确保了农村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2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办法范文

一、扎实推进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充分发挥现有各文化场馆效能作用的同时,有效推进市图书馆12000平米新馆建设(内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滨湖新城30000平米市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相关镇(区)重点做好2000平米以上的标准化综合文体站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建设。继续加大农村文化的建设力度,强化“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运作高效的市、镇(区)、行政村和家户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二是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加强对公共文化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并从资金、设施、场地、机构、人员等方面,保障其正常运转和功能的充分发挥,不断提高开放率和利用率,并形成“政府主办、社会参与、功能互补、市场运作、群众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和“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的运行机制。采用政府购买、补贴等方式,向农村、社区基层和向低收入群体及特殊群众提供优惠或免费的文化服务。三是进一步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全市各类综合性文化节庆活动,积极承办省和全国性层次高、影响广的重大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文化“三送”活动,通过“文化百村行”、“广场月月演”、“电影到村头”和“流动图书馆”等形式,向农村及偏远地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大力引导企业兴建文化阵地,组建文化团队,积极繁荣企业文化。继续培育村级文化辅导员、民间业余文艺团队负责人和民间艺人等基层文化骨干,更好地发挥其引领作用。不断培植壮大民间文艺团队,帮助他们增强“造血”功能,科学整合利用好农村的文化资源。四是进一步加强村级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在现有80个“星级文化示范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成果,形成经验,同时继续加大推进力度,按照统一的星级标准要求,力争在三年内实现157个行政村“星级”全覆盖。五是进一步大力实施文化艺术精品战略。以市、省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扶持和推动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传播。细化文化精品创作、优秀文化作品及文艺新人等奖励和评比办法。加大对重点作品、重点文化艺术成果、重点文化项目的奖励扶持力度。继续打造儿童剧演艺品牌,新编排上演一台大型儿童剧。积极做好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文章,努力在戏剧、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推出精品。六是进一步精心培育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品牌。围绕长荡湖和茅山等环境资源以及诸葛亮、段玉裁和华罗庚等人文资源,做足山水文化、道教文化和名人文化的大文章。继续挖掘、扶植“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积极发挥市级文化活动品牌对基层文化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乡镇、社区、学校、企业等举办特色性文化活动。七是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探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多元方式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八是实施机制创新战略,拟定出台《关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市村级文化指导员工作管理办法》、《市星级文化示范村新建设标准》、《市农家书屋管理办法》等文件。

二、着力开展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要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结合省、市相关标准明确我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标准、责任主体和实施步骤,使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标准化、科学化。一是以大力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为抓手,构建面向城市社区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要重点抓好新建小区体育设施建设和老小区体育设施改造配套,主动融入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健身步道建设,加强体育公园广场长廊、全民健身户外营地以及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金城镇和开发区要力争出台相关方案,落实建设资金和项目,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完成建设任务。二是以镇、村体育健身工程提档升级为抓手,努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各镇(区)要因地制宜适时推进乡镇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拓展健身活动功能和体育服务内容,确保公共体育设施与城镇建设同步发展。积极推进镇、村两级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加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三是大力加强体育社团组织发展。与民政部门积极协调配合,继续做好星级体育社团申报评估工作,有条件的镇(区)要成立体育总会,大力发展个人和团体会员。落实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切实做好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免费培训、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四是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发展格局。推动各类人群体育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好全年节假日体育活动,努力形成以晨晚练健身点为基础,以贯穿全年的节假日体育活动为平台,以各类体育社团为主体,充分展示体育在促进民生幸福、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功能、地位和形象,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三、精心组织各项重大文化体育活动

首先要科学策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举办好市第六届文化艺术节,以节庆为亮点,以品牌为优势,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本届文化艺术节,是近两年全市文化艺术界的一次成果大展示、队伍大检阅、业务大练兵,要瞄准这一契机,以开放的大运作体系,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力争把本届文化艺术节办成展示文化风采、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的盛会。

其次要积极做好体育赛事的引进与开发,打造有影响、有特色的赛事品牌。要以组织承办相关国家级和省级体育赛事为重点,做到精心组织,周密筹备,做好竞赛组织和赛事服务工作,积极争创最佳赛区,实现办赛数量和质量再飞跃。同时积极组织全市体育竞赛,争取全年开展各类市级竞赛不少于10项次,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办赛积极性,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单项协会举办各类体育比赛。积极开展对外体育交流活动,做好做足茅山登山健身大会这一城市健身景观品牌,加强与周边地区体育赛事的交流与合作,扩大的城市影响力。

四、认真备战十八届省运会和组团参加市第十四届运动会

2013年是备战十八届省运会的最后一年,要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备战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运动员注册、骨龄拍摄工作,确保足员、保质参赛;其次,要进一步抓好队伍训练,做到科学训练、刻苦训练、系统训练,不断提高技战术水平;第三,要进一步做好体教结合工作,切实加强运动员思想和文化教育,加强运动员管理,确保训练安全;第四,要进一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努力解决教练员、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要采取多元经费投入机制,确保备战经费投入到位;第五,要认真参加好各项省年度比赛,要发扬敢想敢拼,勇创佳绩的精神,以赛代练,力争优秀的比赛成绩。

认真组团参加好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已发文成立了我市参加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同时成立了市体育代表团,以此来加强对备战工作的领导、部署和督促;其次要积极组队,认真训练。市教育局、总工会、市委农工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市体育总会要依据有关竞赛规程,尽早选拔人员,组建队伍,及早制订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训练,努力提高竞技运动水平,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竞技状态参加比赛,力争全面实现目标任务;第三要密切配合,分工合作。本届市运会参赛队伍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市各相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分工合作,有计划、按步骤,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开辟绿色通道。

五、不断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着重做好发掘和保护,继续做好相关文保单位的修缮工作,力争更多“国字号”文保单位。适时举办文物普查成果展,将我市具有代表性的,鲜为人知的文物实地调查图片向社会展出,积极为三星村申报省文化大遗址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努力争创省级非遗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活态传承、生产开发、演示传播等途径和措施,切实加强重点非遗项目的后续保护工作。制定和完善我市五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中长期保护规划,并投入具体实施。积极争取将封缸酒酿造技艺的保护单位丰登酒业申报成为省级非遗生态保护示范基地。同时,扩大交流互动,学习借鉴周边地区的先进经验来投入非遗保护工作。

六、努力助推文体产业新发展

首先,认真做好文化体育系统自身产业发展,影剧公司要通过不断提升硬件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票房收入;锡剧团要致力打造更多精品剧目进一步拓展演出市场;奥体公司要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馆设施资源进一步深入产业开发,做好对外开放;体彩销售要克难求进,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持续健康发展。其次,要协助相关企业申报2013年度省文化、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积极引导和扶持本土文体产业企业发展,努力打造本土的文体产业(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另外,要在做好文化体育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协助各镇(区)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外招商引资力度。

七、继续做好文化市场监督与管理

努力提升引导市场、服务市场、规范市场的能力,以管理促繁荣谋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行使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职能,负责全市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管。按照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省、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要求,以保护知识产权、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地方文化安全为重点,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大力强化对网吧、娱乐场所和演出市场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广播影视监管体系,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综合防范机制和保障体系,切实加强对卫星电视、广告播出和新媒体的管理,全面履行文化市场监管职责,不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第3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办法范文

(一)xx县广电行政部门的定位和职能情况

XX年12月31日,xx县根据省、市安排部署,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职能合并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撤销广播电视局,新成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为县人民政府直属事业机构,正科级,主管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其中的工作职责包含: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广播影视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拟定全县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组织推进全县广播电影电视公共服务,负责全县广播、电影、电视、信息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和业务的监管并实施准入和退出管理,指导对从事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制作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

(二)辖区内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情况

目前,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xx县区域内的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承担全县广电行政执法职能。

(三)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改革后一年多来的运行和管理情况看,还存在许多问题:

1、经费、人员未能得到完全落实。机构职能合并后,经费没能相应增加,人员仅增加1人。xx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经费标准是按照事业单位性质,工作运转经费只有人均4000元/年,全局工作人员15人,全年共计60000元。没有专门的广播电视工作经费和监管经费。

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广播电视(即“村村通工程”)的落实工作由县电视台(原来的广播电视局)承担。

3、广播电视社会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落实。虽然广播电视行政管理职能并入新组建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但是熟悉广播电视业务工作的人员没作相应的调整,负责广播电视工作的人员对广播电视政策法规的学习有一定的坠后性,特别是没有经历过该项业务的实践,必然导致业务不熟,监管缺乏针对性。监管什么,怎么监管问题非常突出。乡镇一级广播电视站情况及其监管就更顾及不上。

4、机构改革对广播电视实现了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分离既有利也有弊。弊端就是,那方出现工作不到位或得存在争议的情况,易存在推诿,难协调问题。甚至发生因为几部门人员关系不好,工作不肯协调、配合等问题。请求上级出面,既伤神,又费时。

(四)意见、建议

1、必须对广播电视工作监管人员就广播电视业务职责和相应工作要求进行系统的业务学习培训,确保能履职,会履职。

2、必须由上级主管部门与上级财政部门明确广播电视行政工作经费基本标准和渠道来源,确保能履职,履好职。否则,只能停留在“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状况。

3、上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机构应就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协调并形成统一规范的工作机制。比如说,a部门要某一方面工作情况数据,a、b两部门上级沟通衔接后,再分别布置,基层操作才方便、顺畅。

二、乡镇广电机构情况

(一)乡镇广播电视机构分类构成情况(基本概况):我县共有25个乡镇,每一个乡镇都设有乡镇广电工作站。其中12个为乡镇党委政府单独设立的乡镇广电站,13个为与乡镇文化站等部门整合后设置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目前有24个乡镇电视与县有线电视台(网络公司)通过光纤实现了联网。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辐射点,有线与无线交叉覆盖的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全县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0%。

(二)乡镇广电站的定位和职能情况:XX年,我县实行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广电站与文化、劳动保障、农村经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站整合为公益性事业机构(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人事、编制、工资福利)实行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其人事任免、考核、职称、调动等事项由乡镇党委征求上级业务部门意见后办理。主要职责是:承担辖区内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改造、维护及管理的具体工作。

(三)乡镇广电站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业务上——安全播出管理存在隐患。

经调查,目前仍有少数乡镇广电站有自办新闻和播放电视剧的现象,这种形式不符合国务院《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关于“乡镇设立的广播电视站不得自办电视节目”的规定,也存在宣传导向隐患。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是管理体制不规范。乡镇党委、政府与广电部门对乡镇站的管理职责不清,权限不明;二是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以及乡镇广播电视站覆盖的点多面广,当地政府对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投入较少,人员配备不齐,技术力量薄弱,广电主管部门又不便于参与具体工作,管理上难以完全到位。四是资金压力比较沉重。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线路老化,设备陈旧,节目频道少(有些边远村至今只有2套节目),信号质量差,用户意见大。另外,大部分村地处偏远,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相距遥远,建立有线电视前端、安装有线电视成本很高,许多经济相对困难的农村和农户望而却步,也增加了广电部门扩大有线电视覆盖的难度。致使目前的卫星接收设备(俗称“灶锅”)非法销售、擅自安装泛滥,非法接收境外节目对村民的思想意识带来了直接冲击。也给广电及相关部门依法查处非法擅自销售和安装卫星接收设备制造了巨大难题,毕竟是政府投入过少,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人员编制上——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多年以来,乡镇广播电视工作站被划为差额拨款事业编机构,并统一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即乡镇广电站受当地党委、政府和县广电局双重领导,以当地党委、政府为主。这一体制总体运行情况也说不上一个“好”,因为政府每年只拨付人员部分工资、无工作经费,更无事业发展经费。广电站工作人员为找工资养家而忙碌,部分人员费尽心力也无法找满基本生活费用,生活无保障,导致人员人心涣散。多年来,没人肯进广电站工作,影响工作。同时,在具体运行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工作职能不规范。国家规定:“乡镇广电站是县(市)广电行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转播上级广播电视节目,在县(市)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设、维护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把党的声音传送到农村,让农村广大农民看上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宣传上,乡镇不得自办电视节目,不得播放影视剧”。但实际上乡镇党委、政府把乡镇广电站作为乡镇政府内设机构,将乡镇站宣传上的配合程度和宣传效果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偏重于了对内的自我宣传,忽视了基本的事业建设,乡级财政对广播电视站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过少,造成事业建设后续力量匮乏。由于认识上的差异,时常出现乡镇广电站工作重心的偏移,工作部署的撞车,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乡镇广电事业的健康发展。

3、事业建设上——缺乏经费来源,长远的规划和发展后劲。由于政府财力不足,在人员经费都无力保障的情况下,作为乡镇事业机构的广电站,更是无法得到乡镇财力支持、保障。乡镇广电站缺乏长远规划,建设的整体性、长远性、系统性更是无从谈起。相反,零打碎敲,东做一下,西搞一点的情况普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管理和发展。

乡镇广电站是乡镇政府事业机构,县级广电行政部门也是靠县委县政府安排经费,既无财力也无精力顾及乡镇广电站,因此也就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监管。

(四)xx县目前尚没有存在县对乡镇广电机构实现垂直管理的情况。

由于我们对乡镇广电站的监管工作没有到位,对其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建立县对乡镇广电机构的垂直管理模式,我局尚没有什么具体的意见、建议。

(五)我局没有出台针对加强乡镇广播电视站的管理的管理办法。

由于我局是XX年底以原来文化、新闻出版为主,合并广播电视业务组建而成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由于乡镇广电站是以属地管理为主,我们基本不参与对其管理。因此,近年来我们没有出台针对加强乡镇广播电视站的管理的管理办法。

(六)对于乡镇广电机构的职责、建设和管理建议

1、要改变乡镇广电工作站的管理体制,明确其职责。

乡镇广播电视站作为乡镇政府机构,乡镇政府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财力支持乡镇广电事业规划、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广播电视的行业管理。若是将其改为县乡直管模式,有利于加强对广播电视的宣传、管理、维护和服务工作。同时按照“乡镇站应按规定搞好转播,积极发展与市县的有线广播电视联网和光缆传输,但不得设频道自办电视节目”精神,乡镇广播电视站不是一级独立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是县(市)级广播电视的派出机构,是下伸的转播机构。因此,必须明确乡镇广播电视站工作职责:按照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转播好上级广播电视节目,在县级广电部门指导下,管理和维护当地的有线广播电视传网络。

2、要加大农村光纤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把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当成“惠民工程”,像电力农网一样,到村入户,解决、改善农村看电视信号差、信号不稳定问题。同时,还要像电力部门一样建立农村电视网络维护机制,随时提供良好的服务。

3、要切实解决乡镇广电站健康发展、稳定发展机制。一个是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职称待遇要有保障;二是队伍建设,要有一只懂管理、会技术的人才队伍;

三、政府对县乡广电的保障政策情况

第4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办法范文

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根据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改革任务书的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细化方案,把握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确保了各项改革平稳、有序、快速推进,基本完成了“三局合一”、成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剧团的转企改制等各项改革内容,确保了整体工作在改革中平稳运行。

二、创先争优提升水平

月日县文广新系统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标志着县文广新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各项创建工作正式启动。一是及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局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二是制定了文化系统活动方案,围绕县创先争优活动主题,设计了“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建和谐队伍、促文化发展”这个活动主题。三是联系实际、做到七个结合。即与加强文艺创作和艺术生产、与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与加强市场日常监管、与加强开发与利用、与加快重大文化项目和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相结合。在纪念建党周年之际,县文广新系统结合实际,纷纷开展各项特色活动,掀起创先争优活动热潮。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文广新系统党员领导干部和群众干事创业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内涵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年元旦举办书画笔会,组织全县老中青书法爱好者欢聚一堂,以书会友,达到提高、促进我县书画创作水平的目的,是弘扬、传承书画艺术的有益宣传;月日举办全县“未来之星”少儿美术大赛,为活跃全县儿童节日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月日开办少儿舞蹈培训班丰富儿童假期生活,月日选送少儿节目赴合肥比赛,取得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月日-月日组织、带领我县农民青年、职工、幼儿、老年各类节目参加宿州市第五届艺术节暨第四届群众文化活动月;月日在县委小礼堂举办灵壁石文化节县戏剧曲艺调演。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服务大局,公益文化活动硕果累累。年县剧团先后吸取企业优势组织开展“祥和千万家——年度文化进社区”、“我与共奋进——情系农民工系列巡演活动”、“欢乐送基层”等公益文化活动,为丰富我县城乡文化生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且多次出色的完成了政府部门、主管部门交办的大型节庆的活动。成功的举办了“打工状元颁奖晚会”、“政府春节团拜会”“三八妇女节庆祝大会”“—和磬石乐团大型演唱会”“城市因你而美丽”——庆祝第个环卫工人节专题文艺晚会,“卫视成就音乐梦想赛区选拔赛”、“爱国歌曲大家唱”等公益活动,为推动我县文化全面发展,培育新人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文化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民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我局根据县政府实施28项民生工程的要求,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干部为成员的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实施管理办法,将任务层层分解,真正做到环环紧扣、步步推进,民生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一是认真抓好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从年初开始,我县先后在、镇、3个乡镇开工建设综合文化站。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我局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保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落实到位。做到每周一调度,每月一检查、一通报,及时全面掌握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进度。目前,三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已完工,配套设备已到位,圆满完成了省文化厅年初所定目标。二是完成了63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为每个书屋配备图书1361种,1650余册,报刊33种和书橱、阅览桌椅,并统一标识牌,制度上墙,为村级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硬件保障。

第5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文化;建设;调研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曲水环流,形似太极,被誉为“旬阳太极城”,是革命老区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旬阳历史悠久,秦时设关,西汉置县,受秦、楚、蜀文化和明清移民影响,形成南北兼容的文化特征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境内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革命史迹遍布。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不断巩固提高创新发展全国、全省文化先进县成果,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美好旬阳提供强劲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现状与成就

1、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一是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坚持大型活动重点组织、节庆活动常年不断、阵地活动天天坚持,每年组织全县性大型活动在10场次以上,社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00余场次以上。文化下乡做到了常年送、经常送。各具特色的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镇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极大地丰富活跃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出了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二是文艺创作硕果累累。每年创作发表展演文艺作品在1000件以上,获得各级奖励每年近百件,相继推出了以《生态旅游兴安康》、《汉江号子》、《吉祥安康》、《兰草花》、《汉水游女》、《秦巴踏歌》等代表性舞台文艺作品,在全国省市文艺调演、征文中频获奖项。大型原创民俗歌舞节目《兰草花儿开》,作为2010年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主会场开幕式节目,被评为“优秀剧(节)目奖”。县办《太极城》文学刊物按时保质出刊。20多位文艺作者相继出版了个人作品专集40余部。三是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全县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组织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县政府已公布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60名非遗继承人,成功申报3个省级、20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先后出版了30余部(盘)太极城文化研究、旬阳民间故事、民歌、戏曲、汉剧、汉江号子等系列丛书及音像制品。举办了系列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承办了“陕西省陕南民歌大赛”、“全省首届农民戏剧节分会场”等大型赛事,参加了全市、全省民间艺术展演等多项活动,推出了一批有影响、有质量的地方特色文艺节目。旬阳被评为全省非保工作先进县,被文化部授予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2、文博事业突破发展

组织申报了省保、国保单位,新增了3处全省文物保护单位。先后两次对县内田野文物进行了祥细普查登记,重新公布了6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积极配合搞好旬阳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全县文物保护点达到1300余处,并有两处重大发现。县财政投入30多万元,对文庙再次进行了维修,为博物馆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先后征集文物500余件。支持开办了陕南第一家民营“民俗博物馆”。几年来争取上级文物专项资金近8百万元,对文庙、蜀河黄州馆、纪念馆、清真寺、洞儿碥庙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文物保护工作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旬阳对外宣传、文化交流和对人民群众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窗口和阵地。

3、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

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组建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视台、文化综合执法大队等事业单位和电影公司、新华书店、网络公司等文化企业。县文化馆、图书馆被评估定级为国家二级馆和三级馆。博物馆成为安康唯一、陕南最大的县级馆,被评定为国家三级馆。镇村基层文化建设全面加强,全县创建命名了13个基层示范文化镇,22个镇均建成了综合文化站、村村通服务站和电影放映队;90%以上的行政村设立了综合文化活动室和村广播室,100%的村成立了村民自乐班,“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十一五”期间全县共争取国家及省市文化文物建设项目投资金1702万元,县乡村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创历史之最。全县现有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近500家,从业人员2千余人,年实现利税千余万元。

二、经验和问题

主要经验:一是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抓文化。县委、县政府将文化建设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列入县对部门、镇年度目标责任考评。确立了“文化兴县”的战略和“兴汉水文化,创旬阳特色,建设文化大县”的目标,科学制定了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加快基层文化建设、创建基层示范文化乡镇、加强文物保护、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先后组织实施了“基层文化示范乡镇”、新农村文化建设“六个一”工程、“文化建设年”活动和“先进文化进乡村”等卓有成效的活动,县乡村各级投入文化建设资金达千余万元。2009年旬阳被表彰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二是文化部门竭尽全力搞文化。全县文化文物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文化文物旅游工作发展目标,坚持“创新发展、突破发展、繁荣发展”三大工作主题,精心谋划,真抓实干。三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促文化。在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机关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各相关部门同心协力、密切配合,成效明显,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兴文化。各类社会文艺团体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自乐班、业余演出队、文化大院、皮影队、文学艺术协(学)会、管乐团等成为活跃在城乡群众业余文化活动中的一支支重要力量,使旬阳文化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近几年来,虽然国家投入基层文化建设的力度加大,镇村两级文化阵地建设逐步改善。但从整体上看,县一级文化阵地建设发展滞后,特别是县文化馆、图书馆场地狭小、设施落后,文化中心剧场仅能容纳400余人,其它用于对外开放的文化阵地基本没有。二是农村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够突出。镇、村两级虽建起了文化站室和农家书屋,配备了一定设施,但由于镇村重视程度、机制管理、经费及人才等因素的影响,阵地作用发挥不突出,少数甚至闲置。三是专业人才队伍亟待加强。旬阳县文化队伍人才匮乏,特别是舞台艺术创、导、演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舞台艺术缺乏专业人才支持,长期靠临时抽人应对各种重大文化宣传活动。在文化管理、艺术表演和产业发展方面缺乏专而精的人才队伍。镇文化站基本上没有专业人才,严重制约了文化事业发展。四是文化产业发展薄弱。受传统文化和官办文化的影响和束缚,少数人对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认识不高、信心不足,加之缺乏文化产业规划和引导,缺少竞争力强、效益高的文化大企业和经营大户,致使文化产业发展总量少、规模小、效益低。五是大文化发展的理念不够成熟。认为文化工作无非就是“唱唱歌,跳跳舞”的事情,缺乏大文化、大发展的理念。

三、对策和措施

1、实施五大工程,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全面组织实施文化艺术创新发展工程。支持群众艺术创作组织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业余文艺创作队伍,抓好“双千”工程,即组建千名业余文艺创作队伍,保持每年有千件以上各类文艺作品在县以上发表、展演,鼓励多出精品,每年在市以上获奖作品要达30件以上,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坚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县上每年力争组织两次以上全县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各乡镇村要发挥工会青年妇女组织和文化机构的作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集会等载体,因地制宜,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每年送戏、送展览、送辅导下乡不少于100场次。要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文化、社区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等,形成兴旺繁荣的良好局面。

(2)深入推进太极城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充分发掘和利用旬阳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学习借鉴各地文化产品开发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努力创作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旬阳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文学作品。着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开发以旬阳民歌民舞民曲和汉调二簧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和以舞台表演艺术作品为主的现代文学艺术、影视、学术项目,包装一批文化精品,打造一批体现旬阳“太极文化”特色、具有省级乃至国家级水平的文艺精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借助省市及其他地区重要节庆、会展等文化平台,宣传推介旬阳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旬阳文化影响力。

(3)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要建立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功能定位;制定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办法和服务公约,建立公共文化机构评估和绩效考评机制,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其吸引力。建设旬阳文广大厦,实施县博物馆迁建工程,新建县民俗博物馆,巩固提高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村民自乐班建设成果。动员县直部门开展“文化扶贫”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支部联建和联乡包村等形式,支持乡镇和村搞好文化站(室)建设,帮助文化落后乡村解决文化产品和服务匮乏的问题。支持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建设,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俱乐部、游乐场等,积极推行部门文化场馆室向社会免费开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4)深化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文化产业运行模式,形成开放型、多元化、规模化、网络化的产业格局,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一是培育壮大文化市场经营业。支持文化娱乐业、图书发行业、印刷业、网络业、工艺品加工业、音像影视业、信息业、艺术培训等进入经营市场,建立专营市场、培育骨干企业、发展规模经营户,年创利税达到5000万元以上;二是鼓励事业单位领办文化产业。发挥社会事业单位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开发拓展文化产业的延伸产业,组建文化集团公司、传播公司、服务公司、演出公司、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等经营性公司,强化服务职能,完善产业项目,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三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商来旬投资文化产业;四是要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并以此为切入点,加强对干部群众进行大文化教育,以大文化搞活大市场。

(5)巩固成果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一是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旬阳县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充分挖掘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打造弘扬以汉水文化为代表,具有地方特色的太极城文化品牌。二是加大田野文物保护力度,有效保护地上地下文物。重点做好6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抢救性保护维修。制定旬阳古民居保护方案,实施重点保护开发。全力争取与实施青铜沟古矿洞大遗址考古工作,申报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准备。三是加大对文物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全县文物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重点突出县博物馆、太极城民俗博物馆、黄州会馆、杨泗庙、纪念馆园区“四馆一园”建设,争取各方支持,力争在“十二五”实现全面竣工使用。四是充分发挥文物的功能作用,切实做好保护与利用。广泛深入开展文物宣传教育活动,使之成为旬阳对外文化交流、旅游观光的窗口和对全县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热爱家乡教育的重要阵地。

2、强化措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强化组织领导。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并纳入领导干部任期考核内容之一。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形成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合力。

(2)强化体制保障。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纳入总体规划,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挥政府在文化管理方面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职能,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文化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探索新型的管理与分配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强化人才培养。一是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文化人才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健全人才评估、选拔、激励保障机制和流动机制,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文化精尖人才,把优秀人才集聚到文化事业建设中来;二是切实抓好文化人才培训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加强文化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制定文化人才培训计划,建立健全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实施“文化人才工程”,加强对创新型策划人才、产业经营人才和文化新技术开发应用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农村文化骨干人才和文化能人。努力在全县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文化文艺人才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