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优势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优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技术优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工程技术优势

第1篇:建筑工程技术优势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economy speeds up our town planning steps brought a broad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market in china. Among them, technology management is not only a basic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but also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link.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analysis to relevant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so as to summariz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其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等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随着近年来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建筑施工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剧。作为企业工程项目开展的基础,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科学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分析其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分析其对施工企业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1 建设工程中项目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业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能够在合同规定期限内按质按量按时将工程项目交付给业主,并能够合理控制施工成本成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项目部门必须将项目资金管理、合同管理、技术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等要素列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综合项目技术管理中。

2 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内容

要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的管理,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组织并严格实施图纸审核制度

在施工之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一起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在满足项目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各方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合同规定的明确要求以及潜在需求,以使用功能和可靠性为核心,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图纸交底,施工单位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工艺要求,并能及时提出疑点和技术难题,监理单位协助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的工作。经四方研究和商讨,拟定解决方法,并形成会议纪要,以作为对设计图纸的补充、修改以及施工的依据。施工图纸的审核,是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为施工前发现和减少设计的差错,事先消除图纸中的质量隐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从工程实际出发,旨在解决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全局问题,从项目的施工部署、现场布置、施工总进度计划、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及物资、设备、劳动力计划和质量、安全等技术组织措施等方面具体指导施工服务,并为解决好各工序、各工种之间的衔接和配套,合理组织流水作业和交叉作业,提高施工效率提供了切实的保证。

2.3 技术管理制度的确立

项目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往往需要各个施工分部分项的层层落实,参与整个施工过程的人员都要十分清楚了解工程质量要求以及验收标准。建立健全技术管理制度,合理配置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能动作用,不断革新传统技术、加快引进、推广和应用“四新”技术。认真编制和执行技术保证措施,将工程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纳入技术管理规范中,有利于施工人员严格遵守执行,更有利于工程实体质量目标的实现。

2.4 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制定

工程技术档案是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重要文件,是项目工程从施工到竣工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对该项工程进行使用管理、维修、事故处理、鉴定、改建、扩建、重建或改变用途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工程技术档案的归集、整理必须做到及时、齐全、正确、可靠。这是施工各阶段必不可少的工作。

2.5 各级技术管理人员责任制的明确

建筑工程的完成离不开每一个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建筑工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其中一个过程的掉链,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工程质量问题,所以必须控制各阶段工作,如阶段工作验收或监控出现不达标,必须整改直到达标为止,严格做好阶段工作的过程监控与质量把控。上到项目经理,下到施工长,每个分部门都应该明确职责,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3 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措施

3.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是企业立命之本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如何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明确各部职责,确定工程质量目标;将目标分解到项目各分部并详细交底;全工程跟踪把控,确保工程质量;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测。施工质量的自控与第三方质量监控是相辅相成的系统过程。两套质检机制共同组成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完整体系,在施工全过程中相互依存、各尽其责、密切联系,又独立分工,共同推动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的展开和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总目标。

3.2 做好施工图纸审核

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在工程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应认真做好项目范围的识别,明确工作范围与责任;做好施工前准备,特别是与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图纸核实。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必须了解设计单位对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和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只有良好的沟通,才可以尽快了解设计方的意图和施工质量的要求,施工方才能正确选用建筑材料、规划施工进程以及对未来过程中出现的未知因素等可及时纳入控制管理范畴。

3.3 明确技术管理职责,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安全乃头等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建筑工程项目部门的每一位施工员都肩负着重大使命。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技术责任制度,将技术管理的责任细分到个人,让员工树立责任心。除此之外,通过组织技术管理员学习施工现行规范以及验收规范,明确各项目分部分项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加强施工成本控制,以此提高企业的效益。同时,各项目分部管理人员还应该学习先进的管理办法经验,组织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知识。提高对问题的预见性,保证施工质量。

3.4 加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文件是保证工程开始,施工,交工系列环节的指导性文件,是工程质量的保证书之一,它还是建设单位未来改建、维修、管理的依据,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因此,工程资料的形成和管理成为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笔者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项措施优化管理:一是规范管理人员执业资格、岗位职责及资料管理流程。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各管理人员依据资料管理制度流程填写各自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资料,交由资料员及时收集,确保施工资料的与工程进度同步。二是明确工程资料标准化填写。依据《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及地方建设工程资料管理规范,对施工资料的编辑、整理、收集等进行标准化要求,从而可以提高资料员编制整理资料的工作效率。三是做好计划记录管理,这些管理,可以促进从质量上把控,以便合理并动态调整各个计划,让风险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可控,避免潜在的危险与隐患遗留在项目工程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项目技术管理对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在现代化不断加快步伐的市场大环境下,企业在实践中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项目技术管理指导,以保证施工过程的井然有序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2篇:建筑工程技术优势范文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期间,必须严格要求施工设计,保证建筑电气系统的施工质量。目前,随着我国电气设备种类的增加,电气施工技术也日趋复杂。

1 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1.1 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 避雷装置的安装方面

总配电箱进线处在采用TN—S接地系统时未做重复接地;设备的接地地排与接地干线未直接连通;支架间距太大,弯角及引下角呈锐角,带变形或支架脱落,引下点间距偏大;屋面金属物未做防雷接地;避雷带采用普通的元钢敷设,搭接长度不足,带间及引线下线采用单面焊接或对焊,焊接口锈蚀现象严重等阁。

1.1.2 吊顶层内配

吊支架设置距离过大,不对称;防腐、防锈不到位;接线盒不盖板,留管长度不合适,使导线外露;金属软管未做跨接接地保护线;钢管跨接接地线焊接质量差;配管线路歪斜,走向不规则,高低起伏。

1.1.3 配电箱盒

箱盒未进行防锈防腐处理,箱盒由于固定不牢,有可能混凝土浆进入箱盒或振动移位;管子口进箱盒太多,柱子内及现浇混凝土墙面的箱盒凹进较深使之歪斜;吊扇钩盒、成排灯位偏差大,接线盒、配电箱体、吊钩坐标偏移明显,不按图纸设置;责任心不强、施工马虎或与土建施工配合不当,是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

1.1.4 电缆架设

由于部分施工单位疏于严格审查,并对工程安装的电缆进行归类,造成运行中发生危险、电缆过热等现象,从而导致施工混乱;电缆未固定、弯曲半径不足、填充率太大,减少设定或不设定标志牌;电缆终端没处理;电缆支架、桥架未做可靠接地。

1.2 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控制措施

1.2.1 严格工程验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保证质量,同时兼顾使用功能,对不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的不予验收,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绝缘和接地测试。作为竣工的技术验收内容包括:下引线的连接、避雷网埋设、接地极的埋设、接地线连接、电线连接及电线端子连接等。承建单位要配备专职电气监督人员参加现场管理,严格遵守建筑电气安装施工规范,严格按设计施工。发包单位要选择有承建资质的单位承担电气工程施工。业主对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有明确要求。

1.2.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质量管理应贯穿于电气施工工程的始终,坚持对整改项目进行不定期抽查,每月进行一次质量通报,每周一次大检查,将不定期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整体检查完工的电气施工工程,包括原材料、安全用电、安装部位、使用功能等各个方面,限期整改;并质量通报开关插座安装不到位置、砸圈梁、楼板剔槽不规范等质量问题;着重检查土建和电气专业的配合问题、预埋和穿线工序脱节的问题;分段检查和整体检查相结合,保证电气施工工程的整体效应。对主要环节和重点工程进行重点检查,使之普通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

1.2.3 防雷接地措施

搭接钢筋,禁止用螺纹钢替代圆钢,依据相应的验收及施工规范,避雷引下线连接应做搭接焊接,且搭接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要及时敲掉焊渣,刷防锈漆并及时补焊不合格的焊缝,增强焊工及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要做到搭接焊处焊缝平整、饱满、均匀,加强对焊工的技能培训,尤其要加强具有较高难度的焊接培训,如立焊和仰焊等。

1.2.4 严格材料的管理

对电气工程施工使用的配电箱等各种设备材料进行严格检查,不允许没有产品检验合格证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进场使用,严把检测关、采购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等“四关”。此外,用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构配件、材料、设备须满足产品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

1.2.5 提高电气安装水平,增强认识

为确保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施工人员须持证上岗,管理人员坚持责任到人,提高电气安装和电气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把电气工程施工看成建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包单位、业主、承建单位都应重视电气工程施工。

2 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 防雷接地的施工技术 .

建筑的柱内作为避雷引下线的主钢筋、基础接地网应和主接地线进行合理的焊接处理。引下线间用圆钢弯成U形进行焊接,引下线钢筋的数量根据主筋的规格确定。至少应在不同的两点对接地干线和接地网进行连接处理。在搭接焊施工时,双面施焊处理,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不低于其直径的六倍;镀锌扁钢进行三面施焊处理,焊接长度为其宽度的两倍。对绝缘破坏时可能带电而正常使用不带电的电缆外皮、穿线钢管、金属外壳、支架等均需与接地系统连接。在建筑物内,需对保护干线、建筑物金属构件、设备金属总管、金属结构等部位进行必要的联接处理。

2.2 管路敷设技术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应做好自检、互检等处理,保证管路的畅通,并加强看护。关于管路的连接、管口处理、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施工电源;同一路径,不同回路绝缘导线应设在同一线槽内;分槽敷设强弱电回路;线槽内导线的总截面应低于线槽内截面的三分之一;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管路敷设前的准备:首先,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管路的敷设施工,并认真熟悉图纸。在混凝土垫层完工24h后,要立即拆除用于封堵的塑料盖装置,管路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要彻底清除,并保持线槽内部清洁干燥。

2.3 配电箱安装技术

配电箱安装施工完毕后,要保持箱内外干净整洁,施工人员应清除箱内外杂物及碎屑。施工中应清晰地标注配电箱箱面的编号,并保持箱内外整洁。连接导线、负荷出线和电源进线与电气元件的连接务必要牢固。导线与电气元件接线端子连接时,要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要达到牢固紧密的质量要求,并必须配装弹簧垫圈。导线连接施工要紧密牢固,箱体的保护接地接线端子和中性线接线端子必须安全可靠。

第3篇:建筑工程技术优势范文

【关键词】原有建筑;改造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改造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被人们广泛认可,它的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原有建筑改造技术的特殊性

原有建筑改造中技术选择与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原有建筑在新环境中的各种需求。而原有建筑改造自身特征使得其改造技术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技术因素的关联性。

原有建筑改造的过程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其往往是新旧技术体系组成的一个新整体,其中新旧技术体系之间必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新旧体系共同作用以满足新的使用上的要求。

2、技术选择的适宜性。在原有建筑改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诸多限定条件,原有建筑改造中的问题也不能完全依靠新技术解决,在原有建筑改造中的技术选择不仅要考虑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同时要考虑新、旧技术在社会价值和文化属性上的表达。传统技术与当代技术在原有改造中同样重要。在进行技术选择时,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判定,而不应片面地考虑其是否“先进”。

3、技术整体效能的最大化。整体效能的提高是原有改造的首要目标,作为实现手段的技术策略,一方面强调适宜性技术的选择,另一方面强调新旧技术的融合,即通过当代技术提升原有技术元素的性能,同时通过对原有技术的借鉴以实现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延续性。

三、原有建筑改造方法

1、建筑物结构加固改造的施工方法

建筑物改造工程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既是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如果没有加固,就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而建筑物结构加固改造的施工方法总的来说有三种,第一种方法,就是植筋,植筋即钢筋的后生根技术。第二种方法,就是粘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第三种方法,就是喷射混凝土技术。第四种方法,是混凝土裂缝压力注胶修补技术。

2、原有建筑物改造及加固的内容

建筑物的改造加固的内容很多方面,具体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第一,地下建筑改造扩建工程;第二,平面建筑改造扩建工程;第三,空间建筑改造扩建工程;第四,定期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大修;第五,房屋内部改造扩建工程;第六,建筑物的移位工程;第七,建筑物的纠倾加固工程;第八,重要文物与保护性建筑物的加固、移位处理;第九,建筑物改造与治理工程必须与环境治理保护相合。需要注意的是,对既有建筑物的改造加固也应该注意符合时代的潮流,符合当代的审美观,至于这样,才能将已经改造过的建筑物融入到21 世纪的新型城市中,并且达到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四、原有建筑改造中技术因素的运用分析

一幢完整的建筑是由支撑体系、围护体系和构造节点组成的。因此,从这三方面对旧建筑改造中技术因素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1、在支撑体系中的运用

(1)结构共生

结构共生是指在原有的旧建筑结构体系中,为了满足新功能和空间需求而插入相对独立的新结构体系。新旧结构体系共同作用以保证整个建筑的安全性。新结构体系的力学传递路线相对独立并较为清晰,与原有结构体系的连接较少。以德国汉堡梅地亚中心为例,在原有两建筑中加建一条带顶的走廊。加建部分采用钢结构,以实现对原有部分的最少扰动,两大结构体系连接节点采用铰接方式,即仅在原有墙体上埋设钢板,作为加建部分的横向支撑,加建结构的荷载受力通过自身的体系进行传递,实现了两个结构体系的共生

(2)结构置换

结构置换是指在原有旧建筑中,原结构体系不能满足新功能和安全性要求。因此,将原有结构体系进行置换,以新结构体系代替旧结构体系,其包括局部置换和整体置换两种方式。

局部置换是指用新结构替换原结构体系中的局部。新旧结构组成新的结构体系。新旧体系联系较为紧密,力学传递路线相互关联,成为一个整体的受力模型。如法国巴黎马瑞尔斯表演馆的改建工程,在改建过程中以轻钢屋面替代了原有的屋面,轻钢屋面的形态按照原有的屋面形态进行设计,屋架的支撑则落在了原有建筑的墙体上,其力学传递路线为: 屋面荷载、新建轻钢屋架、原有墙面、基础。在该工程中,新旧结构体系共同作用以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整体置换是指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某一部分结构整体不能满足功能和安全性要求,而将其置换成相对独立的新结构体系。整体置换中新结构体系受力相对独立,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其与原有结构体系联系较为紧密,共同承担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如法国巴黎的玻璃屋改造工程,原有部分房屋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根据改建的需要,原有部分结构体系被取消,代以新的钢结构体系,加建中间部分的结构受力由钢结构自身传递,而加建边缘部分的受力则由原砖混结构墙体承担,力学传递路线较为复杂,新体系包含在原有体系之中。

2、在围护体系中的运用

(1) 围护体系的同构

围护体系中同构手法的运用,重点考虑了新旧建筑形式的连贯性,通常表现为运用新材料在围护体系中对原有建筑符号的再现。围护体系的同构分为同质同构和异质同构。同质同构是指加建部分的材质尽量与原有建筑一致,采用当代工艺和技术进行加建。异质同构是指围护体系中采用不同材料进行加建,加建部分往往借鉴原有体系中的材质或色彩特征,以实现新旧部分的统一。异质同构得以实现,与现代社会材料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建筑师可以大胆地采用现代材料,构成古代的形制,给人以异曲同工之感。如德国圣玛丽教堂改建项目中,教堂内加入一个四层船型容器,赋予图书室、会议室等新功能,整个容器借鉴船的造型,采用相对独立的轻钢结构体系,围护体系采用处理过的木材,新的围护体系在色彩、质感上与原有体系协调一致。

(2)围护体系的异构

在目前的旧建筑改造潮流中,异质异构手法表现的比较突出,它凸显了新旧建筑之间的时空差异性,强调一种张力十足的冲突美。现代新材料与通明性的结合,充满了超时代的未来感,而旧建筑往往表现为稳重而历史感十足,新旧建筑在同样的环境中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表达出建筑的连续性和历史性。

(3) 原围护体系的消隐

消隐是指运用新的材料创造新的围护体系,从而将原有的围护体系包裹起来。原有建筑形象消隐在新的围护体系中,赋予旧建筑新的时代特征。

3、在构造节点中的运用

(1) 清晰反映构造逻辑的做法

构造逻辑的节点是指符合力学原则,强化受力特征和力学传递的节点。一幢建筑物的力学模型为超静定的稳定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大多为固接和铰接,而工业化时代的节点设计以钢结构的节点为代表。钢结构构造节点的直接展示,也成为当代旧建筑改造中最为直接的技术表现手段。

(2)清晰反映建造逻辑的做法

建造逻辑的构造节点是指暴露和强调连接构件,表现明晰的建造装配过程。由于受到现场条件的制约,当代旧建筑的许多构件是由工厂制造,现场进行装配,所以,节点的设计首先体现了建造过程。当代工业化装配技术往往遵循先结构、后围合,先主干、后附件的建造程序,在节点设计中可以强调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使建造过程在最终的形式上得到表达。

五、结束语

建筑改造技术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在建筑改造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经验的积累,对于建筑改造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建筑工程技术优势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及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一)施工技术的特点

1.建筑施工的要求高

现代建筑主要特点就是以钢筋混凝土和钢为主要结构材料,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对其技术要求很高。而且国内建筑施工中的钢筋混凝土以当场浇灌为发展趋势,因此,建筑人员在模板工业化、钢筋的扎接以及对高性能的混凝土等施工方面着重研究。

2.现代建筑工作时间长

现代大多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必然要经历季节性施工。大部分一栋多层民用住宅楼的施工时间在十个月左右,但是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时间平均为2年左右。如果要缩短施工时间,就主要想办法减短结构和装饰的施工时间。不同的高层结构体系多会采用相异的施工方法,但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依然是混凝土的现浇工程。

3.建筑的体积及工作量大

时代都市中,我国目前有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的高层建筑。这些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量大,施工项目程序多,涉及不同的工作单位、有着多种的施工技术人员。这些条件在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中,其要求会更加严格。这就使高层建筑的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工作、上下级协调工作的难度变大。现代建筑施工的特点是可以把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同时作业。

(二)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是单位在众多施工企业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是项目管理的根本所在。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施工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它不仅约束着员工的行为、监督着工程的进程,还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之所在,一个好的企业,施工管理水平在行业中一定很高,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这个公司的经济效益;其次,施工管理是展现建筑施工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精神面貌最有力的说明,不仅给员工带来自信,还能为公司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在业界赢得好的口碑,从而赢得一席之地,为公司带来品牌效益,从而赢得更好更大的项目,推动公司在更大的平台发展;最后,施工管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管理者对工程以及员工的高效领导,不仅为刚才赢得了更充足的时间,还能减少员工的失误,有效地提高了工程的质量。总而言之,工程施工管理对工程项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施工管理是提高工程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建筑工程相关施工技术

(一)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区气候、环境、地质条件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软土地基时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大问题,软土地基具有承载力不足、可变性大的特点,为防止建筑工程失稳或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出现,就需要对软土地基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条件的地质土壤,其地质处理技术也是不同的,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技术是软土地基处理的首要原则。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置换法、挤密砂桩法、化学加固法等,施工人员要根据工程所处地的软土地基类型,合理选择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减少地基土发生变形,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二)电气接地施工技术

当前全国各地建筑业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建筑工程主要是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所需场所,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的实用性与安全性,要对建筑中的电气通路采取合理的接地施工,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建筑结构多是由钢筋、混凝土、金属等结构组成的,保证每个细节结构连接是电气暖通设备线路施工的前提。接地施工是出于建筑防雷的目的,当建筑上方被雷电击打时,可形成一层防雷屏障,让冲击电流避开建筑金属而直接流向地面,以确保住宅居民的人身安全。

(三)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水乃生命之源,人们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因此防水设计与施工是建筑结构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洗手间、浴室、厨房等用水集中区域,必须采取合理的防水施工技术,以确保楼层的防水性能符合国家标准。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合格的防水卷材和合理的防水施工技术,杜绝墙面渗漏水现象的发生。选择防水卷材时要进行取样分析,以确保卷材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对墙面施工薄弱部位及易渗漏水部位,如女儿墙跟脚、屋面拐角等部位要进行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避免投入使用后出现墙面渗漏水情况。

三、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

(一)落实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公司须确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标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质量,在经济市场中提高竞争能力; 建筑工程施工公司要完备档案和记录,实事求是,科学记录,做好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会审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档案,它关系着建筑后期的维护工作,是评价建筑综合水平的必需资料,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对档案的整理。当今科技更新换代速度迅猛,建筑工程施工公司务必时刻关注科技的发展,拓展视野,向更高更好的方向迈进,及时接收和消化新科技,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时俱进。

(二)全面抓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图纸对建筑工程施工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它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纸面反映,为建筑工程施工指明了方面,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图纸的会审工作,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把控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保证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地进行。会审工作者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研究和解析施工技术设计图纸相关的情况,保证施工设计图纸的精准度和它的有效性; 另外,坚持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为目标,及时发现和纠正设计图纸所存在的问题,使得建筑施工技术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制定可靠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导火线,是工程项目的精髓,在建筑工程中标后,应充分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安排、质量安排、人员安排和技术应用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反复的实验和经验总结,在反复的试验中,不断提高方案的可靠度,但是,在这之前要做到人员的合理选择,要挑选高素质人才,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质量。施工方案是个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不能为了追求效率而盲目快速的完成,要结合不同的需要和应地制宜,使得施工方案和实际施工紧密结合。

(四)选择优秀的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保证质量中人的因素符合现场施工的需求。由于工程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是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于他们的素质高低与质量意识的强弱,因此必须选择有素质的人员。然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思想和技能的培训,不单要提高其技术素质还要提高其质量意识,这样才能确立质量方针。只有管理技术人员有较强的目标管理和质量检测的能力,质量控制才能得以实施;同时施工人员还要有严格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能够通过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规范等对建筑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五)高度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安全问题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公司须成立专门的安全小组,专门进行安全方面的工作,预防火灾,避免电线乱接,监督施工人员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等,降低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及时处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安全方面的问题,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的安全性,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

(六)强化建筑材料的管理

施工管理的工作不仅是对施工人员的相关技术提出要求,同时也要在建筑施工的原材料质量上实施严格管理。因而企业应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采购适合的材料,采购时应该要求厂商出示材料的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并对采购的人员进行正常监管。材料入场时,要正确进行分类和摆放。新材料要严格按它的保管要求来进行摆放。实际施工中,要严格按其流程来进行施工,同时对其质量进行检查。

(七)做好施工档案的保管。众所周知,施工档案是一项工程的精髓,它涉及到工程的全部内容,从方案设计到竣工的完整过程,只有保存、管理和总结好施工档案,才能不断的总结出经验,给公司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并且对竣工之后的检查和维修起到了很好的知道作用。建筑工程所涉及的范围广、工种多,随着网络的的不断发展,如今,很多公司搜改为电子档案,但是,纸质版的档案还存在,这就需要公司招收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妥善的管理和安排。

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产业,加强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社会经济水平和建筑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住宅建筑的要求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为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引起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而与之相应的是现场施工质量与安全是建筑施工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因施工质量引发的工程事故频频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不断规范与完善建筑行业管理制度,为建筑工程提供合理可靠的技术管理保障,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越快越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煤炭技术,2012,08:237-238.

[2]张乃超.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

第5篇:建筑工程技术优势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土建施工技术;方案优化

中图分类号: TU208 文献标识码: A

一、高层建筑的类型及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指的是超过一定层数与高度的多层建筑。其高度高、楼层多,然而并不是低、多层建筑物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从使用功能与建筑结构等方面,对于高层建筑的特征,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质量与高度连续性,组织管理与施工技术比较复杂,除了存在普通多层建筑施工的部分特征外,还具有下列施工特征:工序多、工程量大、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地基处理与基坑支护复杂;垂直运输量大、高处作业多;高度高、层数多,安全防护要求非常严格;防水、结构装修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立体交互、平行流水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的类型很多都是写字楼、宾馆、住宅、商场综合楼等。就其建筑功能特性而言,高层建筑一般可分为下列几大部分:裙房(公共场所);地下室(人防、设备层);标准层(库房、客房、写字等);非标准层(屋顶机房、楼顶餐厅等);转换层(技术层)。就工程特性而言,高层建筑有下列特征:施工场地狭小;专业工种较多,交叉作业多;预留、预埋作业量大;吊顶、管井内施工较多;设备、材料吊运量大。

工程案例分析

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高28层,地下2层,建筑总高度197m,建筑总面积为104206m2,工程平面图为长方形,长为86m,宽56m。地下2层主要是由钢筋混凝土组成,地上一层两侧是劲性钢筋混凝土简体,中央结构是钢结构,于6 ~10层、24~26层、28层~1层位置设置钢析架,与抗震墙联合。外墙材料使用金属玻璃。工程由上而下上层是:5.2m淤泥质粉质粘土、0.6m粉质粘土、2m填土、6.7m粉质粘土、9. 2m淤泥质粘上、3.5m细粉砂、4.lm粉质钻土。

施工难点分析

第一,开挖基坑平均深度为10. 9m,最深处不小于16m,由于建筑周围有其他建筑,地下埋有管路,施工时不能对其带来破坏。

第二,施工时只靠地界红线,并且十分接近地下1室,致使给地下室外墙防水层进行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第三,地下室顶板承担的两侧简体的压力偏大,所以设置了4榻析架在地下室,平均长度为5516m。

第四,一定要把建筑混凝土简体垂直度误差控制在l0mm之下。然而由于建筑带有许多没有规则的外伸钢牛腿,导致给脚手架与模板施工带来很大难度。

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

(一)深基坑围护施工技术

1、围护结构的构成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钢筋混凝土圈梁、地下连续墙、立柱、支撑与围檩共同组成了围护结构,采用混凝土构成的是地下连续墙,然而支撑与围檩、钢筋混凝土圈梁则是三道不同的工具;采用工程钢管桩作为材料的立柱,不仅省时而且省工。

2、技术对策

第一,土抗剪能力偏小,在成槽以前,能够采用a700mm的水泥对槽壁两侧进行加固,确保成槽的质量,对坑内被动土加固要采取劈裂注浆技术进行处理,从而使其抗剪能力加强,使土体加固得以实现。

第二,对于降水主要采用轻型井点降水的方法进行,降水要维持2周左右,使土体固结能力得以加强,从而提高抗剪能力。

第三,分层进行开挖,能够先适当的挖建筑周围的土体,致使其能够慢慢的释放,防止突然卸载发生变形,在挖土的时候,卸载立柱桩周边土体,保证立柱桩四周土压力的平衡。

(二)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

1、施工的工序

就当前的形势来看,高层建筑均会设置地下室,依据设计要求,一定要做好防水工作,防水层的节点、端部与贯穿部位的防水要重点关注。通常状况下,地下室的防水层施工空间非常有限,所以,在地下室结构以前设计人员能够进行防水层的施工。

2、施工工艺

第一,对底板工程桩端防水层进行施工,要提前清理干净工程桩四周的垃圾,保证表面的整洁。涂抹防水层在桩周围,同时桩要使用1层涤纶布环绕粘贴,再均匀重复涂3~4层涂膜,最后1层涂膜上贴网眼麻片。

第二,垫层接缝处和地下室墙体防水施工工艺,在完成底板下防水层的施工后,在垫层和墙体的接缝处,在涤纶布上刷涂膜,墙体和涤纶布与垫层防水层搭接,充分对上部结构的沉降进行考虑,在垫层阴角处与墙体预留一些长度。

(三)地下室预应力混凝土析架施工

1.预应力混凝土析架施工

建筑地下1层两简体间每个轴各有1榻预应力混凝土析架,其中上弦杆采取后张法进行预应力施加,每根上弦杆配4束钢绞线,施加4000kN的有效应力,超张拉103%。使用4根大梁对称张拉,每根梁内4孔进行对称对角张拉。施工过程中,张拉时一定要确保顶板均匀受力,防止先浇混凝土造成不均匀约束受力,所以先不浇捣析架斜腹杆与竖腹杆,等到稳定上弦梁板中应力以后,然后进行斜腹杆、竖腹杆的支模与浇筑混凝土施工,同时混凝土后浇析架没有那么容易产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运用排架支撑地下室顶板。

2.监测

随上部结构施工应力渐渐上升,在到5层时达最高点大多数是测点预应力在20MPa之上,5层变换就没那么显著了。在连接上部结构第1道钢析架后,在2个简体创造了新的约束,造成应力再次上升,然后就保持平稳了。

(四)模板施工的关键工艺

在工程应用过程中,有必要针对工程需要,应用大模板拼装模式,通过应用塔吊,保证架体程序的稳定运行,要保证模板和架体之间的空隙,以便下一道工序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够保证模板的形状,不易发生变形的情况,也对墙面光洁度的保持非常有利。为了符合下一道工序高层建设的应用的需求,展开东西简体的垂直偏差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控制。对于不同的结构部位采取相应的模板施工方式。通常要求顶板底模采取1830mm×915mm×18mm双层涂模的胶合板作面板,采用50×100mm的单根枋作内楞作为截面,间距600mm。房屋内设置通用48×3.5钢管满堂脚手架,当做模板的支撑系统。脚手架主杆横距是60cm,纵距是50cm,横杆等距为160cm,纵向杆设剪刀撑每隔320cm进行设置,整体脚手架还应该和平台进行加固。

(五)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混凝土施工中,因为混凝土具有放热反应,如果所放的热量超过混凝土所能接受的拉力范围,就会导致混凝土发生大片裂缝的现象,进而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安全。为了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一定要合理控制混凝土水化后的升温、混凝土浇筑块体内外温差与降温速度,进而避免产生混凝土裂缝。因此,在混凝土进行施工时,一定要以工程的具体情况与有关的温度应力计算为根据来明确混凝土的施工方案。并且再依据施工方案对相应的劳动力数量、捣实机器、运输工具与浇筑设备做好准备。另外,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初凝与终凝之间进行一次振捣,方便清除泌水,从而满足清理混凝土表面裂缝的目标。

砖砌筑工程施工技术

一定要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砖,控制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能用干砖上墙,含水率达饱和的砖砌墙不能在雨季时使用。砂浆配合比采取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控制在±5%之内。使用砂浆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大于1.5min。要先盘角再进行砌砖,每次盘角不能大于五层,新盘的大角进行及时吊、靠。如果有偏差就要及时进行修整。要认真在盘角时对照皮数杆的标高与砖层,灰缝大小要控制好,致使水平灰缝均匀相同。盘好大角后再进行复查,垂直与平整度完全满足要求以后,然后再进行挂线砌墙。砌筑砖墙一定要双面挂线,若长墙几个人都采用一根通线,中间需要设置几个支线点,要拉紧小线,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致使水平缝平直通顺,均匀一致。砌砖采取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砌砖法,就是满铺、满挤操作法。为确保砖砌体的稳定性与整体性,使荷载可以均匀传送,防止由于墙体局部受力偏大而发生裂缝,组砌形式采取上下错缝,砌砖采用内外搭砖法进行。

结束语

土建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水平,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对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只有做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施工技术质量,使土建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6篇:建筑工程技术优势范文

关键词:后张有黏结预应力; 混凝土梁;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ieces after unbond prestressed concrete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and the good economic benefit is obtaine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engineering case, the building engineering pieces after unbond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pieces after unbond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引 言

现代建筑中, 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需要, 往往需要大跨度、大空间, 普通混凝土梁无法满足大跨度带来的抗裂、抗弯要求。预应力混凝土充分利用高强度钢筋及高强度混凝土, 通过预先对受拉区的混凝土施加压力的方法, 来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和刚度。后张有黏结预应力混凝土主要指先在构件中留置孔道后进行混凝土浇注, 在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时把预应力筋穿于孔道中, 且将构件自身当成台座, 在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对混凝土施加压力, 然后结合锚具实现预压应力的传递。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 其二层、屋面层局部大跨度梁使用了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 预应力梁总数10 榀,其中二层有7 榀预应力梁, 屋面层有3 榀预应力梁。预应力梁的跨度最大在22 m, 梁的最大截面达600 mm × 1 400 mm。该工程的预应力钢筋均选择了Ⅱ级松弛Φj 15. 24 钢绞线, 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ptk= 1860 MPa, 张拉控制应力σcon = 1302 MPa, 单根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N con = 182.3 kN, 锚具均选择了Ⅰ类锚具, 张拉端选择夹片锚具, 固定端选择挤压锚具, 预应力梁混凝土强度等级都达C45。

二、后张有黏结预应力梁的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先完成梁模板的安装, 但对预应力梁边侧模的安装需要相对延迟, 这是为了给穿预应力筋的布置保留空间, 扎常规钢筋及穿预应力筋; 安装张拉端锚垫板和间接钢筋, 对梁边模板密封处理。对于黏结预应力砼施工的处理, 则主要是将其融合在常规钢筋砼施工工序里。

2.预应力材料与施工设备

(1) 在预应力钢绞线材料的选择上, 通常选择的是高强低松弛有黏结钢绞线 Φs15. 24, 其抗拉强度的标准大小为f ptk = 1860 N/ mm2 。钢绞线在运送到施工场地时必须要经过厂家的质量检测, 且具备合格证。在施工现场使用前, 还需要进行一次质量检查, 可采取钢绞线见证取样的检查,保证材料各方面的质量指标达到工程施工的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

(2) 预应力锚具选择Ⅰ类锚具, 锚具效率系数ηA 在0. 95 以上( 含0. 95) , 试件破断时的总应变εμ在2%以上( 含0. 2% ) , 产品质量、性能检查必须与施工要求相符合。

(3) 有黏结选择群锚, 主要组成包括了群锚锚具、喇叭管、Φ12 螺旋筋等, 如图 1所示。

(4) 通常预应力波纹管的各个孔道中都设置了6 钢绞线, 选择的内径大小为 Φ65 mm, 接头管内径大小 Φ70 mm, 这类尺寸的产品经过国家质量检测部门验收合格, 可放心使用。

(5) 选择高压油泵 ZB4/ 500 型作为预应力筋张拉设备, 千斤顶为 YCW250 型, 在切割处理预应力筋时选择砂轮机, 灌浆设备为 BW-120 型灌浆泵。

图1张拉端示意图

3.有黏结预应力筋的铺放方法

(1)有黏结预应力筋铺放的前期准备

合理选择端模预应力梁张拉端的模板,通常施工中选择的是木模, 遇到特殊的施工工艺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其它形式的模板。参照工程的具体要求和设计标准, 对于合端模前在预应力筋穿出部位需采取打孔处理, 保持孔径和波纹管的直径大小吻合;在设计架立筋时需要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 对预应力筋曲线的矢高正确规划, 定位架立筋选择Φ10 钢筋, 并将其焊在梁箍筋上, 其间距大小为 1000 mm, 具体高度大小的确定则根据波纹管中心线距梁底的高度减去波纹管的半径加以确定, 宽度则用梁宽减去30 mm, 波纹管需固定设置于架立筋上;对于部分连接接头的尺寸也要严格控制, 波纹管的连接接头与密封处理连接接头的管径要略大于波纹管管道直径, 通常需大一号尺寸,接头管长在20 cm 以上, 两端需要完全拧入接头内, 且使用胶带对接口进行密封处理。

(2)有黏结预应力筋铺放措施

当结束了梁钢筋龙骨绑扎操作后, 需要对预应力筋进行铺放, 在铺放时需要选择正确的方法。

于梁端部结合具体的设计标准, 对预应力体系的选择进行科学的判断, 且结合图纸标注做好预埋施工, 保证预埋位置准确有效;绑扎架力筋, 具体的位置、高度设计需要根据图纸情况而定, 先把波纹管安装到位后, 再参照设计图纸的标准机箱铺放, 尤其是波纹管、喇叭管的位置必须标准;把预应力筋穿入波纹管中, 且合理调整波纹管的位置;对各个连接部位进行密封处理, 主要是针对喇叭管与波纹管处、灌浆孔端头等位置。

4.孔道灌浆

(1) 预应力梁张拉结束后需稍停, 在应力均匀传递之后才能孔道灌浆。

(2) 波纹管内的灌浆药持续进行, 禁止停顿,一次灌满。

(3) 孔道灌浆结合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 对材料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而水泥浆的水灰比控制在0.40 ~ 0.45, 水泥浆中融合水泥量0.25%的木质素磺酸钙, 灌浆使用的水需干净清洁, 水泥浆强度在30 N/ mm2 以上。

(4) 于梁端的灌浆口实施灌浆, 用灌浆机一次性把水泥浆压入孔道, 在另一端排气孔流出浓水泥浆之后做好排气孔的密封处理, 再持续加压以密封灌浆口。

第7篇:建筑工程技术优势范文

关键词:施工工程;技术管理;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072

1 在建筑行业中因建筑工程公司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而产生的深远意义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好坏与建筑公司的综合实力直接相连,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中,高水平的管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的建筑体制呈现出其发展的的独特性。人们对建筑的式样、建筑类型、建筑物间的宏观规模的要求逐步多样化。更要求建筑者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规范,以此控制建筑物的质量的合格性。提高建筑施工团队的技术的整体水平,即尽可能的苏建建筑施工团队的运营成本,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施工。

此外,在建筑工程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的是建筑团队施工过程的整体能力,而技术则是建筑工程的灵魂。由此可见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是重中之重。

2 目前影响管理建筑团队施工水平的多方面元素

第一,管理群体没有明确、责任义务制度没有完善、权威的机构的不足、没有明晰的义务分类,没有及时有效地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能易发生建筑物在被施工过程中产生现实与计划分离的现象,造成建筑施工团队技术水平与职工素质的大幅降低的,施工材料与能源丢弃严重,全部水平达不到合格标准的严重后果。

第二,没有对影响施工进程的建筑能源和原材料采取足够的重视,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不符合标准,未达到规定水平。

第三,没有按照规定整合能源,没有合格的还礼制度,没有严格的审核建筑工程施工图纸,都是造成我国的施工图纸案与现实施工情况远离的原因。而这些因素直接降低了建筑工程完成进度和合格标准。

3 探讨提高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因素

(1)制备完善的人员管理规范和安全标准施工准则能够够强有力力的保证建筑工程合格性和准时性。

(2)明确建筑工程施工团队技术管理水平的基础工作范畴。建筑工程施工团队必须制定相应的工作参考标准,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工程安全及时地进行。

(3)严密审核施工团队的工程建筑图纸。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程图纸进行,这就要求会审工作者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探讨施工技术设计图纸的现实意义,保证设计图纸的准确度和及时性。此外,重视施工的质量应该放在首要位置,时时分析实际图纸,及时解决所发现的设计图纸的问题,促进施工技术的有效科学的发展。

(4)明确具体的责任义务制度。分工合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都应该详细了解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并自觉得把责任和义务落实到实处。

(5)按时玩成建筑工程的交付任务。建筑工程是否符合时代和人们的要求是由建筑工程施交付工作体现的,它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6) 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严格要求。国家法律对施工团队的各种要求有明文规定,施工过程中的每处细节都应按照法规合同具体落实。

(7) 严格控制工程施工成本和工程进度。如何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团队的施工进度,关键在于工程成本的控制和进程的管制上。在科学统筹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影响下,增加施工团队的经济利益,缩减支出,对此要做出合理的计划。

(8) 安全教育与安全检查必不可少。施工小组的安全性应该有足够的重视,应该组织专业的人员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时时排除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任何安全隐患。

(9)工程交付阶段的技术水平应该予以重视。建筑工程在竣工阶段,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施工技术水平的降低是众多施工公司都有的问题。

4 如何有效的进行节能减排政策

4.1 优化和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

如何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一是充分了解并严格遵循国家解决产能过剩的政策,对于高耗能、 高排放行业禁止盲目扩张。二是在优化能源结构,改变现有的耗能产业结构,利用清洁煤炭能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采用电能集中供热的能源模式。

4.2 提升减排管理的内在动力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在节能减排中的强有力的作用运用科技和创新的力量解决在节能减排领域的疑难问题,将关键技术转化成科技成果,将成果转化和推广作为重点项目。提升和扩宽减排管理的动力和商业前景。

4.3 完善节能减排的相关制度

要将国家的节能减排的号召落实到实处,必须完善责任奖惩制度。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对于减排能手,要予以奖励,对于不能及时完成减排任务的给予一定的警告,完善奖罚和警示制度。

4.4 宣传节能减排的意义

积极在人工内部宣传节能减排,转变员工思想, 节能减排的相关部门要以身作则。企业要想全面持续地发展。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达到绿色、经济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第8篇:建筑工程技术优势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因其施工简单和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而被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技术问题,因而作为框架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对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掌握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最大化的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常见的技术问题及改进对策的概述

1.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常见的技术问题

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施工的荷载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现代建筑工程往往以高层建筑为主,在诸多楼层的荷载下,楼板所承担的荷载有模板支架荷载、施工荷载以及楼层自重荷载,而此时的楼板往往没有定性,使得混凝土结构承受的荷载为设计荷载,而设计荷载是成型之后的荷载,这就会导致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施工中出现楼板的荷载问题。

二是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例如钢筋自身的质量差,焊接时所用的焊条型号与实际需要不符或者使用的劣质焊条,加上焊接技术不到位,导致钢筋工程施工出现质量问题,最终导致框架结构变形。

1.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常见问题的改进对策

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质量,针对存在的技术问题,作为施工企业,首先必须对钢筋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提升,在确保原材料自身质量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并始终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尤其应从原材料施工质量控制入手,严格按照施工试验所确定的比例对混凝土进行配置,并在浇筑过程中始终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同时在浇筑之后应及时的加强对其的养护,最大化的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现有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不仅要强化其技术水平,还要提高其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才能最大化的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1]。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对策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因而必须在此基础上,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认识,这就需要切实掌握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具体来说,主要就是以下几点:

2.1掌握做好轴线定位及放线,科学确定标高

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中的纵横向轴线网的控制线,并利用经纬仪和水准仪进行轴线定位放线和标高的确定。因而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施工人员应精准、认真的记录经纬仪和水准仪中的各项数据,同时在放线与标高初步确定的基础上,由技术员和质检员一道对其复测,最终由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复核,最大限度的预防误差的出现。

2.2切实掌握框架柱模板安装技术要点

安装柱模板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的工作,因而作为安装人员,必须在安装之前对所有的柱模板安装互相垂直的吊锤线,从而确保其始终处于垂直的状态,并对框架柱网线和横纵两个框架柱网之间拉一条通线,确保其纵横线与柱边线的位置始终精准。

2.3切实掌握框架柱砼浇筑与振捣技术

一般情况下,若浇筑的框架柱的高度大于等于三米时,施工人员应分两次对其浇筑和振捣,在进行第一次混凝土浇筑时,并将串桶与柱模内部相靠近,而且振捣应与柱底相接触,在振捣过程中不能过振,也不能漏振。二在进行第二次浇筑时,则可以直接在柱模外部网柱模内浇筑,浇筑后应及时的振捣,振捣棒应深入第一次振捣混凝土的厚度为100毫米,从而确保两次浇筑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样也不能过振和漏振。与此同时,在整个振捣和浇筑过程中应严防振捣棒长期间在柱模内振动且无人看守的情况出现,否则就会导致局部离析,并且可能出现柱模板胀爆的情况出现[2]。

2.4切实掌握框架楼板和梁的模板安装技术

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承载性能、刚强度和稳定性必须达标,且能承受由于混凝土浇筑而形成的侧压力、荷载和重量,并选用直径为48毫米和厚度为3.5毫米的钢管作为立柱。在立柱支设过程中,应始终确保其处于垂直的状态,并在立柱的下端设置相应的垫板,而在立柱的上端,则应设能够自由上下起降的托架。同时,立柱应顺着纵横向的设立水平拉杆拉结。但是在支设楼面模板和框架梁模板时,除了安装施工规范进行起拱外,还应确保板缝拼接严密和平顺,利用宽胶带及时的将缝隙贴上,预防跑浆、漏浆的情况出现。

2.5切实掌握梁、板混凝土掌握钢筋绑扎和预埋件埋设技术

在进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时的钢筋绑扎主要是对框架梁以及楼面板钢筋进行绑扎。因此在整个绑扎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而在对预埋件进行埋设之前,首先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预埋件的制作,同时做好电气、水暖等管线的埋设,需要注意的是,若需要在楼面板进行管线的埋设,应严格预防多根管线相互重叠,若一定要重叠,则应在管线的表面铺设钢板网带,才能最大限度的预防板面出现裂缝。

2.6切实掌握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是整个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因而作为施工企业必须切实掌握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技术要点:一是若梁高高度大于五百毫米,必须采取分层的方式浇筑,且浇筑后不得大于三百毫米;二是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应确保浇筑的均匀性,同时应在浇筑之前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三是浇筑后的混凝土应及时的振捣,振捣时应严防过振和漏振。

2.7养护和拆模

框架柱浇捣十个小时之后便可以将侧模拆除,且需一边拆除一边采用塑料薄膜将框架柱包裹起来以便对其进行保湿养护;对于框架梁及现浇板需按照当地的气温状况来拆除底模,不允许为了加快模板周转过早的把底模拆去。

2.8填充墙砌筑

一是砂浆灰缝一般会控制在8到12毫米之间,其饱满度不能低于80%等;二是填充墙、剪力墙以及框架柱三者的交汇处一定要根据间距分别在框架柱和剪力墙上面打入膨胀螺栓,随后将直径及长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的拉结钢筋焊接并埋设到砌体的灰缝里面;三是砌到距离框架梁以及现浇板板底部大概200毫米的位置时,至少需静置一周,随后采用粘土砖以及砌块将其斜砌在梁底[3]。

3.结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的需要,针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常见的技术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做好轴线定位及放线,科学确定标高,切实掌握框架柱模板安装技术、框架柱模板安装、框架柱和框架梁与楼面板的砼浇筑与振捣、及时的进行的养护和拆模、以及填充墙砌筑等技术要点,最大化的确保框架结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佳明.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7:309.

第9篇:建筑工程技术优势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质量;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投入建设也不断增多,其中房屋建筑工程作为人们的主要居住环境,是人们进行生活活动的保障,然而在房屋的建筑过程中,渗漏问题依然困扰着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一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经济损失。面临这种情况,许多施工企业对房屋渗漏依然提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房屋长时间处于一种潮湿的环境下,内部电线脱落,墙体脱落等情况,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本文对房屋建筑工程发生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房屋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2、房屋建筑工程发生渗漏的原因

2.1 整体性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进行分析,首先是对建筑工程的材料进行审查,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如果是选择价格便宜但是质量较差的建筑材料,不具备较好的防水性能,比如说在建筑施工中选择沥青制的油毛毡,含有较高的腊成分,会被环境温度所影响,从而降低了材料的防水性能。因此,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一是要认真,二是要综合考虑。其次,要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把关,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是一项细致、耐心的工作,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如果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细心,或者是采用的防渗漏技术不过关,接缝没接好,过渡没做好,完全脱离了施工规范和设计标准,都会产生渗漏的情况。最后,施工设计不合理,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在设计时就没有考虑到防渗漏问题,导致房屋墙面设计和厨卫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会导致房屋发生渗漏的情况。

2.2 具体分析

2.2.1 屋面渗漏分析

房屋建筑的屋面是建筑工程发生渗漏中常见的部位,主要是由于屋面防水层开裂和空鼓而导致的,有可能是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规范和标准方式对防水涂层进行涂刷,以及铺贴防水卷材和防水材料的使用也存在不规范行为等。除此之外,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屋面板施工存在问题,导致屋面板发生开裂的情况,进而出现裂缝,最后发生渗漏情况。还有在屋面找平层,其表面施工质量较差,坡度设计不合理,不符合相关规范,也是导致屋面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2.2.2 厨卫渗漏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厨卫发生渗漏情况,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厨卫楼板较薄,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不当,防水建筑的选择也有问题,防水层施工没有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搭接长度和厚度不符合规范等,这些都是造成房屋裂缝的原因。其次,建筑材料的选择时,仅仅考虑材料价格,而忽略了材料的质量。最后,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由于在建筑施工时施工人员是施工质量的直接负责人,其施工操作中任何一项出现问题,或者是某一个较小的细节处理的不恰当,都会对房屋防渗漏施工产生较大影响。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竣工后,一天之内没有进行必水试验,一些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就被忽略。

2.2.3 外墙渗漏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框架护墙处,或者是填充墙的拉结筋的设置不合理,填充墙和剪力墙之间的拉结钢筋出现遗漏的情况,导致墙体砌筑质量下降,最后导致墙体中出现裂缝,然后引发房屋渗漏问题。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材料问题,房屋建筑工程的填充墙框架梁柱的材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砖砌体的膨胀系数有区别,相同环境温度下,二者所产生的变形量也不同,其连接处极易发生裂缝的现象,进而引发渗漏。其次,施工问题,房屋建筑施工时,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剪力墙和填充墙之间拉结筋设置不符合规范,在进行填充墙的砌筑时,墙体和梁底部连接不牢固,极易产生裂缝。最后,进行填充墙的砌筑时,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施工工艺进行,砌筑墙体没有采用湿润处理的手段,导致泥浆中水分被墙体吸收,导致砂浆干缩开裂的情况,进而引发渗漏。

3、房屋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

3.1 房屋渗漏的解决方法

一般情况下,房屋建筑工程渗漏中由屋面所引发的渗漏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原因,主要部位在于落水口、天沟、檐沟等位置,针对以上情况,施工过程中要确保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符合相关设计规范,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防止由于受到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产生表面裂缝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注重屋面的整体强度,确保防水层的压力始终处于可控制范围之内,而且位置科学合理。

3.2砌体外墙裂缝渗漏的解决方法

砌体外墙缝隙导致的渗漏现象,其原因是由于拉结筋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不符合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导致砌筑墙体施工中发生渗漏现象,从而造成墙体的质量问题。针对以上情况,一是要确保拉结筋安装过程中的质量,从而墙体强度也有保障;一是砌体施工过程中确保砌体灰浆的饱满度,防止在施工时出现墙体裂缝。

3.3 地下室渗漏的解决方法

房屋建筑工程的地下室发生渗漏问题也是较为常见的,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施工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墙体缝隙发生变形,混凝土墙体相互连接的地方缝隙遭受损坏,从而导致房屋渗漏。针对以上情况,进行房屋建筑工程防渗漏处理,一是要对墙体进行整体的观察,对其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可以用止水带进行贴合,以及密闭施工。混凝土浇筑时,确保止水带无变形问题,在较为潮湿的地方,做好腐蚀预防处理,在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选择过程中要确保水泥具有一定的防渗透能力,混凝土搅拌时间足够。除此之外,地下室的地面机械施工过程中,确保混凝土表面干燥,施工水泥和砂浆的材质保持一致。地板进行浇筑时,确保预留的连接缝不小于20cm,确保工程养护的及时可靠。

3.4 外门窗渗漏的解决方法

房屋建筑工程的外门窗发生的渗漏现象,主要是因为在进行外门窗的安装时,门窗和墙体之间存在缝隙,而且缝隙较大,导致房屋渗漏的情况。针对以上情况,在进行外门窗的安装过程中,确保门窗和墙体之间的缝隙在2~3cm之间,确保安装细致可靠,门窗和墙体之间做好柔性材料的填充工程。除此之外,在进行防水嵌缝膏的涂抹过程中,之前做好凹槽,确保其深度不小于5mm,从而确保了防水膏涂抹的高度。

3.5 空调孔和烟囱孔渗漏的解决方法

房屋建筑工程中,空调孔、烟囱孔施工也是发生房屋渗漏的主要部位之一,主要是由于孔和房屋之间存在较大的缝隙,封闭工作也不可靠,导致水顺着缝隙发生渗漏的现象。针对以上请,进行打孔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孔距进行精准测量,确保PVC管进行预留,防止水流发生渗漏。

3.6 脚手架孔渗漏的解决方法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脚手架和大模螺栓,墙壁上有孔洞,施工时没有及时进行封堵,导致渗漏的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施工时要做好万全封堵,利用对一些膨胀材料的填充,确保密封严实。除此之外,可以粘贴一些防水材料作为密封,防止出现渗漏的现象。

3.7 整体预防渗漏

房屋渗漏是一项复杂而又洗头的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有效确保防水工程的顺利进行。日常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加强防水技术的培训,提高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水平,以此促进整体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施工制度的具体执行层面,施工技术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质量意识,严格按照相关设计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施工环节技术应用符合相关规定,从而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建筑工程中的任何一项细节方面,包括隐蔽工程的施工,施工管理人员也不能忽略,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最后,施工人员要对施工技术和设计进行更新和完善,从而保证防渗漏工作的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是一项复杂又系统的工作,造成房屋渗漏的原因比较多,因此防渗漏施工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对施工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从施工技术的层面对防渗漏技术进行采纳,对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掌握,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杜绝渗漏问题。

参考文献

[1] 贾勇军.房屋建筑工程外墙渗漏浅议[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07)

[2] 郑剑均,柴春波.关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应用[J]. 广东科技. 2010(12)

[3] 闫长浩.对房屋建筑质量问题的分析及控制[J]. 民营科技. 2009(12)

[4] 方平.简议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1)

[5] 陈章煌.探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J]. 广东科技. 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