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白杨礼赞读后感范文

白杨礼赞读后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白杨礼赞读后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白杨礼赞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阅读技巧;阅读能力

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每次语文考试后,学生总是认为阅读题难做,阅读题的得分率也总是最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城乡学生之间语文素养的差距,这种差距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城乡学生在阅读积累方面的不同。课堂的发言依赖于课外阅读,写作的质量更与之息息相关。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阅读,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做到自主阅读。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名著导读,激起阅读兴趣

课外读物泛滥,质量良莠不齐,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开设了名著导读课,由教师给学生进行“名著导读”。在要求学生读一部文学名著之前,我设计了“走近作者”“走进作品”、“精彩片段介绍”等几个栏目。通过教师充满激情、深入浅出的指导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慢慢走进名著,享受畅游书海的快乐,引导学生读一些教学大纲要求必读的名著,例如,初一的《西游记》《童年》、初二的《水浒传》《名人传》等。

学生读完后也可利用导读课进行交流,这也是必需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回顾,二是检测。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可以采用“主要内容概括―人物故事竞猜―优美片段赏析―读书后的收获与感悟”这一基本流程来进行。另一种是分小组汇报交流,小组之间采用不同的汇报方式来进行,如手抄报介绍、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读后感交流、精彩片段朗读、个性化点评、我最喜欢的故事、我最喜欢的人物等,这样各个小组自由选择,交流的气氛更热烈,效果也会更好。

2.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需要氛围,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这氛围需要营造,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开辟图书角,创造读书条件

农村学生书源较少,为实现资源共享,动员学生把家里闲置的图书自愿捐赠到班级,再加上学校图书馆借出的一些书在班级建立图书角,选出图书管理员,专人管理。由班级定期张贴“好书推荐”“阅读卡”“好书大家读”等栏目。学生在校可以随时借书和读书。这样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提供阅读环境,指引阅读方向。让学生有书读,有时间读,有兴趣读。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这真是小小班级图书角,开辟出学生阅读大世界。

(2)评“阅读之星”,张扬个性阅读

抓住学生好竞争、乐表现的心理,举办“阅读之星”竞选活动。学生在竞赛活动上“晒”自己所读过的书,读的书越多,得分越高。然后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并谈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收获。通过竞选活动达到读书评书、好书推荐的目的。让学生议一议、评一评所读书籍的优劣,从而达到互荐好书,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的目的,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品位。让他们自觉拒绝目前市面上最为流行的漫画、言情、武侠等快餐文化。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只有阅读多了,学生对文章重点语句透彻理解的能力、对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的把握能力、对作者含蓄的言外之意的理解能力才能显著提高。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已经成为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课本当做范例使用,注重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牛鼻子”。学生也只有通过这些训练,才能掌握基础知识并转化为能力。真正做到得法课内,运用于课外。

1.抓标题,掌握整体信息

俗语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可以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体裁、话题范围,帮助读者迅速推测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意图。因此,阅读文章可从标题入手。如,《竹林深处人家》,通过审题可知,课文主要写了竹林和人家两方面的内容,再审题目可知,竹林深处是修饰限制人家的,可见课文描写竹林是为写人家作铺垫。孟浩然的《洞庭湖赠张丞相》,通过审题可知这首诗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望洞庭湖所见之景;二是紧扣赠张丞相来写。又如,《爱莲说》写了作者对莲的感情。当然文题还暗示了文章的文体等,教会学生快速通过文题掌握文章的整体信息。

2.抓文眼,把握文章中心

关于文眼,清人刘熙载在《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说明白点,文眼即文章构思的凝聚点,是作品中脉络层次的关键之语,它往往能“一字穷理,定全篇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脉络”。文眼是文章的窗户,正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全课,带起对文章的理解,能更好地把握全文的中心。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统摄全篇的“文眼”,据眼求法,从而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构思的匠心。如,茅盾先生的名作《白杨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这一文眼在文中一咏三唱。文章更是紧扣文眼,从三方面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先写其生长环境的不平凡,次写其力争上游的外貌的不平凡,再写其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极富层次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一些设置有“文眼”的课文,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并捕捉传统文章艺术构思信息的“文眼”。理解其在文章中各个方面的种种关系,从而欣赏、借鉴作者巧设“文眼”的匠心。同时也就更快、更全面地理解文章所蕴含的精神所在。只要我们能引导得法,天长日久,总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准确、快速把握文章立意及布局谋篇的能力,又使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抓住“文眼”,举纲张目,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3.授文体知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取,体裁多样,既有传统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有散文、小说、书信、童话等,丰富多彩,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熟悉各种文体,把握文体阅读规律,学会理清线索、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掌握写作手法等,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课文是例子也是引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这些课文为例系统地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知识,大胆取舍,分类教学。同一体裁的课文,内容上舍难求易,最好选取文体特征较明确的,教会学生熟悉不同文体特征,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也可以以课文例子所负载的语文知识点和规律为依据,在相关的课外读物中有意识地选择同类型阅读材料,训练所学的语文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自然写作能力也会增强。

参考文献:

[1]郑国民,谢锡金.提升儿童阅读能力到世界前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