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怎样克服社交恐惧症范文

怎样克服社交恐惧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怎样克服社交恐惧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怎样克服社交恐惧症

第1篇:怎样克服社交恐惧症范文

柳某,女,21岁,某大学三年级学生

柳某来信诉说了近年来的苦恼,并希望如有可能一定前来咨询。她在信中说:“长期以来,我一直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时至今日,我仍旧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它已经给我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真心希望心理医生能帮助我。”她还在信中提出了会见时间,又特意嘱咐道:“我不愿这件事让别人知道,我没有勇气前来敲门,请你们将咨询室的门开一小缝,我再进来。”

按照约定时间,心理医生把门敞开着。她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咨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心理医生一面热情地为她让座,一面表明乐意为她排忧解难。

她认为自己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病。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她不愿与人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

由于这些毛病,她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样适应社会呢?她急切地说:“医生,请你快点告诉我,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样才能克服这些怪毛病呢?”

施治方案:认知领悟疗法,放松训练法

咨询与治疗:首先,让她回顾一下所经历过的不愉快事件,分析一下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以找出造成她现在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在心理医生的耐心开导下,柳某细细地回忆道:“我从小性格内向、孤僻,父母对我要求极严。记得一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让我重做生题,我不乐意。父亲怒气冲天地将钢笔甩到我脸上,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怕。父母很正统、很古板,不准我和男孩子交往。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我很少在外玩耍,也从不和男生交往。”

谈到不愉快的经历,柳某还讲道:“初中时,一向成绩很好的我,一次提问没答好,老师当众批评我、挖苦我,我难过得直流眼泪。再就是大一时,同室一位同学来自农村,家境不好,我经常主动帮助她,可这样反而伤了她自尊似的。她不但不把我当朋友,反而时常挑剔我、指责我、刁难我。这使我委屈极了。我恨自己,自责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后来,我们发生了冲突。不知不觉地我就怕和人接触了,愈来愈害羞了。”

心理医生以关切的耐心的态度听完了她的述说,时间已过了两个多小时,只得约定改日再谈……

第二次会见时,心理医生先为她做了原因分析:①你的内向、孤僻、胆小的性格特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内在因素。②父母对你交往中的禁忌以及灌输的与男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使你的性格中形成了较强的羞耻心,这对人际交往起着阻碍作用。③少儿时,你父亲发怒导致的恐惧反应和老师当众的批评、挖苦所产生的羞辱反应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了负性心理印痕。这种印痕会由于日后的负性生活事件而被激活,对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起作用。④在与同学相处中感到“好心未得好报”,反被误解,于是委屈、怨恨;又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这些挫折反应在潜意识中被转换为对那位同学的压抑的敌意和回避反应,导致你产生了泛化心理现象(即由对某一人的敌意、回避发展为对周围的人都产生了戒备心和回避反应):另一方面,自责、自怨加重了你性格中的羞耻心和胆怯。所以,人际矛盾这桩负性生活事件是导致你对人恐怖的直接的、现实的诱因。⑤正值青春期的你,一方面有着正常的与异性接触的愿望;另一方面你已经内化了的有关两往的“羞耻感道德意识”,有意无意地使你批判自己的想法,抑制自己的欲望。因而,你常常处在一种是否与异往的心理冲突之中。⑥当你出现对人恐怖反应后,便批评、督促自已该怎样怎样,控制自己不要怎样怎样,这就产生了一种暗示、强化“症状”的作用。再加之你愈感到“不自然”、“狼狈”,头脑中就愈多地出现“想象观念”。这进一步导致了你的自我感觉恶化。如此恶性循环,

“症状”便日益严重了。你在这种想改变又未能改变,想摆脱又无力摆脱的困境中,早年的负性心理印痕被激活了,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综合作用。这就是为什么除了回避同性,害怕男生外,还那么怕上课的老师的缘故。

接着,心理医生给她提出了一些建议:①设身处地地站在那位被你帮助而又对你不友好的同学的角度想一想,理解并宽容她。同时检查自己是否存在过敏、多疑等不利于交往的心理。以此,逐渐解除压抑的敌意。②正确认识两性间的正常交往,认识青春期渴望接近异性很正常,摒弃旧的道德意识,尊重自己的正当意愿。③找两位关系较好的女生了解一下她们对你在与人交往中的反应是否确实。对此条建议,起初她感到很为难。但经心理医生讲解了人际交往中的真诚原则,她勉强答应试一试。

一周后,柳某再次前来,她有些兴奋地告诉心理医生,那天咨询后,有了克服自己心理障碍的信心;对障碍的原因又进行了思考,心理明朗了许多;这几天对自己过去的想法进行了反思,和同寝室同学接近了些。关键是,她鼓足勇气找了两位女同学述说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感觉和痛苦后,一位同学说她“是有些腼腆”,但认为这是她的性格表现,并不以为然;另―位同学说根本没觉察到她有什么“脸红”之类的“不自然”表现。两位同学的评价开始动摇了柳某的“想象观念”,认为“可能我在她们面前是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不自然”。但她仍然坚信男生、老师看出了自己的毛病并讨厌自己。

对于她的思考、领悟以及行为上的进步,心理医生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在对人际交往方面的一些方式方法做出必要的指导后,心理医生为柳某制定了下一步的治疗计划:①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着重观察周围人的举止言行和对你的态度。②分别调查两位老师和两位男生对你的评价,证实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③每天做二至三次想象一放松训练。即在想象中将最想见又最怕见的人(如某位男生),想回避又回避不了的人(如任课老师)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反应,然后放松,使情绪和肌体产生由紧张到松弛的反应,最后产生意向上的适应并扩展到现实行为中。④为其布置了“大目标小步走”的与人接触、交谈的作业。⑤加深对障碍产生原因的认识,淡化负性心理印痕,提高挫折承受力,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为了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和进行反馈调节,心理医生又约见了柳某几次。从反馈中了解到,通过注意观察别人和写观察日记,发现“别人各做各的事,并不特别关注我,也不在意我的行为”。男生对她的评价是“文静、端庄、矜持”,并没发现她有什么异常,更不讨厌她。这些评价证实了她自己过去“想象观念”的错误性,使她信心大增。再加之改变了过去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坚持了想象放松训练,执行了逐步与人交往的任务。

总结:

第2篇:怎样克服社交恐惧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人际交往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因此,青年期的大学生尤其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许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

还记得轰动一时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复旦学生因日常琐事对室友不满,决意采用投放毒物的方式加害室友,最后致其死亡。还有云南大学凶杀案,只因为同学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从而走上杀人的不归路。这些事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思。为此,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类情况:

1、缺少知心朋友

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与个别人难以相交

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3、与他人交往平淡

这类大学生能与他人交往,但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多属点头之交,没有人值得他牵挂,也没有人会想念他,他们难以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类同学多会感到空虚、迷茫、失落。

4、感到交往有困难

这类大学生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感到苦恼,很希望改变社交状况。

5、社交恐惧症

这类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特别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则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总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而被别人嘲笑,总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认清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从而能更快的去学会怎样突破自己的社交障碍,怎样与别人更加和睦的相处。我们大学生不仅要克服各种不正确的认知,还要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增进个人的魅力。通常大学生在交往中,往往会喜欢和有良好个人想象的人交往。首先我们要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惧、自卑、冷漠、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只是这些还不够,大学生还必须有各种良好的交往品质。如真诚、信任、克制、自信、热情等。真诚的交往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信任能够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我们一定要真心诚意,而不是口是心非;克制往往会,使许多事情可以避免,也能以大局为重;自信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可以获得很好的印象,自信总是给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的感觉,让人对你也产生好感,便于人际交往;热情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待人热情往往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我们要努力的培养这有关各个方面的良好品质。

不少大学生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邦邦的,这些情况阻碍了他们和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我们深知赞扬和感谢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对方的自信和自尊,从而在感情上接纳我们。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诚恳地提出批评,对方往往更容易接受。应该做到自尊但不能自傲,坦诚但不轻率,谦虚但不虚伪,谨慎但不拘禁,或波但不清服,老练但不圆滑,勇敢但不鲁莽,随和但不懦弱。

第3篇:怎样克服社交恐惧症范文

讲演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毋庸赘述,小到面对纠纷能息事宁人,中到结交朋友、求职面试、岗位竞聘,大到竞选总统元首,都需要成功的演讲。

讲演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高职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许多教师通过讲演这一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育效果。然而,如何将演讲提高到培养人才素质这一高度,提高到发掘内在功效这一理性层次,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但听、说、读、写间缺少沟通,目前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对“说话”的培养越来越漠视。其实,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绝不能任意分割。

“讲演”这一活动形式正逐渐赢得高职学生的青睐,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表现为:(1)不敢说。很多高职学生对自己的信心严重不足,又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缺少与人交流的经验,有的甚至患有社交恐惧症,不敢在人前大声说话。(2)不爱说。许多学生受“沉默是金,雄辩是银”的思想影响,认同“祸从口出”的古训,不爱在人前大声说话。(3)不会说。不少高职学生从小是“留守儿童”,缺少交流,不少学生只会回答“是”与“否”,甚至用“点头”和“摇头”来表示。(4)不善说。有些学生虽能说出只言片语,但词不达意,说话时非常紧张。由于上述问题的客观存在,使得高职学生不善言辞的状况愈演愈烈。

如何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找到一条既培养写作能力,又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的途径呢?通过讲演,可以架筑起一座“说”与“写”的桥梁,能够兼顾能力培养与应付考试。可采取以下步骤。

统一思想:

首先,明确培养“说”的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任何一方面的欠缺都有可能影响语文整体能力。其次,从现代人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角度教育学生,告诉学生通过讲演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记忆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有序训练:

形式训练从易到难指导学生讲演前要作好预测,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应急准备,指导学生快速进入讲演状态。特别是在外观仪态上予以明确的要求:整洁得体的仪表、落落大方的表情、恰到好处的动作、轻快稳健的步姿、精神饱满的站姿、谦虚大度的鞠躬、炯炯有神的正视、热情亲切的环视。教育学生既不能迎合某些人的口味,醉心于搞一些低级庸俗的“噱头”,也不能脱离听众,高踞于听众之上。讲演是放大了的自然的讲话,讲演者必须学会大声说话,做到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相关教材集中讲评从趣味入手,实现“敢说”。先让学生讲述简单的笑话、寓言等,只要表述清楚、语言通顺即可,并且应着重表扬学生的可取之处。例如,一学生复述小学课文寒号鸟的故事,学生纷纷说出其不足,但笔者却说:“寒号鸟偷懒贪玩,结局很惨,这位同学提醒了我们,这多么及时!”从此,这名学生信心大增。再将经典的讲演性课文,如《最后一次讲演》、《少年中国说》、《反对党八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文章进行集中讲评,向学生讲解讲演是如何采取比喻、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设问等修辞手法来提高效果的;讲演是如何贯穿小说般的形象,汇聚戏剧般的冲突,融注诗歌般的激情,穿插相声般的幽默,使讲演者的情感选择张弛有致、情理交融、思想深邃,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鼓动性。在讲演性课文的集中讲评中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懂得怎样产生激情,怎样与听众进行感情交流,怎样打动听众。

掌握方法写好讲稿将常规讲演稿的写法教给学生,让他们懂得如何写讲演稿。(1)开头形式:开门见山,导入主题;介绍情况,说明根由;发出疑问,引入思考;引用名言,据此发挥。(2)要有明确的主题,或支持、或反对,旗帜鲜明。它融叙事、抒情、说理于一体,寄情于理,寓理于事,真实典型,充分而新颖,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要能举事明理。(3)结尾方法:概括全篇,画龙点睛;抒情议论,深化主题;引用警句,振聋发聩;提出问题,引人思考。结尾要简短有力、隽永有味,让听众回味无穷。切忌虎头蛇尾,画蛇添足。既要掌握常见写法,更要重视胸中激情,情在其中然后才能言表于外,才能以一腔真情和诚意来感染和打动听众,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是给什么人看的,给什么人听的”。指导学生写主题鲜明、见解新颖的讲演稿,针对听众的不同心理愿望,摸准心理打动听众。例如,清末戊戌维新的重要人物梁启超有段时间应各学校和团体之邀,作了二十多场讲演,没有一次题目是相同的。

体验感受,锻炼胆量要求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撰写讲演稿,一方面,可使学生拓展视野,激发讲演的动机和兴趣;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从“要我讲”转变到“我要讲”,激发兴趣。可安排学生两人为一组,相互盯住对方,进行眼神练习;两行对立成队,每人从人墙中穿行,学会在人群中表现眼神,克服自卑,充满自信地面对大众。还可以运用“空白联想法”,如遇到省略号,要求学生补充;“情景转换法”,如学习《海南的冬天》中的“阳光和煦,草木苍翠,水波闪闪,百花争艳”等内容时,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北方的冬天;“同义变通法”,如同仿句练习,譬如看到描写长城的内容,就可以仿说黄河。

师生点评,不断提高笔者利用每节课开始的三五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讲演,讲演结束后,教师就仪表仪容、表情传达、内容选择、语速语调等方面加以点评,同时,也请一些学生加以点评。这种做法也可以贯穿于阅读训练之中,如引导学生分析并表达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用的“争”字,朱自清“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用的“闹”字有什么好处。

体验成功,观摩学习经过引导,学生反响热烈,积极踊跃上台讲演,讲演前充分准备,讲演时感情充沛,真情自然流露,不徐不疾,不温不火。这其中涌现出了不少讲演苗子,他们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还获了奖。其他学生又从这些获奖学生身上汲取了力量,增强了信心。

第4篇:怎样克服社交恐惧症范文

【关键词】科技发展 心理技能训练 行为―心理―神经整合模型 心理技能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 G8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ki.rmltxsqy.2017.07.011

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伟大变革,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促进着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发展和变化。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使得一些传统上由人来完成的简单工作被计算机和机器人代替,而一些需要高级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工作则需要更多具有相关心理技能的人来完成。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掌握什么样的心理技能以及怎样训练这些心理技能,用以维持自我的生存,支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切的问题。本文就科技对心理技能训练的影响,提出建立心理技能训练学的必要性。

科技发展对心理技能训练层次的影响

行为层次阶段。20世纪初期,为了使心理学走上客观化的道路,行为主义者提出心理学研究应该只研究可以客观观察的行为,因此心理技能训练的早期研究集中在行为层次上进行。作为心理训练的开辟者,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发展出一些心理行为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常见的放松训练、系统脱敏训练正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发展起来的心理训练疗法,这些训练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调节焦虑紧张、恐惧症等心理状态上,例如运动员的心理训练①。

认知层次阶段。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兴起,认知心理学崛起。随着众多认知研究的展开,心理技能训练也进入了认知层次的阶段。例如在记忆方面,研究表明位置法(Method of Loci)在老年人记忆训练中具有良好的效果②。在高级认知方面,Fong、Krantz和Nisbett研究推理能力训练,发现人们经过训练后可以根据大数原则进行推理③。直到今天,认知层面的各种训练法仍然得到大量应用。

神经层次阶段。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脑成像技术以及神经可塑性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心理训练研究者结合脑成像技术来考察心理技能训练对大脑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脑会根据环境和经验而持续不断地改变其功能和结构,研究者把大脑的这种特性称为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神经可塑性使得大脑训练成为可能。例如,研究发现在学习杂耍3个月后,人们与加工和储存复杂视觉运动相关的脑区的灰质容量增加④。

现代科技对心理技能训练内容的影响

由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20世纪相比,21世纪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要求人们具备相应的认知技能来掌握这些技术;另一方面,人类所独有的无法被这些技术替代的心理技能则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心理技能也成为当前心理技能训练的发展趋势。美国国家学术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技能”的概念,即21世纪的工作要求人们应当具备的计算机所不能替代的心理技能,包括认知技能、社会技能和调控技能三部分。以下将对这三种心理技能的范畴及其已有的训练方法进行介绍。

认知技能的范畴。第一类心理技能――认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主要指非常规问题解决能力和系统思维。具体来说,包括创造力(提出新方案的创造力)、整合能力或综合能力(整合看似无关的信息),以及洞察力(发现他人可能忽略的问题的能力)⑤。其中,批判性思维是非常规问题解决能力和系统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难题驱动的学习(Puzzle-Based Learning,PBL)和共同创造混合KM模型(co-creation blended KM model)是目前两种比较有效的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多个国家和多种课程中运用,其有效性得到了验证⑥⑦。

社会技能的范畴及已有的训练方法。第二类心理技能――社会技能(interpersonal skills)是指在与他人相处时所需要的心理技能,包括合作能力、人际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领导等能力⑧。社会技能历来是管理心理学、沟通心理学、市场营销、领导力训练等心理训练领域关注的心理技能,对提高工作效率、团队合作精神和完善个人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技能训练方面,研究和应用的最广泛的是社会情绪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以改变行为、认知和情绪为目标,研究证明SEL有助于提高社会情绪能力⑨。在临床领域,社交技能训练(social skills training, SST)也受到广泛的应用,研究证明SST能有效提高受训者的社交能力⑩。

调控技能的范畴及已有的训练方法。第三类心理技能――调控技能(intrapersonal skills)是内在于个体、协助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适应能力(包括心理韧性)以及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调控技能使个体能抵抗内部和外界的不良影响,因而有助于适应环境和提高绩效。

系统的训练可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例如,被试者进行为期两周的监控说话方式、使用非利手等自我控制训练均可以有效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而冥想训练可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科技发展对心理技能练方法的影响

第一,虚拟现实训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各种传感设备合成人工三维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嗅觉等感觉世界的综合技术生成的虚拟现实,使受试者体验到与真实环境一样的感知活动和情绪反应。虚拟现实技术能创建变化复杂的仿真环境,较好地改善生态效度和实验及训练控制的冲突问题,也为高危险或高挑战性的情境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有社交焦虑的人,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其进行脱敏训练特别有利于帮助他们提高社会技能。此外,虚拟现实技术也特别适合训练调控技能中的适应能力,特别是针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

第二,可穿戴O备生理反馈技术。生物反馈是将个体的心身状态和特定的生理指标(如脑电、肌电等)建立确定的联系,帮助人们改变生理活动的一种训练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昂贵而笨重的生物反馈仪正在逐步发展为可穿戴的生理测量设备,这种设备有轻便和低成本等优势,可以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生物反馈和可穿戴设备技术特别适合用来进行社会技能和调控技能训练中涉及情绪等生理反应的部分,包括社交焦虑的克服以及应激的降低,可以配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训练。

第三,脑―机接口反馈技术。脑―机接口,又称脑―计算机接口,是基于脑电信号实现人脑和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通讯和控制的系统。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在残疾人辅助控制装置和病人的康复训练中得到了应用?,未来对于心理技能训练,脑―机接口技术同样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对大脑直接进行训练的重要工具。脑―机接口技术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反馈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矫正的作用。

心理技能训练学的提出及其现实意义

心理技能训练研究层次先后经历了行为、认知和大脑层次三个阶段,这三个研究层次是理解人类的三个层面,三者密不可分。不过,由于心理技能训练仍然被各个心理学分支的研究者独立研究,心理技能研究的各个层次仍然处于分裂状态,而建立统一的心理技能训练学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针对心理技能训练的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影响的关系,作者提出心理技能训练的行为―心理―大脑整合模型(见下图)作为心理技能训练学的一个基本关系模型。在该模型中,训练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已经得到了上述研究的支持,而脑―机接口技术和生物反馈技术可以用来直接对大脑进行训练。在心理训练层次、训练内容与训练方法的整合上,心理技能训练学可以根据该整合模型,通过实证研究,确定不同的训练内容最佳的训练层次和训练方法。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需要各种心理技能训练的支持。在教育领域,心理技能训练学可以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用于培养具有质疑和创新思维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和具有心理韧性的新人才。在经济领域,心理技能训练学也可以对培养领导者的系统思维、提高职员的团队精神以及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发展能力提供科学的指导。在国防领域,心理技能训练学可应用于训练战士的认知能力、决策能力、合作能力和意志力等。总之,心理技能训练学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出能够胜任21世纪高精尖工作的人才。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71202021)

注释

Docan-Morgan, Tony, and Thomas Schmidt, "Reducing public speaking anxiety for native and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The value of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and skills train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12, 8(5), p.16.

Anschutz, Lucy, et al., "Remembering mnemonics: A three-year follow-up on the effects of mnemonics training in elderly adults," Experimental aging research , 1987, 13(3), pp.141-143.

Fong, Geoffrey T., David H. Krantz, and Richard E. Nisbett, "The effects of statistical training on thinking about everyday problems," Cognitive psychology ,1986, 18(3), pp.253-292.

Dragan-ski, B., Gaser, C., Busch, V., et al., "Neuroplasticity: changes in grey matter induced by training," Nature, 2004, 427(6972), pp.311-312.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Assessing 21st Century Skills: Summary of a Workshop, J. Koenig, Rapporteur. Board on Testing and Assessment, Center for Education, Division of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1.

Falkner, N., Sooriamurthi, R., & Michalewicz, Z., "Teaching puzzle-based learning: development of basic con-cepts," Teaching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2012, 10(1), pp.183-204.

Ho, T. V., Nakamori, Y., Ho, T. B., et al., "The Effects of a Knowledge Management-Based Model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Hands-On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Systems Science (IJKSS), 2015, 6(1), pp.60-78.

Durlak, J. A., Weissberg, R. P., Dymnicki, A. B., et al,. "The impact of enhancing students'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of school\based universal interventions," Child development, 2011, 82 (1), pp.405-432.

Cook, C. R., Gresham, F. M., Kern, L., et al.,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Secondary Students With Emotional and/or Behavioral Disorders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Meta-Analytic Literature," Journal of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2008, 16 (3), pp.131-144.

Gailliot, M. T., Plant, E. A., Butz, D. A., et al. "Increasing self-regulatory strength can reduce the depleting effect of suppressing stereotyp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07, 33(2), pp.281-294.

唐一源:《整w身心调节法的机理》,《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2011年第6期,第27卷,第383~388页。

彭凯平、刘钰、曹春梅等:《虚拟社会心理学:现实,探索及意义》,《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第7期,第19卷,第933~943页。

第5篇:怎样克服社交恐惧症范文

马天宇最近很火,因为电视剧《幻城》正在播出。他在剧中饰演樱空释,白衣飘飘、长发飞扬,美得不可方物。“真的很帅有没有?我自己看得都想舔屏!”马天宇本人比电视上还要帅,但这么厚脸皮的自恋很让人意外。他说:“我就是很好看,好看就得厚脸皮!”问他属于偶像派还是实力派?他反问:“我长这么好看,为什么要当实力派?”哪个地方最好看,他更来劲儿了:“眼睛、鼻子、嘴巴、眉毛、头发、脖子、每个手指和关节……”

他神采飞扬、眼神澄澈、幽默温暖,从头到脚自带偶像光环。这是那个5岁遭遇母亲离世、父亲离家,成名之前吃了很多苦的男孩吗?经历了那些非同寻常的苦难,这个大男孩可以笑对一切非议。不信,往下看……

如果命运待你浅薄,更要对这个世界报之以歌

从2006年参加《加油!好男儿》,出道已经整10年的马天宇,终于在这个夏天刷爆荧屏,30岁的他,迎来了事业的如日中天。如今的他忙得不可开交,演戏、唱歌、上节目,马天宇的日程已排到了2017年夏天。此时此刻,他主演的《幻城》是网上热议的剧目,他参与拍摄的网络综艺节目《放开我北鼻》,很快也将华丽来袭。哪怕只接受一个采访,经纪人、助理和宣传,也全都悉数作陪。

在某种程度上,马天宇现在可以和好友李易峰、杨幂并肩。但众所周知,他的成名方式与很多年少成名或一夜爆红的明星截然不同。出身寒微、身世凄苦的他,靠一档综艺节目出道,之后浮浮沉沉10年,才终于见到了天日。

也许正因如此,马天宇至今还未适应艺人的身份。采访那日他说:“就像今天的采访,我真的不想来。但我知道这样很不好,所以我还是来了。来了以后被各种关心和盘问,我也觉得挺有趣的。有什么请尽管问,时间也不限制……”顿了顿他吐吐舌头说,“所以如果我的经纪人要为难你,别把账算我头上啊!”

这样一个马天宇,有点特别有点暖。

有人曾问马天宇,他和此刻正在热播的《幻城》里的樱空释有什么相似之处?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和他一样,会为了心爱的人不惜一切,甚至生命。很多人觉得最后死去的樱空释很悲情,我却觉得能为心爱的人献出生命,也是莫大的幸福。”

熟悉马天宇的人,会认可他的这句话。因为他们知道,马天宇是出了名的对家人和朋友好,心甘情愿为他们付出。而这,或许源于他的苦孩子出身。因为吃过苦,所以日子好点了,就看不得身边人吃苦。

1993年“中秋节”,还有一个月才满5岁的马天宇永远失去了妈妈。他一直和妈妈睡,清晨醒来,他一如既往地叫“妈妈”,但怎么叫、怎么推,妈妈都不醒。哭着找来爸爸,爸爸发现妈妈的身体早已冰冷……这样的情形,都是后来大人告诉他的。马天宇的记忆里,几乎没有妈妈。但是这次,当记者小心翼翼地问他:“你的记忆里,果真对妈妈没有一丁点儿印象了吗?”他笑着点头,眼泪却汹涌而至。

熟悉他的人知道,离世的妈妈是马天宇的禁忌话题,在世的爸爸其实也是。妈妈去世后,爸爸离家出走,债主不时登门,威吓年幼的马天宇:“父债子还,天经地义”。父亲在他的生活中一直缺席,每次提到他都是为他还债。所以一直以来,马天宇很少提及父亲。“他现在和我大姐住一起,我回家了也会和他同桌吃饭,但是我不会看他。”真迫不得已要叫“爸爸”时,他也会叫,但含混又囫囵,声音小得只有马天宇自己能听到。

没有爸爸妈妈爱护,马天宇和两个姐姐轮流做饭,最后以姐姐辍学为代价才上了小学、初中。16岁那年不得不辍学的他,揣着22元钱,从老家山东武城县的农村来到北京。16岁,他在早市里替人卖牛羊肉;17岁,在街边炸油条卖豆浆;18岁,在一家快餐店打工,每天推着三轮车送外卖;19岁,马天宇谈了个北京的女朋友。“一想到如果跟她结婚,我的户口就调到北京来,我就高兴得合不拢嘴。”回忆起那段艰辛的打工经历和短暂恋情,马天宇至今依然会笑容满面。

曾经过着最底层的生活,但从不向外人展示他的挣扎与煎熬。有人不理解,小小年纪承担这么多,马天宇怎么就不抱怨、不叛逆?他说:“有那闲工夫,还不如赚钱养家呢。”他去做每一个可以赚钱养家的工作:菜市场、早餐摊、小餐馆,2005年在《满城尽带黄金甲》当群众演员,同样也是为了赚钱。只是这次之后,这个少年开始异想天开:“我是不是也可以当演员?”因为,当演员的话,赚的钱比打工要多得多。

想到就去做。2006年,马天宇参加《加油!好男儿》并一举成名,有人说他的成名,不是因为长相帅气、歌唱得还不错,而是他与众不同的苦难身世博得了同情分。他不否认,无论如何,马天宇的人生就此彻底翻盘。一年后,他演唱的《该死的温柔》响彻大街小巷。对于突然成名后的打算,马天宇说:“我想回老家盖一栋两层小楼,娶村里最漂亮的姑娘。”“乞丐变王子”之后,马天宇迅速被拉进巨大的舆论漩涡。有摄影师在网上爆料,说他和马天宇有一段情,说马天宇能参赛并晋级,是因为有厉害的金主仗义相助。

“我认识他,曾做过他的助理。但他说的那些,都是假的。”马天宇一字一顿,简单利落地为这段“绯闻”作结后,在博客里这样写道:“如果命运对你浅薄,你更是要对这个世界报之以歌。PS:我不会放弃。”

总是把“家”带在身上的孩子,不容易输

出道不到一年,爷爷离开了马天宇。被爷爷带大的他,人生也从此陡增很大一块凹陷。

可马天宇擦干眼泪说:“爷爷不在了,我还有两个姐姐。我的大姐没有读过书,二姐也为我付出很多。为了她们,我要好好努力。”

出道后挣了第一笔钱,马天宇给姐姐买了房子。“但她们却哭着求我离开娱乐圈,她们不怕自己受苦受穷,但是怕弟弟被欺负。”马天宇说,爷爷的离世和姐姐的劝诫,相反让他坚定了要好好在娱乐圈闯荡的决心。“我喜欢唱歌和演戏。我觉得做艺人比其他行业更容易挣钱。我需要钱,因为我想让我身边的人过得更好!”马天宇实话实说,毫不遮掩。

他也承认自己特别的成长经历,养成了他的逆来顺受。不喜欢的人或事,不得已时他也会努力迎合。但也正因为吃过苦,马天宇具有更强的“耐撕”能力。有人认为绯闻能压垮他,他却默默地挺过来了;成名之后长时间的沉寂,他也熬了过来。

“每当想起去世的爷爷,我的两个姐姐,我都会觉得:我这个没有父母的孩子,其实也很幸福。”马天宇能说出这样的话,是真的因为他一天天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才会如此自信又淡定地谈起并不华丽的过往吧。这是最聪明的以德报怨,也是与命运的温柔和解。“当你拥有走出苦难的能力,曾经的不完美又能算什么呢?”马天宇说。

有的人一番挣扎脱离苦海后,会把曾经历的一切磨难都归咎于老天的不公,可马天宇打了翻身仗后,只记得努力回报和感恩。成名后,马天宇相继给两个姐姐买了房子和车、给老家的亲戚添置家电、家具,还接济他们的孩子上大学。为了让姐姐的孩子有更好的前途,他还给她们在美国买了房子。他说因为自己童年有遗憾,所以更想要加倍关爱家人。磨难究竟会把人带向何方?真的会因人而异。

时至今日,马天宇还租房住,他也没有自己名下的车。马天宇说,他穿过的名牌衣服、背过的大牌包包,大多都是拍戏或参加节目时,片方或赞助商提供的。

大多明星成名后,豪宅名车和一身名牌是标配,何况以马天宇的儿时经历来看,成名得利后,他应该使劲儿给自己找补才对呀!但是熟悉他的人都说,这才是真正的马天宇。

他的很多行为,真的与艺人身份相悖。马天宇不喜欢接受工作以外的任何应酬,外出时会故意把自己弄得蓬头垢面,不让别人认出来,他讨厌场面上的应酬和仪式感的社交。每年到他生日,马天宇都不让人声张。公司尽量不安排工作,亲人朋友也“识趣”地不打扰他。生日那天,马天宇一个人待在家里,关掉手机,睡觉、看书、看电影或彻底放空,把原本很重要的一天,过成了极其普通平常的日子。

除了生日,马天宇也不喜欢过“中秋节”“圣诞节”,一切可能有人陪伴或狂欢的节日和场合,他都极力排斥。他承认:这源于他的原生家庭和特别的成长经历,毕竟在他的记忆里,不曾有和父母欢度节日、为他过生日的场景。

也许记忆中没什么被父母疼爱、关注的情形,自小就没有感受到太多家庭温暖,成年后的马天宇特别恋家,而且恋得有些“过分”。他说:“工作上的困难能克服,但我的出门恐惧症,真的是久治不愈。”出门前一晚,他几乎都是睁着眼到天亮,时钟的滴答声如针扎般难受。“对我而言,家是一个能彻底将我与世隔绝的地方,家让我觉得舒服和安全。每次要离开家的时候,真的是生离死别,舍不得我睡惯了的床、窝得很舒服的沙发。即便这个家只有我一个人,我也舍不得。”每次要出家门的时候,马天宇都会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后,悲壮地自言自语:“又要走了……”

为了能把“家”带在身边,马天宇每次出门都会带着自己的枕头、床单、被罩、台灯、睡衣和拖鞋……每到一个新的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把平时用的东西拿出来,按照自己家里的摆放位置,一一放好。“总是这样骗自己,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家,常常一‘骗’就是两三个月。”马天宇说,他恨自己没有乾坤大挪移的本领,要是能把整个家都带走就太好了!

因为想过更好的生活,我才那么努力和拼命

常常会有人问:马天宇这样一个另类的存在,到底靠什么在娱乐圈立足的?而且,出道之初就遭遇同性恋、被包养的传闻,就在2016年3月,网上还疯传马天宇找人代孕生子,有个一岁多的私生子……

但他依然还在这里,笑容满面、貌美如花。那个曾经辛苦赚钱养家的乡村少年,如今是貌美如花的当红小鲜肉。熟悉马天宇的人说:他靠善良、不怕苦的专注,在娱乐圈闯出了一条康庄大路。马天宇调皮地补充:“其实还靠逆天的颜值好不好?你看我这张脸,好好刷刷的话,至少还能混10年!”

这不是真实的马天宇,只不过是他慢慢地适应,或者说努力适应艺人这个身份过程中的插科打诨。

真实的马天宇有点孤僻,很喜欢旅行,一个人,带上枕头、床单与被罩。早几年是国内,然后是东南亚。“有多少钱就去多远的地方。”两年前,马天宇开始去欧洲。而且那时,他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我不喜欢和一群人出去,也不喜欢找导游。为了一个人四处游走,我逼自己学了英语。”马天宇说。他喜欢去国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那里没有人会认出他。“但是常常有人夸我很帅,会问我是不是艺人。我心里那个美呀!”马天宇说,他从不说自己是艺人,有时说自己是摄影师,有时佯装成杂志编辑。他以这样的身份和陌生人聊天,问对方“你从哪里来?”“下一站要去哪里?”他觉得特别有意思。

旅行的另一个意义,是可以一直一直走路。背着包,沿着大街往前走,看到好看的建筑和漂亮女孩,心情会很好;走累了,找一家咖啡馆坐下来,一个人独酌或与对面桌的人聊天,心情也会好得不得了。

一年中有那么一两次,马天宇会带上亲戚和朋友去旅游。最土豪的一次,他带了20多个亲人去泰国。2016年3月,网上曝出马天宇找人代孕的传闻。那一次,实际上是他带着姐姐、一个相识多年的女性朋友去旅行。而那个“私生子”,只是那位朋友的孩子。“之所以被误认为是我的儿子,可能是我太会带孩子,太让孩子依恋吧。”马天宇说。

他说的没错。即将播出的网络综艺节目《放开我北鼻》中,马天宇和几个性格迥异的萌娃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成了小孩子们的“贴心爸比”。和小孩在一起不烦吗?马天宇说:“怎么会?我很有经验的好不好?我经常帮姐姐、朋友带孩子!”他二姐坐月子的时候,马天宇还好几次替她去上育儿课,学习如何和小孩交流、怎样培养他们。

马天宇说:“我的内心,其实住着一个马上就要满5岁的小孩。属于天生自带幼稚气息,很招小屁孩喜欢,而且在他们看来,我真的很耐撕(Nice)!”既然有带孩经验,而且还这么“耐撕”,那就赶紧娶妻生子吧!

他沉默许久,最后巧妙回避:“如果对方是王菲的话,我分分钟结婚当爹!”马天宇是王菲的“超级脑残粉”,王菲把自己照片贴在微博上,马天宇马上@她:“不管你愿不愿意,我想强吻一下。”王菲@他:“你这是想得美型。”这样的回复,马天宇也会高兴好几天。前不久王菲出新专辑,马天宇在微博上卖力吆喝,称自己是王菲的铁杆宣传和超级“菲佣”。

这辈子能遇到王菲那样的女子吗?马天宇很肯定地说:“不会!这世上只有一个王菲。”这是一定不会结婚的意思吗?马天宇说:“谁会看上我呢?租房住,没车,也不是很红。”事实是,马天宇多次遭遇白富美表白,但他总是委婉拒绝。他没想过结婚,没想过要小孩。他总说,把姐姐和朋友的小孩视若亲生地疼爱照顾,人生照样也丰盛完整。

但是,如果不曾经历那么多苦难和艰辛,马天宇是不是不会像现在这么恋家,而是走出去约会、恋爱,最后幸福大婚?如果他的父母恩爱,而他又被无限保护和宠溺,马天宇是不是不会像今天,将自己的全部身心、爱和钱财都无私地给了家人而一点都不在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