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 慢性病管理 效果
近年来,虽然基层社区及乡镇卫生服务慢性病的干预水平和管理有明显提升,慢性病发病率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面对日益严重的影响居民健康的慢性病问题,需依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分析影响慢性病管理成效的诸多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标[1]。本次研究针对辖区社区、乡镇人群常见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的慢性病人群疾病全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现对其操作过程回顾性分析回下。
1 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
1.1 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日益严重的管理问题分析①慢性病管理缺乏社会调查和社区资料,仅为门诊接触的相对固定患者,管理范围相对狭窄;②只注意慢性病患病人群,对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却忽略,慢性病发病率不能从根本上控制;③缺乏对慢性病患者的持续随访;④慢性病管理专业队伍缺乏,缺乏全科医生参与;⑤社医人群健康意识、文化素质健康知识知晓率低。
1.2 对所有纳入慢性病管理的患者建立档案 详细登记患者的具体病况、可能性危险因素,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并定期管理、随访、做好记录,及时归整。另外,每月在社区开展2至3次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社区人员进行疾病防治,调整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定期体检,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纳入慢性病管理。
2 针对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2.1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干预措施①掌握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以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点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自然区域和人群为范围开展;②建立慢性病技术指导小组和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强化慢性病防治的执行力度;③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掌握各家庭成员疾病史;④制定慢性病三级预防工作计划;⑤形成社区慢性病监测网络,在防治小组的领导下对慢性病管理措施进行评价。⑥社区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级管理,并且以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措施。社区在对糖尿病患的管理中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旦发现糖调节功能受损人员,应立即进行对应性管理治疗,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指导并灌输相关防治知识,使其调节功能尽快恢复,避免进一步发展成为糖尿病。对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则针对其不良的生活、膳食习惯进行指导,有效进行一级预防,一旦发病就应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并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病情稳定,防止患者病情继续恶化。
2.2 组织管理流程分析 依据社区情况对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进行制定,组织成立慢性病管理机构,相关工作由公共卫生科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对社区医生进行指导。在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全科医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对社区医生实施分片包干和责任到人。
2.3 操作技术流程分析 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量社区责任医生每日做好登记工作,如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诊断、健康教育、慢性病随访、家庭病床、出诊等,以备查询时应用[2]。①准确评估病情。②及时登记随访。③真实可靠的记录。
2.4 督导监管流程分析 对社区责任医护人员的工作记录本、居民信息计算机管理登记本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小组需定期检查,随机抽取护士、责任医生和管理信息,入户对其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进行核查。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工作的质量和量挂钩,针对问题进行培训和整改,落实奖惩制度。
2.5 信息收集流程分析 在对局民健康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对档案信息管理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起到重要作用。工作人员需对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才能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工作。了解社区居民本底资料 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中家庭责任医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社区护理人员应对家庭责任医生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需对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进行娴熟掌握,对重点人群积极干预[3]。
3 结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提高,慢性病发病率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高血压的低控制率、患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已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是形成“看病贵”、“看病难”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4]。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有效、综合、便捷、连续的特点,在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检出、预防和管理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实施中尚存在一定困难.若利用卫生系统改革的机遇,将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结合,把慢性病防治在社会系统工程中纳入,与新型医学模式相结合,采取群体健康干预策略,可从根本上解决日益膨胀的医疗费用问题,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不仅需要有专人负责患者的健康管理,还需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收集、记录、汇总,为病患的管理和治疗及健康教育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在医院中开展难度较大。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是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健康需求为中心,以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服务单位,在慢性病管理的开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医疗费用迅速增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将慢性病入纳入系统管理,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叶金朝,马志华.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5(5):74-75.
[2]Tollman SM,The Pholela Health Centre the original of community oriented primary health care(COPC).An appreciation of the Work of Sidney and Emily Kark[J].S Air Med J,1994,84:653-658.
【关键词】 社区; 慢性病; 患病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53
为了解沧州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切实制定防治保康一体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笔者于2010年重新对运河区西环社区居民进行了拉网式入户调查,掌握了该社区最新的年龄结构、居民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患病率。现将该社区慢性疾病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运河区西环社区4个辖区的所有愿意接受调查的居民。
1.2 方法 于2010年10~11月,由沧州市运河区西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该社区的西环中街、菜市口、解放路、钟楼街4个辖区居民及外地常住人口进行了拉网式入户调查,调查了6023户,建档5866户,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精神病、肿瘤等慢性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总人数为19 078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其他疾病诊断均以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为准。调查结果由专人进行数据整理,输入社区卫生计算机内校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19 078人,其中男9312人(48.81%),女9766人(51.19%),男女比例为1∶1.02。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899人(4.71%),小学6670人(34.96%),初中及以上大专以下7236人(37.93%),大专及以上4273人(22.40%)。
2.2 本调查所涉及社区的人口结构见表1。
作者单位:061001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李润杰,王玉霞,高树芬,刘瑜,任翠梅);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史炳霞)
通讯作者:李润杰
2.3 慢性病患病情况 本次调查共19 078人,其中患慢性病者3521人,患病率为18.46%,在社区常见的六大慢性病中,位于前三位的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占总患病人数的79.00%。调查发现,居民中患单一疾病者共2439人,2种疾病者853人,3种疾病者198人,患4种疾病者31人。见表2。
2.4 不同年龄组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 前3种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高。高血压和恶性肿瘤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冠心病集中在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患者集中在5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则集中在60岁以上人群。见表3。
3 讨论
随着我国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生活行为的改变(城市化、膳食结构的变化、体力活动的减少、吸烟酗酒等),慢性病患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的防治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1]。
分析结果表明,本社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的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据统计,国内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2]。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死因为心血管、脑血管并发症。因此,一种慢性病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往往互为因果而存在,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
由于慢性病具有长期性及社会性的显著特点,故积极进行社区干预、建立健全慢病管理制度是防治慢性病的最为关键和行之有效的措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治慢性病的复发,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3]。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积极探索个性化、人性化、防治保康一体化的社区卫生服务是摆在社区卫生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参 考 文 献
[1] 黄莺子.浅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J].医学与社会,2005,18(5):17.
[2] 彭明益.广州市某社区居民高血压调查及管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1,5(13):1-2.
全科医师团队的建立
全科医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但是慢性病的管理决不是一个全科医师在诊室里就可以管理好的。因此,建立以全科医师为主的团队就显得十分重要。全科医师团队的组建由一名团队长负责,组员有数名全科医生、护士、防保人员组成。团队成员根据每个人所承担的任务分工不同,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全科医师团队的主要任务主要向辖区内居民提供是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包括门诊医疗,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肓技术指导及基本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衔接等。
以全科医师团队为主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目前以全科医师团队为主的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为例,说明全科医师团队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高血压和糖尿病是目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有效地对高血压、糖尿病人进行管理,可以降低有害事件的发生率。全科医师团队通过制定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制度,团队成员按照各自分工落实,全科医师负责新发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筛查,治疗效果的评估和指导,公卫医师负责健康档案信息统计、分析,护士负责健康档案基本信息采集健康教育。胡隽等[1]报道,以全科团队无缝链式服务模式,对纳入高血压管理的社区居民进行全程管理与以往线条分割式管理相比较,全科医师团队可以对患者提供从家庭到社区,从门诊到住院的全程环-线型个性化管理,使其与团队的全科医师感情较深,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活方式有所改变,进而使高血压的患病率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降低。
慢性病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误区[2]
把慢性病管理等同于对现在患有慢性病病人的门诊管理,而忽视了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管理。由于传统的卫生服务观念,社区医生往往是在诊所座等病人上门看病、求医,对病人的处理,多是满足于药物治疗,而慢性病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慢性病及高危人群应急性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社区医生对现症病人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更要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地健康干预。
慢性病管理将疾病和病人割裂开来:慢性病病人往往是一个人身患多种疾病,如果仅仅是以“病”为中心来进行管理,就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甚至相互矛盾、顾此失彼的误区。仍以高血压患者为例,人群中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病人是很常见的,如果以“病”为中心进行管理,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而这3个疾病在一个人身上发生,恰恰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仅仅强调某一疾病的防治,都不能达到降低事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重视药物干预,忽略心理、社会干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当今医学模式的主流,对慢性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慢性病人群多是老年人,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变异,对慢性病人群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慢性病很多均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而由于种种原因,社区医护人员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识与应用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要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并通过他们在慢性病管理中除了药物治疗外,要了解并帮助慢性病患者解除心理障碍,要尽可能地结合患者的社会因素,进行个体化管理。
[关键词] 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慢性病防治;作用;社区
[中图分类号] R-0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141-02
近年来慢性病的广泛流行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我国的慢性病防治形势同样严峻,1997年全国死因顺位统计,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为城镇居民的前三位死因,占总死因的62.11%[1]。2002年为18.8%、18.6%和2.6%的成人分别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2003年我国居民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4种慢性疾病的医疗费用合计约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12.5%。作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内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刻不容缓。
1 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的简介
1.1 健康检测项目的简介
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内有心电图、身高体重、人体脂肪、骨密度、血压、血糖、肺功能及心血管功能八个检测项目。全部完成后会打印报告单,同时还有健康知识的宣教。
1.2 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的工作方式
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是闵行区政府的一项惠民实事工程,小屋的建设、仪器的购置及耗材的费用都由政府统一拨款,对居民完全免费。所有健康检测项目都需要闵行区的居民建立健康卡。首先,通过这张健康卡在电脑中进行登记,然后在各个检测仪器处刷卡再进行检测。所有项目检测完毕后打印报告单,全程会有工作人员协助完成。数小时后小屋内的检测结果会通过网络自动储存进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中,成为一项健康数据。
2 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2.1 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增强居民自我管理水平,积极预防慢性病
通过免费的健康检测、便捷的测量方法、即时的检测结果及温馨的健康建议吸引周围居民,同时小屋内有慢性病的健康宣教资料供居民阅览,以及循环播放的慢性病健康宣教片增加居民防病治病的知识,养成及时关注自身健康,进而自觉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预防慢性病。
2.2 增加慢性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加强疾病管理,增加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
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各项检测不限次数及间隔时间,检查结果当场可以知道,并且通过健康卡随时可以在网络上查询往次的检查结果,通过对比引发患者定时检查的兴趣并借此激发患者的遵医行为。另外小屋内有疾病知识的宣教,病友之间的鼓励及督促,从而营造一种关心健康,关注检查,自觉遵医的良好氛围。
2.2.1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为国内外公认的身心性疾病。面对庞大的高血压患者群,极高的致死、致残率和极低的服药率、控制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2]。自助式健康监测小屋以其自身优势吸引周围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前来测量血压、血糖、血脂及心血管功能等与高血压控制息息相关的检查,发现异常又可及时到中心就医。
2.2.2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该病难以治愈,易并发心脑血管病且死亡率高[3]。患者需要长期坚持药物及饮食、运动治疗,需要长期规范的管理,血糖的控制尤为重要。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提供不限次数的血糖、血压的检测,解除了患者费用方面的顾虑,提高了患者定时检测血糖的积极性。同时健康卡内存有以前每次的记录,患者可以比较,这样也有助于患者自己观察药物、饮食、运动等对自身血糖的影响。
2.2.3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已成为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或致病因素,健康小屋中的几项检查都是在提醒居民关注自身的血压、血糖及血脂等与健康息息相关的人体指标。
2.3 提高周围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关注与信任,便于社区医护人员进行慢性病管理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干预,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以慢性病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日本研究证实,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远比单纯的血压控制或单项的高危因素干预效果为佳,同时在社区慢性病研究中,提出了健康促进的概念[4]。自检小屋提供居民关注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的免费仪器,相关健康宣教的资料,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从而提高其对社区慢性病管理医生的随访及建议的遵从度[5]。
4 结语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使社区医生与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健康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使居民认识慢性病的危害、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同时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及时发现病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与康复,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存质量。这样使三级预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慢性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都有它独特的功能。但是由于健康小屋对居民是完全免费的,所以需要政府的支持与财政投入。
[参考文献]
[1]顾秀英,胡一河.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M]. 北京:中国协和大学出版社,2003:56.
[2]武爱娟. 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的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 9(12):58-59.
[3]陈先辉,蔡俊明. 糖尿病患者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转诊进行连续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1030-1031.
[4]孙凤,郭淑霞. 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其社区防治进展[J]. 农垦医学,2005,27(6):461-463.
[关键词] 慢性病;防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a)-156-02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prima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LUO Juan, GAO Chunfang, LI Shunfei
The 150th Central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He′nan Province, Luoyang 471031, China
[Abstract] Prima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of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are researched and the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There is a lack of awareness of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ow monitoring quality and relatively lagging technology, personnel and facil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 800万,其中近3 500万人死于慢性病,而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了750万。未来10年,全世界慢性病死亡人数还将增长17%[1]。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和《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2006-2015)》中对慢性病防治有了纲领性的要求,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慢性病防治活动。为了解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情况,笔者查阅并分析了2008~2010年国内十一个省、自治区有关城镇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相关资料。总体而言,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慢性病防控意识不强
总体上看,基层卫生机构规模在逐步扩大,但设施、人才、环境差距较大。而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不容乐观,有的卫生院没有慢性病防治的措施;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顾营业盈利,忽视了慢性病防治工作;有的单位对慢性病防控有宣教图片和展板,但没有记录具体防控内容,防控意识普遍不强。
1.2 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对于慢性病防治,国家早在“七五”就有部署。但是,到目前,我国的慢性病防控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有些单位对慢性病防控的相关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具体政策没有认真落实;有的单位在政策上只是宏观指导,具体方法没有细化。
1.3 基层人员学历偏低
从学历上看,社区要高于乡镇。由于农村条件落后,高等院校毕业的医学生选择乡镇卫生院的凤毛麟角。目前,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由大中专毕业或没有专业学历人员组成。据资料报道,乡镇卫生机构无卫生专业学历者比例高达18.5%,约15万人,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无卫生专业学历人员总数的1/3[2],这就导致其慢性病防病相关知识的匮乏。
1.4 经费筹集难度较大
慢性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长期监测和服用药物,靠患者自己解决是不够的。特别是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和农村地区,经费筹集机制不完善,经费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慢性病防控的重要原因[3]。此外,慢性病不需要住院治疗,对“新农合”患者而言,也就无法报销以得到补偿。
1.5 防治监测职能缺乏
目前,国内在慢性病防控的监测方式、频率、指标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执行存在差异。有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有以抽样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有以单病种的专项调查等。监测职能的定位不明确,得出的数据不可靠。
1.6 健康教育宣传不够
不少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把力量放在医疗创收上,对防治慢性病没有系统的计划,零散的宣传栏不足以引起百姓的关注。调查中,大多数居民不了解什么是慢性病,有的甚至认为慢性病就是老年病,有的认为慢性病不会危及生命,不以为然。
2 对策
2.1 强化政府为民行为
慢性病防控是社会行为,是一项造福于民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干预,需要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4]。政府对该项工作应“理解、重视、投入”,要确实从全民的健康利益出发,采取系列措施,诸如建立好公共营养政策体系,鼓励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制定烟草控制政策和政府政策综合干预等,为全面进行慢性病防制提供可靠保障。
2.2 解决基层实际问题
目前,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人满为患”,各家医院都在加床,其实有的患者完全可以在基层的乡镇、社区就诊,为什么患者“舍近求远”不选择基层?技术、人才、设施滞后的问题就凸现出来。因此,政府一定要加强和扶持基层卫生机构,尤其是人才建设不可忽视,在经费、待遇上给予政策,着力培养全科医师[5],为基层防控慢性病发挥职能作用。
2.3 完善各级防控组织
我国城市慢性病防控组织较健全,能够指导和监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而乡镇、社区的慢性病防控组织较为欠缺,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社区慢性病防控组织,从制度、体制上加以保证,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乡、村、社区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范围[6],包括常见慢性病的基本知识、服务人次、健康教育次数等,由此提高基层人员慢性病防控水平。
2.4 加强健康普及教育
注重慢性病防控的长远效应,从娃娃抓起,将慢性病健康防治列为中小学生以至大学卫生教程中,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各种慢性病有着较强的防御意识,从而促进预防医学与成长教育相结合,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
2.5 提倡个性化防控
当今医学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以预警、预防和个性化为核心的“3P”(prediction;prevention;personalization)医学时代,它代表着医学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最高阶段[6]。在基层,要大力提倡对个人进行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不同分型,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防控方案,并进行建档、防治、随访和转诊等一系列服务。这样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利于慢性病的防控。
2.6 建立慢性病电子档案
政府应组织研发统一的慢性病防控管理系统,配备计算机,使基层卫生防控机构能为居民建立慢性病防治电子档案,根据档案记录,及时掌握和了解区域居民慢性病防控的效果,并及时进行防控方案的调整。同时,定期对居民进行健康普查,通过健康普查来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2.7 提高监测职能质量
慢性病监测需要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从而形成有效信息并及时上报和反馈,为政府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预防疾病的相关政策、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因此,各级卫生机构要认识监测的重要性,明确慢性病的界定标准,注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使慢性病监控工作得以持续发展。
2.8 加大防控资金投入
建立国家统一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加大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资金投入,保证慢性病防控的经费供给,并随着经济的增长不断提高其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要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并将慢性病纳入“新农合”补偿之中,以分担农民的经济负担。
2.9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慢性病作为多因素复杂性疾病,与环境、个人习性有着密切关系。如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和戒除吸烟等干预措施,可预防70%的脑卒中和超过80%的冠心病以及超过90%的2型糖尿病[7]。因此,政府要提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证清洁整齐的居民生活环境。全民要加强锻炼身体,工作中劳逸结合,饮食中注意营养搭配,远离烟酒,保持健康的生活心态[8]。
3 结语
面对基层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工作存在的不足,如果政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蒙受严重的灾难和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面对急待解决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政府行动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李桂雪,鞠彩红,刘媛媛,等.我国慢性病现状与自我管理[J].黑龙江医学,2010,34(4):299-230.
[2] 卫生部人事司,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人力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3] 庄立辉,刘明亮,郭继志,等.慢性病防治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23(1):64-67.
[4] 陶利平,谢莉,刘晓平,等.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3(7):427-429.
[5] 冯镇湘.全科医师参与慢性病防治的做法和优势[J].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10-713.
[6] 纪艳,张冬梅,汪长如.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2147-2149.
[7] 李振光,蒋东晓,周丽,等.“3P”医学新概念[J].中国卒中杂志,2008,3(8):608-611.
【关键词】 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高血压;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21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人口老年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已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我于2007年对所干预的老年人进行随机入户调查,了解老年人患慢性病情况及卫生需求,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昆区友谊16社区≥60岁的老年人
1.2 调查方法:采用每户调查问卷方法、用包钢职工医院社区部自制的入户调查表,进行家庭成员的问卷填写,入户率达到85%。
1.3 调查内容:主要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患病率及患病人数,卫生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1.4 调查结果:调查中1922名老年人中有5.46%的患有各种慢性病,各年龄组患病率之间的线性趋势有显著性的意见(p<0.01)见表1。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排在前几位的是:慢性高血压占3.5%,冠心病占2.6%,脑率占0.51%,慢性支气管肺炎占0.31%,见表2。调查中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主要是一些健康咨询、定期体格检查、对行动不便者建立家庭病床以及上门康复护理,见表3。
2 讨论
2.1 我国老年人口目前正以每年约3%的速度递增,研究和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做好卫生需求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调查中显示60岁老年人在逐年增加,在这个老年化的卫生保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给我们社区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课题。
2.2 调查显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8.71%,慢性病已成为老年人主要的健康问题。由于慢性病住院费用高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做为长期的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措施,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设立家庭病床,医务人员上门服务。不仅能治疗老年人慢性病,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正可以减轻家属负担,降低医疗费用,可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2.3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影响其医疗保健服务要求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冠心病和脑率中已对老年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高血压又是冠心病和脑率中的重要发病因素,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对保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着主关重要的意义。老年人患高血压已成为其健康的”无声杀手“,也反应了社区居民常见病的流行特点,为社区居民常见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提示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对心血管发病的影响。因此动员人们积极参与高血压防治工作,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增强全民自我保健意志,有效地实施干预措施,使老年人健康得到保障,减少高血压的患病率、致病率及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调查研究中发现社区居民对高血压防治存在三高(即生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要重点对高血压防治进行指导。
2.4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病的认识,应定期、连续、循环进行,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积极防治本病发生,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意识,开展促进活动。
2.4.1 首先,对高血压病概念有一个深的认识,其次要认识清楚引起高血压病诱因。例如肥胖遗传、饮食过咸、吸烟饮酒及精神紧张。在社区工作中对肥胖者指导患者控制体重,体重不得超过其标准体重20%。同时对有家族史者指导其本人,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g,同时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指导患者饮食要做到一二三四五,红白黄绿里的原则,要禁止吸烟饮酒,加强体育锻炼。从心理上减轻思想负担,放松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做到劳逸结合,这样对疾病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2.4.2 其次对已患有高血压病人,一定要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原则,禁止乱服药,服药中停药、补药的原则。最好在社区医生指导下服药,并选择最佳服药时间。因上般人血压变化与时间、性别、情绪、饮食及运动有关,因此根据自身服药特点,服药中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服药中的不良反应,发现问题随时就医解决。由于血压在一天内波动起伏,因此为更好地控制血压最好学会自我监测血压,指导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方法及测血压注意事项,提高血压控制率。
2.4.3 高血压病及其它慢性病不仅给老年人的健康家庭的幸福造成很大的不幸,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社区进行健康教育是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健康宣教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系统的互动过程。社区医务人员首先要提高慢性病的认识,应定期、连续的循环进行。采取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积极防治本病的发生,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根据高血压病的分级管理方案,社区医务人员,应及时了解每个患者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导致不健康行为的原则,针对其存在并发症情况和自身具备的客观条件,护员双方共同制定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定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座谈交流,帮助患者克服对高血压病及其它慢性病的担忧,自然心理,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医患关系,赢得患者信任,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倡行为示范法,控制减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精神紧张、食盐多、肥胖、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血脂异常,加强药的治疗,促进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戒烟戒酒减少食盐摄入量,提高心理卫生水平率。制定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入户随时干预法完成,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卫生需求,满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 结论
【关键词】社区护士;慢性病;疾病转归
Survey of the Influences on Prognosis of Disease by the Differences of Cognition Level about the Chronic Disease of Community Nurses.
WANG Hong-feng PAN Yu-chun MA Shao-yong
(Wan-Nan Medical college, college of nursing, Wuhu Anhui 241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Survey of the influences of the outcome of the common chronic disease after the nurse intervention by community nurses. Method: 150 chronic patients will be selected in the community randomly as respondents, dividing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ast group. I will obey the research ethics . All the patients are positive for the primary disease. Mea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ll us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project. Then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herapeutic compliance and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between the groups. Result: the level of the compliance and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s higher than contract group.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ommunity nurses; Chronic diseases; Outcome of disease
随着人们生活结构和饮食习惯的变化,慢性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慢性病不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大部分慢性病患者是在社区进行治疗和康复的[2]。本文以本市社区内150名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社区护士对慢性病认知程度的差异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做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芜湖150名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7例,女性63例,患者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14±5.65)岁,其中糖尿病患者32例,高血压患者59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5例,其他慢性病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病情属于稳定或康复期,无急性发作指征,入选研究队列前半年内无住院史。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要求所有患者均有一定文化程度 ,患者神经精神无异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排除有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皆有医保。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护士中女性46名,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26.73±3.17)岁。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所有护士均为专科及以上学历,工作经验均超过两年。
1.2 方法
1.2.1 观察方法
①观察组护士均经过慢性病护理知识的专业化培训,熟悉掌握了慢性病的常见症状、使用药物的种类以及相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适应症,可以随访患者的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解答。②观察组定期电话随访患者检测病情控制情况并对患者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处理。③每月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海报宣教)④两组患者均同时继续进行原发疾病的基础治疗。
1.2.2 对照组护士培训方法
①培训前发放相关护理干预方法知识摸底问卷了解护士的基础护理水平。②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盲点进行专业宣教提升整体护理水平。③通过问卷检测护士对护理干预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加强其对护理干预方法的掌握程度。
1.2.3 护理方案
①饮食护理:针对不同慢性病进行不同的饮食调整。对于高血压患者,饮食上要禁酒,低盐(小于6克/天) 低脂饮食,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多吃粗纤维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西瓜、柠檬、橘子、山楂、柿子、苹果、猕猴桃、芒果、葡萄、大枣等等[3]。对于糖尿病患者,告诉患者如何控制总热量,要定时、定量进食,根据标准体重、劳动强度和工作性质来制定每日需要总热量,总热量= 每千克体重所需热量*标准体重,标准体重=身高(cm )-105[4]。同时,要求患者少吃多餐,并且控制蛋白质和脂质的摄入,蛋白质以植物性蛋白为主。而针对其他慢性病包括冠心病,COPD等则根据疾病特点进行饮食护理,主要是热能与营养素的合理使用以及戒烟戒酒。②运动护理: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术强度适中、功法简单,能调整阴阳、疏理经络、减脂降压,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心血管 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等慢性疾病有着良好的保健和医疗作用[5]。运动时要遵循个体化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训练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重视运动训练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同时,在运动护理的过程中,注意运动的强度以及病人的运动喜好。③心理护理: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主要帮助患者舒缓心理亚健康状态,避免形成心理疾病。同时教会患者舒缓情绪的方法,尽量避免情绪波动。护理人员要时刻做到以人为本,真诚地与患者沟通,热心地服务,从一般的了解到感情的融合实现护理心理学与临床护理的有机结合,去赢得广大患者内心的尊重和钦佩,才能充分发挥心理护理在治疗中的辅助治疗作用[6]。目前社区慢性病患者主要认知问题为“三低”和“三不”,即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吃药[7]。而社区护理的健康宣教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患者的心理。
1.3 评价指标
1.3.1 疗依从性评估:主要包括定期检查、规律服药、调整饮食、坚持锻炼四方面。数据来源于患者研究期间的病案记录。
1.3.2 生活质量评估: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三个方面,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结果越积极。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定期检查率、规律服药率、调整饮食率和坚持锻炼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病的治疗给国家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主要是在社区进行,其治疗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直接影响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8]。因此,社区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慢性病的现状。在新的医学模式中,护理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不断大,在护理实践中兼顾多种角色。社区护理是未来护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大部分的社区卫生工作将由护士承担,社区护士将承担着更多的初级保健任务,因此培养社区护理人才势必成为护理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现在社区护士的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还是以专科学历为主,对社区护士进行慢性病的知识宣教以及护理干预治疗理念的传授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慢性病的认知,增强她们的疾病干预能力和素质。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社区护理干预对常见慢性病的转归有着显著影响,护理干预配合常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促进疾病的转归。
【参考文献】
[1]刘晓倩,宋春华,李长平,等.天津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R].中国卫生统计,2012,29(5):667-669.
[2]王友发,LIM Hyunjung,吴杨等.全球慢性非传染病负担急剧增长及中国的现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5):688―693.
[3]崔晓.高血压饮食护理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名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 19(20):158
[4]范丽风,张小群.糖尿病教育对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 (11):6 -7.
[5]张洪,张先庚,毛羽佳.特色运动护理方案在养老院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8):2199.
[6]胡艳.老年慢性病人心理分析与护理方法的探究[J].中国医药网,2010,8(22):50.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干预效果
Influence factors, coping strategies 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in senile chronic diseas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factors, coping strategies 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in senile chronic diseases. Methods This study recruited 200 cases with senile chronic diseases admitted in our community.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each 10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only implement telephone pays a return visit,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Results 1)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patients with general data comparable (P>0.05); 2) For 200 cases of senile chronic diseases patients, lifestyle and behavior factors accounted for 64.5%, environmental factors (18%), health (17.5%), age factors accounted for 20%; 3)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χ2=0.052、0.053、0.114,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rate of smoking, drinking, hypomotility(χ2=5.905、4.443、6.991,P<0.05), and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χ2=4.986、3.887、6.441,P<0.05); 4)In observation group, health knowledge lectures participation rat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χ2=19.172、22.604、11.501,P<0.05).5)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wo groups hav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χ2=0.533、0.526、0.147、0.152,P>0.05); in observation group BMI < 18.5, 18.5-18.5 and BMI > 30.0 propor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χ2=8.151、19.334、11.556,P<0.05).Conclus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a social, family, individual level intervention also cannot little, need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and fully carried out.
Keywords Influence factors;Coping strategies;Intervention effect;Senile chronic diseases
慢性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1-2],在我国,慢性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给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经济影响[3]。但是慢性病和残疾的不利后果是可以通过健康投资和促进而得到预防和延迟的。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慢性病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及干预效果,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合理管理及早日康复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社区2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排除其它器官严重疾病及精神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影响因素,对照组仅实施电话回访并进行记录,观察组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内容简述:1)社区干预:第一,社区卫生人员根据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学习兴趣以及需求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在轻松愉快的交谈气氛中,由浅入深地缓慢讲授慢性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等知识,增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和技术;第二,社区管理人员在社区的宣传栏上进行宣传,内容侧重于宏观卫生知识、季节性常见疾病的预防、慢性病的康复方法,以达到普及卫生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的目的;第三,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让病人了解心理健康的科学性,主动避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也可以遵循病人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指导其改变不良行为,消除困扰,适应环境。第四,社区卫生人员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的水平及技巧的掌握程度,对他们进行宣传示范,技术性指导,并教会其操作,使之掌握一定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家庭护理常识,防范于未然,并可以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第五,不断改善社区环境,减少对老年人活动的限制,如增加有利于老年残疾人行走的通道,以及平坦宽阔的人行道等。与此同时,可以组建老年人舞蹈协会,建立来年人活动室等。2)家庭干预:第一,在社区定期家庭活动,如对老年病患者进行精神抚慰、进行家庭文娱活动,开展健康知识比赛,开展护理标兵评选等,可以避免老年病患者的寂寞感和失落感,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还可以使家庭照料者获得必要的成就感。第二,在家庭病床中,社区卫生人员定期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测量血压、血糖、脉搏、呼吸,也可以开展有关疾病及预防并发症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还可以指导老人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有关饮食、运动、控制体重、睡眠等生活方式的指导,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给予心理、康复、治疗方面的支持等服务。3)自我监督:抛弃一些错误的健康观念,渐渐养成科学的健康观念,如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处事乐观,多参加有益的社会、社区公益活动;按时休息,保证良好睡眠;经常锻炼身体,保持体重适中,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增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自觉性。在众多的风险因素中,对于吸烟的老年病患者,更要提高认识,主动戒烟。作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讲,在适当运动的基础上,应采取合理地膳食结构,如把水果调整到饭前吃;保持中国传统膳食高纤维和食物多样化的特点;减少食盐、肉类、油脂类的摄入量;加大水果、奶、谷物以及薯类的摄入量,这样能增强慢性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
1.3 疗效评价 观察指标包括吸烟、饮酒、运动情况分析,参加各类健康知识讲座情况,体重指数情况。体重指数分级标准为:1)<18.5:过轻;2)18.5-22.9:正常;3)23.0-29.9:过胖;4)>30.0:痴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Windows SPSS 16.0软件处理数据,数据均以“率”表示并行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对照组包括男59例,女41例;年龄61-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29±13.56岁,原发病主要包括高血压44例、糖尿病22例、心血管系统疾病50例、呼吸系统疾病72例、消化系统疾病62例;观察组包括男60例,女40例;年龄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47±15.08岁,原发病主要包括高血压50例、糖尿病18例、心血管系统疾病48例、呼吸系统疾病68例、消化系统疾病70例;所有患者排除其它器官严重疾病及精神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2 影响因素 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占64.5%、环境因素占18%、医疗卫生因素占17.5%、年龄因素占20%。
表1 我社区2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影响因素[例(%)]
影响因素
例数
百分率(%)
生活方式
和行为因素
风俗习惯
21
10.5
64.5
吸烟
33
16.5
饮酒
35
17.5
体育锻炼
40
20.0
环境因素
36
18
年龄>70岁
40
20
医疗卫生因素
35
17.5
2.3 吸烟、饮酒、运动情况 两组干预前均无显著差异(χ2=0.052、0.053、0.114,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吸烟率、饮酒率、不运动率显著下降(χ2,5.905、4.443、6.991,P<0.05),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4.986、3.887、6.441,P<0.05)。
表2 两组吸烟、饮酒、运动情况[例(%)]
组别
时间
例数
吸烟
饮酒
不运动
对照组
干预前
100
16(16)
13(13)
21(21)
观察组
干预前
100
17(17)
12(12)
19(19)
χ2
0.052
0.053
0.114
P
>0.05
>0.05
>0.05
对照组
干预后
100
15(15)
11(11)
18(18)
观察组
干预后
100
5(5)*
3(3)*
5(5)*
χ2
4.986
3.887
6.441
P
<0.05
<0.05
<0.05
2.4 参加各类健康知识讲座情况 观察组参加老年病知识、科学饮食与锻炼、护理与康复等健康知识讲座者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9.172、22.604、11.501,P<0.05)。表3 两组参加各类健康知识讲座情况[例(%)]
组别
例数
老年病知识
科学饮食与锻炼
护理与康复
对照组
100
32(32)
21(21)
38(38)
观察组
100
77(77)*
73(73)*
65(65)*
χ2
19.172
22.604
11.501
P
<0.05
<0.05
<0.05
2.5 体重指数情况 干预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533、0.526、0.147、0.152,P>0.05);干预后,观察组体重过轻(BMI<18.5)者、18.5-22.9者及痴肥(BMI>30.0)者所占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151、19.334、11.556,P<0.05)。
表3 两组体重指数[例(%)]
组别
时间
例数
<18.5
18.5-22.9
23.0-29.9
>30.0
对照组
干预前
100
23(23)
25(25)
22(22)
30(30)
观察组
干预前
100
24(24)
24(24)
20(20)
32(32)
χ2
0.533
0.526
0.147
0.152
P
>0.05
>0.05
>0.05
>0.05
对照组
干预后
100
22(22)
26(26)
20(20)
32(32)
观察组
干预后
100
5(5)*
69(69)*
19(19)
7(7)*
χ2
8.151
19.334
0.452
11.556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综合各种文献回顾,本文采用Dever的分类,将健康影响因素分为四种:1)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包括风俗习惯、日常行为方式(吸烟/饮酒等嗜好,体育锻炼等);2)医疗卫生因素,包括资源的供给、分配、利用情况;3)环境因素:本文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环境,而不考虑气候等自然环境;4)遗传生物学因素:这一部分内容本文不涉及。5)年龄因素。后三者为不可控因素。根据这四种因素分类,本文针对我社区2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调查了慢性病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占64.5%、环境因素占18%、医疗卫生因素占17.5%、年龄因素占20%。
鉴于上述影响因素,我们收集我社区2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仅实施电话回访并进行记录,观察组实施社会、家庭、个人层面的有效干预措施,结果发现:1)经社会、家庭、个人层面的有效干预,显著降低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吸烟率、饮酒率,提高了运动率;2)经社会、家庭、个人层面的有效干预,显著调动了广大老年慢性病患者参加各种健康知识讲座的积极性,提高了治病防病的意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及防御;3)经社会、家庭、个人层面的有效干预,显著改善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使其体重趋于恢复正常,此举对多种老年慢性病的预防及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慢性病;医疗费用;费用控制;危害及问题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212
0 引言
慢性医疗费用的控制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国家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当患者患有慢性疾病时,就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当慢性病药物费用过高时,会对患者的家庭带来很大负担[1]。同时,高额的慢性病费用也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负担。
1 慢性病医疗药物高额费用的危害
1.1 在医保基金中比例过高
生活水平的提升,让更多的人群都患有了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群,身体的抵抗力减弱,摄入的能量不能完全吸收,慢慢导致患病。慢性病患有人数的显著增加,在我国的医保基金中占据了更多的比例,是我国国家财政的负担越来越重。尤其是当慢性病药物的费用、检查费用、住院费用等多项费用出现增长趋势后,更加剧了这种现象的发生[2]。
1.2 慢性病医疗费用的增长给我国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社会在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慢性病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同时,由于慢性病医疗费用增长会带给慢性病患者、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可能造成家庭不和谐因素的产生,间接造成社会矛盾的增加。
2 慢性病医疗费用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2.1 大多数社区的卫生服务费用增长过快
社区服务费用的快速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是我国慢性病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同度有了明显提升。第二,是出现了许多冒用卡状况。根据调查显示,冒用卡现象主要集中在大病统筹人群中,还有离退休人群中。冒用卡现象的出现加快了医疗费用增长速度,但仍未出台有效政策进行管理。第三,医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根据数据表明,医生的专业能力与不合理费用的收取呈现反比状态。当医生的专业素质较低时,不合理费用就越高,专业素质越高,则不合理费用收取越少[3]。
2.2 患者的住院大额费用呈现增加趋势
当患者住院后,存在许多过度治疗的现象。许多医院会以治疗更有效、治疗需要等理由选择更加昂贵的药物,进而出现了过度治疗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慢性病药品谎报以及搭车开药等多种不良现象。由于对于慢性病医疗费用管理力度不够,不能建立完善的医疗费用管理体系,导致出现了许多空隙,让一些不法分子得逞,却给患者和国家带来很大负担。
3 给予慢性病医疗费用控制的改革建议
3.1 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
国家应当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建设的投入力度,减少以药养医状况的发生。在慢性病医疗建设过程中,应当设立专门的药物监督部门,规范药物收费标准。当药物收费价格超过标准时,必须予以查处。同时还应当加大对医生的投资力度,提高医生的工资水平,降低医生出现不法行为的概率。免除医生与药物的关联关系,不得出现药物提成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让医生专心于治疗技术,提高自身的医术水平。在能够保证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慢性病医疗费用。
3.2 建立完善的慢性病人管理系统
完善的慢性病人资料管理系统能够降低冒用卡情况的发生概率。首先,应当为慢性病人建立病历平台,以联网方式将慢性病平系在一起。当慢性病人进行取药或治疗时,可以又专业人员进行查询。通过慢性病平台,还可以看到不同医生对于病人的治疗措施,甚至可以建立远程会诊功能,降低诊查费用。其次,应当加强对特殊慢性病人群的管理。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对离休干部进行定期走访,避免出现冒用卡或者空挂床现象[4]。再者,社保部门应该根据具体的慢性病种类型,定期组织慢性病患者进行复查,从而核减慢性病病种,缩减费用支出。
3.3 建设完善的监控系统
在设立监控系统时,可以采用先进的监控技术,利用完善的规则来规范慢性病医疗费用。国家应当出台相应的违规处理方法,根据每个地方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规定。若医院出现过度诊疗状况,可以追究医生个人或者医疗机构的责任,进行大力处罚。医院医生必须严格控制慢性病得用药量,防止一人刷卡拿药供多人服用,或者私自转售药品给未参保人员等现象的发生。针对上述现象,社保部门应对慢性病购药实行双审核、核销制度。慢性病患者拿取慢性病药品时必须由专门机构的人员对药品的批次和数量进行登记,待药品用完后必须持药品内外包装再次到登记机构进行核销。核销后方可再次拿取药品。不按规定核销的,系统将对其相应的慢性病种自动封锁。若出现冒用卡等违规现象,并且屡次警告制止拒不改正的,社保部门有权暂停或取消其享有的慢性病资格。
4 结束语
慢性医疗费用的增长与慢性病患者及国家都有重大关联,过度增长会给患者及国家财政带来很大负担,抵消部分社会经济成果,不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了减少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国家应当加大对基层医疗的投入力度,选择专业能力强的医生,还可以建立完善的慢性病人管理系统,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力度。最后,对慢性病医疗费用的监督也必不可少,出善的规章制度,减少个人或医生、医院的不良行为,可以有效控制慢性医疗费用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刘扬河,刘跃伟,周鹏,何田静,利国,程红平,龚勋.海口市某医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医疗费用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5,09(16):13-15.
[2]逯延华,王健.山东省三县(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医疗费用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02(10):209-211.
[3]陈积瑞,张开金,陶阳红,王雨晴.常见慢性病住院费用与医疗保险报销的典型相关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40(32):4081-4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