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腔医学课题研究范文

口腔医学课题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医学课题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口腔医学课题研究

第1篇:口腔医学课题研究范文

1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的现状

1.1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口腔临床工作能力的训练为主,以培养能够胜任口腔临床医疗工作,解决口腔临床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为目的。通过口腔临床科室的轮转学习及专科培训,毕业时应全面系统掌握所在学科方向的专业和基础知识;了解所在学科的科研方向、发展趋势、研究前沿和临床热点;掌握所在学科的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以及常用药物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的知识。

1.2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

1.2.1口腔医学硕士业学位具有职业性

该学位反映的是高层次的口腔职业水准而非学术水平。

1.2.2口腔医学硕士业学位的侧重点是高层次口腔临床应用型人才

口腔医学硕士业学位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协作能力。

1.2.3口腔医学硕士业学位在课程教学、学位论

文等方面的要求与科学学位有所不同:专业学位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环节,突出的是实用性和综合性;在学位论文要求上,强调在理论或方法上的创新,专业学位论文以应用性研究为主,要求紧密联系口腔临床工作,强调的是能够将科研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现实中的难题。按照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和专利,选题要求为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从学位论文水平来看,只是要求掌握口腔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没有强调创新。

1.3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的现状

1.3.1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现状

我院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具有正高职称的导师占87.5%,博士学位导师占50%。目前,每位导师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4~6名,几乎全部导师同时承担着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多数导师对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研究生采用了显著不同的培养模式,有一定数量的导师对两种不同学位类别的研究生采用的培养模式区别不大,甚至有导师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培养模式。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增长,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在一些专业方向上稍显不足,新遴选的导师数量不能满足培养需要。部分导师承担着繁重的医疗、科研任务,或兼任医院重要的领导职务,没有时间对研究生进行临床指导。

1.3.2培养模式现状

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中,6个月基础和专业理论课后进行临床实习及从事课题研究工作,时间和内容安排上完全依靠导师,除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轮转时间很少;且研究课题设计简单、无创新性,论文质量低;多数研究生把主要精力用于论文的实验研究,只有很少的时间在临床工作。口腔医学的实践性很强,对于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而言,熟练的口腔临床操作是必备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必须要有大量的时间用于临床实践。目前,研究生毕业要求通过英语六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及毕业考试,还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找工作等,这样以来使得在口腔临床实践的实际时间减少,从而影响临床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学习。

1.3.3口腔临床技能考核现状

我院现有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中虽有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考核内容,但是没有具体、严格的细化和量化指标。容易出现考核不规范,达不到监督和促进作用。医院尚未建立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考评和激励机制,临床轮转科室带教老师不足,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技能达不到培养要求。

2影响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

2.1研究生自身素质

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我院每年有超过80%的新入学研究生为应届本科生,入学前系统规范的口腔临床训练不足,口腔临床经验欠缺,能力较弱。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第三学年,花费大量时间撰写毕业论文、找工作等,使其无法确保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系统学习和口腔临床技能正规训练,给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影响。甚至有一定数量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不会看病,不能胜任口腔医师工作,这和实践训练的缺乏密切相关。

2.2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的落实

研究生进入临床培养阶段后实行导师负责制,我院虽然制订了详细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但由于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起步较晚,一部分导师仍以惯用的科学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指导、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严格落实培养方案,致使学生科研实验的时间远多于口腔临床实践,没能很好地把握科研与临床的关系。

2.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矛盾

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34学分)的85.29%,而选修课程仅占14.71%,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为完成必修课程,不得不放弃一些有价值的选修课程。而选修课作为高等医学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业务素质、发展个性和能力方面起着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作用。而在美国,选修课的开设大胆、灵活,甚至有“课程选购”的说法,选修课程就如同在商场挑选琳琅满目的商品般自由。

3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质量的对策

3.1完善培养方案,强化管理

我院根据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医学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完善培养方案,建立合理的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量化体系,合理的口腔临床学位研究生培训考核量化指标。进一步规范并严格执行轮转考核制度和临床实践能力毕业考试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考评和激励机制,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做到平时检查与定期评估相结合,共同抓好研究生临床培养过程监管,确保培养方案落实到位,为培养高质量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

3.2加强口腔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提高临床综合思维能力

3.2.1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口腔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获取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能获取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追踪相关研究领域国内外最新进展;同时应具有从临床实践中学习和总结本学科相关知识的能力。

3.2.2加强临床实践技能训练

将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训练时间延长为33个月。轮转相关口腔科室,侧重相关专业方向,以口腔颌面外科方向为例,口腔颌面外科轮转时间为27个月,其余口腔科室(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科、口腔粘膜病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颌面影像科)均为1个月。临床实践技能是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的核心专业素质,要求能够系统熟练地掌握从事口腔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基本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操作技能,熟悉并掌握口腔临床常见诊断治疗操作常规;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医患沟通技巧。

3.2.3临床科研能力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能够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进行科研设计与实施。能及时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能够快速学习和掌握和合理运用口腔医疗的新技术。

3.3严格考核

第2篇:口腔医学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新消感;牙石指数;牙龈炎;牙菌斑

Clinical Study of Gingivitis in New Treatment with New Sensory Therapy

ZHANG Jian-yun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School of Medicin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08,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new consumer sense of gingivitis patients with fixed appliance of the auxiliary control effect.Methods 3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ingivitis in the fixed orthodontic use,periodontal treatment,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respectively,using the new consumer and ordinary toothpaste,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laque index(PLI),gingival index(GI),sulcus bleeding index(SBI)and plaque index(CI).Results The first 1 months,3 months and 6 months later,the experimental group GI,PLI,SBI and CI decreased significantly,better than the ordinary toothpast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The new consumer sense of gingivitis;Dental calculus;Gingivitis;Plaque

固定矫治中由于带环、托槽、弓丝等在口腔内,使口腔卫生措施难以实施,造成菌斑、牙石堆积,导致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等牙龈炎症状,不仅损害牙周组织的健康,也不利于正畸治疗的顺利进行[1]。本课题研究新消感辅助治疗固定矫治中牙龈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在固定矫治中出现牙龈炎的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11~16岁,平均年龄12.6岁。所有患者均行固定C治2个月以上,出现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的临床症状,在近1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生素,3个月内未进行过牙周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7例,对照组20例。

1.2实验器材

1.2.1材料 ①新消感(国药准字2630012号,规格:50 g,南宁加加诺科技有限公司);②普通中华牙膏(上海市联合利华公司);③TOMY金属直丝弓托槽(日本TOMY有限公司)。

1.2.2器材 ①牙周探针(上海齿科器材有限公司)②正畸专用牙刷(上海欧乐B有限公司)③EMS超声波洁牙机(瑞士)。

1.3方法 实验组使用新消感,对照组使用普通的非药物性牙膏刷牙,均使用正畸牙刷。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包括刷牙的重要性、正确的刷牙方法、自我口腔卫生效果检查等。选择分布于各区段的16、14、21、31、44、46等各个牙为指数牙,于实验前和实验后1、3、6月,分别测量各指数牙的PLI、GI、SBI、CI。每个牙齿检查4个牙面,即近中颊(唇)面、颊(唇)面、远中颊(唇)面及舌面,记分为指数牙齿记分的平均值。所有检查由专人采用双盲法测量。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当P

2 结果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GI、SBI、PLI、CI值位于同一基线水平,治疗后1月、3月、6月实验组的各项测量值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GI、 SBI、PLI值较实验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固定矫治中容易伴发牙龈炎症,刷牙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菌斑控制方法之一,正常情况下它可以清除40%~60%的菌斑[2]。但对于固定矫治的患者,由于托槽、弓丝等的存在,降低了刷牙的效果。日常使用的牙膏除含发泡剂、矿物质磨擦剂等,一般无药物成分。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多种药物性牙膏,它们均含有抑制菌斑形成的成分,因此可能有助于控制牙龈炎症。

本研究中实验组使用的新消感,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氢氧化铝、柠檬酸锌、甲壳素及氟化钠等。Suzuki等研究证明,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均能抵抗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感染[3]。研究证实,新消感中的甲壳素能够有效抑制细菌、霉菌的生长。许多研究证明,柠檬酸锌能够有效的抑制菌斑形成并防止牙结石的生成[4]。Svatun等将添加了柠檬酸锌的牙膏给予经过牙周洁治的受试者使用,试验后使用含锌牙膏者,60%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和健康的牙龈,而使用无锌牙膏者,口腔卫生状况良好和牙龈健康者不足7%[5]。Lobene 认为牙膏中的磨擦剂是快速去除牙菌斑并防止牙渍产生的关键。新消感中的摩擦剂为二氧化硅,其蜂窝状聚合颗粒的结晶形态使之与菌斑接触面积增大,去污效果好。

本课题研究了新消感治疗固定矫治中牙龈炎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1月、3月、6个月各项测量值较实验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新消感能够抑制菌斑形成,防止牙结石生成,对于维护固定矫治期间的牙周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热孜万・克衣木,李泽慧,米丛波.不同民族固定矫治所致牙龈炎和前牙牙龈增生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5,31(9):913-916.

[2]Bae J H,Kim Y K,Myung S K.Desensitizing toothpaste versus placebo for dentin hypersensitivi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2015,42(2):131-41.

[3]Richter R,Jogun S,Won B,et al.Long-Lasting efficacy of an experimental 1450 ppm fluoride Zinc-Based dentifrice as measured by Calcium buildup using an In Situ Intra-oral device after 12 hour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ournal of Clinical Dentistry,2014,26(4):91.

第3篇:口腔医学课题研究范文

由于《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较多,包括诊断学、治疗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内科学常见病、外科常见疾病、妇产科常见病、儿科常见病、老年常见疾病等内容,教师备课需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质考试大纲调整教学内容。课堂教学重点应侧重于“诊、内、外、儿、妇”的理论及实训课的教学,部分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涉及内容少或不考的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形式讲授,如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等。

2调整教学方法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以前均以传统的教学方法(LBL)为主,调整后根据不同科目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外科学在“LBL”教学基础上增加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和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BS教学法。CBS方法不仅强调理论知识,而且更强调结合临床病例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使理论联系实际[2]。PBL代替以往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的封闭教学模式,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发挥出最大潜能[3]。部分涉及执业助理医师资质技能考试、操作性强的内容,如诊断学体格检查部分,应当改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此方法不仅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而且节省了上课学时,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心肺腹部听诊部分内容则直接利用现代化仿真模拟听诊系统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水平。为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思维水平,本课程教学应当增加24学时的医院临床实践见习课。

3调整教学资料

本院《临床医学概论》师资队伍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组成,校内教师以青年教师居多。限于本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及师资的差距大,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大纲,课题组成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讲稿、课件、教学重难点,最后形成“六统一”的教学光盘以便资源共享,并在2012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班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每周四下午课题研究组进行集体备课交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得到快速提高,其对《临床医学概论》教师团队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4实施效果

我院目前所开设的非临床医学专业有口腔医学、口腔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分别为普通高职和五年制高职两个层次。基于对《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建设的学大纲、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案、统一讲稿、统一课件和学重难点的“六个统一”,缩小了因学生层次不同、专业类别不同而形成的教学效果的差距,有利于顺利开展本门课程的教学督导、同行评价和教学互评三级教学评价。高职院校应围绕“三贴近”教学理念,在本课程建设的“六个统一”的基础上,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快速提高教学效能。其有利于本门课程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缩小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学差距;有利于内科学教研室教学团队的建设和《临床医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总之,高职院校通过对《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建设的探讨,使其更加适应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4]。

第4篇:口腔医学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医院;学科提升;探索;实践

我院作为南京医科大学在苏北地区唯一的一所附属医院,抓住南医大实施学科提升战略的有力契机,找准定位,坚持学科发展优先原则,建立学科发展有力机制,并集中资源优势,固本培元,全面释放学科发展潜力,医院科研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学科建设蒸蒸日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活力和势头。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学科提升战略的实施进行探索。

一、医院实施学科提升战略的做法

(一)建立学科提升的有力机制。全面启动打造重点专科群计划,并且力度逐年加大,确定了每一个学科的提升计划和推进措施。突出科主任作为科室学科带头人和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明确提出在学科建设上没有能力和魄力影响或阻碍重点专科创建的,实行科主任任选一票否决。学科建设的进度和成效纳入科主任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与科主任奖励基金挂钩。建立院领导对临床医技科室分片包干制,每一个临床医技科室都由院领导亲自负责学科建设。实行行政职能科室与临床医技科室挂钩制度,具体联系科室的发展和建设,并形成“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奖惩机制。医院全面实施“学科建设年”, 并在绩效分配、人员引进、科室基金等方面进一步拉大不同科室的差距,形成“一般学科创市重点、市重点学科创省重点、省重点学科创国家重点”的积极创建和全院共建、全面竞争的良好氛围和有力机制。

(二)搭建学科提升的宽厚平台。医院每年投入上千万元购进国内国际最领先的设备,相继配备了3.0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伽马刀、以及PTCT等,并投资6亿多元兴建 11.6万平方米现代化的门急诊和内科大楼。以“中心试验室,标本库,生物治疗平台”三大项目为核心,加大重点项目的投入和建设力度。逐步建成国家药物试验机构、国家内镜培训基地、全国骨质疏松症诊疗协作基地、南医大肿瘤中心临床基地等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平台。加快医院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血液科建成了“淮安市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发展空间和合作渠道,除了依托南医大的支持,还与中国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国内一流医院以及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际知名医学院校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创了合作发展的崭新局面。如美国密西根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赫尔曼教授将派美国最优秀的颌面外科专家来淮进行手术传教,我院也将派手术小组前往密西根大学整体进修。

(三)寻求学科提升的特色方向。在学科建设的诸多要素中,学科方向的选择以及发挥其导航、引领作用,是医院和学科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并努力实践的战略性任务。对全院各专科进行全面评价和科学定位,通过整体打造、突出特色、重点突破,实现以点带面,形成学科辐射和积聚效益,增强学科内涵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优势专科群。我院三级分科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后,我们在精深化和特色化上进行规划和打造。在学科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中,淡化数量,突出技术创新和难度,增加甲乙类手术在考核中的比例。并确立以项目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的目标,各学科选报1~2项代表学科发展方向的先进技术,列入科室重点项目,选派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并在科室开展,医院进行全程跟踪考核。针对食管癌为全国高发的地域疾病谱的特点,以省内先进、国内有影响为全新的定位,以两个放疗科、三个肿瘤内科为核心,进行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集中精力建设好肿瘤放疗中心。并增设生物治疗平台,打造癌痛规范化诊疗示范病区。将耳鼻喉专科整体搬迁到分院,给予更大的发展空间,力争把该优势学科做强做大。进一步加强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相继开设了食管癌联合门诊、疑难病会诊门诊、医技科室会诊中心等,使以往某学科的单兵作战发展为跨学科的集团作战,促进了学科技术的发展。

(四)培育学科提升的创新团队。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着力人才培养,打造优秀人才团队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临床提升战略的实施和推进离不开强大的创新团队和深厚的人才基础。随着近年我院人才引进步伐的加快,我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已经增加347人。我院专门设立了培训处,负责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尤其是临床医务人员每年都需要接受电除颤、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常规技能培训,以及专科技能考核,培训情况进入个人培训档案。打造继续教育的高平台,省级、国家级项目相继取得突破。设立出国人才库,选拔优秀业务骨干出国出境学习培训,通过全省的中德合作项目、青年医师海外研修项目、重点扶持专科研修项目选拔考试,以及医院自身选派,每年有10多人在国外接受专业培训。2010年启动了院潜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综合评选出15位优秀潜学科带头人,纳入医院重点培养体系。公开选拔出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各8个,并聘请南医大导师,实行一对一的对口帮扶。在全省“科教兴卫”工程创新团队和医学重点人才选拔,我院高层次人才成功入选省医学重点人才。

(五)夯实学科提升的科研基础。始终把科研突破作为临床提升的难点进行公关,通过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临床实验机构、国家级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以及南医大研究生培训基地、南医大肿瘤临床基地等高层次建设项目的创建,不断地夯实科研工作基础。推动医院科研基础建设。同时,积极培养具有较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通过选拔和组建创新团队、组织科研活动小组、开办研究生沙龙,建立院内跨科联合攻关项目以及推进与外院的科研合作等措施,凝心聚智,在科研数量不断突破的同时,力求在项目的层次上取得突破。医院专门设立高额创新基金,每年都邀请专家来院进行科研项目的专项辅导和面对面交流,出台晋升晋级等诸多刺激科研的综合政策措施,为科研引航助力。

(六)打造学科提升的良好环境。学科提升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在运行环节和运行效益的管理上坚持创新求变。在省内最早建立了医患沟通办公室,通过规范诊疗前的告知谈话内容、提前介入高危病人管理、高风险科室的全程监控等管理措施的推行,实现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的关口前移。2011年起,医院每季度选取典型纠纷病例,实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公开质询会制度。通过当事人在质询会上接受公开质询,增强医务人员责任风险意识,医院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医疗纠纷赔付率全省最低。在推进医院人性化服务中,我院也有创新举措。其中,设立的病区助理打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实现了跨角色、跨岗位、跨科室的全方位沟通协调,为患者的就医过程送上畅通无阻、满意到位的服务。2011年与银行合作开发了“银医通”项目,在省内率先实现了银联与医院HIS系统的接口,完成了银行卡与医院诊疗挂号的无缝衔接,建立了方便快捷的自助付费模式。启动第三方评价制度,把患者满意度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经济杠杆,把医院各方的关注度调整到患者满意度上,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改进。率先开展了电子病历上线工作,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采取开办日间病房、限定病区加床和平均住院日天数、每月排出各个诊疗组的患者平均费用,前十名划出红线警告等措施,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和服务质量。

二、医院实施学科提升战略的成效

通过实施学科提升战略,医院完成了全院学科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建成33个临床专科、50个病区、13个医技科室、6个技术中心。创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南京医科大学重点学科2个、淮安市重点实验室3个。科研局面显著改观,近三年取得科研立项16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级课题研究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市厅级科研课题82项、南医大校基金22项。获市级科技成果64项,在省级以上杂志1304篇,SCI收录论文202篇。培养省“333”人才26人、市“533”领军人才7人、拔尖人才37人,博导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40人,正、副教授50人。学科影响力增大,增强了医院的区域竞争力,夯实了区域的领军地位,在“2014博鳌・中国健康服务业品牌榜”评审结果揭晓大会上,医院荣登“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地级医院100强榜第10名。2013、2014年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排行榜百强,我院位列第48位,进入中国1200多家地级城市医院的前50强。

临床提升战略是引领学科科学发展的系统工程,体现了医院顶层设计的科学理念和齐心共建、持之以恒的发展决心。当前大型公立医院学科建设已经由规模效应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模式。临床提升战略的推进需要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上下功夫,按照国家、省、市重点学科进行全面遴选、准确定位和科学培养,带动学科整体内涵和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满强.试论学科方向的选择及其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中国医院[J],2014(0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