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术后康复指导范文

术后康复指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术后康复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术后康复指导

第1篇:术后康复指导范文

【关键词】脊柱侧凸;术后康复训练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多个节段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形成弯曲,多数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前后凸、肋骨和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以及椎旁的韧带肌肉的异常[1]。脊柱侧凸作为脊柱外科的难点之一,从治疗、护理到康复等各个领域都包含专科性强的理论,尤其对于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对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开展康复训练知识的宣教不仅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而且根据患者的需求,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共接收脊柱侧凸患者67例,其中男23例,女44例;最大年龄25岁,最小年龄3岁,平均年龄12.6岁;其发性侧凸52例,先天性侧凸11例,其它4例;前路手术10例,后路手术5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6例;胸椎侧凸42例,腰椎侧凸4例,胸腰椎侧凸21例;术前Cobb氏角,最大120度,最小45度,平均50度。

1.2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48个月,术后Cobb氏角最大45度,最小20度,平均25度。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感觉、活动功能异常。除一例发生感染外(经抗炎治疗后痊愈),其余无并发症发生。

2术后康复训练

2.1肺功能训练患者多有因脊柱畸形导致肺扩张受限,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在术后,特别是全麻后容易引起肺不张或肺炎,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术后第1天起进行肺功能训练。①有效咳嗽、咳痰方法:嘱患者深吸气,在吸气末端屏气片刻再用力连续咳嗽2-3次,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②吹气球方法:嘱患者深吸气,然后将肺内气体用力吹入气球,3次/d,每次15min;③吹乒乓球方法:将3-5个杯子装满水,乒乓球放入杯内,嘱患者将漂浮于第一个杯子内的乒乓球深吸气后吹入最后一个杯内,每次练习10min[2];④向装有水的密封瓶内吹气:方法:密封瓶内装半瓶水,将吸管一根插入瓶内,深吸一口气后将肺内气体吹入吸管,见水面出现水泡为有效,2次/d,每次15min;⑤扩胸运动:注意进行该运动时两肩尽量后伸,2次/d,每次15min。

2.2胃肠功能训练腹胀是胸腰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部呈膨胀状态,肠充气,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严重腹胀可使膈肌升高,影响呼吸功能,也可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静脉回流[3]。术后当日起,行以下功能训练:①腹部按摩法:指导病人以脐周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2次/日,30min/次。②做自主收腹、缩肛活动,3-4次/d,5-10min/次。

2.3肢体功能训练(1)术后1-3天,行以下功能训练:①脊柱轴式翻身,1次/2h。②四肢屈伸功能训练,2次/日,10-20min/次。③股四头肌舒缩运动,3次/日,10-20min/次。(2)术后3-5日,行以下功能训练:①颈后伸前屈、侧旋侧屈,4次/日。②耸肩活动,以肩关节为主,进行上举、外展、旋转活动,4次/日,10-20min/次。③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3次/日,15min/次。④对抗性直腿抬高运动外加阻抗力训练,3次/日,10min/次。(3)术后5-7日,行以下功能训练:①五点法和三点法腰背肌功能训练,3次/日,10min/次。②上肢抗阻力训练,应用橡皮筋牵拉上肢作肩上举、外展、肘屈伸活动,5min/次,3次/日[4]。(4)术后7-14天日,行飞燕式功能训练: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双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头肩部和双腿同时抬起背伸,形如飞燕,2次/d,30-50个/次。

2.4负重站立训练术后7-14日,可按体形制作上体支具,在佩带支具坐起无不适后可于床边站立片刻,待站稳半小时后,再佩带支具离床活动,进行负重站立训练:①在床旁进行抬腿及屈膝运动,20-30min/次,4次/日。②下蹲运动,勿弯腰屈膝下蹲,注意保持脊柱直立,3次/日。③甩腿运动,双手扶栏或叉腰,前后用力甩腿,交替进行,5-10min/次,3次/日。④倒退缓慢行走训练,10-20min/次,4次/日。⑤体侧运动:双足并拢,靠墙站立,双手中指贴于大腿外侧中线,一侧中指沿大腿外侧中线缓慢下滑,身体逐渐侧屈至极限,然后还原。脊柱向右侧弯者做左侧侧屈练习,脊柱向左侧弯者做右侧侧屈练习[5],5-10min/次,3次/日。

2.5形体训练①坐位训练:两脚平踏地面,背部紧靠椅背,臀部坐满整个椅面。②站立训练:靠墙站立,双肩及髋部紧贴墙壁,抬头挺胸,收缩小腹,保持双肩等高水平。③卧位训练:睡硬板床,侧睡时双膝弯曲,两腿间夹一枕。仰卧时膝下垫一软枕。④跪位训练:左、右偏坐,轮流进行。左侧凸者,重点练右侧偏坐;右侧凸者,重点练左侧偏坐[6]。

3小结

脊柱侧凸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恒。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是脊柱侧凸康复的必要保证,把康复训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从思想上认真对待。术后活动强度因人而异,应注意训练的方法和患者的配合,忌简单、粗暴,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保证康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陶有平.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43-45.

[2]周智.特发性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75-176.

[3]裘法祖,孟承伟,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4.

[4]李雪平,钱兴皋,刘方刚,张辅才.脊柱侧凸矫形术的康复治疗操作规程[J].现代康复,2001,5(12):86.

第2篇:术后康复指导范文

【关键词】骨颈骨折;术前护理;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96-02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常常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肌力减退,动作迟缓,稳定度差,而跌倒所致。骨折一旦发生,因局部血运差,体质虚弱,骨折愈合相对缓慢。而老年人伤前常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伤后又因较长时间的卧床及被动很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各种并发症,即使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院外康复期较长,因此,做好老年人的临床护理和康复指导至关重要,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收治的48例患者,男21例,女27例,年龄57-83岁。其中摔伤32例,车祸11例,坠落伤3例,其他2例。伤前伴高血压15例,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8例,心脏病3例,糖尿病4例,6例合并有其它部位损伤。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例,肾功能不全1例。入院时有褥疮1例。

1.2 治疗及结果: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伤肢皮牵引或骨牵引,其中经牵引3~5d后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3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12例,因不能耐受麻醉刺激行保守治疗4例,给予牵引、脱水、激素、止血、抗感染治疗。本组所有病例出院后随访2年半,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功能满意,内固定术后的骨折基本愈合,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其中1例因慢性多脏器衰竭死亡。

2.护理体会

股骨颈骨折对老年人身体打击较大,加之骨折后的长期卧床又加重了多脏器机能衰退,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做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进行护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接受此类手术的病人,多见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卧床时间长,很难恢复正常的骨结构,所以患者心理负担较重。这种焦急的情绪不利于正常医疗和机体的康复,所以护理人员既要重视生理与心理的相互关系,也要重视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我们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实践表明,接受心理护理后的患者,92%的患者精神愉快,病程缩短,病情愈后较好。

2.1.2 术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排便训练,嘱患者在床上训练使用大、小便器,避免术后发生尿潴留或便秘,训练腹式呼吸及肌肉收缩,使患者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配合好手术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术后除进行常规的护理和观察外,需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度及水肿情况,足背搏动强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老年人髋部损伤后活动极为不便,需有一定时间卧床,因而易发生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及下肢静脉炎等合并症。因此,鼓励咳嗽和深呼吸,注意排痰。已安管者,应注意无菌操作。

2.2.2 患肢固定护理: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常规卧硬板床10~14d,采用牵引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并足穿“丁”字鞋,防止后脱位。抬高患肢15~30°,以便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周内屈髋不能超过60°,2~3周后可坐卧位但屈髋不能超过90°,避免关节过度内收或前屈防止发生脱位。

2.2.3 增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2.2.4 并发症的护理:因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创伤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加之手术的双重刺激,使机体的抗病能力进一步下降,很容易出现并发症。①肺部感染的护理:加强呼吸练习,以增加肺活量。保持口腔卫生,病室清洁,防止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②泌尿系感染的护理:留置导尿管者,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保持低位尿液引流,每3~5天更换引流袋1次,恢复自主排尿后拔除尿管。③褥疮的护理:每2小时定时翻身1次,翻身时在患肢制动的情况下,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呈轴样翻身,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受压。若皮肤发红破溃时,用2%的碘酊每2小时涂擦1次,至表皮老化脱落为止。本组发生褥疮1例,经积极处理后痊愈。

2.3 功能康复护理:

2.3.1 术后回病房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肢抬高,呈外展位。麻醉清醒后,即可主动或被动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肌。

2.3.2 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后第1天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训练,包括深呼吸、上肢外展、扩胸,上身可抬起45°,由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小关节的主动运动。第2天可做收缩股四头肌训练,先做健侧练习,再移向患侧;此后不断增加下肢伸展,足跖屈,背屈,趾关节伸屈运动,防止关节僵直。术后1周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每天被动活动髋关节6~8次,加强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来固定股骨头,为下地负重做准备。

3.出院指导

患者术后14天可拆线,观察1-2天后若无不适可出院。由于术后恢复期较长,应给予详细出院指导。护士应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髋关节脱位时出现的症状,如异常疼痛、肢体短缩畸形等,并教会患者在家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继续进行屈髋锻炼扶拐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弃拐,但必须避免屈患髋下蹲,不要盘腿。嘱咐患者补充钙质,多食用牛奶及奶制品,豆类等含钙较多的食品,多晒太阳以增加骨密度,帮助患者戒烟,少饮酒。继续加强功能锻炼,介绍加强体育锻炼方法,增强体质,防止再跌倒发生骨折。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须复查,术后1年到医院取内固定。

参考文献

第3篇:术后康复指导范文

【关键词】乳腺癌;康复指导;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8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11-01乳腺癌是当今社会女性患者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是来自乳腺终末小叶单元上皮的恶性肿瘤,现居于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好发年龄段为40-65岁,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的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患此病严重的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1]。治疗乳腺癌的手段和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免疫治疗等很多种治疗方法,但其中手术治疗仍是乳腺癌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因此为乳腺癌的患者做好术后康复护理是至关重要的。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86例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其中年龄在40-67岁,平均年龄在48.47±4.93岁。其中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7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一组在术后临床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在术后临床护理中实施康复护理指导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癌变种类、病情、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略),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指导具体措施如下:

1.2.1疼痛的护理因手术切口面积大病人容易出现术后伤口疼痛,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减轻切口的张力。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与干扰。对患者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动作轻柔、熟练。指导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如音乐疗法、谈心释放疗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指导患者翻身和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以保护切口减轻切口疼痛。患者疼痛难以忍受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1.2.2心理护理做好乳腺癌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必须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动态,对不同的心理反应作出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患者,以真挚耐心理解的心理主动去关心、接近患者,做到视患者如亲人,正确的引导患者,做好思想工作,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应始终以热忱、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与患者交流时语气亲切,语速缓慢,并注意非语言交流的技巧,如自然的微笑,同情的眼神、轻柔的动作等,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并给予适时及适当的心理支持,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死亡现象的现有观念,对他们进行个体化的死亡教育,引导他们树立“优生、优活、优死”的观念.了解死亡是生命发展的必经阶段及应如何坦然地面对。

1.2.3基础护理患者术后六小时可进食流食,次日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次日患者可根据体质和病情下床活动,用绷带拖住术肢,早期进行床下活动防止长期卧床静脉血栓的形成。指导患者进行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平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1.2.4指导功能锻炼病人术后功能锻炼对预防患侧上肢肿胀至关重要[3]。护士一对一进行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手术当天将患侧肩部抬高30度并制动。术后第二天指导患者患肢进行握拳、伸指和屈腕等运动。术后第二到三天指导患者做屈肘运动。术后四到五天指导患者摸对侧耳朵,用手握住患侧拇指并伸直肘关节,进行辅助患肢上举达到能与肩关节平齐。第七天摸患侧的耳廓。七天后患者做爬墙运动,尽量达到最高限度。随后8-10天内,逐步指导患者进行患侧的手掌尽量超过头顶并摸到对侧的耳朵、肩关节向前向后的旋转运动,肩关节外展运动、画圆。

1.3评定标准对于两组患者在术前进行问卷调查,(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重)调查患者的心理焦虑分数,对于患者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调查,满分为100分。

1.4数据处理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P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于焦虑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定,其中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表1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效果观察

组别1例数1焦虑程度1患者满意度%对照组143189.12±1.21187.23±1.42观察组143153.10±2.10196.29±1.02p11

术后康复护理指导能够促进患者身心舒适,使患者获得满足感、安全感以及自尊感等心理特征。将康复护理指导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临床护理过程中,使患者整个生理、心理的处于舒适状态,可以减轻患者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压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对乳腺癌手术的患者术后临床护理中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参考文献

[1]卢才元.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6(21):923.

第4篇:术后康复指导范文

骨关节结核是由结核菌引起的一种骨与关节的慢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部位一般为:长骨骨骺干骺端、短管状骨、扁骨、椎体管海绵质骨。由于这些部位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血流速度缓慢,便于结核菌栓停留,因此容易发病。骨关节结核发病缓慢,可有下午低热,患处疼痛、压痛、叩痛及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稍晚期形成不红、不热脓肿,称为寒性脓肿;破溃以后,形成窦道,继发混合感染可出现关节强直。

在骨关节结核中以脊柱结核最为多见,约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50%,其次是膝关节和髋关节结核,脊柱结核中以上段腰椎结核居于首位,胸椎下部占第二位,关节结核中以膝、髋关节结核最为多见,其次是肘、踝、腕、肩关节,其中以肩关节结核最为少见。

骨关节结核在病理上表现为特异性的结核性炎症。病变开始时,首先在骨髓腔内出现粟粒样结核结节,以后这些结节融合成较大的病灶,并且可以发生干酪样坏死,形成结核性骨髓炎,病变处的骨质逐渐疏松,脱钙和骨小梁坏死,进而出现空洞和死骨,炎症病变可以侵犯邻近的软组织,这些炎性渗出物、干酪样坏死组织及死骨等构成脓液,可穿破骨质沿疏松结缔组织间隙而下沉、流窜,在软组织内积聚成脓肿,多为寒性脓肿。

骨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为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和局部炎性改变。初期发病缓慢,病变逐渐进展,病灶周围特异性结核炎症,早期疼痛轻微,常在活动时加剧,休息后好转。随着病情加重,可转为持续性疼痛或出现放射痛。晚期病灶破坏严重,中毒症状明显,骨质破坏广泛,脊柱可发生后突,肢体发生屈曲、短缩、旋转畸形,关节可发生肿胀或脱位。此时可并发椎旁、腰大肌或体表不同部位的流注脓肿。脓肿破溃形成脓腔或瘘管。当结核病灶坏死物压迫脊髓可产生肢体瘫痪。

治疗过程中,要整体与局部兼顾,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并行。整体治疗包括支持疗法和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加强营养,卧床休息,同时要做好心理护理,适时疏导心理压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局部治疗包括制动、脓肿穿刺、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对病情严重的骨结核,则须手术进行病灶清除,才能彻底治愈。

骨结核虽然是一种顽固、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但是,只要掌握其特点,加以新特药的应用,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就能攻克这个堡垒。

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做好相应护理

局部麻醉:一般局部麻醉病人很少出现全身症状,只需按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如观察切口渗血情况、疼痛处理等。

硬膜处麻醉: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3小时内每30分钟测量1次,平稳后1~2小时测量并记录1次,其他给予对症处置。

全麻病人应做好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病人清醒前,护士不能离开。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切口的渗血情况。如有任何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

根据病变的部位和病情,做好相应的护理,着重观察渗血、引流情况,年老病弱者,要做好急救物品的准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功能锻炼、康复指导

在康复指导之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宣讲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顺利达到康复目的。

(1)脊柱结核制动病人:要1~2小时翻身、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治压伤及褥疮;嘱病人深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有利于肺扩张,排除肺及气管内分泌物,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下肢关节自主伸屈肌肉做交替自主的伸缩。

瘫痪病人肢体、肌肉、关节应进行被动活动,以防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如果病情许可,要进行全身活动,如抬头、扩胸、深呼吸、用力咳嗽等练习。做好全方位的功能锻炼。

(2)四肢关节结核术后病人:指导病人做肌肉自主伸缩,促进深部静脉回流,促进肿胀消退。对于上肢关节结核术后的病人,应指导其用力握拳,充分伸展手指、肩部及上臂肌肉做等长收缩和舒张运动;下肢骨关节结核术后的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舒张;对牵引的病人,应保持正确的位置,患肢外展内旋位,不能随意改变肢体的角度和位置。

对四肢关节结核术后病人,3周后可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床上应备有拉手、按摩器,注意患肢末端血运情况,做有规律的肌肉收缩练习,促进功能恢复,5~6个月可扶床活动,每次走5~10分钟,髋、膝关节结核术后者,每日1~2次,逐渐增加时间和次数,根据病灶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活动,加大活动量和活动范围,直至最后的功能恢复。锻炼时,要细致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适时调整护理方案,为病人提供最理想、最全面、最温馨的服务。

术后功能锻炼,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协助病人进行关节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病人不出现疲劳、疼痛为宜。

术后的功能锻炼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要按规定认真执行,医护人员必须正确引导,协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强直,动静结合,实际操作和心理护理相结合,才能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

出院指导

第5篇:术后康复指导范文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护理 ;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18-01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的不断完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具有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效果,但如果忽视系统的康复训练,严重影响病人的恢复。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6例,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对病人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及患肢的功能指导和锻炼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50-91岁,平均72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5例,骨性关节炎1例。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较大的手术,患者大多是由于意外创伤而入院治疗的,伤前生活都能自理,骨折使之突然卧床不起,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能否恢复健康,是否要卧床一辈子,对子女增加负担,对手术的预后的担忧,经济因素等各方面的压力,心理负担沉重,易出现严重的焦虑、恐惧、不安、拒手术等情绪。入院后,护士要热情接待,介绍病区环境、帮助熟悉同病室病友,减轻患者对陌生环境的不适。介绍床位医生、责任护士,介绍成功治愈的病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经常与患者谈心,了解患者的心理顾虑,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情况,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术前护理

术前增加营养,鼓励进高蛋白、低脂、高维生素食物,必要时静脉输注营养液,增强抵抗力,有利于手术的恢复。术前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直腿抬高锻炼,主要是让病人了解锻炼内容,目的是提高肌肉肌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掌握方法,为术后改善关节稳定性作准备;教会患者在床上漱口、洗脸,男性患者劝导戒烟;术前应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使用便盆时要将上半身稍微抬起然后塞入便盆,一定要注意不要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向患者解释锻炼的方法和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

2.3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血氧饱和度,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注意切口敷料渗血情况,量多时及时通知医生。

患肢护理:保持正确的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措施之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其重要性,并给予详细的指导,以避免置换的关节外旋和内收而脱位[1]。术后搬动时应特别小心,要将髋关节与患肢整个托起,采取仰卧位及健侧卧位时髋关节轻度外展20°~30°,双腿用枕头分开,患脚穿”丁”字鞋,避免髋内收;翻身时两腿之间夹2个~3个软枕避免屈髋;健侧卧位时在双膝间垫枕头以防患肢内收及内旋;半卧位时膝下垫枕头,使髋膝处于15°~30°,放置便盆时应注意保护髋关节,防止出现内旋和内收。

功能锻炼:术后第1 天,双侧髋关节应始终保持中立外展位15,为患者进行小腿及踝关节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加强患肢的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尽力背伸、跖屈踝关节,同时尽量伸膝以紧张股四头肌,每次保持10 s,以患者不劳累、疼痛不加重为标准。同时指导患者主动做踝关节伸屈活动及足趾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后第2 天,可取斜坡卧位,逐渐坐3次或4次 ,开始患肢的水平移动练习。术后1周可在床上进行直腿抬高训练 离床前应进行训练,先床头抬高30°~60°,无头晕现象再离床进行立位练习,双上肢用力支撑练习步架上,双下肢稍后移,然后嘱病人抬头、挺胸,做骨盆前移动作,每天3次或4次,每次10 min~15 min。骨盆左右摇摆练习。术后8 d~14 d可开始扶双拐或习步架下地进行负重行走练习。每天3次或4次,每次50步~100步,以后逐渐增加,以使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度。

并发症的预防:因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年龄偏大,应注意防止心、肺、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教病人做扩胸运动及深呼吸,鼓励病人咳嗽、咯痰,保持口腔卫生,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保持会清洁,每天清洁1次~2次,以预防泌尿系感染。密切观察四肢的感觉、运动,了解神经恢复情况,按摩骨突处皮肤,预防压疮发生,必要时换用气垫床,使患者平稳度过手术后期。

2.4出院指导

积极做好出院指导加强随访,坚持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避免活动过量,以防止关节脱位、感染。注意做到“三不”,即:不过度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四避免”即:避免重体力活动和奔跑等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避免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从座位上坐起,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的情况下,身体向术侧倾斜取物,避免在湿滑得地面行走。准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和正确康复指导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及尽早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

参考文献

第6篇:术后康复指导范文

目的 通过对人体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指导,加快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开展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重点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协助指导教会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静力性收缩,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膝关节屈曲锻炼,扶双拐下地步行以及上下楼梯等,防止术后膝关节孪缩,改善关节功能。在预防并发症的同时术后当日即开始实行康复锻炼,逐日递增直至出院并给予康复指导。结果 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HSS平分标准均为优良。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训练很有必要。

【关键词】 膝关节 置换术 护理/康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膝关节损伤的方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以改善膝关节活动和矫正畸形为目的的手术,随着TKR的广泛应用,手术后康复训练日益受到重视,而手术后全面细致的康复护理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部分,现将我们对TKR综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总结如下。

1 术前康复训练

术前功能锻炼指导是能否达到目标重要的一环,让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1)加强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练习,股四头肌每次静力收缩10s,休息10s,每10次1组,每天完成5~10组,同时进行绳肌的静力收缩练习。踝关节屈伸肌的主动收缩等。(2)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患肢直腿抬高练习。(3)指导患者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可预防坠积性肺炎。(4)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为术后执拐行走做准备,术后3天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及全身功能的恢复,预防肺部并发症。

2 术后康复训练

2.1 手术当天 术后为防止肌肉萎缩,促进伤口愈合,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四头肌和绳肌肌力,具体方法如下:手术当天患者摆放于伸直位,麻醉清醒后活动足趾及踝关节。

2.2 术后第1天 患肢做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患者坐于床上,做患肢的直腿抬高练习,并且患肢抬高时,尽量维持数秒,做患肢踝关节运动即踝泵运动和环绕运动,每次重复10~20次,每天3~4次[1]。

2.3 术后第2~7天 拔除切口引流管后,除继续以上活动外,教会患者主动做膝关节伸屈锻炼,活动范围0°~45°,以后每天伸屈幅度增加10°~15°,每日2次,每次2h,并配合人工被动锻炼或CPM机锻炼,即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如患者疼痛明显,可口服噻来西布胶囊在维持镇痛下进行,CPM训练时起始角度为0°,终止为20°,在1~2min内完成1次屈伸活动,每次1h,每天2次,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每天酌情增加5°~10°,在一周内使膝关节屈伸角度达到或接近90°。

2.4 术后第8~14天 重点是加强患肢在不负重状态下进行主动运动,同时进一步增加患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方法:用被动手法与主动活动相结合方法,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使患关节在无痛范围内有节律往返屈伸于膝关节和相邻关节之间,继续使用CPM训练,但关节的活动度增加大至90°~100°,继续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运动及股四头肌和绳肌练习,进而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患肢尽量不负重,此时重心在健侧下肢,以后重心逐渐向患侧过度,避免患肢过度受力。

2.5 术后第15~20天 指导患者开始进行行走和步态训练,并加强患肢平衡运动的训练[2],让患者上下楼梯,训练时健侧先上,患侧先下,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减少拐杖的依赖,此期应加强膝关节的活动度,进一步行股四头肌及绳肌的肌力增强训练,采用等张,等长和等,距肌力训练,指导患者独立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动作,增强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

3 出院指导

出院前教会患者及家属训练方法,患者坐在床边,主动屈伸小腿或坐在床边,膝关节下垫一枕头使膝关节屈曲,然后伸直,每日多次进行,同时配合全身关节的运动,如散步、上下楼等,这样不仅使膝关节得到锻炼,同时使全身得到锻炼,增强体质训练中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做跳跃和急转运动,防止关节的挫伤,卧床休息时将双下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定期门诊复查,检查膝关节功能及下肢的功能恢复情况[3]。

4 结果

本组8例全膝关节置换病人经术后精心护理,耐心康复指导,所有患者伤口均1期痊愈出院,除1例有轻度疼痛外,其余均疼痛消失,稳定性良好,活动度达0°~120°,日常生活自理,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均为优良,TKR是人体较大的重建手术,术后不能早期配合康复训练,就会影响关节动态平衡,加重肌肉萎缩,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双侧TKR患者术后无正常肢体功能代偿,肌力训练应是贯穿康复训练始终,康复训练应由小到大,遵守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训练原则。

参考文献

[1] 贾 勤,朱红英.4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61.

第7篇:术后康复指导范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功能锻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51-01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能够缓解,但是仍有近20%左右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术后常会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且较为容易复发,手术后的神经根粘连等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1]。我院采取在手术治疗后实施康复功能锻炼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合治疗组,每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实施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开窗、半椎板、双侧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43.27±2.68)岁,其中中央型患者10例,旁中央型患者17例,侧方型患者1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3.34±2.76)岁,其中中央型患者9例,旁中央型患者16例,侧方型患者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基本康复护理措施,包括术后卧床休息和直腿抬高训练等。

1.2.2 观察组 术后给予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指导方法,在手术第1d开始进行仰卧位的肢体抬高运动和下肢屈伸运动,初始为30°,保持15s,然后逐渐增加,10次/组,3组/d,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每个动作保持10s,20次/组,3组/d。术后第二阶段进行腰背肌肉的锻炼,采用5点支撑法、飞燕点水法等。第三阶段对患者指导使用腰围,避免脊柱扭曲,佩戴腰围时进行下床活动联系,站立练习,行走姿势要正确,挺胸收腹,坐位要端正。

1.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效果判定分为优: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活动功能的障碍,完全恢复正常工作;良:患者偶有疼痛,可以从事较轻的工作;可:患者临床症状略有改善,仍有疼痛,患者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差: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或者加重,仍出现神经根受压表现,需要进一步治疗[2]。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见表1。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老年患者的多发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目前发病年龄正呈现年轻化,本病一般病史较长且容易复发,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给患者的日常生活治疗带来负面影响。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案是采取手术治疗,但是手术的成功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手术后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3]。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患者组织的恢复,让患者肌肉恢复到平衡的状态,进行腰背肌肉的锻炼则有助于改善腰部的活动度,增强腰背肌力,让躯干的周围肌力加强。

我院对患者手术后即开展早期的功能锻炼,通过三阶段的功能锻炼指导,耐心细致讲解复杂动作,让患者合理理解并掌握有难度的动作。研究表明功能锻炼可以加快血液的循环,大量的血液在流向肌肉的同时会发生重新的分布,稀释了致痛物质的浓度,同时可以带走致痛物质,加快了代谢产物的排泄,让患者的疼痛减轻[4]。我们在对患者实施术后功能锻炼的同时要注意指导患者应始终保证脊柱平衡并舒适,在治疗的同时要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讲解术后康复锻炼指导的重要意义,争取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为优24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为优11例,良13例,可8例,差7例,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手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康复功能锻炼疗效可靠,促进患者腰背与下肢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武兴,马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26-28.

[2] 李永华,张智.直腿抬高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5):639-640.

第8篇:术后康复指导范文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我国逐渐普及,术后院内康复训练也引起足够重视,其方法也日渐完善,但对术后患者出院后院外功能康复训练的指导方法,尚缺少文献报道。为此,作者将2004年6月~2006年5月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60例随机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整理出一套有益于促进康复训练效果的髋关节置换术后院外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方法,为日后对该类病人推广院外关节功能康复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6月~2006年5月在本院的髋关节(全髋或半髋)置换术后患者60例。男21例,女39例。年龄55~85岁,平均70.8岁。住院时间16~48 d,平均24.5 d。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关节置换且为单髋置换,全髋置换18例,半髋置换42例。排除年龄55~85岁以外的患者或合并老年痴呆、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严重心肺疾患、肿瘤及精神病患者,不同意配合进行观察或家属本市外患者。骨水泥固定假体32例,非骨水泥固定假体28例。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采用病人出院日期先后顺序排列编号法,将60例行髋关节(全髋或半髋)置换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单号为院外关节功能康复指导组,双号为对照组。

1.2.2 手术方法

本组手术均在静脉-吸入全身复合麻醉下进行,采用改良后外侧切口,术中证实假体稳定,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置入位置良好。

1.2.3 院外髋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方法

1.2.3.1 心理康复指导方法 由于本组病人多为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害怕关节脱位而不敢活动,心理压力很大,而有的患者性情急躁,不循序渐进地锻炼,容易出现意外而前功尽弃。上门访视的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根据不同的心理原因和患者的病情、性格、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家庭环境的不同,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将术后的各项护理要点,特别是康复锻炼的方法和重要性,结合本科制定的锻炼图文小册向患者详细的说明,并了解患者是否按照制定的康复计划实施,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康复效果,指导和协助完成锻炼,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树立其康复信心,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使其主观能动地参与机能康复的锻炼,正确、愉快的接受和配合各种康复训练。

1.2.3.2 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方法 出院后至术后3个月内。(1)肌力和关节活动训练 肌力和关节活动训练包括抬高臀部运动、腿伸直抬高运动、侧卧外展、俯卧后伸及屈髋关节、伸髋关节、髋关节外展,屈髋屈膝下蹲等运动的训练。具体锻炼方法是:收缩臀部肌肉或健肢支撑床做抬臀运动;主动或被动抬高患肢,并逐渐增加角度;侧卧位外展时将患肢与身体同时转为侧卧,并在两腿间夹一厚枕;站立位屈髋练习时,双手扶双拐健侧单腿站立,身体纵轴与地面保持垂直,患侧屈髋屈膝,屈髋以90°为;伸膝练习时,患侧下肢直腿抬高,加强股四头肌肌力;加强臀中肌肌力时,患侧髋关节外展以40°为限;上述锻炼时,患髋屈髋勿>90°,勿过度内收、内旋,预防假体脱位。应持续缓慢地进行,控制运动量,注意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活动后如果感到肌肉酸痛、僵硬,关节持续疼痛和肿胀,表明练习强度过大。(2)上下床指导 指导患者利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支撑自行上下床的方法并做动作演示。患者不能自行上下床时指导家属协助。下床时,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双手支撑床面,屈曲健肢,患肢保持伸直位,移动躯体至床沿,健侧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

1.2.3.3 日常生活活动指导 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重;注意保暖,注意预防和及时控制感染,补牙、拔牙前要用抗生素,任何手术前也要使用抗生素,以防细菌血运传播造成关节感染[1];避免不良姿势更衣(穿裤子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穿无需系鞋带的鞋,鞋底宜用软胶,不穿高跟鞋或鞋底过滑的拖鞋)。日常生活不宜坐矮凳,坐低软的沙发,跪姿、盘腿坐等,除吃饭会客外,坐凳不宜超过30 min;还注意不要过度弯腰拾物,3个月内侧卧时应健肢在下两腿间夹枕头。日常活动可视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散步,骑车,跳舞,游泳等。爬山、爬楼梯、跑步有损于人工关节,建议不做或少做。对高龄老人,作者嘱其拄拐杖时尽量不单独活动,弃拐杖后外出时尽量使用手杖,这一方面是自我保护,另一方面是向周围人群作暗示,以防意外。

每次上门家访由住院时的责任护士负责收集资料并做好记录。指导组病人从出院日起每月由专人负责采用上门家访、电话随访、定时回院随访等方式指导功能康复训练一次,对照组不具体指导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指导组病人于出院后1周内通过电话随访了解病人回家后对出院时给予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的依从性情况以及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病人或家属提出的问题通过电话能解决的就通过电话解决,不能解决的或由专人负责上门访视或回院随访给予示范指导。根据病人不同的康复阶段、不同的困难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1.3 置换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60例患者出院前日或当日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评价每位患者出院时置换髋关节功能康复程度。包括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4个方面,总计100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6个月后对两组病人重新使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测定关节功能康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组病人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均数、标准差和t检验处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 结 果

见表1。 表1 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

3 讨 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的康复训练知识及护理知识,出院后,康复时间长,护理问题多,因而常因护理知识缺乏造成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不全或发生其他并发症。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运动是必要和可能的,医生应同他们讨论参加运动的益处、风险及技巧,并针对每名患者具体情况推荐合适的运动[2]。功能锻炼应遵循个体化、渐进化、全面性三大原则[3],总结康复训练方法,主要体现在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负重与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4个方面,其中肌力训练是该手术后康复最重要的部分[4]。通过院外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因人而异有效地解决患者出院后康复知识、技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等护理支持不足的困扰,及时了解存在问题,针对患者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使患者恢复体力,肌力增加,关节活动度扩大,术后并发症降低。而且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也得到连续的、系统的、全面性的康复训练指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从本研究来看,院外关节功能康复指导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均得到专业护士较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指导,因此出院时髋关节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组病人从出院日起每个月由专人负责通过定时随访、电话随访和家访等方式,评估病人的心理功能和机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并给予相应的院外功能康复指导,而对照组未进行院外功能康复指导。6个月后重新对两组病人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显示,两组间Harri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手术疗效的好坏不但与手术技术优劣有关,还直接与手术前后的护理、康复指导、患者的积极参与有关,只把手术成功单纯寄托于手术技术,而不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则不能达到术后应有的疗效以及恢复患者应有的功能。患者的积极参与与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支持系统到位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张桂华等[5]的调查表明实施家庭康复指导可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消除患者出院后因信息中断在康复过程中所处的盲目状态,通过训练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患肢肌力,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童丽利等[6]的调查发现社会支持与患者的康复呈正相关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术后的康复也越快。在访视中发现本组少数患者术后在心理上一直认同“患者”这一角色,而不积极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康人,认为只要手术成功,自然恢复髋关节功能。通过访视护士的心理疏导,家人、朋友的关心、爱护及支持,使患者感到时刻被关爱,养成了良好的健康行为,促进了心理康复及机体康复。因此,作者认为髋关节置换术后除加强肢体功能恢复外,心理康复也很重要,同时应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给患者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81-287.

[2] 熊 伟,李 锋,夏仁云,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恢复的医患调查[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28-130.

[3]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5-227.

[4] Belisa JA.Rehabiltation medicine[M].3rded.New York:Lippirr Cott.Raven Publisher,1998,1677-1693.

第9篇:术后康复指导范文

【关键词】  喉肿瘤;喉切除术;康复

喉癌病人术前可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术后还可出现语言功能丧失、长时间带气管套管等遗留症状体征,给病人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所以如何增进喉全切除术后病人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使病人早日恢复功能、回归社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cromes把肿瘤康复定义为:在疾病及其治疗的影响下,帮助肿瘤病人自己最大限度地获得躯体、社会、心理和职业能力。所以喉癌的康复需要耳鼻喉科医师、肿瘤科医师、心理医师、护士等共同参与。现将其康复指导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 年7月—2009年7月,选取在我科行喉癌喉全切除术病人17例,男16例,女1例;年龄45~76岁,中位年龄65.8岁。t3型13例,t4型4例。病理活检证实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高分化鳞癌5例,中分化鳞癌11例,低分化鳞癌1例。17例病人均行喉全切除术加颈清扫术。术后病理证实其中9例有淋巴结转移。所有病人术后4~6周内均行放疗。治疗过程中配合一系列康复措施,帮助病人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加快了病人的康复速度,减少了并发症。

2  康复体会

2.1  术前准备

2.1.1  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包括各项常规组织检查、颈部强化ct、检查纤维喉镜活检等。然后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对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遗留症状进行预测,讨论预防和补救措施,尽量减轻病人术后的痛苦。

2.1.2  心理准备 

病人的心理素质在癌症的康复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许多病人及其家属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对生活过于悲观失望,甚至对医护人员产生敌对情绪,医生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及拟行的诊疗方案,取得其认可及配合。心理的康复应贯穿喉癌确诊后的全过程,必要时可以请心理医生协助诊疗。

2.1.3  完善术前准备 

如对于心肺功能不全者,评估其心肺功能,确定其是否耐受手术;对年龄偏大者(≥60岁)常规应用保心药物;心率过缓者必要时安装起搏器,糖尿病者控制血糖等。   

2.2  术后康复指导

2.2.1  呼吸道管理 

由家属跟护士共同执行。及时由气管套管处吸出气管内痰液,防止痰液堵塞气管引起窒息。若痰液黏稠给予气管内湿化,并给予促排痰剂。定时清洗气管套管内套管,防止痰痂堵塞。每次换药时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气味等,及时对症处理。气管套管口上方可以放一块无菌湿纱布,既能防尘,又能湿化气道。

2.2.2  心理指导 

即使病人及家属术前同意手术,但是术后特别是发生咽瘘等并发症后,病人仍有可能陷入极度的痛苦烦躁中,也有的病人会悲观失望甚至抑郁。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开导病人面对现实,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病情及预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必要时请心理医师协助治疗。

2.2.3  术后营养支持 

术后鼻饲流质饮食,补充各种维生素,足够的能量、水和蛋白质。应少食多餐。有低蛋白血症者还可输注清蛋白。鼻饲流质饮食一般持续2周,病人经口进食若未发生呛咳即可拔除鼻饲管。刚开始进食应以香蕉等团块状食物为主。

2.3  出院指导

   

晋云华研究显示,喉癌病人在喉全切除术后主要存在两种心理顾虑:第一,害怕饮食和生活习惯改变给自己及家人带来不便;第二,害怕得不到医疗援助,并且害怕得不到家人和社会的支持。

2.3.1  语言功能的康复 

喉全切除术后病人的语言功能丧失,称为无喉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对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回归社会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有3种方法:训练食管发音、电子喉或人工喉、外科语音器官重建(svr)。其中,食管发音以其成本低、效果尚可等优势被广大无喉者所接受。我们当前采用的最多的也是鼓励并辅导病人训练食管发音。

2.3.2  佩戴气管套管病人的护理指导 

长期佩戴气管套管不仅易导致病人出现心理障碍,而且长期带管可出现刺激性咳嗽、痰痂堵塞气管套管、气管黏膜糜烂出血及肉芽组织生长、气管造瘘口缩小等并发症。在病人正确认识病情的同时,应选择合适型号的套管、经常清洗内套管、稀释痰液并促进其排出、空气湿化、定期门诊复查等。气管套管总长度在3~4 cm可以有效减少病人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糜烂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2.3.3  吞咽功能的康复 

我科当前采用的是术后进行吞咽功能训练(st),但是cavalot等研究表明,喉次全切除术病人若术前和术后均进行st,术后吞咽功能恢复速度比单纯术后训练者快,可以有效缩短鼻饲流质饮食的时间。这点尚需我们进一步的实践。

2.3.4  咽瘘病人的康复 

出现咽瘘后,病人每天一次或两次换药,去除不良肉芽组织,用刮匙刮出新鲜创面,在新鲜创面上喷上促生长因子喷雾剂,促进创面修复。加压氧疗可以改善创伤组织的缺血低氧状态,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再生,促进有氧代谢,促进蛋白的合成;加压氧也有抑制厌氧菌和部分非厌氧菌的生长和繁殖,并增强部分抗生素作用的功能。病人出现咽瘘后立刻让其行加压氧疗,每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3.5  颈清病人术后护理 

颈清病人为了防止清扫区域术后积血、积液或感染粘连以及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在手术过程中多在清扫区域放置负压引流管,具体拔管的时间取决于引流物的多少,当24 h引流量<5 ml时即可以拔管,而如果引流物持续较多,要谨防活动性出血的可能。

2.3.6  术后放疗 

喉癌术后一般采用放疗作为辅助治疗。有些病人对放疗不理解,对其副作用感到恐惧。医生应该将放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向病人解释清楚,并嘱其在放疗过程中或放疗后若有不适,应及时就诊,对症处理。

2.3.7  心理康复 

帮助喉癌病人走出疾病带给他们的身体的痛苦及心理的阴影,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重新融入社会,这需要医护人员、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2.3.8  其他康复治疗 

大多数喉癌病人术后运动无障碍,术后尽早的运动疗法不仅会增强病人的体质,而且可有效预防肺栓塞,促进切口的愈合。对切口愈合较差的病人进行理疗、高压氧疗等亦能有效促进切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