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

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

第1篇: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

动画教育是动画产业的依托,如果动画教育做不到引导艺术发展,动画科研无法走在技术前沿,动画人才就不能与市场需求密切结合,不能为动画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就会造成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割裂的情况。我国的动画产业缺乏优秀的原创的高层次人才,也需要精通动画制作和管理的制片人。可是学校教育期间学生得到的创作实践和管理经验非常有限,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良莠不齐、名不副实导致动画就业市场的混乱无序。动画产业和任何产业一样,需要保持合理的人才结构,因此学校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动画教育体制急需改进。

二、动画学科教育跟不上动画发展趋势

在如今的数字化、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动画已不单单是传统的动画片的概念。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动画逐渐演变为一种工具、技术、媒介,并且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在影视动画、广告、多媒体、网络社交等领域,因此对创新型、全面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广泛。但是培养院校的教育模式陈旧,学科技术发展缓慢,对国际动画产业和动画教育的发展趋势认识不够,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理论基础和技术研发都远远落后于动画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非常有必要使我国的动画教育与国际接轨,积极迎接挑战,提高动画学科教育水准。所以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值得动画教育人员和院校反思。

三、动画专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当前我国的动画教育处于无序发展的局面,看似节节开花,实际问题很多,比如动画教育不平衡的问题。据统计,开办动画专业的院校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东部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影视文化消费高,市场前景好,就业机会多,相应的动画专业的院校也比较多。但是动画教育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不可被忽略。六、中国本土动画不发达,缺乏民族动画创作型人才动画是具有文化形态的产业工程,当年美国创作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动画影片在中国席卷上千万美元,花木兰、熊猫、功夫哪一个不是我们骄傲的中国元素,可我们却没有把它们发扬光大的动画人才。现在像《宝莲灯》、《大闹天宫》那样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寥寥无几,动画艺术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离不开传承中华文化的动画人才,因此,我国的动画教育要在培养动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民族情怀方面加大力气。

四、总结

第2篇: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

艺术门类。它在创作方式、传播途径和作品效果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艺术的新特征。在数字媒体艺术中,技术的重要性凸显,但也出现了受制于技术而偏离艺术本体的现状。艺术家在创作中应处理好艺术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数字媒体艺术回归艺术创作的人类本体。本文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特点,在教育中的应用,就业方向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字艺术 特征 技术 效果 艺术创作 形式 发展 应用

根据权威调查,我们知道数字音频、数字视频和数字电影方向发展迅速,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数字媒体与艺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因此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对此进行一个简单分析。

1 数字媒体艺术概述

数字艺术是运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程序等手段对图片、影音文件进行的分析、编辑等应用,最终得到完美的升级作品。它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三维技术的教学和商业设计等用途,并随科技进步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喜爱。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化巨大发展则遭遇了西方外来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文跨文化传播体系中又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发出了召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趋势下,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媒体艺术形式,产生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凭借着出色艺术感染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新媒体艺术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最近几年,数字媒体的发展可谓十分迅速,首先我们来了解它的概念,数字媒体艺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媒体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兴艺术门类。它将人们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它主要是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是数字媒体艺术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数字媒体艺术特点分析

2.1 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数字媒体的互动性为大众的主动参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创作的数字性数字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工具的一贯创作方式,主要是基于计算机数字平台进行创作,大众不仅可以改变作品的效果,甚至可以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2.2 数字媒体艺术与科技发展 新科技的不断发明和运用引发了艺术领域内的不断创新,尤其是在数字媒体艺术方面,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比如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的平面设计、以万维网为媒介传播的所谓“纯艺术”,甚至手机铃声等等,只要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都可以归类到数字艺术。数字艺术作品一般在创作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技术手段。

数字艺术包括交互媒体设计、数字影像艺术、虚拟现实设计、新媒体艺术等。

3 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趋势

3.1 数字媒体艺术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良好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数字艺术设计技能 学生毕业后,能够较熟练运用数字媒体工具,从事有关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动画制作、数字音视频编缉以及游戏设计等工作。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缺口,大约每年在15万左右,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3.2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促使产业领域扩展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知道数字艺术的蓬勃发展在全世界引领了新一轮的艺术潮流。毋庸置疑,数字艺术产业是21世纪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电脑动画及其相关影像产品的销售获得了近百亿美元的收益;在日本,媒体艺术、电子游戏、动漫卡通等作品已经领先世界,成为日本的第二大产业;在韩国,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已经超过汽车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由此可见数字媒体艺术在全世界都快速发展,并形成产业链,而且通过上述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数字艺术广阔的发展前景。

3.3 数字媒体艺术以数字科技的发展和全新的传媒技术为基础 数字媒体艺术是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感觉巧妙融合一体的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必须在实现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手段。数字艺术是艺术和科技高度融合的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涵盖了艺术、科技、文化、教育、现代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4 结束语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的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媒体产业是新兴的、复合型的、蒸蒸日上的朝阳产业。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其作用显而易见。进入数字化信息社会的设计,艺术设计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设计对象和心理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艺术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但同时也将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探索[J].饰,2006(3).

[2]李四达.后影像时代的新媒体艺术探索——数字媒体与当代艺术的融合[J].饰,2007(4).

[3]桂宇晖.面向新世纪的数码设计艺术学科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6(2).

[4]肖永亮.数字媒体艺术教育[A].第二届全国数字艺术教育与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6.

第3篇: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音乐 科学 音乐治疗 音乐教育

科学思维常常被认为是抽象思维,代表着严谨、逻辑、合理等特点的有规则的锯齿形、几何形等。音乐艺术思维则被认为是形象思维,流动变幻的云或轻快飘逸的曲线等极富想象力。随着社会科学发展,科学与音乐艺术之间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二者极具互补性,并呈现出重新汇合之趋势,其发展前景之研究将极大地促进科学与音乐的繁荣进步,促进社会和谐与繁荣。

一、科学技术促进音乐发展

科学技术是音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离开了科学技术,音乐家无法创造出今天如此多样化、丰富的音响世界,音乐也不会得到今天的普及和深入人心。

伴随着磨制工具、冶金技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的出现,石磬、编钟、乐谱才得以广泛流传。现代技术革命又从根本上改进了人类音乐生活:首先,电子音乐彻底颠覆了传统音乐思维和音乐理念,它横跨“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两个技术时代,从具体音乐(Musique Concrete)、磁带音乐(Tape Music)到计算机音乐(Computer Music),不同的发展阶段给音乐创作和欣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其次,乐器的发展始终推动音乐自身发展,纷纷涌现的特色电乐器如电吉他、电贝司、电子打击乐、电子小提琴等等深受广大乐迷青睐。再次,这种改进还突出体现在层出不穷的音乐欣赏形式当中,如磁带到CD唱片,再到mp3下载等。同时,也不断改进了舞台表演的创新与发展,舞台设计新颖化,灯光色彩神奇话,音响效果逼真化……处处洋溢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精神享受!

科学技术发展还带来音乐教学革命。千百年来“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其所持的“纸上谈兵”教学法已呈弱化趋势。先进的教学硬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音乐软件在电脑上进行讲解、建立数码钢琴教室等可称之为“富裕教育”的盛行;远程教育更使教育资源的享用社会化,使其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促使音乐艺术达到实质性的进步。

二、音乐促进科学研究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促进音乐发展,音乐也极大地促进科学研究。音乐在科学研究中占着特殊的地位。

第一,音乐对科学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对科学家科研活动的深远影响。

科学家们不仅具有敏锐的科学思维,同时拥有精深的音乐修养。西欧科学家始终深信古典音乐与现代科学有共通之处:大数学家拉格朗日求积分极值的变分法念头是在都灵圣保教堂聆听圣乐时而萌发;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成功完成原子跃迁基频与次频的实验则源于音乐理论中泛音振动频率是基音振动整倍数的启发;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创造出“八音律”是受音阶的启示;物理学巨擘“相对论”开创者爱因斯坦不仅酷爱音乐且造诣很深,心爱的小提琴陪伴着他的整个科学生涯,他说:“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音乐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一个严密、完美的创造思维过程是人脑左右两个半球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音乐与科学的结合正是身、脑同步运行的最佳境界。一串串闪烁跳跃的音符激发了科学家们的想象力,唤起了他们无穷无尽的联想,打开了通向科学道路的大门。

第二,音乐对科研的作用体现在音乐治疗以及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方面,音乐治疗方兴未艾。它掀开医疗史的新篇章,摆脱只靠药片和手术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案,病人在无痛中轻松愉快地接受治疗即可获得康复。目前应用有效的音乐治疗法主要有GIM和MEDR疗法。GIM也称音乐引导想象疗法,首先利用半小时对病情进行谈话讨论,后进行催眠并播放音乐,治疗师引导病人自由联想。MEDR也称音乐同步脱敏与再加工技术,治疗师通过了解病人生活经历及具体创伤事件后进行治疗。国外,音乐治疗广泛应用于精神科疾病、老年病人、智障和自闭症儿童等领域的治疗。国内,音乐治疗也不断得到重视,97年创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培养音乐治疗高素质人才。音乐治疗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在人文关怀的背景下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专家预测音乐治疗师将成为庞大的职业群体。

另一方面,音乐在农业生产上起着特殊作用。世界各国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农业正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无害、高效的科学技术在21世纪的农业中将得到更加广泛应用。植物声控技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草木知音”的科学原理精确测定出植物自发声和接受声频率,大大提升了作物产量和品质。“音乐农学”、“音乐畜牧学”、“音乐园艺学”等新兴学科的涌现将为造福人类做出贡献。

第三,音乐在科学基础教育方面扮演着日益突出的角色。

音乐促进人的左、右脑均衡发展,培养人类的美育。随着教育制度现代化、科学化, 音乐教育必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认知神经学教授劳伦斯•帕森斯博士发表了《音乐与人脑的发展》专题演讲,以严谨的科学实验结果向人们展示出音乐对各国政府制定音乐教育政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朱迪思•杰利森博士以《音乐与特殊儿童教育》为题,用大量感人至深的实例证明音乐对特殊儿童完善人格与改善心理健康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音乐教育致力于内在的人化,塑造主体自身,塑造全面和谐的人。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是人的教育。”音乐活动就是主体通过音乐美的感知、想象、理解实现自我优化与完善的过程。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张前指出:“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受教育者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各种社会活动,提高对美的形态的审美能力,造就全社会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宏大队伍。”教育是合格人才的教育,即实现两个层次:做人与成才。

传统教学观过分强调认知,忽视情感、态度在学习中的功能,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主义框架中。知识为中心、知识标准化、知识统一化支配着课程构建、设计与实施,使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割裂,变成孤立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恐惧、苦恼,丧失学习兴趣。音乐却使许多看起来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在轻松快乐中印刻于人的大脑,为教育实践提供良好途径,这显然是更有效率的教育方法。

三、音乐与科学研究的发展前景

第4篇: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文化 园区 维度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产业集群现象,表现出独有的产业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艺术特征、技术特征、资源特征、市场特征和管理特征,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必须有体现园区创意主题的主导产业,配备咨询、中介、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训、投融资等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同时成熟的园区还应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其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最具创造性的生产要素,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具有广泛的关联带动作用。新技术革命为文化功能的扩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催生出一系列新的文化业态,如网络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手机视频等,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目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交通、房地产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世界上多数文化产业园区都是通过政府的规划来启动的,政府在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园区未来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除政府给予直接和间接的投资外,各种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等纷纷投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目前各地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热情很高,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亏损现象严重,为此,文化部了一系列措施规范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建设。2012年5月,《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出台,对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提出了控制,在“十二五”时期,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会严格控制在10家左右。

尽管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暴露出了各种问题,但从整个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文化创意产业仍有广阔前景。因此政府目前暂停审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可以看作是一个调整改善过程,未来将继续加大创意园区的开发和建设。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到了重要位置。在积极的产业政策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迎来美好的发展前景。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势头强劲,目前全国文化产业园区超过2500家,其中国家已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就已超过350个,分布于全国各地。

从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原动力及其功能来看,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不过这六种类型有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互相交叉和转换形成复合式的园区发展模式。

在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了各种问题。因此,在各园区发展中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商业模式。近年来已有部分园区在创新商业模式上有诸多积极的尝试,这些商业模式的创新,推进了园区盈利模式与投融资模式的多元化,也为园区找到了合适的运营方式。

第5篇: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新疆 水彩画 现状 前景

水彩这一画种在中国的发展时期并不长,西方水彩画种传入我国有明确记载并产生影响的可以从1715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来华抵京算起。中国水彩与其它独立画种相比还属于幼年的成长时期。在全国各地区水彩这一画种逐渐兴起,这些年来新疆水彩也有所起色,新疆水彩画家们做了很大的努力,在取得经验的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水彩画种是一种难以把握、难以控制而又及其有具有魅力的画种。近些年来新疆水彩的发展趋势日益兴盛,新疆自己的人文条件、自然条件都有利于新疆水彩的发展。下面将浅谈一下新疆水彩的现状及前景。

一、新疆水彩的现状

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扩散与聚合也随之发生变化。水彩在新疆的发展也日见起色。新疆水彩的现状可以从画展的展况来观察,可以从水彩的教育发面来分析,也可以从水彩的社会功能来思考。

2006年“北京·新疆水彩画互动展”谱写了新疆在新纪元中浓墨重彩的新篇章。作为这次画展的拓展和延伸,出版了《北京·新疆当代水彩画作品集》。除了人物画外,其风景作品,此次画展中,新疆作品也各有千秋。2007年,庆祝祖国十周年,新疆·香港水彩画展在乌鲁木齐美术馆展出,作品的内容与题材以及表现形式也更丰富。2007年2月,刘志远粉画、贾忠水彩画“一阳”展出。作品多描绘新疆乡村、市井风貌,生活气息浓郁、恬淡、雅致。贾忠6月展出水彩作品近30幅,题材多表现新疆乡土风情,有人物、动物、风景,手法多样、水彩语言丰富,富有情趣。2007年11月,王健武教授的作品展在伊犁师范学院举行,展出作品120余件。总之,近几年来,互动,交流展日益增多。水彩的质量,数量也随之增多,这是水彩兴起的好迹象。

美协多举办画展交流展,以及现场作画展之类的艺术活动。以及将优秀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以报刊形式向大众交流,让更多的人得到学习。教育部门加大艺术教师的师资力量。在当今社会还是要注重艺术的教师的实际水平,文凭与实际专业水平并不完全相当。问题出现就应该加强艺术专业的重视度,不能盲目扩招。另外在学校基层多举办优秀画家讲座、客谈的方式交流艺术技术、经验。

二、新疆水彩的前景

新疆属于中国的边疆地区,水彩在全国的状况本来就没油画、国画那么景气,在新疆就更显微弱,然而这只是外界因素。就艺术价值、商业价值而言,艺术本身它的价值不低,低的是作品,只有低级作品,没有低级画种。所以即便是新疆,实现水彩的至高价值还是有可能的,更何况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从新疆的人文因素、自然因素、水彩艺术历史因素三个方面来讲。

(一)人文因素:新疆外与八国为界,与内地三省相连,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交界地带,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流的主要通道。使得古老的文化相以沟通,相互促进,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新疆是中国少数民族集中种类较多的地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搭配、歌舞、建筑、劳动方式都为新疆水彩画的发展提供了异于其他民族的独特奇异的审美价值。

(二)自然因素:新疆的自然环境向来成为艺术家们向往的地方。从冰山到草原,再到森林再到植被高山由冰雪融水所滋养,戈壁的荒凉与草原森林的繁茂,沙漠的干枯与湿地、湖泊的湿润,多少年来生生不息。文化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不管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浸润文化,使得文化呈现出不同地地域特征。

    英国著名水彩画家和美术评论家乔·蕾思金指出:“水彩画在画家的处理下,水滴和它明快性质所形成的幻想与造化、溅泼的痕迹,凝结的色块以及斑斑的粒状,虽然对画家的表现没有什么意义,自由于偶然产生的梦境似的造化、清新的趣味、明丽的色调与轻柔的感觉,使其材料所没有的。”

第6篇: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

>> 展望数字化未来:认识新学习平台重温技术的争论 数字化电厂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缩微文献数字化的展望 数字化:大学的未来 变电站数字化技术展望 未来数字化医院建设的趋势 中国期刊数字化的现状和未来 把握期刊业数字化发展的未来 数字化测图的未来发展方向 浅谈教育数字化对高校未来的影响 西门子的数字化未来 浅谈面向未来的民航数字化维修 高校数字化校园的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当前档案数字化的利弊与未来 数字化技术在矿区地质勘查中的应用以及数字化测绘技术展望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关于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浅见及展望 数字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及展望 黄梅戏艺术数字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未来数字化坦克利用电视成像技术的构想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Oppenheimer, T. (2003). The flickering mind: The false promise of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and how learning can be saved. New York: Random House.

Oppenheimer, T. (1997). The computer delusion. The Atlantic Monthly, 280 (1), 45-62.

Postman, N. (1993). Technopoly: The surrender of culture to technology. New York: Random House.

Salomon, G. (1990). Studying the flute and the orchestra: controlled vs. classroom research on compu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4, 521-531.

Selwyn, N. (2011). Schools and schooling in the digital age: A critical analysis. New York, NY: Routledge.

Selwyn, N., Bulfin, S., & Pangrazio, L. (2015). Massive open online change? Exploring 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the ‘MOOC’ in newspapers. 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 69 (2), 175-192.

Sfard, A. (1998). On two metaphors for learning and the dangers of choosing just one.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7 (2), 4-13.

Toffler, A. (1974). Learning for tomorrow: The role of the future in education. New York: Vintage Books.

Wang, Y. (2015). A case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MOOCs in China. In B. Kim (Ed.). MOOCs and educational challenges around Asia and Europe (pp.9-20). Seoul, South Korea: KNOU Press.

收稿日期:2016-06-06

定稿日期:2016-07-08

第7篇: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

原生态音乐在民间发芽生长,以其原始的言传身教和自娱自乐的方式不断发展,结合本民族特有的音乐节奏、曲调和语言形式传递着生活、劳动情感,在生活中占据着重要部分。原生态音乐在千百年的传承中使其具有了经典性和文化性,例如,古老且经典的孤独调、欢喜调、下坡调、砍柴调、哭嫁歌、敬酒歌、哭丧调、哄娃娃调等,在悠久的文化积淀和漫长的时间累积中,锻造出渗透心底的情感思想和意识表达,激荡着无数人的心扉。例如河套地区的慢翰调、陕西的信天游、华北的剪窗花等,总是依循着原始的唱法,向人们阐述独特的地区和民族文化,不添加任何粉饰的原生态唱法,浓郁炽烈的表达着独特的风俗气息和民间文化内涵,总是能达到沁人心扉的效果。原生态音乐在文化历史的传承上,人生态度的养成上、人际关系的融合沟通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饰演者重要角色,其中所体现的生活价值、文化韵味、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即使在今天依旧具有重要意义,闪烁着独特的光彩。民族文化、环境、习惯、风俗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原生态音乐包含着不同风格和形式的演唱类型。例如,地狱色彩显著的山歌,婉转动听、悠扬绵长;旋律悠长舒展的藏族酒歌、蒙古长短调;还有城乡生活小调,锯大缸、卖货郎;更有庞大繁杂的叙事曲或乐曲,如傣族阿诗玛、侗族大歌等,这些音乐形式都是在人们的辛勤劳动与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民族智慧结晶,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丰厚的历史内涵,并且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音乐的创作环境是实际的生态环境之中,演唱者对这类歌曲的神韵、演唱方法和风格总是有着原生的感觉和精准的把握。对于原生态音乐的继承者与传承人来说,要结合现代的声乐艺术,不断地发展完善,才能更好地显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近些年,原生态音乐逐步走进了央视舞台,尤其是青歌赛中原生态唱法的融入,使人们感受到了原生态音乐的独特魅力。不仅使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音乐类型,更让人们逐渐领悟到了音乐的质朴与纯真,领略到了原生态音乐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在音乐界引起了一致好评与强烈的反响。因此,原生态音乐的引入将为高校声乐教育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的内涵和发展前景。

二、引入原生态音乐对高校声乐教育的意义

高校声乐教育对于原生态音乐的传承保护而言,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原生态音乐的起源地多在偏远的民族聚居地,很多地区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是却没有文字,因而,生长在民间的原生态音乐凭借口口相传的形式广为流传。现今的原生态音乐正以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在社会中愈加被重视,对它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继承传扬传统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所在。高校声乐教育所培养的是专业的音乐人才,对于原生态音乐的积极融入,可以成为高等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背景和科研优势,依靠专业的教育环境和条件,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丰富高校声乐教学内容的同时,更是培养多元型音乐人才的重要手段。高校声乐教育将原生态音乐引入其中,用原生态的方法和视角对音乐艺术进行理解和分析,用声乐的艺术视野对原生态文化进行体证,可以使高校声乐与原生态音乐进行有效的融合和沟通,二者相互推进,相得益彰。再者原生态音乐历史文化丰厚,内容博大精深,涵盖历史、民族、社会、宗教等相关学科的文化内容。因此,原生态文化的引入对于现代的高校声乐教育将发挥重大的作用,不仅丰富了声乐教育的学科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音乐素养,为高校声乐教育的人才培养增添了新的元素,使高等声乐教育更加丰富和多元,培养的人才相对素质较高,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三、结语

第8篇: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流行音乐 创作 手风琴伴奏 通俗化 问题

在手风琴这一音乐演奏乐器传入我国至今,历经岁月的洗礼,使得手风琴艺术逐渐成为了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文化,而基于不同历史阶段下我国基本国情的变化,促使手风琴在伴奏领域中随之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从现阶段看,在流行音乐中手风琴伴奏作品逐渐减少,进而致使手风琴这一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步伐受阻,而产生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流行音乐创作中手风琴伴奏通俗化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因无法适应流行音乐的发展之需而逐渐暗淡失色。

一、手风琴伴奏简述

在中国音乐艺术领域中,手风琴艺术形式具备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并呈现出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总体而言,手风琴具备了独奏、伴奏以及合奏等多种形式,其中,室内乐形式目前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中,将手风琴作合奏形式下,能够以手风琴与其他乐器的配合,在对比中呈现出自身的独特艺术风格与魅力。而在发展过程中,手风琴伴奏这一艺术形式逐渐呈现出了独立的艺术价值,这就意味着手风琴伴奏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具备延续的生命力,因此,在针对手风琴艺术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面对当前在流行音乐创作领域中通俗化问题,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并为如何攻克这一难题探索出路。

二、基于流行音乐创作中手风琴伴奏通俗化所呈现出的具体问题

(一)逐渐淡出流行音乐创作视野。在我国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间,手风琴这一乐曲有着极为广泛的使用群体,在大众娱乐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音乐演奏乐器,但是,在历经发展至今,手风琴这一乐器似乎已经脱离了大众文化视野,而之所以会产生这一现象,主要的原因在于手风琴乐器在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在流行音乐中,手风琴这一乐器目前很少被用到,在众多乐器的比拼中,手风琴文化随之这一乐器的边缘化而逐渐没落,对于热爱这一乐器的人群以及从事流行音乐创作者而言,如何给予手风琴乐器以合理的角色定位,以实现手风琴艺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应给予高度关注。

(二)未来发展定位。在手风琴艺术发展领域中,对于手风琴的未来发展,需要给出明确的定位,进而才能够为手风琴艺术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出路。而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主要集中在两大方向上:一是基于国际演艺技术发展趋势下,按照“阳春白雪”这一路线进行发展;二是实现手风琴艺术的回归,即回到其原本所属的大众文化领域中,走向群众文化娱乐发展之路。因此,针对这一通俗化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则就需要借助专业人士之力量,以大众化定位为切入点,针对手风琴文化属性进行深入剖析,进而给予未来发展以明确定位,为解决这一通俗化问题提供出路。

(三)文化定位问题。在流行音乐创作中,针对手风琴伴奏通俗化问题进行剖析的过程中,还需要给予文化定位问题以高度重视。即在针对手风琴发展历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关于手风琴演奏社会文化发展脉络,以及在此过程中大众审美的发展趋势,需要从理论、历史以及实践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与考证,进而才能够明确手风琴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未来走向,并基于现存问题下,寻找出一条适合手风琴伴奏的发展之路,在满足自身发展之需的同时,迎合大众文化发展之趋势,为手风琴伴奏形式能够逐渐广泛运用于流行音乐创作中奠定基础。

三、在流行音乐创作中解决手风琴伴奏通俗化问题的对策

(一)逐渐强化手风琴伴奏的实践运用。在实际进行流行音乐推广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手风琴本身所具备的群众文化这一基础上,加强手风琴这一乐器的推广力度,并不断深化对手风琴这一乐器的研究。在实际践行中,对于手风琴伴奏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通俗化问题,进一步加强了解,在此基础上,强化对于手风琴的运用,为手风琴这一艺术形式能够在复苏的过程中实现蓬勃发展开辟新途径。

(二)实现手风琴伴奏的通俗化发展。在目前流行音乐发展领域中,创作是赋予作品乃至流行音乐以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但是,原创音乐的发展之路呈现出了衰竭之趋势,进而使得流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发展之困境。而在实际创作中,针对手风琴伴奏通俗化问题展开研究,需要相关领域与人士给予高度的重视,借助教育界以及理论界的支撑,不断深化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而才能够为创作出具备手风琴伴奏特色的音乐作品提供出路。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流行音乐需要在明确自身社会定位的基础上,借助流行音乐的流行,促使手风琴伴奏具备通俗化发展的群众基础,并为实现手风琴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注重通俗化创作技巧的充分融入。在流行音乐创作中,手风琴伴奏的融入,需要相应创作者充分融入创作技巧,在主题的定位以及内容的选取上,要结合时代的、民族的以及人民群众的精神,充分迎合群众之需,满足大众文化实际发展要求,进而才能够借助广泛群众基础,为手风琴伴奏能够在流行音乐创作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实现良好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要针对传统的音乐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将民间多元化音乐元素进行合理且充分的融入,进而为创作提供灵感与新鲜的元素,以此来不断提升作品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手风琴作为音乐领域中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要想在国内音乐领域中实现源远流长,并绽放出独属于手风琴艺术自身的色彩,就需要以手风琴伴奏的通俗化发展为基础,促使其在当前流行音乐创作中,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实现手风琴伴奏的大众化发展,并在创作中注重技巧的融入,以大众化发展之路来实现手风琴伴奏艺术文化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玲.流行音乐创作中的手风琴伴奏通俗化问题[J].大众文艺,2011,(10).

[2]张雅琳.流行音乐创作中的巴扬手风琴伴奏问题探讨[J].音乐时空,2015,(20).

第9篇: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多媒体技术;听力障碍学生;应用

在特殊教育的教学过程当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主要是因为多媒体有着信息集成性、网络性等特点。多媒体能够将文字、图片、信息以及视频等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使处理过后的信息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要求。因为多媒体有着众多的优势,所以在特殊教育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一、在特殊教育平面设计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的具体运用

在特殊教育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当中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各种教学的信息进行处理和控制。同时根据特殊教育平面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使教学信息以及教育内容能够同坐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有听力障碍学生的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充分对听力上面的缺陷进行有效的弥补,使平面设计教学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同时还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听力障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在特殊教育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实现学生自我认知

在特殊教育平面设计教学当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将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进行交叉教学,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听力存在障碍的学生能够直观地看见平面设计的相关知识以及动态的演示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这样听力障碍的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环境当中,通过外界的刺激使他们有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多媒体在教学当中的运用就为特殊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加强对自身的认识。所以在特殊教育平面设计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同时也能在最大的程度上转变教学的思维以及教学的目标。

2.在特殊教育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视觉刺激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听力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根据科学研究结果显示,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人类所获取的信息当中83%是来源于视觉,所以通过视觉刺激进行教学对于听力障碍的学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媒体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听力障碍的学生可以通过收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在视觉冲击和感官冲击的作用之下,学生就能够有效获得平面设计的相关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实现人机互动,同时听力障碍学生之间通过手语交流,将实践操作的结果表现出来。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

3.在特殊教育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对教学信息进行组织管理

在特殊教育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当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仅是对文字进行处理,同时还能对图像、声音(听力未完全丧失的学生)等信息进行处理。在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当中,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以及视频进行存储。教学设计的内容可以是文档,也可以是网页的链接。通过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能够形成不同的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了平面设计教学的知识。这种对教学信息进行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就是能够按照特殊教育的具体教学要求,把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信息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教学信息系统,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具有整体性。第二就是能够按照特殊教育的具体教学要求,把不同的网络资源信息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教学信息系统,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具有整体性。第三就是能够根据听力障碍学生平面设计知识与实际的操作水平,把课本的知识同相关的补充知识形成教学内容的整体,使教学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及有效性。

二、多媒体技术在特殊教育平面设计教学当中的发展趋势

1.将网络技术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将网络技术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将教学的信息进行公开化,使教学信息能够满足学生日常的学习要求。比如特教老师可以把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通过网络传到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老师的平面设计作品进行观看和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同老师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很明显,在特殊教育的平面设计教学当中,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将仿真技术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将仿真技术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平面设计的学习当中,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仿真技术价格昂贵,推广和使用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特殊教育的教学当中,仿真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3.将人工职能技术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将人工智能技术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在降低老师教学的工作强度。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将教学的信息以及教学的内容通过相应的技术进行存储,然后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开展相应的教学。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运用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不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灵活教学,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以后的特殊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多媒体应用的范围更广,取得的教學效果也会更加显著。所以在特殊教育平面设计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和设计,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凯.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视觉符号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