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

第1篇: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严重创伤;护理;休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73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82-02严重创伤是指受到外力打击造成人体某些组织结构和功能障碍称之为创伤[1]。严重创伤常会伴有多发性损伤、复合伤。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等各种意外导致的严重创伤的患者逐渐增多,此疾病的患者常伴有心、脑、肺、肝及其他重要器官的损伤,严重会危及患者生命性质的损伤[2],此类型的患者需要采取及时、有效、规范性的科学急救护理方法,特别是抓紧伤后“黄金1h,白金10min”的抢救及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及死亡率[3]。为了提重创伤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及临床效率,现将急救护理综述如下。1严重创伤的特点

严重创伤多是多发伤或者复合伤,其中常见的致伤原因是交通意外伤,其次为坠落伤、刀刺伤等,常导致病情的急危重状态。①严重创伤患者多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重要器官的损伤,此类损伤大约占严重创伤的50%-70%[4];②不同致伤原因所出现的损伤程度有较大的差异;③不同致伤方式会出现不同的伤情特点;④严重创伤的并发症多而且死亡率高。2院前急救与护理

根据中国初级创伤救治PTC实施创伤性休克的救治工作。PTC项目的主要内容的基本步骤:病人的(A)气道、(B)呼吸、(C)循环、(D)神经功能障碍、(E)显露等症状的安全转运。在车祸创伤性休克的现场,医护人员尽量在10-15分钟内完成创伤救护的PTC所有步骤,对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及伤残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急救护士要具有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

2.1保持气道通畅,有效呼吸创伤后60min是“黄金60分钟”应遵循“先救生命再治疗”的原则急救力争时间,启动急救抢救程序,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主要救治先决条件,通气障碍是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死亡的常见原因[5]。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尤其是颅脑损伤的患者常伴有颜面以及口鼻出血,有些患者会出现呕吐,因此呼吸道常常会发生分泌物、血块以及呕吐物误吸阻塞呼吸道,呼吸道梗阻完全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首要护理措施,给予患者氧疗,必要时紧急心肺复苏,若患者出现呼吸窘迫、呼吸困难则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6]。

2.2维持有效循环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常伴有重要脏器的损伤,出现大出血时会因为血容量不足,严重导致休克,直接影响脑细胞的代谢量。院前急救护理必须迅速的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给予补充血容量,采取扩容治疗,液体扩容遵循先快后慢,先晶体后胶体,先盐后糖的原则,轻中度休克的患者30min内输注液体1200-2000ml液体,重度休克患者15min内输注2000ml以上液体,其中晶体与胶体的比例为3:1[7]。3院内急救与护理

3.1以颅脑部损伤的多发伤颅脑损伤的患者常伴有重要脏器的损伤,出现大出血时会因为血容量不足,严重导致休克,直接影响脑细胞的代谢量[7]。通过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密切观察病情,主要对患者的神志变化、瞳孔改变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瞳孔是动态观察颅脑损伤的重要部位,而且颅脑损伤后多引起瞳孔的改变[8]观察并记录瞳孔大小、形态、对光反射情况、眼裂大小、眼球位置及活动情况,注意两侧的对比。针对头皮裂伤或头皮撕脱伤的患者,立即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将撕脱离体的头皮保留、备手术用。针对颅骨骨折的患者:出现脑脊液耳漏以及鼻漏者,切忌冲洗、禁止填塞或局部涂抹药物等,告知患者不要擤鼻涕,让漏液自行流出,保持耳廓的局部清洁,禁止填塞和倒流,以免加重感染[9];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患者:立即进行局部包扎,患者如出现动脉出血时立即给予现场止血钳止血或结扎止血。针对于颅脑损伤有颈部损伤的患者应合理使用颈托等外固定制动加以保护等措施。

3.2以胸部创伤的多发伤重胸部受损的患者呼吸道内常有大量血液、分泌物等瘀积,易产生呼道梗阻,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并给予氧疗。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值并快速给予急查血气分析,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值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立即给予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快速评估伤情:胸部受损的病人需立即区分出是开放性、闭合性还是张力性的损伤,若为开放性损伤的病人需要立即将开放性转变为闭合性,可以用大块凡林纱布或者加厚纱布垫在受损部位,在病人深呼气末敷盖创口并妥善包扎固定;张力性气胸的病人,急救最主要措施在于迅速行胸腔排气解压;出现多根多处闭合性肋骨骨折时,首先用厚敷料覆盖于胸壁局部软化区,最后用绷带在胸部加压固定,不免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是胸部受损的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根据体征和胸片X线检查,明确病人胸腔内气体或液体的部位,引流气体是选择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间或者腋中线第3肋间插管;引流液体是在腋中线或者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10]。协助医生进行插管。将水封瓶放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处;妥善固定防止倾倒,定期挤压引流管避免发生堵塞,避免引流管发生扭曲、受压、滑脱等现象;密切观察引流管水柱波动情况以及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有无气泡溢出等现象;更换引流瓶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并用双止血钳进行夹闭。

3.3以腹部为主的多发伤评估患者伤情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意识状态、脉搏速度、呼吸形态、四肢温湿度、血压情况、伤口出血量、四肢活动度以及腹部体征等全方面的进行快速检查,对患者的伤情做出准确的初步判断,同时与医生共同抢救患者。准确检查腹部创伤的特征[11]①生命体征发生明显的改变,外伤史明确。②特别在左上腹部及左季肋区受伤的患者。③做CT或B超检查确诊脾发生破裂。④进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性液体时。⑤做血标本检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发生下降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积极治疗和控制休克症状,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休克状态。

3.4以四肢骨折的多发伤首先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骨折情况,了解患者年龄及外伤经过,了解患者既往有无骨折病史,明确造成骨折的时间、方式、性质及受伤程度。检查患者受伤肢体的功能障碍程度,和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对于开放性伤口的必要时进行紧急处理伤口。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并详细记录。夹板或石膏固定的患者,仔细观察伤口及患肢的血运情况,如出现患肢青紫、肿胀、剧痛等,应通知医生配合处理;如骨折后远端皮肤苍白、皮温低,且摸不到动脉搏动,在排除夹板、石膏固定过紧的因素外,应考虑有无动脉损伤的可能;如下肢肿胀严重,皮肤发绀、湿冷,则可能有静脉损伤[12-13],应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的了解各种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骨折给病人带来的不适最重要的是骨折的疼痛[14]。由于骨折会给病人增加疼痛,护理人员在护理时不要单纯观察创伤骨折的疼痛,并且对于骨折固定不确切、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组织受压缺血都会引起疼痛更加注意。为病人缓解疼痛的方法有几种:①伤后24h内局部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的水肿和疼痛;②伤后24h可以进行局部热敷减轻肌肉的痉挛和关节和骨骼的疼痛;③肢体固定并且抬高,减轻肢体的肿胀导致的疼痛;④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使用暴力;⑤病人疼痛难忍时告知医生遵医嘱正确的给予痛药物治疗。患肢水肿的护理:由于创伤使骨折的肢体出现创伤或挤压伤,导致肢体的静脉回流不通畅、骨折内出血会导致患肢水肿,还有是由于外固定包扎过紧、血管损伤修复晚或者急救局部止血时间过长均会出现组织灌注的不足,最终导致肢体肿胀。主要的护理方法有:①根据病人的病情采取正确的,可以将患肢抬高增加血液回流;②有出血的病人及时正确的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止血过程中观察患肢的肢温、肤色、肢感等情况。

总之,严重创伤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急的特点,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急救过程中具有时间性、针对性、准确性并且要分清轻重缓急,在急诊急救的工作过程中,护士要必须具备职业素质、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以及相关的应变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15]。在急诊急救工作中也要在按照程序进行急救的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参考文献

[1]张凤莲,胡艳芳.10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7):21.

[2]谭浩,何奇元,姚元章,等.3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1):19.

[3]胡贵珍.创伤失血性休克87例急救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1,5(8):472.

[4]曾文娟.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报,2002,5(4):128-129.

[5]张翠娟,马素萍.创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08,10(7):389.

[6]胡群花.173例重大车祸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2011,7(8):462.

[7]陈卫平.350例重型颅脑损伤及复合伤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报,2008,20(3):26.

[8]马钦丽.严重复合伤的急救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2(7):2.

[9]黄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救治[J].2005,14(8):732.

[10]田野,历建伟.胸部创伤的急救与护理[J.临床医学,2011,10(24):237.

[11]孟君.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1).

[12]吴雪琳.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及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09,(03)3.

[13]杨自力.多发伤及急救[J].创伤外科杂志,2010,4(7):23.

第2篇: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处坠落伤;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37-02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高层建筑逐渐开始出现在各大城市中,高处坠落的发生率也开始逐年上升,高处坠落伤已成为了继意外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因素。意外事故、自杀、暴力犯罪等都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伤,引起多脏器的损伤,具有非常高的致死率。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如何快速有效地对高处坠落伤的病人进行院前急救,减少病人的致残率、致死率是抢救的重要因素。

1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从2010年8月到2013年8月,120急救共98名高处坠落伤病人,其中男性90名,女性7名,儿童1名。年龄在8岁-56岁,建筑工地67名,居民区12名,办公楼等9名。以头颅损伤为主有54名,颈椎脊柱伤为主有12名,以胸部损伤为主有23名,骨盆及四肢骨折为主有9名。其中有8例当场死亡,有5例在入院途中抢救无效死亡,有3名入院抢救无效后死亡,抢救成功率为83.7%,这一较低的抢救成功率也表明了高处坠落伤对人生命质量的破坏性。

2院前救护体会

高处坠落伤的病人一般伤势严重,且多以多个脏器损伤的复合伤为主,针对不同程度伤情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救护措施才能最佳程度地挽回病人的生命,降低病人的致残率。

2.1紧急处理

医护人员接到120指令后,迅速达到现场;对病人快速评估,了解病人的伤情,取出病人身上的污物,开展救治;对于昏迷、休克、窒息等患者采取人工呼吸、吸氧、止血等措施,并放置口咽管。总之按照院前处理原则:迅速评估伤情,开放气道有氧通气,快速有序的心肺脑复苏,快速控制致命的颅内及胸腹内脏出血并安全转送。

2.2充分了解受伤情况

坠落伤通常以头颅损伤、劲椎脊柱损伤、胸部损伤、骨盆及四肢骨折为主。因此,在抢救护理过程中,应该按“疑病从有”的原则。同时了解受伤时的坠落着地部位、姿势、坠落高度、地面情况、坠落过程中有无障碍物阻挡,从而来判断受伤情况。头颅损伤并伴有颅内压增高则应给与脱水剂;胸腹内脏出血则放置留置针以便能够及时的补液;脊柱损伤时则要留意脊神经的损伤情况;骨折时则应立即进行包扎止血、固定。根据不同的受伤情况,对病人进行初步急救护理。

2.3采取急救措施,防止损伤加重

根据不同部位损伤严重程度的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具体采取不同的急救护理措施,避免伤情的进一步加重。

2.3.1头颅损伤病人

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瞳孔大小、形态等的改变、生命体征改变。

急救护理措施:医师和护士到现场后应该立即评估伤情,将患者搬运到安全的场地,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来判断病人是否为头颅损伤病人,并根据病人伤情的转变情况,及时对病人进行抢救,如病人已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一般对于头颅损伤病人的急救措施包括:将患者平卧,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口、鼻、眼等污物,着重打开口腔,查看呼吸道内是否有血凝块、分泌物等,并进行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头面部有开放性伤口及活动性出血时,则应用纱布、头套、绷带等包扎止血,观察是否有渗血。头颅损伤病人,颅内压会增高,此时应该进行循环脱水治疗,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液,配合以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来降低颅内压,给予患者氧气吸入,保证脑细胞的正常活动。做好相关急救护理后,在搬运的途中,应保证输液输氧正常,尽量安抚病人及家属,避免过度紧张,同时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抢救准备。

2.3.2颈椎脊柱损伤病人

临床表现:头部或者颈部剧烈疼痛,颈上部压缩、旋转活动受限,甚至会有感觉丧失和活动限制。

急救护理:对于颈椎脊柱病人来说,最主要的急救护理是避免在搬运过程中造成第二次伤害,因此,搬运时,搬运人员应同时进行搬运,保持身体平衡的一致性,避免颈部制动。

2.3.3胸部损伤病人

临床表现:肋骨骨折伴有的局部疼痛,呼吸困难,有骨摩擦音;血胸伴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出冷汗等,开放性血胸时血会沿着伤口流出。

急救护理:清理呼吸道污物,避免堵塞气道,引导病人吐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肋骨骨折病人,用7-8厘米的胶布条做胸壁固定。从侧脊柱越过胸骨,从胸骨下缘到腋窝反复重叠胶布条。如有多跟肋骨骨折,采用厚敷料覆盖胸壁软化区,再用胶布条进行固定。同时,如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情况,应按照医嘱进行血容量的补充。对于开放性胸壁损伤的病人,采取无菌辅料对创口进行处理。

2.3.4骨盆及四肢骨折病人

临床表现:局部剧烈疼痛、变形、活动受限,开放性骨折会伴有大量出血的情况。

急救护理:针对骨盆受伤病人,采用平卧硬板担架,四肢骨折病人,则采用适度的夹板固定后搬动。对于开放性骨折病人,根据出血严重与否,采用纱布压迫止血或者止血带止血;对于大腿骨折的患者,应适度固定,每隔半个小时用手指测试固定程度,避免太紧引起神经麻痹;对于大出血患者,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以确保血容量的正常。搬运过程中,保持车速平稳,切记不可太快。

2.4安全转运,途中监护

高处坠落伤病人最佳的急救时间为1小时,因此,在做院前急救时,应该尽快向有条件的医院转运,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另外,在搬运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高处坠落伤病人的受伤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担架进行搬运。在途中转运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人的具体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采取必要的处理。

3讨论

3.1迅速出诊,准备充分物资

120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相关医师和护士应立即出诊,并准备好氧气、吸引装置、心电监护、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各种急救药品、夹板、担架等。救护车单元配备的相关物资,应当用后及时补充,避免下次使用量的不足。

3.2加强救护人员综合素质,掌握各项急救技能

高处坠落伤病人的病情复杂且严重,设计到临床多个专业,因此,专业的急救医师应该掌握胸外科、骨外科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抢救经验,护理人员也应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等应进行全方位的反复培训,熟练使用各种抢救设备和仪器,了解抢救流程。

3.3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急救准备

“120”在接急救电话时,询问病情情况,医师和护士出诊后,应根据伤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根据病人的病情预见性的护理分诊,同时,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手术准备,以免浪费病人救治时间。

3.4积极为病人争取抢救机会

高处坠落伤病人大多数都是急危重病,虽然有些在表面上看并不严重,但是很有可能是一名潜在的危重病人。因此,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该严肃对待病人的病情,不能有一丝的懈怠,行动无比准确无误,迅速及时,为每一个病人争取抢救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辛永祥.王建东.李杰等.30例高处坠落伤临床治疗探讨[J].中华医学院感染学杂志.2011(20)198957ya(14:18:4)

[2]李晋.徐朝霞.杨晓鲲等.84例坠落伤急诊救治分析[J].西南军医.2009(05)198957ya(14:18:49)

[3] 王卫芬.坠落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0):3888-38895

第3篇: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骨与关节损伤  急救  护理 

        1  判断病情

        正确判断伤情严重程度,对掌握急救护理要点、采取正确措施和决定伤员的转运时机均有重要意义。

        2  注意生命体征

        迅速确定直接危害生命的症状和体征,检查伤者的生命体征,如有休克或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给予复苏和抗休克治疗,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氧气吸入。

        3  止血

        对于有外伤出血者,应迅速止血,防止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止血方法有:(1)加压包扎法:是安全可靠的常用止血法。在创口放置足够的无菌敷料后,用三角巾或绑带均匀包扎,包扎后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2)指压法:用手指将动脉压在骨骼表面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此法只适用暂时止血,在指压法的同时,应尽快做到创口的加压包扎。

(3)止血带止血法:常用的有充气止血带和橡皮止血带。前者一般成人上肢压力采用33.3~40kPa,下肢压力采用53.2~62.5kPa,无压力表时,以动脉刚好不出血为标准。使用止血带时,应记录使用开始时间,每隔一小时放松一次,每次放松5~10分钟,使肢体远端能间断得到供血,以防组织坏死。若放松后无活动性出血,则不须再用止血带,应考虑是否改用加压包扎。(4)结扎止血法:对较大血管出血,可将血管残断予以钳夹,然后包扎。但切忌伤及神经。

        4  包扎和固定

        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出血和伤口污染。固定后可减轻疼痛和休克的发生,也可避免骨折断端再移动造成神经、血管损伤,并便于转运及护理。包扎和固定时应注意:(1)对穿出伤口的骨折端,未经清创处理前,不要还纳;(2)遇到断手断指等断肢情况,应将离断的肢体用无菌巾包好,放入完好的塑料袋内,周围放置冰块,断肢近端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应尽早送至医院;(3)伤肢固定物应足够长,原则上应超过上下各1个关节,适当抬高患肢,固定后肢体不宜随便移动;(4)使用各种固定时,应保持松紧适中,固定带能上下移动1cm为宜。

第4篇: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车祸伤; 院前急救措施;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8-0081-02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不断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汽车也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汽车的普及也令交通事故引起的车祸伤患者日渐增多,成为威胁人身安全的第一要害[1]。我国因车祸伤死亡的人数每年提高10%,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亡的患者,死亡时间一般在25 min内[2]。所以车祸伤患者是否得到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对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可使患者的生命得到维持,减少患者的痛苦,从而为对入院后的治疗创造更好的条件。将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接收的车祸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进行统计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创伤科共接收车祸伤患者188例,其中男120例,女68例,年龄12~68岁。其中因车祸伤造成的颅脑损伤60例,胸部损伤50例,腹部损伤25例,四肢骨折和脊椎外伤53例。

2 院前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2.1 接到急救通知后的反应

在接到救治电话后,要在最快的时间内问清楚车祸发生的地点,车祸受伤人员的状况和在车祸中受伤的人数,以及电话联系方式。在挂断电话后要通知急救人员与院前护理人员,进行立即出诊[5]。需要立即出诊的急救人员和院前护理人员以及救护车的司机要保证时刻的个人通讯畅通。保障随时可以出诊。在接到出诊的指令后,迅速组织相关人员上车要以最快的速度赶赴车祸现场。

2.2 查看车祸中受伤患者的伤情

在救护车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和护理人员应先把在车祸中受伤的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点。然后迅速查看受伤患者的伤情。查看患者是否存在意识和呼吸,脉搏的跳动以及血压和患者受到伤害的部位。然后查看患者因车祸造成伤口的大小,查看患者是否出现失血过多和肢体变形等状况。

2.3 对车祸中受伤患者的现场处理

对车祸伤患者的现场救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现场的急救原则是抢救为主治伤为辅的处理方法,要对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包扎。若出现不能自主呼吸,立即进行呼吸支持,若呼吸道内有异物,则应立即清除,用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等方法保障患者呼吸通常。如有患者出现心跳停止,应马上对其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量,保障患者静脉通道的畅通,以维持有效的循环。在为患者处理出血部位与出血伤口时,压住出血伤口的主要血管或肢体,抬高伤处,抑制伤口继续出血,防止出血过多,用敷料加压包扎患者的伤口处。若出现出血不止或大血管破裂现象,用止血带对其出血处进行止血,同时要防治伤口的感染,为防治患者组织的缺血和坏死,要不断为患者进行左右放松,时间不宜过长,为患者放松时间不能超过3 h[3]。对患者骨折的部位进行妥善的固定也是很重要,若出现四肢开放性骨折,则应立即对其进行复位并加以固定,出现骨头外露者,不能把外露的骨头推入伤口内,若推入伤口内容易对伤口深部造成污染。应用急救包或毛巾对有开放性气胸的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在入院后再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降低胸内压力,排除胸腔积水对出现张力性气胸的患者有明显效果。

2.4 对车祸伤患者的安全运送及途中护理

在搬运患者时,患者平卧位,需多人合作,保证患者为水平直线,来防止患者受到再次损伤[4]。在运送的过程中,患者的也很重要,在搬运车祸伤患者上车后使患者的头部朝向车头位置,垫软枕,来防止车辆在行驶中出现的颠簸或刹车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若出现昏迷,去平卧位,且头偏向一侧[5]。若出现休克则使头部朝向车尾。在运送途中要积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运送中同时要管理好患者的呼吸通道和静脉通道。车辆在运送患者时一定要平稳快速,不让要车辆出现颠簸急刹车等情况。在运送车祸伤患者时,一定要对检测辅助科与为救治患者做好充分患者病情相关的科室进行通知的准备。

3 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等措施,抢救有效165例,死亡23例,有效率87.8%。

4 护理体会

车祸伤对人们的危害较大,出现车祸伤后伤残率和病死率的患者较多。在救治患者过程中要积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隐蔽伤,这一点必须加以重视,一定要仔细检查患者是否会出现骨折引起身体内部大血管破裂,而导致患者出现大量失血等现象。尤其对于创伤科医疗工作人员而言,院前急救护理的医学知识和现场救治的技能是必须熟练掌握的。护理人员要有熟练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术、供氧术、静脉输液等,要学会开导患者,从而帮助患者提高自信心与活下去的勇气,还可以起到患者对积极配合救治产生很好的效果,所以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救护车上必须备有氧气瓶,以保障患者的氧气供应。时间就是生命,要跟死神争分夺秒。所以要加强车祸伤院前的急救与护理工作,提高工作和服务质量。院前的运送,急救与护理关系着患者的生命是否得到延续起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通过总结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188例车祸伤患者的护理经验,发现对车祸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关系着患者是否得到很好的救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红,张宁.112例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济南大学报,2005,26(6):12.

[2]江观玉.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156.

[3]胡文贤,徐相瑞,郭整,等.1847例院前急救[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5):352.

[4]谢正燕,石正娟.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11,12(4):745-746.

第5篇: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00-01

根据亚洲防灾中心(Asian Disaster Preparedness Center,ADPC)的数据显示,台风、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和受灾人数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长趋势,受灾者中有近9成集中在亚洲地区,而这其中又以地震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1]。国际救灾专家给灾难(害)的定义是:“超过受灾地区现有资料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破坏” [2]。灾害救护不仅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快速反映和积极投入,更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救援护理人员。

1 救灾中凸现的护理需求

根据我参加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救援经验,护理人员在此次救援行动中,在挽回伤员生命、减少伤残、增进健康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在救援活动中,护士总是同其他专业人员工作在救灾一线,协助医生抢救生命,开展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及固定等,并记录伤情、转运及安置伤员等,护理人员对轻伤员进行处理,并对重伤员稳定伤情,为后送创造条件。此外,救援中还发现需特别处理的情形,如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急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等严重心里反映。因此,护理人员对地震伤员进行生理救治同时,心里危机疏导护理也是很重要的。

2 灾害救援护士的角色及要求

2.1 灾害救援护士的角色

护士是灾害救援全过程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救援活动的关键角色之一。在救援过程中与团队其他专业人员一起协作,扮演着预防、治疗、护理、卫生防疫、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物资管理的角色。

2.2 角色要求

2.2.1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 野外救援或灾害救援现场条件通常十分艰苦,医疗、生活物资缺乏,很多时候需要护士自己背负很重的必备物资进行长途跋涉,工作强度大,时间长且没有规律,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难以胜任的。同时要求护士不仅具有积极而稳定的情绪,还要具有高尚的护德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救助和关心伤者。

2.2.2 技能要求 国际著名的灾害护理和预防专家Tener[3]认为,一个灾害救援护士应当具备必要的计划、交流、管理、检伤分类、庇护护理、恢复公众健康的能力,应当能够应对各种灾害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早期识别各种危险因素。护士应当通晓如何进行应急搜救、应急救援、应急医疗救助,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常见医疗护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各种野外条件下生存和工作。灾害救援护士应是优秀的全科护理人才,要一人多专,一专多能,适应灾害救援的救援需要,使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3 地震医疗救援特点。

3.1 灾情发生突然,现场混乱。

3.2 伤员众多

3.3 伤情重而复杂

3.4 救治困难--交通不便条件艰苦

3.5 次生灾害源伤害严重而复杂

4 检伤分类

4.1 分检依据

4.1.1 评估伤员的呼吸和血压;

4.1.2 根据受伤部位分检;

4.1.3 根据受伤机制、环境和口情况分检;

4.1.4 根据伤员的基础状况进行分检.

因为病人的状是随时在变化,其处理的序也在变化,以下是病人处理大致流程图:

4.2 现场伤情、伤员分类和设立救护区标志:

4.2.1 有明显的色彩、有浅易懂的文字或图案;

4.2.2 具有国际共通性;

4.2.3 作为医疗记录使用;

4.2.4 为医务人员与救护技术员所熟悉;

4.2.5 I类伤救护区插红色彩旗显示;Ⅱ类伤救护区插黄色彩旗显示;

Ⅲ类伤救护区插绿色彩旗显示;0 类伤救护区插黑色彩旗显示。

5 地震现场救护 救出伤员后及时检查伤情,并立即作相应的处理.

5.1 地震灾害中严重多发伤的急救

急救原则:面对大量伤情复杂且严重的伤员,首先要采取急救措施,有多发伤时要先抢救危及生命的损伤,包括大出血、呼吸道梗阻、心搏骤停、张力性气胸、腹部实质性脏器出血、脑疝等。在救护中坚持“危重者优先、救命第一”的原则,首先要完成VIPC.

5.2 地震中现场救护主要为营救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伤员被从废墟中营救出时,应采用毛巾或衣物遮盖双眼。

5.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出口腔的异物、血迹等;休克伤员取平卧位,对伴胸部伤口,考虑开放性气胸可能,应迅速用衣物、毛巾等压迫伤口,将之转变为闭合性,要迅速转至医疗单位。

5.2.2 止血--防止失血性休克:明显出血时,可就地采用衣物、毛巾等物品压迫捆绑,并标注使用时间;出血继续且迅速时,立即在肢体近端绑止血带,切记要标记时间,每一小时放松5分钟。

5.2.3 包扎--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包扎伤口的敷料应尽量清洁,包扎压力适中,压力过大容易导致远端坏死,压力过小容易滑脱。

5.2.4 固定--减轻疼痛、防止继发损伤

5.2.4.1 固定部位: 远近两个关节;

5.2.4.2 固定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可采用木板、树枝等进行固定)

5.2.4.3 损伤的处理:闭合性损伤用夹板固定损伤部位,以减轻疼痛,防止继续损伤神经和血管;开放性损伤对于开放性骨折的外露端,不要复位,有条件情况下用消毒敷料进行创面包扎;对怀疑有脊柱骨折及骨盆骨折者,保持仰卧于硬板床。禁止弯腰和抬腿,防止脊髓损伤造成瘫痪。

5.2.4.4 活动性出血的处理:应给予加压包扎。有上止血带患者,必须标记时间,并每隔1小时松开1次,每次1-2分钟。随时观察伤员出血的情况及R\P\BP还有末端皮肤色泽。

5.2.5 搬运--尽量防止截瘫:骨折、特别是脊柱损伤的伤员,必须保持伤处稳定、切勿弯曲或扭动。伤员在运送过程中应平躺于担架或木板上,以避免继发性脊髓损伤,引起截瘫; 昏迷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呼吸道畅通; 搬运过程中,应将伤者头朝后,以便于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出处理;搬运途中,系好担架绑带,严防病人坠落,造成再损伤。对于骨折的伤者,在搬动过程中使用硬质担架或木板搬运,疑有颈椎骨折时应立即用颈托固定,若情况不允许(例如伤者所处地形无法使用担架)也尽量将伤者 “背朝上抬出来” 或一人托腰部以避免腰部突然弯曲。在搬运和转运过程中,均保持病人平卧位,头部稍后仰,毅保持呼吸道畅通。转运途中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一旦病人呼吸困难加重,脉搏细速且血压迅速下降,应迅速查明原因及时给予处理。转运伤者时救护车需减慢行驶速度。

5.2.6 尽早清创--防止感染:伤员被从废墟中救出时,伤口沾染大量泥土,有条件时应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否则可用自来水冲洗伤口。伤后力争尽早清创,如已超过8-12h,伤口已经感染不宜缝合,仅做有限清创,伤口开放引流,留待后期处理。同时防治全身重要并发症,尤其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必要时及时截肢以挽救生命。

5.3 预防猝死

地震后挤压综合征引起的高血钾、急性肾损伤(AKI)既是致死性并发症,又是可预防、可治愈的并发症。因此,在解救伤员现场进行一级预防--水化和碱化是关键的,在地震现场对受压伤员应一边挖掘、一边补液,只要有可能找到哪怕1根血管,就应立即给伤员开放输液通道,希望伤员保持有尿。如果此阶段的预防性处置失当,则有可能使解救出来的伤员(在长时间挤压后),因高钾血症猝死在运送途中,切记注意!

6 小结

在各种灾害救援中,护理人员总是和其他专业人员一起工作在救灾的最前线,在灾害发生后整个救治过程中,护士面对现场大批量的伤员,既要协助医生进行伤情评估、分类,在医生短缺的情况下甚至要单独完成此项工作。此外,护士还要在现场开展急救和转送伤员,对灾难现场的人员和医疗物资进行组织、管理。同时还要对灾区民众进行相关疾病预防知识的宣教、心里疏导及承担传染防治等工作。在地震伤救治结束后,护士还需针对救治过程发现的问题,建立研究计划和课题,以制订地震伤员救治的相关指南,为以后的地震伤员救护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Asian Disaster Preparedness Center [EB/OL].

第6篇: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症院前急救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老年急症现场急救、搬运、护理、与急诊科交接工作等护理程序。

结果院前急救成功后,将病患者接回院继续治疗。结论老年急症发病时,情况危急,院前急救对挽救老

人生命尤为重要。

【关键词】老年急症;院前急救;临床分析

作者单位:12100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老年人的器官衰老使得器官代偿功能明显下降,严重

影响了病情的发展和预后[1]。骨折和心脏血管类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急症。急症发生时,院前急救措

施的及时施用显得非常重要。对于老年急症院前急救和护理我院急诊科积累了较多经验。笔者拟作如下

整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过去3年内我院急诊科实施过院前急救的年龄在60~98岁的老年病患者872例作回顾性统

计分析。其中男性653例,占749%,女性219例,占251%。其中内科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等)661例,占

758%,外科病患者(如骨折)211例,占242%。

12方法严格按照中华医学会管理学会所制定的《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对病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包括

现场急救、 搬运、监护运送以及急诊科交接等。例如,心绞痛病患者发作时,应就地安静休息,停止任

何活动,同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待症状缓解后及时就医;让中风病患者立即卧床,不要轻易移动

患者,并且在送患者前往医院的过程中避免过大震动等。在内科疾病的院前急救中,给予辅助人工呼吸

12例,吸氧 461例, 口服用药257例,心电监护352 例,静脉输液302 例,现场以及中途心肺复苏 5例

;在外科疾病的院前急救中,给予吸氧108例,止血包扎固定129例,3例于现场、中途实现心肺复苏。

2结果

10例病患者于急救现场出现呼吸、心跳均停止的状况,施以心肺复苏术后转进急诊科。最后,仅有2例病

患者成功复苏,8例病患者死亡。而在急救的途中,有39例病患者呼吸衰竭,57例病患者急性心衰,73例

病患者休克。864例病患者经院前急救、护理后转进急诊科接受继续治疗,为深入有效抢救奠定了重要基

础。

3讨论

老年急症发生时,危险性高,并常危及病患者的生命,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其致残、病死率

很高。我院急诊科在这方面积累了如下经验。

31现场急救现场急救指的是在事故现场进行的急救。护理人员随车到达后,对病患者进行先救后送。

因为有老年骨折病患者出现精神紧张、疼痛剧烈,护理人员则需对其先固定后搬运,以便能尽可能地减

轻其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与病情的加重。老年人循环代谢功能差,在外界刺激或功能失衡时,容易

导致病情加重而不易康复的情况[2]。对于患有内科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常伴有糖尿病和心脏疾病,进

行现场急救时需要特别小心;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病患者,应立即采用心肺复苏术进行抢救。护理人员

只有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识,才能在各种急救场合施行有效的急救。

32及时联系急诊科与急诊科交接工作应在救护车抵达医院之前,先联系急诊科的值班医护人员,将病

患者的病情以及需要准备的抢救措施和方案提前告知,以便其做好准备。待救护车到达急诊科以后,护

理人员再将病患者度病情及途中的护理、治疗情况详细地告知急诊医护人员,一般包括病患者病史、器

械与药物的使用情况等,救护具有鲜明的连续性。

33运送途中的护理由于病患者从急救现场转到医院途中需耽误一定时间,但在急救途中病患者的病情

不稳定,需要考虑很多问题,特别是那些生命特征不稳定的病患者,情况就更复杂了,往往要持续施以

吸氧和心肺复苏等措施,并密切监测和观察病患者的心率、神志、血压和呼吸等。老年病患者病情较复

杂,综合病因比较多,往往会伴有心血管疾病,紧急情况需要增加血供,这样常常出现缺血。另外,老

年病患者的合并症也相对较多,并发症更容易发生,且其并发症在各重要系统都可能发生,病情发展迅

速。老年病患者反应迟钝,常常伴随一 些慢性病,未能及时注意新情况的发生,未能准确了解其病史,

没有明显的体征,使得难以准确判断其病情。无论是在代偿功能、应激能力,还是防卫原发疾病能力方

面老年病患者都比较弱,往往会出现全身未能做出及时调整,从而使得病情恶化迅速的情况[3]。此外

,颠跛的路途和有限的救护车空间都给护理增加一定的难度。因此,需对整体情况做出全面考虑后,再

决定老年病患者运送中的护理治疗。可见,老年病患者无论是在现场抢救还是搬运到急救科室的护理都

很重要。

34及时进行医院治疗搬运经过现场急救后,应及时将病患者送到医院继续治疗。及时、正确地转运病

患者至医院,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病患者痛苦,还可避免因搬运不当而造成新的损伤甚至死亡。搬运病患

者有多种方式,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通常运用担架搬运法和徒手搬运法等,但是遇到

腰椎、颈椎骨折的病患者,则需3个人以上一同搬运,病患者的头颈、臀部、脚腿和胸腰需要托住,我院

一般先用铲型担架搬运,后用自动担架车,最后用铲型担架转至抢救床,以便减少病患者被转运的次数

4小结

总而言之,结合老年病患者的生理特征,院前急救应进行正确的现场急救和护理,合理的搬运,在运送

过程中进行恰当的护理,最后与急诊科连续交接工作,从而使得老年急症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发挥积极的

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彦,梅哓云老年人体质特点和老年病关系研究概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132

134.

第7篇: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骨盆骨折患者,男65例, 女35例,平均年龄(34.5+4.7)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事故伤所致骨盆骨折80例,其中,摩托车致伤14例,大型客货车致伤16例,小型汽车损伤55例;跌落伤8例;房屋倒塌伤7例。伤者中,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分别有21例、79例。伤后人院时间范围为(0.5―3)h,复合伤72例,其中,18例合并四肢骨折,24例合并肋骨骨折、胸部损伤,17例合并胸腰椎骨折,l2例合并颅脑伤,15例合并胸、腹及肢体等处骨折损伤。

1.2 方法

早期需对症治疗及行必要抗休克疗法,62例在伤后3~7天内,38例在伤后4~10天内接受内固定疗法。

1.3 疗效判定

治疗后骨盆骨折按照Matt评分法,其评价标准为:优:患者步态正常,无痛,X线测量骨折块分离距离小于4mm; 良:步态正常,轻微疼痛,骨折块分离距离为4~10mm;一般:出现跛行,中度以上疼痛,X线测量骨折块分离距离大于10mm。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在100例骨盆骨折患者中,经治疗及护理后恢复状态为优的有68例(68%),良的有19例(19%),一般的有8例(8%),3例(3%)因合并多脏器损伤、衰竭而死亡,2例(2%)因术后肺栓塞死亡,6例(6%)患者合并尿道损伤,拔除尿管后排尿功能受限,所有病例经精心、积极护理,住院期间无骶骨部压疮病例出现。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3.1.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骨盆骨折多因暴力所致, 常伴头、胸、腹部及四肢复合伤,骨盆内血管丰富,一旦骨盆骨折则易出现失血性休克[3]。及时将患者转移至急救室,积极行抗休克疗法,并测量排尿量,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皮肤色泽、意识的变化情况,综合判断,掌握其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瞳孔及下肢感觉等特征变化[4]。

3.1.2 急救护理 迅速建立两条建立静脉通道,并及时按医嘱进行输血、输液治疗,纠正血容量不足;立即止痛、止血,及时对骨折进行固定复位,避免血管损伤加剧,减轻疼痛;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改变。对患者体温、呼吸、脉搏及血压进行动态监测,并作为判断病情依据;留置导尿并记录尿量,观察尿色,及时给予低流量吸氧,观察并记录患者皮肤色泽、体温;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呕吐以及肠鸣音的变化和腹膜刺激征以判断盆腔或腹膜后血肿是否形成 。

3.1.3 心理护理 骨盆骨折患者主要的负性心理包括:紧张、恐惧、焦虑、猜疑、敏感和悲观绝望等,对于不同的心理表现,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盆骨骨折后患者因疼痛往往导致其生活自理难,怕自此一病不起,又担心拖累家人朋友,异常烦恼和痛苦,此时应积极开导患者,给予有力的心理支持,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并介绍手术治疗的希望所在,并以手术成功的患者作为例子,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渡过难关[6]。

3.1.4 饮食护理 早期应给予高维生素、低脂、高铁、清淡及易消化食物。后期给予高糖、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以利于补充机体能量和骨折的修复。

3.2 术后护理

3.2.1 预防四大并发症 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及压疮是骨盆骨折常见的四大并发症。应主动向患者讲解有关知识.增强其自身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意识。如何进行有益的排痰及咳嗽、增强深呼吸锻炼以及练习腹式呼等。呼吸道管理方面,鼓励咳嗽咳痰,早期予以雾化吸入以及翻身拍背等措施防治肺部感染:饮食需搭配一定量的纤维素、蔬菜及水果,晨起可饮蜂蜜水或淡盐水,并进行腹部按摩,心情保持舒畅,按时作息;每日充分补水,维持尿量>l 500m1]天,增强冲洗作用,及时排出体内代谢废物[7] ;向患者解释皮肤护理的必要,加强会皮肤的护理,保证生活用品的卫生,每间隔一段时间按摩皮肤,有条件的话可使用气垫床,建立皮肤翻身卡,避免骨隆突及受压处出现压疮。

3.2.2 功能锻炼 骨盆骨折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踝关节屈曲和背伸训练, 并锻炼股四头肌收缩功能,待3-4天后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可开展膝关节的恢复性训练。2周后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帮助下,可练习下肢活动关节,行直腿抬高练习,避免出现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症状,并练习不负重扶拐行走练习,3个月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行走能力[8]。

3.2.3 出院指导 骨盆骨折伤势一般较重,恢复时间长, 因此, 自行康复护理意义重大,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患者出院以后,仍需视病情严重程度继续卧床3―4周,向患者解释下床活动的危害以及卧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增强患者自主训练的信心,鼓励其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9],如刷牙、洗脸、吃饭、上下肢伸展及肌肉收缩功能锻炼及关节功能恢复性锻炼等,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防止病情的恶化。

4 讨论

骨盆骨折通常是由于遭受较为猛烈的外力撞击,易合并脏器损伤,受伤严重, 失血量一般在500―5000 ml之间,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因此,对于骨盆骨折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成功救治的关键。抢救急诊骨盆骨折病例时,既要重视患者生命体征的整体状态,也需注意局部变化,如及时发现急诊患者黏膜、皮肤及尿量方面的变化;同时还需关注患者心理感受,与患者主动进行沟通,说明护理操作的重要意义,帮助患者树立生存的信心。对于急救过程发现的并发症,应尽早对症处理,为治疗护理提供指导,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为降低骨盆骨折致残致死率,挽救患者生命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徐晓丽.浅谈临床骨盆骨折的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3):262-263.

[2]陈淑芹,臧萍,刘宏,等.对压疮高危患者行分级分期护理管理的做法及体会[J].山东医药,2006,22(6):1-3.

[3]李爱夏,李爱英,项娟萍.循证护理在骨盆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703-704.

[4]何斐英,陆关珍,韦小花.水垫减压和吹风驱潮在骨盆骨折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6,22(2):49-50.

[5]张灿芬,傅明丽,余王芬.骨盆护理吊架应用于骨盆骨折患者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6-27.

[6]鲁劲松, 邴淑芝.骨盆骨折合并休克及腹膜后血肿的急救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89-190.

[7]马开兰“损伤控制骨科”在严重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实施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11-313.

第8篇: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急诊护理;临床效果

近年来, 各种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急诊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何及时抢救患者的生命越来越重要。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特点是病情重、变化快, 一旦抢救不及时, 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1, 2]。所以, 急诊科的抢救工作以及护理配合都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为了探讨严重多发伤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郑州市中医院急诊就诊的4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大致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本院急诊就诊的4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12例, 年龄在22~64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32.7±4.2)岁;其中颅脑损伤伴肝脾破裂的患者10例, 肝脾破裂版四肢骨折的患者18例, 颅脑损伤伴合并肺损伤的患者20例。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有关严重多发伤的诊断标准, 而且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休克。

1. 2 护理措施

1. 2. 1 做好迎诊的准备:接到急救报告之后, 护理人员应该立刻通知医生, 同时将抢救床推至急诊大厅的门口, 并将患者迅速的搬至抢救床上, 在搬抬时应该注意保护好患者的骨折肢体以及颈椎, 必要时可以先固定再搬动。

1. 2. 2 迅速对病情进行准确评估:迅速、准确的对患者的伤情做出准确的评估, 并记录好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从而为医生了解病情, 采取治疗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于病情严重或者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 应该立刻进行复苏抢救, 如果患者伤势较轻可以暂时只做一般的处理。

1. 2. 3 保持患者呼吸畅通, 充分给氧:本组48例患者中, 有39例患者合并严重的头面部损伤, 而且意识丧失, 由于误吸泥沙、分泌物、胃内容物、血液等异物在成气道、口鼻阻塞。护理人员应该及时配合配合进行呼吸道阻塞的处理, 取出口腔内活动的血块、碎牙、义齿等异物, 并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吸净, 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或者鼻导管吸氧[3]。

1. 2. 4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的伤情、病史、检查结果、尿量、心电监护数值的变化、液体出入量、末梢循环情况、瞳孔、神志、面色等进行严密检测, 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 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病情的患者, 一旦发现异常, 立刻报告医生。

1. 2. 5 及时控制出血:严重多发伤患者一般为开放性损伤, 失血多、出血快, 在很短的时间内疚可以出现血容量锐减而发生休克, 严重者甚至死亡。所以, 对于活动性出血、开放性骨折的患者, 应该给予无菌辅料以及夹板固定进行加压包扎止血;而对于动脉断裂的出血患者, 应该进行止血带止血。

1. 2. 6 循环支持:本组48例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休克, 护理人员应该迅速建立起静脉通道, 选择离心脏较近的粗大静脉, 如股静脉、颈外静脉、正中静脉等, 采用大号的静脉留置针, 建立两条及以上的静脉通道, 从而快速补充缺失的血容量。可以先经静脉通道快速滴注1000~2000 ml平衡盐溶液或生理盐水, 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 同时观察患者血压的回升情况, 遵医嘱采用脱水剂。

1. 2. 7 陪伴患者进行检查, 并完成相关的交接:急诊处理结束之后, 由护理携带护理单、药物、液体陪同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 进一步确诊之后, 就可以直接送入ICU或者手术室, 并完成相关的护理工作交接。

2 结果

48例患者中, 死亡1例, 好转18例, 治愈29例, 抢救的成功率高达97.9%。

3 讨论

保证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在于抢救时机的把握以及高效合理抢救措施的实施, 同时还有抢救的护理配合。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特点为病情重、发病急、变化快, 稍有延误就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4]。因此, 要求急诊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急诊护理时做到急而不慌、忙而不乱, 准确无误的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同时, 科学规范的护理程序也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 根据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特点, 合理制定抢救的程度以及明确抢救的分工, 及时对患者的伤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并做好以下护理工作:①呼吸/通气;②预防神经系统的残疾;③保持患者起到的开放, 固定好颈椎;④维持循环, 控制出血;⑤做好暴露。通过规范化的抢救程序, 确保抢救工作的有效性, 为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此外, 护理人员敏捷、快速的应急能力以及抢救技能也是保证抢救效果的关键, 在抢救时, 护士应该配合医生的工作, 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 发现问题时, 及时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 对于严重高的多发伤患者, 在进行急诊护理时, 应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做好心理护理, 以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 冷静、沉着对待, 从而保证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提高急诊护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杜海红,叶彩顺,潘美玉. 36例胸腹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广东医学, 2011,32(4): 537-538.

[2] 雷芬芳,邓翠珍,陈红涛,等.多发伤急救护理综合性实验在实习前强化训练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4): 4-6.

第9篇: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急救;护理;多发性创伤

多发性创伤是指人体在同一致伤因素的作用下,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且即使只有其中之一单独存在时也有可能危及其生命或合并休克的情况。多发性创伤多是由于交通事故、打架、高处坠落、爆炸等意外因素造成的创伤,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等特点[1],患者经常伴有一系列复杂的应激反应和病理生理变化,如不及时进行相应的抢救护理会导致病情加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死亡率非常高。本文中将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措施与相应护理体会,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2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11-73岁,平均(39.54±5.21)岁;就诊距离创伤发生时间0.5-77h,平均(11.69±3.17)h;其中开放性损伤39例,闭合性损伤23例;创伤原因:交通事故38例、刀棒伤11例、高处坠落7例。挤压伤6例;创伤伤及部位:胸腹联合伤21例,颅脑伤并胸部伤17例,颅脑伤并腹腔脏器破裂13例,颅脑伤并骨折7例,其他4例。所有患者均经损伤创伤程度评分(ISS)[2]评估ISS>16分,排除入院前死亡、障碍精神障碍、恶性肿瘤及心肾功能障碍患者。

1.2急救措施

1.2.1准确评估伤情

值班护士在患者进入抢救室后要迅速与医生取得联系,通过询问患者的受伤经过、就诊距创伤发生时间、已采取的处理情况等;如果患者无意识或无家属在场时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呼吸、伤处情况等判断患者的伤情,并检测此时患者的脉搏、血压、心率、呼吸等基本生命体征,并对各部位的创伤及其严重程度迅速做出准确的评估,判断有无危及患者生命的创伤,确保优先处理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创伤[3]。

1.2.2保持呼吸通畅

在初步确定患者伤情后,护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对于意识不清或休克的患者应检查其口、鼻内的是否有残血、痰液或呕吐物等,如果有应立即清除,将患者置于侧卧位或将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必要时可以给予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吸氧时要根据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及血气分析结果调节给氧浓度及给氧时间,本组12例呼吸衰竭或呼吸严重困难的患者均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例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1.2.3恢复血容量

患者入院后应尽快建立2~3条静脉通道,以防患者血压下降,静脉收缩穿刺困难或者发生失血性休克。对于创伤部位在腹腔以下的患者应选择颈部和上肢静脉通路,对于创伤部位在腹腔以上的患者应选择下肢静脉通路,避免补充的液体进入损伤区内;静脉通道的选择应以较大的静脉为主,有利于准确有效地将急救药物输入体内[4]。在抗休克的同时要注意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本组中有7例穿刺困难的患者行静脉切开置管输液。

1.2.4伤口处理

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经常会涉及到伤口的处理,手指压迫止血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用手指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指端的主要血管,并将伤部抬高,用简易夹板固定,然后迅速加压包扎,并进行清创缝合。护理人员要及时正确地处理途中会避免患者血液大量流失,防止血容量锐减而发生休克或死亡。对于伴有大血管损伤的患者要采用止血带止血,使用时要由责任护士详细记录止血带开始使用的时间,防止使用过久缺血的发生。

1.2.5体征观察

患者伤情初步稳定后,要由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意识、呼吸、心率、脉搏、血压、出血量及损伤症状进行严密观察,做到早期发现,以免误诊误治。尽量在伤后l h内进行急诊手术[5],以提高生存率,因此抢救与术前准备必须同时进行,为患者争取时间,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1.2.6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现代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恰当的心理护理能够树立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增加依从性,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与痛苦,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实施。

2结果

62例报告中有31例经相应急救措施处理后转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治疗;23例相应急救措施处理后做好术前准备进行急诊手术,手术全部顺利完成;6例在急诊室留观;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临床中多发性创伤患者危重情况严重、伤情复杂,具有出血性休克风险大、脏器损伤率高、感染率高、等特点,而且病理生理紊乱,如不及时处理临床致死率非常高,同时也对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体会到如何准确、迅速地确定患者的伤情,同时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处理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关键,也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条件。在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救治与护理中要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尽快判断并判断患者情况,首先处理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创伤,灵活、规范地执行急救程序,为抢救与手术赢得时间。

总之,在今后的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救护知识与良好的心身素质,熟悉各项急救技术与器材的使用,确保急救护理的连续性,高效性、准确性,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崔定风,马咏梅.多发性创伤合并骨折的急救护理体会[J].新疆医学,2010,3(40):104-106.

[2] 张松兰.多发性创伤363例院内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68-69.

[3] 温保萍.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