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职业素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职校生 职业道德 素质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improving students' occupation moral quality from two aspects of occupation moral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moral cultiv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quality
职校生毕业以后面临就业,当前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普遍要求“以德为先,德才兼备”,而职业道德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职校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将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所以,学校应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提高职校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
1 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人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都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能促进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和提高。
1.1 领导和教师高度重视,率先垂范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职校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做到勤政廉洁、公正无私、爱岗敬业,充分起到表率作用;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扬善祛邪,勇于抨击那些不良的道德表现,给职校生以积极的导向,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供好的氛围,并常抓不懈。
1.2 加强对职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人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只有通过外在道德教育和内在的道德修养,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所以要加强对职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认识。正确的道德认识是推动人们采取相应的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巨大精神力量,是使良好道德转化为个人内在品质的首要因素。因此,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讲解职校生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概念,提高道德判断力。同时加深对道德情感的体验和陶冶,锻炼和提高道德意志,增强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力量和勇气,理智的战胜欲望,排除干扰,进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最终将正确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经过长期的培养和锻炼,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才能达到完善的地步,良好的道德素质才得以定型。
1.3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由于个人素质、思想基础不同,个人的自觉性和接受教育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而在职业道德行为方面的约束能力不同,单靠教育不够,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在某些情况下,没有纪律约束就不能纠正不良习惯,而激励政策有利于激发内在的积极性,所以,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与实施细则,并照章办事,使职业道德行为与荣誉挂钩,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奖优罚劣, 以进一步规范职业行为。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修养是个人职业道德素质提高的内因,是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决定因素。职校生所获得的职业道德知识,只有通过自我努力,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心的要求和坚定的信念,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才能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
2.1 培养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是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好恶、倾慕和鄙夷的情绪和态度。热爱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就意味着对他有一种崇高的职业尊严感和荣誉感,明确的事业心和成就感,有自信心和自尊心,从内心深处确信自己的工作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对工作才能满腔热情,刻苦努力,尽职尽责,把工作当成乐趣。所以爱岗敬业历来都是国家对每个从业者最基本的期待,也是人们对从业者工作态度的普遍要求。长期以来,由于许多人认为职校生都是落榜生,造成部分职校生感觉地位低,因而不安心学习,对自己要求不严,不求上进。新时期职校生应充分认识到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劳动者应有的重要作用,无论在专业理论学习还是实践中都要充分了解职业,了解自我,有意识地进行体验,明确自己肩负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明确社会对职校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陶冶职业情感,培养对职业的正义感、热爱感、荣誉感等情感,积极进取,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2 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职校生要自觉主动地系统学习职业道德的理论体系,对理论理解得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还可减少盲目性,增强识别能力,自觉抵制消极影响,坚持正确方向,因此职校生要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按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把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 (下转第185页)(上接第173页)情感、意志和信念,外化为行为习惯,从而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促进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完善。
2.3 在实践中强化职业道德行为
职校生有大量的实习时间,无论从事产品生产还是服务,工作实践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根本途径。离开专业工作实践就无法深刻领会职业道德的内涵,也无法将职业道德品质转化为实际行动。只有通过工作实践才能深刻体会客户对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要求,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落实到职业道德行为中,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工作实践也是检验职校生职业道德品质的试金石,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要说得好更重要的是做得好,所以,在实习工作实践中应强化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的运用,强化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与遵守,真正把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在工作中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不渝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义务,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精益求精,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并且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合作,顾全大局,共同努力,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4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职校生首先要通过学习和体验了解一个合格的员工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了解客户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对照自己的行为,找出差距,敢于自我检讨,自我批评,努力改进自己的缺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其次,新时期各行各业涌现出了大量的职业道德先进人物,他们的事迹和言行集中表现了时代的精神风貌,体现着他们的优秀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职校生要善于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把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作为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点,按照优秀员工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加强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再者,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一个职校生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有效地为社会服务。目前的职校生中多数缺乏基础理论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工作内容的变化,而且当今世界知识积累和更新的速度加快,需要职校生们认清自身业务素质方面的不足,积极进取,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操作技能,这是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郑宽明,王文礼.大学生素质教育简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76-79.
[2] 唐凯麟,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0-130.
[3] 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305.
关键词:加强;高职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提高。
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基本都在走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之路,高职生在企业要有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应该算是走出校门体验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第一份“工作”,它直接关系着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状况。因此,高职生应当倍加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在实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树立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条件。
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讲话中提到“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如果不建立和培养学生爱职敬业的思想意识,缺乏为用户服务的诚信态度,是很难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2+1”模式下的高职生,尽管是在企业实习,还没有毕业,但实际意义上也已经是走出校门走上了工作岗位,应尽快从学校生活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岗位上去。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特别是在实习期、试用期内,一般不会被委以重任,而是先从最简单的辅工作做起,甚至被安排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去锻炼,这也符合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如果凭着对工作的新鲜感和学识上的优越感,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对一些工作不愿意干,其实就是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表现。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大干一场,建功立业,不管工作的大小,分工的高低,仅仅有满腔的热情和很强的能力是不够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更加重要。
在实习过程中,岗位可能会发生多次变动,但不管放在那儿,都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决不可三心二意,甚至“这山看着那山高”,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认真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这对把握第一份工作是十分不利的。任何一个企业在选择员工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但唯独在一点上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一个敬业精神强的人。因此,每一个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活动中都要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精益求精。
(二)诚实守信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基础。
不少单位在进人时就提出“德才兼备”,这里的“德”就包含了“诚信”。可以说,诚信就是品牌,就是竞争力,就是效益,就是财富,就是成功。现在不少高校都建立了学生诚信档案,这是监督大学生自觉培养诚信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不管在择业过程中,还是实习工作过程中,都必须诚实守信,这是一个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三)从小事做起,甘于吃苦。
企业的每个岗位都有严格的规程和要求,都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目前高职学生前两年一般都是在学校以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实际经验,必须要从最基本的细节小事做起;实习过程中,走上一个新的岗位,面对的往往是一些最基本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如果只凭自己的喜好做事,眼高手低,自以为是,就会给实习指导老师落下不踏实认真的印象。
因此,高职生在企业实习,万不可挑剔岗位,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每一件小事,对于那些乏味枯燥、费时费力、又苦又累的工作,同样要付出满怀热情,认真积极完成。只有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甘于吃苦,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尽快适应工作。
(四)虚心请教,勤于思考。
学生在学校的前两年尽管学到了不少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在企业的顶岗实习需要更多的是动手实践能力。在企业一线的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的学历是中专或高中,但是,他们进企业早,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多年,具有丰富的一线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师傅。因此高职生走上岗位后,要从零做起,尊重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勤学多问,埋头苦干。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工作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找规律,找办法,找技巧,逐步培养自己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五)克服心理不适,快乐工作。
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由习惯的学习环境进入了陌生的工作环境,熟悉的同学换成了陌生的新同事,工作上遇到困难和挫折等等,往往会产生诸多心理不适。由于能力、经验不足或技能不娴熟而造成工作上的不顺利、挫折或失败,由于没有完成任务或者出现失误而受到批评,由于工作难度大而感到力不从心等,引发自卑感;由于在学校时优秀受宠,在企业却被安排在天天面对机械的琐事繁琐的岗位;由于对工作期望值过高而实际上因为业务不熟练,难以做出理想的成绩等,产生失落情绪;有的还可能产生焦虑、孤独等心理不适现象。能否及时解除心理压力,克服心理不适,对于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能否直接被企业录用非常重要。
每个大学生要认识到,实习期就像一个大熔炉,是使自己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要学会客观分析环境,尽快熟悉环境,要学会在主动学习请教中与人沟通,要有合理适中的工作期望值,勇于面对挫折,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快乐工作。
二、加强最受企业青睐的几种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提高。
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的培养将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因此,大学生从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之日起,就应该注重自己的就业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要坚持共同育人的指导理念,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创造条件,搭建舞台,提供空间;高职生要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提供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发扬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自身竞争优势,促进自己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
(一)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也就是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关键。尤其是立足于管理、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职生,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其就业岗位的稳定与否。企业面试用人,越来越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动手实验、实践能力,淡化了理论成绩,认为理论知识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学习的更实用,掌握得更牢固;在对实习期满的大学生确定是否留用时,动手操作技能考试是要过的第一关。
转贴于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和企业提供的空间。一是积极参加校内社团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动手实践最基本的形式和重要载体。特别是一些与专业结合紧密地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对自己开阔视野,增加社会阅历,提高专业技能大有裨益。二是认真完成校内实习。校内实习是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在实验、实习老师指导下进行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间带。因此,高职生应高度重视,认真执行每一个实习环节的操作规程,为即将进行的“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参加合作教育模式下的“顶岗实习”,这是实习与就业的直接对接,即是“预就业”。这个过程是高职生就业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步骤,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虚心向前辈学习,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技能,以尽快适应职业岗位,顺利就业。
(二)交际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分工合作的社会,一个人事业的成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学生在校学习和职业生活中应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要自信有勇气,大胆参与各种活动,特别是协作性强的活动,提高交际能力;待人要真诚守信,做到知行合一;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如参加座谈会、辩论会、演讲等活动,这些都是理想的学习人际交往的平台;与人交往要平等互利,即不能太过高傲又不能太过自卑,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做到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多观察身边“人缘好”、“会处世”的人,看他们在人际环境中如何对他人做出反应。
(三)学习能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人要把工作做好,就必须有好学的精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掌握了过硬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依然是用人单位的首选目标。如果有特别强的学习能力、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如论文、专利发明等),就业就是非常顺利的事情。大学生要增强学习能力,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很多知识和能力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去学习锻炼,发现提高。面对全新的职业,会有新的知识技能,会有新的方法技巧。
一要在学校掌握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二要在实习单位多向经验丰富的员工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三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善于有创新性的学习。在学习中要勤于观察思考,善于发现问题。
只有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去努力解决问题,才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职业对象的内部规律,也才能培养自己的独立见解,才能更好地承担角色责任,最终达到自我完善。
(四)团队意识。
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崇尚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的团队和个人,才会取得更大成功。通过对企业用人的了解可以看到,团队意识比个人获得的荣誉还要重要。要完成一个大项目,个人能力再强,没有他人的帮助,也做不到十分完善。如果没有很好的团队意识,整合不好人才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其实是一种损失。这说明,在一个大集体里,要做好一项工作,占主导地位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能力,关键是各个成员间的团结合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的能力都不应忽视,都应该是自己学习的对象,都应该是团结的对象。与人团结,就是提升自己,团队的每一个人就会心甘情愿地贡献自己的才能,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置身于一支合力强大的团队之中,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才能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事业才能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纵横职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山东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求职方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4]施锡栋,匡奕珍。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5)。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教师的素质修养,直接影响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从业务能力、思想品德、管理水平等三个方面,谈谈医学实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修养。
1 业务素质修养
1.1 作为实验教师,在实验室的管理、实验准备及实验指导等工作中,应具有全面、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是实验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实验试剂的管理和准备工作中,各种试剂由于其结构和性质不同,管理不当,或受到外界的影响,会使其发生氧化、潮解、发霉等变化。试剂的变质,会使实验造成误差,甚至导致实验的失败。因此,实验教师要根据各种试剂的结构特点以及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采用适当的保存方法。配置和使用试剂前,要根据各种试剂的结构特点以及所具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鉴别其是否变质。配制时,正确选择适当的溶剂和配制方法。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在进行实验以前,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原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与书中所述不同,实验教师要能从理论高度给予解释和指导。
1.2 实验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实验操作技能是实验教师的基本功。实验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应严格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熟悉课程理论前沿,还要熟悉常用的实验仪器设备以及各种实验技术和手段,同时,要及时了解实验教学的新进展、新方法,并能运用于实验教学之中。实验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操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具体操作,规范化的演示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模拟样板。如在化学实验中,强酸强碱的中和滴定,指导教师必须从滴定管的洗涤、使用,到终点的判断,给学生进行熟练而规范的操作示范,否则,大多数的学生将难以完成实验,或出现终点判断不准确、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以至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3 实验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1)随着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室逐步向综合性、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实验教师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求相互合作,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做到一专多能,首先要精通本专业实验技能,又要掌握相关专业的实验技能。(2)随着实验设备的更新,一些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都要求学生练习掌握。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日常维护常识、故障排除、结果分析等知识。实验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适应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
2 思想品德修养
2.1 对待学生要充满爱心:爱护学生是教师首要的职业道德。是否充满爱心,是教师道德素质修养评价的标志。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师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实验中应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一旦出现意外事故,实验教师应全力保护学生,这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
2.2热爱实验工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而耕耘:做任何一项工作,只有热爱这项工作才能有全心全意地投入,才能把工作做好。如果仅凭应付,不安心于本职工作,那么要想有较好的工作成绩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热爱本职工作是实验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2.3 要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2.3.1 实验教师的工作,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不尽相同,常常接触的是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甚至是毒性试剂,这一点,在基础医学实验工作中尤为明显:(1)由于试剂的挥发,实验室内常含有较多的NO2、Br2、H2S、SO2、Hcl等,长期接触或大量吸入这些有毒气体,对人的皮肤、鼻粘膜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和器官的健康,有着较大的危害;(2)在实验过程中,常要用到具有腐蚀性的试剂,如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有机溶剂等,稍不小心,轻者灼伤皮肤,重则危及生命;(3)多数试剂需要配制成各种不同的浓度,用于配置的仪器,用前用后都需要洗涤干净。在寒冬,手被冻得红肿、麻木,有时还会被碎玻璃划伤。面对这些,实验教师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2.3.2 根据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实践教学环节明显得到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课时比例增大,学生实验操作机会增多,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开放时间明显增多。这就加大了实验教师的工作强度和管理难度,实验教师要有勤于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才能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 高度的责任心和管理的科学性
3.1 实验室是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师担负着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的带教工作,责任重大,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仅要管好实验室水、电、试剂、仪器以及各种实验设施,做好实验课后的清扫整理工作,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要积极配合教学,利用现有设备,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
坚持“高质量、高层次、高水平”的原则,通过招聘行业专家做为兼职教师,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指出:“聘请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匠兼职,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大与行业企业间的有机联系,注重吸引企业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所以现在高职院校专业课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已经被普遍的采纳和接受,而公共课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可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研室的教师大多是师范院校或其它综合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但是他们大多不熟悉医疗卫生各专业信息化的工作环境,如果聘请医疗机构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进行《卫生信息技术基础》下篇—卫生信息学应用基础的教学和实训指导。专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确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根据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环境要求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发展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技术研发、师资培训等措施,以计算机信息技术这个通识课程为平台着力构建“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在岗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施青年教师培养一帮一制,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迅速提高。鼓励和支持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师到医疗机构的计算机信息管理部门进修学习和顶岗工作,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是,熟悉医疗机构的工程流程;参与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与维护、信息化的科研工作,提高指导信息化实践的能力;根据实际需求与医疗机构信息管理部门合作开发教材;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加深了对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具备了高职教师的特点,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如学校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师到医院信息化管理部门进修学习、顶岗工作,依次要熟悉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况、门诊挂号的管理、门诊护理站系统、住院收费管理系统、住院医护管理系统、门诊药房管理系统等,再给学生讲解和指导实训。
三、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路径探讨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核心部分,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内学生的职业发展关乎到国家发展社会发展,所以应当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工作,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
在竞争不断增强的今天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变成了一项急需解决的难题,高职院校内的学生就业率等方面都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由此更应当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在近几年发展中不管是设备上还是师资力量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学生的专业技能较往年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在职业素养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不单单体现在教师的忽略上,包括在职业素养认知上都有待加强,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无法满足不能适应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设定,所以加强高职院校内学生的职业素养成为目前教育中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内主张培养全能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需要掌握所学专业领域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全面发展并且具备高素质。如今高职院校内将专业技能知识的讲授放在首要位置,导致学生即使掌握了专业知识却仍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目前高职院校急需做的教学改革,职业素养可以帮助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并在以后的就业中能够适应并且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招聘的要求。
如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上,对人才的职业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在毕业就业过程中对待工作没有热情甚至不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心理素质达不到要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经常不知所措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企业单位在招聘时除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硬性要求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也需要十分重视。让学生在具备专业基本功的基础上兼具良好的道德素养职业素养。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一)营造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社会氛围
有关调查表明企业员工在就业中应当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首先应当具备对工作基本的热情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将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给企业。企业也会优先选择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因为这类员工大多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面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不管是企业还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职业素养都是一个重要环节,希望通过职业素养的教育工作可以让学生变成全能型人才,让社会以及高校逐渐形成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理念以符合新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
职业素养教育工作除了教师在课堂的讲课还需要学生家长与公众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相互协调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如今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已经不单单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更多的需要院校以及外界的配合让学生多方面感受到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职业素养教学中院校内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参与企业单位实习工作,让企业单位与院校一起共同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负责,让学生在以后的就业工作中能够具备职业操守道德素养。一旦学生在就业中存在任何的问题企业单位需要信心的发掘并及时提供给院校教师,在企业与院校的交流沟通中让学生变得更加完美。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体作用,通过课程教学培养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内教师给学生进行专业教学是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的核心步骤,作为职业素养课程的专业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将职业素养作为重中之重。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专业讲解包括专业中可能涉及到的行业知识进行拓展丰富。对学生在企业中可能担任的岗位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在以后就业中可以更好地胜任。让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深入了解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以后的就业充满了热情与信心,甚至更加愿意去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为职业素养专业教师在课程开设中应当采取针对性政策对相关专业学科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将不同专业对职业素养的不同要求标准进行设定,职业素养课程需要结合专业内容来进行具体的教学,甚至可以邀请就业指导教师来对学生进行专题将座,让学生对就业有初步认知。在职业素养课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就业意识并且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敬业和诚信为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
职业道德要求学生在从事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对待工作应当兢兢业业,并且能够诚信待人这是每位走上就业岗位的学生应当遵守的规则。热爱自己的岗位并且诚实守信是基本要素,也只有具备这些基本原则才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职业生涯是每位学生所必须面临的一步,是步入社会之前需要对自身进行的要求与洗礼。每个学生都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范,找到自己未来应当努力奋斗的方向和目标。高职院校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做具体安排,保证学生在课程中既能学到理论知识也能获得实际操练的机会。这一做法可以让学生离自己的就业岗位更近一步,让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更加明确。在学习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应当选择跟自己所学专业更近的知识内容,让职业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知识点也能被丰富拓展并巩固,在以后的就业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为高职院校内的学生应当对自身做明确的定位,清楚就业岗位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引导性作用,不断提升自我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院校内教师认真对待仔细教学,除了教师的教学之外学生自身也应当引起重视,在社会与大众的共同努力下为学生职业素养创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4-0064-02
是否拥有过硬的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胜出的关键性因素。在当前高职院校全面推进内涵建设的背景下,构建完善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紧迫任务。
一、明确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是国家政策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是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因素。《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国家在政策层面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把高职生培养成具有敬业意识、责任意识、诚信品质、爱国守法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二是社会的需要。十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各用人单位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将随之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敬业精神、终身学习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基本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养指标,必将成为用人单位的标志性要求。仅仅具备单一职业技能已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在拥有良好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具备其他综合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会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凸显就业优势。三是学生的需要。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于贴近实际,树立“学生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不断进行实践和创新,培养高职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高职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教学过程中突出对高职生的能力培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深入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明确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岗位的业务工作范围,开发出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这是高职生适应社会、适应用人单位、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职业意识教育
职业意识是人脑对职业的反映,是人们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职业素质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是为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做准备的。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职业意识直接影响着在校大学的专业学习态度。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尽早明确在校期间专业学习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职业意识早就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核心要素,大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压力,必须在毕业之前树立职业意识、明确职业方向、具备职业能力。高职生专业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职业意识,对高职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也就成为高职生素质培养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当然,高职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和形成绝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应该是长期教育积淀的结果。所以,要把职业意识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规划设计并付诸实践。职业教育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结合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实施以“职业发展”为核心理念的职业教育内容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全程化系统化和专业化,面向市场、面向职业,贴近学生需要,做到学以致用。第一学年以职业基本知识的教育为重点,帮助学生认知职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年则重点通过职业实践方式推动职业角色转换,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能力;最后一学年则突出择业。最后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创新改进,形成系统化的职业意识教育体系,并纳入到教育教学计划中。
三、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重视对高职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对所学专业不认可,学习动力不足。进入社会之后对工作认可度不高,没有职业兴趣,造成职业倦怠,跳槽频繁等现象。教育部文件提出:国务院决定自2015年起,每年5月的第二周为“职业教育活动周”(简称活动周)。在活CENTURY动周里,要进行开放校园,开放企业,为民服务等活动。“让社会了解职业教育,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扩大职业教育影响力。”同时,“激发全社会对于劳动和技术技能的兴趣爱好,增强创新活力。”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主体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高职生由于生源结构的多元化,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人文素养缺乏,由此带来的是自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钻研的兴趣等。认真研究和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激发高职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职业个性。用人单位在选人上逐渐认识到性格比能力重要。这种认识在国外已经相当普及。其原因是,如果一个人的技能不足,可通过培训短期提高。但一个人的性格与职业或岗位不吻合,要改变起来,可就困难了。所以,企业在招聘新人时,往往会将性格的测验放在首位,当性格与职业或岗位吻合了,才对其能力进行测验考察。如果性格与职业或岗位不吻合,再高的学历,再高的能力,也不予录用。高职院校在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安排上,能够正确引导学生逐步塑造与其所学专业相适应的职业个性,从而保证就业优势。第三,培养学生应挫能力。耐挫力较强的学生在挫折面前不会过分紧张,没有强烈的情绪困扰,能够尽快地找到适应和对付挫折的办法,从而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而耐挫力较弱的学生则会紧张、消沉、颓废等,这些心理失常的状态,势必影响自己的正常学习,甚至丧失生活的信心或走上邪路,带来不良的社会后果。近期,媒体频频报道学生经不起挫折,而采取消极的做法。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高职生在与困难和挫折做斗争中经受磨炼,受到教育,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对付挫折的能力。通过挫折教育,使学生敢于面对挫折,挑战挫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耐挫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高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应涵盖到诚信品质教育、敬业精神教育、合作精神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法纪意识教育等几个方面。一是诚信品质培养。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教育却出现了滞后问题,对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诚实守信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学校作为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必须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专业教学中。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诚信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新要求。二是敬业精神培养。通过教育和实践,把爱岗敬业精神发展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公德和公民社会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是发达国家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动力因素。职业院校学生毕业进入社会,成为我国工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的敬业精神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决定了自身职业发展的成败。为此,高职院校在对高职生的职业教育中,通过系统教学设计,使高职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和岗位产生神圣感。通过职业规范教育,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职业生活价值和意义。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不仅教会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和责任。在将来的岗位上能够兢兢业业、尽心尽责,自觉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任。三是合作精神培养。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比较激烈的社会。高校毕业生踏入社会以后,要想在短期内成就一番事业,单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成功的,这就需要积极主动地同他人进行合作。但是,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合作意识比较匮乏,特别是独身子女身上的个人主义、自利主义表现更为明显。这就需要学校无论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是课外素质拓展的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主阵地作用,规划设计好社团活动,开展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赋予校园活动的文化内涵,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有效促进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四是法纪意识培养。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生力军,是法律意识的先行者,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践行者。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法治化水平。尽管近几年教育部各高校加强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但高校恶性事件、犯罪现象不时发生,并且有上升趋势。对大学生不仅要加强普法教育,还要多组织学生参与法律相关实践活动。社会应该通过多种媒体宣传法制观念,进行普法教育,使互联网成为法律宣传的一个新平台。学校应实行以法律意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利用好暑寒假组织法律相关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
五、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技能教育
一、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首先,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通过对会计核算的考核分析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为企业的现代化经营与管理提供参考。
其次,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到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觉悟,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质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净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应自觉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当然,我们也不能坐等外部环境净化之后再来谈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会计人员也决不能因环境差而放弃职业道德修养。因此,面对当前环境,“出淤泥而不染”应成为会计职业界的一种高尚追求,以赢得社会对会计职业的崇敬。
二、切实加强监管
会计法律明确赋予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的职责,因此财政部门应建立和规范相应的制度,构建以财政为主,以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为连接、协调的监管机制。如建立重大会计事项报告制度、建立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制度、建立会计资格综合认定制度等。会计职业判断是在法律、规章制度约束下的相对主观,而完善的监督制度和良好的会计运行环境是会计职业判断正确行使的保障。
三、职业判断能力要加强
作为继续教育和会计执业资格考核评聘的重要内容,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学习,培养会计人员的自律品质。另外,会计从业人员还要自觉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律观念,认清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是一种违法行为,自觉接受监督,将外在监督转换成自我约束的需要,自觉杜绝违法行为,提高法制意识水准,带头维护会计法规的尊严。加强法制建设与《会计法》的学习和实施力度,使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熟悉《会计法》及财经法纪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心中有数,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同时,还要加大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加大法制建设和监督力度,使之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大大高于其所得利益。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要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积极发挥思想文化阵地在职业道德设计中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会计人员,把会计人员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上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细则,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加强会计人员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近年来,由于受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益抬头,它侵蚀着会计人员队伍,因此要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以加强会计队伍建设。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应贯穿于会计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始终。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及有关单位都应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通过各种手段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提高道德修养,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检查考核具体办法,对不道德的人员,不允许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考试,对于有严重违法乱纪的会计人员,除应负相应的责任外,还要吊销其已取得的资格证书,以后不得从事会计工作,把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作为达标升级的一个重要考核内容。
五、加强会计人员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1.各单位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及《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深刻领会、全面掌握有关知识。会计人员要以财经纪律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的职业行为,知法守法,廉洁自律,不提供虚假的、不真实、不合法或记录不准确的信息;要坚持原则,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单位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要增强法制观念,加强防范意识,避免工作失误,远离经济犯罪。
2.健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氛围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有效的会计法律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严格执行《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不仅要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历打击会计违法行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
3.个人示范与集体影响相配合。会计活动既是个体行为又是群体行为,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当采取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的方式。个人示范一是要求会计领域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会计工作中,以身作则,严格坚持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成为全体人员的表率;二是要求树立先进典型,如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弘扬正气、抨击不良倾向,通过个人示范起到影响大众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集体教育,扩大集体影响。集体影响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和相互监督。如开展会计工作评选优活动,促进会计职业道德整体提高。
4.灵活多样与生动活泼的途径。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很多,可通过课堂讲授、专题报告,也可通过媒体向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结合会计工作的特点,组织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社会活动,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能使会计人员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养成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良好习惯,而且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形成支持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规范管理制度,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在会计实践中逐步培养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最终促成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真实、客观、公允地进行会计选择。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会计主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建英,鲍莉华.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职高体育;教学;身体素质;职业发展
高等教育的宗旨在于重点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水平。在职高体育教学中,其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结合教学对象特点以及未来社会对体育职业的要求,来规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以后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一切体育能力。例如分析学生体育心理特点的能力、自我保健能力、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中所需的健壮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促进学生职业的发展。
一、职高体育教学必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原因
职业高中和我国其他高校培养学生的方式有所区别。正因为有这些区别,所以职高体育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这些因素。
1、学生职业发展的方向决定了职高体育教学必须为它服务。职高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必须是能够在劳动生产一线中发挥主体作用的人才,所以其教育的方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是无法胜任工作,无法完成任务。为此,职高体育教学从社会需求的角度,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角度,来设定教学课程,重视学生职业发展。
在当今社会高科技发展时期,某些工种的职业病越来越凸显出来了,以前很多大幅度的、大范围的动作已经简化成小幅度的,小范围的动作。在动作性质改变之后,身体的部分肌肉可能由于过度劳累而造成肌肉劳损,而那些不经常的运动的肌肉又有可能萎缩,丧失部分功能。例如教师这个职业,职业病最容易形成,长时期伏在办公桌上改作业、备课等运作,对颈椎有着很大的危害,很多教师患上颈椎突出的毛病。而职高是学生在就业接受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所以为了减少职高学生在进入工作后某些职业病的产生,有利于学生职业的发展。在体育课堂上就应该进行健康意识的宣传,同时还通过一些锻炼动作对未来的职业病进行预防。
2、学生的就业压力决定了职高体育教学必须为它服务。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企业等用人单位除了对就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苛刻之外,另外对就业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也非常高,因为就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招聘新人,对新人进行培训。另外,某些特殊行业对就业人员的身体素质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电力部门就会要求从业人员能长期从事野外工作,在野外操作如果身体素质不行,不但会影响工作的进程,同时还会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安全有着很大的威胁。所以说,职高生在学校除了学习专业技术之外,还要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得“棒棒的”,唯有如此,才能和众多的本科生、硕士生媲美,和他们一争高下,竞聘高薪、高待遇、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所以在职高体育教学中应该从能切实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实用体育技能着手训练,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从而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
二、职高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在职高体育教学中,如果方法运用得恰当,必能事半功倍,激好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从而强身健体,从身体素质方面为以后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1、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现代职场的分工非常细,在不同职场部门,身体每个部位所用的力度不一样,对身体造成的损伤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分析不同专业的特点,充分了解在不同的岗位中,对从业者需要哪些体能的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身体的部位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实用性的身体锻炼,完成不同的锻炼任务。来获得和专业相关的身体素质,从而适应劳动强度较大、超负荷的工作,能很快和工作岗位磨合,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当中去。例如厨师专业的学生,他们从学校毕业之后,绝大部分学生从业方向掌勺厨师、切菜工,配菜师等,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训练他们上臂以及手指的力度,在锻炼上臂力量时,可以进行杠铃、哑铃练习。在锻炼手指力道时,可以通过握力器来训练,每次握20―30次不等,两只手交替进行。或者通过用手指做俯卧撑,五个手指同时着地,刚开始时双手训练,训练到一定程度时,改用单手训练,最后可以尝试着用部分手指做俯卧撑。在对土木系的学生进行训练时,考虑到他们从业后要常常在建筑物或脚手架上走来走去,就务必要训练他们的攀爬、悬垂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单双杠,通过双脚倒挂,单脚倒挂来锻炼他们的悬垂能力;通过肋木训练他们的攀爬能力。
2、以工作场景模拟教学,锻炼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不同的职业劳动,有着不同的职业形态,对此就会有不同的技能要求。所以,职高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去工厂实地参观,要求他们在参观时仔细观察一线工人劳动的具体过程以及动作要领。回到学校后,设计好模拟场景,借助篮球、排球、铅球等体育教学用具,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例如,在对建筑工专业训练时,为了训练他们抛接砖头动作,可以以操场为建筑工地,学生头戴安全帽围成两个圈,站在内圈的学生负责抛“砖头”的任务,外圈的学生承担接“砖头”的任务。砖头用重量相似的铅球来代替,在训练时,要求学生们模仿抛砖师傅的基本姿势、用力方向、力度的大小、手臂摆动的幅度等。接砖的学生也要模仿接砖师傅手臂接砖的力度、方向以及弯曲的程度等。
结语:职业高中的教学使命和普通高中的教学使命不一样,职业高中肩负着社会使命,要直接向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使这些人才能适应各个工作岗位的需要,为社会作出贡献。所以职高体育教学的宗旨在于如何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多项能力发展,使之能有效地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使他们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屠晓丹.《中职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J]教育2014(14)28―29.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特训营的背景与缘起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异态审视
职业素养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内容,而职业技能是与职业素养的平行概念。在对60多家与学院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代表进行问卷调查中,获得了企业对职业素养能力需求的第一手资料。用人单位认为职业素养养成与职业技能同样重要的占74%,认为职业素养培养应该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占93.5%。然而在很多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重视不够,或者没有形成有效的职业素养培养机制,是目前高职院校职业养教育存在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抽象
以职业道德内容为例,目前高职院校多以一些“高大上”的职业道德原则来要求学生,通过纯粹的纸上谈兵“灌输”,导致学生缺乏真实的工作感受,无从做起,无法做到,也间接否定了现实职业活动。这种脱离职业素养生成本源的培养行为,效率低下,导致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2.职业素养教育方法不当
以实训课程来为例,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观念引导,不注意对设备的爱护使用,违规操作,损耗严重,连最基本的器材整理都没有,场面“狼藉”。这种把职业素养置于现实的职业活动之外的教育方法,并没有通过践行体现而养成的现象,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时常发生。3.缺乏规范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基于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状由考试文化桎梏所导致的“应试之殇”、由职业教育异化所导致的“考证之殇”、由锦标主义思想所导致的“应赛之殇”、“现实之殇”的价值反思,可以揭示出“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这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的价值分歧与冲突本质所在: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实质上是校方单方面的“独角戏”,对于社会、企业、用人单位只是“孤掌难鸣”。
(二)职业素养和特训营的切合点透析
拓展训练(OutwardDevelopment)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利用自然环境和人工设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和项目,以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之培训目的,其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观念:积极主动、开拓创新、认真负责、独立协作、共享成功,这与职业素养的教育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国外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体系由美国心理学家DavidKolb提出。国内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最早追溯到孔子,他培育出了包括72贤人在内的上千弟子。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体验和经验。纵观国内外体验式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贯穿“体验———感悟———升华”的理念,达到领悟并运用知识的目的。由此,将体验式学习理论引入到大学职业素养特训营教育体系,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因材施教,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自主参与特定职业化情景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验职业化、分享项目收等“学、做、教”的模式,这是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在要求。当前,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将重应用、接地气的拓展训练、体验式学习引入概念引入到职业素养提升中,从学生入校到毕业3年的学习进程逐环考究,开创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系统的职业化塑造的新模式,旨在引导高职院校前移适用于岗位需求的职业素养,有机融合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的实践及经验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的实践尝试
常州某高职院校体育学院从2006年起组建团队,开发并不断完善适应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具备鲜明特色的职业化课程体系,探索“两系统(思维优化系统与行动促进系统)、三阶段(入门—成长—提高)、五课程(理念、心态、素质、技能、职场)”职业素养训练体系。该体系“自愿无门槛招纳方式及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型教育理念,使其具备一定的推广空间。一方面是职业能力的职业化塑造———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等方面的隐性素养;另一方面是职业适应性的塑造———加深职场行为适应性,对学员的职业规划更清楚,懂得面试技巧,再加上平常学习能力的增强导致的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使得他们更容易被名企录用。(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职业装备”)无锡某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资源库成立职业体验中心,学生职业体验成为固定项目,并按照职业态度(30%)、职业规范(45%)、职业道德(25%)等三个模块锻造学生拥有良好职业精神。以艺术系学生为例,学生通过校企合作中各类商业化的项目设计和竞标,或者参与各类设计竞赛,在实战锻炼中真正了解行业运作规范和评价标准,体会职业人的特质要求,再从已知的知识理论中寻求类同的体验,并加以总结、完善、矫正、提高,纠正期望与实际情况的偏差,不断完善自己。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形成职业素养“千万成长工程”训练营,把高职学生在校三年整个设计成一个包含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和顶岗实习的育人工程:一年级强调懂做人,二年级突出职业心态,三年级强调会做事,启发广大学子的行为自觉和健康成长。虽是一个时效性比较短暂的职业素养提升工程,但却树立了学校面向社会需求、专业对接产业需要、课程对接岗位的思路,把握了职教规律,把现实有效的需求推进课程、引入教学实践中来,遵循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的实践经验
1.训练营教学方式易推广
特训营采取短期、集中的方式开展,改变了传统课外学习分散零碎的现状,充分运用第二、第三课堂的系统化教学,加强高职学生对职业素养和持续发展的认知,改善专业及通用技能之间的平衡。同时,设立特训营课程以加强学习的灵活性,让学员在互动式职业行动过程中,后劲实足,毕业生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侧重模拟真实职业情境
职业素质是可以训练的,从目前已实践探索的高职院校情况来看,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采用高趣味性、高参与度的活动形式,取代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育,打破传统课程教学的时空限制,在时时事事处处都体现职业素养提升的情和景,增强参与者的体验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行为,都可以采用体验式教育方法,这是实现学生在树立观念意识———建立思维方式———养成行为习惯之间的相互转化。
3.结合专业发展和就业需求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多专业综合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因专业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可按需补缺自由选择学习模块,结合专业、未来从事的职业,因地、因人、因专业的“菜单式组合选择”,切实可行地强化学生特定的职业素养能力。同时,训练营模式将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必然会提高其对自身的关注,进而达到促进职业素养提升的目的。
三、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的路径探寻
1.明晰目标定位,全面提升师生对职业素养教育的认识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就业指向和职业倾向,学校不能沦为就业市场的工具,育人才是根本目的,一旦过度强调工具主义的价值取向,高等职业教育将偏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本质。在尊重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专业的前提下,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积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合格职业人。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体验教学、公选课等形式,把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大学教育的每个环节,逐步形成以涵盖学生个体职业意识成长、职业认知深化、职业习惯养成、职业道德完善、职业情感升华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
2.创新实施程序,构建有效的运动机制
特训营主要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摈弃内容空洞、填鸭式的说教方法,运用项目训练、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录像教学、小组讨论、社会实践、拓展训练、技能大赛、成果展示等形式,利用科学方法和有效程度来达到设定目标。因此参考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的模式,设计了全新的“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的科学训练程序(简称OTPAE五步训练法)。在每个能力点的训练中,均按照“目标”—“任务”—“准备”—“应知”—“行动”—“评估”等五步法组织实施。对于渗透式、技能大赛等教学方式,指导教师也应遵循上述程序,有选择性地进行调整或修改。
3.夯实建设内容,系统化推动实施
在课程设置方面,创立“331”(三体三结合以主线)的课程体系:平行构建职业心态、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课程体系。以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外延拓展与内涵深化贯穿始终,突出培养主题。根据高职教育三年制的特点,分学年确立来职业素养提升目标。一年级侧重职业心态。从职业化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完成学生职业素养所需要的知识贮备(包括职业化知识、理念与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化认知,形成职业化的意识。本阶段,《职来职往》、《赢在执行》等培训视频是基本理论教学形式,理论课程设置为《空杯心态》、《积极心态》、《合作心态》、《得失心态》、《感恩心态》等,主要目的是确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和良好的心态。二年级侧重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以职业化的心态去参与社会化的活动,重点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本阶段,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形式有:情商训练体验游戏(《EQ训练》),逆商训练体验游戏(《AQ训练》),财商训练体验游戏(《FQ训练》)。理论课程设置为《办公自动化》、《策划书制作》、《时间管理》、《有效沟通》、《演讲技巧》、《职场礼仪》《创新思维》、《执行力》等。三年级侧重于职业技能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职业精神的塑造以及职场氛围的适应要求。通过参加企业培训项目策划、担任企业拓展培训助教、承担周边高校各类培训、承办大型晚会、教育机构市场开拓等工作,真实体验企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对比自身不足,增强职业素养提升的自身原发动力。本阶段训练课程可设置为《SYB课程》、《教练技术》、《营销宝典》、《沙盘模拟》、《NLP课程》。4.推出混合式教学育人模式(O2O),促进全人发展O2O即OfflinetoOnline,是指线下与线上通过互联网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教育O2O即线下教育与线上平台相结合,在闭环内完成整个职业素养提升过程。教育O2O模式不是把线上和线下简单相加,而是从学习者体验出发,把互联网和传统资源进行对接、配置,互补短板。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教育。首先,职业素养提升教育具有明显的终身教育教学特征,开放性强。顺应开放性特点,创新学习形式,引入线上教育平台,能够满足社区成员多层次、短平快的学习需求。其次,区域间高职院校本身具有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也具备开发线上课程资源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巧妙整合资源,建设职业素养提升教育MOOC平台。再次,职业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是职业关联度高,实践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地方高职院校大多具有成熟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具备承担实训任务的能力,能够为社区职业教育提供师资、场地和设备等。
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的发展展望
1.将企业文化融入特训营项目,进一步挖掘推广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特练营的组织为高职职业教育的深化模式做了有益尝试。高职院校在尝试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项目中,应融入更多的职业特色,这是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通途。一旦校园文化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意识氛围,高职学生在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的长期熏陶,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更好地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这一重要平台,结合特训营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
2.拓展工学结合,扩大参与主体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是深层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体现,特训营课程构成及实施要针对产业、行业、企业、部门和岗位这“五类场境”的需要来设计。以工作与学习结合为引导,通过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共同构建以“企业文化”为支撑,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体验式职业素养培养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符合企业自身用人需求的职业素养,“零距离”对接职业素养与“五类场境”用人需求,实现“五类场境”、“用人”与高职院校“育人”的互利共赢。
3.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完善职业素养反馈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本身视为特训营实施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畅通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渠道,推动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及其评价体系的认同。可在学校制作《职业素养培育证书》,对学生高职教育3年素质拓展进行如实记录和描写,进行每学期一次的评价信息反馈,可供企业招聘时参考,也是对学生3年在校期间职业素养培育的一个导向,并作为素质教育体系持续改进的依据。
4.协同资源,共建虚拟仿真职业素养实践平台
“互联网+”战略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耦合过程,也是新业态形成的机制。将“互联网+”理念、技术和职业素养养成相结合,协同整合高校、企业、政府优质产学研育人资源,构建虚拟仿真职业素养实践中心,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能力与水平,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曾婉玲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沈纲,董伦红.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理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
[2]郭春燕.试析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养教育实践[J].黑龙江高职研究,2012(3).
[3]许亚琼.活动导向的职业素养培养[J].华东师范大学,2010(5).[4]宝洪江.体验式培训:人力资本积累的新途径[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