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流通经济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探井生产运行 工作流 Ultimus BPM;
中图分类号:TF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171-02
1 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胜利油田的勘探业务管理过程比较完善,流程复杂,涉及到多个单位和多个专业,并且各个环节联系紧密。尽管目前在个别环节已有一些管理软件在运行,但是从探井部署到生产运行的业务环节,目前胜利油田还没有一套系统对上述业务阶段提供完整的文档审批和流程监控的功能。因此从实现勘探管理信息化和提高勘探管理水平的角度,需要开发以工作流平台为基础的探井生产管理运行系统,实现勘探过程管理信息化、规范化以及文档资料的共享。经过全面的技术研究和分析,选定了局信息中心统一引进的Ultimus工作流平台,以此为基础实现井位部署及生产管理各个阶段的业务协同和监控。
2 系统架构设计
依据系统的设计要求以及从系统平台安全性、稳定性、用户使用方便性等方面考虑,系统采用B/S的架构模式,基于.NET框架平台进行开发,利用SQL Server2008关系型数据库作为系统的数据库管理平台,总体架构按照分层架构的设计思想,如图1所示:
3 实现技术路线
3.1 Ultimus BPM Suite研究
Ultimus BPM Suite 是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用来提高组织的生产力和响应力、降低成本和加快循环的次数。提供了一个协作的、自由编程流程模型建立和开发的环境、灵活的集成和工作流功能、强大的管理工具,并且流程参与者可很容易使用 Web 界面,从而实现最低企业可用持有成本。Ultimus BPM Suite能够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其思想体系如图表2:
3.2 EIK开发接口技术研究
Enterprise Integration Kit (EIK:企业集成工具包),可以通过COM或.NET定制开发一些特殊需求,嵌入到Ultimus BPM服务平台中。包括流程任务调用、任务状态、自定义客户端置等接口。通过对上述接口的二次开发实现了自定义组织结构图、自定义用户界面、业务模块与流程调用等功能。
EIK中由两大部分构成:Ultimus.WFServer和Ultimus.OC,如图表3所示
4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设计思路
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组织上,重点对油田勘探业务流程的现状和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应用Rose分析建模;在软件的设计上,在遵循软件开发设计规范的前期下,力求做到用户使用简单、便捷。
由于探井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是勘探决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但在业务上又相对独立,涉及到的用户也不完全相同,因此系统设计必须符合勘探决策支持系统的整体框架,在整体架构、用户体系、界面风格等方面保持最大的一致性,但在功能模块上又要与整个决策系统进行分离,使之既依附于决策系统,又能够独立运行。
4.2 生产管理流程开发
经过充分的业务调研及分析分析实现井位运行管理、钻井过程管理、测井管理、试油管理等业务流程的开发。
(1) 井位运行管理流程
对井位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包括井位测量、钻前工程和工农关系、钻井地质设计、工程设计等。收集钻井讨论决策所需要的有关勘查及设计资料。
(2)钻井管理流程
钻井管理流程包括钻井措施决策管理和完井方案决策管理两部分的内容。钻井措施决策管理针对钻井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情况进行的讨论决策提供相关数据支持。完井方案管理流程针对完井方案所需要的完井资料,补充设计、完井报告等进行管理。
(3) 测井管理流程
本部分流程包括测井日常侧井任务管理和重点井的测井方案讨论管理两部分内容。包括测井讨论、测井通知单、测井设计、测井监督报告、测井解释报告、数据验收等功能。
(4) 试油管理流程
试油管理流程包括试油方案管理流程和试油措施管理流程两部分内容。
试油方案管理流程包括试油任务通知单、试油设计、地质总结、试油监督报告、数据验收等功能;试油措施管理流程包括试油措施的设计、试油施工总结等等功能。
5 结语
通过对Ultimus底层平台的研究,解决了目前Ultimus工作流平台整合应用过程中最常碰到的问题,实现了基于工作流的探井生产管理运行系统,建立了勘探生产管理部门的初步协同环境,使勘探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得到了完善。在原Ultimus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保证了其长期可用性,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可以广泛的应用在部署在各种流程系统中,能过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变更。
参考文献:
[1] (美) Martin Kugeler,贝克尔,Michael Rosemann:《业务流程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
[2] 王璞, 曹叠峰:《流程再造》,中信出版社 2005年出版.
一、关于B股保证金涉外收入和支出的申报
(一)经营B股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券商)收到投资者从境外汇入的B股保证金时,在券商明确告知银行其款项性质的条件下,银行可代其办理涉外收入申报手续,填制涉外收入申报单(对公单位)时,交易性质为“证券发行”,交易编码为4211;同时在“交易附言”中注明“B股交易保证金”及受益人。
(二)券商应投资者的要求将B股保证金汇出境外时,须按照《通知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业务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作规程”)的规定办理对外付款申报,填制非贸易(含资本)对外付款申报单(对公单位),交易性质为证券投资项下的“股本支出”,交易编码为4211,在“交易附言”中应注明“B股交易保证金”。该申报单可作为券商向银行申请此类对外汇款的凭证。
(三)登记结算公司通过境内清算银行与境外券商进行B股资金清算时,由清算银行代登记结算公司进行申报。填制相应的申报单,交易编码为4211,“交易附言”注明为“B股资金清算”。
(四)银行须审核券商填报的对公单位基本情况表,并确保其行业属性填写为“金融保险业”,代码为009.
(五)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须督促银行和券商于2001年5月31日前,将2001年2月20日(包括20日)以来发生的这类交易进行补申报。
二、关于非居民通过境内银行进行涉外收支的申报
非居民通过境内银行进行的涉外收支行为,均须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办理申报。具体操作如下:
(一)如非居民能够前往银行办理涉外收支业务,则应由非居民明确其款项的交易性质,银行根据其申报的性质,选择相应的交易编码,填制申报单;
(二)如非居民不能前往银行办理涉外收支业务,则可由银行代其进行申报;如果发生涉外收支的帐户属非居民个人拥有,涉外收入应填报涉外收入申报单(对私),交易性质为4000,对外支出应填报对外付款申报单(对私),交易性质为3200.如果发生涉外收支的帐户是非居民公司或机构拥有,涉外收入应填报涉外收入申报单(对公单位),交易性质为其它资本的其它项,交易编码为4360;涉外支出应填报非贸易(含资本)对外付款申报单(对公单位),交易性质为其它资本的其它项,交易编码为4350.同时,还应在附言中注明“非居民帐户收入/支出”。
三、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业务的申报
根据操作规程的规定,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我国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业务均须办理相应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四、关于信息的传输
(一)银行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将申报信息及时传输到外汇局,即对于涉外收入信息,银行必须在本工作日内将涉外收入统计表的信息传输到外汇局,在第二个工作日结束前将本工作日发生的申报信息传输到外汇局;对于对外付款信息,银行必须于本工作日结束前,将关于当日发生的申报信息传输到外汇局。
(二)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须于本工作日结束前,将当日接收的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信息(包括基础数据和汇总数据)传输到国家外汇管理局。
(三)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须加强对银行和券商执行制度情况的核查,确保有关规定得以贯彻和实施,对于核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各分局接到通知后,立即转发辖内各分支局、外汇指定银行、券商,并督促执行。执行中如遇到问题,请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联系。
关键词:商贸流通 区域经济 共生发展模式
共生理论的内涵
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构成共生理论的三要素,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它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在不同的共生体中,共生单元的性质和特征是不同的;在不同层次的共生分析中,共生单元的性质和特征也是不同的。共生模式又称共生关系,是指共生单元相互利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作用的方式,也反映作用的强度;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流关系,也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能量互换关系。共生关系在行为方式上,存在寄生关系、偏利共生关系和互惠共生关系;在组织程度上,存在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等多种状态。
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共生的三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反映共生系统的动态变化和规律。共生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媒介称为共生界面,它是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媒介、通道或载体,是共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共生界面集中体现了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机理,是共生模式形成的内在动因。共生界面选择机制是处理共生单元复杂关系的核心。共生系统是指由共生单元按某种共生模式构成的共生关系的集合。共生系统的状态是由共生组织模式和共生行为模式的组合决定的。
商贸流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商品与资金流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商贸流通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流通经济的基本组成单元――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得以实现的。商贸流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指的是各种劳务性产品在市场上的交换与流通,这其中不可避免会包括生产资料以及消费资料在内,我国商品流通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兴起而诞生的,在流通过程中,商品实现了自己的增值。现阶段,我国以及全球的经济互动性逐渐增强,如何实现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费用最低、增值最大、流通时间最短、流通环节最简练、流通网络越发达,是我国流通经济领域以及物流管理领域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总的来说,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的流通经济取得了很大进步,城市流通经济体系逐步建成,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与信息网络也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流通经济网络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加快经济流动、促进经济增值的重要推动力量,商品流通是流通经济体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他流通成分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商品在流通中可以实现增值,而区域经济是其增值的基本保障,通过在不同地区以不同形式增值,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商品市场的繁荣。
商贸流通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资金的流通。伴随着商品与贸易的流动,大量货币资金在不同地域间自由流通,这些货币资金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鲜血液。对于我国的流通以及物流体系来说,其中最基本的应该是实体商品的流通,但是最为关键的是整个货币资金的流通,流通体系正是因为有了货币资金的流动,才有了发展的活力,货币资金为整个流通体系注入了血液。货币资金不仅是现代宏观经济体系和微观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社会化流通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现代流通经济体系需要高度重视资金流通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资金的控制,实现对整个流通经济体系的监督和管理,也应充分利用资金的力量推动物流经济的发展。重视货币资金的流通,还可以提高整个流通经济系统的运营效率,掌握货币资金流通的效率、发挥货币资金流通的作用、缩小资金流通的分配范围,对于整个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来说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现如今,通过商品贸易引进资本,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众多地区发展经济的做法,因此促进商贸流通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技术与信息流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流通业存在的五大问题,尤其是对流通界定的八个困惑进行了剖析。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系列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流通业 碎片化 市场分割
中国流通业存在的问题
综合来看,中国流通业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五点:
(一)高层重视不够,缺乏明确产业定位
长期以来,在“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价值创造思想的指导下,“重工轻商”,“重生产、轻流通”的导向政策盛行。各级政府奉行GDP考核指标体系,追求发展高产值的制造业,而基础性、低产值的流通业被放在次要地位。同时,由于理论的缺陷引致高层对流通业在思想上重视不够,对流通业的发展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尽管学者们相继提出“先导产业论”(刘国光等)、“基础产业论”(黄国雄)和“战略产业论”(刘子峰、冉静飞和文启湘)的观点,但在国家产业政策层面,直到目前依然没有得到明确的体现。这说明国家对流通的价值和功能认识依然不到位,流通亟需高层重视,并从国家战略角度明确定位流通。
当然,目前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对于流通的范畴界定存在模糊的认识。笔者认为目前存在着八个困惑:
困惑一:流通的泛在化。如今,我们讨论流通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第三产业中讨论商贸服务业中的流通。而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都存在着流通问题。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界,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涉及的流通问题更为关注。退一步而言,即使我们讨论商贸服务业的流通问题,往往是由于上游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问题,引发了第三产业中的流通问题。
困惑二:流通的对象无形化。在传统的教科书中,讨论产品与服务时,往往把它们进行了严格的物理分割。而作为流通的对象,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在信息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服务,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与影响下,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打破了传统教科书中对产品与服务的界定,而且无形化的比例越来越大。
困惑三:流通的产业一体化。流通的产业一体化不仅仅指内贸与外贸的一体化,而且,涉及到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关系。商务部自组建以来,一直试图把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统一起来,但是,时至今日,内贸与外贸的一体化问题,仍然是横亘在流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难题。
困惑四:流通的混合化。我们面对的流通既有传统的层面,比如人类有史以来就存在的问题,也有与时俱进的、高科技高度融合的高端化的层面。所以,我们讨论流通问题时,往往会产生不同层面的冲突与纠结。
困惑五:流通的层次化。现在的流通企业有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大型集团,而更多的是遍布城乡的中小型企业甚至是微小企业,这些众多的微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大型集团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空间分布中也存在着层次不同的问题,核心商业区、城乡结合部、社区服务区与农村生活服务的层次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在一个层面。再者,我国流通产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未来长期需要考虑的问题,也不在一个层面。这些都对政府决策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困惑六:流通的碎片化。如今,我国的消费主体日益呈现以80后乃至90后为主的特征,消费客体也出现个性化与定制化的趋势,消费过程的多样化导致了碎片化的状况更加明显。比如,网购市场的日益成熟与发展,碎片化群体的不断扩大,迫使流通企业必须转型升级,提高反应速度。
困惑七:流通业出现虚拟与实体的融合化。一方面,虚拟的电子商务企业存在着向实体延伸的动力,以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传统的实体企业也存在着向虚拟电子商务空间的拓展,以保持自己的市场不被更多地蚕食。
困惑八:流通的双重“人格化”。我国的流通企业既承担着为民众服务的责任,即政府所要求的生活必需品的准公共服务,又具有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市场化服务的职能。这样的双重“人格化”导致流通企业既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公共支出的补贴,又需要完善的市场环境,保持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
(二)政策歧视,市场分割
在流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其重视度不够和缺乏明确战略定位,在政策制定与实施上一直存在歧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中央和地方预算中,政府历年来对流通的资金支持相对农业和工业明显不足。二是在外贸与内贸政策中,存在着重外贸、轻内贸的政策;同时,内外贸体制中存在的实质性隔离,导致内外贸长期无法一体化。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在某些地方盛行,导致国内市场分割,无法实现“大市场、大流通”的内部统一大市场。四是在基础资源使用中,流通企业用水、用电价格相对于工业企业偏高,增加了流通企业的运营成本。五是在对国内流通实行产业政策歧视的同时,对外资企业实行或明或暗的“超国民优惠待遇”,使得国内流通企业雪上加霜。即使2008年国家在税收政策上实行两税合一后,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依然“内外有别”,对引进外资提供相应扶持和资源使用优惠政策,对内资的激励则相对较弱。无论是产业政策上的产业歧视,还是“内外有别”政策歧视,这都对我国流通业的发展起着很强的抑制作用。
政策歧视以及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导致我国流通市场分割严重,阻碍了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市场分割主要表现为内外贸市场分割、区域市场分割、城乡市场分割以及条块市场分割。内外市场分割导致外部市场受FOB条款的制约,对外流通很难发展;同时,外贸企业因缺乏内部市场通路,无法支付高额的“通道费”,结果无法进入国内庞大的市场。其结果是我国外向型企业像是被斩掉手足的生产巨人,一方面受制于掌握知识产权的外国企业,另一方面受制于掌握流通渠道的外国企业,只能赚取处于“微笑曲线”底部的较低的附加值。特别是,这些外向型制造企业对内失去庞大市场的流通能力,无法应对外来风险,一旦受到外来的冲击只能眼睁睁等死。与此同时,尽管内部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推进,但在区域保护和条块利益的驱动下,内部流通市场区域和条块分割依然严重,成为内部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制约因素,不利于内部市场资源和产品优化配置,国内统一大市场很难形成,进而引致流通长期滞后于生产,价值实现落后于价值创造,生产相对过剩,消费相对不足,陷入了产品积压的困境。
(三)流通企业散小、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
流通企业散小、市场集中度低和竞争力不强可以通过在零售百强销售规模及其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来体现。2010年,我国零售百强企业中只有苏宁、国美和百联集团的销售额突破千亿元规模。沃尔玛的销售额在2009年高达4082.14亿美元,2010年进一步提高到4210亿美元;而家乐福2010年销售额也高达1010亿欧元。而我国零售百强企业整体的销售额仅为沃尔玛一家公司销售额的62%。同时,我国零售百强企业零售规模总体达到16641.2亿元人民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10.6%;而美国这一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高达60%。可见,我国流通企业规模整体呈散小、微弱的状态;流通主体之间关联度低,现代化、信息化、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流通集团化、规模化程度偏低,流通组织结构松散、流通效率较低,竞争力不强问题依然严重。
更为紧迫的问题是我国流通企业的盈利模式有待明晰,尤其是那些靠通道费作为主要盈利手段的企业,需要考虑自己未来的出路。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外资企业。有的外资企业过分地依赖通道费、进场费和服务费等,忽略了对流通模式的创新,盲目扩张,结果导致破产倒闭。
(四)理论研究滞后,无法满足实践需要
我国有着悠久的“轻商、抑商和贱商”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又经历了很长的“无流通和半流通”阶段。直到改革开放时期,为了解决流通体制和建立市场机制问题的流通理论才开始兴起,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流通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完善以及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流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作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如何推动流通理论与实践创新是摆在流通理论界面前的重大课题。曾遭受到“无用”的责难和“取消”观点的流通理论被赋予特殊的使命和地位。尽管流通理论伴随经济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是,多年来对流通经济的研究并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原创性理论缺失,研究方法陈旧,再加上西方经济学不断强化,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流通经济理论和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面前有些力不从心,无法满足流通业进一步发展的实践需要。
(五)学科发展滞后,人才队伍培养有待提高
商业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界尤其是流通理论界一直致力创建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商业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复杂多样的流通实践更加需要理论指导,因而流通理论研究应该得到重视,流通应该得到大发展。然而,商业经济学并未能像其他学科一样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进入一个繁荣时期,反而日益走向边缘化。1998年教育部进行学科调整,将流通经济学划为应用经济学下的三级学科,流通经济学学科在很多高校砍掉或者转成其他学科。尽管最近调整学科目录,将恢复贸易经济专业,但是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全国大部分高校砍掉了流通经济学专业,如今,保留流通经济学专业(贸易经济)的只有16家,流通经济学的博士点只有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几个单位。流通学科的发展滞后致使流通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流通业发展升级的重要瓶颈因素。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时代,流通经济学却被社会遗忘是当前扩大内需政策背景下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促进中国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重视流通产业,明确产业定位
在市场经济机制和体制下,作为相对独立环节的流通业上通生产、下接消费,是国民经济顺利运行的桥梁和纽带,被比喻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和神经。目前,在我国“流通是生产的瓶颈,流通是中国企业家的困惑,流通是生产企业不可逾越的门槛。”怎样认识流通问题,不仅关系到生产企业产品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如何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流通产业的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功能越来越重要。流通业不仅具有价值实现功能,更具有创造价值的增值功能;不但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对外交往的基础,更是城市的基础和国民生活的基础。我国流通业已经具备了学者们提出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或战略产业的基本特征或特点,因此,无论从产业功能还是从产业价值及重要性上,流通业在国家层面都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予以明确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或战略产业定位。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家产业定位的基础上,应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实际情况依次明确本地区的流通业定位,引导流通业的有序发展。
(二)消除政策歧视,促进市场统一
政策歧视源于认识的偏见、理论的误导或与追求目标定位的偏离。长期以来,在流通不创造价值、不属于生产性劳动观点的影响下,形成流通不是产业,更谈不上受到重视,引致其发展滞后的现实。事实上,流通产业既通过交易实现价值,又通过自身服务实现价值增值。它不仅通过创造有形的价值提供有形的产品,它还通过创造无形的价值提供无形产品以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多层次的需要。因此,流通产业是具有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本不应该受到产业政策的歧视对待。
同样,“内外有别”歧视的政策首先源于国内崇洋的思想以及对外资的高估和盲目信任。在外资管理理念领先、技术先进和经营模式领先等认识误导下,产生对外资的盲目信任和饥渴式的需求,进而通过各种或明或隐的优惠条件吸引外资入驻,破坏了原有的商业生态,对内资商业造成一定的打击。事实上,所有流通企业的本质都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只要商业环境好,资本都会不请自来。伤己利人的“内外有别”引资政策可以休矣。
内外贸市场分割既具有体制性的历史成因,也是内外贸歧视政策的结果,曾经为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是,内外贸市场的分割已经造成我国外贸企业对外流通受制于人,对内流通没有发展、渠道阻塞不通的局面。尽管外贸企业生产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它却失去机动应对能力;面对外来风险只能苦苦承受煎熬,别无良策。
目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51.27%的人口居住在城镇,而2010年为49.95%。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市场失衡状况,加上部门利益和区域利益保护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分割和条块分割,这些都成为国内统一市场的羁绊,制约了我国大市场、大流通的形成。
政策歧视是流通产业发展滞后、内外部市场分割、区域市场、部门市场分割和城乡分割的主要根源。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流通业是构建内部统一大市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途径。
据此,针对国内目前对流通业存在的产业歧视政策(包括税收,水、电、土地资源使用等)、外贸优惠政策、“内外有别”的引资政策和由于部门利益和区域利益存在的部门保护和区域保护政策,建议在“十二五”期间,能够从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对国家及各部门、各区域存在的歧视政策进行清理,彻底消除政策上对流通业的歧视,特别是对内资流通企业的歧视政策;同时,制定支持流通业大发展的战略政策,促进流通业的快速升级发展,加快构建城乡统一、区域统一、国内统一大市场和内外贸一体的大市场。
(三)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流通业竞争力
流通业已经成为现代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流通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强大的流通不可能造就经济大国,更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流通业已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来看,谁控制了一国的流通业,谁就控制了该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流通业在现代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在内部市场全部开放的情况下,国内零售百强(包括外资零售巨头在内地的销售额)整体销售规模仅为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的60%。国内零售市场分散、集中度低,我国流通企业在内外部市场竞争力都不强是无法辩驳的事实。因此,我们建议制定流通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同时,应当注重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加强产销之间的衔接,减少流通环节,强化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升流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水平,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内资流通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鉴于流通的桥梁和纽带功能,建议在提高市场集中度和增强流通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制定中小型社区流通企业的发展。因为中小流通企业是流通的血管和神经的末梢,直接面向大众消费者,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保障和经济良好运转的基础。因此,在提高市场集中度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中小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更不能以中小流通企业的损害为代价,否则,将适得其反,将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便利,破坏我国的流通生态,恶化我国的就业状况。
(四)加强理论研究支持,引导流通企业健康发展
21世纪,流通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顺利运行、提升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率、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流通市场的繁荣,为流通理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肥沃的土壤。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流通理论研究逐步进入低谷状态。直到目前,流通研究方向分散,研究力量薄弱,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在实践中,流通业已经成为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遇到的很多问题亟需流通理论予以支撑,对流通理论有着迫切需求。可是,现有的贫乏的流通理论不足以解释流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当前,快速发展的流通实践与相对滞后的流通理论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我国流通业进一步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障碍。因此,我们建议今后在政策上加强对流通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理论的创新引导我国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流通学科建设,培养流通人才队伍
客观上,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为流通业发展和流通理论创新提供丰富的土壤,我们建议在国家层面上重视并加强流通学科建设,借这次学科调整之际恢复贸易经济学二级学科的地位;鼓励各高校恢复流通经济学的学科设置;支持高校和研究机构增加设立流通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培养点。同时,加大流通经济学研究的科研投入和期刊杂志增设,提高流通经济学学科在经济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向流通企业提供高层次的流通人才,为流通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加强流通理论研究,为流通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决策支撑,促进流通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六)重视流通业相关立法工作,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比如,讨论多年的《商业网点规划条例》迟迟无法出台,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流通产业的规范化与有序化发展,导致各类业态失衡发展,过度竞争现象比较严重。而出台这样一部法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而发起的商务部又被冠以扩张自己权力的恶名,导致无法尽快出台。
(七)重视中介组织,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目前的尴尬状况是在某些方面,政府干预过多,存在着越位的问题,中介组织无法发挥正常的中介组织作用,而在某些方面,各级政府又彼此推诿,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存在着缺位的现象,因此,如何有效发挥政府与中介组织尤其是行业协会的作用,成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徐从才.现代商品流通:转型与发展.人民出版社,2000
2.夏春玉.流通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荆林波.中国流通理论前沿(第六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荆林波,王雪峰.中国流通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内部报告,2012,2
5.荆林波.电子商务促进流通现代化.全国电子商务工作会议讲话稿,2012,2
6.刘国光.加快流通产业向先导产业的转化.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6)
7.李骏阳,李燕博.从末端产业到先导产业―我国流通改革30年述评.市场营销导刊,2008(5)
8.黄国雄.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财贸经济,2005(4)
1.劣势分析
与其他产业相比,流通产业的集约度还不够高,随着能源消费水平、规模的日益提高、扩大,产业内部的流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原有供货、销货渠道被中断,高成本、低收益经济发展现状给流通产业带来了沉重的运营负累。由此可见,低碳经济诱发的“能源危机”,使流通产业的高频流通、低频经营模式遭到了重创。产业经济流通速度虽然加快了,但是由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约束限制,流通交易中的捆绑束缚成倍增加,生产资源被锁定,流通渠道减少、流通容量被压缩,使流通产业经济的能动性减弱。资料显示,巨大多数流通产业为摆脱低碳经济束缚,纷纷弃用高效交流通道,选择另辟蹊径,寻求高收益经营路径。
2.机会分析
当前经济结构、贸易规则正在变化,为避免高耗能、污染产业给我国资源环境造成沉重负累,国家也开始在其他产业领域中发展低碳经济,并给予了非常丰厚的政策优惠,世界市场为融合流通产业,也纷纷创建了低碳交易机制。因此,国家政策、国际环境,给流通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利润转让,开发新贸易关系,拓宽了流通产业经营规模,使其成为国家经济主体,拥有最先、最优发展权利。
3.威胁分析
经济危机、衰退现象对流通产业经济体的影响是负面的,在强大冲击力的干扰下,流通产业各经济体的运行体系会随之崩溃,依靠流通经济拉动市场内需的动力能源枯竭,流通产业便会失去市场有利竞争地位,承担过量节能减排义务,承受人民币汇率上调的经济压力,直至危机过去,流通产业也很难从经营困境中走出来。
二、结论与发展路径
关键词:商业流通;指标体系;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081-02
引 言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这些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时准确地进行各类信息服务,成为政府部门及企业决策者的有效工具。为此,在综合考虑了商业流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特点后。建立了商业经济发展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CEIDSS)。
该系统设计成一个由问题驱动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通过定量计算方法、定性推理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题求解,实现智能决策支持。该系统按照“问题导向、用户第一”的开发原则进行开发,即完全按照商业部门的工作需求确定决策支持的目标、问题和方法,并充分考虑了决策技术和方法的先进性。
一、商业经济发展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目标和功能
1.系统的目标
商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一个战略目标,流通企业经营活动总是为这个战略目标服务的。商业流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必须有一套综合指标体系深入地、科学地评价。商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流通系统宏观和微观活动成果的各种指标的数字形式,这些数字在计划任务、统计分析、效果评价活动中构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整体。考虑到国家对流通经济现代化的要求和信息分析处理的特点,其构成的基本内容如图1所示:
商业经济发展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CEIDSS)的总目标是:建立一个较实用的决策支持系统直接供省级商业部门进行战略研究,制定中长期规划和模拟仿真。由于它服务的对象是高层领导,决策环境复杂多变,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流通、企业经营和工业生产诸多因素,能够获取的信息有的是精确的、定量的,有的却带有不确定性因素或只能定性描述,牵扯到的利益主体也是多方面的,价值观和评价准则也各不相同。为了建立一个实用的决策支持工具,就必须把系统分析思想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知识工程、专家系统工具结合起来,构成集成化的决策支持系统,以灵活、方便的形式向决策者和决策分析人员提供支持。
2.系统的功能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大体包含几个方面:
国民经济及商业经济发展综合信息查询
系统能以数字、表格、图形和图像等形式,向决策者、决策分析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提供综合的商业经济各方面的信息。本系统不象一般MIS那样采集比较全面而详尽的数据,而是采集经过加工的综合信息。
商业流通经济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在综合信息查询的基础上,系统增加了比较分析的功能,这是当前决策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某些信息的直接或综合比较,认识现状,发现差距,从数量上和结构上明确问题所在,选择主攻方向。根据目前国内开发的类似系统试用经验来看,比较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在“同中求异”,在可能条件下找出事物间的差别,给决策者以启示。
商业经济系统模拟仿真
系统可根据设定的经济、社会情景,利用已有的信息与有关的模型和由专家经验形成的事实和规则,对不同的政策措施下的发展前景、结果和影响进行模拟仿真。这里的模型有定量、半定量和定性的各种类型。由于商业经济系统无法进行大规模、全局性现场实验,利用模拟仿真可对后果与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研究。
实施方案的评价与优选
系统对于不同发展方案、规则、政策措施,可从不同侧面、角度、准则行比较评价和优化选择,以供决策参考。现代的评价与优选法带有综合特点,因此系统具有综合评价与多准则优化的功能。
商业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本系统提供了功能较全的预测软件,可帮助用户进行反复运算分析,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大体勾画出商业流通经济发展的前景趋势,揭示未来发展的可能和潜在的各种危险、问题,采取相应对策,降低计划与决策的风险和减少不确定性。
二、系统的框架结构、关键技术与开发
1.商业经济发展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
在经济活动中。很多决策问题是围绕着如何对某些事物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策略,采取进一步的行动。针对这类决策问题,人们往往需要根据有关理论及经验制定一系列的衡量标准,即建立一套多级指标体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事物进行综合评判。这种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结构化决策过程,一般都是由内行专家根据一定的专业理论凭经验和直觉在收集大量不完全、不确定信息基础上建立起多级指标体系,运用多种专业知识,集成各类专家意见和建议,统筹决策。但在这种多级指标体系中,各种指标之间的关系很难明确,而且还受评价者效用标准和主观偏好所左右,受环境条件和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
因此,很难在指标体系和评价目标间建立起准确的定量或定性模型,而通常的规则推理也难以描述这一过程。因此,鉴于商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所提出的系统需要采用一种可处理不确定性、不完全性信息的评价方法以支持决策。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构造系统模型来支持这类评价决策问题是目前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一种发展趋势。我们所确定的系统总体技术结构如图2所示:
2.系统的关键技术
本系统主要是以知识、数据和模型为主体,结合神经网络进行推理与数据挖掘。图中有两个重点,即神经网络推理系统和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系统。
神经网络数据挖掘
神经网络数据挖掘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协助从数据中抽取模式。数据挖掘有如下基本任务:分类、关联分析、聚类、概念描述、偏差检测、预测等。常用的前馈式神经网络,例如BP网络。可用于进行概念描述及预测。对向传播(CounterPropagation,简称CP)神经网络可用来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CP网络是美国神经计算专家Robert Hecht-Nielsen提出的一种新型特征映射网络,其网络结构分输入、竞争、输出三层。输入层与竞争层构成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竞争层与输出层构成基本竞争型网络。网络从整体上看属于有教师示教型网络,而由输入层与竞争层构成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又属于一种典型的无教师示教型网络。因此,该网络既吸取了无教师示教型网络分类灵活、算法简练的优点,又采纳了有教师示教型网络分类精细、准确的好处,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由输入层至竞争层,网络按自组织特征映射学习规则产生竞争层的获胜神经元,并按这一规则调整相应的输人层至竞争层的连接权。由竞争层至输出层,网络按基本竞争型网络学习规则得到各输出神经元的实际输出值,并按有教师示教的误差校正方法调整由竞争层至输出层的连接权。经过这样反复地学习,可以将任意输入模
式映射为输出模式。由CP网络的这一基本思想,可发现处于网络中间的位置的竞争层获胜神经元及与其相关的连接权向量,既反映了输入模式的统计特征,又反映了输出模式的统计特征。因而,可认为输入、输出模式通过竞争层实现了相互映射。
神经网络推理系统
神经网络推理系统主要利用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机制来解决传统推理方法中存在的“组合爆炸”、“无穷递归”等问题。在神经网络系统中,计算与存储是完全合二为一的,即信息的存储体现在神经元互连的分布上,并以大规模并行方式处理。这种并行决不是简单地以空间复杂性代替时间复杂性,而是反映了完全不同的计算原理。从数学观点来看,可以把神经网络看作是由大量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系统的最终行为完全由它的吸引子决定。如果视动力系统的稳定吸引子为记忆的话,那么初态向稳定吸引子流动的过程就是寻找记忆的过程。初态可以认为是给定有关记忆的部分信息。
换言之,流动的过程就是从部分信息找到全部信息的过程,这就是联想记忆的基本原理。进一步,若视动力系统的稳定吸引子为系统计算能量函数的极小点,系统最终会流向期望的最小点,计算也就在运动过程中悄悄地完成了,运动的时间就是计算时间。因而,可用双向联想记忆(BAM)网络或CP网络实现并行推理。CP网络具有特殊的联想推理映射功能。将输入学习模式和期望输出模式取为同一模式。且将之分为x和Y两部分。网络通过提供的样本对进行充分的学习后,就可用来进行模式间的联想推理。
3.系统开发
系统的总体开发工作采用速成原型法,因为决策支持系统不象管理信息系统那样执行的是例行性任务,特别是为高层决策服务的系统,处理的多半是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系统,系统建立之前,用户不可能明确完整地提出系统的功能要求。开发者一开始也不能完全了解决策环境、决策任务和决策程序。只有建立一个原型系统,通过演示使用户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知道系统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够做什么,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从中得到启示,改进自己的决策方式。这样通过原型试用进行用户与开发者的沟通,对于促进系统的使用针对性和用户友好性有很大的作用,也是用户逐步接受和掌握系统的必经步骤。
系统开发分三个步骤完成,第一步是建立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3s多库结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平台,生成一个能加载数据、模型等资源的专用决策支持系统;第二步是根据数据字典编码加载数据,同时把有关部门模型和方法编人系统,进行调试和试运行;第三步是用户试运行,提出修改意见,从而进一步完善。
一、我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的商贸物流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加快流通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流通经济总量逐年增加。去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1.8亿元,同比增长16.35%,增幅列全省第2位。二是流通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去年全市批零餐饮和交运仓储业实现增加值79.68亿元,同比增长15.6%,占服务业的比重为38.19%,占全市gdp的9.4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44个百分点。三是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框架初步形成。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的市级商业中心、以新时代广场为中心的南部区级商业中心、以光岳路为中心的东部汽车产业园等几大商贸集中区域已经形成,__市场、铁塔商场、开发区大东钢管城等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力明显增强。四是骨干流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去年市政府重点培育的10户重点流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7.8亿元,上缴税收1.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和22.1%;5户重点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177亿元,同比增长17.8%。
虽然全市流通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与__、__等周边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更新不快,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多数企业在思想解放程度、观念更新速度、开拓进取力度等方面与流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对现代流通业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反应不敏锐,不能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流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在企业发展上,缺乏机遇意识、开拓意识,融资渠道单一,招商引资力度不大。二是骨干流通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够大。目前全市还没有一户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大型零售企业和年成交额过百亿元的大型批发市场,流通企业在品牌、规模、竞争力等方面与省内流通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流通现代化建设进展不快。新型流通业态所占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滞后,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四是流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从调查情况看,多数企业在连锁经营网络建设上没有规划,缺少招商引资的项目,新建、在建项目不多。五是流通业发展的环境仍不宽松。流通企业在信贷、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连锁经营企业统一办证、统一纳税的政策在有的县市仍未落实,对流通企业重复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时有发生。
二、先进市地的做法和经验
__、__在区域位置、发展背景等方面和我们相近,他们加快发展的好经验和具体做法非常适合我们学习借鉴。总结他们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批发市场建设 “五个结合”和物流配送“四项措施”上。
五个结合是:
1、坚持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相结合,进一步膨胀市场规模。依托原有批发市场,下大力进行拆旧建新,改造提升,使市场设施条件逐步完善,吸引力、辐射力、竞争力大大增强。在此基础上,膨胀规模,提升档次,逐步实现由传统集贸市场型向现代批发市场型的转变。
2、坚持市场建设与转变经济方式相结合,提升批发市场的业态水平。引导批发市场投资主体加大投入,完善手段,改善经营业态,突出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竞价拍卖和品牌直销等新型经营方式。
3、坚持市场建设与生产地产品加工相结合,实现工贸结合的良性循环。依托批发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生产、加工市场旺销产品,形成以批发市场为龙头的产业链条,为批发市场提供价廉物美的货源支撑,努力实现由中转型市场向产业基地型市场的转变,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4、坚持市场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相结合,提高批发市场的整体水平和管理水平。__先后引进了澳龙、华药、__、鲁信、中桥等知名企业,投资参与批发市场的商贸物流项目建设。
5、坚持政府推进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努力营造政府与企业双赢的机制。在批发市场建设改造中,政府主要是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加强引导,调动企业和社会投资市场建设的积极性,政府的投入只是基础性和奖励性的,主要是通过市场化运作,调动村居委、各市场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批发市场改造建设的群体效应。
四项措施是:
1、提供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__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把物流项目建设列入市政府重点建设工程,在资金、用地、规划、建设和各种税费收取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2、统一规划,兴建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物流基地。在物流业发展上,始终坚持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防止一哄而起、盲目发展。在培育物流品牌、引导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通过引进外资、合作合办等方式,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公司,建立了大型的物流基地。
3、加强物流资源整合,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以综合批发市场为依托,充分发挥铁路、公路、空运等优势,注重引导企业从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出发,对物流企业进行不同层次的重组和整合。积极鼓励物流企业之间, 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与运输、仓储等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同时大力支持连锁企业建设自有配送中心,积极吸引大型商业集团设立采购中心和分销中心。
4、以共享物流规模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根据物流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树立“竞合共赢、资源共享、精细分工、龙头带动、共铸品牌”五个意识,实施“要素配置、资源享用、服务标准、信息交流、发展规划、行业监管”六个一体化的思路,注重推动工商领域的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企业转变,鼓励支持组建大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三、加快我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解放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建设强市名城”和“抓三带一促二”的战略部署,以建设区域商贸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为主线,突出抓好培育现代流通企业集团、发展现代物流、招商引资、促进消费等重点工作,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努力实现流通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大力培植骨干流通企业。全力支持重点流通企业争取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好企业兼并、联合、重组、扩张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达到6户,年成交额过50亿元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达到3户。
在培育骨干流通企业工作中,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一是引导__百货大楼、五星百货等流通企业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把连锁与物流有机结合起来,在连锁中发展物流配送,以强有力的物流配送促进连锁经营的发展。二是引导交运集团、中邮物流等企业创新经营机制,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机械化分拣仓库,变传统物流为第三方物流。三是引导信发、时风、鲁西化工等工业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发展专业物流公司。四是引导__市场、临清烟店轴承市场、开发区大东钢管城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走批发交易与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相结合的路子,实现生产、交易、仓储配送一体化,实现由传统的专业批发市场向现代物流园区的转变。在物流企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整合,培育起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 借鉴国外农产品流通经验构建中牟大蒜物流系统 农产品流通之痛 基于国外经验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分析及建议 提升企业农产品流通效率之探究 农产品流通国际经验及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渠道权力的国际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分析及经验借鉴 菜贱伤农再次考问农产品流通之痛 国家全面保障鲜活农产品流通 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 国外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与经验 “法律信仰”之再审视 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 我国将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的关键节点及政府支持 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关键节点及政府支持研究 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问题及建议 河北省果蔬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问题及对策 物联网条件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研究 城镇化与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9]安玉发.中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发展趋势展望[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6):62-67.
[10]王晓红.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4):73-76.
[11]徐振宇,赵烨.我国大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演进趋势――以北京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7-21,40.
[12]Christien J M,等.农产食品供应链定量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13]樊亢,戎殿新.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兼论农业合作社[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
[14]胡定寰.微观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及其应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理论的初探[J].中国农村观察,1997,(6):21-26.
[15]洪银兴,郑江淮.反哺农业的产业组织与市场组织――基于农产品价值链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5):67-79.
[16]MacDonald J, Penni Korb.Agricultural Contracting Update,2005,Economic Information Bulletin Nunber 35,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April,ers.usda.gov,2008.
关键词:电子商务;流通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308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流通业的现状
现代流通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对于扩大内需、活跃市场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扩大就业和保障消费安全,以及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流通业在第三产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家统计局的《2006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8270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5%。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36.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92.3%(2005年为91.5%)。
流通领域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多少、上缴的税收以及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在于从整体上促进经济循环,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资本周转和经济运行节奏。中国经济迫切需要借助流通现代化,以加快经济节奏、加快资本周转和商品流通速度为核心,促进国民经济从静态化、慢节奏、高成本、低效率向动态化、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的转变。
二、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流通活动,电子商务是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的商务活动。它是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现代的流通方式,不受时空的限制,降低了商务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成本,促进了资金、技术、产品、服务和人员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统计数据,2003年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9万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9%;2006年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8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品销售的18%。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仍然是电子商务主力军,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日益成为国际电子商务市场的重要力量。
从互联网发展本身来说,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提升、中国网民数量快速增长(2007年5月已超过1.44亿)、企业上网环境改善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必将推动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和成熟。
据中国权威调查机构赛迪顾问的数据,中国B2B电子商务交易额在2006年已突破1万亿元,达到12800亿元,是2003年的3.6倍。2007年第一季度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规模为4431亿元。艾瑞预计2012年中国B2B电子商务总体规模将达到15万亿。
三、电子商务对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影响
1.电子商务促使流通社会化程度提高
首先,电子商务使市场供求信息充分释放,信息成为全社会可共享的资源,信息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商业信息的社会化使生产到消费的中间环节也可减少。
其次,电子商务在提高商流效率的同时也重新整合了物流,为实现直线距离最短的配送成为可能;电子商务促使了专门从事物流信息的第四方物流的产生,使物流效率进一步提高。
第三,电子商务促使流通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化,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将企业内的流通设施如运输工具、仓储设施、商业网站等服务于社会,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第四,电子商务推动了流通组织的创新。如传统国有商业企业开始尝试将网上业务与网下业务结合;第三方流通组织的出现;网络中间商开始成为强大的流通中介组织,发挥着第三方中介平台作用。
2.电子商务降低了流通业的费用水平,提高了流通业的效率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通模式使将产供销及消费者联系在一起,流通过程极大简化,缩小了交易双方空间上的距离。交易者在网上解决从收集信息、签订交易合同到支付的整个过程,实体商品则由离客户最近的物流企业以最快的速度直接送至客户手中,使信息流转环节减少,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电子商务使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在网上一次性完成,真正实现了“用时间消灭空间”,从根本上节约了流通费用,极大地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中间商的减少使各种中间环节所需的费用节省了,流通费用自然大幅降低。
3.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流通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流通现代化水平
流通现代化是指在流通领域的全过程运用先进的流通技术设施、手段和现代的流通方式、管理方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使流通领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形成高效率、高效益的商品流通体系。现代流通业的实质是流通现代化,连锁化、网络化、信息化是现代流通业发展的趋势。
电子商务推动了产销结合、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及三流合一等多种流通方式创新。电子商务为零售企业带来新的交易方式,商务信息的处理技术对商业企业的导航作用更加显现;电子商务使销售企业向生产企业延伸,向消费者延伸,实现了生产与流通的一体化.
4.电子商务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促进流通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电子商务促进了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得到快速推广。近年来,流通业发展中以信息化带动传统流通业的改造,推广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发展现代流通。如积极开发利用POS(销售时点管理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订货系统(EOS)等电子商务的基础性系统资源;积极构建MRS(决策信息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等管理系统;积极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互联网(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运营方式,使采购、配送、营销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也为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的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5.电子商务有利于提高了流通业的竞争力
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快速交换各种信息,可以迅速获取和共享宝贵的技术、市场和客户信息;企业和企业之间依托供应链管理技术,实施基于网络的配套和网络化制造,迅速地制定新产品设计方案;生产方式可以由大规模、简单化的产品向多样化、个性化转变,并降低企业在资金、管理、销售、人力等多方面的成本,从而为企业发展、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提供有效手段,这也必将为中外企业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目前现代流通业运用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还需进一步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尚处在起步阶段,在政策配套、规范监管、国际接轨特别是诚信体系、安全认证体系、国家标准体系、在线支付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和突破的瓶颈问题。
第二,企业对电子商务理解不全面以及企业资源投入的不足,导致电子商务应有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三,流通业中从事信息工作的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专门从事流通信息系统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
第四,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绝大多数的流通企业没有自己的网站,缺乏利用网络塑造企业品牌的意识;电子商务的应用处在初级阶段,电子商务运用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缺乏有效的第三方平台,也影响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
虽然现代流通业运用电子商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形式和手段,是整个贸易活动电子化,对流通领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中,流通领域的应用具有先导性。推进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不仅有助于流通产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而且能够加快电子商务向经济生活领域的渗透和扩散,带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
作者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贸易经济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