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范文

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

第1篇: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 健心篮球运动处方 实施效果

1.引言

有文献资料表明,目前高中生具有轻重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的人数约占总体的20%。有学者在各校医院进行过调查统计,高中生患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比率占学生看病总数的24%,且呈上升趋势。据调查,高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除健身外,另几个最显著的动机就是减除心理压力、调节大脑功能和协调人际关系。所以,为高中生们研制多种既健身又健心的运动处方,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方法,是提高高中生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篮球活动是高中学生中的一种最普及最喜爱的体育活动。从社会心理学分析,参与篮球活动实际上就是进行特殊的社会活动。篮球活动是球类游戏演变而来的,参加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人们可以在工作之余随时组织几个人进行全场或半场的比赛,在比赛中,如果投篮命中高或运用多种投篮技巧,那么参与者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极大的乐趣,从而驱散不良情绪的困扰。若能经常这样保持心情愉快、舒畅、开朗乐观,则能调节情绪,克服心理障碍。

2.高中生健心篮球运动处方实施效果

2.1健心篮球运动处方的制定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高中生心理疾病的症状主要有焦虑、抑郁、神经衰弱和人际关系敏感等。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的这些典型的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多种具有典型特征的篮球活动作为处方内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几种类型的篮球活动健心运动处方。

处方一:

适合对象:有焦虑或抑郁症状的高中生。

活动方法:各种“斗牛”活动: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四对四。

活动情境:前提是该生喜爱篮球“斗牛”活动;2―8人(如有女生则为双数);七八节自习课到晚餐前后,人数较多时按输赢轮流下场。持续时间与每周次数:1h左右,每周3次。

注意事项:按相互熟悉程度自由组合或按水平分组。

处方二:

适合对象:有神经衰弱或躯体化症状的高中生。

活动方法:自我罚球比赛;2―3人轮流罚球比赛;规定分数(如满分为10min)的罚球比赛;规定地点(如不同投篮角度的5个点)的罚球比赛。

活动情境:晚餐后操场上1人(本人)或2―3个同伴(有2―3人时最好其中一人是异性)。

持续时间与次数:30―60min,每周2―3次。

注意事项:每次随意确定一种活动方式,活动时间可依心境而延长或缩短。

处方三:

适合对象:有人际关系敏感或有敌对症状的高中生。

活动方法:各种形式的传球接力、运球接力和投篮接力。

活动情境:选取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活动形式,4人以上,最好男女都有。

持续时间与次数:30―60min,每周2次。

注意事项:每次练习都不固定同伴与组别,指导者应在活动适时表扬鼓励合作行为。

2.2健心篮球运动处方的实施

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自愿要求参加“篮球活动实验”(即健心篮球运动处方实验)的学生进行测试,按测试结果实施其不同的运动处方。如在焦虑因子或抑郁因子得分大于2分,则指导其按“处方一”进行篮球活动;在躯体化因子或强迫症状因子上得分大于2分的学生则按“处方二”进行篮球活动;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或敌对因子得分大于2分的学生则按“处方三”进行篮球活动。其中,参加“处方一”练习的有20人,分三组;参加“处方二”练习的有8人,分二组;参加“处方三”练习的13人,为一组。实验时间从2006年2月至2006年6月,共16周。

2.3健心篮球运动处方的效果评价

参加“健心篮球运动处方”实验的41名学生在其阳性症状指标上,实验后都比实验前降低,其中有26人的得分降低到具有统计学上的0.05显著水平(见表1)。这说明,本研究所制定的有针对性的健心篮球运动处方对高中生心理障碍的改善确实具有良好的效果。另外,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和讨论交流,了解到参加实验的高中生们绝大部分都充分肯定了这种针对性的篮球活动形式,感觉良好,喜欢和愿意参加这种处方形式的活动。

3.结论与建议

3.1健心篮球运动处方应用于有心理障碍的高中生,其理论分析与初步实验表明:实施针对性的健心篮球运动处方对改善高中生心理障碍具有良好的效果。

3.2篮球活动是一种需要体力和智力进行的游戏活动,因此运动量宜从小到大,尤其是有严重身心疾病的同学不宜参加剧烈的对抗活动,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运动处方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次锻炼在每周两三次,每三个月为一个周期。

3.3健心篮球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包括适宜对象、活动方法、活动情境、持续时间与次数及注意事项。与健身运动处方所强调的靶心率的不同之处是,健心篮球运动处方所强调的应是活动情境,因为没有与调适高中生心理障碍相适应的活动情境,就达不到改善高中生相关心理症状的目的,也就收不到健心的锻炼效果。因此,要特别强调在实施健心篮球运动处方时,创设与之相应的活动情境是关键。在高中生使用篮球活动作为健心运动处方时,最好有懂得心理保健知识的体育教师的指导。在指导中应注意调控练习者的情绪,让他们在活动中不过于在乎活动本身结果,而在乎在其过程中是否得到乐趣。

参考文献:

[1]龚耀先主编.医学心理学(第二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

[2]朱唯唯.体育运动对高中生心理疾病的调节与治疗[J].体育与科学,1999,(20).

第2篇: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范文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实施途径;现实困难;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92-01

当前,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成为中学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近些年才进入高校,但鲜有服务中学的,现将其中的感悟与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

朋辈(peer)是“朋友”和“同辈”的合称,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 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Mamarchev, 1981)。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相比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其在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1.亲密性。朋辈心理辅导一般发生于亲人、熟人或朋友之间,而不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专业心理咨询恰恰要求避免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多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

2.自发性。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通常情况下是自愿的,并且基本上不存在当事人要给朋辈心理辅导员物质报酬的问题。自发性、义务性是朋辈心理辅导区别于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式的职业性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3.简便直接。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助人者可能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空间距离接近、交往频繁,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甚至可以对当事人的言行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能节省时间及时给予当事人心理援助。

二、朋辈心理辅导引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1.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满足高中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迁以及中教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承受了日益广泛和沉重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的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

2.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援助体系。

开展朋辈辅导,有利于实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目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难点,一是如何及时地发现出现异常心理现象的个体,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监察和帮助。在高中,如果没有大批深入学生生活的朋辈辅导员,此类工作存在很大困难。

3.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

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发展至今,投入长期不足,历史欠账很多。如笔者所在J市的两所省级重点中学,通常的配置是每个年级配置一位心理专业教师。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甚至专业教师的绝对数量都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高中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低成本、高收益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于学生的力量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能够有效地缓解专业心理援助力量供应不足的压力。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的实施途径

1.构建朋辈心理辅导的多层工作体系。

从上到下,逐层建立起“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即学校一级由德育中心牵头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年级一级成立包括专任心理教师牵头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班级中强化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并增设心理委员;宿舍中设立心理信息员。并相应地逐层建立起与多层工作体系相配套的“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的人员体系和责任体系。

2.招募、培训和使用朋辈心理辅导员。

首先,在学生中,尤其是要在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中广泛宣传,为招募工作作铺垫。朋辈辅导员原则上在学生自愿、班主任推荐、心理教师选拔的基础上产生,最终都归入年级一级朋辈互助队伍中。

招募后,心理专任教师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传授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巧、高中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知识、开展朋辈咨询的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见习和实习,通过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值班与观摩,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体会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培养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偶发事件的能力。

3.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普遍关心或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效的,如怎样提高自信心、如何处理宿舍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情感问题等,这些问题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往往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创设宽松的氛围,也有助于学生相互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

朋辈个体辅导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可以实行轮流值班制度,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辅导和面谈等形式进行。通过个别辅导,及时帮助同辈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矫正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4.注重建立基层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机制,广泛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学校可依托朋辈团体开展各种心理互助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带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橱窗、黑板板报、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月,举办朋辈心理讲座、朋辈心理剧、朋辈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演讲征文、趣味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赏析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调适技能,营造“关注心理、关爱自我”的良好校园氛围。

第3篇: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疆;南疆;高中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能力要求也随之提升,改变过去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切有意义学习的基础。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及特征

是指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围绕确定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二、研究的目的

1. 帮助了解当前高中生自主学习发展情况:

现实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发展如何?存在什么问题?作为一名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有的放矢进行提高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工作。

2. 为高中生转变学习方式提供指导策略

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线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还存在着不足。有些教师对自主学习的本质缺乏认识,有些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心不足,有些教师即使对自主学习有很高的热情,由于理论知识与策略知识的匮乏,对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还缺少经验。

三、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1)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如何学会学习。”中国目前提出了推行素质教育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核心思想就是要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高中阶段自觉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将来进入大学及走进社会始终能保持继续不断学习的一个基本能力要求。

(2)高中阶段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期(自主学习对高中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看:

①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②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和毅力,基本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③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地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④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和满足自身需要。⑤了解高中男女学生基本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异性同学有广泛友好的接触,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较强的抵制能力。⑥能面对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个人目标和行为经过努力能与社会、学校的要求基本一致,能识别和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

一位身心健康的高中生,以上的六点标准表明都与自主学习能力有关,他们是相辅相成的,但南疆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了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头痛的事,在学习中对自己的情绪反应不能很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行事没有明确的目的,自制力和调节力低;在学习中没有正确的学习动力。

高中生升入大学的大多年龄处于成年,从我国的整体教育情况看小学到高中的教育形式,从小学到高中,老师从头跟到尾;而上了大学,教师只有在上课才能看到。大部分的学习要靠自己安排,自我管理,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差,往往就很难适应这样的学习环境。很多大好学习时间就渐渐流失在沉迷于电子游戏玩耍中,学习及各种能力的锻炼也就被荒废了。

而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性会得到更好的展示,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在大学的学习中更上一层,继而发展为终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决定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大学生活与学习的关键,并进而扩展为终生的学习能力。

2. 实践意义

第4篇: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政治 教学 目标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加大,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据某网报道:专家称中国有3000万青少年儿童心理亚健康,约1/5的孩子有抑郁倾向,自闭、沟通障碍、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情况在青少年身上广泛存在。因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表明:仅靠几次心理辅导,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我想应该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完善、健康的人格。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也理应如此。

一、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1、客观因素

首先,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关系紧张、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变迁以及出现意外事件等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对中正青春期的高中生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其次,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例如,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社会生活中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不良的社会环境,严重地影响、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等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

2、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本体因素。主要包括认知、情绪和个性三种因素。具体说来,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根据教育部统计表明,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此外,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问题、挫折适应问题等也都在潜移默化的严重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政治教师必须使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使自己能够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逐步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政治学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稳定心理素质、崭新教育理念、科学教育方法。

2、结合地情、校情、生情、科情开展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

钦州港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基础比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缺乏动力,加上政治课也不是主科,思想认识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偏差,认为政治课大抽象和过于空洞,从而对学好政治科失去信心。这就大大地增加了政治课的教学难度,本人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慢慢地改变以往的说理方式,转向理论联系实际,根据钦州港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钦州港学生的具体情况,本地学生由于钦州港的开发对建设,本地学生的家庭相对有钱,有不少学生很有经济头脑。而外来的学生有很多是家长来钦州港经商的。面对这种情况,我在高一经济常识的教学过程中,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教学实践中,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效益,学生反应相当热烈,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在讲到“市场交易原则”时,则和学生讨论如何才能把生意做得长久,生意兴隆,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讲“诚信”的重要性。总之,只要结合地情、校情、生情、科情,努力探索,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习信心,最终真真正正的学好、用好政治课。

3、对学生施以“真爱”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作用

爱,是教育的真经。它能产生育人的正确动机,能产生关心、尊重、信任学生与适度的严格要求学生的正确行为。所以,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和学生交朋友,才能走进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矫正心理偏差。

第5篇: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范文

网络上有许多关于高考考生是否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争论,褒贬不一。笔者长期在基层执教,并从事高中生考试心理研究,认为考试应激反应强烈的高考生尤其需要考试心理辅导,但凡高考考生都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说法不能一概而论。本文就高考考生考试应激反应强烈的心理行为和心理调适作一分析。

一、高考考生考试应激成因及主要行为反应

高考是一场高利害高风险的考试。高考考试本身是考生考试应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刺激源,其影响作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考生个体身心两方面程度不同的反应和变化,这种变化实质上构成了考生机体应对高考压力最初的心理防御行为形式。由于考生个体对高考应激情境的认识程度、生活经验、承受能力和学习环境不同,不同考生个体对高考情境的应激反应行为也不同。应激是个体由于各种刺激引起的身心反应行为。有些考生自身机体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一些策略和方式来应付高考情境对机体行为的影响,保持身心适应;而有些考生考试应激行为反应剧烈和严重,引起心理失衡,出现的消极应激行为,可直接影响到考生考试的成绩和心理健康,这类考生需要通过心理辅导,进行调适指导和心理干预。通过心理辅导,让考生了解考试可能产生的应激行为,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及时调整好心态,有效谋求对考试情境的适应,确保身心功能的相对协调和完整,有助于考生考试发挥正常。

高考考试应激行为反应负性生理症状主要表现为:躯体性的行为,如头晕、胸闷、心悸、疲乏、失眠;植物性神经紊乱,如消化功能失调、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神经性厌食、尿频、便秘等。负性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忧郁、压抑、胆怯、自责、自我否定、情绪低落、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等。尤其是考试焦虑的应激行为反应特别突出。

焦虑是一种预感威胁或个体某种需要失落刺激存在而又感觉无助去应付时,机体本能作出的身心保护性反应。临考前考生对考试结果过分担心和过高期望所引起的考试焦虑,容易使考生的情感体验、行为表现和生理过程发生剧烈变化,尤其是使大脑的智力活动系统因突然受阻而发生紊乱和阻抗。高考是高效的智能释放过程,只有心态平衡,才会有助于考生智能释放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考场上,考试焦虑对考生智能的有效发挥影响较大,表现为考生脑功能下降、感知觉能力降低,试题易被看错、看漏;注意稳定性和持久性下降,易分散,难集中,甚至产生幻觉;记忆混乱,易遗忘;思维力降低,分析、判断和推理迟钝、阻滞,甚至出现思维短暂空白;考试易失常,甚至怯场、晕场等。

二、高考考生考试应激心理调适方法

高考不仅是考生学习能力的较量,更是考生心理素质的比拼。高考考生应激行为的调整,关键是要学会心理调适,加强考试应激预防和控制。

1.自我调控减压

合理定位,实力壮胆。考生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价,以理性的态度分析自己的学业水平和考试实力,确定合理的期望值,提出合适的自我要求,使自己对实现目标的实力有信心,才能减轻压力,激发动力,振奋精神。认真制订个人复习计划表,复习稳打稳扎;考试步步为营,争取成功。

积极暗示,肯定自我。自我暗示是一种自我调节心态的心理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运用一些自我激励式的内部语言或乐观的肢体语言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让个体的潜意识对自我的情绪和意志施加心理影响。自我暗示的语言要简短、具体和肯定。用“我要”“我一定”等肯定性的第一人称语言正面激励。如“我有实力,我能成功”“我有信心,我能考好”“我已经复习好了,一定会成功”,也可时常对着镜子发笑,想象美好的事件等。自我暗示,往往能使考生的理念、心境、意志发生积极的转变,使其心理和竞技状态通过自我支配得到自我改善,从而增强斗志,提高自信,稳定情绪。

劳逸结合,提升脑力。考生学习过度疲劳或考试焦虑、紧张,大脑皮层某一机能区域会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形成优势兴奋灶,这种状态如果持续时间长,脑的用氧量大,会使脑的血容量剧增,引起大脑疲劳及脑机能受到损伤,机体应激反应产生。因此,考生要讲究用脑卫生,遵循脑神经活动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首先,作息安排合理。防止大脑疲劳的最好办法是休息。一要保证睡眠,睡个好觉很重要。通过充足有效的睡眠来保持和恢复记忆是最好的方法。晚上11点后,人的精力急剧下降,是一天中学习效率最低的时间段,考生要避免熬夜。睡觉前先用热水泡脚,冲个热水澡,并喝杯牛奶,可提高睡眠质量。二要合理休息,持续学习时间不宜过长。根据注意稳定的心理学原理,高中生大脑高度维持注意的时间为40~60分钟,考生复习时间要间断休息。休息包括静态性休息和活动性休息。

静态性休息可以通过打盹、听音乐、看电视、远眺、聊天、深呼吸来缓解机体疲劳。尤其是通过给脑细胞补氧的深呼吸调节法,对缓解疲劳和消除紧张快速有效。深呼吸时,坐、站或躺要闭眼,心静,吸气时要吸得深和满,呼气时要呼得慢和匀,反复数次,可以有效缓解和减弱心理的紊乱,提高脑力,使头脑清醒,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动态性休息可以通过散步、做操、运动、保健按摩、宣泄来释放机体压力。保健按摩可以放松肌肉,促进血液流畅,缓解疲劳。如做传统健脑操。用两手掌按紧两耳孔,用两手中间三指轻击头枕骨,敲击稍快,有节奏,可清醒头脑,镇定情绪。也可按摩穴位,用手指上下按摩后颈窝发际处的天校和风池穴,能改善大脑血液供应,增进脑功能,治疗头疼;或用二指按压头顶的百会穴,能镇静安定;或把双手指叉开,插入头发中轻轻搓揉,能增加大脑皮层血液循环速度,提神醒脑。宣泄可以通过叫喊、倾诉、哭泣、运动攻击来释放压力,泄愤减压。

其次,饮食起居有序。高考生由于功课学习紧张,身心能量消耗大,要多增加高蛋白和维生素食物,增加营养,并注意起居、用餐的时间规律。

2.外力助控松绑

家长和教师对高考生考试应激调适的配合和协助,对帮助考生消除考试不良心理反应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要创设环境,助学有方。家长和老师要为考生复习迎考创设优良环境,保持学习环境宁静,保证营养供给合理,保护心理气氛和谐,多给予考生助学关心。

二要悉心爱护,因势利导。家长和老师对考生要多鼓励、多宽慰。当自己情绪不好时,先调整好情绪,再与考生谈话;当考生情绪不稳定时,先稳定考生情绪,再进行教育辅导,多给予考生心灵关怀。

愿考生赢在高考,给“心”松绑。

第6篇: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范文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从我市一所职业高中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抽取高一至高三年级各两个班的学生,其中高一学生80人、高二130人、高三136人,共计346人。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由专业人员如班主任配合,使用课堂时间对学生团体进行测查,教师在进行调查时应该使用统一指导语,将调查表测试结果与班主任个别谈话相结合,保证测试可靠性与科学性。依照国内文献标准症状自评量表中的各因子分大于等于3分的人被认为是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此次实验研究采用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经过调查后,得出如下结果:

 

职高高一组中有明显心理问题的15人、高二组35人,高三组40人,职高高中所选研究对象一共有90人,占总实验人数的26.01%。其中心理问题中出现频率次从高到低的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焦虑、精神病性质等等。另外,高一年级中心理因子分之间有较大差异,高二、高三年级学生各因子之间无显著差异;职高高中的男女生之间各因子分没有显著性差异[1]。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措施

 

1、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地位与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标、功能以及任务上与其他各项教育之间有着交叉相关的关系,其他各项教育能够完成部分心理健康任务,但是不能够完全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像其他教育科目如德育、智育及体育等,开展设立专门教育机构。

 

学校应该完善心理健康机构设施,不能完全将学校卫生室作为学校心理健康室,学校心理健康机构设施完善应该做以下工作:建立学校正规心理健康机构设施例如心理健康办公室或者是学校心理咨询室等等,学校还要给其相应的工作经费,并配备专业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给予其良好的福利工资待遇。另外,还要明确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促进培养高中生的智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等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树立正确科学的心理态度、对自己青春期心理变化能够愉悦地接受。

 

2、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与能力

 

学校建立好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要加强自己的专业化程度与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应该具备的知识素质,并在行动上积极努力,教师首先应有角色意识,应从传统德育工作者转变为新型心理辅导者,充当帮助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应该有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学习发展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能够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诊断学生出现问题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等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学校在招聘与录用时们应该设立好门槛、把好关,只有那些具备较好个性心理品质的人才能够担任,心理健康教师在正式上岗之前还要进行严格训练。

 

3、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在确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之后,学校教师应该根据高中学校不同年级及性别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将学生不同心理现象及问题等转化为层次化、具体化的教育目标,构建一个比较科学完善的教育目标体系与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学校教师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一定要规范制度化。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课程之后,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也能够掌握一些心理学方面基本知识,能够进行自我调适,逐渐培养自己的人际沟通与交往技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心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针对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及心理自我调节等方式展开。学校还要有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首先提高硬件设施配件、心理咨询应该坚持保密性原则,采用适当的心理咨询方法方式,也可以建立一个心理咨询网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辅导环境。

 

三、结语

 

职高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经历着特定特殊的生活环境,加之社会变革等影响,职高生在心理、观念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与新矛盾,职高实施素质教育成为了一个新问题。职高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不高,学校还需要重视起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给予其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7篇: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范文

〔关键词〕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4-0016-03

社会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现实的状况,还是已有调查研究都表明,高中生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可现实的问题是:虽然需求和呼声很高,但教育效果有限,尤其是较偏远地区的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的根本原因除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的缺乏和体制问题外,没有针对性的教材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尽管国家出台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以来,各地都有不同版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教材,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学校特点、生源特点以及学校内部资源的构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那些只体现学生共性和普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对于特色学校来说显然有诸多不适合,因此,开发适合本学校特点的、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势在必行。

一、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现有教材的思考

目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没有通用教材,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他们认为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能够被选用的教材形式常见的有三种:

第一,选择现成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例如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伍新春、乔志宏主编的《心理健康教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叶斌主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学生用书);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马志国主编的《心灵成长导航(修订版) (普通高中心理健康试用教材)》;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戴耀红主编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丛书:心灵体操》;蓝天出版社出版,司家栋主编的《高中团体心理辅导主题方案》等教材被多地采用。这类教材的优势是内容系统性强,以高中生心理年龄阶段特征为依据,通过典型案例对当前高中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归类,并提供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不足是,教材只注重普遍性问题,对于特色学校和特殊学生群体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二,选择可读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例如: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田京生、 耿增海编著的 《心理健康教育读本(高中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尹朝勇主编的《让青春更阳光:高中生心理健康读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俞国良主编 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高中》等。这一类教材可读性强,内容通俗易懂,不仅可以用于教学,还可以成为学生的自助读本,是学生喜欢的教材之一。这类读本的不足在于:内容泛化,缺乏针对性。

第三类则是各地的校本教材和一些心理自助手册,这一类教材针对性强,体现了区域性特征,为本地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实施方案,是比较适合当地实际的教材。其中校本教材的优势是可以更好地为本地(本校)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仅注重共性问题,还考虑到其独特的学校特点和区域特点。因此,笔者提倡各个学校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二、酒泉市实验中学的结构性特点

酒泉市实验中学是一所由中等师范学校转制而来的普通高中,作为师范学校的历史很悠久,但作为高中,酒泉市实验中学只有六年的发展历程,校园文化、学校特色、学校资源整合都还在探索形成期,这使酒泉实验中学作为普通高中具有了以下结构性特点:

(一)学校班级构成特点

转制后的酒泉市实验中学班级构成主要分四部分:

一是实验班,学生中考入校成绩相对其他班较高,有文科走向和理科走向两个方向,这两个班的学生是高考升学率的主要保障,他们存在的另一个目的是发挥其学习上的带头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各班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两个班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学习能力相对较强,他们的问题集中在学习品质和焦虑情绪的应对方面。

二是艺术班,从高一到高三,每年级各设音乐和美术两个艺术班,突出部分艺术特长学生的优势,高考的方向主要以艺术类学校为主。这四个班学生文化课成绩参差不齐,而且在校的大量时间用于艺术专业训练,所以,无形之中加大了管理难度。诸多原因使这些班级的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更为突出。

三是普通文、理科班,占学校学生人数的大部分,横向比较来看,学生的成绩差异不大,但品行差异大。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缺乏自信,成就感低,部分学生目标不清晰,容易受到外界诱惑,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留恋网络,早恋、打架、撒谎等问题行为较多,且具有普遍性。

(二)学校生源特点

由于实验中学是一所新型高中,升学率与酒泉市区其他同类高中比相对较低,生源构成是造成低升学率的主要原因。学校生源的突出特点就是学生成绩差。学校生源来自酒泉市七县市农村和城市中考分数相对较低的学校,以2013年为例,学生中考入学平均566分,这基本是报考酒泉市其他高中落榜的学生,仅就文化课成绩而言,已是全市最低了;其次,实验中学生源来源范围较广,既有农村生源也有城市生源;既有偏远农村的学生,又有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城市学生占全部学生比例约20%,其中个体差异性很大,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长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家庭教养方式差异也很大。

(三)学校师资特点

学校80%以上是中青年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学历层次高。现有专兼职教师123人﹙其中聘用教师31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55人,硕士研究生34人,特级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育专家1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23人。近年来,学校还从省内外知名高校选拔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使学校师资构成有其独特优势;教师善于钻研,教研能力突出,敬业精神强,但面对生源质量较低的事实,为提高升学率很多教师超负荷工作,压力较大,个别教师已经表现出职业倦怠症状。

独具特色的学校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的生源构成,使酒泉市实验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元化、多层次性特点,也更具有挑战性。为了使实验中学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真正履行学校发展的宗旨和目标,我们必须要有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校本教材。基于对酒泉市实验中学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以酒泉市实验中学为蓝本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材结构应该着力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兼顾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辅导策略。

三、以酒泉市实验中学为蓝本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结构

基于酒泉市实验中学的学校结构及生源结构特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的结构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不同类型学生的生涯发展规划策略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同时又要清晰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类型的班级的学生的发展方向必然会有很大差异,所以,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正确的、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的职业定向,应该成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

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辅导内容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指导学生个体为自己策划生涯规划书,尝试从高一开始规划自己的三年高中生活,进而规划自己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二是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班级进行团体生涯规划辅导,例如:高一以学习规划为主要内容,高二以目标定向和学习中短期目标确立及评估为主,高三则主要把高考志愿填报及职业规划作为主要内容。

对艺术班的生涯辅导除要关注学生的艺术能力之外,还应进行入班前的心理筛查,心理筛查可以在学生入校后的第一个月内运用相关的量表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可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班级提供依据。

(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必然要包括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由于实验中学生源的特点(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不良,中考成绩相对较低),针对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我们的校本教材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指导应该有别于其他高中学校,学习辅导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重点班的学生,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学生只是比普通班的学生入学分数高一点,他们的学习自主能力、坚持性相对于普通班而言,要强一些,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辅导主要是发展性辅导,应侧重每一科的学习方法、技能的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指导,另外还要强化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对普通班的学生以矫正和激励为主,学习辅导内容包括:学习中近期和远期目标的确立;学习习惯的养成辅导;学习自觉自主能力的培养;不良学习行为的矫正;学习中的合作与促进等。对艺术班的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则需要把重点放在学习行为矫正方面。

(三)不同年级学生的辅导重点及策略

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成熟和心理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针对高中不同年级学生制定的辅导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收集个体成长发展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校本教材的组成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觉察和自我体验,便于学生及时自觉调适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心理状态,促进其自我成长。

高中一年级是高中阶段的第一年,学生从不同地方来到新的学校学习,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等。因此,高一阶段应该着重引导他们解决从初中升入高中过渡阶段遇到的各种适应问题,包括学习环境的适应、学习方法的更新、人际交往方式的调整等,使学生尽快步入高中学习和生活的正轨。

高二学生处于“断层”时期。高二上学期,特别是文理分科之后,学生刚刚有点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班级气氛和人际关系,马上又面临人际的重新调整和学业上的重新定位,每一个学生在这个时期都会感到困惑和茫然。这些曾经在中考中失利的学生面对前途的迷茫和学业的压力,往往会感觉“有压力没动力”,部分学生通过吸引异性的目光来获取成就感和价值感,还有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此奋发向上,为高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二下学期,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整、适应,大部分学生开始意识到学习任务的紧迫性,开始进入状态。由此班级的气氛也变得紧张,同学之间交往明显减少,对学习的关注超越了对人际和其他方面的关注。这一时期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焦虑和孤独的应对方法,厌学情绪的干预策略,异往中的问题以及对未来人生的规划等。

进入高三,学生们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除了学习上的投入,他们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人成长,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常常体验到更为广泛的内心冲突的压力,这些都促进了他们价值观的确立和个性的成熟。由于社会阅历的局限,学生在看问题时往往比较主观、片面,容易走极端。除了面临升学抉择,家长的过高期望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高三学生感到更加迷茫烦乱,迫切需要指导和关心。高三下学期,高考临近,考试前的不良反应(如睡不好、吃不下、抑郁不安等)、考试后因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导致的情绪问题、追求理想与止步不前的现状的矛盾等是困扰学生最多的问题。整个高三阶段,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考试心理的调适、考试后学会分析总结以及调节心态显得至关重要。

(四)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面临多重矛盾,既渴望同伴交往,又感到孤独;既希望独立自主,又不能摆脱对父母、朋友的依赖;既希望有所成就,但又屡次遭遇学业的失败所带来的挫败感……在诸多矛盾中成长,个别学生常因承受能力较低又过于敏感、压抑而出现心理异常。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还应把学生常见的心理症状归类,增加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自评量表,学生可以对照症状及症状自评结果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寻求帮助,也便于教师较早发现问题,及时为学生提供能力范围内的帮助。

(五)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还应关注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继而对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尤其作为实验中学这样的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师,一方面,长期面对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付出与回报的失衡,使教师持续感受到挫败感;另一方面,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高中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大,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教师背负沉重的压力,持续的压力状态使教师出现身心疲惫、烦躁、厌倦等问题。因此,校本教材内容要包含教师自我调适及自我减压的措施和技巧,为教师心理自助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总之,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的建构应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应根据每年高中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增减,为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增添生命的活力。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心育工作者,如果我们竭尽心力所做的工作能对某些或某个学生的成长产生意义,我们将不遗余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宏燕.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J].吉林教育,2010,19.

[2]张润娥,徐双社.校本教材的开发与思考[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1.

[3]陈海英.普通中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究[J].文教资料,2007,13.

[4]张士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3-26.

第8篇: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 言传身教 引导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首先谈谈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本体因素。主要包括认知、情绪和个性三种因素。具体说来,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根据教育部统计表明,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此外,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问题、挫折适应问题等也都在潜移默化的严重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2、客观因素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加大,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首先,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关系紧张、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变迁以及出现意外事件等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对中正青春期的高中生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其次,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例如,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社会生活中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不良的社会环境,严重地影响、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等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

其次谈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策略:

1、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政治教师必须使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使自己能够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逐步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政治学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稳定心理素质、崭新教育理念、科学教育方法。

2、注重言传身教,利用教师个人魅力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传授知识,而且也能起到心理健康教育作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保持健康愉悦的心境,从而促进人格的和谐发展。

首先,在每次上课前面带微笑,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每堂课都保持着用激昂、奋进的语调和具有幽默感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既给课堂带来生机,也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学生就会喜欢上课、听课。其次,充分运用角色渗入法。就是教师通过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站在学生角度去看问题,从而理解和分担学生的各种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的方法。它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并产生共鸣,从而增强教育效果。课上经常使用“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么做”“在以前我也会这样的”“请坐、请回答”等语言。通过这些亲昵的语言使师生双方角色不断转化,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化解焦虑、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再次,由于现在大部分高中生或多或少的存在个性张扬、无所禁忌、自卑心强、自信心差的心理问题。在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课堂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对与错,我都认真倾听、充分肯定并给予赞赏。我在每节课上课前都会安排二分钟的新闻播报:可以是所见所闻、新闻时政,无论什么内容我都用肯定的眼神,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发现自我的价值,在愉悦的氛围中使个性得到张扬,自卑心得以解除,自信心得到提升。

3、结合地情、校情、生情、科情开展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个班上的学生都是来自四面八方,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缺乏动力,认为政治课太抽象和过于空洞,从而对学好政治科失去信心。这就大大地增加了政治课的教学难度,本人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慢慢地改变以往的说理方式,转向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情况,有的学生的家庭相对有钱,有不少学生很有经济头脑,而另一部分学生很多是来自农村的。面对这种情况,我在高一经济常识的教学过程中,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教学实践中,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效益,学生反应相当热烈,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在讲到“市场交易原则”时,则和学生讨论如何才能把生意做得长久,生意兴隆,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讲“诚信”的重要性。总之,只要结合地情、校情、生情、科情,努力探索,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习信心,最终真真正正的学好、用好政治课。

4、 引导学生确立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

第9篇:高中生心理调适方法范文

一.因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

肃北、阿克塞学生离开初中熟悉的校园、老师、同学,面对的是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他们非常希望尽快融入新集体。但因为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缺乏足够的交际技巧,常常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

1.思乡。有很多学生过去一直生活在肃北、阿克塞。在进校初期,由于地域环境的极大反差,他们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思乡情结。一些学生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一下子就想到了家乡,并想要回家。

疏导策略:开展以《思念也是一种成长》为主体的心理辅导课,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思乡情绪;活动,让学生在集体的活动中忘却思乡的愁绪;建立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顺畅渠道。

2.孤独无依。高中相对于过去的学习、生活环境,全然不同。学生不认识、老师不认识。而要全然熟悉这些,在短时间内又不可能,所以有很多学生产生了孤独无依的心理。

疏导策略:要给家长、学生打好预防针,帮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新生到校后,应在最早的时间内,组织新生参观校园、校舍,介绍校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最大限度地消除陌生感;加强生活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因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的改变引起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

不少高一新生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仍沿用学习初中课程的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不能根据高中学习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因而在学习上显得很被动,进而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1.焦虑、恐慌、担忧。因高中课程增加、难度提高、作业量增大,使学生一下子不能适应,常有束手无策。有学生说进入高中一个月,他几乎已经成了一个作业的机器人。面对着每天滚滚而来的试卷,简直手足无措。还有学生说以前上初中时,可以通过延长时间来提高学习,到了高中,就连睡眠也不够的,更不用说延长时间了。

疏导策略: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方面的教育,建议学生每天将自己要做的事写下来,依时间缓急、重要与否,排一个顺序。然后依次进行处理,每完成一项,就立即划去;树立学生的效率意识,教育学生:高中不仅要刻苦,更要提高学习的效率,不能像过去一样,打消耗战,高中课程多,时间紧,是没有多少空余时间用来消耗的。

2.自卑。这类心理问题主要出现在考入重点班的学生身上。他们过去都是初中班级中的佼佼者。但是由于高中课程难度的增加、各人的学习接受能力的高低不同,有的学生不能再像初中那样在新的班级中笑傲群雄,产生了深深的失落感。其中,成绩下降较大的同学,甚至产生了深重的自卑情结。

疏导策略: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初中成绩与现在成绩的关系,它们并不必然的表示高中仍然会如此的优秀;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交流,增强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智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控制和调适自我情绪的能力;组织学习方法交流会,印发学习方法指导系列文章,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提倡主动学习,要求学生多向老师请教问题。

三.因青春期身体发育引起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

从身体发育看,高一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他们更加渴望与异流,但又掌握不好分寸,这些都困扰着他们的内心。

1.对异往过分好奇。好奇本来不是心理问题,但因为学生所处的特定年龄阶段,对异往的过分好奇导致了一些不良心理。

疏导策略:学校要通过大大方方的性教育,让学生以非常坦诚的态度去面对性,在性心理发育过程中少走弯路;心理疏导要和家长配合。

2.刻意寻找爱情的感觉。寻找爱情没有错,但过早的寻找爱情是一种美丽的错误。在新鲜感的冲击下,有些学生开始寻找“爱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