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留守儿童帮扶记录范文

留守儿童帮扶记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留守儿童帮扶记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留守儿童帮扶记录

第1篇:留守儿童帮扶记录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矫正;策略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随之多。他们常年不在父母身边,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的身心出现问题,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基于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留守儿童问题矫正的策略与方式方法。

一、建立成长记录档案

建立留守儿童详细资料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个人、家庭成员包括思想、学习、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利于教师适时对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引导、指导、鼓励。有了成长记录档案,学生的变化和进步就能一目了然,不仅记录他们成长中的点滴进步、获奖情况,还要记录他们的苦恼困惑、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帮助、转化他们的具体方案与措施。这样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就能有的放矢、卓有成效。我班一名男生本来学习上问题不大,表现也不错,但自从升入五年级以来成绩一直下滑,学习懒散,经常调皮捣蛋,打伤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特别不服教师的管教。经了解,原来该生的父母今年刚离异并均去外地务工,留他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老人觉得孩子可怜,只知疼爱、不懂教育,对孩子心理及情感受到的伤害也不知如何排解,使得孩子的心理和情感迷茫、失落,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摸清了该生的症结所在,我便对症下药,帮助他很快走出低谷,不仅表现进步,而且学习成绩迅速提升。

二、让孩子感受亲情

许多留守儿童都误以为父母离家外出是不爱他、不在乎他、不喜欢他了,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逆反心理。小学阶段的孩子身心脆弱,离不开家长的疼爱和关怀教育,长时间感受不到亲情关怀,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疾患和行为偏差,不仅学习跟不上,而且难以身心健康地成长。帮助留守儿童感悟亲情、沟通亲情,可以有效地满足其对亲情的渴望。于是,我们一方面通过主题班会、亲情作文等活动,让学生倾诉出对父母的思念、依赖;另一方面利用节假日和学生生日的机会,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与父母通过亲情电话或者微信感受亲情与关爱,消除心理、情感误解。这样的活动虽然无形中增大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但使孩子的心理得到了疏导,情感得到了交流,利于学生形成活泼开朗、阳光向上的性情,教师再忙再累也是值得的。

三、丰富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留守儿童缺少与家人的相处,往往内心孤独,于是我们致力于改变学校过于单调、枯燥的学习与生活。一方面,在教学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多给他们一些回答问题和展现特长的机会,使他们充满信心,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留守儿童的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校生活对他们的吸引力,以期淡化他们对家人的思念,燃起对学习生活的热情。如开展各种形式的班队会活动,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才艺展示、精品作文欣赏、健康游戏、看电影等活动。这些活动让留守儿童置身于学校大家庭中,使他们体验到了生活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四、做好帮扶工作

第2篇:留守儿童帮扶记录范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化“党员在行动”的精神和内涵,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进一步融洽党群关系,营造关爱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的良好氛围,解除外出务工家长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二、资助对象及目标

通过对全镇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的调查,统计出需要资助的三类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留守儿童。组织各支部党员实行一对一或是一对二的帮扶,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受助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主要措施

1、各支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摸底,统计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情况,建立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档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资助帮扶人员利用周末、“五四”、“六一”等节假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难题、驱赶心中孤独感等。

3、每个季度与结对儿童的监护人进行一次交流。

4、赠送结对儿童一本有意义的书或是学习用具。

5、每月帮结对儿童复习一门孩子自己认为比较困难的课程。

6、镇党委与学校携手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利用“学习雷锋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利用“植树日”与学生一起植树造林,利用“六一”举办联欢活动,设计一些大人孩子都能共同参与的游戏、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等。

7、帮扶人员还可以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活动,让结对儿童感受到关怀,建立亲密关系,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启动时间

1、第一批:社区、村、村、公司、派出所支部、卫生院支部、机关支部(时间:年4月启动)

2、第二批:社区、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水处理厂(时间:年5月启动)

五、考核检查

各支部要积极动员、组织党员群众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

1、第一批开展活动的支部在4月10日前将结对帮扶名单、活动开展的图片资料报送镇党政办,第二批开展活动的支部在5月10日前将结对帮扶名单、活动开展的图片资料报送镇党政办。

第3篇:留守儿童帮扶记录范文

“爸爸,我们马上要上学了,叔叔给我买了新书包,我和哥哥想你们……”在江口县德旺乡交界村委会,4岁多的徐崇婷正对着电脑和远在他乡的爸爸妈妈视频通话。

村委会办公室里,两张办公桌拼在一起,两台电脑,一台亲情电话,几本台账,一摞表册,墙上还挂着《空巢留守服务站岗位台》、《空巢留守人员管理制度》等牌子,陈列布置虽然简单,却洋溢着满满的温暖。

近年来,铜仁市以“民心党建”工程为抓手,将“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选派“第一书记”和两个遍访工作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相结合,探索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合力共建留守儿童温馨家园。目前,各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91581余对,发动帮扶38431余次,帮助解决问题63627项。

有的放矢 精准关注留守儿童

万山区茶店街道办事处垢溪村和老屋场村干群连心室的墙上有两样东西很是吸引眼球:一张是详细呈现留守儿童分布信息的手绘地图,一本是详细记录联系领导、部门和干部的包保对象、职责及范围的工作台账。

一张留守儿童分布图、一本工作台账,这在碧江区每个干群连心室都能看到。随手翻看,每名留守儿童的父母去向、监护人情况及入学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联系领导、部门、干部及帮扶内容、措施等一清二楚。

在要求“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关爱留守儿童的实际工作中,铜仁市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出台《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留守儿童救助保护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同时,组织各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积极协调配合民政、教育、公安、卫生计生、人力资源、扶贫、妇联、共青团、残联等部门,围绕留守儿童数量、构成、特点、家庭状况、生活情况、入学就医情况、家庭监护等方面,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和《留守儿童情况登记表》,每季度更新一次数据,确保不漏一个、不缺一项、不留死角。

目前,该市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各级领导通过开展“两个遍访”深入各组各户走访排查留守儿童,累计共走访群众513902户、1757189人,排查出留守儿童135308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134630个。

对症开方 精准关爱留守儿童

碧江区灯塔办事处灯塔社区因“撤村设居”,拥有一栋两层楼的村活动室,里面设有道德讲堂、远程教育室、干群连心室、群众说事室、群众工作室等四室一堂,更为吸引眼球的是,活动室里还设有亲情聊天室、图书室、心理疏导室,还开办了“下午4点半课堂”,铜仁幼师的老师们以志愿者身份每天下午4点半准时到课堂与28名留守儿童近距离辅导,已然成为留守孩子的温馨家园。

针对父母或务工外出、或离异外出的不同情况,为确保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精准到位,铜仁市采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原则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帮扶。如碧江区按照乡管村用的原则,由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参与,采取政府支持、村组自筹、单位赞助、社会捐赠等方式,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目前已筹集45万元,专款专用,实现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全覆盖。印江县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父爱母爱缺失、沟通交流缺少、有效监护缺乏、“亲情饥渴”等问题,采取“第一书记”充当“爱心爸妈”、“家长”和“代课老师”等角色,经常和他们聊天、辅导作业,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另外,铜仁市还从落实特困人员供养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着力,将农村低保由每人每年2200元提高到264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至495元。针对因意外事件造成的家庭贫困,落实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及时给予留守儿童关爱救助。

目前,该市共制定关爱救助保护工作方案33060个,研究提出的措施对策70839余条。

打组合拳 精准关心留守儿童

碧江区灯塔办事处黑岩坪小区13岁留守儿童裴杰患有碎骨病,“第一书记”了解情况后,联合驻村干部多方协调,联系到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给予免费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为确保留守儿童关爱不留死角,铜仁市整合民政、教育、扶贫、妇联、团委、残联等部门资源,形成帮扶救助政策“组合拳”,切实解决问题和困难,突破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障碍。驻村干部还采取“1+1”“1+N”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方式,积极建立“爱心服务站”,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并通过深入实施“希望工程” “雨露计划”“圆梦行动”“春蕾计划”等活动,扩大关爱覆盖面。

第4篇:留守儿童帮扶记录范文

一、通过召开家长会,家校互动。

期中期末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队伍,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并且有相关档案。

二、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关爱班子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黄校长为组长,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大队辅导员朱老师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5个班的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的教育管理体系,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明确制度  ,健全制度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留守儿童生活制度》等。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登记表。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登记表,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登记表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此外,我校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新添置了一批文体器材,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跳棋、象棋等。课余,留守儿童们在活动室里共同玩耍、共同进步,分享快乐,享受温暖。

开展“经典诵读展演”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于5月28日在学校中间大厅举行了庆“六一”暨少年宫文艺展演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了认同感、成就感、快乐感。

第5篇:留守儿童帮扶记录范文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经商务工,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心情比较焦虑紧张,常常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也比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都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同学那样常有父母陪伴,心情不好时能陪他们聊聊天、下下棋、散散步开心时有父母与他们一起分享。

1.自制能力差

在义务教育阶段,少年儿童的行为发展还处于波动阶段,其自律能力普遍很差。由于其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只管留守儿童不犯大错就是平安无事,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认可态度。由于得不到父母亲或监护人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大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松散、我行我素,日常行为存在严重的偏差。

2.价值观畸形

父母亲长期外出经商务工,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明显得到提高。但由于大部分外出经商务工者都只想挣钱,忽视对留守子女伦理道德以及法制等教育,采用“物质+放任”的方式补偿自己对孩子的负疚感,其结果让留守孩子口袋里的零花钱数量增加,自由度提高,容易养成贪图安逸、厌恶劳动、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产生“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畸形的价值观。

3.安全无防范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安全衔接上存在“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二、农村寄宿学校留守儿童管理理念及其对策

1.健全、完善各种管理机制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建立联系卡制度,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留守儿童档案分别由校长室、学校德育处、班主任三个处室存档,联系卡的内容有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托管情况、托管监护人、联系电话等,同时学校还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留守儿童的档案,根据留守儿童变动情况,对联系卡内容进行补充或完善。

(2)建立教职工与留守儿童手拉手制度学校根据摸底调查结果,让部分教师与留守儿童建立“手拉手”帮扶制度。帮扶教师要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利用时间去家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并及时与外出的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协助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思想问题,正确引领他们阳光、健康地成长。

(3)建立教师与留守儿童的心灵沟通制度学校布置温馨的“心语室”即“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给爱心妈妈与学生提供谈心的环境,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做好咨询记录。学校有30位爱心妈妈,周一至周五,她们利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解决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疑惑和困难,每位爱心妈妈人手一本“留守儿童成长记录簿”,记录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2012年底,评出了9位“十佳爱心妈妈”,她们为孩子起早贪黑操劳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校园里的每一位孩子。同时学校还设有“知心姐姐信箱”,安排心理辅导老师及时了解并解答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还通过学校《远帆》校刊的“心灵对话”栏目对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引导学生心理能健康成长。

2“.三个优先”真情关爱留守儿童

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学校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学校成立“留守儿童之家”,以“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的方式,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帮助,为留守儿童营造快乐成长的家园。

(1)学习方面优先帮扶开学初,学校就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结合留守儿童的年龄特征、学习差距等进行分类登记,制定留守儿童学习帮扶计划,加强对留守儿童学习上的辅导。学校每天安排25名教师轮流为留守儿童辅导文化课。要求每一位有帮扶任务的教师能认真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好辅导计划,熟悉学生学习进度,认真备课,要求进行阶段性的学习检测,确保辅导的有效性,真正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达到学有人管,学有人教。

(2)生活方面优先关照为了让寄宿生在学校不感孤单寂寞,让家长们放心,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需要一批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首先建立“留守儿童爱心妈妈活动室”,而且专门挑选能歌善舞、能书会画的女教师任“爱心妈妈”组长,组员分组轮周轮班,负责课余饭后和孩子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当天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比如,可以问他们吃饱了没有?今天的饭菜怎样?衣服鞋袜需不需要补?心里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想告诉老师等等。如果有孩子需要缝补衣袜或钉扣子,就让他先自己洗一洗,然后交“爱心妈妈活动室”,课余时间再由专门负责的老师带领心灵手巧的女同学缝补,这样既加深了师生情感,又锻炼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寄宿的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和关怀,同时也牵动了他们感恩的心。

(3)活动方面优先安排为了消除学生离家的孤独,学校想方设法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既要使寄宿生身心愉悦,又能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学校首先根据教师的爱好和特长,组建教师兴趣小组,每组指定一位组长按照活动日程表带领师生一起活动。例如,周一书画指导;周二唱歌活动;周三信息技术指导;周四观看电视、电影;周日师生联欢。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在活动之前安排一节自习课,让学生自觉完成当天的作业和复习旧知预习新知,然后第二节安排学生参加兴趣活动。负责兴趣活动的老师和任课老师要及时沟通、反馈、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提高,学习功课的劲头会更足,同时还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目前,全校的留守儿童分别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选参加了演讲与口才、诗朗诵、速算、快速作文、气排球、篮球、乒乓球、美术、书法、民俗风情、手工、趣味英语、文艺、鼓号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百科知识等项目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文化课有了一定的长进,也掌握了一些技能技巧。

3.采用特殊教育方法,提高育人质量

(1)榜样教育。学校要求教师在教育中留心观察,尽力捕捉留守儿童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和同学中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内心中渐渐形成了肯定自我的意识,使他们的自觉性不断增强,自立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将这些学生树为标兵,让留守儿童学习有榜样。

第6篇:留守儿童帮扶记录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研究

一、项目实施情况

(一)以科学发展的视角,搞好规范管理。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专门成立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4+1”教育培养模式领导小组。

2.调查了解,摸清底细。对全校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人人建立档案,全面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

3.研究讨论,制定方案。查阅留守儿童工作的相关资料,召开多次专项会议,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4.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俗话说:“要兴业、先立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家长、爱心书屋、档案管理等制度,严格规范管理。

(二)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创建育人环境

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适宜的环境,特别是留守儿童,学校的育人环境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设置了留守儿童亲情活动室和爱心书屋等。把每天中午和放学后定为开放时间,每周确定一名行政值周领导具体负责管理指导,组织学生有序、安全地开展活动。

(三)以“四项”内容为重点,开展关爱活动

1.以心理情感为抓手,塑造健康心灵。为了慰藉留守儿童的孤独和寂寞,设立心理咨询室,实行结对帮扶、电话家访、校讯通、交心谈心、心理辅导等机制,给予留守儿童温暖关怀。

2.以“会议”“家访”为形式,做好家校联系。通过多次会议组织老师们和家长学习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模式推广试验项目《标准化实施流程》及要求,了解掌握此项目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

3.以“三抓”“三优”为重点,关注学生发展。一抓教学常规。二抓行为养成。三抓结对帮扶。真情关爱,“三个优先”。(1)学习上优先辅导;(2)生活上优先照顾;(3)活动上优先安排。

4.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开拓儿童视野。

我校的留守儿童代表付孝念和留守儿童家长代表喻孝怀老人参加重庆市武警总队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会,付孝念同学的发言得到了市委张轩副书记的好评。

二、工作主要成绩

(一)学生方面

1.通过项目实施,学生的行为习惯良好,学习成绩进步,待人接物有礼貌,学生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人人都怀有一颗感恩回报社会之心。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3.学生通过参加具有民族特色的课外活动,传承了民族文化,获得了艺术熏陶。我校学生人人都会唱红歌民歌会跳民族摆手舞,我校的竖笛器乐队培养了学生的文艺特长。丰富多彩的剪纸,绘画,书法,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得到各方面的艺术熏陶。

(二)教师方面

1.教师的工作热情显著提高。由于我校老师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旧有的经验对接受新事物影响较大,再加上刚开始认识不到位,工作上难免有些不积极,但通过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以及学校的引导和重视,教师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2.教师工作更加积极主动。积极主动关心学生学习、主动进行家访、主动组织学生活动、主动整理归类资料,为今后的工作开展积累经验。

3.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积极参与“4+1”模式课题研究,同时申报了三个相关课题,分别是《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品行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研究》、《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需求差异及应对策略研究》且均被黔江区教科所立项。课题参与教师达100%。学校形成了以科研促进各项活动开展,用活动深化课题研究。

(三)学校方面

通过家校联系和校社联系,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学校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3月被评为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市办公厅对我校捐赠了8万元的图书,在春节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春节慰问,并在今年六一节捐赠了100套学习用具;市武警总队政治部副主任张清平和黔江区武警支队支队长陈酬一行与我校留守儿童共度除夕并捐赠了生活用品和现金慰问;区妇联联系爱心人士对我校5名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城西街道人大委员对我校20名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在今年三月区教委各级领导100多人来到我校共同举办的“庆三八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接对了24名贫困留守儿童,这些关爱强烈震撼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心灵,都愿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今后发展思路

(一)留守儿童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应突出心理情感,习惯养成,实践体验,家校沟通四项重点。

(二)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进一步拓宽教育途径。重点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校内外辅导员,代管人和家长进行沟通),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第7篇:留守儿童帮扶记录范文

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有时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监管。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学校的事。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由于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缺乏直接的关爱和教育,他们容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另外由于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有些甚至出现轻生自杀的现象。

心理问题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人格与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很多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对父母充满怨恨、柔弱无助、自卑闭锁、寂寞空虚、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变得胆小。缺少与同伴和监护人的交流互动,缺乏自信;还有的心理负担重,承受着压力和不安全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情绪问题源于对亲情的需要, 交往问题显示出内心的不平衡,自卑心理是缺乏心理支持的结果,逆反心理代表了某种无奈的反抗。

品行问题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教导,顶撞长辈,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教等,成为了“问题儿童”。

生活问题 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的劳动负担有所加重,课余活动单调,生活习惯差,缺乏青春期教育,易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表现在:伙食水平降低、家务负担增加、卫生状况变差。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而,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

学习问题 那些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或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

留守儿童现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一个新问题,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而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为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我认为学校可以采取以下七大措施:

一是加强管理,成立领导机构,对留守学生统一管理,明确职责,细致分工,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对留守学生要登记备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流动情况等进行动态收集记录,实行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

三是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开展人文关爱活动等。

四是真情关爱。在生活上,要优先照顾;在心 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优先辅导;在活动上,要优先安排,鼓励参与;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交往上,要鼓励他们融入班集体中,以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生活心态。

五是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让亲子之间保持电话联系和书信联系,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六是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法制、安全教育,规范其言行举止,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安全、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安全意识。

第8篇:留守儿童帮扶记录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温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99-0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日益突出,尤其是边远、少数民族、贫苦山区更是日益膨胀――因为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回避、急需解决的社会现实。但是如何让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仍然是我们大家值得关注、讨论的问题。

一、“知心朋友”在眼前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亲戚们沟通,交流亲情缺失,造成他们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与众不和。此刻,老师经常出现学生面前,就是他们心中最值得信赖的人。

主动靠近,时常陪伴。我们老师不要高高在上,不要下课铃一响就走之夭夭,不和学生在一起。老师,要主动靠近学生,听听他们的心里话,用爱体贴照顾好这些孩子,并努力改善师生的关系,经常与他们谈心、沟通和交流,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用师爱来填补缺失的父爱和母爱,也使我们能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参谋、顾问和助手,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动力,扮演好慈父爱母的角色。

积极家访,了解动态。留守儿童多,但是各自情况不同,我们老师必须一家一家去走。因为家访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而且让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让孩子们一家人都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要做好家访情况记录,对于个别困难学生要特别关注,时时关注他们的精神状态、心思所动,用实际行动关注成长。

勇于出手,敢于担当。对于留守儿童的情况,我们还可以定期举行讨论会或座谈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和梦想,老师尽量去帮助实现;每月与学生家长进行电话沟通,汇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身体等各方面情况,主动承担起家长的部分关爱责任,不要怕什么。

二、“快乐老家”在脚下

留守儿童盼望着开学读书,盼望着来到学校。因为他们在家比较孤单,在学校朋友多就高兴。所以,学校是留守儿童的“快乐老家”。那么,作为学校应该做些什么呢?

爱心电话,免费接通。孩子们都希望一两天跟家长打一个电话,让孩子们在学校的“爱心电话亭”和在外的父母说几句话,多好啊。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进行视频聊天,让他们“网上见”。

心理辅导,健康成长。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心理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尤其是教给其生存技巧和安全常识,提高留守儿童的个人保护意识及生存能力,保护孩子健康成长;针对成绩较差的孩子,多给予学习上的鼓励和帮助。

开展活动,丰富生活。通过主题班会、联谊会、留意儿童节等活动,引导学生互助互爱,激励他们向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家长”在身边

“孩子,以后有什么困难就找我们,这是我们的结对卡,上面有我的手机号码。”我经常对困难留守儿童说。不管是社会人士,还是志愿者,我认为不要名义上的结对,要实实在在地做“铁杆愚公”,实实在在做好“家长”。

爱心妈妈,首当其冲。为使每一名留守孩子都能有人爱、有人护、有人帮,老师们要精心组织,开展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为他们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辅导、经济扶助等方面的帮助,让留守儿童在“爱心妈妈”和全社会的关爱下健康成长,不再唱孤独之歌。

手拉手,结对子。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学生互帮互助活动,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任意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学习游戏,增强留守儿童的集体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引导其健康成长,并将帮扶效果作为教师考评奖励的重要依据。

第9篇:留守儿童帮扶记录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学习;关注措施

关爱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共识。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人进行抚养和教育的儿童。在我国,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急剧增加。我县是经济欠发达山区,农民外出打工十分普遍。在进城的同时,农民也面临着将孩子带在身边还是留在农村的两难选择。而几乎所有进城农民都选择将孩子留守在家中,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事物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留在家中有爷爷奶奶等照顾也比较放心;另一方面,农民无法承受城市的教育、生活费用,将孩子留守在农村是他们一个无奈的选择。因此,伴着打工浪潮的壮大,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本校是县城的一所小学,开设有32个班级,据不完全统计,每班平均有13名左右的留守儿童,占班级总数的21%左右。家庭教育和亲情的缺失,给这些孩子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惑,有的甚至出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在此,我结合班主任教育工作实践,针对如何构建山区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健康平台,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一是自傲型。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乏管教,从小就养成了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心目中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规。

二是自卑型。这类学生默默无闻,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对自己缺乏信心,内心迷茫,不敢大胆表现自己。自卑的心理影响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三是倦怠型。这类学生对他人怀着一种厌恶感,对学业表现出倦怠。这些学生中有部分家长在外经商收入较高。由于对孩子的一种愧疚和补偿心理,常常给予孩子过多的金钱和物质刺激,形成孩子大手大脚消费的习惯,不懂体谅父母在外的艰辛。在学习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安于享乐,如攀比名牌消费、上网吧等。由于父母不在家,祖父母的隔代监管也力不从心,而自己的自控能力差。这部分学生就成为学校中最不思进取、最耽于玩乐的一部分了。对这类学生如果放松教育,将会对社会产生不良

后果。

四是孤僻型。这类学生离群,不大方,不愿与他人交流,自我封闭,甚至对他人的言语行为等产生反感,所以没有多少人与他交往。学习成绩不能提升,也不热心公益活动。自控能力弱,容易冲动,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五是懂事型。这部分学生对自己要求严格,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理想,能够对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做出的“留守”决策持正确积极的理解:一是打工父母的工作特征决定了他们的留守状态;二是父母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他们的留守状态;三是因为城市的费用高迫使他们留在了家里。而这种对父母留守决策的积极认同变成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他们保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偶尔表现出的无助与孤独死他们对自己的心理调整,偶尔在电话中对父母的哭诉是他们难得的撒娇。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是父母教育缺失。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多数儿童来说,亲子关系在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因此,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产生安全感和自尊心的缺失,导致心理上的敌意与焦虑。

二是监护人教育不当。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分为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在隔代监护中,监护人多数是祖辈,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辈的思想、生活习惯多与时代不合拍,不利于儿童社会化,易造成儿童适应不良。祖辈大多溺爱孩子,对孩子要求放松和原则放宽,容易使孩子养成刁顽任性的不良个性和行为。就拿我班的班长来说吧,学习很好,对班级的事情也比较负责,组织能力也强,生活比较自立。但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班上她比较居高临下。上代监护指由父母同辈人,一般是亲戚或朋友来代养的方式,对孩子的监督大多不如父母。原因:一是亲友要维持自身生计,难以全身心投入教育孩子;二是孩子不属亲生,或过度溺爱,易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或过于严厉,易使孩子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和行为。

三是学校教育不足。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将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但由于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不足,制约了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目前,对于留守儿童较好的管护措施是实行寄宿制,但大部分学校缺乏寄宿条件。学校很少开设心理课程,也很少ρ生进行生存、安全和法制教育,其心理健康发展缺少正确的引导。我们教师忙于教学和生活,也没有很多时间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这种影响甚至是终身的!

四是社会教育不良。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社会对少年儿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机构太少,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基层很少或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的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农村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发展在社区教育这一块尚处于真空之中。留守儿童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社会不良因素,如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一些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也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此时家庭监督力度不强或失控就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单从某一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都是不可能的,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政府共同协作,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第一,学校要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为了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比如:我校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校学生花名册》、《屏南县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登记花名册》等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资料和联系方式,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圈。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爱心爸爸”“爱心妈妈”,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关怀中成长,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爱心爸爸妈妈与留守儿童共度节日,让他们体会节日的喜悦;为留守儿童买个蛋糕祝福生日,让他们感受温暖;周末闲暇时陪伴留守儿童登登山、聊聊天、看看书、逛逛街、打打电话给父母……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以下就是我校“爱心爸爸或妈妈”关爱在校留守儿童活动情况记录表。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一个重要场所。

第二,家庭要切实尽到应有的责任。外出务工的父母应该慎重稳妥地安排好监护人,监护人应该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不能把孩子留给年龄偏大的祖辈,因为他们年事已高,有时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自理,怎么能管得好孩子呢?留守儿童的父母应经常与监护人及孩子联系,可以利用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暂住,可以寄些礼物给孩子从而让孩子体会浓浓的思念之情,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回家看望孩子,最大程度地保证对孩子委托监护到位。因为留守儿童更需要父母的P爱!我班的那个男孩,他告诉我父母在外打工,他和弟弟两年没见到父母了,他们觉得父母好像是抛弃了他们。每当想念父母了,弟弟就会在被窝里偷偷地哭,他见了也在一旁流泪……然而,这样的例子何止这些!

第三,社会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一方面:要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不让他们进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场所。呼吁社会上更多的有爱心的人士创办留守儿童托管场所,让留守儿童在托管中心里像在自己家里享受到父母般的呵护一样,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就业机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尽量减少孩子的留守。要加强学校、社区、村组和家庭的联系,形成政府、村(社区)、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总之,儿童本应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而这些看似简单容易得到的东西在我们的留守儿童中却很难看到;本应该还是在父母怀里撒娇,淘气的的年纪,却因为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过早的的承受着生活的辛酸;本应该还是在父母的翅膀下受到保护的年龄,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却要过早的一人去面对一切困难;本应该和父母一起玩耍嬉戏的年龄,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过早的承受着那份孤独……虽然这些远离了父母的留守儿童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种种遗憾,但我们相信,通过他们自身、父母、在家监护人、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他们会在磨练中成长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子勋.陪孩子长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