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范文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第1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产业;发现现状;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一、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InternetofThings”最早在比尔・盖茨1995年的《未来之路》中首次被提及以来已经发展了十来年。目前,不同国家和机构组织对物联网的认知还不够统一,对其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二、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物联网基础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2010年以来,由于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开始被正式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高度以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就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中国的RFID 产业在2010年时的纯收入就已经达到了12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42.8%,并且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现阶段,我国的RFID产业也已经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位。在这个基础上,RFID 技术也已经逐渐的被应用到了物流、工业生产以及城市交通等多个领域当中,再加上3G网络的应用于发展,使得各个运营商又开始推出了全新的移动支付方式,以此来使得RFID技术又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应用领域,那就是移动支付,如此便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物联网基础应用。

(二)物联网标准建设已经起步

从某种程度上来京,造成物联网发展缓慢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物联网标准的缺失问题。现阶段,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上其他的发达国家,都没有真正的为物联网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来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且统一的标准。自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对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投入越来越多,这就使得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工作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上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并且于2010年6月9日,成立了中国物联网(传感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在这个工作组织中,已经有17个行业协会组织、14个部委,并且有24个标准化组织加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该工作组的成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表示着我国物联网标准制定与研究工作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三、中国物联网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缺位阻碍物联网技术发展

现阶段,我国和国际上的其他国家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物联网应用标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行业之间以及企业之间在物联网的应用上很难行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正是由于这种统一标准的缺乏,才会使得物联网项目之间并不能实现良好的互通,也因此使得物联网领域中,实现广域化的应用难度大幅增加。也就是说,物联网技术标准缺位,将会成为限制与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关键的因素,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够实现物联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物联网产业快速与持续发展。

(二)物联网核心技术环节有待突破

我国的科学院对于传感网的研究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要早很多,并且已经在多个网络通信技术应用项目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同时,我国的产业化推进也相对来说比较迅速,无论是在材料还是技术上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发展前景相当可观。不过,做为物联网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二维码技术和RFID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也较快,导致我国呈现出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并且其在终端设备的研究以及芯片设计制造等方面也都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

(三)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简单来说,我们要想真正的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就必须要对物联网技术的网络安全加以管理与制约。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物联网技术中所存在的各个网站之间的无线网络技术以及互联技术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这就非常容易导致其出现信息的泄漏问题。如果说我们不能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其加以保护,就非常容易引起企业机密与个人隐私的暴露问题。所以说,如何才能更好地对海量的用户隐私与信息进行保护.是现阶段物联网发展所必须要集中解决的核心问题。

四、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基于其在国民经济中广阔的发展前景各国都在争相发展,纷纷出台战略指导规划,规范物联网的有序发展。物联网将是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将能催生一个上万亿的高科技市场,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给国内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一)加大研发投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无论是世界上的哪一个国家,其在进行物联网的发展完善上,往往都会强调研发投诉,当然,中国亦是如此。简单来说,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投入不足也是限制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物联网是由多种新技术进行交叉融合之后的产物,而这种新技术的不断交叉与融合应用,同样也是推动物联网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

现阶段,我国在对物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时还是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说我们想要有效的减小这种差距,就必须要全面根据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结合现阶段已有的研究基础,来对将要发展与研究的核心技术进行有效的选择,使其能够逐步在某些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达到世界领先。

(二)创建一批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

如果说,一个新兴的产业想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就要求其必须要进行产业的有效聚集和全面延伸。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促进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然后再再次基础上,来为其配备上相关的配套产业,从产业的发展绘画以及政府的税收上来对其进行多个方面的优惠与扶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实现物联网产业上的空间聚集,并引导其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刘勇燕,郭丽峰.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2(4).

[2]袁国智,董毅明.我国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分析.商业时代,2011,4.

第2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社区安防;物联网技术;安防领域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1 前言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物联网技术为推动国家信息产业从大到强,实现自主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全面推广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道路和车辆的安全、便捷、快速的交通;可以通过公共卫生物联网来实现人民群众在家诊断疾病和居家养老的需要;通过将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与社区安防物联网相互连接,可以实现社区公共安全物联网的全面覆盖。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正在全面改善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本文就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在安防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包括了应用层、网络层、对象层和感知层四个层次,是在Internet技术的基础之上,采用无线数据通信技术、RFID技术来构造了一个可以覆盖各种食物的 “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技术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所有物品都可以利用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来和互联网联系起来,在生产环节采用电子产品代码(EPC)技术能够快速地从品类繁多的库存中准确、快速地锁定所需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在自动化生产线运作的过程中有效实现跟踪和识别零部件、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益和效率,减少人工出错率和识别成本。物联网在产品运输环节能够通过在运输路线设置安装RFID接收转发装置,同时对在途车辆和货物贴上电子产品代码(EPC),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经销商和供应商能够通过物联网实时掌握货物预计到达时间,所处的状态和位置,在掌握好这些信息之后,就能够大幅度提高车辆利用率,合理调度车辆,减少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的安全性。

在安防领域,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安全极为重要,原因在于一旦信息传输出现篡改、泄密和失效,那么必然会给将整个安防系统带来严重的后果,那么应该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处理,处理技术有安全数据接入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路由技术、密钥管理技术等,而解决的关键就在于要从多个层面来解决安全漏洞,加强信息安全防范。物联网信息安全的重点在于网络层的安全技术,这是因为有线通讯存在光缆转换复杂、敷设线缆困难等问题,无线通讯存在病毒入侵、信号截取、强信号压制等问题,所以应该结合具体的使用情况,来选择是采用无线通讯,还是采用有线通讯。如果采用线通讯,那么应该最大程度地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克服拓扑结构和信道节点的缺陷。感知层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前端传感器的可靠性和可使用性,有效地提升选用优质器材的水平。而应用层的安全技术能够通过安全数据和安全路由来修复、检测数据,再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将有害数据剔除掉,将信息流有效地梳理。

总之,物联网技术能够在无需人干预的前提下,有效地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交流”,实现智能化管理、监控、跟踪、定位、识别,进行及时的信息通讯和数据交换。

目前来看,我国的物联网技术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始期,因此在物联网技术推进的过程中,应该将物联网应用于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优先选择关联性高、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进行示范试点,重点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安全、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电网、物流、农业、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3 物联网技术在安防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对于物联网技术正在处于一个发展和探索,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专门研发机构,如物联网研发中心、传感网研发中心等,在健康监测、智能交通、公共卫生、智能家居、环境监控、工业安全生产、城市公共安全等领域进行了相应的尝试,物联网技术在未来正在朝着更加广阔的领域扩展。

物联网技术在安防中的应用,最为重要的技术就是视频感知技术,我国安防行业企业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一直都把研发重点发在视频监控技术。

例如,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就成功地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园区的安防工作中。无论参观者在哪个场馆,或者哪个公共设施都会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物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

物联网技术,尤其是视频智能感知技术大量应用于安全防护领域,为未来在智能交通、环境监控、城市管理、国家安全等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打下了一个极为良好的基础平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 社区安防中应用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时代的社区安防就是采用网络传输、智能图像分析、传感器、RFID等多种信息技术,有效地将移动电话、网络摄像头、警报器、照明设备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建设能够具有实时监控管理的家庭安防综合应用系统、社区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社区车辆出入口管理系统、智能对讲门禁、社区周界防护系统等,同时还实现公安信息平台与社区安防信息进行对接。

社区安防管理系统主要由多种模块组成,如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小区信息系统、小区智能视频监控、周界红外报警系统等。家居智能化管理主要由室内安防预警、远程监控、远程控制、无线可视对讲、家电智能控制、灯光智能控制等模块组成。该方案借助于警方、物业、业主三者间的快速响应,具有主动威胁告警和自动感知威胁的双重功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使得事故损失减少。简易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该系统的建设是以可靠、先进、适用、经济、成熟的物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同时与公安信息平台有效对接、紧密结合,依托现有的监控中心管理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合理配置资源,充分考虑了拟建系统和已建系统在业务流程、数据结构、应用功能上的高度统一,采用的体系结构具有智能化、模块化、开放性,整个系统运行和管理具有协调、高效、科学的特点,构筑出了保障可靠、处置快捷、操作方便、反应灵敏、控制有力、防范有效、指挥高效的防控体系,有效地实现了“自动报警、信息共享、快速响应、联网布控、实时监控”的社区安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旸,李芬萍.“物联网”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几点影响[J].西部金融,2010,(05):147-149

[2]梁国伟,李长武,李文军.网络化智能传感技术发展浅析[J].微计算机信息.2004。21(05):123-126

[3]陈莉.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 2005,(23):106-109.

[4]W.Du et al.A Witness-based Approach for Data FusionAssurance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GLOBECOM.2003:129-134.

第3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范文

通讯作者:朱景福(1970-),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摘要:对于物联网来说,其核心是物品与物品、人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特征是可靠的传送以及相应的智能化处理。本文首先分析了物联网的概念,接着从政府部门相继出台物联网发展相关战略规划等方面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应用前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物联网被称为计算机以及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对于互联网来说,就是把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相应的网络系统,但是物联网能够把所有的事物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网络,从而让信息无处不在,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物联网的概念

所谓物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把互联网的用户向物品延伸,使得物品跟物品之间能够进行相应的信息交换,也能够进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换句话说,物联网就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上网,在物品中装置一些红外感应器或者是卫星定位等方式,根据原来约定的协议连接互联网,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网络,实现物品间信息的自行交换,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或者手机都能够识别物品的智能化,也可以对物品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政府部门相继出台物联网发展相关战略规划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我国在“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时候,就开始把物联网纳入到五个新兴产业战略发展中去,而与之相关的产业标准也在逐步完善和实施。虽然各个行业对于物联网的理解还不是特别统一,但是各级地方政府面对这块庞大的市场都开始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政府都陆续加入调研的行列,要把物联网加入打破新兴产业的培养计划中来。

(二)各地高校积极申办物联网相关专业

我国众多高校都看好物联网的发展前景,纷纷申办物联网相关专业。在第二界物联网大会上,著名教授姚建栓提出了物联网专业的发展方针,被总结为二十四字方针。之后全国物联网相关机构开始开展相应的研讨交流会议,统一在物联网方面的认识。国家教育部门也相继成立了物联网相关专业的指导小组,而且在2011年,首批物联网专业已经开始了招生工作。

(三)江苏无锡建立了国家传感网中心

物联网研发企业的出现如同雨后春笋,以江苏无锡国家传感网为发展中心为例,在全国各地已经建立了物联网的产业联盟,带动了研发企业的发展。事实上,在早在2010年,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两千亿人民币。据相关专家估计,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的市场规模能够达到七千五百亿元人民币,市场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

(一)应用范围

1、食品溯源管理

所谓溯源也就是追溯其源头,我们主要是以食品行业为例,当前,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在购买食品候,公众不只是想看到食品包装上的产品说明,还想知晓各类食品的主要源头以及主要成分等相关信息。所以,物联网技术应用到食品溯源管理方面具备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当前,一些运动会的筹备机构已经开始运用食品溯源系统,为参赛人员提供相对放心的事物。

2、零售业的应用

我们以国际零售大王沃尔玛为例,在其经营过程中,物联网的功能已经被其列为商品必须具备的重要功能之一。那些具备物联网功能的商品给沃尔玛的采购、运输等环节工作都带来了很大便利,通过这个技术能够完善全球各个超市的管理。此外,那些具备了物联网功能的产品,能够为终端客户使用提供相应的便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沃尔玛对供应商所提出的要求是实行RFID标签制度,未达标的就失去了为其供货的资格。

3、智能运输

我们所说的智能运输跟智能交通有所不同,因为智能交通主要是疏导和管理交通,但是智能运输主要是注重对于运输业进行全过程的监管,电子关锁的应用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当前,一部分海关开始使用电子关锁,也就是海关人员在货物装箱之后进行验关操作,办理相应的手续之后就用电子关锁锁上集装箱的门,这样货物被运送上传的时候,就不用再次验关。在这个流程中,电子关锁就起到了很好的智能监控作用,确保运输过程的货物安全。

(二)应用前景

1、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现实载体,通过物联网能够把生产要素以及供应链结合起来实施深度重组,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深度重组以及仓储等环节产生的损失,从而提升物品管理的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比如,在DELL集团使用了RFID系统之后,能够让集团客户及时、快速的了解产品的具体生产流程,还能相应的削减产品定制的成本。

2、促生新的零售模式,提高服务水平

麦德龙集团在2003年的时候就在德国实施了新的零售模式,叫做“未来商店”。这个模式使得整个店都处在无线局域网的覆盖中,所有的商品都带有RFID的系统标签,在货架上陈列。

3、有效的资源控制,实现节能环保

我国人均资源相对紧缺,加上消耗量比较大,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无处不在,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物联网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资源与环境的压力。物联网能够让物品智能化,帮助我们实现有效的资源控制,进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实现。

(三)应用发展重心

1、促进开放与合作

从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它在发展中保持了很大的开放性能,使得其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超大型的网络。所以我们要积极借鉴互联网的发展经验,坚持开放与合作的原则,积极做好物联网的规划工作,确保总体发展思路正确的前提下,保证物联网的互通性,积极推进产业链的合作,把研发力量整合起来,尽快实现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

2、加快应用开发

由于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很多企业盈利的状况不是特别好,资金支持力度也不大。因此,在新时期我国要进一步加大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快应用与开发的力度,在典型行业做好相应的示范应用,从而促进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要在财政以及信贷等方面对物联网进行支持,培养市场来适应物联网的需求,还要在时刻保持清醒,保障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避免病毒攻击或者恶意破坏,除了要在技术层面加大应用开发与改进之外,还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结论

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已经被多个国家应用到交通物流、医疗保健、智能家居等领域中,其市场规模也在一步步的扩大。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已经在不断改变着公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要积极促进开放与合作,加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开发力度,为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发展新策略

物联网是指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信息和物物相连的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在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综合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信息网络信息,是在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发展浪潮。物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运用还不成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探讨新的对策。

一、物联网技术下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物联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

我国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起步较晚,没有丰富的经验,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电子商务信息共享与传输与实际脱离,主要是因为在对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其次是没有实现增值服务,导致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无法适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需求。最后,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效果较低,没有高效率的通道,主要是因为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与信息平台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衔接。

2.技术基础和运营基础薄落

目前物联网平台下的电子商务在技术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芯片、设备、平台软件和硬件上都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云计算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数据处理模式以及IPv4与IPv6之间的信息交换沟通还无法实现。同时,物联网电子商务并没有形成成熟的运营方案,在成本控制上缺乏竞争力,这使得其商品价格偏高,消费者没有足够的能力消费,造成市场羸弱的现状。此外,政策法规不规范、安全隐私没保障、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都是现下物联网技术下电子商务发展出现的问题。

二、物联网技术下电子商务发展新策略

1.物联网技术下建立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完善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能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体验,促进电子商务信息化发展。针对当前电子商务在构建信息平台中存在的问题,使用物联网技术是当前最有效的策略。一方面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与SOA架构相结合,优化电子商务信息平台,能够有效提高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能够很好的促进电子商务信息平台适应信息发展的需要[1]。另一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加强电子商务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能够及时反馈消费者的意见和需求,完善用户体验,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促进电子商务的有效发展。

2.物联网技术下建立智能物流系统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业余外出购物的时间越来越少。加之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网购成为当下最方便和流行的购物方式,电子商务行业也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商业产业。消费者在网购成功后是以快递的形式通过物流公司获得商品的,这就要求在电子商务发展中注重物流系统的建设,而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和发展能帮助电子商务建立一个智能的物流系统。物流公司一旦签收了包裹后,就可以在每个包裹上贴上有包裹信息的RFID标签并将包裹信息传送到互联网上,这样消费者就能随时随地跟踪自己包裹的信息,做到了信息的透明,保障了消费者的安全感需求,提高了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度,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

3.物联网技术下建立科学技术保障体系

良好的技术保障体系,是为电子商务在互联网技术下稳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能给电子商务领域带来源源不断的新技术。首先要提高技术的创新能力,这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协调能力和企业、科技研究院、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一个物联电子商务中心。其次要加强国内外的电子商务交流合作,这就要求政府和相关机构鼓励研发机构、企业、高等院校积极开展物联电子商务技术的研究,推进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

4.物联网技术下健全人才队伍和激励机制

电子商务的有效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才保障,特别是在物联网技术不断深入的时代,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物联网电子商务人才交流平台,提供相关的职业培训、完善人才供需信息、规范人才市场、营造良好的人才竞争环境等对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有重大意义。同时,针对人才建立奖励机制也同为重要。对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广泛运用人员、对高技术研发人员可以给予折股奖励,对那些将物联网重点示范技术或者营销手段引入电子商务的高级人才给予抵扣个人所得税奖励,对引进高端人才的人员给予在子女教育、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健全的人才队伍和奖励机制能够避免高级人才的流失,确保在物联网技术下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物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仍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在物联网技术下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智能物流系统和科学保障体系、健全人才队伍和激励机制,就能利用好物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发展的作用,促进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影响;国民经济核算

中图分类号:F22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01

前言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物联网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物联网技术主要是将互联网与信息传感设备相连接的一种技术,通过信息的通讯与交换,进行智能化的跟踪、定位、监控、识别等,从而减轻人工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一、物联网技术的本质

超级感知是物联网技术的本质特征,它主要是利用视频识别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嵌入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的应用,将需要感知的人或者物体放入一个能够相互感知的网络,而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则会形成感知社会,实现物体的超级感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尤其将其与大数据、云计算的结合,更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存量和经济流量测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物联网技术中的超级感知作用可以有效提升经济流量记录的效率,实现信息采集的简单化。不仅如此,物联网技术还能够将环境状态以及空间变化等信息准确的表现出来。此外,在引入移动通讯技术以后,在数据生成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对其信息的记录,进而对后期工作的记录、整理等进行简化。由此可见,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对国民经济核算产生了影响,并且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互联网技术还会更多的应用在国民经济核算当中。

二、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影响

(一)生产范围方面的影响

大部门住户部门的自给生产都没有包含在SNA范围内,将其分离在外主要是因为市场与这些活动是处于独立或者分离状态的,如果对其价值赋予经济意义是相对较难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将不将这部分活动分离出去,也就不会出现失业的情况。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大量家庭活动信息的记录,而其他与市场分离的活动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与市场相联系,甚至实现在市场进行传递活动[1]。与此同时,家庭服务生产时间也会通过物联网技术得到准确的计量,并且完成调整质量以及测度标准化等工作,改变扩展就业及生产范围,改变原有的结构。

(二)常住性标准方面的影响

常住单位是经济总体的组成要素,常住性是一个单位与经济领土最紧密联系的体现,但要想对这种紧密关系进行确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传统意义上选择的一年原则,这种原则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并且对于一些特殊实体无法确定其常住性归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这种局限性,通过定位的方式,实现与对外信息的联系,经过数据的分析判断出最经济体最为紧密的常住性数据,既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又高效的完成数据的分析过程,降低了人为操作的难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影响

在经济价值中进行转交换、创造、消失等过程时记录的流量被称为权责发生制核算。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权责发生制核算中,在服务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记录相关信息,如何时提供的服务、何时使用中间消耗、何时创造出产品等数据信息[2]。不仅如此,对于跨核算期的国际交易、货存产出变化等信息,物联网技术也可以根据实时的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处理,从而保证货物处理的及时性,有助于风险的规避。

(四)记账方面的影响

记账式国民账户中最为基本的一项工作,通常情况下每笔交易都需要进行两次记录,一次记录在右端作为账户的来源,一次记录在左端作为使用。在绝大多数的交易中,都会至少关系到两个交易者,双方需要各自同时记账,而每一方又需要复式记账,所以一般一个交易都会需要被记录四次,形成了四式记账模式。物联网技术的加入,对原有的四式记账法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升级为云记账模式。这种记账模式不仅可以从交易双方角度进行记录,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记录[3]。此外,云记账模式的数据信息都是通过实时收集而来,具有实时性、高效性的特点。而其记录的信息不仅对交易双方有益,对其他使用者也可以提供数据帮助。这种方式的记账,还可以实现补充和强化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五)地区、时期核算方面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地区核算、时期核算变得更加便捷。物联网对于核算对象的各种经济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区分,从而实现数据的扁平化。整体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区核算,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之间的数据信息可实现独立汇总,因此在相同区域的同级地区,会避免重复计算或者不可测量的问题,这对于提高核算的准确度有大大的帮助,不仅如此,这种核算方面在国际经济核算中也比较适用。物联网这种实时数据的核算,不仅有助于国民经济核算水平的提升,对于推动我国进入大数据时代也有非常大的意义。

三、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作为时展的产物,对于国民经济核算有重要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仍需要根据时展的变化,对其不断改进、完善,使其更加科学、高效,从而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小隼.国民经济核算发展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J].商,2016,23:219.

第6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建筑;发展;应用

物联网技术给智能化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把人的思想融入到整个系统中。任何智能化的功能,不需要规划,也不需要其他厂家定制,只要利用鼠标,就可以自己随时随地创造任何想要的功能。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影响无处不在,当前智能建筑包括了20~30个子系统,其中建筑设备监控、安防、一卡通等已经构成ITP/IP网络平台上的集成融合子系统,已经是准物联网形态或已经是物联网形态。

1.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的影响

物联网对智能建筑领域的影响十分巨大,将彻底颠覆之前的传统思维方式。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建筑物、公路等,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网络等。而在“物联网”时代,把感应器等芯片嵌入和装备到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电网、大坝、油气管道、钢筋混凝土、管线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的目的。智能建筑综合是集成、维护、管理系统。如果智能建筑维护管理都走物联网道路的话,我们的智能建筑用不到每个楼里面都设置一套智能建筑维护管理班子,用一个云架构就可以实现,统一管理,非常方便。

物联网在楼宇智能管理、物业管理和建筑物的运行维护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仅从建筑物外表我们不可能了解其真面目,因为有许多管线都是隐蔽在楼板和墙体中,众多开关阀门遍布建筑物的各个角落,如果没有图纸,你要找到某个阀门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一些复杂结构的建筑,而图纸一般都保存在档案馆内,要去查阅,手续是极为麻烦。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才能实现更有效的管理。

BIM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数据模型,是物联网的核心和灵魂,正如BIM是ERP基础数据一样,物联网应用不能脱离BIM。没有BIM,物联网的应用就会受到限制,就无法深入建筑物的内核,因为许多构件和物体是隐蔽的,存在于肉眼看不见的深处,只有通过BIM模型才能一览无遗,展示构件的每一个细节。

这个模型是三维可视和动态的,涵盖了整个建筑物中所有信息,然后与楼宇控制中心集成关联。在整个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物运行维护的时间段最长,所以建立建筑信息模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建筑信息模型目前在设计阶段应用较多,但还没进入建造和运维阶段的应用。一旦在建造和运维阶段得到应用,将产生极大的价值。BIM与物联网两者的结合,将智能建筑提升到智慧建筑的新高度,开创智慧建筑新时代,是建筑业下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和发展

为适应信息化给建筑物带来的变化,提出智能建筑并加快智能化的步伐是时代的要求,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智能建筑,或者说让智能建筑融入物联网所包含的范畴,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

2.1 在网络集成中的应用

智能建筑可看作城市信息化的基本单元之一,在智能建筑中集成最新的通信网络技术是必然趋势。网络宽带化: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应用和集成的需求,通信网络的宽带化是必然的,随着EPON和GPON等光纤到楼、光纤到户的推进,智能建筑以更高的带宽与物联网相连。无线网络的普及:包括WLAN、无线传感网在内的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将在智能建筑中广泛部署,并与有线通信相结合,形成覆盖广泛和灵活的无线网状(Mesh)网络。控制网的标准化:控制网的标准化和开放性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基于IP技术,使用具备开放性和可互操作的系统,是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最佳选择。

2.2 在智能安防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可以将不同建筑内安防各子系统集成到物联网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建筑群内部的统一管理和智能化监测,进而还可以实现整个城市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社区、楼宇、家庭等场所是各种设施和安防系统密集分布的区域,小区、家庭、停车场、仓库、周界等不同区域都需要进行监控,各种车辆、人员、视频、声音、身份、位置等多种信息也都存在感知的必要性,而现有分散建设的安防系统难以满足如此复杂的智能化要求。基于现有的安防系统基础,大力加强物联网平台建设,促进信息融合和智能化建设,降低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提高安防和管理效率,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安防,促进安全、容量和效率整体水平的提升。防入侵系统是智能安防中的重要应用。典型代表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防入侵系统,已敷设的30000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能分辨出对象是人还是动物,一旦有人靠近栅栏,系统就会自动发出善意提醒;如果来者不听警告,继续靠近栅栏,第二道防线就会报警。

2.3 在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给住宅小区中的各种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信息的实时反馈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在智能化住宅小区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系统)、信息和人的三位一体智能化。人们进入居住小区或楼宇无需刷卡,系统会自动识别随身携带的身份卡信息;车辆可以无需停车刷卡,无障碍进出小区门禁;实现远程医疗或健康监护服务,有助于最大限度降低疾病给患者和亚健康人群所带来的危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安全防范的保障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从平安小区上升到平安园区、平安城市的层次。伴随着物联网平台的建设,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住宅小区将会达到一个感知社区、感知家居和感知生活三者相融合的一个阶段,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安全、更便捷和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2.4 在监控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事物和作业的不间断监测,及时响应突发事件,是物联网的另一项重要应用。光纤传感器灵敏度高,体积小,易于敷设,对被检测场无破坏与干扰,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能够进行分布测量,在建筑智能化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可以贴在结构的表面或预先埋入结构中,对结构同时进行冲击检测、形状控制和振动阻尼检测等,以监视结构的缺陷情况。另外,多个光纤光栅传感器可串接成一个传感网络,对结构进行准分布式检测,可用计算机对传感信号进行远程控制。以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为例,建立该系统旨在帮助电梯安全管理部门、维护单位和使用单位实现电梯安全的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高电梯运行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5 在生态节能中的应用

在客户空调系统的负载端设备(FCU、分离式冷气、空调箱等)及外气引进装置加装控制设备,在空调环境内同时加装环境感知组件,用于侦测环境状况(温度、湿度、CO2浓度等),通过环境状况的资料搜集与分析,由节能管理统一平台自动对空调系统的负载端设备进行自动调控,将空调环境的温、湿度及CO2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不当的人为控制导致环境过冷或过热,让使用者能充分享受自动调控且舒适的空调环境。建筑能耗动态监测系统是基于无线传感网技术的能耗动态监测系统,可实现建筑能耗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初步分析、定时定点上传等功能,并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系统还可实现室内温、湿度的远程监测,分析房间内的实时温、湿度变化,配合节能运行管理。

3.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把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的子系统,对多个子系统的又一次集成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集成,通过它可向住户、物业管理者、系统维护者等多种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把智能建筑技术深化、细化,让人们充分体会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生活环境变得更安全、高效、便捷,而且可以更加节能、环保、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公忠.物联网与智能建筑[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1(1).

第7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无线传感;油气生产;物联网;传感网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41

[中图分类号]TP391;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2

随着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器件技术的发展,低成本、低功耗、多功能的无线传感设备的大规模开发和广泛运用成为可能。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众多同类传感设备节点布置在一个特定区域内,通过特定协议高效、稳定地自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完成某项应用任务。

目前,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无线传感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也不断发展,中石油“十二五信息规划”提出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正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油气田井区、计量间、集输站、联合站、处理厂生产数据、设备状态信息在采油采气厂生产指挥中心及生产控制中心集中管理和控制的系统。因此,无线传感技术和其产品设备在油气生产物联网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1 无线传感关键技术

1.1 无线传感网络组成

无线传感由数据获取、数据分布网络和后台管理控制三部分组成。其中最重要的网络节点集成了各种信号的传感器、数据处理控制单元、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广泛分布的传感设备通过网络协议组成一个有效的网络系统,将各种需求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送到后台的管理控制系统。无线传感设备的电源是其面对的重要问题,一般都采用电池供电,电量有限,相关器件如无线收发模块、微处理器等能耗要尽量小。同时,为了节能,其还应具有节能模式如休眠、等待等,以便系统在没有任务的情况下保持低能耗。这些功能由操作系统集成,现在常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特点是功能简单、内核小、占用的资源少;采用模块化结构,可配置、裁剪,大大降低系统功耗。无线传感网络及设备架构如图1所示。

1.2 通讯和网络协议

无线传感网络中各个传感设备要进行信息传输,通常采用无线射频的方式进行连接。无线传感网络的堆栈结构和常见的TCP/IP网络的体系结构大体相同,分为五层,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运用层。由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特点,每一层面都在开展各种研究,为简化协议层次,提高系统工作效率,研究人员利用跨层的方式进行网络协议设计,把MAC层的控制和底层信号控制相结合,来提高系统的效率,降低能耗。网络协议栈的结构如图2所示。

2 无线传感技术研究与应用

2.1 油气生产物联网技术框架

以新疆油田采油二厂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为例,介绍无线传感技术和其产品的研究与应用。系统功能设计要满足采油厂日常生产高效、稳定运行,生产过程管理、监控,以及设备管理等要求。针对系统功能要求,以及物联网三层架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总体架构也分为三层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子系统(感知层)、数据传输子系统(网络层)、生产管理子系统(应用层)。

无线传感设备主要应用于数据采集与控制子系统,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RTU等设备实现生产对象的实时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以及生产过程自动监测和控制。采集对象主要包括单井、计量间。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体系架构及采集参数如图3所示。

2.2 无线传感设备技术与性能对比

采油二厂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主要以井、计量间为主,有3 000个点左右,点多面广、分布不均。从施工难易度、周期、安装成本、后期运维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现场主要采用无线传感器设备,有效降低设备安装成本,安装和维护方便、操作灵活、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为了从数据不同采集模式、传输方式及采集设备安装模式等方面,进行无线和有线传感设备的技术和实际应用效果对比,选取少部分油井,采用有线传感器设备。经过几个月测试运行,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备具有不同优缺点,具体性能对比如表1所示。

2.3 低功耗无线传感组网技术

为保证无线传感设备长期稳定运行,要尽量降低系统功耗,要求硬件采用低功耗芯片、周期休眠等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也应进行低功耗设计。

(1)器件低功耗:选择CPU、Flash、低频和射频放大器、无线收发、射频开关等低功耗器件,从基础上降低功耗上限。

(2)通信低功耗:使用高精度时间同步算法,提高时隙对齐程度,实现更短的时隙及更高程度的休眠,有效增加休眠时间,降低终端功耗。

(3)软件低功耗:把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成多个事件处理。系统上电初始化时,主程序只进行系统的初始化,完成后进入低功耗状态。当外设发生事件,中断信号,CPU退出节电状态进入事件处理,处理完成后继续进入节电状态,降低CPU功耗。

2.4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架构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的无线传感网络通信分为单井和多井无线传感通信。单井通信模式主要用于井距较大的、地理环境较差的或井口有视频采集的油水井。多井通信模式主要用于在固定区域内井距较近的油水井。两种通信模式如图4所示。通过两种通信模式结合设计,3 000余口油水井只采用了2 000个左右的RTU,节约了近33%的投资费用。

(1)单井通信模式:无线传感器设备井口控制器(RTU)中心控制室的数据流为单井通信。无线传感器设备为传感网络中的节点,如无线示功仪、无线压力、无线电参等仪表。设备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定时唤醒采集数据后发送到RTU。RTU为井口数据采集、处理、控制设备,可通过通信设备上传处理结果,并接收中心控制室指令控制现场。

(2)多井通信模式:无线传感器设备井口控制单元(井口路由单元)多井集联中继器(RTU)中心控制室的数据流为多井集联通信模式。多井集联通信模式说明如下。第一,井口控制单元直传模式:每个井口控制单元直接与将多井集联中继器(RTU)连接,再由多井集联中继器(RTU)将数据上传到中心控制室。第二,多井集联路由跳转模式:1#井控制单元至n#井口控制单元与多井集联中继器(RTU)直接通信,而2#井控制单元与多井集联中继器(RTU)之间有阻挡或本控制单元故障,不能直接通信,但2#井设备通过ZigBee Pro或WIA协议的路由功能,其数据通过1#井设备路由,上传到多井集联中继器(RTU)中。

2.5 无线传感设备与RTU控制单元通信

油井无线传感设备与井口RTU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具有常规数据采集、仪表参数读取、功图数据采集以及电量图数据采集。无线传感设备采用休眠唤醒发送数据接收命令执行休眠的方式。各类数据采集通信时序如图5所示。

3 结 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设备具有应用特异化的特点,针对工业、军事、医疗、智能家居等不同应用领域,其实现技术完全不同,而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满足工业应用高可靠、低能耗等特殊需求。无线传感技术在石油企业的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是对现有无线传感技术在工业应用方向上的功能扩展和技术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技术 应用业务发展

1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采用移动接入技术与互联网相连接的新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使用无线终端如手机通过移动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可以方便用户在移动网络资源状态下使用互联网,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当然不是手机和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而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各方面相互融合促进发展的产物。

移动互联网将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优势相互结合,伴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作为一种接入互联网的方式,移动互联网具有传统互联网所不具备的特点,概括起来这些特征主要有:一是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二是由于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往往会选择在零星的时间比如上下班途中、工作休息期间等,导致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传输呈现断续性和突发性;三是移动互联网深入用户的生活中,可以满足用户生活学习的各种不同需求;四是随着手机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链接移动终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尽管如此,而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却有着彼此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接口协议还尚未标准化和统一化。[1]

2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中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形成并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移动通信的发展离不开许多技术的支持,比如定位技术、切换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和交互干扰抑制技术等。其中定位技术实现移动终端对准确位置的测量和计算;切换技术便于移动终端在不同位置之间、不同信号频率之间选择适当的通讯信号;智能天线技术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信号和自动调节等功能;交互干扰抑制技术可以消除邻近和共信道用户的交互干扰,确保接收到高质量信号[2]。

从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情形来看,推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具体应用技术主要有Web2.0技术、SOA技术、SaaS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其中,Web2.0技术是新的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统称,将用户放在应用的核心,用户既是创造者也是消费者;HTML5.0技术提供了一些全新的应用途径,便于索引整理和促使改变手机屏幕尺寸;SOA技术通过独立接口联系各功能单元,促使各类服务可以统一进行交互和使用,便于新的分布式系统形成;SaaS技术是一种以互联网作为应用基础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云计算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和融合的产物,通过进行“云端”处理,可以减小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提高处理的速度和能力[1]。

3 移动互联网应用典型业务

3.1 娱乐类业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娱乐项目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娱乐类业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比如手机等接入移动互联网,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获得多种娱乐享受,比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接收文字、图片、音乐和软件的下载,轻松浏览世界各地的信息和新闻,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选择感兴趣的图书内容,实现在线阅读;还可以使用手机游戏功能,在手机、手持游戏终端等设备上随时随地地进行线上游戏,尽情体验各类游戏的乐趣。[1,4]

3.2 商务类业务 由于商务人士支付能力强,对商务业务的需求大,所以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商机。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出的一些商务类业务有:将邮箱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确保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私人信件和电子邮件的收发和往来;移动办公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浏览和处理公司日常事务,摆脱了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移动电话会议是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一种新的会议模式,可以低成本的迅速召集许多人员参加会议,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于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点击率甚至超过了一些电视节目的广告,加之移动支付让消费者能享受到金融服务的方便和快捷,移动电子商务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将是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1,4]

3.3 社交类业务 在移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用户通过移动网络处理信息非常方便,也促进了沟通社交类业务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沟通业务,比如视频电话是一种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传输语音和图像的电话线通信方式,可以弥补语音电话缺乏视频信息的缺陷,在传输语音信息的同时还能向通话双方传输彼此的视频信息;移动即时消息集成了实时文本、语音、视频等多种功能,可以让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的实时使用移动即时通信业务,可以大规模下发通知,发送和接收文件等。微博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博客,用户可以使用手机随时随地上传自己的状态和观点,并可以查看关注好友的状态,方便了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1,4]

参考文献:

[1]沈晶歆.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业务产品研究[J].电信科学, 2010(10).

[2]胡文昌.浅谈关于移动通信发展趋势[J].中国集体经济,2008(12).

[3]郎为民,杨德鹏.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研究[J].通信管理与技术, 2011(6).

第9篇: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物联网 信息感知 交互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19-02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两者相互促进下,物联网的概念随之诞生。如何以网络技术的运用更好地进行经济活动的发展,成为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笔者针对当前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进行简要的剖析,以盼能为我国此类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物联网发源及定义

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较晚,因此在此后一系列网络技术的发展中,也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物联网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随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此类技术的基础实践活动,当前物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我国也开展了相关技术的实践。

一般情况下,物联网可以理解为通过芯片技术,连接互联网形成的物品网络。具体指对物品植入电子芯片,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技术连接互联网,最终形成以互联网为核心技术的物品网络。

2 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

互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用户与互联网之间的互动与信息感知,只存在于音频、视频、文字等方面的阅读和浏览编辑。信息感知方面的技术发展较好,但关于交互方面的技术发展则较少。物联网中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具体指通过网络连接具体物品或商品,物品芯片中则记录了物品的外在形象、触感等方面的数据。用户在进行物品浏览的过程中,配合相关的软硬件,能够对物体外观质量等方面数据进行充分了解,以此达到对信息感知与交互方面的体验,对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了较大的改变,有助于提升日常的工作效率。

3 当前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当前关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尚处于前期发展阶段。由于国外此类技术的发展较为成熟,我国物联网方面的有关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技术进口或付费使用专利的方式进行发展。前期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但由于缺乏基础技术以及相关的产业链,我国关于物联网技术方面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物联网产业链方面的建设还应着重进行发展,针对此类问题,我国政府方面也出台了较多的鼓励政策。但由于基础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缺乏,我国此类技术的发展有较多的攻坚课题。

物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其通过互联网技术连接相关的物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具备操作简便、用户体验好、效率高等方面的特点。

4 当前关于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发展的具体应用

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物品的应用范围较广,应用对象也较为复杂。笔者针对当前关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主要对象以及实际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其中具体的分析对象为:VR技术、智能家装技术、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交互、物联网社群的形成。针对此类应用对象以及技术实际作用,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4.1 VR技术

VR为Virtual Reality的缩写,具体的意思为虚拟现实。此类概念最早出现于1999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交互式系统项目工作组的一项报告中,随着当前技术的发展,此类技术逐渐被实践并投入制作。随后出现了例如VR眼镜等硬件设备,此类设备在人机互动的实验研究中效果明显。当前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提升中,一般将VR技术看作物联网技术的入口。通过VR设备进行互联网商品或其他资源的浏览编辑。

4.2 智能家装技术

当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此项技术进入到了多个行业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效果,其中关于家装行业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物质条件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家庭是人们长期生活居住的环境,关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人员也进行了较多的实验实践。当前应用效果较好的如无线控制空调、灯具、电脑、电视、门、沙发、用电开关等。此类技术的应用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短期内便产生了较大的需求人群。

4.3 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交互

物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核心技术为网络技术。物联网通过特殊设备将用户与互联网设备进行连接,用户通过特殊设备进行网络冲浪。在应用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用户与网路数据之间的互动,实现智能化体验。对于用户体验以及技术的革新意义重大,用户能够根据交互数据,进行互动从而达到较好的体验效果。

4.4 物联网社群的形成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相关的附属产业也快速产生。政府部门对此类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较大的支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其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指定物、网络、若干用户之间多方交互的现象。此类现象的产生,最终形成了物联网社群现象。物联网社群现象的出现,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重大。但在此类现象出现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两种效果。较好的方面为提升了工作效率、沟通效率;不良的方面为技术过度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无法跟进技术的发展,最终对于物联网产业,形成了较多的影响。

5 展望

物联网技术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发展,因此其也具备互联网技术的相关特性,例如: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信息的复杂性以及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此类技术基于互联网技术进行发展,因此难以避免产生中毒现象。但由于物联网技术的直接关联物为智能家居、私人用品、保险物品等,对于人们的财产以及个人安全影响重大。因此为了保障物联网技术的后续发展,在技术的发展中除去实用性、先进性的发展,还应注重安全性的发展。只有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此类技术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6 结语

当前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的整体发展较为良好,我国此类技术的发展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良好的用户体验,此类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产业链不完善等现象。国家政府部门对此也进行了较大的政策支持,当前关于物联网技术在发展中主要的应用对象以及实际作用为:VR技术、智能家装技术、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交互、物联网社群形成。此类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具备一定的网络特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注重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和提升,以此保障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红娟,王祥.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6(5):23-24.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