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硬件就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算机工程;硬件课程教材设计;嵌入式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4-0029-03
1引言
2005年底,我国高校有77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点,44万多在校生。根据各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本专业又可分为五个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各个方向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均有所侧重,对于传统的工科院校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其方向介于计算机科学(CS)和计算机工程(CE)之间,且更偏向于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工程方向是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的交叉学科,电类基础课程较多,大多数院校均开设电路与系统、电工电子学等相关课程。此外,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包括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三门核心课程。
从根本上讲,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技术学科,工程技术的含义远大于科学的涵义,因而本专业具有实践性非常强的特点,强调实践教学体系。许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例如比尔・盖茨)的成长历程也说明了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新世纪的计算机教育不仅要重视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更要强调硬件开发、软件设计的能力培养。
2中外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实践教学对比
为探索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硬件系列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及实施方法,本文分析了美国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实践课程规划,将其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计划进行比较,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表2列出了这几所典型大学计算机专业硬件相关课程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的分配情况。
表1 几所典型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硬件相关课程
表2 几所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硬件相关课程实践学时分析
通过表1和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我们目前的课程设置情况是合理的,与国际领先大学的计算机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相符。对于计算机工程专业普遍开设的三门硬件系列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均开设了相应的课内实验或课程设计,对理论课所传授内容的补充和深化,不但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培养学生从事计算机工程相关工作的能力。本专业学生需要学习数字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知识以及软件设计方面的知识,前者包括数字逻辑设计、计算机组织、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对程序设计的支持,后者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以及程序设计语言的组织等理论。
然而,进一步分析比较各高校的实验与课程设计的内容可以发现,我们目前的实验内容设置和课程设计项目设计还比较陈旧,没有及时根据业界技术的发展进步进行调整,因而未能给理论课提供有力的支撑。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硬件系列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是迫切的,需要根据工业界的技术发展进行实验内容调整,实验平台更新和课程设计项目的重新设计,而设计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实践教材成为这一改革的首要任务。
3硬件课程实践教材的设计
实验课教材的设计应从科学技术人员基本技能训练的总体要求出发,统一安排实验教学,不能过分强调某一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而要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课涉及到四种主要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必须要协调,其中任何一种能力都不可能单独地得到发展。教学实验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本专业必要的基本实验方法,掌握基本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技术,还要让他们学会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处理数据,要加强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但让学生懂得“应该怎么做”,而且要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更要创造性地思索“还能做什么”。
3.1开放式实验对教材的要求
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要求给学生独立思考与动手的充分自由。一般的实验教材,重点在介绍一个个实验上,是教师想出的实验让学生去实现,并且对于实验线路、实验方法、实验仪器都做了细致的规定,有的讲义还把实验步骤写得非常细,这样学生根本不必动脑筋,只要依葫芦画瓢即可。这样的教材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要求。开放式实验教学使用的教材应具有以下特点:基本实验详细,作为引导学生入门的手段;选做实验、综合实验要粗线条,多留些空白,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要把教材内容的重点从介绍一个个实验转移到介绍实验理论、实验方法上来,实验选题只要介绍一些典型的例子,选题本身可以留给学生创新。
3.2基于FPGA的硬件系统设计实验教程
目前,基于FPGA的教学实验平台及参考书很多,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适合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使用的较少。因此,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应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开放性的实验内容、开放性的实践环节设计,使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学习,切实提高理论联系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目前先进的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器件的实验平台,可以安排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以及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的实验与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系统观点,而且开发速度快,可靠性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好。硬件系列实验与实践课程应包括基于FPGA的硬件设计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循序渐进的实验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步骤、重点模块的代码及关键实践环节指导。借鉴国外大学(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马里兰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开设的数字系统设计方面的课程内容,结合我国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的实际需求及所能提供的实验环境,精心编写实验大纲内容及设计实验用例。通过浮点运算电路设计、状态机设计、某个RISC模型机部分模块的设计等实验用例的训练,学生可以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传送路径、处理以及控制信息是如何完成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而且,通过流水线设计及Cache设计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现代微处理器设计技术。
教程应当配合高等学校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实用性,所设计的实验可操作性强,与实践结合紧密。不仅着眼于基于FPGA的EDA设计方法,更着眼于介绍基于基本的数字逻辑组成的功能部件的基础上如何构造微处理器,即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的重点和特色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织,而不仅仅是介绍通用的数字电路和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这是我们与微电子等专业相区别之处,也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特长。
4在硬件课程实践中加强嵌入式系统设计
随着嵌入式系统应用飞速地发展,社会对掌握嵌入式技术的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使嵌入式软、硬件工程师成为未来几年最为热门的职业之一。在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方面,随着半导体和微电子工艺技术的进步以及可编程逻辑器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先进的EDA工具平台,在硬件设计中加入包含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逻辑设计,并以FPGA的形式实现功能强大的嵌入式系统,已成为当前嵌入式电子产品设计的主流。实验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基本实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操作能力等。
目前,我校已经与国内外多家嵌入式系统领域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与美国Xilinx公司成立了FPGA技术联合实验室。对嵌入式系统均有丰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的项目研发经验,并具有传统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的经验。另外,从2003年设立嵌入式系统研究方向以来,我校已经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采购了各种先进的嵌入式实验设备和微机,从硬件环境上已经初步完成了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改革的准备工作。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硬件实验的效果,实现“软硬件实验环境一体化、实验平台综合化、实验内容系统化”。构建软硬件一体化实验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软硬件综合素质;综合的实验平台可以进行多课程内容交叉的综合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实验内容的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化设计的思想。
5结论
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开放实验室,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各个学校的具体做法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对于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接近一致的。大家都认为过去实验教学过于死板,基本上采取“抱着走”的教学方法,大大压抑了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实验教学不能完全依附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在紧密配合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独立设课,开放实验室,发展实验教学本身的特点,发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优势,倡导开放式实验教学法。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根据工业界的技术发展进行实验内容调整,实验平台更新和课程设计项目的重新设计。实践教程应当配合高等学校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结合紧密。为适应社会对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应用人才的迫切需求,还应在传统的计算机硬件实践课程中增加嵌入式系统设计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范印哲. 教材设计与编写[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巨瑛梅. 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文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乌美娜. 教学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姚爱红(1972-),女,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环境;硬件安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在使用计算机、享受计算机和网络提供的便利的同时,企业也必然会面临计算机硬件安全问题。一旦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来巨大的不便,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对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的硬件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如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计算机硬件的安全。
1.影响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因素
影响计算机硬件安全的首要因素就是计算机运行的网络环境,这就需要计算机做好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来确保硬件安全,例如加密硬盘、路由器、内存设备和处理器等等[1]。
其次,计算机的工作环境也会对计算机硬盘产生影响,甚至带来安全问题。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工作环境必须保障安全,不会受到病毒和木马等的侵袭。
第三,计算机的周围环境也会影响计算机硬件,例如电压的稳定性、电磁场、静电和空气湿度等等。如果周围的湿度过大、温度过低,则电线和电路板上就会聚集大量空气中的水分子,从而腐蚀电线和内部金属,甚至出现计算机的短路,造成硬件故障。此外,空气中的尘埃过多,会影响电路板的阻值,从而造成计算机误动和元器件放电,甚至会引起火灾。周围环境中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波和电磁场也会对计算机硬件造成干扰。
2.维护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原则
维护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原则有由外到内、由静到动、由先到后、由易到难。
计算机外部硬件故障的发现比较容易,在进行计算机硬件安全检查时,要秉承由外到内的原则,先检查和修理外部硬件设备,再检查和修理主机硬件设备。
在进行设备安全的检测时,首先要进行静态检测,就是在未接通电源的情况下检测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如果静态检测检测不能对硬件故障进行检测,则进行动态检测,也就是接通电源。这样一来,检修就不会损害其他设备。
电源问题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然而很多情况下计算机硬件的故障往往是由于电源功率不足而导致的。因此遵循由先到后的原则对计算机硬件的电源设备进行检查。
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的原因很多,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检测比较简单的故障点,例如计算机主机内积灰、网卡插槽接触不良等等。将简单问题排除后再进行复杂问题的检测。
3.如何保障计算机硬件的安全
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很多原因都会导致计算机硬件的安全问题,而计算机又与企业运营,资料保密等息息相关,因此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保障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保障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基本措施有数据总线加密、全加密硬盘、隔离内存区域、安全微处理器等等[2]。特别是在重要的场所,例如实验室、机房等等,还必须设置硬盘保护卡。硬盘保护卡可以避免使用者修改、删除和写入硬盘,在使用者退出系统之后,系统又会重新回到原始的状态。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指数,避免计算机硬件受到非法用户的篡改与破坏。
3.1数据总线加密
在进行普通数据加密和系统应用程序相关指令加密时,可以对数据总线中的数据实行密钥加密[3]。数据总线加密对计算机的安全级别要求较高,一般应用于特殊企业专用设备和军事设备等等。只有两台计算机的处理器能够以数据总线进行交互的情况时,才能够使用数据线总加密。
3.2全加密硬盘
全加密硬盘是计算机硬件重要的安全设备,能够加密硬盘中的数据。全加密硬盘能够拒绝对硬盘中数据的访问,并对磁盘硬件和软件进行加密,这样一来能够在网络环境中保证硬件的安全。但全加密硬盘在使用的过程中只能加密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分区的硬盘,而不能加密计算机中全部的数据。因此,全加密硬盘应该通过磁盘硬件来实现,这样一来能够全加密计算机系统中的引导分区部分,对计算机用户数据的保护也更为迅速。
3.3隔离内存区域
计算机的隔离内存区域可以使计算机内部形成一个安全的区域地带,与外界实行安全隔离,对敏感数据进行存储。这样一来能够保护计算机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数据,这些数据被隔离之后,只有所属的程序可以对隔离内存区域中的数据进行访问,拒绝了其他程序的访问。可以将级别较高、比较安全的源程序代码存储到隔离内存区域,避免外界设备对这些源程序代码访问和调出,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能得以提升,计算机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更加稳定和安全。
3.4安全微处理器
安全微处理器也称为安全中央处理器。安全微处理器对于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保障非常重要,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保障系统。安全微处理器能够接受系统程序的完全加密指令,并对相应的指令进行解密处理并执行要求的指令。安全微处理器能够提取并处理加密后的操作码,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对指令进行解密和操作,而解密之后并不会外泄系统程序指令。安全微处理器避免了计算机硬件内的程序或重要、机密的文件和数据受到外界的入侵或者篡改。用户可以使用安全微处理器,先处理重要的数据信息再对其进行录入和存储。计算机可以对用户进行授权,而用户得到授权之后,就可能会对计算机硬件信息进行篡改,影响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安全微处理器则可以对计算机的系统应用程序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经过认证之后,被安全微处理器解密的数据才可以进行站点程序的传输,最后在计算机的隔离内存区域中将数据进行存储。安全微处理器能够有效的防止计算机系统中的其他程序调用或者访问、篡改硬件设备中的重要数据,保障了计算机硬件的安全。
4.结语
在网络环境中,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旦硬件安全性受到影响,会对企业用户的数据和信息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甚至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措施,希望能够对企业计算机用户的硬件安全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潇潇,许诺飞.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J]. 科技资讯. 2012(09)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提高办公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已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与服务。当前,随着企业市场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大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加强了对该技术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密切联系,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信息化改革,且还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为企业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计算机应用技术概述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一个程度上已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与发展,当前其已在多个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定义如下,该技术主要是运用计算机软件的任何一种功能,从而为人们提供有效的服务,其能够掌握和应用各款软件的功能、属性等,进而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当前,为了有效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人们大力开发与推广计算机应用技术,旨在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总体上来说,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并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
2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中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而为了有效提升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市场经济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需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予重视与关注。其中,企业信息化主要是指企业本身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架构实行相应的整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经营环节。如此一来,其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且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今,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已逐渐进入信息化的发展时代,而建设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各大企业也早已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3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3.1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不仅来源广泛,且大多数信息都较为复杂多样,而众多的繁琐信息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在此前提下,传统的办公方式已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各大企业开始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的办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其不仅改变了传统式纸质管理的模式,且还将企业工作方式转变为自动化管理,如此一来,其不仅将大量复杂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归类,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有效的信息,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还增强了办公的灵活性,其使网络平台也成为商务活动的形式之一。由此可见,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大大地减少了企业人力、物力的支出,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2增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
在经济市场中,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而为了有效提升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其首先需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综合发展。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益处。对于企业来说,其综合实力主要包括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市场份额、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可以使企业内部信息的流动更为顺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员工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与此同时,该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凝聚力,提升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可以使企业的信息得到最大程度使用,这对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利于企业的综合发展。首先,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将员工的基本信息进行相应的统计与分析,进而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结合员工的综合信息可以对员工进行合适的岗位安排,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做到人尽其才,并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且这对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此外,在企业工作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有效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如此一来员工不仅可以掌握到企业的相关信息知识,且其还能分享自身的工作经验,在此过程中,其可以实现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利于员工之间的互相学习,这对提高员工的综合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
4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通过分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相关人员对此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便成为各大企业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4.1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其主要是发挥科学技术的功能来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控制自动化水平。在企业发展中,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流线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在该过程中其就是运用了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从而使企业生产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并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但是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企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控制自动化,企业还需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应用,例如在产品开发、工艺流程、质量检测等多方面内容中加强分析与研究,并通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对企业生产的监督与控制,从而也可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
4.2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中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由于企业信息的复杂多样化,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便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在该实际作业中,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中,则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信息的管理,且其还能高效地对企业内部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并进一步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如此一来,其不仅对企业内部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且还能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企业管理人员仍需加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以通过开发多种管理模式来进一步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相关人员需加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以将其充分应用于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中,并可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势与功能,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香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1(9):90-91.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各个层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由于计算机技术是从英语国家开始的,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难免会遇到大量的英文资料,无论是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产品都是如此。因此,学好专业英语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读、写、翻译的能力,以适应未来时间工作的需要。但是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性质一般都是必修考查课,学生一般对此课程的关注程度不够,教学效果一直都不理想。以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部分学生往往借助翻译工具,翻译的内容很多时候不通顺;学习某种新的编程语言时,联机帮助或者技术手册根本就看不懂。如何更好地讲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教师探讨的课题。
1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一种科技英语,科技英语在词汇、语法上各有特点。在词汇方面,它含有大量的专业技术词汇和术语。从英语构词的角度去掌握前缀和后缀,会扩大词汇量。另外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普通英语的词汇量较大,掌握普通词汇更为重要。
在语法方面,因为科技英语带有许多修饰、限定和附加成分,所以就形成了一些复杂长句。有时长句是由添加了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以及各种并列结构的简单句构成;有时是由从句与从句环环相扣的一个复合句构成。另外,为了着重说明客观事物和过程,被动语态也用得非常广泛。非谓语动词的大量使用也可以更好、更准确地描述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的位置和状态的变化,并且能够用扩展的成分对所修饰的词进行严格的限定和说明。
2计算机专业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是授课主体,而学生只是听众,课堂上反映出来的情形就是学生的状况沉闷,学习积极性不高。
2.2教学观念滞后
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上依然较多地介绍常识,因为课时有限,一般一礼拜只开设两节课,这样教师往往为了节约课时只注重课文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翻译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关心的只是如何把课本中呈现的那些专业文献翻译正确,从而获得较高的分数,并没有真正学到该如何应对专业英语文献。
2.3教材陈旧
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而教材却依然是那一本,虽然有些进行改编,但缺乏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流行术语等学生相对感兴趣的东西,从而导致和现实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4教材选择难
虽然教学对象大多是本科生,但他们的英语基础水平也是良莠不齐的,因此教材的难易水平难把握,选择起来难度也较大。
2.5与其他专业课程设置脱轨
教材在内容放置上与专业课程不同步,学生在没有相关专业常识背景的情形下,学习起来就要苦得多,这样无疑增添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3.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对策
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以及当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应从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手段和优化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做起,具体对策如下:
3.1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不够规范和科学,目前,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仍以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过多的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相反却忽略了对学生专业素质以及综合技能的的培养。
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和科学,使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研人员必须首先明确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培养目标。该门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应为:1)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专业词汇及常用的新词汇;能阅读、理解和翻译英文专业文章,并能总结出所读文章的大意和抓住重要的细节及相关数据;2)使学生能用英文按要求写出专业应用文;3)使学生能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专业沟通的能力,如用英语介绍产品等;
在明确上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研人员应从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对教学流程进行进一步规范和优化。
3.2优化课程设置
教材的滞后性是阻碍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该专业课程设置科学性的重要因素。
相对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来看,建材的建设存在着滞后的问题。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应该针对实际,不断完善教学的内容体系;在教材的选择上,要体现出新颖性、实用性、实时性;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当前的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灵活的设置,确保学生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表现在专业课程与英语的衔接和提升。对于学生来说,技术水平和英语水平的共同提高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结合课程的设置情况如先修、同步、后续等,对教学的内容做出有效的整合,使专业英语的课程内容足以覆盖其他专业课程。这对于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英语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本专业的教材选用上,要注意的是应该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又有计算机专业新技术和发展的新动向的内容,这是专业英语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笔者选用的教材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新编计算机专业英语》。它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数据库以及信息安全等内容作了系统的、简单明了的介绍,并包含了计算机最新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的新技术。例如,在计算机应用的介绍中,涉及到了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虚拟现实。在计算机的新技术中介绍了物联网、图形处理器、云计算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需要有所了解的,并且这些内容在计算机的专业课程的讲解中往往会一代而过,因此再次遇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学生明显的很有兴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了专业词汇的同时,又对计算机的前沿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另外,课堂教学在运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的情况下,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计算机的实用英语,譬如:程序调试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常用的英文版软件、常用软件的英文在线文档说明等。由此,提升学生英语的实践能力,认识到了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还要结合当前计算机专业英语在等级考试中的应用,为学生选择考试中的重点和考点,帮助学生来分析在考试中要设计哪些方面的主要内容。对考试中经常要运用到的句型、专业词汇有整体的把握,使学生在学习了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巩固了计算机专业知识。
此外,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课程,计算机专业英语知识应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而服务,因而在设置专业英语课程时应积极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沟通,将其他专业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例如在学习VisualC++时,就应选择英文版软件。因为英文版的软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并且从学习之初就应用英文版软件,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记忆与运用,从而提升他们对专业软件的适应能力。这样的课程设置在提升了学生应用专业软件的能力的同时使其专业英语知识得到巩固,可谓一举两得。
3.3改进教学方法
3.3.1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
当前,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合教学的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因多媒体集音声图文于一体的特点变得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比如,对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技术的讲解,可以配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视频、动画等,结合图片做好英文配音讲解,学生置身于这样活跃课堂气氛中,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主动性都得到提升,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还能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学习,促进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借助于校园网的网上课程平台,为学生上传一些重要的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资料,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比如,视频、网页、图片、文档等。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提交作业,并针对作业中的问题,展开探讨,从而实现释疑解惑的目的,在QQ等软件交流广泛运用的环境下,利用这些手段开展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3.3.2运用互动情境教学法
互动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指的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的情境,促使教师、学生和课程体系之间展开有效的互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能力和学习质量。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介绍数据库原理的内容时,安装好的数据库,首先介绍英文工作界面,再通过一系列数据库操作,比如建库、建表、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数据等,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在英文环境的软件中操作学习,掌握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
3.3.3运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传统教学中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习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状态下,这影响了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可以运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看成学习中的主导者,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探究情境,并提供教学资料,把学习的空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教师是学生探究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另外还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主体的作用。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3.3.4运用任务驱动与合作式教学法
运用自主学习的手段不是放羊式的学习,要求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教学过程通过恰当的、科学的手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果。比如,在文章的阅读上,注重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总结能力等。专业英语的知识涉及面非常广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合作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明智选择。它要求,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要突出以强带弱,互补互助的特点,每组指派组长,对每个小组布置一定的任务。在课上时间或课下时间中合作讨论完成。比如:安排每个小组收集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相关术语、技术发展方面的文章等,并呈现出演示文稿,这样创建了一个和谐的合作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4优化考核方式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知识面广、专业词汇量巨大、语法难点较多。如果采用单一的传统笔试考核方式则无法对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这就需要结合教学情况优化考核方式,更多地尝试新颖有效的考核方法或命题方法。例如:一些专业教师采取了学生命题的考核方式。该方法为:在明确出基本题型和分值比例后,由学生出一份他们认为能够较好地考察自身能力的考卷,再由教师从中选取一部分质量较高的题目作为考试题目。对于学生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教师应予以适当调整和补充。这种考核方式一经使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命题过程无疑也是促使学生复习所学知识的良好契机,在看似被动的考核方式中,学生依然积极参与到复习知识与考核自身学业水平的过程中。
4总结
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仍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也不例外。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对现代计算机科学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金梅、杜晓昕、王睿.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J].2012,32(3):104-107
[2]廖梦怡、马丽.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9(23):109
[3]宋晓涛.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4):65-67
[4]毕佳、赵晓丹.计算机专业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217
[5]王蕴金、牛翠平、裴艳霞.结合公共英语专业化改革谈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学[J].2009(41):123-124
[6]史晓楠、杨艳.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79-80
关键词:就业导向;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4
高职高专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有特色的高职办学模式,而由于受到一直以来传统学科体系所带来的影响,我们一般主要针对于知识系统性的强调和理论知识完备性的强调,总是忽视了高职院校在教学中的特色。
我院一直从就业为导向出发,用来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坚持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新形式下的指导思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重在强调专业的动手能力培养,更加深化各种教育教学的改革。
1 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1.1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要紧跟上目前社会上专业发展的步伐,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基础,注重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和就业导向紧密结合,并深入了解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这样进行合理的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并逐步进行更新的同时,以技能训练为基础,避免盲目性和不切实际。并通过项目研发和项目实训等教学手段,同时要考虑到我院校目前具备的师资力量和实际情况下的实训条件,有针对性地增加或去除相应的专业课程。与此同时,为了能够使学生快速、扎实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及时与企业沟通,明确就业领域和就业指导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在毕业前对整个实训课程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1.2 融入校企合作机制,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过与合作企业进行分析岗位的需求职业能力,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也是本院在最近几年内对不同专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效果得出的。应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获取岗位职业能力及职业技能证书等。要让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适应到职业岗位中去,成为能力及需求无缝对接,这就使得学生能够与就业零距离。最近几年,我院积极推进与行业企业一线工作进行全方位合作,并且先后与北大青鸟APTECH(阿博泰克)集团、北大青鸟黑龙江服务中心哈尔滨鑫联华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惠业集团等企业合作。校企共同研究修改制订教学大纲及专业培养目标。
1.3 在课程体系设置同时也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进行学情分析,一直以来,我们对于学生个别的差异都很尊重,在教学中,为了能够满足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在针对课程设置时加大力度、难易适中、合理安排,注重实效性,使学生在进人校门伊始就能够有针对性进行专业学习,学精学通。
1.4 较为注重实践性课程的综合实训,为了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及实训设置时,对于实际应用性较强的一些课程,我们都会在每一课程结束时进行课程设计的安排,并对学生进行分组操作,以小组形式完成。评价师采用教师主评,并要求各小组对作品进行演示、互评等。教师对于问题提问,及学生答辩都是实践课中必不可少的。通过这种方式,即可以检查学生对本门课程中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达到了团结协作、互利互助的效果。我院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他们第五、六学期为企业实践实习阶段,通过顶岗实习获取经验的更快,更好的进行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学生可以获得工作经验、体会工作模式,即增强学生对真实的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又让他们更早的融入就业上岗的适应期。
1.5 注重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和具有针对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就业导向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适应社会市场的用人需求,我们也特别注意整个课程体系的连贯性,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在校二年的学习及第三年的顶岗实习中,将前后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所以结合自身的教学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根据不断变化的用人需求,来相对应的对课程体系进行设置,使得本专业的毕业生总能成为供不应求。
2 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本院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需要实行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能够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教学方式。针对于计算机行业技术更新快的特点。
2.1 在理论课教学中,一般采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式、项目模拟式等方法,我们更加注重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部分,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即可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也可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主能动学习、创新研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2 在实验课教学中,选取实践性强的、操作性强的课程科目,将课程中涉及到的重、难点反映到实验案例中,从实验案例、实践操作为主线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验题目。在高职院校中实验课是必不可缺的,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可以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所学得以更好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能动性。
2.3 专业课程结合实训是每学期都有一到二周在校内实验室,或是去企业由企业专家进行实训的现场教学。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近几年采用综合实战方式,将每学期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更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可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又能够真正的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地位。这样也体现了校企合作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
2.4 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我们一直以来在不断完善的。通过实践证明,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和教学,可以直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也使得学生在每完成一个项目时的信心,更好的为学生确立了职业目标。本专业根据工作过程导向对传统的部分课程进行重构,通过与目前行业的优先性,并充分考虑工作过程特点和教学过程特点,使两者充分相结合,更合理的突出任务设置和情境设置。
2.5 师资队伍要工程化,要对现有教师的能力给予提高,并对“双师”素质教师进行培养。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重在应用,要使学生能应用、会应用,就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将专业教师送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了解企业项目积累实战经验,重点要培养更具应用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提升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保鲜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教师才能编写出更适用的教材。
2.6 考核方式要过程化,不仅要体现在学生的考试分数的高低上,现在则更注重要体现在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知识和技能的形成是在不断学习中积累的过程, 我们对现有的考核机制进行了改革,将过去的笔试,重点转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测试,过程的考核,实训实际操作考试,以及职业资格考核等方式,为此,“必会技能,熟练技能”更为重要了。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
2.7 教材与教学资料要动态化,由于高职院校具有服务于行业或地区经济的明显特点,那么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方向的侧重点也是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较为关注的,因此我们引入企业文化教育、人文精神教育都纳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企业来讲授职业素养。在教材选用及建设方向应立足于学校所在地区的需求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海波.浅谈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丁爱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究[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13).
【关键词】电子发票 建筑企业 会计核算 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很多的变革。如今社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纸质发票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传统纸质发票相比,电子发票具有绿色环保、规范快捷、成本低等明显优势。因此,电子发票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也是当今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营改增后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内容、核算方式已经进行了相应地调整和变革。本文在分析电子发票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电子发票在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筑企业对电子发票应采取的措施,最终为建筑企业对电子发票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提出建设性的设想。
一、电子发票发展趋势
电子发票,是发票电子化的表示,同普通发票一样,采用统一的版式、规则、防伪技术,并附有税务机关、纳税人的电子签章。而企业可以在线完成发票领购、开具、查验、接收入账等环节。我国电子发票起步较晚,自2012年试点以来快速发展,但也出现过电子发票难以入账、发票标准不统一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当前国家税务总局已经组织开发了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具备了全国推行的条件。2016年1月1日,增值税电子发票可在全国开出。因此,电子发票将成为“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广应用。2016年5月1日建筑企业开展了“营改增”财税改革,增值税发票可以在建筑企业使用。而建筑企业具有自身的行业特殊性,增值税的使用,将使核算科目、会计核算体系都比营业税复杂。结合电子发票的优越性,若电子发票能在建筑企业推广应用,将起到积极意义。
二、电子发票在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对使用电子发票意识不强。
电子发票的使用会受到会计法律政策、会计信息化技术、无纸化办公设备、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建筑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场所都有其特殊性。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对电子发票的推广应用不够重视,仍倾向于用纸质发票进行会计核算。很少有建筑企业在使用电子发票进行会计核算,使用意识不强。
(二)电子发票报销存在障碍。
电子发票是践行“互联网+税务”的产物。建筑企业已经开展了“营改增”财税改革。如果条件具备,建筑企业可以推广使用电子发票。但电子发票与纸质发票一样,需要具有报销凭证的属性。由于全国各地对电子发票的报销标准出现过不统一的现象,建筑企业对电子发票使用的有效性仍存在质疑。如果电子发票不能实现报销属性,也就无法发挥原始凭证的职能。另外,当前对会计凭证电子发票入账的具体操作方式也还缺少具体的规定。因此,建筑企业也同样存在电子发票报销障碍。
(三)建筑企I财务核算系统不能满足电子发票的推广应用。
目前建筑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有用友、金蝶以及其他软件等。目前这些财务软件缺少电子发票传送、审核处理的功能。而电子发票的应用还需要通过互联网接入税务电子系统。当前建筑企业不具备完善的财务信息数据网络体系,就无法满足电子发票的推广应用要求。
(四)建筑企业面临会计工作流程的改变。
当前建筑企业是以纸质发票为会计凭证设计的会计工作流程。如果建筑企业使用电子发票,就会弱化传统会计处理程序中的记录环节。因此,建筑企业就会面临会计工作流程的改变,需要以电子发票为会计凭证进行重新设计,确保新的会计工作流程能与电子发票的使用进行有效衔接。
(五)建筑企业信息数据存在安全问题。
电子发票与纸质发票有所不同,电子发票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而互联网就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信息数据的安全问题。如果电子发票相关的网络系统遭到攻击,不仅会导致建筑企业的电子发票无法开具和接收,而且还会泄露建筑企业的发票信息、交易信息以及企业的商业机密,给建筑企业带来安全隐患。另外,无纸化的电子发票信息和交易信息还存在被无痕修改的可能。因此,建筑企业应用电子发票后会面临信息数据的安全问题。
三、建筑企业对电子发票应采取的措施
(一)建筑企业应提高对电子发票的认识。
电子发票具有优化与提升办税业务、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降低建筑企业经营成本等优点。随着“互联网+税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发票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广应用。结合建筑企业已经完成“营改增”财税改革,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电子发票快捷方便、信息准确、易于保存等特点,不仅能规范建筑企业的纳税、经营行为,而且还能保护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因此,建筑企业应提高对电子发票的认识,促进电子发票的推广应用。
(二)建筑企业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电子发票的应用对建筑企业的会计工作以及企业的发展都将起着重大的意义。电子发票的应用,有利于推进建筑企业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能促使建筑企业会计工作的重心发生转移,由会计核算、监督职能向服务于建筑企业内部决策的管理职能转移。这样,建筑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就需要具备更高要求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以及财务决策能力等。因此,建筑企业要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培养会计人员的电子发票使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无意识地将电子发票理念带入到工作实际中,促进电子发票的推广应用,发挥电子发票给建筑企业带来的优势。另外,建筑企业软硬件平台系统的建设需要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参与,也会对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提出新的要求。
(三)建筑企业需加快软硬件平台建设。
电子发票的推广应用,会对建筑企业软硬件平台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企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软硬件平台,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财务核算系统优化以(上接16页)及交易系统升级等。只有建筑企业具备电子发票对应的无纸化办公系统和财务信息数据网络系统,支持电子发票的传送和审核处理,实现无纸化办公审批流程、无纸化会计核算以及相应技术系统支持,电子发票才能在建筑企业顺利推广应用,实现建筑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输。
(四)建筑企业积极改变会计工作流程。
随着会计凭证由纸质发票向电子发票的转变,发票的功能也将由纸质记录向无纸化发生转变。进而,建筑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也将随之发生转变。比如,纸质发票、电子发票的真伪审核就有所区别。纸质发票上有特定的防伪物理措施,会计人员容易判断。而电子发票可以直接在网上查询真伪。但电子发票可以被多次打印利用,无法保证发票的唯一性。因此,建筑企业必须积极改变会计工作流程,建立起与电子发票的应用相适应的会计工作流程,从财展芾淼慕嵌冉饩龅缱臃⑵贝来的弊端。同时为了发挥电子发票的优势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建筑企业还需要不断完善会计工作流程,确保建筑企业利益实现最大化。
(五)建筑企业需加强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
电子发票安全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操作安全、主机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推广使用电子发票后,建筑企业必将面临来自互联网的风险。可能面临的互联网风险主要有黑客攻击、网络病毒、恶意扫描、连接盗用、网络窃听、越权或未授权访问、地址欺骗、数据纂改、数据驱动攻击、基础设施破坏等。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加强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和采取必要的安全策略,克服以上风险带来的破坏行为。另外,为预防灾难、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建筑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灾备部门,建立完备的数据备份和恢复预案,保证建筑企业信息数据的安全、有效储存。同时,建筑企业还要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确保信息数据即使遭到意外破坏也能快速恢复,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加强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达到防窃密、防改动、可确认、可取证、可跟踪的安全标准,建筑企业才能实现对电子发票信息数据的全过程保护。
总之,在“互联网+税务”的大环境下,电子发票的普及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电子发票的推广应用对建筑企业既是良好的机遇,也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建筑企业只有接受挑战,发挥电子发票的优势,才能获得更长远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刘纤云,《“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发票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6年第13期
[2]钟发胜,《基于“互联网+”电子发票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6年第13期
[3]沈军,《试论电子发票对高校财务核算和管理的影响》[J],《当代会计》,2015年第12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08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工作第一线,具有计算机专业技能和软件工程能力或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人才的实践课堂和主要场所,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计算机专业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徐州工程学院是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一直依托于学校各个特色专业。
为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本文结合徐州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实验室建设的改革思路,以期引起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与改革。
1 应用型院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4]
1.1 指导思想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突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推进实验课程系统化、模块化,实验室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逐步建立起一个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设备先进的现代化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以适应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1.2 基本原则
(1)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规划实验室发展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实验室的发展定位。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首先要为教学服务,同时随着学院的发展、师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实验室的定位要逐步发展为师生科研的重要基地。因此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应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出发,统筹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和具体的分阶段实施计划。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岗位技能要求设计实验室功能。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实践调查,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基本知识,具有较强应用开发和管理维护等实践能力,面向IT行业第一线,从事系统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功能设计,只有合理确定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人才的业务能力标准,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相应的实验室功能模块。
(3)以多样化实验室模式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技能和素质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应打破现有主流建设思维,实现产学研结合、校内外结合、仿真与实战相结合、模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立体化新模式。现有实验模式主要是验证型,缺乏与企业对接的服务型、实战型功能。企业欢迎的是经过实际项目锻炼的计算机人才。
2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思路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方向设置、实验课程性质、学生人数,建成和完善能满足专业应用人才需求的功能实验室,如软件类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计算机仿真实验室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其核心是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要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室队伍。
3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内容
3.1 功能实验室建设
(1)软件类公共实验室。能完成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课程,如C语言、VB、VC++、C#、Java、数据库设计与开发等课程的实验;能完成软件开发课程的相关课程设计;主要为教师学生软件教学与研究提供基地。
(2)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能完成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开发及应用等实验;完成嵌入式系统等硬件相关的课程实验。通过系统实验培养学生的硬件设计和应用能力。
(3)网络技术综合实验室。能完成网络工程、网络协议分析、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实验及课程设计任务;能为网络安全兴趣小组从事信息技术安全研究提供开发场地。
(4)计算机仿真实验室。能利用相应的建模工具软件和计算机仿真技术解决工程技术和科学管理的实际问题;为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一个软件开发与运用的实验环境。
(5)IT创新实验室。本实验室主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软件开发与研究的场所和环境,同时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提供实验条件。
3.2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建设[5]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可以有效解决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在和微软、惠普中国、中软国际、飞思卡尔等行业知名公司密切合作努力建设校企合作实验室,丰富实验实训项目,打造实验教学、科研创新和技术开发的新型平台。
3.3 实验师资队伍建设[6]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其核心是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如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稳定实验技术队伍、提高人员技术水平、保障实验室高效运行,一直是国内各高校广泛关注和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改变教育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重点解决如实验室队伍的规划、补充、聘用、考核、培训、待遇、流动等问题,才能逐步建设起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稳定、高效的实验师资队伍。
3.4 实验室全面信息化建设[7]
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建设主要是指在传统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校园网络实现开放式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其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教学资源管理、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室仪器管理和学生成绩考核管理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4 结束语
应用型示范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许多方面都不同于重点研究型高校。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找准定位,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努力建设出实验教学理念先进、方法先进、教学实用型的开放式信息化实验室。
参考文献:
[1]王璐,赵琳,吴进保.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0):106.
[2]廖勇,琚生根,周刚.高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47-149.
[3]周宇鹏.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计算机实验室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22):111.
[4]韩军,冯小玲.应用型本科创新型国际贸易实验室的构建研究[J].中国观代教育装备,2010,100(12):55-56.
[5]朱军.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与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2012,143(7):41-42.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02-4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教和学基本处于分开的状态,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良好的发挥出来。教材相对比较陈旧或采用的新教材不能和专业的实际教学需求相符,教师的知识也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现实脱节,与企业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2 教学模式改革准备及过程
2.1 准备阶段。(1)确定教学模式改革小组成员及职责。(2)确定工作任务及时间进度。
2.2 调研学习阶段。(1)联系相关企业进行调研。(2)联系本专业前几届毕业生进行调研。(3)利用一切机会去有教学改革成果和经验的省内、外中职学校考察调研学习交流。(4)去已经建设完成的国家高职示范校取经,学习经验,借鉴改革思想。(5)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6)专业内部对每次调研结果向全系汇报,开展学习和讨论。(7)派专业带头人去国内或内外学习培训,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8)选派部分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2.3 试点、探索阶段。(1)依据制订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岗位能力标准,编制教学文件:包括专业课程体系构架及专业课程知识点,专业主要课程的课程标准,部分专业课程的课件及试题库,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2)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要求,编写出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引领的两门重点课程的校本教材,为教学试点做准备。
2.4 实施改进和推广实施阶段。(1)总结试点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效果,对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提出修改意见。(2)继续编写其余重点课程的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引领,为继续推广教学改革方案做好准备。(3)结合新修改的课程标准和编写的校本教材,在新生计算机班级中继续推广和实施新的教学模式。(4)根据试点及推广的效果,选派教师进企业学习锻炼,找出教学改革中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的差距。(5)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继续对改革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完善改革方案。
2.5 总结阶段。(1)召开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总结会,聘请参与改革的企业专家、技术人员、所有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参加,探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2)根据试点、探索阶段和改进推广阶段的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完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3 改革的目标
(1)探索和实施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场景教学。(2)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3) 校内和校外实训更好地与企业对接。(4)通过积极参加学校、省级和国家级技能竞赛活动来有效地促进教学。(5)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思想技能得到综合提高。
4 改革的总体思路
依据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做”一体化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以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作为重点,抓好理论学习、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四个教学环节,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场景教学。
根据新开发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积极推行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按照企业岗位群的要求和职业的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单元设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建立课程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学生通过模块课程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是技术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相对完整的工作项目,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终促成由动作技能、实践性思考、态度、价值观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技术实践能力的形成。
5 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情况
5.1 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根据本专业确定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把课程学习分为基础学习(包括公共学习领域和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和素质拓展学习三个学习领域。
5.2 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在直观的传统教学和课堂讲授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方法,加大项目作业、综合练习的份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CAI、教学幻灯片等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地点由教室、黑板向实验(实训)室、机房延伸,使教学内容更真实,教学方法更直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5.3 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计算机类技能竞赛,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计算机应用类和网络类的技能竞赛,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现有取得的竞赛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进取,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以赛促教,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4 加强和扩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改建、扩建和新建了多个校内实训场所,新增了2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实训实习环境。
5.5 师资队伍建设。确定了两名专业带头人去企业学习培训,感受企业氛围,学习现代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专业带头作用。选派了部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熟悉当今企业所需的技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
5.6 教学评价方法。在专业课的教学评价方式上,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完全以教师评价来决定的,改革后的教学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三部分来组成,同时在评价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表现、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5.7 穿插素质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穿插讲授思想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文化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学习了其它相关知识,学习反映很好。对于中职类的学生,他们的思想素质、法律知识等相对薄弱,对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也很少涉及,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穿插这些方面的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愿意接受,既调节了学习气氛又掌握了相关知识。
6 改革的成效
6.1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更愿意听课。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更愿意钻研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有时下课了学生还是不愿意下课,继续讨论继续钻研。教学从灌输式教学到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风貌大大改观。
6.2 “以赛促教”成绩显著。学生参加学校、省级技能竞赛,在参加省中职类学校技能竞赛中获多个奖项,成绩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以前浓厚了,学习效率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成为主动学习。
6.3 穿插教育效果明显。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穿插讲授思想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和企业文化、创新教育等,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学习了其它相关知识,既调节了学习气氛又掌握了相关知识,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综上所述,我校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从绝大意义上的传统教学模式,到现在的完全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引领的项目化任务式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适合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实际,促进了整体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朝晖.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5).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to the blood lactate and the acid-base balance when given the lactated Ringers and acetated sodium solu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changes of blood lactate and blood gases when given the 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 and acetated sodium solution during operation. Methods 40 patients are divided equally into the lactated Ringer’s group(group L) and the acetated sodium group(group A)randomly,adapting the combined intravenous and inhalation general anesthesia. The lactated Ringer’s gis given in group L and the acetated sodium in group A. Neither groups are cross-given other crystal solution during operation, polygeline is the only colloid solution in both groups. Observe the changes of blood lactate,SpO2 ,PETCO2,the end expiratory concentration of isoflurane and N2O,MAC and blood gases before the induction and at 1h,2h,3h and 4h after induction. Results There is no statistics difference(P>0.05)in the age,sex,stature,weight, ASA grade, operation time, anesthesia time,the volume of transfusion during operation,hemorrhage and urine volume etc of both groups.The normal value of lactate is 0.50~2.22mmol/L. The observation index of blood lactate,SpO2 ,PETCO2,the end expiratory concentration of isoflurane and N2O,MAC,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P<0.05(P=0.011); comparison of SpO2, lactate between 1h after induction and before induction in groups:P<0.05 (P=0.000); comparison of MAC, end expiratory concentration of isoflurane and N2O between 4h and 3h after induction in groups:P<0.05.The both groups’ blood gases changes before and at 1h,2h,3h,4h after inducti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P<0.05(P=0.040); the comparison of pH between 2h and 1h after induction in groups: P<0.05(P=0.015); the comparison of pH between 3h and 2h after induction in groups: P<0.05(P=0.01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of group A, a temporarily rise of blood lactate and a lower blood pH exist in group L.
【Key words】 sodium lactate; sodium acetate; surgical operation of spinal;general anesthesia
L-乳酸盐是人体内正常含有的阴离子,成人乳酸盐生成量为1200~1500mmol/d,它主要来自葡 萄糖无氧酵解终产物丙酮酸盐,是组织缺氧的定性与定量指标。本研究旨在观察脊柱手术中输入乳酸钠林格液或醋酸钠林格液后血乳酸盐值的变化,以及输入乳酸钠林格液是否会发生酸中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脊柱创伤患者拟行减压内固定术,年龄18~65岁,体重55~85kg,ΑSА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乳酸钠组(L组)和醋酸钠组(A组),每组各20例。全部患者皆无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无肝肾功能障碍,亦无凝血功能异常。
1.2 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8h禁食水,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2g。入室后开放静脉,监测ECG、T、SpO2、RR,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4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托咪酯0.3mg/kg,肌松满意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l/kg,频率12~14次/min,PETCO2维持在 31.5~34.5mmHg。两组均吸入66%N2O和0.6%~1.2%异氟醚,同时静脉泵入丙泊酚2mg/(kg·h)、芬太尼1μg/(kg·h)维持麻醉。术中间断推注维库溴铵0.03~0.05mg/kg维持肌松。麻醉诱导前,L组输入乳酸钠林格液(pH 6.8),R组输入醋酸钠林格液(pH 7.4)。两组输林格液量,第1h即诱导后1h为10ml/(kg·h),诱导后2h、3h、4h均为5ml/(kg·h),两组术中不交叉输入其他晶体液。根据术中出血量输入胶体液,胶体液均为菲克血隆(内含聚明胶肽)。如出现非出血性低血压(收缩压80mmHg),可静注麻黄素5~10mg/次。若出现HR<55次/min,静注阿托品0.25~0.5mg/次。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h、2h、3h、4h的血乳酸盐、SpO2、PETCO2、呼末异氟醚浓度、呼末N2O浓度、MAC及血气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 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及不同时点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单变量方差分析方法,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尿量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盐正常值为0.50~2.22mmol/L。两组诱导前、诱导后1h、2h、3h、4h的血乳酸盐、SpO2、PETCO2、呼末异氟醚浓度、呼末N2O浓度、MAC等观察指标,组间比较P<0.05 (P=0.011),组内诱导后1h SpO2、乳酸盐与诱导前比较P<0.05 (P=0.000),组内诱导后4h MAC、呼末异氟醚浓度、呼末N2O浓度与诱导后3h比较P<0.05,见表1。两组诱导前、诱导后1h、2h、3h、4h的血气变化,组间比较P<0.05 (P=0.040),组内诱导后2h pH与诱导后1h比较P<0.05 (P=0.015),组内诱导后3h pH与诱导后2h比较P<0.05 (P=0.015),见表2。表1 两组观察指标变化注:a.组间比较P<0.05 (P=0.011);b.SpO2、乳酸盐与诱导前比较P<0.05 (P=0.000);c.MAC、呼末异氟醚浓度、呼末NO2浓度与诱导后3h比较P<0.05表2 两组血气指标变化注:a.组间比较P<0.05 (P=0.040);b.pH与诱导后1h比较P <0.05 (P=0.015);c.pH与诱导后2h比较P<0.05 (P=0.015)
3 讨论
L-乳酸盐在人体内主要来自葡萄糖无氧酵解终产物丙酮酸盐,当细胞缺氧或有氧代谢障碍时,丙酮酸盐便成为H+受体,此时丙酮酸盐在脱氢酶辅酶(NADH)及乳酸脱氢酶(LDH)参与下,与H+结合生成乳酸盐。完全缺氧时其生成速率可达1.5mmol/(L·min),成为组织缺氧的定性与定量指标。由于1个葡萄糖分子无氧酵解时生成4个H+,乳酸盐生成后,还剩下2个需待缓冲的H+存留在体液中。如果机体处于完全缺氧状态,则经无氧酵解途径生成的H+量可达72mmol/min。当体液的[H+]超过45nmol/L时(pH7.35),即进入酸中毒状态,这种酸中毒的特征是伴有乳酸盐明显升高[1]。随输液剂进入体内的乳酸盐在体液中是以阴离子形式存在,不会致成酸中毒。由于乳酸钠林格液的电解质组成近似于细胞外液,可大量快速输入用于补充细胞外液欠缺。大量输入乳酸钠林格液,由于该输液剂本身的pH低于7.0,所以对细胞外液会致成一定程度酸碱紊乱及高乳酸血症[2]。随输液剂进入体内的乳酸盐的消除过程可否会致成酸中毒则有待说明。
当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代谢乳酸盐时,便会有一部分H+返回到血运中(正常情况下,丙酮酸盐参与多种反应,而乳酸盐仅参与一种反应,即转化为丙酮酸盐,同时释出H+,H+可与HPO42-结合,变为H2PO4-,或与谷氨酰胺的NH3结合,变成NH4+,而随尿排出。但H+生成过多时,则可能有少量H+返回到血运中),如原有酸中毒则可使之加重,或致成一定程度的一过性酸中毒。
本研究两组组间血气值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明与术中输入含醋酸钠的林格液组相比较,输入乳酸钠林格液的病人有血pH值偏低现象。组内比较诱导后2h、3h的pH值与诱导后1h、2h的pH值差异有显著性,而诱导后4h与诱导后3h的pH值比较已无统计学差异,表明术中输入乳酸钠林格液在输入4h时已无血pH值偏低现象,轻微的一过性血pH值偏低现象能得到机体代偿而未致严重而持续酸碱紊乱。本研究中两组输入胶体液均为聚明胶肽而不是淀粉类胶体,可以认为两组血pH值差异是由于输入不同林格液造成。
由于乳酸盐主要在肝肾代谢,除缺氧性因素外,当肝肾功能障碍时会出现乳酸盐堆积现象。该液体中乳酸盐含量为28mmol/L,明显高于血浆(本研究血浆中乳酸盐正常含量为0.50~2.22mmol/L ),本研究所选患者均为肝肾功能正常患者,在大量快速输入乳酸钠林格液后血乳酸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诱导后1h乳酸盐高于诱导前,而诱导后2h、3h、4h乳酸盐组内比较已无统计学差异,表明麻醉后两组血乳酸盐在体内有短暂升高,在肝肾功能正常患者不会造成体内大量乳酸盐堆积。
综上所述,与输入醋酸钠林格液相比,输入乳酸钠林格液的病人有一过性血乳酸盐值升高及血pH值偏低现象,在肝肾功能正常患者不会造成血乳酸盐堆积及严重持续的酸碱紊乱,对肝肾功能障碍、休克、缺氧、酸中毒等患者应考虑输入醋酸钠林格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