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救设施范文

急救设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救设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急救设施

第1篇:急救设施范文

【关键词】突发事件 应急救助 指挥系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累积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以追求自身利益,而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各种突发险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911事件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最近发生的波士顿爆炸事件也充分说明了构建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指挥系统的重要性,只有建立完善的救助指挥系统,才能够促使人们在第一时间内救助伤员,并制止破坏公共秩序的恶劣行为,减轻突发事件对社会造成的恐慌及破坏。

1 城市突发事件与应急指挥系统概述

(1)突发事件。对于突发事件的理解,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定义,我国在2006年1月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突发事件主要是指突然发生,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严重社会危害的事件。在本文的研究中认为,突发事件主要是指突然发生的,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的紧急事件。突发事件具有不易察觉性、突发性、危害性、紧迫性、高度复杂性等特点,对于社会的危害巨大。(2)应急指挥系统当城市发展处于正常、稳定状态时,应急指挥系统主要是对城市公共安全情况进行监控,利用应急指挥平台所拥有的信息管理功能收集各方面的安全实时信息,同时对各类事故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定期组织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并开展长期性的全面安全素质教育等,以激发全社会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应急指挥系统主要分为组织构成和技术构成两个部分,组织构成主要是指应急管理体系中应当包含的权力机构和辅助机构,如最高权力机构、相关职能部门等,技术构成主要包括城市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如应急指挥系统的硬件设备及软件设计。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应急指挥系统中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此类系统功能的完善,对于更好的处理突发事件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

2 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指挥系统设计

2.1 设计思路

对于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指挥系统的设计,认为可以设计成公安牵头的授权模式,以构建总体框架,如果政府成立专门的救援组织及防灾减灾指挥系统,对于应用系统的建设就必须保证能够收到新指挥体系的应用,确保系统投资的科学性,当前,将政府应急联动与公安应急联动统一,充分利用技术装备、信息获取、处置力量等方面的优势,实现统一建设和规划,并集中资金提高系统性能是一种非常经济、合理的做法,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较多。但是,由于公安系统本身具有特色化业务特点,在应用公安网络系统平台的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制约,由此使得很多部门在实现业务流程统一及信息共享方面受到限制,在面对突发性重大事件的过程中难以发挥各个部门的信息化效能。要想实现系统化的指挥系统设计,就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2 系统结构

(1)总体结构设计:对于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指挥系统的构建应当尊重当地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以确保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够有资源动力支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将各个部门所需要的资源均实现共享,可以有效激发各个部门之间的积极性及工作实效性,对于突发事件的执行,关键在于有一个科学、精确的指挥系统,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形成系统性的共享机制,从而促进系统数据变得更加鲜活,通过将其发挥到指挥中心进行核算处理,能够为后续预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组织层次机构设计。在明确了总体结构层次之后,还需要对各个组织层次的结构进行明确,对于层次结构设计应当以应急指挥系统作为平台,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图像、数据就语音消息等实现联通,构成一个系统性的联合部门,从而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预测、预警及响应处理。在构建应急平台之后,应当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成果,如视频、网络等,确保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充分发挥救助指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建设投资的降低,更好的满足突发事件处理需求。(3)业务层次结构。业务层次结构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基础设施、业务支持、业务

应用,基础设施是构建救助指挥系统的必要基础,业务支持是促进指挥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业务应用是指挥系统应当实现的目标,对于指挥系统应当加强日常的维护及安全管理,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并确保执行任务的工作效率。在业务层次结构中,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各个方面的信息系统,如数据网络系统、主机及存储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这对于促进指挥调度及信息管理效率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业务支持主要包含应急指挥系统的大多数业务平台,是实现系统业务的核心,而且业务支持也是救助指挥系统构建的重要内容。业务应用主要是指为不同岗位的相应角色人员提供业务指挥系统,促使应急人员能够在救助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些系统的功能,从而为行动效率提升提供动力支持。(4)系统总体流程。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指挥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以前端的监控设备为主,构建预警机制,同时结合人工判断,确定报警的有效性,并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发生类别进行判断,然后向指挥中心传输信号,并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将此项事件定义为公共发生事件,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在此过程中应当保证应急指挥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收集相关数据,以为后续事件严重态势评估及计划调整提供有力依据。

3 结束语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当以构建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指挥系统为主,同时将此项系统的构建融合到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其发展成城市进步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此外还应当对此项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改进与升级处理,以确保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安全性、兼容性和响应性,以为城市的健康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吉伟,张志彪.中美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探析[j].武警学院学报,2011(06).

[2]马龙.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误区与不足[j].信息化建设,2012(06).

[3]孙元明.国内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与平台建设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作者简介

余颖纾(1986-),男,重庆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

第2篇:急救设施范文

据2009年10月8日四川新闻网消息:10月5日,9名男女学生在假日到离韶关市区东北约130公里的南雄市乌迳镇孔江水库边游玩。其中女生李某(16岁,在读高一)在水库主坝边不慎失足落水,杨业、赖日明、董木蓝和赖雄峰等4名男生下水相救。落水女生终于被救起,但4名男生失踪。有消息称,这4名男学生均不熟水性,他们是为救助不小心掉到水库里的女生而遇难的。

【新闻分析】

一、悲剧原因

从客观上说,水库大坝没有安全防护设施是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学校与家庭在安全教育方面的欠缺――至少还没有到位;或者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把长者的安全教育当做耳边风,喜欢冒险而安全意识淡薄。从学校层面来说,如果学校开设游泳课,这几个学生水性好一点,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如果平时学校重视珍惜生命、科学救助知识教育,学生在突发事件面前能镇静一点,救助的方法科学一点,后果也许不会这么惨重,因此有人呼吁学校不要一味搞应试教育,要开设游泳课,重视安全以及科学救助教育。

二、观念冲突

有人说4男生舍身救人是见义勇为,是英雄主义教育的成功;有人说这样的“见义勇为”不值得提倡,是英雄主义教育的恶果。有人认为政府应该授予4男生“见义勇为”奖,追认他们为烈士,以彰其功;有人反对,认为不应该鼓励孩子不顾自身生命安全冒险去做英雄。有人说见死不救是道德泯灭,危难面前出于天性不顾自身安危出手救援应该肯定。有人说救人要讲成本,4个人的生命换一个人的生命“成本太高”,不值得,不该提倡。

三、关于责任

对于4名男生之死,有人说水库管理人员负有责任,有人说落水女生要负责任,有人说4名男生自己也有责任,有人说家长、学校、社会都有责任。

【各方评论】

救人到底要不要讲成本

李学人

广东韶关南雄市10月5日发生学生溺水事故,4名高中男生为救一名落水女生不幸遇难。据悉,这4名男生均不熟水性,他们是为救助不小心掉到水库里的女生而遇难的。4名施救者见义勇为,却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自不量力盲目营救的做法成本太高,不宜提倡。(10月8日《成都商报》)

救人要不要讲成本?这的确是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如果从传统的道德层面来讲,应该推崇“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而从现代价值观上来讲,讲究的是效益和成本,也就是说要用最低的成本赚取最大的效益,在关注效益的同时,更要看重成本。当然,这里所说的成本不是讲价钱,讲报酬。

试想,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跳下水去自己都要人救,谈何救人?只能是无谓的牺牲。这样的救人成本高昂,而效益却极低。如果缺乏施救能力和经验,大声呼救或者就近寻找竹竿、绳索等开展施救或许更为有效。

所以,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提倡“见义智为”。“勇者”的精神毕竟只能给生者和看客以道德满足,而“智者”的做法却能让人们明白怎样诠释和善待生命。特别是对于救助能力相当有限的中小学生来讲,更需要“见义智为”。教育他们既要有“勇”的精神,更要有“智”的方法。

“司马光砸缸”就是“见义智为”的成功范例,这里的“智”是智慧,是方法,更是一种能力。有些学生在危急情况下,惊慌失措,谈何“智为”?所以,“智为”的前提是教育和训练学生掌握一些急救方法,提高学生的救助能力。只有这样,在遇到险情时,才会选择有效的方法,降低救人成本,避免无谓的牺牲。

(摘自“半岛网”)

为朝阳般灿烂的生命痛惜

海凝

昨天,看到广东韶关南雄市4名不熟水性的高一男生为救一名落水女生不幸遇难的报道,心里一直无法平静。我对4名舍己救人的男生持肯定态度,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社会里,这样舍己救人的人太少了!我为这4名朝阳般灿烂的鲜活生命的罹难深感痛惜!说实在话,追认这4名男生为烈士一点都不为过。

在此,我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向这4名舍己救人的男生致以深深的敬意!愿他们一路走好!

(选自海凝的博客)

“救人不成反自溺”,

该反思“英雄式”教育

叶青林

又是一个救人不成反倒送了性命的例子,而且是4条年轻的生命。4朵还未绽放的花朵就这样匆匆地凋谢了。消息一出,网友评论跟进,褒贬不一。反对者认为这纯粹是自不量力,没有必要的牺牲,并认为这虽然救了一个女孩却给4个家庭带来了伤痛;赞成方则认为这样的骑士精神值得鼓励,它给冷漠的社会带来了一股暖流。这的确是一个好人难当的年代,扶起摔倒老太反被冤枉,为救他人而献出生命也受争议。赞成也好,争议也罢,舍己救人、义无反顾的精神固然可贵,只是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依然奋不顾身就实在值得商榷了。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救与不救,而在于该如何救。他人溺水,身处险境,却隔岸观火、视而不见,毫无疑问是不道德,但自己不熟水性,却冒死下水施救,以致丢了性命,那就是欠理智的行为了。事实上救人的方式也并不只有直接下水一种,还可以寻找工具,如绳索、竹竿等等,遗憾的是这些学生只选择了不计后果的直接下水救人的方式。在笔者看来,这既是我们教育的成功,更是教育的失败。

成功的是我们的教育教会了学生们在他人危难时能够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失败的是我们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在帮助他人的同时避免危险保护自己。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反思我们的教育。从小开始,我们接受的便是面对歹徒要临危不惧勇于搏斗,面对危险不能畏惧退缩,要勇往直前之类的“英雄式”教育。这只是鼓励人们去做英雄,却没有教会人们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害而达到救人的目的。

(摘自“联合早报网”)

【其他评论】

1.孩子的心是干净的,不习水性的情况下就跳入水中,这是出于天性的呼唤,那一刻,他们都没想到自己。

2.孩子,你没有舍身救人的责任和义务。――您必须立即告诉您的孩子。

3.4男生救落水者遇难续:当地政府称这不算见义勇为。对此,广东中泽律师事务所周玉忠律师表示,依据《广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规定》,他人溺水遇险施手相救,是“不顾个人安危和可能带来的自身损失,救死扶伤”行为,应属“典型的见义勇为行为”。

4.4男生之死是谁之过?我认为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同去的伙伴、学校、社会、水库管理部门等都有责任。家长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吗?作为十五六岁的高中学生,他们接受过老师的安全教育吗?在危急关头学生们是否有冷静思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水库管理部门,只立一块告示就算完事了吗?水库值班人员负有什么责任?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对此事到底该如何认识呢?我借题发问:

孩子们有没有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救助他人的责任?

孩子们如没有救助他人的能力和把握,就可以放弃对他人的救助吗?

孩子们当时有没有可以不下水相救而采取其他救助(如呼救、报警)措施的可能?

如果孩子们没有下水而女孩不幸遇难,他们会负法律责任吗?

如果孩子们没有下水而女孩不幸遇难,他们该受到社会的道德谴责吗?

未成年的孩子们要不要被告之,他们拥有神圣的“紧急危机避险”的权利?

未成年的孩子们要不要被告之,“有些事情需要由专业人士去处置”?

我们的学校该不该、敢不敢、要不要对学生进行“珍惜生命”的教育呢?

第3篇:急救设施范文

关键词:过街设施;模块化设计;创新设计;绿色出行;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过街设施与交通现状调研

(一)城市交通现状总揽: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拥堵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巨大障碍。交通拥堵不仅给出行者造成了时间上的延误、经济上的损失,还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庞大无谓的损失和资源的浪费。面对愈演愈烈的交通拥堵、人车抢道的现状,我们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据调查,城市居民认为,造成交通拥堵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机动车、外来人口激增、道路资源(过街设施)增长滞后、公交系统不发达、停车系统匮乏、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无明显界限、交通事故频发等;故此,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建设立体化交通设施等措施的设立迫在眉睫。

(二)过街设施现状调研:公共设施设计理论体系在现代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支持与推动下不断突破与完善,其多元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也获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进而拥有城市枢纽的美誉和社会的主导地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公共设施设计的立足之本,亦是设施设计诠释新命题的设计基点。城市过街设施作为主客体跨越障碍的通道,回归设施设计本身,具体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彰显了技术层面和思想层面的思维创新。在我国城市混合交通的环境里,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交通出行需求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特别是人群密集形城市聚集区域,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尾气排放、噪音污染、道路拥堵、交通瘫痪、安全隐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交通恶性循环与人们内心对便利出行的渴望形成强烈的反差,矛盾激化、冲突增加。

(三)街区问题实例分析: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私家车持有数量的不断提高,沈阳市道路交通问题愈来愈严重,人车混行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持交通顺畅,保障行人行车的安全,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有关部门应当密切关注的问题。2016年11月15日上午10时许,在沈阳马路湾202医院前端三角地带,我驻足了三十多分钟,只见人群在机动车流中冒险通行,一些行人过街时左顾右盼、见缝插针,人车抢道、人车混行现象频繁。据观察统计,人车混行的状态几乎每两分钟就到达一次高峰,由于此地没有任何过街设施和安全指示,极其容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为人车通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如图1、2、3)。人车混行危险大、各行其道才安全。通过对人群的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于此地带的过街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如图表所示:人们在过街时最为看中的是安全性与便捷性,大多数行人认为应该建立人性化的立体过街设施,现实需求与研究价值的不谋而合,可见为保障过街安全并且顺利快捷的到达目的地,立体化过街设施的设立势在必行。

二城市过街设施创新设计概念的提出与应用范围的锁定

(一)过街设施创新设计概念的提出1.生态能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就城市过街设施设计而言,利用生态能源对噪声、尾气等污染加以合理化控制,不仅可以节约设施建设成本,还能够大力释放生态效应,降低环境污染率,加大交通设施的环保性与可持续性,将生态能源优势转化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从这一设计理念的内涵来看,其不仅顺应中国传统的人文观念,而且更成为现今中国社会状况的需求。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设计体系和通过设计引导合理的生活、生产方式均有积极的意义。2.公共意识行为由被动受控转化为主动吸引:公共意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习惯于”对过街设施的设立视而不见,无视规则制度的存在,冒着危险肆意在车流中穿梭,或许个人效率有所提升,但却扰通秩序、给交通安全带来威胁。鲁迅先生曾言,“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在五千年中华迈向现代社会的关键节点上,“立人”之要在于培育公共精神、涵养公共文明,城市过街设施的创新设计致力于人性化功能的体现,承担着文明“诠释者”的社会使命。我们期待的伴有城市化品质的生活与优质的城市过街设施的设立有着微妙的联系,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的社会行为习惯,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及自我约束能力,使得过街设施的设立不仅是冰冷的陈设,更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城市风景。3.人车混行的交通状态转化为以人为本的绿色出行体系:绿色出行是现今社会极力倡导的交通方式,绿色出行的交通模式体现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健康、兼顾效率等方面。过街设施建设是解决人车混行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道路畅通的重要措施之一,而道路畅通又是绿色出行的核心:一方面是为了减少交通拥挤,提高出行效率,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促进环境友好;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建立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从行为心理学原理出发,绿色出行便于减少出行距离的心理落差,营造到达感并兼顾交通功能,构建真正人性化交通模式,为出行者提供了更多样便捷的交通选择方案。[1]4.过街设施由“冰冷陈设”转化为体现城市文化内涵:伴随着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与功能划分的逐步出现,不少设施形态变得单调乏味,死气沉沉。值得注意的是过街设施并不是孤独静止的陈列展示,应把设施与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构思、感受和实施;其设计应富于生机和魅力,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饱含人道主义精神去打动人,即设计中的以情动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加强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展现城市的文化内涵,这样这门实用的艺术学科才能发挥其最大潜力,使得公共设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凸显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2]

(二)应用范围的锁定:在交通设施的设计与设立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大型道路的空间开发与设施建设,但人口相对集中、流动性较大的小型道路的过街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通常被相关部门忽视,这一普遍现象必然导致高峰期的交通拥堵,并为公众带来严重的心里落差,也间接导致了公共意识和道德素质的下滑;为此,本文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公共设施设计与设计实践,提出了小型街区及道路、不规则地形的过街设施的创新设计概念,并提出了相关的设计构思。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型路段的交通问题,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交通设施设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与关怀。

三城市过街设施创新设计的选题依据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基点:“以人为本”作为当今设计界与消费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带有明显的后工业时代特色,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综合了设施设计的安全性与社会性,在设计中注重其内环境的扩展和深化。城市过街设施“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加贴近行人的内心需求,满足过街行为舒适度,更是提出了顾全大局、层次丰富、人与环境互惠互利的设计要求。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日益拥挤的交通环境里,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设施是真正体现出对人群的尊重和关心,同时也是最前沿的潮流与趋势。

(二)以和谐为契机的设计观念:和谐化的过街设施设计就是要求设计者将设计的重心从有形的过街设施个体转移到“人”、“设施”、“环境”三大要素之间两两相交的关系上,将设计的着眼点置于研究公共空间里设施单体本身,单体与系统,设施与人,设施与色彩、环境的配合关系。使各个对立因素在动态的发展中寻求平衡,构建一个有机的、协调的整体,最大化实现设施的功能价值,满足人们对于功能和情感的双重需求,演绎出具有时代特色、地域文化,又蕴含丰富情感和强大功能的和谐整体。

(三)以疏导为主旨的设施建设:城市过街设施作为设施化设计的一种,应突破自身设计范围,积极寻找并吸取其他设计领域的养分,以绿色环保的技术支持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基础,构建社会和谐氛围。同时,城市过街设施的建设还应以融汇人文思想为设施设计的发展方向,引导行人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疏导交通,缓和交通矛盾的现状,解决交通实质问题。通过对崭新的技术形态的驾驭,使公共设施设计领域得到拓展。

四城市过街设施创新设计

(一)工业化、标准化的安装模式:城市过街设施设计要以多变的模块组合适应不同的道路形态,就此转变设施设计的工业化与标准化观念,使其具有综合归纳效用和相关可行性:工业化是指过街设施构件或单元模块能达到工业生产的要求;设施安装组合的标准化适合于大批量加工制作;标准化一是追求过街设施设计为方便人们出行,建立绿色出行体系而建立的标准;二是达到行业标准或是国家制定的使用标准,通过全面性的考究,实现城市过街设施标准化的安装模式,完善交通秩序、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发展。[3]

(二)模块化、系统化的设施组合:公共设施设计模块化的概念是指造型相同或相似、功能独立并具有一定关联,整体的形态链条符合一定的几何连续性,经过拆分重组构造出不同的设施形态,延展出不同的设施功能,形态相同或相似的模块单体在设施组合中可以通过互换位置或更改排列顺序来实现整体性变化。模块化的组合方式可以变化出不同类型的公共设施,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同时模块化设计理念应用于设施设计中可对设计资源进行简化整合,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宏观诉求。[4]

(三)艺术化、景观化的设计氛围:现代公共设施设计已不单单是孤立的单一化的产品设计,它已越来越融入环境的整体设计之中,是城市细节的体现,公共设施如果设计不当便会影响整个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公共设施设计越来越重视单一模块化设计后的规划与组合,每一个设计模块也不仅限于一种形态与色彩,而是形成一个系列,力求视觉效果多样化,在环境中起到调节作用,活跃了景观的氛围。城市过街设施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同时又要展现公共设施的艺术化与景观化。设计精美、品质优良、内涵丰富的过街设施不但能服务大众,还能提升城市品味,愉悦人的精神,增强人们的审美情趣。因此,城市过街设施设计不仅仅限于满足功能的需求,而是用更加艺术化、景观化的方式来处理,使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打破常规设置概念,起到扩展景观空间,美化公共环境的作用。[5]

(四)无障碍设计的分析与应用:无障碍设计是社会弱势群体充分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为保障人们正常方便生活提供了重要条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对提高人们道德素质,培养全民公德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交通系统中,过街设施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交通权利,尤其突出对老、少、病、残等特殊群体的照顾,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体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如坡度不大的坡道,方便轮椅上下;对于受周边环境所限无法伸展的天桥则应安装垂直电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舒适的过街环境,还可以在天桥安装遮阳避雨顶棚,以免行人日晒雨淋,极大地保证了行人的安全。[6]

第4篇:急救设施范文

新生儿转运系统——院前空间流线

危重患儿救治功能中的院前支持流线依赖新生儿转运系统(Neonatal Emergency Transport System, 简称“NETS”)实现。具体内容可以理解为将新生儿监护、新生儿院前急救、新生儿转运输送等多功能集于一体的综合医疗救治转运系统。其功能核心就是在转运过程中实现对新生儿基础生命体征的监护并提供全面生命支持。随着人口分布面积的扩大、城乡交通网络的健全,同时产生的儿童专科医疗机构分布不均和基层危重患儿救治力量薄弱对院前危重患儿的转运救治将产生大量需求。

小儿高危重症转运对象可以按照年龄段大致分为三种:新生儿期(出生至28天)、婴儿期(出生至1岁)、幼儿后期(1岁至学龄前)。其中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的患儿由于生理、病理条件相对特殊,在危急重症转运过程中需要必备的医疗支持。有资料显示,基层转运新生儿危重症病种按照顺位排序依次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出血症、畸形、新生儿脓疱疹、新生儿腹泻等,其中大部分患儿均对转运过程中的体征监护、生命支持等相关功能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NETS的功能与儿童医院的内部功能空间存在不完全联系,属于儿童医院业务功能构成的范畴,但是其功能接口却与儿童医院的急诊急救、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部分联系密切,在流线设计层面上有特殊的要求。在该部分的流线设计方面需要考虑院前输送出入口、院内急救接收部分向急诊手术、住院手术、EICU、NICU等单元的运送流线。该流线系统是基层医疗机构危重患儿向中心儿童医院新生儿救治单元输送的生命通道。可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从保障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角度出发的医疗资源设置以及前瞻性地建立NETS,将成为各区域卫生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NETS的相关支持功能单元的完善也将成为未来儿童医院建设中必须考虑的规划内容。

新生儿转运系统的建立,依托于儿童医院小儿急诊急救功能设施的完善、转运设备的齐备和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其系统组成单元及基本环节,见图1。

图1 新生儿转运系统组成单元及基本环节

其中,对儿童医院相关功能空间、设施设备及辅助功能的要求主要有:院前急救医护团队、流动转运设备(含监护、生命支持等相关功能的移动新生儿转运设备如转运暖箱、氧气、复苏囊、呼吸机、各种型号气管导管、吸痰管等,快速血糖仪等快速诊断设备、救护车)、通讯信息系统(24小时×7天专用联系电话、NICU、PICU负荷集成统计终端等)、远程诊断系统、院内转运接收、输送通道等。随着配备移动电源的新生儿转运箱广泛应用,基层向中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单向迅捷转运途径。

危重患儿急诊急救——院内水平流线

通常儿童医院急诊部均设置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急诊服务流程(急诊医技检查NICU/PICU/手术/介入住院),并配备临床小儿内科、外科专业科室以及药学、医学影像(放射、CT、MRI、超声等)、功能检查(心电、肺功能检查等)、临床检验、输血等部门,提供24小时×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同时医疗器械部门及保障部门提供连续的抢救设备、后勤保障支持服务。以上各部门之间的流线形式以水平平面设置为佳,便于实现急诊急救所需的短距便捷流线。

在流线属性方面,其中单向流线包含洁污通道,对建筑环境的要求是封闭、尽端型空间;双向流线以医生、护士工作通道为主,流线要求便捷开放、适度宽敞;患儿和家长的流线在候诊、诊室、医技、治疗和相关服务窗口设计循环流线,要求建筑空间宽敞、稳定、便捷、安全,同时考虑患儿对环境的心理需求,设计合理的室内颜色、形状等建筑要素。从儿童医院急诊部门的患儿求治类别上区分,急诊急救的功能结构上应分为救治急危重症患儿与诊疗非急危重症患儿两区。以急诊分诊空间作为流线起点,按照急诊三区划分,红黄绿三区的设置可以很好地在水平流线上将危重抢救、密切观察诊疗和常规急诊门诊患儿区分开来。

其中承担危重患儿救治的红区,其功能流线涵盖的NETS接口,需要便捷的水平单向流线向EICU、NICU、手术单元输送,要求建筑空间独立,通道便捷。在急诊红区EICU中的生命体征监测,呼吸、循环系统支持手段中所采用高频通气、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经末梢置中心静脉导管、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脑电监测等一系列重症监护治疗技术,随着技术设备的发展可以实现便捷院内转运过程中进行监测和操作。同时,儿童医院急诊急救中危重患儿救治已经从单纯的NICU收治发展成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EICU、手术、NICU一体化的救治模式。

设备的进步和救治模式的改变,结合儿童医院急诊急救各部模块化设计的发展趋势,要求在建立儿童医院急诊急救水平流线中充分考虑各模块功能特点和危重患儿救治路径,以“患儿+设备”为核心流线,将医护流线和医技流线向核心流线开放,以监护、支持设备的应用为节点,适度分隔患儿家长和非危重患儿等其他公众流线,排除抢救干扰,提高医疗效率,实现急诊急救水平流线中的危重患儿生命通道。

危重患儿内部转运——院内垂直流线

儿童医院的NICU、PICU单元承担小儿内外科危重症、术后、急诊急救等方向输送来的危重患儿,基本设置位置以临近手术室、血库、临床检验等相关支持部门居多,与各部门间以垂直交通作为流线构成。

NICU、PICU除布局、面积、患者密度等因素会增加患儿院内感染的机会以外,流动人员和出入口控制不理想也会增加院内感染机会。大多数儿童医院在这类流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医护、患儿、家长混合,在院感控制关键部分分流不清,从而导致NICU和PICU部分出入口人流混乱,难以控制非医非患人群的干扰,造成院内感染的潜在隐患突出,不利于重症医疗救护工作的高效开展。

部分儿童医院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同时该部分的优化改造也是很多儿童医院改扩建工作的重要目标。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危重患儿输送的垂直流线,我认为,应当围绕以下两个节点入手展开——

急诊急救垂直输送通道:急诊和基层转运上来的部分危重患儿,接诊后需要直接垂直转至住院手术或NICU、PICU单元。该部分输送通道人群最大的特点是人群混合严重,不少医院甚至没有这部分专门通道,需要穿越门急诊大厅至住院处电梯才能够到达,并且大量在出入口等候的患儿家长影响通道的畅通。由于目前我国儿科诊疗的惯有模式,儿科住院治疗和重症监护中长期陪同患儿的大量家长是每个儿童医院必须合理安排的重要人群。处理和优化此类流线的思路之一就是合理分流,设计专门急诊至手术、NICU、PICU的电梯,允许家长陪同患儿乘梯,运达后设计宽敞的公共等候空间将家长分流,在公共空间采用视频探视系统大屏幕或设计专用探视走廊满足家长的探视意愿,见图2。

第5篇:急救设施范文

针对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室内设计制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现状,并结合近年来在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经验,提出将此两门课程合并整合为一门课程(“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建筑CAD)”)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做了改革调整。这种在学习室内设计理论制图的同时又掌握绘图软件的实践应用技能,教学内容交互渗透,利于学生知识的加深和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

室内设计;制图CAD;课程整合

1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以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职业技能为主线,根据行业工作岗位对技术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其中“室内设计制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课程体系中两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目前两门课程的分离式教学方式产生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实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类技术人才的培养,现将“室内设计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两门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在学习室内设计理论制图的同时又掌握绘图软件的实践应用技能,教学内容交互渗透,利于学生知识的加深和技能的培养。

2“室内设计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评价

2.1课程分析

“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识图、绘图及空间想象力,主要教学内容有:建筑制图规范、三视图投影、识读和绘制建筑平面图、识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绘制建筑透视图、绘制家具设计装配图等。“室内设计制图”是一门比较抽象的专业基础课,尤其是基本投影和作图等有关作图原理的知识点;在现行教学模式中,教师多以多媒体进行理论讲授,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都比较薄弱的初学者学生来说,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都不理想。“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的基本工具和功能,并利用AutoCAD绘制工程图纸;主要教学内容有:AutoCAD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辅助工具的使用、基本图形的绘制、复杂图形的绘制、图形的编辑修改、图层以及选项设置、文字和表格、尺寸标注、图纸布局和打印输出、三维立体造型等。在现行教学模式中,这类计算机软件课程只是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工具使用,而没有结合设计案例进行软件绘制工程图纸的训练,没有达到专业、课程培养目的。实际上,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室内设计工程图纸时必须以室内设计制图规范做为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并不能脱离国家相关的制图标准、基本投影原理和表达方式而独立进行。室内设计制图规范是制图的重要基础,如果说图纸是设计师的语言,那么制图规范就应该是“语法规则”[1]。只有掌握了制图规范,才能准确绘制出表达设计意图的图纸。因而“室内设计制图”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基础,二者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互补。

2.2两门课程分别进行的分离式教学方式现状

两课程分别进行的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将两门课程开设为独立的专业课程,在不同教学周内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担任授课教学,采用分离式的教学模式,互不关联。按照专业课程体系运行表先进行“室内设计制图”的学习,到下一个学期再学习“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这种分离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占用大量课时和师资力量,但却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类分离式教学方式是指:尽管有些院校已经意识到室内设计制图与AutoCAD结合的必要性,把两门课程整合在一起授课,由同一教师担任授课任务或不同教师在不同教学模块中担任授课任务;但仍然没有实际有效整合,只是形式上课程名称整合;教学内容、知识点串联等方案还是各自分别进行的分离式教学;仍然还是先独立讲解室内设计制图知识,再讲解AutoCAD的功能和使用。AutoCAD授课内容与实际室内设计案例联系较少或没有,很难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2.3两课程分离式教学方式现状问题分析

(1)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这两门课程的关系。学生认为室内制图和AutoCAD绘图是两门不同体系的课程,在运用AutoCAD绘图时不能与所学室内制图理论有效结合。学生上机训练AutoCAD绘图时,没有利用以往学习的制图规定作为标准绘图的理论支持和依据,所绘制的图纸不符合标准要求。(2)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追求对AutoCAD基本工具和命令的使用,没有意识到AutoCAD是一种绘图手段,没有认识到要具备了扎实的室内制图理论之后才能够正确使用Au-toCAD绘图手段。学习AutoCAD并不仅仅是掌握一种绘图软件的基本工具使用,而是利用这种软件做为手段和工具去表达我们的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只对计算机绘图感兴趣,忽视了对制图知识的学习,导致只能用CAD软件抄画图纸,不能理解图纸的意义和实际应用。(3)“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一门计算机软件课程,只单纯地讲授软件命令、讲绘图方法,不能够和实际设计案例情况相结合,没有系统的专门针对性练习,致使学生对各种命令的应用理解不深,在遇到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工具解决问题。(4)“室内设计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又很抽象难懂的专业基础课,现行教学方式多以图纸和幻灯片讲授为主,实物模型比较少,而且教授的理论知识点与实际设计案例应用联系不密切,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都不理想。

3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整合及应用效果

3.1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根据以上几个“室内设计制图”“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现状问题分析结果,并针对艺术设计类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需求,对两门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确定了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首先将两门课程有效整合为一门课程,使学生将两门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对待,也使学生两门课程的学习内容更加紧密地结合。其次是CAD在教学上的应用,促进了室内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相应地在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之上,CAD绘图会更加准确和规范。再次,利用CAD作为课程教学手段可大量节省理论课中绘制例图的时间,提高上课效率。建立以室内设计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内容同步进行的课程教学体系,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很好的感知和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最后,两门课程的有效整合,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利于培养学生识读、绘图、设计的能力水平,从而培养出真正满足现代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行业实际需求的人才。3.2课程内容整合的具体措施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以室内设计制图为主线,把AutoCAD融入室内设计制图的各个知识单元中,使两者内容相互融合。课程内容整合具体如下:(1)三视图投影是绘制表达室内设计方案的基础,主要讲解如何在二维图纸上表达三维几何形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这部分教学单元中可以利用CAD建立三维模型把抽象的投影在模型中清晰地表现出来,可有效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对CAD的三维立体造型功能和应用有些初步了解。(2)重视室内设计制图国家标准的讲解,使学生建立较强的标准意识,养成自觉遵守标准的习惯。线型的设置、平面图形的绘制及尺寸的标注等单元,可以放在CAD里讲解并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用CAD绘制完成。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用CAD软件绘图的基本操作方法,而且还对制图标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3)建筑平面图的识读,是室内设计师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方法。室内设计受到建筑设计的制约又相对独立,它只能在建筑设计提供的空间内部做设计,墙、柱、梁、板等构造不能随便改动;但它又是相对独立的,可以在建筑空间内部自由发挥。通过讲授建筑平面图的识读,让学生初步了解建筑结构,为室内设计方案实施奠定基础。(4)在建筑平面图识读的基础上抄绘建筑平面图,进一步练习建筑CAD基本制图的功能应用,并且讲述建筑CAD辅助绘图功能(点的坐标输入技能、对象捕捉技能、对象追踪技能和视图的实时调控技能等)。这部分应精讲并配有足够的抄绘作业训练,以量变促质变,确保学生设计图纸表达的规范性、标准性和效率。(5)建筑施工图,教师用CAD演示做出标准的施工图,讲解施工图包括的内容:房间的分配,家具的布置,天花板和地面的铺装,灯具、电源开关和插座的布置,水和电的铺装等;绘制过程中把要学习的CAD命令、图样的画法和技术标准融入到具体的实例中来讲解。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以致用,在绘制的实例中研究命令的用法,包括块与属性、图层及特性、图案填充、创建面域与布尔运算等,现学现用,活学活用,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6)绘制建筑透视图是三视图投影在室内设计中的一个实际应用,主要讲解如何在二维图纸上表达室内结构的立体结构和效果,在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要注重绘制技巧的应用,比如对象捕捉技能、视图的实时调控技能(视图平移、视图缩放、视图恢复)等。(7)绘制家具设计装配图等也是三视图在室内设计中的一个实际应用,主要讲解建筑平面图和施工图里不能清晰表达的家具设计细节详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家具的结构和装配,并能在图纸上准确表达,也是对前面CAD所有内容的综合应用。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将学习的制图知识应用到CAD绘图练习中,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制图的理论知识,而在制图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的CAD绘图练习也会更加准确和标准。

3.2教学方法的改革

(1)在教学过程中,CAD绘图既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是教学内容。在“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中,放弃以往的多媒体课件灌输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师CAD软件绘图演示、学生CAD软件模仿练习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比如针对基本投影和作图等有关作图原理的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利用CAD二维到三维的模型转换功能,可以使学生很直观地真实感受实体、模型和投影图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锻炼空间想象力。(2)采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课程教学,如安排学生对自己的房间或宿舍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通过用此类项目和实际任务为指导完成设计制图理论知识和施工图内容的讲解,随后安排学生同步进行CAD绘图,并绘制出施工图。在绘图的训练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施工图等内容会有更深层的认识和理解,对CAD命令的应用会更加熟练和灵活。在实战练习中积累经验和技巧,真正融“教、学、做”为一体,提高效率。

3.3考核方法的改革

把成绩考核划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和综合性应用能力考核,使总评成绩能够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成效。第一部分,平时成绩占80%(平时考勤占10%,平时作业占50%,期末上机考试占40%)。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根据学生平时上机的掌握情况及表现综合评定分数,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约束和监督作用。第二部分,综合性应用能力考核占20%。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后,组织开展专业技能比赛或课程设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评分;也可动员参加全国建筑CAD绘图员等级考试以及各种国家级和省级比赛,对于获得等级考试资格证书和比赛名次的同学们,可申请课程得分甚至免试;也可采用校企合作方式,让学生深入用人单位考察和实践,对学生的考察报告和综合表现进行评分,按照比例权重进行加分。

3.4应用效果

通过以上课程内容整合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改革,基本可以解决当前两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室内设计制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整合后的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均由同一位教师来承担,从而避免了不同教师在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脱节。(2)CAD软件的应用不但很好地解决了识图、制图过程的理论教学的抽象、枯燥难题,而且还有效地避免了实操训练滞后于理论教学的问题。在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下,通常在教师完成知识点讲解和操作演示后,就立即要求学生通过CAD软件进行模仿训练,以对知识点加深理解并能熟练操作。这种CAD软件绘图方式具有很强很直观的二维、三维操作演示,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识,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较好。(3)这种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分组教学学习,使部分人在学习讨论设计方案,部分人在绘图、建模,部分人在出施工图,充分合理地利用设备,减少设备投入成本达到最佳教学、学习、实操的效果。通过罗定职业技术学院12—15级四届室内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整合教学改革和应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室内设计理论制图的同时又掌握绘图软件设计的实践应用技能,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内容交互渗透,实操训练教学及时跟进理论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设计理论知识的加深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4结论

(1)总结了当前艺术设计类专业“室内设计制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课程教学现状。(2)采用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以最快最简捷的方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最快的训练效果,快速掌握课程知识技能,有效解决了当前两门课程教学上的一些问题,教学效果良好。(3)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在学习室内设计理论制图的同时又掌握绘图软件的实践应用技能,教学内容交互渗透,利于学生知识的加深和技能的培养。

作者:刘静 单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第6篇:急救设施范文

另一方面,盲目照搬照抄无障碍设计而不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些无障碍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成为“障碍”设计。例如,展馆中的无障碍厕所设计,对于有需要的残疾人来说可能不愿意去使用,因为在潜意识里成为被区别对待的对象;而对于正常人来说同样不愿意去使用,因为同样有被误解的可能性。这样的设计形同虚设。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人们都期望获得平等的对待。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探讨将通用设计理念引入展示设计,从而为展示设计的探索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思考。

通用设计的历史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建筑设计师、工业设计师罗纳德,梅斯(Ronald L.Mace 1941-1998)在无障碍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通用设计”理论,并对通用设计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通用设计,就是无追加费用、或是说以最低的费用,让建筑和设施不仅只是对于残疾人,而是对所有的人都具有适用功能和魅力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不但能打破为移动困难人群所作的产品与设计是‘特殊的’、高成本的既有观念,同时也能使现行的可接近设计不再显得那么粗鲁并且毫无魅力。”

20世纪90年代,通用设计中心在此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通用设计的七个原则:①公平的使用性,②使用的灵活性;③使用简单直观;④明显的识别性;⑤容许错误。⑥使用省力;⑦使用的尺寸和空间适当。

但是所谓的七项原则只能对通用设计起到一般性指导作用,在设计实践中还应该考虑经济、文化、性别、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单纯生搬硬套这些原则的设计并非是成功的通用设计。

通用性设计既不是那些特殊设计与普通设计简单叠加的结果,也不是生搬硬套通过改变产品或空间的固有尺度以使其适合所有的人群。它强调全部性,着眼于所有群体的需求,它强调普遍性,适用于残障人士或弱势群体的设计,也同样适用于所有人,无论性别、年龄以及是否存在身体缺陷;它强调一般性,好的通用设计不会带有消极的心理暗示,更不会引起任何使用者的特别注意。通用设计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存在对消费者的差别对待;它从宏观的、共性的、整体的角度出发思考设计问题,而非单单局限于某一部分或某一阶段的设计需求。

通用设计理念对展示设计的启发

可以看出,通用设计更多的是从使用角度,也就是消费者层面思考设计解决问题的方式。然而,在展示设计中人的活动具有双重性特点,既是承办者也是参观者,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因此,展示设计自然也应当在通用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这种双重性特点。

结合展示内容和形式进行公平而灵活的设计(附图1)

展览的目的是通过空间设计,运用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的宣传与交流,其受众群体既有专业人群,也有包括普通观众在内的潜在消费群体。受众群体的多元化要求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各个层面的观众获取信息的习惯和接受方式,无论是专业参展人群还是普通观众,无论其性别、年龄、语言、受教育程度如何,当其置身展示现场时,能够有效、便捷地获得相应的信息,从而实现准确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这就要求设计时根据所要展示内容的重要性进行信息的主次分级,并采用任何人都能理解的形式或符号进行信息的表达和传播。对于重要的信息,应结合环境和参展群体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充分表达和宣传。

无论是空间还是展示道具,都应当具有合理的尺度设计。在空间布局设计或展示道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无论参观者身体条件、采用何种姿势或行动能力如何,都能够通过或轻松使用。例如,接待台或展台等的下部应考虑供轮椅或拐杖等辅助工具放置的空间设计,同时在空间高度的设计上也应考虑正常人与老人、儿童等能力受限者的视高差问题。

最后,设计应具有容许误操作及合理的使用方式,无论是参观者还是会展工作人员都能从中受益。展览一般按照专业类别将参观者分为专业群体和普通观众,无论是哪个群体的观众都会存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能力、语言等差异。这些差别在观展过程中会造成一些无可避免的误解或不便。因此,这就要求设计时充分考虑误操作出现的可能性,使设计具有较大的操作宽容度。如何通过设计使所有的参观者都能自然、省力、舒适的观展并获取相应的信息和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由于会展工作人员不可避免的会长时间在会展中工作,那么空间、道具等设计的使用方式、对体力的消耗程度等对共工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7篇:急救设施范文

【关键词】危险源 辨识 安全控制

1 施工现场危险源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重大(重要)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物体打击。包括高空作业时的坠落物,可能发生的砸伤、碰伤等伤害。(2)高处坠落。在施工作业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失误和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作业人员的坠落事故。(3)机械伤害。建筑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失误和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作业人员的安全事故。(4)触电伤害。建筑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如乱拉乱接,对电闸刀、接线盒、电动机及其传输系统等无可靠的防护,非专业人员进行用电作业等极易造成安全事故。(5)坍塌。包含隧道坍塌,脚手架坍塌等。(6)火灾。包含施工区及办公生活区火灾。(7)起重伤害。(8)车辆伤害。(9)放炮伤害。包含爆破物品管理不到位,安全防护不到位等爆破作业过程产生的伤害。(10)其他。根据施工内容、规模及现场实际情况不同,各类施工现场均存在其他不同的危险源。以上几个方面的重大(重要)危险源是在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也是容易转化为事故隐患最突出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如不认真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2 施工现场危险源辩识评价

2.1 施工现场危险源辩识评价的程序

危险源辨识主要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观察、询问交流和危险源评价等方式进行,再由经验丰富的安全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评议,列出危险源清单。(1)查阅资料。查阅施工设计文件,找出施工区危险点、段及可能存在的施工风险。查阅企业既有的危险源管理资料进行对比和参照。(2)现场调查观察。通过对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现场存在的外在危险源。

(3)询问和交流。与施工现场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可更全面的分析掌握施工现场作业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4)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企业、类似项目、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加以分析研究,有助于识别出与本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有关的危险源。

2.2 危险源辨识评价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由于LEC三项取值多凭评价人员的个人经验进行判断取舍,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个体取值差异较大,导致在企业中对同类危险源分析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建设工程的复杂性、流动性大、临时性强、现场环境多变、变动性大、交叉作业多等特点,在使用LEC法进行建设施工现场危险源评价时应参照工程类型、规模并综合现场各类情况后予以修正。

(1)应结合危险性较大工程进行评价。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危险性较大工程是指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2)土方开挖工程;3)模板工程;4)起重吊装工程;5)脚手架工程;6)拆除、爆破工程;7)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并指出以上规定的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工程的标准,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

同时,建设部建质[2004]213号《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第三条将危险性较大工程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如,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等工程。2)土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3)模板工程包含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4)脚手架工程:①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②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与分片式提升;③悬挑式脚手架;④门型脚手架;⑤挂脚手架; ⑥吊篮脚手架;⑦卸料平台。5)拆除、爆破工程: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6)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如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隧道工程施工、桥梁工程施工(含架桥)、6m以上的边坡施工等。

(2)对危化品等物资储存类的危险源评价,应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规定进行,如存放硝酸铵(含可燃物>0.2%)≥5T、乙炔≥1T等,可直接评定为重大(重要)危险源。

(3)对设备、设施类危险源:应主要考虑大型起重吊装设备等特种设备,如架桥机、牵引矿车、有轨运输矿车、门吊等。

(4)对环境安全风险源的考虑:如隧道施工下穿江河、湖泊等水体、浅埋下穿密集建筑物、既有线等,地铁施工穿越地下市政管线、复杂地质、周边建构筑物、既有线、河流湖泊等。应根据环境复杂程度及实际调查危险性确定其危险程度,更加准确的识别出重大(重要)危险源。

(5)应将固有危险性评价同现实危险性评价相结合,在对各危险源进行固有危险性评价后,还应当对该危险源进行现实危险性评价,以达到修正评价结果的目的。如同一个危险源,在工艺工法、设备、建筑结构、人员素质、实际安全管理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其现实危险性均会有较大差异。

(6)应当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应当依据评价出的危险源其危害大小、控制难易程度、管理范围等划分层次,以便后期有效进行管控。

如,某集团规定将穿江越海隧道,有突泥涌水危险的隧道,煤层瓦斯隧道的隧道工程;墩高60m及以上的高桥,跨既有铁路桥梁,深水作业的桥梁,铁路客专箱梁制、运、架的桥梁工程定为集团公司级重大(重要)危险源,其他危险性较大的隧道工程;墩高30m及以上的高桥,混凝土模板支撑制梁(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悬臂灌注的桥梁,跨既有公路(省道、国道)的桥梁,架桥机架设的桥梁工程为子公司级重大(重要)危险源。

所以,施工企业的危险源等级评价必须结合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活动、设备设施、环境条件、施工方法、现实危险性等进行综合考虑评价及修正,才能更加准确的评价出适合本施工项目施工特点和后期管控的重大(重要)危险源。

3 施工现场危险源安全控制

在对重大(重要)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对每一个重大(重要)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对重大(重要)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3.1 重大(重要)危险源的管理监控程序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调查、辨识、评估重大(重要)危险源并划分等级;(2)分析重大(重要)危险源转化成事故的临界条件、危害程度;(3)制定重大(重要)危险源控制措施;(4)对照控制措施跟踪、监控,掌握重大(重要)危险源状况;(5)分析评价重大(重要)危险源控制效果;

(6)反馈重大(重要)危险源监控信息;(7)调整或改进相关措施,动态跟踪监控;(8)确认重大(重要)危险源受控。

3.2 制订重大(重要)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

针对所确定的重大(重要)危险源,施工项目应分析调查清楚重大(重要)危险源的现实危险性,分析其转化为事故的临界条件及危害程度,对应制定控制措施、控制目标,编制详细的重大(重要)危险源管理方案。并明确监控部门、时间、具体措施及信息反馈机制。

3.3 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重要)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项目应按照每项重大(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现场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即定期进行演练,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3.4 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应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进行专业系统的重大(重要)危险源日常监控管理工作,如某集团规定,公司工程部负责督导项目部施工场所的施工和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重要)危险源风险控制安全技术措施、专项安全方案的制定和专业监督管理;公司设备部负责督导项目部在机械、电气设备使用、维护、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重要)危险源风险控制专项安全方案的制定和专业监督管理;公司物资部负责督导项目部在施工场所材料装卸、贮运、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重要)危险源风险控制专项方案的制定和专业监督管理。

3.5 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要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对信息反馈和隐患整改的情况,各级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要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各级领导研究决策,改进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工作。

3.6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检查

应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其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是要明确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还要规定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检查。对危险源的检查要制定检查表,对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逐条逐项进行检查,并作记录。如发现隐患则应及时反馈,及时进行消除。

参考文献:

[1]陈宝智.危险源辨识控制及评价.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第8篇:急救设施范文

一、体验经济时代对酒店产品提出新的要求

体验经济学家派恩先生指出:“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用一种从本质上说以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系列可回忆的事件。”

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比起以往,不仅希望各种感官得到更大的满足,更希望能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获得更多个性化的不可替代的“体验感”。

因此,体验经济时代,客人入住酒店不再只是为了一张床和一晚的睡眠,入住酒店的切身感受、独特体验都会成为客人满意与否的衡量因素。人们追求的已不是简单的食宿服务,而是希望能从内心和精神上满足自身的需求。

谢佐夫在《体验设计》中把“体验”定义为:“它是将顾客的参与融入设计中,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顾客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酒店在服务过程中,要想使入住酒店的顾客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充分满足客人的精神需求,就应该对酒店产品的“舞台”、“道具”、“布景”都进行充分设计,通过特定的主题,营造出让人流连忘返的环境氛围,赋予酒店产品个性化特点,使酒店拥有区别于其他酒店的独一无二的差异性,带给客人独特的记忆,并使客人成为反复光顾,进行“体验”的“回头客”。

二、当前酒店设计现状——“千店一面”

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星级酒店硬件上设计雷同,缺乏新意,富丽堂皇的大堂、客房内统一的装修布局、固定的家具摆放、白色的床上用品、在国外早已淘汰的床头控制板……任何一家酒店看上去大同小异,这种“千店一面”的呆板形象无法给客人留下任何独特印象,更谈不上新奇难忘的体验感。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酒店业市场,酒店只有通过个性化的主题设计,在市场中另辟蹊径,避免高度的同质化竞争,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主题设计

(一)主题酒店的设计

在体验经济时代,酒店可以结合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名族风情等元素创造独特体验环境,最终通过主体化设计来营造环境、烘托气氛、聚焦顾客的注意力,使顾客在某一方面得到深刻感受,或在特定的环境中身临其境。比如,四川成都的京川宾馆结合当地的蜀文化特色,打造三国文化主题,特色鲜明。

把主题文化表现得最全面、最淋漓尽致的,要数位于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著名的威尼斯人大酒店(VenetianHotel)了。它以意大利威尼斯的历史文化为主题,建筑完全仿照威尼斯的风格,圣马可广场飞狮钟楼、刚朵拉翘头舟船、里亚托桥、马赛克瓷砖、哥特式廊柱和意大利雕塑的完美组合把威尼斯水城妙笔生花般地再现在沙漠之中,具有威尼斯风情的著名运河也搬到了酒店之内,游客可以乘坐刚朵拉船在酒店的商店长廊中沿着水道泛舟徜徉,房间内的装饰、摆设、家具都采用意大利风格,员工身着意大利式的服装为顾客提供服务,顾客身处其中,被威尼斯的历史文化所包围,仿佛回到世纪初的威尼斯。

此外,在太平洋巴厘岛上开张的以摇滚乐为主题的硬石酒店(HardRockHotel)、国内的深圳威尼斯酒店等,都是主题酒店成功的典范。

(二)主题客房的设计

在实践操作中,并非所有酒店都有条件进行大规模的主题设计,主题酒店必须考虑酒店本身的性质,市场定位,以及客源结构,不能生搬硬套。

近年来不少酒店推出的主题客房则是一种具有很强实践价值的创新。比如,近年来涌现的生态房、无烟房、情侣房、婚庆房、家庭房、女性客房、老年人客房等,都是在细分目标顾客群体基础上的个性化改造,改变以往“样板式”的客房设计,充分强调并满足客人不同的个性需求。商务酒店则流行“行政客房”,还有不少酒店专门为此开辟了“行政酒廊”等,这其实也是为了增强目标顾客群的体验感而进行的主题改造。并且通过实践可以发现,这一类主题客房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主题客房的使用费用比一般的房间高出许多。

其实,主题客房可以有更多、更大胆的创新。比如,希尔顿集团在美国洛杉矶富豪区的比华利山酒店推出特色概念:“睡得香客房”。客房中有加厚的床垫、高雅而又不透光的艺术窗帘、闹钟铃响时自动开启的台灯、按各人生活习惯设置的生物钟可调灯箱等。不久前,希尔顿又推出两个新概念客房,即“健身客房”和“精神放松客房”,客房内增设了按摩椅、放松泉池、瑜珈教学录像带等。

在国内很具有开创性的是修建在江苏无锡太湖风景区的“布拉格体验酒店”,该酒店在类似古罗马斗兽场的圆形建筑内设置了中央展厅和风格迥异的主题客房,“丛林故事”、“远航”、“祖先”、“视角”、“第三喜”……仅凭名字,就可以猜测房间的主题与众不同。“祖先”主题客房布置得像洞穴一样,让人体验原始人的生活状态;“玫瑰花房”温馨浪漫,富有情调,扇形的高脚帷幕的双人床专门为情侣、夫妻准备;“热带雨林”则是以树墩为床,枕花而眠,抬头看见的是树叶和鸟巢;还有带有未来太空特色、满是镜子的“视角”……种种设计都让人流连忘返,趣味十足,不由得想一一体验,可以说,该酒店的客房已经从单纯满足人们“住宿”的生理需求上转移到满足人们“体验”的心理需求上。

当然,对于已开业的酒店,硬件方面已无法做大的更改,但可以考虑从客房陈设品入手,通过家具的造型、布件和装饰物的选择、光线色调的调节、工艺品的布置等方式,设计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个性化的布置,带给客人温馨的家居感或新鲜的体验感。

第9篇:急救设施范文

关键词 冶金;设备设计;带式运输机

中图分类号TF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107-02

0 引言

在经济的推动下,各种工业生产活动有了长足发展,冶金是其中一门很重要的行业,在提取金属或加工过程中必然要用到各种设备,因功能用途各不相同,每一项设备都不容小觑,其安全直接影响着冶金进度,所以务必要对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运输机的作用非同小可,是物料运输不可或缺的设备,运输机有很多类,带式运输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凭借诸多优势在冶金中被广泛采用。

1 带式运输机

物料是生产活动的基础,在许多工程中都需要运送物料,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运送工具相继被研制出来,带式运输机就是其中一种,因能够连续运送,而且运量大、距离长,灵活性较强,被许多行业纷纷引进。物料运输是其基本用途,在高科技的日益更新下,带式运输机有了很大改变,逐渐从简单单一化朝功能齐全的一体化过度。冶金行业需要高超的技艺和严格的要求,矿物运输工作较为复杂,综合性较强,需加强注意。冶金生产需保持连续性,否则一旦中断,必将引起生产活动的停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运输系统的安全是冶金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带式运输机,必须做好相关的设计工作。

不管是任何工程或生产活动,都需要不同的设备,设备设计工作非常关键。如今,钢铁行业迅速发展,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周期却越来越短。为保证生产效率,大多生产都是设计、施工同时进行,加大了机械设备的设计难度,而当前通常是一边制定方案,一边提交设计资料或毛坯图,再加上工作人员的素质存在着差异,如何避免返工,保证设备的的设计质量,成了设备设计时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2安全设计

带式运输机一般包括皮带、滚筒、承载和回程托辊以及驱动、张紧等装置,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传动滚筒,经驱动装置提供的扭矩传到输送带上,通过摩擦力实现物料的传送。在此过程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安全隐患,如电击燃烧,机械的扎伤、挤压,操作者若不按照规定原则操作,很有可能出现危险。考虑到带式运输机的系统性,应结合其他相关设备,做好其安全设计工作。

首先,为防止设备倾斜,应保证其基础的稳定,所以应尽量避开塌陷区,如果环境需要,应对基础进行加固支护。在设计时,如果下面有过人地点,应采取安保设施,保证人员安全,如设置防护网或防护棚等,避免因物料坠落而伤害人。若有需要,需设通廊,注意倾斜带式运输机走廊的防滑,设置扶手栏杆。其次,如果运输机处于封闭环境中,应加强对防火、通风以及除尘的重视,暗道务必要设置有相应的安全通道。关于运输中的倾角,上行必须控制在要求之内,下行应控制在上行最大倾角的80%以内。再次,钢丝绳芯输送带的静安全系数须符合标准,机头或转载点注意消防设置。

以上是从整体考虑的,关于带式运输机本身,还需注意几点:当中断后需重新接通时,防止设备自发启动,而且尽可能地安装自动监控装置,一定要保证手动操纵器的方便;信号显示器或指示器设置在明显的位置,使人们容易发现,同时应安装有若干急停装置,以防万一;考虑、防腐、防爆以及短路、电击等危险;齿轮、传动机驱动等转动部分加强安全防护,冶金过程比较复杂,要求严格,遇到特殊的物料需要传送,通常要换用阻燃胶带,为防止物料堵塞,经常在机头安装堵塞检测器;在物料运输中,皮带容易打滑或跑偏,需设置相应的检测开关;运线较长时,设置广播系统,运输机较大时,为减轻启动时的冲击,尽量安装软启动控制器,同时注意过流保护。

3 防尘设计

3.1密闭罩

密闭罩的设计,应首先考虑其防尘效果,能够阻断尘源,其次应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保证拆装工作的方便,同时还应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总之一定保持密闭性良好,可选择新HZ型防尘密罩技术。此外,还需注意框架的连接方式,通过钭板式锁紧装置将机器中部的密罩框架进行连接,该装置自带保险,有利于缓解以往的带机换接带的不方便。

3.2胶带回程带灰的清扫

在生产运输过程中,胶带上往往会粘有粉尘,回程中因托辊引起振动容易出现二次飞扬,或受增面轮的挤压,更加牢固地粘在皮带表面,以至于托辊或滚筒的直径发生变动。如此一来,胶带受力不均匀,容易出现跑偏的情况,严重者还有可能威胁到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这一切都是由输送中带有的灰尘所致,因此,务必要对回程带灰进行彻底的清扫。对于其他尘源点,普通的清扫方式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皮带表面很难清扫,因为传统用来刮灰的 合金刀价格昂贵,更换起来比较麻烦,尤其是硫化接头不平整或因时间紧迫而选择打扣接待时,清扫器很难展开正常工作,容易导致清扫器卡死、胶带断裂等故障发生。综合种种因素,在设计清扫器时,应保证其实用性、灵活性和经济性,体积不能过大,在狭小空间也能实现灵活的布置,材料用普通材料即可,刮刀不必太昂贵,但必须快,而且保险。同时,保持刮刀的倾斜方向和胶带回程的一致性。

4 受料斗设计

4.1设计原则

在受料斗设计时,需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就低不就高。所谓就低不就高,指的是尽量减少两条胶带上物料的落差,在运输过程中,物料是从一条胶带运输至另一条胶带,由于两胶带的收尾是相连的,受料斗的作用就是保证物料从前一条胶带准确落到后一条的尾部中心处。传送中,如果落差较大,很容易出现物料的迸溅现象,既浪费资源,又加大了工作人员的清扫工作量,受料斗在巨大的冲击下,容易受损,而且遇到黏性物料很容易粘附皮带表面,造成堵塞等,不利于生产。

其次,应遵循料磨料的原则,受料斗十分重要,材料多选择的是钢板,也有添加耐磨衬板的,但有些物料硬度很大,尤其是带尖带棱的,在长期运输中,也很容易破坏受料斗。因此,在设计时,需对其形状结构进行优化,在料斗内藏有一定量的物料,以至于物料落入时与这些料相混于一起,避免直接对受料斗造成冲击。

最后还有一项原则为溜料原则。所谓溜料,即是指减缓物料的落入速度,改变其自由落体直接落到受料带上的方式,进而减轻物料对皮带的冲击和磨损,同时也能避免迸溅情况的发生,达到延长皮带寿命的目的。

4.2具体设计

受料斗的形状有很多,需要根据物料的硬度、粘度、落差、运输量以及皮带宽度和夹角具体设计。

1)当送料和受料两条胶带的中心面相重合时,因两条胶带共面,其物料运动方向是一致的,溜料和磨料工作是此时应重点考虑的对象,以黏性物料为例,当其落差较大时,可按下图设计受料斗。

因物料的粘度较大,不适合溜料或磨料原则,否则很容易粘在一起,引起堵料。将受料斗设计成倒喇叭形状,即为了避免物料黏壁;件2是具有弹性悬挂于上端的胶带,能够在黏度较大的物料冲击下来回摆动,以减少黏性,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堵料的现象发生;

2)在实际生产中,三通料斗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料斗,但其使用有一定的限制,多用于物料粘度较小的运输中。当前的大多数结构都是,中间是一块可以转动的翻板,当翻板转向一边时,物料往另一边流动。这种设计其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一旦出现堵料故障,三通很容易被堆满,难以扳动翻板,必须将里面堵塞的物料全部清理掉。

5 断带保护装置设计

冶金行业的输送物料比重较大,对皮带的磨损较为严重,在长期的使用中,输送带容易出现断裂,对周围设备造成破坏,甚至威胁到人员安全,许多断带保护装置应运而生,如液压式及机械式保护装置等,但还是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安装工作比较复杂,耗费大量时间;不能准确地检测运输带的速度等。在设计保护装置时,应当考虑速度传感器的安置,对带式运输机的速度和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保护,一旦出现皮带断裂的情况,智能测速器能够自动发出信号,保护装置接收信号后启动,抓住断裂脱落的皮带,同时测速器发出警报,将损失降到最低。抓捕器主要包括电磁控制装置、控制连杆机构以及限位销、限位装置等,主要起抓住滑落胶带的作用,相应的力度应随下滑力而不断增大,关键是受力均匀,抓捕动作同步进行。

6 结论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冶金设备呈现出多样化,带式运输机在冶金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运量大,运输距离长,而且能够连续运输。对于一些关键部位,如皮带、受料斗等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件,应做好其设计工作,以保证物料运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国栋.带式运输机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16):179-181.

[2]周灿霞.带式运输机安全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21(9):216-218.

[3]苏凤.浅议冶金设备设计中的带式运输机设计[J].城市建设研究理论,2012,23(19):162-164.

[4]李正训,郝莹.带式运输机断带保护装置的设计[J].硅谷,2011,24(16):121-12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