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冷门心理学效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公选课;案例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仿真教学模式
【Abstract】The public optional course Behavioral Economics is a practical course,due to the environment where the student growing up,we need use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 to it.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applying case education、multi-medium teaching model and simulation teaching model to this course,can get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Behavioral economics; The public optional course; Case education; Multi-medium teaching model; Simulation teaching model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实用的经济学,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作为高校公选课,受众对象大都未非经济学专业学生,不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高校公选课《行为经济学》的特点
1.1 课程的生动性
高校公选课不同于专业课,“公选课主旨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因此,公选课除了保证教学内容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外,还必须保证课程的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黑板板书方式不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行为经济学》是集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理论为一体的课程,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也有很强的趣味性,更需要多元化的授课模式。比如“羊群效应”、“过度自信理论”等章节,都脱胎于身边真实的案例,如果只是传统的板书加单一方向传授,学生会觉得乏味,甚至会出现厌学情绪,但如果采用仿真教学模式,学生有真实的内心反应,就会对相关理论感受深刻,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课堂上就会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受众对象的特殊性
从受众对象的专业背景来看,各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公选课,因此,公选课的受众对象专业背景不一,而且大都没有系统学过经济学理论知识,这就要求课程的设计不能太过侧重理论,而是在于知识的广而接受,要多结合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
从受众对象的年龄来看,大都为95后,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电脑和网络,思维活跃,接受信息的途径也多种多样,微博、微信、论坛等,所以仅仅依靠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必须调用多媒体设备及其他教学手段,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公选课《行为经济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
2.1 案例教学模式
公选课《行为经济学》因其本身的特点和受众对象的特点,纯理论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要求,必须结合具体案例教学,在案例中深入浅出讲解,保证学生能理解课程精髓。根据选取案例的特点,可采用以下两种案例教学法:
2.1.1 经典案例教学
行为经济学脱胎于真实的生活,有不少经典案例,所以,经典案例教学必不可少,例如《社会规范成本》章节,可采用“是否需要为了晚餐付费给你的父母”的经典案例,此案例有共性,不分年代不分文化背景,都适用;《相对论》章节,可采用同学聚会攀比的案例,既经典又贴近当今媒体的热点话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
2.1.2 流行案例教学
前文讨论过这门课受众对象的特殊性,除了经典案例教学外,还要搭配一些流行案例,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这门课程。例如《所有权的个性》章节,可选取《爱情公寓》中展博将珍藏的变形金刚送给婉瑜的故事作为教学案例,这部电视剧在90后的认可度很高,采用他们熟知的案例既能加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又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2 多媒体教学模式
正如前文所述,该课程受众对象具有特殊性,所以课堂必须丰富多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备好一次课就相当于准备好一期节目。传统课堂仅仅限于黑板板书,多媒体也仅仅停留在无设计的PPT上。事实上,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仅是静态的PPT,还应该有声音和视频的配合使用。《行为经济学》是融合了心理学的课程,所以在仿真式教学环节中,可以加入背景音乐,加强心理暗示的效果,例如,在《反射效应》章节,可以采用喜多郎的《革命家们》这首音乐,加强作抉择的紧张气氛;在《羊群效应》章节可加入日本海啸后“抢盐风波”的新闻视频,视频的展现比单纯的口述更为生动。
2.3 仿真式教学模式
行为经济学中有个重要的理论叫“前景理论”,该理论中的”确定效应“、“损失规避”和”参考依赖“三点就可以设计一个连贯仿真游戏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所谓“见好就收,落袋为安,称之为“确定效应”;人们总是强烈倾向于规避损失:一定数额的损失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其强烈程度约相当于两倍数额的获益感受,这种心理感受称之为“损失规避”;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举例来说,在“其他人一年挣6万元你年收入7万元”和“其他人年收入为9万元你一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称之为“参照依赖”[2]。
该仿真游戏环节设计如下:
(1)事先准备11块德芙巧克力和一件高仿真冷门古董赝品,游戏环节老师提出需要11名参与者,选定10名参与者后,提出哪些人愿意得到现成的巧克力,放弃巧克力者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这个收益可能超过巧克力价值的10倍。按照多次测试经验,一般都会有9名同学选择得到巧克力,剩下的1名将进入下一步游戏环节。如果这一轮10名同学都选择获得巧克力,那么可以在未参与听课者中,再挑选一位敢于挑战的同学。这一环节选择巧克力和选择不确定收益的人数比,可以充分证明“确定效应”的作用,让学生记忆深刻。
(2)第二个环节,老师拿出赝品,不告知学生这是赝品,并讲述事先准备好的历史故事,然后让选择参与挑战的同学用他手边价值最高的商品做交换,此时,注意观察选择巧克力的同学的表情和举止。根据经验,在实验中,有同学愿意用最新款IPHONE作为交换,其他未能参与的同学懊悔不已。这一对比又证实了“参照依赖”效应。
(3)第三个环节老师突然提出,刚才发下去的巧克力请交上来,这一个环节还需要用到,这时候注意观察第一轮参与者的表情,他们会出现不舒服的表情。这时候可以提醒听着者都注意看参与者的行位,并总结,从游戏开始到现在,参与者并没有实际的损失,巧克力原本是免费发放,参与者并没有支付实际成本,但他们这时出现了负效应,充分说明了“损失规避”的效应。
(4)第四个环节,老师突然提出让同学们注意看古董细节,提出几个质疑点,最后肯定的论断,这是一个赝品,此时注意观察参与挑战同学的表情,还有交回巧克力同学的表情。根据经验,参与挑战者会紧张冒汗,更甚者会脸色惨白,而交回巧克力者,原本还在失落中,此时都长舒了口气,庆幸自己未参与挑战,继而转忧为喜。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充分论证了“参照依赖”效应。
(5)前四个环节都是高仿真游戏,课堂终究是传道授业为主,让学生心领神会,达到目的后,将挑战者的贵重物品退还给所有者,并奖励1块巧克力感谢参与。
3 公选课《行为经济学》多元化教学模式实验总结
根据听课者的特点,实验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以致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课堂出勤率高达98%,还有很多未选课学生前来听课,教学反响良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习作;评语;爱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这是新课程标准对于作文教学的要求。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也就是说,小学生作文不但是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学习心理、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
因此,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在几年作文指导过程中,我切实地感受到作文评语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默默地进行着文字交流,思想的交流甚至心理辅导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我尝试着用多情而火热的评语打动学生,评中含情,评中生情,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信息中来调整自己的态度。
一、作文评语拉近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都有着渴望被理解,被注意,被爱护的心理。有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蹲下来,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蹲下来,把学生当作朋友。在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中,我一直运用爱的效应,给学生以良好的期待和真诚的爱心,创设了良好的评价氛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在教学《老师,我想对你说》的作文中,一位学生在文中写道:老师,我大胆的向你提一个建议:有时你太偏心了,只喜欢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根本不管我们差生,要知道我们也很难过。看到这些句子,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我拿起笔,在旁边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有时忽略了你,但并不是偏心,老师无意间的让你难过了,老师向你道歉,原谅老师,好吗?请相信,在老师心中每一位同学都是一样的。你应当相信自己和老师,一定能够成为班上的佼佼者。在发下作文本的以后,这位学生又恢复了自信,不但热衷于写作,而且上课也变得很爱提问题了。每当作文本发下来便迫不及待地打开本子阅读评语,同学们拿到作文本子后那种眉飞色舞,逐个相告的神态让人历历在目。那长长的惊叹号就像一根通向知识殿堂的绳索引导学生前进,那一份喜悦和自我勉励不胜言表,作文水平也一次比一次出色。以前不看老师的评语的现象不见了,学生开始喜欢老师的评语了。 在我 的教学生涯中, 我有这样的体会:作文评语往往是与那些难教育的孩子进行交流的窗口,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我们都能有意外的收获。跳出作文这一固定的模式,把作文当作沟通师生情感的通道,那么,我们会意识到,要求学生作文,不如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达到以情促文的目的,真正让作文具有作文味。
二、作文评语是“善意的谎言”,是学生写作的“发动机”
可能不少语文老师有这样一个同感,那就是:上作文课难,上好作文课更难,让学生自主写好作文更是难上加难,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老师上作文课交差,学生写作文应付。
其实,我们不妨当一回“骗子”,把以往实话实说作文评语变成“善意的谎言”。班上一位学生,一直是班上的作文“冷门”,他的作文除了应付就是交差,没有得过一次“优”。翻开他以前的作文本,尽是诸如“中心不突出、句子不通顺、牛头不对马嘴”等一些评语。在我认为,这是他作文课失去信心的根本原因。对此,在他以后的作文中,我先不看他的全文,而是在文中尽量找一些好句子,进行批注式评价(当然得先夸夸他),然后在评语中也写到那些句子写得非常好,例如“你的×句话让我感到如何如何”,最后再写一些鼓励的评语。慢慢地,我发现的这个孩子的作文中,好的句子越来越多,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对他的作文要求越来越高,当然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这个活动中,我扮演了一名“骗子”,向孩子们说了“善意的谎言”,就是这些善意的谎言让孩子们感觉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因为这也是老师对他们的爱,学习越发有兴趣。
如果说学生的作文离不开情,那么教师的评语更离不开爱。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兴趣的产生,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老师对他的赞扬鼓励。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重要的人”,他的鼓励和赞扬会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在接受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时,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对自身持肯定、相信的态度。当学生把作文当作向老师表露情感的舞台时,教师的评语就是展开教师对学生寄寓深情的天地。
三、作文评语是指引学生远航方向的 “指南针”
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使学生真正明晓教师之用意,且能用之此后之实践,乃为有效。要实现这些要求,要使评语能用之此后之实践,就必须注意评语的启发性和鼓励性。
孩子们的认识是片面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到位的,有时甚至是扭曲的。由于是小学生,因此在他们的作文中会经常看到一些不健康的想法。如果不及时给他们引导一下,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有位学生,从她的作文中得知,她自小父母双亡,她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造成了她的忧郁、敏感、自闭的性格。在写有关父母的作文时,她在文中写到:我没有父母,我恨有父母的同学。为了让她树立生活的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感受围绕在她的身边快乐和幸福,我又为她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每个人的幸福是因为有亲人的存在,幸福着能住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经历风雨,幸福着能共同呼吸清鲜的空气……当这一切消失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孤单和痛苦呀!你虽然没有父母,但你有很多亲人,因为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你的朋友都是你的亲人,试着敞开心胸接纳并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你会发现原来幸福是这么的简单。老师希望你能以微笑面对生活的每一天,而且,老师愿做你最亲的亲人。
这位同学看过评语后,因为在评语中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心中的郁闷便渐渐消除了,笑容渐渐多起来了,学习也越来越带劲了,不懂的地方都来请教老师和同学们,又和班级融在一起了。
一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
1自卑心理
在现实的就业市场中,女大学生并没有完全享有和男生一样的就业机会和待遇。用人单位更倾向于选择男生,甚至有的用人单位即使降低标准也不愿意招聘女生。用人单位的这种性别歧视极大地伤害了女大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她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她们在就业中产生自卑的心理。有的女大学生虽然很优秀,但是考虑到一些现实的因素,在求职过程中,也显得过于怯懦,谨小慎微。
2功利心理
由于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她们容易忽略自己所学专业和实际能力,在就业时单方面希望获得起点要求低、薪水待遇高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公务员职位等。收入高、升职快是她们就业的热门选择,而一些传统的冷门行业则不被看好。她们容易忽视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更关注他人的看法,甚至贪图一时的享受。
3焦虑心理
女大学生普遍希望自己在就业时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理想职业,但是又害怕自己的职业技能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被拒绝。有些心理素质低的女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心理。适度的焦虑可以发挥人的最大潜能,但是,如果焦虑过度,则会引起精神紧张、烦闷慌乱、思维缓慢、反应迟钝等心理状况[1]。这种焦虑的心理会严重影响到女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求职就业,从而导致发挥失常,错失就业良机。还有的女生缺乏对自己理性的认识,在就业过程中急于求成,过于焦躁,最终也会导致求职的失利。
4攀比心理
有些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喜欢互相攀比。找到理想的工作时,就喜不自胜,向周围同学炫耀,工作环境、薪金待遇都成为炫耀的资本。而当有的同学,特别是在校期间表现出色的同学听到这些消息时,就会觉得不甘心,一定要找一份比对方好的工作心理才能得到平衡。这样导致了不理性的就业期望值,好工作也成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这种明比暗拼的心理导致就业时的盲目状态,使她们的求职就业陷入恶性循环。
5嫉妒心理
一些女生在利益动机和嫉妒心理的驱使下,加上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容易做出一些消极非理性的行为。比如有的女生在大学期间并不是积极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而是忙于时尚、化妆等。在就业和择业竞争中,有些女生发现同学签的工作比自己好时,也容易产生嫉妒心理,从而导致心理扭曲,在背后讽刺挖苦,冷嘲热讽,故意疏远等。这种嫉妒的心理不但让自己失去理智,也失去了学习的良机和就业的砝码。
6依赖心理
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女大学生对自身存在一种弱势心理,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具有较强的依赖心理。传统的观念使这部分女大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安于现状,乐于享受。她们常常喜欢依赖家庭、学校、朋友等。有的女大学生由于从小在家娇生惯养,习惯于所有事情父母包办,甚至找工作时也完全依赖父母,希望父母通过关系或者其他手段帮自己找到工作。这种自甘退缩的依赖心理使这部分女大学生在就业时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7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2]。女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对自己的就业去向、工作性质缺少计划性、目标性,容易偏向于追求大多数人特别是同性追求的职业,而忽视了自身的特长、兴趣、爱好等。有的不从实际出发,对自身的特点缺乏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没有主见性,盲目用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对自己进行定位,跟随身边同学的择业去向,其结果往往容易影响到自己求职的正确方向。
二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我国社会当前的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大学生的就业,女性在就业市场中仍处于劣势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的调整,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却仍然滞后,在第一、第二产业中,女大学生的需求较少,而第三产业,如旅游、美容业、商业、服务业和教育业等都是适合女大学生的行业,但这些行业发展较慢,从而制约了女大学生的就业[3]。相对来说,女大学生的用人成本较大,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和用人单位就会考虑成本大小,不愿考虑女性的多重社会角色,多重社会职能。
2传统原因
由于受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和性别歧视的偏见,对男女的不同角色期待和双重标准,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传统家庭对女大学生的角色期待有别于男性,普遍认为女性可以更多的照顾家庭,而非事业有成。这导致女大学生就业时进取心和主动性不足,倾向于稳定安逸的工作。在家庭中,父母对于女性的照顾更多,很多事情都由家长决定,这造成了孩子从小缺乏主见。加之女性更容易胆小怕事,更造成她们的依赖性。
3家庭原因
家庭的教养方式和教育观点对子女的性格发展、人格养成、社会认知、心理健康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女大学生作为家庭的中心都是在父母的庇护之下成长的,她们的事情是父母关心的焦点,父母给予她们足够的关心和爱好,但同时也更多的干涉了她们的成长。父母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不但影响着子女的生活习惯,也影响到她们的自我定位和就业观念,这使得女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容易出现矛盾心理。一方面女大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自己的理想抱负,另一方面,家庭的影响又让她们摇摆不定,甚至家庭过多的干涉会使她们出现叛逆的心理。父母的人生经验会给自己的女儿提供间接的经验,但是如果干涉过多则会使她们在就业中患得患失,迷失自我。
4个人原因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在择业时一般喜欢选择稳定、安逸的工作,而对于竞争性强、挑战性大的职业则不太愿意接受。有些女生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对单位的层次、待遇、地点等都过于挑剔。她们在就业时容易忽视所学专业特点和个人特长,不从个人发展和事业前途考虑,一心向往大城市、好单位,一味追求待遇好、收入高的热门职业。她们的就业期望值和实际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不能适应现实的就业形势,自己缩小了就业渠道,容易错失就业良机。
三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1社会创造公平就业环境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女大学生在就业中更是面临各种问题。政府应制订相应政策保护女性就业权,劳动部门加强立法,规定用人单位中男女性别比例,并通过产业转换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不断完善就业体系,推动男女公平就业。从制度上保障女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和社会地位,完善女性公平就业环境,重新开拓女性就业市场。举办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开展女大学生就业专项服务,提供就业指导、就业状况分析等全方位服务,为女大学生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充分就业。
2高校进行全面培养指导
高校要时刻关注考察就业形势,把握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女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女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对女大学生的职业培训,提高她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对女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性别观教育,鼓励她们自立自强。高校按照市场需求和女性成才规律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注重对女大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气质修养、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同时进行人际交往、女性礼仪、言谈举止、求职面试、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培养,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减轻就业压力。还可以举行女性就业讲座、成功女性报告会、模拟招聘会、求职技巧等活动对女大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女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加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抗挫折教育,培养她们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增强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3家庭正面鼓励及时引导
家长要对子女进行正确引导,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传递正能量,教给她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女大学生往往从小在家庭中娇生惯养,对家庭的依赖较大。当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或者困惑时,家长要给予合理的引导,帮助她们积极面对就业压力。在就业过程中,如果能从家庭获得鼓励和支持,她们就会更加自信,勇敢面对挑战和压力。家长要引导女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时从自身情况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自信面对社会,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
4女大学生要调整心态完善自我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女大学生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正确评估自己的就业能力,正视当前就业形势,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就业会面临的现实难度,摈弃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根据社会的需求寻求解决的方法。树立多元化就业的观念,不能只选择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等稳定清闲的工作,还可以选择外企、私企等岗位。树立创业意识,争取自己创业或者开办公司,在解决自己就业问题的同时也能为别人提供就业机会。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女大学生要正确评估客观就业环境和自身条件,对自己有清晰准确的定位,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自觉加强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形成自己的职业技能体系,并注重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尽早适应社会,以便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MosheZeidner.焦虑[M].赵静波,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马克•伊尔斯.从众效应:如何影响大众行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 赛场 观众 素质
前言
奥运会是当今人类最盛大的体育盛会,它不仅是全世界体育健儿展现的舞台,同时也是各国文化、政治、经济等综合方面的展示。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作为赛场上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体育观众应该怎样欣赏比赛,怎样为运动员加油,怎样能更好地向世人展现国人的素质和风采,展现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是当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作为体育比赛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观众,也是奥林匹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进程。实战经验表明:一线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认为尽管有些时候观众的存在提高了自己比赛时的表现和成绩,但是观众并非总是积极的,有些观众缺乏基本的体育常识,在不适宜的时机加油或呐喊,反而影响运动员的发挥,甚至有些运动员有这样的感慨:如果没有观众就好了。这些都说明:观众对运动员水平的发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怎样引导观众,提高观众的观赛素质,构建和谐赛场,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1. 研究对象
以观看比赛的现场观众为对象,研究体育观众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访谈法
走访了众多知名教练员和运动员,收集了大量资料。
3. 相关概念的界定
广义的体育观众是指以体育竞赛表演为欣赏对象,享受和消费体育竞赛表演这一精神文化产品的个体或人群聚合体,狭义的体育观众是指亲临现场观赛的人群聚合体,后者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赛场观众是在赛场这个特定环境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比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赛场中的观众是一个群体,但这个群体是由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所构成,他们的行为必然存在着差异。具体说来体育观众具有如下几个特点:感情投入较多,情绪反应激荡起伏;心理倾向性明显;往往与体育竞赛现场形成共振而相互影响;易产生集群行为,即是一种在人们激烈活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狂热行为[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赛事也逐渐市场化,从体育赛事发展的趋势来看,观众逐渐成体育赛事举办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体育市场主要的消费群体。观众数量、观众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体育赛事的进行,是推动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如何提高观众的素质,使之更好地推动体育赛事的发展,是本人所关注的重点。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中国体育观众是伴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兴起而逐步壮大发展起来的,是伴随着广播与电视成长起来的。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享受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亲临现场观看比赛的人数逐渐增多,与体育明星的零距离接触,最大化地激发了体育观众的热情,同时也成为体育赛事走向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对体育赛事市场化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1观众对运动员的影响
运动员是赛场的主角,体育比赛是残酷的,冠军只有一个,比赛进行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冠亚军决赛,运动员的水平是很相近的,比赛也是异常激烈的。观众在这个时候对比赛的胜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观众观看比赛时会有带有明显的情感偏向和情绪化。他们理性的成分少于情绪化的成分,他们观看比赛除了欣赏运动员本身的表现外,还附带有强烈的归属感、所属群体荣誉感的迸发、情绪发泄等方面的成分,通常观众是带着对参赛队员中的一方的喜好来观看比赛的,现场的观众一般不是以公平的态度理智地对待队员的。尤其是在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对代表自己所属地一方的运动员会极力地支持,而情感上排斥,甚至在行动上干扰对手方的运动员,他们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赛场上运动员水平的发挥。
4.1.1 赛场观众对运动员水平发挥起到积极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当有人在场或进行比赛时,自行车运动员的骑行成绩要比自己单独骑自行车时更快。主场比赛时观众的支持有效地降低了运动员的应激水平,有助于克服由于过度紧张而造成的动作变形和失误,就是人们常讲的主场优势。观众适时的加油鼓劲会提高主场运动员的兴奋度,能够很快进入比赛状态,比赛中甚至会超水平发挥,对取得比赛胜利有很大帮助。
4.1.2 赛场观众对运动员水平发挥起到的消极影响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同专业水平的观众观看比赛的重点不同。外行由于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所以他们在现场的关注重点主要是一些情境因素,对运动员的动作本身很少也很难作出专业的评价,因此对运动员来说构不成由于评价,尤其是负性评价带来的压力。但是,由于观众素质水平不高,内行的观众更愿意、也很擅长关注和评价运动员自身的动作表现,对于运动员的一些动作失误会直接指出,这种评价的能力造成运动员在比赛时更紧张,从而影响操作发挥。对著名运动员的进行的访谈中也证实这样一个现象。
但是完全不懂体育基本常识的观众对运动员造成的影响就更大些。例如:十运会举重赛场发生了悲惨的一幕,湖南举重选手王小文调整呼吸即将发力时,靠近比赛的观众席上突然响起一阵“热烈”的锣鼓声。王小文一惊,右臂一软,当即被127.5公斤的杠铃压倒在举重台上。医生的诊断是,王小文右臂肘关节脱臼,内侧韧带损伤,这名优秀的国家队现役选手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参加训练和比赛。猝然而起的锣鼓声并非有意让王小文分神,而是缘于观众对举重的不了解――按规定,选手走上举重台后就不能再有声音干扰选手。
对于在主场比赛的运动员来讲,观众对他们也并不总是有利的。在比赛关键时期,由于观众希望主场运动员赢得比赛,运动员队竞赛过程的重要性认知增加,导致运动员竞赛压力随之增强,注意高度集中在动作具体操作上,并增加额外的努力,反而干扰动作完成。如果没能像观众期望的那样赢得比赛,观众会把不满的情绪发泄给运动员,甚至对运动员造成人身伤害,增加了运动员的心理压力。
4.2 赛场观众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高水平的比赛,尤其是国际性的大赛,需要文明、热情、礼貌、有大国风范、懂得欣赏比赛的赛场观众。
4.2.1体育观众应具备基本公共道德
我国公民公共道德的缺乏,不仅出现在赛场上,而且反映社会的每个角落。在这方面的建设我国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比如,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遵守公共秩序、不爱护公共财物、随地乱扔垃圾等等。体育赛场更是将这些不文明行为表露无疑,比赛场地集中而且人数众多,通常在比赛结束后,观众席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一片狼藉,不堪入目。与国外相比我们相差太远。例如: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由韩国球迷组织的“红魔”啦啦队。这支啦啦队以其排山倒海的气势、疯狂热烈的助威声风靡全球。“红魔”们真正令世界感动的是他们井然的秩序以及他们离开赛场后洁净的看台。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曾经说过:红魔其实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仅代表韩国足球,也代表韩国的民族精神。赫尔辛基世界田径锦标赛期间,尽管芬兰选手基本无望夺金,但看台上依然天天爆满,即使风吹雨打也赶不走他们。我们应该还记得雅典奥运会期间,希腊观众全体起立为俄罗斯体操运动员涅莫夫打抱不平的那感人的一幕。友好、有品位的观众的参与是雅典奥运会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为主队摇旗呐喊的同时,别忘了也给客队加油鼓劲;在为中国运动员挥洒激情的同时,也为同样努力过、拼搏过的外国运动员热情欢呼;在为获得冠军的运动员表示由衷祝贺的同时,也为同样奋斗过但是失败了的运动员报以微笑。失败的运动员更需要鼓励和支持。我们的观众要带着一颗宽容友好的心观看欣赏比赛,应该感谢这些运动员的精彩表演,只有这样,观众与运动员才能真正地融为一体,赛场才能和谐健康地更好地发展,体育才能成为真正突破种族、性别、阶级、、政治等障碍,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成为全人类的财富。
4.2.2体育观众应懂得基本比赛礼仪
社会上生活中我们应具备懂得基本的礼仪,体育赛场同样也需要懂得赛场应遵循的礼仪。我们的观众要成为文明懂礼的观众。但实际中却不尽人意,例如:十运会排球赛场,比赛暂停时,主队一侧的啦啦队保持安静,让教练员较为从容地布置战术,而客队一侧锣鼓声震天,客队教练只有大声说话并借助手势才能完成战术布置。还有为运动员喝倒彩;运动员进攻时故意干扰,使运动员不能集中注意力;用不文明的语言攻击运动员等不文明行为。我们要做一个富有激情、文明的观众,我们的加油喝彩是为促进运动员水平的发挥,是比赛更加精彩,促进比赛的进程。
4.2.3观众应具备的基本体育常识
体育运动项目繁多,具体到每一个项目都有各自的规则和运动规律。我们的观众观看比赛都是有喜好有倾向性的,对于自己喜欢的项目应该了解基本的体育知识,这既是为了更好地欣赏比赛,也能更好地为运动员加油,更好地参与到比赛中。
在这里本人就基本的体育常识进行论述,第一,当运动员准备进入比赛状态时,观众应保持安静,不要随意走动、大声喧哗,例如:球类项目运动员准备发球时,射击比赛中进入倒计时时,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准备起跳时等。第二,很多项目在比赛期间不能使用闪光灯,例如乒乓球、羽毛球、射击、篮球投篮时等。第三,在比赛过程中,观众应保持安静,在一个回合或一个动作或一个进攻结束时,观众可以加油呐喊等。否则将分散运动员的注意力,影响运动员水平的发挥。
4.3如何提高观众素质
首先,群众体育是基础,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并真正喜欢上体育运动,要加大冷门项目在群众中的推广,让更多的项目、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中;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体育资源,例如体育教师、教练、运动员、各个单位的体育场馆等,把体育场馆器材的开放和人员的配备很好地结合,最大化地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其次,学生是不可忽视的最有潜力的一个庞大群体,要大力推动学生的体育参与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参与和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和水平,宣传体育知识,使之成为高素质的体育观众。
5结束语
提高体育观众的素质与提高国民素质密不可分,是一场长时间的艰苦的战斗。我们要动员一切资源,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把提高体育观众素质、构建和谐赛场,提升到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我们要通过体育这扇窗,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让全世界都了解中国、热爱中国。
参考文献:
[1]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20.
[2]王伟博,林宏伟.奥运赛场的观众道德建设[J].体育科学研究,2008.1.
[3]于文谦,成璐.论奥林匹克文化与观众素质[J].体育文化导刊,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