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硬件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为例,教学内容包括局域网基础知识、局域网的通信协议、局域网的IP地址、双绞线制作与测试、网络服务器的安装,家庭局域网的组建等等内容。书本也配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图片,每个章节也有上上机实践的项目。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还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网方法、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各种网络服务的配置以及组建家庭网络,宿舍网络,企业网络,网吧网络及无线网络等操作技能。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涉及的基础知识多,范围广,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系统性实验少,这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没有多少帮助。所以在组织实验教学内容的时候并不是对教材内容直接照搬,而是进行筛选,高度整合并减少验证性实验,并作必要的补充。经过筛选和补充后,提高了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本课程实验教学我们假设以一个家庭局域网的构建。整个实验要求学生利用4台计算机、1台服务器、1台路由器与防火墙、2台交换机、若干耗材,完成局域网的组建,并建立和网站。
按照课程教学进度把整个实验分步实施,按照每周都是实训课来展开。实验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作双绞线并组建对等网:要求学生掌握直通和交叉网线的制作方法,熟悉常用组网工具与设备。
(二)TCP/IP网络协议配置:使学生掌握静态IP地址的A、B、C三类地址配置方法、掌握子网掩码的作用和配置方法。
(三)Windows2003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安装: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服务器的配置,例如安装Windows 服务器活动目录,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添加用户与用户组等。
(四)Internet连接共享:通过实验使得学生掌握Internet接入方式、Internet 共享设置SyGate共享服务器。
(五)无线网的组建与应用:通过实验教学在实训室中搭建无线网络,设置对等局域网,设置接入点局域网,设置无线漫游局域网,实现无线局域网的Internet连接。
(六)家庭网络的组建与应用:通过实验使掌握双机双网卡组建家庭网,三机双网卡组建家庭网,组建Windows XP对等网。
(七)宿舍网络的组建与应用: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宿舍网络配置和管理方法,实现资源共享。
(八)企业网的组建与应用:通过组建小型企业网络,让学生掌握给企业网分配私有与公用空间的方法,设置企业资源共享应用以及企业网的软件分发
(九)网吧的组建与应用:通过实践案例,让学生掌握网吧的组建方案及网吧的维护等。
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强化理论研究和改革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这门课程实验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少,容易造成了学生机械地重复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或者模仿教师的演示操作,影响了学生网络设计能力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把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向学生讲清楚,以理论教学深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双绞线的制作的时候,要补充讲授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问题:
在双绞线以太网中,其连接导线只需要两对线:一对线用于发送,另一对线用于接收。但现在的标准是使用RJ-45连接器。这种连接器有8根针脚,一共可连接4对线。对于10BASE-T以太网只使用两对线。这样在RJ-45连接器中就空出来4根针脚。到对100BASE-T4快速以太网,则要用到4对线,即8根针脚都要用到。
线序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例如,从上面的连接标准来看,1和2是一对线,而3和6又是一对线。但如果我们将以上规定的线序弄乱,例如,将1和3用作发送的一对线,而将2和4用作接收的一对线,那么这些连接导线的抗干扰能力就要下降,误码率就可能增大,这样就不能保证以太网的正常工作。
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最终都必须借助这座桥梁才能实现。教育层次、类别的区分,也集中反映在课程观、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等之间的区别。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的类别特征、层次区别,也集中反映在其课程体系之中。近十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引入了能力本位的观念,学习借鉴了国外一些经验,改革了课程内容,增大了实践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整体课程模式和体系上还没有根本的变革。
1构建合理专业课程结构
1.1专业知识结构
线上与线下和明确学习目标的混合教学。
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模式和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学习。在混合的设计上,达成学习目标。混合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更为广泛,既可能是传统方式,又可能是混合式教学。如:课堂学习以及通过学生课堂讨论等,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或是通过网络虚拟教室学习,以及网络讨论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等等。
1.2能力知识结构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在进行理论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自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化成混合式的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等。在计算机应用的软件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能力是整体教学的关键。那么,就要根据专业特点,来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平时实践所得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具体的编程问题。可以让学生组成项目小组,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充分的交流,教师对学生开发或设计的系统进行测评并且指出学生问题的不足。真正实现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创造性编程开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积极求新求变。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转为主动探求实际操作的知识和经验,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
1.3人才素质结构
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要培养的高精尖的专业技能,还要强调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所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培养专业技能高的人才上面,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更是这样专业技能高的典型代表。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对于学生内心建设上的培养,育其成为人才之前,应先立其为人。高精尖人才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拥有高素质才是未来过得更多技能的根本性前提。促使学生可以不断积极的探索和发现自我的潜在能力,不断塑造自我。所以,进一步改革我国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要在人才培养的同时,更加注意对于综合能力的塑造,改变教育课程模块化的现状。
2专业课程设置
计算机课程专业的设置可以根据市场调研或是市场的流行技术,来集体讨论共同制定一个适合的专业课程。如: VisualBasic程序设计基础和程序设计进阶; 信息系统开发综合训练;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开发技术;软件编程;面向对象程序等等。在具体的教学中,不需要强调严谨的系统教学,而是要根据课程设置,强调实用性,强调可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可以将原来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换为《 计算机导论》等等。将具体的实际操作系统知识、数据库知识等等整合到课程中去,让学生掌握实用的精髓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综合课程和混合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研发或是设计类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增强学生理解和操作技能。
3理论、实训教学一体化
在综合课题、综合课程的授课中, 全程采用理论、实训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手段。该种授课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融为一体,全课以项目为主线题贯穿始终,以学生完成课题/项目为教学目的,学生以小组完成项目的方式进行学习,以作品的形式的作为考试的结果。针对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实际特点,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三方面同时并进, 落在实处, 我们一定能培养出合格的有较强就业能力和职业生存能力的大学毕业生。高尚健康的美育贯穿于体育之中,帮助我们下一代具有美的情感,更好的认识世界和认识生活。其次,体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除了应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动的高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思想的进步、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美好的感受外,还应在上课的示范别注意。在此,应注意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讲授一些基础的美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并在示范动作准确的前提下,力求把动作做得轻松、优美, 达到能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目的,也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在运动中尝试美的内在体验和自觉的审美意识,并将内心体验的美和外形观察的美结合起来。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02-4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教和学基本处于分开的状态,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良好的发挥出来。教材相对比较陈旧或采用的新教材不能和专业的实际教学需求相符,教师的知识也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现实脱节,与企业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2 教学模式改革准备及过程
2.1 准备阶段。(1)确定教学模式改革小组成员及职责。(2)确定工作任务及时间进度。
2.2 调研学习阶段。(1)联系相关企业进行调研。(2)联系本专业前几届毕业生进行调研。(3)利用一切机会去有教学改革成果和经验的省内、外中职学校考察调研学习交流。(4)去已经建设完成的国家高职示范校取经,学习经验,借鉴改革思想。(5)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6)专业内部对每次调研结果向全系汇报,开展学习和讨论。(7)派专业带头人去国内或内外学习培训,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8)选派部分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2.3 试点、探索阶段。(1)依据制订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岗位能力标准,编制教学文件:包括专业课程体系构架及专业课程知识点,专业主要课程的课程标准,部分专业课程的课件及试题库,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2)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要求,编写出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引领的两门重点课程的校本教材,为教学试点做准备。
2.4 实施改进和推广实施阶段。(1)总结试点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效果,对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提出修改意见。(2)继续编写其余重点课程的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引领,为继续推广教学改革方案做好准备。(3)结合新修改的课程标准和编写的校本教材,在新生计算机班级中继续推广和实施新的教学模式。(4)根据试点及推广的效果,选派教师进企业学习锻炼,找出教学改革中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的差距。(5)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继续对改革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完善改革方案。
2.5 总结阶段。(1)召开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总结会,聘请参与改革的企业专家、技术人员、所有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参加,探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2)根据试点、探索阶段和改进推广阶段的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完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3 改革的目标
(1)探索和实施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场景教学。(2)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3) 校内和校外实训更好地与企业对接。(4)通过积极参加学校、省级和国家级技能竞赛活动来有效地促进教学。(5)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思想技能得到综合提高。
4 改革的总体思路
依据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做”一体化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以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作为重点,抓好理论学习、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四个教学环节,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场景教学。
根据新开发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积极推行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按照企业岗位群的要求和职业的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单元设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建立课程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学生通过模块课程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是技术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相对完整的工作项目,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终促成由动作技能、实践性思考、态度、价值观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技术实践能力的形成。
5 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情况
5.1 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根据本专业确定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把课程学习分为基础学习(包括公共学习领域和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和素质拓展学习三个学习领域。
5.2 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在直观的传统教学和课堂讲授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方法,加大项目作业、综合练习的份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CAI、教学幻灯片等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地点由教室、黑板向实验(实训)室、机房延伸,使教学内容更真实,教学方法更直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5.3 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计算机类技能竞赛,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计算机应用类和网络类的技能竞赛,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现有取得的竞赛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进取,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以赛促教,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4 加强和扩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改建、扩建和新建了多个校内实训场所,新增了2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实训实习环境。
5.5 师资队伍建设。确定了两名专业带头人去企业学习培训,感受企业氛围,学习现代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专业带头作用。选派了部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熟悉当今企业所需的技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
5.6 教学评价方法。在专业课的教学评价方式上,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完全以教师评价来决定的,改革后的教学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三部分来组成,同时在评价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表现、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5.7 穿插素质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穿插讲授思想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文化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学习了其它相关知识,学习反映很好。对于中职类的学生,他们的思想素质、法律知识等相对薄弱,对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也很少涉及,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穿插这些方面的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愿意接受,既调节了学习气氛又掌握了相关知识。
6 改革的成效
6.1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更愿意听课。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更愿意钻研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有时下课了学生还是不愿意下课,继续讨论继续钻研。教学从灌输式教学到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风貌大大改观。
6.2 “以赛促教”成绩显著。学生参加学校、省级技能竞赛,在参加省中职类学校技能竞赛中获多个奖项,成绩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以前浓厚了,学习效率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成为主动学习。
6.3 穿插教育效果明显。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穿插讲授思想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和企业文化、创新教育等,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学习了其它相关知识,既调节了学习气氛又掌握了相关知识,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综上所述,我校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从绝大意义上的传统教学模式,到现在的完全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引领的项目化任务式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适合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实际,促进了整体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朝晖.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5).
关键词:工学结合;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45-02
计算机应用及数字信息应用技术的学习、研究和社会发展的结合日益紧密。随着各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不断需求,计算机应用自然而然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课程。而随着发展,各个行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和更新,和趋于多样化,专业化发展。如当今的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平面设计这类人才都被业市场上所广泛接受。而这类工作职位用人的需求大,而且门槛比较低,技能需求看上去也相差无几,如均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设计类专业,熟悉各类办公,设计软件,有工作经验。通过工学结合,注重理论和实践,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在真正熟悉,掌握各种计算机技能力的同时,具有真真正正的工作实践经验,预先培养对工作,对社会的认识度和责任心,能够在毕业后迅速上岗就职,融入到工作当中。因此本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的教育构建体系为例,来谈谈我对工学结合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认识和理解工学结合
它是一种把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形式有很多种,有把一年分为三学期,学习和工作交换进行的。也有在一个星期中,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还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它的出发点,相同点都是让学生在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把专业和工作结合的半工半读。而且这种工作性质并不是模拟性的,而是同普通的职业工作者一样是有报酬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融入到社会中锻炼。学生的工作被作为学校专业教育培养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要受到真正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还会有严格的过程进行管理及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学分。
二、工学结合现状,及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结合的内容和影响因素
工学结合这种教育模式由来已久,在国外已经经过很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其实用性,理论性毋庸置疑的被各个国家的教育部门所认同、推广,也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而近年来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也被推广和投入实践,并得到了一定的反响。然而老实的说,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被推广不算久,其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也值得我们研究反思,并找出解决途径。
当前,我们高职高专通过工学结合的建设,来作为专业人才、实用人才建设的突破口。工学结合是将学习的过程和实际的工作过程通过有效的方式合起来,让学生能学到在学校接收不到的社会信息和事物,并受到一定的岗位职业训练,获取到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能够保证在毕业后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更有有利于今后获得更好发展的教育模式。且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主要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人员,考核他们在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工学结合的本质就是通过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利用企业和学校的资源环境,有计划地使校外参加实际工作与校内课堂教学相结合,企业也参与其中的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教学地点从学校当中的课堂延伸至企业和工厂,使只是理论学习与有指导、有计划、有检验的实际工作经经验相合起来,进而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学习和职业目标。
影响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因素涉及社会、产业、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教育这方面,此模式需有相对应的管理和监督体制、教学制度、课程体系、师资结构等作为支撑;在产业的方面,处于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心,以及对人才的需求,都要求企业紧密合作参与其中;在社会的方面,要求得到政府的支持及政策引导和监督。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学校的教育教学政策改革是最主动的因素,课程体系改革更是其核心因素。
三、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教育模式
在当今这个数字化信息化,媒体化的时代,不管各个行业对计算人才都是有很大的需求,比如:应用普通的办公软件对文档表格的编写,整理;各种或复杂或简单的系统操作、管理和维护;计算机及其配件的组装,维修;使用各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网页、网站的动画图片进行制作,及各种广告制作;计算机,移动设备,嵌入式的各种应用软件开发,网站、和网络应用服务的后台编写等。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面向应用、注意实用,教学的内容不能照搬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也不能是简单地剪裁。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竞争,我们应使用不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来来计划实施具体的教育教学政策。
(一)工、学交替培养的模式
学校和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计算机应用(下转第153页)浅析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
毛亚娟
(朝阳工程技术学校,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数量远不及社会的需求。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要从社会实际出发,研究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实训型的实践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培养理论过硬,敢于实践创新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46-01
网络经济的发展促使电子商务活动越加频繁,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多。因此,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十分艰巨。如何尽快地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对学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类型
目前,国内市场需求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通晓商贸理论与实务,并能通过电子方式进行商贸活动的复合型人才。从我国电子商务与企业整合的发展方向来看,企业需要复合实践型电子商务人才。从开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实践来看,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主要有三类:
(一)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
这是基础型电子商务人才,其特点是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发展,包括网络的组建、网站的建设与规划等,同时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善于理解商务需求,能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懂得“如何做”电子商务,能够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予以实施和满足。
(二)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
这是电子商务人才的主体,其特点是精通现代商务活动,充分了解和理解商务需求,同时具备足够的电子商务技术知识,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善于提出满足商务需求的电子商务应用方式。
(三)战略型电子商务人才
这是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其特点是通晓电子商务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懂得“为什么要做”电子商务,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
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深
实践教学是绝大多数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好方式,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其涉及面广,实践要求高,由于我国发展时间短,使得电子商务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相对薄弱。学校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很难培养出既掌握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又具有开展商务活动的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科学性
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活动中,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结合专业相关理论教学,合理安排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只是将现有技术和商务课程简单堆砌,缺乏系统特性;又或是强于书本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这直接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环境不够优化
目前学校给学生提供的企业化实训机会太少,在校期间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真实项目和操作流程。尽管很多学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
(四)指导实践教学的优秀教师数量不足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从事实践活动。现有师资大多数从其他专业调派,知识储备不够系统、深入,缺乏实用性,而且教师本身缺少实际运作经验,不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习。由于师资匮乏,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只能够简单的了解掌握课程的基本要求,无法掌握项目的真实操作流程,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如何建立科学的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
(一)提高对教学实践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与社会需求对接,这就决定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应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改革学生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对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方面入手。这就需要从各相关专业中选出重中之重的课程,并且还要保证课程的紧凑性以及课程间衔接的合理性。同时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增加电子试验课程和电子商务的案例教学,使学生真正达到分析、设计、管理、维护电子商务的能力。
(三)改善学生实践教学环境
电子商务实践大多是校内实训为主。校内实训大多是在实验室进行,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体验企业的各种规定、管理制度及企业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进入角色、适应企业,学校应该尽可能地将实验室按照企业的模式进行设置及布置,并按照企业方式进行考核。学校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自主创业,让学生亲自体验电子商务的各种模式;加强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去企业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学校可以经常聘请电子商务专家或其他院校有经验的教师,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还可以经常组织教学研讨会,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吸取经验;也可以积极培养和吸收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加入到教师行列,以壮大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队伍。
(五)创设良好的电子商务学科环境。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不只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任务。电子商务教育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师资用于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各级政府、企业在为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实践环境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逐步成熟,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增多。因此,学校要及时把握行情新动向,不断充实教学内容,真正把电子商务知识应用并推广,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实践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蓉琳.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浅析\[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9).
1计算机硬件安全概述
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主板、CPU、内存、输入及输出设备等,若计算机硬件安全等级不够,极易导致计算机存在安全隐患,计算机硬件设备遭受病毒程序侵袭,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主要由保密、集成及实用组成。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指的是计算机硬件、软件及通信的安全。当前主要从物理、个人及组织三个层面确定计算机信息安全标准。计算机硬件安全设计目的在于使计算机用户正确使用安全产品,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计算机硬件安全是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对计算机硬件及其处理器进行安全设计,为计算机系统构建安全的信息平台。
2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发展过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计算机硬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硅片成本较高,因此人们更重视将硅片进行简化,实现计算机硬件的共享。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重视提高芯片运行速度,直至90年代,人们开始追求计算机硬件电力减耗工作。当前对于计算机硬件的安全研究不仅包括对计算机数据、通信及存储的安全,还重视对计算机信任、数字版权及用户隐私的安全管理。计算机芯片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芯片受到网络攻击,如拒绝服务、非授权拷贝及篡改等,会导致计算机硬件出现极大的损伤。非授权拷贝攻击方式主要通过对芯片信息进行复制,从而获取芯片副本,篡改则指的是改变芯片等软件程序代码,出现计算机系统敏感数据被窃取及系统故障等问题。当前计算机数据中心、移动通信、嵌入式设备等计算机硬件仍受到物理或软件的攻击,因此需要采用新型数据加密技术,加强计算机硬件安全性。
3计算机硬件安全设计方案
3.1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
当前对计算机硬件安全研究主要包括硬件木马检测、基于不可信工具的可信综合型技术、新型安全原语设置、通过安全原语构建芯片及单元的综合技术、版权集成电路构建及计算机硬件安全协议等内容。硬件木马对计算机硬件安全性具有极大影响,通过对计算机芯片进行恶意更改,使计算机芯片产生极大的损害。硬件木马发生作用主要通过第三方在计算机原有电路中加入多种门电路,使得计算机常规检测无法有效识别此类攻击。芯片内在变异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对硬件木马的检测难度加大,若木马存在于电路支路中,使得计算机结构测试无法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物理不可复制技术(PUF)是针对芯片变异的重要技术9见图1),通过在芯片中形成完整的输入及输出映射,作为一种基于硬件变异的安全原语,无法通过数学或统计方法实现逆向工程,使得芯片映射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当前各种PUF设计方案具有一定限制,其芯片结构线性特征、非线性特征不足,且对统计及逆向工程攻击具有较强的灵敏性,使得PUF技术安全等级无法满足人们对计算机硬件安全的要求。
3.2计算机硬件设计方案
3.2.1计算机硬件内置安全确认
在计算机芯片制造过程中,利用EPIC技术,采用电路加设密钥、激活及电路总线加置加锁、解锁的方式实现对计算机硬件IP的有效保护。本文结合EPIC技术,采用PUF技术,设计出计算机硬件内置安全设计方案。方案设计原理为:将HDL、C格式的IC原始设计通过EDA工具进行编译,获取IC物理版图,并采用PUF技术改变IC原始设计芯片,获取PUFID,并将其与IC所有者的版权信息进行结合,采用AES等加密算法获得IC产品的密钥。IC物理版图中的关键部位经过密钥形成需验证模块,实现对IC版图的保护。
3.2.2计算机外置辅安全检测
计算机外置辅安全检测通常采用RAS机制,通过可信任的密钥管理中心形成私人密钥与公共密钥。在公共密钥中设置加密型芯片,将芯片信息存储到集成电路中,形成信息回路。计算机外置辅安全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安全验证芯片与密钥存储器,保证私人密钥的安全性。在计算机外置辅检测设备运行时,需要利用RFID获取芯片内部电路信息,由安全验证芯片对芯片进行检测,保证芯片硬件的安全性。
4结语
当前我国计算机硬件安全系统仍处于发展早期,对计算机硬件安全性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由于计算机硬件安全性受到硬件木马等威胁,仍需要加强对影响计算机硬件安全性因素的研究。计算机硬件安全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我们需要重视计算机安全检测设备的研究,从计算机内置安全管理及外置辅安全检测方面,制定合理有效的计算机硬件检测方案,不断提升计算机安全性能,推动我国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廷远,贾萧,周立俭等.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10:17-19.
[2]陈兴欣.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6:232.
【关键词】局域网;硬件资源管理;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211-01
一、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系统的构成
资源管理是近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学科,其在计算机系统方面的定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更新,现阶段计算机资源管理主要是指计算机设备、人以及其他通信手段组成的资源管理系统。由于通常计算机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因此计算机硬件管理系统其实是资源管理的一部分,或者是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主要负责计算机硬件各种资源的综合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系统的构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系统管理的对象,二是管理对象的实现,也就是如何让实现管理。首先,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系统的管理对象肯定是计算机的硬件,但是系统管理的资源并不是指实物,而是能够代表实物的数据,这种数据才对系统有价值。硬件是我们使用计算机的基础,硬件资源的一手资料也来源于硬件本身,例如门禁系统、打印机、硬盘等等,而这些硬件都对应着一些特征数据,例如门禁系统就能提供上机人数、金额、位置;打印机则提供要打印的内容、打印数量、打印规格等;硬盘则包含了对容量和存储内容的更改。这些数据才是资源管理系统所需要的数据,才是真正有用的资源。其次,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系统是依靠硬件设备之间的一些联系和构成规则来实现管理。资源管理系统要明确两个因素才能实现对资源的管理,一是各要素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二是整体和运行环境的关系。以门禁、打印和硬盘为例,这三个部分是相互独立的,但是他们和整体的关系就是学生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存放在数据库中,这样就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各部分在操作之后还会把数据反馈给数据库。
二、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概述
(一)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整体性、先进性、经济性和可发展性。整体性主要是指系统的完整性,企业的管理是一个闭环系统,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系统的完整,计算机系统虽然不会涉及到各个方面,但是必须在设计之初考虑到各个方面;先进性主要是针对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设定的,也与系统安全紧密关联,往往更新的技术更有利于系统安全,不受外界侵袭,而先进性也有利于延长系统寿命;经济性,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多么庞大和高端并不是衡量成败的指标,很多系统盲目追求高端导致后期维护和管理异常困难,最终被废弃。所以资源管理系统要根据实际需要,既保证系统的安全,又要经济实惠;可发展性主要是指系统随着技术的更新而不断改进和扩展。
(二)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方式
目前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方式主要有四种形式,即购买现成软件包、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和联合开发。几种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实力和环境,最主要的是企业的经济情况。购买现成软件包是最直接的方式,一般是一些简单的管理系统,而且都是通用软件。优点是时间短、费用少,但是需要二次设计,这就比较麻烦。自行开发需要企业有较强的系统分析和程序设计人员,还需要一支专业的维护队伍,适合大型且安全性能要求高的企业和单位,例如研究所、计算机企业、重点大学等。优点是自己开发费用节省,而且一般会比较适合本单位使用,方便后期维护。但是也可能个受制于自己业务而忽略系统的优化性能。委托开发一般是企业没有设计的专业人才,只能依托其他专业队伍来完成,一般双方会签订商业合同,保证双方的利益。优点是省事省时,开发的系统技术水平较高,缺点是费用高,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联合开发是介于自行开发和委托开发之间的一种方式。
(三)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策略
在设计策略上主要是注意开发的方法,根据对以往系统设计的分析,有几种方法是不可行的:组织结构法,这种方法比较机械的划分系统,没有考虑系统的完整性;数据库法,需要根据现有系统进行设计。目前比较好的设计方法有: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从企业管理实际出发,从整体需求开始,逐渐将企业的需求从抽象到具体,逐步实现整个系统。而与之相反,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则是类似于搭积木的思想,逐层来实现系统。而现在这两种方法总是结合使用,首先完成整个系统的逻辑模型,然后寻找最优的物理模型,从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实现就结合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设计思想。
三、局域网内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维护;组装
1引言
计算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收和处理信息中应用到的常用工具,且计算机在推动人类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目前随着个人笔记本和微型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几乎成了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必需品。计算机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硬件问题或是系统问题,因此,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技术,不但可以最大限度保护数据安全、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年限,还可以节省下一大笔维护资金。本文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详细论述了计算机硬件组装技术,并针对计算机系统常见的几种故障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计算机硬件系统组装技术概述
计算机系统是网络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技术设备,其硬件系统是支持计算运行的核心。计算机硬件系统是一个由机箱、电源、CPU、硬盘、显卡、基本电路板、散热装置、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等组合在一起的复杂系统,主要根据电子及电子元件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步骤以及系统操作规程将这些硬件系统有机组合在一个空间内,保证各个物理硬件装置之间协同工作,从而达到获取、处理、输入及输出信息的功能。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装是其他维护技术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了解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装技术才能在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从而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3计算机硬件系统组装的具体步骤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装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颇为复杂的工程,其涉及诸多物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并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进行组装,在本章节中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装过程分为以下三个过程。首先是主机箱的安装。首先打开主机箱,利用改锥和螺丝将计算机主板固定在机箱上,根据螺丝孔的大小和深浅准备相应型号和数量的螺丝。同时安装过程中要确保螺丝的固定质量,防止出现松动的情况。固定好计算机主板后下一步是要安装电源系统,通常情况下机箱内的电源插口位于机箱左上方,固定好四颗螺丝,同时保证电源的排风扇是朝机箱外面的目的是保证散热质量。接下来就是安装CPU,CPU作为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往往做工非常精细,针脚部位非常脆弱,在外部应力作用下极易损坏。因此,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格外注意,小心翼翼地将CPU与主板上的插口对应,并注意在固定螺丝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加大力度,保证CPU在主板上不会松动即可。同时CPU作为主要的工作中心发热量较大,必须在CPU上安装散热风扇,同时建议在CPU和排风扇之间涂抹散热硅胶,然后再固定风扇上的螺丝或是挂钩。最后环节是要连接风扇的电源接口与主板上相应的接口,在保证衔接质量的同时避免连接线路对其他设备的安装造成影响。其次是内存的安装。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分为运行内存和存储内存两个板块。其中运行内存为条状的集成电路板,需要将其插入计算机主板上相应的插槽内,目前市面上主要有2G、4G、8G和16G几种容量的内存条,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容量的运行内存进行组装。同时为了保证内存的安装质量在插槽设计期间在两边设计了挂钩,起到稳定内存条的目的。安装过程中将内存条与插槽的边缘对齐,调整好方位后用两个手指按住内存条的两侧将其同步安插在插槽内,两侧同时听见“咔哒”的声响同时挂钩卡住内存条的两侧边缘时即为安装成功。通常情况下主板上设置有四个内存条卡槽,有的机型则为两个,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或是实际情况安装多条内存条,计算机的总运行内存为单个内存条容量之和。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当出现四个内存条卡槽时不可以安装三条内存条,且当安装两条内存条时需要采取间隔一个卡槽位置安装的形式,这是由运行内存的设计原理所决定的。存储内存俗称硬盘,是驱动计算机运行的重要设备,安装时需要将其固定在机箱的前端,用螺丝将其固定好之后将引线安插在主板上指定的位置,电源线连接在主机电源上,确保计算机可以更好读取硬盘数据。最后是计算机显卡以及控制线的安装。显卡又被称为显示适配器,是电脑进行数模信号转换的主要设备,也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通常在计算机主板上预留有显卡安装插槽,安装时将显卡对准插槽的接口往下小心按压,然后用螺丝将其固定在主板上。另外,一些机型的主板集成显卡、声卡和网卡,即在制作主板的过程中已将这些硬件设备安装在了主板上,因此不需要手动安装,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问题。然后是控制线的安装,由于大部分的机箱控制按钮如电源键、重启键以及显示灯等都分布在机箱上的显著位置,因此,首先要确定主板上的对应接口,并注意正负极,选用合适的控制线将这些按钮和显示灯与主板上对应的插口连接起来,同时尽可能注意线路的布局,避免内部线路混乱,从而为后期使用过程中维护和更换硬件降低难度。在机箱内部部件安装完成后,安装好机箱盖,连接好机箱外部的其他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音响、光驱等,接通电源并开机,观察主要的显示灯和屏幕显示情况,确定可以正常启动后再安装操作系统。
4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日常维护技术分析
4.1硬盘的维护
计算机硬盘是硬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用户数据最主要的存储设备,硬盘一旦出现问题将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首先要保证硬盘的工作环境必须干净、清洁,污染物附着在主轴电机内部以及电路板的表面上,会影响主板的散热效果,甚至造成电路板短路等重大问题。同时要保证外部温度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23摄氏度左右为宜。其次,要注意硬盘的防震工作,硬盘是精密的电路元件系统,在外力震荡作用下易造成磁头和盘面的碰撞,进而造成存储设备的损坏。最后,在硬盘的日常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采取一些必要的维护手段,包括及时清理硬盘内的垃圾,定期对硬盘进行病毒及恶意软件检测,以及存放系统文件的分区内尽量少放其他文件,等等。
4.2CPU的维护
CPU是计算机系统内主要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处理设备,运行时间过长和过短都会对CPU系统带来致命的破坏作用,若CPU出现故障,将很有可能导致正在运行中软件损坏和处理数据丢失,因此,在合理控制计算机工作时间的同时,要定期检查散热器的工作状态,并做好散热器的除尘清洁工作,保证散热器的正常运行。同时在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强制关机,在CPU出现故障时要首先检查散热器的工作状态,然后在断电的状态下更换CPU。另外,一定要避免CPU长时间高温作业,确保外部环境的干净和凉爽,减轻散热器的工作压力。
4.3内存的维护
内存条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同时也是较易发生故障的设备,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计算机显示屏无法正常显示,或是出现错误提示,且机箱内伴随异响,可以初步判断为内存故障。这时断电打开主机机箱,首先查看内存条与主板卡槽的接触是否良好,然后采用拔插检测法检测内存的故障(注意不可一次性全部插拔,只移动部分内存条即可),然后接通电源重新启动观察计算机是否可以正常运转。如果插拔法无效,则需要更换内存,如果更换新的内存条后计算机还是不能正常启动,则初步判断为卡槽故障或是计算机主板故障,需要交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故障检测。
5结语
总之,计算机是人们生活与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设备,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以及维护方法是保证计算机运行的重要措施,根据对计算机硬件的详细了解,更好维护计算机。
参考文献
[1]王雷.计算机硬件组装及维护的关键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6):142.
[2]潘艳.计算机硬件组装及维护技术方案研究论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6):68-69.
关键词:虚拟机技术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019-02
1 虚拟机技术概述及虚拟机软件特征
1.1 虚拟机概述
虚拟机分为基于软件方式的虚拟机和硬件方式的虚拟机两种,一种是当前运用最普遍的虚拟机,另一种是寻求发展的虚拟机,目前我们探究的是前者。对环境适应性质的加强是很有必要的,使分区独立得以改善,也使计算机改革和创新得以完善,对完整计算机技术加模拟,这样的计算机也就是虚拟机。在中间层次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资源的管理和再分配,这就是虚拟机技术的实质,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实现共享是最为重要的,使内在支撑得到改善。
1.2 虚拟机软件及其特征
目前虚拟机技术的探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完善的过程支撑是极为重要的,有关的条件限制得以实现,使其中的认同得到这一步的改善,近些年来才得到实际的应用和认同。当前 Virtual Pc和VMware这两款虚拟软件较为流行,和Windows系列、PS/2等软件进行比较,都可以在Windows系统的基础上模拟出许多计算机,VirtualPc 2004以后的版本不支持Linux操作系统,而VMware支持;在X86保护模式下VMware客户操作系统能够直接运行,虚拟机的运行有着出色的性能和逼真的环境,教学中普遍运用这种软件。
下面这几种是虚拟软件的特征。
(1)任何一个虚拟机都存在一个VM控制块,比如VM控制块的执行状态,它包括复制的VM寄存器等。
(2)它有着独立的设备、存储器和CPU等,有相应的保护针对I/O 端口和每个虚拟机等设备,能够得到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资源。
(3)对于任何一个虚拟机的虚拟内存系统分配而言,都采取了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的地址空间。
(4)一个主机上能够运行多个机器,使安装系统得到优化,其中的内容得到改善,虚拟机之间的对话得以加强,其中的共享和网络资源得到改善,资源得以整合和利用。
(5)从虚拟机来看,会阻止有关系统受到伤害,控制整个过程,可以区别和安装,对硬盘而言,加强操作的效率对硬盘的操作有巨大的帮助,主机和虚拟机系统有较好的隔离性,资料得以逐渐完善。
(6)硬件可以实现间接的复制,改善硬件的内涵是很有必要的,使其中的差异得到进一步完善,没有必要太在意其中的不同,可以直接修复和维护虚拟机系统造成的损坏,使其功能得以实现。
(7)不仅可以修改虚拟机系统的各种配置参数,还可以对其进行设置,比如设备参数、硬盘大小、内存容量和虚拟机名称等。
2 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由于高校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这些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所以加强实践能力对大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使动手能力加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得以改善,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加强。
2.1 虚拟机技术导入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环节
从课程和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环节有:(1)安装应用软件;(2)设置计算机BISO;(3)配置和安装操作系统;(4)格式化和区分硬盘;(5)还原和备份系统。
2.2 虚拟机软件辅助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优势
因为多媒体教室普遍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0,具有明显的公用特性,参数不易被修改,满足课程的管理需求,对近些年的问题做了探究,发现再探究后会出现许多教学上的问题,总结出以下关于虚拟机软件辅助教学的好处。
(1)在投影仪上不能看出物理计算机对BIOS的设置过程,目前管理有了相应的基础,各任课教师不能任意进入和修改BIOS,利用虚拟机能够很好地处理这种情况。
(2)物理计算机阻止以下破坏性操作:格式化和对硬盘分区等,教师可以执行以下操作命令:学生演示FDISK、Format等,这可以实现虚拟操作过程演示。
(3)物理计算机阻止各任课教师安装别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如Linux,而利用虚拟机就不会有这种限制,还能够根据需要修改和配置系统参数,比如注册表和内存大小。
(4)利用克隆软件Ghost,教师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的优化能力,还能够提高其备份能力,虚拟机有时能够利用不同模式代替投影仪。
(5)网络环境的搭建,主机通过联系其全部虚拟机网络达到资源共享,使网络媒体的授课力度得到加强。
(6)VMware Workstation是一款很好的虚拟机软件,它可以使录制效果得到改善,实现视频和截图的作用,这使课件的多媒体使用途径得到增强,教学成功的概率也得到加强。
2.3 虚拟机技术可实现软件课程的实验平台
实验环节虚拟机软件可以给实验带来真实的计算环境,下面几点是利用软件课程构建实验平台的优势。
(1)用很少的实验设备可以完成众多实验。
(2)使成本管理降低。从实验来看,许多功能有待于完善,不像机房那样会重新安装和改善管理,所以系统是会出现崩溃的,完善实验步骤极为重要。通过虚拟机软件的采用,根据实验的需要会在虚拟机中安装操作系统,比如在磁盘上生成虚拟机文件,也叫做Guest OS,就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在物理计算机中安装一个虚拟机软件和Windows操作系统,不仅可以增加效率,还可以提高性能。
(3)有较强的独立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环境的改造能力和约束能力得到加强,使实验课程更加完善,进一步整合和利用了其中的方法,其中的安装环境得以改善,学生的适应性加强,学生先后使用同一台机器。这样,假如一个学生通过正确配置,在虚拟软件中能够安装同一个操作系统的众多副本,后面的操作都是正确的,不会给学生的实践带来问题,所以,在逐步使用虚拟机软件后,学生可以采用各自的Guest OS,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可以得到准确和真实的反映。
3 结语
虚拟机技术为高校开展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教学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教学平台,搭建的真实教学环境为教学实验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虚拟机技术应用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给学生课内外提升自主学习的动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成为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推广的一种比较先进的辅助教学技术。
参考文献
[1] 阳树铭.虚拟机技术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5):99-100.
摘要:本文在简要分析当前独立学院硬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结合作者参与教学改革的经验,从推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改革、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对独立学院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和有益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独立学院计算机硬件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不能跟踪地方的人才需求
不少独立学院不能根据所处区域的产业特点和自己的办学特色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而是照搬总校的课程体系,停留在本本主义,甚至视调整课程体系为禁忌。例如,在硬件课程上连续开设“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电路”,其难度不亚于电子专业,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课程产生畏惧心理。再如,连续开设“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单片机系统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等课程,而其中有较多内容重叠,授课教师之间又缺乏沟通,致使学生觉得课程索然无味,浪费学生较多时间。
1.2过分强调理论内容,不能因材施教和跟踪行业发展
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比一般本科院校差,这是不容分辩的事实。而目前,不少独立学院不但课程设置照搬总校,而且课程教学内容也完全照搬,甚至于追求与总校材。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不能考虑学生的学习底子和领悟能力,面面俱到,过多地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结果是一门课程结束,学生一头雾水,老师也不断抱怨学生素质差,课上得辛苦。对理论性较强、较抽象的计算机硬件课程而言,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另外,计算机科学日新月异,新器件层出不穷,而有不少教师忽略科研和工程实践,不能根据行业发展适当拓展课程内容,导致学生觉得课程无用,失去学习兴趣。
1.3对实验实践不够重视,实验环境建设投入不足
硬件实验根据实验内容需要相应的专门设备和工具,配备专业的实验人员,一般投入较大。而很多独立院校对
硬件实验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学院运行模式的制约,在硬件实验室建设和实验人员培训上的投入得过且过,严重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以上诸多原因,加之硬件课程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致使大部分学生重视软件学习,对硬件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硬件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笔者对广东省2006年若干兄弟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选题做了调查,结果涉及硬件的选题不超过12%,其中还包括教师硬性指定学生选题,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算机硬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对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的实践
2.1课程的整合与优化
2005年我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调整细化专业方向,在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的基础上细分嵌入系统、信息终端、游戏软件、数字媒体等专业方向,并根据各专业方向灵活调整课程设置。例如在硬件课程上,大胆地将“电路分析”和“模拟电子技术”合并为“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取消“汇编语言”,将其内容并入“微机原理”,并适当增加学时;为突出应用,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和“嵌入式系统开发”等实验独立出来,除基本实验外,以课程设计形式单独考核。
2.2精简课程理论内容,拓展课程内容
独立学院培养目标是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所以授课时应注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的教授,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适当简化或删减。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笔者在讲到CPU子系统时,先概述CPU的组成及原理,再结合实验系统详细讲解不同控制器CPU的工作机制和原理,而略去了计算方法中关于乘
除的部分并简述控制器的详细设计过程等内容,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对CPU整体工作机制的把握上,而不是电路构成和设计上。
另外,计算机科学发展迅猛,新理论、新技术、新发现从提出到实践应用的周期大大缩短,所以教师还应密切跟踪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新成果,适当拓展课程内容。
3对计算机硬件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3.1加强实验室建设,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为了突出应用、加强实践,学校必须加大对硬件实验室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而好的实验条件,需要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因此还必须适当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包括开放时间和开放内容。硬件课程实验通常比较复杂,如按两个学时去安排实验,学生往往不能真正理解和独立完成实验。这就要求在实验时间上给予学生较大的灵活性,开放实验时间。在规定学生的实验内容以后,学生可以在较大范围内选择完成实验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硬件课程相对比较抽象,而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反复试验和观察,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如能在课程规定实验内容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疑问、爱好和专业,选择和设计规定以外的实验内容,将极大地提升实验效果,同时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例如,我们设立了专门的数字电路及模拟电路、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开发等开放实验室,并且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设一些“科技训练项目”,吸引本科生参与实践,学生均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工程能力
实验选题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合理地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实验题目。例如,我们硬件课程组在反复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对“数字电路”、“组成原理”、“嵌入式系统开发”等课程实验进行了精心选择、编排和设计,极大地改善了硬件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作品,部分学生还提前半年到一年完成毕业设计,进入企业公司参与项目实践,得到单位好评。
4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4.1利用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CAI课件,可将器件的工作原理动态呈现出来,使模糊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例如,在讲“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运算器、控制器及存储器时,作者采用FLAH动画技术制作课件,对CPU执行指令时的信息流进行动态演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2抽象问题具体化对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若能将其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具体化,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讲到存储器的组织时,笔者将存储单元比作教室的一排座位,一个存储器芯片比作一个大教室,存储器的组织扩展就相当于教室的拼结扩大,给芯片安排内存地址就是给教室安排编号,而寻址就是根据编号寻找教室和座位。通过这样的类比,学生马上掌握了存储器扩展的原理和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4.3难点分散化
使难点分散,不但方便了教学,而且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课程内容。例如,“数字电路”课程中可编程逻辑器件、VHDL语言等内容都非常广泛,且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笔者在讲授时将PLD的内容分散到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中,将VHDL语言及其应用分散贯穿于整个授课内容,在最后对PLD可编程逻辑器件及VHDL语言在各种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归纳。如此调整之后,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5提升教师科研、教学和实验员指导水平
5.1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投入实践
虽然独立学院的定位是教学型大学,但是实际上教学和科研是分不开的。钱伟长院士说过“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科研反映了教师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教学以科研作为底蕴,教师就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做出思考――学科中哪些课程是核心课程,哪些课程需要去推陈出新,课程中哪些内容需要加强,哪些内容需要删减等等。中山学院计算机系目前取得的成就与努力开展科研是分不开的,2007年我系投入科研经费80余万元,科研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5.2积极组织和参加科技竞赛,推动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由于运行机制和人员编制等问题,开展科研往往有一定困难。这时,组织和参加大型科技竞赛就可以作为对独立学院教师科研的一个补充。例如,我院计算机系从2004年开始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博创”杯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广东省嵌入式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种大型学科竞赛,经过培训、选拔、参赛的过程,不但在学校形成了你追我赶的专业学习氛围,而且对促进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总结
以上是作者的一些体会和看法,当然,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教学工作仍有大量有待探讨的问题,期待能与同行切磋和交流。
参考文献:
[1] 夏百战,骆浩等.《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探讨[J]. 福建电脑,2008,(5).
[2] 邱晓雅,关于独立学院特色建设的几点思考[J]. 江苏高教,2007,(3).
[3] 旷海兰,刘新华. 计算机专业硬件实验教学分析及探讨[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