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疗养康复护理学范文

疗养康复护理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疗养康复护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疗养康复护理学

第1篇:疗养康复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社区;脑卒中;康复护理培训;家庭护理;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临床高发病,是指急性脑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一般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致残率高,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左右病例,幸存者大部分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致残者可达3/4,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1],也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患者家庭康复护理对本病的预后非常重要。本文探讨了家庭康复护理培训在社区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2014年的167例脑卒后居家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符合我国脑血管病相关的诊断标准,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卒中患者,均具有正常的文字理解能力,排除意识障碍、痴呆、文盲、完全性失语、精神疾病、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肝肺肾等器官疾病患者以及不愿意配合培训和随访者。本组167例患者中,男性102例,女性65例,平均年龄(73.8±10.1)岁;脑出血后74例,脑梗死93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76例,高脂血症39例,糖尿病72例。

1.2 方法 成立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培训小组,由高年资的护士、医师、心理治疗师、康复治疗师组成,事先进行小组成员内部的集中学习讨论,内容包括脑卒中疾病知识、各类相关量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康复治疗和护理知识要点、生活指导、沟通技巧等,小组成员均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2]。然后制定具体的家庭康复护理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培训时间为1次/w,30~50min/次,共培训24次,由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培训对象包括患者本人、负责照顾患者的患者家属和家庭保姆等。培训内容分述如下。

1.2.1 康复指导 首先给予肢体、语言、视觉功能的评估,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康复指导。对本组患者主要的康复训练指导包括:床上翻身、坐起、站立、平路步行、上下楼梯、语言和吞咽训练等。培训中正确指导患者各项功能的维持训练,加强肢体运动能力和改善步态训练,鼓励患者借助他人或自行使用辅助器具下床活动,以及如何防止跌倒。本单元的培训结束后,给患者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作业",家属监督其完成,下次培训前检查完成情况。训练的强度和次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便达到康复训练的要求。

1.2.2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布置环境和家具陈设,如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冬夏两季使用空调和暖气调节适宜的居室温度,地面保持干燥,防范滑倒;改造过高的门槛,尽量减少障碍物;家具陈设尽量简洁,合理安置,常用物置于适宜高度位置;减少易碎品、易倾倒的重物陈设,消除安全隐患。指导患者正确利用健肢协助患肢活动,在生活中正确发挥患肢残存功能,例如穿衣裤时先使用健肢协助患肢进入,健肢后进入,脱衣裤时先脱健侧再脱患侧等。穿鞋不便的患者,指导其使用长柄鞋拔等辅助物品进行协助。饮食宜清淡低脂少盐少糖,营养均衡易消化,注重菜肴的色、香、味。鼓励多饮水,多进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的发生,而且多补充水分还可避免血液过于黏稠,减少脑血栓形成机会。

1.2.3 语言和吞咽训练指导 对于语言障碍患者需加强沟通交流,指导其进行唇舌运动、口型及发音训练,鼓励患者进行单词或句子复述,但要避免强行逼迫。与其交谈时要考虑到患者年龄和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尽量用其熟悉的名词和语句。预防患者误吸、误咽引起窒息、坠积性肺炎等,指导家属进行加强吞咽反射训练,如使用棉签蘸少量冷水轻轻按摩软腭、舌根、咽壁,嘱患者进行吞咽动作训练,和颊舌肌功能训练等等。

1.2.4 心理护理指导 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患者难免因进展缓慢而丧失信心,灰心丧气,甚至引起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活动,培训小组成员应关心患者疾苦,积极主动与其沟通,介绍恢复良好的病例进行宣教,营造轻松愉快的培训环境,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信心,减轻紧张、焦虑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家庭康复护理。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并分析引起抑郁的相关因素,指导其正确表达情感和需要。向患者家属讲解家庭支持对康复的重要性,鼓励多陪护患者,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有益身心的文娱活动,如听戏曲、跳交谊舞、下棋、读书看报等等。鼓励患者多做户外活动。抑郁程度严重者,建议服用抗抑郁药辅助治疗。

1.3 评估项目及标准[3] 在培训期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4]、WHOQOL-100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和抑郁程度进行评定。Barthel指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WHOQOL-100量表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24分表明可能为严重抑郁,17~24分表明可能为中等抑郁;7~17分为轻度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t检验对计量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计量资料分析,P

2 结果

脑卒中患者的Barthel指数、WHOQOL-100评分、抑郁评分见表1,家庭康复护理培训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WHOQOL-100评分较培训前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且大部分治疗后留有残疾,严重影响者我国居民的生活,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深重的负担。且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脑卒中的康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即使逐渐康复,患者还会伴随一些偏瘫等症状,日常生活受到限制[5],因此出院后的家庭康复护理非常重要。

临床工作中可以见到很多脑卒中后出院的患者由于没有进行恰当的康复护理,从而造成较重的肢体运动障碍、言语障碍等,对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脑卒中致残率高、并发症和合并症众多,需要专业性的康复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专业优势,走进社区进行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培训,使脑卒中患者真正在院外也能享受医疗资源,掌握更多的疾病保健知识,学习科学系统的脑卒中康复护理方法,从而促进了疾病恢复,改善了生活质量,有助于身心健康,尽早实现回归社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实践证明,经过家庭康复护理培训后,本组脑卒中患者的Barthel指数、WHOQOL-100评分、抑郁评分均较培训前改善,表明家庭康复护理培训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存质量,减轻抑郁程度,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琳. 中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社区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80-82.

[2] 郭丽梅, 安成芳. 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和家庭疗养康复效果的对比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2, (11).

[3] 潘敏.康复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2-103.

第2篇:疗养康复护理学范文

1转变观念,在疗养院建设中起骨干作用

疗养护理是疗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疗养任务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疗养与护理更是不可分割的,二者之间有着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作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我院护理部及护士长一级环节干部,身先士卒,在疗养院建设中帮助上级领导定规化、谋发展、搞建设,积极转变观念,带领全院护士,坚持以疗养工作为中心,在实现疗养院环境园林化、住房宾馆化、专科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方面,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管理模式,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发展护理优势,带动和影响了全院护士,激发了大家工作热情。

2营造学习氛围,在疗养服务中起引导作用

为了能给全军官兵提供优质的保健服务,更快地提高部队战斗力,实现疗养康复事业的迅速发展,我们拓宽服务范畴,改进服务模式,深化服务功能,从护理队伍自身业务学习抓起。护理部安排六位负责疗养工作的副主任和护士长,分别就疗养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营销学、沟通技巧、服务规范、礼仪规范、待人接物等内容,为即将上岗的年轻护士们详细授课;并外请地方老师、兄弟单位护理主任,针对疗养工作涉及的业务范畴,进行经验指导授课;同时环节干部一级人员还多次到市内机场、体检中心、大型综合医院、外军区与内部友邻部队疗养院进行参观、学习、取经。在取其精华中,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来感染和影响全体护理人员。让每一名护士都有压力感、紧迫感、动力感,让她们发自内心主动学习,从专业护理技术、专科理论,老年病护理、常见病护理、康复护理学等方面力争全面掌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坚持优质服务方向,在疗养工作中起支持作用

我们坚持以疗养工作为中心,以疗养员满意为标准,着眼于疗养员的需求,努力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在建设新疗区中,从疗养护理工作常规、疗养院优质服务流程与措施和疗养员入院接待工作标准等制度的落实中,着力规范每一名护理人员,做到熟知、熟记、规范应用。让每一名护理人员从思想上树立“不怕事情小,就怕想不细”的服务意识,切实解决好每一名疗养员的需要。

坚持使用文明用语,注意礼节礼貌,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对疗养首长的提问不说“不知道”,落实“首问负责制”;坚持入院介绍全面及时;坚持做到“三个一”,即第一次就餐、第一次去疗养房间、第一次体检由护士主动陪同前往,并详细介绍疗养相关内容和保健知识;坚持在接待每一批疗养员时了解首长的基本情况,如有在疗养期间过生日的首长,在生日当天护理组全体人员给予鲜花祝贺,疗养餐厅给予长寿面祝福;坚持对疗养员的流动和健康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置;坚持以自然疗养因子和人工理化因子治疗为基础的康复疗养手段,采用把疗养因子与医疗技术、心理卫生、生活服务融为一体的整体综合性疗养方法,让全体护理人员辅助临床医师进行体格检查、健康宣教、体育锻炼、文娱活动、景观治疗等,达到预防、保健、矫治、康复的目的。

4拓展整体护理,培养护士多功能角色,在疗养工作中起决定作用

对师职以上的在职和离退休疗养首长的疗养,分别根据他们的身心需求、健康状况、个体特征和保健养生目的,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以疗养员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从而达到用整体护理观指导疗养护理工作的目的。

具体做法是应用整体护理理论为指导,以自然疗养因子、人工理化因子、社会心理因子为基础,将临床专科知识、护理技术、心理卫生、生活保障等对疗养员实施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并针对每一名老干部的特点,寻求正确的护理方式,消除来自社会、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以达到全面康复,延年益寿的目的。

第3篇:疗养康复护理学范文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为150/10万,而生存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脑卒中也成为最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1]。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少医学学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康复护理介入越早,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恢复,重返社会。现结合文献,对其早期康复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1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2],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3]。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因此,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选择

一般认为,从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有学者认为[4],从发病至24h内是采用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梁光霞[5]实践证明,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概率很小,无论脑出血患者,还是脑梗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甚至超早期康复训练(发病48~72h)。早期康复护理介入的最佳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后48~72h。

3 早期康复护理的内容

3.1 心理康复护理 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6]。良好的情绪,使神经肌肉的调节达到最佳状态,神经抑制被解除,神经易化增多,大大提高了康复的疗效[7]。脑卒中后抑郁是最常见并发的情感障碍,发病率为20%~50%[8]。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情绪悲观,对自身缺乏信心,直接影响病人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致失去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拖延康复时间,甚至丧失神经功能康复时机,从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早期康复的目的、意义,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现在医学上对康复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步,正确对待偏瘫的事实,积极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就能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那些配合治疗获得成功的患者例子,使病人和家属看到希望,解除病人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机体调整到最佳生理状态,以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接受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在康复治疗阶段,病人常因急于求成而逐渐失望、悲观、抑郁。此时争取家属配合,从生活上、精神上给病人安慰和帮助,支持患者功能康复锻炼。在训练中,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而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增强病人的信心,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康复。

3.2 护理

3.2.1 卧位护理 ①仰卧位,患侧肩胛下用薄枕垫高,肘、腕关节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分开,置于枕头上,使患侧肩胛骨处于前伸位,患侧大腿外侧置一大号枕,髋关节、膝关节各垫一个小号枕,防止髋关节外旋,使膝关节稍屈曲(20~30°),足底垫中号枕,取中立位,脚背翘起与床面垂直90°,防止足下垂、足内翻[9,10]。②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90°,肘腕指关节伸展放至枕上(勿垂腕),患腿保持髋关节、膝关节呈90°,置于一大号枕上,再用一中号枕使踝关节稍背屈,防止足下垂及内外翻[9,10]。③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腕关节伸展,手指拉开,掌心向上,患侧髋关节保持伸展位,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保持轻度背屈位,健腿髋关节,膝关节屈曲放于一中号枕上,并将一大号枕置于背部支撑后背,保持[9,10]。

3.2.2 坐位护理 在病人胸前置一桌子,将患侧上肢放于桌面,肘关节微屈,手掌心向下,手指伸直,身体前倾,脊柱伸展,可以抑制躯干短缩,防止肩关节半脱位。在病人背部放一软枕,使病人坐位的重心在臀部,而不在骶尾骨上,以减轻骶尾骨受压的程度。患侧膝关节屈曲成90°,使足与小腿保持垂直位。坐位时应注意座椅不能太高,应保持双腿整个腿掌着地[11]。

3.2.3 站位护理 康复护士帮助病人进行站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应站在病人的患侧,减轻病人恐惧的心理。引导病人重心向患侧转移,用健侧手指紧扣住患侧手指,并抱于胸前,双足分开10cm左右[11]。

3.3 患肢功能康复护理

3.3.1 按摩 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天2次,每次20min,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用红花酒精进行轻柔的按摩[12]。

3.3.2 翻身动作训练 患者双手交叉握住伸直,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健侧腿伸到患腿膝关节下方。以躯干为轴向患侧或健侧转向,护士站在患侧协助。每2h翻身变动卧位1次,患侧卧位每次不要超过1h[9]。

3.3.3 床上训练 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上肢做Bobath握手,肘屈伸,肩上举;下肢做双桥和(或)单桥,床上轨迹,屈踝[13]。

3.3.4 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患者首先侧移至床边,将健腿插在患腿下,用健腿将患腿移于床边,使患膝自然屈曲,然后头向上抬,躯干向患侧旋转,健手横过身体在患侧用手推床,把自己推至坐位,摆动双腿[14]。

3.3.5 站起及站位平衡训练 患者Bobath握手,双上肢前伸,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至双足上,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而立起;患者站立平行杠边,健侧上肢紧抓杠木,重心放于健侧下肢,逐渐增加站立时间至大于30min[14]。

3.3.6 步行训练 患者坐位能保持平衡即可开始。先于平衡杠内步行,注意上肢的摆动及骨盆的旋转,接着平地步行,实地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15]。

3.3.7 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 训练患者穿脱衣服、进餐、如厕、沐浴、拧毛巾等。积极训练患者患侧上肢及手的功能。在ADL训练项目中尤以移动能力的训练最为重要,在康复护理中还要注意教会患者如何利用残存的功能,借助工具学会翻身、起床以及从床移到轮椅,再从轮椅移动到厕所的技巧动作和方法[16]。

3.4 家庭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病程长、恢复慢、经济负担重,所以很少能够达到完全康复后才出院,患者出院后如不能继续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往往前功尽弃,出现各种功能减退。因此在住院期间,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懂得继续进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掌握自我康复锻炼的方法,并制定出院后家庭随访康复指导计划。出院后康复训练主要为平衡、协调和速度训练,并可借助步行器或拐杖到室外活动,同时还要进行各种日常生活的精细动作训练[17],争取做到生活自理。开展家庭护理,既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减少家庭经济负担,又有利于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3.5 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以护理、肌肉按摩及床上训练为主;恢复期则以对患者进行坐、立、行的训练及各种日常生活训练为主。做好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坠床;避免训练过度或不足;避免着凉感冒,防止关节脱位;病情变化时,如原有病症状加重,感冒发热,气促等应停止训练。

4 结语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超早期施予良肢位的摆放可以防止患肢的挛缩和关节畸形;缩短患侧卧位时间,可避免影响静脉和淋巴回流而加重病情;按摩、被动运动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刺激肢体感受器调节新陈代谢及神经营养功能,从而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伤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应尽早介入,并取得患者、家属的紧密配合。患者出院后在家庭或社区继续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是非常必要的,而家庭或社区康复工作一直是我国的薄弱环节,应尽快逐步建立完善家庭护理或社区康复护理服务体系,支持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2] 姜从玉,胡永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43-445.

[3] 徐善芬,崔智娟,吴远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监护及其意义[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7(5):22.

[4] 胡荣东,肖爱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的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6.

[5] 梁光霞,张向辉,史红梅.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3):68-69.

[6] 毛芙敏.110例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0,14(4):171.

[7] 李韵.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心理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4):241-242.

[8] 李付云,候桂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5):48-49.

[9] 张玉爱,孟素萍.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18-19.

[10] 梁定杰.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24-25.

[11] 陈莉红.浅谈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综合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4,13(1):17.

[12] 郑燕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4-616.

[13] 冯秀艳,马艳辉,崔静宜,等.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三段式康复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192.

[14] 陈冬青.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18(1):45-46.

[15] 李亚东,张春晶,唐艳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及护理[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3):292-293.

[16] 林宗霞.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内容的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136.

第4篇:疗养康复护理学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来我区疗养的86例特勤疗养员,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4±11)岁,疗养期为14 d,累计接触有害物质为2~106 h。正常查体对照组69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8±10)岁,均为健康查体者,无有害物质接触史。

1.2方法采用目视计数法,取小试管1支,加入白细胞稀释液0.38 ml(1.0%盐酸溶液)。用75%酒精将指尖皮肤消毒待干后,穿刺皮肤,去第一滴血,再用微量吸管采血20 μl,将血液全部洗入0.38 ml白细胞稀释液中,混匀,用细玻璃棒取混匀稀释血液一滴,滴入计数盘中,静置2~3 min,使白细胞下沉,用低倍镜计数四角的四大格中的白细胞总数[1],(白细胞总数÷2×0.1)×109/L为白细胞数。

2结果(表1)

在86例特勤疗养员中白细胞计数最低者为3.6×109/L,白细胞计数最高者为11.0×109/L,平均值为5.7×109/L。白细胞计数高者1人,白细胞计数正常者83人,白细胞计数低者2人,分别占1.16%、96.51%、2.33%。正常查体对照组中白细胞计数最低者为3.8×109/L,白细胞计数最高者为10.8×109/L,平均值为6.3×109/L。白细胞计数高者1人,白细胞计数正常者67人,白细胞计数低者1人,分别占1.45%、97.10%、1.45%。

3讨论

1)本次观察结果显示特勤疗养员白细胞计数平均值低于正常查体对照组,但特勤疗养员白细胞计数平均值在正常范围。特勤人员在防护不当的情况下,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一定损害,但通过本次对照观察,未发现对白细胞造成损害,观察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区及不同生活习惯差异所致。

2)观察结果未发现明显损害,是因为观察项目、手段和特勤疗养员人员数量的局限,并不代表特勤工作对身体没有损害,也可能是特勤人员在作业中加强了安全操作规程和卫生防护制度及防护装备,提高了防护意识,减少了损害因素。

3)建议从事特勤职业者应积极接受预防损害的专题教育,平时加强安全操作和卫生防护制度、规定、规程的学习,避免多疑、多虑和恐惧心理或麻痹思想产生,对特勤作业要做到正确认识、正确操作、正确防护。工作生活中应克服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多参与体育锻炼和各种娱乐活动,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广大特勤人员的身体素质[2]。

参考文献

1赵曦光,杜玉奎.疗养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53-356

第5篇:疗养康复护理学范文

1临床资料

笔者在对康复医学中心、大连船舶康复医院和大连疗养院的152例脑卒中恢复期住院患者进行的自设问卷调查中得出患者需求的护理行为排名为:①指导自理能力训练(99.3%)。②护理技术熟练(98.7%)。③详细写明医疗费用(94.7%)。④安排舒适床位(92.1%)。⑤解释各项治疗护理的必要性(90.8%)。⑥准时治疗和发药(89.5%)等[1]。调整护理行为前后随机抽取60例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其主观幸福感进行评分[2],MUNSH正性因子代表正性情感和体验,负性因子代表负性情感和体验,分别为0~24分,总分等于正性因子分减去负性因子分,范围为-24~24。发放问卷60份,回收率100%。为统一标准和尺度,由专职护士发放问卷,讲解调查的目的、填写要求,肢体功能障碍者由护士。统计学处理方法: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调整护理行为前主观幸福度总分为7.78±5.32,正性因子分为13.76±4.64,负性因子分为6.72±5.16,而调整护理行为后分别为12.23±6.24、17.12±5.23、4.93±3.72,调整护理行为前后主观幸福度总分(χ2=5.13,P

3讨论

需要是人们为了所必须的事情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类行为和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应设法满足患者符合情理的不同需要,才能稳定和调动患者积极有益的情绪,帮助患者从失落、痛苦、不安、孤独等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向有益健康和促进康复转化[3]。脑卒中住院恢复期患者对护理行为需求的不同百分比,显示了住院人群对护理行为需求的期望值及需要层次,同样也提示目前护理行为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指导患者自理能力训练,患者对此期望值达99.3%,提示自理能力是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深感苦恼的问题,也是康复科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对患者进行肢体训练的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训练指导,如进行力所能及的更衣及个人卫生指导等,会使康复护理更加人性化,贴近生活,更有利于调动患者康复训练的主动性。有研究[4]表明,自我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调整生活行为向健康转变。护士针对脑卒中患者应以自理模式为指导思想,因人而异制定相应的指导计划,努力提高患者的行为能力。在患者不能提供自理需要时,确定患者的活动并参与患者的活动,使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目的[5]。

幸福度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存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生存质量从医学角度讲是指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包含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内容的集合概念,是指个人或群体所感到的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状态的一种综合测量指标,是用幸福感、满意感或满足感表现出来的。它既是主观的,来自患者的感受,又是多维的,涵盖生活的众多方面,而且还是动态的,随时间和环境发生变化。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各维度不同程度受损,尤以躯体功能损害最为明显,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这可能与疾病本身特点有关。脑卒中病程长,致残率高,我们认为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医疗护理目标,是衡量患者病情改善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指标,是评价临床治疗疗效非常重要的参数和必要条件。我们对脑卒中患者应该加强医疗、护理、生活指导和精神支持,积极治疗疾病及并发症,完善和维护患者群体精神状况和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幸福度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指标,研究脑卒中患者幸福度有助于认识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患者自身来说,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生活乐观,心态平衡,真正做到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闫青,尹萍,马国华.脑卒中恢复期住院患者对护理行为的需求调查[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1):116-118.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增刊1):90-92.

[3]吴渭红,张立红.护理行为对住院病人心理影响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2):106-107.

[4]李燕玲,邱贵凤,阮南楠.住院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6,21(1):34-35.

第6篇:疗养康复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 糖尿病;居家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119-0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我国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老年慢性病人愿意居家休养。满足老年糖尿病患者居家养老的基本需求,关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该人群的生存质量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2010年3月对86例居家糖尿病患者,还采取集中讲解、文字宣传等方式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效果报道如下。

1合理膳食

科学的饮食治疗是实现糖尿病患者自身有效控制的基础。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措施就是控制每日的总热量。也就是说患者每天摄取的总热餐要保持在适宜的水平,才能达到满意控制血糖和体重的目的。实施低糖、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高纤维素饮食,同时定时、定量。根据患者的生活水平,饮食习惯,为其制定食谱并经常检查患者的执行情况。三餐热量分配为早、中、晚各1/3或1/5、2/5、2/5或1/7、2/7、2/7、2/7[1]。各餐内容搭配均匀,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防止血糖波动过大,这样有利于缓解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根据患者的生活水平,饮食习惯,定食谱并按饮食方案执行。使用胰岛素的病人,避免血糖过低,必要时可在两餐中或睡前加餐,但应该包括总热量之内。

2适量运动

为患者制定并实施有规律的起居、运动计划,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适当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以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的负担,同时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运动疗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力和有无并发症来进行体育锻炼。一般以散步、健身操、打太极拳等为主,以饭后1~2 h为宜,运动时间为每日20~30 min[2]一般不超过1 h。运动时应遵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3],糖尿病患者在活动时应注意周围是否安全,并携带甜品及写有姓名、家庭住址、亲人电话号码,以便低血糖发生时急用。

3正确应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有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糖尿病患者在用药的时候要注意:(1)遵从医生处方,按时服药,定时进食,不可任意增减药量或变换药物。(2)定期监测血糖,尿糖,尿量和体重变化。(3)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4)定期复查。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有的病人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目前多采取多部位轮流皮下注射法,选择臀大肌、上臂外侧、腹部及股外侧等部位。在选择腹部进行注射时,应避开脐周5 cm的范围。注射前捏起患者皮肤估算适当角度,对于体瘦者指导其以45°角注射,而体胖者则可垂直注射。学会观察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晕、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所以注射胰岛素后必须在15~30 min内进餐,防止延时进餐引起胰岛素休克[4]。

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4.1 低血糖反应的处理磺脲类药物是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低血糖反应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如出现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口服糖类食物。

4.2 糖尿病足的护理糖尿病足坏疽(DF)多发生于有严重血管和神经病发症的患者,尤其以老年患者多见,其周围血管病变致患足动脉狭窄和闭塞者高达78%-92%使之不能对创伤和感染作出反应,而周围神经病变更重,致使足感觉严重障碍甚至丧失。生活中的细节可以避免足部的损伤,如选用合适的鞋子,走路不可过久,每晚温水洗脚并检查足部,避免烫伤,擦伤,挠伤以及修剪指甲、胼胝的损伤等。

4.3骨质疏松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0%~60%)。所以老年糖尿病安全支持需求非常紧迫,居家设施保证安全、出行注意安全,尽量有人陪同以免意外发生。

5正确的监测血糖

经常更换采血部位,采血时要尽可能的把损伤分散到每个手指的指端的各个部位。采血不要在指尖,应选择指腹两侧,指甲角皮肤薄处采血。最后彻底止血,采血结束后用无菌棉球直接按压针眼至少10 s。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应该对糖尿病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居家时应建立健康的居家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的管理能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存活能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吴敏.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0):2196-2197.

[2] 茅柳永,王晓翠.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护理学杂志,2006,21(9):64.

第7篇:疗养康复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 气管插管全麻;舒适苏醒;特点;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142-02

伴随着舒适护理理论的产生,护理界开始了许多有目的的、有意识的追求舒适护理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1-5],理论和实践研究认为,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具有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研究强调的是在整个护理活动中,不断探索研究患者的舒适感受,给予最舒适的护理,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促进健康及疾病的康复。本院于2011年3~5月对麻醉苏醒期患者实施舒适苏醒护理,并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的70例气管插管全麻苏醒期患者,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35例,研究组舒适护理35例,患者年龄均18~72岁,平均41.9岁。70例患者中均为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类型有普外科22例,妇产科20例,骨外科6例,口腔科9例,泌尿外科8例以及心胸外科5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全麻苏醒护理方法,即患者手术结束后送复苏室观察,至达到可回病房的标准,期间常规输液、吸氧、心电监护。

研究组采用舒适苏醒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2.1 麻醉用药特点 (1)研究组麻醉诱导:瑞芬太尼1 μg/kg静脉缓注,丙泊酚按3 μg/mL的靶浓度设定程序给药(使用靶控程序注射泵,型号:Graseby 3500)。麻醉维持:瑞芬太尼0.05~0.10 μg/(kg・min)持续静脉注射,丙泊酚药量维持在2.5~3.0 μg/mL的靶浓度,间断追加芬太尼0.2 mg、维库溴铵。停药及拔管:手术结束前逐渐将丙泊酚减量至1 μg/mL的靶浓度(并维持至拔管后),停用瑞芬太尼,静注芬太尼50 μg,清理呼吸道,在手术间或麻醉复苏室拔除气管导管,再次清理呼吸道后完全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2)对照组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同研究组。停药及拔管:手术结束前将丙泊酚减量至0 μg/mL的靶浓度,停用瑞芬太尼,静注芬太尼50 μg,清理呼吸道,在手术间或麻醉复苏室拔除气管导管。

1.2.2 环境舒适护理 环境改变导致患者不舒适的因素归为环境舒适问题。为患者营造一个适宜的声响、光线、气味、温度及整洁的苏醒环境,护理人员注重仪表、言谈,使患者尽情地享受舒适的感官刺激[6]。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保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相对的湿度。消除陌生感,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消除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

1.2.3 人文关怀 尊重患者,允许家属在旁陪同,实施亲情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帮助患者家属提高思想认识,自觉采用有利患者康复的行为。

1.2.4 疼痛护理 疼痛可以导致不可预料的身体或精神上的不良反应[7],疼痛是一种恶性刺激,对患者术后恢复不利。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减轻焦虑;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或进行镇痛泵处理;音乐疗法对疼痛也有一定的影响:音乐和歌声能提高大部分患者的身体、心理、精神健康,提高认知能力,提高社交能力,缓解精神痛苦[8]。

1.2.5 寒战护理 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术后患者寒战发生率高,寒战易加重术后切口疼痛,影响患者舒适苏醒。经临床实验,使用暖风机直接在患者被褥中加温,效果满意(本案使用的暖风机型号为:C11108J081,产地:美国)。温度有高、中、低档选择,加温10~15 min后,患者寒战明显改善,适合任何人群。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是治疗术后寒战的理想手段。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指数在拔管前与拔管后变化情况比较

研究组在拔管后的RR、HR、SBP、DBP值与拔管前的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在拔管后RR、HR、SBP、DBP值比拔管前的基础值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疼痛指数的比较

拔管清醒后,对患者的疼痛评定指数PRI进行测定,发现研究组的疼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调查发现研究组的患者满意率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讨论

3.1 舒适护理的理论根据

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的舒适护理模式[2],就是强调护理人员除目前的护理活动外,应加强舒适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患者。患者到医院有两大需求,一是治疗疾病,二是舒适护理[9-10]。而舒适护理就是使患者全方位的享受心理、生理、社会以及精神等各方面的舒适护理。

3.2 舒适苏醒用药理论根据

本研究用药以丙泊酚为主,它本身就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尽管过去杂志报道说没有,但实验显示还是有镇痛作用,突触性的抑制产生突触性的镇痛作用。另外,丙泊酚有很好的镇静作用,而且在镇静的情况下,又不过分抑制呼吸循环,它还有一特点,有很好的精神稳定作用,用后患者有欣、舒适感。

3.3 舒适苏醒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苏醒期护理中的作用和效果

3.3.1 舒适苏醒护理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苏醒期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护理工作的第一要求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11],给予患者恰如其分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通过耐心解释、规范服务、提供人文的环境和精湛的心理干预技术,从而得到患者的理解和信任,使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得到改善,促进疾病的康复,因而提高了麻醉患者的满意度。

3.3.2 舒适苏醒护理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苏醒期中的应用能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实施舒适苏醒护理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患者得到连续、整体的个性化护理,因而提高了护理质量。过去经验全麻患者完全停用后再拔除气管导管,护士工作难度大,当时患者会因各种刺激而躁动,护士要即刻准备注射镇静药、防止患者挣扎造成二次损伤、静脉管道被脱出等,现研究证实,运用舒适苏醒护理的患者在拔管后躁动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疼痛指数也相应减轻,患者可以用肢体动作回答护士的问题。拔管后护士更注重与患者进行交流,此刻患者平稳、安静,甚至可以让家属在身边陪同至回病房,让患者感到更加舒适。

3.3.3 舒适苏醒护理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苏醒期中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治疗是患者住院的最根本目的和要求,手术患者希望能得到最好最快的康复,实施舒适护理对于术后患者的康复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结果证实舒适苏醒护理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实施舒适苏醒护理,一方面能够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良好康复,增加患者的舒适感。研究得出,全麻患者在此浅镇静、多动镇静的状态下,能安全、平稳、舒适地度过复苏期,但对一些强的过分的刺激,比如尿管过分强的刺激,目前临床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希望以后舒适护理研究能更进一步,为患者创造一个更舒适的康复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亚静,王素婷,李慧芳. 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498-499.

[2] 萧丰富. 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 台湾:华杏出版社,1999:4.

[3] 陈国萍. 舒适护理模式在输液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 青海医药杂志,2005,35(4):40-41.

[4] 陆彩萍. 舒适护理模式在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广西医学,2003,25(5):879-880.

[5] 袁秀凤. 舒适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放射治疗护理中的应用[J]. 安徽医学,2008,29(4):470-471.

[6] 张志玲,唐华芝,候腊梅,等. 舒适护理模式在疗养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2,16(4):187-188.

[7] Closs SJ. Pain in elderly patients: a neglected phenomenon[J]. J Adv nurs,1994,19(6):107-108.

[8] 翟艳丽,王亚丽. 笑对情绪的控制作用[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8):376.

[9] 朱红民,王金武.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生,2009,2(3):271.

[10] 高铁,周文娇. 舒适护理对局部麻醉患者手术中舒适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2):297-298.

第8篇:疗养康复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 养老产业 社区养老

2015年末我国 65岁以上人口约为1.4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了10.5%,根据趋势判断,人口老龄化现象在我国将一直长期存在下去。随着我国养老服务业由单一的国家负担逐步走向社会化,再加上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转变、子女生活事业压力加大、老年人空巢率不断提高等原因,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空间极为广阔。日本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之一,在政府引导下,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建设构建了较为成熟先进的私营养老服务产业,其经验可供我国参考借鉴。

在日本,存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养老事业”主要指由政府主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公共服务事业,整体上是非营利性的;而“养老产业”则多为民间资本经营的面向老年人的营利性事业。

一、日本养老产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 世纪70、80 年代,养老产业的形成阶段。在此阶段,由政府指定专门机构负责产业指导,扶持养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政府的养老事业主要为民间企业不愿涉足的低收入阶层提供必要的服务,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尽量由养老产业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因此,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保证老年人的权益,二是在政府的指导下,扶持养老产业的建立,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80 年代后期,养老产业的成长期。在此阶段,日本政府及相关企业开始重视和关注老年人的商品开发和老年市场的发展。日本厚生省成立了“养老产业室”。通产省作为政府经济主管部门着手制定了“老龄商务伦理纲领”,以加强行业和企业的自律。民间养老院协商成立了全国性的中日两国养老产业发展比较研究行会,其下设立了基金会,以备个别养老院倒闭时对入住老人进行补偿和救济。同时致力于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建立职业资格制度。1987 年,日本国会通过了“社会福利师和介护福利士法”,并于1989 年进行了这两项国家资格的首次考试。

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养老产业的发展期。在这个时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和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比如“促进福利用具研究、开发和普及的法律”、“长寿社会住宅设计的指针”等。为引导市场产品结构、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政策支持。

第四阶段,2000 年以后,养老产业的扩张期。在此阶段,改革与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促进养老产业的扩张。继“全民皆年金”和“医疗保险”之后,日本建立了世界上第5个护理社会保险制度。这项制度是日本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此,养老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日本养老产业的模式

养老产业是一项营利性事业,内容可以划分为六个方面:一是老年住宅产业;二是老年金融产业;三是家务服务;四是福利器械用品;五是文化生活服务;六是其他相关产业。现已形成了老年住宅产业为基础、金融产业和家政服相结合、养老经营机构为主体的“三维一体”的养老模式。

(一)老年住宅a业

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老年住宅建设和管理、日本政府近20年内先后修订或制定了《老人福祉法》、《医疗法》、《护理保险法》、《高龄者居住安定确保法》、《住生活基本法》等法律;同时,地方政府也通过制定地方法规推动民间力量参与老人住宅产业的投入。住宅产业分为多种形式,有收费型老人公寓、老人集体住宅、昼夜看护服务旅馆、三世同堂住宅、老人住宅的改建和整修等。

日本企业在建设和运营住宅产业时,非常注重换位思考,站在老年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想方设法研究如何更好的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比如,居室的设计、卫浴的设计、座椅的设计、餐饮的配备等都交由专业的公司来操作。而每一个专业问题都涉及更为深入的细分领域,因此养老院的主办方往往将这些细节问题外包给专门企业。住宅产业社会化建设和运营的过程,带动了一大批类似“老人用品专卖”、“老年餐饮专营”、“老人之家管理咨询”、“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等企业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以养老设施为核心的“养老院经济”产业形态。

日本政府为保障老年人的居住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性金融产品,如厚生劳动省、国土交通省联合金融住宅支援机构(JHFA,日本政策性银行之一)提供部分政策性贷款,利率低,零手续费,较同期商业银行贷款低 1-3个百分点;采用固定利率法,便于借贷者还款;还款期限最长可达35年,充分减轻购建者还款负担。

(二)老年金融产业与家政服务

其中,老年金融产业包括了终身保险、看护保险、特殊医疗保险、年金资产代管等,家政服务包括了家务服务、保健护理、登门洗澡服务等。其中,护理服务是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的重点。日本是世界上少数的推出“介护保险”、实行“介护保险制度”的国家,拥有标准化的介护制度,在养老护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优势,而养老护理服务又贯穿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全方式。所以日本是把金融产业和老人保健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日本在2000年4月开始实施的《介护保险法》,丰富了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鼓励老年人原宅居家养老,并且“介护保险”的资金采取“税收+保险金”的形式,保证了筹措财源的稳定。日本的“介护”是指对老年人、病人、残障人士的照顾和护理,不同于一般的护士和护工,主要从日常生活照顾、基本医疗保障、精神生活干预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按介护程度轻重共分为7个级别层次。

很多专业的养老运营结构业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如倍乐生集团的养老院都建在老人们多年熟悉的市中心的住宅区,24小时看护,家属可以随时来看望老人;日医学馆(Nichiigakkan)的看护部门提供家庭护理、日内护理、失智护理、残疾护理、上门护理和洗浴等服务,还开展护理学校,并且销售出租护理设备,保健分部销售保健产品,并提供家政、配餐和私人护理服务;西科姆(株式会社SECOM)提供生活救援、二十四小时紧急通报、室内对外应急求救设施以及高科技监护老人身体状况的装置,以高品质服务老年人。

(三)养老经营机构的发展

现有的养老经营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构建了集医疗、护理、康复、预防、娱乐为一体的服务网,切实解决了养老面临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对高龄老人和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照顾,极大地缓解了家庭养老的压力。

为了鼓励民间成立养老经营机构,日本于 2001 年专门成立福利和医疗服务机构(WAM),其主要职责之一:为符合条件的民营社会福利机构和医疗机构提供低息或免息的长期贷款,并制定了详细的贷款方案,对贷款对象从性质、业务、规模、资本作出要求。目前,其支持对象主要有社会福利设施、看护服务机构、盈利养老法人等,贷款通过直接发放或金融机构发放,融资额度为项目总造价扣除已获得的补贴×系数(根据融资对象不同分 80%、75%、70%三种);融资期限在3年~30年以内,并且有6个月~3年的还款宽限期。

另外,商业银行还开发了针对医疗、护理机构建设、购买设备、运营所需资金的贷款。例如,瑞穗诊所辅助贷款产品,为经营诊所的医生个人或医疗法人,提供医疗场所建设、运转和设备资金,贷款额度根据有无担保控制在1000万~1亿日元以内,运营用途贷款期限为10年以内,设备购置用途期限在15年以内,同时,个人贷款人无需提供保证人,医疗机构需要法定代表人提供连带保证。

三、日本养老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近几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增长迅猛,且数量巨大。因此,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远远解决不了养老问题,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养老才是根本路径。

1. 国家立法,确立养老制度。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固然重要,但通过立法的方式规范养老制度、树立为养老服务的理念更为重要。日本政府为扶持养老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行业规范,并通过产业指导、培训及税收等一系列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并且相继颁布了《国民年金法》、《老年福利法》、《老人保健法》、《推进老年人保健福利10年战略》、《护理保险法》等法律法规文件维护老年人权益,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所以通过国家立法,确立养老制度才能真正保障养老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2、政府引导,社会兴办养老设施。

在养老设施建设方面,一定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加快发展”的方针,政府要制定引导养老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等各项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特殊政策,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参与养老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兴办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尤其是在信贷政策上,各个金融机构在保证合理收益的基础上,互相配合、加强合作,大力创新,设计契合我国各层次、各类型养老服务类信贷产品;同时,对老年人给予财税政策支持,增强老年人消费能力,培育养老消费市场,为养老产业提供更大政策优惠,从而增强金融支持B老服务业的效果。

3、发展社区养老,细化养老服务。

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巨大,养老院根本无法满足养老需求,再加上较为传统的养老观念,所以,应该大力提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尤其重视社区养老的作用。日本推行的“小规模多功能型社区养老”值得借鉴,在老人的日常生活圈里(30 分钟以内),建设能够提供日托服务、上门看护、短期入住、夜间探视等全年全天候护理服的综合平台,一则在家里就可以接受来自社区的各种护理,二则可以接受日托服务、一起开展康复训练、一起开展娱乐活动,三则儿女前来探望也非常方便。在我国,应该通过财政拨款大力加强社区的服务职能,完善社区养老人员信息,熟悉养老人员情况,与医疗机构合作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增加娱乐设施,从而提高养老人数的生活品质。

与此同时,大力鼓励商业性养老机构开展短期居住型、长期居住型、疗养保健型等富有特色的养老服务,开展更为复杂、更为细化的护理,支持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紧急救援、心理咨询等服务。

【参考文献】

[1] 时江涛.日本养老制度及养老产业现状[J].上海经济,2015(7)

[2] 田香兰.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比较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 李连芬.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创新,2016(4)

[4] 王宜梅.商丘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对策探索――结合日本养老服务产业经验[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

[5] 蔡成平.日本养老产业的培育之路[N].中国老年报,2014 年1月20日第4版

[6] 赵毅博.日本养老保障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4

[7] 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日本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对我国的启示[N].中国贸易报,2016 年3月22日第9版

[8] 唐振兴.对发展中国养老服务业的思考[J].老龄科学研究,2014(2)

[9] 王桥.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进程、存在的问题及产业化之路[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