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龄化的原因范文

老龄化的原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龄化的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老龄化的原因范文

    1引言

    人口问题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举足轻重,在人口问题中,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应重视。人口老龄化指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的现象,在社会里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一般用65岁或60岁为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以上,或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在10%以上就属于人口老龄化社会(联合国,1956&1982)。日本现在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2004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9. 5% 。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经济长期陷人严重的衰退之中,日本的经济问题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福利国掀起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风潮。为应对人口的老龄化,缓解老龄人口的贫困以及分散和降低养老风险,维系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多层次弹性养老保障制度受到西方国家和世界银行及国际劳工组织等的重视和推崇。

    2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现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妥善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有必要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我国已于1999年进人老龄化社会,表1为我国1999 } 2005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有关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表明,到2100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分为3个阶段:

    (1)从2001一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2)从2021一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3)从2051一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我国现在已经处在快速老龄化阶段,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2051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 37亿。

第2篇:老龄化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聚类分析;分层抽样

维也纳世界老龄问题大会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就是“老年型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在19世纪中期最先出现在发达地区,这是该地区生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出生率下降,实现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我国在2000年的时候,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达到了7%,自此之后,该比值一直高于7%,截止2014年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已经达到1.13亿,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10.06%。预计到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老龄化率将达到25%(CaiandWang,2005),而65岁及以上人口老龄化率将达到14%,未来20-40年将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阶段(张文范,2002)。

人口老龄化是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变化过程,是伴随着人口转变而发生的一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人口现象。造成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是死亡率与出生率的下降,但是人口老龄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聚类分析(ClusteringAnalysis)是对集中的记录进行分类,由聚类分析工具根据一定的规则,合理地进行分组或聚类,并用显式或隐式的方法描述不同的类别。聚类的目标是将数据聚集成类,使得类间的相似性最小,而类内的相似性尽可能大。这与抽样技术中以使得组内差异小、组间差异大进行分层的原则是一致的。

本文首先利用1995-201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老年抚养比数据做趋势图

图1

图22014年各省份老年人口比重

由图1可以看出,1995年-201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1995年到2010年从17.12%下降到11.9%,就2010年之后稍微上涨一点点,这于国家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有关系,但是总体来讲,出生率较之前还是很低;而同时人口死亡率的变化比较平缓,但是还是在上升,这于中国这些年的经济的崛起有关,国家发展迅速,国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从而使得人均寿命延长;而且也看到老年抚养比也是一直上升的,幅度也比较大,从1995年的9.2%上涨到13.7%,这也表示中国老年化程度的加深。

由图2可以看出,不同省份的老年人口的比重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是31个省份中老年人口比重最低的省份,为5.49%,重庆位居31个省份的第一位,老年人口比高达14.12%,从数据来看,2014年未进入老龄化,而重庆已经远远超出了7%的标准,可见,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分析这种差异程度及趋势,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中国31个省份由于区位、资源条件及历史基础等方面的原因,经济的发展有快有慢,同样,老龄化程度也是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尝试采用聚类方法中的系统聚类法,选取2014年中国31个省份的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老年抚养比及各省份GDP占全国的比重,运用SPSS软件,对各省份进行聚类分析。

因为数据量纲不同将影响聚类分析的结果,所以在分析之前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进行无量纲处理之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因为指标类型中有“极大型”、“极小型”、“居中型”和“区间型”指标。通过聚类图可将全国31个省份分成5类,具体如表1

由于本文采用的抽样方法为分层随机抽样,即每层中的抽样都独立地按照简单随机抽样进行,设总体均值的简单估计为^st,对于分层随机抽样

^st=∑Lh=1Whh=1N∑Lh=1Nhh

V(^st)=∑Lh=1W2h1-fhnhs2h

通过上述公式,得出下列结果:

^st=9.50%

V(^st)=0.00000176

该种方法计算出的结果与利用国家公布的数据:2014年年末总人口136782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136782万人,得出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0.06%,两者相差0.56%。

如果直接将31个省份的老年人口比重数据直接地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即

^==1n∑ni=1yi

V()=1n-1∑ni=1(yi-)2

则结果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比重为9.56%,这样计算的方差为0.00039。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得出的均值比较接近,但是分层抽样的方差明显小很多。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将聚类分析与分层抽样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提高抽样的估计效率,这对于一些大型调查,例如全国型调查,可以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估计的精度。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除了最后一类老年人口比重为6.78%之外,其余四类都高于7%,最高一类竟达到14.6%;另外,受各地区经济差异影响,我国31个省市间的老龄化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这就要求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要考虑到这些差异,从而更公平地分配公共资源,促使国家更和谐地发展。总体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老龄化程度问题越严重;沿海地区,老龄化问题比非沿海地区老龄化问题严重;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老龄化程度越低。

第3篇:老龄化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我国人口;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影响;初探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079-01

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1982年对人口进行第三次普查之后,我国开始对出现的人口老龄化趋势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及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将会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诸多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至于影响的程度有多大,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不少研究人员开始对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然而研究的成效并不是很理想。本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次探究,以期能够为广大研究人员提供价值性的参考。

一、我国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1.老年人口死亡率较低,平均寿命延长

我国老年人口的相对比例和绝对数量与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和寿命长度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加上我国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得到明显的下降。由于老年死亡率随之下降,我国老年人口的平均寿命也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35岁逐步增长到了近年来的七十多岁。老年人口的死亡率逐渐下降及平均寿命的增加使得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逐渐增大,从而致使我国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2.生育率下降

生育率下降是致使我国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半个世纪之前,由于政策、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致使我国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对此,为了控制我国人口数量激增的情况,1973年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实现降低人口数量增长态势的目的,从而降低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78年的18.25‰和12‰降至2005年的12.40‰和6.51‰。由于出生人数减少使得少年儿童比重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相应上升,从1964年的3.56%增加到2005年的7.68%,可见,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逐渐增多,进而导致我国出现人口老龄化的现象。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消费造成的影响

(1)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及比重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长的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1900年2004年老年人口比例增幅高达1.95%,老年人的消费比重也呈增加趋势,消费上升了0.54个百分点,与0-64岁人口的消费率相比,老年人口的消费增幅度较快。我国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也会使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额得到相应的提高。

(2)老年人口的消费机构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对生活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如老年人福利单位、医疗卫生事业、家政服务业、医疗器械、治疗老年人慢性疾病的行业、养老院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和劳动力年龄结构造成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影响我国的劳动力数量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出现开始下降,从而造成我国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构成劳动力的最基本要素就是劳动力,可见劳动力数量的多少以及其劳动力在总人口中占据的比例,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据相关预测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例在2050年将会降低到最小值。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总抚养率,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便会呈现预测的峰值。所以,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严重影响,对此,需要国家尽早做好预防措施,用一种乐观的心态积极地迎接人口老龄化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4篇:老龄化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中国经济;劳动力短缺

截止2015年12月,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22亿,占到总人口的16.1%,根据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定义: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我国目前已完全步入老龄化时代。据联合国预测,到203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突破20%,2049年将突破30%。尽管已经开放了二孩政策,但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将依然长期存在。我国人口众多,经济体制复杂,老龄化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下面,笔者用简单的经济学理论,谈一谈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从供给需求看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下降,当年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也下降了0.6个百分点。到2015年,当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8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至66.3%,中国劳动力减少正呈加速态势。

从供给角度来看,劳动力短缺将导致我国潜在产出增长率的下滑。假设在2022年,我国总劳动力是8亿,劳动力每年减少1000万,中国产出的劳动力弹性是0.5,即意味着我国劳动力的增长率为-1.25%,潜在产出的增长率将下降0.6个百分点。从需求角度来看,由于老年人预期收入较低以及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为确保基本的生活保障,大部分老年人将控制自己的消费需求,导致社会总消费需求减少,消费增长乏力。因此,老龄化将同时造成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不足,经济增长得到抑制,中国经济增长下滑,形成L型增长曲线。

(二)其他方面影响

1、技术创新减缓。老龄化社会产生的同时,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也会变化,劳动力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引起技术进步率下滑。

2、工资、物价上涨。劳动力人口的下降,导致工资加速上涨,引发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物价也将大幅度上涨。

3、资本积累下降。老年人比例的增加,引起全社会医疗支出的增加,导致全社会储蓄率的下降,全社会储蓄减少,资本增长率就将下降。

4、养老金缺口的压力。据统计,截止2015年,我国养老金亏空已达到3000亿人民币,而且数字还在逐年扩大,给国家资产负债表带来一定压力。

5、房价下降。经济增长率的下滑和年轻人绝对数量的减少,将导致住房刚性需求下降,对房价预期产生影响,最终导致房价下降。

二、影响分析――不会产生灾难性影响

(一)“人口红利”消失的影响

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丰富的劳动力供给,即“人口红利”。因此,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引发了人们对增长速度的担忧。事实上,除“人口红利”之外,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还有三个重要原因:全球化红利、改革红利和低收入向高收入的自然增长。可以预见的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这三个条件将依然存在。因此,“人口红利”的消失不会给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

(二)对劳动力供求情况的影响

今年一季度,全国用人单位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22.9万人和0.5万人,需求人数下降速率超过求职人数,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7,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将从低边际生产率的第一产业转移到高边际生产率的二、三产业。另外,劳动力质量对劳动力数量的替代、机器对人的替代,也将部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虽然我国劳动力的供给开始步入下行通道,但劳动力的需求也在相应减少,未来较长时期内,劳动力供给总体上仍然充足。

(三)对资本积累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中,资本、劳动力和生产率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尤以资本的贡献最为明显。高投资的资金来源,是高储蓄率,储蓄者多于消费者,有利于国民储蓄的增加。当前,尽管银行存款利率被人为压低,但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健全,股票等市场的投资风险仍然较大,居民的投资选择渠道进一步收窄,更倾向于将可支配收入存进国有银行,从而引起储蓄率升高。因此,我国的人口结构并非形成高储蓄率的根本原因,老龄化对资本积累和投资的影响作用有限。

(四)对养老金缺口的影响

尽管老龄化会加剧我国的养老金缺口,但我国政府依然拥有足够多的政策选择。当前,国家对养老金问题高度重视,没有置之不理、避而不谈,而是有序推进国企改革、延迟退休、养老金并轨等多项改革措施,养老金问题已经得到一定控制。在未来,更多的政府净资产、更高的居民储蓄率、更宽松的退休政策和更大的财政结构调整空间,将使我国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合适方法,来面对逐年提升的养老金需求,我国因为老龄化而陷入养老金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五)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有人认为,老龄化将会使得城镇的住房需求大幅度减少,我国将出现住房大量过剩的局面,进而导致房地产行业崩盘,实体经济崩溃。但事实上,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将持续存在,并且在未来30年内仍将处于相对旺盛的状态。因此,在2045年以前,老龄化将不会导致中国城镇住房需求崩溃。等到2045年,由于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空间变得有限,老龄化对城镇住房需求的负面作用开始显现,将把城镇住房需求拉入下行通道。

三、老龄化的积极意义

在我们看到老龄化对我国经济产生温和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老龄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一些积极效应。第一,老龄化给低端制造业带来的“用工荒”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冲击,使低端制造业企业产生业绩下降的预期,反而能促使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力度、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提高企业竞争力来促进产业升级并倒逼经济转型。第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有助于推进农业的机械化和大型化,从而进一步置换出劳动力,加速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三,老龄化引起的低端劳动力工资的上涨,会推动我国收入偏低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增强,从而优化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结构,进一步改善民生。

从国家发展的规律来看,老龄化问题必将是我国未来时期内需要认真面对的科学性难题。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催生了“银发经济”,直接影响了日本的产业布局。我们要多学习国外的相关经验,主动面对、科学分析、提前规划,为国家层面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新的人口结构特点中寻找改革发展的机会,把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和经济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中国经营报,2016年

第5篇:老龄化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金 计划生育 人口红利

一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现在已经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全国老龄办的预测表明中国在这一时期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51亿。

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的控制,造成了我国长期的生育率下降。而生育率下降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并处于较低的水平,必然导致我国快速地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结构呈现出“八四二一”的特殊人口结构。所以,现在我国面临着人口控制和人口老龄化的进退维谷的两难局面。我国目前还处于“人口红利期”。所谓“人口红利”指的是这一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但是,这个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人口红利期”却是短暂的,当这个短暂的时期过去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 中国养老金的现状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2012年7月披露研究结果,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大约1.3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我国的养老金正面临严峻的“空账”局面。

我国的养老金“空账”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1991年国务院决定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经过探索试点,各地逐步建立起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前虽然没有个人账户,但国家已经通过企业税收及利润上交等方式拿走了养老保险所需的“必要扣除”,并已把这些资金用于其他事业,个人账户建立后不能再向这部分职工“追缴”养老金,从而形成个人账户“历史欠账”。

三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负担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使养老金负担加重,我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的供养比例和资金支付压力很大。这是由一个简单的事实造成的: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1990年为10?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锐减到3?1。随着人口红利期的结束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现收现付”的养老体系将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养老金的“空账”问题将愈发严重。我国必须在人口老龄化到达更严重的程度之前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统计,2008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2.79%,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7%,2050年将超过30%。有专家预计,如果不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在未来30年时间里,我国城市养老金“空账”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可有效避免养老金收不抵支风险。如果账户做实,便有资金进行投资以“保值增值”,账户空转不利于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

参考文献

[1]张习营.我国人口老龄化浅思.科技信息,2010

[2]孟元元.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商品与质量,2010

第6篇:老龄化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计划生育政策 政策调整

2005年1月6日是国家有关当局所确定的“13亿人口日”。当天零点后,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的第一个婴儿幸运地成为我国的第13亿个公民。虽然,这两种命名都是象征性的,但是 “13亿”这一标志却意味着我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性高度,同时,它也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发展将面临更加艰巨、更加复杂的问题。

1 目前我国人口发展的突出问题——人口老龄化加剧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在人口控制的问题上取得了卓效可喜的成绩。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的统计,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1.8%左右,这种生育率的下降让我国13亿人口日到来推迟了整整4年。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人口的发展也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

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总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按国际通用标准,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便可以称为“老龄化社会”。美国《纽约时报》指出,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太快,从而飞速经过了这个原来西方社会可以建立起一个中产阶级的时间段。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是全球最快的。根据我国老龄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到2l世纪中期,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则会达到3亿左右。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不仅速度是全球最快的,而且这种人口老化趋势也超过了国家经济社会的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我国社会的人口是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低、综合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前提下进入老龄化的。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老龄化是截然相反的,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完成之后经济达到高度的发展水平之下才出现。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存在着区域失衡的特点。我国各地区老龄化程度自西向东呈阶梯上升,地区间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8%,其中上海达就到11.46%。而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均在5%以下,部分地区仍是典型的年轻型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老龄化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问题,同时它也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那么,13亿人口大国的养老问题该如何应对?目前,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众多人口学学者都提出通过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来缓解这股银色浪潮的汹汹来势。但是,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却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我国养老保障的短缺金额到2010年将达1 100亿美元,而未来30年内将会出现3.7万亿的资金缺口。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研究报告《银发中国——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和经济分析》中指出,即使在我国的城市也有近一半的劳动力人口享受不到公共养老体系的保障。全国职工有近3/4的人没有任何退休保障。报告还指出,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基金的运作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现收现付制,即是用现在工人的税来养活目前的退休人员,不做任何基金积累。虽然,目前我国正努力促使“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换,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养老基金仍然存在巨大的收支缺口。到2004年,我国全国养老保险欠费达到了450多亿元,在全国范围内,许多省市都面临着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情况,甚至是积累亏空。加之农村养老问题也日益提高到政策议程上来,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2 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的催化剂

根据西方人口学理论,只有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才会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取决于上述两种因素。其中死亡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双向和分段的,死亡率初期的下降会导致人口年轻化,而后期下降则会促进老龄化。但是生育率的下降则会直接促使人口的老化。所以,生育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对于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动的根本原因,许多西方人口学家则认为是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现代化所导致。所以,人口的老龄化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同样也是受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动的影响。其中生育率的下降则是我国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而这种生育率的下降正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自从20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以来,我国人口生育率便大幅下降。根据《2002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主要统计数据》可知,我国2002年的出生率为12.86‰,比1973年的出生率下降了15.21‰,而我国少年人口比重也急剧下降,从39.7%下降到24.9%。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的老龄化并不完全是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因为即使没有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人口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老化。但是计划生育政策却是中国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提早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口老龄化的催化剂。

3 新时期人口政策调整的思路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总和以及生育率都被控制到了更替水平以下。然而,就在我们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我们也步入了人口老龄化时代。因此,我们在积极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以外,还应该重新审视只注重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政策,必须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调整,为其注入新的内容,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1 “控制人口数量”与“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两手抓

经过30多年的人口控制工作,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降低到了1.8,显著低于人口更替水平,这宣告我国人口的成功转型。尽管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惯性等因素作用,人口总数还将继续增长一段时间,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预示着人口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因此,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我国人口政策应该逐步重视“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笔者认为,正确处理“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年龄结构”之间的矛盾,是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所在。具体的做法是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生育率过低的地区有计划的放松可生育二胎的范围。目前,我国的生育率转变在农村地区还是不充分、不彻底,生育率水平普遍比较高;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生育率水平却过低,如北京和上海,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到1.0以下。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在生育率高的地区仍然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而在生育率低的区域可以适当放松,刺激生育率回升,以达到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的目的。2004年上海市推行了《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新条例扩宽了可以生育二胎的人群范围。条例推行之后,上海并没有出现申请生育二胎的,市民的生育意愿也并未因此改变。相关调查表明,上海市民生育观念上逐步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市民在生育问题上都会全面考虑事业发展、经济负担等因素。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桂世勋教授认为,新的政策是在人口数量控制和缓解老龄化之间找出平衡点,这有利于调节人口结构。根据上海的调整情况,我们可以预示,通过调整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来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是可行性的。

3.2 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

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结果会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是劳动力来源的基地,在总体人口中处于核心地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所占比重的大小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缓解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短缺的形势,国家的人口政策重心应逐步转向以提高人口素质为主,必须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支出,鼓励全社会各种力量投资办学,并从政策上予以倾斜。通过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来丰富劳动力资源,增强单位劳动力创造财富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出生人口素质,重视出生缺陷和残疾人口问题,降低新生婴儿的死亡率。这对保证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3 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既要以儿童、老人为出发点,同时也必须关注成年人问题

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政策对象进行调整的。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长期以来以婴幼儿、老人为主要出发点,较为重视儿童成长和老年人问题。但是,从人口发展是动态的,今天的成年人群体也就是明天的老人群体。因此,出于对问题前瞻性的考虑,现时我们也应该重视成年人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今失业现象严重、下岗人口增多的情况下,我们尤其应该把人口充分就业、劳动力充分利用作为制定人口政策的出发点,把增加就业人口规模作为政策目标,保护劳动年龄人口的个人利益。

我国人口老龄化热潮既是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也是具有其深刻的历史和制度根源。解决老龄化问题,既靠我们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也要求我们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客观地对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进行调整,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竞能.现代西方人口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 顾宝昌. 综论人口态势——与实践的对话[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3 周皓.低生育率条件下的中国人口控制[J].人口与经济,2000(5)

4 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5 李建新.不同生育政策选择与中国未来人口[J].人口研究,1997(1)

第7篇:老龄化的原因范文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开始上升,少年儿童人口比例相对降低,人口老龄化进程起步。1982年、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继续上升,分别达到了7.63%、8.59%,相同年份的少年儿童人口比例逐渐下降,从33.59%降至28.4%。

199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成为人口老年型国家。此后,伴随建国后第一次出生人口高峰人口陆续进入老年,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

从未来发展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不容乐观,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的预测,我国老年人口今年年底将突破2亿,占总人口的14.8%;2025年突破3亿,比重达21%;2033年突破4亿,比重达27.7%;2053年达到峰值4.87亿,比重达34.8%。整体来看,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本世纪上半叶人口发展的最大特征,同时也构成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世界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性发展趋势。自1865年法国最早进入老年型社会以来,特别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欧洲国家及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先后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2000年,世界老年人口总数达6.0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世界人口转变为老年型人口。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近9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老年型国家。据预测,从2010年至2050年,世界人口数量将由69亿增加到93亿,老年人口数量由7.6亿增加到20.3亿,老龄化水平由11%提升到22%,老年人口增长将达到全球人口增长的53%。分区域看,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继续深入发展,老年人口数量从2.68亿增加到4.18亿,老龄化水平由21.7%上升到31.9%。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由4.90亿增加到16.13亿,老龄化水平从8.7%上升到20.2%。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性趋势。

在我国,伴随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生育率水平不断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将不断延长,人口年龄结构必然老龄化,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则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提前至少二、三十年,老龄化水平提升3-4个百分点。计划生育在客观上对人口老龄化起到了助推作用,也是造成我国“未富先老”的重要原因。

人口老龄化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系列重大挑战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前提。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将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客观上要求经济社会结构也随之改变,使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相协调。否则,必然产生各种结构性冲突和矛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本质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不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社会基础相对薄弱的条件下快速发生的,并将在相当长时期内超前于现代化发展,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城乡统筹发展和民生保障等领域产生的影响是全面、深刻、复杂的。

一是在经济持续发展方面。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深刻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基本面的一个长期基础性因素。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在尚未实现富裕、经济承载能力尚不强大的情况下,面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老龄化冲击。人口老龄化不仅改变劳动力结构、降低国民储蓄和资本积累、改变国家税源结构,而且提高养老的经济社会成本、影响金融系统的安全,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度,将逐步加剧实体经济与资本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增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统性风险。长远来看,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影响是负面的、分阶段的。从现在到2020年,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逐步显现。若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2021到2030年,受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影响,我国年均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1.9个百分点。2030年之后,人口老龄化伴随人口负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更为显著和深刻。考虑到我国国情,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加大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难度。

第8篇:老龄化的原因范文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经济影响

一、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

1.我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庞大国家

我国拥有13亿的人口,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

2.流动人口规模庞大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中国国内人口流动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据专家预测,农村劳动力中还有1/3可能转移出来,成为流动人口。

3.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升高到118.06,严重偏离了正常值106。

4.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 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它以老年人口系数作为衡量的指标,指的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的数量在该地区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如果老年人口系数越大, 说明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就越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按照国际老龄化标准来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老龄化社会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突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现在我国的退休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仅仅覆盖了少数的国企职工和城市人口,而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陷入了着既不能依靠国家养老,又难以依靠子女养老的两难境地。

2.社会老龄化使得作为社会财富生产者的劳动人口将相应减少,由此降低整个社会的财富生产能力。我国的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需要供养的退休职工大于在职职员,这就成为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重大负担。

3.与此同时,社会老龄化必然导致人们必须储备更多的资金来应对老年医疗的需要,这样就会降低社会的消费能力。

4.社会老龄化对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国家财政也带来了挑战。在老龄化的过程中,我们慢慢会发觉,养老设施变得越来越缺乏而育儿设施会变得越来越富余。同时全社会的医疗费用也将大大增加,财政就要承受更大的负担。

四、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速度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即由于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国家必须增大税收和财政预算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这样就会加大企业的成本,影响企业在扩大再生产方面的投资。

(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劳动力的供给方面。中国现阶段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仍在增加。据专业人士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从1998年劳动年龄人口7.9亿增加到2020年的9.2亿。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面对的将是劳动力过剩,就业难的问题。

(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因为年长劳动者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不如年轻人,因此劳动力的老龄化容易给技术更新和行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发展变得十分被动。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分配的影响

在人口老龄化和现代化的影响下,老年人与中青年一代人之间在利益分配的矛盾可能会更突出一些。退休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了社会保险费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大幅度的提高,在职人员逐渐感觉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的压力过大,于是出现了两代人之间究竟“谁养活谁”的说法,反映了我国当前代际矛盾的特点。

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就对储蓄的影响而言,首先由于工作年龄人口的相对减少和老年消费人口的大量增加,使社会和个人储蓄能力相对下降。其次,国家、企业和个人增加对养老保险的投入,也可能会减少在职员工的实际收入水平。再次,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总的消费人口增加和个人消费时间延长,因此也可能导致社会储蓄的下降。

就和社会投资的关系而言,老龄化使社会的储蓄出现相对或绝对下降,因此国家或银行的投资必然受到影响。人口老龄化对投资的影响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应该是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4.人口老龄化为市场发展提供的机遇

(1)老龄化为消费品市场提供的机遇

老年人的消费需要一般体现为保健、实用和方便。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占社会总的消费份额的比重在不断提高,而且由于老年人消费的特殊性,因此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也要发生明显的变化。我国老年市场虽然有所启动,但几乎还是一块未被开发的领域。我们更应该看到,在人口老龄化的后期,有关老年医疗保健的市场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我国老年市场发展的人口学与经济因素

第9篇:老龄化的原因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如何通过政策调整缓解这种现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河南省老龄化系统模型,然后利用GM(1,1)灰色模型对系统中部分因素进行预测,再将预测值导入模型,从而对2012~2020年河南省人口总量、老年人口量和老龄化系数进行预测。最后,通过政策模拟,预测了不同政策情况下老年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和医疗投入对老龄化系数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政府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制定相应措施。

关键词:老年系数;GM(1,1);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8003303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改善,人口发展出现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以及人口寿命延长等现象,这必然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人口老龄化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老龄化社会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简称老龄化系数)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老龄化系数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反应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老龄化系数的高低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2002年河南人口老龄化系数为7.38%,2011年老龄化系数上升至8.61%,河南正处于老年型社会的行列。由此带来的劳动力缺乏、老年抚养负担加重、财政压力等都给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如何在一定的政府调控下实现河南老年人口量和人口总量的有机结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大多数学者只是对全国老龄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区域的老龄化研究却很少。杜鹏等利用联合国最新数据对中国和亚洲各国人口老龄化进行比较,提出在未来60年内中国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吕盛鸽等利用生命表理论、联合国平均预期寿命增长模型及年龄移算法对北京市人口老年化系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预测期内老龄化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包玉香等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方法对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得出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存在的结论。

2 研究方法概述

2.1 GM(1,1)模型

GM(1,1)表示灰色模型是一阶方程,含有1个变量。设系统数列为:X(0)(k)={X0(1),X0(2),…,X0(n)},

第一步对该序列作一次累加生成(1-AGO)得:

(1)

第二步对X(1)作紧邻均值生成得:

(2)

第三步建立GM(1,1)模型的白化方程:

(3)

其中,-a为发展系数,b为灰色作用量。

方程3的时间响应式为:

(4)

第四步求出X(1)的模拟值

(5)

第五步还原求出X(0)的模拟值

(6)

第六步检验误差,并求出相对误差的值。

2.2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机理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被誉为“政策实验室”,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ay Forrester教授于1956年创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从系统内各变量的因果关系出发,分析各种因素之间构成的因果反馈,从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出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及形成机制。通过获得主要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解析表达式,并确定如何对系统实施最优控制,使政策变量有效控制系统状态的发展变化。系统动力学具备处理时间滞延、信息回馈、非线性问题、动态性复杂的能力和优点,经多年发展渐渐发展为一门体系完备的学科,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态、企业管理等复杂系统决策的实验和制定。

3 人口老龄化系统SD模型

3.1 人口老龄化系统边界的设定

根据人口统计学原理,生育和死亡是引起人口变动的两大基本原因,为预测河南老龄化系数,初步选取青少年人、成年人、老年人、总人口量、出生率、死亡率和女性比例等指标序列,并用牛眼图表示(图1)。

牛眼图又被称作边界图,内生变量放在中心,外生变量放在环外,能明显的表示出建模者对这个系统边界的界定,能显示模型的重点和需要的输入。青少年、成年、老年等7个内生变量放在内环,生育率、死亡率、女性比例等5个外生变量放在外环,系统排除在外的变量迁移率放在环以外的地方。牛眼中心变量较多这是一个好的标志,表明需要的输入与内生变量之间是相对平衡的。

3.2 人口老龄化系统因果关系图

系统边界确定后,就可以用因果关系图(Causal Loop Diagrams)来描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图中的因果链可标明影响作用性质的正负,正号表明箭头指向的变量将随箭头源发的变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而负号则表示变量间与此相反的关系。通过对人口老龄化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可建立因果关系图(图2)。

系统中主要的反馈回路有:

正反馈回路:青少年成熟成年人成年女性出生青少年

负反馈回路:老年人死亡老年人

3.3 人口老龄化系统SD流图

系统设计的变量主要有状态变量、目标变量和控制变量三种,本模型具体包括:

(1)状态变量: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是人口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目标变量:老龄化系数,是系统研究的最终目标,不同的控制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目标结果。

(3)控制变量:计划生育政策和医疗投入是为协调老龄化现状而调整的手段。

系统动力学流图可以反映出因果关系图中没能反映出来的变量性质和特点,使系统各指标之间的作用机制更加清晰,通过数学逻辑关系式量化,实现仿真目的。人口老龄化系统的SD流图见图3。

4.1 数据处理

本模型仿真时间设为2002~2020年,其中2002~2011年的数据均来自《河南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2012~2020年,生育率、女性比例和死亡率的数据由GM(1,1)预测得到。建立GM(1,1)模型,预测得到生育率、女性比例和出生率数据(见表1)。

模拟结果表明,生育率、女性比例和死亡率的相对误差都在3%以内,说明GM(1,1)模型的拟合度非常好,可以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模型。

4.2 模型有效性检验

以2002年的数据作为状态变量初始值,模型的仿真时间设为2002~2020年,取DT=1。应用SD建立的人口老龄化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运行,仿真结果对比见表2。

表中数据显示,模拟数据的相对误差均控制在10%以内,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度较好。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误差范围在10%之内是合理的,此模型运行结果符合要求,证明所建立的SD模型是可行的。

4.3 政策模拟

政策模拟是通过改变SD模型中的某些政策变量来分析政策对系统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研究必须考虑的现实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减缓,随之带来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不平衡等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人口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研究,为决策者提供必要的参考,以推动河南省人口结构的优化。而老年医疗投入则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寿命,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河南省发展的老年人医疗投入,从而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对河南省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因此,应从计划生育和医疗投入两方面,利用政策模拟分析不同的政策对河南省人口结构的影响。一方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从2012年开始实行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的生育政策;另一方面从2012年开始改变医疗投入将医疗投入分别增大20%、减小20%。本模型模拟的是在其他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放宽生育政策,将医疗投入分别增大20%和减小20%时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

图4 不同政策下人口总量预测值图4表明,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增加20%医疗投入将使人口总量增加,减小20%医疗投入将使人口总量减少。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对河南人口总量的影响最大。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2020年河南人口总量将迅速增至11050.6万人。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河南总人口的数量变化。

图5 不同政策下老年人数预测值 图5表明,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对老年人口数量的影响较小、增加20%医疗投入将提高使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而减小20%医疗投入将减小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增加20%医疗投入,202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增至1013万人;减小20%医疗投入,201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增至977.02万人。由此可见,医疗投入影响老年人的数量变化。

图6 不同政策下老年系数预测值图6表明,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增加20%医疗投入,减小20%医疗投入对老年系数的变化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012年开始实施相关政策,放宽计划生育的情况下,2020年老年系数将达到8.95%;减小20%医疗投入的情况下,2020年老龄化系数将达到9.26%。两种政策的实施将减小老年系数的增长速度。增加20%医疗投入的情况下,2020年老年系数将达到9.57%,老年系数的增长速度加快。

5 结论

通过SD模型仿真分析可以看出,老年系数增加一方面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医疗投入的影响。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将在短时期内减缓老年系数的增长速度;增大医疗投入将加快老年系数的增长速度,减少医疗投入将减小老年系数的增长速度。因此,政府应从计划生育和医疗投入两个方面着手对河南人口老龄化问题该制定相应措施,从而减缓人口老龄化现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邬沧萍,杜鹏等.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2]杜鹏.中国和亚洲各国人口老龄化比较[Z].人口与发展,2009,(2):7580.

[3]李扬,刘慧.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变化特征[Z].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1):131137.

[4]包玉香.人口老龄化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J].人口与经济,201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