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体化设备市场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是一种可供销售的活动,是以等价交换的形式为满足企业、公共团体或其他社会公众的需要而提供的劳动活动,本文所讲的物流服务也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一种活动,通过市场交换可实现物流服务的价值。
在物流服务模式的理论研究方面,有许多关于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等的表述,比较典型的是孙贤伟、张忠明在《我国现代物流服务模式及其发展研究》一文中阐述的将物流服务模式分为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第四方和类物流业服务模式五种,这种分类方式对于物流需求企业在进行自营或外包物流决策以及分析物流产业结构时具有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但随着物流市场的逐步壮大和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发展,这种分类方式对于指导物流服务市场供给主体更好地服务于需求主体方面意义不大。鉴于此,笔者试图从我国的物流现状出发,以促进物流市场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实质重于形式为原则,提出新的物流服务模式种类,旨在指导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二、物流服务的涵义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中并未对物流服务进行定义,《物流术语》修订稿第三稿中增加了物流服务的概念,将物流服务定义为满足客户需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产生的结果。
物流服务首先属于产品,并且是无形产品,因此具有无形产品的特征,它并不改变货物本身的性质,只是以货物为媒介,通过对货物实施储存、运输等功能实现其时间和空间价值,物流服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具有一致性和不可储存性,同时,由于物流服务产品质量好坏与客户的主观感受有关,很难进行完全客观定量化的评价,因此,对不同的客户以及不同的产品,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三、物流服务模式的种类及其特点
笔者将物流服务需求分为单功能服务、多功能服务及一体化服务需求三大类,并以此为依据,将物流服务模式分为单功能物流服务模式、多功能物流服务模式和一体化物流服务模式三种,对于每种物流服务模式其发展要领分析如下。
1.单功能物流服务模式
目前,我国有许多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或部门)转型(或分离)而来的,这些企业以运输或仓储为主业,在物流市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单功能物流服务模式的提出就在于指导这类企业的发展。
单功能物流服务模式是具有相应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物流企业为社会提供单一功能(如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的一种服务模式。由于运输和仓储是物流系统最强大和最主要的功能,单功能物流服务模式又可以分为运输主导型物流服务模式和仓储主导型物流服务模式。
(1)运输主导型物流服务模式
运输主导型物流服务模式是拥有适当的运输设备(火车、轮船、飞机等)、运输设施(货运站、港口、机场)、必要的装卸设备等的物流企业为社会提供专业运输服务的物流服务模式。运输主导型物流服务模式的内容既包括点到点的货物运输,也包括多式联运(物流企业在多式联运中发挥主导作用),还包括物流企业根据客户需求所进行的JIT运输等,在服务实际操作过程中,物流企业可以联合其他物流企业共同完成运输任务。我国目前已经有部分物流企业向该方向发展,如常州交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佳宇物流有限公司、渤海石油运输公司、汕头市水运总公司、芜湖县弋江航运公司等。
运输主导型物流服务模式企业的发展要领如下:
①要能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运输服务。由于运输主导型物流服务的服务功能单一,只有通过专业化的运输服务才能在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市场中立足。专业化运输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要有专业化的运输设施和运输设备: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尺寸、标准上运输主导型物流企业都要能够满足不同货物、不同货主对运输设施与设备的要求。
·要能通过高效科学的管理方法,提供高水平的服务:通过高效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减低物流成本或提供其他企业无法提供的物流服务。如:多式联运服务,针对不同的需求者,结合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通过合理的选择,实现有效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JIT运输服务,用适当的时间、将正确的货物送达到正确的目的地。
②要有相对完善的运输网络。运输业是规模经济行业,较大的运输量和较强的运输组织能力能够保证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输服务。拥有相对完善的运输网络可以使运输主导型物流企业大量减少回程空驶,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从而发挥规模效益。
③要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随着终端产品市场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日趋明显,需求企业要求为其提供服务的物流企业具有较强的反应机制,因此,运输主导型物流企业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如EDI、GPS等)为支撑,快速地响应客户以满足客户需求。
(2)仓储主导型物流服务模式
仓储主导型物流服务模式是拥有适当的仓储设备(货架)、仓储设施(仓库)以及必要的装卸和拣选设备等的物流企业为社会提供专业仓储服务的物流服务模式。仓储主导型物流服务模式的服务内容既包括货物的保管服务,也包括适当的加工包装以及流通服务。以仓储服务作为切入点进入物流市场也是许多物流企业的选择,如广东鱼珠物流基地有限公司、浙江元通物流有限公司、湖州华盛达仓储物流有限公司等。
仓储型主导型物流服务模式企业应把握好的发展要领主要有:
①要能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仓储服务。与运输主导型物流服务模式相似,仓储主导型物流服务功能单一,只有通过专业化的仓储服务才能在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市场中立足。专业化仓储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要有专业化的仓储设施与设备:在数量上,要有一定量的仓容以满足客户需求,在质量上要有适应不同货物储存条件的特殊仓库,如冷藏、冷冻库以及危险品仓库等,可以满足不同需求主体对仓储设施与设备的要求。
·要有高效、专业的仓储管理能力:仓储主导型物流服务涉及的货物品种较多,不同的货物由于化学、物理性质不同,其储存条件也各不相同,并且各需求企业的不同货物的进出频率也不一样,只有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才可以合理地兼顾各项因素提高仓储效率,从而降低仓储成本。
②要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信息化程度能提高物洗企业对货物管理的便利性和服务效率,减少货损、货差,同时也为物流供需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提供保障。
③要有相对固定的服务对象。仓储主导型服务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比例较大,服务对象相对固定能保证一定量的货源,并且随着货物数量的增加以及仓库利用率的提高,物流企业的单位服务成本相对降低,从而发挥规模效益。
2.多功能物流服务模式
根据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在外包物流服务中,企业对包含多种物流服务的综合物流服务需求呈上升趋势,如生产制造企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希望提供三种以上物流服务的企业需求比例高达73%。针对这种需求现状,笔者提出了多功能物流服务模式。它是指物流服务企业为需求方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流服务内容的一种服务模式。
多功能物流服务模式企业应把握好的发展要领主要有:
(1)要有相对丰富的服务内容。与单功能服务模式相比,多功能物流服务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能提供相对丰富的服务内容,因此,多功能物流服务企业需要至少提供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服务内容。
(2)要有较强的技术性。物流服务的技术性既包括物流服务实际操作的技术性也包括对物流服务内容管理、组织协调的技术能力,通过较强的技术能力,可以实现相对现代化的服务内容并做好物流服务内容之间的互相协调,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成本。
(3)要有实现物流系统局部优化的能力。实现物流系统局部优化是多功能物流服务模式相对单功能服务模式的另一大优势,虽然企业还不能做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但通过多功能物流服务已经可以做到相对较优。因此,多功能物流服务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的整合、组织能力,使所负责的物流部分实现局部优化。
3.一体化物流服务模式随着制造、零售企业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期望物流企业为其提供包括方案设计和物流实际运作在内的一体化物流服务。一体化物流服务模式是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流服务,并将这些服务一体化的一种服务模式。一体化物流服务模式是许多大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如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海集团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新科安达等。
一体化物流服务模式企业应把握好的发展要领主要有:
(1)要有一体化服务的策划能力,寻求到一体化服务的利润空间,并据之明确一体化服务的内容及方式。一体化物流服务不是单纯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多个功能性物流服务的组合,扮演物流参与者角色,而是需要将多个物流功能视为一个整体,考虑各个物流环节的衔接,然后进行整合,对客户物流运作进行总体设计和管理,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扮演的是物流责任人角色。因此,企业必须具备一体化服务的策划能力才能为需求方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
(2)要有很强的管理组织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能按上述确定的服务内容和方式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一体化物流的服务难度很大,需要企业有很强的管理组织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将所提供的各服务环节整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管理,目标是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
(3)要能与物流需求方长期合作结成战略联盟。一体化物流服务模式企业需要新建专门的物流设施,购置专门的物流设备,深入分析需方企业物流过程,为需方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这使供需双方的风险都很大,所以双方应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联盟关系来降低供需双方的风险。
(4)要有很高的信息化水平。一体化物流服务模式供需双方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是一种战略同盟的关系,双方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只有通过全面、系统、深入的信息交换,物流企业才能为需求方适时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
四、结束语
实施垂直一体化的理论依据是科斯教授的交易费用理论,即通过实施一体化经营,可以使产品独具特色,降低交易费用,带来更大收益。麦当劳在全球扩张也采用过垂直一体化战略,比如麦当劳为保证产品质量,耗资4000万美金在俄罗斯建立了奶牛养殖场、蔬菜种植园和食品加工厂,为当地的餐厅食品提供牛奶、土豆、蔬菜、汉堡肉、面包等原材料。建立当地餐厅只花费400万美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
二、垂直一体化的优势
很多企业采取垂直一体化是出于利润驱动,实施垂直一体化有下列优势:
1、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当企业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如果这时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趋向饱和,未来难以出现新的大范围增长,企业的投资应考虑向纵向发展。垂直增长是纵向发展的有效途径。后向一体化有利于保证原材料供应和产品价格、质量的稳定,前向一体化可以减少中间环节,了解市场需求,降低风险,获得更多利润。
2、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费用
根据波特五因素模型,行业利润受到五大因素包括供应商、经销商、竞争对手、替代品和顾客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垂直一体化减少了供应商和销售商讨价还价对企业构成的威胁,企业通过实施一体化,降低了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路的不确定性。当企业掌控了上、下游生产供应链的信息,各个环节以成本价供应,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能以更经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
3、有助于技术创新
研究表明,垂直一体化企业比起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更有利于创新。早在1955年,弗朗克认为英国在纺织业、钢铁业方面创新缓慢与当时缺少垂直一体化企业有关,当时英国的工厂组织很多是单独的彼此联系较少的企业,这阻碍了创新的发展。比如纺织行业,由于工业的发展,1939年美国纺织业自动化程度已达到95%。但是1939年的英国只有5%自动纺织机,为何英国作为当时的纺织中心,其自动化程度如此缓慢?弗朗克认为这与英国缺乏垂直一体化组织有关。自动纺织业的技术引进,不是单纯的替换机器,需要对配套的纺纱设备、工厂厂房进行改造,改变原材料、配料方式等,单独的企业中工厂主无法掌控工厂以外的事情,如果是垂直一体化组织,从原材料到生产设备的改造“一条龙”生产,有利于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
4、避免资源浪费,加快新产品开发
垂直一体化打造“销”一条龙,有利于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生产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避免产销不对路造成的商品积压和资源浪费,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三、垂直一体化的弊端
垂直一体化虽然有诸多优势,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发展,但是实施垂直一体化也存在弊端:
1、垂直一体化降低企业对环境变化快速反应的灵活性
当环境变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相抵触时,企业需要改变战略,见机行事。IBM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不仅生产电脑主机,还自己生产电脑零配件。这是属于后向一体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个人电脑风靡全球,造成主机电脑销量陡然下降,这时IBM公司意识到自身主机电脑和零部件生产能力过剩,公司不得不花费巨资,削减部分生产能力,集中力量于核心业务。
2、利润越大,风险越大
垂直一体化提高了行业投资,提高了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也增加了商业风险。一旦行业变化,对以前投资设备放弃或改造所需代价较大。
3、垂直一体化需要多样化的管理技能
自从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山东等一些地区率先采用了以公司或集团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农户实行有机联合,形成“风险共当,利益共享”的经营方式以来,农业产业一体化逐渐在全国各地被采用、推广和普及。同时农业产业一体化理论和应用研究也引起了众多的理论工作者和各方面人士的热心关注。出现在报刊、杂志上成果尤如雨后春笋。这些研究成果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理论研
究和案例研究两类,后者主要关心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实例,而对于前者则众说纷纭,即使农业产业一体化内涵问题至今尚未达成共识。(1)(2)
目前为止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宏观、微观和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三种方向。宏观研究是以国家改造农业生产的现状,提高农业部门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程度为出发点。微观研究是以农业部门(包括食品加工、流通、机械等相关部门)内企业的经营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为主要目标。第三种方向是把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宏观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3)
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上述的第一和第三种方向。其实,在市场经济中,龙头企业采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方式与否,是企业自身选择经营方式和经营组织形式的问题,优先考虑企业本身能否从中获得利益,即经营理论中的企业利润最大化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在不断提高,因此把农产业一体化的研究同企业的行为结合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去研究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是非常必要的。(4)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至今还未出现代表性学派和理论学说。
本文拟从经营理论出发研究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内涵,应用前提,作用和局限性,并通过比较分析美国、日本、韩国和泰国的养鸡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实例来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农业产业一体化理论。
二、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内涵
农业产业一体化作为龙头企业的经营方式、战略手段具有名词的和动词的两种含义,名词的含义是指龙头企业采用的经营组织形式,即在一个或数个产品连续的生产和流通阶段上,龙头企业同时从事连续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阶段的生产和流通活动。动词的含义是指龙头企业采取的经营手段,即在一个或数个产品连续的生产和流通阶段上,龙头企业利用兼并或者增添新的设备介入其他阶段生产或流通活动。如果龙头企业介入生产投入要素,原材料的生产、流通阶段,称为“前向型”(Forward)的农业产业一体化,反之,参与产品后道加工或流通阶段,称为“后向型”(Backward)的农业产业一体化。
动词性农业产一体业化属于龙头企业的合并或兼并活动,在英语中称为“Integration”,日语中被称为“统合”。这种活动是同社会分工相对立。社会分工是指在生产的连续阶段上,企业仅仅担任单一生产或流通机能;而农业产业一体化是把作为分工的结果,由市场价格机制--“看不见的手”调整的,属于企业外部活动的生产、流通内部化,由企业的计划生产、分配来取代。可以说农业产一体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然而,不可忽视的前提是市场行为规范确立和企业内部管理能力提高。采用农业产一体业化主要目的是通过节约产品在生产和流通阶段中的交易费用(Thecostoftransaction)来降低成本,增加一体化内部各方利益。(5)以下我们拟从市场构造的角度说明农业产一体业化通过什么方式降低产品交易费用的。
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市场可以分为三类,(1)完全竞争市场,(2)垄断市场和(3)不完全竞争市场。一般来说,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购买农产品或生产资料的费用比完全竞争市场要高,而出售农产品或生产资料的利润又比完全竞争市场要低,原因是:
(1)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厂商)不能够获得交易商品的市场价格,品质和特性有关的全部信息。因此必须经过市场调查,质量测试以后才能获得这些信息,由此增加费用。
(2)市场交易数量的不确定性。交易数量的不确定性是指企业有可能买不到计划中的生产资料,或卖不出自己的产品。如果企业不能购买计划中的生产资料,就会造成开工不足,使设备搁置和人工费浪费。反之,企业为了确保生产不会受生产投入要素的影响,囤积生产资料,又必须增加库房费用和银行利息。
(3)商品质量的不确定性。原材料的质量同产品的品质、企业声誉和利润有密切的联系。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在各家企业(厂商)生产的同类产品中同质的不多,即使是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产品也有质量差异。生产企业往往会由于换用另一家厂商的原材料,而影响产品质量,减少经济效益。
(4)技术开发困难。生产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有时需要采用新型的原材料,因此必须要求生产原材料的企业也同时从事技术革新,产品开发和增添新的生产设备。可是原材料生产企业在确定新产品有稳定销路之前,有可能拒绝合作。
(5)欺骗性,由于市场道德没有完全确立、法制还没有健全,有些企业或个人从短期目标出发,以次充优,缺斤少量。甚至有些企业内部的经办人员为了贪图私利而在对外交易中损害企业的利益。(6)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取得原材料的交易费用,同样,在企业出售产品的时候也由于不确定性,增加风险和交易费用,减少收益。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前向性和后向性产业一体化来生产自家使用的原材料,或者对自家的产品进一步深加工,销售(包括契约生产和销售),从而避免由于市场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这就是龙头企业从经营的角度来考虑和采用产业一体化的主要原因。(7)
三、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类型
从经营的角度来考察农业产业一体化类型就是研究它内部的组织结构,即研究龙头企业同被一体化企业或农户之间人事、物资、资金和信息联系方式(质)和紧密程度(量)。具体的是农业产业一体化中,龙头企业对被一体化企业或农户的人事支配力量、生产控制力量、资金占有份额、信息掌握量和技术指导力量。
根据这四个方面,我们把农业产业一体化分为“内部组织”,“中间组织”和“内部市场”的三种类型。
“内部组织的农业产业一体化”是指龙头企业全所有制形式,即龙头企业通过增添新的生产设备、流通设施,或50%以上参股的方式来参与原材料部门(前方)和产品加工部门(后方)的生产或流通活动。在内部组织的农业产业一体化中、龙头企业拥有全部或大部分的资本,掌握了企业的管理权、技术指导权和内部信息。特征是龙头企业拥有包括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在内的整个系统。有些内部组织的龙头企业还掌握了复数农产品的产供销活动。这种经营组织形式的优点是龙头企业采用多角型经营战略,各部门利润的平均化可以减少企业的风险。但也面临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递减的问题。
“中间组织的农业产业一体化”是指龙头企业部分所有制形式。龙头企业虽然没有直接地从事其它阶段的生产和流通活动,但是它也掌握被产业一体化企业或农户的一部分资金,也在拥有一部分人事权,共享企业内部的信息和情报,共同参加新产品的技术开发活动。中间组织的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特征是龙头企业通过掌握被一体化企业的少量的股份,参与这些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使龙头企业和被产业化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种半内部化性质的农业产业一体化可以使龙头企业和被产业化企业(包括农户)之间保持长期稳定和持续协作,使得企业或农户能够安心的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
“内部市场的农业产业一体化”是指龙头企业通过和被一体化企业或农户缔结长期或短期的契约合同,来确保生产资料的定期、定量、定质需求和供给的经营方式。特点是龙头企业通过契约的约束来建立一种半计划性的,有一定控制权力的原材料和产品供求的内部市场。同从外部市场购买和销售原材料和产品相比,龙头企业可以避免市场变化、商品质量不确定以及欺骗性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被一体化企业和农户在卖方市场中可以确保产品的相对稳定的需求。内部市场的农业产业一体化的优点是有较大的灵活性,缺点是参加双方共担风险的机制薄弱。
内部组织、中间组织和内部市场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区别在于龙头企业对被一体化企业或农户生产、流通的控制程度不同。应该看到,企业采取的经营组织形式只有在同外部市场构造相适应的情况下,才能取得经济成效。内部组织的农业产业一体化适用高度成熟市场,中间组织的农业产业一体化适合于中等发达市场,内部市场的农业产业一体化适合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由于市场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对称的性质,这三种微观农业产业化形式有可能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上并存。(8)
四、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局限性
农业产业一体化除了上述的积极作用以外,还具有各种局限性。首先必须注意到“企业规模效率递减”问题。采用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结果是龙头企业的管理范围扩大。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形式,提高管理阶层的管理能力和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内部同外部的信息传递、处理能力,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的效益,相反还有可能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以下试图用模型来说明企业规模和管理效益二者间的关系。
五、农业产业一体化中龙头企业同农户的关系
在内部市场的农业产业一体化中龙头企业为了确保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定期、定量、定质需求和供给,通常的做法是同农户缔结长期或短期的契约合同。龙头企业采用契约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其中包括管理费用,工资支出和原材料。由于某些农产品,特别是养殖业需要没有间断地得到精心管理,对于龙头企业来说,同雇佣三班工人在24小时轮流值班相比,生产承包给农户除了可以节省管理费用、工资支出和原材料费用以外,农户出之于自身利益考虑,在管理上更加细心,减少失败的风险率。然而对于农户来说,采用契约生产方式不仅可以避免由市场需求变化所造成的风险,而且还可以借贷到流动资本或生产资料,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和改善生产条件。龙头企业发展、扩大给农户带来更多的生产机会,而农户可以通过契约得到社会平均或以上的收益。在这些方面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是一致的。然而,龙头企业采用农业产业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增加企业利润,即通过减少市场交易费用,企业内部管理费用,劳动力支出费用和扩大设备的利用效率来达到目标,因此龙头企业必然会尽可能减少对农户的支付。同样农户加入农业产业一体化也是为了增加收入。在这方面龙头企业和农户二者的利益是对立的。农户在一体化中获利的多少,取决于他们同龙头企业的交涉力量,即一方面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另一方面取决于农户对龙头企业的依赖程度。后者受到农户同龙头企业结合方式制约。
在农业产业一体化中,农户和龙头企业结合的方式可以分为五种。(1)契约生产形式。龙头企业同农户签订合同,农户只能购买龙头企业独家提供的原料,然后按照契约规定的质量、数量以及价格向龙头企业缴售产品。(2)资本融资形式。对于缺乏流动资金的农户,由龙头企业担保向银行贷款,或者龙头企业直接借款给农户,然后农户通过向龙头企业出售产品的方式偿还贷款。(3)流动资本所有形式。龙头企业和农户共同出资生产,龙头企业提供流动资本,农户提供固定资产和管理劳动。(4)部分所有形式。农户除了提供土地以外,其它的生产资料全部由龙头企业负责。(5)完全所有形式。土地、固定资产和流动资本全部属于龙头企业所有,农户仅仅只提供管理劳动。随着农户和龙头企业结合的方式从(1)向(5)推移,农户在生产中的管理意志决定权力逐渐削弱,同龙头企业交涉的力量也逐步下降,从具有完全意志决定权的独立生产者转化为依赖龙头企业的工薪劳动者。
六、农业产业一体化成立的客观条件
龙头企业采用农业产业一体化最终目标是增加企业利润。可是在采用农业产业一体化时,如果内部和外部条件还不成熟,龙头企业仍然不可能实现它的预订目标。以下把农业产业一体化成立的必要条件归纳成七点。
(1)相关企业和部门在空间上的统一性。生产资料,产品生产和产品加工部门必须集中在交通便利的、一定距离的范围内。
(2)相关企业和部门在管理上的统一性。生产资料,产品生产和产品加工部门的生产由龙头企业统一计划指挥,协调。
(3)内部和外部信息收集和管理的统一性。一体化经营内部各企业、部门以及外部市场的信息能够得到准确、迅速地集中、分析和使用。特别是计算机联网。
(4)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管理技术的进步,每个劳动者的生产和管理能力必须明显增加,每个契约农户的生产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
(5)日常工作和临时工作分工。在农业产业一体化的最基本单元(如农户)中把日常工作和10-20天需要一次的临时性工作分离开。从而使从事后一种工作的专业人员能够在一体化经营体内部的各农场,农户之间循环工作。
(6)技术工作和普通工作分离。在整个一体化经营中只采用极少数的技术人员,指导全部技术工作。
(7)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在一体化经营内部,各企业、部门以及参加的契约农户之间形成共同、长期利益概
念,同时也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9)
在探讨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内涵,应用前提,作用和局限性以后,本文拟通过分析美国、日本、韩国和泰国的养鸡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实例来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前面对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理论研究。
七、美国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
第一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繁荣给鸡蛋和鸡肉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市场,同时也促进养鸡产业朝集约型的规模化养殖的方向发展。新的养鸡技术的开发和机械化程度的普及,在提高养鸡场生产能力的同时,饲养每一羽鸡的固定资本的投资迅速增加。然而,由于消费概念的改变,美国人均鸡蛋的消费量逐渐减少,给养鸡产业中造成很大的压力,竞争更趋激烈。鸡场的平均饲养羽数从1946年的2,209羽增加到1967年的36,999羽。70十年代后期养鸡经营规模的大型化,寡占化的倾向更趋严重,1982年51家饲养规模在100万羽鸡场的养鸡总数占全美国的57%。80年代初美国排行4位以上鸡场的饲养规模是400万羽,1985年增加到500万羽以上,到90年代它们的规模都超过1,000万羽。养鸡产业中采用一体化经营的比率从60年代的17.4%,增加到70年代的35.4%,80年代的48.0%。进入90年代超过了50%,其中在养鸡规模100万羽以上的60个养鸡场中,采用一体化经营的比率是70%。
到五十年代初期,美国养鸡产业采用一体化经营方式的已经非常广泛了。当时一体化经营的主要形式有(1)内部组织型、(2)契约生产型和(3)共同销售型三种。内部组织型是大规模的养鸡场建立自己的饲料加工厂、鸡蛋和肉鸡加工场,雏鸡的孵化场。契约生产型是以饲料产业为龙头,在掌握加工、孵化部门以后,通过契约生产的形式让农户为其养鸡。共同贩卖型是龙头企业担任加工、包装、流通和销售等生产的下游部门工作,养鸡场仅从事鸡蛋和肉鸡的生产。龙头企业在产业一体化经营内部的统制力量从(1)式到(3)式逐渐减弱。进入80年代以后,美国的养鸡产业进入垄断阶段。在采用契约生产型和共同销售型一体化经营数量减少的同时,契约农户养鸡也大量地破产。大规模的养鸡场为了降低饲料成本,进一步把一体化从饲料加工扩展的种植农场。在零售业方面为了避免零售商(如超级市场)分享利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连锁商店。九十年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的养鸡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为了使用国外的廉价劳动力,向国外投资和争取世界市场,成为跨国的产业一体化。(10)
八、日本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
日本的养鸡产业直至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才开始采用一体化经营方式。日本的养鸡产业一体化可以分为商社和农协两个系列。虽然日本进口粮食的关税非常高,但是饲料通过保税工厂进口是免税的,有丰厚的利润。日本的商社由于其复杂的背景,插手饲料的进口业有很长的历史,如三井物产从三十年代中期就建立保税工厂,进口饲料、生产配合饲料。六十年代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食品消费结构的欧美化的同时,鸡肉和鸡蛋的需求急剧增长,饲料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商社为了促销饲料,建立种鸡场(和美国、英国、法国合资)、孵化场、肉鸡处理加工厂、鸡蛋的分等和包装工厂和超级市场。甚至有的商社还把他们的鸡肉、鸡蛋生产同系统内部饭店、旅馆的需求结合起来。另一种商社型的一体化经营是从零售业发起的。这些商社掌握大规模的超级市场和食品加工厂,为了确保鸡肉和鸡蛋的货源,他们建立孵化场、饲料加工厂。商社一般都有自己的大规模的养鸡场。日本的以商社为代表龙头企业同养鸡农户的结合方式是,农户提固定资本和劳动力,如土地、鸡舍以及管理劳动,龙头企业提供饲料、雏鸡。农户向龙头企业缴售产品时,商社资本扣除饲料和雏鸡费。
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是以农户为主要成员,共同出资建立起来的农户自我服务性质的组织。它的组织系统包括地区、县和中央三级。业务包括信贷、购买、销售、生产指导和共济。目的是把分散的农户通过自己的组织团结起来,提高农户的交涉力量,同时通过集中起来购买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来增加农户的收入。50年代中期,为了对抗商社的养鸡产业一体化,全国农协的购买协会建立配合饲料工厂。其饲料的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1%。销售联合会还在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和福冈等六大城市建立全国鸡蛋的共同贩卖系统。进入60年代,农协开始涉足种鸡和雏鸡的孵化行业。全国农协贩卖协会和各主要养鸡的大县的农协都建立自己系统内的种鸡场。养鸡农户同农协的关系是,农户购买农协的雏鸡和饲料,再把肉鸡和鸡蛋出售给农协。农协除了在当地出售少量产品外,大部分加工后的成品都通过贩卖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出售。在农协采用的养鸡业一体化经营中,农户提供土地、鸡舍和劳动力,农协出雏鸡、饲料,农协回收肉鸡时根据农户育肥的成绩支付费用。(11)
日本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同美国相比有如下的特征,(1)美国的龙头企业是巨大的养鸡资本,而日本是农业部门以外的商业资本,商社对养鸡农户的一体化。(2)美国的饲料由国内生产,龙头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直接伸手到种植农场。而日本使用饲料中有70%以上依靠进口,采用一体化经营的主要目的是饲料资本为了促销饲料。(3)同美国相比较,日本的养鸡农户受龙头企业的剥削更加严重。美国的龙头企业在向农户贷给雏鸡、饲料和收购的肉鸡和鸡蛋时按预先签订的合同价格,不受以后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而日本在同样的情况下,龙头企业按收购时的市场价格收购肉鸡和鸡蛋,除了支付饲料、雏鸡款外,龙头企业还要扣除利息和手续费。
九、韩国养鸡产业一体化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经营
韩国的经济自1962年的第一次经济开发计划到80年代末为止,得到高速度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采用向美国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经济结构。80年代中期深受国际贸易赤字烦恼的美国在要求韩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同时,强制要求加速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进程。韩国政府在美国的压力下,1993年开放新鲜及冷藏鸡肉、1995年开放冷冻鸡肉,并在1997年全面开放了鸡肉的进口贸易。韩国政府为了提高国内养鸡产业的竞争能力,确保养鸡农户的收入,积极地扶植养鸡产业中的一体化经营。扶植方法是对龙头企业进行倾斜式经济援助,并且在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生产和贩卖合同是给予指导。
韩国的龙头企业的种类繁多,既有以孵化场或肉鸡、鸡蛋加工厂为核心的中小型龙头企业,也有饲料加工、超级市场和食品加工业为核心的大型龙头企业。如韩一食品公司就拥有种鸡场、孵化场、饲料加工厂、零售商店和旅馆饭店。
韩国采用养鸡业产业一体化的特征是,龙头企业向契约农户提供饲料和雏鸡时的价格要低于市场价格,同时,龙头企业为了提高养鸡农户的生产力,还对他们进行技术和经营方面的指导。然而、由于鸡肉和鸡蛋在交付时的市场价格往往偏离预先签订的契约合同价格,特别是在市场价格和契约价格相差过份大的时候会造成混乱,例如合同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时,龙头企业有可能毁约,反之,农户也不向龙头企业缴售产品。因此,政府机构在必要的时候直接对龙头企业和农户合同的执行进行指导、中介和调整。政府直接扶植龙头企业的是韩国养鸡业产业一体化的主要特征之一。(12)
十、泰国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
泰国的养鸡产业一体化集中在肉鸡部门。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泰国的鸡肉已经成为出口日本的主要产品。泰国的养鸡产业一体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华侨资本的一体化、泰国和日本资本合资的一体化以及华侨和日本资本合资的一体化。
华侨资本的一体化属于国际化的、多角型的综合一体化。它以饲料生产业为核心,把饲料原料生产、肉鸡生产、肉鸡处理、出口结合在一起。华侨资本通过商(一般也是华侨)把玉米的种子、肥料以及生活费用贷给种植农户,到了收割季节,农户用玉米清算这些费用。华侨资本拥有祖代种鸡场和父母代种鸡场,种鸡的饲养在直营的养鸡场中进行。商品鸡由直属孵化场孵化后,一半供契约生产使用,另一半通过市场出售。龙头企业同农户契约生产有四种方式,(1)贷给农户雏鸡和饲料,(2)把所有的流动资本,包括生活费用都贷给农户,(3)农户仅提供土地,其它的包括养鸡设备都由龙头企业提供,(4)龙头企业把鸡舍都建设起来,农户仅仅是住在里面管理。在龙头企业加工厂内处理的肉鸡中契约生产约占50%,其余的则通过市场购买取得。采用这种方式目的是避免由于肉鸡市场价格的起伏所造成的风险。泰国的肉鸡加工业都集中在曼谷市周围的60公里以内,距离曼谷港只有1-2小时的路程。龙头企业在港口拥有巨大的冷库,以便随时出口。龙头企业把肉鸡处理场集中在曼谷市的另一个原因是,肉鸡出口的部位仅仅是带骨鸡腿和胸脯肉,鸡的其余部分和内脏可以在该市内销售。
泰国和日本资本合资的一体化是以肉鸡处理场为起点,前向型的产业一体化,而华侨和日本资本合资的一体化却是后向型的。泰国和华侨资本同日本资本结合的目的是,泰国肉鸡的主要出口对象是日本,同日本的食品流通、零售业的结合可以密切的掌握日本市场需求的动向、减少风险。
泰国的养鸡产业一体化特征是(1)以出口为主要目标,因此,他们的饲养和加工都集中在港口城市的周围,(2)龙头企业都从养鸡业外部,如饲料、加工处理、出口业向养鸡农户进行前向型或后向型的一体化,(3)龙头企业的加工处理部门,除了使用一体化内部的肉鸡外还从市场购入50%的肉鸡,表明一体化经营还没有割断同市场之间的联系,属于松散型的一体化,(4)龙头企业除了生产资料以外,还把生活资料都借贷给农户,农户对龙头企业的依赖性特别严重,(5)国外资本和华侨以及泰国资本的结合,垄断了鸡肉的出口业务。(13)
十一、结论和几点看法
本研究是从微观的角度、即从经营的角度讨论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内涵、应用前提,作用和局限性。龙头企业获取生产资料和销售产品有两种途径,或者是通过市场购买,或者是在企业内部通过有计划的生产(包括契约生产),分配。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内,由于信息的不完全,交易费用必然增加。龙头采用农业产业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是节约交易费用。
在农业产业一体化中,龙头企业的利益同契约生产农户的利益是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龙头企业为了增加竞争能力必须按照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规律行事,因此农户能够在得到多大的利益回报,根据美国、日本、韩国和泰国经验,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取决于农户的交涉能力,也即是说,农户对龙头企业的依赖程度越低,其交涉力量就越大。
农业产业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采用必须以客观的市场规模扩大,生产、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和提高到一定程度为前提。如果不具备这些内部和外部条件,龙头企业是不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的。因此,农业产业一体化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取得人们所预想的结果。诚然政府的指导,以及通过制定法规来明确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陈吉元《农业产业化:市场经济下农业兴旺发达之路》,“中国农村经济”1996年第8期。
(2)王化兴《论农业产业化内涵的界定》,“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1期。
(3)“人民日报”社论:《论农业产业化》,1995年12月11日。
(4)胡定寰《中国养鸡产业一体化构造》,“农业、食品经济研究”,日本中部农业经济学会,第42卷第1号,1995年。
(5)胡定寰《改革开放后中国鸡蛋生产的发展过程》,“农业市场研究”,日本农业市场经济学会,第4卷第1号,1995年(日文)。
(6)F.H.Knight,“Risk,UncertaintyandProfit”NewYork:Harper&Row,1965.
(7)R.H.Coase,“TheNatureoftheFirm”,Economica,November1937,p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p.386-405.
(8)胡定寰《微观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及其应用》“农村经济观察”,1997年第6期。
(9)杉山道雄《产业一体化的构造特色》,岩片教授退官纪念论文集“农业经营发展的理论”,养贤堂,1973年。
(10)胡定寰《国际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比较研究》,“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第2期。
(11)吉田六顺《日本养鸡的发展阶段》,“日本家禽学会志”第10卷6号,1973年。
1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工业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我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市场,这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当今,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十分的激烈,我国在工业制造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将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入到工业行业的制造中来才会提高我国科技的技术含量,打破传统的工业行业中存在的成本高、技术含量较低的不良现象。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最初的阶段是简单的机械与电子的融合,在机电一体化的最初阶段人们只是具有了电子与机械相结合来运用的简单的构想,只是停留在理论思想方面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实现电子与机械的相互融合。第二段时期主要是技术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的理论思想,虽然电子技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把理论思想应用在实践中也仍然不能实现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相互融合。第三阶段就是电子技术朝着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而发展。当今社会,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等无不在提醒着我们这是一个智能化的世界。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相应的知识理论。目前,机电一体化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已经实现了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在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最终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机电一体化来实现自己国家的工业化快速发展。
2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发展趋势
2.1采取绿色、环保、轻便和性价比较高的材料
机电一体化在未来的创新方面将会选择采用较为环保、轻便和性价比较高的材料。在机电一体化的原材料方面开始有新的突破。比如说,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选择一些轻便、绿色和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选择原材料之后可以充分联系材料的不同特点来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进而可以保证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的质量并在保证机电一体化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采用更加典型的新型的材料来不断地创新产品,比如,可以在机电一体化中引入高分子材料、智能材料和纳米材料,这样可以使材料的得到一定的回收利用并达到环保、绿色的环境要求。
2.2在造型和功能上的创新
在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下,我国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方面上开始新的创新,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造型和功能方面的创新,机电一体化产品在造型和功能方面上的改进与创新可以较大程度地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产品造型和功能的追求。比如说,在对产品的造型方面的创新时,利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产品的外在造型的审美高度,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对产品造型的需求。除此之外,机电一体化也会越来越重视自身产品的功能,会加强对产品功能上的改进与创新。并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还会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要求来改变产品的功能使得产品的功能变得多样化与全面化。
2.3机电一体化会实现控制方面的高效化、智能化和便捷性
传统的机械设备在操作方面具有较大的繁琐性,再加上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认为实现机器的操作运行。这往往就会提升人工操作机器设备的危险性。机电一体化就是能较好地避免这些潜在危险的发生,可以有效地实现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行中的便捷性、安全性、自动化与高效性。比如说,在机电一体化中运用电子技术、光子技术或者现代新型的信息技术并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创新就会实现机电一体化的便捷性、智能化与高效性,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发展的进程。
3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
机电一体化并非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融入了电子、计算机、机械工程等专业的知识。随着信息技术与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逐渐走向智能化、微型化和快速化。因此,集电子、计算机于一身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自然也会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迈向智能化、微型化与网络化的进程。机电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科技技术,研究其技能的人员相对而言较少,机电一体化的专业的研究人员的缺乏是目前阻碍机电一体化发展进程的较为关键的问题。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大力推进机电一体化进程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有关专业的培养部门,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培养出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比如说,可以在各大高校中开设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的专业科目,鼓励有关专业培训教育集体的发展,国家还要给这些相关的专业相应的政策扶持,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和了解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专业,才会在此基础之上较快地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进程。
4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的实现可以进一步满足大家对产品的更高要求,只有不断地对机电一体化进行创新才会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要在掌握现有的技能的基础之上了解市场经济的需求,努力创新,在技术创新中不断地创造出更多需求的产品,早日实现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龙头地位。
作者:张杰 单位:国投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运营模式 销研一体化 潜力 重要性
产销研一体化运作模式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并积极开展研究和实践。为更好的寻求产销研一体化运作的科学模式,助推企业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本文从正确把握产产销研一体化的本质入手,深刻阐述钢铁企业实施产销研一体化运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就深入推进一体化运作进行探讨 。
一、正确把握产销研一体化的本质内涵
产销研是企业经营运作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过程。传统的企业经营运作,产销研是彼此独立的过程,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同,产品生产被视为企业经营的中心环节,而销售和研发则处于从属地位,致使企业与市场越来越远。推进产销研一体化运行,就要打破产销研各环节之间的界限,建立扁平化的无边界组织,将产销研各工序、各环节的工作有机的融为一体,共同面向市场、面向用户、服从效益。通过建立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实现产销研的联动协同,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有效配置各类资源,充分挖掘各类生产要素的潜力,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从传统的运行模式到产销研一体化运行的转变,是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是适应行业转型、竞争升级新形势的现实选择。
二、深入推进产销研一体化运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行业转型,以及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市场和用户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莱钢面临的竞争压力、成本压力,甚至是生存发展压力都非常大,只有不断调整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营销模式和工作方式,使莱钢在更深层次、更广的领域融入市场,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一)深入推进产销研一体化运行,是莱钢提高商业运营水平、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形势的需要。产品因需求而生产,企业因市场而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以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获取并运用好市场信息,正确把握和定位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过程服务,有效整合内部资源和运营流程,使产销研各环节有机地融入市场运行体系,持续提高商业运营水平,不断满足用户目前和潜在的需求,巩固和扩大战略用户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效益,规避风险,求得持续健康发展。
(二)深入推进产销研一体化运行,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深入推进产销研一体化运作,就是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和流程,对内部机构机制进行优化整合,逐步消除内部管理边界和壁垒,增强协同效应,使产销研各环节紧紧围绕市场,高综合管理效能,搭建更加稳固的价值链条,以持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更好的为市场和用户服务。
(三)深入推进产销研一体化运行,是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的需要。一体化运行能够有效提高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传递和周转速度,缩短响应市场需求和提供客户服务的周期,最大限度地消除工作流程中的盲点,使每个单元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研究、及时协同处理,实现产销研各环节的协调、有序、快速、高效。产销研配套联动,快速反应,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
(四)深入推进产销研一体化运行,是实施新战略做强莱钢的必然要求。莱钢新战略的核心要义是,突出结构调整,通过自主创新,做特色、出精品、建强企。只有深入推进一体化运行,才能更好地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把握商机,及时研发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为用户创造更高的价值,提供超值服务。尽快把莱钢建成工艺装备水平高、资源利用程度高、劳动者素质高,集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为一体,高度融合、高度和谐的一流钢铁强企。
三、深入推进产销研一体化运行的途径
推动产销研一体化运行向纵深发展,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运行机制,增强一体化运行协同效应。从市场信息获取、原材物料采购供应,到产品销往市场的整个生产经营链条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使该项工作的推进能够有章可循。对新产品开发、订单和客户评价、物流运输、产品销售、产品质量异议处理等业务经营规则,要在一体化的平台上进行再修订和再完善。
关键词 集装箱运输一体化 国际多式联运 中远物流
abstract:This first in-depth analysis of container transport integration system to identify the problems in its proposed measures, finally for Cosco logistics theory applied to the actual.
Key words: Container transport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 Cosco logistics
一、我国集装箱运输一体化现状
我国集装箱运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即便集装箱运输一体化发展迅速但是也不乏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港口方面:港口物流规模较小,辐射范围狭窄,各运输部门人为的割裂了各种方式之间的联系与统一。铁路方面:海铁联运未能发挥应有作用,铁路与港口间的集疏运线路缺乏衔接,沿海多数港口没有铁路专用线,或者铁路未接入港区内。内河航运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资金支持。市场方面:目前非法货代充斥市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由于市场管理不严,运输市场还普遍存在恶性价格竞争等无序状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交通拥挤等社会问题,更不要说在当下油价飞涨的情况下。因而如何应用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来发展集装箱一体化运输,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对我国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的形式而言集装箱运输一体化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装备落后
一是运输设备不完善,现代化水平较低。装卸的专用设备、专用车辆和办理场站的设置欠缺。专用设备欠缺降低了装卸速度和效率,造成了标准箱及现有装卸机械的严重损坏,使运输成本提高。二是箱形结构和数量不合理。专用集装箱品种不够丰富,不能满足高质量、高附加值货物运输的需求。
(二)相关的行业管理规章问题
如行业准入条件,运力投放评估标准和程序,监管和处罚等,可否参照出租车管理的一些做法,对外地车加强监管。同时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遵纪守法,管理规范的企业做大做强;无牌、假牌、套牌、偷逃国家税费等非法营运现象;不合理的收费问题。
三、措施建议
(一)影响我国集装箱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因素
影响我国集装箱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包括内部与外部因素。
1.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内部因素
我国基本完成了工业的“调整型增长”,并表现出“加速增长”的新趋势,规模化效应越来越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在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比重上升。产品结构的变化,使货物流通越来越向集装箱化运输发展,而第三产业尤其是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为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货源提供了充足的支持和保障。
2.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外部因素
作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环节,外贸集装箱运输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政府和主管部门重视并积极规划基础设施,参加各种促进集装箱发展的公约,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集装箱运输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
(二)措施建议
有上可知影响集装箱运输一体化的因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因此针对这些不利因素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1.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工作机制
各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简化程序、减少审批、提高效率。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与沟通,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和决策协商机制,坚决打破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加强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2.进一步规范集装箱运输市场秩序
加强执法和监督,制止超载运输,确保运输安全。铁路集装箱运输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保证运输的时效性。公路集装箱运输要提高市场准入的技术条件,加强运营组织建设,规范道路收费管理。水路集装箱运输要加强船代和货代市场的规范与管理。
四、集装箱运输一体化典型案例—中远物流
中远物流即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是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恒生指数成分股,HK1199)合资组建的规模和实力居市场领先地位的现代物流企业,是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第三方物流企业。
为什么中远物流能做到如此好呢?
(一)注重运输网络,追求效益最大
在运输网络方面,中远形成了“两纵四横”的海铁联运通道,为内陆货物的出运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重视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实现双赢
中远与海尔、科龙、小天鹅、海信、澳柯玛及长虹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中远与科龙和小天鹅合资成立了安泰达物流有限公司,这是我国首家由生产厂家与物流服务商合资组建的家电物流企业,此举在国内家电物流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结束语
我国集装箱运输一体化发展前景较好,众多国际大型航运企业和码头投资公司纷纷涌入或打算进入,增强市场的竞争国际化,这是我国未来集装箱运输一体化发展的主导形式。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为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活力和激励因素。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炭生产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 应用
一、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由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信号转变技术等学科综合而成的,机电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既依赖于这些技术,但反过来又对这些技术产生了促进作用。自上个世纪八十年来以来,我国机电一体化取得了较快发展。目前,机电一体化已经朝着系统化、柔软性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煤炭系统的运行产生了很大影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大大改善了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工作环境、劳动生产强度,还能降低煤矿生产的能源消耗,提高煤炭生产的效率,在不更换设备的前提下,能够对煤矿生产的过程和产品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为传统的加工制造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目前,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煤矿生产中已广泛应用。从国内市场来看,全数字提升机、电牵引采煤机在市场中占有很大比重,我国已具备了生产矿井供电设备、胶带运输机、监控掘进机的能力。同时,矿井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控制、煤矿安全监管系统、工作地点的图像监控、胶带机控制系统、调度室装备管理的数字化也基本实现,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煤矿企业生产调度、办公室管理、销售、设备、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从这些可以看出,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为我国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
以某煤炭企业为例,该煤炭企业属于高耗能、高投入老矿,井区分布的面积较大,战线长,矿井深,人员多,服务的年限也逼近。从矿井情况来看,目前不宜开采遗留煤柱及薄煤层。因此,该煤矿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改造高耗能机械设备。近年来,该煤炭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改造高耗能设备以及老化设备,采用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经过改造,不仅降低了煤矿开采的能耗,还提高了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开采的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1.采煤机
根据该煤矿开采的现状,为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提高掘进的速度,该煤矿企业选择了了5台D150NW采煤机,2台悬臂式掘进机,煤矿开采的效率提高了300%,增加了原煤产量。与液压牵引相比,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很好的牵引性,能够克服阻力的移动,还能够用于倾斜度高的煤层,其运行的可靠性较高,使用的寿命也较长。
2.综采液压支架
为了实现煤矿开采机械化、增加产量、提高功效、减轻劳动量、提高开采的安全系数,该煤矿企业在残采层使用了综采液压支架,提高了残采层的回采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对煤炭企业的回采作业提供了便利。
3.钢丝绳检测系统
在煤矿开采中,钢丝绳的使用一直存在着不可靠、不安全、低效率、危害大、不经济等问题。在钢丝绳检测时,一般是通过人工目视,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检测的准确性也较低。因此,该煤矿企业开发了一个钢丝绳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通过对钢丝绳的损伤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能够准确反映钢丝绳的使用状况,检测精度较高,且性能较稳定、分辨性较强,操作也比较方便,可以用于检测钢丝绳的疲劳、锈蚀、磨损、断丝等损伤,节省了钢丝绳检测的时间,也能够有效预防钢丝绳断绳事故。
4.起动控制柜
该煤矿企业由于产生较早,其设备老化比较严重,大型设备高耗能问题也更加突出。在煤矿开采中,主扇风机是重要的设备,其特性优劣、性能状况会直接影响煤矿开采作业的安全。近年来,该煤矿企业开始引进新的主扇风机,配备了专门的自耦减压起动控制柜,大大提高了煤矿开采的效率,降低噪声污染和环境污染,促进煤矿开采作业的顺利进行。
5.提升机电控系统
该煤矿企业的五区为萎缩性的矿井,在2007年已经提用了大部分的设施。2010年发现了新储量,经过测算,由于新建系统的资金投入太大,因而该煤矿企业准备重新使用停用的设施,延长开采战线。主井提升系统为重新起用的一种设备,双箕斗是主井提升的主要设备,设别老化严重,且停运时间较长。因此,该煤矿企业对设备进行了更新,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升级,更滑了提升机电控系统,参数调整比较方便、接线简单且维护量较小,在安装后运行状况良好。在提升机方面,尤其是内装式数字化提升机,将驱动与滚筒合二为一,大大简化的机械结构,实现了机械设备、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一体化。同时,全数字提升机采用了总线控制的方法,可靠性较高,电器安装也相对比较简单,硬件配置也大大简化,兼容性较好。
6.其他
该煤矿企业还采用了电子秤计量系统、轨道检测系统、矿用隔爆组合开关、温度传器、斜巷挡车装置、提升机保护装置等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目前,该矿井生产系统已逐渐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应用发展
0前言
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广泛应用,大大革新工程机械行业的生产格局,打破了传统的工程机械生产方式和设计理念,机电一体化应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等多方面技术对工程机械进行生产创新,使工程机械的工作性能、工作精准度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机电一体化现代化技术,是工程机械行业的全新时代,加强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1.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节能施工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的机械工程在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上偏低,因而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对部分不可再生资源造成较大的负担,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工程机械能够更好的控制机械设备的工作,保证其设备在额定功率之内,从而大大增加设备的有用功,减少无用功,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同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工作情况调整机械功率,尽可能的保证机械使用过程中资源合理化消耗,提高机械的节能性。
1.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监控方面的应用
工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了解机械的使用情况和工作状态,保证机械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因而需要加强机械监控工作。随着机电一体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利用故障自诊技术、电子监控技术以及自动报警技术能够有效的对工程机械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将这些技术组合利用可以有效的对工程机械的传动系统、液压系统等工作系统进行监控,并及时的返回系统的运行状态,若系统故障则会通过自动报警系统发出报警,同时机电一体化还提供故障定位系统,在第一时间内会返回故障点,从而实现高效的对故障维修,降低对工程使用效率的影响。传统的工程机械对故障定位并不清楚,需要一步一步的排查才能最终确定故障所在,严重影响到施工的效率,因此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会大大提高工程机械运行的可靠性,提高工程施工进度,大幅度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
1.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施工精度控制中的应用
除了上述两种由机电一体化带来的应用之外,对工程机械在精度控制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机电一体化依靠电子控制系统对工程中需要测量的工作精确化,传统的工程机械在测量、称量工作方面大部分采取人工工作的方式,人工操作会带来较大误差,影响到工程质量。利用电子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系统可以将测量、称量等工作自动化,同时提高其精度,有效减少因误差带来的施工影响。在产品加工方面也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精准度,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合格率。
1.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施工降低工作强度中的应用
在我国传统的工程机械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中会利用到大量的机械设备,部分机械设备较为笨重,人工在操作过程中也会较为吃力,人工施工的难度大大增加,工作强度和工作量都较大,施工效率偏低,在工作人员的要求上也较高。如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很多机械设备都能半自动化或者是自动化操作,人工只需要简单的操作机械便能达到相应的机械操作,大大减少人工工作强度和工作量,施工效率大大提升,在现代中对人工施工的要求更加注重于能够熟练掌握机械操作。而且,在传统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施工人员疲乏的时候,施工操作的失误性也会大大提高,最终影响到施工质量。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工操作,大大降低人工失误操作的概率,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准确度。
2关于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
2.1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异常迅速,如今人工智能应用面也越来越广。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工程机械中智能化部分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机电一体化的优势充分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机电一体化更加智能之后,在应用过程中可以独自的对部分施工决策进行模拟,从而有效的提高机电设备的高效处理能力,功能更加强大。
2.2机电一体化产品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网络技术如今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利用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将全球生产与经济连成一体,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之后,若企业创新、生产出可靠的新产品之后,便能有效的出口,进击国际市场。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网络技术也逐渐兴起,远程网络控制技术与监视在工程机械中也到了广泛的应用,利于机械设备的生产与工作。
2.3机电一体化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机电一体化朝着微型化发展是未来的主要趋势,微型化是指机械零件尺寸不超过1cm,我国很多电子元件以及主板都在逐渐朝着微米、纳米级别在发展,从而能够在有限空间内安装更多的电子元件,实现更多的功能。当前实验成果在实现亚微米级别,当亚微米级别的机械元件生产成功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控制器部分和机械部分,电子和机械从而可以实现有机融合。
2.4机电一体化向模块化发展
随着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加,客户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朝着模块化的方向发展,促使机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标准化生产。当前,利用模块化发展可以有效的将产品进行匹配,从而促进产品的研发与扩展,最终达到批量生产,提高生产质量的目的。
2.5机电一体化向环保化发展
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进着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业发展至今一直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如今国家规定在各行各业都需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因而向环保化发展是机电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在工程机械的制造、生产、销毁等环节中都需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在制造阶段使用轻金属、对环境污染少的材料,销毁时则需要注重对含有重金属零件的处理。人们如今越来越重视环保,对环境的保护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力度与精力,减少资源消耗的情况下满足功能上的需求是很多企业需要主要研究的方向。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收稿日期:2014—12—09
摘要: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归纳总结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水肥一体化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新疆;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策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对水分和养分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管理,狭义来说就是利用管道滴灌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水肥高效利用的农业技术[1]。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关键是要根据不同作物特点,如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以及作物不同生育期需水、需肥规律进行需求设计,使水和肥料在土壤中以最优化的组合状态供应给作物吸收利用。水肥一体化又可称为“水肥耦合”、“灌溉施肥”、“随水施肥”等。
水肥一体化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在大田条件下,微灌施肥技术与传统大水漫灌相比,可节水30%以上[2]。同时在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水肥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施肥技术相比,滴灌施肥不仅能明显增加作物产量,而且可节省大量的肥料施用量,节省的肥料量达25% ~ 50%[3]。水肥一体化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微环境,起到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作用。
1国内外应用与发展概况
水肥一体化技术源于以色列,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农田中开始应用塑料制造滴灌设备,随之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始被应用开来。到如今以色列已成为全球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比例最大的国家,在果园、温室、大田、绿化等方面已全面应用此项技术,占灌溉面积的67.9%。从世界范围看,大都为干旱缺水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国家。
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从1974年开始,当时引进了墨西哥的滴灌设备,试验点仅有3个,面积约为5.3 hm2,试验取得了显著的节水节肥和增产效果。1980年我国第一代成套滴灌设备研制生产成功。一年后,在引进国外先进生产工艺的技术上,我国灌溉设备的规模化生产基础逐步形成,在应用上由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4]。当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已经由过去的局部试验示范发展成为现在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辐射范围从华北地区扩大到西北干旱区、东北寒温带和华南亚热带地区。覆盖设施栽培、无土栽培、果树栽培及蔬菜、花卉、苗木、大田经济作物等多种栽培模式和作物,特别是西北地区膜下滴灌施肥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新疆的应用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半旱区域。全区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少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总体呈现出西北多、东南少,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特点。其中北疆降水在150 ~ 200 mm,南疆不足100 mm,最少的地区降水仅为10 mm。农业全部用水量比重高达80%,其中灌溉用水占到农业用水的90%。新疆农业灌溉用水量大除了与特殊的气候因素有关,还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有关,粗放型灌溉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严重性。降雨量低于农作物生长所需水量,同时蒸发较为强烈,水是农业的命脉,对于新疆绿洲农业可以说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这就决定了新疆地区灌溉对农作物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疆兵团农场1977年就开始引进滴灌技术,但只在小面积上试用。“九五”后期,微灌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1996年,新疆建设兵团引进滴灌技术并与大面积推广的薄膜覆盖技术相结合展开试验示范,一举获得成功,为解决新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探索了一条节水、高产、高效的道路。1998年,由兵团科委、水利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就“干旱区棉花膜下滴灌结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开展了3年研究工作,由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兵团第八师和第一师4个单位承担,80多位各学科、各单位的中高级科技人员通力协作公关,田间观测和室内试验并举,研究与示范相结合,完成了试验研究任务,取得干旱区棉花膜下滴灌配套技术成果。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具有广泛推广价值[5]。
目前,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应用模式有3种,分别是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及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新疆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地膜覆盖对作物有提早成熟期、保墒、增温、抑盐、增产和减少病虫害等功效。地膜覆盖栽培已成为新疆棉花栽培的主要方式。当前新疆滴灌施肥的主要方式是基施与随水滴灌施肥相结合,也有部分田块是将滴灌施肥作为所需的全部随水滴施。新疆的棉花膜下滴灌施肥技术已作为棉花生产的标准技术,并得到大面积推广,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
近年来,随着膜下滴灌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滴灌设备在新疆国产化水平的提高,滴灌系统投资逐渐降低,使滴灌技术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膜下滴灌的平均用水量是传统灌溉用水量的12.5%,是喷灌用水量的50%,是露地滴灌用水量的70%。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用滴灌施肥的面积迅速扩大,已由2000年的1.6万hm2迅速增加到2012年的66.7万hm2以上,增长了40倍,新疆全区滴灌施肥面积已突破200万hm2,占总耕地量的50%[6]。新疆膜下滴灌技术最初用于棉花,发展至今棉花膜下滴管技术具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和成功经验,可以减少无效的棵间蒸发,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与沟灌相比平均节水53.96%,增产l8.4% ~ 39.0% ,籽棉单产增幅为58.0 ~ 94.1 kg/667 m2[7]。目前该技术还普遍用在适宜覆膜灌溉的作物上,如玉米、小麦、番茄、辣椒、西甜瓜、打瓜、油料等,潜力巨大。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于2009年建成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高标准节水示范基地,水肥一体化技术分别在棉花、玉米、小麦、籽瓜、豇豆、葡萄、苗木等多种作物上应用[8]。新疆农业大学对于红枣和葡萄滴灌水肥耦合进行了长期的试验,得出了不同产量和品质为经济目标下灌水量和氮、磷、钾施肥量的最佳配比值[9-10]。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了对水源、土壤等农业生产基础资源的破坏,为新疆乃至西北半干旱区作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自治区决定2010年到2020年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计划全疆地方每年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万hm2,这些为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3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新疆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虽然起步早,发展的也比较成熟,但在长期的发展和完善过程,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3.1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的机理研究少且不够深入,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新疆地区各科研机构对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广泛研究,主要集中在棉花、葡萄、蔬菜、玉米等作物上,但是大部分的研究工作中除棉花有相对较深的机理研究外,对于其他作物的研究则侧重于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作物产量、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指标上,而对不同作物水肥耦合效应致使作物高产高效机理的研究较少。同时对于不同作物在不同气候、土壤条件下,如何发挥水肥一体化效果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深入探讨水肥耦合理论,明确区域条件下的“以肥调水、以水促肥”原理,确定合理的施肥量、施肥时间及方法,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同时满足作物高产与优质的最佳水肥阈值。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情况、水肥耦合条件下肥料利用率提高的机理、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消长变化规律及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滴灌施肥与全层施肥如何协调配套以及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培肥的有关技术问题等需要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11]。新疆是绿洲农业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加强水肥高效利用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使旱地农业发展成为高效、优质、高产的生产体系,将作物品质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来抓,以使旱地农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走上持续高效发展之路。
3.2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工作亟待加强
由于新疆兵团作物的种植,尤其是棉花种植的直接从业人员多是短季工或者是内地的自流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缺乏水肥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另外,肥料生产企业普遍对农化服务重视不够,多数只重视肥料配方的经济型和产品的宣传,对农工如何施用肥料技术的服务较少,使得部分地区在种植棉花时,大量施用化肥作为基肥,部分棉田基肥施用比例甚至高达60% ~ 70%,影响了肥料的利用率。在滴灌施肥时,未根据土壤肥力以及作物需肥规律进行施用,多凭借经验随意操作,养分配比、用量分配不当,施肥时期及次数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不仅没有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反而增加成本,造成较大的亏损,不利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就应该切实提高新疆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培训,完善技术培训制度,强化在实践中的技术指导,从而为水肥一体化技术走向成熟、扩大推广应用面积打好基础。
3.3水溶性肥料市场混乱急需规范
新疆市场上销售的水溶性肥料品种呈现多、乱、杂的特点,滴灌专用肥大都是通用的配方。市面上随水滴施的肥料除了常用的尿素、磷酸二氢钾外,还有许多品种的滴灌肥,其养分含量不同,价格高低不一,且养分含量在25% ~ 35%滴灌肥占主导地位[12]。一些生产商为了牟取利益,降低大量元素含量,添加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微量元素、激素和植物生长剂,很难达到因土、因作物施肥,平衡施肥效果难以发挥。同时,一些单位或农户对水溶性肥料缺乏相关行业的知识,辨别能力差,听信经销商的宣传,有的贪图便宜随意购买价格低廉的肥料,盲目选择水溶性肥料致使施用后不但没有增产,反而有减产的现象发生,不但损害了广大农民消费者,还严重扰乱了化肥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政府需加大对水溶性肥料市场的监管,整治源头,把好流通渠道和出厂关,对劣质生产企业和销售商严厉取缔和曝光,由此净化化肥经营市场。
参考文献
[1]陈广锋,杜森,江凤荣,等.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及研究现状[J].中国农机推广.2013,29(5):9-41.
[2]陆兴伦,宾士友,何礼新,等.广西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西农学报,20l1,26(5):81-83,99.
[3]邓兰生,张承林,黄兰芬.滴灌施氮肥对香蕉生长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9(1):19-22.
[4]刘建英,张建玲,赵宏儒.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及发展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6):32-33.
[5]顾烈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J].节水灌溉,2003(1):27-29.
[6]白珍.二胺“流”进新疆棉田[EB/OL].fert.cn/news/2012/5/31/201253113404153417.shtml.
[7]刘兰育,柴付军,李明思,等.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研究与应用[J].新疆农垦科技,2002(2):26-28.
[8]宋刚,冯怀章,纪顺,等.膜下滴灌籽瓜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J],农业科技,2013(12):14-15.
[9]赵春艳.滴灌葡萄水肥耦合效应研究.2005.新疆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10]柴仲平.滴灌条件下红枣水肥耦合效应研究.2005.新疆农业大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