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掌握学习理论范文

掌握学习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掌握学习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掌握学习理论

第1篇:掌握学习理论范文

掌握学习”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本杰明・S・布卢姆在卡罗尔“学校学习”的基础上倡导提出的一种适应学生个体的教学理论,该理论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性教学改革热潮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推行的以布鲁纳结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改革,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下降。在布鲁姆看来,这种教育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教学理念上的不足。布卢姆有一段著名论述:“每个教师在新学期或新课程开始时,总怀有这样的预想: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完全学会所教的事物;三分之一的学生将不及格或刚好通过;另三分之一学生将学会所教的事物,但还算不上是好学生。这一系列预想,通过分等的程序、教学方法与教材,传递给学生得到了学校分等的方针与实践的支持。这种体制造成了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通过分等的程序,学生最后分等与最初的预想相差无几。”布卢姆认为,这种“好学生就是好学生,坏学生还是坏学生“的预想是当时教育系统中最浪费、最具有破坏性的,它压抑了师生的抱负水平,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教学方式上的不足。教师通常采用大班上课,大单元教学,考试排在结尾,学生往往考完了才知道自己没完全掌握,产生了大量不能掌握课程内容的学生。

(二)主要内容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以“只要条件适当,人人都能学好”为基本构想,以各种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个体组成的集体为实体,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为准则,以形成性测验为主要手段,以班级集体教学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反馈、矫正等步骤设计教学过程,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这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理论,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个别化教学实践策略。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卡罗尔的学校学习理论。卡罗尔认为,对一个学习某一特定内容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达成度取决于两个变量: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和掌握该学习内容所需时间,即学习达成度产f=(实际所有时间/所需时间)。决定学生实际学习时间的变量包括允许学习的时间和恒力;决定学习所需时间的变量包括能力倾向、教学质量和理解教学的能力。布卢姆将以上五个变量作为掌握学习策略的主要研究变量,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步骤、教学准备阶段(制定成绩准则和为学生定向)和教学实施阶段(形成性测试和矫正过程)。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他认为,在掌握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学应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为所学知识的掌握下定义、为学生定向,制定具体的实施程序,并给以形成性评价和矫正。“为掌握而学”,就是为既定目标而学习,学生不但可以达到认知的目的,而且对于学习的有效性、学习态度、兴趣与自我概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教师方面

1 掌握学习理论有利于更新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育工作者长期使用正态曲线来给学生分等,并坚信他的正确性,甚至目前很多学校也要求学生的成绩要服从正态分布。布卢姆认为,教育有效的话,成绩的分布应当与正态分布很不相同,甚至可以断言:成绩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时,我们的教育努力是很不成功的。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树立“人人都能学好”的信心,部分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于智力差,而是没有得到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教学指导和足够的学习时间。学生的差异是后天学习教育形成的,是动态发展的。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各种教学指导、教学方法以适应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特点,从而使学生都能达到规定的掌握水平。

2 掌握学习理论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布卢姆主张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执行程序,如果学生按某一方式不能学会的话,还可以采用别的方法,得到其他的帮助。传统教学中的大班授课,为了照顾大多数同学,往往使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消化不良”。掌握学习理论强调群体教学后,通过形成性测试反馈信息,再组织针对性的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等矫正性的帮助,最大限度地解决共性与个性的差异,使绝大多数同学达到掌握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学生方面

1 掌握学习理论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使差生得到同样发展。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求为全体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习好的同学,忽视学习差的同学,甚至用正态分布界定成绩,把学生划分为几个等级。对此,布卢姆反驳了“好学生能学会一门学科中复杂而抽象的概念,而差学生只能学会最简单的、最具体的内容”的错误观念,承认“有学得快的学生,也有学得慢的学生”,但是坚信: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无论学生学习速度与接受能力如何,总有一种教学方法是适合他的需要的。掌握学习理论不但为教育和转化差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还提供了具体有效的可操作性程序,即运用形成性测验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学习难点和未掌握的内容,并辅之以更多的个别辅导等多种矫正手段,使其达到掌握的目的。

2 掌握学习理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展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发展,成为不仅具有知识和技能,而且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掌握学习理论的教育目标不仅包括认知目标还包括感情目标,不仅重视认知成果,还重视学生的感情成果。这对培养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自信心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可都有深远的影响。这一理论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力怀有充足的信心,对所有学生充满积极期待,教师对学生的乐观看法和高期望,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和自卑感,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3 掌握学习理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终身受用。掌握学习理论的实施程序可以告诉学生:“要达到什么目标”“学什么”“怎样学”“怎样学好”的问题。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法有效,积极进行自我反馈,知道自己哪方面学得好,哪方面不好,哪方面还需要改进。布卢姆认为,如果在某一学科领域的入门课程中都采用掌握学习程序的话,学生在以后的课程中保持这些新的学习方法,将越来越不需要更多的特殊帮助和额外时间。“学会学习”将对他们的终生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三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为掌握定向,设计教学目标

按照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多个教师集体备课,具体给出每章节的教学要求、主要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与考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重点。

(二)评价――反馈――矫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每节课堂教学结束时,小结主要内容,练习巩固,争取当堂消化,布置思考题供学生课下讨论;每章教学结束时,安排一次单元测验,帮助学生诊断所学知识点。每章配有三套测试题(另两套练习),并附有参考答案和题目与知识点的对应表格,便于学生自我诊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践证明,这些练习对期末统考很有帮助;每周安排课外辅导,主要采用单独指导的方式解决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有时小组讨论,学生发言踊跃,各种思维在这里碰撞,开阔了思路,学习效果很好。

(三)发展非智力因素

通过系统的“掌握学习”程序训练,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想学习”“会学习”;不管他们掌握多少,都只是判定掌握还是没掌握,并对掌握给予认可,没掌握的给予矫正的方法和途径,不断给他们以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还通过反馈信息,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提出表扬,使学生坚定了“我能行”的信念。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融洽了师生关系。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在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优越性已在各国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证明,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也验证了其有效性。但是,“掌握学习”并不适合所有学科,它只是比较适合于必修的、序列性的、封闭性的及其求同思维的课程,对其他开放性学科与创造性的学科,制定掌握学习策略是有很大难度的;而且,掌握学习教学中反馈与矫正性练习的途径和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细化。我们在实践中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弥补以上不足:一是将数学建模思想贯穿于大学数学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不断改进和完善每章单元测试题,使评价和矫正更符合学生个体的需要,针对中学新课标,补充中学星没有学习、大学里却必需的基础知识(反三角函数、极坐标等),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做好中学与大学的衔接工作,使同学们顺利地掌握大学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 [美]布卢姆,等,邱渊等译,教育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 [美]布卢姆,等,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王刚等译,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3 毕淑芝,王义高,当代外国教育思想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第2篇:掌握学习理论范文

关键词:高中理科;学习方法

1. 前言

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看看周围成绩好的学生并不是那些智商高但不努力的学生,而是那些才貌平平但擅长寻找和总结学习方法的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是广大学生寒窗十多年所必备的素质,然而高中理科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特点突出,致使大多学生的理科学习方法也大不相同。

2. 高中理科各学科学习方法

高中理科的学习具有渐进性、逻辑性、技能性、自学性等特点。

2.1 数学

数学的考察主要还是基础知识,难题是在简单题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1)首先,对课本上的内容上课之前预习一下,否则上课时有一个知识点没有跟上老师的步骤,下面的就不知所以然了。

(2)其次是要善于总结归类,寻找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比如:高一代数的函数部分,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函数,可以将这些函数的上述内容制作在一张大表格中,对比理解记忆,并在解题时将函数表达式与图形结合使用。

(3)最后是要加强课后练习。课后练习题要认真仔细的做,也可以在课后复习时把课堂例题反复演算几遍。除了作业之外,找一本好的参考书,尽量多做一下书上的练习题(尤其是综合题和应用题)。熟能生巧,从而加快解题速度。

2.2 物理

物理的学习可以参考“多理解,多练习,多总结”的“三多法”。

(1)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预习、听课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预习可分为粗读和精读。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学的内容,对重要的部分以小标题的方式加以圈注。接着便仔细阅读圈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即精读。上课时可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解答疑问。课后进行复习,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记忆,理解解题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所应用的定理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2)多练习,既指巩固知识的练习,也指心理素质的“练习”。巩固练习是指要认真完成课内习题和课外练习,同时有选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基础好的同学还应该做一些综合题和应用题。另外,平日应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自信心。

(3)多总结,首先要对课堂知识进行详细分类和整理,特别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外延、推导、应用范围等,总结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其次要对多种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并就是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之后分析自己的错误、弱项,以便日后克服。

2.3 化学

学习化学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纳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联系和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因为化学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而且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阅读与动手、动笔结合。要自己动手推演、计算、写结构式、写化学方程式,或者动手做实验,来验证、加深印象和帮助理解,有时还要动手查找资料来核对、补充某些材料。

2.4 生物

生物跟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主要参考下面的三步法:

(1)不断回顾,温故知新。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识会在前后不同的章节中出现,如关于DNA的知识,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遗传和变异等部分学习到,这些内容在学习后面的知识时应注意不断回顾,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2)利用图表,善于归纳。教材中有大量的图表,这些图表在课后复习时应很好地利用。另外许多知识点我们在复习时也可以自己通过列表进行比较,如线粒体与叶绿体的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等。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复习生物学知识时,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其所代表的社会价值之间,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

3. 高中理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如何掌握

3.1 掌握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理科各学科的学习方法有所不同,学生应该对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总结。比如:对于数学,学生应该先学方法再做题,并重视知识与知识的相互关联起来;对于物理,应该分割学科内相对独立的部分进行分而治之,从而理清相关概念和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化学,应该把散落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行记忆和比较,同时重视实验课以便从实验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2 对思维习惯进行拓展

学生们在接受传统教育的时候,思维往往停留在了教师设定的情境中,引起了思维定势和思维依赖性而很难进行独立思考,这是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障碍。高中理科涉及到的知识范围很广,因而知识面窄和知识层次低成了全面学习的阻碍,学生只有学会用严格的逻辑判断和思维来对待每一道理科习题,才能在实战中对自己已形成的思维习惯进行不断拓展。

3.3把听讲与自学结合起来

高中的授课方式通常是把三年的全部知识在高一高二便讲授完,而留下高三一年的时间来进行高考复习,因此课堂容量大和教学内容多致使许多学生没法及时消化课堂内容而顾此失彼。因此,学生想要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进度,不但要认真听讲和努力思考,而且有时候需要进行提前预习和自学。自学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对自学获得的知识记忆深刻,因而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一个捷径。学生课前先自学,在课堂上便可以有针对性的听讲,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和理解难点。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不但能够学到基本知识,还可以慢慢的掌握学习技巧。

3.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师是知识和学生之间的传送带,其责任和义务是把知识传达给学生,然而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是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比如生物学,应当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与问题,加深理解和学以致用。

第3篇:掌握学习理论范文

一、外语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

外语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基础,而教学设计是外语学习理论的体现。人类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在学习的活动中,一定有一些内在规律帮助我们更快地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学习效率。因而,学习理论是实现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石,而教学设计是理论与实践连接的桥梁。所谓外语学习理论,主要是对学习主体的认识,专门研究的是外语学习活动或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并对此进行深刻阐述和完善。外语学习理论的主要目标就是分析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和认知变化因素,以及激发这些学习因素的外在条件。简言之,外语学习理论就是研究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学好外语。外语教学设计就是指运用某种学习理论分析学习过程和目标,优化组合教学全过程中的各因素,以满足学习者需要的一种操作过程。具体地说,教学设计就是指应用学习理论的观点和原则,重新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定相应的教学活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活动做出分析、评价,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此外,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分析学生特征、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进行学习评价等基本步骤。简言之,外语学习理论制约和影响教学设计的发展,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研究规范;而教学设计是系统地分析安排教学的过程;依据教学发展需要,教学设计对相应的学习理论进行接受和选择,两者相互影响、不可或缺。

二、语言学习理论的三个主要流派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出现,外语学习以及学习过程的阐释也不断与认知能力相结合,从而出现了不同的主要学习理论学派,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作为西方和美国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斯金纳(Skinner)、桑代克等。依据于多年实验研究结果,斯金纳认为,行为主义语言学习过程是渐进、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与整体行为的互动影响过程,所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语言学习和习得理论的融合。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观点,斯金纳指出人类可以构建语言刺激,之后,以与外部刺激同样的方式获得语言行为的学习控制力。简言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的观点为:(1)语言是在外部条件反射刺激下形成的行为习惯;(2)语言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什么样的语言刺激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3)语言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过程,随着正确尝试或反应的次数增加,犯错误就会减少;(4)语言学习的过程需要强化。如果给一个已发生的行为不断地强化刺激,相应的行为强度就会增加。总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语言学习首先就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提供外部刺激;之后,教师形成良好教学方法,提供最好的语言行为强化模式;进而,教师以诱发性的动作反应增强学生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最后,学生接受外界刺激,反复练习,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换句话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针对的是外部学习环境和刺激反应活动,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最初称为社会学习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心理学家AlbertBandura正式提出。Bandura认为,外语学习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态度和行为后果进行学习,从而形成自己的新行为,了解新知识;其学习过程的关键就是采取观察、模仿和建模方式,通过注意、辨认、记忆、动机等一系列内在的心理活动,感知和理解新知识。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就是学习并不仅仅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相对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刺激反应观点),而是对刺激反应过程的阐释,其学习过程是阐释与内部认知心理因素(如动机、注意力等)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认知论与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最大区别就是从关注学习者的外显行为转移到关注其内部和认知行为。依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框架,语言学习过程就是信息加工和使用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家们认为,语言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学习者要注重理解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这些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也就是说,语言认知学习过程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外部刺激仅是学习者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而学习者内部因素才是关键。学习者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编码、解码和输出等一系列心理认知活动,通过判断、滞留和再生成等认知行为,从而获得新知识的形成和构建。总之,随着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获得认可和深入研究。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两种取向:一是信息加工取向(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二是建构主义取向(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LearningTheory)实际上就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分支及拓展。1966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建构主义观点,称为皮亚杰派。在此理论基础上,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从不同角度加深了建构主义的研究。皮亚杰认为,图式是认知形成过程的起点和核心,是心理认知活动的框架;图式的形成和认知发展变化受同化、顺化和平衡三个过程的影响。任何人的认知发展都要经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通过感知与外界取得平衡)、前运算阶段(用言语、符号来表征内外环境)、运算阶段(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形式运算阶段(抽象的逻辑思维阶段,能把思维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监控思维活动)。这种连续的认知发展其先后次序是稳定不变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学习者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交互活动,以获得和建构新知识,是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新知识并不是纯粹客观反映,而是学习者对客观事实的阐释、理解和同化,是针对具体情境对原有知识图式的丰富和再创造。建构主义的学习者主动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即主动构建知识。这一主动构建学习过程是双向性的:既通过先前知识,学习者建构信息意义并超越所给信息;又依据原有具体图式重新建构新知识;学习者通过同化和顺应途径使新旧知识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互动的结构主义学习过程。在此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的知识引导者、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总之,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是多元化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我国外语教学理论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基于三种学习理论的外语教学设计

随着三种不同学习理论观点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理论观点对外语教学设计的影响逐渐增大。教学设计的理论不仅仅针对教学课堂活动的安排和步骤,而且研究如何使实际教学符合教学规律与方法。为此,外语教学设计对不同的学习理论具有选择性和接受性。

(一)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外语教学设计

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为外语教学设计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证明,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依据行为主义理论,外语教学设计可以按照一定的操纵和制约程序进行,即外部条件形成语言习惯———不同外部因素影响语言行为———对应产生不同动作、形成不同语言结果———正确强化、巩固语言学习。可见,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主要强调学习的习得依靠的是外部行为变化刺激,通过强化、巩固和反复而形成。在行为主义学习过程中,教师是语言学习的中心和控制者,评价和判断语言学习的对与错;而学习者被看作行为主义反应论的有机体(organisms),仅仅是遵循教师指令进行行为回应,对学习内容和方式没有主宰权利,是学习的被动者。简言之,外语学习基本上是机械反应过程,通过生硬死背对话和重复模式训练,加强知识记忆,减少语言错误,从而自动产生语言话语的理解和意义的掌握,所以,行为主义的学习过程就是程序化的模式过程。

(二)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外语教学设计

依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外语语言学习过程的发生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个体学习的形成就是外部刺激因素与学习者各种心理行为的认知转变过程。当认知过程正常反应时,学习个体的语言习得与知识储备就运行良好;反之,学习过程就会无效、延误,甚至困难重重。那么,基于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外语教学设计一般采取如下基本原则:创造不同的学习条件产生不同学习结果;而不同的学习条件受内外因素制约;外语教学最终目的就是合理安排相应的外部教学情景,以支持和促进学习者内部认知因素的转换。所以,语言知识和学习技能的掌握包括对学习环境的言语、动作、观察、分类、认知和总结等系列心理加工环节。为此,外语教学设计要包括以下教学活动步骤:言语或动作刺激;引起学习者注意;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者已有知识图式;呈现教学情景材料;指导、诱导学习行为;反馈、评价和巩固学习。教师可依据此步骤展开教学,但并非一成不变,每堂课可依据具体情境进行合理教学设计。由于不同的教学结果,每个教学事件的设计要体现出不同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的要求,一般都要包括四个阶段,即导入、主体部分、结论和评定,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总之,依据认知主义理论,每一种教学活动设计要根据具体要求而灵活运用其步骤,从而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外语教学设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迅速发展完善,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其提供有力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研究者们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在此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己将发现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概念和知识,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特点就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核心,学生可借助一定的外在学习情境(如文化、社会背景等),通过讨论或合作等不同教学活动方式,实现语言学习知识的意义建构。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设计方法与步骤如下:第一,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主题和所需知识内容;第二,创设与主题相关的真实情景,有效激发学习者联想已有的知识和表象,构建意义;第三,设计学习主题新资源,利用原有认知知识同化新学知识,支撑知识建构;第四,构建课后自主学习模式。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就是自主学习,对于不同的学习个体,教师可采用不同方法,设计如支架式或随机式教学模式。第五,创设合作学习教学环境,开展小组讨论、协作,深化对学习主题的意义建构。第六,对学习效果评价,完善和强化补充学习资料。最后,建构意义,努力学习,消化、吸收新知识。

总之,随着慕课、微课等多媒体网络教育的飞速发展,外语学习理论将更加完善,教学设计将愈来愈多样化。当今,只有恰当地运用外语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我国的外语水平才能逐步提高并与世界接轨,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

作者:陈雪 周若潇 单位:1.吉林师范大学 2.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金碧.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理论关系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56-58.

[2]JackRichards,TheodoreRodger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8.

[3]徐银燕.教学设计的概念以及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100-102.

[4]覃承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自主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56-58.

[5]刘晓玲.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多媒体外语教学设计[J].外语学刊,2009(6):164-167.

[6]宋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多媒体外语教学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150-151.

第4篇:掌握学习理论范文

论文摘要: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数学课堂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舟学习的能力。

当今世界教育已发生深刻变化,以培养学习能力、非智力品质、全面性和专业性知识学习与教育相结合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运而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不同于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识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不同,每个人对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学习不应看成是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的建构过程。因此,它更关心教学环境的设计,注重学生自主地学习。笔者也发现,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试中仍然是谬误百出;教师尽管很强调数学的重大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要想让学生真正接受知识,需要他们自己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人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使其成为整个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建构主义引人数学课堂教学是改传统的“提出概念一解释概念一举例说明”的教学过程为“发现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归纳提高”的新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间题的方式和规律,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笔者在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数学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东

我校2003级五年制大专临床医学5个班,随机抽出2班(102人)作为实验班,2个班(101人)为对照班。2组学生共203人,男女生比例、年龄、所开课时数、基础成绩、身心健康、智商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挂

对照班按照常规教学方法教学,即复习、预习、教授新课,侧重于客观地“教”。实验班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授课,其基本学习观是:学习自主性、学习情景性、学习社会性,侧重于学生自主地“学”。

1.2.1创设惰景《引导自学.发现问坷》讲课的前5一10分钟,笔者不再采取传统的方式授课,而是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要学习内容的容量(从第几页到第几页),让学生自学,归纳知识,发现问题,存疑。

1.2.2问趣定向(启发讨论.研究间翅)利用8,10分钟时间,让学生把自我归纳的本节内容的知识点进行问题式分析,使其深人到课本内容的学习中去,相互分析、讨论,使学生真正领会本节所学内容的知识点,真正能够自己归类,从而培养其自学能力。

1.2.3多问求解(归纳探究.解决问题)利用分钟时间,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给出合理化的课业讲授,使学生比较出自己与教师在归纳知识点、提出问题方面有何区别,对本节知识的认识怎样才更合理、更清楚,从而避免了“填鸭式”的书本知识讲授方法,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2.4突破创新(运用结论.升华间题)利用10一巧分钟时间,解析书中的例题(可略讲),因为解决了本节课内容讲授与学生掌握的矛盾,使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教师的归类整理,学生已基本掌握,然后再把所学知识加以引导,运用到例题的解析上,则学生掌握得更好。这时,笔者可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引申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实际例题、典型例题,并引导其参阅课外阅读资料,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到书本知识之外,丰富其学习的知识内容,完成其对所学知识的社会性建构。

评价方法:(1)问卷调查。调查表由笔者设计,内容为10个项目,每项回答方式为肯定或否定,在期末课程结束后发放,当天回收。发放问卷102份,回收98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100%。(2)理论考试。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同时进行考试.比较2个班的考试成绩。

2结果

2.1实脸堆毋住对建钧直氏毋习趁格敬毋16砰价(见表1)

2.2格考试成竣比撅

实验班平均成绩(83.50t10.30)分,对照班(72.75f10.20)分,2组比较,‘二6.22,PN.0l,有极显著性差异,实验班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

3讨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数学教学,把时间让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把权利交给学生,把学生视为学习中真正的主人,把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活动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发展他们的智能。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后,再经过教师的系统引导、重点精讲和课堂讨论等,真正成为了课堂舞台的主角。表中1,2,s项实验班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均Fm.01)。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数学教学过程,围绕着引导问题进行,突出了目标导向作用,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生为解决问题需归纳、整理所学知识,通过解决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表中9,10项实验班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均P<0.01)。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数学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发表见解并激烈讨论,学生学会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提高了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完成了知识的系统建构。表中3,4,6项实验班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均P<0.01)。

第5篇:掌握学习理论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赋予了它新的概念,即研究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的应用学科。这个概念在宏观上讲是两个内容,一个是质量标准,一个是鉴定方法,二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本质的联系。研究质量标准是为了控制和鉴定中药的质量,为中药的生产、研究和使用提供依据和保障,提升中药的管理水平;这个标准涵盖着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三项指标的必备内容。研究鉴定方法可使中药的质量标准不断提升并趋于完善,是保证质量标准的基础,适用的标准是由科学的方法来实现的,这里的方法实际上是一个体系包涵形态鉴定法、理化鉴定法和生物鉴定法三大板块,每一板块又延伸为多种方法。这种框架的构建可以应用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来教学,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中药鉴定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多而枯燥,但却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系统性;二是知识涉及相关学科多,但又不失其自身的完整性;三是实践性强”。教学中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中药专业人才,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中药鉴定学的学科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很多学者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在中药鉴定的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改革,收获了一定教学成果但基本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探索还不多。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追朔至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帝斯塔·维柯,然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直接的贡献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意义的建构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而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抛锚式、支架式、交互式和随机访问式教学法。

2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在“学习知识”的肤浅层面,也就是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不只是将目标扩充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层面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一个综合目标。

对于每味药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这些知识层面的目标一般设置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明确哪些药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鉴定知识。然而学生仅仅掌握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现行中药专业4年制本科教材全书共载药500多种,其常用中药有350多种。即便学生全部掌握了书中所载中药的鉴定知识,并且工作后也没有遗忘,如果不能利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仍然不能胜任从事中药专业的工作,更谈不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一味的追求扩大掌握鉴定药物种类的数目,仅注重知识层面的教学也不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原则。因此,教学还需要有培养学生利用中药鉴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然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是简单明了的,常常利用已有的知识还不能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和当今飞快的知识更新速度,如果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就必须是教学目标之一。

所以除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方法,掌握了方法可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解决不同的新问题,最终得以实现培养目标。如我们在大黄的这味药的鉴定教学中,要设置的目标除了知识掌握的目标外还需要设置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例如可以将学生利用已经掌握基原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生物鉴别的知识去区别正品大黄和土大黄这一能力设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能够对于新出现的不同来源的大黄伪品进行鉴别,以及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的鉴定方法具备学习能力。 

3教学环节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中,目前开发了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无论是运用那种教学方法,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教学环节做了初步探索。

3.1串联相关学科,设置认知冲突

第6篇:掌握学习理论范文

英语词汇的学习在英语整体学习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教育方式似乎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此,当前阶段应当积极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得到活跃和重视。本文主要对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有益帮助。构建理论是一种关于学习方面的重要思想理论,对英语的词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英语词汇是比较容易忘记的,高中的英语词汇更是如此,这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对此,在目前情况下将构建理论应用到高中的英语词汇教学中去具有现实性意义。下面将对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详细的讨论。

1.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提出

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当中,通常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生虽然看似记下了很多的词汇,但事实上对于这些所学习的词汇他们并没有完全的掌握,再加上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在词汇方面的实际掌握能力并不好。长时间以来会造成学生的厌恶感,并且缺少学习的自信心,与教师之间难以形成默契的配合,教学效果也自然难以提升。词汇是英语当中的基础部分,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如果学生不能对词汇有清楚的了解和掌握,那么也会导致学生在英语其他方面也难以提升。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提出的知识与能力共同构建的教学理论。将其应用到词汇教学中来就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将词汇量的扩充作为重点环节,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能在英语词汇的应用能力上不断的得到提升。同时教师可以在进行文章的讲解过程中进行词汇教学,这不仅能帮助他们掌握词汇,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进一步的加深理解能力,最终促使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得到提升。

2.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2.1词汇学习不是独立存在的

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当中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大脑而进入到学习当中去的。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个人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学习过很多的知识,因此会形成一定的知识经验,这些经验会使得人对待客观的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虽然很多的问题在现实生活当中并没有直接的接触过,但当问题呈现在自己的面前时,通常人们还是能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能力等来提出问题的假设。因此,可以说新的知识获取是在旧的知识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在高中的英语词汇教学当中,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那么将学生头脑当中原本已经有的词汇与新的词汇来进行结合,那么就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将新的词汇与自己所认识的其他事物自己其他的经历之间进行联系,那么英语词汇的学习也将得到简化,同时能够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总之,英语词汇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客观事物之间有着必然性的联系。

2.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构建主义当中,教师实施教学不能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无视,而当时应当将原有的知识体系做出基础条件,让新的知识融入到其中,并且实现知识的不断增长。教学本身是一个知识的处理和转换的过程,英语词汇数量颇大,而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生活经验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所产生的看法和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那个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大胆的进行尝试和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一起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找到词汇当中的联系性,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充分的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这不仅能让学生得到词汇量上的提升,更加能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2.3构建学习情境

传统英语词汇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不常见,使得词汇教学始终难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学生也难以产生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情境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利用起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才能更好的实现学习目标。对此,教师应当积极的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根据所要学习的词汇来进行情境创设,从而让学生对词汇的记忆产生变化,不再依靠单维方式记忆,而是通过多维的情境方式来得到知识记忆。

3.结语

第7篇:掌握学习理论范文

关键词: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71-02

20世纪30年代,行为主义成为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作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这一流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系统地研究了社会学习问题,提出并形成了观察学习、自我调节、自我效能、交互决定论等颇具影响的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班杜拉的行为主义理论,对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1.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也称为替代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或以他人为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从而引导学习者做出与示范行为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是由注意过程、运动复现过程、保持过程和动机过程等四个互相联系的子过程组成。注意过程是学习者在大量的示范事件中,注意过程决定观察什么、知觉什么、吸取什么。保持过程是对示范活动的保持是观察学习的第二个主要过程,保持过程就是将示范经验转换成言语符号或象征性表象,并保留在记忆中。运动复现过程是把符号的表象转换成人的适当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第三个子过程。动机过程是观察模式可以使人们获得新知识,但人们是否操作这种模式,则要取决于强化引起的动机作用。

2.三元交互理论。班杜拉认为,个人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是相互决定的,两者不能独立发挥作用,个人不能独立于行为之外。他的三元交互决定理论,在分析行为因果决定模式中引入了人的认知因素,强调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在社会学习过程中的交互作用,三者之间彼此相互联结、相互决定、相互作用。尽管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都有可能成为三个交互决定因素中的主要成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三者是互为因果、密切相联的,不能把某一个因素单独放在比其他因素重要的位置,行为、认知和环境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就是班杜拉三元交互理论的核心所在。

3.自我调节理论。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通过对比和评价行为的计划与预期和行为的实现与成果来调节自我行为的过程,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自我调节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等三个过程组成,个体内在因素对行为的调节可以经过这三个过程加以完成。自我观察是根据各种标准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自我判断是确定一个目标,并以此来判断和评定行为与标准间的差距。自我反应是对行为做出评价后所产生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满足或自我否定和自我批评以及自怨自艾等情感反应。自我调节理论表明人具有理性认知的能力,能控制和调节好自己的行为,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反应。

4.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人们关于自己是否能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信念、能力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是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所反映出的胜任感及其自尊、自珍、自信等方面的感受。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受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以及情绪和生理状态等四种因素影响。成败经验是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重要前提,成功的经验能提高自我效能感,个体因为成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会使个体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丧失信心。替代性经验是个体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通过观摩别人的行为而获得的知识经验。研究表明,当看到与自己能力和水平相当的人获得成功,自己信心也会随之增强;相反,观察到与自己能力相似的人付出努力还是失败了时,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从而丧失自信。言语劝说是个体完成某一任务的能力得到了他人言语鼓励而提高自己的效能,主要包括他人言语上的劝告、建议、暗示等。情绪和生理状态会影响个体自我效能的形成,当个体在接受某项任务时,身心反应平静,往往会表现出镇定和自信;焦虑不安者,则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行为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促进人类自我认识有极大的意义,他所创造的社会学习理论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当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局限性。例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于比较复杂的程序性知识以及陈述性知识和理性思维的形成缺乏说服力。再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各个部分比较分散,缺乏内在统一的理论框架。

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尽管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然而在分析人的行为方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很大启迪。一个人只有让思想政治学习成为其自身的行为时,才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可能。从这个方面来讲,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1.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察学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应学会观察,并要善于观察。在学习中重视对榜样经验的总结,培养出善于观察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和意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方面,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观察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够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本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的积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还应当充分培养、重视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并不断养成和巩固大学生的这种好习惯。同时,大学生应积极总结和借鉴合理的榜样经验,并将之转化为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宝贵财富。榜样经验具有两面性,一面可能会促进学习,另一面也可能会阻碍学习,因此,大学生应当善于总结榜样经验,并正确评价榜样经验的作用。斯皮尔曼在1927年提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应适时指导他们分析已有经验,通过正确评价决定其取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上应学会扬弃,也就是说重视榜样经验的总结。只有掌握好这种学习方法,辩证看待榜样经验的作用,合理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才能提高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效率。

2.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环境建设。只有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内容,注重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更多关于精神上的追求,才能使大学生学习感染环境,避开不良环境的影响,使环境和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之间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沟通。一是要从意识上坚定大学生具备创造能力的信心,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他们的学习能克服不良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二是要赋予大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内容,使其将提高学习当作内在的需求,从而有效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上盲目跟风的从众心理。这种不跟风的心理为创新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了创新意识和行为,创造也就理所当然了。三是要积极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主动意识,在学习中产生改变环境的决心和意志。主动学习可以使大学生即便在适应环境的发展中也能主动地改造环境,使环境和学习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3.自我效能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树立正确的自我效能观,纠正其错误的学习目标与动机。所谓正确的自我效能观,是指在正确估计自己的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条件下,以提高个人不平与能力为目标或动机。大学生只有确立了长远的自我效能观,才能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从而正确地认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确立自我效能观,使得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将会把学习精力转移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上,而不会只是为了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由学会转为会学。大学生一旦确立了正确的自我效能观,就会把学习当作是人生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把学习作为增强能力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真正地从思想和行动上去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自我效能观,在学习方法上重视培养善于观察的学习行为习惯,注重榜样示范的作用,总结并积累创新榜样作用。在学习内容上重视主动选择,积极培养创造能力,促进环境与大学生学习行为的交互作用。

参考文献:

[1]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2]叶浩生.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J].心理学报,1994,(2).

[3]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第8篇:掌握学习理论范文

在教育部(2011:19)颁布的最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第19页中对达到中考能力要求的初中生五级词汇掌握标准作了如下要求:

1.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形式。2.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3.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4.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具体到实际考试中,多数学生达不到以上要求。以笔者所在三明市中考试卷词汇与写作(反映词汇掌握情况)得分情况为例: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三年的学习初中学生的英语词汇的掌握情况是很不理想的,不容乐观。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能让我们的英语词汇教学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该理论与我国的最新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词汇的教学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Ausubel D P.1963)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关键(Key):即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石:即同化。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三大动力机制:即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

在他的理论中,很好的梳理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关系。这对于如何解决当前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陈虹,2009)

三、基于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

(一)能够有助于形成较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并促进有意义学习心理机制的形成

背单词是枯燥无味的事。很多学生在小学英语词汇学习时就有抵触情绪,到了初中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英语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学生对词汇学习就会失去最初的热情,最终彻底失去信心,耐心和自信。因此,为了让词汇教学变得富有意义,教师可在教授词汇时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方法:联想记忆法,游戏法,图式法,歌曲法,口诀法,构词法等。总之,就是要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们有意义的学,逐步形成有意义学习的三大动力机制:即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

(二)词汇的教授要由浅入深,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结合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我们的英语教师最好能够对新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或词汇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在后续的词汇教学中,利用调查结果和测试结果帮助学生建立新旧词汇知识的联系。在具体课堂词汇教学中,引领学生以旧单词带出新单词,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可以在具体词汇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利用新旧知识间的相关联系,结合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词汇,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王洪渊,2005)。

在此基础上,依据奥苏贝尔(1960)提出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英语教师要寻找并建构新旧知识的相关联系点。根据它的作用,可以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陈述性组织者,即把新旧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第二类是比较性组织者,即加强相似新旧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王洪义、王全荣,1994)。

(三)初中英语词汇的教与学要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作用,要有意识地积极鼓励我们的学生

奥苏贝尔说过,英语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不能只考虑教材的所谓知识体系,不能忽略掉广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特点和学习心理的具体特点。如此,教师即使按进度完成了词汇教学任务,学生对于词汇的掌握也达不到应有效果(皮连生,1997)。所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确实重视影响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词汇时的微妙心理变化,并结合这些变化,及时调整词汇教学策略,要恰当处理教材或整合教材,同时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也可从不同的评价当中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同时在此过程当中获得良好的成就感,进而提高词汇学习的积极性。

第9篇:掌握学习理论范文

一、认知学习理论

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一日千里,并逐渐成为一种新思潮。到了70年代,认知学习理论体系日益完善,内容也更加丰富,在西方心理学中已经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现代认知学习理论主要是由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组成的。

1.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离不开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认知学习过程。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强调的是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者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学习者如何运用自己的头脑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2.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理论,他认为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教师辅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原有知识发生联系,进而使得学习者获得新知识。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实质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奥苏伯尔提倡逐步分化的演绎教学,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3.构建注意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只是一种假设,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信奉的真理很可能会被推翻。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的合作者,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

二、大学体育运动技术的特点

体育课是大学里的一项必修课,和其他课程不同的是体育运动技术学习的环境比较复杂,人和外界发生的相互影响比较多。由于学生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身体条件和经历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他们进行体育技能学习的时候表现也参差不齐。

1.认知定向阶段

在体育运动技术学习的开始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听教师的言语讲解或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试着去理解所学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粗略的表象,此时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实践。在认知定向阶段,学生主要依靠动作的比较与外部的反馈来学习,通过视听信息进行模仿练习。这个阶段教师精简扼要的讲解与准确优美的示范对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十分重要。

2.动作的连结阶段

在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对所学技术动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进行初步的实践活动,这时运动技术的学习进入动作的连结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靠学生的思考与练习,将第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动作的连结阶段,因为技能还处于初步形成时期,所以学生的动作还比较生涩,时常在完成一个动作之后忘记下一个动作是什么。这个时候他们完成动作时紧张的心情较之先前有所缓解,但还没有完全消失,错误的动作仍时有发生,但在认知定向阶段经常出现的多余动作慢慢减少。经过多次练习,学生已经掌握所学内容,动作基本定型,多余动作、遗漏动作出现的频率逐渐降低。他们对自己的技术动作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改正,让各种动作更加熟练灵活,得心应手。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完整教学和分解教学的灵活运用。

3.协调完善阶段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练习之后,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已经十分熟悉,动作以肌肉运动感觉为主进行控制,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已经十分流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灵活的完成整个动作,对所学知识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甚至还能有所创新。此时达到动作的协调完善阶段。

三、认知学习理论对大学生体育运动技术课堂教学的启示

1.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师教的启示

(1)重视体育运动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在传统的体育运动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它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落脚点。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在体育运动技术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结论,更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知道这个技术动作应该怎么做,要领是什么,这么做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过程。教师应该改变自己在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不能像以前一样一味的用命令式的口令来统领整个课堂,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将学生已有知识作为出发点,把所学内容稍加点拨,让学生独立思考,依靠已有知识去探索更多的知识。另外,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顾虑,多观察学生,帮他们纠正错误动作,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里学习。改变传统体育课中学生怕老师,怕练习,束手束脚做不好动作的局面。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应该积极的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学一些难度比较高的技术动作时,尤其在动作的认知定向阶段,一定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有继续参与运动的动力。在体育运动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全面发展,交往互动的教学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个人专业水平、钻研教学方法上,让学生真正融入到体育运动中,这样也有助于学生体育运动技术的全面发展。

(2)重视学生体育基础和体育能力的差异。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平时的运动和以往体育课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待问题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就算是有的问题从来没有遇到过,他们仍然能够联系以往的经验对问题做出解释。由于学生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所处环境以及教育条件的不同,每个学生的体育基础和体育能力也不同,无论从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力量还是从意志力、认知力来看,每个学生的表现都不尽相同。传统体育运动技术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所谓的“学习效率”“练习密度”而采取“一刀切”的政策,用同样的标准、进度、方法,忽略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样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让他们产生厌恶体育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配合学生已有的经验选择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对于一些体育基础薄弱,体育能力又比较差的同学,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适当的增强练习并加以指导;对于那些体育基础好,体育能力高的同学,让他们学习更深层次的内容,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教师要重视学生体育基础与体育能力的差异,本着积极负责的态度,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自觉参与体育运动并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尽最大的力量提高大学体育运动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3)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练兴趣。在大学体育运动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的组织教法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的结构,变换课的教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课的准备部分,练习方式可采用集体或分组形式进行,既可定位练习,也能行进间练习,根据具体情况变换队形,提高学生学练兴趣;在基本部分的讲解中要注意语言的启发性,促使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结合完整、准确的示范动作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基本部分的中段,也就是学生动作的连结阶段,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安排一些辅助练习,诱导练习,灵活运用循环法、重复法、间歇法、持续法等合理安排课的密度,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兴趣;在基本部分末尾可以安排一些教学比赛,竞技游戏,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将整节课的气氛推向。其次,让学生尝试自我创作。比如说在健美操的学习达到协调完善阶段后,学生动作已经十分流畅自然,对于所学内容有了自己的想法,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创作,然后选一节课让大家展示成果。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加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健美操的学练上。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学练兴趣的一项重要内容。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融入到学生中,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达到师生互信,这样不仅缩短了师生的距离,还能增强学生的体育学练兴趣,使体育运动技术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2.认知学习理论对学生学的启示

(1)学会自主学习。在传统的体育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讲解、示范、督促学生练习,教学模式比较单调,而学生一般都是教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被动的接受,缺乏计划性与创造性。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不能过分依赖老师,而要增强自己的独立性和积极性,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结合以往体育课上所学到的知识、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主动去探索,从而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而这种结合靠教师“手把手”的教是没有用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变“学会”为“会学”, 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自主学习赋予教师“教”以新的内涵,促进教学实践活动,达到师生之间的帮教互助。这样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培养学习的责任感。

(2)重视合作学习。在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技术动作需要多人来完成,这里就需要提到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提高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体育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切磋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有很大帮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针对一些问题一起研究,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使他们有更多发展空间,看待问题也能更加全面,这样不仅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认知学习理论对对提高大学体育运动技术课堂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单调的教、学、练,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聊,毫无兴趣,而是看重学生已有经验,把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共同进步。教师应重视体育运动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体育基础和体育能力的差异,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练兴趣;学生应该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认知学习理论更好的指导体育运动教学课堂,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