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木工学艺范文

传统木工学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木工学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木工学艺

第1篇:传统木工学艺范文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 实践教学 工业设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168-03

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注重学生艺术设计理论教育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不仅导致学生设计务实能力缺失、创新能力欠缺、就业困难等问题,也阻碍了专业本身的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结合艺术设计本身特点与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校自身情况不断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工业设计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具有较高的可借鉴性和较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对国内外不同时期、不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状况进行深入研析将对艺术设计其他专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实践教学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比分析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以及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艺术设计院校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注重实践教学是其共同特点,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同样如此,而强调实践教学正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

(一)实践教学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与艺术设计其他专业一样,工业设计的出现有着浓厚的工业化背景,它诞生于工业革命之后并伴随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建立在科技创新基础上,这决定了工业设计与现代科技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也使得“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成为了工业设计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由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提出,并逐渐被确立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虽然在包豪斯之后艺术设计教育理论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就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整体状况而言,包豪斯的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尤其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及配套建设等方面。而且包豪斯设计学院同样也是三年期学制,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具有更高的可参考性。

包豪斯设计学院通过建立独特的课程体系使其所提倡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教学理念得以实现,其课程主要分为造型艺术课程模块和造型实践模块:前者以造型理论为主,由艺术家担任教师;后者则以工艺技术为主,由手工艺师担任教师。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每一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由艺术家担任)与一位技术教师(由熟练技工担任)共同教授,艺术设计理论与制作技能同时传授,注重设计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让学生在实干过程中去学,增强动手能力。为此,学院配套建立了设施与企业完全相似,甚至更加先进的工场,包括编织、陶瓷、金工、木工以及书籍装订等供各类课程实习使用的工场。理论教学与工场实践相互依托的教学形式是包豪斯首创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也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范式,并被许多设计院校沿用至今。事实上,这一教学模式与我们所提倡的“产、学、研”三结合教学模式在本实质上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实践教学不仅能够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提升教学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打破艺术设计专业在科研方面的瓶颈,挖掘专业本身的发展潜力。

(二)实践教学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据统计,目前80%以上的高职院校都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这个数字既反映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猛,也意味着院校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要在众多院校中崭露头角就必须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通过培养出受企业及社会欢迎的人才来体现专业实力。如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重点培养汽车设计人才,克兰布鲁克设计学院重点培养的是家具设计人才,而伊利诺斯理工学院的学生则以CAID(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为特长。而学生的这些特长都是通过特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而成的。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每学期都会有若干项目课程与企业密切合作,称为“企业赞助项目”。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解决艺术设计方面的问题,还要制作模型,解决结构、功能等工程问题,并与企业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洽谈等。这些实践内容与企业工作环境非常相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务实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同时这类课程也使学校能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技术,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发展方向等,从而令自己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据统计,全球大约有1/3的汽车设计师是由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培养的,在各国中处于领先水平。而我国的很多院校虽然也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但由于长期以来一直秉承美术教育的传统模式,忽视对设计实践、沟通表达等实践性能力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往往只具备了有“特色”的理论知识而不具备有“特色”的实践能力,导致很多学生毕业时就业困难,而专业本身的发展也因此受阻。由此可见,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实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实训室建设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开展,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如何科学地设置符合专业特色与高职教育特点的实践课程,采用恰当的实践形式以及如何合理地建设配套实训室成为改进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配套实训室的建设方案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场所一般以校内实训室为主,校外实训基地为辅,本文中主要针对前者展开研讨。目前高职院校的工业设计校内实训室主要分为两类,即模型制作实训室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前者用以制作参考型(草模)、结构功能模型和展示样品模型等,包括石膏模型制作室、油泥模型制作室、玻璃钢材料模型制作室等;后者则以计算机为主,配以二维、三维设计软件,用于快速虚拟表现或实体成型等。这两类实训室基本能够满足工业设计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模型制作、CAD软件操作等基本专业技能。但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言,不仅要在教学中设置大量的实践环节,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这些“实践”与实际岗位技能需求的一致性,使学生对企业岗位的需求有直观体验,从而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及较强就业竞争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通过社会调研、工作分析会等方式明确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相应的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由浅入深地设计实践环节,以渐进的方式不断积累、逐步提高,达到持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因此,实践课程应该分为几个层次来设置,即专业基础实践课程、创新实践课程和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相应的实训室也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即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室、感知创新实训室和综合实践实训室(导师工作室)。

(一)专业基础实践课程以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室为依托,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室包括喷绘实训室、计算机2D\3D辅助设计实训室以及模型制作实训室等。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包括设计表现技能、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各类模型制作技能等。

国外院校一般从第一学期就开始这方面的技能训练,如本科性质的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总共8个学期,其模型制作课从第一学期开始,第三学期结束;计算机辅助设计课从第二学期开始,第四学期结束。这意味着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后至少有4个学期以上的时间来综合应用。国内也有不少院校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其贯穿到学生在校的整个过程。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打破了常规的课程体系,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概念,其教学内容由一系列实训项目组成——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实训项目是设计并制作一个适合自己使用的工具箱。每位学生平均每个学期都要完成四个左右项目,且必须按设计公司工作流程完成“设计构思—模型制作—作品发表”的全过程,而传统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则被分解融入到各实训项目之中。可以说该专业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以实训的形式完成的(公共课除外)。

但总体而言,国内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对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受传统美术教学的影响,第一学期基本都被公共课以及素描、色彩等“专业基础课程”占据,专业基础实践课程一般第二学期(甚至第三学期)才开始,学生掌握并应用基本技能的时间较短。高职院校一般从第四学期已经进入综合性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基础实践课程的相对滞后导致学生尚未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就必须在综合性专业课程中去应用它们,致使综合课程难以正常展开或者只能降低教学要求,影响了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养成。因此,必须根据各专业特点调整实践课程结构及分布,就工业设计而言则应该将手绘、2D\3D设计表现及模型制作等基础性实践课程提前到第一学期。

对于专业基础实践课程的配套实训室建设,一般来说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是建设重点,占用的建设资金也较高。因此模型制作等实训室的建设不能面面俱到,而要有所侧重,通过同类合并的方式来统筹安排实验场地和设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设备类似的实训室(如陶泥模型制作室和石膏模型制作室、金工模型制作室和木工模型制作室等)应当合并,在保证学生掌握通用技能的前提下尽量让他们能够熟悉多种不同类型材料的特性、制造工艺等。

(二)创新实践课程通过对材料的实验性研究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创新实践课程中的研究内容应该与专业发展方向一致,为培养学生的“特色”实践能力打下基础。一般来说,创新实践的研究以针对某一类或几类特定材料为宜,使学生对材料的基本性能、结构特性、成型工艺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使他们能在设计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不少经典设计就是在这样的实践教学形式下产生的。如该校马谢·布劳耶(Marcel Breuer,1902-1981)设计的一系列金属管式座椅,创造性地采用了钢管、皮革等新型材料,领导了当时座椅的设计潮流,一直到现在还被大量模仿。布鲁尔的设计创意源于他在金工工场中针对管状金属材料所进行的大量试验性应用,对材料特性的了解从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清晰的理性认知,最终使他能够在设计中突破常规,随心所欲地运用这类材料进行创新性设计。感知创新实训室就是这样一类帮助学生“感悟”不同材料及工艺的实训室,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

创新实践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材料工艺、模型制作等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这类实践课程安排在第二、第三学期比较合适。创新实践教学应当摆脱实用性的局限,鼓励学生对“可能性”进行探索。国外很多著名设计院校就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培养,如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艺术设计系在实践教学中较多地采用师生合作式的专题讨论课形式,教师只给予关键性指点较少进行具体化的指导,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囿于“现实”的围栏当中。

创新实践实训室同样必须根据专业发展方向来建设,配置相应设备及相对固定的指导教师,保持研究实践的持续性。就工业设计而言,偏家具设计的院校可以设立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木材(板材、线材等)成型研究的实训室,兼顾金属材料;而制造类较强的学院则可以利用机械加工方面的优势设立主要针对金属材料的成型研究实训室。在研究过程中应聘请对该领域较为熟悉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专业设计课程指导研究实践。另外,感知创新实训室的建设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甚至进入企业实习,让他们对材料特性、成型工艺等有直观、理性的认识。

(三)综合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为主要目的。一般来说,高职学生第四学期就必须进入综合实践阶段。这类实践课程最好的教学场所是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制造类专业往往通过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车间进行顶岗实习、预就业顶岗实习等形式来实现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教学目标。但设计服务类企业一般规模都较小,无法大规模提供实习岗位,目前较为有效的综合实践教学形式是导师工作室制。

导师工作室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与企业专家牵头,对内负责教学、科研,对外提供设计服务,通过鼓励高年级学生组建设计团队,利用实际项目、课题以及设计竞赛等培养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重视工作室教学是国外艺术学院普遍的做法,如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就有学习车间和教授工作室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前者主要负责传授设计基本技能,后者则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工作及师生交流的空间。学生在车间中掌握基本技能后进入工作室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或设计项目、设计竞赛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国内不少院校也建立了专业工作室,并通过高质量的对外设计服务及设计竞赛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提升了学校及专业的知名度,形成学生、学校双赢局面。

综上所述,加强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专业本身的发展。专业基础实践课程、创新实践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个层次的实践课程构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配合专业理论课程形成课堂—实训室—工作室(或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设计理论和专业技能,促进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提升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受之.扫描与透析: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李砚祖.设计教育与工业化的世界[J].济南:设计艺术,1991(1)

[3]蓝青,仇宏洲.美国当代艺术与设计教育丛书: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林天喜,等.国外设计院校教育对中国设计艺术院系发展的启示[J].北京:装饰,2007(11)

[5]徐迅,朱寒宇.对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艺术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杭州: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0(9)

第2篇:传统木工学艺范文

关 键 词:阿尔托大学 教育模式 创新

设计是芬兰国家历史和国民身份的一部分,作为斯堪的纳维亚流派最典型的代表,芬兰设计近年来不仅继续引领着崇尚人性化、自然、温馨、质朴的设计风格,更在推动创意进一步走向创新方面引领着世界潮流。北欧芬兰的赫尔辛基是“2012世界设计之都”,设计文化一直以来是这座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之前听说,在芬兰,高校是设计活动的核心,阿尔托大学是其中一个范例。我有幸在2012年8月,跟随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欧艺术设计考察团队,怀着学习和向往的心,走进了芬兰,走进了“2012世界设计之都” 赫尔辛基,走进了我们神往已久的艺术设计学科殿堂——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

阿尔托大学成立于2008年6月,是芬兰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由芬兰三所专业领域的权威学府——赫尔辛基经济学院、赫尔辛基理工学院、赫尔辛基艺术和设计学院合并而成。

在2011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芬兰高等教育竞争力已位列世界第一。由政府主导、在整合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基础上组建而成的阿尔托大学便是一个以创新为主基调、与知识经济时代相呼应的创业型大学的典型范式。

一、创新的办学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缺乏灵活性和高度同质化的大学传统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大学的创新能力的发展。阿尔托大学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芬兰政府改革高等教育体系的产物。以“创新”为办学基调,以建设“世界最好的创新体系”为目标、以提高国家竞争力为使命、以创业型大学为依托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成果。阿尔托大学的创新办学理念,不仅包含创新知识的产生,还涵盖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以及创新知识的转移、利用和创造新需求的创新活动,是一个知识集成应用的过程,阿尔托大学注重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建构,保障创新质量,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办学使命,旨在把争取自身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相结合。从确立独立法人地位、建立董事会制度、企业化的运作方式,资金来源多元化,到设立设计工厂、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等,阿尔托大学诸多举措都是以创新的办学理念为基础的。

二、设计工厂——产、学、研高度融合的创新教育平台

设计工厂是学校通过内外着力,建立的一个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能力有机生成的生态系统,即知识集成应用能力有机生成系统。在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我们参观了设计工厂里面的著名芬兰知名企业iittala公司的产品研发中心。学校发挥的地沿优势和场地资源优势,把知名的、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的设计研发分部引进学校,实现了产、学、研、用的高度融合,在这里,学校成为企业的智库和人才基地,企业也成为学校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的提供了平台。在设计工厂里,企业的设计主管,主笔设计师可以更多机会地成为设计课程的教学力量,而学生的一些设计课程也可以和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相链接,教学内容鲜活、实用、而且始终与实际联系,紧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和趋势。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里著名企业ilttalide的产品研发中心里,很多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读期间就在企业设计师的带领下参与了产品的研发而且表现突出,其作品被企业采用并生产,一毕业就被这些大的企业留用,他们的设计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这种模式,使学校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配备,学生课程实践这些方面都达到了较好的解决,教学效果良好,大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就业,也有助于企业的产品研发在人员、条件的配备上一直保持在学科的前沿水平。实在是一个多赢的合理运作模式。

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知识的产、学、研、用不再是相互分离的,是一个交互作用、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显然,第一次学术革命形成的以教学和研究为使命的大学功能定位难以满足这种要求。知识经济崛起的时代呼唤大学把知识的转移与应用纳入功能范畴,并肩负起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第三使命”,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强大的创新辐射作用。因此,设计工厂,为设计服务社会的设计实践教学开辟了一条具有参考意义的路径。

三、科学、灵活的教学模式

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设有艺术系、数字艺术及媒体系、工业设计系、服装设计系、陶艺系等,在汉娜女士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各个系的教学空间和实验室。据介绍,设计学院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均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满足行业需要为本位来设立,以“适用”为宗旨,并根据实际需要每年作一定的调整,因此,其学生的就业率达到100%。

由于以学生能掌握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为目的,设计学院的课程目录和内容并不固定。在教学上大多数的课程是聘请本国或国际一流的设计大师做讲座或带领课题研究来进行,学生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图书馆有充足的藏书,他们有大量的参考书目需要阅读。设计学院的教室多为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以课题讨论为主,以答辩和提交实物结合的方式来作为课题的作业提交。在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室内设计、材料设计和工业设计方向的本科生学习和课程安排都是基于设计项目,每年学院都会进行50-60个项目,每个学生在4年中大约能参与10-16个项目。

学校每年都会承接许多设计项目,但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获得充分赞助,而且在芬兰高校活动很难获得商业支持。甚至有些公益性质的项目,其实政府并未出资,设计费用主要来自学校的日常经费和小部分商业设计机构赞助。但是,校方认为,学校方面获得的回报不是简单用钱能衡量的。一方面,这种项目为学校维系了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另一方面,媒体的报道增加了学校的声誉。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获得成长,毕业后也更容易得到商业设计机构的认可。这也意味着,接受了用户体验、战略创新、服务设计等专业教育与训练的学生们,将通过不同的设计角度与各自的专业背景来探讨问题,并用融会贯通的设计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这些项目也不会止步于课程的结束,除了项目本身会继续下去外,在设计博物馆,学生们的作品被展出,并交给公众评价。在这个任何大门都向优秀的创意打开的学校,有理由相信,学生们会通过课程找到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设计学院几乎所有的工作室都是开放式的,在明亮、宽敞的教学交流空间周围的走廊和电梯间,都展示着学生的作品和教学活动、讲座的介绍和时间安排公告,浓厚的学术气氛扑面而来。令我印象更深的是,在教室中还设置了沙发、酒吧台、小型厨房、咖啡座等非常人性化的设施,这么轻松、惬意的学习环境,让人瞬间就能感受到这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教育模式,开放的教育氛围。

四、强调跨界、跨学科的融合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服务设计这一设计门类逐渐成为设计前沿,了解人的需求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蕴含的设计机会在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跨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是未来设计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外界的眼中,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培养的设计师是多能的,他们的设计是“实在”的,他们在做设计的时候能考虑到设计本身以外的相关环节对设计的影响,这源于学校把一种设计观念提升到对设计教育方向的总体指导上,注重跨学科,跨界的交叉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提倡通才的培养,体现创意、商业、技术的创新融合。比如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他可以学建筑、室内设计、家具、景观设计、汽车设计,影视制作,甚至工程学、经济学等等,学生不仅具备设计的能力,还有整体性的设计思维,以设计推动创新。

五、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和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在参观交流中,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的实验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设备先进完善的木工实验室、金工实验室、玻璃陶瓷实验室、染织纺织实验室影视制作实验室等等,都是可以把设计构想变成成品实样的生产空间,学校能够提供工艺精度相当高的生产条件,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有先进完善的实验室为基础,科学而严谨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高效率运作的有力保证。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的实验室都是开放式的,装有门禁系统,师生可凭工作证、学生证进入使用。每个实验室有专门的实验指导教师管理,工具摆放整齐,分门别类,一目了然。实验室使用时间安排以预约制进行,是学院里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场所,即便在假期也有教师和学生在使用。

六、采用灵活的构建模式,建立多学科集优导向、国际化视野的师资平台。

我国目前艺术设计院校的师资构建模式,在编的固定编制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绝大部分,客聘教师的实际比例非常少,存在着严重的“纸上谈兵”的现象。在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里,情况刚好相反,他们采取灵活多变的师资团队构建模式,打造了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专业互补性强的、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他们是固定编制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比例非常少,客聘教师占教师人数的绝大部分。绝大部分来自工商企业界的第一线,具有出色的职业背景。例如,创意与文化产业学院(包含艺术设计、影视制作、数字动画、服装设计、音乐)的教师,70%以上是艺术设计师、导演制片人、视觉传达、动画设计师等。商学院的教师,多数是企业的总经理、会计师、金融师、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国际贸易经理等。工程与信息学院的教师,多半是汽车、航空、电子通信、计算机工程师。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在读学生75人,固定的教授只有2人,助教3人,但是,一个专业的客聘教授就有五十几个,他们是来自各个不同大企业的设计师,学会的专家、博物馆研究员等等的。学院会在学期一开始,根据他们的个人工作时间表,配合、迁就他们的校外工作时间,安排他们的课程,必要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可以采取大师、设计师与专业教师联合教授同一门课,分别负责不同阶段的授课方式。使之互相不冲突。由于客聘教授、专家的资源丰富,学生能得到来自各个领域的较高素质的、有一线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的指导,教学效果良好。

与此同时,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教师团队成员必须是获本专业博士以上学位并具备5年以上实践设计工作经验,或者是在知名的企业中实际的设计作品得到社会的广泛应用和认可的有5年以上实践设计经验的主笔设计师。通过与建筑学院、理工学院、经济学院强强联合,为设计学院提供师资共享、以及跨学科研究小组、共同的研究中心等提供多学科平台支持,在此基础上交叉融合、聚集更有活力、特色更鲜明的设计学院教学团队。

短短的十几天考察一晃而过,却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的革命。阿尔托大学设计教育的创新,使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个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能力有机生成的生态系统,带给我们一连串的启示:设计教育改革,对内,应以制度创新为基础,自主地通过组织上的重新安排、集优导向的交叉学科融合、多层次与多主体的交互协作、提升大学的知识创新能力,造就大学的创业能力以及为持续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形成创新、创业、有效知识转移与满足需求的主动进取与持续发展的态势;对外,与产业界和政府保持紧密联系,分享思想,发展创意,创造知识财富,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创建新市场并产生需求驱动的联合研发合作,确保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成果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设计教育的创新是一个动态调整、不断演进的过程,代表着大学设计院校发展范式的进步,其具体措施并不固定。放眼国际,不断适应本国变化的具体环境,由外而内逐步深化,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的创新教育模式,对于我们国内的设计教育,无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借鉴。

本文为广东工业大学高教基金项目“构建艺术设计专业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D1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