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础的计算机硬件知识范文

基础的计算机硬件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的计算机硬件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础的计算机硬件知识

第1篇:基础的计算机硬件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4

1 前言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新型知识时代,科技水平往往决定了科技信息,而计算机则成为了目前人类社会中进行信息沟通的不可或缺的科技手段。在中职教育中,为了能够稳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开设了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其课程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中职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一些日常问题的能力。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很多人毕业之后可能直接步入社会岗位,因而如何保证在校期间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够在正式入岗之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就成为了目前中职计算类教育的基础。

本文将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的基本教学实践问题展开探讨,并将结合项目教学法给出针对目前该教学过程在实践过程的几点措施建议。

2 现阶段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就现阶段中职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以及具体教学实践过程来看,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几大方面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都是通过让学生直接上机进行教学的,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电脑,在操作训练中提高计算机技能。很多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还局限于教材与教师,往往是通过教师讲述书本教材内容,或者由教师一人进行计算机操作,而学生则坐在下面接受知识灌输。《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如果脱离了上机讲解就会让学生觉得整体教学枯燥乏味,从而提不起上课的兴趣。而在当今社会中,掌握良好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是进行各类工作的必要基本手段,因而我们必须改变这一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使中职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切实提升其计算机操作能力。

2.2 教学课堂中学生实战机会不多

以office软件word的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为例,虽然教师可以通过单纯的课本知识点教授让学生理解在word打字操作中的一些注意点,但是想要中职学生能够切实记住这些操作要点,并且能够将word操作技能真正运用到将来的工作环节中,就必须要通过反复的实战操作,在任务完成中落实知识点。但是目前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却没有很好地为学生提供这些实战机会,也以word教学来说,目前多数中职计算机教学教师就没有在课堂中为学生安排word操作任务,使学生从实战操作中感受到word操作技能的使用性与简便性。

2.3 计算机的现行考核制度与学生实际能力脱节

现阶段,在很多中职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科能力考核多是采取试卷检测的形式,即通过在试卷上设立选择题、简答题等文字题目,来考察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掌握度。而这一形式对于检验中职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中的知识掌握度时却是失效的。这是因为,单凭学生的试卷准确率,我们最多能够判断学生对于这些与计算机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度,而不能够检验学生知否真正地具备良好的上机操作能力,即无法检验计算机教学的课堂有效性。正是在这样一种不符合逻辑的考核设置下,目前中职教学中,很多在试卷成绩上取得较高分数的同学本身的上机操作能力却非常薄弱。

3 就项目教学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践教学重点

3.1 谈项目教学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契合性

(1)培养目标

对于中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更应该落实于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这一学习工具,而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记与背。中职学生在其毕业之后往往会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技术工人,因而为了保障目前社会人才的科技化与学习型发展,我们就必须关注对于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计算机教师在其授课过程中必须将“实践”与“理论”统一起来,把“做”与“学”统一起来,时刻关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即要通过中职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学习型、科技型人才。

(2)教学内容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其所包含的理论与操作知识内容非常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而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计算机教师往往在几十分钟的教学时间内盲目进行知识点传输,而这种行为却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实际接受度。因而我们可以建议中职计算机教师开展项目教学法,因为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布置具体相关的项目任务,让学生亲历或模拟工作现场进行实践练习,并且在具体的项目任务完成中,学生也能够很好地做到由浅及深的知识了解过程。除此之外,中职学生通过具体项目的体验和磨练,能轻松、愉悦地获得新知并同时增强了专业技能,提高了对项目整体规划的能力。

3.2 谈如何在实际《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融合项目教学法

本部分中,将以两个实际操作项目来阐述项目教学法在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成绩表制作项目

计算机教学教师可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上向学生布置一项关于制作成绩表的项目,而该项目主要就是用于考察学生对于office软件Excel的应用。

如上图,已知十名同学的成绩,现在要求进行成绩排名、区间筛选、平均分以及最高低分的筛选工作。那么同学就可以充分利用Excel软件的函数功能,而不需要按照传统的方法计算。例如求最大值,可以用“=max()”这一函数,其中括号内的是域的定义,学生只需要拖动鼠标圈住计算范围即可。同样,也有“=min()”、“=sum()”等函数可以用来求最小值以及总和。另外,在数字处理的基础之上,教师还应让学生学会将Excel表格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目的进行图表制作,从而在Excel中的每一张sheet任务表中插入相关的饼状图或者折线图等。如下图:

通过向中职学生布置成绩表的制作项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Excel表格的操作进行摸索研究,从而进一步了解到计算机技术手段必须通过切实的操作练习才能提高。

(2)课余生活展示项目

计算机授课教师在讲授PPT程序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向同学布置展示课余生活的这一制作项目来实现。教师应要求学生制作出同时具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的精美的PPT文件,从而生动活泼地向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展示中职学生丰富的课余生活内容。在制作PPT 的具体过程中,中职学生能够感受到由图文并茂、动感十足的PPT作品带来的视觉与听觉震撼,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来自于计算机技术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与精彩。

4 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问题的几点建议

4.1 教师与学生急需转变计对算机教学的实践观念

为了能够对现阶段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行彻底革新,我们必须首先转变教学教师以及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教学观念,要明白计算机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的教学课程,脱离了理论基础学生无法进行进一步的计算机知识学习,而脱离了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则只能“纸上谈兵”,能谈不上在将来就业中对于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具体操作。而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扭转教师与学生的这种关于实践教学的观念,必须强调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上机操作的必需性。

4.2 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兴趣

最好的教师以及求学动力往往就是兴趣,因而必须提高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必须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首先,应当让学生意识到目前计算机技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且与他们未来的就业工作更是紧密相关的。其次,教师应当向中职学生充分讲解计算机世界的奇妙,从介绍计算机发展史开始,让中职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在现实社会中的渗透与无处不在。我们也必须注意让学生切实关注计算机应用知识,而不是过分热衷于计算机游戏、网络视频等其他网络虚拟世界的内容。

4.3 精讲多练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授课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过操作练习来提高其自身的计算机技能。在实际课堂中,很多教师往往利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向中职学生讲述了关于某一特定程序的各方面知识,而学生往往不能立刻吸收这些大量的计算机知识,因而教师应当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安排适当的实际操作实践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足够的练习操作来了解教师的讲学内容。另外,在教学课堂中,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也应当注重自身和学生之间交替练习的进行,这是因为,学生往往不能通过一次讲解就全方面了解技术知识内容,教师需要通过学生初步的操作情况来了解多数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更正与提升。

4.4 革新相关考核制度

进行计算机知识的相关考核,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能够通过考核成绩检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应试压力来促进学生日常课程中的学习。正如上述所属,单纯地通过试卷设置,通过选择题、判断题等题型来考察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测试学生对于程序以及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来检测整体教学效果。同样的,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在传统的试卷考核过程中,学生往往更加注重于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实际操作,但是在革新中职计算机考核制度之后,学生也将了解到对于计算机操作技术掌握的重要性,从而会在其学习过程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于程序以及软件的操作环节。

5 结语

总的来说,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当是同时重视学生对于理论基础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度的,而不能因为过度关注不合理的考核制度而忽略了对于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关注。只能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践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了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才能够保证中职学生在正式步入社会岗位之后有一定的能够完成计算机操作任务。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2篇:基础的计算机硬件知识范文

关键词:ARCS模型;计算机应用;评价考核

ARCS是教学设计中的学习动机激励模型,其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满意(Satisfaction)四部分组成,简称ARCS模型。这四部分没有主次之分,它们是一个整体,缺少其中任一要素,都可能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动机。本文在此结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探讨如何将ARCS模型应用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

一、教学准备阶段,设计吸引注意力

注意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才能顺利地进行下一步教学。教师可以在授课初就让学生通过效果比对,亲身感受将要学习内容的神奇之处,以此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以五笔字型输入法的教学为例,先请学生用已经学会的拼音打字法来输入一段文字,进行时间记录,看谁打字更快。学生在比赛中,回收注意力,集中精力打字。请最快的学生报告自己打完这段字用了多长时间。然后,开启演示功能,让所有的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看老师五笔打字的过程,并进行时间记录。在时间的对比中,学生会看到两种输入法的不同,感叹五笔打字的速度之快。在对老师和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崇拜中,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堂上,跟随老师进入五笔输入法的下一步教学中。

二、内容教学阶段,呈现相关性

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目的是使学生用计算机更好地服务生活。因此,我们可以用教学理论联系生活,选取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把这种应用搬到课堂上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把所学转变为所用。教师呈现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促进学生进行学习掌握。

以Word中的图文混排教学为例,在讲解演示了文字输入、图片插入、图片格式设置以及艺术字的插入后,老师可以请学生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在感恩节到来之际,给自己想要感恩的人制作一张电子感恩卡片。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怀着感恩之心,将枯燥的知识学习转换为情感输出,并从中了解了图文混排的生活应用。再以Word中插入图片的文字环绕教学为例。文字环绕包括了嵌入型、四周环绕、紧密环绕等等。学生面对这七八种环绕方式,不能立即感受出它们的实际应用功效。而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就业,因此可请学生单独完成一份简历制作,运用文字环绕功能,在简历中合理插入自己的照片。还可以模拟实际办公环境,以小组形式完成报纸一个版面的图文编排。

三、落实学生参与度,提高自信心

中职学生时常缺乏自信,在批评声中质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放弃自己,在课堂中不参与学习互动,因而老师需要认真观察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和学习形式,如把学习任务分为入门、达标和提高三类,老师在旁加以指导,请学习较差的学生先单独完成入门任务。接下来,请优生与他组成两人小组,带领他完成更高的达标任务,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信心。用这样的方式使得全班学生都有自己可完成的任务,不至于在面对统一难度问题时,学困生直接放弃,优生又快速完成,无所事事。互助学习又能利用优生剩余时间帮助差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老师在学生周围走动,起到督促和及时指导的作用,使其克服难关完成作业,随时对取得成果的学生进行表扬。用上述举措落实学生参与度,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以自信状态去探索学习更多的知识。

四、恰当评价考核,实现满足感

使学生在个人认同、群体认同和社会认同中,实现逐级递增的被认同感和满足感。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了作品,仅仅是老师个人的表扬还不足以实现学生的满足感。因而,教师应该给学生向更大的群体即整个班级学生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这样的任务要有难度,学生通过展示有一定难度的作品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他们的被认同感和自信心。以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为例,这款流行软件相比Office应用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安排一张原始照片,请学生在课后用足够的时间进行Ps修正,并建立评分标准,上课时学生上台讲解展示他的处理方法和成果,其余的学生作为大众评审进行打分,老师在学生展示完成后,一一点评并选出得分最高的作品,总结Ps的应用方法。

早期鼓励学生统一报名参加社会认证考试,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动画设计软件Flash的职业认证考核。这两者都是学生在课堂上学过的,而且这两个证书是社会招聘中普遍要求的。老师在早期便组织学生以考证为指导方向,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自觉性。在老师辅导、学生好学的良好氛围下,考试通过率达到高峰。学生得到了高于个人和小团体的社会认证,能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并以此激励后来的学生朝着这样的目标前进。

第3篇:基础的计算机硬件知识范文

一、项目与编写体例

1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在于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个项目完成教学活动。项目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调研、信息搜集、协作、实践等工作,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完成项目工作。

2 教材的项目组成。信息技术作为处理信息的工具,其价值不仅在于工具本身,而是在于利用工具获取、分析、交流协作,最终解决实际工作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教材编写中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协作、交流)为中心,依据“教学大纲”编写7个项目,每个项目又由若干个任务组成。其项目、任务与建议学时安排如下:

3 项目的编写体例。每个项目由首页一预备知识一热身任务一教学项目一拓展任务等5部分组成。首页对整个项目进行概貌描述:预备知识是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或软件界面作简介,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热身任务注重通过简单任务的操作及设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项目一般分为3-6个任务,任务按难度或过程编排;拓展任务为学而有余的学生提供教学素材。

二、项目的选取

在项目教学中,选取合适的项目是最重要的,教材编写同样如此。我们在教材编写时依据大纲内容、市场需要和学生兴趣三方面的要求,精心选取实用、可操作、对职业生涯有益的项目。

1 项目选取突出地方自然风光、人文特色。在编写时以江西各地最富有特色的人文地理、风景特产为实例,完成单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比如,项目五“江西旅游风光”介绍了江西各地旅游风光。重点介绍了“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红色革命摇篮”井冈山和“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项目二“江西是个好地方”介绍了江西省省情,让学生充分了解江西省;项目三“长江之肺——鄱阳湖”和项目五贯穿着江西人文地理知识的介绍;项目六“景德镇陶瓷作品欣赏”则用多媒体制作小影片。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欣赏到瓷都景德镇漂亮的陶瓷作品。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体验到江西各地的乡土特色,在学习技能过程中享受内容带来的自然、向上的熏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育人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项目选取突出创业就业导向。教学项目的选取要从职业需要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网络销售是现在创业的新选择,开设淘宝网店具有投入少、上手快、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中职毕业生可以充分学会利用淘宝网创业就业。我们在项目七“Intemet网络应用”中精心设计了“开设淘宝网店”这一项目。项目包括开店前的准备(开通网银,学会拍照修饰),开设淘宝网店(注册淘宝会员,申请淘宝店铺),网店的维护管理(装修网店,用淘宝助理铺货),销售管理(网店交易,联系物流,客户评价),网络咨询等5个任务,全面介绍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淘宝店主。案例真实可信。步骤清晰,易于操作,让学生在“开网店”的过程中体验到创业的激情。

第4篇:基础的计算机硬件知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体系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平台 考核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实训于一体的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不被学生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教师去探讨研究。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一、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材,完善教学体系

目前市面上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的教材种类繁多,但其在编撰时未对学生的层次加以区分,大多只面向同一层面的学生,其教材的内容设置以及教学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且高职院校多数采用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形式,授课过程中使用统一的大纲、教学方法,控制统一的教学进度。这使得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起来尤非常吃力,而基础良好的学生无法得到发展。若不加以改革,将使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兴趣逐步减弱,不利于开展教学。

因此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进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首先,不同专业对计算机技术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此,学校应对不同专业所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加以区分,制定适合该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明确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学会的知识、技能,做到专业不同,计算机基础的操作应用不同,讲授时的侧重点不同。同时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中心,采用问题解决、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方式优化教材,再辅之与课程相关的电子教案、教学网站和多媒体教学包,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实用有效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二、进行课程内容调整,突出重点,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章节多、涉及范围广、信息更新频繁、侧重点广泛、学时少等。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授课时应更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应尽量传授与时俱进的新知识、新软件和新技术,并不断调整,确保教学的实用性与可应用性。要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设计教学内容,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把所学知识带入到实践操作中去。

三、注重调查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与推进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边示范边操作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思考、分析,边分析边试着解决问题。这样真实逼真的教学模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在注重实际操作的同时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先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可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结合理论与实际,将教学分为不同的模块,在不同模块之间通过小项目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不同的小项目的同时掌握知识、技能。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用所掌握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自学能力。如在Word图文混排、Excel数据处理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典型案例或瑕疵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应用情境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和技巧。

四、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主观能动性,高职院校可以运用资源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上传与课程有关的教学材料、视频等,学生通过平台进行浏览学习。通过平台提供多种让教师与学生沟通联系的渠道,如提供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方便师生、生生之间沟通交流。

五、采用科学合理全面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考核上大多分为上机与理论两部分,但两者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为了应付考试,导致教学上没有考虑到知识实用性的问题。目前笔者学校采用“1135”的考核评定机制:课堂表现占10%,作业的完成情况占10%,综合技能测试占30%,考试成绩占50%。这样的考核机制有利于学生加强日常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更好地掌握技能。

第5篇:基础的计算机硬件知识范文

关键词:“微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172-02

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发展飞快的社会,这也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包括教学内容及方式。在现代高校教学中,首先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式和理念,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微课程”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激发学习兴趣。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伴随当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广泛普及,公共计算机课程已然成为高校各学科领域当中的一个重要通识课程,此课程开设时间一般为大学第一学年。开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力,使其具有运用计算机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职业能力,推动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尽管公共计算机可能在各类高校中已经开设多年,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1)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参差不齐。尽管多数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简单应用媒体资源、Windows系统操作及上网等,但仍然有一些学生入学之前较少接触计算机,但在自主学习欲望方面比较强。(2)缺乏多样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当前,较多运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长久获取学生兴趣及注意力。

2“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基礎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国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职业计算机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一直使用的都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和演示,学生在下面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有些过于枯燥。将“微课程”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设计具有情景化的教学视频,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视频进行课程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模式,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策划者和设计者,学生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微课程”在网络信息不断普及且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了目前高校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它向全体师生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1]。

3“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内容导读中创建“微课程”

“微视频”是“微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具有知识导读、引导课程及实际演练的作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内容导读能够细化学习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过程中使用“微课程”,能够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课程内容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微课程”网络平台还能够设置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比如,教师在讲述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知识的时候,可以将课程内容制作成小视频,也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相应的视频下载,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目标处理视频,从而将“微课程”的作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

3.2学习活动中创建“微课程”

学习活动中创建“微课程”具有协助作用。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和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制作成小视频,并且讲解解题的每个步骤,学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进行学习,并且可以根据视频中的步骤自主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计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并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将全体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全面讨论,之后使学生之间或者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学生能够接受其他学生的评价,在之后学习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及创新性。

3.3学习任务中创建“微课程”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适合自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程”中的小视频、PPT等,在任务驱动基础上使学生具有学习动力。对于学生学习中的知识点和难点,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使学生能够对其巩固和理解。

3.4综合评价中创建“微课程”

利用“微课程”,教师能够在网络平台中创建多元化、多样化难易程度的课程习题,使学生能够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练习课程中的知识点及难点,从而将这些知识点和难点加深理解,及时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错误思想,并且改进。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在解决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找其他同学或者教师,为自己答疑解惑,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建课外学习小组,使学生将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提出来,使全组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具有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能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进步[2]。

4案例分析

文章现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中的excel数据筛选为例进行微课制作。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要求,把高级筛选与自动筛选当作两大教学模块,以这两模块为基础着手教学设计与微课制作。录制教学过程的过程:第一幕:教师在课堂中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切入点及重难点进行讲解;第二幕:将自动(高级)筛选的步骤显示在学生面前,然后教师对各个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说明;第三幕:根据讲课实例,教师可通过与第二幕的步骤相结合,对其进行演示与讲解;第四幕: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回顾,再次讲解重难点。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并且在此过程中设计提问环节,在课堂中实时互动。在录制微课过程中,教师需对表达能力予以注重。在对此种讲解演示型微课进行制作时,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浪费到鼠标的移动上,所以在进行录制时,需尽可能减少鼠标任意移动状况,避免出现干扰学习的状况,最好在进行制作时,鼠标在具体的执行菜单命令上做出适当的停顿,且伴随声音提示,这样便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鼠标的动作。

5结语

“微课程”是教育教学中的新事物,它适应于哪种教学还需要教育工作人员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来详细了解。但是“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创新了其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 汤颖.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5,11(33):99-100.

第6篇:基础的计算机硬件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硬件;实践教学;系统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基础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作为我国基础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对我国基础技术人才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如何从实际应用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是现代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

一、以人才需求为基础进行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工作

现代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正在向着具有系统理论知识结构、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方向发展。这一需求的改变使得中等职业院校培养方向必须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优化计算机硬件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计算机硬件理论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奠定坚实的基础。教改后的中职院校培养目标加大了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硬件课程教学中,必须强化理论知识系统性及实践能力,紧跟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为中职院校实践型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计算机硬件教学——以实践教学与系统教学的结合为重点

(一)改进计算机硬件教学方式,促进计算机硬件教学实践能力与系统性的提高。

中等职业院校生源结构使得其生源基础较差,学习方式不科学、学习兴趣较低是普遍存在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师必须以科学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以促进计算机硬件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计算机硬件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系统的理论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理论教学的总结与归纳,提高学生计算机硬件理论知识系统性。

系统的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硬件实践能力的基础,是现代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中的重点。现代中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硬件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教学的总结、归纳、回顾性复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系统性,为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具体应用中可能遇到老旧型号计算机的情况。现代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除初步对主流硬件技术的介绍与讲解外,还应对计算机硬件发展的历史沿革、技术情况进行教学,以此为学生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系统的理论教学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硬件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解决本专业及相关专业领域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初步能力,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中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微型计算机使用、组装和维护等方面的技能,能为学生的实际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以基础实验巩固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其实践能力。

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理论教学的同时,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工作还应注重学生基础实验的教学工作,以此巩固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习惯,如维修前断电操作、接触硬件前消除静电等。以此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奠定基础,为其工作中的安全提供基础保障。在计算机硬件教学中,教师还应着重对学生硬件系统检验能力进行培养,减少和降低由于硬件匹配问题造成的硬件故障。

(四)以教学一体化模式促进培养学生系统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

现代中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硬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为了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及其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中等职业院校应以教学一体化的模式,压缩单纯的理论课,将理论知识在实践课程中穿行,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针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方向,在进行计算机硬件教学过程中,还要以学生工作方向为导向,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开展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实践课程教学。同时,模拟学生可能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将传统实践教学转变为以模仿工作情景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论基础与实践的结合。

(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计算机硬件课程学习的系统性与实践能力。

针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基础、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的差别,计算机硬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计算机硬件的教学工作。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差异教学方式使不同基础、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问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精讲多练,达到“教学做一体化”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以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系统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进行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过程中,以系统教学与实践教学为重的教学活动开展还应注重高效的课堂教学,以此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亲自参与配置计算机,体验选购计算机硬件的过程,以及教师设置的常见问题等加深他们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思考与感悟,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和愿望,逐步形成勇于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得新知的意识和习惯。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促进教学工作中系统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系统性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根据上述三点的论述可以看出,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工作的科学开展是基于学生实际应用、工作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其需要中职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师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教学理论知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工作需要科学的设计教学方式,以此促进教学工作系统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促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梅州农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陈为国.关于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活动开展的分析[J].职教资讯,2009,(12).

[2]韩丽华.中职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职教育信息,2008,(12).

第7篇:基础的计算机硬件知识范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③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 ④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②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2)教学难点: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两部分组成。我们先来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计算机硬件系统

教师活动:计算机的硬件由主机和外部设备两部分组成。同学们刚刚提到的鼠标、键盘、音响等都是设备。对于外部设备根据作用不同又分为输入和输出设备。

(1)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的设备叫做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是最基本的输入设备。数码照相机还有麦克风、扫描仪、数码摄像机、摄像头也是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具有输出计算机结果和数据信息等功能的设备叫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在有些特定的情况下计算机也可以作为输出设备,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连接后,它成为网络终端,这个时候计算机就是输出设备。

教师活动:接下来我们学习主机。主机包括主机板、电源、存贮器、显卡和声卡。(PPT图片展示各个部件)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中央处理器和存贮器。

(2)中央处理器。(PPT展示图片)

教师活动:我想问一下同学们,我们人的行为是由身体的哪个部位管理的呢?

学生活动:大脑。

教师活动:人有大脑,计算机也有大脑,它就是中央处理器,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配件,是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负责解释、执行计算机基本指令,完成计算机对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

(3)存贮器。

教师活动:我们经常用计算机听歌、看电影,那么这些歌曲、电影它们都藏在了计算机的哪里呢?请同学阅读教材第18页到第19页的内容,然后告诉老师答案。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对计算机硬件的学习。

2.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师活动:提问:我们现在是不是就可以使用我们刚刚组装好的计算机画幅画呢?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就像我们盖了一座大楼,房子盖好了,里面没有任何设施我们不能住,只有硬件的计算机就像没设施的大楼,我们一般把它称为裸机,是不能使用的。那么我们这台计算机还需要什么才能使用呢?那必须有系统软件。

(1)系统软件:用来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程序的,是计算机必备的软件。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中最基础的部分,是用户和裸机之间的接口,同学们都接触过那些操作系统。

学生活动:回答。

现在请同学们为你的计算机选择操作系统。

(2)应用软件。

教师活动:硬件有了,操作系统有了,我现在用自己组装的画画,同学说可不可以呀?

学生回答:不行。

教师活动:是的,不行。因为我还没有装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为完成特定任务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它分为两种可编程语言,及我经常使用的播放器、办公软件等。除了老师说的这些软件,你们还知道哪些呢?现在请同学为自己的计算机添加你所需要的应用软件。

教师活动: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都具备了,这台计算机就组装完成了,我们为自己胜利完成任务鼓鼓掌吧。通过组装计算机,同学说说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三者的关系。就像一家工厂,办公楼和厂房是硬件,用来生产产品的加工机械流水线等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是工人和管理人员。

第8篇:基础的计算机硬件知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

1 概述

计算机硬件指的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成分,其中包括输入/出设备、芯片等。在计算机系统中,信息安全包括硬件、软件和通信方面的内容,因此可从硬件、软件和用户方面来实现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建设管理,但在这一过程中,硬件无疑成了影响计算机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发现,计算机硬件主要在输入/出设备和存储介质上存在安全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在输入设备上,安全问题包括非法输入和输入不安全数据信息,其中前者是指非法输入可能损坏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信息,而后者是指输入的信息带有病毒等。

(2)在计算机系统中,一些输出设备具备记忆功能,因此仅需重复操作,便可再现有关信息,这无疑会造成计算机数据信息泄露。

(3)计算机存储介质一般未设信息数据安全屏障,因此无法抵御暴力破坏、恶意攻击和非法拷贝等行为,从而造成数据信息泄露。

可见,计算机硬件在安全方面仍存在问题,且若不加以完善,极易造成保密信息泄露,从而严重损坏了用户的利益,甚至造成社会恐慌。

2 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分析

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能一般取决于设计阶段,且目前,在计算机硬件安全设计上,已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其中较为常用的设计方案包括如下几种:(1)基于变异的硬件安全设计方案,其中“变异”主要从芯片老化、IC时序、噪声、温度和功耗等方面体现出来,且这些因素一般会受到CMOS制造技术、射频互联技术、等离子技术、纳米技术和光纤技术等的影响,因此这一设计方案在基于新兴技术的硬件中发展前景较好。但需强调的是,芯片内在的变异将不利于对恶意攻击的检测。(2)硬件木马检测,其中硬件木马指的是恶意修改、嵌入和变更原始芯片设计的行为,其是现今社会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一般来讲,常规的功能与结构测试无法检测出这一类攻击。在实际应用中,若不考虑工程变异,仅需先测出一段输入序列的泄漏功耗,再与仿真模型比较即可,但工程变异却增加了硬件木马检测的难度。可见,需进一步深化对硬件木马的检测。(3)PUF(不可复制技术)是计算机硬件安全设计的重要研究课题,其提供的是一组从输入至输出的映射关系,且这一关系依存在芯片制造工艺下,因此无法采用数学方法来进行逆向操作,从而保证了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安全。但在目前的众多PUF方案中,一些因素的存在却使得PUF的安全性大幅度降低,如芯片结构的非线性特征较弱等。(4)非对称加密技术是一种基于PPUF的非对称加密系统,其中加密与解密所用的秘钥有所区别。一般来讲,通过用公共密钥和进行仿真,便可测出挑战信号的发出的响应,因为PPUF的结构会以公开的形式发表。但即便如此,也无法赶超原始设备的速度,因此可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来创建一种公共秘钥加密协议,用以地域物理和旁道攻击,甚至可将其看作可信设计的模块。

总之,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安全性将对计算机的使用性能产生直接影响,且基于硬件的安全协议可解决基于第三方的可信计算、遥控/感芯片的开启等问题。

3 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安全策略

综合上述分析,作者针对计算机硬件设计提出如下安全策略:

3.1 内置安全确认

在计算机硬件中内置安全确认无疑对保证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其原理如下:在制造计算机芯片时,通过将PUE技术与EPIC技术结合来对计算机硬件的IP进行保护。其中,EPIC技术是一种针对IC设计理念的技术,即先利用EDA工具来得到所需的物理版图,再采用PUE技术来绘出以芯片变异为基础的PUFIC,最后再通过与加密的IC管理员版权促和来生成检测秘钥。实践表明,采用上述设计理念绘出的加密型验证模块可通过保护IC版图来保护原始模块,从而实现对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进行保护。

3.2 外置辅助安全检测装置

外置辅助安全检测的方案采用了RAS技术,即先由秘钥管理中心制作一对秘钥(私用、公开秘钥),并用公开秘钥来保护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安全,最后再通过安全芯片与秘钥存储器验证来共同组成外置辅助安全验证装置,其中秘钥存储器保护的对象是私用秘钥存储的数据信息,即在检测时,可利用RFID来对芯片内的电路数据信息进行读取及对芯片的安全进行验证,进而保护数据信息的安全。总之,在计算机硬件中外置辅助安全检测装置可通过秘钥管理来保护计算机硬件的安全。

3.3 计算机硬件开发中的安全设计

关于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安全问题,内置安全确认和外置辅助安全检测装置都属于技术层面的策略,但很显然,这一问题并非仅为技术性问题,因此还应从硬件本身来考虑问题,即分别从下列三个方面来将安全设计贯穿在计算机硬件开发的全过程:(1)目前,计算机硬件的开发者普遍看重的是硬件的性能和质量,却忽视了安全保护的问题,这极易使计算机硬件设计出现安全问题。对此,应通过培训教育来提高计算机硬件设计者的安全保护意识。(2)为了保护用户的数据信息安全,在计算机硬件开发中,应对硬件的安全性能有所侧重,具体应着手于内设与外设层面,逐一完成对硬件的安全设计。(3)一般来讲,在计算机硬件设备设计完成后,既要测试其性能和质量,还应评估其安全性能。其中,在评估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能时,应着手于输入/出设备、存储设备,从而提高计算机硬件的整体安全性。

3.4 改进计算机硬件安全设计技术

与信息窃取技术相比,计算机硬件安全技术的发展存在滞后性,这将对计算机数据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此,应从如下方面进一步改进计算机硬件安全设计技术:(1)从计算机硬件安全设计技术的现状出发,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从而提高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安全性能。(2)健全计算机硬件安全技术体系,即进一步密切计算机硬件之间的联系及在技术上的交互,从而实现对硬件安全的保护。(3)改进计算机硬件安全技术,其中较为前沿的技术包括量子、光学和生物计算机硬件,且这些技术的应用在保证硬件数据信息安全上提供了更为周全的思路。

4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研究,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能有所提高,但在硬件设计上的安全问题仍是影响计算机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鉴于此,作者通过查阅资料和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一是在计算机硬件中内置安全确认来保护计算机硬件的IP;二是在计算机硬件中外置辅助安全检测装置来保护硬件的数据信息安全;三是将安全设计理念贯穿在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全过程,并对硬件的质量、性能和安全进行统筹考虑;四是改进计算机硬件安全设计技术,并进一步完善硬件设计安全技术体系。总之,计算机硬件设计的安全研究是维护用户切身利益的要求,也是促进整个计算机行业健康发展的选择,因此应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聂廷远,贾萧,周立俭,等.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10:17-19.

[2]梁丁.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安全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110.

[3]陈兴欣.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6:232.

[4]阿布都维力・阿布都米吉提.计算机硬件故障与维护研究[J].通讯世界,2015,6:58-59.

第9篇:基础的计算机硬件知识范文

关键词:PBL;计算机应用基础;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519-02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医学院校培养合格的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对于医学生提高专业水平非常重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更新快,尽管目前在教学中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驱动等教学方法,但在培养同学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还不够理想。PBL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核心、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开展学习,更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同学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 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能力较弱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本上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我校现在的教学为每周理论2学时(多媒体教室)+实践2学时(机房)。理论课中教师一般采用讲解+演示的方式授课,同学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基础较好的同学实践课能完成各项操作任务,但遇到实际问题,比如毕业论文的撰写、设计、排版仍存在问题,没有达到学以致用。加之高校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合班上课情况比较普遍,这就造成一个教师带上百名同学的情况,由于教师精力有限,不能更好的对同学实践环节的问题进行解答,影响了实践课的效果。

1.2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逐步普及,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地区间的差异性,学生计算机基础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中药、临床等专业进行统计,所有本科新生在中学阶段学过信息技术课,但是大部分同学所掌握的仅限于一些娱乐功能,如上网、聊天、电影和游戏,仅有约30%的学生会些Office的应用,约5%的学生对编程有所了解。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弱的同学面对与高中相差较大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对于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觉得大学课堂上老师还是喋喋不休地讲授他们早已掌握的知识,时间一长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厌烦情绪,失去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1.3 教学内容、模式相对陈旧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和教材选择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无法及时反映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多媒体授课时间有限,前沿知识注入不多,演示速度过快,使学生看不到具体的操作细节,影响了教学效果。

1.4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从发挥

由于教学模式落后、无法实现个性化学习等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缺乏主动性,不利于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PBL教学过程

在计算机硬件系统这个章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常常会和同学一一介绍计算机中每个硬件设备及其的主要性能指标。同学通过教师的介绍会了解到一些计算机的硬件知识,在理论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同学想买个人电脑时看到配置单还会非常茫然,更不用说自己动手进行一些硬件的安装。这样的教学可以说是失败的,根据PBL的内涵和特点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以计算机硬件系统为例简单的介绍教学实施过程:

2.1 问题情境设置

首先播放一段生动、有趣味性的视频介绍计算机的发展:从算盘开始、到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到今天信息时代的到来、Internet网络基础的广泛应用、到未来计算机的设想,让同学了解到计算机的发展体积越来越轻薄、功能越来越强。

然后提出三个问题:一台微型计算机有哪些硬件设备,它们之间如何协同工作的?各个硬件设备有哪些主要的性能指标?未来计算机硬件发展趋势?

2.2 分组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根据提出的问题,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一般情况便于教师的实施指导,每个学习小组由5-7人组成,项目小组在同学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根据同学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寝室、性别进行调配。笔者对参与该主题的同学30人分为5组,每组6人,同时制定一名知识基础比较好、性格开朗的同学为组长。每个同学负责了解1-2个硬件设备的功能、主要性能指标、主流产品、发展趋势,然后小组汇总、讨论学习。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关注各小组的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错误的理解及时更正。

2.3 上机实践、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

同学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阅读资料、网络查询、和老师讨论,有条件的还可以亲自拆开机箱查看各个硬件设备。各小组编写一份硬件设备介绍及未来计算机硬件发展趋势的报告书。

2.4 学习效果检查及分析评价

各小组选取代表对总结报告进行表述、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充当观众,教师对学生的表述进行点评。评价一方面肯定了同学的成绩以增强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让同学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然后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同学对硬件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未来硬件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5 扩展问题,引导同学进一步学习

既然知道了计算机各硬件设备的主要参数指标及主流产品,给大家几张电脑配置单,让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个人电脑选购。

通过上面步骤的教学,同学原来觉得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轻松、易学。更重要的是同学能为解决实际问题积累一定的经验。

3 PBL教学模式的优势

利用该方法在中药、临床等专业测试班级进行,92%的同学有学习兴趣,希望以后章节继续使用该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扩展课本的知识内容、拓宽课程范围,而且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并能强调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实际工作中。其次,缓解了由于同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问题,水平好的同学在小组讨论和学习中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也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水平稍弱的同学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各种学习手段进行学习,避免了教师上课讲授不能理解的情形。PBL过程中加强了教师和同学、同学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对于刚进校的新生,能较好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训练在传统的教学中是难以达到的。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如何结合医学院校各专业的背景,对课程各章节的知识点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任务、形成客观性的评价标准,是PBL模式应用到《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冯帆,刘章华等.浅谈PBL教学法在医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3(2).

[2] 陈永光.PBL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春华秋实—职教论坛,2011(26).

[3] 陈晔.“PBL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5).

[4] 王春红.基于PBL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教文汇,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