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宏观经济增速范文

宏观经济增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宏观经济增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宏观经济增速

第1篇:宏观经济增速范文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经济因素 交通量增长 预测模型 蒙特卡罗

交通量是决定高速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核心内容。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做过相关研究,国内学者对交通量的预测大多数采用了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分析影响某条高速公路所在地的国道、县道等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学者也利用影响交通量的其他因素直接对交通量的大小进行估计。分析过程中很多不确定因素只能依靠预测者的主观猜测,因此,找到影响交通流量的宏观经济因素是十分必要的,而得出一种基于宏观数据的准确预测模型更是迫在眉睫。

一、影响交通量增长的经济因素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影响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长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收费公路本身的一些物理参数(比如:隧道和桥梁的数量,这一地区受洪水、山崩等的倾向);二是国家的经济指标或者地区的经济指标。

Matas(2001)的研究模型是建立在1981年~1998年的72条公路的数据的基础上回归而得出的。Matas利用GDP作为国家经济指标进行研究。他的研究显示交通量变化的百分比直接受国家经济指标变化的百分比影响。与他的研究相符和的是,一些学者利用地区经济指标的变化量作为影响交通量的变量。影响交通量的地区经济指标包括:失业人口,就业人口,失业率,工资,零售量,税收收入,CDP和人口数。

Ash and Bazile 在2004年做过的相关研究显示:在发展中国家,长期的交通量增长近似等于经济增长的水平。而Matas的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交通量变化的最显著因素是地区经济变量中的失业人口。因而,本文的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人口总数,地区失业人口作为影响交通流量变化的经济因素。

二、交通量增长预测模型

1.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模型

本文利用的回归方程模型为:

Yit=β0+β1iEIt+μit

其中Yit表示在第t年,高速公路的第i段交通量增长的百分比。

EIt表示第t年,经济指标的增长百分比。

μit表示误差项。

回归选定的经济指标因子包括:GDP,地区人口总数,地区失业人口数,分别用这些经济指标的年变化百分比进行计算。

2.数据的选取与回归结果

交通量的数据是建立在1996年~1999年西安―宝鸡高速公路的10条支线,1997年~2000年杭州―宁波(杭甬)高速公路的5条支线,2002年~2005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38条支线的基础上。各个经济指标的数据是在分析各条支线所属市的基础上。利用的统计年鉴包括河北经济年鉴2003、河北经济年鉴2004、河北经济年鉴2005、河北经济年鉴2006、中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03、中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04、中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05、中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06、河北经济年鉴2003、河北经济年鉴2004、河北经济年鉴2005、河北经济年鉴2006、河北省2003年各市生产总值及指数统计。

回归结果:

a.Predictors:(constant),X2,X1

b.Dependent Variable:Y1

a.Predictors:(Constant),X2,X1

b.Dependent Variable:Y1

a.Dependent Variable:Y1

回归的结果显示,影响中国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长的经济指标包括:地区失业人口和地区GDP,地区人口总数为不显著因素,回归方程为:

Y1=-0.023X1+0.867X2+0.086

其中Y1表示支线交通量的增长百分比,X1代表地区失业人口变化百分比,X2表示地区GDP变化百分比。

本文的研究结果是对Ash and Bazile在2004年做过的相关研究的一种验证,与其得出同样的结论:在我国(发展中国家),长期的交通量增长近似等于经济增长的水平。

3.蒙特卡罗模拟

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是一种基于“随机数”的计算方法。它实质上是利用服从某种分布的随机变量来模拟现实系统中可能出现的随机现象。通常使用专门的风险分析工具来进行Monte Carlo模拟分析。利用蒙特卡洛进行交通量预测的步骤如下:

(1)确定影响交通量增长的表达式,在上节中已经回归出Y1=-0.023X1+0.867X2+0.086这一方程。

(2)分析确定方程中各个风险因子的概率分布模型。

(3)应用计算机软件产生各个风险变量的随机数并带入风险模型中计算出预测年度交通量增长的幅度。

(4)重复模拟100000次,求得100000个值。

(5)对这100000个值作概率统计计算出其概率分布曲线。

三、案例分析

1.预测参数

以福建省某条高速公路项目为例,对该项目某年的交通量增长进行预测。利用福建省1995年~2006年的失业人口数据(来源于《福建统计年鉴1998》、《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2006(劳动就业篇)》)进行分析,确定失业人口增长百分比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分布函数为:N(0.0764,0.141)。利用福建省1952年~200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地区GDP增长百分比服从正态分布,分布函数为N(12.9,4.6)。

2.分析结果

根据影响因素的概率分布,利用分析软件,得到福建省某条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长曲线,见下图:

可见该条公路年交通量增长最大可能在6.22%~16.98%之间,在这个增长幅度内的概率为82%,而且这条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增长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本文通过回归首先指出了影响中国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增长的经济因素,最主要的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地区失业人口,长期的交通量增长近似等于经济增长的水平,进而得出中国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长的预测模型,并给出了蒙特卡罗方法在交通量增长预测中的案例。试图从客观的角度和量化的角度出发,得出中国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长的一般预测方法。

参考文献:

[1]Matas,Anna,2001,The demand elasticity on tolled motorways, University of Barcelona, Department of Economics,1~25

[2]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西安至宝鸡高速公路后评价总报告,2002

第2篇:宏观经济增速范文

根据我们今日投资对国内70多家券商研究所1800余位研究员盈利预测数据的最新统计,分析师对上市公司和沪深300成份股08年的整体盈利预测持续调低。有分析师给出盈利预测值的上市公司08年对07年的整体盈利预测增长率为14.06%,较上月调低4.6个百分点,这些上市公司07年较06年的增长率为44.51%。沪深300成份股08年盈利预测增长率为12.12%,较上月调低4.45个百分点,持续第八个月调低,这些上市公司07年较06年实现的增长率为41.50%。上市公司盈利的宏观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从最新公布的11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当期经济所面临的环境仍十分恶劣,各项指标纷纷负增长,PPI回落的速度超预期,进出口增速快速下滑成负增长,FDI大幅负增长,这些都表明宏观经济正在快速的下坠。同时,特别工业增加值增幅也在继续放缓。作为最能反映企业运行的指标,工业增加值增幅创下新低意味着宏观经济进入“严冬”。

双重威胁可能导致中国进一步加大刺激经济增长的力度

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持续下滑和宏观经济的不断恶化,也促使近期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即将出台的政策,这些都将强有力保障未来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德邦证券预计这些政策的效果将在2009年逐步体现。另外,近期国家发改委通知解除了自年初开始实施的对食品类商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表明了宏观当局对未来物价可能持续回落预期的确认。物价的回落也将为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打开空间,下一阶段央行还会继续加大货币政策的放松力度。一方面,为支持扩大内需,增加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另一方面,通过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和引导市场预期。

经济增长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有所恢复

在1992年至1999年期间,GDP增长率与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运行趋势十分吻合;虽然1999年之后,两者运行节奏出现明显的不一致,但趋势上还是保持同向的。宏观经济在1999年见底出现向上的拐点,但上司公司每股收益低点出现在2001年。通过两者运行之间的规律,西南证券认为,宏观经济出现向下拐点的时候,会迅速体现到上市公司的业绩当中,业绩随之下滑;而当宏观经济出现向上拐点的时候,上市公司业绩转好会有上2年的滞后。2008年前三季度为9.9%,08年全年GDP增长率下滑已成定局,普遍预计在9%-10%。面对国内经济的下滑,政府推出4万亿的投资计划,货币政策也转为宽松,保经济增长(“保八”)成为当前第一要务。种种迹象表明,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达到了本轮经济增长的波峰,2008年开始进入回落期,经济向下拐点已经出现。2008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33元,估计全年业绩略高于07年(0.42元)。虽然每股收益的绝对数还没有体现出下滑,但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放缓,部分公司出现亏损,经营压力已有显露,估计09年业绩将有所体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内需刺激政策经验显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大幅扩张的财政政策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缓冲经济的下滑;因此,中金公司预期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长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有所恢复,这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但其持续性仍面临不确定性1、大幅降息和房价的下跌有助于恢复居民购房能力;财政支出的加大对有助于拉动钢铁、水泥、建筑、电力设备、工程机械以及电力、煤炭等固定资产投资相关行业的需求。量化分析显示,考虑到财政政策的作用,钢铁、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好于电力和煤炭,在市场预测普遍比较悲观的情况下,钢铁、水泥盈利存在超出预期的可能;虽然利用率的压力将依然存在,但煤炭价格进一步下滑则有助于降低火电行业的成本。2、消费对利率不敏感而与收入增长更相关,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收入增速下滑才刚刚开始,表明周期性消费品种盈利存在进一步下滑的风险。相对来说,非周期性消费品表现出更好的防御性。3、考虑到政府最近出台刺激政策的力度和频率都超出市场此前的预期,显示政府力保经济增长的决心,未来政策力度还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而市场对政策的短期反应一般也将是正面的。

A股2009年净利润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态势

第3篇:宏观经济增速范文

从经济景气未来变动方向看,全区宏观经济景气有望继续小幅回暖。

一、一致指数、先行指数双双回升、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继续上行

(一)一致指数转而上行,经济景气企稳回升

8月份,全区宏观经济一致指数为88.52,比7月份上升0.09点,结束2011年7月份以来持续下行态势,连续3个月小幅上升,经济景气呈现回升态势。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一致指数分项指标呈现“四升一降”,除就业指数呈现下降外,工业指数、发电量指数、社会需求指数和社会收入指数均呈现上升。

注:一致指数是选取5个与经济运行同步的指标合成,可反映全区当前经济运行走势,展现全区经济波动轨迹。

先行指数是选取6个领先于经济运行的指标合成,可反映全区经济运行变化趋势,预测全区经济未来走势。

(二)先行指数小幅抬头,经济回稳支撑犹存

8月份,全区宏观经济先行指数为100.7,比7月份上升0.09点,结束7个月小幅波动下行态势,继续呈现上升。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先行指数分项指标呈现"四升两降",贷款指数、产成品资金占用指数(逆转)呈现下降,平均消费倾向指数、产销率指数、新开工项目指数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指数均呈现上升。

注:产成品资金占用指数(逆转)的坐标轴为右轴。

(三)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在偏冷的“浅蓝灯区”继续上行

8月份,全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23,比7月份上升3点,全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回稳势头逐步增强。

从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的10个分项预警指数灯号看,工业指数、消费指数、工业企业利润指数成为本期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回升的主要力量。其中,工业指数、工业企业利润指数分别由过冷的“蓝灯区”上升至偏冷的“浅蓝灯区”,消费指数由偏冷的“浅蓝灯区”上升至正常的“绿灯区”,投资指数、进出口指数、财政收入指数、居民收入指数、贷款指数继续运行于偏冷的“浅蓝灯区”,商品房销售额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运行于正常的“绿灯区”。

从以上监测结果分析,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呈现较大幅度上升,其分项指标已无指标运行于过冷的“蓝灯区”,宏观经济一致指数、先行指数均双双小幅上行,总体看,全区宏观经济景气企稳回升态势渐趋明朗。从未来经济景气变动方向看,由宏观经济先行指数再现回升态势判断,全区宏观经济具有一定回稳基础,宏观经济景气有望继续呈现小幅上升。

二、主要指标走势分析

(一)工业预警指数由过冷的“蓝灯区”回升至偏冷的“浅蓝灯区”

8月份,工业预警指数达到114.58,比7月份上升 0.91点,结束自2012年12月以来8个月运行于过冷的“蓝灯区”历史,突破临界值上升至偏冷的“浅蓝灯区”,全区工业形势逐步回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及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工业增加值增长提速成为本期工业预警指数上升的主推因素。

(二)投资预警指数在偏冷的“浅蓝灯区”小幅下行

8月份,投资预警指数为120.14,比7月份下降0.6点。受7月、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回落影响,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原本已回归到正常“绿灯区”的投资预警指数又重回偏冷的“浅蓝灯区”,表明全区投资态势仍需进一步稳固。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较大的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1.5个和1.4个百分点,成为本期投资预警指数回落的主因。

(三)消费预警指数由偏冷的“浅蓝灯区”进入正常的“绿灯区”

8月份,消费预警指数达到111.19,比7月份上升0.2点,结束自2013年3月以来5个月在过冷的“蓝灯区”、偏冷的“浅蓝灯区”运行历史,进入正常的“绿灯区”,全区消费形势逐步向好。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加快是推动本期消费预警指数走高的主要因素。

(四)进出口预警指数小幅上升于偏冷的“浅蓝灯区”

8月份,进出口预警指数为96.74,比7月份上升3.83点,继续运行于偏冷的“浅蓝灯区”。全区外贸形势略有回暖,主要归因于我区与俄蒙贸易增速降幅收窄,与日韩贸易规模的扩大。

(五)财政收入预警指数在偏冷的“浅蓝灯区”微幅走低

8月份,财政收入预警指数为111.72,比7月份下降0.52点,继续运行于偏冷的“浅蓝灯区”,全区财政景气回升动力仍显不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行业、电力行业税收环比降幅分别扩大1.7个、3.4个和4.8个百分点,成为财政收入预警指数回落的主要影响因素。

(六)居民消费价格预警指数继续上升于正常的“绿灯区”

第4篇:宏观经济增速范文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近日正式“出炉”。报告预测,从今年四季度到明年,我国GDP增速将在波动中减缓,预计今年GDP全年增速达到11.8%,2008年减慢到10.8%;同时,我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将逐季攀升,到2008年第二季度达到峰值7.68%,此后逐步下落,报告预计今年年均通胀率为4.72%,2008年则将达到7.34%。

经济增长“拐点”到来?

这份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联合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的报告认为,今年将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波峰”之年,第四季度GDP增长为11.79%,而全年增速可达11.8%;从明年开始,我国GDP增速将逐渐放缓,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1.59%、11.32%、11.01%和10.81%,全年均值比今年下降一个百分点,达到10.8%。

与此同时,报告认为我国的出口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将在明年逐季下降,今年预期出口增速为25.7%,明年降至20.9%;固定资产投资今年预期为26.9%,明年降至24.1%;同时,进口则将加速增长,由今年的20.3%大幅增加到明年的26.8%。

国家经济研究所主任范剑平在讨论会上表示,上述GDP、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测,同国家经济研究所的预测结果非常相似。而此前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曾表示,2007年将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周期中的一个“拐点”,GDP增速将在今年达到峰值,2008年以后逐渐减慢。

然而也有专家表示了不同意见,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认为,消费对GDP的推动作用会越来越明显,“从去年至今,我国居民消费稳步上升,高、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收入保持着同步提高,消费增长会直接改善经济运行中产能过剩、效益不高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明年经济走势恐怕未必会低于今年,各方面经济指标也可能继续向好。”王小鲁表示。

大多数专家在讨论会上一致认为,尽管我国GDP保持着高增速,但目前宏观经济仍未走向“过热”。“即使明年经济增长率超过今年,达到12%甚至13%,也不一定就意味着经济过热了。”王小鲁表示,经济过热不过热,关键要看经济内在结构是否协调,而不能简单地以GDP增速是百分之几下定论。

“温和通胀是好事”

清华大学的预测报告为明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描绘了一条先扬后抑的曲线,报告预计,我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四个季度的增长分别为7.09%、7.60%、7.68%、7.52%和6.54%,价格上涨要到2008年中期方可见顶。

对于消费价格的走势,不少专家的意见与该预测数据相左,范剑平表示,国家经济研究所在CPI方面的预测结果同该报告差别较大,经研所认为明年的CPI相比今年将有所回落。

王小鲁认为,我国明年的价格走势可能有所下降。“到目前为止,带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还是食品,食品涨价会很快带来供给增加,虽然反映在实际中要有一个过程,第四季度CPI可能仍会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明年食品价格很可能回落,CPI也会下降。”他表示,“考虑到居民收入增加对物价上升的温和推动作用,我认为明年可能是一个温和通胀的状况,但通胀率不会高过今年。”

面对前三个季度不断攀高的CPI数据,以及预测报告对于明年通胀率继续看高的预测,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不应当“谈通胀色变”。

第5篇:宏观经济增速范文

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8月份同比增长6.9%,创下2008年12月来的新低;发电量今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2.2%;三驾马车之一的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只有16.5%,创下14年以来的最低;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仅13.2%,已经连续7个月回落。可以说,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最差的表现之一。

对于宏观指标令人注目的波动,管理层显然已经做好了预案。总理对前8个月的宏观经济有三点评价:一是认为在今年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总体仍然在合理区间,特别是前8个月的新增就业接近1000万,几乎接近全年增长目标;二是认为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是“没有搞强刺激,没有放松银根,而是强力推动改革,大力调整结构”,特别是政府简政放权对经济的正向推动作用显著,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使得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61%;三是再次强调要正确认识经济的新常态,更加关注结构调整等长期问题,不随单项指标的短期小幅波动而起舞。

很显然,管理层并未因最近两个月宏观指标大幅下滑而再次回到过去“刺激”的老路。但在总理已经多次明确表态不会采取大规模刺激计划的情况下,包括海内外机构和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无所不用其极地呼吁高层采取更加有力的刺激计划稳定经济增长,这既有过去的思维定式,也有很多人对中国经济新的周期性特征认识不足有关,同时,也与一些人对高层能否顶住压力坚持改革,通过改革解决经济增长的可持续问题仍持有怀疑态度有很大关系。过去,一旦宏观经济指标出现波动,政府的“父爱主义”立即抬头,使得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刺激手段稳定经济有了深度依赖,这种依赖已经深入到很多人的灵魂和骨髓。今年以来,尽管管理层多次表态不会采取大规模刺激计划,但很多人并不以为然。另外,习惯了过去高增长周期的很多人,对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增速的回归仍然缺乏正确的认识,仍然有很多人认为,上半年7.4%的增长是一个很不理想的数字,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仍然会回到8%以上的高增长。很显然,这是典型的“刺激依赖症”和“高增长依赖症”,不从灵魂和心理层面进行“治疗”,他们不会主动把刺激的“药方”从政策的百宝箱里丢弃。

第6篇:宏观经济增速范文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举世瞩目,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成为了国内外相关机构和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每季度、月、周都会对cpi、gdp、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统计数据进行披露, 然而, 由于这些宏观经济时间序列数据受多种因素(如非重复性突发事件、经济或者政治结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的影响, 公布后的实际数据与市场预测值常常会产生偏差, 这种偏差左右着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特别是会对上市公司的未来现金流和风险贴现率产生作用, 进而对股票市场参与者的市场行为和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及波动率产生巨大影响。因此, 探讨和量化宏观数据的公布以及市场预测值与实际公布值间的偏差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程度,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国外学者研究宏观经济变量的对各种资产价格条件均值影响的文献极为丰富,但对于宏观经济公告对条件方差影响的研究成果却很少。ederington和lee(1993,1996)创立了一整套研究程序, 专门研究新闻和宏观经济信息对股票、外汇期货、期权市场的影响。ederington和lee(1993,1995)发现宏观经济信息的定期对利率和外汇期货市场的价格和波动率有显著影响。在国内, 宏观经济信息公告对金融市场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 冯玉梅等(2007)基于改进的ar(1)-egarch(1,1)-m模型, 通过研究宏观信息宣告对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影响, 表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股票市场的收益有负向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变动率和企业景气指数对股票市场的收益有正向影响; 公开市场操作公告会导致股票市场条件收益率显著增加; 其余各类宏观信息因素对股票市场收益的波动性并不存在显著影响。王云升等(2008)分析了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与预测值所产生的偏差, 并研究了其对金融市场收益及其波动率所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 消费者价格指数统计数据的公布加大了股票市场日收益的波动率, 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货币信贷信息数据的公布则减小了其波动率; 由于市场化程度较低, 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公布对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参与者价格行为的影响较小。

二、数据选取与处理本文由收集整理

本文选取2009年3月21日至2012年3月21日间上证综指日间交易收盘收益率为样本数据来衡量股票市场收益率。选取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固定资产投资增速(fai)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信贷信息(m2&loan)三个经济变量作为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样本。由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常常受季节效应的影响而失真, 因此,要对消费者物价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货币信贷信息进行季节调整,通过采用相对值避免不同量纲对其的影响, 以消费者物价指数为例, 将绝对指标转换为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为:cpi相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货币信贷信息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与消费者物价指数相同。

对于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值,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业的调查机构对其进行如此规模的调查, 市场预测数据多是源自各个证券机构出具的研究报告。本文选取北大朗润的预测均值作为cpi, fai市场预测值, 原因是中信等众多重要金融机构都以它的宏观经济变量数据预测值的平均值作为参考。由于预测值难以获取, 且不具权威性, 本文在建立考虑市场预期的模型中剔除了货币信贷信息这个变量。

三、理论模型

garch模型又称为广义arch模型, 是arch模型的拓展。自从恩格尔提出arch模型分析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以后, 波勒斯列夫又提出了garch模型。 garch模型是专门针对金融数据的回归模型, 除去和普通回归模型的相同之处, garch对误差的方差进行了进一步的建模, 特别适用于进行金融数据的波动性分析和预测, 这样的分析对投资者的决策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其意义甚至超过了对数值本身的分析和预测。因此,本文选择garch模型研究偏差对股票市场的影响。garch模型要求所研究的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 因而使用单位根检验 (unit root test) 对上证综指收益率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 样本数据不存在单位根, 是稳定的序列。

(一)模型ⅰ:未考虑预期的实证检验模型

在不考虑实际公布值与市场预测值之间偏差的情况下, 建立股票市场的价格行为的garch模型:

rt=μ0+■μidi+μcpidcpi+μfaidfai+μm&loandm&loan+εi

ht=α0+α1ε2t-1+β1ht-1+■

αidi+αcpidcpi+αfaidfai+αm&loandm&loan

其中, rt为所测量的股票市场日收盘收益率,rt=■, pt表示第t 日的收盘收益率;di为虚拟变量,用以消除数据的“季节性影响”;dj为虚拟变量,消费物价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增率以及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数据公布之日, 取值为1,反之为0;εi为服从正态分布的扰动项。

在模型ⅰ中, 均值方程中的截距项μ0代表样本中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未公布情况下股票市场在周五的日收益率,系数μi、μj衡量周一至周四以及消费物价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增率、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数据公布后股票市场日收益率的变化。方差方程中的截距项α0代表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未公布情况下股票市场在周五的波动率,系数αi、αj代表周一至周四以及消费物价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增率、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数据公布后股票市场波动率的变化。

(二)模型ⅱ:考虑预期的实证检验模型

采用公式ln(实际公布数据/市场预测值)×100%代表市场预测值与实际公布数值之间偏差,建立股票市场的价格行为的garch模型:

rt=μ0+■μidi+μcpidcpi+μfaidfai+μm&loandm&loan+μ-cpid-cpi+μ-faid-fai+μ-m&loand-m&loan+εi

ht=α0+α1ε2t-1+β1ht-1+αidi+αcpidcpi+αfaidfai+αm&loandm&loan+α-cpid-cpi

+α-faid-fai+α-m&loand-m&loan+εi

其中, +cpi表示ln(cpi实际公布数据/市场预测值)>0, -cpi表示ln(cpi实际公布数据/市场预测值)0>0。同理, 其它宏观经济变量的定义与之相似。

四、计量分析结果

(一)模型ⅰ:未考虑预期的测算结果

采用准极大似然估计(quasi-maximum likelihood,qml)方法对模型ⅰ进行估计。模型ⅰ显示的回归结果表明了未考虑市场预期的股票价格在一周五天交易日中的不同特征。均值方程的实证结果表明,μmon回归系数为0.216,且z值为3.065,显著为正, 说明股票市场一周五天的平均日收益率在周一要高于周五。方差方程的实证结本文由收集整理果表明,αtue和αwed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781、 -1.032, z值分别为-3.957、-4.056, 显著为负, 说明股票市场一周五天日收益率的波动率在周二和周三都低于周五。

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数额统计数据的公布对股票市场的日收益率和波动率的作用极为显著。方差方程的实证结果中αfai和αm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217和-2.154, z值分别为-3.808和-3.289,显著为负, 说明宏观经济变量统计数据中, 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数额的公布降低了股票市场日收益率的波动率。αcpi的回归系数为3.095, 虽然为正, 但不显著, z值仅为1.234, 没有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检验, 表明cpi统计数据的公布仅在一定程度上对股票市场日收益率的波动率起正向作用,加大了波动率。 原因在于cpi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对股票市场的资产影响巨大, 因此, 参与者在进行资产估值时, 常常要根据其最新公布的数据来进行资产组合的调整, 而调整这种资产组合无疑会增加股票市场日收益率的波动。

(二)模型ⅱ:考虑预期的测算结果

由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货币政策导向并不明朗, 因此无法得到货币信贷的预测数据, 所以模型ⅱ的研究未考虑货币信贷信息情况下的偏差对于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影响。运用准极大似然估计qml方法对模型ⅱ的参数进行估计。

模型ⅱ显示的回归结果表明了考虑市场预期后宏观经济统计变量所产生的偏差对股票市场平均日收益率和波动率的影响。股票市场的均值方程中的回归系数α+fai为-1.417, z值为-6.808,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检验, 说明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统计数据公布的实际值高于市场预测值时, 会对股票市场的平均日收益率产生负向影响, 日收益率降低,这主要是由于投资的替代性,投资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投资, 当固定资产类的实体投资增加时, 股市类的虚拟经济自然随之下降, 投资者预期投资在虚拟经济——股市上的资金会减少, 故降低了股票市场的平均日收益率。

方差方程的实证结果表明,α+cpi与α-cpi的回归系数分别为3.076和6.921, 均为正, 且作用效果高于其它两个宏观经济变量, 说明cpi统计数据的公布对股票市场日收益率的波动率正向作用显著,波动率增加,这与模型ⅰ的结论相同。另外,α-cpi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当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市场预测值高于统计数据公布值时, 股票市场参与者认为未来政府通过改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金融工具来实施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较小, 使参与者看好股票市场的前景, 增加了其对未来股市的信心, 因此, 股票市场的平均日收益率显著升高, 日收益率的波动率也随之增大。方差方程的回归系数α+fai和α-fai都为正,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统计数据公布后,不论其与市场预测值之间的偏差是正或是负, 都会增加股票市场的日收益率波动率。原因在于不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公布后的实际值和预测值孰高孰低, 二者之间产生的偏差都会影响参与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和其市场行为, 从而加大股票市场日收益率的波动。

五、结论

基于收益率和波动性两个方面,本文运用garch模型测算了未考虑预期和考虑预期的宏观经济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第7篇:宏观经济增速范文

现在大家担心的是,接连不断的调控政策让投资失去往日凶猛;人民币快速升值则让出口企业举步维艰,此时,消费能撑起半边天吗?

5月11日,随着4月宏观经济数据出炉,围绕宏观经济将硬着陆还是开启新周期的辩论,再度绷紧市场神经。

此前不久,素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比尼预言:中国经济很可能在2013年后硬着陆;与此同时,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则指出:由私人部门投资驱动的、靠设备投资来引导的新一轮经济周期正在启动。

是开启新周期还是迈向硬着陆?最新的数据,给激辩双方都提供了新的炮弹。进口下滑、PMI走低,似乎加重了中国经济下行的砝码;而投资的历久弥坚、特别是非国有部门投资的异军突起,又预示着整个宏观经济悄然迎来新的亮色。

宏观经济走向短时期的不明朗,使得A股市场又一次向下调整。

三驾马车悄然生变

分析当前的宏观数据,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效果开始逐步显现。在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消费、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正在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变化。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透露的一季度GDP构成是: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60.3%,拉动GDP增长5.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是44.1%,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4.4%,拉动GDP-0.5个百分点。

而在2010年,消费、投资、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是37.3%、54.8%、7.9%。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内需、尤其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在增加。

如果放眼更长的时期来观察,2005年到2008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很大因素缘于外需;过去两年因为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出台4万亿元投资拉动计划,投资扛起了半壁江山;步入到2011年,经济调结构开始显现成效,消费开始挑大梁。

现在大家担心的是,接连不断的调控政策让投资失去往日凶猛;人民币快速升值则让出口企业举步维艰,此时,消费能撑起半边天吗?三驾马车结构失衡,最终是否会令中国经济硬着陆?

“4月份进口增速、PMI指数均出现明显下滑,表明内需在放缓。我们预计二季度经济还会有所放缓。”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从消费情况来看,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49亿元,同比增长17.1%,但比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可见,此前拉动我们GDP飞奔的三驾马车,现在的境遇是投资跑累了,外贸变化多,而消费还没有真正长大,中国经济短期就将经受大考。

经济或小周期下行

目前,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曾在本报撰文指出,经济正处“小调整”周期。他认为,从小周期看,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经济从过热趋于正常。

从宏观经济学而言,英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1923年提出了存在着一种40个月(3~4年)左右的小周期(又称“基钦周期”),而一个大周期则包括两个或三个小周期。现在看来,中国进入基钦周期的概率完全存在。

看一下最近几个季度的GDP数据会发现,自2010年第二季度,到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已经是连续4个季度在下降。由于政府加大调控力度遏制通胀,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宏观经济进入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

从经济数据的表现上,这一观点也能得到佐证。4月份,PMI较3月下降0.5个百分点至5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49亿元,同比增长17.1%,但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3389亿元,同比下降1_1%。

去年5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就表示,中国经济将会呈现一个“小周期”的下降,当时他就判断,2010年一季度11.9%的GDP增速,将是这轮增长的一个高点。现在的实际情况,果不其然被言中。

经济软着陆露苗头

尽管目前经济形势纷繁复杂,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较大,但剖析各项数据内在的变化逻辑,软着陆的可能性会更大。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就坚定地认为,新一轮经济周期正在启动。他的理由是:周期性行业的生产显著恢复,水泥、家电、汽车等行业的企业盈利创出或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近七年来的首次季度贸易逆差等。他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相对平稳,私人投资活跃,将成为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量。

诚然,启动消费拉动内需的口号早已提出,但消费崛起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还有待时日。

好在政府主导的投资有所松解之际,民间投资确实有启动的迹象,在众多经济学家看来,民间投资真正启动,将是经济软着陆至关重要的一环。从长远来说,经济的增长肯定是需要投资的,但是必须是有效益的投资。显然,民间投资的效率要大于政府投资。

第8篇:宏观经济增速范文

银监会于8月12日通知,商业银行被要求于今明两年内,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表外资产转入表内,这无疑堵上了银行腾挪信贷的最大一条通道,对未来的资金面将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滞涨将持续至10月

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3.4%,增速低于6月份的13.7%,但略高于经济学家预计的增长13.2%;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24.9%,增速低于1~6月的25.5%,经济学家此前预计增长25.3%;此外,受全国范围水灾的影响,食品价格上升,7月份CPI较上年同期增长3.3%,增速高于6月份的2.9%。

货币供应方面,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67.41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减小0.9和10.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为24.07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增幅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低1.7和3.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7月M1、M2间的增速差较6月进一步收窄,分析人士指出,7月份M2同比17.6%的增速基本达到了调控目标。下半年M2增速会保持在18%左右。

中航证券宏观策略研究员戴磊表示,7月份公布的一系列宏观数据大体上符合其对当前宏观形势的判断:工业生产继续收缩、通胀压力反弹、货币供应量下降。由于产出缺口急剧收窄,通胀压力再度上升,经济运行中会有轻微的“滞胀”压力;这种状况将会持续到10月份,届时经济运行的状态将会从“增长向下,通胀向上”过渡到“增长向下,通胀也向下”的阶段。

戴磊进一步指出,根据模拟的结果,CPI同比3.3%的增速将是第三季度的最高点,而10月份由于新增涨价因素的叠加作用,可能会导致CPI再创年内新高。从货币冲击来看,M2与名义GDP增速之差已经回落到历史均值以下,货币对资产价格的冲击已不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对CPI的冲击也会渐渐弱化,根据模型测算结果,年底对物价的冲击将基本消失,只要农产品特别是秋粮不出现严重的供给问题,10月份CPI达到全年的最高点后将会在年底回落到3%以下。7月公布的CPI值对农业板块和原材料板块影响较大,总体来说,全年通胀控制在3%以内应该没有问题。

信贷投放力度受控

继此前曝出银信合作被暂时叫停之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8月12日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今明两年内,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表外资产转入表内,并按照150%的拨备覆盖率要求计提拨备,同时大型银行应按照11.5%、中小银行按照10%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计提资本。通知还要求。对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实行余额比例管理,即融资类业务余额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30%。

银信理财合作的模式对于银行来说,可以使银行将该类贷款划到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从而规避了政策对银行存贷款比例和信贷总量要求的限制。但在7月2日,媒体报道称,各地银监局已向辖区内各信托公司进行口头通知,紧急叫停一切和银信合作有关业务,给近期发展迅猛的银信合作当头一棒。

上海普益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银行业研究员黄琦认为,此次银监会要求银信理财业务转入表内,主要出于控制信贷投放量的考虑。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在2010年7.5万亿信贷额度控制及房地产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调控下,信托理财产品规模大幅增长,融资类信托理财产品规模已经超过1.7万亿。另一个考虑则出于防范银行信贷风险,虽然信贷资产转出表外,但是贷后管理仍然在银行,有可能积累巨大风险。

广发证券银行业研究员沐华表示,表外资产表内化,除了直接影响相应理财产品的手续费收入外,对信贷投放也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在政策调控领域的信贷需求。黄琦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她认为,银信合作理财业务转表内对于下半年的信贷投放影响可能比较大。

未来经济表现乐观

7月数据公布后,对于下半年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走势的看法,大部分证券公司研究员都认为央行下半年大幅收紧货币和信贷投放的可能性不大,经济也不会二次探底。7月下旬以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已连续四周实现净回笼,累计回收流动性2340亿元。同时,7月份M1余额达24.07万亿元,增长22.9%,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M2余额达67.41万亿元,增长17.6%,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

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张新法认为,M2增长速度已经非常接近17%的长期政策目标水平,货币供应量增速继续下行的空间有限。

交银国际分析师李苗献也表达了类似看法,去年年底以来,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投放等政策使得货币信贷增速快速下降;考虑到物价变动落后货币政策两个季度左右,下半年CPI将会有所回落。此外,国内粮食库存处于较高水平,有助于抑制粮价上涨,缓解通胀压力。交银国际研究报告维持全年不加息的判断,未来数月CPI继续大幅上升并失控的可能性不大。

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状况影响深远。4月以来,政策层面一系列的调控楼市政策在抑制楼市价格过快增长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成为经济增速放缓的一个因素。

国元证券房地产分析师蔡峰表示,目前房地产政策调控已基本到位,并且7月份出台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长有放缓迹象。在此背景下,他预期下半年出台更加严厉的信贷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第9篇:宏观经济增速范文

为什么会作出以上严峻的判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世界经济超预期深度下滑,将使中国宏观经济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出口面临的冲击将由2007-2008年的成本冲击向2009年的需求冲击转变,这将导致中国出口增速的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增速的下降幅度,贸易顺差近五年首次出现负增长。研究数据表明,OECD、IMF、联合国这三个主要经济区都是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出口收入弹性非常高。而经过计量分析得知,中国出口收入弹性很高,出口对主要贸易国的收入增长非常敏感;随着中国主要贸易国经济的下降,必然对中国出口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一种成本的冲击,而是需求的冲击,因此我们很难用人民币升值减缓、出口退税或者出口补贴等措施使出口下滑得到缓和。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总需求与总供给所存在的结构联动性和结构刚性,将使中国宏观经济下滑幅度超过一般预期水平。中国总需求有两个非常大的联动机制:一是出口投资的联动机制;二是出口消费的联动机制,因为出口有收入,消费增加。这两个联动机制都会导致总需求上升。但如果我们前面的判断成立的话,总需求一定会严重下滑。

第三个原因是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区域结构特性决定了其难以维继。未来中西部地区所面临的财务约束和投资失误等问题,将使中国经济增长失去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点。近二三年来,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要快于东部,这里有很多原因。毫无疑问,’随着金融风暴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由于财政状况恶化,如土地收入的减少,西部地区经济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第四个原因是2009年中国名义消费增速和实际消费增速双提升的局面将消失。在收入下滑、消费信心不足以及消费支出消失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消费增速的回落将成定局。

第五个原因是房地产行业的大幅度调整将在2009年全面爆发。2008年房地产市场需求下滑和供给放量,必然导致2009年房地产市场进行市场结构、投资规模以及成交价格等深度调整;该调整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深度下滑,使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速下降。

总之,2009年宏观经济必将是深度下滑的,而我们对未来一个经济周期的判断也不乐观,即未来的经济周期将是w调整模式。2009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可能会见底反弹,但是,由于目前的经济政策没有从根本上缓和经济下跌的内在冲突和矛盾,仅随2010年的宏观经济轻度反弹将使中国经济再次探底,从而导致经济复苏的时间延长,所以我们现在的判断是大概要有五年左右的时间周期。为什么是这种判断呢?有五大原因支撑未来若干年里经济波动出现W形状。

第一,本轮下滑期是第一个在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条件下形成的经济萧条期。到目前为止,我们还过高地估计了中国自身的调整能力,认为只要政府下手,就一定能刺激经济。但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政府增加财政支出不一定能刺激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居民的消费需求。第二,本轮下滑期是第一个面临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双重冲击的经济萧条期。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内在矛盾的全面爆发,在本质上是过去20年生产模式变革不断积累的产物。这与我们的总需求结构性的两个机制有相当大的关系,与经济增长模式也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这个转型不是那么容易的。第三,本轮下滑期是第一个与资本市场调整周期、商品房市场调整周期重叠的萧条期。也就是说,一个比较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几乎出现的所有的经济特征,在本轮周期中都全面显现,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和商品房市场周期下滑完全交织在一起,形势相当严峻。第四,本轮下滑期是第一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大规模周期性失业的萧条期,其失业总体规模将超过以往的规模。对中国未来最具有挑战性的就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解决不了,一定会影响中国以后的改革和发展。第五,本轮下滑期是第一个与世界经济周期性调整重叠的萧条期。世界经济周期调整的深度和长度,将直接影响中国本轮经济下滑期的深度和长度,尽管现在对世界经济的走向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才刚刚显现,未来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在这个时候政府出台一个正确的政策尤为重要。在此简单分析一下政府出台的政策。

我们认为:(1)政府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具有坚实的短期基础,具有及时性和必要性,是宏观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通盘考虑的产物;(2)政府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缺少中期治理的基础,可能会加剧目前萧条形成的内在冲突和矛盾,使宏观经济面临中期反复波动的危险。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迹象,比如现在的投资都投到哪里去了?因此,我们提出进一步的政策补充建议:

第一,在落实目前4万亿元短期刺激方案的基础上,应在中期安排非投资性的政府支出计划,以大幅度提高转移支付力度,出台未来五至十年一揽子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加速计划。

第二,加大国债发行力度,制订中期国债发行计划,使我国国债每年平均发行规模保持在GDP的2.5%~2.8%左右。

第三,不能过快推行各种宏观税负减免行动,而应当作出中期一揽子各种税费减免计划,在适当、适度缓和企业危机压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出台消费推动型减税政策。

第四,进一步提高政府支出力度,但财政增量的投入方向必须强化其就业导向和消费导向,而不是投资导向。从政府拿到大量投资性东西,如建一条铁路和公路,不是不重要;但现在建下去,以后养这条铁路和公路应当难办。因此,更多的是就业导向和消费导向。

第五,合理选择保障性住房投资出台时点,细化保障性住房申请细则,防止保障性住房投资对中产阶级购房预期的冲击,避免对商品房产生挤出效应。

第六,在提高内需总量基础上,应当充分考虑结构调整目标,鼓励地方政府出台促进内需型结构调整政策;各级政府应放松对教育、医疗卫生和服务的管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第七,由于价格压力全面回落,货币政策应当根据宏观经济进一步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第八,在一些战略资源全面下滑时,应当强化对这些资源的生产管理和战略储备管理;不能因为石油价格下跌了、柴油生产过剩了,而大规模地廉价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