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八年级音乐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丰富的教研促进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与时俱进。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对待校本教研,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推进、搞活学科研究。采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多备多论或一备多论。集体观摩课例讨论并评价,他(她)上多评或自上自评,集体设计模式一模多用或多模多用。例如,八年级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一课,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多备多论形式,达成共识:该单元教学目标锁定为感受彝族歌曲《阿西里西》、撤尼族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瑶族舞曲》和《侗族大歌》其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舞蹈美、和声美,了解这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又如,八年级第五单元“化蝶”,通过集体备课、一备多论的形式,该单元教学目标锁定为感受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的旋律美和小提琴与中提琴交替演奏的对话美,感受歌曲《化蝶》的歌词美。再如,通过观摩王慧英老师课例《行进中的歌》后讨论得出:该单元教学目标锁定为感受作品《当兵的人》《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行进曲》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下,进行曲的速度、力度的不同,决定了作品的性质和作用。丰富的教研不仅促进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还更加凝聚了教师的智慧,既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了解,又促进了课改的进程。
(2)实用的教研促使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三年来的教学通过教研反思后,感到有许多不足和不妥之处。首先,就是对《课标》没有吃透,对教材没有吃透。教学有时过于肤浅,流于表面形式,没有深度。例如,七年级的“非洲的灵感”这一单元,教师只是完成了《伊哨勒啦》这首歌曲,至于非洲的灵感是什么,没有人提及。其次,教学模式缺少实用性而过于形式化,如表演形式化、开放形式化、民主形式化、自生形式化、多媒体形式化、实践与创造形式化。再有,在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设定要么过大,要么过小,要么太空,要么太繁。如《伊哨勒啦》这首歌曲,仅仅只是要求会唱,十分钟足够,而用一堂课来教学目标过小。七年级的“春之声”单元,一堂课又学唱《渴望春天》还要进行描绘春天的表演,目标过大,歌曲没有唱好表演也形同虚设。
这些不足与不妥通过深入学习都可以解决,唯一感到后怕的是教师的不思进取,顽固的老的教学观念,业务能力的滞后,得过且过。这样既阻碍课改的进程,又耽误了教学相长的好时光,更使自己远离合格和优秀。例如,在一次校级评好课的教学上,整个过程一直是教师从头讲到尾,一首《当兵的人》反复好几遍。既没有层次、深度,也没有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更没有教师基本功的展示。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反思。因此,校本教研不仅要坚持下去,而且还要扎扎实实地做。必须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在课改精神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踏踏实实地进行。只有通过校本教研反复地研讨,反复地琢磨,课改才会更上一层楼,教师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3)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将单一教学与研究教学相结合。我们经过三年来的教学与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学展示课:王慧英、龙晓丹分别获校级、市级一等奖、二等奖。王慧英撰写的论文《绽定真惰》《转生观念》《初中音乐学科教师培训随响》获省级二等奖及市级一等奖。
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工具,全面地将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之中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探索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全面应用策略。
1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模式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课堂情境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但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多数教师受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之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缺乏探索,仍然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导语”部分,使得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够广泛,发挥不出积极的辅助教学作用。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多媒体技术必须要进行全面化语文教学应用的研究,借助多媒体的信号影像优势,积极地将其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补充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提升训练空间,确保语文教学的实效作用。
2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全面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全面应用要从诱感体验、剖析重点难点、培养写作兴趣三方面进行设计,使得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完美地整合在一起。
2.1 诱感体验
1)借助音乐诱感体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诱发,而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音乐能够使得学生更为真实地融入课文所展现的情感之中。例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时,先播放《延安腰鼓》民乐录音,制造气势,渲染气氛,表达感情。随着腰鼓声,教师说明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这篇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征。学生听了《延安腰鼓》,受到人鼓力量的感染,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音乐形象,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悟”到了什么?
总之,音乐与语文教学是相关的。虽然语言文字给人的无穷魅力是音乐无法完全具体表现的,但应掌握在语文课中加点儿音乐,充分利用音乐的变化来表达一定的语言内涵,把音乐和语言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的情感通过音乐和语言而产生共鸣,从而使人们在欣赏时产生更多美妙享受,对语文艺术更加热爱。
2)显示画面诱感体验。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展现出文本语言所不能展现的真实画面,而这样真实的画面能够营造温馨和谐、清新活跃的语言环境,语文课将会由机械传授、盲目灌输变为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引导,学生将会由被动地接受改为主动地探索、积极地配合、热情地参与,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生动有效的课堂。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出各种中国石拱桥的图片,让学生对桥的概念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同时在课程教学完后,教师可以展现现代立交桥的图片等,让学生对现代桥梁建筑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形成从古至今的民族自豪感。
其实,这种简单的图片式展现也可以改成利用多媒体进行录像展现。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时,教师可以播放纪录片《故宫》的片段,以此让学生对故宫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形成情感体验[1]。
2.2 剖析理解课文
1)利用多媒体点明文章题旨。剖析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点明文章的题旨,对文章题旨的分析与把握要倾尽全力,对材料的占有与运用要倾尽全力,对文章结构的设计与安排要倾尽全力,对写作语言的斟酌与驾驭要倾尽全力。而如此复杂的分析与研究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很难完成,即使完成也会使得课堂变得紧张,充满了负担。而多媒体则能够借助画面和声音图像更好地为点明题旨做出辅助,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阿长与》,这篇课文的教学由于学生与鲁迅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因此很难理解“阿长”和《山海经》这一主要题目内容。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在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片段之中了解“旧社会佣人”的概念,并通过文本图画来了解《山海经》这本书的特点。
2)利用多媒体理解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案,从内容安排和媒体形式上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学生就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就会体验到创造的乐观,这样就诱发了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这节课的重难点就是学生很难理解,如此平淡的笔调怎么能够看出作者对父亲的爱?以及如何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呢?这种表达方式到底合不合适?为了解开学生的疑问,为教学铺平道理,教师应该在进行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播放《父亲》这首歌曲,将学生引入深沉的父爱感受之中,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形成回忆父爱、感受父爱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带着新鲜激动的感觉进行思考,明确平淡语言对于表现深沉的感情更有说服力,然后形成内在能力,将这种表达手法运用到以后的作文创造之中[2]。
2.3 培养写作兴趣
1)运用多媒体培养观察力。写作兴趣的形成是在观察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景物、生活点滴才有了写作的欲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观察情境之中。例如,在教学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戏曲特点、风采,通过录像听各种戏曲种类的唱腔,并重点了解家乡戏曲,然后让学生自主地在观察后的情况下完成写作。这样的教学就更具备自主化的作用,学生就在自主观察后形成写作兴趣,选择写作题目。相较于传统教学的写作训练,方式更为自然,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3]。
2)运用多媒体增强想象力。现代教育理论早已抛弃了机械的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大多数教育心理学家都把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反思性作为影响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来对待。但是,即便如此,人们还是常常忽视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学习过程看作单一的理性的认知过程,可其实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想象力,特别是作文教学必须要通过想象力来丰富情感,展现作者的所思所想。其实,想象力的闸门一打开,创造力就有了无尽的源泉。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了解丰富、神奇的世界,同时在多媒体的引领下,激发写作意识。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内容“寻觅春天的踪迹”,如果按照传统教学可能就是回忆春天、感受春天,然后书写春天,这样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将春天的多种因素都提供出来,诸如春日美景、春日花草、春日游戏、春日服装,加上描写春天的诗词歌赋等。将这些内容统一地整理出来,然后让学生在想象力的促进下自己确定写作题目,这样的教学是更为成功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全面铺开,在理解课文、情感导入和作文教学过程中都尝试采用,确保语文教学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引导学生形成内在的文本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邓荷蓉.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123.
[2]刘丽霞.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2008(6).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全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我将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努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七年级学生47名,对音乐感兴趣,素质较好的占很大一部分,但是有不少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上课精为不集中,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一定要发挥艺术学科的优势,使学生参与进来。八年级学生有56名,这个学年段也是初中比较关键的一个时期,因此有许多同学会淡漠这一学科,即使是七年级比较有热情的学生也会如此,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课上时间,发挥学科特点。九年级学生有十几名,面临升学影响,在这样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好时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教材着重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及创造力,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任意遨游,汲取营养。
三、具体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把育人放在首位。
2、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消化、吸收。
3、运用各种不同肢体语言和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4、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5、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表演的意识及兴趣。
6、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四、成绩方面
本学期将改变以往在期末让学生唱首歌,演奏乐器及做一些试题就是本学期的成绩的做法,而是将学生平时的表现做好记录,然后再将期末的成绩综合在一起,这样不但使成绩更具科学性,而且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积极性。
五、自我提高计划
1、为了“过三关”活动,加强理论和专 知识学习,提高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按照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
3、积极参加学校和专科组组织的各项活动。
4、虚心向有经验的有特长的教师学习,吸取新思想、新做法。
5、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6、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总结,加强教师的研究性学习。
六、德育渗透计划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它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在学习我国优秀剧种时、爱国题材的音乐时,还是国外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时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挥音乐艺术学科的积极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七、教研课题
如何导入新课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强烈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些我的看法:
1、由多媒体导入
2、用生动丰富的语言导入
3、用歌曲导入
4、根据歌曲形式导入
音乐学习主体考量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学习主体被遮蔽、遗忘或缺席的现象。一些教师从“自我”视角出发设计教学,没有关注学生经验,音乐教学由此出现高耗低效。如对于音乐欣赏教学,教师要精讲,避免赘言表达,要将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理解作品内涵,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教学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你是这样的人》,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节奏后,笔者让学生听赏合唱曲、听赏戴玉强的演唱,并启发思考:“歌曲中没有出现人名,你猜是指谁?你心中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讲一讲。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学生们在听赏中产生了情感共鸣,他们被歌曲的深情演绎所感动。接着,笔者让学生展开主题阅读,了解《你是这样的人》是大型电视艺术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歌,引导学生讲述有关的事迹,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彻夜的工作、一件衬衫、十里长街送总理、联合国降半旗等。然后,让学生轻声跟着音乐哼唱、带词演唱,尝试用自己设计的力度、速度和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最后欣赏并朗诵《,你在哪里》,升华学生的情感。由于本课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因而学生演唱歌曲时更加深情饱满,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音乐学习内容考量
传统的音乐教学,教师忠实于课程内容,教材中有什么就教什么,没有的内容就很少涉猎。有时,由于学习内容过于呆板,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走神、发呆。这是因为教师混淆了音乐课程知识与音乐教材知识,将音乐教材知识误认为是课程知识。音乐课程知识是对音乐基本要素的感受力,如高低、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教材知识是具体歌曲的调式、节拍、旋律等。显然,学生应该学习的是课程知识。但教学中。教师唯教材现象屡见不鲜。诚然,教材是核心教学资源,但却不是唯一资源,更不能被奉为圭臬。有时,教材只是音乐教学的一个样本、一个用具、一个引子。
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将音乐节奏缓慢轻灵的歌曲和充满活力的歌曲作为教学素材,将深度的旋律和紧凑的歌曲作为鉴赏素材。例如:由于学生们喜欢流行音乐,所以笔者在教学中会挑选一些风格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的音乐作品,让他们多角度地展开学习,发展学生的乐感。根据学生的审美现状,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可选择《怒放的生命》《少年壮志不言愁》进行教W,并引导学生体会乐曲的丰富内涵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应该说,课程内容的拓展让学生突破了既有的教材框架,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学习经验进行认知,其音乐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必对教材顶礼膜拜,要消除教材的权威主义,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感受。要树立音乐课程开发意识,以音乐课程目标为指引,适时适地发掘课程资源,整合、补充、删减甚至另起炉灶,进而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更匹配学生学情的音乐课程。
音乐学习方式考量
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经常将教学设计得繁复多样,过度运用多媒体手段去诠释音乐,过度运用文学的脚本去解释音乐。这样的教学削弱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实践,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和理性探索音乐的机会。音乐教学应当从学生的音乐学习实际出发,将教学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揣摩学生已经理解了什么,需求什么,理性对待学生的音乐学习认知方式。基于学生、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思考学生“应该怎样学”“学到怎样的程度”等。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川江船夫号子》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黄河船夫曲》,对此类作品旋律高亢、节奏铿锵等有了比较深刻的感受。《川江船夫号子》由“平水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下滩号子”等8首不同的号子连缀而成,不同的劳动条件对应着不同的号子特点。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从速度、节奏、力度和旋律等方面精心聆听,体会船夫号子的音乐特质:“平水号子”速度慢、节奏自由,表现了江面的宽阔、水流平缓;“上滩号子”速度快、律动短,表现水流急、浪涛涌;“拼命号子”的快速、节奏紧凑、律动短促,对应着上滩的水急、浪高,条件险恶;“下滩号子”的节奏性相应减弱,表现了劳动强度的减弱。此外,学生们还从曲风、节奏、音色等方面比较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和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感受到南方船夫号子与北方号子之间的差异,对两个音乐作品都有了理性的认识。
结束语
站在课程的高度审视初中音乐教学,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音乐学习需求出发,采用适合学生音乐学习的认知方式,对接学生与音乐课程,让学生与音乐课程始终处于积极的互动之中,真正还学于生,让学生主动适应课程、进而创生课程!
参考文献
[1]丁春新.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初探[J].广西教育,2014(11).
[2]沈桂云.初中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14(11).
1.音乐课堂中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意义
音乐可以作为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音乐教学更要以此为基准原则,关注学生情感的释放。音乐老师作为音乐教学的具体实践者,首先老师在课堂上要充足饱满的热情,让自己的积极情绪去感染同学们,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对于音乐教学的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对学生传授音乐审美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对音乐有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表现与创作等能力,并且还要能够采用一些具体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感染与教育。在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课堂,学生才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来。在欣赏《扬鞭催马运粮忙》一曲时,首先介绍这是农民丰收了,骑着马儿去交公粮情景,然后让学生欣赏一遍音乐,感受到速度的变化,听完后找几位同学模仿骑马的动作,他们很生动地将电视、电影看到的骑马动作模仿出来,甚至有的同学会很自然的跳起了"骑马舞",一下子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教师再根据他们的不同动作,让同学们来选择激烈的音乐选择哪种骑马动作,缓慢的音乐选择哪种骑马动作,同学们情绪高涨,都在试着做动作。这时,老师有表情地带领学生随着音乐作不同的动作,整个课堂非常活跃,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实践证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营造音乐课堂气氛的几种方法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以内,音乐课堂的教学更多是以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缺少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会极大的影响音乐课堂气氛的营造,针对此种情况,我们通过研究和实践得出以下几种方法:
2.1以情感共鸣的方式对课堂气氛进行烘托。不同的音乐表达了不一样的情感,它带给同学们的情绪体验也是不同的,对于那些节奏比较平稳、速度和力度较为舒缓的音乐,会让人感觉到一种宁静与和谐,从而让人心情能够更加平和;对于那些旋律比较轻快的音乐,由于其本身节奏感较强,同学们的心情也会随之变的愉快与爽朗,所以更容易将同学们带入其中。只有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同学们才会更快的进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就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第一单元来说,本单位的主题为青春的旋律,其内容也与初中生的年龄、性格等特点相契合,本单元所选取的乐曲和歌曲具有鲜明的青春气息,比如对于青春舞曲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下《掀起你的盖头来》作为新课程开始之前的导入,通过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的方式,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歌曲所呈现出的少数民族舞蹈的魅力,经过了热身阶段的学习,下面就是对正式课程的导入,播放青春舞曲的音乐,通过这首音乐欢快的的节奏可以很快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对这首歌曲的曲调、旋律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充分的感受,使同学们的情感与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达到一个呼应共鸣的状态,从而让学生进入到课堂的氛围之中,接下来就是对歌曲的练习与演唱了,这个过程老师可以以分组的方式将同学们分为不同的小组,采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同学们参与歌曲演唱的热情,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的目标,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音樂性的活动,比如关于歌曲的民族性特征以及相关乐器的特色让同学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去主动的探索与研究。
2.2培养发展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爱好。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一角度来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需要特别关注与重视的,着重发展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动力,同时又能保障学生音乐情绪情感的持续。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就特别指出要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的享受音乐,培养学生用音乐来提升人生价值的的理念。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同样如此,老师一定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实践过程中,让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灵活的思维方式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从而使音乐的情感情绪保持更加持久有效。就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电子空间站主题来说,教材内容更具创新性与时代感,与现实生活相贴合不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新意,同时有效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老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从单一到复合的线索为基础,对于不同的曲目如《西班牙斗牛舞》、《丝绸之路》、《雨林》等突出它们的地域性特色差异,以学生的认知程度为基础,尽量做到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将多种元素相结合,从而调动同学们的好奇心,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3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环境有效制造课堂的气氛。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对于积极健康的课堂气氛的保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让同学们在走进教室的一刹那就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音乐氛围,引导其释放出音乐学习的热情,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对音乐教室加入一些设计性的元素进去,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音乐的情境中,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程的梨园风采中有涉及到京剧的曲目,大家都知道脸谱是京剧艺术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部分,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人物的脸谱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将同学们带入到京剧的氛围之中以此作为京剧课程的开场,激发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再者还能据此开展一个脸谱的制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自身对相关角色的认识,自己动手绘画脸谱,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可以让同学们对于京剧中的不同人物形象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有效激活了课堂氛围,让同学们在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创作乐趣,对于创建积极乐观的课堂气氛是非常有利的。
一、牢固树立思想品德教学新理念,突出学科特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皆围绕考试展开,教学模式单一,未能突出学科特点,教学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笔者在深入解读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思想品德教育理论,认为不能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学习者,而要将其看成是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知识习得的过程也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式训练,而是学生调适心理、修正自我的过程。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结合生活实际,主动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如在“我知我家”主题教学时,课前,先请学生各自准备一些小时候的照片、玩具和故事。课堂导入部分,教师用PPT课件展示了一组学生提供的不同成长时期的照片,并以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作为背景音乐。幻灯片播放完毕,教师请学生谈谈成长的滋味。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旧物的烘托之下,学生情感爆发,争先恐后地与大家分享了在成长中的小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学生得知,成长的过程是家人呵护与疼爱的过程,我们在成长,父母却在渐渐老去。每一个故事中仿佛都能够窥见自己和自己的父母。思想品德课堂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境。在这一课时中,教材与生活同体,学生与故事同体,教学的感染力瞬间提升,教学效果显著。
又如,在进行“责任意识”主题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如下一段文字材料。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同学上学迟到受到值日老师批评,嘴里嘟囔着:“都怪奶奶没有叫醒我。”一个同学拿着成绩不理想的数学试卷,心里暗暗抱怨:“老师讲课真没劲,我一点兴趣也没有。”一个同学在实验室里把烧杯打碎了,他悄悄地对旁边的同学说:“别吱声,假装没看见。”……然后要求学生以此为话题,结合下列问题撰写思品小论文。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言行?回望自己的成长历程,你已经学会了承担哪些责任?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你有怎样的感悟和体验?
从学生上交的小论文情况来看,他们不仅对思想品德课中的责任教育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更对自我言行进行了深刻反思。这一过程教师并未直接参与,却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遵循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规律,运用启发式教学
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意义与其他文化课有显著区别,该课程设置的初衷旨在“育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常言道,“要成才,先成人”,讲的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强硬的说教乃是思想品德课的大忌,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启发式教学顺应了教学规律,是规范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一剂良药。启发式教学的实施需要讲究策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之上,设计蕴含一定价值、富有启迪性的问题是启发式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具有启发性呢?
1.问题本身具有未知性、探究性,且紧贴教学内容。例如,在八年级第四课第一框的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在你的周围有取绰号的现象吗?你赞成同学或朋友以绰号相称吗?你如何看待起绰号的现象?这样的设问就比较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在一系列问题中,学生懂得了尊重和保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2.问题的难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教学“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时,笔者没有使用书中的案例,整节课根据梅瓶的例子设置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依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在网络交往中怎样保护自己?诱惑无处不在,陷阱就在身边,作为网络游客的我们应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如何设计文明上网的宣传标语?……多角度的设问能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生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是发现自我,从依赖走向独立,从他律走向自律的时期,是自我意识培养的最佳时期,可塑性强。在这个阶段,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好身边最常见的问题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注意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这往往会很轻松地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本文主要是通过案例研究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利用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科中的问题资源,提升学生在思想品德学科上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设置课堂预习环节让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新授课中,教师可以设置本节课前5分钟预习的环节,利用小组加分、及时告知家长等各种表扬方式来鼓励学生提出并解答本节新课的问题。通过多年实践。笔者发现,这种方式对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教学目标达成率也高。
例如,每节课伊始,配以轻音乐的同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出如下内容:
请同学们思考:
1.本课的关键词是什么?
2.预习本课5分钟,提1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
注:每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加2分。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也加2分。
具体课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我知我家》,学生就踊跃提出了如下诸多问题:
1.家庭的含义;2.主干家庭、核心家庭的含义;3.家庭关系确立的四种情形;4.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什么关系;5.家庭结构的类型;6.家的主要特征;7.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
我请学生针对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筛选,最后,讨论出本课有价值的问题有:
1.家庭的含义;2.家庭关系确立的四种情形;3.家庭结构的类型;4.家的主要特征;5.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
在新授课中,这种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的方式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有效,只要思想品德教师一直坚持下去,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提升才怪!
二、教师精心预设学生易出现问题的试题,及时帮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
[案例]新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课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在肖像权和生命健康权上容易产生混淆。如何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加深理解呢?笔者设计了一道题目,“班主任怀疑小明同学偷了班上同学的钱,在小明同学的脸上刺了个‘贼’字,请问,该班主任侵犯了小明同学的哪些权利?”
学生A抢答道:肖像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
老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A:‘在脸上刻字’我认为是侵犯了小明的肖像权;‘刻’会划破皮肤,所以是侵犯了小明的生命健康权;没证据的‘怀疑’就说小明是‘贼’,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严权。
老师:谢谢!请坐,有没有同学质疑?
众学生沉默。
老师引导:请看清题:脸上刺了个‘贼’字是侵犯了小明的肖像权吗?小组同学讨论讨论,也可以查查文本或字典。
一石激起千层浪。小组同学立即开展探究讨论。
多个学生七嘴八舌:学生A说错了。
老师:不要说没根据的话,错在哪儿?还请说出你们的理由。
学生B大胆地站起来:我们小组查看文本发现,肖像权是有问题的,因为文本上说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地再现。
学生C:我们小组是从字典上找到依据的。字典上说,‘肖像’,从不同角度上有不同的理解。美术意义(或摄影)上的肖像,是指通过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段,使肖像权人的人物形象在物质载体下再现的一种观赏造型作品。
老师:还有吗?
学生D:我是从参考书上找到的肖像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三者的区别。
老师:请你给同学们解读一下。
学生D满面春风地读着并加上了自己的理解……
老师总结:同学B、C、D都很有质疑精神和探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此,我们还要感谢同学A,不是他大胆的发言,这个问题我们可能要留到试卷上出错,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希望他今后多提供这样的加深理解知识的机会给我们,也希望其他同学都来学习他敢于发言,勇担过错的精神。
本案例的反思与注意事项:
1.“教师预设出现问题法”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熟悉教材内容,以及以往经验的积累,要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上巧妙设计易出现问题的题目,教师设计出现问题的题目要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找到答案,并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问题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建构正确的概念和认知结构。
2.“教师预设出现问题法”需要教师随时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帮助学生不断自我修正问题。同时注意正面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的发言。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需要有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和宽松、愉悦的心态。
三、教师自己有意出现问题——示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在新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学习过半的一次期中试卷调研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审题不清,少数学生表达不完整,导致送分题变成了丢分题。为了给学生加深印象,以后不犯或少犯类似的问题。我从试题中挑出一道很容易的题目自己做了范例给学生参考:
题目:举例我们生活中的节能减排的例子。
老师举的范例:随手关灯、关门。
学生A:老师你错了。
老师装糊涂:怎么会呢?错哪儿了?
学生A:关门不是节能减排的例子。
许多学生响应。
有学生质疑:随手关门没错呀,要加前提条件,如,随手关空调的房间的门。
有学生赞同,也有学生偷偷地笑。
学生B:关键是老师的答案没前提条件,所以还是错的。
老师:关门的确不是节能减排的例子。老师为什么会犯这种低级问题呢?
学生C:审题不清。
学生D:表达不完整。
老师:我们做题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帮助学生反思提升)
学生反思:做题时要认真审题,表达要完整……
本案例反思与注意事项:
1.本案例中,教师故意让自己在课堂上出现问题,适时地在学生面前“示弱”。在这种矛盾冲突下,学生往往会放大教师的问题,主动探究老师出现问题的原因,自己寻找正确答案,汲取教训,由被动变为主动,甚至信心大增,学习兴趣大增,质疑创新能力大增。
关键词:彝族学生;知识面;多媒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的改变,英语课本的知识涉及各方面,要求学生了解的常识在增多,而我们彝族学生的常识太少,多媒体就起着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我在教2010届学生时,一道听力题让我不得不反思,这是一道图片题,问以下会发出美妙音乐的是哪一个,A答案是一张明信片,B答案是一个音乐盒,C答案是一个JoJo球,对有着这方面常识的学生来说,不用听,也能选出答案,但我的学生听了,还有选错的,因为他们不认识这三样物品。我们民中的彝族学生上学时间都在学校,由于学校条件有限,他们看电视的机会很少,读课外书的时间也很少,知识储备量很少。新闻不了解,名人不了解,甚至交通常识都很少,学生无法上网查阅,完全靠老师讲,上课的进度很慢,不是那么生动,学生理解不了。谈论交通是初中英语话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我们的学生从没见过公共汽车和公共汽车站,更别说地铁、轮船、飞机等。谈论旅游也是一个重要话题,我校的大部分学生没走出过宁南,对旅游知识知之甚少,看到伦敦大本钟、悉尼歌剧院不认识。谈论就医也是一个重要话题,有一次试卷看图作文,图上是一个人在输液,而我班一半的学生看不懂。
以前教师就只有课本和录音机、简笔画,课堂很死板,而且无法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现在,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帮助我们教学。
一、图片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更多与之相关的事物,学到更多的知识。如,水果的教学,可以出示各种各样的水果,让学生既看到水果的样子,又能看到单词的拼写;国家的教学,我可以用表格的方式,列出国家、首都、国旗、风景名胜;出示图片,教学有关职业的单词和工作地点等等。
二、纪录片
利用纪录片,让学生了解一些名人,如,马丁・路德・金;了解我国各地学生上学的方式;了解一些博物馆、海洋馆、动物园的知识;带领学生周游世界,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特别是迪斯尼娱乐公园;一些食物的由来,如茶、土豆片等。
三、影片
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影片,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皇帝的新装、西游记、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等。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就很容易上了。
四、动画
在教学“如何制作香蕉奶昔”这个单元时,我们可以利用动画,把食物制作过程展示出来,直观,有利于教学。关于天气的教学,利用动画把变化过程演变出来。
五、音乐
利用多媒体,教学生一些英文歌曲,让学生从中去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 中学英语课堂 听力策略 建议
一、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有声交际工具,它首先要求说话者听懂对方的话,否则就失去了交际的意义。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里弗斯研究得出,“听”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的45%(Rivers 1978)。《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方面。教学中教师主要根据这五方面的具体要求设计听、说、读、写等活动。由此可见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听的技能,又要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积极的情感态度、跨文化交际能力。《新目标英语》非常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每个单元至少有5个听力训练,有3篇甚至更多的听力材料,听力内容丰富,听力任务形式多样,听力练习信息量大,词汇覆盖面广,由此可见英语听力的重要性。然而教师日常在引导学生练习听力时,往往采取让学生在课外或课堂上多听多做的方法,但效果不佳。长此以往,学生对听力越来越没有兴趣,听力水平明显下降。一些教师往往把许多学生听力水平低下的原因归结为语言障碍、心理素质欠佳或考试技巧缺乏等。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听力水平难以提高,除了自身听力技巧欠缺等因素外,还与教师的听力教学方法不当有关。如果教师有所改变,就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
二、初中学生英语听力学习困难的原因
与新课标和新教材所突出英语听力的重要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英语听力的学习效率低下,听成为一种走过场。初中生对英语听力普遍存在畏惧心理,甚至出现“谈听力色变”的现象,英语听力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难点,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内容枯燥,脱离生活,难度大。
课堂上所采用的听力材料一般来源于教材或一些与教材配套的资料。更有的教师直接把中考听力模拟试题拿来当做课堂教学材料。他们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多做中考模拟试题就可以实现。有的材料内容过长,难度较大,如不做一定的修改和调整,学生基本上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选择范围狭窄,难以进行内容丰富的听力训练,而且现在的英语听力教学,主要以听力训练为主,枯燥乏味,不容易学好,学生敬而远之也就不奇怪了。
(二)基础知识薄弱,形成恶性循环。
听力能力依赖学生对单词、句法和语篇的熟练掌握程度。只有把基础知识学好、学扎实,才能在听力上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许多教师一味强调细节,关注学生在听力技能方面的训练,忽视了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及心态的调节等,忽视了语言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不重视听力的基础训练,导致部分学生读音、语调、意群及连读等不标准,其固化的错误读音及习惯影响了听力水平的提高。
(三)平常教学有弊病,听力习惯不良。
在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只注重单词的拼读和语法的教学,不注重英语的发音,甚至有些老师自己的英语发音就不标准,学生将错就错,养成了不良的听力习惯。在平常课堂上,老师为照顾学生,往往语速较慢,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这种慢语速,以为这就是正常语速,从而无法适应正常语速。
(四)文化背景差异大,学生难以适应。
听力理解不单是词语的简单相加。要想理解一种语言,就必须对其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及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起码说话的情景必须知晓,否则一些话语就很难理解,而中国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绝大部分缺乏对这些知识的了解。
(五)学习氛围不佳,没有日常实践。
英语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还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听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更是凤毛麟角。姚明在去美国之前,英语水平很有限,交流需要带翻译,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英语交流就很顺畅了。这就说明有氛围,敢讲多实践是学习一门语言,尤其是听力的重要条件。而中国农村学生除了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外,几乎没有接触英语听力的机会。
三、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对策和建议
(一)培养学生“听”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教师。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将听英语作为一种活动,而非一种任务来完成,号召学生平时主动学习英语。比如,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好听的英文歌曲、电影,供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娱乐。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大家播放一些视频片段,并结合片段讲述听力的技巧,不仅可以锻炼听说能力,还可以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打开课本之前为他们播放各种类型的英语歌曲或音乐,并告诉学生当他们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或音乐时请举手,当有学生举手时,停止播放音乐并提问举手的学生:What kind of music is this?Why do you like it?在播放所有课前准备的音乐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昂,有的跟着音乐在唱,有的跟着音乐在跳,课堂氛围特别活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音乐播放完,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完成Section A 1b的听力任务,听力效果特别好,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
增加听力实践是提高学生听的能力的关键。语言学家Skehan(1998)指出:练习是语言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听力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词汇或语法练习,或角色扮演或写作或就材料设计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口头转述、复述、发现问题等。如此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穿行,学生不会觉得厌烦,而且可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听力能力。同时在听力教学中穿插英文歌曲、幽默或笑话等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适当放松,而且能有效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作为听力素材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巨大动力。
(二)注重介绍西方文化。
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在,了解西方文化,对于我们有着现实意义。因此,在讲解英语时,不仅要注重语法知识,更要注重西方文化的普及。让初中生从小就可以了解世界,从而尽力融入英语学习情境。如在教学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时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In American,young people spend their free time in many different ways,according to their ages,interests,and environments.For many young people,watching television programs and using computers are popular activities. Many young people use computers to play games,look for interesting websites,listen to music,watch movies,send e-mail,and chat with their friends.On the other hand,many young people enjoy outdoor activities.In a neighborhood,young people may play games with their neighbors including touch-football,basketball,tag,and hide-and-seek.Skateboarding,bicycling,and roller-blading may be popular.In winter,ice-skating,hockey,and skiing may be popular in areas where it snows.In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young people can join sports team such as track and field,basketball,baseball,football,volleyball,swimming,and so on.There are often clubs that young people can join,and these clubs usually meet after school.Such clubs might include the singing club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band (orchestra) in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Other clubs include the drama club,mathematics club,foreign language club,debate club,student newspaper,and so on.然后导出本单元的话题“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
(三)加强听力策略指导。
《英语课程标准》把学习策略作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强调“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同时强调“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听力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选择注意、自我监控、自我评估)、认知策略(包括预测、推测、拓展、笔录)和社会情感策略(自我鼓励)。文秋芳教授认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就要先了解学生已有的观念和方法,同时将学习策略培训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英语学习的内容演示策略,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练习使用策略。Go for it!英语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渗透体现尤为突出,在每个单元中都有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能否有效使用听力策略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效果和质量。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听力教学任务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增强听力学习效果,促进学习潜能偏低或智力发育迟滞学生的学习,减少他们学习的困难。新目标中有关的听力策略包括:
1.读题预测。在听力练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在听前阅读每题的题干和选项或图画,强记关键目标词语,充分利用题干、选项、上下文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作适当的分析与推断,预测对话或独白的内容,努力寻求已知内容和未知内容之间的差异,提高捕捉信息的准确度。
2.捕捉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由于听力材料信息量大,速度较快,捕捉关键词句就成了英语听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些学生在做听力练习的过程中抓不住重点,盲目地逐词逐句地听。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语言知识有选择地去听,弄清楚谁(who)、什么(what)、哪里(where)、什么时候(when)、为什么(why)等问题。
3.记笔记。听力答题的时间是预先设定的。因此,要培养学生抢记内容的能力,如人名、地名、时间、数字等。特别是对那些一时拿不准、写不出的词要学会用音标或缩写词快速记录,以便在录音结束后能回忆出来。
除此以外,我们在课堂听的任务活动中还应该根据所听的内容及要求渗透相应的策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听。
例如:Go for it!英语八年级上Unit 2 Section A听力任务:1b:Listen and look at the picture.Then number the names[1—5].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听力任务,笔者是这样设计这一任务活动的:
Before listening, get the S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1a and tell what part of the body doesn’t feel well. For example,his stomach,her tooth,her throat,his back.And get the Ss to read the names, because they are key words.During your listening,you should listen for the key words carefully.
No.1 is Sarah. Guess:No.2 and No.5 may be David or Ben.No.3 and No.4 may be Nancy or Judy.
Then listen and check the answer.(All students get the right answers.)
在这个听力任务活动中要求学生预先阅读听力任务,找出所给任务中的关键词,并分析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预测答案,为听做好准备。在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听刚才找出来的关键词。这就是在听的任务活动中渗透听的策略(Reading the tasks and finding out the key words and then listening for the key words)的指导,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听,达到更好的听的效果。
(四)拓宽选材范围和渠道。
教师在备课和实施听力训练时应有意识地积累各种题型的资料,重点突破,反复训练直到学生熟练掌握为止,听力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强,与整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吻合,促进并实现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具备这些特点的材料才能起到辅助教学和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2.由易到难,逐步深入。教师可从短句到长句、从句子到短文、从短文到真实的情景对话开始教学,进而选择对话多、语言规范、交际性强的材料;另外,还要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符合英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单元核心句型和词汇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准确率。由于听力反应滞后的原因,学生往往在听力材料讲了几句话以后,就跟不上听力材料的速度了,从而不清楚听力内容(尤春芝,2002)。教师可以利用每单元的核心句型和词汇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降低听力理解难度。
例如,针对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教师可以围绕画线部分的单元核心句型和词汇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Section A lb:
Boy 1:I think I’m going to wear jeans to the party.
Boy 2:If you do,the teachers won’t let you in.
Boy 1:I think I’m going to stay at home.
Girl 1:If you do,you’ll be sorry.
Girl 2:I think I’m going to take the bus to the party.
Boy 1:If you do, you’ll be late.
Girl 1:I think I’m going to go to the party with Karen and Ann.
Boy 1:If you do,you’ll have a great time.
在听力训练中可以让学生反复听此段对话,归纳出核心句型和词汇(即反复出现且为重点的句型和词汇),并将此核心句型贯穿整个听力教学活动,以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促使学生对核心句型形成条件反射。使用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在谈论有关假设与结果的语言功能时联想到“If...will...”句型,听到“If...will...”句型能理解其功能是谈论假设与结果的。
(2)通过说核心词汇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准确率。听与说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反复不断地进行口头操练并复述,能逐渐形成对语言的条件反射。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多听多读,尤其是听写训练,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手段。以背单词为例,教师可以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单词的字母顺序,而要求学生听音背单词,音形结合,从而既解决学生的词汇问题,又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听力水平。
四、结语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使用学习策略能够增强英语学习的效果,培养学习策略最有效的途径是把方法和策略渗透到教学中,新目标英语教材本身已经体现了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渗透和示范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尝试和使用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必要阶段性地总结、反思自己的听力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指导理念,探究这些方式和理念是否科学、有效,能否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研究型和专家型的英语教育工作者。
听力非常注重听的策略,教师在课堂听的任务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听的策略”,尤其是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听的策略”会直接影响听的习惯的养成及听的效果。在课堂听的任务活动中不断渗透听的策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之后,学生就会独立运用“听的策略”完成听的任务活动了。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泛听,课堂听力课远远不能保证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外观看英文电视、电影,听英文歌曲,收听英语广播,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增强反应能力,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1版.
[2]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第1版.
[3]张西玲,杨春叶.影响初中英语听力的因素及对策.文教科学探索,2003.8.
[4]吴永红.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