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范文

启发式教学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启发式教学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第1篇: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数学史 启发式教育 数学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131-01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起源与发展的一门学科,它记载了各时期数学家的数学成就及各种数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如能有效地将其应用于教学,便能使数学教学丰富多彩,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多方位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 数学史料可以启发学生理解数学的发展

数学课程所介绍的似乎是一些没有什么关系的数学片段。历史可以提供整个课程的概貌,不仅使课程的内容互相联系,而且使它们和数学思想的主干也联系起来。数学史既可以展示数学发展的总体过程,又详细介绍了各学科的具体发展过程,把握数学这一发展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视野开阔,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高瞻远瞩,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从而更热爱数学这门学科,执著于对数学的探索。

通过学习数学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回顾往昔,展望未来。通过学习数学史可以预料,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数学事业将会更快速地发展。数学分支越细越有利于数学家在某一方向上深入发展;数学信息的繁密,更能帮助数学家了解自己研究方向上的概况,避免无效的劳动。而现今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数学家逐步摆脱了沉重的计算负担;人工智能的不断开发,将协助数学家进行部分劳动。面对美好的数学前景,能通过学习数学史可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目标感,吸引更多的学生献身于这一艰苦而又伟大的事业之中。

二 数学史料可以启发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认识的反映,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任何数学事实的理解、概念的掌握、数学方法的运用、数学理论的建立,无一不是数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可以说,数学思想是对数学概念、方法和理论的本质认识。通过学习数学史,可以知道各种数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它与数学主干思想的联系,对数学发展的影响、作用和地位。数学中有许多数学思想,如人类第一次使用小石子来表示羊只时,就意味着符号抽象的产生;而当人们第一次试图使用某种记号将羊只的总数记录下来时,就意味着符号思想的出现,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巨大飞跃的开端。符号思想的实质就是通过建立某种对应,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转换。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种对应关系,才能理解所使用符号的意义,才能进入形式化的数学领域。

三 数学史料可以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首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数学思维是一种思维,它是人们的数学认识活动,是人们从事数学活动中的理性认识过程,是人们形成数学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推理和数学理论的思维过程。数学史料富有典型性和教育意义。领略数学家们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领会教材的实质,从而可以增强学生驾驭教材的能力。这一点是战胜题海战术的有力武器,现今学生只知道做题,而对题的深层结构和思想实质不做思考,当他们面对一个全新的问题时便往往束手无策,而学习前人在面对未知领域所用的思想方法,对解决问题大有裨益。

其次,数学史中记载了许多数学知识发明、发现的生动过程,向学生介绍这些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创造的方法、技巧,从而增强其创造力。使学生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如公元263年,刘徽在《九章算术》的注释中提出了计算圆周长的“割圆”思想,刘徽论述道:“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刘徽用“割圆”思想不仅计算出了π的近似值,而且还提供了一种研究数学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当于今天的“求极限”。数学家们的这些数学方法和思想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 数学史的启发功能可以活跃课堂教学

数学史的启发功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相关的数学史知识,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的形式化表述,往往把历史上“火热的思考”变成“冰冷的美丽”(弗赖登塔尔语)。在数学史上有许多值得数学工作者去研究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研究如何将数学史和启发式教学结合在一起,从数学史的观点分析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困难,可以更好地为数学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束炳如、倪汉彬.启发式综合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第2篇: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范文

在历史互动教学模式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充分互动起来呢?它成为摆在我们历史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方式,培养主人翁意识

没有教育者思想观念上的解放,就谈不上教育工作上的改革和创新。首先,我们要有勇气对陈腐观念开枪:以什么标准区分好学生、次学生?是毫无主见、唯唯诺诺好,还是独立思考、不惟命是从好?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好,还是敢于冒尖、大胆思考好?是孤陋寡闻、孤清寡欲好,还是兴趣广泛、热爱生活好?是平庸划一的“标准件”好,还是有爱好、有特长、有个性的人才好?其次,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要转变: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教育转到“开放式”教育上来;从单一式、一刀切转到多层次、多样化上来;从家长命令式转到平等相待、做知心朋友上来。第三,学生不是工业产品,要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新时期的学生,要讲究平等尊重,鼓励思考,允许反复,爱护探究,改革创新,发现特长,尊重个性,培养新人。工作中教师应多用启发、民主、讨论的方法疏导,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改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想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还有一点必须做到,那就是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意义上,教师一直是教学过程的主宰,教师按照材、大纲传授知识,学生填鸭式的被动接受,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被抹杀,失去了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不得不发生重大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研究者、服务者,是教学全程的管理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要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知识的训导和传授只是教师的一种角色,而不是唯一的角色,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体验,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鼓励质疑,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今中外的哲人都很重视发现并提出问题。我国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费尔巴哈说:“新知识从怀疑中产生。”教师不仅要“解惑”,还要鼓励学生“生惑”,要让学生做到:1.敢问,有问题就敢于提出来,勇于和老师、同学分享;2.善问,问问题也有技巧,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触及本质的本领,教师要设法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如教学“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不同评价”这一内容时,由两组学生分别扮演印第安人和欧洲人展开辩论,学生在辩论中自然能够体会到新航路的开辟对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作用和给美洲地区及印第安人带来的灾难两个方面的理解。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真正体现出来了。

四、构建交互性教学环境,实现互教互学

交互性,是说互动双方是相互作用的,互动双方是平等的,互动对双方都是有益的。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互动中求得个性发展,强调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满足不同差异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可以交互作用的教学环境,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自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体验情感

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得知识、培养情感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基本特征,这就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去操作,最后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让学生整个“身心”都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体验中解读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对八年级活动课“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的教学,我先组织学生观看了《》、《》影片,学生通过眼耳身心的体验之后,再来撰写时事报道,这样他们能够将列强侵略中国的愤恨情感、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激动情感、邓世昌的爱国主义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报道文章来。

六、历史与其他学科结合,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第3篇: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范文

蒙太奇本是电影用语,有剪辑和组接的意思。它是电影导演的重要手法之一,亦即导演为了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单个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影片的表现方法。我们在这里是借用电影导演的手法,将古诗词的艺术形象作为单个镜头,在作品整体意境的指导下,组成一系列的画面,通过欣赏主体的再创造(即联想)来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而认识、把握、审美评判作品艺术内涵的一种方法,由于联想是这一蒙太奇手法的内在纽带,故我们称之为联想蒙太奇。联想蒙太奇在教学中有着重要、显著而积极的作用。

一、联想蒙太奇是完成古诗词作品欣赏的最直接、最形象的途径,因而也是最准确的方法

文学作品的欣赏,是一个感受形象,体验玩味和审美评判的过程。欣赏作品,首先就要感受形象,即将作品中所运用的语言含义,在头脑中唤起表层的联想,在想象中产生形象感知。这一感知的过程正如电影蒙太奇中镜头的形成,它是借助于形象作用于欣赏者的。而联想蒙太奇较之电影蒙太奇则更为直接、更为生动。更由于联想本身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调动了欣赏者的感观和体验,它就更利于欣赏者体验玩味与审美评判。联想蒙太奇中的“镜头”(艺术形象)是较电影中的镜头(画面)更为丰满、更为生动、更为真实可感,更能表现作品内涵的艺术形象,也更为直接、更为形象、更为准确。如我们分析唐朝柳宗元的《江雪》中第一句“千山鸟飞绝”,表面上看它似乎强调的是一个空间性的概念,如果我们把它划分为“千山万径而人鸟绝迹”“冰天雪地而万籁无声”“寒气森森而渔翁垂钓”这样几个联想蒙太奇“镜头”,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柳宗元在这里实质上是营造了一种境界,勾勒出一个孤寂的艺术境界,流露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这就为我们理解柳宗元从“至难至险”处用心思考,从而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政治形势和自己的处境,表现了他不向保守势力屈服的斗争精神,提供了真实可感的依据。这样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把握通篇作品语言的真正内涵。刘勰说:“诗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俯声,亦于心而徘徊。”就是说,诗人在有感于“物”,产生了表现“物”的创作冲动之后,在构思过程中,还要依附着“物”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联想,在艺术表现过程中还要“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把内心的物象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只有“意”与“物”称,文与意称,主观的情意与客观事物高度契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形象,完整的意境。而联想蒙太奇正是达到这种意境的好的教学方法。

二、联想蒙太奇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联想蒙太奇是通过欣赏主体的再创造来得以实现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联想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中介。“镜头”的组接是借助教师的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最终形成的。一方面是教师将自己在创造的“镜头”作用于学生,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再加工和再创造,这就从主客观两方面激发了学生联想与体验、认知与审美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这种具体可感的教学手段又使古诗词中抽象而隐含的情绪浸透到学生的体验中,成为具体真实而可感的心理体验。这就在启发式的能力历练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联想蒙太奇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写作能力的两个基本方面即是布局谋篇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通过联想蒙太奇中立足点与着重点的移动,可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和安排材料在学习中的运用安排,并通过立足点与着重点的变化,影响着文章意境的拓展与主体的提炼。

第4篇: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教师信念 教学实践 发展策略

一、引言

近几年来,教师信念对外语教学实践的作用,这一课题受到海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教师信念影响其教学行为,是预测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指标。但由于信念是一个具有复杂和丰富内涵的概念,教学信念内隐于教师的心灵世界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决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信念的内涵及其发展

在心理学上,信念理解为个体对于有关自然和社会的某种理论观点、思想见解坚信不移的看法。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激励力量。教师信念具有整合性,反思性,有效性以及开放性的特征。教师信念代表了教师潜在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教师信念可以帮助教师体验自己的教学处境,分析教学活动中发生的问题,进而做出回应[4]。

教师对各种教学相关因素所持的看法就是教学信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作的所有课程决定和教学行为,均受其教学信念的影响。在国外研究中,帕杰斯在 1992 年指出,教师信念是教师教学的中心,教师教学信念不仅会影响教师知觉,以及班级中信息与问题的处理方式,而且对教学目标与任务的确定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教师的教学信念影响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思考与决定[3]。

三、教师信念对外语教学实践的作用

2004年教育部颁发了新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进行教育改革。由原来强调阅读能力到重视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的改变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英语教师是课堂的实践者、改革者、决策者,他们在课堂上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而,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人物英语教师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1]。教师的教学信念体系被看作教师课堂实践的主要源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行为。教师信念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落实到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四、大学英语教师信念的培养策略

为了使外语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师信念,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师信念,本文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教学反思这三个角度提出以下策略。

第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信念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摒弃传统的将学生看作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的信念。这种观点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目前,这种传统观点正逐渐被取代为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计划者、指导者,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决策者、实施者。教师需要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师角色和作用,教师与学生关系, 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提供适合青少年发展的教育,充分发挥教师信念的作用。

第二,教师自身素质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影响教师信念的重要因素。由于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所有教材的改革、教法的更新、课程变化,都是通过教师实现的。因此,教师的素质除了要有师德、知识、观念、能力和策略外,还应包括教师信念。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师的教育信念,通过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进修等方式,使教师能够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时代需要相吻合,使教师信念得到巩固、发展和完善。

第三,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开展反思性教学,重视学生反馈。学生评价是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最重要的部分,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教学反思。科学地看待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发现教师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提升教学信念,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鼓励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循环往复过程,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反思与合作得以解决。

五、结语

英语教师信念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教师自身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该重视教师信念对教学实践起到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教师信念。在尊重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教师信念的策略,促进教师的发展,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宝建东.教师教学信念与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9).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Pajares,M. F.Teachers’beli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Cleaning up a messy construct[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2.

[4]郑新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信念问题的研究[J].外语界,2005.

第5篇: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范文

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应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实际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较呆板、单调,不仅影响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还降低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使用启发式教学法讲生物呼吸作用中的有氧呼吸时,可以形象地将有氧呼吸比喻成人类的呼吸,通过对人类呼吸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生物有氧呼吸的理解,借助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实践教学中强化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对实践教学给予了更高的重视。高中生物教学要在实践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工作,才能将启发式教学法合理、有效地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在高中生物实践教学中进行生物知识的启发式教学,除了能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外,还能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较好地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进行高中生物实践教学时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生物知识的探索和学习[2]。比如,教师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在实践教学中深化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两组天竺葵植株,一株正常浇清水,一株浇浓盐水,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两组天竺葵植物生长的异同中,启发学生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借助多媒体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提供较好的条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大部分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并不能较好地理解,需要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图片或者视频等进行启发式教学,从而使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及相关技能得到真正提高。例如,在讲生物的生殖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则学生很难理解,而借助多媒体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细胞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再逐步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生,学生就能在启发式教学中充分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实现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目标。

四、通过实验手段加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实验手段还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重要方法,因而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实验中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从而在实验中促进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的发挥,为高中生物教学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讲植物的细胞结构时,就可以通过实验手段完成教学,在让学生了解各种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制作植物玻片并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插图确定观察到的相关植物细胞名称。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作用,还能减轻教师上课的压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主意识。

五、结语

第6篇: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CDIO维修电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校企合作

引言

教育部提倡职业教育必须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开展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的重要载体;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非常紧密的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讲解一些规范规定、条文, 缺乏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分析具体问题的实践,分配到单位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得茫然失措,因此,本文针对目前中职学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课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教学时实行校企合作联合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该课程要求的知识技能,掌握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锻炼团队意识、终身学习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CDIO及校企合作教学方法的内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 CDIO 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它以项目的设计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课程工程的理论、技术与经验,其教学框架体现了创新的教育思想。校企合作教学方法是学校与企业联合教学,在校教师讲授课本上理论知识,把企业上有经验的师傅、工程师请到学校讲授技能操作,学生定期下工地项目上进行实践,它以项目工程从测绘到施工建设、竣工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二. CDIO 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法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课程教学中,学校首先联系建筑单位进行校企合作联合教学(如2014年联系太原市一建集团),然后把课程内容分成四个项目来完成实施。下面是基于CDIO 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法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课程中的应用。

1.项目构思阶段

针对施工现场实际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建筑单位领导、工程师及技术员讨论确定,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独立制定四个项目:

项目一:现场勘测、变压器容量核算。

合理编制临时用电方案是保障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可靠的首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技术要求。

项目二:施工现场配电及配电柜的安装。

配电箱内电器的选择与安装,是整个配电系统是否安全的关键。配电箱开关的配置,要遵守规定,并根据现场情况在此基础上优化方案。

项目三:施工现场照明及安装。

对于施工照明包括室外照明、室外、地下室照明。

项目四:施工现场接地与接零及防雷保护。

施工现场塔吊、电梯、脚手架都应做防雷接地。

2.项目设计阶段

将学生分四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学生通过教师讲解掌握每个项目完成的具体要求及所涉及的内容,收集查阅资料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设计实施完成本小组的任务。

3.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设计完成后各小组和工地的实际情况相对照,提出并仔细讨论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满足如下要求:

项目一:列出详细的用电设备清单,采用需要系数法进行施工现场负荷计算,即:用设备的功率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进行负荷计算时,需将用电设备按照其性质分为不同的用电设备,然后确定设备功率。 对于不同负载持续率的额定功率或者额定容量,应换算为统一负载率下的有功功率,即设备功率 ,计算出视在功率的值。

项目二:电箱内电器选择

配电箱内电器的选择、开关的配置要遵守规定, 当总路设置总漏电保护器时,还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当所设总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备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可不设总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对于漏电保护器的要求:额定漏电动作时间越短越好,宜采用高灵敏度、快速型装置,《规范》规定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超过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超过0.1s;施工用电系统必须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施工现场应按“一机一箱一闸一漏”设置; 线路先经过闸刀电源开关,再到漏电保护器,不能反装;漏电保护器动作灵敏,不出现不动作或者误动作; 使用于潮湿和有腐蚀介质的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项目三: 对于施工照明,室外照明我们多数选择大功率金卤灯。对于灯具的开关,制作开关箱,用接触器控制其开关,较为安全。地下室照明一般要求低压照明,设专门的照明箱,安装变压器,并在变压器后面的回路中设熔断器和漏电保护器,才能对变压器和后续电路做充分的保护。 现场照明装置在一般情况下应与动力线路分开,自设独立的线路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应使用安全电压;照明灯具有金属外壳必须做保护接零,单相回路的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项目四:施工电梯、井架、塔吊都要设置接闪装置,建议采用Φ12以上镀锌圆钢做接闪器。引下线可利用设备本身的通长构件,上与接闪器连结,下与接地极联结。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焊接质量。整个防雷系统施工完成后,务必测量接地电阻,要求不超过4Ω。每月都要测量一次接地电阻;保护接地系统必须采用TN-S系统;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所连接的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配电箱门、箱体接地措施齐全。

4.项目运行阶段

在项目实施时,做好项目的展示,推选主讲人,团队共同参与项目展示,对项目的设计思路、技术措施、工作过程等内容进行公开汇报,并把存在的问题、没有达到的预期目标等详细记录下来,使每个同学从“听明白”到“想明白”再到“讲明白”;可以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

5.项目评价与考核

教师组织学生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对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各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侧重点写成项目报告总结学习心得。教师对小组中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对项目中的亮点进行表扬和推广,并给出成绩,考核方案可包括职业素质的考核和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三.结束语

基于 CDIO 的项目教学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课程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项目实施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都要接受检查、考核,成绩评定注重过程考核,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任教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使教师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开发教学项目的能力。本教学方法为工科其他基础课或专业课的教学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l】《施亡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第7篇: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启发式教学 基本内涵

当前教育正处在积极改革发展的阶段,在旧的教育体制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退去,而新的教育体制还没有确立的情况下,我国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为将立足于这种社会背景,对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存在学习主体意识不强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他们认为语文是自己的母语,自己一出生说的就是汉语,因此没有必要学习语文;二是语文课本的设计有些比较枯燥,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语文学习的进步是比较慢的,学生就会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数学、外语这些提分比较快的科目上。因此语文课听不听、学不学都无所谓,语文课成了学生调节休息的时间。

(二)教育观念存在问题

受几十年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体制形成的长期影响,素质教育观念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或者说并没有全面的落实。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与素质教育相关的一些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虽然有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的存在,但是整个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依然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这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十分的不利,也是不利于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的。

二、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通过对启发式教学的研究分析,我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问题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逐步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

1.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预见,也是教学大纲设定的学生学习的目的之所在。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或者是学习兴趣很低,他是不可能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就是通过死记硬背掌握了所学习的知识,也是不可能会灵活运用的。因此,我们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就要充分地考虑这些问题,在教学目标上要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要不断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教学目的真正可以实现。

2.科学的授课模式

在启发式教学的理论范畴中认为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授课模式,因此启发式教学还有授课模式的内容。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在学习中逐步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二)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启发式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授课方法上一改纯粹由教师授课的模式,而是讲求以学生自身的积极思考为主;二是启发式教学所需要的问题都是由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的,不会导致教学中遗漏教学问题的存在;三是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有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四是启发式教学相对于普通的教学方式来说还可以做到针对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需要对学生在自我研究中不明白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启发就可以了;五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接受还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创造比普通教学方式更高的价值。

三、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上文对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一)教材运用策略

在启发式教学实践中,教材的作用不再是被老师照本宣科的工具,而是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良师益友。因此在教材的运用上,我们首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初中生的接受水平,合理的设定应该由学生来思考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主的钻研教材、学习教材。

(二)学生针对性策略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因此不论是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定上,还是在课堂模式的选择上都要以学生为中心,都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的目的。

(三)问题设计策略

在启发式教学的问题设计上我们一定要做到问题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相一致,与所要教学的内容相符合,但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做到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新颖,有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调整以前的那种以老师讲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积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向教学。只有采用双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才符合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结论

总之,当前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克服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启发式教学正好满足了这种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搞好初中的语文教学。

【参考资料】

第8篇: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运用探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融合了多种教学思想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高中生的探究精神和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具有很好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对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高中生物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生物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和探索方法的教育,同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生物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和指引下进行科学探索,在完成生物基础知识结构构建的同时完成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启发式教学手段是现代教学手段中较为适合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不但提高了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通过实践活动和问题探究,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推理和分析和生物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符合了素质教育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新要求。

二、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自主积极性。这就需要高中生物在实施启发式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多进行教学活动,加大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塑造有助于学生独立和自主进行问题探究的课堂氛围和时间。

2.情感性原则

情感是启发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要求师生时间要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对问题形成有效的交流沟通。师生关系的塑造是情感性原则的第一步,要求老师改变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严肃形象,做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交流沟通是启发式教学的重点,老师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引导,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是学生能否建立问题启发的自信和积极性的重要条件。

3.举一反三原则

高中生物老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进行高中生物知识的教学时,需要注意生物知识之间和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生物实验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和思路,对于学生进行相似问题的探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应该遵守举一反三原则,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实验方法的培养,达到举一反三的启发效果。

三、高中生物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发挥生物实验等直观性方式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进行研究的学科,与学生对生命和世界的认识息息相关,是建立在生物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在高中生物教学启发式教学中,发挥生物实验等的直观性特点,注重对学生感性的教育,来形成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的自主意识。如在进行“内环境稳态”这一部分的教学时,进行实验演示,对蒸馏水和血浆分别装入两只试管,用PH试纸对两个试管进行PH值的检测,然后在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盐酸摇匀后,再一次进行PH值的检测。最后要求学生对实验获得的数据和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是启发的条件之一,老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了解知识内部的结构,选择一个合适的入手点对来设置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从而展开系统知识的学习。问题的设置,首先需要与新知识相符合,可以作为新知识的入手点。其次,问题设置要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并带有一定的认知冲突性,启发学生可以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对新知识进行较好的掌握。如在酶的相关知识学习时,设置问题为:大家吃早餐时,为什么会产生甜味?细胞是怎样对各种物质进行分解的?由此自然引出酶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3.过程启发与结果启发的结合

如在“多倍体育种”一节的教学中,设置问题为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组加倍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必须作用于幼苗?为什么要用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用四倍体做母本进行杂交,结出的三倍体种子再进行生产产生的西瓜才是无籽西瓜?在学生进行分析和回答之后,在提出用四倍体做父本,用二倍体做母本,能否培育出无籽西瓜?无籽西瓜的后代是无籽还是有籽?为什么要用二倍体西瓜花粉进行刺激,可以起到什么作用?通过过程与问题的结合,将学生在过程探究中获得的知识直接运用于对问题的研究中,对自身的认知过程和结论进行验证。

4.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高中生物的知识内容较多,很多概念和知识较抽象,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容易形成误区和难点。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的扩展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更加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知识内容。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如“兴奋的神经传导”“反射弧”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直观的进行展示,便于学生掌握。

四、总结

启发式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手段,适合高中生物以实验为基础的知识教学,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生物知识结构和培养科学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具有很好的作用。高中生物老师需要改变思想,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云波.在生物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甘肃教育,2010(1).

第9篇: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启发式教学 主体性 问题情境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也是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春秋时期孔子初创启发式教学以来,我国历代教育思想家都对其进行了继承与发展。时至今日,启发式教学思想仍然展示着强大的生命活力,并备受重视与倡导,渐趋发展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并指导着当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复杂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基础性教育学科。探索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吸取其精要,对于当前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启发式教学的现代意蕴解读

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和实践,最早出现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这是“启发”一词最早的来源。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高超至今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孔子是真正的、当之无愧的“启发式教学”创始人,他不仅是启发式教学的首先倡导者,也是启发式教学的积极实践者。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并急于解决而又尚未弄懂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予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则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有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孔子主张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等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继续认真思考,等到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教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豁然开朗。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八个字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也是最科学、最天才的概括。

伴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新课程主张“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程强调教的本质就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这正是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特点,它与启发式教学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特点是相吻合的。可见,启发式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发展性和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启发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人格能力培养为目标,是宏观和微观有机结合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是贯穿新课改的一条主线,是变革教学方式的关键,它无疑会达成我们所期望的教育目标,并将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启发式教学本身包含有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内容,因而它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改变以往在课堂教学中注入式的教学法,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个性的积极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启发式教学以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科学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它既强调知识的传授,又注重智力和能力的培养,既突出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又强调学生态度、情感和个性等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可见,启发式教学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本身包含有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因素。同时,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结合,特别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发挥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要和对教育人才的创造性能力的需要,使之符合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形成了这样的观点: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适时而巧妙地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

二、新课程视角下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此外,范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以及暗示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在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从本质上说,这些教学法都包含有启发的要素,无不遵循启发的原则,都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可见,启发式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并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反对注入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指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格式,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注入式教学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小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教学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启发式教学既承认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承认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注入式教学只承认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否定了学生在认识中的主体作用。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学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应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注入式教学认为教学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强调智力、能力在知识获取中自然得到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均要体现启发式的指导思想。

2.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培养小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实践证明,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自愿地探求知识,勤于思考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多提问并不就是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虽与启发式教学有密切联系,但并非等同。启发式教学是把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未来适应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的要旨是充分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独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不能以提问多少来衡量,而应当明确,只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就应当属于启发范畴。相反,没有深度广度,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提问,则不是启发式教学。迟春芳认为,提问要紧扣教材的重点,要把着眼点集中在教材的难点上,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巧妙创设提问的情境,力求新颖有趣,同时,提问的方式也要恰当。

3.注重启发过程的发散性和层次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启发的关键在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启发问题提出后,学生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顺着自己的思路,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解决问题的创造潜能,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探索途径,并收获不同的探索果实,从而享受到探索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平台,以及重组知识,解决新情况和实际问题的过程,要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造成学生的“愤”、“悱”心理状态,使他们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然后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索,使他们成为知识形成的参加者和发现者,使他们既认识新知识,又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要善于建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题,鼓励学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教学中,教师不可搞一言堂,而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他们围绕问题去操作、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对于学生的发言及观点不能求全责备,否则就会压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竞争,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和谐。这样,启发式教学才能取得完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燕,范民生.浅议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及其运用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现代教育价值[J].鲁行经院学报,2002,(2):91-92.

[2]康钊.浅议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及其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7,(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