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交通运行管理范文

城市交通运行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交通运行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交通运行管理

第1篇:城市交通运行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对策

城市交通体系中,城市轨道交通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其在城市交通发展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地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它也能够有效提高城市交通的管理水平。为了更好的发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作用,在对其进行管理时需要结合城市的部分规划,从而更好的提高城市的全面发展。此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管理不仅能够促进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进而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建设。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问题

(一)管理标准不太统一

我国的城市大小不一,经济能力和投资渠道的获得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对地铁以及轻轨系统建设时,其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线路的具体形态以及技术等都是存在差异的,这直接影响不同城市对于轨道交通运营的统一管理标准。此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在管理标准的不统一性还体现在同一城市中不同交通轨道的线路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不利于城市轨道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虽然,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相关单位已经加强了对轨道交通运营的网络化管理,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自成体系的现象,使得行业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不利于先进管理理念的树立与推广。

(二)管理模式不太完善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其系统主要是一种投融资体制,各个城市有着不同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大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主要是实现融资建设以及运营和物业开发统一的一种管理。同时,部分城市在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仍然采用分项管理及总管理等模式。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多种管理模式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统一监督管理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也不利于我国整个交通事业的发展。

(三)管理制度不太全面

不健全的管理制度同样也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在运营的地铁和轻轨系统中,往往有着不完善的管理体制。一旦矛盾凸显,才会对其补救措施进行探讨,这种管理制度往往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极不利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

(四)安全评估不太到位

为了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行,就需要做好安全评估工作,这是存在于整个系统的全过程的。城市轨道投入运行前需要运营企业需要让安全监管以及消防部门对交通项目进行检测,并做好安全评估。在城市轨道交通正式运营之后,为了确保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其运营情况进行检查。然而,在城市轨道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却没有充分的对其交通轨道进行监督及管理,缺乏一定的安全评估体系,从而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评估效果。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竞争机制及统一规划管理

强化城市轨道交通竞争机制及统一规划管理有利于我国城市轨道事业的良好发展。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不统一的管理标准以及不全面的管理制度,为了做好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效果,相关管理单位就应该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并且对城市轨道的运营实现统一及规范性管理,从而保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有着相对完善的市场经营机制。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经营者垄断的局面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者的效率意识全面增强,对城市轨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从而提高城市轨道的盈利能力。

(二)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

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是确保城市轨道安全运营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提高对轨道的安全运营管理,才能够有效促使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强的封闭性,车厢拥挤,行车间距大,并且客流量很大,一旦发生事故,在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同时,还会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全国有很多城市开通地铁运营,使得很多特大城市的客流量激增,一些车站不得不采取限流的措施。所以,为了稳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长期发展,应该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监管意识的强化,提高轨道运营监管能力,从而确保城市轨道的安全运行。为了更好的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对安全运营相关的安全管理机制及法律体系进行不断的健全及完善,对于新开通的线路,必须规范开通条件,严格执行验收程序。对于已经运行的线路,应提高运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突发事故处置、设备运行和管理办法,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同时,为了加强对城市轨道的管理效果,相关单位还应该制定完善的安全评估体系,并且将其积极落实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三、结语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对策的研究分析,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在城市交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提高轨道运营管理效果,相关单位应该从强化竞争机制及统一规划管理、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

第2篇:城市交通运行管理范文

关键词:快捷高效 城市交通 持续发展 绿色交通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交通运输系统作为现代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交通系统需考虑土地的有效利用、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等综合因素。

一、现有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满足了交通消费者的需求,加强了城市之间的互动,给文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加剧了道路拥挤、事故频繁、大气和噪声污染以及能源紧张等城市通病。如何选择城市交通工具,达到绿色出行,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全面协调,彻底改变城市的不合理结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交通系统建设具有密切的联系: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建立、能源利用与对策等,均对交通政策、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传统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不注重运输业在环境、安全、拥挤等方面形成的负效果,导致了许多日益严重的问题。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能源过耗、环境噪声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额国民经济损失,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空间资源的低效配置。公共交通发展不充分,导致交通结构不合理,道路、停车场等土地和空间资源低效配置。道路与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滞后,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严重不足。

(2)时间资源浪费。交通拥挤使城市机动车行驶速度急剧下降,并直接导致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下降,客流减少,不合理的交通结构产生巨大的时间成本。

(3)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一些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多项大气污染指标的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交通污染治理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噪声污染不断加剧,全国80%以上大城市交通干线噪声超标(大于70dB),严重影响了居民休息和教育、文化活动。

(4)资源消耗。城市交通,特别是个人机动化交通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交通运输的资源消耗,主要表现为运输发展所需的土地、原材料以及运输的能源消耗。在土地占用方面,尤以小汽车为最。而更为引人注意的是另一项资源―交通运输所消耗的能源。可以说,现代强大的交通运输系统是由巨大的能源消耗去驱动的。在发达国家,由于私人小汽车的普及,使其交通运输能耗在整个国家的总能耗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在欧盟国家中交通运输是能耗增长速度最为迅速的行业,从1985年至1997年该行业能耗涨幅为42%(年均3%),而行业的能耗仅增长11%,道路交通的能耗占交通运输能耗的73%。

(5)交通事故。部分交通参与者法制观念淡薄,交通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城市交通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高额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交通事故的损失非常高,在发达国家,仅公路运输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一般达到其GNP的1.5%-2.0%。

二、制定交通发展策略,为城市交通提供必要的管制和调控

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与挑战交通系统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总体规划的框架之下,交通系统发展的基本目标应以建立整合、高效、经济的道路交通网络,并使之持续满足国家、人民的需要。在确保环境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利用现有交通资源,保证公共交通的通畅。如今中国的大中城市,随着人流量、车辆的骤增,交通堵塞、拥挤现象愈来愈严重,而城市的的地理条件也决定了不可能通过扩充面积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那就只有通过充分发挥现有土地与交通资源的潜力,合理控制交通需求的增长,才有可能用有限的资源保证道路交通战略基本目标的实现。基于这种思考,交通发展策略应主要考虑以下两点:

1.整合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以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减少路网建设的盲目性,建立完整有效的道路交通网络,包括普通道路、城市快速路、地铁系统、轻轨系统等。

2.发展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交通系统。与使用私人汽车相比,公共交通系统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调节都市发展,因此,成为现代都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然选择。通过交通需求管理限制私人汽车和中心商业区道路资源的使用,促使出行人选择公共交通系统,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实现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的有效整合

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人和货物商品在城市不同地区之间的运输,这就使得交通规划必然是城市规划、土地使用与交通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就利用土地使用规定城市地区功能从而有计划地引导未来的运输是保证交通系统持续发展和快捷高效的基本措施。除了利用土地使用政策,还要通过整合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来管理交通需求。

四、建立快捷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

建立一个快捷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应包括城市捷运系统、城市轻轨系统、公共汽车系统、出租汽车系统四部分。城市捷运系统主要承担连接主要地区间频繁交通干线上的大部分客流,保证整个交通系统宏观运行的效率和稳定;城市轻轨系统主要用于连接捷运站与主要居住区和商业区,从而实现真正的门对门交通;公共汽车系统主要承担区域内部和相邻区域间的近距离交通;出租汽车系统主要填补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间的空白。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限制私人汽车的使用,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将会得到显著提高。虽然公共汽车系统的运行不如轻轨系统稳定可靠,但数量庞大的公共汽车运具和星罗棋布的车站仍然可以保障系统的整体效率。

五、控制交通需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满通需求和实现平衡发展,我们可以通过静态的车辆配额系统与动态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两种主要方式对交通需求进行管制。车辆配额系统是通过限制车辆年增率和增加机车拥有人的负担,有效控制长期范围内车辆数量的增加,促使人们选择公交系统。电子道路收费系统是通过对用户实施电子收费来降低高峰时段交通拥挤。通过额外的收费,它使用户在不必要的时候避免进入控制区域以降低交通成本,从而达到减缓阻塞的目的。总而言之,车辆配额系统增加用户购车的固定成本,道路收费系统则增加使用车辆和道路的动态成本。通过两者的结合,有效地进行了对交通需求长期和短期、静态和动态的调控,有力保证了以公交系统为导向的交通发展战略的实施。

六、广泛开发应用智能交通系统

高服务水平的交通系统不仅依赖于合理的规划方案和适当的交通需求控制,同时也离不开动态的交通组织、管理技术和策略。智能交通系统正是一个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对城市交通网络实施系统性、整体性管理和监控的有效途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通过实施动态的组织管理策略并提供及时、全面的交通信息来引导交通流的合理分布,最终优化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因此,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发展方向。

第3篇:城市交通运行管理范文

1.政府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管理的支持度不高

限制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对其支持的缺乏。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需要政府制定一个适合城市发展的管理条例,而我国的政府部门的城市交通管理条例不够完善,不足以保证客运交通这个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行。在我国,私家车的使用率的大幅度增加,使得我国的能源需求量增加,促使其价格的迅速增长,对环境的污染力度也增加了,也导致了城市的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需要其对城市客运交通进行宏观管理,形成一套完善的城市客运交通的经济管理政策,才可以促进城市客运交通事业的发展。

2.城市客运行业分散管理

城市客运行业包括了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等交通方式,它们的管理主题分散在各个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和交通规划,因此,它们有各自的运营方式、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的建设管理政策。这些交通方式的分散管理,没有得到统一的管理,使的公共服务事业的脱轨,各种方式之间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衔接和配合,造成城市客运交通的建设、管理、运营上的各项混乱以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等问题,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

3.存在衔接不畅的交通规划

由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城市的规划是一步一步来完成的,所以,存在城市的总体布局和我国的城市客运交通的布局不协调,缺乏衔接性。我国的城市客运交通与包括铁路、公路、民航等的大交通规划缺乏衔接性。这是由于我国的体制分割,各项交通的规划都是独立进行的,包括城市客运交通,这样,这些交通之间就没有统筹性,缺乏应有的交流和联系,使得它们之间衔接不畅。而城市内部也存在不够衔接的现象。这是因为我国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的历史因素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当一些意识形成了一定时间,要消除,就会产生一定的惯性,城市交通模式也一样。我国以前的交通管理模式是由城建、交通、公安和市政等交叉管理的,由于惯性,即使现在一城一交取代了原来的模式,也还保留着各自为政,对交通的分割管理,使交通之间的衔接无法进行。

4.信息资源共享水平过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项公共事业都实行了信息化。我们的城市客运交通也不能落后,也要进行信息化,但是,我国的城市客运交通的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却不高。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运输经营体制,没有形成各个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信息管理者在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条件下,没有得到统一的信息资源,无法使整个城市客运交通的运行统一起来,阻碍了城市交通的发展。

二、对我国的城市客运交通管理经济政策的建议

1.加强政府对城市交通的经济管理的经济政治支持

要使我国的城市客运交通的有效发展,需要加强政府对其的经济政治支持,不管是财政支持,还是政策支持,都是很哟必要的。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规则和管理条例,针对相关的城市交通问题,颁布合适的政策对其进行管理,尤其是在控制私家车的出行方面,以及群众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的问题上进行处理,鼓励大家减少私家车的出行,增加公交车的乘坐,不仅对能源的消耗,环境的保护,还是城市拥堵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制定相关管理条例对出行安全的管理,对醉驾的人员进行惩罚,加大安全出行的宣传工作,令大家了解安全规则,减少安全隐患。

2.加强对多种交通方式的集中统一管理

统一的管理城市客运交通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有效的统一管理,才会让我们的城市客运交通得到发展。城市客运交通需要在逻辑上实现统一,注重多种方式的统一和集中管理,增加各种方式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衔接,使得人们的出行在几个方式之间转换,变得更加的方便。我国应该对城市客运交通运输行业的主管地位和只能进行确定,要严格管理区域,确定各自的管理区域,构建城市客运管理部门,实现统一集中管理。

3.增加公众对城市客运交通的经济管理

城市客运交通是一个公共服务事业,关乎每一个在这个城市奔走的大众的权益,所以做好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就要增加公众对其的管理。增加公众对城市客运交通的管理对城市交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公众对城市交通的公共决策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强。公众是城市客运交通的主要使用者,他们的建议对于完善我们的城市客运交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在各地区进行设点收集大家对城市客运交通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公众使用公共决策权力和义务的渠道,也增加了一个我们完善自己不足的一个渠道。城市客运交通的经济管理体系要面向大众,接受大众的批评和监督,以便更好地完善自身的发展。对于群众的建议和意见,要认真对待,有用的建议要接纳以及整改。

三、结束语

第4篇:城市交通运行管理范文

关键词:地铁;机电设备安装;问题与对策

地铁的机电系统主要由车辆、动力系统、供电系统、通风系统和防护系统组成,这些机电系统的质量直接影响地铁的安全运行。因此,相关部门要严格监控地铁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保证安装质量。

一、地铁机电设备安装的特点

地铁机电设备安装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技术要求高。地铁是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方式,其安装施工过程涉及很多高新技术,因此,地铁机电设备安装的特点之一是技术要求较高。第二,施工材料质量高。为了保证地铁运行的安全性,在施工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一方面,材料要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另一方面,材料要坚固耐用,安全性高。第三,安装线路复杂。地铁施工中,车站空间小,涉及专业多,风水电各专业的管线标高、管线碰撞比较多,各专业没有经过充分的协商就在现场抢占有利的空间位置施工,造成其他专业的管线没有空间或位置进行敷设,合理进行综合管线布置是本工程的难点。

二、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1.施工设计不规范

地铁机电设备的施工设计单位竞争激烈,有些部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再加上设计方案的上交期限较短,很多设计者在没有充分进行现场实地考察的情况下就开始着手设计图纸,这很可能导致设计图纸与施工现场的情况不符。另外,由于设计期限较短,很多设计师在规划设计时都仅凭经验进行设计,影响了图纸的规范性,这不仅导致施工进程放缓,也不利于地铁未来的安全运行。

2.预留不足

在对地铁机电设备进行施工设计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施工规范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位置,方便日后设备发生故障或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土建专业的现场预留与机电各专业的预留图纸容易产生差、错、漏,对后续机电施工产生干扰,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施工部门的重视不足,或者为了赶工期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往往会忽略这一问题,忘记预留空间,预留不足有可能引发二次施工,从而提高工程成本。

3.监理不到位

地铁机电设备施工过程的系统性强,工程量较大,工期也较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理部门很容易因为一时的疏忽导致机电设备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引发某些后续问题。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专业接口部分,尤其是在设备的安装和装修方面,有些工作人员只重视部分施工而忽视了后期的施工任务,从而影响了装修单位的成品结构,这也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4.各专业协调不畅

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的界限不明确导致各施工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造成工程设计者和工程实施者之间的矛盾。另外,在信号以及牵引系统等核心技术层面,如果设备调试的时间较长,生产厂家没有对设备的质量和进度进行严格控制,就可能导致设备生产者和设备安装者之间出现沟通矛盾,引发施工问题。

三、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对策

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要着重注意施工的关键部分。混凝土浇筑工程是整个安装工程的基础,因此,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要派遣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管,对出现空缺的位置要反复校对测量,确保日后不会发现挪位现象。另外,模具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监管人员要避免模具过早拆除的现象发生。若需要临时封堵预埋的管道,封堵时应注意防止杂物进入管道,造成管道阻塞。

2.加强预留工程的检查验收

地铁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有三个原则,即自检、互检和专检。预留工程是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隐蔽工程,在验收该项目时要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规范对工程的细节之处进行仔细检查和验收。对于预留工程中的承压管道,验收部门要严格测试其强度和严密性,保证该种管道的质量。对于非承压管道,要对其进行通水和关水测验,确保没有管道渗漏现象后才可以进行隐蔽处理。

3.重点工程旁站监理

除了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对于车站站台这类机电设备安装密集,施工现场复杂的地方要进行旁站监理。这些地点的机电设备往往数量众多、管线复杂,在进行预留和预埋工程时容易出现线路交叉、错埋甚至漏埋的情况,因此,对于这类地点,要进行旁站监理,着重监理预留和预埋工程。

4.建立完善的设备安装管理机制和沟通路径

应构建完善的设备安装管理和调试体系,并开通多种沟通渠道,做好设备的统筹设计工作,保证各部门联络沟通顺利。这项工作包含地铁机电设备的生产供货环节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只有建立起统一完善的设备安装调试管理体系才能为以后的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另外,还要保证工程内部有相互信任的通畅的沟通渠道,防止不同部门在工作中发生冲突和意外。

5.严格把关设备采购质量

对地铁机电设备的采购质量进行最大化的提升是安装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只有保证设备质量才能进一步促进地铁正常运作。机电设备以及材料的自身质量是保证地铁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也是解决地铁安全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源头性解决办法。工作人员要对机电设备的采购过程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主要是要严把机电设备的招标以及采购验货等重要关口,通过专业的监督及时发现安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保证机电设备在地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结论

总而言之,地铁运行是否安全直接关系着市民的生命安全,在城市交通轨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要不断加强对地铁机电设备安全性质的重视程度,相关部门要严格控制地铁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在安装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正确的措施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杜小刚.预留工程和预埋工程在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隧道建设,2011(09)

[2]徐娟,彭志强.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与协调管理工作[J].现代城市的轨道交通,2012(09)

[3]郭红,李丽萍.关于地铁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探讨和解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08)

第5篇:城市交通运行管理范文

【关键词】网络通信 数据库技术 交通监控系统 应用

随着我国交通监控系统和城市道路建设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技术和高科技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交通道路的监测过程中,交通监控系统的设备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地增加,整个监控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全面,对于城市交通的运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逐渐向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人、车辆和道路三者之间的良好配合运行,提高我国交通运行的运输效率,改善交通环境,形成全方位的网络交通控制系统,从而不断地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管理。

1 系统结构模式

交通监控系统主要是由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组成,其中包括交叉口监控系统、网络通信平台、中央控制系统,其中交叉口监控系统是这个交通监控系统的起始位置,在每一个交通位置都进行了设置,主要包括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视频监测系统、信息采集系统等组成,能够独立地进行交通监测和信号控制,包括对车流量、车速、车辆信息等的信息进行收集,信息收集以后,通过使用网络通信平台将所收集到的信息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中。中央控制系统通过对各个交通路口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最终通过网络通信平台实现对实际交通路口的交通管理控制。将整个信息收集和信息传输过程的信息资料全部储存到服务器中,从而为以后的交通管理提供可靠的历史依据。

2 交通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

2.1 交叉口监控系统

2.1.1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这个控制系统主要是位于交通路口的信号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全感应式的交通信号控制机,能够有效地实现周期控制、感应式控制,在交通流量比较稳定的交叉路口可以通过使用定周期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交通路口的有效监测,在一些交通流量比较大的交叉路口,整个路口需要做好几个方向的红绿灯时间控制,那么在这些路口都是利用全感应式的控制方法,在整个监测过程中,中央处理系统会根据不同道路、不同路口的交通流量情况,输出有效地控制信号,从而通过网络通信平台将信息传输到各个控制系统中,从而实现协调控制。

2.1.2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

这个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就是通过交通路口的信息流、交通流量、道路状况等进行有效地监测,在这个系统中,通过利用视频通讯系统,能够对路口的交通信息及时地收集,通过利用摄像机获取有效地监测图像,同时作为整个系统的视频输入源,通过对所获取的交通信息进行收集,从而将数据和信息资料传输到中央处理系统中。

2.2 中央监控系统

中央监控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网络通信平台实现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监测控制和管理,主要是利用windows处理器,数据库和web服务器等,从而将各个路口和道路的交通信息进行收集和传输,进入到中央处理系统以后,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对比,从而实现对信息资料的自动监控,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后,将所采取的监控方法和信号控制系统,进一步通过网络通信平台进行传输,最终利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进行对道路交通的控制和管理。

3 系统软件技术的实现

3.1 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主要就是在系统软件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实现通信模块之间调用套接字API实现系统之间的互相通信和信号传输。比如在交通路口、监控中心等都有自己独立的IP地址,那么通过IP地址就可以进行准确的系统地位,实现对系统功能的管理和控制,在软件系统进行监控的过程中,各个IP地址下的系统软件就需要进行身份验证,从而在数据库中获得相应的加载信息,通过在服务协议条件下,最终利用IP地址和端口进行识别,进一步进行数据的读写。

3.2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主要是通过各个访问模块的集成来完成数据的收集、保存和传输过程的,在主模块中提供了数据系统访问的接口,以免可以实现对代码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地实现对数据库的有效管理。比如通过应用Verilog语言在QuartusⅡ软件平台上设计交通信号灯控制器,那么所采用的程序详细代码如下:

module traffic_control(CLK,EN,EMERGENCY,BCHECK,LAMPA,LAMPB,ACOUNT, BCOUNT); output[2:0] ACOUNT,BCOUNT; output[2:0] LAMPA,LAMPB; reg clk1;

input CLK,EN,EMERGENCY,BCHECK; reg[2:0] numa,numb; reg tempa,tempb; reg[25:0]count;

reg[2:0] counta,countb;

reg[2:0] ared,ayellow,agreen,aleft,bred,byellow,bgreen,bleft; reg[2:0] LAMPA,LAMPB

通过数据模块处理,最终实现对数据库信息的有效访问。

4 结束语

交通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监控系统,它主要就是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从而建立起一种可以在大面积、大范围内实现全方位地发挥作用的高效交通运输综合管理系统,从而提高交通运行管理的有效率,保证城市交通发展安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许伦辉,邝先验.网络通信与数据库技术在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5(12):35-38.

[2]武峥,张淑芳.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在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12):237-241.

[3]张伟,刘大伟.队列与多线程技术在交通监控系统通信软件中的应用[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9,32(01):50-54.

第6篇:城市交通运行管理范文

【关键词】辽宁,合力攻关,城市配送问题

一、辽宁城市配送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2014年1-4月,辽宁省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516.37万件,同比增长43.99%。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968.97万件,同比增长55.35%,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3476.74万件,同比增长43.02%。2014年1~4月,全省快递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7422.64万元,同比增长37.76%。其中,1~4月沈阳快递累计完成1885万件,同比增长47%,每天收发包裹数大约12.7万件,快递业务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28.86%。同时物流配送问题集中在节假日前期,很多物流公司直接关门停止运营。辽宁城市物流配送是近年来物流领域发展最快的业态。特别是电子商务异军突起,网上购物井喷式增长,2013年全国完成快递件量超过90亿件。一方面辽宁的配送需求快速增长,物流企业紧急应对;一方面辽宁城市基础设施以至于管理体制和办法赶不上飞速发展的需要。物流配送问题越来越成为企业运作的难点、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和政府管理的重点。

特别是在配送车辆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方面,普遍存在着“三难”(通行难、停靠难、卸货难、早晚高峰堵车)和“两多”(收费多、罚款多)问题。凡是辽宁大一点的城市,都对货运车辆白天进城采取了各种形式的限制措施。

二、辽宁城市创新配送法律依据

《通知》对于规范城市配送运输经营活动、改善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环境、促进物流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在于协调性。城市物流配送涉及领域广、主管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由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等三部门认真协商、联合下文,进一步彰显管理部门做好城市配送相关工作的决心。辽宁省政府应该按《通知》明确要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商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城市配送运输与车辆管理工作协商、协调、协同工作机制,强化资源共享与执法联动,密切沟通联络,明确任务目标,落实政策措施,共同推动城市配送运输与车辆通行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辽宁城市配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关键环节,是保障城市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支撑。加强城市配送运输与车辆通行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物流业发展系列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是深化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的意见》(交运发〔2013〕138号)的有效举措,是提高城市道路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的迫切要求。

《通知》提出了“强化城市配送运力需求管理”、“加强城市配送车辆技术管理”、“规范发展城市货运出租汽车”、“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措施”、“完善城市配送车辆停靠管理措施”等具体办法。辽宁省借鉴日本的物流配送的模式,各地区特别是对配送车辆在通行时间、区域上采取限制和禁止通行措施的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商务部门,要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物流业发展的高度,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坚持“客货并举、便民高效、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城市配送运输与车辆通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加快构建服务规范、方便快捷、畅通高效、保障有力的城市配送体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辽宁城市配送创新配送能力

北京、上海等地在试点工作中重点推动城市共同配送项目建设,在创新物流配送经营模式、推广现代物流技术,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便利居民消费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北京、上海两市利用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41亿元,共计建设城市共同配送类项目45个,带动社会投资41.1亿元。项目实施领域涵盖共同配送网络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先进物流技术应用等领域。

北京、上海等地抓住试点工作的契机,着力构建城市分拨中心、共同配送中心、末端共同配送点等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体系,通过试点工作,城市配送网络布局更加规范有序,节点与干线运输的衔接更加顺畅,新(改、扩)建了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及末端网点,各类共同配送信息平台逐步完善,并在企业经营中得到实际应用,有效提高了物流配送能力。如上海市陆交中心“56135”物流服务平台会员超过10万家,每天80万条有效信息,累计撮合交易货值近300亿元,参与企业的平均物流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降低近一半。

试点城市整合末端物流配送需求和资源,结合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开展经营模式创新,实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标准化和集中化,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居民生活便利度,改善了城市环境和交通秩序。一是注重整合的末端配送联盟模式。北京城市一百物流公司整合电商、快递、物流配送等近50余家企业的末端配送业务,已在社区、学校设立共同配送站点136个,服务覆盖300多个社区及高校、超过500万居民和师生,平均每天配送业务量近3万件,同时还提供代缴水电、机票、保险(放心保)等便民服务。二是强调对接的连锁经营“网订店取”模式。上海市发挥连锁经营较为发达的优势,百联集团、农工商超市与淘宝等电商合作,将2300多家连锁零售店拓展为城市配送服务网络,实现“网订店取”,打通了电子商务、末端连锁商业网点和城市共同配送平台的信息链,有效破解重复投递、生鲜货品保鲜等难题。

第7篇:城市交通运行管理范文

关键词:预防性养护 市政道路 管理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26-01

主要内容: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与质量,更影响着居民对生活品味的理解与认识。居民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事物越加关心,这其中就包括对市政道路质量问题的关心。居民对市政道路质量的关心无疑又对市政道路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道路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路面养护,确保其安全使用,延长其使用年限,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绿色环保、安全畅通的出行条件,促进城市又快又好发展。

1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的概念是基于一般道路养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种新型的道路养护理念,相比传统的修补性道路养护而言,预防性养护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道路质量出现病害之前对其进行主动性的养护。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者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对其进行必要的养护,阻止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服务年限、保持道路完好平整、降低养护成本、提高路面质量、延长市政道路中修或大修作业周期等一系列目的的道路养护手段。

2 预防性养护的特点及其常见养护方式

2.1 预防性养护的特点

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以主动型为特点,在道路运行未出现整体结构上的破坏或破坏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对路面进行预防性的维护保养,提高道路质量,延长其服务期限,降低道路在使用年限范围内的综合养护费用,进而现实良好的经济效益。

2.2 预防性养护常见养护方式

(1)就地热修护。采用就地热修护法不仅能在进行局部缝隙修补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将裂缝周边的沥青回收再次利用。

(2)灌缝。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温度变化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道路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一旦路面开裂,路表积水就容易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进而破坏路基,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可以有效阻止裂缝扩张而带来的危害。

(3)沥青混凝土罩面。采用此法可以解决路面平整度、强度不够等问题。

(4)稀浆封层。此封层技术可以有效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防水、防磨及平整度,改善路表状况,尤其适用于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5)路面再生密封。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可以补充沥青组成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增强路面性能。

3 预防性养护在市政道路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3.1 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市政道路工程的养护成本

传统的道路养护方式大多以修补性养护为主,是一种被动的、滞后的养护方式,而预防性养护则是以预防为主,能够更好的保障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养护费用。一般说来,在市政道路管理工作当中,道路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由建设时投入的费用和道路后期维护保养投入的费用俩大部分构成。实际道路管理工作中若采用预防性养护,养护部门就可以在投入最低养护成本的基础之上来确保道路的质量,令市政道路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通过预防性养护工作,能够及时的发现市政道路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隐患,使相关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很好的避免了重大质量问题的出现,保证市政道路畅通无阻,相比之下,预防性养护在市政道路后期维护保养上的费用明显低于传统养护方式。据相关统计调查表明,在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中,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而在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因此,采用预防性养护可以大大降低市政道路管理成本。

3.2 预防性养护大大提高了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

长期以来,我国在市政道路养护方面的经济投入都比较大,然而即便是这样,市政道路养护效果却并不理想,许多新建或改建的市政道路由于缺乏有效的路面养护,服务年限大打折扣。市政道路下方或周边往往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布置有各种给排水、通信等管道,道路下方结构复杂,而路面又面临城市人口密集,车辆众多等一系列压力,这些客观因素都要求对市政道路进行强有力的养护管理,保障市政道路的通行质量。

3.3 预防性养护有利于促进城市交通事业及经济的发展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行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市政道路养护模式俨然不能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需要,比如当市政道路遭受严重损坏影响正常通车时,再采取措施对道路进行修补,不仅施工期间占据路面阻碍车辆通行,而且这样修补后的路面还不能立马通车,否则又将影响修补质量,如此一来,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交通运输。市政道路交通具有车流量大,人居道路面积小等特点,路面在破坏后才进行维修,不仅需要更高的维护成本,而且需要更长的修复时间,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使得城市更加拥挤。然而,预防性养护的施工主要是针对一些细小的,发现及时的问题,在道路通行质量出现明显下降之前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修复,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道路的通行能力,因此,预防性养护施工过程相对快捷,对道路正常通车影响较小,能够更高水准的保证市政道路交通运输的畅通,促进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更好的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采用预防性养护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恰当的养护时机,这要求市政道路养护部门必须搞清楚道路的修建时间以及进行养护时间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道路制定不同的预防性养护方案,切实抓好市政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对预防性养护的相关介绍,说明了其在市政道路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重视道路质量的预防养护,市政道路管理工作才会高效展开,未来市政道路管理状况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杨俊枫.预防性养护在市政道路管理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业家,2014(7).

[2] 夏宇沛.基于预防性养护的城市道路路面养护管理系统及工程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

[3] 钟德浩.大广高速泰赣段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

第8篇:城市交通运行管理范文

关键词:交通枢纽;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

一、项目概况

某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位于城市中心区北部,总建筑面积大约在1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在6万平方米左右,共计6层;地下面积在4万平方米左右,共计2层,整个交通枢纽的高度在30米上下,采用了框架剪力墙和钢结构作为总体结构类型。

二、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涵盖内容

(一)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是进行数据库建立,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中涵盖的子系统主要有主机和存储系统、软件系统、网络安全系统、显示系统、检测系统、时钟系统、调度设备、无线设备、能耗设备以及机房系统及其相应设备等内容,同时容量检测系统和办公设备也是其所管辖的范围。

(二)客运管理调度系统

客运管理调度系统对于交通疏解有着重要意义,在该系统中除了主机和存储、软件以及网络安全等基本子系统内容外,其还包括了包裹托运和管理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卫生防疫和安全检测系统、车辆识别和信息显示系统,且相应的配套设施也是较为完善的。

(三)公交管理调度系统

顾名思义,该系统是城市公交运行管理中的重要系统,与上述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内部安装了公交识别系统和考勤管理系统,通过其与其他基本系统之间的有效配合实现对城市公交的管理。

三、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的应用

(1)主机和存储子系统。该系统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其运行质量将直接决定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运行的质量。该系统主要由数据库服务器、接口服务器、GIS服务器及WEB服务器等多种类型的服务器设备组成。且为了保证该系统数据存储质量和数量,通常会对其进行冗余设置。本工程中为了扩大存储效率,采用了20块600G的磁盘来进行数据存储与备份。(2)网络安全子系统。该系统被分为管理和防护两部分。网络管理主要是为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行提供数据支持,确保数据传输和交换效率。防护则是保证系统运行、数据传输等工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该系统的构架设置通常会采用核心层、接入层、汇聚层这三种模式,并通过防火墙的设置来减少恶意侵入现象。另外在该系统中还会采用加密技术来实现防护,保证综合交通枢纽的安全运行。(3)软件系统。其是由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构成的,其中的基础软件是由应用中间软件、备份、数据库管理、操作、交换和整合软件构成的,是综合交通枢纽提供基础信息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用软件则是在满足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行要求前提下,研制出来的具有高性能的软件系统,其对于提高系统运行水平有着显著效果。在该系统中包含了检测联动、信息服务、能耗监管、交通诱导疏散、统计分析等多方面内容。(4)客流量检测系统。其是对整体运行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系统,通过对客流量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明确不同时段城市交通的具体状况,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增强交通的有序性、顺畅性。(5)显示系统。通过电子显示屏的应用将收集处理的信息直观展现出来。(6)无线对讲设备。其内部包含了接受和发射装置、通讯天线、对讲机设备等内容,是实现实时通话的主要设备。(7)时钟系统。其作用在于保证各种时钟信号的一致性。(8)能耗监控设备。该设备可综合交通枢纽中各环节运行所产生的能耗,然后实行及时的统计和计算,并合理控制其中能耗较大的项目,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依靠能源计划和报表统计等相关内容。

(二)客运管理调度系统的应用

(1)主机和存储系统。其是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重要系统,经过冗余设置后可对数据实行及时备份。本工程主要是利用了10块600G的磁盘来存储数据。(2)网络安全系统。客运管理调度系统中的网络安全系统只设置了接入层和汇聚层两部分构架,进而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工作,并通过业务网和办公网的结合,保证相关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安全防护过程中,不仅设置了防火墙、杀毒软件等防护措施,还在安全区域划分中对各子区域实行了分别管控,以增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3)软件系统。基础软件在该系统中具有数据存储管理作用,通过集群或者双击热备等布置,利用中间软件进行系统的开发,并由备份软件实现数据备份。而应用软件主要是开展车票管理工作,一方面根据客流量情况对整体运行状况予以规划布置,保证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行质量;另一方面还扩展了售票的相应渠道,有效提高了站内服务质量。

第9篇:城市交通运行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智能交通 发展 对策 智能交通管理

一、城市智能交通的概念和作用

(一)城市智能交通的概念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是指在城市交通具有相对健全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之上,通过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实现交通的全面智能化。例如电子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计算机数字化处理技术、以及电子传感控制等一系列前沿的科学技术,将这些前沿技术通过综合运用,从而形成一个网状的多功能系统,将该系统运用到城市的交通中去,进而形成一个覆盖面积大、应用范围广的综合交通管理系统,对城市的交通进行多角度、全方位、高效精准的运营和管理。

(二)城市智能交通的作用

其主要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目前我国的国情,城市化现象突出、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突出、城市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交通污染情况严峻等;二是我国现在正处于对新城的建设以及老城的改建阶段,在这个阶段也为建设智能化交通提供了物质基础。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且结合目前国际领先的交通建设理念,科学合理的对城市智能交通进行规划和建设,从而进一步实现绿色出行、绿色交通建设的发展。

城市智能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促进城市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提高城市的基础交通设施的利用率以及城市交通的服务水平等。从而使城市交通符合时代的发展进程,可以使城市的交通管理更加的科学智能化,交通管理方面也更加规范化。对于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利用中,主要是通过智能化的城市公交系统、智能化的城市交通车辆运行管理系统以及城市交通监管系统等技术进行实现,并且通过这些系统技术还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供给能力。此外,为了缓解交通的需求以及交通的局部拥堵矛盾,还可通过设置和完善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和建设城市交通收费系统等来实现。

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南宁市实施城市智能交通的必要性

(一)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

在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国际中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增长速度持续增加,但是交通情况却在不断发展中逐渐恶化,并且逐渐显露出城市交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与恶化情况,ITS概念提出,认为在处理交通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通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监控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交通系统,ITS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世界的认可,并且在各大发达国家中率先发展起来。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实际应用情况的结合,现今在国际的水平上ITS领域已经取得巨大的进展,在这其中最为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三个代表,一是美国发展建设的“智能车辆-公路系统”;二是欧洲发展国家研究的“尤里卡”联合研究开发计划;三是日本建设的“先进的动态交通信息系统”[1]。

我国对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也十分重视,并且已经开始对ITS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同时开始针对于该项目进行了试验,在“九五”期间的研究和初步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针对于城市智能交通的建设形成了关于“政”、“产”、“学”等方面的研究基地对相关的体系进行研究,从而为我国的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十五”期间我国主要实施了对于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重要项目计划,并且在北上广等城市中进行了示范工程建设,主要真对于城市的道路运输,并且开展了智能的交通指挥管理以及调度等,效果显著。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863计划中建立了“现代交通技术领域”,同时还对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开展了一批以前瞻为目的的项目,从而可以提高我国交通建设的创新能力并且逐渐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实现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上的提升。在“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对于交通的智能指挥和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工作部署,从整体上讲,目前我国的城市智能交通建设,促进了我国交通行业的整体水平。

(二)南宁市实施城市智能交通的必要性

1. 机动车猛增导致城区拥堵严重

2016年,南宁市共有6家公交企业,公交线路158条,线网总里程2500多公里,共有公交车2966辆(3827标台),相当于每一万人拥有13.92标台(以市区人口275万计)公交车,这个数值低于国家规范的15标台/万人指标,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南宁日均公交客运总量151万人次。南宁中心城区公交客流有明显的网络化分布特征,主要沿“十字主走廊+四横四纵次走廊”分布。其中,大学路―民族大道、友爱路―星光大道两条“十字型”公交客流主走廊,高峰时段每小时公交客流达到1.5万人次,而东葛路、双拥路等“四横四纵”公交客流次走廊高峰时段每小时公交客流也达到1万人次。当前,南宁市已步入城市化与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14年底,南宁全市汽车保有量88.99万辆,较上一年增长15.57%,增速迅猛。机动化出行的快速增长,对城市综合交通产生了巨大压力,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2.公交供需矛盾突出是核心问题

“据国内交通专家测算,运送相同数量的乘客,小汽车占用的道路资源是公共汽车的23倍。”南宁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阶段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途径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这已经成为国内城市管理者的共识。当然,公共交通并不单指常规公共汽车,而是包括轨道交通、BRT(快速公交)等多种方式在内。缺乏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支撑,城市公交整体供需矛盾突出,这是南宁目前公共交通存在的核心问题之一。南宁“十字型”公交客流主走廊,高峰时段每小时公交供需平均缺口0.4~0.8万人次,导致60%的公交线路高峰时段最大满载率超过100%。此外,南宁市目前高峰期公交平均运行时速仅为16公里/小时,30%的乘客候车时间超过15分钟,部分远离主干道区域和城市新建区域存在公交盲区,部分线路存在绕行严重等问题,导致市民对公交服务的满意度不高。这也导致了很多市民不愿选择公交车,“证据”之一便是南宁电动车出行比例近年来大幅增长。据介绍,目前南宁登记在册的电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20万辆。 《南宁市公交都市建设规划》(2013-2020年)提到,南宁目前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出行总量含机动化出行和自行车出行、不含步行,下同)分担率为25%,这与国家公交都市40%的分担率要求有较大差距。

三、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现状

(一)城市智能交通下的智能公交系统

城市智能公交系统,现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在我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对于智能公交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一是IC公交卡电子收费系统,升级类传统的公交卡类型,并且实现了公交卡的智能划算,二是办公自动化的系统的建设,在智能公交的建设阶段基本实现了电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在山西太原市建设的智能化公交主要的目标在于以公交的智能调度为运营生产的子系统为主从而实现太原市智能公交综合系统,从整体上提高太原市公交的运营水平。我国与2012年在上海、兰州、绍兴等八个城市之间实现了“一卡通”的城市互联卡项目,持卡者可以在这八个城市之间任意公交上使用此卡,并且该卡的使用范围正在逐渐的扩大,在上海该卡还可以使用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在宁波持卡者还可以用此卡进行城市自行车租赁。

(二)交通智能勤务模式

由于城市的交通拥堵、事故等问题突出,所以各城市的交管部门工作任务量大,所以优秀的勤务模式一直都是交管部门在研究和追寻的,优秀的勤务模式可以减少交管部门对于警力的支出,而且还可以减少交管部门的运营成本,并且可以提高交管部门的交通管理效果。在我国杭州地区率先做出改革,主要是对交警的执勤巡逻的模式的改变,将交警支队的视频作战室以及交警大队的指挥室和交警中队的数字勤务室进行综合,从而形成了一个指挥作战系统,实现网络巡逻执勤的模式,并且通过加大科技的基层应用,从而全面的提高交通管理的控制能力,提高交通管理网络覆盖面积,并且还加大了对交通的管理密度和强度[3]。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的拥堵现象,并且可以对交通事故和交通突发实践,做出及时的应对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城市交通的运行效果。

四、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未来的发展走向

(一)实现自动驾驶

随着美国与欧洲等国家在对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逐渐的深入,极大地促进了车辆的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经过科学家不断地实验和研究发现,无人驾驶技术的实用性以及可行性已经得到充分的证实。国际上,在2012年谷歌公司发明创造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在美国的车辆管理部门获得生产和驾驶许可,并且有许多的汽车生产商也纷纷表示会在近年推出自动驾驶汽车[5]。我国与2011年进行的红旗HQ3自动驾驶汽车也投入到实验中,行驶的线路为从长沙开往武汉,并且取得了成功。

(二)引用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概念,是由IT行业提出的创新的概念,是在云以及物联网技术之后的又一个革命性进步,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ITS获取的数据主要是通过各个子系统的汇总所产生的,包括日常交通运行的数据以及道路基本信息的数据、交通基本设施的参数和交通天气情况等方面[6]。所以城市智能交通所涵盖的数据量极大,如何从庞大的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也是ITS应该解决的问题,通过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可以有效的满足城市交通对于有效信息的处理和收集,也有利于新技术的发展。

(三)绿色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中车辆排放的尾气,是在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国际的发达国家中,已经率先的提出了有关于城市智能交通的节能减排概念,并且基于ITS进行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实施。目前仍然是美国以及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处于领先的地位,其主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现在降低交通对于环境的污染以及降低国家在交通方面的耗能,从而实现绿色交通。根据国际目前的情况来看,ITS领域对于城市智能交通的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南宁市推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措施――《南宁市公交都市建设规划》

(一)大力发展公交系统

南宁市“公交都市”创建第一阶段的建设周期为3年,即2015~2017年,第二阶段的建设周期为2018~2020年。围绕南宁市公交都市创建目标,南宁未来几年将开展TOD用地开发(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强化工程、公交提速工程、多元网络工程、枢纽支撑工程、智能公交工程等10大工程。

南宁市创建公交都市的近期目标为:至2017年,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早晚高峰公交平均运营时速提速至17公里/小时,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提升至37%;到2020年,早晚高峰公交平均运营时速达到25公里/小时,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提升达到45%,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 截至2014年末,南宁市已开通公交专用道规模为36.3公里,包括朝阳路、大学路、友爱路、安吉大道、星光大道、五象大道等6条城市干道上开通的31公里画线公交专用道,以及在滨湖路、双拥路铺设的5.3公里彩色沥青公交专用道,比上一年增加5.3公里,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率为6.94%。目前,除滨湖路、双拥路公交专用道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实现公交车专用外,“专用道不专用”问题整体比较严重。

按照规划,至2020年,南宁市将建设63条公交专用道,总里程347公里,并将加强管理,保障公交车专用。除了专属路权,公交车还将拥有优先信号,在BRT走廊及公交流量大的公交专用道,将通过信号灯的设置,优先公交车通行。南宁市交通运输局有关专家举例说,路口感应设备若检测到公交车将至,而剩余绿灯时间不足以让其通过时,便自动延长当次绿灯时间,使公交车能够不停车通过路口,减少公交车等待延误。

(二)加速发展地铁交通建设

据南宁市交通运输局有关人士介绍,南宁市轨道交通建设2009年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2011年底工程全面启动。目前南宁正加快轨道交通1、2、3号线的建设(共80.4公里),1号线的25座车站围护结构已全部完成,17座车站的主体结构封顶,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8.46亿元,预计在2016年上半年进行东段(南湖站至南宁东站)试运营。2号线全线站点均实现了全围蔽施工,按建设计划,全线将于2017年6月竣工并开始试运行。3号线已完成初步设计工作,全线详勘外业勘探工作基本完成,试验站庆歌-平乐大道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已于2014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根据南宁市轨道交通有关规划,至2020年,南宁将形成5条轨道线,总里程129公里,设站89座,其中两线换乘站8座,三线换乘站1座。

(三)积极推进快速公交(BRT)系统建设

BRT(快速公交)将与轨道交通共同组成南宁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骨架。“轨道交通建造及运营成本高,BRT将作为轨道线路的补充、延伸和联络。”交通专家表示,在某些客流强度未能达到地铁建设要求、但又超过了常规公交服务能力的区域,建设BRT可以弥补轨道线路覆盖面的不足。此外,通过BRT线路连接至轨道站点,既能提高轨道线路的客流效益,也可节省大量投资。

参考文献

[1]王国锋,宋鹏飞,张蕴灵.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与展望[J].公路,2012,05:21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