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果木嫁接技术范文

果木嫁接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果木嫁接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果木嫁接技术

第1篇:果木嫁接技术范文

关键词:机场航站楼;钢结构;幕墙安装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特点分析

对南通兴东机场国际候机楼钢结构框架玻璃幕墙系统由300mm×200mm×10mm异形截面钢立柱、230mm×80mm×8mm矩形钢管竖龙骨、100mm×l00mm×5mm方钢管横龙骨、断热铝型转换件、横向铝合金梭形装饰条、竖向铝合金凸形装饰条及8mm(low-E)+12A+8mm双钢化中空玻璃组成。其设计理念是体现节能、环保,让人亲近自然。它除了具有传统幕墙的全部功能以外,在防尘、保温隔热、合理采光、隔声降噪、防止结露和安全性六个方面更具显著特点。

钢结构系统能有效解决大跨度幕墙支撑体系的经济性,保证航站楼大厅空透、内外交融的视觉效果。

横向装饰条挑出玻璃面50mm,既丰富了外立面的建筑效果,同时也可作为外遮阳系统,有效遮挡阳光的照射,满足保温节能需求。

系统面材部位为二道密封,利用等压原理实现结构防水,充分保证系统的水密性、气密性。隔热设计:铝型材外部扣板与内部龙骨之间通过隔热条将铝型材与内部构造断开,起到隔热作用。

防噪设计:所有型材接合部位均设有弹性胶垫,铝型材转接系统与型钢龙骨间采用5mm的绝缘垫片,从根本上消除热变形伸缩噪音,不同金属的接触面都使用尼龙垫片以防止电化腐蚀.

2重点难点分析

2.1测量放线的工程量大且精度要求高本工程檐日高度16.45m,建筑幕墙平面长270m,既有竖直面幕墙和倒锥面幕墙,又有平面和圆弧面,如何保证平面长度270m的幕墙横梁在一个标高面上,这是本工程测量工作的一大难点。测量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各分项工程施工和安装的质量,以及施工速度。

2.2大数量重型异形截面钢立柱的快速安装

本工程异形截面钢立柱数量达120多条,工期紧且吊装难度非常大,若采用电动葫芦吊装,施工工期难以保证。

2.3大板块玻璃的吊装、插接、调整及防护

本工程玻璃板块为8mm(low一E)+12A+8mm 中空钢化玻璃,玻璃规格为3000mmx1500mm,单块玻璃重量为299kg玻璃板块的吊装,特别是倒圆台大框架幕墙安装占工作量的很大一部分。该阶段的难点是在板块的起吊和插接、板块的调整及板块的防护措施3个工步上。

2.4玻璃幕墙板块转接件安装的精密度

转接件安装的质量直接影响玻璃板块安装的精度、速度和质量转接件安装的精度不高,会增大板块的调整量,降低安装速度,降低板块的安装精度和质量。因此,转接件的安装必须到位精确,其安装后的偏差均应控制在±1mm之内。

3技术应对措施

3.1测量放线采用三维立体放线法

具体措施如下①清理预埋件,测定基准轴线及边线;②按“中一边一中一边”的循环测量方法,测定各支持点中心线位置;③全面校准各中心线间距并定位;④底层基准水平线的测定与校准;⑤定各支持点中心线的垂线。

3.2异形截面钢立柱安装采用汽吊法

异形截面钢立柱单根最重为3.2t,拟选用50t汽吊。在异形截面钢立柱上端焊上工艺吊装环,利用汽吊伸缩臂,可以很方便地将异形截面钢立柱安装到位;同时由于工作面大、时间紧,利用汽吊的灵活机动完全能满足项目的工期要求。

3.3大板块玻璃安装措施

3.3.1脚手架搭设由于本项目是框架式玻璃幕墙,幕墙横、竖龙骨均为型钢。断热铝型材、铝装饰线、玻璃板块的安装过程中,有大量的工序是在现场完成的。屋面为钢网架,不适合吊篮作业,故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立面幕墙采用双排脚手架、倒圆台幕墙采用渐退式满堂红脚手架。

3.3.2板块的运输

垂直运输借用总包塔吊进行,主要是将板块送人指定的存放层间或指定的吊装位置。平行运输采用专用的运输车,在起吊时,该运输车可分段拆卸开,以适应起吊时板块仰起前行的运动要求。

3.3.3板块的起吊和插接

使用电动葫芦通过电动吸盘对玻璃板块进行起吊,倒圆台幕墙自上而下安装。下行过程中,下行经过的楼面上要设置人员对板块进行保护,以防止板块摇摆时与主体发生碰撞,造成板块的破坏。插接时,上下层均配有安装人员,先实现左右接缝的对接,再实现上下板块的对接。

3.3.4板块的调整

对接后进行六个自由度方向上的调整。调整原则是横平竖直,并确保挂件与转接件间的有效接触与受力。同时为了避免在吊装和插接过程中出现勉强到位的情况,采取微调来对连接件施压,从而实现横向微调。

3.3.5吊装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本工程为大跨度建筑,板块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对于被吊装的玻璃板块,采用专用的单元吊具,与板块四点吊接,保持板块的平衡。吊装玻璃板块前,根据玻璃板块选择适当的吊装机具,并与主体结构安装牢固。吊装机具使用前,进行全面检验,并进行试吊,确保安全。

为了不使起吊板块与已吊装完毕的幕墙相碰撞,采用两条平行的钢丝索,使起吊板块沿钢索爬升,防止板块晃动,同时控制吊具运行速度,确保吊运的板块匀速上升。对于采用内抽方式安装的单元板块,楼层内的平滑车也要进行防止外掉的保护,要有缆绳与室内柱相连,保证不出意外。

当需要玻璃吊装与底层其它装饰项目同步施工时,需在施工层下部设置安全防护网以防上部的落物。同时严禁在各楼层的沿口堆放材料,在各楼面放置2m安全警戒线。操作前必须清理与施工无关的碎杂物,以防坠落伤人。现场施工人员必须配安全带、防滑鞋、防坠器具,以确保人身安全。

3.4保证转接件安装精度措施

要保证安装精度,必须利用转接件的三维调节功能。在转接件安装阶段,对转接件在三个方向进行初步调整,使其符合安装技术要求,最主要的几点是:

单个转接件的中心位置必须精确,且转接件要横平竖直。

b)左右相邻转接件要共面,支撑面标高偏差应控制在可调节范围内。

c)以柱间距为控制量,该间距中转接件累积误差不能超过1mm。

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要控制好三个环节:第一是测量放线必须准确,第二是安装时必须要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第三是安装后必须百分之百的复核检查。这三个环节控制得好,转接件的安装才能符合使用要求。另外,还要重视的是转角处转接件的安装,包括柱面的连接件安装,即通过其左右已调整好的转接件控制此处的转接件偏差,且必须采用模板对其进行复核。

第2篇:果木嫁接技术范文

关键词 嫁接苗;枝接法;影响因素;培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133-01

嫁接苗与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比较,最主要的特点是,它能保持优良品种的特性,而且比实生苗结果早[1]。由一株优良品种果实的种子经播种繁殖得到的实生苗,它的性状往往会发生很多变异。这是因为实生树是由父本和母本的配子形成的接合子发育长大[2]。嫁接繁殖的接穗都是来自遗传性稳定的个体,不会因砧木而改变它的主要优良特性。

1 影响接穗成活的因素

果树嫁接后接穗和砧木能否愈合、成活,主要决定于二者的亲合力。接穗和砧木的亲和力强,嫁接成活率高,反之,成活率就低[3]。嫁接亲和力低有以下几种表现:有的嫁接后完全不愈合;有的虽然愈合,但结合部分不牢固;还有的接后已经成活,但结合部上下粗细不一,出现“大脚”或“小脚”现象。嫁接亲和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砧木和接穗二者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亲缘关系越近,嫁接后成活率越高,伤口愈合也越牢固。如苹果接于沙果、海棠或新疆野苹果上,梨接于杜梨上,成活率都很高。这是因为苹果和海棠、梨和杜梨都是亲缘性较近的同属植物。

2 砧木和接穗的相互影响

2.1 砧木对接穗的影响

有些砧木能使接穗发育成高大的树体,此种砧木叫乔化砧。如野苹果、海棠都是苹果的乔化砧。有的砧木使接穗发育成矮小的树冠,叫做矮化砧。砧木对栽培品种的结果期、果实品质和产量也有很大影响;砧木还能影响栽培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砧木对接穗的影响是属于生理机能方面的,而不是遗传发生变异,因此不能改变栽培品种的固有特性。

2.2 接穗对砧木的影响

砧木的根系要靠地上部分制造的有机养分来生长,因此接穗也可以影响砧木。

3 嫁接苗培育技术

3.1 砧木选择

砧木对嫁接的栽培品种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不同的砧木对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也有差别。因此,培养苗木必须注意选择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各类果树的砧木类型。如当地缺乏砧木资源必须从外地引进时,最好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类型。也可从自然环境和生态因子与当地差别不同的地区进行引种。选择砧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与接穗的亲和力强;对接穗的生长、结果影响良好,生长健壮、丰产长寿;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强;容易大量繁殖。

3.2 接穗选取和运输

接穗要从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健壮植株上采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选择具有丰产、稳产、优质性状的母树,做出标记,加强肥水管理,有计划地采取接穗[4]。春季枝接所用的接穗,可结合修剪采集。采后每100根捆成1捆,标明品种,存放于地窖中,用湿沙压埋接穗的下部。防止干燥。冬、春季托运接穗比夏季要简便的多,只要用塑料薄膜包裹严密,即可托运。而夏季还要防止接穗腐烂变质,塑料薄膜要留通气孔。

3.3 嫁接

嫁接的方法很多,可分为皮下接、劈接、切接、腹接、舌接、靠接和乔接等。主要是在春季砧木开始萌芽或旺长后进行。一般在春季树液开始流动、皮层尚未剥离时,或在砧木皮层剥离但接穗尚未萌动时进行(即惊蛰到谷雨前后)。具体时间各地各不相同,宁夏地区一般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3.3.1 切接。适应于较细的砧木,通常在苗圃中使用。选择枝条上有饱满芽的枝段作接穗。每个接穗剪留4~5个芽。削接穗时先在其下部一侧用切接刀纵切3~4 cm长的平滑伤口,再在另一侧面削长1 cm左右的马耳行小斜面。把砧木从地面以上7~8 cm处剪断,靠横伤面1/3处,向下切1个垂直伤口,长约4 cm。接穗的伤面一般不全部插入而留0.5 cm长叫“留白”,可以促进愈合。插入时,务必使接穗和砧木的一边形成层互相对齐,最后用塑料条或马蔺捆绑后埋土。

3.3.2 劈接。多用于粗大枝的嫁接。接穗的准备和切接相同。削接穗时应在其下两侧各切成3~4 cm长的平滑伤口,并使伤面一侧略厚,另一侧稍薄。另外,在砧木上选择皮部光滑的部位锯去大枝。用劈接刀从砧木伤面中部向下纵劈5~9 cm深,然后将接穗厚面向外,薄面向内,慢慢沿砧木一

边插入劈口,并留白。插入接穗时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互相对齐。一般在劈接时,应在砧木劈口两侧各插1根接穗。如砧木过粗,还可劈“十”字形伤口,插入4根接穗。最后在砧木伤面上放点湿土(可促进伤口愈合),用塑料带包扎严密即可。

4 参考文献

[1] 郭志辉.果树嫁接技术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13(4):33.

[2] 立春前后果树嫁接要领[J].北方园艺,2013(7):160.

第3篇:果木嫁接技术范文

    在新课改进程中,许多农村学校在经历了前段仿效先进实验区课改模式,移植、拷贝各种课改范例而陷于无所适从的困境后,通过反思自己的课堂悟出:农村课改既不能与城市雷同,也不能“穿着新鞋走老路”,只能依据农村实际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整合农村课改资源。乡、村学校负债已成为制约课改的一大瓶颈。当前,农村学校要抓住调整学校布局的机遇,将被撤学校的课桌椅、办公用品、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集中起来重新调配,并将撤并学校的校舍、场地进行拍卖,作为解决课改资金短缺的途径之一。

    着眼“农”字增减课程。新课程具有普适性,但无力顾及城乡各地区学校的差异性。作为农村教师应着眼“农”字,敢于对实验中的新教材动“手术”,即结合本土“三农”需要,自主增补农业科普读物与春插抛秧、农机修理、果树嫁接、植树环保等时令性较强的农技课程,在实现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突出农村特色。

    依托农校科技优势,构建“一校两制”模式。从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与部分贫困生家庭经济现状分析,农村初中生不可能都读上普高、职高,有30%左右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从业。鉴于上述情况,农村初中完全可以将初三学生分流,构建“一校两制”模式。即将70%准备升学的学生留在初三年级学习,剩余愿意毕业后就业的学生进入“三加一”职业技术岗培训班,这些学生学制延长一年,在继续完成义务教育课程后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在办学形式上,学校一方面可与乡镇农校联合办学,请农校的技师为学生授课,利用农校科技优势和雄厚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农机、畜牧、药材栽培、果木种植、家禽养殖等实践场所。另一方面,学校可聘任“双师型”教师,利用勤工俭学基地,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此双管齐下,让升不了学的学生凭着实用技术,走出校门后即可进城务工,又可在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中大显身手。

    紧贴农村课改实际,建立全新配套制度。新课改启动后,农村教师新理念的树立,角色行为的转变,创新学习模式的构建等,最终的落实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来保障。在建立新的考评、常规管理制度时,务必要紧贴农村师生实际,符合农村教育规律。例如,市、县教育局在评价学校时,对乡村学校的升学率要淡化,重点测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为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合格率,以形成“少考试、多读书,少说教、多实践,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性循环。各学校在建立新的常规管理过程中应立足本土、凸显特色。例如在控辍保学方面,要充分估计教师家访、村访所存在的大量隐性工作量;在作息时间安排上,要考虑到撤校并班后远道学生上学难的实际;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在考核教师时,要注重结合考察教师“服务三农”的理念与工作态度;在考评学生时,不但要测评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考评学生的劳动态度与实践能力……制订出适应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考评、常规管理制度,以保证农村课改顺利进行。(作者单位:湖南省双峰县石牛学区)

第4篇:果木嫁接技术范文

1 开发校园实验资源的准备工作

环顾校园四周,教学楼前和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不少荒地,笔者向学校领导反映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困难所在,并建议可充分挖掘学校荒地的教学价值,在得到领导的认同和大力支持后,该项任务落实到科学组的全体教师身上,科学组内各老师分工合作,仔细分析七至九年级《科学》教材内容所安排的科学探究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荒地情况,研究怎样在荒地上合理种植实验所需的花木、瓜果、蔬菜等,把荒地变成非常宝贵的实验资源。

校园内的荒地曾被建筑垃圾堆放,杂草丛生,高低不平,大小石块众多,我们利用活动课时间,对其进行平整。绝大多数师生都不懂耕种,我们就积极上网查阅资料并聘请有种植经验的专家来校指导,同时介绍作物的栽培季节、技巧和管理的注意事项。土壤的颜色不同,颗粒大小不同,肥沃程度不同,所适合种植的作物也不同。在劳动实践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生活中到处有科学的道理,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2 实验材料的种植和管理

在学校领导的统一指挥下,科学组老师综合分析所需的实验材料的种植特点和开辟出来的荒地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以及土壤的不同性状等,把荒地分成4个区,并根据七、八、九年级教材内容给不同年级和班级指定具体的区域和种植不同的植物,由任教的科学老师和班主任指导学生种植和管理。

第一区为实验材料区:种植课堂实验所需的重要材料,如探究光合作用条件所需的材料天竺葵、制作临时装片所需的材料蚕豆、洋葱等,为实验室的取材和实验的正常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第二区为劳动实践区:种植了仙人掌、蟹爪兰、女贞、桂花等植物,为七年级学生开展植物的嫁接繁殖实验作准备。

第三区为花卉观察区:在校园东南角的围墙旁种植一些常见的花卉,为学生观察种子的萌发、探究植物的向性提供学习的场所。

第四区为果木生态区:在教学楼前的围墙边种植了几排桃树和桔树,当学生在学习花的结构、植物的顶端优势时,就有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付诸实践的机会。

实验基地的规划的和分工完毕后,师生们说干就干,各组内的成员分工合作,轮流负责,学生从家里带来了劳动工具、幼苗和化肥,都在自己分到的地里忙碌着,科学老师引导学生如何科学的播种、浇水、除草、施肥,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芽 、开花、结果等过程,及时做好观察记录。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知生活、体验生活的平台。正如一位教育专家说的:“我听过的,我忘了;我看过的,我记住了;我做过的,我理解了。”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尽可能创设能够给学生动手、动脑、探究实践的机会。寒暑假时,就安排住在学校附近的学生值班,避免假期间花木出现凋谢、枯萎现象。

3 实验资源的利用

(1)校园内有了自己创建的实验园,解决了以前在做生物实验时,由于找不到实验材料而无法开展,只能用讲解代替实验过程的难题。如:要验证植物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我们可以直接到实验材料区搬几盆天竺葵、银边吊兰来使用;在学习植物的向触性时,提到含羞草的复叶受到碰触时能合拢,以前由于不容易找到含羞草,上课时只能观看课本的插图讲解,学生都感觉手痒,特别想碰碰含羞草的心愿都未能实现,教师在上课时也感觉光凭口说既费劲,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又不好。现在学生终于能如愿以偿了,上课时教师也轻松了许多。

(2)嫁接是繁殖植物的重要手段,它既可以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特性,还能够快速繁殖,在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虽然,我校的学生基本都来自农村,但真正操作过嫁接过程的学生几乎没有,碰到的机会也很少,有了劳动实践区,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教师在介绍了营养繁殖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后,就让学生直接到实践区去活动,进行花卉造型和果树改良等训练,特别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能真正发挥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在桃花盛开和桔花飘香的季节,我们种植的果树,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实验材料,还美化了校园环境,培养了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情操。还有,兴趣小组的同学摘下部分桃花进行解剖,观察桃花的结构,并做成标本保存在仪器室,这样,当下一届学生再学习桃花结构时,就不会只观察残缺的桃花模型和死记硬背桃花结构了。

第5篇:果木嫁接技术范文

出生在这里的我对它有着一份独特的感情,尽管长大了,因为学习和工作,我不得不离开它,可是一旦有机会我第一时间相见的就是它了。

看吧:这里是南平那些平整的土地,也是我们村的麦粮仓,一块块方方正正的土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麦子,那麦子已经高出地面三十厘米了,那麦干已经抽出了好几节,麦穗已经从顶端抽出来了,看到了我们,似乎在和我们打招呼,看着他那兴奋的样子,我也被它们感染了,不觉停下了脚步,蹲下来和它抚摸它,说说话,看到这旺盛的麦子,我仿佛就嗅到了馒头的芳香,一村人的吃饭问题就有了保障。在这些麦地的中间,也夹杂着一些空地,那是人们特意留出来种植春玉米和花生的,这里的土地肥沃,易于庄稼生长,每到夏天,麦子成熟了,收割后的麦地里的小的玉米苗和此时空闲地里那些已经长大了玉米苗,高低不一,错落有致,颜色浓淡有层次,在那黄土为底子的田野里,有这么浓绿和淡绿相间的色彩,给大地奉献了一种生机美,再加上那小叶的花生和这长叶的玉米叶像回应,在微风中摆动,简直就是婀娜的在舞动她那会说话的衣袖,实在又是一景了。

西山坡上,满坡是刚刚长出叶子的栗子树,村人们不知道用了什么技术,他们将那刚冒牙的栗子树枝锯下来又不知道嫁接了什么树枝,我想那一定是同科的,比栗子更好吃的果木了,为了不使这个坡里单调,农人们还在地头,地垄上栽种了花树,这里有刚开过花的桃花,有开得正当时的樱花,还有自己长出来的野莉,那花儿也是开得正旺相呢,还有柿子树,杏子树,那小小的青杏已经成型了,像个豌豆粒那么大,青青的长在绿叶中间好像在和你捉迷藏呢!

下行来带河边,那里是人们的菜园子,园子里个头高的是大蒜,也已经拔出节来了,不就就会长出蒜薹来的,每一块菜地里都有一个或者两个大蒜菜畦,这一个两个的菜畦就保证了一家人一年的打算供用了。那一垄一垄上的菜苗是开春刚刚种上的土豆呢,这回那土豆的叶子都大了而且,在那垄上一簇一簇的,间隔有30厘米,只等它继续成长了。随时可以食用的的就是韭菜了,那看那个韭菜畦子,是这头高,那头低,中间最低,而且靠近高的那一头最低,原来是最高的这头是破土长出来还没有动刀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头刀韭菜了,那低的一头是吃了头刀新长出的二刀了,最低的接近地面的是刚刚割了还没有长大的呢!菠菜已经抽穗了,人们都不愿意吃它了,只是那些年龄大的老人们还用它做个小豆腐什么的,年轻人是不吃它了。

我想过河回村庄里,正行走在水中用来踩踏的石头上,这是人们为了过河自家搭建的石头和流水相间的桥,我真是佩服当地人的发明创造呀,此时两只白鸭嘎嘎的叫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们正在水中的陆地上相互交流,看样子是在为了下水还是在陆上意见不一进行的争辩了,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了,我的家乡呀,你真是太富有了,诗经里的你也有,寻着它们的视线望去,一群大白鸭蹒跚的向水里走去,不一会儿它们就在水里游起来了,这两只白鸭也不再叫了而是尾随其后也下水了,透明的河水,水中的白鸭,陆上的青草,这简直就是一副丹青圣手的作品呀!

第6篇:果木嫁接技术范文

 

这套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从中国当时的国情出发,针对中国农村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现状,抓住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兴办乡村师范学校,发展乡村文化教育,培养乡土人才,开发智力,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黄质夫在《中等学校劳动生产训练》一文中说:“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国家,国计民生,向来是靠养农业的。

 

可是中国的农业一向是拘守着传统旧习,不求改良;讲到改良或运用新法,对于农民,不是惊骇,便是奇异,我们劳动生产的最大意义,最后的责任,还在改进农业社会,使它科学化、工业化、商业化起来。”黄质人就是这样,抱着“科教兴农”、“教育兴邦”这种赤诚的心愿,把自己的心血献给我国的乡村师范教育事业。

 

黄质夫为了实现他“科教兴农”、“教育兴邦”这种赤诚的心愿,不畏艰难,深入农村,竭尽全力,努力探索,认真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他在《致贵阳师范学校师生书》中说:“余自受命,到职月余,夙夜思忖,国难当头,教育兴邦,责任殊重。常思:乡村师范,宜在农村。边疆师范,宜在边疆。

 

且尤宜在土著国胞聚居之边远县,以培养大量人才,开展和建设山区之经济、文化,是为办学之宗旨。”这是他在总结江苏界首、浙江湘湖、南京栖霞、贵州青岩等乡村师办学校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他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1939年他爬山涉水,翻山越岭,深入黔南、黔东南十多个边远落后县进行实地调查,选择新校址。

 

1940年,他把建在贵阳郊区青岩的乡村师范搬到边远贫穷落后的榕江县来办。榕江县原称古州,是侗、苗、水、瑶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交通不便,教育十分落后,贵阳乡师迁榕后,更名为国立贵州师范学校,而且越办越好,为贵州边远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对贵州,特别是榕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榕江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黄质夫的教育思想为社会所公认,并饮誉海内外。他办民族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具体作法,至今仍有借鉴的意义。

 

黄质夫办乡村师范教育,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把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与发展我国农业,改变我国农村和农民的落后面貌紧紧地连在一起。他急国家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他在《乡村师范对于农事改良上应负之责任》一文中说:“乡村师范负有改进农民生活之责任,对于农民生活所寄托之农业,当然不容漠视。”因此,他在乡村师范课程设置上,除了要求必须学完普通中学和普通师范课程外,还要结合农村需要,设置《农村经济学》、《农业及实习》等农业专业课程,把开发新农村列为办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他严格要求学生要成为“为摆脱困境,追求理想,开拓前进,恢宏志气,展鸿鹄高翔羽翼,作有胆识之创举;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大计,为智勇双全、手脑并用、就业之好汉。”把农村建设成为“野无荒土,村无游民,人无不学,事无不举”的新农村。这是黄质夫当时兴办乡村师范教育的主要思想,也是他实践乡村教育的伟大创举。

 

黄质夫办乡村师范学校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农村师资,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他为了“救百万村寨的穷,化万万农工的愚,争整个民族的脸”,主张“学校社会化,社会学校化”。明确指出,乡村师范教育,不仅以学校为范围,还以乡村为范围;受教育者不仅以师范生为对象,而且把乡村农民也列为受教育的对象。为达此目的,采取许多有力的措施。一是以学校为基地,培养农村有用人才。他所办的学校办有农场、林场和工场。农场有农事,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杂粮、瓜豆、蔬菜;林场种植水果、桐油等农村经济作物;工场有木工、篾工、锻工、农具修理、纺织缝纫等。

 

学校结合教学需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生产,通过生产实践,把学生培养成为博闻广见、多才多艺,能文能武的全面发展人才,以担负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二是把乡村师范办成农村的文化中心。因此,他主张在乡村办农民夜校,把扫盲作为学校任务,要求每个师范生到农民夜校教书,每个学生要教会每个夜校学员认识800-1000个字。同时要求师生要向农民宣传,提倡科学卫生,破除迷信;提倡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提倡公开娱乐、劝戒赌博等等。通过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使他们热爱农村。三是以学校为试验基地,改良农村农业生产。他要学校从外地引进农作物良种进行试种,成功后向农民进行推广,并向农民传授果木嫁接、推广良种等农业技术知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黄质夫先生办乡村师范学校20多年,为乡村特别是边远落后民族地区培养出许多“献身教育,造福边疆”的人才,为开拓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农村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纵观黄质夫兴办乡村师范教育的历史生涯,探讨黄质夫的教育思想理论,我们可以发现,黄质夫不愧为中国教育史上独树一帜的乡村教育理论家、思想家和实践家。他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对于现在仍然具有参考价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黄质夫敢为人先,敢创前人未有的教育理论,敢作前人未作过的边疆办学事业,他不愧为我国乡村师范教育的先驱,他兴办乡村师范教育的功绩将会永远铭刻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史册上。

第7篇:果木嫁接技术范文

关键词:桂花;咸宁;城市绿化

桂花是多年生长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桂花树冠多为圆球形,长圆球形或扁圆形。整个树形浑厚丰满,叶色浓绿,郁郁葱葱,细枝下垂,婀娜多姿,形体十分壮观和美丽。桂花以其花香、色雅、冬荣、寿长而倍受推崇,有近20个城市将桂花定为市花[1] 。桂花寿命长、病虫害少、适应性强,是较耐寒的常绿阔叶观赏花木,在园林和庭院的绿化、美化、香化及装饰盆景上有特殊地位 。

桂花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众多民间传说相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而成为中华民族最喜爱的一个骨干树种。

桂花在城市园林中广泛应用,成为城市绿化中不可或缺的树种[2]。著名花卉专家王莲英对桂花的栽培和鉴赏做了介绍 [3];吕初泰《雅称篇》中介绍桂花的种植时写到“桂香烈,宜高峰,宜朗月,宜画阁,宜重台,宜皓魄照枯枝,宜微扬幽韵”。

1 桂花在咸宁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咸宁是我国著名的桂花之乡,咸宁桂花作为城市绿化树种,经历了一个由试种、小种、到大种的过程。1994年咸宁开始大量使用桂花树作为绿化树种,用于行道树种植,建成了一号路(现长安大道),温泉路等桂花街。1998年咸宁撒地建市后,确立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幼小苗木为二三十年以上树龄的大树,改在人行道上栽植为在街道绿化带、小游园、公共小绿地栽植。2005年,咸宁市进一步加强城市主街道、主环线绿化带和公共绿地建设,全力打造桂花城。

1.1 专类园绿化

2009年,咸宁市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扩建潜山桂花园,旨在建成国际木犀属品种登录中心科研基地、湖北最大的桂花品种专类园、咸宁桂花产业研发中心、咸宁及周边城市金秋赏桂最佳休闲城市[4]。园区总面积10hm2,分为金桂区、银桂区、丹桂区、四季桂区和彩叶桂区5个小区。包括本地品种在内,共栽种桂花品种88个;其它木犀属植物品种4个。

在景观组织上,以主园路为轴线,将品种分区与桂花文化有机融合。园区从下至上,依次构建桂之源、探花问香、榜眼醉花、状元折桂4个景点,并用一条青云折桂路贯穿园区,寓示锐意进取、学有所成、仕途得志、飞黄腾达。

探花问香景点位于银桂栽植区,区内植有银桂品种群32个。用宋代欧阳修的《谢人寄双植树》咏银桂:“有客尚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花白,邀君弄芳馥。”

榜眼醉花景点位于金桂栽植区,区内植有金桂品种群24个。有宋人洪适的《木犀》咏金桂:“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金桂栽植区的左侧是四季桂栽植区,区内植有品种群12个,有明代李东阳的《月桂》咏四季桂:“一月一开花,花开应时节;未须夸雨露,慎与藏冰雪。” 在状元阁后面是丹桂栽植区,区内植有丹桂品种群18个,有明代张新《丹桂》咏丹桂:“金风飘处识天香,清影分明栽魄光。莫向高枝轻易折,须知红是状元郎。”

1.2 古典园林绿化

桂花花朵繁密、花香清远,为“香花三元”之一,有“天香”之美誉。一般在门前对称种有两株桂花树,古称“两桂当庭”或“双桂流芳”取吉祥如意、万世流芳之意。在农家小院、学府大门内,常见的是将金桂和白玉兰和广玉兰对植,寓意为“金玉满堂”,有的把桂花、玉兰、海棠、牡丹,同植于庭院之中,取“玉堂富贵”之意,有的把桂花、玉兰、海棠、牡丹、迎春花同植于庭院内营造出“玉堂春富贵”的意境。在荷花池的岸边植上桂花,每到秋天,荷香温馨,桂香宜人,二者都清香淡雅,古称为“桂荷双馨”。桂花在咸宁绿化中的这些古典种植手法,既体现了老庄“天人合一”顺道自然的哲学思想,又实现了人意和居境的和谐统一,给人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

1.3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包括公园、广场、小游园绿地。咸宁是无园不植桂,无桂不成园。

1.3.1 人民广场沁香园。沁香园位于咸宁市政府前面、淦河岸边、咸宁大道西侧,是一座以桂花为主题的游园。 入园处有一块巨石刻有“天下第一香”。金桂园区石刻宋朱熹《岩桂》中的诗句“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银桂园区入口刻有“银桂映月”;丹桂园区入口石刻:“丹桂栖霞”;四季桂园区刻有李清照诗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内以丛植的方式,种植了110棵50年以上树龄的大桂花树,桂树丛间辅植了玉兰、海棠等春季赏花树种;枫香、鸡爪槭、无患子、银杏、卫矛、乌桕等秋色叶树种;枇杷、杨梅等夏季果木树种;柿子树、冬青、苦楝、南天竹、火棘等秋冬观果树种。

1.3.2 淦河休憩带。在市区淦河两岸,建有供市民游览、娱乐、锻炼、休闲的休憩带。城区淦河夹岸共植有桂花树2800多株(不包括作绿篱的桂花树),有30年以上树龄的大桂花树213棵(还在增植);其中60年以上树龄的桂花树46棵,最高树龄的是1棵150多年的清代桂树。

1.4 街道绿化

街道绿化包括城市道路、街头绿地。桂花可以抵抗多种化学烟雾,具有比较显著的环境保护功能。桂花在咸宁市道路绿化植物群落中出现的频率和数量都排在前列。其中,桂花路、文笔大道、金桂路、桂花街、咸宁大道90%以上种植的是桂花。值得一提的是,在咸宁大道植树龄30年以上大桂花树1000多株,在淦河大道,长安大道栽植大桂树1600多株,在文笔路植大桂树500多株,桂花西路植大桂树60多株,在温泉路移栽更换大桂花树250株;在新建成的10km太乙大道两旁全部种植的是10年以上树龄的桂花树,形成了一条优美的桂花长廊。

1.5 庭院绿化

庭院绿化包括私宅庭院、居住小区、学院、办公场所、屋顶花园的绿化等。将桂花树丛植或片植在一起,形成了“桂花岭”,“桂花山”,其间或建假山,或缀奇石,林间摆放石桌石凳。进入桂花林间,仿佛置身野外,回归自然。桂花在庭院绿化中,可以根据庭院的大小,与其他植物搭配,灵活多变地营造出饱含深意的“春观花,夏纳荫,秋闻香,冬赏果”等景观效果。在小院落内,将金桂和玉兰对植,寓意为“金玉满堂”;在较大庭院中,将桂花与兰花、海藻、牡丹同植,寓意为“玉堂富贵”,再加上迎春花,就寓意为“玉堂富贵春”;如果在院角种上紫竹黄金间碧玉竹,佛肚竹,凤尾竹等竹类品种,则寓意为“玉堂富贵,竹报平安”。

1.6 桂花盆景

桂花树适于制作盆景的品种主要有“早花丹桂”、“九龙桂”、“柳叶桂”、“日香桂”、“大叶佛顶珠”、“月桂”等。也可根据需要,将桂花与流苏、云南黄馨、小叶女贞或古桩嫁接,或矮化,或造型后,再培育成桂花盆景。著名鸳鸯蝴蝶派作家周瘦鹃曾题诗吟咏桂花盆景:“小山从桂林林立,移入古盆取次栽;铁骨金英枝碧玉,天香云外自飘来”。

2 桂花在咸宁城市绿化中的发展方向

2.1 发展桂花文化,打造生态旅游桂花之乡

咸宁是全国著名的桂花之乡, 其种植桂花的习俗,演化出了“拜月、守月华、祭嫦娥、桂花撒帐”等风俗活动,催生了独有的“桂花文化”现象。除了在城区大面积营建桂花景观、建立桂花博物馆,突出咸宁桂花的历史渊源、品种、栽培方法、加工流程和特色桂花文化;建立桂花专类园形成桂花产业研发中心外,还应积极开发以“桂花文化”、“生态旅游桂花之乡”相关的产品。

2.2 选择种植桂花品种

应该树立品种意识,要注意克服在城区绿化中选用桂花树时注重大和多的倾向,不同场所选择恰当的桂花品种树种植,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奇效。例如,咸宁市城区新建的金桂路两旁栽植的都是金桂品种树,银桂路两旁栽植的都是银桂品种树,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景观。

采花选用花朵密集的丰产型桂花品种。例如,金桂品种的球桂、咸宁晚桂、柳叶苏桂、潢川金桂、丛中笑、金球桂等;银桂品种的波叶银桂、籽银桂、银星、江南丽人等;丹桂品种的大花丹桂、橙红丹桂、满条红等。作行道树宜选用分枝较高、株型饱满的桂花品种。例如,金桂品种中的大花金桂、圆瓣金桂、杭州黄、万点金等;银桂品种中的早银桂、波叶银桂、玉玲珑、柳叶桂等;丹桂品种中的满条红、朱砂丹桂、红艳凝香、浦城丹桂等;四季桂品种中的大叶四季桂、天香台阁、淡妆、天女散花等。主景树宜选用分枝高、株型高大的桂花品种。例如,金桂品种中的大叶黄、大丹金桂、咸宁晚桂、波叶金桂等;银桂品种中的波叶银桂;丹桂品种中的状元红、小叶丹桂、大花丹桂、齿丹桂等。作盆景宜选用易分枝、株型优美的桂花品种。例如,银桂品种中的九龙桂、早银桂等;丹桂品种中的早花丹桂等;四季桂品种中的月桂、日香桂、大叶佛顶珠、小叶四季桂等。选作绿篱、色块的桂花品种一般是大叶佛顶珠、小叶四季桂、日香桂等。

2.3 与桂花配植的园林植物

桂花树可与多种植物配植,相互搭配、相得益彰。有观叶树种,如枫香、三角枫、银杏、女贞、香樟、无患子、鸡爪槭、卫矛、乌桕、鹅掌楸、悬铃木、重阳木、皂荚、榉树、香椿、石楠、杨梅等,与桂花形成香花色叶的配置。有观果树种,如柿子树、冬青、南天竹、火棘、桔树、石榴、南方红豆杉、水碧桃等,与桂花形成香花红果的配置。有观干树种,如垂柳、水曲柳、白蜡树、梧桐、梓树、榔榆、木、龙爪槐、青桐、紫薇等,丰富了冬春景色。有观花树种,如广玉兰、白玉兰、合欢、木棉、樱花、梅花、垂丝海棠、木槿、榆叶梅、丰华月季、杜鹃花、栀子花、红花继木、金丝梅、茶花、海桐、茉莉花、牡丹等,形成了百花争艳,香气怡人的氛围。其它林下植物,如紫玉兰、木槿、迎春、含笑、黄杨、枸骨、八角金盘、六月雪、红花继木、绣线菊、夹竹桃、山茶花等灌木;麦冬、虎耳草、吉祥草、鸢尾、葱兰、百日草、金盏菊、玉簪花、万寿菊、常春藤、紫藤、木香、金银花、云南黄馨、蔓性蔷薇等草本或地被植物。既提高了绿化覆盖率,又丰富了景观层次。

辛弃疾《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一词写到"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九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桂花是咸宁园林的骨干树种和主要外销苗木,桂花美化了咸宁,香满了咸宁,也会香遍神州大地!相信桂花今后在咸宁城市绿化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金国,季梦成.中国木犀属(桂花属Osmanthns)植物的研究概括和开发利用[J].江西科学,2004(3)

2 王香春.城市景观花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第8篇:果木嫁接技术范文

为认真掌握我县当前林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全县掀起新一轮以林业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山区综合开发提供决策参考,结合林业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部署,县林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班子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局学习实践活动专题调研组,确定调研专题、精心谋划调研提纲,于4月20日至24日,分别深入三个国有林场、部分乡镇和挂钩联系村就我县林业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一、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自然气候条件:我县地处滇中湖泊高原区与哀牢山地的接触带,全县最高海拔为北部乡镇哨冲尼白木克山2551米,最低海拔处在县城东南部元江江边259米,县城海拔为1420米。全县土壤以红壤土为主,占83.8%,其次为紫色土、水稻土等。县内主要河流属红河水系和南盘江水系。全县四季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8.8摄氏度,多年平均降雨量923.1毫米,北回归线从县境西北部穿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无霜期达3*-310天,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林业资源优势:我县现有林地面积349.5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6.7%。其中,国有林面积133.5万亩,集体林面积216万亩。截止20*年,全县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确权面积245.1万亩,确权率达100%;全县目前种植杨梅5万亩,柑桔2.25万亩,竹子5.57万亩,核桃11.13万亩;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162.27万亩,纳入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70.27万亩;全县已建农村户用“三结合”沼气池2.05万口,占全县农户数的28.8%,沼气示范村237个;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6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1.52%。我县丰富的林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环境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条件,全县杨梅、柑桔、竹子、核桃等林果种植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群众基础,群众从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已成为种植户主要的经济来源。在近350万亩林地中,除已划为生态公益林保护和条件不适林地,可规划用于发展林产业面积超过90万亩,资源优势十分明显,林地开发潜力巨大。

林业产业规模布局及效益:*年,我县制定出台《*县山区综合开发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县山区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实施了六大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使山区林业产业得到了较好培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龙朋、新城为主的竹产业,以异龙为主的膏桐产业,以异龙、宝秀、坝心为主的杨梅产业,以牛街、龙朋为主的核桃产业,以采伐林场、牛达林场、龙朋林场为主的云南松用材林产业,以采伐林场为主的优质梨产业。规模接近和超过5万亩的有竹子、杨梅、膏桐、柑桔等;接近和超过10万亩的有核桃、桉树等;超过100万亩的有云南松。20*年,全县林业总产值实现2.1亿元。

二、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普遍造成对林业工作的定位不科学、不准确,要么简单地把林业建设等同于木材生产,要么片面地强调林业的生态属性,忽视了林业的经济功能,影响和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致使我县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问题十分突出,规模小效益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

产值规模小:我县林地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0%以上,全县20*年林业总产值为2.1亿元,亩均林地产值仅为60元,按法定统计口径计算,林业总产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9.77%,所占比例与林地面积在国土面积中的比重不相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率低下,亩均产值仅为农业产业的5%左右。

支柱产业单一:我县虽然确定杨梅、核桃、竹子等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但目前还未形成有效规模,结构还显单一,产业效益作用不明显,尚不能成为支撑林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经济林果结构不合理,首先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林果中以核桃、杨梅、柑桔等大路品种较多,错季果品、时令果品等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第二,品质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大路品种多,名特新优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

产业化程度低:全县无林业龙头企业,现有林业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经营粗放,林产品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我县目前三个国有林场经营困难,林场主要的生产经营业务仍然是采伐和出售原木,属资源消耗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都十分弱小,生产经营仅能够维持目前的温饱水平。缺少生产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联结带动农户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业龙头企业。

制约因素分析:

一是林业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虽然我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相关的配套改革进展较慢,尤其是在森林采伐管理、投融资平台、林业保险、低效林改造以及林木林地规范流转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障碍,影响了林改成效的充分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与落实林农处置权的要求和森林经营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采伐申请程序过严,指标分配及使用规定不灵活、不合理、不及时,不利于林业产业发展,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林业生产经营。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后,林农拥有了林权证,林木林地相当于自己的私有财产,但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和林地开发经营制度设立的许可条件限制太多,审批程序严格且复杂,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不利于林农自我管理和自主经营。而市场经济时代形势的发展变化可谓瞬息万变,经营机遇稍纵即逝,再加上一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指标限制,林农不一定可以从自己的林木林地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林业经营受限太多,机制不活。

二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够强。主要表现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林业生产需求脱节,试验示范基地及林产品新技术显示度不够,示范作用不大。尤其在我县林产业推进过程中,林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程度低,林业科技的导向、扶持和支撑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我县在90年代中后期大力发展经济果木林,林业部门主抓核桃生产,当时推广的核桃品种应该说还是适应我县的气候土壤条件,但保存下来的很少仅为4万亩左右,占当时已发展总面积20%。究其原因,管理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管理,就是要加大科技支撑、科技服务和科技普及的力度,让老百姓真正掌握运用科学种植及后续管理的适用技术,核桃产业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当时林业部门的科技支撑、服务措施没能及时跟上,尤其是林业科技普及覆盖面不广,群众科技意识不强,普遍只种不管、不会管、不想管,导致了全县核桃保存率低。

三是林业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中央和省、州进一步加大对林业的扶持,但还存在项目资金配套少,投入远远不能适应加快林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上习惯于平均分配,投资效益不明显,回报率不高。加之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林木林地抵押贷款等投融资体制尚未建立,社会和林农投资的积极性严重受阻。如20*年我省确定发展核桃产业,掀起新一轮山区综合开发热潮,但每亩核桃的项目经费仅安排30元。我县是省级确定的核桃基地县之一,但我县县级财力薄弱,无力从县财政资金中专项安排核桃产业发展扶持经费,我县发展核桃就靠省级配套的30元来运作,产业发展经费压力过大,困难不小。据测算,20*年核桃育苗成本每株为4元左右,每亩仅苗木就需投入40元,加之肥料、农膜、打塘等投入,每亩核桃造林成本就需100—150元。我县今年在牛街镇扯直村委会建立的万亩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共投入200余万元,每亩投入超过150元,造林质量得到必要的经费保障,各项造林指标完成较好,该基地已被列为州级核桃生产示范样板林基地。

三、加快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不仅表现在我县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可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供基础性保障,同时,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成功典型范例。*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山、能够为广大群众致富提供可靠途径的希望也在山,发展林业产业大有可为、大有希望。在推进我县林业产业科学发展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科学谋划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宏伟蓝图。根据我县自然气候条件、新一轮山区综合开发国家及省州重点扶持项目、国际国内林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我县干部群众认知程度,建议全县重点抓好核桃、油茶、膏桐、竹子、速生丰产用材林及林下资源开发六大林业产业,力争到2012年发展特色林90万亩,人均拥有3亩特色林,林农从林业产业发展中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大力推进以核桃、油茶、膏桐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重点实施好牛街、异龙、龙朋等6个核桃种植基地建设,从2009年起,年均发展核桃6万亩以上,使全县核桃种植总量达35万亩(其中美国山核桃15万亩);在海拔1200米以下干热河谷地区,抓好膏桐种植,使膏桐面积达8万亩;结合石漠化治理和低产林改造,从2010年起,每年发展油茶1万亩,使其面积达10万亩;积极推进林(竹)纸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桉树、杉木、竹子等速生丰产林、珍贵用材林和笋材两用林生产,使其规模达到40万亩(其中竹子10万亩),着力打造全县重要的林(竹)纸一体化产业基地。坚持“长中短结合,以中短养长”,大力推广林菌、林药、林禽、林果、林花等林下经济,充分开发林下资源。

二是牢固树立抢抓机遇意识,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争取广阔空间。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作出的加快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抢抓发展机遇的意识,为我县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保障和项目支持,以解决好目前我县财力薄弱、无力对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经费的突出问题。当前,要紧紧抓住我县已被列为全省核桃基地县的机遇,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使全县核桃种植总量达到35万亩。要紧紧抓住我县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林农主体意识明确、有强烈开发林产业愿望的有利时机,正确引导广大群众的发展意识和林产业开发方向,为林农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支持服务,遵循符合*实际的原则,稳步推进全县林产业发展。

三是及时启动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造成目前我县林产业发展速度慢、规模总量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体制上的制约,基层林业工作者、林权所有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龙朋镇己冲村委会拥有林地面积28400亩,林改确权到集体12100亩,确权到农户16300亩,可用于低效林改造的林地约10000亩,但由于受当前审批制度制约,目前,仅开发利用1000余亩,大部分林地闲置放荒,干部群众看到眼里急在心上,一致要求林业部门给予特殊支持政策,以开发利用林地发展林果产业。开展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中,要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我县工作方案,按照“简化审批程序、放宽政策界限、方便群众办事、取消部分许可”的原则,建立起“科学合理、审批简便、有利发展”的管理制度,形成林权所有者享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林业主管部门为林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林业生态环境得到科学保护的森林经营机制,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一是建议分类放开林木采伐管理。竹子、桉树等人工林在县内可自由交易,采伐不受生产指标的限制,无需采伐审批和运输证,鼓励和支持林农积极发展人工造林,充分保障林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二是进一步放宽采伐限额管理政策界限。改变目前木材生产指标一年下达一次的规定,放宽到一次下达五年的生产指标总量,取消年度指标不得积累串用的规定,允许林权所有者在下达指标总量内自主生产经营。三是进一步简化采伐审批程序。改革现行的采伐审批程序,审批环节建议由现行的5个减少为2个,缩短审批时间,方便群众办事。四是推行采伐审批公示制度。放宽政策界限和简化审批程序后,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推进采伐审批公示制度,实现既放得开又管得住。五是建议取消商品材和非商品材采伐分类管理,对木材生产只实行指标总量控制,进一步为森林经营创造良好条件。六是支持引导低效林改造。建议进一步放宽低效林改造条件,抓紧制定低效林评判标准,组织编制低效林改造规划,优先安排低效林改造采伐指标,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我县林业产业发展。

四是推进林木林地规范流转,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可靠平台。充分发挥我县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功能,强化林木林地流转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等林权流转服务工作,逐步规范我县森林资源流转体系,实现林业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将县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列为县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落实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二是积极打造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建立集信息、市场交易、林权登记、中介服务、法律政策咨询于一体的资源流转市场,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信息库,逐步实现流转规范化、信息公开化;三是引入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围绕林业生产经营需求,建立我县森林资源评估机构,为林木林地规范流转提供服务;四是不断建设完善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争取对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实行长期、低息、贴息的信贷政策,放宽营造林贷款条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贴息资金。大力发展林业保险业务,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经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是加大林业科技普及力度,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创造高质量服务环境。在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中,要注重汲取已有的经验教训,既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又要大胆放手多试多闯。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扶持政策、优势林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等知识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广大林农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科学发展路子。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利用一切手段努力加强林业产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林农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打造一支懂技术、会操作、靠得住的农村适用技术骨干队伍。退休后在龙朋镇国建村定居的州茶桑果站原站长李应福多年来一直为山区林果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并手把手带出村子里一批青年农民技术员,今年春节前后村子里先后有30多个年轻人出外为各地林农开展果树嫁接服务,每天每人收入100—200元,最高的可达到400元。正因为有这批农村适用技术骨干队伍,国建村已成为全县林果种植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村。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积极选派林业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校进修提升,并为科研院校林产业研究推广提供良好服务,争取将我县建成省内科研院校重要的林产业发展科研示范基地。四是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随着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体系,乡镇林业站不仅要成为基层林业行政管理工作站,更要成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成为基层技术报务网络的关键接点。五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在现阶段我县财力难以保障的条件下,我县可充分利用三个国有林场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如采伐林场20*年在王家山林区进行采伐迹地更新中成功引进桉树新品种种植,发展规模2000亩,目前长势较好,预计五年后可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