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范文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第1篇: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 信息传递

1、引言

如何将现代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教学,是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和急需攻克的课题。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上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一场课堂教学革命正在悄然兴起。本文试就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发展历程,多 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以及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等方面谈些体会和认识。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是90年展起来的新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引教育工作者深思。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是信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在教学上,它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多媒体教学可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因为人的视觉、听觉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获得的信息也最大。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没有注意,感知就不会产生强烈观察力。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起来的,离开了感知也就没有了观察。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人入胜,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以往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构成的,缺一不可。大多数教学媒体都具有直观性,但各有所长,也各所短。传统教学媒体中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 、实物、模型、挂图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须多讲,“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心理学研究指出,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学生当堂学习新知识,当堂消化吸收,无须课上损失课下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事实表明,许多好课使学生久久不忘,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应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是对自己的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设计的评价,遵照客观事实,按照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原则进行评价,有助于不断的调整和修改,使自己的设计更趋于完善。其次是对多媒体教学使用过程的评价,使用前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诊断性评价;使用过程中,对于使用时间的长短、使用顺序的先后、使用的具体方式等要进行形成性评价,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用后,要对使用产生的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再次,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多媒体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法是作业和考试,即主要是在课堂之外的,课内也有,但一般用于鼓励学生。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适时的,既有教师的通过观察了解课堂情况进行评价,也有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本身设计的各种测试形式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硬件控制系统对学生的参与和反映等方便进行适时评价和客观分析。这样有助于教师获取学生对自己的多媒体教学从形式、内容及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从而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点和掌握学生的需要点,根据学生的需要来修改和完善自己设计的作品,使其更适合于教学,更符合教学,更能提高教学。

4、结束语

总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有利于因材施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多媒体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功宜、吴英.计算机网络教师用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2篇: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范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要目的,要考虑本校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未来发展需要。对于计算机技术这种发展迅速的学科来讲,时代性是教材的活力源泉。校本教材的内容一定要能够紧扣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步伐,及时对其进行更新改版,及时地收入一些能够反映当前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新内容到校本教材中来。校本教材越与时展同步,学生对计算机新技术了解的越多,学生对未来社会就会越自信,也就越适用社会的发展。这里我们不仅仅是所用软件版本的及时更新,还包括教学内容的设置。例如我们本学期结合实际需要,我们在校本教材中增加了对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概念的介绍;结合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的现实,我们在校本教材中加强了对网络安全知识的介绍,设置了计算机漏洞检测及修复实验。为了引导学生健康文明的使用网络,校本教材中增加了对计算机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一些不文明的网络行为以及该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等。

2校本教材要注重网络课程的同步建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我们在进行校本教材建设的同时,开发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该精品课程和校本教材密切配合,提供了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师备课、多媒体课件、实训内容、教学动画、教学录像、微课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现了在线交流、在线测试、仿真实训等功能。校本教材和网络课程资源的结合,一方面便于分层次教学的展开。根据我院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例如,我们在网络课程中关于计算机维护一章,要求所有学生掌握普通软件的安装和卸载,有能力的同学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备份和还原,为此我们在网络课程中提供了该模块的讲课视频等资料,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校本教材专门设计了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环节和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课程平台查找资料或自主学习。

3校本教材要注重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素养,使学生终身学习成为可能。该课程校本教材的建设要把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素养,贯穿于教材建设的始终。基于此,校本教材在每一章的开始,我们都设置了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和课程网站来搜索、收集与整理各种资料来完成预习任务。在教材设计上,我们增加一个任务展示环节,让学生展示他们所收集到的资料并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收集资料与讲述资料内容的过程掌握知识,又可以利用教材引导他们去收集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各种知识。每一章的结束都设置了课后延伸学习环节,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拓展了解相关章节知识的内容。例如,教材在“走进计算机网络”一章的开始,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的相关资料,课后布置学生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2014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的相关情况;教材在“网络安全”一节的开始,布置学生收集“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相关信息,课后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网络诈骗的手段及防范措施;另外适时根据社会事实新闻,布置学生了解“互联网+”计划的提出和计划的由来,了解“工业4.0”的相关情况,观看3D打印的相关视频等。

4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开发的校本教材,采用“项目+任务”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选取工作过程中典型的、使用率高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训练项目,然后进一步对项目细化,划分成若干个任务。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典型的“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任务”的内容组织方式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老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培养学生实际技能为中心,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第3篇: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范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一、当前形势分析

20世纪最先进的发明是什么呢?我想大多数人会回答计算机。是的,计算机的出现让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应用领域几乎延伸到了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推动了全球的技术发展与进步,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与计算机的结合,更是让其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是基于这样的重要性,我国的高等院校把大学计算机基础列为了每一个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第一门必修课。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专业,都要求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及基础应用。近年来,计算机的普及让很多人提出了对这门课的质疑,现在很多的小学生都会利用电脑、手机等上网、游戏了,到了大学还用着学习计算机基础?……诸如此类的疑问,加上这几年在一线教学岗位上遇到的很多问题,让我作为一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尤其是应用型本科的教师,必须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刻思考。

二、我校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我所在的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作为国家的第一批民办独立本科院校,虽然仅仅只有十几年的校龄,但是一直在迅速发展和变化着。近两年,学校正在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可以说正在经历着改革的阵痛。大学计算机基础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其实在之前,我们学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但主要是在压减学时,这让作为老师的我有很大的危机感,这门课真的不重要吗?学生真的不需要学习这门课程了吗?作为一个一线教师,我可以肯定地说,不是!我们的教学现状告诉我们,不是会打字聊天、会游戏打怪兽,就叫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技术。比如在我们最常用的word文档中进行简单的文档编辑,设置对齐方式、设置行距,图文混排、表格编辑等等,至少一个班90%的学生都不会,有些同学之前学习过,但仍然非常生疏,更不要说长文档编辑、邮件合并这些稍微难一点的高级应用了。

现在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一周3+1的模式,3节理论课时,1节实验。考试的模式是理论+上机实验操作。这样的学时安排本身非常不利于一门应用型课程的学习,当然,这与对计算机基础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和我校的实验室建设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在后面的改革措施中我会提出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

正是基于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状况,我们在教学上的改革更加迫在眉睫。

1.课程内容上的精细化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而这一学期因为学生军训所以实际上课周数只有12周,怎么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这一点首先需要确定。就目前的众多计算机基础教材来说,要讲完计算机硬件、软件组成,office基本软件应用、网络安全等显得很吃力。所以内容上需要精简。

针对学生的实际应用需求,我认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office软件中的word文档编辑、excel表格应用和演示文稿制作这几个知识点是必须涉及的。而在讲解硬件过程中,加入计算机的组装、各种基本元件性能等是必要的,因为在多年的教学中,学生都有问到如何去配置和选择一台合适的计算机的问题,而很多教材中涉及不多,这些可以给学生适当增加。而软件部分,怎么安装系统、安装常用软件,这些我们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是大部分学生不了解的。尤其对于一些文科类学生,比如我每次在第二学期给艺术类学生上多媒体课程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同学不具备基本的安装软件的能力。而office中的三个基本软件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Word文字处理软件,除了最基本的文本格式和段落格式编辑、图文混排、表格的应用外,对于一些常用的高级应用也应在重点讲授,如长文档的编辑,这在以后学生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尤其需要,可以说是一定会用到的知识点,而这恰恰是很多学生之前很少接触的部分。此外,word中的邮件合并功能,可以在讲授完excel后再回过头来进行,这样既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了office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又可以起到回顾和巩固word部分的作用。Excel表格处理软件当天重点还是讲授常用函数的使用,有些人觉得好像日常中不怎么用,但是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些其实是大家都会用到的,几乎每个学期都会有之前的学生打电话请教excel函数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班委在做班级成绩是遇到问题,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很实用的软件。而对于演示文稿制作来说,可以说无论以后你从事什么行业,或多或少都会用到它,看似简单的演示文稿制作,如何做到以后在用到的时候有条不紊,心中有数,系统地学习是必须的。

所以,细化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是这门课程首先需要做的。

2.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目前,基于各种原因,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加上实验室上机。而上机时间一周1节是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课时上,理论和实验至少应该保持平衡3+3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学生在课堂了听懂了,在实验课上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这样遗忘率就会非常高。

但是,如果不能争取到更多的实验课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几年来,将网络应用到教学中的模式已经在不断完善,我想我们的计算机基础课也完全可以将一些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引入进来。

(1)首先,建立一个网络的教学平台,如果时间财力等有限,可以先以简单的网站形式进行,然后以微课的模式将精简出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录制,将其放置到网页。在上学期,我们教研室的老师也以excel中的几个常用函数为内容,录制了一系列微课课程,但是目的是用于参加微课比赛,如果能继续把这些内容完善,真正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我想这样才是真的有效利用了大家辛苦建立的教学资源。这样一来,学生在课下练习时,如果有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巩固,以弥补实验上的时间限制。

(2)在后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真正建立一个多媒体教学平台。结合教与学,包括学生作业提交等等,在未来,也许学生真的不用到课堂上来上课,而是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考核,最后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

(3)当然,就目前而言,也要有效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传统的教学有它的优势所在,面对面的教学能达到最大的情感交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好地去备课,将每一个知识点细化,讲授与任务驱动等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对于一些无法在实验室完成的内容,用一些模拟软件为学生演示,比如计算机的组装。

(4)考核的方式。对于一门应用型的课程,考核的方式我还是偏重于动手能力的考核。而引入一个标准的考试系统这是最基本的需求,当然,现在有很多较为成功和完善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考试系统供我们选择,但目前我校还没有这样的平台,这也是我们需要去完善的地方。

四、结语

第4篇: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范文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成本核算;应用

企业成本核算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企业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本预测和经营决策等有直接的影响。

一、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可以说是整个企业财务核算体系中的基础与核心,无论是对于企业、投资者或是对于整个经济社会而言,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都是极其突出的。

1.在企业的产品定价中,成本核算为其提供了必要依据。一个企业的产品在销售前对价格制定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利润、市场的潜力等因素,针对产品的本身成本进行合理核算,确保所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有效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产品的成本核算不够精确、不够合理,会向企业的决策层提供错误的成本信息,严重的影响企业及相关参与人员的整体利益。

2.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经营成果的强有力保障。财务收入扣除成本费用所得到的即是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收入核算相对容易,但成本核算工作技术强、工作量大,要想准确无误进行核算实属不易。而且成本核算的误差对企业利润数据获取的精准性的影响也是极其显著的。有效的成本核算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各方参与者甚至整个国家的税收利益的实现。

3.精准的企业成本核算能够为企业经济的效益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如果在一个企业的经济管理中,成本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核算,那么对于整个企业产品,成本分析工作便成了最强有力的基础支持。另外,科学的成本分析还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的问题,以便适时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公司利益受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活力。

二、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范围太窄。从当前我们企业经济状况来看,国内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往往对成本核算较为重视,但生产前后的核算工作却十分松散。就整个企业流程来讲,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一系列环节都是确保企业正常可持续运转的链条,缺一不可。因此,随着生产经营模式的不断现代化,产品生产过程得以有效缩短,随之而来的也是企业的重视度下降,产品生产制造成本明显下降。尤其是一些成本核算仍停留在传统方式中的一些国有企业,它们的成本核算仍以生产制造过程的耗费为基本重心,这种传统的核算模式已无法与现代化成本管理相匹配。

2.成本核算对象不够规范。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要确保企业在未来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针对销售产品费用消耗进行合理计量,其前提必须明确成本核算的作业对象。成本核算对象的规范能够确保产品费用消耗与成产收益之间形成良好的比例关系。然而现阶段成本核算对象的不规范问题在部分企业中表现得仍然突出,以至于部分企业无法针对生产产品的能源消耗以及资源消耗进行可靠性的计量,最终导致产品生产所实现的效益无法得到准确估量。

3.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方法太单一。据调查,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采用分步法和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很少有企业采用分批法进行成本核算。正常情况下,分步法和品种法适用于重复性高、单一且大量的产品生产中,在现代化生产方式下,市场已经由生产导向型转变成消费导向型,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生产模式更能适应市场需求,在这种模式下分批计算成本法更为适宜。

4.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加强。目前我国企业管理者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出于对企业经济管理成本的控制而忽视了招聘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在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方面尤为明显,不少地方存在“一家亲”的现象,导致企业的成本核算无法有效展开。

三、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管理途径

1.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成本管理意识。在现代的经济形势下,一个工业性质的企业,只有企业的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对成本控制有了足够的重视,才可以使成本核算的工作在企业顺利全面展开。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成本核算和控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只进行简单的算账、报账,对支出的成本详细计算,对自身成本不进行认真核算;只重视产品售后的核算,不重视产品售出前和售出中的控制;只依靠会计人员的数据报表,不关注市场的发展动态。这样就导致他们对成本核算方法改进的忽视,让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越来越差。因此,要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成本意识,改进成本核算方法,保证企业利益的实现。

2.建立一套规范的、科学的、全面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完整全面的成本核算制度是企业成本核算能够顺利执行的重要保证。例如,江苏一家化工企业没有建立一套规范的符合现代商业要求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导致企业财务人员对企业成本核算要求没有清晰的认识,对成本费用的考核指标没有科学依据,从而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所以,企业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制度,进一步把成本核算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让企业的各个部门管理者、投资者和其他相关的利益者了解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严格的成本管理,对成本核算科学管理以后将对他们产生怎样的益处,为他们进一步投资、工作提供完整、有价值的辅助参考资料。

3.明确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对象,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对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的损耗做到详细的了解,然后制定相关措施减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损耗。但是在我国现有的企业中,存在着对这些具体的生产过程没有具体了解的各方面问题。上海一家机械企业对自己企业生产中的现实情况不了解,没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根据生产经营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而选用了根本不适合企业的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让企业白白损失了几千万元的经济损失。所以,企业要明确成本核算对象,然后选择一个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成本进行精确核算。

4.做好企业细节管理和企业日常管理的细节部分,保证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产品成本可以说是固定客观存在的,但是随着产品投入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消耗、损失都是不确定的,这就要求企业注意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保证所计算出的成本核算数据及时、详实、可靠。

总而言之,成本核算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真实准确的成本核算是推进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步伐的动力。然而,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与完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一个企业应当首先明确成本核算在整个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关键地位,对成本核算中的缺点与不足之处加以重视并完善,使之成为一个不断完整的体系,保证企业能够在准确的成本核算的控制下完成降低成本、节约能源、保证企业经济利益,为企业的健康茁壮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涛,董纪昌.国立科研单位成本核算框架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8(02).

[2]王京芳,薛小荣.成本意识与成本管理[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1997(01).

[3]李彩玲.企业成本核算方式方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14).

第5篇: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范文

关键词:医院;全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02

一、实施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方法

医院成本核算是依据医院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项耗费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和分析,提供相关成本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按照《医院财务制度》有关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对医疗服务过程中所发生费用进行核算,其目的是真实反映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配备专职成本会计做好基础工作

根据医院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及全成本核算的要求,将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进行匹配,将科室细分为102个成本核算单元。其中,临床服务类科室47个,医疗技术类科室19个,医疗辅助类科室5个,行政后勤类科室31个。

鉴于全成本核算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专业知识要求高等特点,确保财务统一管理,部门协调合作,我院设置了专职成本会计,一是与资产物资管理部门一起对固定资产、库存物资进行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二是根据人事科提供依据对各科人员按核算单元进行归口,保证收入和成本正确合理分配。三是与基建科一起对全院各科室的房屋面积按核算单元进行核实与重新计算,并以此作为核算房屋建筑物的折旧分摊的依据。四是根据总务科提供的氧气费、洗涤费、水费、电费、保洁费、被服支出、总务维修支出的核算方法和核算依据,一起进行核实与归集。五是核实消毒供应中心提供的内部服务量数据。六是严格统一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期间,保证数据一致无误。

(二)对本期收入和成本进行数据归集

1.收入数据

全成本核算主要用来核算医疗业务收入,不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医疗业务收入分为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两部分。门诊收入按HIS系统中门诊开单医生所属科室归集,加上未入医院HIS系统的手工票收入;住院收入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取HIS系统的本月出院收入加上本月与上月盘存的差额归集到临床服务类科室,规定收入确认时间为上月26号至本月25日。

2.成本数据

在进行成本数据的归集方面,主要依据会计凭证,在会计做账时,按照受益原则将所有涉及“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的科目以辅助账的形式计入到每个科室,期末根据成本项目与总账的相关会计科目对照获取数据,这就促使会计人员由单纯的做账上升到作会计评估和对医院全局动态的了解,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每月发生的氧气费、洗涤费、水费、电费、保洁费、被服支出、总务维修费数据由总务科提供,设备维修费数据由设备科提供,每项的差额部分和无法分清直接受益科室的支出计入公共成本费用。供应室提供内部服务工作量,信息科提供门诊人次、出院病人数,人事科提供医院人员信息。

(三)按成本分摊原则实施“四级”分摊

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全成本核算采用“四级分摊法”:

1.第一级分摊:将全院的公共成本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采用人员比例。

2.第二级分摊: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成本(包括直接计入行政后勤类科室的成本和公共成本分摊部分)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采用人员比例。

3.第三级分摊:将医疗辅助类成本(包括直接计入医疗辅助类科室的成本及公共成本分摊部分、行政后勤类分摊部分)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消毒供应中心分摊参数采用内部服务量,门诊收费处分摊参数采用门诊收入权重,住院部收费处采用住院收入权重,其余采用人员比例。

4.第四级分摊: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包括直接计入医疗技术类科室的成本及公共成本分摊部分、行政后勤类分摊部分、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部分)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为收入权重,分摊方法为收支配比。

二、开展全成本核算的作用

成本核算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改变了只能在会计核算后由医院高层做事后控制的被动局面,而且还可以通过成本核算,真正剖析各科室的成本状态和盈亏情况,指导收入结构调整。同时,成本核算为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和基本医疗保险结算的建立提供依据,不仅有利于完善分配制度,还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核算是降低医院成本的有效途径。 通过成本核算,管理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够严格审核各种消耗是否符合医院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找出医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节约支出、减少消耗、提高效益、避免冗员及仪器设备闲置、浪费。

2.为医院决策层提供实时的财务管理信息。通过成本核算报表,领导者能直观地掌握每个科室的收支结构和盈亏情况,发现亮点,找出不足,作出客观评价,同时帮助亏损科室分析原因,寻找经济增长点。

3.为经管核算提供确切的计算依据。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开展全成本核算能有效地为经管方案设计提供详实的基础依据。过去,医院普遍开展的科室成本核算并不能准确、全面反映医院的成本状况和经营成果。另外,由于成本项目确认及核算流程的设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缺乏统一性、标准性和可比性。其结果大多是作为奖金分配或业务提成的基础,这种分配制度刺激了医院片面追求业务收入的增长,却忽略了随之而产生的医疗成本的提高,医院要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在管理、服务、质量、成本、收益等各方面不断改进,充分利用各种卫生资源,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总之,成本核算不仅为了算奖金,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一经济手段,提供医疗服务全过程和医院管理各部门全方位的成本信息,通过成本分析评价和成本控制,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医院运营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构建低成本经营优势。医院成本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调动职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使职工参与医院的经济管理和经济核算,不能单纯依据收入多少与个人分配挂钩。追求医院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业务收入的“含金量”,将落脚点放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和合理的医疗收费上,把患者的需求和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物有所值、物超所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使病人获得最大的利益,才能吸引更多的病人,医院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为政府制定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提供基础数据。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成本记录,便不会有一个很完善的能够保证客观的定价系统,只有在全社会基础上取得平均成本后,在平均成本的基础上,才会形成医院合理的成本价格。对于现行医疗服务价格定价究竟多少是合理的,我们没有依据,同时非营利医疗机构在享受政府财政补助时,却困难重重,这是因为医疗机构没有实行全成本核算,或即便是做了也仅仅是停留在内部核算职工奖金的水平上,无法解决医院对全成本核算的现实需求与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也为国家调控医疗服务市场,制定正确的医疗服务价格,确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提供最基础、最确切的数据。

5.为探索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成本核算工作的深度和层次直接影响医院管理的成效。医院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单位,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而且医疗收费是由政府统一定价的。政府对医院的预算补贴同比呈下降趋势,而客观上医院运行的经济负荷却不断加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自身的医疗服务经营收入,医疗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合法收入是新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将通过取消药品加成、提高技术服务收费、增加财政补贴、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等途径来实现。因此,医院提高效益的重点只有借鉴企业管理经验,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力求在资产经营上有所突破。这不仅是适应当前医疗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第6篇: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范文

    在市场经济和卫生改革不断深入与发展的同时,医院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管理者日益认识到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实施成本核算是医院加强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医院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并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措施。通过医院的成本核算降低成本是提升医院的资本增值能力、增强医院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成本越低,利润空间越大,越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如何有效地降低医院成本?下面笔者针对医院成本的四种不同类型分别加以阐述。

    一、实行招标采购和定额管理,降低物资成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行业也被推向市场。对物资成本实施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充分利用各种物资资源,以有效发挥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医院的物资成本已成为现代医院经营者的共识。

    (一)加强对物资供应的审计、监督

    对医院物资供应的整个过程,医院内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其合理性、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审计监督。要经常进行市场调查,全面进行比质比价,相同的品种比质量,相同的质量比价格,相同的价格比服务,确保购进质优价廉、符合临床医疗工作需要的物资。

    (二)控制、把握物资采购费用

    实行招标定点采购制度,并对招标工作的组织进行全程监督管理。能够增强采购工作的透明度,保证招标工作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进行,合理让利,所得折扣必须全部汇入医院财务账户,做到从“廉”采购。

    (三)坚持完善物资定额管理

    合理确定物资经济采购批量、储备和消耗定额,可以节省采购费用、运转费用和保管费用,减少物资积压和浪费,保持物资资金占用的合理性,从而不断降低占用水平,加快物资资金周转速度,提高医院经营效益。

    二、加快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降低人力成本

    在医院成本构成中,人员经费占30%左右。因此,加快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减少人员经费支出,是降低医院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展开竞争,择优聘用上岗

    改善医院传统的用人机制,实行公开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和双向选择,增强医院用工和员工择业的自主权。大力推行合同聘用管理制度,变“单位人”为“社会人”,实现医院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二)优化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确定内设机构、岗位和职责,实施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清退临时工,分流正式工,引进技术工,可以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形成具有动力和竞争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完善工资的分配激励机制

    要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实行绩效工资与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工作效率、经济效益挂钩,拉开分配档次,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原则。建立起向优秀人才倾斜、向临床一线倾斜、向高效益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体制,用一流的工资吸引一流的人才,用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效益。

    三、积极筹集和有效运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

    随着医院运营机制的改变,如何筹集和运用资金,合理降低资金成本,已成为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切实增强资金运用的效果

    严格控制资金投资方向,把资金投入到风险较低,收益率较高的项目上,实施稳健的财务行为,提高医院的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例如:缩短药品、材料的付款周期,可以提高折扣率,增加让利收入;购买利用率较高的中小型医疗设备,可以提高获利能力,增加服务收入。

    (二)保持合理的医院负债结构

    医院负债要坚持适度原则,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40%以内。在医院负债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医院可以增加软负债(如应付款、预收款),减少硬负债(如银行贷款),减少利息支出,降低医院筹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三)及时分析现金流量动态

    医院可以借鉴企业的经验编制现金流量表,及时掌握医院现金流量信息,分析医院投资、融资、筹资对经济运行情况产生的影响,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以及资金的需求量。通过观察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和净流量,使医院达到既有充足支付能力、又无闲置资金的最佳状态。

    四、提高医院经营和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这些费用是附属性的,属于间接费用,要在每月底合理分配到受益的医疗、药品、制剂3个部门。有数据表明,我国大中型医院的管理费用一般占总支出的20%左右。

    (一)真正减少坏账损失

    根据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对确认已无法收回的应收医疗款项要作坏账处理,在坏账准备中冲销。应坚持病人预交款和本院职工担保制度,实行病人欠费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争取把坏账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提高医院管理效益

    推进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网络化和科学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指标。如:门诊和住院人次以及手术、治疗和检查人次等,以有效地降低医院的固定成本。同时,要在降低变动成本上下功夫,严格控制水、电、煤的不合理消耗,遏制跑、冒、滴、漏,减少资源浪费。

第7篇: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范文

一、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确定中应注意的

(一)关子累计支出数的确定

累计支出数是指固定资产开始购建起的累计资产支出数,并且该资产支出应在专门借款发生后。用借入的款项支付的资产支出,支出当期会发生利息费用,以后期间仍要发生利息费用,因此以后期间计算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金额时,资产累计支出应是借款后固定资产开始购建起的累计支出,而不应仅仅是本会计期间资产的累计支出。例:某企业2004年1月1日开始建造一项固定资产,当日发生固定资产支出40万元;为购建该固定资产,2月1日向银行借入2年期专门借款200万元,并于当日发生固定资产支出60万;3月1日发生固定资产支出50万元。该企业按月计算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该企业3月份累计资产支出数是多少?解析:1月1日发生的固定资产支出的40万元,此未取得专门借款,借款费用尚未发生,不能作为计算资本化金额的资产支出,计算第3月份资产累计支出数时不应考虑。3月份资产累计支出数=60+50=110(万元)。

(二)关于转移非现金资产方式下资产支出数的计算

资产支出方式包括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和承担带息债务。其中支付现金是指用货币资金支付固定资产的购置或建造支出,如用现金或银行存款购买工程用材料,用现金支付建造固定资产的职工工资等;承担带息债务是指以承担带息应付款项(如带息应付票据)的方式购买工程用材料,如企业以赊购方式向供货单位购买工程用物资,如果由赊购产生的债务为带息债务,则应当作为资产的支出,计算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对于这两种方式下计算资产支出数比较容易,值得注意的是在转移非现金资产方式下资产支出数的计算。转移非现金资产是指将除货币资金以外的资产用于固定资产的建造与安装,例如为建造固定资产领用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将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固定资产的建造,或以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向其他企业换取用于固定资产建造所需要的物资等。对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其资产支出计算公式为:资产支出=产品成本+产品耗用的原材料已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视同销售已交纳的增值税。例如:某企业以银行借款进行固定资产建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一批用于工程,该批产品的成本为 100万元,其中原材料成本为8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3.6万元,该批产品的计税价格为160万元,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构成产品成本的原材料价款和增值税进项税额均已支付,视同销售应交纳的增值税也已交纳。应如何计算资产支出?解析:资产支出=100+13.60+(160×17%- 13.60)=127.20(万元)。如果本事项中,工程耗用产品视同销售应交纳的增值税尚未交纳,则这部分增值税就不应包括在资产支出之内;如果材料价款和增值税进项税额尚未付款,同样也不能包括在资产支出数之内。

(三)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时,时间长度一般以天数计算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 ÷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式中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是指发生在固定资产上的支出所应承担借款费用的时间长度,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是指计算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的会计期间的长度,时间长度一般应当以天数计算。例如企业借款利息资本化按月计算,企业2003年4月开始以专门借款建造固定资产,4月 10日发生固定资产建造支出1200万元,则4月末计算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时,该笔资产支出占用的天数是20天;4月15日发生固定资产建造支出2000 万元,则4月末计算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时,该笔资产支出占用的天数就是15天,如果4月份固定资产建造支出仅此两笔,那么该月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可计算如下: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1200×20÷30+2000×15÷30=1800(万元)。到5月末计算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时,4月份发生的这两笔资产支出,其占用的天数均应按31天(或每月均按30天)计算,即其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为3200万元。可见,对于公式中,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月数)的确定,取决于企业计算利息的方式,是按月、按季还是按年。如果是按月计提利息,则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月数)为30天(1个月);如果是按季计提利息,则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月数)为90天(3个月);如果是按年计提利息,则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月数)为360天(12个月)。相应地,每笔资产支出占用的天数(月数),也就是在月、季、年中占用的天数(月数)。

(四)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简化

如果资产支出发生笔数较多,则按天数计算的过程就比较复杂,工作量会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资产支出发生比较均匀,准则和制度也允许简化计算,按照资产支出占用月数来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这时,有两个公式可供采用:公式一: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占用的月数÷期间涵盖的月数].其中,“每笔资产支出占用的月数”可采用“0.5+次月至会计期间末实有月数”来确定,即对于当月所有的资产支出,无论其发生日期的前后,可视同其在当月都占用了半个月(0.5个月)。公式二: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月初资产支出余额+当月资产支出总额÷2)×1÷会计期间涵盖的月数].这个公式的含义,也就是视同月初资产支出余额占用了全月,当月资产支出总额占用了半个月。例如:某公司按季度计算利息金额,为建造固定资产于2004年1月-3月发生资产支出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月份 月初资产支出余额  当月资产支出总额

月末资产支出余额

1

35.1+20+46.80+2+32.76=136.66

136.66

2

136.66

4.51+2+1.17+2+0.51=10.19

146.85

3    146.85

29.25+5+33.40+5.10=72.75

219.6

则第一季度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按下述两种方法计算均可(由于四舍五入略有尾差)。方法一: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占用的月数]÷会计期间涵盖的月数]=(136.66×2.5+10.19×1.5+72.75× 0.5)÷3=131.10(万元);方法二: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月初资产支出余额+当月资产支出总额÷2)×1÷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月数)] =(0+136.66÷2)×1÷3+(136.66+10.19÷2)×1÷3+(146.85+72.75÷2)×1÷3=131.11(万元)。

第8篇: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范文

【关键词】医疗单位 成本核算 应用 成本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的竞争趋势也越来越激烈,社会医疗体制也不断改革、创新。为了保证医疗单位的优质化、高效化及效益最大化,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对医疗单位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是极其必要的。现针对医疗单位成本核算理论与核算方法、成本分析及其相关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如下所述。

一、医疗单位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理论

医疗单位中的成本核算主要是指将医疗机构在开展各项医疗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各项物资及费用作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进行总成本与单位成本的计算。其中,结合《医院财务制度》中规定的相关医疗单位成本费用项目,包括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药品费用、医疗设备、器械及服务等费用。

(二)医疗单位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成本核算是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和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制度的重要依据;亦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完善医院的分配制度,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激励与管理,提升医疗单位的经营效益与竞争实力。

二、医疗单位成本核算方法

一般来说,医疗单位的成本核算包括两方面核算对象,即医院级成本核算与科室级成本核算。现针对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两级成本核算方法展开成本管理,具体如下:

(一)院级成本核算

1.明确相应的收支项目

(1)收入项目

医疗单位的收入项目主要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教学收入,其中,医疗收入主要有挂号收入、床位收入、诊察收入、检查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护理收入、特殊材料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2)支出项目

医疗单位的支出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设备成本、医疗器材成本、药品成本、人力成本、后勤保障服务成本、管理费、科研教育成本以及其他成本等。

2.院级成本核算注意事项

一方面,在进行院级成本核算时,应当明确收入、支出项目,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正确、合理划分收入与支出。另一方面,必须明确医疗单位中相关医疗支出与其他支出的界限,确保成本核算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二)科室级成本核算

1.明确科室的收支归集项目

(1)科室的收入归集与分配

医院各科室的收入归集,首先需在原始凭证录入时区分“开单科室”和“执行科室”,在科室成本核算时,将每项收入按工作量的大小确定比例,分别计入各科室。

(2)科室的成本归集

将全院划分为各独立的科室核算账户,各种成本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科室,其中主要包括:人力成本、医用设备成本、医用器材成本、物资成本、后勤保障服务成本以及药品成本等各方面。

完成了院科收支项目归集工作,只是完成了医院成本管理体系的设计,还必须做好大量的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才能将院科两级成本核算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2.科室级成本核算注意事项

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科室成本原始记录,确保相应的收、发、结存等账目清楚、准确,保证成本分析的精确性与有效性。其次,必须加强医疗单位的计量检测工作,确保医院内部的所有财产与物资设备的收发都经过合理的计量与验收,严格做好物资与财产的计量、验收、领发、管理以及清查工作,为成本核算奠定基础。再次,建立健全的成本费用审批制度,严格按照审批制度执行。最后,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将科室的绩效考核情况与成本核算相联系,最大化程度提高员工参与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三、医疗单位中的主要成本分析

(一)药品成本核算

在医疗单位的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中,其药品的成本核算属于重点任务。现今,药品的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占据重要比例,通过加强医疗机构的药品成本核算,可以有效地加强药品的管理与监督,避免药品流通不规范的现象出现。

1.院级药品成本核算

医疗机构主要采取药品综合差价率法和药品综合加成率法进行成本核算。其中,药品综合差价率法可以将药品之间存在的差价设置为批零差价与购批差价,结合相应医疗政策及医疗机制的改革情况,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药品成本核算。

通过推进药品管理制度,实行药品以较低价格购进,较低价格销售的制度,可以有效避免药品的过度牟利,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2.科级药品成本核算

实行科级药品成本独立核算。一是可撑握科室药品使用比率情况,对超过药品比率控制线的科室进行针对性的原因分析,有效地控制药品使用率,使药品使用更为合理。二是可加强科室药品领购、使用、存量管理,防止药品丢失,减少漏洞。

(二)医疗设备成本核算

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费用是医院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它的引进和利用情况关系到医院经济的发展。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属于医院内部的长期投资,其特点是耗资多,变现能力差。如果事先不经过严格测算而盲目引进大型医疗设备,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成本管理应从测算水平提高到成本预测、成本控制和成本评价水平。同时还应将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折旧率等大型医疗设备的成本评价指标与成本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考查投资效益。成本管理必须经过预算——决策计划——控制——评价—系列控制反馈活动,才能发挥其管理职能。

(三)病种医疗成本核算

我国所实行的医疗项目收费制度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新形势下的医疗体制改革,而美国政府首先推行疾病诊断分类定额预期支付制(DRG),DRG对美国医疗市场诱导需求和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国内众多学者对我国推行DRG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在北京地区进行了DRG的可行性研究,同时引进医疗资源消耗强度的概念改善DRG的不足,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公认的方法体系,而且能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DRG还有待商讨。尽管如此,DRG仍是医疗收费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

目前使用的病种医疗成本核算方法有历史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有些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成本估算方法:成本相对值法,即利用部分已经核算的参照项目的实际成本与其未核算项目的成本相对值来推算所有未核算项目的实际成本,对该方法的进一步验证和评价工作还未见展开。

四、成本核算的应用分析

(一)有效提升医疗单位的管理质量

通过加强医疗单位的成本核算,注重成本与效益的管理,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医疗单位存在的医疗用品、卫生材料等浪费的现象,而且由专人进行各科室的物资管理,加强物资、材料的领发、清算等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了医疗用品及科室的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同时节约了相应的人力成本,降低了医疗单位的成本投入。

(二)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以前各科盲目争购设备,很少考虑效益问题,造成设备闲置。现在购设备必须进行严格的市场调研论证、效益分析保证了较高的设备使用效率。

(三)提升医疗单位的经营效益

通过合理、科学、高效的成本核算,不仅可以有效的管理、控制医疗活动开展过程中所消耗的药品及卫生材料成本,而且可以为医院的经营与管理提供精确、真实的成本核算数据,以便推进医疗机构的管理与决策,提升医疗单位的经营效率与经营效益。

五、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医疗单位成本核算方法与其成本核算对象相适应,必须结合医疗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核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以便更好地适应医疗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医疗单位成本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为加快医院现代化、先进化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武永红,齐瑞芬,王俊茹.如何强化医院的财务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11).

[2]王素珍.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探讨和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1(21).

[3]朱丽明.医院全成本核算系统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33).

[4]贾品,王峦,杜丽侠,等.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优先项目服务包成本核算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12).

[5]任霞.浅析如何完善医院成本核算[J].中国医学创新,2011(27).

第9篇: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范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羊群效应;规避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44-03

近年来,在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双语教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关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正在深入展开[1]。但一些掣肘性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羊群效应”[2]。本文结合长春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导论》双语教学实践,探究规避“羊群效应”的策略,以期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良性开展。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国际通用语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一过程中,双语教学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性的教育策略。特别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而言,开展双语教学尤显必要。一是在计算机领域中,通常使用英语作为理论研究的通用描述语。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挖掘计算机专业的国际资源,增强学生了解、掌握国际前沿技术的能力。二是计算机程序多基于英语平台开发设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然要用英语来描述学科问题。计算机的编程语言及应用软件多以英文呈现,若要掌握关键信息,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水平。三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教育非常重视实训环节。服务外包软件技术的研发是计算机专业的实训目标,目前这方面技术多涉及全英文软件,对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要求较高。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中的“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系经济学术语,指在金融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在没有进行合理评估的情况下,盲目、非理性地进行风险投资[3]。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双语教学,目前就存在“羊群效应”,即照搬国外或者盲目导入国内其他学术型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将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在追求英语水平的提高,将双语教学课堂变成英语教学课堂,无疑违背了双语教学的根本宗旨。二是双语教材选择不恰当。跟风引进大量外文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实践证明,某些外文原版教材并不适合中国学生的接受习惯,选择此类教材很容易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造成其对专业的排斥。三是授课对象的盲目选择。应用型本科院校常常开展“普遍撒网”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很少对授课对象进行筛选和划分。这种“一刀切”忽视了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能力,有悖于个性化教学的现念[4]。

三、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中“羊群效应”的规避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双语教学目标

首先,目标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既不宜盲目追求高端,也不宜轻易降低标准。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反馈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双语教学目标。学校在进行《计算机科学导论》的双语教学时,比较注重对学生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的前期调查。调查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高考英语成绩,二是做英语水平测试,三是做计算机基础知识检测。据此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其次,目标的制定还应主次分明。计算机双语教学归根结底属于技术能力教学,其最高目标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引入英语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辅助这一目标达成,更好地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这种工具性语言操控计算机的能力。只有分清了最高目标和辅助目标,计算机双语教学才能层次分明、目的明确、有所侧重。

(二)科学规划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

教务部门和计算机专业教学部门应协同配合,科学设置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既要安排难度适宜的课程,也要把握学生的接受时机,设置梯度合理的课程;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适度安排配套性课程,使其与主体课程相辅相成、紧密衔接。就长春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导论》的双语教学而言,其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普通二本学生的接受习惯,从大众应用型的课程开始导入,逐渐安排专业课程。通过普及、灌输、点拨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深入开展双语教学做好铺垫。之所以将《计算机科学导论》作为第一门双语教学课程,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该课程覆盖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较为广泛,且相对浅显易懂;二是该课程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是许多计算机爱好者的“入门助手”。在大学二年级,随着学生基础知识渐趋完备、求知欲不断增强,学校又安排了《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双语课程,这些课程的英语信息量有所增加(包括单词容量、专业语汇等),但基本符合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主要以《大学外语》以及《计算机英语――科技交流与科技论文写作》的教学大纲为参照标准。另外,在大学三年级、四年级的上半学期,还增添了一些难度较高、专业拓展性很强的双语教学课程,如《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SQLsever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设为配套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旨在衔接主体课程,形成一整套相辅相成、呼应紧密的双语课程体系。

(三)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学科前沿多以英文表述。因此,选用国外最新原版教材十分可行。这些教材往往融入了国际计算机教学的新理念,反映了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动态。采用这类教材,一方面,可摆脱传统计算机教育的滞后性,避免因翻译导致的歧义,降低理解偏差;另一方面,可提升学生对计算机英语的应用能力,使其提前与国际主流软件开发接轨。此外,还需注意选择编排体例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培养的国外知名原版教材,要本着这样几个原则:一是选择难度适中的教材。过难会使学生耗费大量精力去理解语言,产生心理疲惫;过浅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选择权威经典教材。这种教材知识描述更严谨、导引更细致。在《计算机科学导论》的教学中,确定“Computing Essentials”为原版教材。该教材教学内容编排合理,语言及学科知识难易适度,教材编排体例符合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权威性。

(四)规范双语教学环节

备课。计算机双语教师应重视备课,因为充分备课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前提。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双语教师在备课时应查阅相关英文文献,并适当进行中文转译。另外,还要注重搜集经典案例,注重实证教学。

课堂教学。盲目追求全英文授课会造成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两败俱伤的结果,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中英文授课比例[5]。可以采取如下方案:第一,根据授课内容的难易度来调整。在讲解较难知识点时,应多采用“渗透式”双语教学。对于浅易知识点的讲解,应多利用“沉浸式”的教学手段。通过师生之间的英语互动加深对浅易知识点的理解。第二,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差异适度调整。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每位学生发挥所长、取长补短、相互完善,力求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得益彰。如在《计算机科学导论》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采用“过渡式”教学模式,逐步增加英语授课比例。在授课方式上,充分运用多媒体,根据原版教材编排配套讲义,将图表示例适量加入,以配合知识点讲解。此外,还要注重提问与讨论,增强学习的“现场感”。鼓励学生用英语作答,但不作硬性要求,以保护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利用英语评点,在双向互动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上机实验。因“Computing Essentials”没有与之匹配的实验教材,所以以原版教材为基础,参考《计算机科学导论》的教学大纲,自编一套实验讲义。讲义根据教学侧重点来安排实验题目。这套实验讲义及实验中涉及的软件均为全英文。通过实验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项目中,除了一些验证性实验外,还增加了设计性实验,以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考试。考试是检验双语教学效果的直接手段。为更好地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学校对《计算机科学导论》采用全英文试卷考试。

学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促进了计算机专业课程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初步实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导论》作为双语教学基础课程,已成为最受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参考文献:

[1]潘岚.在应用型本科生培养中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8-29.

[2][3]何明霞.高校双语教学“羊群行为”分析与发展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7(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