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第1篇: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钢铁工业;经济效益;根本途径

一、发展钢铁工业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重要性

发展钢铁行业能够带动社会发展,加强钢铁行业的建设,可以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保障,由此可见钢铁行业的重要性。同时钢铁材料也在出口贸易环节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是社会发展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分析这一行业的经济收益特点可以了解到,钢铁生产周期短,所投入的资金能够在预期时间内收回,但同时也受到建材以及其他以钢铁为原料的生产行业影响。一旦市场经济下滑,钢铁企业的收益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对经济效益进行检验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二、存在的问题

钢铁行业近年来得到了大力发展,但同时也表现出很多问题,例如现阶段较为突出的就是产能过剩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这其中较为严重的有:地方的一些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能认真落实生产要求,忽视环境问题,从而引发了严重的污染;再有一点就是由于钢铁行业的重要社会地位,使得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地方保护主义,当地政府在审批过程中往往存在包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在以上种种问题下,使得钢铁行业内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恶性竞争,而且投资环节不够规范,并且存在浪费现象。钢铁企业在运行期间,缺乏自主研究,并且将管理工作重点投放在销售环节,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不能占据有利位置,甚至造成了亏损现象。

三、提高钢铁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1、绿色发展战略

第一,严格执行能源环保标准和总量限制、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

第二,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

财政政策应进一步支持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关键和共性技术,支持节能降耗的重大及示范项目,并在更广范围内加以应用。各级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为钢铁企业的节能改造项目提供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来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节能技术的应用中来。

第三,大力推广和开发节能技术,建立能源管理认证体系;

以政府补贴形式普及和推广干熄焦、烧结余热回收、干式TRT、高效喷煤、蓄热式燃烧、热送热装、全燃煤气发电等技术;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煤调湿、烧结漏风改造、烧结余热发电、高炉脱湿鼓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等技术;研发和关注非高炉炼铁、炉渣余热回收利用、煤气资源化利用等先进前沿技术。

2、服务化转型升级战略

钢铁生产企业运营期间,应当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分析客户需求,以此为参照依据提升服务质量。由传统的经营理念向服务化转型,这样才能够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服务化理念落实期间,要明确客户才是主体,时刻考虑客户的需求,保证所生产出的产品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如果所制定的发展理念与社会需求相违背,这期间必然会出现严重的竞争能力下降问题。转型过程中也要考虑企业的实际能力,所制定的服务计划也要符合企业自身实际,一旦超出了能力范围,便会造成经济损失。

钢铁企业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对钢铁企业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向服务化转型会作用在企业生产到销售的各个流程中,生产期间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治理,任何时刻都应将客户需求与社会发展方向放在首位。钢铁企业的经营理念也会得到很大进步,形成规范化发展形势,树立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企业文化。这样钢铁行业竞争形势也能够得到缓解,并且不会发生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3、产能压缩与产业集中战略

将资源配置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并发挥到最大,保证其具备政府的宏观调控性能,实现钢铁行业标准的开放性。针对钢铁行业准入机制的变革来说,完善钢铁资本退出机制与市场职能剩余的企业和新进职员对比,缺乏明显的优势;因此要全面改善政府对行业准入原则的行政审批限制,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最大作用。将公开、透明、竞争有力的市场环境作为全新的发展环境,将资源向具备竞争力、能够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钢铁企业靠拢,发挥其竞争优势,按照适者生存的原则,不断扩大钢铁工业规模,并提高其经济效益,改善原本盈亏不均衡的状况,实现钢铁工业规模的高度集中。

切实改善政府的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投资制度,对政府职能进行全新的变革,将政府的职能由公务服务向公共服务转变,以实现公共服务为主,经济建设为辅的绩效考核作为评估制度的主要方向。将行政效率指标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标准,在类似土地等环境问题的考核及决定上,要以推动政府对公共服务提供过程和最终成果作为考核原则。

对金融改革的实施,要以市场化和融资方式的多元化为主体,将融资政策作为向优势企业转化的标准,加快适者生存的脚步;严格遏制钢铁剩余的严重情况,对于存在以上行为的企业,银行要限制其贷款业务的金额;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钢铁企业资金投入高、融资困难有很大关系。

相应的经济组织可以采取有保证的资金投入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升级,对落后产能实行淘汰政策;在制定融资政策的同时要将其资源消耗的水平程度和环保程度加入进去,制定与不同企业相适应的政策;弘扬并发展其企业优势,对达不到能源环保水平或其他指标的不合格的企业进行淘汰处理;对符合产业政策、环保及相关条例及资金规定的项目,进行银行贷款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对能够实施合并、重建和技术革新的企业,予以股票发行和企业债券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4、对新建、扩建进行控制

钢铁材料生产厂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大,如果不对其进行控制,容易造成钢材市场混乱的现象。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引导各钢材企业选择不同的生产方向,避免出现同一产品生产过多超出市场需求使用量的情况。根据生产方向的差异选择不同生产设备,实现原料的高效利用。新建以及扩建的钢材生产厂为追求高生产效率会将高炉增大,但实际生产量并没有达到使用标准,久而久之,造成基础设施浪费现象。而成立时间久远的老钢厂,为节约成本支出,落后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并不利于生产阶段的加工与使用。针对以上问题,需要管理部门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更要体现出生产成本的节约。避免出现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基础设施浪费现象。

四、重视投资效果

集中使用资金,消除分散资金的做法。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与经济技术条件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只有因地制宜,而又照顾全局的合理配置钢铁工业体系,才能使钢铁工业从协调发展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钢铁联合企业的布点,除了足够可供使用的原燃料条件、运输条件、水、电供应条件以及其它综合技术经济诸条件,还要论证投资后的效果,能做到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的,才能进行建厂。

小结:钢铁行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不仅关系着国家建设,同时还是国防安全的保障,因此需要不断完善钢铁行业的运营制度,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发挥钢铁行业的优势。本文在总结现阶段行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投资对策,以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逐渐解决产能过剩及其他恶性竞争问题,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作者单位:鞍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公司)

参考文献:

[1] 常艳君.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效益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01).

第2篇: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美国钢铁行业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经历了起步一快速发展一衰退的一个发展阶段。

1.美国钢铁行业的起步阶段:18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英国是现代钢铁行业及技术的先驱,早在19世纪,英国就发明了以高炉炼铁、炼钢为主的冶金技术,使得英国的炼铁、炼钢工业生产远远领先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而美国钢铁行业比欧洲一些国家起步还晚了一段时间。美国最早一家钢铁企业是成立于1795年的标准钢公司(StandardSteel),随后相继出现很多钢铁企业,例如.1810年卢肯斯钢公司、1846年LTV钢管制品公司、1864年卡内基钢铁公司、1901年美国钢铁公司、1902年匹兹堡工具钢公司、1904年伯利恒钢铁公司,1929年国家钢铁公司等等,到20世纪30年代全美有43家主要钢铁企业,此时,美国钢铁行业生产初具规模。在这期间,对美国钢铁产量增长起到关键作用的是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两项重要技术创新:贝塞麦的转炉炼钢法(发明于1856年)和西门子一马丁的平炉炼钢法(发明于1864年)。这两项重要技术创新使得美国钢铁行业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实现了空前的大发展.1890年美国钢铁产量增加至434.5万吨,超过英国而名列世界第一。

2.美国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

美国钢铁行业真正进入高速成长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因为二战后,世界进入重建工作,市场对钢铁需求快速增加,从而拉动钢铁企业的生产。例如,美国钢铁年产量从1940年的10338万吨快速增长至1969年的21659万吨,产量增长了一倍,年均增长3.8%。在这个阶段,美国钢铁行业不仅产量明显增加,而且占世界钢铁行业的市场份额也得到了提高,上升到50%并保持稳定,从而确定了美国钢铁行业在世界的地位,同时也确定了钢铁行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地位。

3.美国钢铁行业的衰退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

但是,美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黄金周期很快过去,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西欧等国家的钢铁行业成长和国际贸易发展,美国钢铁行业受到强劲竞争对手的激烈冲击。日本、西欧钢铁行业凭借其“成本低、技术先进”等多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大大挤压了美国钢铁行业市场空间。因此,美国钢铁产量占世界份额出现快速下降,从60年代的50%下降到70年代的200/0。此后,美国钢铁行业一路下滑,占世界钢铁产量份额直线下降,至2000年仅有10.55%,为30年前的一半。从此,美国钢铁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二、美国钢铁行业阶段性变化的因素分析

美国钢铁行业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历经起步、快速发展、衰退等阶段性变化过程。引起钢铁行业阶段性变化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原因:

1.行业技术创新

众所周知,技术创新对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每一次重大技术创新都会对行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钢铁行业也不例外。19世纪后半期,随着美国工业化的发展,拉动了钢铁产品的市场需求,同时,钢铁行业也出现了两项重要的技术创新:贝塞麦的转炉炼钢法(发明于1856年)和西门子一马丁的平炉炼钢法(发明于1864年)。这两项技术创新成果大大提高了钢铁行业的生产供应能力,适应了市场需求发展的需要,使得美国钢铁行业实现了空前的大发展。

进入20世纪下半叶,钢铁行业技术创新成果继续出现,几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对钢铁产量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1923年连续热轧技术,1952年的连续浇铸及1950年的氧气炼钢技术。这些技术成果在美国得到了快速应用,使得美国成为20世纪钢铁行业先进生产技术的先驱、先进钢铁生产装置的先导。但是,随着欧洲、日本等国家钢铁行业发展、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等,进入70年代美国钢铁行业的领先优势受到挑战。

世界各国钢铁行业技术创新追赶此起彼伏。从1929年开始,柏林工业大学的丢勒尔教授(R.Durrer)在实验室中研究吹氧炼钢.1936-1939年勒莱普(O.Lellep)在奥伯豪森(Ober-hausen)进行了底吹氧炼钢的试验,1938年亚琛(Aachen)工业大学的施瓦茨(C.V.Schwarz)在实验室用超音速射流向下吹氧炼钢,等等。1949年奥地利沃埃施特(VOEST)公司成功建成氧气顶吹转炉工厂大大提高了钢铁产量和质量。美国麦克劳斯(McLouth)公司也奋起直追,于1954年建成一个35吨氧气顶吹转炉车间并投产。日本更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验顶吹转炉炼钢技术,在改进炉衬耐火材料和提高炉龄、炉气回收技术、用副枪测取冶炼信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分解炼钢操作功能使转炉冶炼更加简化、配合连铸机实现全连铸炼钢生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成果,使得日本钢铁行业后来居上。

美国逐渐丧失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先驱优势,在钢铁行业新技术应用与创新方面逐渐放慢步伐,尤其是在关于氧气转炉炼钢这个革命性的变革方面,因为应用早、技术路径锁定,反而被西欧和日本追赶。尤其是在日本,钢铁生产的快速发展为建立氧气转炉炼钢厂提供了良好机会。由于新钢厂积极装置氧气转炉,目前日本粗钢的生产率已大大超过美国。

2.国民经济的周期性变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短短几十年间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济大国”。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既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世纪,也是美国钢铁行业发展的一个世纪。

美国钢铁行业作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钢铁行业是原材料、能源和运输的需求大户,这些行业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钢铁又是建筑、机器制造、汽车、机电等其他行业的基础行业。钢铁行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拉动了对钢铁产量的需求。如图1所示,美国各个时期钢铁产量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波动基本一致。说明了钢铁发展,则经济发展;钢铁衰退,则经济不振。

3.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自由化

20世纪汽车行业大发展拉动了钢铁行业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汽车行业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全美有上千家的汽车公司,年产汽车平均400万辆左右。经过市场几十年优胜劣汰的选择,最后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公司成为霸占美国汽车行业的三大寡头,他们占全美汽车生产总量的90%以上。图2显示了汽车与钢铁占世界份额的变化曲线,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与联动性已经非常明显。

国际贸易的逐步开放对美国钢铁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迅速地进行战后重建工作,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汽车行业和钢铁行业也是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01960年以前美国汽车年产量平均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70%以上.居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但是进入20世纪下半叶后,日本汽车以其“油耗小、质量好、价格低”的优势赢得了世界的肯定。特别是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危机的影响后,日本汽车产量逐年稳步上升。而美国汽车行业则在不进则退的历史潮流下丧失了领导地位。1990年,美国汽车产量仅有978.29万辆,仅占当年全世界汽车总产量4834.6万辆的20%。根据图2我们知道汽车行业和钢铁行业之间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正相关关系。美国汽车行业的衰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国钢铁行业的衰退。与此同时,日本、西欧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对美国钢铁行业市场空间造成了很大挤压。美国钢铁行业逐渐丧失其原有的领先地位。

4.战争等其他偶然性因素

无论是国家经济发展还是某个具体行业的发展,都无法摆脱一些偶然性因素的影响。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对美国经济发展构成了很大的阻碍,但是对美国钢铁行业却起到了促进作用。由于兵器的生产大量增加,牵动了美国钢铁行业的“跳跃式”发展,美国著名的“钢都”匹兹堡因此还赢得了一个绰号——“联邦军械库”。美国钢铁产量从1939年的8001万吨增长至1944年的13763.3万吨。

三、美国钢铁行业重组与发展

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避免的要经历一个起步一快速发展一衰退的过程。当一个行业进入到衰退阶段,就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到结构调整阶段。在这个阶段,结构调整是挽救这个行业的唯一方法。美国钢铁行业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衰退,钢铁行业的情况每况日下,很多钢铁公司因为经营不善,造成成本高、产品单一、产能过剩等情况。进入21世纪,钢铁企业或是为了继续生存下去,或是为了加强自身竞争力,都纷纷加入了兼并重组的行列。2003年1月6日,国际钢铁集团(ISG)宣布收购伯利恒的计划,此后,美国国家钢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达成收购协议,纽柯钢铁公司也先后收购了趣科公司、伯明翰钢铁公司、斯洛伐钢铁公司、Ambassador钢铁公司和Auburn公司。同时,俄罗斯谢韦尔钢铁集团在2004年正式进军美国市场,在短短5年内先后收购鲁日工业公司、美国综合钢厂、雀点厂、Esmark公司,同时谢韦尔钢铁集团还和Steelcorr合资在美国哥伦布新建一座电炉钢厂-SeverCorr公司,一跃成为年产能达1320万吨的大型钢铁集团。各大集团的兼并重组情况如表l所示。

经过近10年的结构调整,使得美国钢铁公司、纽柯钢铁公司、国际钢铁公司和谢韦尔钢铁集团为首的四大集团(见表1),各自的产能分别达到2480万吨、2115万吨、1410万吨和l320万吨,跻身全球最大钢铁公司之列。这四大钢铁公司无论是在规模效应还是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较之以前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四、启示与借鉴

美国钢铁行业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经历了一个起步一快速发展一衰退一整合的过程,这其中的经验是我们要学习的,教训是要我们引以为戒的。有几点需要引起注意:①要认识技术装备创新改造的重要性。从美国钢铁行业的发展阶段中可以发现,美国钢铁行业在20世纪初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把握住了钢铁行业技术创新的机会,同时美国钢铁行业在20世纪末衰退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及时地把握住钢铁行业技术创新的机遇,所谓“成也技术败也技术”。我国现在很多钢厂的装备落后,炼钢技术装备才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甚至有些钢厂还存在更落后的装备。我们应该借鉴美国20世纪初的经验,及时地运用最新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水平;②要加快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由于我国特有的历史背景原因,钢铁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绝大多数钢铁公司的设备和流水线都引自国外,以致于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外钢铁公司的限制与约束。要改变我国钢铁公司在国际上的这种被动地位,我们应该加快培育钢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政府应当支持钢铁企业建立致力于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机构,提高开发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装备技术和产品,支持和组织实施钢铁行业装备本地化,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设计、制造水平;③要认识到钢铁行业的发展存在周期性。通过对美国钢铁行业一个多世纪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钢铁行业的发展存在周期性,美国钢铁行业如此,中国的钢铁行业亦然。我们要如此正确对待钢铁行业的周期性。钢铁行业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到一个发展一调整一发展的循环圈当中,我们要吸取美国钢铁行业整合改造的经验,在必要的时候对我国钢铁行业进行相应的整合,以此来提高我国钢铁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④要正确处理钢铁行业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年限比较短,而且钢铁公司大多数都属于国有企业。虽然21世纪是市场经济的年代,但是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市场经济同样也存在两面性,这就要求政府在管理钢铁行业的时候正确认识自身的位置,把握好自己这双“有形的手”,争取与市场这双“无形的手”达成默契,一起为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创造出最佳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史希正.国外钢铁厂[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2]冶金部情报标准研究院,国外钢铁统计1997[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3]氧气顶吹转炉炼钢[EB/OL].[2008-03-17]./.

[4]冶金部情报标准研究总所编辑.国际钢铁工业技术经济参考数据[M].北京:冶金部情报标准研究所,1991.

[5]陈光祖.由底特律引发出神奇的汽车数字[EB/OL].[2006-11-06]./.

[6]2008年度国际钢铁行业年终回眸[EB/OL].[2009.01.05].http.//urnetal.corn.

第3篇: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电力产业;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407.6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中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电业(电力投资公司、发电公司、电网公司等)在进行电力规划时,更加重视电力需求分析和预测工作。国家电网公司对如何提高电力需求分析与预测水平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电力规划与投资的角度讲,电力需求预测结果关系到规划方案的正确性以及投资及建设的效益。

1中国经济周期变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分析

所谓经济周期,亦叫做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意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地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经济周期是经济系统中固有的,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随着经济调控手段的介入,其周期持续的长短、产生的波幅以及出现周期谷点或峰点的时间会有所变化,但经济呈波浪性起伏变化的特点,不会因此而改变。

图1为我国1977—2005年间GDP的增长率变化曲线。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30年的时间里,共经历了5次经济周期。由GDP的历史数据,还可以计算出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系数,在统计学里叫做离散系数,它为一个考核时段的标准差(反映数据变异性)与平均值的比值,该值越大,表明数据分散性大,即波动大。在1979—2002年间,我国经济的波动系数为0.45,与1979年之前的1953—1988年的1.33相比,说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明显缓和,它同时也说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逐步提高。

由表1可以看出:(1)在这5次经济周期中,每次周期的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但出现4~5年的几率比较高。

(1)从上图看,就1997—2001年来说,扩张阶段较长,为2.8年,收缩阶段较短,只有2.4年,计算出平均的扩张与收缩之比率,其值为1.17,为一大于1的值,说明我国经济的调控能力增强,从而缩短了经济的收缩期,减少了因经济大萧条造成的经济秩序的紊乱,从而保障了经济扩张的持续能力。与1977年之前的1954—1976年的扩张与收缩比为0.64相比,可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所提高,经济波动已经由剧烈转向平缓。

(2)由表一可以发现,自1990年后,由于我国宏观调控得力,社会发展相比较为稳定,经济发展比较平稳,经济周期的长度变长(为9年),这是上一轮经济周期的主要特征,按照“远小近大”的原则,即近期较远期的情况而言,将更具有参考价值。

2.电力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电力工业是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为经济系统提供能源基础,而经济系统为电力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这一关系如图所示。

一方面电力系统应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电能支持:稳定的电能支持一方面是指发电量应满足国民经济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指电力的质量和可靠性得到保障。电力的质量包括电压、波形、频率等因素,如果电力负荷大于电力供给会造成电压波形畸变、频率降低等一系列影响,损害用户正常使用。为了尽可能地实现电力与经济之间的供求平衡,使电力供给稳定,需要对电力负荷进行分析,电力负荷分析分为电量分析和电力分析,主要内容是对电量和最高负荷进行预测"电量预测从时间上讲包括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和超短期预测四种,它们各有其预测的目的和意义。长期预测一般指10年以上的预测,中期预测一般指5年左右的预测,短期预测一般指1天以上至1年以下的预测,超短期预测一般指1小时以内的预测。其中的中长期预测为电力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影响中长期预测的主要因素就是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3.电力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电力己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技术条件,电力做为能源,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其自身成本,一千瓦小时的电力所能创造的产值,在我国,一般30倍于一千瓦小时电力本身的成本,在法国,一般是20一80倍,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保证电力充足,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2)、众所周知,电气化已经成为任何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假若一旦出现电力紧缺突然停电会给用户和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据专家测算,如果从2000年开始的缺电计算,5年来电荒给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己超过1万亿人民币,因此,电力工业必须适当超前发展,以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实行改革开放,吸引投资,一般投资者都要求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

3)、在实践中,我们能够了解到,电力投资占GDP比重很大,从而会对国民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电力投资将为6290亿美元,平均每年为251.6亿美元,按外汇牌价折算约需人民币2000亿元以上,电力基本建设投资约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33%左右。

4)、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各种途径了解到,电力工业的变化能够对整个宏观经济有着深刻影响。进行电力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涉及产业很多,如:钢铁、煤矿、矿山机械、水泥、建材、交通运输、金融证券等等。电力建设不能有序进行,相关的很多产业将很难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

4、实践中的电力对经济的影响及预测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我们能够采取多种方式来确定电力的弹性系数,下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叙述:方法1:利用历史弹性系数,取趋势部分,分段。方法2:利用历史弹性系数,采用拟合函数插值,分段。方法3:综合上轮的上升和下降过程,不分段,人工选取。若采用方法1和方法2,出现的问题是在收缩的转折点(2008年)和扩张的转折点(2012年)电量增速出现陡变,故不推荐。采用不分段,则混淆了收缩期和扩张期的特征,因为在10%GDP增速时,扩张期和收缩期的电力弹性可能完全不一样,故需人工调整,由于目前中国的经济处于较为稳定的区域(即变化范围小),故在收缩期电量的增速仍有可能高于经济增速。因此2008—2015年中国的电力弹性系数,人工按照1.2~0.9~1.3的趋势变化,这样电量增速变化过程比较平滑。选用第三种方式后,得到2006—2010年、2011—2015年、2008—2015年的电量增长率分别为15.70%、12.20%、13.90%。所设想的经济形势的变化轨迹,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由于中国此次经济收缩情况同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一样,尽管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增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但由于中国经济与其它国家的体制还不完全相同,宏观调控的作用力还比较强,且中国有着旺盛的需求,因此,此轮经济波动幅度不会太大。

(2)由于未来几年间中国的经济并没有进入到完全萎靡状态,我们从人均GDP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仍对钢铁、建筑等行业有较大需求,因此,我国的电量增速即便在经济收缩期,下降也不会太大。

5结论

关于上文中的观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经济周期在经济研究领域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虽然本文所作的关于未来几年经济形势变化趋势的假设结合了大量的经济专家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不确定性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等原因,上文所述结果在短期预测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随时进行动态修正。

参考文献:

[1] 段爱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负荷预测[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0,2(2):24.

[2] 朱成章.我国“十五”电力供需预测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1,3(6):-21.[3] 魏栋.嘉酒地区电力需求分析及预测[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4,6(3):35-37.

第4篇: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钢材;采购;集中采购

中图分类号:TG142.2 文献标识码:A

钢铁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没有钢铁材料就没有现代社会。钢材是现代社会的骨骼,作为人类用量最大的结构材料和产量最高的功能材料而言,钢铁材料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改变。我国是铁矿石进口大国,国内大大小小钢铁企业众多,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汽车、房地产、城市农村建设都使钢材需求量日益增长,也直接造成铁矿石现货、期货价格年年大涨。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节约钢材,降低成本是企业长期重视的方向。

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采购是第一环节,采购价格、采购时机都是决定本次物资采购是否合理的决定因素。采购是节约成本的第一步,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钢材价格波动,节约采购成本的最好办法就是预测价格趋势,尽量提前或推迟采购计划,最大限度实行趋势采购。

钢材采购人员要注意观察市场动态。尤其是近年来钢材市场价格波动很大,采购人员更要提高注意,看准市场动态,该出手时再出手,必要时预留提前量,杠杆采购、联合采购、趋势采购、标准化采购等不同采购方法灵活运用,这会给企业降低成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企业是大批量商品生产的主体,为了实现大批量产品的生产,也就需要大批量商品的采购。生产企业的生产,是以采购作为前提条件的。没有采购,生产就不能进行。企业的采购,不仅采购数量多、采购市场范围宽,而且对采购活动要求也特别严格。它要对全厂的需求品种、需求量、需求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对国内国外众多的供应厂商进行分析研究,还要对采购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操作,才能完成好采购任务,保证企业生产所需。

1集中型采购

集中型采购组织模式是指将采购工作集中在采购部门办理,总企业各部门、分企业及各工厂均无采购权。

2集中型采购适用条件

建立集中型采购组织的适用条件有以下几点:

①企业产销规模大,采购量值大,迫切需要一个采购单位来办理,即可充分满足各部门对物料的需求。

②企业各部门及工厂集中于一个地理区域,采购工作并无因地制宜的必要。或采购部门与需用部门虽然不是同处一地,但因距离也不是很遥远,通信工具相当便捷,采购工作集中由一单位办理,不至于影响需求时效。

③企业虽有数个生产机构,但是产品种类大同小异,集中采购可以达到"以量制价"的效果。

3集中型采购对企业的益处

集中型采购组织施行的采购是集中采购(控制采购的权力是集中的),它能给企业带来如下好处:

3.1协调采购数量

从历史的观点上说,集中采购的主要优势就是实现由累积数量所带来的有利价格。不幸的是,当企业追求集中采购的时候,不仅仅集中向供应商购买零部件,而且集中实际供货过程。这使人们普遍认为,集中采购会降低对内部客户需求的响应性。很多人认为集中化无非就是在经营决策制定过程中增加了另一个浪声时间的步骤。然而,由于存在着系统技术,从而使企业可以在分企业或业务部门之间集中确定统一购买共同采购的物品。为了促进这个过程,下级部门采购人员仍然可以保持直接向供应商下订单的权力。

总企业在汇总各分企业或车间采购员要求的同时,可以通过合并采购数量来达到物料成本的降低。实际上,随着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运营要求目前经常由用户直接发出,经企业或者高层采购部门少量的日常干预就可送达供应商手中。

企业还可以通过累加服务以取得更好的采购合同。几乎所有企业都依赖于运输服务来支持它们供应链的人库和出库部分。现在,企业经常使用集中控制的运输合同,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成本降低,而且是为了在所有地点取得统一的绩效标准。

3.2减少重复的采购努力

集中控制采购的另一个原因是要减少重复的采购活动。假定某企业的10个分厂位于不同地点,企业采用完全分散的采购结构,即每个地点都要负责制定它们自己的采购政策、程序和系统。这些分散的采购活动可能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重复:①10种物料发放表格;②10种供应商质量标准;③10种改进供应商质量控制的方法;④10种供应商绩效评价系统;⑤10种不同的采购培训手册;)10种制定战略的方法;⑦10种与供应商交换电子数据的标准。

明显地,重复的活动增加了成本,但是在价值增加方面却贡献很少。它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效率,使得各个运营单位之间缺乏一致性。采购人员应该在增值任务上花费时间,而不是花时间在不同运营单位间制定多余的或者独立的政策。标准化原则甚至可以跨行业使用。

3.3开发和协调采购策略的能力

对未设立集权采购组织的企业而言,开发和协调企业采购策略是一项挑战。一个问题是开发一个企业采购战略是否有利。在很多产业中,答案是肯定的。一项好的企业采购战略首先会提出运营指南,然后才提出稀缺资源的采购计划。它也能很好地协调资源利用和调配时间之间的关系,为各级经理提供操作指南,并为企业适应动态环境提供了弹性。

当今正在出现以下两个战略发展趋势:①采购的战术功能正在减少,更多的是战略功能;②企业正在将企业运营和采购战略计划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竞争战略计划。这些趋势需要设一个集中控制的小组来负责在组织的最高层制定采购战略。没有这个小组,一个企业将无法协调它的采购战略。

3.4协调和管理企业采购系统的能力

企业对先进采购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加。复杂采购系统的设计和协调不应该是个别单位的职责。如果每个分企业或者部门都负责制定自己的采购方案或者建立自己的编码方式,最终结果将是不协调的系统的混合。集中协调方式将支持系统设计并与所有部门都能很好地协调。

3.5采购技术的发展

采购人员不可能在采购的各个环节都成为专家,尤其是当采购部门变得更加综合和复杂时。发展专业采购知识的能力和支持单独采购单位的能力是集中采购小组的另一优势。下面列出了一些领域,在这些领域中集中采购小组发展专业技术,为分企业或者业务单位的采购人员提供培训和支持:采购谈判、国际采购、采购的法律事务、培训和发展计划、供应商质量标准、预算和测量系统、采购研究(包括宏观经济趋势分析)、价值分析技术、企业商品管理、所有权的总成本、团队建设技巧、全面质量管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技术。

3.6其他优势

集中采购可对大量资金支出拥有更大的控制权。存货数字减少是当今大多数企业的一个目标,这对有权监视每个运营单位活动的部门也很方便。从企业高层的观点看,集权采购应把控制总购买量增长作为主要目标。

结语

人均钢铁材料的消费量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人均钢材消费量还比较低;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较相差较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钢铁工业还有相当的发展空间。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有些方面还很落后,加工和制造业对新材料还有相当大量和急迫的需求,其他国民经济部门对钢材的需求仍然旺盛。因此,我们的钢材采购人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董千里. 采购管理[M]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2008.

第5篇: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1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顾名思义是指在Internet网上进行商务活动。其主要功能包括网上的广告、订货、付款、客户服务和货物递交等销售、售前和售后服务,以及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计及生产安排等多项利用In-ternet开发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提供企业虚拟的全球性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提高了服务质量、提供了交互式的销售渠道,最重要的一点是,电子商务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2电子商务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状况

2.1电子商务在国际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国际钢铁公司正在迅速走向电子商务,USSteel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购买了一个做钢材贸易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少量股份,在工业界引起了轰动。这表明钢铁工业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目标是建立战略同盟,强化钢铁公司的管理,并使它的网站为用户、销售商架起一座桥梁。MetalFirst公司致力于建设全球最大的在线金属交易市场。目前,来自109个国家的100000多个金属生产企业、经销商、最终用户及其相关企业和机构已经注册成为MetalFirst的会员。目前MetalFirst英文站点已经为全球3大金属行业站点之一,拥有覆盖全球的网络平台。通过MetalFirst,金属生产企业、经销商、最终用户及其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较以往获取更多产品、潜在客户、供应商及实时贸易信息,可以在众多全球买家面前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进而为MetalFirst的买家及供应商促成更多的商机。

2.2电子商务在中国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2.2.1中国钢铁企业电子商务概况。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钢铁行业所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按订单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是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钢铁行业本来是以大规模批量生产见长的。近10年来,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客户对钢材的品种、规格(如板材的宽度、厚度、镀层和机械性能指标等)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客户需求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特点。这种局面下,钢铁企业对用户需求的预测越来越困难,为了减少库存,节约成本,最有效的运作策略是将传统以预测为主轴的推式系统,改为以需求计划为主轴的拉式系统。企业生产将减少预测性生产,而变成主要按订单生产;生产模式也由过去大批大量生产方式改变成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进入21世纪,钢铁企业的经营从以运作产品为主已逐步过渡到以运营资本为主的阶段,企业的管理已经开始转变为数字的管理,企业管理数字化、计算机化、信息化已经成为资本运作不可替代的手段。因此,钢铁企业只有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才能使企业最终获得最大的资金效益和利润。

2.2.2电子商务在中国钢铁企业的应用情况。2000年宝钢公司信息化建设开始向“以客户为中心”实施战略转移。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以ERP系统为依托,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工程。宝钢公司早在2000年就与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电子商务网站“宝钢在线”,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工程。通过应用东方钢铁在线平台大宗物资的网上招标工作,截至2010年7月实现的采购额达150多亿元人民币,参与的供应商已近40000家。目前宝钢集团每年数万吨钢铁产品、数百亿元人民币的销售,包括出口都是在网上进行。宝钢发挥大型企业龙头作用,利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把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向客户和供应商两端延伸,带动整个供应链实现信息化。2年多来,网上用户信息服务系统开通各类用户近3000家,向用户提供合同信息、生产进度、质保书数据、产成品出厂实绩的查询和数据下载功能。网上订货系统以ERP系统为依托,以网络安全工程为保障,实现了实时在线的网上海外订货,支持公司的自营出口业务,获得大量的出口优惠,2010年累计完成销售额约120亿元。

目前“宝钢在线”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已经成为宝钢公司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成为宝钢上下游企业共同的信息化平台,宝钢以自己的实践充分发挥了大型国有企业在信息化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成为钢铁行业信息化的一面旗帜。东方钢铁在线是以企业对企业(B2B)电子商务模式为基础的,联合国内主要钢厂,立足钢铁工业,面向全国,瞄准世界电子商务潮流的,建立服务于整个钢铁行业的电子交易平台。在这里,钢铁企业的买家、卖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灵活的方式进行交易。交易平台通过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交易系统,将创建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为包括原料供应商、钢铁生产厂、贸易商、剪切服务中心以及最终用户在内的整个企业链提供增值服务,最终建成完整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集交易、管理、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于一体,覆盖全球的钢铁在线交易系统。

安徽钢材中心批发市场该批发市场开通全国首家网上钢材市场以来,受到了企业的追捧。当天便有全国15家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和100多家经销商入驻市场,开展网上交易,每天的钢材成交量在10000t以上。除合肥市外,该市场已在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建有指定仓库,交易商在网上成交后,可就近选择交货地点,凭市场认可的指定仓库提货单,便可在网上卖出钢材,最大限度地实现现货流通。

3电子商务在包钢的应用

3.1包钢电子商务概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包钢越来越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特别在钢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下,在历经入世后经济全球化荡涤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空前机遇,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成为包钢的主要驱动力,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也日显紧迫。包钢通过2年多的努力开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已经成功搭建起现代化营销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了现代营销管理系统的再造,为电子商务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3.2包钢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

包钢电子商务管理平台利用完善可靠的管理模式,支撑起了崭新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构架,不仅体现出集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为一体的集成思想,更把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功能集成起来,取得了非常实际的应用效果,已被各业务部门广泛接受。在大大降低管理费用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从陈旧落后的营销管理模式中彻底挣脱出来,使包钢营销管理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实现全方位电子商务奠定了基础。自包钢电子商务管理平台投入运行以来,各项工作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明显提高,提高了整个营销系统的核心竞争能力,仅2003年一年就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300万元,到2010年底累计实现经济效益3.2亿元,投入产出比收益明显。

4发展钢铁企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1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我国电子商务尚处起步阶段、初始阶段或初步应用阶段;②大部分电子商务是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即网上营销,网下支付,小部分是支付型电子商务,即网上营销,网上支付;③钢铁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自动化水平低,传统销售模式与电子商务的现代销售模式将长期并存;④多样化、多层次、多模式的有中国特色的钢铁企业ERP应用有关标准、规范既缺乏又不统一,急需加强;⑤与钢铁企业电子商务有关的标准比较滞后,投入明显不足。

4.2钢铁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继续抓好钢铁企业高层对电子商务的认识,通过论坛、讲座、观摩、考察和研讨,明确电子商务在钢铁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电子商务与生产、装备、技术、经营管理、企业战略的关系,了解电子商务在不同类型钢铁企业中产生实效的作用机理及获取效益的途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电子商务的投入产出模型。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并解决钢铁企业电子商务的共性问题。例如,冶金规范的问题、编码问题、效益量化考核的问题等,提出务实的指导意见。按照企业需求,组织专家对一些钢铁企业的电子商务工程进行咨询、评审和鉴定;组织企业专业人员进行电子商务规划方法论和可行性研究的培训。加强技术创新,大力促进电子商务应用成果向市场产品的转化,培育有钢铁行业特色的名牌信息产品和名牌设计工程企业。

第6篇: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Abstract: Material flows are the source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in the steelmaking process. Input-output modeling is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flow of materials and characterize the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emission associated with steelmaking process. This methodology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opportunities for reduc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ssociated with steelmaking processes.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can be achieved by changing the material inputs of the process being considered. A case study of steelmaking process is discussed, which shows that the method is practical.

关键词: 炼钢;物料流;环境;输入输出模型;绿色制造

Key words: steelmaking;material flow;environment;input and output model;green manufacturing

中图分类号:TF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069-03

0 引言

钢铁企业是一个以生产钢材为主的原材料制造业,属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时,钢铁工业也是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产业,是能源消耗、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大户。绿色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小、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大,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协调优化[1]。绿色制造是解决制造业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实施环境污染源头控制的关键途径。殷瑞钰、张寿荣、陆钟武等院士在国家“绿色制造与钢铁工业——钢铁工业绿色化问题”的咨询项目中指出钢铁工业实施绿色制造的重要性[2]。宝钢原董事长谢企华指出绿色制造是钢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3]。

炼钢过程是钢铁生产流程中的重要一环,其绿色行如何直接决定了钢铁产品的绿色度。在国家大力号召的低碳冶炼的背景下,有必要炼钢过程的绿色性进行评价。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Hayashi,Seiichi等研究了含不同成分的废钢按不同比例混合在电炉中炼铁对产品品质和环境排放的影响[4]。杨武建对炼钢污泥进行回收利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和较大的社会效益[5]。李海波等人以某大型钢铁集团炼钢厂扩建项目为基础,分析了该类建设项目工艺流程和产污环节;确定了转炉炼钢的重点污染因子是粉尘、烟尘等。通过实施治理措施,使排放满足总量控制指标,符合清洁生产要求[6]。李士琦等人提出了“太阳能光伏炼钢”概念,尝试完全以清洁能源替代炼钢过程所需的传统涉碳能源[7]。沈丽娜等人利用离子交换处理工艺对某炼钢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废水能充分回收利用,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8]。

1 炼钢过程绿色评价模型

1.1 炼钢过程的功能模型 炼钢过程的实质是一个氧化过程,就是用不同来源的氧来氧化炼钢原料中的各种杂质,将其中的碳、硫、硅、磷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炼钢过程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主要是碳,用于氧化物的还原和提供热能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化学消耗,后者主要是物理热的转化,而所消耗的碳元素,最终都转化为CO2,直接关系到温室气体的减排。除此之外,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冶金副产品,如:铁屑、钢渣、炼钢铁尘、除尘灰、高炉瓦斯灰等,因其中含有Fe、C、CaO、MgO等可再利用成份,称为可再利用资源,可以进行循环利用。

从本质上看,炼钢过程是集物质状态转变、物质性质控制和物流有序的生产制造体系[9]。在炼钢过程中存在三种不同的物质流动:①物料流:铁水、生铁块、废钢、碳化铁、铁合金及辅助原料如氧气、造渣材料、冷却剂和增碳剂等物质的流动;②能量流,即氧气、二氧化碳、煤气、电、天然气等能源物质的流动;③环境排放流,即尘泥、CO、SO2、NOx、粉尘、悬浮固体等排放物的流动[10]。对于炼钢系统来说,其功能模型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揭示炼钢过程物料资源和环境排放之间的关联关系是提高炼钢过程绿色性和降低单元过程环境负荷的重要基础支持。

第7篇: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首先,从国有经济的基本属性看。一有权属的公共性。国有经济体现“三个代表”和“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思想。二有权利的外生性。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的权、责、利,必须由依法授权的公共权力机构来设立、评价和调整。三有存续的必要性。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坚强支柱,是我党执政的强大物质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功能。四有功能的重要性。在我国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和冲击的困难时期,国有经济独有的防范风险转“危”为“机”,力保经济安全、增强调控能力等功能,对于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五有发展的长久性。市场经济发育是个长期过程,国有经济的作用不可替代,必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其次,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看。要辩证地看待国有经济的进退问题,“进”和“退”都是国有经济调整发展的需要。不应该过分计较不同地区不同成分经济的比重,应更多关注国有经济在新的历史阶段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充分肯定国有经济发展的正确导向和对经济运行态势的控制和影响。以南通为例,自2005年初市国资委成立以来,全市国有经济活力显著增强。至2008年末,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数量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不足1%,而资产总额却占13%,实现利税占6%以上。

第三,从新时期肩负跨越发展的重任看。南通市以江港能级提升、海港初步通航、大桥飞架南北为标志,迎来了波澜壮阔的桥港时代,带来了又好又快发展机遇,也为其加速崛起成为国有资本集聚地奠定了基础。在过去的6年间,南通市在基本完成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过程中,积极引进国有资本投入,石油、电力、造船、钢铁、化工、重装备等行业的16家中央国有大型企业的重大项目纷纷来通落户,累计投入近300亿元,凸显桥港时代先发效应。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打造桥港产业走廊,大批基础性、功能性、带动性很强的项目有待集中建设。

第四,从创建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企业文化看。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竞相发展,其实质就是多元发展理念的相互认同、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实施“三资并进”攻略,可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企业文化,从而为中小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增添原动力。

第五,从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看。以苏南五市为例,国有资本优进劣退,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从2004年的313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934亿元,增长153.49%。昆山市是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企业国有资产2003年到2007年三年增长3.5倍,达到348.25亿元。浙江省企业国有资产总量最多、增幅最大的地区,恰恰是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杭、温、甬。可见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国有经济同样发展快;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国有经济可以有所作为。

实施“三资并进”攻略,对国资、国企、国有经济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具体要把握四条原则:

一是坚持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要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通过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采用公司制股份制,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从体制机制上强化国企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其市场运作的适应性和自觉性。

二是坚持培育运用资本市场。要把竞争性领域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整体上市当作最佳体制模式,十分重视与资本市场直接接轨,实现更多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上市公司,大幅提升资本证券化、管理科学化、经营专业化水平,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劲的资本支持和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是坚持开放式多元化重组。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受国别、地区、行业、所有制限制,坚持市场配置资源,与跨国企业、央企省企、优势民企重组,通过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不断完善产权结构、经济布局以及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做精主业,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增强长远抵御防范多种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8篇: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城市房地产运行机制 发展模式 问题及对策

房地产业在许多周家已是成熟的产业,而在我国则是个新兴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激发了人们去探索这个其理论基础和客观发展规律的浓厚兴趣。

一、城市房地产业的重要性

房地产业是由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经济活动的企业组成的行业。其经济特性表现为通过对土地开发生产房屋产品,并以房屋商品进入社会经济的流通和分配领域,实现产业自身的经济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导向性产业。房地产业的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其自身特性决定了这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在我国,住宅投资的增加,被带动的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较大的产业有60多个,有力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直接为建筑业开拓市场、筹集资金、促进其资金周转;在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促进建材、冶金、化工、森林、机械等产业的发展,建筑产品中有70%的材料消耗涉及木材、水泥、钢铁、轻工及冶金、化工、石油、森林、机电等50多个部门20多个大类,近2000多种产品;房地产业的发展能够有力地推动金融业的发展房地产投资数量大,资金周转长,较一般产业的发展更需要金融业的支持。

2、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承载体,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兴起、发展所形成的独立产业。同时又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3、房地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繁荣。房地产业是一种城市形态的产业,其兴起和发展都离不开城市地域。它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中形成的独立产业,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主要是在城市形态中体现出来的。因此,房地产业的发展,在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的同时,直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城市房地产运行机制及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房地产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1、开发资金结构不合理。1997年以来,房地产投资的各种资金渠道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债券、利用外资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均呈现回落趋势,最低点分别出现在2003年和2001年。

2、资金投向结构不合理。2005年全国住宅投资总额为10768亿元,同比增长21.9%,比2004年回落6.8个百分点。从2000年起,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逐年降低,经济适用住房占比逐年递减的趋势使得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城市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不应求。高档商品房却不同程度地空置积压。

3、房地产价格增速过快。2006年前11个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每月同比涨幅少则5.8%,多则7.1%,后一个月比前一个月环比上涨都在0.5个百分点以上。同比涨幅高达两位数的如北京、福州等。屡见不鲜。

4、房地产市场商业贿赂盛行。近几年政策不断出台,用意在于稳定房地产价格,却收效甚微,除个别地区外,房价上涨势头并无减弱,其原因之一是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商业贿赂盛行,致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5、土地出让市场是一个权力寻租的场所。马克思曾经说过:“有百分之十的利润,资本就蠢蠢欲动了;有百分之百的利润,资本就忘乎所以了;而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那么上绞形架的事情都干得出来。”土地不仅是重要的资源,而且是可以获得高额利润的资本。获取土地在房地产业链条中具有始发的地位,使房地产商获取了可以运作的资源和平台。

6、投机炒风盛行、国外游资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尽管2000年以来房屋租赁价格年涨幅不到2%。但租金收益在多数地区仍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在其他投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特别是面对房价的快速上涨,各种社会资金为实现保值增值,转向购房投资。

三、城市房地产运行机制及发展模式的对策研究

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住房是住房保障制度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住房公积金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而资金保障是住房保障制度实施的重要前提。

1、建立房地产预警预报领导小组和各地市房地产预警预报办公室。国家建设部等部门在布置建设房地产预警预报体系工作中明确指出:“明确分工、加强协作共同做好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工作。各地区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原则,明确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制定系统的具体运作方案”。所以,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的运行机制首先必须解决组织机构问题。

2、建立专家会议与定期市场分析报告制度。主要由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作为顾问,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根据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提供的有关市场信息。对市场运行情况进行诊断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起到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媒体导向的作用。

3、稳定价格。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是各种各样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地方)政府、银行、开发商三位一体的既得利益集团显然是问题的核心。从理论上讲,房地产市场的供给要素的非市场化运营机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房地产市场的高位房价持续运行的直接后果就是形成了一个由失地农民、被拆迁户和多数购房者、租房者向前述既得利益集团快速转移财富的价值转移链,间接后果就是国家承担危机和信誉损失、银行信贷大幅度增加、贫困阶层增加、社会矛盾激增等。应采取打破土地供应链条、改变资金供给政策、调整税收政策、建立相关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引导社会需求消费观念、大力改变房地产供给结构、限制外资流入等针对性政策,尽快消除这一日益增大的威胁,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长远战略目标。

4、确立房地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理念。主导产业是指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那些本身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且能够带动其他行业增长的产业。主导产业着重强调的是产业的带动作用和扩散作用。而支柱产业强调的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份额。主导产业一般强调产业成长初期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而支柱产业可以由主导产业演化而来。强调产业成熟期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5、设计城市房地产政策与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用金融、财税等手段调控导致房价上涨或下跌过快现象的不合理因素,住房商品化也就是将住房作为一种商品推向了市场。因此,商品房的供给只能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主要以市场的手段来调节商品房的供求关系,挤出房价上涨过快或过慢现象的不合理因素;政府切实履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责任,因为房屋既是一种商品,又是一种公共物品,而且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第9篇: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 定陶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和“十三五”提质增效建议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大势 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 竞进提质 升级增效 加速快递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十三五”首都旅游如何转型 推进“互联网+” 加快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费县农商行:推动改制转型 持续提质增效 山东技改坚持转型发展推进工业提质增效 转型发展新战略 提质增效新路径 丽江: 特色产业引领转型提质增效 我国工业转型重在提质增效 中国国电:推进转型发展助力提质增效 “十三五”应贯穿新型城镇化主线 “十三五”以转型创新为主线的改革攻坚问题研究 “十三五”:江苏经济全面升级的关键阶段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三大导向 专家谈“十三五”:改革+转型大幕开启 “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问题探讨之一 “十三五”开局:新思路与改革价值转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十三五”主线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十三五”主线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袁雪")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国现在需要从要素投资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而创新驱动的增长主要不是靠投入量的增加,而是靠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正是编撰“十三五”规划之时。这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十三五’规划的主线,原因是我国几乎所有支撑要素投入型增长方式的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或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发展方式不转就难以为继。”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

发展转型,不是一个新提法,从1996年的“九五”计划开始,历次五年计划都对此做出了要求,但转身的质量不高。究其原因,既与观念转变、政策举措、体制改革不到位有关,也与特定阶段的客观支撑条件尚未根本变化、路径依赖性强有关。

如今这些客观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发展转型不但是“不转不行”,也是解决中国经济当下总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产业竞争力低、环境资源成本高、需跨越中产阶级陷阱等具体问题的“总钥匙”。 不转型难以为继

《财经》:今年一项重要工作是编制“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杜鹰:改革开放以来已编制了七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因为世情、国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经济进入以弱复苏、慢增长、多风险为特征的新常态,中国经济则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国民经济增速的换挡只是表面现象,实质是一系列条件变化和矛盾转化的叠加反映,归根到底要求中国加快国民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十三五”规划应把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作为主线,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从要素投入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的跃迁,保证中国经济换挡不失势、转型不转向。

具体来说,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放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保持国民经济一定增长速度为前提,为转型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以大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人力资本投资为切入点,为转型发展取势做好“两只眼”;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为着力点,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以统筹国内国外资源配置为依托,拓展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空间;以深化改革、强化竞争为动力,建立健全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财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国就强调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这种提法还能追溯到更早。在政府大力推动的背景下,仍未能彻底实现转型的困难在哪里?

杜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类似的提法,确实不是新近提出的。早在1996年,“九五”计划就提出了“两个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此后每一个五年规划都对经济转型提出了要求。

20年过去,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仍未从根本上实现转型发展。国家发改委在“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中指出,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产业优化升级进展缓慢,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发展要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典型特征是:从需求结构看,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从产业结构看,主要依赖工业扩张带动;从要素投入结构看,主要依赖物质资源和简单劳动投入推动,并带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粗放发展的明显特征。

经济增长方式迟迟未能根本转变,深究其原因,既与观念转变、政策举措、体制改革不到位有关,也与特定阶段的客观支撑条件尚未根本变化、路径依赖性强有关。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20年来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经济社会结构变革带来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强劲,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彰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度融入国际市场后,这些条件和优势被进一步放大。“萝卜快了不洗泥”,这些特定阶段的特定条件又反过来绑定了要素投入型增长方式,使之难以实现质变。

《财经》:现在这些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杜鹰:当前,我国几乎所有支撑要素投入型增长方式的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或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发展方式不转就难以为继。

一是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劳动年龄人口已呈现负增长,劳动力成本日趋上涨,通过城乡劳动力资源重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明显减弱;二是由依靠投资增长带来的资本劳动比上升,投资的边际报酬递减开始显化;三是长期的低水平扩张造成产能过剩严重,企业赢利空间收窄,同时又抑制了企业的再投资;四是以低成本支持传统产品出口增长已不具优势,且不可持续;五是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房地产、债市、股市各类风险积累,去杠杆化本身又制约了财政金融手段的运用;六是资源环境不堪粗放型增长的压力,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这些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也是好事,可以倒逼我们实现真正的转型发展。

中国现在需要从要素投资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两种增长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动力机制不同,要素投资驱动型主要靠要素的累加投放,而创新驱动的增长主要不是靠投入量的增加,而是靠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转型发展的核心指标,它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分工和结构变革,即产出增量中不能被要素投入增量所解释的部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财经》:亚洲地区,尤其是邻国日本和韩国,都有着和您刚才所描述的相似经济发展过程。它们的转型历程是怎样的?

杜鹰:对比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地区)的发展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在转型发展方面的差距。

日本在1950年-1973年期间,整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增长率为5.1%,台湾地区1970年-1990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增长率为4.5%,而中国在1992年-2010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只有1.2%,日本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的速度几乎是中国的4倍。

又比如,韩国在中等收入阶段(1972年-1997年),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1.2%、18.9%和19.9%;而在高收入阶段(1998年-2011年),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46.4%、-0.3%和53.9%,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大幅提高了34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而据专家测算,我国1979年-1999年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4.9%。 解决问题的总钥匙

《财经》: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具体问题,增长模式的转型会如何解决这些具体问题?

杜鹰:首先可以作为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需求是可以通过供给创造的,产能可以通过升级平衡,推动国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正是破解矛盾的总钥匙。

比如,一方面我国钢铁、有色金属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高强度钢、钛合金管材等高端新产品还需大量进口,此类现象普遍存在,意味着创新增长潜力巨大;又比如,“互联网+”推动了新业态井喷式发展,我国网上购物的销售额已超过进出口总额,有效地扩大了内需、带动了就业。

在传统发展方式边际效益递减的同时,新的发展方式孕育了巨大的希望、生机和潜力。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不断赋予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动力。

第二,是重塑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许多重大装备和关键技术仍依赖于人。例如作为信息产业“心脏”的国产CPU性能仅相当于奔腾3、奔腾4的水平,处理速度为世界先进水平的1/10-1/5;高档汽车的发动机,外资和合资品牌占国内市场的份额高达70%以上;机器人生产所需的高精密减速机、高性能交流伺服机、多轴运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基本被国外垄断;国产涡喷、涡扇发动机主轴轴承寿命远低于国外先进水平。我国每年高新技术装备的进口都要花费上千亿美元。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传统比较优势的消退,重塑竞争新优势已是重大命题和当务之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历史机遇,中国应该加大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本投资,尽快突破一批具有带动作用和战略意义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中国产业竞争新优势。

第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环境付出了过于高昂的代价。环境方面,多种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出环境容量,环境风险日益突出。

大气污染日趋严重,按照新标准全国有70%左右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能达标;水体污染突出,20%左右的国控断面水质为劣V类,57%的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较差甚至极差;土壤污染日益凸显,全国20%的耕地土壤污染超标,对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在资源方面,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3%,但消费了全球22.4%的能源总量、47.2%的钢铁、36.9%的铜和51%的铝。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这种生产方式不改变,中国要迈入高等收入国家行列,全球的资源也无法满足。

第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途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100多个国家赢得了独立,其中不少国家完成了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阶段的跨越,但真正实现现代化、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没有几个,大多落入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