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道路建设的生态效益范文

道路建设的生态效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路建设的生态效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道路建设的生态效益

第1篇:道路建设的生态效益范文

项目名称:青岛市黄岛区元宝石山小流域治理

项目地点:辛安办事处元宝石流域治理

项目规模:总投资250万元

建设时间:2005年

项目承担单位:青岛开发区薛家岛苗圃

二、项目区概况

2005年度元宝石山小流域治理位于柳花泊办事处东洞门村的西部。项目区土地部分为丘岭地,土壤多为砂砾石,山岭地带土层较薄,山顶有一水库,面积为800平方米。项目区属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四季特点明显,平均气温12.5°C,年活动积温4647.6°C,平均日照数2500小时,无霜期211天,农耕期283至293天,年平均降水量750mm左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而春季较为干旱。由于夏季降雨集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该区域是青岛市黄岛区生态农业规划区,同时项目区又是重要的观光旅游区,项目区内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提高小区的整体水平,目前项目区内恶劣的地质条件,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只有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态环境,才能对全市及黄岛区农业生产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项目区内地形条件较差,若遇雨季,山顶水库的水冲刷而下,带走泥土,使原本贫脊的山地更加恶化,给山下的村民及农田带来损失,影响了区域内人民群众生活的进一步提高。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极大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合理的进行治理,发挥整体效益,才是改善全区环境的有效途径。

三是通过小流域治理项目的实施,可以推动农业园区建设,辐射带动全区高效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

四、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是办事处及各村对小流域治理非常重视,要求迫切,为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了非常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是项目实施后,可以蓄水保土,绿化美化环境,极大地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突出。

综上所述,此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

五、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2005年计划总投资200万元,主要是进一步完善治理区域内的道路、护坡、水渠、截流蓄水,进行水土保护的营造,通过流域治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使生态观光园项目达到高效、示范、带动、辐射的效果,项目具体建设措施如下:

(一)工程措施

1、修建拦水坝一处,

2、修筑1000米生产便道1条,硬化砼路面。

3、修彻排水沟1000米,

4、灌溉渠1000米

5、砌石护坡500米,开挖运送土石方20000立方

6、平整部分土地用于育苗造林。

7、地下管网的铺设

(二)林业措施

在的山体上栽树造林70亩,栽植雪松、黑松、果树、茶树等苗木20万株,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筹集

(一)投资概算

依据有关部门核定的水利工程造价及所用物资当前的市场价格,结合项目区实际开发内容,总投资25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额190万元,林业措施投资60万元。

1、水利工程措施投资

(1)新建拦水坝一处投资45万元

(2)新建生产道路一条,铺设砼路面5000平方米,投资60万元

(3)修彻排水沟1000米,投资5万元

(4)灌溉渠1000米,投资10万元

(5)砌石护坡及运送土石方,投资40万元

(6)平整育苗护坡梯田50亩,投资15万元

(7)地下管网铺设,投资5万

(8)修拦水坝一处,投资10万元

2、林业项目投资

苗木投资60万元

(二)资金筹集

整个项目共需投资250万元,申请青岛市立项扶持100万元,自筹150万元。

七、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可以初步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上取得以下成效:

1、生态效益显著,大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耕地,同时道路的硬化、绿化,美化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2、社会效益显著:一是项目的水利建设和道路建设,可大大缓解项目区内水资源供求矛盾,调节水源的分布平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二是能发挥项目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区的小流域治理,三是通过流域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投资环境。

3、经济效益可观:该项目建成后,可改善山上山下的灌溉现状,还可推动农业观光园的建设,极大的增加农民的收入,使项目区内出现“山青、水秀、粮丰、林茂、民富”一派欣肷向荣的景象。

第2篇:道路建设的生态效益范文

关键词:校园绿化;多维养护;地域特色;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S7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87—2

0 引言

绿化景观建设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貌和人文精神的外在体现,是生物学,景观学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有机结合。正确的把握绿化景观的建设可以促进校园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可以积极推动校园的建设,校园绿化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观,对待不同学校应以实际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本文拟对校园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进行相应的探讨,给出合理化建议。

1 校园绿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校园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绿地是被使用频率较高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但校区内有大量的管线、较多的设施,绿地时常被分割的很零碎,给造景、种植和养护作业增加了难度。校园绿地经常会为了某种功能要求而进行改造。这种频繁的变动难有大树长成。因此,规划阶段就应该周全考虑今后使用功能,并留有变动的余地。特别要注意合理地组织道路系统,使种植与道路系统协调。同时,在设计道路系统时应充分考虑人们日常行走的习惯,不要过于拘谨,使人们为寻求方便而“开辟新道路”,使美好的绿地遭到严重的损坏。

2 校园绿地的分类

2.1 校园绿地中的广场绿地

校园中的广场绿地通常集中在校园入口处或者大型教学楼前,有统领校园绿地全局的作用,其形式多种多样。如农大主楼前的广场绿地属于较密闭的绿地系统,其中富含大量的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又在楼前设置花坛、树池。使其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群落,并与道路系统紧密结合,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将绿色的信息延道路发散出去。而农大教学楼前广场绿地则属于开放式的绿地,十字形道路将广场分成四个大小相等的区域,采取了对称式的绿化布局,乔灌木较少,而多以草本植物见长,使得教学楼前一片生机盎然。但广场采用光滑的大理石做铺装值得商榷,明朝造园家计成认为“各式方圆,随宜铺砌”。既方圆的式样各有不同,须适宜环境铺砌[2]。光滑的大理石在雨雪过后较为湿滑,使行走不便,应根据北方的气候及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铺装,避免造成负面影响而使绿地的价值降低。

2.2 校园绿地中的道路绿地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走廊和橱窗,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3]。与之相结合的道路绿地在任何地方都是绿化的重点,同时也是养护的难点。好的道路系统绿地可以减低街道两边的空气污染、太阳辐射、减低噪音并起到保护行人的作用[4]。但是道路绿地通常与城市中的各种管线处于一个地段而难以养护,甚至出现牺牲道路绿地为城市管线让路的情况。校园中的道路绿地应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如农大北门通向二食堂的道路绿地就十分成功,利用地形的变化组织了高低错落的植物搭配,乔灌木使用合理,并与图书馆前的小型广场紧密结合达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又如农大实验楼与各寝室楼之间的道路系统,丰富的道路依据地势延伸至各个寝室楼中,道路周围绿化面积大、树种多,给人以良好的行走感觉。并且在其中包含着大量的野生地被植物,产生了郊野的情趣。这时的养护工作应该是保留优良的野生地被植物,而消灭诸多恶性杂草。大树移植问题值得注意,该道路绿地系统在建设之初共移栽三棵大型松树,目前仅有一棵存活且长势不良,这为养护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校园绿化中对大树的移栽一定要谨慎行之。另外,在进行有边坡的道路绿化时,应根据目标植物群落与边坡坡比、边坡周围的植物现状和其动态发展规划来确定[5]。

2.3 校园绿地中的办公楼周边绿地

办公楼周边绿地通常是与道路绿地紧密衔接,有时也和广场绿地一脉延伸。因而在树种选择时应以色彩庄重、防噪音、抗污染强的树种为主,且不应该遮挡室内的采光。同时也可是在楼门前设置花坛及铺设草坪。花坛的布置应根据季节的变化种植不同的花卉,这在养护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花卉品种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尽量使工作者不会产生疲劳感,有愉快的精神状态为宜。养护管理方面主要注意枯枝落叶的及时清理及病虫害的防治,以免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

2.4 校园绿地中的寝室楼周边绿地

学生居住的寝室楼周边是容易被忽视的绿化区域,取而代之的是晾衣场等功能性设施,这几乎成为校园绿化的一大误区。作为学生休息的环境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本着寝室楼区旨在以人为本,改善生态环境的初衷,遵循植物造景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设计出不同景观效果的人工植物群落。在此基础上,配置必要的功能性活动设施。那么寝室楼区的园林化、生态化目标就可顺利实现。具有地方性的校区居住环境也由此指日可待[6]。同时,种植的方式也要考虑到养护作业的方便与低成本[7]。

2.5 校园绿地中的运动场周边绿地

一说到运动,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健康。而完整的健康概念,应是人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三方面的良好和完满状态[8]。学校中的运动场为师生提供了维护健康的场所。要使运动场真正发挥出健康的效益,其周边的绿化必不可少。在种植上,特别注意那些妨碍人们进行运动的植物,不宜栽植易引起过敏症状和种子飞扬的树种,如产絮的杨树、柳树等;不要种植有毒、有刺的花木,如刺槐等;不种植易生病虫害树种,以及有促癌作用的树种,如油桐等[9]。应大量种植抗风沙的树种,如家榆等;以及能够滞纳灰尘和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树种,如油松等。做到乔灌木高低错落的层次搭配。规划与养护时,既讲究运动的功效,又要追求健康运动空间景观简洁而美观的艺术效果,并与校园其他绿地结合,发挥最大生态效益。

2.6 校园绿地中的水生植物区及周边绿地

如果校园中有较大型水域,则水生植物就不能不考虑了。凡是生长在水中或湿土壤中的植物通称为水生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10]。与之相连的周边绿地中的地被植物和乔灌木则可以和水生植物区域组成局部的植物群落。农大就有三块较大的水域,如果能够加强投入和养护,则在收到良好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又为校园风景园林的建设开辟新道路。

对于校园中不同的地段,其绿化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引进“多维养护”的理念,并加以应用。

3 校园绿化的“多维养护”理念

绿化的多维理念即指时间对绿化空间所起的作用。它要把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不仅以三维空间为基础,而且考虑到随时间的进程,绿化发生的改变[11]。从建设阶段开始,时间因子就对设计效果产生影响,树木就处于变化状态中。校园的居住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希望绿地消长有序,保持园林恬静的氛围及树木整洁与合宜尺度。若任其生长,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建立校园绿化长效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

4.1 明确管理定义,把握管理要点

校园绿化绿化管理涉及面广、量大。管理人员既要通晓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业务监督和指导能力;既要保证绿化生长良好,又要善于做校园人员工作,取得师生对绿化的支持,才能落实工作目标,取得管理主动权。绿地的养护工作,无论范围或程度,均与管理有区别。再借用英国风景园林师学会的定义:“绿化养护工作应负责有关土地、植被和硬质景观的日常管理,按规定的方式和要求,使其得到合理的配置和维护,并能持续地发展其效益[11]。目前的养护,可分为初级养护和专业养护两部分。专业养护,应委托专业队伍完成。事实证明,一支有连续性,掌握高技术、高级能的专业队伍,其养护管理才能得到可靠保证[12]。而初级养护则由普通工人补充完成。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保证养护的质量,又可以降低成本。在养护中定植的苗木应该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抽稀。调整抽稀就是扩大乔灌木间距,提供继续生长必需的地上和地下空间。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它的美化效果,是经过多年的自然发展而成的,将对绿地景观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任何新栽植树木都无法比拟的。

4.2 完善绿地养护管理制度

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任,充分加强监督、指导的职能作用,坚决杜绝以评比来代替管理单一模式。应当实施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这才有助于绿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建议应尽早设立养护的奖励制度。这样可以有效地使用资金,把绿化养护工作做到实处,而且有利于树立典范,提高专业队伍的积极性,鼓励养护中的高技术含量作业,扎扎实实地做好绿地养护工作。

4.3 应用多种植物材料,突出地域特色

校园的绿化经过几十年的实施、总结、应用筛选形成了适应的乔灌草配套的基调品种,特别是推广应用了一些适合北方气候特点的植物品种,如:樟子松、油松、暴马丁香、垂榆、核桃楸等,这些植物体量适宜,生态效益好,具备自我维护的功能。校园还保存了丰富的花灌木,如:锦带花、红瑞木、连翘、榆叶梅等。然而,随着校园绿化的迅速发展,这些品种被反复使用,绿地给人以雷同感。因此应继续扩大植物应用品种,建议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提倡自然地被。要做到“黄土不见天”,地被和草坪很重要。但单一品种的地被,特别是草坪,养护工作量大,费用高。所以在大规模校园绿地的林缘内、林下和非主要道路两侧绿地中,应提倡自然地被,即以铺设的草坪生长高度为标准,允许多品种共存,以降低养护成本。这也是实现低维护、经济和自我维持的途径之一[13]。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校园绿地特色与社会生活和历史环境息息相关,它蕴涵着人及社会的内在素质,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历史积淀[14]。因此,校园绿地系统应该融合其所特有的自然地理结构、地貌特征、地带性植物及其构成的生态系统与历史、文化的凝聚,共同构成校园绿化的特色。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一个学校特有的文化资源。加强突出校园绿化的地域特色是我们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5 结语

校园绿化养护管理是校园绿化长远发展的必要手段,在校园绿化中的重要作用勿容置疑,同时,校园绿化在城市整体绿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校园绿化中运用植物多样性和突出地域特色对建设生态校园有重要意义,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杨增光.(日)高原荣重著.阎德潘译.城市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2] 刘乾先译注,园林说[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3] 梁永基,王莲清.道路广场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5]?(日)山寺喜成,等著.罗晶,等译.恢复自然环境绿化工程概论—坡面绿化设计基础与模式设计[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6] 徐德嘉.浅谈居住区的园林化问题[J].中国园林,2003,

(3):56.

[7] 江石萍,彭易兰.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研究[J].中国园林,2003(3):29.

[8]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9] 孟祥彬,于滨.园林中的健康空间—城市健康运动公园[J].中国园林,2003,(12):50.

[10] Michael P. Masser, Water Garden, Southern Regional Aquaculture Center Publication No.435,March 1999.

[11] (英)Brian Clouston著,陈自新,许慈安译.风景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2] (德)A?Bernatzky著,陈自新,许慈安译.树木生态与养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13] 况平,关于城市草坪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林,1998,(1):22.

[14] 沈益人.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J].城市问题,2004,(3):8

第3篇:道路建设的生态效益范文

我们国家的林业在经历了初期发展阶段和中期阶段后,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步入了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林业生产与发展受国际社会关于林业转轨态势的影响,林业发展举步维艰。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曾经对林业资源进行过掠夺式的开采,这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地破坏,也为林业自身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甚至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天,这些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迫使我们不得不冷静深入地思考,思考我们林业发展的未来道路以及怎样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理性的分析与科学的论证之后,我们明确只有选择走生态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复合式新道路,我们的林业才能实现长足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坚持走生态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复合式新道路是时展的必然,是党和政府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不二的选择。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走新型林业复合经济发展道理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首先,生态工程建设要求林业走复合发展的道路。越是那些经济落后、位置偏远的地区,生态环境往往越恶劣,这是因为传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过度开采,缺乏科学布局和规划导致的直接后果,只有从生态环境建设大局考虑,才能统筹好养护与利用的关系,林业发展才能步入健康的发展之路。其次,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林业发展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不断有资金投入,仅仅依靠国家投资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这就有必要依靠全社会的支持,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促进林业的长远发展。最后,这是我国当前国情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口众多,再多的收入只要一平均,得出的数字就会少得可怜,因此,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无论做什么事,我们必须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这些都是由我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其次,从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只有选择高度重视林业养护与科学发展林业经济并重的道路,林业经济才能为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才能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新条件,但如何利用好这种难得的发展机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要利用好这样的机会,首先要对林业养护与发展复合式的林业经济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林业养护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林业经济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过去那种只知道开采和利用地发展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毁灭式的破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必须把林业养护作为主要手段,既要向林业要经济效益,又不能破坏林业的生态效益,养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对于这一点,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复合式林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林业的养护,林业经济要持续发展,林业产品是基础,对于这些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对产业链条的延伸是主要手段,而这些都要依靠林业养护来保证,没有良好的林业养护做前提,林业经济的复合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此外,更新观念,理性分析,科学认识有限的林业资源,从而确定一条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进而充分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道路。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林业资源更是如此。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森林可以实现自身繁殖、更新换代、自主发展的观念,相对于人口曾经稀少,人对自然资源依赖性较低的时代来讲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在现代化经济异常活跃、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条件下,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无污染、清洁、环保、绿色、宜居、和谐等概念应运而生,这自然提高人们对森林抑或林业发展的期望值。因此,林业养护与林业复合经济自然被高度重视起来。

做好林业养护工作,才能为林业经济的复合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为了把养护做好、做扎实、做深入,应该围绕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科学调整林业结构。改变以往林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缺乏的状况,努力开拓林业新产品。通过科学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重点地培育经济性树种,通过对自然生长树种的选育、引种、驯化、嫁接等的加工利用,探索树种新的功用。从生态经济效益出发,考虑多树种综合配置的种植方式,改善各植物种群的互生关系,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在增加种植面积时,要充分掌握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种植一些有市场潜力的新品种,避免盲目发展。二是注重林业生态效益。当前的林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林业经济的综合效益,因为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紧密相联,密不可分。首先,林业的生态效益是以经济为落脚点的,它通过经济效益来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总量,效益越高,速度越快,总量也就越多。其次,它属于一种劳动再生产,生态效益必须有约束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它必须保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绿色产业是它的支柱产业,具体方式包括以林养林、林农结合等。

第4篇:道路建设的生态效益范文

关键字:小区绿化生态园林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the speed is more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Especially residential area greening construction more seriously by the people.

Keywords: residential green, ecological,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TU985.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居住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居住地中间建设一些绿地和绿化设施,给人们创造了一种花繁叶茂、美丽舒适的生活、休息环境,使其充分享受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优越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及城市建设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发展的速度更是突飞猛进。尤其是居住小区绿化建设更为人们所重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其息息相关。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之余来到这些舒适的自然环境里调剂精神、陶冶情操。小区绿化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生活空间,随之小区绿化的功效越发显现出来。居住小区环境绿化、美化以及提高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运用植物材料构成既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的生活空间成为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小区绿化在理论上也具有了相对的科学性,现在有下面几点进行解析:

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在居住区内不透水的部分(道路、建筑广场)比例较大,而绿地面积已经很少,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诸要素,(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如同样是道路地坪,石板嵌草道路要比纯铺装的道路地坪好。同样是景墙透空,植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同样是休息功能的建筑小品,花架要比亭子更能提高绿视率。

二、绿化设计“以人为本”

居民在小区绿地里游览,游人一般是由老、中、少不同的人群组成。他们又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约占游人一半以上。人们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更主要表现在社会性方面,日常中主要通过公共性和私密性表现出来。不同年龄的人或人群,甚至同龄人直接或间接地显露出有理性、有控制、有选择的共同活动和与他人交换信息或自由行动。

小区内的绿地给人们提供了活动和相互进行交往的场所,人的一生约有1/2以上的时间是在居住环境中度过的,小区绿地又是人们居住环境不可缺少的户外生活空间,是人们休息活动与人际交往的最佳去处。在这种空间里,人们感到舒适可以自由安闲地进行交往活动。人们相互交往需要舒适的活动空间,其活动主要表现为:公共游戏、演出、交谈、体育活动等。人们在交往中往往还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前者的游憩需要一定面积的广场、铺装地和一定数量的坐凳,或亭、廊、花架等以容纳较多的人进行活动;而后者则只需要较小的空间尺度并随之较小的游人密度。

人们对绿地使用的不同需求以及游人分布状况和对空间处理的要求,使用功能与绿地铺装比例的关系以及建成后的使用效果等,都是我们园林绿化设计中需要重视的基本要素。

小区绿化为游人的各种活动创造了舒适的场地,其功效主要体现为游人“共有”这一特征,人们在绿地空间里自然发生着公共性活动。因此,在居住小区绿化设计中应该把满足居民进行活动和交往的需求作为小区发挥绿化功效的需求,列为设计的重点;遵循以人为本。

三、生态设计

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因此,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居住区绿地设计是园林设计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研究和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居住区绿地设计的先决条件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二)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地单位面积的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系数=叶面积/单位面积。园林绿地中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决定园林绿地生态效益 大小的最具实质性的因素,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陈自新,1989)。运用生态园林原理,设计多层结构,乔木下加栽耐荫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构成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得到最大的叶面积总和。

(三)努力提高物质、能量、信息的循环。

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种类的植物,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使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净化土壤和增强肥力,并吸收空气中的CO,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适当多种植女贞、槐树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减少对危害性大的害虫的控制,以求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动物等防治害虫,以生物治虫为主,尽量少用化学药剂防虫,使环境不受药剂的污染。

四、避免选用树种、花卉不当

居住区绿化要适地适树,尽量选用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和花卉。不但可以降低绿化费用,而且还有利于管理养护。由于居住区内居住楼的数量、高低、方位、空间大小等不同而造成不同的局部环境,且造园植物又各有其特有的生长环境,因此植物的种植和艺术配置要依据植物的特性和特殊的生态环境来进行。居住区植物配置应注重乔、灌、草复层结构植物群落的建成,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发挥生态效益和功能,增加生态作用。居住区绿化在强调平面布局的同时,还要在垂直空间上注重乔灌木与地被植物及草的分层结构搭配,这样既有利于植物的抗逆性。又达到了多样化的生态效应,在总体布局中应与整个大范围空间环境取得一致,形成以小见大的生态系统平衡特性。多采用藤本植物和各式花卉进行墙面、阳台的绿化、彩化,并且充分利用花卉的各种造景形式来点缀,丰富居住区内空间景观,营造舒适怡人、自然和谐的生活空间。

五、各园林要素与居住楼体风格及人文环境难以和谐统一

第5篇:道路建设的生态效益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植物布局 ;配置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已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合理布置植物,选择合适的植物,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来选择绿色植物,从而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植物布局现状分析

(一)绿化植物配置缺乏多样性

当前,一些城市为了节省资金,仅仅局限于选择苗木植物,却忽视了落叶林在绿化植物配置的重要性,由于绿化植物种类单一,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美观性,也不能实现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生态效益,其主要体现在可能会造成病虫害的发生,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也可能影响城市绿化工作,因此,注重绿化植物多样性的配置原则,才能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针对绿化植物种类单一问题,政府及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绿化植物没有充分体现因地制宜的配置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应注重因地制宜的原则,只有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绿化植物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才能实现城市绿化建设的生态效益,但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的现象,甚至有的城市化大量的资金引入外来树种,如北方种植南方植物,植物选择不当,不仅影响了植物的生长,也给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整个城市的绿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植物选择不当造成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现状不是很好。

(三)绿化植物缺乏管理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存在重种植、轻管理的现象,若只注重种植植物,却没有进行后期的管理,则容易造成城市园林内杂草丛生,甚至可能会出现病虫害的现象,进而影响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另外,城市绿化植物选择规划也存在不完善的现象,虽然近几年人们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但是,一些城市在园林规划中,由于缺少详细的规划,并且也缺乏专业人员来开展园林规划工作,导致在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中,不能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影响,甚至有的城市利用污染城市环境的农药和化肥来进行植物种植,农药、化肥的使用,不能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效益,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效益得不到提高。

二、绿化植物合理配置,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一)注重绿化植物合理配置的多样性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存在种类单一现象,因此,在选择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时,应注重多样性的配置原则,充分考虑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环境、城市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一些增加生态效益、季节性的植物种植,注重植物绿化的季节性变化,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美观性,也可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因此,在选择种植植物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创造观赏景观的植物,如葛藤、毛白杨、垂柳等植物,也可以选择一些花类、颜色种类丰富的植物,如紫叶碧桃、美人梅等,注重常绿和落叶树种的搭配,也应注重植物种类搭配的高低错落,实现夏天绿叶成荫、冬季树木常青的三维空间景观现象,从而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二)坚持绿化植物因地制宜的配置原则

在选择绿化植物时,应以生态环境理念为依据,注重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不同的生长环境,选择不同的园林绿化植物,从而实现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在选择绿化植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特性和适应环境条件等因素,注重植物的合理搭配,若植物搭配不合理,则容易造成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将把梨与桧柏、侧柏、爬柏等植物混栽,云杉与稠李等植物混载,则容易引发梨桧锈病、云杉稠李果锈病的发生,因此,科学合理配置绿化植物,从而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另外,在选择绿化植物时应注重植物间互相共存、有相互竞争的关系,例如对于女贞、槐树等蜜源植物在一起,其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但是,对于胡桃、松树、白桦等植物,则不能混栽在一起。随着城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对于工业区的绿化建设,应选择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植物,如臭椿、夹竹桃、荷花玉兰、棕榈等植物,这些植物都可以很快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于城市道路两边的绿化植物,则需要选择具有净化空气的植物;对于城市小区居住的绿化植物选择,则需要充分考虑遮阴采光等因素,可以选择乔木、低矮灌木等植物,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绿化植物的美观性和观赏价值,也可以起到遮阴的效果。

(三)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管理

绿化植物种植完成后,加强园林绿化维护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加大城市园林绿化的宣传工作,让全国人民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引起高度的关注,若引进的植物缺乏维护和管理,则容易造成植物大量死亡,从而造成园林绿化建设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单位,应做好绿化植物的维护和管理,要求园林人员应定期对绿化植物进行维护,为了提高园林人员的维护和管理水平,园林绿化管理单位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园林人员的养护管理水平,树立正确的态度,从而加强绿化植物的维护和管理,以保证植物顺利生长,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进而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结束语: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实现生态环境的重要表现,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注重园林绿化植物的合理配置,遵循园林绿化植物因地制宜、多样性的配置原则,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气候条件的绿化植物,加强绿化植物的维护和管理,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从而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一定的贡献。

第6篇:道路建设的生态效益范文

在1996年美国生态学家辛·范·迪·瑞恩(SimVan der Ryn)与斯图亚特-考恩(StuartCowan)提出生态设计的概念,即: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本文以西安市汉城湖公园为例,从植物配置、景观设施、水体生态设计及道路铺装设计四个方面来探讨生态设计在郊野公园中的运用。

设计区域基本概况

汉城湖位于西安市西北部,原为团结水库,水面最宽处为80米,最窄处30米,水深4至6米,湖面850亩,是集防洪保安、园林景观、水域生态、文物保护和都市农业灌溉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公园。

经过市政府近6年的综合整治、开发建设,以汉文化、水文化为主题的汉城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总库容137万立方米,拥有850亩水面、1031亩景观绿化

汉城湖公园的生态设计

1.合理构建植物群落

(1)植被类型合理搭配

西安市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由于夏季炎热且光照强度大,大草坪根本无法为外出行人提供绿荫,更加无法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且草坪易种难养,管理费用大;因此在空间上,以乔木+灌木+草本地被+草地的植物搭配模式为主;在品种上,根据不同季相选择不同树种搭配,不仅能最大程度提高叶面面积和绿量,且景观层次与色彩变换丰富,亦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树种选择合理搭配

树种选择是生态风景林设计的基础,只有选择合适的树种,才能表达设计立意,发挥生态功能。在汉城湖公园的树种选择中,尽量保留现有乔木、灌木资源,以乡土树种为主要树种,营造具有乡土特色的本地植物景观,诠释鲜明的地方文化内涵。如用西安市的乡土树种石榴树构筑水岸景观;用柿树紫薇散植、丛植在林间或道路边的林缘地带,展现繁花似锦的景象。同时,适量引入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的外来景观树种,如云杉、榆叶梅等,营造一个种类丰富、绚丽多姿的温带露地植物园。此外,选择对粉尘、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工业气体排放污染物抗性强的树种,以适应规划区的气候条件,并实现抗污、净化空气等生态效益。

2. 景观设施生态设计

(1)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

根据已有建筑特色,结合丰富的风能资源,建造以风车为造型的功能建筑,观景风车建筑的顶部可通过风能发电。建筑分为四层,首层为汉文化展厅,二层为休闲茶吧,三层和四层为观景瞭望台,可俯瞰岛内自然植被、鸟类及各处美景。

景点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实现绿色环保的生态效益。例如,园内的灯均选用太阳能照明灯、风光互补路灯、草坪灯等环保型灯具;观景廊的顶部设置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发电等。

(2)收集和利用天然降水

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雨水收集的原理和技术,如修建雨水池用于截流、处理雨水;建立雨水花园等,尽量避免使用硬质材料作为地面铺装等方法

此外,整个汉城湖公园的给水系统可设置通过打深水井,然后利用风车动能抽水。在排水上,建立雨水管网系统,搜集雨水,实现循环生态效益。

3. 园内湿地生态设计

公园湿地对水环境的净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湿地植被减缓地表水流的速度,使水中泥沙得以沉降,同时经过植物和土壤的生物代谢过程和物理化学作用,截流水中各种有机的和无机的溶解物和悬浮物,将许多有毒有害的复合物分解转化为无害甚至有用的物质,达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目的。

(1)利用动植物改善水质

1)加强水体生物的多样性

为增强水体的生物活性能力,采用微生物技术和措施,对水体和底泥污染物进行分解,还原水生物,净化水质。如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改善水质,从而产生生态景观的效果,或水上搭建植物浮岛,让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质,净化水质。

2)加强水体植物的多样性

为改善水质,利用植物根系吸污的功能,在水岸种植各种植物,净化水质。如在水底种植沉水植物、沼生植物、湿生植物,吸收水体污染,净化水质,营造水岸生态景观。

(2)利用电能的水循环处理

利用电能,在湖内设置喷泉,对水体进行经常性地曝气,保持水体的活性,改善水质。

(3)驳岸的生态处理

改变土基草坪护岸和木桩护岸的形式,砌筑“可渗透性”的生态驳岸。如嵌草砖。

4. 道路铺装生态

注重道路系统的生态化设计,园路设计和植物景观相协调。选用能够提高层面透水等物理性能高的材料,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

结语

随着市民对休闲公园环境及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公园生态环境需要作出相应的优化与调整。在这种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郊野公园的生态设计应当成为未来公园建设与发展的主导方向。

第7篇:道路建设的生态效益范文

观光农业是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可吸引游客前来观、尝、娱、劳、购的农业类型,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复合经营型产业,具有“农游合一”的性质。

观光农业园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但是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许多项目由于规划不当而惨淡经营。本文就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园进行规划和设计方面的探讨,以期对观光农业园的设计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一、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原则

(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观光农业一般是在原有生产基地的条件上,进一步开发而成。因此观光农业园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同时,观光农业园必须结合所处地区的人文景观与文化,将生产、旅游综合考虑,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

(二)发展特色,营造主题。观光农业的景观资源具有地域性,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历史及特点,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挖掘资源潜力;同时,注重所处地区的人文与文化,加强对传统民间风俗活动和具有时代特色的项目的开发和乡村环境的营造,创造出有特色、有主题的农业观光园。

(三)效益兼顾,持续发展。农业观光园在保证游客使用舒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闲置空间,仅兴建必要设施,并且尽量使用当地传统做法和乡土材料,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一定要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观光农业的建设,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产生好的生态效益。并通过观光旅游活动,宣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人们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以提高全民素质,产生好的社会效益。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观光农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二、观光农业园规划方案

(一)观光农业园功能分区规划。依据园区的资源基础、景观特征,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重庆市铜梁桂圆都市生态农业园区为例。根据项目特点及综合现状评价,规划成“二心四区”的功能分区布局。“二心”即人口管理中心与综合交易中心;“四区”指生态养殖加工区、高效园艺生产区、生态农业庄园区与观光农业休闲区。

1. 人口管理中心和综合交易中心

入口管理中心因经营管理农业园而设置的专用区域,主要为管理、接待等功能,方便游人集散。综合交易中心主要承担产品展示销售、产品信息、餐饮住宿、娱乐服务等功能。

2、高效园艺生产区

农业生产是观光农业的主体部分,是农业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分为种植和养殖两大部分。高效园艺生产区属于种植部分。该区域有温室、大棚、组培车间等设施,主要生产一些特色、反季节花卉及蔬菜,同时还培育一些花卉、蔬菜繁殖幼苗,并种植一些观赏价值高的乔木与果树。主要承担现代高效特色园艺生产、特色乡村景观体验、农业科普教育等功能。

3、生态养殖加工区

生态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生态养殖加工区属于农业生产的养殖部分。该区域主要承担生态综合养殖、绿色生态食品加工等功能。

4、观光农业休闲区

观光农业休闲区应与环境相协调,注重环境质量与生态保护,强调文化内涵与旅游参与性。其设施包括老年公寓、度假村 、服务接待中心、儿童游乐园、野营烧烤、水上活动中心 、露天茶座、濒水茶室 、景观建筑。主要承担休闲娱乐、商务接待、生态渔业综合开发。

5、生态农业庄园区

生态农业庄园区其设施包括高档别墅群与水库建筑、水上娱乐、休闲茶场、野外露营与烧烤、森林球场、森林游戏、景观与绿化建设等。主要承担开发高档别墅住宅、农耕文化体验、水上娱乐。

(二)观光农业园其他规划。1、园路规划

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农业园的使用功能出发,建立循环路网。园区道路采用3级道路系统布局 。1级道路即主干道,为园区的骨干道路系统,满足各种车辆通行;2级道路为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重要景点;3级道路即游步道,主要为观光农业园展示区的游赏道。

2、园区绿化设计

园区绿化设计从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为突出 “桂都”特色,规划选择桂花为主要树种,并搭配其他常绿树种香樟、天竺桂、杜英等,做到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

三、 小结

第8篇:道路建设的生态效益范文

关键词: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策略

引言

林业建设可以优化人们生活环境,也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如今更应该从林业的生态效益出发,从而提高营林能力,建设出一条符合实际林业发展的经济道路,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提高林业生态发展能力,下面通过林业生态发展战略思想,进一步分析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几方面内容:

1发展林业的战略思想

从发展角度分析,发展林业的目的在于持续平衡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环境发展为根本,坚持生态林业建设,从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出发,开发出一条符合实际发展的林业建设道路,从而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提高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明确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林业生态发展战略下,也要从居住环境和农业与工业生存条件出发,做到生态战略上的有效发展,并且有计划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方面建设能力。通过最佳的经营策略,不断提高战略思想转变,明确林业发展阶段不同特点,从而选择不同经济发展战略。从实际建设内容出发,在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的计划,保证林业发展战略下林业的长期稳定建设。从客观方面分析,在林业生态发展战略下的林业开发与保护是一场持久性的战略,其发展更是有着不同的意义。

2最优森林经营的基本原则与重要性

最优森林经营是“持久战”战略的基本目标。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生产力,提高森林利用率,提高森林的社会效益。

2.1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原则

生态战略发展下,必须保证森林覆盖率,在这一原则基础上,需要从资源优化出发,从林业开发与保护出发,相关工作人员与部门必须明确林业发展也代表了国家建设能力,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方面,在维护自然生态与人们生活环境方面必须把握好尺度,如今,各个国家都在积极保护林业生态,森林覆盖率必须达到标准,明确覆盖率建设目标与基本保护的内涵,同时结合实际经济发展效益,找出符合物质建设方面,包括林业的结构、树木的品种,结构、林龄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有规划,也要有布局,通过这些问题之间的有效协调,使得林业资源种类丰富起来,这样以覆盖率为基本原则,提高林业数量。从而进一步发挥出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2.2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原则

提高森林生产力,是森林经营中的一个中心任务。也要积极分析影响森林生产力水平变动的因素,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林业发展能力,明确不同地区发展不同林木营林,明确适宜林木生长的环境因素。要保护好良好的立地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必须要保护现存的常绿阔叶林,并积极营造针阔叶混交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自行调节、自行施肥能力,改善立地条件,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森林生产力。

2.3林业生态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林业生态战略在建设过程具有非常的意义,尤其在具体发展战略落实方面,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之间是一体的,在可持续发展情况下,实施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基础上,一旦这种关系被破坏就会影响可持续发展进程,严重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在当前发展背景下,林业资源的生态作用非常明显,必须以生态系统建设为主体,明确可持续发展重要性,在林业产业化发展前提下,以优化经营为主,找出符合发展的可持续利用优势。这样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找出实施与定位的有效项目,进一步深化发展,从而不断建设生态林业。

3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

3.1通过对林业生态发展的实际问题分析

就要能够通过针对性策略进行应对,笔者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了探究,制定了相应策略,希望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起到促进作用。对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将自然和经济、社会等复合于一个系统当中,而可持续林业目标只有在自然以及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中才能得到有效实现。这就需要对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有效专业技术进行研究,将森林资源承载力进行有效提高,对森林生态过程进行有效维护,这样才能对人们的林业需求得到满足。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就要将国家意志转化成有效自觉的地方行动,还有是要能够建立以及完善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以及法律体系等,这样才能有效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地位。

3.2对林业生态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科学的采取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明确林业经济的促进作用,重视相互之间的关系,明确生态环境的破坏必然会造成经济发展限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从而积极发展林业建设,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要重视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做到开发有度,优化有效。从木材的生存向生态建设转变,发挥出更高效的生态林业功效,从具体措施与实际操作过程出发,对于重点林业工程项目积极给以完善,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落实,针对林场等企业,要加强管理与监督,转变经营思路,通过造林成效的提高,保证我国林业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3.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存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前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因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而受到制约,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前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其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

综上,从林业发展情况看,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这也明确了林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部门,必须从林业生态发展战略出发,结合有效制度,进行强化管理,同时更要坚持发展林业建设,明确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重要发展战略,做好林业生态发展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合理开发,提高林业生产效率,为林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保证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李丛.林业生态建设中政府职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4.

第9篇:道路建设的生态效益范文

关键词:北方城市;道路绿化;模式;乌兰察布

城市的道路就像连接整个城市的骨架,道路绿化则是城市绿化的核心所在,把城市中所有分散的绿化点及绿化面都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城市园林绿地。一个城市绿化面貌的好坏直接反映在道路绿化上,通过城市道路绿化,可以了解到这个城市道路环境是否得到改善,以及城市景观是否得到了提升。城市道路绿化的好坏还会影响当地招商引资,优秀的道路绿化是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因此,城市道路绿化是一个城市对外的名片,集中体现了整个城市的绿化风貌以及城市的景观特点。

1城市道路绿化现状

在乌兰察布城市道路绿化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在设计道路时并没有考虑绿化问题,道路绿化都是在道路修好以后才开始进行规划和建设,导致道路建设和绿化建设之间的脱节以及道路与绿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1道路建设与绿化建设脱节

城市道路在早期的设计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绿化的问题,导致许多道路并没有为绿化预留出足够的用地,后期进行道路绿化规划时就出现了绿化带宽度不达标、绿化效果不明显等情况,且整体的道路绿化无法达到统一,残缺不全、形态不一、缺乏美观。

1.2后期绿化建设忽视了实际需求

后期绿化忽视了道路本身的交通功效,造成了绿化与道路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城市电缆、光缆等多埋藏于地下,道路绿化在规划的过程中忽视了绿化与这些地下管网间的关系,在后期绿化建设时就会出现诸多不便。

1.3道路绿化缺少层次性与多样性

首先,与大多数北方城市一样,乌兰察布的城市道路绿化在对乔木与灌木种类选择上较为单一,单调的城市绿化树木无法与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相匹配。其次,在进行道路绿化搭配时也较为单一,整体缺少立体感,过于单调扁平化,季相变化不明显。最后,较少应用乔木、灌木、宿根花卉等常绿植物,使得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和绿化功能都相应降低。绿化没有从人们的实际需求出发,只片面强调美化效果,没有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盲目模仿其他设计和选用外来植物,不符合因地制宜的绿化原则。

1.4前期建设投入过多,后期却不注重定期的保养与维护

道路绿化后期的维护比前期的种植建设更重要,良好的后期养护能够确保城市道路绿化的长效稳定,养护工作需要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如果错过了植物养护期,则很难达到理想的养护效果,植物的生长也会受到阻碍。北方城市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道路建设经费不足及绿化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等原因导致,这些问题使得道路建设者在施工后不愿对道路绿化进行管护,且管护水平低,造成了大量维护资金的浪费。

2城市道路绿化模式遵循的原则

2.1安全性原则

北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首先要遵循安全性原则,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人们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道路绿化设计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交叉地带的视距三角形区域以及弯道内侧区域的安全问题,在十字交叉路口以及弯道内侧区域的绿化都应该预留出充足的视距,在视距范围以内,尽量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花草,避免选择高大的乔木,乔木应当用于外道外侧成行种植,这样既可以展现道路的整体走向,又能调节驾驶员视线变化,最大限度提升驾驶员的交通安全系数。分车绿化带作为分隔道路人流与车流的重要道路绿化建设,还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美感。在选择分车绿化带的树木品种时,要尽量避免高大乔木,尽量选择低矮灌木丛,搭配草坪,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司机视线不受阻碍,又能有效缓解司机的视觉疲劳,避免司机疲劳驾驶。在道路绿化中增加常绿植物,可有效避免眩光,乌兰察布应多种植榆叶梅、丁香、金叶榆、沙地柏等植物。乔木与地被植物搭配的方式是两侧分车绿化带的最佳选择,不过在进行乔木种植时,要保证所种植乔木的冠下高度不会干扰行人与车辆的通行。

2.2生态性原则

城市的道路就像连接整个城市的骨架,道路绿化则是城市绿化的核心所在,把城市中所有分散的绿化点及绿化面都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城市园林绿地。一个城市绿化面貌的好坏直接反映在道路绿化上,通过城市道路绿化,可以了解到这个城市道路环境是否得到改善,以及城市景观是否得到了提升。城市道路绿化的好坏还会影响当地招商引资,优秀的道路绿化是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因此,城市道路绿化是一个城市对外的名片,集中体现了整个城市的绿化风貌以及城市的景观特点。

1城市道路绿化现状

在乌兰察布城市道路绿化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在设计道路时并没有考虑绿化问题,道路绿化都是在道路修好以后才开始进行规划和建设,导致道路建设和绿化建设之间的脱节以及道路与绿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1道路建设与绿化建设脱节

城市道路在早期的设计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绿化的问题,导致许多道路并没有为绿化预留出足够的用地,后期进行道路绿化规划时就出现了绿化带宽度不达标、绿化效果不明显等情况,且整体的道路绿化无法达到统一,残缺不全、形态不一、缺乏美观。

1.2后期绿化建设忽视了实际需求

后期绿化忽视了道路本身的交通功效,造成了绿化与道路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城市电缆、光缆等多埋藏于地下,道路绿化在规划的过程中忽视了绿化与这些地下管网间的关系,在后期绿化建设时就会出现诸多不便。

1.3道路绿化缺少层次性与多样性

首先,与大多数北方城市一样,乌兰察布的城市道路绿化在对乔木与灌木种类选择上较为单一,单调的城市绿化树木无法与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相匹配。其次,在进行道路绿化搭配时也较为单一,整体缺少立体感,过于单调扁平化,季相变化不明显。最后,较少应用乔木、灌木、宿根花卉等常绿植物,使得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和绿化功能都相应降低。绿化没有从人们的实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乌兰察布城市道路、地理位置以及城市风向等因素,让绿化的生态效益最大化。在进行植物品种挑选时,应当尽量选择园林植物,这是因为城市道路多为狭长形线条空间,自然环境较为复杂,选择优良的园林植物不仅能够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城市原有植被和自然景观,有效维护这些原有资源的生态功能,还能够在此基础上打造丰富多样的景观造型,为城市道路绿化增添生机与活力。

2.3多样性原则

传统单一的草坪式绿化已不适应当前乌兰察布飞速发展的城市经济要求及生态环保要求,绿色生态效益极低,导致城市道路绿化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要改善这一现象,就必须遵循多样性原则,打造灌木、乔木与草坪、花卉互相组合的立体化道路绿化景观,真正体现出现代城市的道路绿化特点。在进行绿化树种选择时,乌兰察布多为常绿植物搭配落叶树种、速生树种搭配慢生树种、乡土树种搭配外来树种,运用乔木、灌木、藤草花等自由搭配,不仅增加了绿化植物的比例,还使得整个城市的道路绿化更加富有层次感,体现了绿化物种的多样性。

2.4因地制宜原则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时,有诸多限制因素,除规划出了严格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外,还建设了许多公共基础设施,比如地上有许多架空线,地下安装了各种管道、电缆等,要在如此复杂的城市道路上进行道路绿化建设,就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进行市政规划时就要同时进行道路绿化规划,结合本市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市政建设等因素,选择合理的道路绿化植物,以及科学的植物搭配组合,将绿化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在地下管线较为集中的道路两侧,应当尽量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不适宜种植乔木;在相对贫瘠的道路区域,则应当选用耐贫瘠的绿化植物。

2.5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城市美观与人们需求结合起来,设计出有温度、人性化的城市道路绿化方案。设计出的道路绿化既要保证人的安全,也要让人感受到绿化的美,让人在道路行进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确保道路绿化能够真正给人们带来视觉和感官的双重享受。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还要突出当地的人文特色,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应当设计一些以乌兰察布人文元素为主题的绿化景观,真正做到自然与人文的高度统一,为乌兰察布的道路绿化增添更多的艺术性与人文性,打造特色的城市道路绿化。

2.6艺术性原则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时,除了要考虑绿化的功能性,还要考虑绿化的艺术性,将艺术与功能完美结合,让整个城市的道路绿化都能变成一幅优美的画卷,让人们行走其中时,既能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又能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在将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结合的过程中,乌兰察布市采用了变化与统一、协调对比、障与透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变化与统一是指利用重复来展现植物的统一性,相同的距离种植同一品种相同树龄的行道树,每棵树旁又配以高矮形态各异的植物,让整条道路的绿化显示出统一中的变化。协调对比是指将彩叶树种或开花植物点缀于绿化植物周围,起到互相映衬的效果。障与透相结合是指将高大乔木种植于那些破旧的建筑物前面,周围的地方则种植灌木丛,形成富有层次的景观变化,既起到了遮挡老旧建筑物的效果,又为城市市容增添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搭配低矮灌木丛,让整体的遮挡显得不那么密集,整体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3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趋势

未来乌兰察布在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将整体呈现出环保化趋势和彩色化趋势。环保化趋势是指树木本身不会产生污染,没有飞絮和落果情况,同时树木还能吸收和净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彩色化趋势主要是指种植出绿色以外颜色的树种,主要有彩叶树种和观花树种,将这些树种与绿色植物进行搭配组合,让彩叶树种的优势特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