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艺术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牢固,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粗心,计算方面还有待加强提高,解决问题还需个别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教学实践活动。教材编写的特点 :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构建和谐教育生态的学校教育理念,在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抓手,教学常规为基础,积极争创先进教研组,认真开展教学教研,推进教研组建设,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积极推广新课程,以新课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以校本研修为主,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组织的有续性,教学方法的适切性及教学技能的确当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集体学习与研究,注重合作与交流,在新的教改形势下,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断提高专业化素养。
二、 工作目标
以中学学课程改革为重点,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动学习提供理想的课程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艺体课程的发展功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成功,增强艺术教师的学术意识、研究的习惯,善于总结和反思,不断积淀文化底蕴,在厚积中求薄发,在积累中求创新,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建立精品战略,强化一流意识,从而使我校艺术教研工作有新的突破。
三、工作措施
1.加强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提高教研、教学实效 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组织好新教材的学习研讨,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确立课改的理念和策略,领悟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钻研教材教法。
2.规范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加强集体备课,关心指导年轻教师的备课,交流教学方法教学心得,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共同研究教材教法,针对存在问题共同商讨对策,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共同进步。
3.树立团结协作意识,增强教研组凝聚 本教研组教师比较少,校点比较散,因此团结协作是我们教研组的团队精神,只有团结协作的教研组才能做好各项工作。为促使年青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早日挑起大梁,教研组要加强对年青教师的培养。为年青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技能的成熟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使年青教师由稚嫩走向成熟、稳健的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年轻教师要善于吸收同行优秀的经验,充分珍惜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4.以各项艺术活动为契机,注重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力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感悟艺术的美。
5.积极探索“每天半小时活动”的方法,开展小型多样的艺术比赛,继续开展各项艺术活动,加强“轻轻唱”艺术团和“翰墨飘香”书画社的建设,使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突出,成绩显著。
6.以学校教导处计划为指导,积极配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7.认真向其他先进的教研组学习,取长补短,争取在新学期艺术组的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8.教师争取机会外出学习,及时补充营养,将最鲜活的艺术之花开到最艳。
四、艺术教育特色系列活动展示:
1、十月初举办“阳光下成长”榆中六中第一届八年级合唱比赛。
2、元月举办“迎新年”师生书画展。
3、艺术课“送教下乡活动”。
4、音乐研讨课。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工程力学所牵涉的内容繁多,包括力的基本知识、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以及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分析。如果不对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和归纳,就会给学生一盘散沙的感觉,不利于学习和掌握。所以,要对内容进行归纳,加以整合。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分为静力学、材料力学两个模块。力的基本知识、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归入静力学模块;杆件的内力分析以及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分析则归入材料力学模块。
(二)教学的侧重点
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为度[2],突出专业特点。工程力学这门课涉及多个工程领域,如土建、能源、机械等,对于不同的专业,工程力学这门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主要是机电设备生产现场操作以及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鉴于岗位的需求,教学的侧重点和其他专业有所不同,比如:它不必像建筑专业那样要掌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但要掌握好静力学中力的基本知识,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材料力学中杆件的内力分析以及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分析等知识,尤其应把重点放在连接件及扭转件的强度校核。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无所谓优劣,只有合适与否,能否让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是评判教学方法合适与否的唯一标准。由于教学对象为高职高专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因而首先应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突出专业特点,还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一)讲授过程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工程力学和大多数理科课程一样,有大量的公理、定理以及定义需要记忆,所以往往在讲授过程中学生就容易感觉枯燥无味。在力学教学中要多用生活中实际的例子,使得本来枯燥的定理、公式变得容易理解。比如:讲到力矩的时候,可以举扳手拧螺帽的例子来说明,力矩的大小与力的大小以及力臂的长短有关,进而提出问题“怎样用扳手才更省力”,讨论力的方向与作用点对力矩的影响。通过举例,使得学生感觉力学知识并不是离人们的生活很远,而是与生活密切相关,这样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突出专业特点
工程力学学科几乎涉及所有工程领域,大多数工科专业都将其作为专业基础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工程力学要突出其专业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举相关例子。比如:机电一体化的学生大多数要考取车工中(高)级操作工证书,那么在讲“圆轴扭转强度和刚度计算”时,可取工程中常见的车床主轴为例。这样,一方面为后续证书的考取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工程力学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对其专业有很大帮助。
(三)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在思维活动中,思维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构成了思维主体和思维对象发生联系的中介和桥梁。没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人们的思维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对于工程力学这门课的学习,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利用比较思维法,讲解力的三要素和力偶的三要素。将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力偶的三要素“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力偶的作用面”进行对比,这样更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另外,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一味地套用公式、定理,往往就会走向一个极端,因而需要把学习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比如画弯矩图的时候,有些学生的弯矩图总画在受拉的一侧,必须让学生把弯矩图与结构的挠曲线结合起来考虑,这样想着结构的变形情况画内力图,出错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三、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量大,任务重。如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即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并讲述相关知识。教师书写板书会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内容枯燥呆板,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会大打折扣,这和创建“有效课堂”的理念相违背。所以,单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课程的教学。若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工程力学这门逻辑推理性很强的课程,也不完全合适。这是因为,多媒体教学虽然具有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的优点,但对逻辑推理过程的演绎则显得力不从心。而传统教学方式擅长逻辑推理过程,更加适合学生的思维过程。[3][4]因此,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讲“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时,就适合用传统教学手段,因为物体的受力分析是一个逻辑思维过程,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从而得到结论。若用多媒体教学,观察、思考和分析这一过程就很难完全展现。又如:在讲解“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时,在黑板这个平面上很难形象地描绘三维空间,这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出立体空间,使立体空间变得直观,更容易使学生建立起立体空间的概念,有助于学生对空间力系等方面内容的掌握。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地演示出来,这一点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对于教学手段的应用不能一概而论,而要灵活选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进行适当的考试改革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摇篮,由于中职院校专业技术性极强,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此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应运而生。本文首先提出一体化教学改革在中职院校开展的重要意义,并以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为例,分析目前电类专业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一体化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
中职院校;电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职院校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职院校领导开始重视起一体化教学在中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于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传统的刻板教学方法更是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抽象让电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止步不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然而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中职院校教师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电类技术的积极性。
1一体化教学改革在中职院校开展的重要意义
1.1一体化教学适应了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大纲要求
近年来,我国各大中职院校开始开展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改革大纲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和学生能力可持续发展”和“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改变了“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课程思想,建立了“以能力本位,以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改革正是符合了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大纲要求,在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1.2一体化教学满足了社会岗位的人才需求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摇篮,技术专业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对此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生产一线的实用性人才,提出一体化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体化教学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导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到岗位工作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熟悉生产工艺流程,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1.3一体化教学是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随着诸多中职院校电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教师紧抓课堂教学的质量,缩短理论教学的时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了一套符合电类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环节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对中职院校教学质量有极大的提升。
2电类专业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抽象乏味,不易理解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具有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抽象的特点,导致教师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不易学。同时《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主要涵盖的内容是安全用电、室内照明电路、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低压配电装置、架空线和电缆、直流稳压电源等操作技能和电路基本物理量、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与磁、交流电路、电容器、变压器等基础知识,知识的专业性极强,对于初学者的学生而言,过于抽象,难以理解。
2.2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分离
在大部分中职院校在对电类专业教学时,教学方法较单一,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把理论和实践人为分离,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同时理论知识学习课时要多于实践操作的教学课时,枯燥乏味、冗长的理论知识根本无法调动起学生对电类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3欠缺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是主要得执行者,但是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在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对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指导和培训,很多教师只擅长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并不过硬,大大影响了这类教师对电类专业的学生教学的质量,更是不利于中职院校一体化教学的全面推广。
3电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举措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针对以上对电类专业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形势要求,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这将困扰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摆脱困扰,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可以看出中职院校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一条符合中职院校电类专业学生特点的一体化教学,具体如下:
3.1整编符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材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通常都是分段式的教学模式,然而中职院校采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对于《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中许多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的理解、难点的突破都有赖于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充实演示实验、实物展示、技能训练等内容,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接近1:1。如在教《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电工器材,不能光讲白炽灯原理,而是要增加对节能灯、LED照明等现代化的新光源应用进行深入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中更贴近生活实际。同时《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技能、方式方法都要进行分类和整合,教学计划中可以设置教学项目,每个项目设置若干的任务,然后把所学知识内容综合起来,如在学习电动机,主要以电动机为教学主体,通过知识链接,可以让学生了解磁与电、单相交流电、三相交流电、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方法技能”介绍了识读电动机铭牌、安装(折装)小型电动机、电动机的维护和检修等技能方法。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编写适合中职学生教学的教材,教学知识内容要与时俱进。
3.2创新多样性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方式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要坚持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将电类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合起来,通过多样性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更高的技术能力,更加适合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室建设的实践应用中我们体会到,只有让学生能充分接触实物实验、实训,才能达到通过实验、实训帮助学生理解电工理论知识,掌握电工操作的基本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操的成功体验过程中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部分实训室的管理宜由统一的上课管理结合对学生开放的课余管理结合,使学生能在其感兴趣的时候及时动手体验。电工基础技能实训室的建设,必须打破一间实训室就能满足所有技能实训的设计思路,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达到充分满足学生实训需求为目的,当然要结合各校的实际,做出最为实用的方案,才能使《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真正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3.3培养一支符合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执行力,往往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要更高一些,一体化教学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不仅仅能够教学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够将电类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转变为电工技能,知识与实践的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从而成功塑造更加符合电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对此,对于培养这种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中职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首先,要引进双师型教师,要到各大高校区聘请专业化教师,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壮大学校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电类专业的教师在寒暑假到电类专业相关企业进修参观和学习,大量的专家讲座、各类的在职培训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再次,要加大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沟通力度,实现二者的互融式教学。从而加快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程。
4结语
一体化教学改革是目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中职院校领导应该坚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和中职生的特点,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统一结合的教学举措,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然后再通过实践操作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漏洞,从而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电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中职生毕业后更快的从学生转变为职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韦国期 单位: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毕银彦;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2期*
[2]马俊芳;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年20期
[3]翁雪平;职高电工专业电力拖动“一体化”教学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5期*
[4]刘志伟;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尝试与反思[J];《当代职业教育》;2013年08期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四、五、六学年,共八个班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我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的教学,将欣赏评价、绘画表现、工艺制作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种有趣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基本技能和色彩的传统教学。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和色彩的传统教学,扩大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本学期我要“站稳第一课堂,稳抓第二课堂,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服务好。
三、具体工作:
1、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培训,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2、课堂教学、教研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堂上应一改往日单纯的教师大量讲解,范作演示,学生作业的常规模式。应将分工合作、交流讨论、情境模拟、资料调查、角色扮演和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提高审美表现能力。在新课程指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同时设计上好每学期一节课,起到学校县级骨干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认真抓第二课堂,促进部分学生美术个性的发展:
抓好特色美术兴趣小组,促进部分学生美术个性的发展。结合课题研究进行辅导训练,有计划、方案几活动记录,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画比赛,力争为校争光。
4、其他工作:
(1)县城里唯一一所公办寄宿制学校,因为寄宿制是我校的特色,所以每学期要迎接大小检查十余次。为了学校能够顺利完成迎检工作,我会全力配合有关领导作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这学期我依旧是原班副班任,我力争多抽时间,配合正班任稳定学生的情绪,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完成冬季扫雪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3)每一学期学校都要积极响应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开班会、对会,若干次,以及家长会,各项比赛、活动若干次,力争要帮助相应班级绘制好黑板。
四、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
因为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要做到“动而不乱,管而不死,张弛有度。”
强调学生注意安全,尤其是在手工制作课上,更要把“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同时注意班级卫生。
2、自调颜料比较难把握,应该注意课室卫生,用品的清洗。
一年级小朋友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学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学生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技法的个性,但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一致性、习惯不统一化,给美术课的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并能用彩笔表示各种色彩,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3、欣赏感受剪纸、撕纸、折纸艺术之美。
4、探索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各种物体以及丰富画面的色彩。
5、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食物之美,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二)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充分学生对卡通形象的感受,在学习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进行探究。
3、领会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美术作品中的区别,让小朋友们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措施: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进度
时间内容课时
第一周到第八周:部分书本内容——16课时
第九周到第十五周:儿童画——18课时
一、指导思想
以XX公学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和小学部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公学“高端办学,卓越发展”行动方略,全面实施卓越绩效准则,聚焦内涵发展,打造一支“高素养、高水平、高学力”卓越教师团队,为学校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工作重点
1、以“博爱·致公”共同价值观为核心内容,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2、进一步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力度。
3、积极组织本学部全体教师参加市区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工作,进一步做好网络继续教育学时统计及验证工作。
4、规范教师培训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学部教师培训制度和教师培训档案。
5、进一步落实教师培训的财力和物力支持与保障。
6、认真完成全体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1、制定教师学期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对已经开展的各类型、各层次的教师培训进行重新审视,对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培训进行总结、完善、提高,加以规范化,系列化。
2、制定教师培训奖惩制度。参加继续教育是所有教师应尽的义务。要将教师培训和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职称评审、考核、聘任、评优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3、建立健全的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建立教师培训个人电子档案,教师培训的档案由学部统一管理。科学规范整理教师培训资料,到学期结束时完成教师培训的比较完整、完善的档案。包括出勤、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情考核等输入电脑,并打印成册后存档,让老师能清晰了解、查看自己的培训情况。
(二)进一步落实教师培训的财力和物力保障
1、每年学部在制定年度财务预算时,支出中都单独列出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研活动等专项经费,为教师培训提供经费保障。
2、学校教师参加网络继续教育学费等先由个人支付,待学年结束后,学习成绩合格者,学校规定按统一标准给予报销。
3、教师到校外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校不能安排车辆接送的,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交通和误餐补贴。补贴办法为:以考试考核成绩合格报销当年学费、车旅费和误餐补助,以每年不超过8天计算,超出量自费。
(三)进一步强化校本培训
1、加强师德师风培训。深入开展以“博爱、志公”为核心内容的XX公学愿景与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活动。
(1)开展年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使全体教师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形象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培养思想健康、行为规范的学生。
(2)开展班主任、全体教职员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培训。帮助全体教职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工作的标准,严禁一切形式的体罚、变相体罚、有偿家教等违法违纪行为。
2、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为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根据教师职业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要求,以学科课堂教学、主题活动课程为主阵地,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
(1)实施名师团队发展行动计划。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本学期将开展“135”主题式培训和“315”个性化培训。“135”培训就是指新教师1年内与名师结对,重点是常规教学过关;前3年是参加学校教学比武,重点是课程与教材过关;5年内完成向骨干教师转变,在学校重点课题中发挥重要作用。“315”是指教师以3年为一个周期性发展阶段并做出规划,由1名名师工作室担任导师,带领5名教师开展创新性教育教学研究团队。按照“合格教师——教学新苗——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名师名家”五个阶段培养,做到“有个性化名称、有培养目标、有实施计划、有研究课题、有获奖成果、有教育博客”。本学期要重点抓好“抽赛课”制活动和新课程·新理念教学大赛两项工作,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搭建岗位练兵的平台。
(2)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语文教师的课文诵读比赛、下水文比赛;数学教师解题能力比赛;英语教师即兴演讲比赛;艺术教师的基本功展示,教师的个人书画作品展;全体教师粉笔字比赛等。
3、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培训。以课题立项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指导教师撰写研究方案,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将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学校的学习型教育环境建设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本学期,重点扎实推进人人参与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做好3-5个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以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4、加强心理健康培训。借助“心灵阳光”平台,发挥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博士的作用,开展系列心理健康讲座,向全体教师进行心理疏导,以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智慧,感悟人生哲理,缓解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让每一位教师身心愉悦地开展工作,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师团队氛围。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积极引导教师,运用教学理论,对教学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使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体现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有效性。组织教师参加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多媒体电教设备使用及维护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6、鼓励教师学历进修,已具有合格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应该参加高一层次学历或第二学历进修。
(四)进一步抓实市、区和街道三级培训
1、抓实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1)公需科目培训。严格按照XX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暑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周”的活动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全体公民办教师参加“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远程网络学习,确保人人达到18学时的要求。
(2)专业科目培训。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30学时的专业科目培训。
2、抓实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新聘到我校工作的教师必须参加校内有关培训。主要内容有:师德修养;学校基本情况;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现代教育技术及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等。新任教师的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必须在一年内参加以培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主的培训。其中新任师范类毕业生教师的培训时间应不少于60学时,非师范类毕业生的进修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3、抓实骨干教师培训。积极支持、鼓励各层次的骨干教师参加相应的国培、省培、市培,并认真做好骨干教师培训后在学部内对教师的二次培训工作。做到让人先走出去,把好的知识,好的教学理念带回来,带领全体教师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五)进一步落实继续教育验证工作
1、以学部为单位,认真做好教师年度继续教育学时验证工作。每周教师发展处专职干事负责人负责制定好所管研训内容的考核办法,平时认真记载,定期检查,期末将教师研训考核成绩上交教师发展处。所有校本研训活动的绩效考核结果都将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做为评优晋级等评比活动的重要参考。
2、做好教师培训数据统计、分析和培训资料录入工作。推进全体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实现网上选课、远程学习、网上测试、学时统计和学时验证一体化。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4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9人,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但有部分学生能力较差,惰性较强,思维能力较差,应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的面还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小数乘法,这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小数乘法可以先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然后现再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从而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措施: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4、充分利用课本中主题图的数学信息,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计算的兴趣。
课时安排:8课时
(二)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教学时要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的算理及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措施:
1、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要关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启发,相互影响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4、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关注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指导,同时还关注学生的一些解题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按排:11课时
(三)观察物体,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的方向所观察到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的方向所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措施:1、充分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和学生动手搭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2、切实组织好课堂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四)简易方程:这单元内容在学生学习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意义表现在: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3、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其中用quot;是学习方程的基础,quot;是学习quot;的基础,quot;则是quot;的发展。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简易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措施:1、关注具体实例,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2、教学时,充分用好教材资源,进而从本地、本校的特色出发,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题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课时安排:12课时
(五)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这些图形面积的计算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而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过程。另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两个quot;介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和数学家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丰富学生对我国教学史的认识。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算理)
教学措施:
1、加强直观操作。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切忌由教师带着做,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在本单元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切忌由教师直接演示讲给学生。利用讨论和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困生进行适时点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课时安排:9课时
(六)统计与可能性。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教学重点: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2、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及求法。
教学难点:1、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2、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并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措施:
1、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掷硬币、玩转盘、摸卡片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试验中直观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等,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教学时结合学生已经很熟悉的平均数、进行对比教学,以帮助学生弄清中位数和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使他们明白,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
3、中位数在一组数据的数值排序中处于最中间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调查活动,然后再利用中位数的这一特点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
教学时间安排:4课时
(七)quot;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数字编码简单方法的探索,学会用数编码。
教学难点:数字编码的运用。
教学措施:
1、创设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探讨用编号的方法来区分不同的人或物。
2、恰当把握教学要求,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线能力。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会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学科综合实践措施
《电工技术》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很活跃,提高了课堂效益。如讲到“相量形式的欧姆定律和基尔荷夫定律”这一节时,做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把一个R-L-C的串联电路接在交流电源上,然后用电压表分别把R、L、C两端的电压测量出来,让同学读出数据,同时板书记录数据,请同学们一起总结数据,得到:(1)R+VL+VC≠V(2)VL〉V然后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1)为什么VR+VL+VC≠V,难到交流电路不满足基尔荷夫第二定律吗?(2)为什么电感两端的电压会高于电源电压,即分电压大于总电压?提出问题后,学生们都感到这个现象很奇怪,大家积极思考,在老师的启发下,就连原来听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同学也开动脑筋分析问题了,课堂上大家积极发言,通过教师学生一起分析,学生掌握了在正弦交流电路中不同性质的元件串联,各元件电压之间存在相位差,所以总电压有效值不可能等于各电压有效值的代数和。在交流电路中欧姆定律、基尔荷夫定律都是用相量来描述的。通过演示,结合电压相量图进行分析,加深了同学们对正弦交流量存在相位和数值关系2个方面的认识。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还要通过实验现象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找出答案。因而在较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感到有趣,有用,因而自己想学、爱学、并能做到主动地学。
2理实一体化教学,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
《电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中许多知识来源于实践,因此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尤其是教学上的难点有赖于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比如,在讲授串联电路谐振这一节时,讲到当激励电源的频率等于电路的固有频率时,电路发生谐振,且串联电路达到谐振时,阻抗最小,电流最大。同学们反映谐振的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且电路达谐振时的特征也不易记。针对上述问题,用低频信号发生器、扬声器和一个由灯泡、电感、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进行课堂演示。由于同学们对低频信号发生器十分陌生,于是,先在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上扬声器,然后用手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细调”旋纽,这时,同学们可听见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频率在变化,这样大家对该信号发生器发出的正弦波电信号的频率是可以改变的有了感性认识。然后再将由灯泡、电感、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用手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细调”旋纽,改变信号的频率,同学们便可看见只有在某一频率信号下,灯泡发出的光最亮。即此时电路发生谐振,这一频率就是电路的谐振频率,而在这一频率信号附近,灯泡发出的光都没有电路谐振时发出的光强。这就表明电路发生谐振时,阻抗最小,而电流最大。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学生很快弄清了谐振的概念,对电路达到谐振时的特征也记忆深刻了,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避免了出现老师在课堂上难教,学生在教室里难懂的情况,这比在教室老师仅靠一只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所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3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帮助教师突破难点课
对于一些难点内容,学生不好理解,如能结合演示实验,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演示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把学习的主动给学生,难点也就容易讲解了。
4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和实做能力
现在的学生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做能力较差。当然实做能力是靠多方面来培养的,但课堂演示也是提高学生实做能力的一个手段。很多学生善于识别书本上的东西,但不会识别实物。如有的学生对电阻、电容分不清,甚至连基本的电工元件也不认识。通过边演示,边实验,边讲解,学生们可逐渐认识一些简单、常用的电工元件,熟悉一些常用电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所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实做能力的提高。
5《电工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实施及教学评价
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的特点,教师应依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课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并根据教学内容整理和自制示教板,配好学生实践操作时所需的仪器、仪表、电机、工具等。另外,课前应先将学生分成小组,选好小组长,事先对小组长进行重点指导,必要时,在课余时间他们预先进行动手实操培训。做到课前精心安排,周密设计。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演示操作及相关内容的讲解,进行总结并引出一些概念、原理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把理论知识通过操作练习进行验证,系统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实操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强调操作安全,提高实操的效果,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发现错误操作立即纠正,保证实操的准确性。这样课前精心准备,课内边讲边做,教师巡回指导,组长协助辅导,保证了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和良好的教学秩序。在学期结束时,《电工技术》课程的考核采用实践操作加理论考试的形式。在考试内容的设置上,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将学生平时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平时成绩纳入考试内容的范畴。如将考试成绩分为平时成绩、试卷成绩、实践成绩3个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平时学习态度、在学表现等,试卷成绩以闭卷考试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等,实践成绩包括操作能力、自主能力、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