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车床数控编程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控加工 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师资队伍 改革
一、改革数控加工专业教学内容
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满足就业需要的、学生想学的、学生能学的,应该注重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1.专业基础课服务于职业实践能力培养
笔者所在学校数控加工专业开设机械制图、车工实习、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等专业基础课。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对理论教学中某些难而深的内容进行了删除,增加了一些数控加工操作技能培养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如在机械制图课中,数控加工专业学生最需要的是看懂零件图的能力,学会各节点坐标的计算,掌握AutoCAD知识,为学习CAXA软件和数控编程课程打下基础。在车工实习教学中,我们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加工路线分析,切削用量选择,学习刀具的角度知识及刃磨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2.文化基础课教学渗透职业实践能力培养
在文化课教学中,要渗透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围绕专业岗位的需要,在数学课着重学习数控编程需要的数学应用知识,学习应用三角函数数学知识,确定各表面点的坐标等;在英语课加入数控专业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数控机床英文指令,如JOG、MENU、OFSEF、AUTO等,提高学生阅读数控机床说明书的能力。
3.数控加工技能操作课体现职业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许多数控加工教材给定的加工程序不完整或不全面,往往只给出了“轮廓”加工程序,而工艺分析不分粗车、精车工序。我们根据数控加工专业教材中存在的缺陷,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开发数控加工校本教材。我们结合学校的FANUC和华中系统,分别编出粗加工、精加工工序,最后讲述如何修改精加工程序中的数值,以达到图样规定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二、改革数控加工专业教学方法
数控加工技能操作,教学的地点并不一定在教室,教学的方式并非一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安排并不一定以知识为顺序,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问题、讨论与对话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1.以实际操作突出数控加工技能培养
实际上不同系统的数控机床,所用的G代码、M功能表示含义有所不同,编程方式也不一样。我们总结归纳出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四大步骤,即:准备刀具、对刀、编程、自动控制加工。
(1)准备刀具和装夹刀具及工件。其操作方法与普通车床上操作方法一样。
(2)对刀操作步骤。在加工中如果需要用外圆车刀、螺纹刀、切断刀,对刀前先使用外圆车刀,用JOG手动控制模式车端面、外圆;车好后,刀架回到换刀点,按换刀键转动刀架,依次完成切断刀或螺纹刀;再按OFSEF,在坐标系设置上输入基准刀具直径X,再按确认键。
(3)编程操作步骤。该编程可手工编程,也可用CAXA、CAM编程。
(4)自动控制加工。把运行模式打到AUTO,数控机床进行自动加工,右手放在急停键。
2.用制度管理实际生产教学
在数控车间实训时,一般安排二三个学生在同一台数控机床实习,选一个上手比较快、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小组长全面负责,帮助领悟比较慢的同学,带领大家共同提高。同时必须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如《数控机床操作规程》《数控机床保养制度》《数控机床维修日志》等,确保机床正常运行。
3.尝试生产性实习
在教学中我们还尝试利用“生产实习”,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直接为企业生产产品,把学校的实训车间变为生产车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与联办企业约定,选派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到企业“顶岗生产”,使学生通过实际生产熟练地掌握数控车床的操作技能。
三、培养数控加工专业师资队伍
1.奖励参加技能竞赛的教师
为了提高学校教师技能水平,学校要求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必须申报参加一门技能竞赛,如数控车床、普通车床、CAD、电焊工等技能竞赛,在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重奖参加技能竞赛获奖教师和指导学生比赛获奖的教师。
2.鼓励教师进修
学校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函授和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提高学历层次。对数控专业教师,不但要求达到规定的学历,还要求加强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训练,拿到技术等级证书,争取成为“双师型”教师。
3.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作过程;企业生产项目;多元评价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被提及多次,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尤其在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行业的沟通合作,根据岗位人才需要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标准,双向赋能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相关要求,校企深度合作,建设高质量的课程,才能实现职业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建设,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发展趋势,近些年由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急需高技术技能人才,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院校的发展是存在一定的共识,只要找出双方共赢的契合点,二者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回转体类零件工艺设计、程序编制、数控车床操作、产品质量检测等综合实践能力。但在当前的数控车床专业教学中,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安排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有些教学项目仅仅是以实现指令教学为目的设置,理论知识充足,但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脱节,缺乏实用性,学生在学习以后很难适应企业的生产要求,直接影响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认可率;也有些课程设置中,有企业人员参与学校的课程教学,但大多企业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师培训,在教学安排上理论课时相对较少,容易忽视教学设计、分析、评价等环节,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有些缺乏,理论与实践知识难以构成体系,学生在工作中的职业能力难以得到很好的提高[2]。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对数控床编程与操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改革的重点在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并以实践为重进行一体化改革。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自我动手时间,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的想法,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1企业调研
为了掌握青岛市数控技术企业和社会对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人才类型、需求量、需求周期等情况,探索数控专业与有关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委托培养等人才培养新模式,考察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是否相符合企业需求,确定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能力、职业素养,进而设置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项目,建设相应的仿真室和实训车间,为青岛和周边地区数控产业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数控技能型人才,学院数控专业的老师深入周边高新区50多家合作的制造类企业,比如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泰科模具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埃地沃兹真空泵制造(青岛)有限公司等,通过企业实地走访,掌握数控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生产中需增加的理论和实践专业知识、掌握学生在职业能力及素养方面的缺项、调研企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和使用情况[3],明确培养目标、能力结构和覆盖岗位群,提出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培养方案和采取的改革措施。
2以职业标准、生产过程构建学习内容
根据数控车床操作工岗位的职业工作过程来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企业调研,我们获取了企业数控车工岗位的零件图纸、加工工艺卡、数控加工刀具卡、零件质检单等相关资料,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企业的生产实际,我们将相关资料进行分解、重组和改造,形成若干相对应的教学实训图纸、教学实训程序单、教学实训工艺卡和教学实训评分表,形成模块化、项目化的工作任务,以此构建学习内容。从企业直接获得的图纸,精度比较高,结构相对复杂,对于学生开始不容易接受,我们将从企业得到的相关材料如图纸、工艺卡等进行教学处理,初级模块和中级模块的零件图纸在不影响企业加工过程内涵的基础上,将零件的尺寸及结构进行分解、修改及重组,以方便教学实施。首先将企业零件加工图纸结构分解成阶梯、圆弧、锥等初级单项技能模块,将企业零件的公差适当地放大,让学生掌握数控车床初级操作技能,其次依据数控车床中级工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图纸,将单项技能组合,形成中级复合技能模块,让学生掌握数控车床中级复合操作技能,最后结合企业的岗位标准,直接加工企业零件,形成企业成产技能模块,提升学生的企业生产技能,如图1所示。尤其企业的加工工艺卡记录了企业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我们在生成实训教学项目零件加工工艺卡的过程中保留了企业的加工工序、工步、安装和定位基准,增加了装夹定位基准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理解和掌握零件的加工工艺。图1数控车床编程及操作教学内容。
3构建企业生产情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为有效提升课堂质量,解决一些学生主动性较差、责任感不强、协作精神不足等问题,依托校内生产基地,建立与企业类似的生产任务情景,将校内实训基地数控车间的生产设备按照企业生产的要求重新布置,将数控车床、检测设备、分类货架及工具小车布置成一个生产单元。在生产单元中,学生通过企业生产角色扮演,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有利于培养岗位责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学实施过程以实际的工作流程为导向,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学生有双重身份:车间机械师和学员;教师也两重身份:客户和教师。第一阶段:项目承接阶段。客户(教师)将图纸交给车间组长,车间组长向客户介绍技术方案,并征得客户同意。第二阶段:加工制造阶段。车间组长接到任务后,小组成员分别担任工艺员、操作员、质检员、安全员,通过工艺设计、编程仿真、实操加工、质量检测,完成零件加工。第三阶段:企业验收阶段。车间组长将加工完成的零件交给客户验收。尤其是第三模块企业生产实训模块,车间加工时候有企业兼职教师直接进行指导,点评学生的加工工艺,同时讲解加工中注意的问题。通过构建企业生产情境,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创造性思维、培养岗位责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建立课程教学标准
本课程根据数控专业学生学情实际,结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定位,通过职业活动情境下的具体项目任务,构建精讲工艺理论、虚拟操练加工、实践操作提升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零件加工工艺制订能力、编程能力和数控车床的操作能力等职业能力的目标[4]。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从而使学生在实践工作的过程中,同时也能学习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将资源库的资料进行收集、分解、重构,转化为教学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由初级基础单项技能、中级复合技能和高级企业生产技能三模块组成,在项目学习的安排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前面安排简单的初级项目,并且加工工艺也相应简化以方便学习掌握基础为主,在学生具有了数控车工的基本能力以后,然后安排提升学生的中级加工能力,最后安排企业的实训项目,按照企业的加工工艺进行学习、评价,建立相应的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标准。
5实施多元评价,推进考核方式的改变
为突出教学评价的人本性、多元性、公平性,本课程对学生完成三个模块的所有项目加工及在加工过程中的表现实施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如图2所示。诊断性评价主要包括超星学习通线上课程自学情况、在线测试情况、自学成果汇报等,过程性评价分为职业技能评价和职业素养评价两部分,职业技能评价包括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程序编制、设备操作、工件加工精度的检测与控制等,职业素养评价包括安全规程落实情况、6S管理考核情况、团队任务落实情况、出勤考核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是产品质量检测,初级模块和中级模块采用技能鉴定式评价,所有尺寸精度按项得分。企业生产模块按照企业的标准由企业专家对零件进行评价,有一个尺寸不合格得零分,培养学生“有一个不合格尺寸的零件等于废品”的职业理念,有些核心尺寸精度没有保证好,不仅不得分,还要进行扣分,让学生明白加工不合格的零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以此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6教学效果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改革在实际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教学实训项目,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后重组,将知识点分散在各个教学项目中,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教学项目的内容由浅入深,教学过程由理论-仿真-实际操作-检测-总结评价最后回归到理论,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教学项目由初级单项技能模块-中级复合技能模块-企业生产技能模块层层深入;学生在掌握了模块一数控车床初级操作与编程和模块二中级加工技能以后,引入了模块三企业零件生产项目实训,该模块的项目图纸和生产工艺完全来自于企业,让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加工、检测零件,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构建企业生产环境进行教学,最终可以实现学生直接给企业生产合格零件,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实施多元评价,该评价体系由学生、教师、企业专家为评价主体,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反馈,学生职业技能水平、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邹倩,罗福祎,张雪淞.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4):218-219.
[2]秦文伟.基于远程教育的数控专业产教融合教学研究[J].南方农机,2019(12):94.
[3]潘克江.以数控专业教学为例谈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J].中国轻工教育,2017(6):91-95.
主要是对pa系统的学习,这次数控中级培训。内容有车床,铣床。暑假之前主要练习数控编程,而这个学期偏向于机床操作。通过电脑编程模拟和下车床操作,以及加工零件。对数控中级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掌握。
个人还是比较感兴趣,对于刚开始的编程理解。从当初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熟悉运用每个命令,并理解其含义,都是自己每天不断的摸索和老师耐心的教导息息相关。主要总结以下几点:
一、对数控编程和模拟的理解和运用
我很荣幸能有这么好的老师来教我们数控编程,其实学习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去多练,但关键的时候有老师指导,这样还是进步快点。特别是刚开始接触编程和机械加工的时候,有老师指导进步特别快。记得8月9日那天,老师开始讲编程的过程,特别对经常使用的代码给介绍出来,然后对点位的理解和计算。对模拟好的零件进行模拟加工。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才渐渐的理解数控编程的一些基本要领。机床上对刀是我之前遇到的最大难题,这是由于命令使用不习惯,和基本感念理解不够透彻,不过通过后面的反复练习,现在已经熟悉掌握了模拟系统。如今已经能够看懂图,知道走刀路线。以及涉及到的点位能够进行换算。
二、实际加工的学习方法和掌握程度。
对于机床的操作,我总感觉自己练习不够,特别是对零件加工花的时间比较多,还有实际对刀也掌握不够好,虽然现在已经能把零件给加工出来,而且尺寸也把握得当,但时间控制方面还是不够好。这主要还是自己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够。
车床上,对刀和加工现在我已经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并且尺寸也能达到所要求,但我认为还是因为自己花在车床的时间多点。而铣床,相对来说,熟练程度不够好,尽管知道怎么去加工,但尺寸的控制和时间的把握不够好。不过在后面的不断实践和练习中,我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能够进行零件的加工,对机床出现的小问题也会去解决。特别是在最后那段时间,我已经能够加工零件。而且尺寸已能把握好,达到了图纸上的要求。
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对于老师发的资料,我已经认真的去学习,当然,相对要记住每个知识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我有信心能把理论知识学习好。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去理解每个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因为许多的理论知识都会在实际操作中用到,而且必须掌握。只有完全的理解理论上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去完成实际的操作。比如机床上的按钮,走刀路线,刀补等。都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只有把理论知识吃透了,才能在加工过程中认真的去遵守规则,更安全的完成零件的加工。
四、最大的收获
对于数控编程和加工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认为最大的并不是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很荣幸得到老师的帮助,在我学习感到困惑和吃力的时候,他们能更好的与我沟通,当他们对我讲到学习这门课程的用处,以及以后工作的方向时,我感到非常值得。进入大学后,已不再是高中时代的应试教育。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学好自己的课程。而在数控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也不断的去摸索,感觉收获不少。
这次数控中级培训,主要是对pa系统的学习,内容有车床,铣床。暑假之前主要练习数控编程,而这个学期偏向于机床操作。通过电脑编程模拟和下车床操作,以及加工零件。我对数控中级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掌握。
对于刚开始的编程理解,我个人还是比较感兴趣,从当初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熟悉运用每个命令,并理解其含义,都是自己每天不断的摸索和老师耐心的教导息息相关。主要总结以下几点:
一、 对数控编程和模拟的理解和运用
我很荣幸能有这么好的老师来教我们数控编程,其实学习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去多练,但关键的时候有老师指导,这样还是进步快点。特别是刚开始接触编程和机械加工的时候,有老师指导进步特别快。记得8月9日那天,老师开始讲编程的过程,特别对经常使用的代码给介绍出来,然后对点位的理解和计算。对模拟好的零件进行模拟加工。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才渐渐的理解数控编程的一些基本要领。机床上对刀是我之前遇到的最大难题,这是由于命令使用不习惯,和基本感念理解不够透彻,不过通过后面的反复练习,现在已经熟悉掌握了模拟系统。如今已经能够看懂图,知道走刀路线。以及涉及到的点位能够进行换算。
二、 实际加工的学习方法和掌握程度。
对于机床的操作,我总感觉自己练习不够,特别是对零件加工花的时间比较多,还有实际对刀也掌握不够好,虽然现在已经能把零件给加工出来,而且尺寸也把握得当,但时间控制方面还是不够好。这主要还是自己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够。
车床上,对刀和加工现在我已经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并且尺寸也能达到所要求,但我认为还是因为自己花在车床的时间多点。而铣床,相对来说,熟练程度不够好,尽管知道怎么去加工,但尺寸的控制和时间的把握不够好。不过在后面的不断实践和练习中,我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能够进行零件的加工,对机床出现的小问题也会去解决。特别是在最后那段时间,我已经能够加工零件。而且尺寸已能把握好,达到了图纸上的要求。
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对于老师发的资料,我已经认真的去学习,当然,相对要记住每个知识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我有信心能把理论知识学习好。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去理解每个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因为许多的理论知识都会在实际操作中用到,而且必须掌握。只有完全的理解理论上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去完成实际的操作。比如机床上的按钮,走刀路线,刀补等。都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只有把理论知识吃透了,才能在加工过程中认真的去遵守规则,更安全的完成零件的加工。
四、最大的收获
对于数控编程和加工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认为最大的并不是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很荣幸得到老师的帮助,在我学习感到困惑和吃力的时候,他们能更好的与我沟通,当他们对我讲到学习这门课程的用处,以及以后工作的方向时,我感到非常值得。进入大学后,已不再是高中时代的应试教育。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学好自己的课程。而在数控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也不断的去摸索,感觉收获不少。
目前,数控技术作为先进的制造技术,已经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同时,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短缺,媒体不断呼吁“高薪难聘高素质的数控技工”。2003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列为四类紧缺专业之一,要求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教学,努力造就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而面向21世纪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于2000年10月通过专家的评审,此教学改革方案代表了当今社会需求和教育的改革方向。数控教学就是培养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他们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下面就从三方面具体分析:
一、确定专业教学的基本知识架构
多数中职数控专业是从传统的机械专业中发展而来,其基本的知识架构还留有过去学科系统化的影子,近年在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的指导下,各校均在积极探索专业教学改革之路,课程体系也正逐步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转变,但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基本知识架构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我们说一个良好的数控技工必备的知识结构:①机械识图和公差;②AutoCAD绘图技能;③切削原理、刀具和材料;④数控加工工艺;⑤数控手工编程;⑥数控车床,铣床操作等等。 上述知识点构建了数控车、铣工的一个基本知识体系。我校的数控专业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接受能力欠缺。首先应该花力气让他们学好机械制图,要打好机械制图的基本功。在制图这块,我们停留在手工绘图的基本训练上。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制图早已实现计算机辅助绘图,但我们的学生根本不知道AutoCAD绘图。建议开创AutoCAD教学或培训,增加机加工、加工工艺、数控手工编程的课时,夯实学生基础。
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一直探求课程设置的主体框架。围绕这个基本框架,有条件时,我校可以增设一些如:机床夹具、机床电气控制、液压传动、专业英语等,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的课程,甚至可以开展模块化教学,比如数控编程工艺与操作一个模块、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作为一个模块等等。在教学组织中对这个基本知识框架把握得越符合生产实际,我们的教学才能越接近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强调教学实施中实践技能的培训
我校安排了技能培训,但教学中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的简单操作上,数控编程的教学能加工出零件的几何形状,但对零件的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几乎不做要求。这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掌握好它确实是教学质量的飞跃。而要培养更高的学生,我们是做得不够的。因为它不能满足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教学严重脱离了生产实际。 所以还要增加学生联系各专业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如数控加工工艺、数控车床的熟练操作及各种工量具的使用等相关的实践技能训练。实际上只有按照图纸给出的尺寸公差及粗糙度等级确定了加工工艺后,才能编出合理的程序,进而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学生的实际加工生产技能在经过一系列实践技能培训后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故在教学中一方面应切实加强实践性技能的实训指导,另一方面严格按照生产图纸的要求进行加工和检测,以训练学生独立加工出合格产品为实训目标,才有可能彻底扭转教学严重脱离生产实际的局面。
三、突显实操环节
在课堂上讲的理论,如加工路线、切削用量、刀具选择等相关工艺知识等,学生还能接受,编出工艺合理程序,而学生实操机会少,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相当多的学生表示难于理解,以至于无法编出工艺合理的程序。故教学应增大实操教学的力度,增加学生独立操作机床的训练,不能只给学生作“演示实验”。 实操教学不单指数控机床,也包括普通机床的实操。例如,孔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其加工工艺和普通车床的加工工艺基本是一样的:打中心孔钻孔扩孔粗镗精镗,只不过在数控机床上,粗精镗是通过编制程序自动加工的,而非手工操作加工。我校配备有实习工厂,可以拟订开放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训练。显然,一个在普通车床上熟练加工过这类零件的学生,学习应用数控机床加工时,无论是从工艺还是从编程上都会是轻而易举的。在教学中不仅数控机床实操环节,普通机床的实操也不能少,还应该尽一切可能加强,否则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是一句空话。
【关键词】 梯形螺纹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宏指令编程
中图分类号:TG943
1.引言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要实现制造业信息化,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近年来数控大赛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其大赛的内容也在逐步丰富,加工梯形螺纹课题是普通车床的生产实习过程中最基本的实习课题,现也成为数控大赛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数控车床实习过程中,常常由于加工工艺方面的原因,很少进行梯形螺纹的加工练习,再加上受学校设备的影响,所加工出的梯形螺纹质量较差。如何在数控车床上高效、高质量地加工出合格梯形螺纹成为许多指导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其实,只要工艺分析合理,使用的加工指令得当,完全可以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出合格的梯形螺纹。本文以实际案例介绍了直进法、分层左右切削法和斜进法三种梯形螺纹加工方法;介绍了各个切削方法的特点并进行了数控编程。
2.梯形螺纹的车削工艺分析
加工梯形螺纹的方法有很多种:直进法、斜进法、分层左右切削法等等。由于梯形螺纹较之三角螺纹,其螺距和牙型都大,而且精度高,牙型两侧面表面粗糙度值较小,致使梯形螺纹车削时,吃刀深,走刀快,切削余量大,切削抗力大,再加上许多学校的数控车床刚性较差,这就导致了梯形螺纹的车削加工难度较大,在数控车工技能培训中难于掌握,容易产生“扎刀”和“爆刀”现象,进而对此产生紧张和畏惧的心理。在多年的数车工实习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完善,对于梯形螺纹的车削也有了一定的认知。
2.2斜进法
又称单面切削法。螺纹车刀沿牙型角方向斜向间歇进给至牙深处,此种方法螺纹车刀始终只有一个侧刃参加切削,从而使排屑比较顺利,刀尖的受热和受力情况有所改善,在车削中不易引起扎刀现象,可以采用G76指令来实现。
2.3分层左右切削法
“分层左右切削法”车削梯形螺纹实际上是直进法和左右切削法的综合应用。在车削较大螺距的梯形螺纹时,“分层左右切削法”通常不是一次性就把梯形槽切削出来,而是把牙槽分成若干层,每层深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转化成若干个较浅的梯形槽来进行切削,可以降低车削难度。每一层的切削都采用左右交替车削的方法,背吃刀量很小,刀具只需沿左右牙型线切削,梯形螺纹车刀始终只有一个侧刃参加切削,从而使排屑比较顺利,刀尖的受力和受热情况有所改善,因此能加工出较高质量的梯形螺纹,且容易掌握,程序简短,容易操作。螺纹车刀沿牙型角方向左右借刀间歇进给至牙深。此种方法可以防止因三个切削刃同时参加切削而产生振动和扎刀现象,从而保证螺纹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此种加工方法利用了宏程序的思路,编程略显复杂,但分层左右借刀,每层切深逐渐减少,既避免刀具三刃切削,又合理安排切削用量,兼顾了刀具寿命、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三个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结论
比较三种方法,其中直进法对刀具要求较高,当刀具为非成型刀时,螺纹不能加工到位,各项尺寸就不能保证。采用斜进法对标准螺纹来说,由于有固定循环指令G76,较为方便,但对异型螺纹加工就不太适用。而采用分层左右切削法,切削状况好,对刀具要求不高,尺寸由程序中相应数值保证,当牙顶宽和螺纹底径达到尺寸要求时,螺纹中径等其他各项尺寸也相应达到尺寸要求,尺寸精度易于控制,螺纹表面质量好,甚至其它异型螺纹的加工也可套用该法的编程思路进行加工。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控技术 实训 实训教学
数控是机械加工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技术,也是培养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技能的关键课程。随着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数控技术成为中职学校的必开课程,该课程在中职学校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提高操作能力,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难点。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满足毕业生的需要,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短而集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一般情况下,中职学校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是先进行1-2年的理论学习,包括《机械制图》、《车工工艺学》、《公差测量与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设备》等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后到学校实训车间操作实践,最后到企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训在该课程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训教学要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为了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大致把中职学生的实训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通车床实习,熟练操作车床,熟悉数控实习环境。
在中职学校,普通车床的实训高达80%以上,因为数控机床是在普通机床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先进行普通机床的实训,有利于学生较快地学习数控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在实习期间应在数控车床编程、数控车削加工工艺之前进行普通车床加工实训。具体实训内容包括普通车床上实习、练习刃磨车刀,熟练操作车床加工端面等。在教学中一般是把数控工艺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和普通机床对比结合讲解,学生没有进行普车学习和实训,教学效果明显降低。只有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训,才能节约教师时间,为以后的数控实习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计算机数控仿真软件练习,编制加工程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训能力。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结合机械机床厂家实际加工制造经验与职教学校教学训练一体所开发的一种机床控制模拟仿真系统软件,可以满足大批学生教学需求。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经费不足,数控加工设备价格高,实训设备不足,在第一阶段实训后可以进行数控仿真软件练习。在实习中首先让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懂得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就可以做到给学生充分的实习机会,同时节省了操作的时间,缩短了实习的周期,对于机床操作的熟练程度将大大提高,而且为下一步的实际操作也做好了准备,在实训中可实现同步教学。比如对刀过程,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数学生都难以理解,而利用仿真软件一边演示一边教学,通过车刀和工件的运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亲手操作来加深认识。教学内容中涉及数控编程和操作的内容,如工件坐标和机床坐标、G指令、M指令等都可以实现同步教学,使抽象内容形象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实训能力。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由于各方面的基本素质普遍较差,而数控专业课又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加上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而数控仿真软件以其和实际机床相同的用户界面和它的可操作性,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仿真软件的使用可以作为缩短实习时间、提高实习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辅助手段。
第三阶段:编制程序,数控加工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是同一个界面,学生短时间内通过仿真软件熟练操纵机床后,就可以编制程序加工工件。 首先要根据工件的材质,所用刀具选择不同的切削参数。经过第一阶段的实训,这将不是难题。中职学校数控实训过程中加工的材料多种多样,主要有木材、石蜡、尼龙棒、铝材和钢材,在实训中的使用比例各不相同。有时为学生安全考虑或在培训经费较少的情况下,很多学校选择了少用或不用钢材。企业工厂加工的实际产品多为钢件,在实训中我提倡最好还是以钢件为主。
第四阶段:师生共同探讨,总结经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提高。
关键词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工艺设计;数控编程
中图分类号:TG5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079-02
数控机床是一种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是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产物。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械制造产品对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数控机床的应用就变得越来越普遍。
1 数控加工的特点
1)柔性程度高,对于产品形状的改变,只需根据结构特征改变程序,而不需要另外制造大量的专业夹具和刀具,即可完成零件的加工。
2)精度很高,可以一次定位,同时可完成多工序加工,减少因重复定位造成的误差。
3)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数控机床的刚性较好,工序比较集中,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有效缩短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数控车床是目前企业使用很广泛的数控设备,加工复杂零件时,对零件的工艺要求较高,因此需对加工工艺充分考虑。与普通车床加工相比,数控加工工艺则必须要多加考虑,在多工序加工时,零件的精度、刚性是否能达到要求,且还需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技巧。
2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内容
零件的工艺分析是数控加工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才可确定零件数控加工所用数控机床、刀具、工艺装备、切削参数、工艺路线,获得最优加工工艺方案,从而满足零件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
3 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实际生产中,零件结构差异较大,但其基本组成主要是外圆、内孔、沟槽、平面、齿面、螺纹、曲面等。单一典型表面构成的零件较少,更多是由一些典型表面复合而成,其加工方法较单一典型表面加工复杂,是典型表面加工的综合应用。数控车削加工工艺与普通车削加工工艺有着很大的差别,它除了比普通机床加工程序更为详细和复杂的工艺规程外,还具有扎实的普通加工工艺基础知识。下面以一典型轴类零件为例,分析其数控加工工艺。(如图1所示)
3.1 零件图样分析
如图1所示零件,其结构主要由内外圆柱、圆弧、椭圆弧、沟槽、螺纹等组成。尺寸标注较完整,有几处轮廓连接处尺寸数值需通过间接处理得到,轮廓描述也很清楚,可直接作为编程数值采用。零件材料为45#钢,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
对于图样上给定的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因其公差数值较小,故编程时,全部取基本尺寸即可。
3.2 零件工艺分析
1)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该零件为轴类零件,选择工件的外圆作为定位基准,保证外圆的加工精度,以右端面作为定位基准保证各轴向尺寸。这样的定位方式能使得工序基准、定位基准和编程原点三者统一,夹紧机构简单,而且能够很方便对刀。
选择夹具时,应尽量做到在一次装夹中将零件需要加工的表面全部加工出来,本零件左右端均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紧装置。
图1 轴类零件
材料:45#钢 毛坯:Φ50x100
注:FANUC CAK3665di型数控车床。
2)加工顺序的安排:加工顺序的确定按由粗到精、由近到远的原则确定。结合本零件的结构特征,可采用两次装夹后完成粗、精加工的加工方案,右端外轮廓是椭圆面,因而只能先加工左端外圆、R38圆弧及T型槽,再掉头装夹完成内孔、内槽、内螺纹及外椭圆面的加工。
3)刀具的选择:由于该零件为45#钢,所以选用硬质合金刀具材料较为合适,该零件涉及刀具有外圆粗车刀、外圆精车刀,内孔粗镗刀、内孔精镗刀、内外切槽刀、内螺纹刀。
车削右端椭圆弧应选用副偏角较大的车刀,以防止车刀后刀面与工件表面发生干涉。
4)切削用量的选择:
①背吃刀量的选择:轮廓粗车选ap=1 mm,精车ap=
0.5 mm;
螺纹粗车时ap=0.8 mm,逐刀较少,精车ap=0.05 mm。
②主轴转速的选择:车外轮廓时,粗车S=1000 r/min;精车S=1200 r/min;
内轮廓时,粗车S=600 r/min;精车S=800 r/min;
车螺纹,内外槽,S=400 r/min;
③进给速度的选择:轮廓粗车F=0.3 mm/r,精车F=0.1 mm/r;切槽F=0.05 mm/r;螺纹F=1.5 mm/r;
5)该零件的加工难点:
①T型槽加工:T型槽无法一次加工成型,必须分两个步骤:一先加工直槽5xΦ32.2;二分别加工T型槽左右两侧面。
②外椭圆轮廓的加工:椭圆弧采用宏程序,用函数公式计算出椭圆弧各点X,Z坐标值,并用G01指令加工。实际加工中,需对刀具进行刀具半径补偿。
6)加工方案的确定:
①三爪卡盘安装工件,车削左端部分,粗精车圆弧R38,Φ36,Φ42,Φ48,及T型槽的加工,如图2所示。
②掉头安装工件,车端面,保证工件总长97 mm,钻孔Φ20×32,粗精车内孔,切内沟槽4×Φ31,车螺纹M30×1.5-6H,粗精车椭圆曲线,圆柱及T型槽的右外侧,如图3所示。
图2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零件的加工工艺是否安排恰当,影响着加工性能和加工效率。随着数控机床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工工艺在应用的领域也显得日益重要,在制定过程中,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出合理的加工工艺,这样才能达到降本争效目的。
图3
参考文献
[1]宋放之.数控工艺培训教程(数控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方沂.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崔兆华.数控加工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11.
[4]FANUC CAK3665di型数控车床CNC使用手册[K].沈阳:沈阳数控设备有限公司,2006.
关键词: 数控仿真软件 数控教学 应用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所形成的先进制造技术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而先进制造技术又是以数控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高度发展掀起了制造业领域一场重大的变革。社会对数控技术的大量需求推动了广大职业学校对数控应用技术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纷纷开办数控技术专业,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数控设备昂贵与资金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为缓解这个矛盾,各职业学校必须探索出一套适合现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教学经验,人们发现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能在数控教学中显示出桥梁作用,既能缓解教学实训与资金短缺的矛盾,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的衔接,又能提高学生的感官认识,刺激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事实证明,数控仿真教学是一种节约成本,安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途径。
一、数控仿真软件介绍
数控仿真软件是通过计算机的编程和建模,将加工过程用三维图形或二维图形以动态形式演示出来的软件。目前比较常见的有上海宇龙、北京斐克、南京宇航、广州超软、武汉金银花等不同的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它们都有以下几个优点。
1.能全面仿真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机床设定(支持多种数控系统)、毛坯定义、工件装夹、压板安装、基准对刀、安装刀具、机床手动操作、G代码处理、面板操作等。
2.配置要求低,只需仿真软件和要求不是很高的微机,并能与多种计算机操作系统兼容。
3.操作的安全性很高,不会因为学生的错误操作而造成人身伤害,更不会损坏机床。
4.不需要原材料,投入资金少,占地小,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5.利用网络可以搭建交流平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交互空间等。
二、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可以弥补数控设备不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学校节约大量的教学经费和设备投资费。
数控机床教学与实习不比钳工或电工实习,它的设备投入量是很大的,如果要使每个学生有充足的实习时间,可能要投入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资金,这对一般的职业学校而言显然是难以承受的。如建立一个满足60人实习的数控车床实习场地,每实习岗位安排2名学生,就需要30台数控车床。每台数控车床以8万元计算就得需要240万元设备投资费。而若采用数控仿真进行该工种实习教学,每一个岗位则需要60台计算机,每台以4000元计算(含软件费),则只需24万元即可,同样满足教学需要。且由于是一人一机,可以保证每个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动手,提高实训效果。
2.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能有效地结合理论学习,实现同步教学。
和其它专业课一样,数控课程也是非常抽象的学科,它注重的是实践性。比如对刀过程,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在课堂上纸上谈兵,大多数学生将难以理解。如果利用仿真软件一边演示一边教学,通过车刀工件的运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而且能自己亲手操作来加深认识,理论和实践相互渗透交叉,实现同步教学,使抽象内容形象化,提高教学质量
3.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地使用能极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讲,由于知识素质普遍较差,而数控专业课又要求有极高的抽象性,加上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数控仿真软件以其和实际机床相同的用户界面和可操作性,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再根据学生技能的形成规律设计训练过程,学生就可以得到及时强化和实际产生中不能得到的直观感受,从而较快地提高训练成绩,激发学习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刻苦钻研和创新精神,形成好学氛围。
4.利用数控仿真软件教学中允许出错,使学生得到岗位技能的全面训练。
在模拟仿真中,可设计出实际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包括事故、故障和生产中极少出现的突然情况,让学生全面把握加工方法和技巧。如在讲解直线插补指令G01和快速插补指令G00的应用与区别时,可在运行中的第一个G01后面加F与不加F,学生就可以在仿真时看到切削进给与快速插补对工件造成的影响,从而加深认识,达到课堂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数控仿真软件教学的应用方法
如何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教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这是一个数控教育工作者,应永恒追求的课题。结合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学习。
现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普遍知识基础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数控专业教师应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较强的数控职业能力,能较为娴熟地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显示学生动手用脑的活动,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即对学生活动中遇到困难或无从下手的问题进行引导、讲解、示范操作。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的知识点尽可能集中,深入浅出,便于学生掌握编程方法和技巧。
2.恰当运用数控加工仿真,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应十分重视数控加工仿真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摆正数控加工仿真在教学中的位置,既不能完全依赖数控加工仿真而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又不能在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而忽视数控加工仿真的作用,应该科学地、充分地发挥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堂教学中应重点解决编程方法,并着重强调编程工艺问题的处理,学生上机利用数控仿真系统解决程序校验,以及不同系统不同机床的操作问题。每次上机学生均应有明确的课题,在上机前教师应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操作演示,并在学生上机时进行巡回指导。学生在计算机上应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编程与操作,既可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数控专业技能,又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掌握数控编程与操作技巧。
在数控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可将数控编程教学内容安排为两大模块:其一为基础模块,主要讲解与训练最常用的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操作和应用,这一模块是教学重点,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为学生上机床操作奠定基础;其二为提高和拓展模块,利用仿真软件集合了各种数控系统截面与操作的优点,可在基础模块训练的基础上,主要讲解除主训机床以外的机床编程与操作方法,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操作面板的编程与操作能力。这样,学生在就业时能够信心十足地面对所操作的数控机床就,较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
4.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评价要做到:第一,合理且有一定的弹性,答案不能限制得太死,只要合理就行,如一些仿真操作中学生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讨论,实操过程中加工线路,等等;第二,既要评价技能操作结果,又要评价技能操作的过程。对在技能操作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表现出来的良好个性品质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肯定、嘉奖;第三,转换评价的主客体关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技能操作情况及结果不仅仅由教师来评,还可以让学生自评或互评。如加工线路的制定、某些图样的理解、坐标点的计算,可采用学生讨论评价的方式,在研讨中发现问题,得出正确结果,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就调动出来了。
综上所述,从我校使用后的效果看,数控仿真系统的引入,使学生在学习数控编程理论时,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对学生机床操作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加强作用。同时该系统还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减少了工件材料和能源的消耗,节约了实践环节的培训成本。但它和真实车床实践操作之间始终还有差距存在,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相互替代,只有在教学中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仿真软件才能为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其在应用中产生的问题,主动应对措施,并将仿真训练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结合,就一定能发挥仿真教学的最佳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使用手册.南京宇航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2]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