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轨道安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交通工程;平台;研究
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迅猛进步,国内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事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难度大,大部分施工任务需要在地下进行,所以工程面临的风险较高。近年来,基于物联网、计算机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研究工作发展迅速,在轨道交通工程中应用安全管理信息平台能够较为有效地降低施工风险、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
一、平台设计概念
现代化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应当具备可视化操作功能,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实时、便捷地监控管理现场施工状况。平台的功能设计要求立足于对各个工地建设的安全信息管理资料的采集与储存、对各类监控数据的掌握与分析、对各类信息的共享与实时查询等。安全信息管理平台还应当具备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为施工方提供相关预警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是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核心技术,上述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平台能够联合第三方监测、第三方施工单位以及第三方咨询单位等机构的工作,第三方机构与施工方能够便捷地查询工程施工信息。
二、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原则
为了保障平台设计工作的质量,技术人员应当严格遵循各类开发原则,其中包括适用性与先进性原则、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可维护与可理解性原则等。
1.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
安装在平台系统中的各类应用软件应当具备一定的抗病毒能力、容错等级符合设计要求,能够发挥消除或者提示相关误操作的作用。在系统检测到误操作后应当能及时报警,系统本身不会受到误操作的过大影响,不会出现瘫痪或者死机的状态。近年来,黑客利用计算机病毒攻击网络系统致使互联网大规模瘫痪的事件频出不穷,让受害方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平台系统感染计算机病毒也有可能瘫痪而造成机密数据的泄露,所以开发者应当对平台采取有效的保密设计,最大程度地提升平台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适用性与先进性原则
平台研究人员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开发经验,着力于优化平台的基础与核心功能,使得平台的各项性能指标更上一个台阶。量测技术与现代监控技术能够有效地强化平台的实用性,因此要重视在平台中应用监控与量测技术。在应用新技术后,应当对技术进行可靠性检测,了解用户对该项技术的接受水平,不断地完善技术,积极提升技术与平台的融合性。
3.可维护性与可理解性原则
平台操作程序过于复杂不仅会浪费工作人员大量时间,还可能增加误操作的发生概率。研究人员应当为平台系统设计简单、执行效率高的程序。为了促进平台的不断完善,能够持续适应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状况,应当保障平台具备较强的可维护性,即确保平台能够便于维护,维护工作程序少、时间短以及成本低。
三、平台的具体设计
平台功能的实现需要依靠各类架构与功能模块,对系统逻辑架构、物理结构的设计是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技术人员要注意不断地丰富并优化系统的具体功能。
1.系统的物理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采用了适用性强的B/S架构,具有强大的网络数据传输功能。系统数据传输功能的实现依赖于VPN专网与以太网,系统具备较强的数据采集与储存能力。系统拥有信息安全管理功能,发生信息泄露的风险较低。
2.系统的逻辑架构
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支持对施工信息、风险信息等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以及查询等功能,同时系统支持可视化操作,各类信息经处理后能够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目前,主流的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应用了层次化的逻辑架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运行时又相互独立,某个子系统发生故障不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应用层是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其具有展示以及利用经深度分析或原始的数据的功能。应用层拥有大量的功能模块,功能模块是支撑应用层运作的核心因素。对各类数据的存储与整理是系统通信层的主要工作内容。系统支撑层的作用是深层次地利用各项轨道交通施工数据,其过程需要数据智能计算、统计与挖掘等技术的支持。
3.具体的系统功能
设计系统应当具备多种实用的功能,其中包括对施工进度信息、施工变更资料、巡视监测信息以及施工风险源信息的采集与管理,在统计与智能分析技术的帮助下,借助各类功能模块向工作人员展示信息管理成果。
四、平台的各类子系统
信息平台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不同子系统具备不同的功能,各功能模块负责实现子系统的功能,应当不断完善各类子系统,促成平台整体性能的提升。
1.基础数据处理子系统
对风险事件、施工参考案例、风险工程以及风险单元的管理是基础数据处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基础数据处理子系统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各种已收录的施工案例信息,支持工作人员查询各个工点的风险工程,由此可见,基础数据处理子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风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基础数据处理子系统运行涉及大量机密施工信息,所以研究人员对其采用了保密处理,基础数据处理子系统隶属后台操作模块,未取得管理员权限的人员无法使用该系统。
2.地质地理信息子系统
地质地理信息子系统是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重要构成成分,该子系统具备如下功能:①查询功能。系统支持综合查询功能,能够有效执行用户的查询命令。地质地理信息子系统具备资料查询以及地图浏览两个基础模块,能够实现对轨道工程施工范围、项目工程编号等信息的查询,查询所得的结果通常以文件形式显示。②统计分析功能。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是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核心功能,地质地理信息子系统的统计分析模块负责对相关施工区域的巡视与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3.环境风险源监控子系统
在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开展质量合格的风险源检查工作,从而保障施工区域的安全。环境风险源监控子系统具有划分现场风险源、分析施工区域环境状况的重要功能。环境风险源监控子系统可以监测周边环境的变化状况,对施工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对工程附近环境开展动态管理工作,在发现施工风险后通过预警模块向施工人员发出提示信息,从而有效地提升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性。
五、结语
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研究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提升城市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顺应新时展的重要措施。平台的数据处理、对风险的规避等功能是基础且重要的,所以要不断地完善这两类功能,同时强化系统的防泄密与自升级能力,如此方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平台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汪良旗.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6):169-174.
[2]王海滨.城市轨道交通电气系统网络负荷建模方法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6):61-66.
关键词: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防误操作;直流验电闭锁;接地线管理;电子化开票;视频联动监护
一、前言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来说,其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供电系统是城轨系统的血液,是至为关键的要害。一旦该系统发生问题或出现事故,将引起整个系统紊乱、终端堵塞、运输障碍,甚至危害乘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不良影响.据统计仅2000~2010年间,某地铁公司单接触网停电挂地线环节就发生多起电气误操作事故,严重影响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营。此外,供电系统检修作业涉及到倒闸操作、检修操作、验电接地操作等,这些业务流程没有实现电子化,不能与工作票审批流程结合;数据信息没有实现网络化,各业务流程的数据不能共享;执行过程没有实现可视化,无法实时掌握业务进展;业务管理没有标准化,各业务分散管理,缺少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电子管理系统。虽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多年,已形成较为严密完整的规章流程,并严格按规章流程来进行预防,但其代价仍然较大:人力物力大量被消耗,效率也极其低下.因此,随着当前轨道交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科学技术新手段来保障供电正常运转已经成为了必须推行的方向与目标.正因如此,建立一套完善、标准化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以保障供电作业安全可靠,使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运行成本有效降低,已迫在眉捷.
二、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轨道交通供电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供电防误操作框架的构建,其次是针对工作票和操作票框架的电子化处理,接着是安全高效的接触网检修接地作业模式建设、接地线的智能化规范管理建设、巡检作业的电子化建设以及现场作业远程视频监护建设几个方面。该体系建设需要核心解决的问题是,利用技术性的防误操作措施解决供电运行作业的安全性问题,利用电子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供电运行中的作业效率问题。
1全线整体性供电运行防误操作管理体系建设
目前地铁运营单位在供电运行安全管理方面大都制定了详细、完善的管理措施,但现行的规章制度基本依靠人来保障执行,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或现有技术措施仅关注局部功能,彼此之间缺乏关联,整体上考虑不足,不能满足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的整体性防误操作管理要求。因此需要从全线考虑,用技术手段进行整体性供电运行防误操作管理,因此我们需要从整体角度,用技术手段来对供电运行系统误操作的管理问题作缜密控制,同时,对包括电调监控中心(OCC)在内的变电、接触网分部、车辆检修分部(车厂线、DCC调度)以及桥隧线路分部等多部门,有序实现多人力、多地点、多层次、多交叉的协同作战、协调控制的综合防误操作管理机制。
2工作票、操作票管理的电子化建设
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城市,地铁的供电系统所采用的工作票操作方式,几乎还是采用依赖人工进行传统纸笔书写,这样由于每个人写字风格都不相同,使得因为字迹潦草造成错误或者是因为各种出问题而重写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开票的效率十分低下。同时,因为没有一个标准化处理方式,大量的纸张工作票据和操作票据必须要经过人工管理和控制统计,使分析处理工作也极其困难。因为以上操作与步骤都必须经过人工处理,所以在进行工作票和操作票的审核的时候,对于流程的控制和把握就必须采用面对面交流或电话和传真等最为传统的方式进行人工干预操作,极易造成安全管理疏漏。因而,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还需要考虑构建具有电子化操作票、工作票的网上互联平台,可以根据当前需要的作业进行对应的工作票以及附属配套的模版生成,并且可以形成电子化的开票手段、逻辑误区预先判断功能、互联网流程流通转控框架构建和执行以及对应的全系统全流程管理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网络出票功能就可以完美替代最为传统的工作模式,使工作的效率得以大规模的提升,并且在全程监控下,票据自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最为全面、逻辑可靠的保证。
2.1基于接触网检修框架下的高效安全作业模式
当前我国各地铁公司对接触网检修的作业安全都呈现出一种“政策重视,操作忽视”的态度。尽管在管理制度上对于如何操作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在技术上并没有进行十分严格的关联和匹配,技术手段对于这方面的控制辅助相对较薄弱,所以导致在这个方面所进行的操作中,时有误动的各类事故发生.考虑到当前接触网和接地的键鼠操作呈现出高频化和机动化的趋势,所以,地铁运行单位还需要拓开视野与专业安全设备研制厂家合作,对接触网直流验电闭锁技术进行研究,以实现验电操作和接地操作的强制安全联锁,保证接地作业的安全。另外,在进行停电检修时,由于某些特定操作十分不方便(比如挂接地线时就是如此)。所以,对接触网接地线的处理时,在安全基础上,还需着眼于接地位置和接地棒长度的特点,研究出一种能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验电接地装置,以解决接触网接地操作的安全和效率问题。目前,接触网智能验电接地方式有一种思路可以考虑,即通过一种智能化装置,对人工验电,网络验电以及接地操作等相应的功能进行充分的融合,并在接地和验电的过程中实现相互间的安全联锁控制,使得整个接触网在带电状态下无法进行接地的操作,这样就可以确保在进行接地操作时人员自身的安全。同时,在对验电和接地之间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简化的基础之上,通过装置,利用最为方便的步骤操作,简明可靠地完成验电接地的基本操作,并且还可以通过远程的计算机后台智能化系统对当前条件下的运行情况进行自动判断,并进行辅助的遥控操作和激活,而不是沿用传统的施工人员携带验电棒以及接地棒等对接触网进行风险极高的操作。这样不仅使人身安全得到极为可靠的保障,还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2.2巡检作业电子化与现场作业远程视频监护体系建设
为及时了解巡检人员是否按时巡检、巡检到位、巡检结果,掌握设备的缺陷状态,查询、统计、分析历史数据;同时实现现场电气设备操作及告警的视频联动监护功能,还应设计一套电子化巡检系统,规范设备巡检标准,量化设备巡检过程,建立设备评价体系,提供设备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保障巡检人员巡检到位,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研究一种远程视频监护技术,对现场和电气设备操作过程进行视频联动监护、告警联动监视、巡检联动监视、事故录像及回放等功能,以便实时了解现场设备的操作情况以及相关设备操作前后的运行状况,完成监护、告警、远方巡视及录像回放、事故追溯等功能。由此可知,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可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还可提高轨道交通运行检修的可靠性与科学性,以保障市民的日常出行需求,进而具有巨大的安全效率、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同时为未来进行轨道交通供电运行的方式由人工手动操作逐步转变成为智能化计算机操作开辟道路,为复杂的轨道交通是我修作业降低成本和风险,提升效率。
结语
从目前的轨道交通供电运行管理现状来看,运行单位迫切需要建设一套程序化、网络化、电子化、可视化的供电运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同时应推进该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以实现轨道交通安全、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营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德龙,张佳.城市轨道交通电力调度典型操作票系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9(10).
[2]宋大治,蔡彬彬.地铁35kV供电网络安全联锁设置[J].电气化铁道,2009(6).
[3]刘家军,刘博,安源,等.接触网作业地线的信息收集装置的研究[J].2011,39(5).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管理, 综合安全管理体系
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大中城市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
1. 1 目标和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使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生产与管理达到预先设定的标准,使事故等级和事故频率控制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应遵循差异性、明晰性、法律性和程序性原则。
1. 2 内容
城市轨交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如图1 所示。
图1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
其中法律法规体系是指专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或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有关条款,具有规定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特点,是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作的前提和保证。
运营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运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行车组织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和人力资源安全培训等内容。该体系贯穿于其他各体系之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各种软硬件设备故障都会引发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矛盾和个别人的不健康心理也为城市轨道交通带来了不安全因素。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专业性强、技术设备复杂、客流量大、日周期性强、高峰低谷落差显著、时效性强,其建设一般又采取地下或高架形式,因此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和事故救援的难度均较大。此外,安全事故会降低轨道交通的可信赖度,形成社会疑惧心理,在一个长时间段内影响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003 年2 月的韩国大邱地铁火灾更是震惊世界。为此,建立和完善城市中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 是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和主体。
事故预防体系是指针对各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对人、设备、管理以及环境的要求体系, 包括对行车、设备、职工伤亡、旅客伤亡、火灾、水灾、震灾、风灾、爆炸、投毒等各种事故的预防。
事故处理与调查体系包括受伤人员抢救和死难人员善后处理、抢修和重建、勘测和分析、责任划分及事故报告等内容。
对运营企业的检查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对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估、对安全生产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以及相应的奖罚措施。
规划建设安全要求体系和设备质量安全要求体系主要是指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建设和设备制造必须达到安全要求, 以及投入运营后一定时期内对这些要求符合程度的规定。
1. 3 机构和职能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 借鉴其他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门如图2 所示。各部门的职能如后。
图2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机构组成
国家和地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部门: 出台行政法规; 制定行业安全管理政策和安全管理目标; 依法对运营企业、规划建设企业以及设备生产和进出口企业实施安全监管; 向运营企业颁发安全许可, 向设备制造和进出口企业、规划建设企业颁发安全资质证书; 指导运营企业建立内部安全管理体系, 定期对运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负责组织重大事故调查并提供事故调查报告; 负责对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
运营企业: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设置企业内部安全管理部门; 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 围绕运营组织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行车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人力资源安全培训等; 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 对乘客行使安全管理职能; 搜集、积累、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信息资料; 接受监管部门的检查和评估, 按要求向其提交安全工作报告及其他与安全管理工作相关的文件, 协助其做好重大事故处理和调查工作; 加强与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 确保部门间的协作达到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公安、消防和医疗部门: 负责各自职能范围内与轨道交通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打击以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和乘客为目标或以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为主要场所的治安犯罪、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以及救治各类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另外, 消防部门还对运营企业实施消防监管。
规划建设企业: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贯彻有关安全规定; 向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部门提交工程图纸或报告施工中有关安全设施的进展和完成情况。设备生产和进出口企业: 按照有关安全要求组织产品的生产和进口; 将产品送检或提品质量检验报告。
2 建立综合安全管理体系建议
2. 1 完善法制法规建设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安全法规尚属空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均没有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具体规定。立法空白导致通过行政手段来建立和运作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与法建手段相比, 行政手段虽然同样具有强制性, 但在稳定性和明晰性方面却相去甚远, 这将给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工作带来隐患。在全国性法律法规立法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首先推动地方立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做出规定,如《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
2. 2 完善安全监管机构设置
我国对轨道交通行使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往往机构规模小、专业人员缺乏、兼职情况多,难以有效行使安全监管职能。目前应在已具有轨道交通设施的城市试点建立由安全管理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轨道交通安全监管部门,该部门独立于运营企业之外;其权利和责任由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明确规定。日后根据行业的发展程度,在适当时机建立全国性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与其他监管职能合并建立统一的行业监管部门。
2. 3 建立设备质量安全要求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设备依赖性较高。目前我国亟待建立科学规范的针对不同地理环境、不同轨道交通类型的设备质量安全要求体系。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营初期往往盈利性较差,在制定上述规定时应充分考虑差异性原则,针对某一类型、级别的轨道交通项目制定必备安全设备规定,强制要求投入。而对于其他安全设备,则由投资方和运营企业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投入。
2. 4 强化安全审核和评估工作
在轨道交通项目投入运营之前,运营企业必须通过安全监管部门会同消防等部门的初检和安全评估,安全认证必须成为申请运营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进入运营阶段,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对运营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还可以指定专业科研或咨询机构对运营企业进行安全评估,责令运营企业对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必要时安全监管部门可以吊销运营企业的运营许可。
2. 5 强化安全教育
一方面要加强对运营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教育。另一方面要大力向乘客宣传并督促其遵守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普及和强化紧急状态下的逃生技能培训。
3 结语
在“ 十五”规划中,国家正式提出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战略,预算投资约2 000 亿元,各城市申请立项的拟建线路总长度约2 000 km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产品是旅客的空间位移,而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则是首要质量要求。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将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章,何宗华,徐金祥.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253~254
2 季令,张国宝.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8. 7~8
关键词:市政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工程管理
1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的安装时市政轨道交通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电安装工程不只是按照施工计划对机电设备的安装,同时还需要与项的其他施工环节相协调相对应。机电安装工程工程量较大,而且_工程操作难度也较高,所需工期相对较长,操作过程出现安全及质量问题的几率也相对较大。机电安装工程不仅要保证机电设备安装的准确无误,同时还要确保安装好的机电设备与工程其他项目能够有效联系起来,只有机电工程各环节有效地联系起来,整个机电工程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转。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安装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为了保证机电设备利用的最大化以及整个轨道交通更有效地运转,应当对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和安装设备也不断进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机电安装技术的发展趋势,市政轨道交通也才能够更加完善。其次,机电工程与其他社会施工工程的区别还体现在机电工程的验收要严格很多,机电设备安装完成后,建筑责任方不但要对机电设备本身的质量进行检查,还要对机电施工技术以及质量进行审核,最后还要对所安装的机电设备与整个轨道交通其他施工环节的联系紧密性及契合性进行审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的轨道交通也在不断的进步和更新,这样的发展趋势就给机电设备以及机电安装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机电工程施工竹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2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安装关键技术
2.1 电力系统的安装。在机电下程中,电力系统的安装主要是指一些中小型发动机、变电器和照明设备、通风动力设备以及防雷设备的安装电力设备的安装是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施巨人员需要对不同的施工项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好适合特定项目的施工方案。以照明灯具安装为例,在电力系统安装时应提前明确照明灯具的最佳安装位置,同时还要注意对照明灯具的防护,在最大程度土确保照明设备不受自然或人为的破坏而且施工人员同时应当考虑到在轨道的弯道处的照明问题,轨道的弯道处尤其是弯度特别大的地方,应安装不同于直道处的照明设备,以便为驾驶人员提供良好的前方视野。
2.2 通风设备及消防设备的安装。通风设备和消防设备是机电工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最重要的施工环节。通风设备和消防设备是整个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保证,所以施工人员在施工时要特别注意对通风设备和消防设备的安装。通常来说,通风设备和消防设备的安装都需要大型的施工机械进行施工辅助,而且轨道空间较为狭小,所以在施工时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问题。
2.3 消防管道的铺设。消防管道是市政轨道整体安全的保障,消防管道铺设的质量不仅事关轨道交通整体工程的质量,更是与公众的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在消防管道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施工人员需要根据特定的施工项目,在充分考虑轨道通畅性和贯通性的基础上,对要铺设的管道路线做出预先的绘制,并在管道铺设结束后进行压力测试,确保已铺设管道的严密性。另一方面,在轨道作业时施工人员应当高度集中注意力,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3 市政轨道交通机电安装工程安全质量管理
3.1 施工前期。施工前期也就是施下的准备阶段,在机电安装工程正式开始之前,工程负责方应当按照既定的标准严格甄选建筑承包方,承包方敲定以后,工程负责方一仍应与承包方实时沟通和互动。对施工情况做以了解的同时也要对施工方的施工情况做以监督。对于工程承包方而言,在施工前期承包方应当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仁制定出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图纸,并按照施工计划的要求准备好施工过程中多需要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一来要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施工标准要求购人建材,二来要对购人的建材进行妥善保存,鉴于轨道施工环境较为密闭阴暗,通风性较差,因此对易燃易爆的建材应当异地保存,以防施巨过程中意外的发生。
3.2 施工中期。施工中期是机电设备安装最关键的环节,在施王进行阶段,施工人员首先应当按照我国轨道交通机电工程施工标准开展施工,按照工程的特定情况,将整个工程按照不同的施工顺序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对每一施工环节指派专人负责,实行责任到人制度。其次,施工人员应当严格遵守项目的设计图纸及施工计划,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上报并请求处理。再次,施工方应当组织专门人员开展施工管理和监督仁作,并对所有的施工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施工工人进行表彰,对工作拖沓且工作质量存在明显问题的施工工人进行处罚。最后,工程施工方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管理办法,对整个工程施工流程进行有效的质量和安全管理。
3.3 施工后期。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结束之后,施工方首先应组织专人对整个施工工程进行细致的检查,这就包括所用机电设备型号、质量的检查,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核查以及机电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处理,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么更换机电设备,要么进行重新安装,总之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机电设备的可用性和协调性,保证整个轨道交通工程的完整性。
3.4 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机电安装工程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下,对机电安装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设计科学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方案。首先在人员配备方面,要保证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关键部位的作业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作业证书,对人员的管理要实施绩效考核体系,落实岗位责任制,激发人员积极性的同时,明确责任与义务。其次,对于施工环境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环境大多较为恶劣,环境潮湿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对于焊接、粘合等作业环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施工场地需要设置必要的通风设施,降低施工现场的湿度。
4 结语
市政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市政轨道交通来说,机电设备的安装又是关键一环,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对整个轨道交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对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研究和管理有助于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提升,也有助于我国市政轨道交通工程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云峰.地铁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协调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05).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工期时间比较长、投资大、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并且还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基础工程设施。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中地质环境的不同,以及出现突发的不确定的因素,就会对轨道交通的工程的施工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轨道交通建设中,我国建设交通工程的时间比较短,经验不足,必然会有一些潜在的技术风险和安全隐患,还有管理的不到位和认知不足。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因此在轨道交通建设安全中应该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
1.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的分类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存在着多种风险,风险的不同对应的措施也不同,对风险加以分类,对不同的风险的应对也有针对性的措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的风险。
1)自身风险。交通建设工程的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水文条件的影响,以及在工程的设计策划上与实际施工不相匹配,在工程施工中安全风险高、难以施工的工程则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自身的风险。
2)环境的风险。在工程施工的时候周围的地面环境以及地下环境的影响,对周围环境的道路铁路轨道、建筑物、管道水路线路等的施工存在影响风险的是环境的风险。
3)常规安全风险。环境风险和自身风险工程以外存在的有害因素和危险,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和生活中的高空作业、临时用电、洞口邻边和起吊作业等都是常规的安全风险。
1.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统筹管理、预防为主、动态监控”是我国在工程建设中过去以往实践经验中总结出对交通建设中安全风险管理的较为科学合理的理念。
在工程中把人员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把人员不安全的行为作为管理的重点这是“以人为本”的概念。在以往的交通建设中总结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的行为不安全,所以对人员的管理是整个工程安全风险中的重中之重,规范化科学的管理各个阶层的人员。
“统筹管理”对工程建设的设计和施工等全过程进行统一进行管理,依靠建设单位来进行管理,认真落实工程建设的各项技术生产的安全。把安全管理收纳到工程建设的统筹建设中,有效的利用起指挥部的协调作用。
在岩石比较多有落石头的地方进行数据监测,在事故多发段的地方以及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对这些安全风险的地方应该加以预防,这就是“预防为主”。安全风险的管理中,即使是很小的风险以及事故的萌芽阶段,就应该进行重点的预防和控制。
“动态监控”就是在工程的施工中对地质状况的及时进行监控,根据现场的变换及时的调整方案和施工的方法,对安全风险动态的变化不断的评估加强管控。
2安全风险的组织管理
《风险管理规范》制度在责任制度和系统分析企业管理模式中,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等,并且利用国内外的管理模式、组织机构、项目管理模式、主体责任等基础上,根据安全风险管理的分级建设分层管理,建立建设单位为安全风险管理的主体单位。
2.1组织管理体系
分层体制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其中一种,它包括了建设单位总公司的决策层、政府监管层、建设分公司的管理层和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以及各相关参建单位依法履行合同的实施层。并设立安全监控管理中心来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建设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情况,下设部门单位或者单独运行。
2.2组织管理责任制
协调工作应该由监管层负责安全生产的监督组织和管理进行协调。对安全生管理的责任制认真履行其责任和义务,才能对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生产的工作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制度和法规才能得以完善。并且还应该对执法监督检查进行强化,还应该开展安全管理和技术工作研究,并且还应该对安全管理经验及时的交流和总结,对施工伤亡的事故加以预防。
轨道交通工程时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的工作应该由决策层来负责,并且决策层对各个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和技术进行审核和论证。
在各个实施阶段的工程线路的安全风险以及工程中的技术管理和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监督和组织管理的是由管理层负责。
实施层,就是对环境调查的单位提供完整准确的调查资料,以及对岩土工程的勘察提供完整准确资料。在线路工程的总体设计,以及审查、汇总和监督线路,安全风险工程设计的数据分析、预警处置和响应都由总体设计的单位负责完成。交通线路的各条轨道的工点设计单位负责初步设计、方案设计和施工设计各阶段的安全分析、分级、评估和风险专项设计,还与施工安全风险检测的预警处置、数据分析和响应措施等。
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在安全监控管理中心重要信息枢纽,各线路、阶段的安全风险监控、综合预警、信息管理和相关的咨询都是由安全监控管理中心负责,并且还要监督管理。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权威和可靠性,政府还可以通过购买的服务方式来选择社会单位负责,并且安全监控管理中心的指令可以通过建设单位的名义发出来。
3安全风险的技术管理
3.1安全风险的技术管理模式
轨道交通施工的特点是技术强,施工管理上的“小业主、大咨询”和国内外的检测的做法和模式基础上,再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和特点相互结合,建立参建、设置和咨询单位以及第三方检测单位全方位、全员和全过程的工程奉献管理技术的保障模式。
3.2安全风险技术管理规程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技术的保障是受到各阶段的管理规定以及管理目标、内容和流程等来实现的。
3.3安全风险的控制管理
在工程施工中对安全风险控制管理中,应该建立监测、巡视、动态评估、实时预警控制、第三方检测相互结合的一套全方位的施工检测安全风险监控管理系统。
全部工程的围岩、结构和作业面以及周围环境都应该由施工检测全面监控的,施工监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工序。
通过建设单位利用社会资源对整个工程的轨道交通项目或者单个施工项目阶段委托给第三方检测,并且第三方检测对工程的自身和周边环境中最关键的部位进行独立的重点监测和巡视。
巡视信息和检测信息以及预警和消警信息都是有施工监控管理信息来管理。检测和巡视到的信息由日报、周报、月报的形式来进行报送,还通过监控管理信息平台来进行信息报送,以及通过电话和短信的便捷形式来传送,除非特殊情况需要书面报送。
信息报送的时候必须准确真实和及时向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安全监控管理中心以及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上报,并且还要依据信息的反馈到的结果来进一步的加强巡视和检测以及安全风险处理等。
4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交通的压力也在慢慢的增长,所以在交通轨道的建设中,对便捷的交通轨道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但是轨道交通在建设上规模比较大,并且组织比较复杂,并且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规划、严格的审批和完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并且结合以往的问题,进一步的改进,结合各个方面的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落实和改进,并且还应该进一步对风险管理体系的落实和完善。
关键词:突发事件;轨道交通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rban rail transit industry into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period, as a large number of rail transit project completion and put into operation, the rail transit public events also enters a period of frequent, establish a scientific of urban rail traffic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to improve the urban rail transit operation safe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Keywords: emergency; Rail transit
中图分类号:D035.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体系的重要意义
城市轨道文通是城市文通运输系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轨道交通以及其运输能力、快速准时、全天候、节能环保等优点,已经成为根治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至2015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达2300公里。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经过不断建设和投入使用,运营管理已经进入网络化运营。不过相比于世界城市轨道发展先进城市,我国在管理体制、政策支持、线路规划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对城市交通功能正常发挥的影响程度和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大。由于现代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不确定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涉及的范围广、影响系统有效性的因素众多,极易受到突发事件冲击。
由于轨道交通具有封闭、高速、容量巨大、系统复杂等特点,所以,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同其它交通工具相比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比如:
1.抗风险能力低。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如果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就有可能使得该环节的功能丧失,进而对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如高空坠物、失火、大面积停电等日常安全事故都会造成重大损失。
2.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广。由于轨道交通线路通常都建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或繁华商圈,客流量非常巨大,一般还会穿梭于城市的地面和地下,另外还与广播通讯、供水供电、防水排污等公共设施和线路交错分布,这就使得当发动爆炸等恐怖袭击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地损失,甚至伴随着一些不可预知的事件,引起大范围的群众恐慌、相互践踏,以及水电中断、漏电、洪水等新的次生灾害,最终导致整个城市运行秩序的瘫痪等灾难性后果。
3.安全难度大。城市轨道交通独特的公共性能够将整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等各种地理场所和位置紧密联系起来,由此也会带来客流大、站点长、线路长的弊端,导致安全防范的成本低、难度大。
2009年12月22日上午,上海交通运营“大动脉”轨交1号线发生两车碰撞事故,陷入了长达8小时的大瘫痪。大批市民聚集地铁附近,不知换乘哪条公交线路。由于事发当天是冬至,还直接波及到了大量扫墓人群,初步估计有50万市民遭遇出行难题。
在突发事件下,如何保持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协调,将突发事件的损失和危害降至最低,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迫切需要其他交通方式的有力支持。2004年建立了上海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统一指挥。在2006年,上海就已经建立了旨在保障轨道文通体系的轨交公交应急联动机制。公交企业还建立了特别的公交车辆队伍,组成“轨交救援网”,以满足轨交突发营运故障后乘客的快速疏散需求。
由于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应急指挥者和决策者面临着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困扰,比如决策时间要求紧迫,通常需要进行非常规的决策,另外,由于突发事件发生初期,事态发展不明朗,决策者对信息掌握的也不够充分,同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也存在扭曲和失真的现象,决策者很容易受到感性思维影响。大大制约着决策的可行性和效率。
二、信息化建设是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撑
COCC (Comprehensive Operation Coordination Center)是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基础,承担了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的协调管理职能,在出现突发事件时配合ETC对网络列车运行组织进行统一调度指挥。ETC(Emergency Treatment Center)是处理轨道交通网络突发事件的综合指挥中心,全市应急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组织应急求援的现代化指挥平台。这两个中心相互联系,共同承担者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的功能。
把信息化和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等于给轨道文通站台、站厅、楼道和商场了安装一道道安全“防火墙”,可以随时监控所有安全隐患,最大程度保障公众安全、系统设施安全。
三、各部门协调构建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
COCC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在日常管理中,它需要与其他公共交通部门之间保持密切有效沟通,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它作为协调者和组织者,需要其他公共交通部门提供必要的配合。ETC与其他交通部门相互合作,在市应急联动中心的统一指挥下,由ETC配合其他交通部门的应急处置中心,调动市内相关交通方式疏散客流。当突发事件出现时,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造成的损失进行沟通,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对的措施。
如在“12.22”事故发生后上海市政府迅速成立了调查组,并在最短时间内查出事故原凶。但是信息告知、应急救援及乘客疏导工作的不到位,导致该事件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虽然相关部门都制定了处置、应对故障及突发事件的各种预案,但是这些预案能否可行,能否确保安全,还是需要经过协调沟通、实际演练证实。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文通枢纽,兼具抗风险能力低、事故风险范围大、安全难度大等特点。所以完善轨道文通应急管理体系迫在眉睫,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体系的重要支撑,而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是城市轨道文通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谭复兴,高伟君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夏保成.西方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原则刍议[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O06 (2):1 5O
3、谢谦.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02
【关键词】地铁 矩阵式控制体系 行车安全管理
一、地铁行车安全管理概述
地铁是由“人员”、“机器”、“环境”、“管理”组成的大联动系统,其中“人员”和“管理”是首要因素,其次为设备因素,最后为环境因素。地铁系统最终的目的是要将乘客安全准时运送到目的地,因此行车安全管理是整个地铁系统管理的中心。行车安全是一个庞大的人机动态系统的安全运行,离不开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效管理。围绕着行车安全管理有四个维度:对行车人员的管理、对车辆设备的管理、对行车环境的管理、监控管理机制。行车人员主要指与安全行车直接相关的人员,包括电客列车驾驶员、调度员、综控员等。他们的素质、技能直接影响到行车作业的质量,也影响到列车故障处理和突发事件处置的成败。其他工作人员如车辆检修人员、设备维修人员、站务员等,他们虽然也对安全行车起到保障作用,但是只是通过车辆、设备间接地影响列车运行。车辆设备主要是指与行车有关的车辆、设备、设施等,包括电动列车系统、供电系统、信号、通信、线路、桥隧建筑等,一个系统出现故障都有可能影响到列车的正常运行。行车环境主要是指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地铁环境,包括车站构造,不同运营时段所对应的客流量、列车间隔、行车人员状态,地面运行时的天气状况等。车站构造会影响到客流组织工作,不建造屏蔽门的车站还要防止人或物侵入限界。客流量直接影响到列车的准点运行和安全。列车间隔会影响到处理突况时的行车组织工作。
北京地铁在多年的运营经验基础上形成“人、机、环、管”和“治、控、救”三道防线的矩阵式控制体系。在“治、控、救”三道防线中,“治”是加强安全基础建设,治理并消除隐患;“控”是强化科学管理,密切监控系统各要素的变化及其可能出现的隐患;“救”是提高抢险救援能力,筑起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在行车安全管理中,矩阵式安全控制体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利用科学管理和技术,通过对车辆、设备的质量以及人员技能、现场作业的有效治理,建立第一道防线;②密切监控与行车安全有关的人员、设备、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有效控制;③提高行车人员的设备车辆故障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突况在第一时间被有效处置。
二、建立行车安全管理模型
(一)模型建立
人、机、环、管对安全行车的影响是综合的,其中机器发生不同的故障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而提高车辆设备质量降低故障率可以有效避免故障发生;同时行车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车辆设备故障能否被及时排除,恢复行车;环境因素中不同时段的客流量及客流组织、工作人员状态也对行车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不同时段所采用的监控管理力度反过来抵消各时段的不利影响。
据此就可以建立安全行车管理模型:Xij=Hi*Pj*Dj*(1-Aj)*(1-Mi)
其中: Xij,第i时段发生第j种故障时的安全行车状态; Hi,第i时段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权重; Pj,第j种车辆或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 Dj,第j种车辆或设备故障的影响权重; Aj,行车人员对第j种故障处置的胜任程度,0
(二)模型参数
建立模型的关键在于设定合理的参数。由于权重参数很难采取客观统计数据来量化,难免有主观成分。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找出影响参数的不同原因,按重要程度分配权重,然后请专家予以打分。
Hi,第i时段环境因素的影响权重。每天列车运营24个小时,不同时段影响行车环境的原因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客流量、工作人员状态、车站构造、列车间隔等。
Mi,第i时段的监控管理力度。行车环境的监控管理力度,主要由科技手段实时监控和管理人员动态监控效果来决定。科技监控的效果是恒定的,通常情况下不会随时间的变动起伏,除非设备出现故障。人员监控的效果会因精神状态、力量配置而出现变动。此外,管理制度完善与否和管理技能的高低也对监控管理力度产生影响。
Pj,第j种车辆或设备故障率和 Dj,第j种车辆或设备故障的影响权重。故障率是判断车辆设备质量的关键指标。故障率可以用每天发生次数表示,也可以用每万车公里发生次数表示。车辆设备的管理主要通过控制故障率来实现。车辆设备的故障不同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不同,例如:车辆制动系统故障时通常情况下会引起掉线,而门系统故障则会引起5分钟以内的晚点,地面信号系统故障时通常会引起行车闭塞模式的降级从而影响整条线路的行车效率,而车载信号系统故障时一般只会会导致个别车次晚点或掉线。因此不同的故障具有不同的影响权重。
Aj,行车人员对第j种故障处置的胜任程度。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人员有两项职责,一是在正常情况下对车辆、设备、环境状态进行监控操纵,二是在非正常情况下及时妥善处理突发故障,快速恢复行车,而后一项在交通压力日益严峻、社会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越来越显得重要。行车人员的故障处置能力与培训演练效果、经历经验、压力管理能力等有关。
三、模型应用
在模型参数中,故障影响权重Dj和环境影响权重Hi是相对固定的,而实际故障率Pj、行车人员胜任程度Aj、监控管理力度Mi是随时间不断调整变化的。为了使管理风险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首先确定行车安全管理的控制指标值x,然后计算一天不同运营时段的安全行车状态。在管理风险矩阵中高于x的值是不符合要求的值,表明该处存在管理问题,因当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予以控制。下表是某行车中心的行车安全状态评估表。
表1中,车辆制动所对应行的行车安全管理风险值高于控制值2.0,说明此处存在管理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针对车辆制动故障,对行车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高其应对处置能力;(2)加强车辆质量管理,降低制动系统的故障率;(3)加强各运营时段的监控管理力度,在运营线上配备相应技术管理人员。此外,由于管理者将主要力量和精力放在高峰时段II和时段VI,致使非高峰时段IV和时段V的管理力度略显不足,而此两时段人员状态较差,容易出现违反规程和操作失误的情况,管理者应当加大该时段的监控检查指导力度。
四、模型特点
模型的参数确定是模型建立的基础。参数主要取决于历史统计数据和管理专家的经验。由于个人在看待问题时角度、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测算列车故障的危害权重D和所处时段的影响权重H时,会产生主观偏差,应当慎重处理。随着地铁运营时间的推移,管理水平、人员技能、车辆设备质量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新参数。故障影响权重Dj、行车环境影响权重Hi在环境改造、设备车辆更新之后会发生变化,需要及时修正。修正后的值若有下降,说明安全行车环境趋好,反之则在变差。地铁行车安全管理模型从人员、车辆设备、行车环境、管理四个维度对安全运营形势进行模糊数字化评估。通过模型,管理人员能够直观看出当前管理状态,据此分析查找问题所在,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谢正光.北京地铁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4(4):17-20.
[2]贾水库,温小虎,蒋仲安,等.基于层次分析法地铁运营系统安全评价技术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5):137-141.
[3]彭金栓,邵毅明,倪健.基于DHGF方法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J].山西建筑,2007(12):13.
[4]郑明杨.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科技咨询,2011(28):247.
[5]慕威.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管理观察,2010(10):230-231.
关键词:地下铁道;施工;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319-01
地下铁道,简称地铁,亦简称为地下铁,狭义上专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或捷运系统;但广义上,由于许多此类的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可能也会有地面化的路段存在,因此通常涵盖了都会地区各种地下与地面上的高密度交通运输系统。地下铁道因具有节省土地、减少噪音、减少干扰和节约能源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中。
1 近年来我国地下铁道施工安全现状
地铁以快速、舒适,成为城市交通的首选。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大城市争先恐后地发展地铁交通,地铁建设方兴未艾、如火如荼。然而,就在这表面上的喧闹和繁忙之下,地下的施工现场却频频发生地塌人亡的事故。接二连三发生的地铁建设施工事故,敲响了这项似乎阳光照射不到的地下作业工程的安全生产的警钟。
(1)2003年7月1日,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旁通道工程施工作业面内,因大量水及流沙涌入,引起隧道部分结构损坏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造成三栋建筑物严重倾斜,防汛墙局部塌陷,导致防汛墙围堰管涌,直接经济损失约1.5亿元。
(2)2007年3月28日晨,北京苏州街附近的地铁10号线工程发生塌方,6名施工者被埋身亡;5月28日8时左右,南京市地铁2号线茶亭站西基坑东端约500立方米土体发生滑坡,造成2名工人死亡。
(3)2008年1月17日下午,广州地铁5号线施工中突然涌水,发生塌方,导致珠江大桥引桥下的双桥路旁地面突然下陷;4月1日,深圳龙岗区的地铁3号线工地进行桥墩浇铸混凝土施工时,母板突然发生坍塌,混凝土倾泄而下,造成三死两伤。
(3)2008年11月15日15时20分,杭州地铁萧山湘湖站施工现场突然发生路面大面积塌陷事故,导致该路面风情大道75米路面坍塌,并下陷15米。21个鲜活生命陨落。
2 原因分析
(1)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地铁施工事故,不少与急功近利,违背科学“抢进度”有关。交通隧道工程界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院士告诫说,不合理地赶工期会影响到地铁建设的结构和寿命,也会影响地铁的安全。
(2)前期准备不足,中途变更失控,是地铁施工事故频发的另一诱因。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专家表示,对线路设计的前期论证做得不够扎实,给后期工作带来隐患。一些工程实施甚至没有依靠专家意见,施工在危险情况下进行,极易出现事故。
(3)地下作业让地铁建设施工本身存在风险,对施工技术的成熟、施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赵铁锤在杭州地铁事故现场怒斥施工方“没有培训过,让你上天开飞机开得了吗?农民工在家种菜种地,过来怎么能干这活”时,地铁工程项目背后“层层分包”的现象被逐一剥落,层层分包的背后是利益的层层剥离,势必造成工程造价的层层下压,这正是地铁建设的巨大隐患。
3 对策
3.1 严格遵守施工安全控制技术流程
为确保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安全和线路的正常运营,在新建地铁车站穿越既有地铁隧道施工的全过程中采用了严格的安全控制技术流程。
(1)施工前,通过对既有地铁结构的安全评估和变形控制标准的制定,并结合施工安全风险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2)施工中,通过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既有地铁结构的动态响应及安全状态,根据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动态调整施工方案,必要时启动异常情况处理预案,以实现新建地铁车站穿越既有地铁隧道施工的全过程风险控制;
(3)施工完成后,对既有地铁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对既有地铁结构进行恢复或修复工作。
3.2 加强对地铁工程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
应结合地铁工程实际,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导则》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的要求,制定《地铁工程安全生产监理工作的要点》,细化地铁工程监理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监理第二道安全防线的作用。
3.3 重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员的素质是非常关键的,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抓好教育培训和学习是安全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提高全体建设者安全素质的一项重要手段;它不仅包含对全体建设者甚至和它相关人员的普及性教育培训,以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施工氛围。通过各种培训的方式,使员工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生产,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3.4 搞好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加强科学的定量研究,展开科学监测、信息化传输和反馈控制
如建立地理地质信息系统,利用地质雷达探测等地球物理勘察技术,将地铁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流沙、软土、管线及其他危险物等地理地质数据储存在计算机里。同时,建立施工安全远程监测系统,一旦土体发生变形产生过度位移,监测系统就能够通过传感器获取信息后及时反馈指挥部,这样就能加强预警,在事故的先兆阶段启动应急预案。
关键词:地铁施工监理管理管控手段新型模式
引言
地铁作为一种便捷快速的城市交通方式,当前在我国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地铁建设提升了城市品味,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也带动了地铁车站周边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城市的加速发展。在整个地铁建设过程中,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供货商等参建各方扮演不同的缺一不可的角色,都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在目前地铁建设管理模式下,监理单位过多依赖业主,缺乏主动监管意识和责任,普遍存在监督不力,管控不到位的情况。笔者结合自身经历和经验,下面就加强监理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的监管作用进行一些探讨。
一、地铁工程的特点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与铁路工程和地面城市轨道工程相比,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
1、投资大,投资主体多为地方政府。一条十几公里的地铁投资在几十亿至上百亿,远非一般的房建项目可比。由于投资高,收益见效慢,因此目前地铁的投资主体一般都是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多以地方财政资金为主、社会资金为辅。
2、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地铁工程的施工周期一般5年以上,然而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迫切性又要求工程尽可能早的竣工以投入使用,工期紧迫。
3、涉及专业面广、专业性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多,技术难度大。地铁工程包括隧道工程、轨道工程、站场工程、通信与信号工程、给排水工程、空调通风工程、供电工程、电力牵引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等许多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四新”的应用较多,对监理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4、施工工点多,线长。在地铁工程管理中,一般将工程分为多个施工标段和监理标段,而一个监理标段常含几个施工标段,监理机构设置较复杂。另外,沿线的地质条件和地面情况变化大。
5、易发生安全质量事故。除地铁进出口外地铁工程的所有施工作业面都位于城市地下十几米深,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决定安全事故极易发生,塌方、地下水是常见的安全隐患。由于城市中地下市政管网错综复杂、地上建筑物众多,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不仅会对工程本身产生影响,如果隧道顶部塌陷还会对既有建筑、构筑物产生严重影响。
6、社会影响大,政府与社会的关注度极高。因为投资大、事关市民的出行大事,地铁工程在每个城市都是政府的重点工程,从政府官员到媒体甚至是百姓都很关注工程的进展情况。
二、 国内地铁建设中监理管理缺位的主要体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地铁工程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地铁工程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地铁工程中,一些监理单位却没有充分履行自身的行为职责,对施工现场过程管控不到位,更有甚者与施工单位一起尽力掩藏一些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事故隐患、苗头,进而影响建设单位的管控力度和偏差。目前,国内地铁建设中监理管理缺位的主要体现形式及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监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监理水平不能适应地铁工程监理的需要。
一方面由于监理开展业务前期,由于门槛较高,监理首先是在国家大型工程中显现出重要作用,当时监理人员素质、监理的酬金相对较高。但是现阶段,随着监理业务的迅速扩充,众多监理公司不惜在监理市场中恶性竞争,为抢占市场随意压低监理取费费率,致使中标单位监理费极低。我国监理行业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较低,少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流入监理行业,非凡是年青的技术人才大都不看好监理行业。因此,对于技术复杂、专业性强、“四新技术”应用广泛的地铁工程监理来说,监理人才匮乏的现象更为突出。另外受管理水平限制,监理工作无法做到全面系统,管理上的漏洞极易造成工程项目的损失。另一方面,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成为制约了监理企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从事监理工作的第一代人,多数具有丰富的勘察、设计、科研、施工管理甚至高层决策等方面的资历和经验,他们为监理制度在中国的引进和推广奠基并且创造了辉煌,堪称精英,但这一代人现在或退居二线,或升职,或调离。目前,在大中型建设项目上担任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的,多属第二代,这一代人从业的资历和经验比不上第一代,但是繁重的现实责任主要靠他们来承担。最堪忧虑的是35 岁以下的第三代,踏出大学校门直接进入监理公司就业,不懂科研、不懂勘察、不懂设计,只要经过简单监理培训就可以上岗,干几年之后考个“红本”、“绿本”
2、检查、视察、考察、会议、参观多,监理人员疲于应付。
因为是重点工程,建设单位的组成比较复杂,有很多政府部门都直接参与管理协调工程,从建设单位的各个部门到政府有关部门,对工程的检查多是地铁工程一个突出特点,同时视察、考察、会议、参观也多到令监理人员疲于应付。多数着重解决问题的会议如专家们对某个方案的专题研讨会等对工程确实有好处,经常性的检查对督促工作的开展也见效显著,但过多形式上的内容将对工作和工程本身产生不利影响。如何辨别出有益的检查、会议、视察等加以利用,巧妙回避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内容并协调好各方关系对监理工程师是不小的工作协调能力考验。
3、监理工作成本高,企业收益少。
在地铁工程中,建设单位的管理通常很规范、严格,其程度远远超过普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通常在监理招标文件和监理合同中都有明确的条款,规定监理工作范围和多达几十项详细的工作内容,对监理设备的配备、监理人员的配置到位等都提出详细要求和违约罚则。比如在北京地铁五号线的监理合同中,明确要求监理单位配几台公务车,数台计算机、复印机等各种办公设备等。监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很高,但也未必全能监理到位。对企业来说,虽然监理费用绝对值较高,但投入也很高,最终其付出与收益不成比例,而且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也很大。
四、加强监理单位在地铁建设中的管控职能的主要手段
1、高度重视总监人选,督促监理单位建立过硬的项目监理组织机构。
监理企业不仅应按招标文件和合同的约定组织人员、建立机构,更应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首先是总监理工程师的人选,在北京的地铁工程建设项目中,很多监理单位委派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担任项目总监,其中不乏名牌院校的硕士研究生。由年富力强的总监来领导强有力的监理班子,这是必然的选择。监理人员的配备应专业配套,数量满足要求。对监理单位来说,能够建立完全满足要求的项目监理组织机构并非易事,于是一些单位便在投标时自发组成由两家监理单位组合成的投标联合体,强强联合可以使监理单位相对容易地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
2、多种途径,要求监理单位快速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稳定监理队伍。
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最快捷的方法是直接引进合适的人才,但此方法在地铁监理工作中却不总是有效,原因如前文所述。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下工夫着手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在地铁工程项目建设中,建设单位经常通过聘请专家传授、组织经验交流等方式直接面向参建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同时也有对监理单位的履约检查、履约考核、履约评价、履约奖罚等日常工作,我们也可认为是间接的培训。除了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针对性强的培训,监理单位更应自己组织各种培训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监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监理规范,掌握地铁工程中各自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更合理的要求是监理人员要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建设单位可以协助监理单位邀请岩土工程专家、城市轨道工程专家做地铁工程技术讲座,或者请工程管理专家、监理资深专家做管理科学讲座等。想走捷径,靠直接引进人才来提高地铁监理人员的素质在现实工作中很难行通。监理单位应走出误区,在人才培训的基础工作上增加投入,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3、通过建设模式的变革,调整监理管控的纵深结构。
目前深圳地铁及国内一些地铁建设可能采用BT建设模式等,那么可把监理的部分职能与BT建设单位管控职能相结合,找到更有效的管理流程。如深圳地铁5号线的安全管理体系采用BT建设模式管理,包括监督系统、监管系统、工作系统和服务系统等4大子系统。工作系统处于核心地位,通过其它3个子系统,以服务系统的监控监测系统信息平台为载体来保证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见图1。
4、建立健全监理从业人员培训考核机制。
通过建立监理管理从业人员的定期培训考核机制,取代一证永逸的体系(取得监理工程师证即可上岗,而多数无现场管理实践经验),促进监理管理人员自觉提升自身水平。
5、坚持“立、帮、管”的原则,全面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控。
针对目前监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建设单位应采取“立、帮、管”三种方式予以应对。“立”是业主要树立监理的权威性,就是明确监理的权限,使其能够真正发挥公正第三方的作用。“帮”是业主要及时的为监理提供信息服务,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工程各方信息,把握全局。“管”是业主要对监理单位的工作进行必要的考核和监管。
五、建设单位加强对监理单位管控的新型模式探讨
1、本着“目标管理、风险共担、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建设工程总监理工程师安全质量风险抵押管理办法。
建设单位每年对在任地铁工程施工管理的总监进行全面考核,并兑现安全质量管理风险抵押金,对考核不合格的总监立即清退处理,由所属单位另派合格人员接任。通过采用经济手段且与个人利益切实相关的途径,真正解决监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
2、实行监理单位和监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准入制。
建设单位对新拟进入地铁工程施工的总监进行准入考核,包括其从业资格、相关工程业绩及业主评价、近期管理项目安全质量状况、项目管理答辩情况等,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对施工过程中出现违规或履职严重不到位造成后果的监理行为建立不良行为记录,并作为其考核依据。
3、建设单位对参建单位的所有总监及监理单位建立档案库。
通过建立档案库,作为准入考核的依据,并建立时效机制,使得其过程行为直接决定下期工程能否中标。对新上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标过程中也将重点考虑拟参建单位总监委派人员情况。其档案库中的资料也将作为评标的主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