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级会计实务心得范文

初级会计实务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级会计实务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级会计实务心得

第1篇:初级会计实务心得范文

【关键词】债务重组 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 会计处理 税务处理

一、新准则下以房抵债业务会计处理探析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以资产清偿债务;②债务转为资本;③修改其他债务条件;④以上三种主式的组合。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转让资产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存货抵偿债务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

可见,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开发产品抵偿债务行为,只有在符合债务重组定义并满足债务重组条件时,才能按照债务重组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前述第①、②种情况的以房抵业务,由于其符合或基本债务重组准则的规定,按照债务重组准则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实务中不存在任何争议;即:在协议生效或商品房所有权转移时确认收入实现,按照以房抵债协议确定的所抵债务账面价值,借记“应付账款”科目,将照商品房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将商品房公允价值与所抵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借记“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科目;同时结转商品房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开发产品”科目;同时按照应交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金额,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教育费附加等)”科目。而对于第③种情况的以房抵债业务由于在相关准则中未对其会计处理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实务处理就出现了二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即:①按照所抵债务的账面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不确认开发产品公允价值与所抵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即:按照开发产品的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将开发产品公允价值与所抵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捐赠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对于上述二种处理方法,第①种会计处理方法明显不符合收入计量的有关规定,混淆了已收或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公允价值的区别,因此不正确;而第②种会计处理方法则更符合该项经济业务的实质,因为开发产品公允价值高于所抵债务账面价值的部分实质上是一种无偿赠与,按照捐赠支出对其进行会计处理是合理合法的;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第③种情况的以房抵债业务采取该种处理方法是正确合法的;即:在协议生效或商品房所有权转移时确认收入实现,按照以房抵债协议确定的所抵债务账面价值,借记“应付账款”科目,将商品房公允价值与所抵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捐赠支出,借记“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科目,将商品房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结转商品房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开发产品”科目;同时按照应交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金额,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教育费附加等)”科目。

二、以房抵债业务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处理探析

根据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开发产品抵债属视同销售行为,应按规定计征相应的税款。营业税方面,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的规定,视同销售的应税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当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价格明显偏低而无正当理由时,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按下列顺序核定其营业额:①按纳税人当月提供的同类应税劳务或者销售的同类不动产的平均价格核定;②按纳税人最近时期提供的同类应税劳务或者销售的同类不动产的平均价格核定;③核定计税价格=营业成本或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可见,对于前述第①、②情况的视同销售行为,由于开发产品的公允价值小于或等于所抵债务账面价值,因此按所抵偿债务的账面价值确定其应税营业额,按销售不动产税目计算缴纳营业税,在实务处理中不存在任何争议。而对于前述第③种情况的视同销售行为,如何确定其应税营业额在实务处理中则存在二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虽然开发产品的公允价值大于所抵债务账面价值,但由于以房抵债行为是因企业资金紧张等原因引起的,不属于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应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营业额的视同销售行为,因此应按照所抵债务账面价值确定其应税营业额;第二种观点认为开发产品公允价值高于所抵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实质上是一种无偿赠与或利益输送行为,属于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应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营业额的视同销售行为,因此应按照开发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其应税营业额;对于上述二种观点,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的法律依据比较牵强,存在一定的纳税风险;而第二种观点则更符合该项业务实质,且与开发产品实际销售时的应纳税额一致;因此对于前述第③种情况的视同销售行为,应按照开发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其应税营业额,按销售不动产税目计算缴纳营业税。

第2篇:初级会计实务心得范文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特征与内容 实施难点与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对会计理论及会计实践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全面应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是顺应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依据现代管理模式和最新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它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发展,进而据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因而,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作为会计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与会计电算化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信息化

会计信息系统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是会计信息化的技术基础和信息平台。会计信息化涉及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和会计管理等所有会计领域,是会计系统的全面信息化,是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与决策到会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是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要求对会计流程的重整和会计模型的重构。

2.智能化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由人、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及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具有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特点,因此,会计信息化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3.多元化

①信息来源多元化。在经济社会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会计信息化系统通过对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广泛接收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其信息渠道更加宽敞,信息量更大;②信息提供多元化。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期间不再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既可以按既定的月、季、年来披露会计信息,也可以根据需要实时生成、提供会计信息,还可以对系统实施实时控制;③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如存货计价可以同时采用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在实际成本法下,也可以运用多种计价方法进行试算,比较差异,选择相对准确的计价方法。此外,由于系统接收了大量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便于系统运用有关数学模型,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④信息空间多元化。借助于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的结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信息的空间非常广阔。会计信息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用户可以各取所需;⑤提供信息形式多元化。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会计信息系统除了提供数字化信息,也可提供图形化信息(如财务分析、预测的直方图、折线图)以及语音化信息(如有声财务分析报告)等等。

4.共享性

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和发展,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通过Internet可以使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监会、政府管理部门、银行、税务、企业)实时交换数据,相互获取信息,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届时,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孤岛,它将逐步成为开放的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5.阶段性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同时在各方面都一步到位,是从手工会计方式-会计电算化阶段-初级会计信息化阶段,到会计领域全面的信息化阶段,进而实现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乃至全社会信息化,显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渐进发展过程。在不同阶段,会计信息化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在企业主要表现为建立新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化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要求在会计的所有领域充分依靠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领域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进行重整,通过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来满足信息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

基于工业经济社会的传统手工会计基本理论,如何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如何构建信息社会的信息化会计基本理论问题,是目前会计学界正在探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应根据信息社会的特点,在会计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报告原则等方面形成新的会计理论体系,并将这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在会计信息网络系统中公示,让关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有识之士都能在网上随时了解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新成果,并就有关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使会计基本理论在开放式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也占据一定的位置。

2、会计工作信息化

会计工作信息化主要是指按照会计信息化的要求,重整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包括企业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会计人员职责、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等的建立和完善。显然,会计理论体系的变革与信息技术手段在会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对手工会计模型下的会计业务流程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建立在手工会计模式基础上的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必将进行适应性变革,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凭证的传递、审核等都将根据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和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会计实务工作的信息化实际是社会信息环境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的创新和会计实务工作手段与方法的创新。

3、会计资料信息化

会计资料信息化包括会计数据的搜集、加工、处理和会计信息的输出、使用等的信息化。会计资料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会计工作信息化的直接结果。

4、会计教育信息化

在信息环境下,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建立会计教育网络系统,面向学校、面向社会,让在校会计专业学生、教师、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在会计教育网上学习最新的会计知识,讨论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辩论,交流学习心得、工作经验、失败教训等。会计教育信息化可以使会计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在校会计教育、后续会计教育、终身会计教育提供信息资源平台。

5、会计管理信息化

会计管理是指财政管理部门对会计的管理工作,包括会计人员管理与会计信息管理两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会计人员信息系统和会计证管理系统,还可通过发达的教育培训网络,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知识的继续教育,使新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新制定的会计业务处理规则等,运用现代化的网络培训及时地传达到广大的会计人员中。会计信息管理主要是通过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财务法规、会计制度、财会规定等方面,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这种规范和要求必须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环境的影响,为会计理论与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提供合法性支持和发展动力。

三、会计信息化实施的难点与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时展的客观要求。但是,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理论体系尚不成熟,在此基础上实施会计信息化必然会遇到新问题,就目前来看,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难点主要是人才匮乏、软件功能针对性不强、财务与业务协同化程度不高、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等,针对这些难点,笔者认为主要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1、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目前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只是利用电脑处理会计的基本核算,而大量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仍采用手工操作,很多单位因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使财务管理成为空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无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具备电子商务知识,懂管理,善理财,他们既是专才,又是通才,真正既博又专。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既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对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培养目标的挑战。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变革,在会计学、管理学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实行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是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2、完善ERP软件的智能化与人性化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处理

我国会计软件正在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管理决策型方向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正在向功能综合化和技术集成化方向发展,软件系统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全面,但是针对性和适用性却比较差。商品化ERP软件、会计软件都不是针对某一类企业开发的,通用性比较强而专用性不够,所谓好的软件不一定适合自己,合适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软件才是最好的。ERP软件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和平台,商品化ERP软件必须智能化、人性化,各个使用单位可以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业务处理流程,能够轻松实现对软件重整,可以按需要进行拆卸和加载,真正发挥ERP软件的强大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处理,实现数据高度共享,为实现会计信息化、进而实现企业信息化奠定技术基础。

3、确立电子数据的合法地位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人工会计的模拟系统,其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基本上是把手工的一套移到电脑上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依然是纸介质形式,那时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而会计信息化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不仅仅是观念上的转变,更是时代的要求,是会计发展历程中的一场革命。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证、账、表不可能再以纸介质传递,会计数据可以在系统内外直接获取,业务与财务完全可以协同处理,根本没有必要像会计电算化系统那样,将电子数据转化为纸介质以确认业务的发生等,因此,电子数据如果不能合法化,如果不具法律效力,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需要法律上的支持,电子数据需要取得合法地位。

4、实施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保证信息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主要措施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数据输入的管理。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虽然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但必须严格进行授权控制,对来历不明或者没有经过审核的业务数据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二是加强数据处理的控制。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可以采用集中分散式和授权式两种控制方法。集中分散式控制是指各个工作站分散输入业务,由网络服务器对全部业务进行集中序时处理,并对数据库实施统一管理;授权式是指各个工作站可以根据权限访问网络服务器,服务器则根据当时的忙闲决定是否接受访问。三是建立数据双备份制度,以避免因误操作或突然事件引起信息丢失;四是建立系统安全维护机构,由专业人员实施安全维护,提高警惕,随时防范黑客攻击和不法之徒的非法入侵,保证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为实现会计信息化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资料:

1、会计信息化:21世纪会计革命的催化剂 谢诗芬 中华财会网 2003.10

2、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 徐少春 中华财会网 2002.1

第3篇:初级会计实务心得范文

会计电算化实质上就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录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手工记账已无法满足企业提高效率的需求,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来代替手工记账。那么怎样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至今仍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也是现实社会对中职学校的普遍要求,是中职学校本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

一、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已广泛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课程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

会计电算化教学既不同于会计学科教学,也不同于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现行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侧重于学生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认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就是给学生讲解会计理论方面的内容,至于计算机知识、会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等操作实践的内容是实践环节的事,从而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指导严重脱节。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以讲授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缺乏与具体会计软件操作使用上的衔接;要么以讲授某种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过程为主要内容,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还有的以讲授程序编写或计算机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会计的内容少之又少。这种不同课程之间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差的问题,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正确。而教学目标不明确不仅会影响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编排等问题,也会导致教学内容深浅程度不统一,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2.教学内容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初级会计实务人员。基于这样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注重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能力的训练。

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能力本位不突出, 仍以学科为体系, 知识为本位, 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实际系统操作水平培养不够, 教材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专业理论偏深, 知识陈旧, 跟不上财经政策的调整与变化。由于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跟不上, 职业技能的训练力度不够, 影响了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形成, 部分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必要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手段落后, 不适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需要, 实践环节缺乏等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原理和会计电算化实务两部分。会计电算化原理涉及较多计算机知识,如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因此,会计电算化原理讲授的内容本来就枯燥而抽象,尤其是会计软件的设计和开发部分。但不少中职学校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采取简单的课堂讲授,不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缺乏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难以理解其中原理,久之也就丧失兴趣,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而电算化实务部分目前的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环节只是进行了较简单的分模块实验,而缺乏将系统的一整套企业会计业务结合财务软件进行综合训练,不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手工处理流程与计算机处理流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如何将企业中一整套系统的会计业务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

4.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软件不断的发展, 已逐步应用到电子商务领域中,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在很多学校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知识,自然无法熟练应用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与研究;而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财会专业知识,自然适应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需要既精通会计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的人才,在师资队伍中极其缺乏,成为制约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的瓶颈。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帮助学生打好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综合性的课程,要求学生既具有牢固的会

计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和财务软件的应用技能。中职校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掌握会计软件的实用型人才。学生经过培养后,应该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般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 能够对常用的会计软件进行日常的维护,初步具备自学应用各种会计软件的能力。

会计电算化实质上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换句话说,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质上是会计工作,只不过借助了计算机这种手段而已。本文由收集整理只有具备了计算机和会计两方面知识的人员,才能适合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包括计算机内容,更要包括会计内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点在于怎样将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与计算机的应用很好地衔接起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的的认识程度,要求学生在学习电算化课程之前,首先把会计专业所掌握的知识、理论仅能满足手工会计核算、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课程学深、学透, 把握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够做到浅显易懂、牢固掌握, 同时也为今后的会计上岗工作奠定基础。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不能仅仅只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应该是一门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实践的教学。中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术和能力为主,以操作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能力素质教育,因此,中职学校要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置,应该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定位为一门会计专业课而不是计算机专业课。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教学应以财务会计软件的操作原理为主要内容,而计算机教学应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既然中职学校已将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会计电算化实用人才,即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所需要掌握会计软件实用技能的会计人员,那么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就应该着重讲解及流程,关键是原理要讲透,而不能硬性按流程操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懂得每一步骤所对应的理论知识点,才能记得牢靠,也才是真正掌握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目的,也才能在掌握一种财务软件操作的基础上,对其他财务软件也会用同样的原理去操作。

3.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应摒弃传统的“知识靠教师传授”的观念,改为教师引导,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做法。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同等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知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在初步演示讲解完基本操作方法之后,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同学分别轮换充当账套主管,会计,出纳,完成指定的会计业务。业务处理任务完成之后,再分小组归纳总结学习心得与操作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以运用比较法教学,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把一整套手工处理的会计业务资料运用财务软件进行相关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会计电算化教学手段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优势,教学中的会计电算化原理课程部分,应尽量采取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对信息社会发展的积极反映,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将传统方式下难于表达的图形、事物等,借助于多媒体,立体、动感、形象地传达给学生,既避免了内容的枯燥性,又能够激发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会计电算化实务教学环节,应建设专用的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

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如果教师本人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快速、准确的答复,就会造成实训课程效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