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国文化营销范文

中国文化营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国文化营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文化营销

第1篇:中国文化营销范文

关键词:中国文化;汽车营销;营销组合策略;文化营销;新制度经济学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和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日趋成熟,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对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逐渐显露出影响力,汽车企业调整其营销组合策略以适应这种影响非常有必要。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文化因素对汽车营销组合策略的影响,提出改善国内汽车营销的相关建议,促进中国国产汽车业的创新与发展。2008年中国汽车产量增至934.5万辆,其中轿车503.73万辆占大部分,所以,我们说的汽车主要是轿车。

一、相关理论基础

(一)营销组合理论(4Ps)

营销组合理论4Ps指的是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渠道)和Promotion(促销)。4Ps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Ps)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着营销组合理论的提出而出现的。1953年,尼尔・博登(Neil Borden)在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就职演说中创造了“市场营销组合”(Marketing mix)这一术语,其意是指市场需求或多或少的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所谓“营销变量”或“营销要素”的影响。杰罗姆・麦卡锡(McCarthy)于1960年在其《基础营销》(Basic Marketing)一书中将营销要素一般地概括为4类: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即著名的4Ps。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第一版进一步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

(二)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具有独特的内涵, 它是以战略营肖理论为指导,以企业文化为媒介来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系统行为。它是基于文化与营销的结合, 把文化观念融到营销活动的全过程, 是文化与营销的一种互动与交融, 但是它强调物质需求背后的文化内涵。其实质是从产品与文化的融合人手, 有意识地通过发现, 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 与消费者产生文化共鸣, 将文化的因素渗透到企业营销的整个过程从而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汽车文化营销是汽车战略营销模式之一, 对我国汽车企业由传统营稍转向战略营销具有重大意义。

(三)文化影响营销成本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它包括正式制度安排(也称正式约束或正式规则)和非正式制度安排(也称非正式约束或非正式规则)。正式制度安排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出来并通过国家等组织正式确立的成文规则,包括宪法、成文法、正式合约等。非正式制度安排则是指在人们长期的社会交往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一系列约束,包括价值信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相对于正式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安排具有自发性、非强制性、广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非正式制度安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当它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应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强化激励机制,提高经济绩效,而当它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一致时,它可以干扰经济的正常运行,阻碍制度的变迁与创新,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诺斯认为,任何经济、社会发展和变迁的成功,除了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正式规则的改变外,还不能忽视文化的非正式规则的功能效应。文化作为非正式规则影响交易成本,从而影响经济绩效。所谓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

二、中国文化因素的特征

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因此本文探讨的中国文化因素以儒家文化为主,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为辅。故中国文化的特征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以人为本、尚和、实用、仁爱、礼治、中庸和信义。

1、以人为本。在一定意义上,儒学就是人学。孔子提“天地之性人为贵”,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并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汉代经学和宋学都秉承了“以人为本”的理论特征。我国的民本思想可以上溯到殷周时期。《尚书》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此后,孔子告诫统治者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治民要宽,养民要惠”; 荀子提出“平均爱民”、“王者富民”;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唐甄说“国无民,岂有四政”… …,无不体现了民本思想的内涵。

2、尚和。中国人一向注重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几乎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与他人、自然的交往上,甚至中国人的宗教也多是他们人际关系的一个扩展,因此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如果说“竞争”是西方人平衡人我关系与群我关系的基本手段,那么,尚“和”就是中国人平衡自我关系和群我关系的根本准则。中国人自先秦以来就非常推崇“和”,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导致尚“和”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潜意识。尚“和”心态可以说是中国人心理的的一个突出特点,渗透于中国人对人对事的各种看法中。

3、实用。注重从实用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显著特色。《荀子・天论》说:“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辨,不急不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磋而不舍也。”于是,在判断的类型上,与西方人优先考虑“事实”的判断类型截然不同,中国人优先考虑“价值”,喜欢从有用的还是无用的或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角度对人对事进行评判,而现代文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为求实用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含义。

4、仁爱。仁一直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孔子认为“仁”几乎包含了一切优秀的道德品质。“仁者爱人”,包含着对人们基本权利承认和肯定的内容。“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仁”的基本涵义有:1.家族成员间的亲善关系。孔子解释仁的根本涵义时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2.“泛爱众” 、“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要用对待家庭成员间的友善态度来对待一切人。具体表现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对他人有理解、宽容的态度和心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仁者爱人”表现在统治者身上就是要有爱民之心,实施仁政和德政,为老百姓谋利益,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与民同忧,与民同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5、礼治。礼治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主旋律”。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贯穿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始终。礼是关于社会生活的具体制度、规范和准则仪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政治制度,二是伦理道德规范。“礼教”、“礼制”是维护宗法主义的等级秩序、治国安邦的根本,其功能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君与臣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基本精神是“礼让”,以便从根本上消灭人与人之间的争夺,理顺社会中的各种横向关系,维护社会的和谐。

6、中庸。中庸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减震器”。说文解字释中庸:“中,正也;庸,用也”;朱熹认为“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无及”;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也乎! ”中庸是孔子所创的哲学方法论。中庸的核心是让人们通过道德修养走调和折中的道路,遵守三纲五常规范,达到中立、中和的道德心境和状态,以安定封建秩序。中庸本意是反对“过”与“不及”。 但也不能简单地把不偏不倚的折衷倾向理解为中庸之道,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和平、信义、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利益的冲突中频繁动乱乃至消亡,有着极大的作用,尤其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7、信义。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三、汽车企业文化营销的策略重点

(一)汽车企业文化营销的产品策略

文化营销在实施的过程中,文化最直接地体现在其营销的产品中, 那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就汽车本身而言并无情感, 但一旦通过别具一格的设计赋予汽车文化气息和情感色彩, 使之与消费者的心理满足相吻合。当今世界汽车市场上,德国车的严谨朴实、美国车的自由豪放、法国车的浪漫温馨、英国车的高贵典雅、日本车的精明细致都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鲜明的品牌差异化形象。德国人的品味在本质上是根深蒂固的,它变化得很慢且具有持久的品质, 在奔驰汽车的设计方面,其设计变化得很慢,而且一旦有所改变,必须小心翼翼地加以平衡。日本人喜欢从部分角度看汽车, 而美国人追求的则是全景而不是部分。当西方人对汽车进行想象时, 他们是从侧视的角度, 而日本人则是从前观的角度。西方人喜欢汽车内有肌肉般的光滑感, 而日本人则讨厌他们的汽车有动物的特征。当日本人迫于市场压力在车内装模中采用皮革时, 他们首先除去了它的气味,而西方人则认为这是皮革装饰吸引他们的地方。

(二)汽车企业文化营销的定价策略

从文化营销的角度看, 在汽车产品的价格构成中, 不仅包含汽车的实用价值, 也包括其精神价值,而且后者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因而,汽车企业在对顾客的心理价格有正确估计的情况下, 可定出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价格。如宝马车和奔驰车在全球就是采用高价格等于高质量、高社会地位的形象占据了全球主要的豪华车市场又如奇瑞契合多数年轻白领的消费能力, 以极高的性价比满足年轻人通过驾车所实现的工作、娱乐、休闲和社交的心理需求。

(三)汽车企业文化营梢的促销策略

从文化营销的角度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一是价格策略,包括大幅降价、送汽油、送汽车装饰等。二是奖励策略,奖励现金或提供旅游机会尤其受顾客欢迎,如丰田皇冠推出的“买皇冠、赢香港迪斯尼主题乐园行”活动。三是广告促销,广告本身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文化,广告策略主要是通过赋予商品文化内涵,“唤醒”顾客的心理需求。四是公关促销,公关促销的方式多种多样,也能给汽车营销更多的创新空间,对企业的影响也更为深远而长久。举办车展、企业直接参与教育、医疗、环保、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活动来贡献社会服务社会等都是公关促销常用的方式。

(四)汽车企业文化营梢的渠道策略

汽车营销渠道以制、汽车有形市场和四位一体的专卖店为主,同时有汽车超市、因特网销售等多种销售形式。文化差异导致我国汽车的分销渠道也各不相同。在部分大中城市中通过汽车品牌店和汽车连锁店进行销售在其余地区多以集贸市场式或小型店铺式经营为主。而在国外汽车销售通常采用“多位一体”的汽车专卖店和“专卖总汇型”的汽车城或交易市场的形式。加入WTO后,大中城市可以与国际接轨,。

四、融入中国文化因素制定汽车营销组合策略

(一)产品策略。第一、在外形方面,重中庸之道,外观设计须大气,然又有国际化气息;第二、汽车性能设计方面,功能设计须全面,汽车的功能配置力求全面;第三、汽车经济性方面,中国消费者重实用,且受崇检思想的影响,所以小排量车以其经济性,在中国非常受欢迎。第三、在环保性方面,中国消费者尚和,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尤其是现在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所以油电混动汽车和全电力驱动型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在中国非常有发展潜力。

(三)价格策略。第一、中国消费者受中国文化中庸之道思想和崇俭思想影响,中国消费者通常能够量入为出,所以汽车信贷在中国不太好开展,消费者大部分还是选择一次性付款,因此汽车性价比高的汽车在中国受欢迎;第二、中国消费者重眼前实惠,所以汽车销售企业可以牺牲一部分不重要的服务,以节省成本,这样就可以做到售价比别的销售企业低,从而吸引顾客,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促销策略。首先,中国是礼仪之邦,重礼仪,因此汽车销售企业因注重店面的装修和店内的服务;第二、中国消费者习惯亲身接触商品后做出购买决策,所以汽车销售企业应该做好试驾的环节;第三、中国消费者重仁,仁者爱人,表现在汽车销售上,如果针对于顾客能够有一些折扣或是有着良好的服务,顾客就会对经销商产生好感,这样容易达成交易,甚至买车的人会带来新的顾客或二次购买。第四、爱国主义激发购买。当“一汽奥迪”面市时,面对国内市场上强势的国际名车,如何进行产品定位、打响入市的关键一役,全面推进新产品的营销战略就成了头等的问题。然而,一句价值70万元的广告词“走中国道路,开一汽奥迪”带来了预期效果,树立了奥迪的品牌形象。而这一效果的达到缘于它在现代文化创意中和谐地融入了一种文化信号-国产精品,切中了国人文化观中最传统的一面-爱国主义。

(四)渠道策略。第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消费者对礼节要求很高,因此服务态度对中国消费者来讲非常看重;第二,中国有句古话,叫“三思而后行”,这也折射出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通常是货比三家,并在了解商品的各种信息尤其是亲身接触到商品后才做出决策,所以试驾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讲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中国消费者习惯量入为出且崇检,重实惠,因此超市以及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能够在中国大行其道。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持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国人买汽车的心态将会像买家电一样地平常,根据对中国消费者的分析,相信汽车超市模式将会在中国如同国美、苏宁一样走向成功。所以中国汽车销售汽车应朝着这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Rongxing Guo .How culture influences foreign trade: evidence from the U.S.and China[R].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of China. Peking University,2004.

[2]苑玉凤等.《汽车营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

[3]汪凤炎等.中国文化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4]何晓明.中国文化精神论纲[A].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年1月

[5] 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J].文化评论.2008年3月

[6] 刘霞.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与儒家思想[J].安徽文学.2008年第10期

[7] 吕树盛. 中国汽车营销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6年5月

[8]蒋锐.卫礼贤论中国文化[J].德国研究.2006年第21卷第4期.

[9]陈翩翩.汽车营销模式发展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8年7月

[10]王秀丽等.汽车销售4S模式研究[A].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9月

[11]朱继涛等.汽车超市――打造二三级城市汽车营销新模式[J].策略维度.2008年1月

第2篇:中国文化营销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布艺文化 营销策略 文化产品 文化市场

一、中国传统布艺文化简述

1.中国传统布艺文化的地位

在中国,传统布艺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是中华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在生活和工作中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真实反映民族特质和实际的文化种类,中国传统布艺文化具有典型的东方特色和农耕风貌。中国传统布艺文化是创造新型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制造和使用布艺制品的思想的总前提,它具有特殊的理论、思维基础,对于当前的布艺文化发展有着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作用。

2.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优势

首先,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具有特殊性,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有着鲜明的特色,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审美形式、生产材料和制作工艺无处不表现出中国的文化特征和传统,是中国传统生活和文化的概括和凝练。其次,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表现出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国传统布艺文化具有几千年的传统,这里既包含了中国传统布艺文化的广度,有能说明中国传统布艺文化的深度。其三,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实用与美观相济,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都脱胎与传统手工制造,也是方便生产生活的生活用品,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存在是制造工艺、产品价值和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最后,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是综合性产物。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既是一种实用的艺术,又具有很强的经济性,很多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和文物价值。

二、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政府部门职能还存在着各种漏洞和弱项,这导致当前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都没有有效地引导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科学营销和市场开发的过程,再加上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关键,这导致了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自身的缺陷一直存在,且难于克服,特别是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制作人越来越少,制作方法纷繁复杂,生产利润越来越低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导致了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一直处于开发前的漫长时期,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表现和认可。

1.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市场有待于开发

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市场存在着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和行业等级标准,这导致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价格定位准确性不够,不是太高就是太低。不成熟的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市场开发会引起市场没有权威性的价格,也不具备科学可靠的质量评定体系,同样的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可能会因为对不同的人而出现价格上的巨大差异,顾客购买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可信度低。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没有一个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与扶持,因而事实上是处于自生自灭的原生市场状态。随着人们品牌意识的增强,缺乏品牌企业支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在流通领域就缺少应有的地位。

2.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出现萎缩

首先,目前市面上的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全国景点和旅游区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几乎一样,既没有做到紧扣景点和地方的特色,又缺乏对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表现。此外,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因为“后继无人”只能“坐以待毙”,严重制约了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生产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3.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良莠不齐

目前市面上的传统工艺品制作工艺水平低下。质朴不等于低劣,很多市面上的传统工艺品生产环节粗制滥造的情况严重,质量低下。民间手工艺产品因为是人工手制,虽然不似机器批量生产的整齐划一,但是仍可制作出大量精品。好的手工艺产品制作精良,构思巧妙,器物上渗透出手工艺者的匠心独运,这正是旅游者心仪的纪念品。其非均质化也让购买者更加认可其纪念意义。

三、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营销策略

1.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销售策略

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要想能够被他人欣赏、被市场认同、长久的存在,应该突出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特点,并应该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作用,将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有机地融入到旅游的消费之中,扩大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销售市场。首先,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生产要突出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地方特色,避免同类商品的同质化倾向,做到既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能保护他人的收入,既延续地方的传统特色又能丰富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样式和内容。其次,要建立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品牌,要树立品牌意识,将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打上诚信和质量的烙印,在突出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品牌同时,达到方便宣传的效果。最后,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销售中应该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将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转化为承载五千年历史的载体,既能保证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销量,又能促进相关产业和环节的蓬勃发展。

2.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生产与分销渠道策略

现今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生产呈现出规模小、周期长的特点,一些复杂的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还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这就造成了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家庭式生产为主的模式,这对于生产集团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的潮流来说无疑是一种制约,应该开发一种新型的策略,将生产和销售脱离,实现生产者专心生产,销售者专务销售的形式。在中国传统布艺文化产品的销售上应该统一标准和品牌,这样不但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而且还有利于保护生产者利益,增加销售渠道的资金流量,形成多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格根哈斯,姚建岗.浅谈中小企业营销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06(11)

第3篇:中国文化营销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产品;网站;细节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095-03

当今社会,跨文化交际已远远不再是中国人见面是握手,西方人则更多的是拥抱和亲吻对方的脸颊这么泛泛的区别,因为很多的社交礼仪已经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逐渐共有化。而影响和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更深层次和更细节的文化差异对市场营销的影响。为了获取成功,企业需要对文化有很强的敏感度,认同、适应以及接受不同文化事件的差异。本文以产品及相关联的营销渠道管理为突破口,系統地梳理市场营销中对文化差异的研究,提出尊重文化细节差异的基础上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

商场中流行这样一句话,利益让世界越来越小,并逐渐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而地球村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各国间文化差异的消失,相反,随着各国各企业间的贸易与合作变得越来越密切,文化的冲突也变得更常见,因此国际商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国际营销技能对文化差异的掌控。因为一般在国际市场中,企业所面临的最激烈的竞争往往不是来自同行,而是来自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同风俗习惯或信仰的竞争。

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营销理论界对文化进行了持续和深入的研究,文化这一概念从纯粹作为营销的外生变量和研究的客体,变成了企业可以运用的营销手段。[1]文化是一个社会中能够引导人们行为的价值、信仰和标准的总和。[2]这些价值、信仰和标准形成了人们约定俗成的价值规范,决定在这个社会中什么是对和错,什么是可接受和不可接受,什么是流行和不流行。[3]文化环境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很容易被忽视,但却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和价值观。近几年,管理和市场营销理论受文化的影响已逐渐成为学者的共识。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认识到在商务环境中,文化差异往往成为跨国经营的无形壁垒。跨文化交际中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行为标准在交流的过程中造成误解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会让人感觉比较尴尬,但又很难完全避免。然而合理地准备和训练有素的跨文化沟通技巧能有效地减少这种误解的产生,并在国际竞争中更自信、更有效地处理文化差异并避免尴尬,从而不断提高跨文化沟通的质量,以便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风险,寻找机会,把握商机,并保证商业上的成功。因为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良好的跨文化沟通意味着通畅、稳定的市场关系,而好的市场关系对企业则意味着快速增长的生产效率、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及更多的利润。

正如很多经济学家都曾指出,好的跨文化沟通技巧依赖于我们有意识、有能力判断文化差异什么时候以及如何来影响商务交流,但真正在工作场合,能够完全将自己的文化放下而自如地与其他文化的人交流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营销活动中,文化差异中最为敏感的因素是文化禁忌。例如,一位想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清洁剂制造商精心设计了这样一则广告:一群充满活力的中国人在兴高采烈地抛帽子,其中一顶绿色的帽子落到了一位男士头上。在广告设计中,公司本想通过“绿色”强调的产品原料的天然与味道的清新,用来传递一个绿色健康的概念。同时在广告设计中也考虑到中国人的集体性,采用了“一群人”而非“一个人”,可见公司在广告设计中煞费苦心,充分考虑了中西文化存在差异。然而公司却忽视了一个中国特有的现象。绿颜色的帽子对中国男士有一种特殊的含义,通常用绿帽子来指代妻子对丈夫的不贞。由此,该广告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效果可想而知。而这样的企业在中国市场备受冷落,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由此可见,文化差异随处可见,很难避免,但往往影响成败的并不是众所周知的文化差异,而是细节差异。忽视细节差异很容易导致貌似“周全”的市场战略全盘皆输。固然强烈的文化意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容易也更清楚地看到文化差异如何威胁商业的成功,而依赖于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对沟通效果有强烈责任感的专业的跨文化意识,可以帮助企业避免“因小失大”的噩梦。因此在现代营销过程中,应该在细节上、在深层次上不断地提高沟通的技巧,不然产品技术再领先、品质再优良、价格再合理,也无法占领市场。同时企业必须意识到文化差异中最为敏感的因素是文化禁忌。禁忌标志着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差异的界限,触碰另一种文化的禁忌,只会让该产品甚至该公司在目标国一败涂地。

二、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市场中最核心的因素是顾客,而顾客最关心的是产品,没有对产品设计的精心推敲,就谈不上在市场的成功。在对产品进行分析时,文化差异的影响尤其重大,而这种差异性无形中增加了商务沟通的挑战性。向不同文化的消费者提供商品,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各国家、各地区的文化价值观都不一样,因此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和需求差异很大。而这也增加了企业在不同文化市场完成工作的难度以及适应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难度。

要想进行准确的分析,企业则必须在维护和实现自身企业目标的前提下尽量以该国家、该地区的文化价值立场去思考,充分考虑不同文化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以及购买过程中影响决策的因素。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当地消费者,销售人员需要熟悉细节从而准确掌握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行为以及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这样才有可能吸引当地消费者尝试自己公司的产品。即使是一个拥有国际营销经验的企业,要想设计出满足消费需求的产品,也需要随时从细节上留意文化差异,从而保证该公司在国外市场拓展长期保持良好成绩,因为文化既是需求的传承也是需求的发展。例如营销学里的经典案例,联合利华在进入巴西时,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刻的、准确的分析而大获成功。除了对当地人在产品质量、味道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外,联合利华还注意到当地很多比较穷的人没有洗衣机,也有很多人在河里洗衣服,所以为了防止滑落水中,联合利华并没有沿用在欧美市场受宠的纸质包装,而是设计了塑料包装,同时因为当地人收入低,对每周或每月的支出非常有计划性,对价格敏感,而且购买量不大,因此公司把当地的产品设计成小包装而不是欧美市场颇受喜爱的“家庭装”,以降低单次购买商品的成本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而大获成功。由此可见,要想将产品顺利推向国外市场,必须从细节上符合当地消费者的要求,切身考虑他们的喜好、需求甚至困难,这样才能真正被消费者接受,实现企业的拓展目标。

三、网页设计中的文化差异

從营销战略上看,一个已经想要跨国经营的公司,应该意识到产品设计应迎合当地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这对企业成功至关重要,但并不能完全实现企业拓展市场的需求。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无论对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成熟市场,还是刚被开发不久的新市场,企业都需要不断尝试利用新的营销手段来开拓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公司对网络的利用程度不断提高。虽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通过网络进行营销,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网络的优势。好的网页设计的确能更快更有效地帮助合作伙伴及消费者迅速、全面地了解企业信息。

因此,在考虑产品设计的同时企业也应关注在各国网站的设计,例如网页颜色的选择,导读条位置的设计,动画的制作甚至声音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与客户的通畅交流并与他们的期望和价值观保持同步,从而有效开拓市场的目的。因为网页直接传递公司想要与目标客户交流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以及交流的可能。当国外目标消费者想要通过网站了解公司及其产品时,公司需要根据当地文化调整网站内容以适应当地消费者口味。但当今市场,网页已不再是关于公司和产品的文字的简单排列,而是文本、图形、声音和动画资源的集合。既能体现企业文化,又迎合当地消费者口味的网页设计,可以帮助企业大量获得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进入目标市场。

根据文化差异调整得越多,对目标市场的适应越好,企业在国际商务中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高语境文化善于运用非语言手段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因此比较喜欢用动画效果,倾向于用flash等工具来表现主旨和传递网页内容。而低语境文化国家使用动画则是为了强调动态链接和公司标志。比如麦当劳,在中文网站运用大量彩色图片和动态Flash,介绍新产品或公司的新动向,而在欧美地区其网站简单、静态,只有几个简单的链接来展示公司的新产品。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观,麦当劳在瑞士的网页广告里,一个男士独自悠闲地享受音乐。生动地展示了低语境国家人所追求的悠闲生活状态。在独处中找到自我,享受生活。而在中国,都是以家庭、朋友的欢聚来展现幸福生活的状态,于是麦当劳的广告更多的是以欢聚为主题。同时,低语境国家网页设计比较直观,人们能够轻松、容易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在高语境国家,网页设计的隐藏度较高,很多信息被隐藏在大的标题里,只有将鼠标放在该标题上,才会显示包含的信息模块。因此浏览者必须花较多的时间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种细节的考虑让不同文化的人在浏览网站时,都能顺畅地找到自己想了解的信息。

四、网络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语言的差异直接影响广告的理解和信息的接受程度,而语言直接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并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4]一般而言,为了适应目标市场,让目标消费者以及合作伙伴能快速便捷地获取企业及产品的相关信息,企业都会升级不同语言的网站。而将公司网站翻译成各种目标语言之前,企业最好先完善英语网站,因为这是受众面最广的交流方式。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英语是一种国际语言,是国际交流中最常见的语言之一,因此英语网站最容易被更多的消费者理解和接受。但在翻译及表达时应尽量避免语义误解。例如,Tambo这个单词在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国指路边店,在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指奶牛场,但是在智利却指妓院。而Tomorrow在英语国家就是指当天午夜12点到第二天午夜12点。是指一段非常具体的时间段,而在西班牙语国家,tomorrow并不是这么具体的一个时间概念,而是指将来的任意时间。因此在网页的设计中,一定要保证语言在目标文化中准确传递企业想要表达的意思。

其次,在翻译的过程中应注意语言文化的社会性。丰富的跨文化意识体现在,了解一个词汇在不同语言文化里不同的意思以及目标语言中客户熟悉和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达到营销目标。例如,耐克的那句著名的耳熟能详的广告语“Justdoit”,一开始翻译成中文“想做就做”,广告播出没多久,就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家长们纷纷投诉,认为这句话会误导青少年做事不计后果,不负责任。后来把它改成“该做就做”,才平息这场风波。因为西方的教育培养崇尚自我和追求个性张扬,而中国文化则一直强调内敛。[5]由此可见,企业在传递公司理念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了解和适应当地受众群体的文化特点。

五、广告设计中的文化差异

除了网页,广告也是当今市场最常见的与顾客沟通的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从各种广告中获取产品信息。在这种市场沟通中,企业是否考虑到文化的差异,尤其是细节文化会直接影响广告效果。[6]其中,风俗习惯的差异对广告影响最为明显:在广告创作中,如果不注意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就会引发笑话甚至惹怒当地人,也就达不到广告的效果。[7]曾经有一种知名品牌饮料的广告画在西方各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阿拉伯世界却惨遭败绩。这幅广告是由左到右的四幅画面构成的:第一个画面是炎炎烈日下干渴难耐的男子形象,第二个画面是这个男子畅饮该品牌饮料的情景,第三个画面是该品牌产品的特写,第四个画面是喝完饮料后满脸惬意的男子的形象。[5]但是,阿拉伯人的阅读习惯是从右到左读,所以在阿拉伯人看来,广告中的饮料正是造成那个男子干渴难耐的原因。因此,这则广告的效果可想而知。

同时,广告设计中也应考虑当地消费者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并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力士香皂在德国的广告片中是一位明星手拿力士香皂淋浴的镜头,而英国的力士香皂广告片中,那位淋浴的明星却改为在浴缸里为力士做广告。[8]这个小小的差别其实是反映了德国人爱淋浴,英国人则偏爱池浴的不同生活习惯。这个广告因为细节的考虑让消费者产生一种熟悉感,从而刺激了购买的欲望。由此可见,广告设计中创意固然重要,但无论什么样的创意都应建立在从细节上了解和尊重当地习俗。尊重风俗文化也就是尊重当地人,这会让当地消费者对产品以及公司产生亲近感,当然也就能更好地实现营销目的。

六、结语

第4篇:中国文化营销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儒家思想;中国武术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121-02

众所周知,中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西学东渐”到改革开放,西方文化渐渐深入我们的生活。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不管是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文化,还是武术、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以及节日、饮食等生活习俗,都为西方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西方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解不开的渊源

早在14世纪初,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便以其《马可・波罗游记》(又称《东方见闻录》)将神秘的中国文化带到了西方世界。16世纪末,当西方基督传教士踏上中国土地之时,中国文化再次被更深层次地了解。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堪称一位不折不扣的汉学家,他不仅在中国传播天主教,同时也是第一位认真研习中国文学和典籍的西方学者。他所带给西方的中国文化,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地理知识和风土人情,同时还包括对中国思想文化更深层次的学习、研究与思考。他非常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其可为国家的政治、哲学、教育体制以及礼俗规范等提供有力的评价标准。如他在《十六世纪的中国:利玛窦游记》中这样写道:“被称为中国圣哲之师的孔子,把更古的哲学家的著作汇编成四部书,自己又撰写了五部。他给这五部书题名为‘经’,内容包括导向正当生活的伦理原则、指导政治行为的教诫、习俗、古人的榜样、他们的礼仪和祭祀以及甚至他们诗歌的样品和其他这类的题材。”[1]而正是儒家思想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并成为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以《中国的良好风俗》一文这样论述孔子、孟子“以人为本”的政治思想:“有关中国的记述,谈到了中国皇帝每年举行一次亲耕的仪式。这种公开而隆重的仪式的目的是要鼓励人们从事耕耘。不但如此,中国皇帝每年都要知道谁是耕种上最优秀的农民,而且给他八品官做。”[2]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批的中国著作、学术典籍等被翻译后介绍到西方;同时,一些西方学者也相继出版、发表了大量以推崇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相关作品,如法国传教士诺尔翻译了《六本中国经籍》、莱布尼兹写出了《中国近事》、吴尔夫写出了的《关于中国人的实践哲学的讲话》等作品。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文化以及政治制度等思想对西方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以梭罗的《瓦尔登湖》为例,在这本著作中,梭罗多次用到中国的儒家经典,其思想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存在很多契合之处。如他在书中这样写道:“‘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说,‘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娄下》)如果我们谨守着纯洁,谁知道将会等到何等样的生命?”[3]以此来阐述其“人要去恶从善,洁身自好”的主张。与此同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与自然亲近,吃着简单的食物,过着陶渊明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他听闻成汤王的浴盆上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便每日清晨在湖中沐浴,在晨光中冥想。他倡导朴素的生活方式,强调淡泊心境,并在书中用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4]来激励人们要坚守自我,不要轻易言弃。可以说,梭罗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梭罗为代表的美国超验主义者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解不开的渊源。

到了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著作《消失的地平线》更是处处充满中国文化。小说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位于中国,有着高耸的雪山、美丽的峡谷,到处充满祥和与安宁的理想乐园――香格里拉。这里的人们与世隔绝,长寿且年轻,更是有着别样的生活方式。詹姆斯・希尔顿不仅将这个神秘的乌托邦置于中国,更是将中国的文化贯穿于故事的始终。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其也深深吸引了詹姆斯・希尔顿的目光。香格里拉的人们遵循“适度”的原则,信仰“无为”的思想。而这种“适度”的原则和“无为”的思想,使人们对“懒散”拥有新的定义和解释方式,放慢脚步去生活,与西方工业文明下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中,布林克洛小姐将寺中喇嘛的静心修炼总结为无所事事,而最高喇嘛却认为“慵懒对于做蠢事来说是一种美德”。正是这种“中庸之道”和“无为”的思想,使这里的人们崇尚以适度的慢节奏来体味生活。

此外,在对山谷的管理上,儒家的“中庸之道”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香格里拉采取相对宽松甚至可以说是较为松散的管理模式,而其结果正如主人公康维所看到的,山谷的人们生活富足,大家都亲切和善,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这也再次体现出了西方对中国古代政治管理体制的推崇。

可以说,《消失的地平线》展现了包括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无为而治”等思想,以及中国藏传佛教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体现了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推崇与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成为西方影视作品中的新宠

近年来,西方影视作品乱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面孔屡屡出现在好莱坞大片中,中国的武术、传统工艺以及服饰、饮食等也成为荧屏新宠。中国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西方的人们,早在1755年,在巴黎公演的伏尔泰根据中国元曲《赵氏孤儿》改编的《中国孤儿》就已在欧洲引起轰动。

首先,中国武术是不能不提及的重要元素。西方一直痴迷于中国武术,成龙和李连杰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功夫明星。《功夫之王》《功夫熊猫》《功夫梦》,这些好莱坞大片展现了不同类别、套路的中国武术的精彩绝伦和博大精深,并努力去呈现中国武术的精神和内涵。如《功夫梦》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太极拳的“仙风道骨”,成龙在影片中将“气”解释为万物之本源,体现了中国的道家思想。再如《功夫熊猫》中,老虎、螳螂、蛇、鹤、猴子分别代表了一种中国武术的拳法,而熊猫的黑白与太极之阴阳有效地结合了起来,道家顺其自热,无为而治,讲求内心平和的思想也在影片中屡次体现。可以说,中国功夫是西方不断追求和发掘的重要元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影响最大的一个元素。

其次是中国精神和中国人的处事态度。灾难大片《2012》展现了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拯救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使人类迎来了新的纪元。影片将最后的拯救之地选在了中国,而中国人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只有中国人才能完成的”“诺亚方舟”的制造。面对困难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舍己为人的淳朴的中国形象跃然于屏幕。可以说,坚强、稳重、淡然、友善的中国精神和处事态度已在西方备受赞赏和推崇。

三、中国传统文化要让世界真正接纳和推崇

从文学以及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当我们再次深入分析,会发现这些影响有时还处于一种浅显、或者说是一种借以利用,甚至有时是误读的状态。

例如:在梭罗的《瓦尔登湖》中,孔子关于要用仁义和道德来教化百姓的论述,被用来阐述人要简单地生活、注重精神的充实而非物质的享受。可以说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误读。又如,《消失的地平线》中,香格里拉最高喇嘛佩劳尔特却是一个卢森堡人,而其所选定的最合适的继承者康维也是英国人,而不是中国人。再如:电影《2012》虽然多次出现中国面孔,赞扬中国精神,而事实上却是世界人民在美国的领导下成功抵抗人类灭亡灾难的过程。而中国所扮演的角色仅是一种元素,一种西方宣扬自身文化和价值观的借力物。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几千年历史和优秀文化的国度,其文化对西方的影响自古以来便未曾停歇。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文化影响力亦是不断加强。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不能仅仅是他国宣扬本国文化的垫脚石。中国文化需揭去自己的神秘面纱,让西方、让世界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应从西方文化中汲取精华之物,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展现自己独特的精彩之处,以至让世界真正接纳和推崇。

――――――――――

参考文献:

〔1〕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第5篇:中国文化营销范文

[论文摘要]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是“商品实体”和“商品文化”的结合,国际贸易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关键点。随着现代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强化,“文化营销”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更加凸现,可以认为“文化营销”是国家贸易最基本的先行要素。在国际贸易中应运用好“文化营销策略”为产品通往国际市场铺平道路。

一、文化营销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先行要素

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单靠产品、价格等作为手段打开国际市场的策略越来越显得难行,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重视“文化营销”的作用。因为在国际贸易中“文化”是最基本的营销要素,进军国际市场,需要文化先行。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家电企业则通过赞助《排球女将》、《血疑》等多部电视连续剧营造文化氛围,促使了我国消费者对日本优秀文化的认同,同时把National、Sonny、Yamaha等品牌形象带进了中国,并在产品引入我国市场之初就注重较高的产品品质,使我国消费者形成了“日本制造,精良品质”的观念。

“韩货”热销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先通过韩剧将韩国文化内涵传入中国,以《蓝色生死恋》和《大长今》为代表的多部优秀电视剧,形成了强劲的“韩流”,“韩流”威力带动了“韩货”的热销,包括现代轿车、三星电子产品、韩国美容产品、韩式生发产品等等,并通过电子产品扩散到饮食、美容、生发、医疗等多个产业行业。还有就是P&G所生产的系列产品独占我国洗发美发护发用品市场的鳌头,这与该公司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将护发的文化观念引入给我国的消费者直接相关。综合这些国家企业成功的经验,都是先从文化上渗透融入目标市场当地,然后再将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目标市场。

相反,文化的不相融使得国际贸易寸步难行。我国的玩具商品由于理念落后、品牌缺乏,国产玩具根本无法与国际品牌竞争。虽然全球75%的玩具在我国生产,但与国内玩具消费急剧增加的市场背景相比,由于缺乏品牌支持,国内大多玩具厂商是以为跨国公司巨头们“打工”为“生”,很多玩具都以贴牌加工生产的方式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国际贸易的前景令人堪忧。

可口可乐公司开拓印度市场遇到的阻力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1977年曾遭印度政府驱逐出境的“礼遇”,可口可乐公司不甘心退出印度市场,16年后,1993年10月才重新登陆印度;2003年,印度的“科学与环境中心”首次公开调查宣称,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两大公司在印度生产销售的部分软饮料中杀虫剂含量超标;2004年2月17日,当地妇女组织以保护国家利益之名向跨国公司诉讼,当地政府责令可口可乐厂关闭……诸多的摩擦,究其原因,是因为印度人难以从精神文化上接受可口可乐。当年大英帝国以贸易为名,逐步吞食印度半岛各个国家的和领土,最终殖民统治了整个印度。东印度公司是印度人心中永远的痛。这里也存在可口可乐公司方面的问题,就是没有放下架子,没学会充分尊重当地文化。

商品本身就应该是“商品实体”和“商品文化”的结合,商品文化是生产经营者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意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中所包含的精神方面的总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精神需求上的商品的满足。上文提到的这些国外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也包括诸多未提及的国外产品,都是紧紧抓住国内消费环境的变化,把“商品文化”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先行营销要素,满足国内消费的心理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相反,“商品文化”没能首先满足消费的心理需求,商品无法被接受,也就难以在市场上行销。二、国际贸易中“文化营销策略”的运用

1.提高对商品文化营销力的认识

进入21世纪后,国际贸易中以价格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态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文化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正在被释放出来,文化创造财富的神话已经变为活生生的现实。文化除了直接作为商品、资产进入市场之外,还成为现代营销的资本。文化营销与营销文化进一步令人关注。文化营销,是指以消费者文化需求为导向的营销观念,以文化创造和文化渗透为手段的一种营销方式,也就是利用文化要素开拓市场、促进商品销售的方法和手段。营销文化,则是指营销活动中注重文化的要求。两者都是可以为提高商品文化营销力服务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都必须加以重视。另外,还要注意“商品文化”的形成包括了围绕商品活动的所有过程,应加以不断的充实和发展。

2.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商品文化”的创造包含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即文化创意力。创意力特别是在广告创意设计、艺术产品、网络游戏产品、工业产品设计和娱乐产品拥有强大的优势,是这些文化产业产品的财富源泉。由此,在国际贸易中要特别加以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3.发挥文化在流通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文化在流通领域也具有创造价值的作用力。包括商品储存运输、包装、渠道等等方面。特别是包装文化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非常重要。包装具有文化价值,能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4.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中客户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每一个国家的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信仰和消费习惯。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直接决定了消费的行为。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和适应才能顺利地开拓市场。

第6篇:中国文化营销范文

一、概念

影视文化即电影电视文化,由于建立在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背景之上,而拥有了许多迥异于传统文化形态特殊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基于这些特性,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爱情观、生态观、伦理观、道德观上。

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包括:爱情的含义,爱情在生活中的位置,对待失恋的态度等。爱情观也是人生观的另一反映,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生态观是人类对生态问题的总的认识或观点。建立在生态科学的基础上,并概括了在人类-自然全球生态系统层次上的哲学世界观,能够指导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思想。各种生态观的形成,同时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伦理观是按照风俗、习惯和观念的检验和反省为标准对行为进行判断的道德准则,具有道德的外在化、行为的客观化以及群体的规范化。

道德观是意识形态规则的认识和立场,是社会之间人们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

二、调查问卷情况及分析

本调查问卷的对象为河北当代大学生,主要分为五部分,分别是大学生观看美国电影的基本情况,大学生对美国影视中所体现的爱情观、道德观、生态观、伦理观的理解,调查问卷人群为大学生,涉及大学生2,481人,以河北省28所高校为例,学校类型包括理工类、文史类、综合性、师范类、职业技术类,专业包括88个。调查问卷显示:大约有85%的同学认为美国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例如一部分同学在观看《大白鲨》后认为动物袭击与人类的破坏行为本文由收集整理有关,并且人类应该为之买单;另外15%的同学仍然持自己原有的观点。而在认为有影响的85%的同学中有37%认为美国电影在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思想的更新,例如某些同学对电影《喜宴》中主人公的同性恋行为由最初的完全不能接受的态度到可以理解,体现了思想的转变;36%认为在美国电影中学习语言、了解文化的成分占首位,英语专业的表现最为明显;12%的同学在学习之余观看欣赏部分美国影视,主要用来丰富生活,娱乐身心,追赶潮流,与此同时也有思想的传入与交流。这就是我们问卷的大概结果。

以调查问卷为主的前提下,我们还采取了以个人访谈为辅的调查形式,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时效性。从中我们得到了一些问卷中没有显示的深层观点。

美国电影大致分为五类:爱情类、科幻类、动作类、艺术类及纪录片。通过分析问卷,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女生倾向于观看唯美浪漫的爱情类电影,如《廊桥遗梦》、《白雪公主》等,其次是感人高雅的艺术类电影,如《歌剧魅影》、《雨中曲》等;大部分男生倾向于观看刺激,有视觉冲击的动作类和科幻类电影,如《钢铁侠》、《越狱》、《生化危机》等。另外,我们还了解到在不同的专业中对美国电影类型赏析的倾向也不同。例如,英语专业的范围较广,涉及影片类型较多;对于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专业的学生所接触的电影更为广泛。一方面由于专业所需,更好地学习英语这门语言,融入英语学习的氛围;另一方面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电影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比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更高,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环境促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广阔的途径去用美国电影来丰富生活。而在非英语专业中,不同的专业也决定了他们所接触的电影不同。比如,艺术专业的学生乐于赏析《音乐之声》等有艺术色彩的影视,心理专业的学生喜欢分析《美丽心灵》等有助于研究内心变化的影片,法律专业的学生喜爱欣赏《律政俏佳人》等专业比较对口的电影。

大学给了我们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自我实践,同时也就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例如美国电影所带给我们的应该不仅仅是消磨时光,更多的还有我们对于自身的反思,对未来一些美好生活的憧憬。

三、美国电影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美国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为了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了解西方文化,体会生活习惯,感悟国家魅力,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美国的一些盲目崇拜。毋庸置疑,在美国电影中学习英语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英语水平,但在后期对电影的观看,学习成分会相对减弱,更多关注内涵。

首先,美国大部分电影中都体现了相对平等,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许多被调查的大学生在观看美国电影后对相对平等有了更深的认识,表示如果人类不注重生态平等,肆意破坏自然,侵占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不道德的,与社会公认的伦理相悖,终有一天会出现电影《2012》中人类受到大自然强烈报复的情景;正如我们对河北大学一名大二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进行的个人采访中,他提到了近几年盛行的h1n1病毒的传播是由于人类任意捕杀禽类动物,以解口福,从而招致病毒传播上身的事例就恰恰体现了人类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忽视了生态道德和生态伦理的平衡发展,这种事例也在电影《生化危机》中有所体现,从此类电影中大部分同学认识到我们应当维持相对平等的局面,不要一味地追求片面狭隘的发展,而失去了长久的生存环境。

其次,美国电影中的一些剧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爱情伦理观与爱情道德观有指示作用,使他们对爱情伦理观和道德观的理解更加明确。如调查问卷中提到的《廊桥遗梦》,大多数同学对女主人公背弃丈夫,在外偷情的行为表示不理解与蔑视,认为这种行为是有违伦理和道德的,同时也是对爱情的不忠。许多同学表示这正是他们的反面教材,作为一个拥有良好素质的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点与伦理观点,对自己负责,对爱情忠诚。

最后,美国电影中自由开放的观念也冲击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许多被调查的同学反映在观看美国电影后,对美国许多自由开放的态度观点和行为表示理解与认可,并且表现在与人交往的行为中。比如,许多电影中aa制的行为无处不见,这正是伦理观中开放行为的体现。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许多同学一致认同情侣之间应该各付各债,各自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便于更有效地培养双方之间自由、自尊、自爱、独立的情侣关系。

美国自由平等的观念在大学校园中对大学生的影响更深一层次地体现在了教育的教学模式方面。例如,《春风化雨》这部西方电影中传达出的老师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创作的教学方法引起了许多大学生的兴趣。通过采访本文由收集整理,很多学生表示,自由开放的教学是有益于大学生成长的,他们非常希望在大学教学中,可以引入这种自由开放的观念,弥补中国教育模式中的缺陷。

(二)美国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潜在的消极影响

首先,个人英雄主义在许多电影中也有所体现,对部分大学生有不良影响,致使这些学生产生了自我独大、人定胜天的心理。《大白鲨》的影响较为突出:它主要讲述了人类破坏海洋生态平衡,遭到鲨鱼袭击,然后人类想尽一切办法除尽海中鲨鱼的故事。若人类不顾虑环境因素,为所欲为,其自己所搬起的不义之石终会砸到自己的脚。虽然美好生活的建造需要人类依靠自己,努力奋斗,但是过度的相信自己,就会犯个人英雄主义错误,失去了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就会适得其反。

其次,在美国电影中一些奢华糜烂的桥段也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了盲目拜金、欠缺道德伦理的心理。如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经典剧情,女主人公的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金钱欲望,不顾女儿的个人喜好,强迫她嫁给富有的前男友而不能和心爱的男孩在一起。后来,面对灾难的救援,衡量标准并不是依据个人财产,而是人类本性,弱者优先,符合正常的社会伦理道德进行施救,这就体现了金钱不是万能的,所以拜金主义不可取。另外,还有同学提出,盲目的拜金主义有时候强逼犯罪分子进行偷盗、抢劫的违法活动,这不仅不利于人类的和谐发展,而且容易引起社会的不正之风,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

同时,美国影视中一些爱情片对大学生的爱情伦理道德观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美国影视过多地向大学生展现了美国开放的性观念,对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大学生形成了很大冲击。在开放的环境下,一部分大学生进入了艺术欣赏的误区。在美国电影中较强的感官刺激与大学生式的激情和青春期特有的求异心理一拍即合,使尚处于爱情伦理道德观念形成阶段的大学生盲目追求模仿美国开放式的恋爱与性。在欣赏电影时,关注点转移到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对爱情观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大学生思想转变过程中,中外文化思想的碰撞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每种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正面与反面影响并存,在我们看到的例如《蜘蛛侠》一类的电影中,或许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坚持正义,惩恶扬善的同时会使一些大学生陷入盲目模仿与幻想的误区。

四、结语

第7篇:中国文化营销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 文化营销 营销策略 

 

一、文化营销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先行要素 

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单靠产品、价格等作为手段打开国际市场的策略越来越显得难行,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重视“文化营销”的作用。因为在国际贸易中“文化”是最基本的营销要素,进军国际市场,需要文化先行。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家电企业则通过赞助《排球女将》、《血疑》等多部电视连续剧营造文化氛围,促使了我国消费者对日本优秀文化的认同,同时把National、Sonny、Yamaha等品牌形象带进了中国,并在产品引入我国市场之初就注重较高的产品品质,使我国消费者形成了“日本制造,精良品质”的观念。 

“韩货”热销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先通过韩剧将韩国文化内涵传入中国,以《蓝色生死恋》和《大长今》为代表的多部优秀电视剧,形成了强劲的“韩流”,“韩流”威力带动了“韩货”的热销,包括现代轿车、三星电子产品、韩国美容产品、韩式生发产品等等,并通过电子产品扩散到饮食、美容、生发、医疗等多个产业行业。还有就是P&G所生产的系列产品独占我国洗发美发护发用品市场的鳌头,这与该公司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将护发的文化观念引入给我国的消费者直接相关。综合这些国家企业成功的经验,都是先从文化上渗透融入目标市场当地,然后再将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目标市场。 

相反,文化的不相融使得国际贸易寸步难行。我国的玩具商品由于理念落后、品牌缺乏,国产玩具根本无法与国际品牌竞争。虽然全球75%的玩具在我国生产,但与国内玩具消费急剧增加的市场背景相比,由于缺乏品牌支持,国内大多玩具厂商是以为跨国公司巨头们“打工”为“生”,很多玩具都以贴牌加工生产的方式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国际贸易的前景令人堪忧。 

可口可乐公司开拓印度市场遇到的阻力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1977年曾遭印度政府驱逐出境的“礼遇”,可口可乐公司不甘心退出印度市场,16年后,1993年10月才重新登陆印度;2003年,印度的“科学与环境中心”首次公开调查宣称,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两大公司在印度生产销售的部分软饮料中杀虫剂含量超标;2004年2月17日,当地妇女组织以保护国家利益之名向跨国公司诉讼,当地政府责令可口可乐厂关闭……诸多的摩擦,究其原因,是因为印度人难以从精神文化上接受可口可乐。当年大英帝国以贸易为名,逐步吞食印度半岛各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最终殖民统治了整个印度。东印度公司是印度人心中永远的痛。这里也存在可口可乐公司方面的问题,就是没有放下架子,没学会充分尊重当地文化。 

商品本身就应该是“商品实体”和“商品文化”的结合,商品文化是生产经营者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意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中所包含的精神方面的总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精神需求上的商品的满足。上文提到的这些国外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也包括诸多未提及的国外产品,都是紧紧抓住国内消费环境的变化,把“商品文化”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先行营销要素,满足国内消费的心理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相反,“商品文化”没能首先满足消费的心理需求,商品无法被接受,也就难以在市场上行销。

二、国际贸易中“文化营销策略”的运用 

1.提高对商品文化营销力的认识 

进入21世纪后,国际贸易中以价格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态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文化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正在被释放出来,文化创造财富的神话已经变为活生生的现实。文化除了直接作为商品、资产进入市场之外,还成为现代营销的资本。文化营销与营销文化进一步令人关注。文化营销,是指以消费者文化需求为导向的营销观念,以文化创造和文化渗透为手段的一种营销方式,也就是利用文化要素开拓市场、促进商品销售的方法和手段。营销文化,则是指营销活动中注重文化的要求。两者都是可以为提高商品文化营销力服务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都必须加以重视。另外,还要注意“商品文化”的形成包括了围绕商品活动的所有过程,应加以不断的充实和发展。 

2.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商品文化”的创造包含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即文化创意力。创意力特别是在广告创意设计、艺术产品、网络游戏产品、工业产品设计和娱乐产品拥有强大的优势,是这些文化产业产品的财富源泉。由此,在国际贸易中要特别加以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3.发挥文化在流通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文化在流通领域也具有创造价值的作用力。包括商品储存运输、包装、渠道等等方面。特别是包装文化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非常重要。包装具有文化价值,能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4.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中客户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每一个国家的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信仰和消费习惯。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直接决定了消费的行为。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和适应才能顺利地开拓市场。 

第8篇:中国文化营销范文

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的时候会考虑欲进入国家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技术条件等各个方面,在一国政治条件较为稳定和目前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决定是否要进入一个国家以及进入后采取何种手段进行经营的决定性因素,是该国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经济条件不同,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不同,因此企业就应该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在经济条件相同的状况下.不同国家或区域的文化条件也不同,因此,企业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

中国市场目前存在着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中国区域之间存在着比较强的非均衡性,第二,中国各区域之间又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性。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在做中国市场的时候,按照经济、文化两项指标将中国划分为几个独立的区域,然后对每个区域按照单独的“国家”来运作,以此取得良好的业绩。

一、经济条件影响销费者行为的规律及营销4Ps组合

按照区域经济学的最新观点根据存量(GDP)和发展水平(人均GDP)将中国划分为4个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其中,东部存量6.25万亿元,人均GDP为14205元;中部存量2.25万亿元,人均GDP为6545元,西部存量1.83万亿元,人均GDP为5335元,东北存量1.16万亿元.人均GDP为10841元。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至少可以按照经济条件将中国划分为3个区域欠发达区域、一般发达区域和较发达区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具有明显差异的消费特点,因此,找出不同区域的消费特点就为我们对于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提供了依据。

欠发达区域: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其消费特点呈现两种极端的发展趋势,一是只消费那些能满足其基本功能的产品,二是该区域的居民又对品牌产品有着强烈的向往,这种向往是建立在消费品牌产品所带来的虚荣心的满足上。为此,从长期发展方面分析,在该区域我们需要建立品牌,建立品牌的基础靠大量的广告铺路,广告的诉求点在于其轰动效应,不在于情感以及高技术等方面。由这一点,我们可以分析,外界对哈药集团大量的比较大众化的广告的批评是不完全正确的,哈药集团的广告放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还是很有市场的。如果我们将体现品位、情感等方面的广告在欠发达区域,效果反而不会很好。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很好地把握这一点目前国内较为发达的区域正是依靠这些现在看来比较庸俗的广告才实现了由不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的转变。

1.在产品方面,企业在做欠发达区域市场的时候,不需要刻意追求高技术含量,而将重点放在产品的附加功能并对附加功能做超过其实际所应该具有的功能方面的炒做,以起到轰动效应。

2.在价格方面,企业可以从两个极端入手,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小部分较为富有的消费者,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品牌产品价格定得较高,以满足此部分消费者的虚荣心理.而对于大部分较为贫穷的群体,则可以将产品的价格定得很低,并将产品设计成只有简单的使用功能。同时,为了防止品牌稀释行为的发生,企业可以对于不同档次的产品采取不同品牌的做法。

3.在促销方面,传统的户外以文艺节目为主的活动模式依然奏效,并且可以采取与当地有一定地位的人员联合的方法,通过此种人物的消费示范作用以对其他消费群体起到拉动作用。

一般发达区域: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欠发达区域逐渐转化为一般发达区域,经历了欠发达阶段的消费者普遍开始追求品牌,但是处于此阶段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追求是理性的追求品牌的高性价比。为此

1.在品牌方面,建立品牌的基础是产品的高质量,并且价格要低。这个阶段企业要尽可能减少广告量,因为经过第一阶段广告的轰炸后,消费者普遍对广告产生了不信任感,即使要做广告,内容也要体现在产品的高性价比方面。

2.在产品方面,企业要将所有的附加功能去掉,只保留核心功能,以降低成本,同时保证质量。因此,在此阶段,企业通过炒作附加功能以此提升品牌的目的将不会达到。

3.在价格方面,在不危害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产品的定价要尽可能压低。

4.在促销方面,尽可能减少户外促销活动。在此阶段,理性、有购买欲望的消费者不会参与此类促销活动,参与此类活动的消费者大部分是没有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人群,同时,将节省的费用主要用于产品的打折促销等方面。

中国目前大部分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处于此阶段,之所以目前很多企业反映市场不好做、广告打了水漂,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的营销组合没有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消费特点相适应,包括许多名牌企业仍然在大量炒作产品的附加功能,仍然将产品的价格制定得较高,企图实施差异化战略。而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因此,按照波特的产业内竞争的战略理论来将企业或者定位于成本领先战略、或者定位于差异化和目标集聚战略是不合适的,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只能实行成本领先战略。

较发达区域:该区域的消费特点是,消费者普遍重视品牌的作用。从表面上看,欠发达区域的消费者追求品牌,较发达区域的消费者也追求品牌,但是,此阶段消费者对品牌的追求却与欠发达区域的消费者追求品牌发生了质的改变――消费者重视品牌的真正内涵,或者是高的技术含量,或者是产品所带来的情感方面的满足等。为此

1.在品牌方面,企业需要广告的扶持,广告的诉求点在于产品的真正的高技术含量以及情感利益的满足等方面,抛弃传统的庸俗广告的形式。

2.在产品方面,注重新产品在技术方面的研发,实施真正的差异化战略。

3.在价格方面,实施高价策略.因为此区域的消费者比较富有,产品的价格弹性较低。

4.在促销活动方面,改变户外促销以及打折等模式,将重点放于各种俱乐部方面,通过俱乐部会员进行企业的品牌宣传以及产品的推介活动。

二、中国区域文化与营销组合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二三十年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原有的文化受到冲击,新的文化正在形成。目前,我们可以将中国的文化分为四派,不同派别的文化不同,因此,配合以当地的经济发展所处的水平,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区域文化差异化营销组合。

吴越文化:主要指长江三角洲区域,该区域文化特点――开放性、实用性较强,实业报国,工商并重。

岭南文化:主要指珠江三角洲区域,该区域文化特点――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和冒险进取心,崇尚商贸,义利并重。

吴越文化与岭南文化是有区别的,但其中同质的成分比较多,在设计营销组合的时候,由于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同时属于较发达区域,我们可以将两者合并,根据其文化特点,我们可以设计相应的营销组合:注重品牌的真实含金量,高价格策略,优先在该区域引导新的消费潮流,与国际接轨。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居民的生活节奏比较快,生活比较富裕,同时重实效,因此根据此种文化特点所设计的营销组合不适合于全国的其他区域。以广州和北京的比较为例广州一实力强大的装饰材料公司,在广州的办公室位于繁华地段的豪华写字楼里,用户到办公室里看样板并设计,用户满意后,不太在意价格,直接成交,当这家公司去开发北京市场时,最初采取广州的策略,但是几个月后,业绩一直不是太好。后来,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北京的经济水平不如广州,人们倾向于在集贸市场购买装饰材料,同时,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居民的审美观念和设计能力比较强,但是,却很难成交,北京收入水平比广州低,一套12万元的设计经过讨价还价后,只剩7万元,导致厂商无利润。

齐鲁文化:主要指环渤海以及京、津、唐区域、该区域文化特点――保守、务虚、工商观念淡薄、菩政治不善经济。其中,齐鲁文化中的善政治不善经济与全国的其他区域相比有着明显的特色。国内许多连锁企业进军环渤海区域时要比进入其他区域难度大,这种难度主要体现于当地政府对当地企业的保护方面,而政府对当地企业进行保护的原因,在于目前政府官员的选拔机制以及环渤海区域众多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政府官员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首先要在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区域做出业绩,业绩主要体现于当地的GDP,当地GDP的高低主要由当地企业的实力所决定的。为此,政府为了出业绩就会扶持当地发展较为不错的国有企业以及为了鼓励外地的企业在自己区域内投资建立子公司而给予额外的优惠政策,譬如贷款、税收等方面。同时,当地政府亦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阻止外地企业的进入(除非以子公司的形式)。2002年,某城市一新建四星级宾馆准备采色电视机,某知名家电制造商与其进行洽谈,该家电制造商总部已下达命令,无论价格怎样都要将该订单拿下。但是,最后该订单却被另一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家电生产商拿下,原因在于该家电制造商在当地兼并了一家电视机厂,当地政府从就业、税收等方面考虑,还是将订单给了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公司。

为此,为环渤海区域设计营销组合的前提是首先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然后,根据该区域大部分城市属于一般发达区域的特点进行营销组合设计。

中州文化:主要指中原区域,该区域的文化特点――封闭、保守,市场观念差,商业素质低。同时,该区域属于欠发达区域,面子文化比较严重,在设计该区域的营销组合时,除了要按照欠发达地区的消费特点进行设计外,还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面子”消费。笔者的一位朋友曾在该区域的某一城市从事滚筒洗衣机销售,4000多元的高档洗衣机购买后,常年不用而摆在客厅里只是为了起到炫耀的目的。曰本空调企业进军中原地区时,原以为柜机没有市场,只做壁挂式空调,但日本人没有想到的一点是,此地区的消费者购买空调不仅仅是为了空调的使用功能,而且将柜机放置于客厅里本身就起到一种身份提升的目的。

第9篇:中国文化营销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传统文化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在高职院校加强语文学科教育,搭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高院校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难免存在一些人生态度和价值取舍的问题。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资源,譬如:儒家文化中的“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为人处事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内在精神动力。当代的大学生即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于国家应该有着深厚情感。但是,这些激动人心的“民族”、“国家”、“理想”等信念在当今大学生中渐渐失去了本应具有的光彩。激发和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振奋爱国精神非常重要。加强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无疑是一条重要途径。

再次,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倡导核心价值。广泛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形成良好校园氛围的基本条件,它引导着学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正确地辨别是非,提高鉴赏能力,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行为参照和价值取向,朝着社会核心价值观方向发展,譬如:古代君子风范就能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标杆形象,引导大学生约束自我行为,敢于为信念牺牲自我利益等等。

二、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第一,高职语文在课程体系中缺失。当今的许多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大谈特谈的是专业课程或英语课程的设置,而根本没有语文课程,大学语文被看成是可上可不上的。我们说,高职教育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更要为他们提供民族文化传承、个人心智教化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服务,精心酿造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使学生学会做人、学生做事,最终达到提升人性和人力的相互统一。有些院校只看重专业课程的建设,只强调英语课程重要,认为多学英语就是与全球接轨,就是提升了社会地位。殊不知,语言的背后是文化,而文化的背后更是多方面实力的综合。中国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软实力还不够,语言文化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其实质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不自信的体现。所以,从教育行政部门到院校的教学部门都应真正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它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中流砥柱,不应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

第二,语文课程学时被压缩和减少。目前的高职院校大多学制三年制,6个学期,语文课程一般开设为1个学期,每周2学时,按18周计算,共36学时。若除去学生实习2~3周,遇上节假日或大型活动耽误,一学期语文课30节左右,总共20多小时,甚至比不上英语课和体育课。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像本科学生那样具有学术研讨精神,也不像普通高中学生那样有升学压力,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除了上网、玩手机、运动、闲聊,很多人不知该怎么打发时间。故此,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不应只逼着学生背英语,把英语等级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而应该多鼓励学生去多读读经典,多背背古诗文,多掌握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校可适当增加大学语文的教学课时,毕竟它是举足轻重的母语。

第三,教学内容职业化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育。目前,高职语文课使用的教材基本由原来的纯文学内容或文学与实用语文知识相结合的框架转变为纯粹的实用型语文,以贴合高职教育中所强调的“技能”,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工具性。有的教材以实用写作为主,有的以口语表达为主,有的将实用写作和口语表达相结合。这类教材看似具有高职语文自己的“特”,与学生所学专业更加贴近,甚至是围绕专业编选教材,使语文教学实践与专业关系更加紧密。实际上,这种做法纯粹把语文当做一门技能来掌握,可以说是重技能教育,轻人文教育。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达或回答问题,常常是信口开河、词不达意;平时作业或应用写作,经常语句不通、错别字不少。究其因,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太低,基础知识积累太少。所以,高职语文单纯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方面技能的教学和训练是不科学的,也是远远不够的。

三、高职院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给予高职语文教育应有的地位。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将语文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在开,但是,语文课的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做法严重制约了高职语文教育的发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学好语文是学生学好专业技术课程的前提,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所以,高职院校首先要树立长远的教育观念,明确语文学科在高职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在学校的课程管理中应适当增加语文课时,或适当增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识类课程,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供必要的课程平台,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进而弘扬传统美德,发扬传统民族精神。

(二)重视高职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爱因斯坦说“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高职语文教育不能作为专业课的附庸,在教学的内容、方法上不能只专注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要重视发挥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健康人格,体现人文价值方面的作用。这就要求对现有高职语文教材或高职语文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一套合格的高职语文教材或一套合格的高职语文教学体系,应该遵循“突出实用、提高素质、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学习和发展能力”的原则,突出应用写作、口语交际的实用功能和阅读鉴赏的指导功能,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不失偏颇。这就要求不断充实语文教学的内涵和人文特色,在“‘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下,使学生一方面“专业成才”,另一方面,更要“精神成人”,最终实现长远的教育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三)构建具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模式。现在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但效果平平,究其原因在于教学模式的陈旧,缺少活力。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先生认为:“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方式,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是不合适的,应该调整和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学习。”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变化中的鲜活的文化现象和语文现象,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当代生活中体验传统文化渗透的力量,学会不断修炼和调整自己获取新的语文信息的能力,通过广泛接触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经典,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熏陶,文化品位得到提升。

(四)随时随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商品经济时代人们功利化倾向突出,大学生也略显浮躁,平时的学习中往往认为技能最重要,练好技能就可以胜任一切。殊不知,人在社会立足还要靠其他一些素质,譬如: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健康的情趣,等等。这些东西,在机械化的合同、简历等叠加的语文中是不能获得的,而必须在含有文学鉴赏内容的大语文的潜移默化中汲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好的传统文化修养,让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平时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与己相随。语文教师更要用通俗易懂的讲解,使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融合,引导学生拓宽人文领域,尽最大力度突显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绝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所选的几篇经典文章,绝不仅仅只是告诉学生社会调查、合同广告等几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对母语和民族文化增添一份亲近和感悟。要由文学经典把学生引向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这是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更是语文教师必须达成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