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

文化产业运营策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产业运营策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产业运营策划

第1篇: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

关键词:创意设计实验 教学目标 模块化实训体系 实训内容

高校开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以来,依托其原有的资源优势,再加以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大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身独特的内在结构。这种内在结构就要求高校在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确立务实有效的课程设置目标,恪守导向明确的课程设置原则,树立多元互动的课程设置理念,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这对于保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创意设计实验课程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理论知识部门依托于先导教程《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课程要求学生在把握文化产业各个环节,包括文化产业基本理论、文化产业市场、文化产业产品、文化产业品牌、文化产业市场流通渠道等方面创意和策划规律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类型――纸质传媒、影视文化、网络文化、动漫、广告、休闲、会展等七类文化产业的创意和策划进行细致深入的创意设计与文案策划。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创意设计意识,掌握不同文化产业领域中具体案例的创意思路和技巧,掌握文化产业策划书的写作方法,并初步具备从事与文化产业各领域相关的创意设计能力与文案策划能力。

二、多模块实训教学体系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共计36学时;学生按照固定人数进行分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校根据文化产业涉及的诸多领域,将本课程划分为6个模块的实训设计,每个模块的实训目的和任务都要围绕实现该模块的教学目技能目标展开。

为了突出培养学生对文化产业主要业态的介入能力和自主创业意识,根据不同文化产业形态(纸质传媒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产业、动漫产业、广告产业、休闲文化产业)的特点进行创意与策划,分析各文化产业形态创意的特点,策划的原则和方法,同时注意将理论问题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如表1。

三、多模块实训内容设计

(一)项目一是媒介融合下纸质传媒发展路径创意策划(6学时)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纸质媒体作为传统媒介之一,占据着一定的主导地位,报纸和杂志作为信息的有效传播渠道,更贴近读者本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纸质传媒的发展遇到了强劲阻碍,进入到瓶颈期。在媒介融合大趋势之下,纸质传媒如何另辟蹊径,重塑竞争优势,是传统媒介产业值得探讨的问题。文化产业领域内纸质传媒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基于上述原因,特将本课程实训项目之一设计为媒介融合下纸质传媒发展路径创意策划。通过该项目实训练习,要求学生从众多纸质传媒文化产品中选取一种作为案例,了解行业规则,深度剖析其发展现状,运营模式,核心价值,竞争优势等,并对其未来发展路径进行创意设计策划

(二)项目二是校园报纸的创意计划(6学时)

报纸作为传统媒介之一,在校园范围内对学校师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为满足学大学生消费者的需求,鼓励学生创意设计出属于大学生群体的校园报纸,并对其进行运营管理,既有利于向学生群体传播正能量,又能使创意设计团队将所学知识体系进行整合,进而实现校报的运营管理工作。

因此,在项目一实训项目完成的基础上,再通过本项目实训练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纸质传媒行业的了解。学生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盈利模式,预算,问题及解决途径等),到完成报纸的生产流程设计,包括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的整体结构、规模和风格特色;设计报纸的各个版面及专栏,设计和组织重大新闻报道;分析、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设计版面,校对签发等。完成校园报纸的创意项目设计,培养大学生创办校园报纸的创意设计能力。

(三)项目三是影视作品后效应创意设计(6学时)

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影视业具有其特殊的先天优势,即传播渠道的跨地域性和视听语言的易接受性。影视作品的创意不仅针对作品本身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影视内容所嵌入的创意概念将会对相关行业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最终创造出难以估量的商业价值。由此可见,影视文化产业所带来的价值链的延伸将会形成一种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会渗透到文化产业各个领域。因此,对于影视文化产业来说,创意与创造力才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

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通过本课程实训项目来培养学生新奇的创意设计能力。因此,在本实训课程中开设此项目,旨在通过本项目实训,要求学生了解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产业格局,掌握影视作品上映前期的宣传推广策略、中期营销推广策划及后期的产业链条商业价值的创意设计。

(四)项目四是广告创意设计(6学时)

广告业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广告创意传达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眼中。所谓广告创意,是使广告达到广告目的的创造性主意。也就是说,在商业广告中能使广告达到促销目的的独特主意,表现广告主题的别出心裁的新颖构思、意境域主意。广告创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决定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影响产品在市场流通中的市场份额。因此,为达到良好的广告推广效果,要求学生在进行广告设计时必须十分注意广告的功能、视觉创意和视觉传达效果,广告的创意必须独特、新颖、构思独到,达到传达信息的效果。

本次实训项目,首先拟定所需推广的产品,各组同学将对同一款产品进行广告创意设计,最终通过小组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评选出最具创意的广告。实训任务要求各组同学须按照前期调研、广告创意设计策划、创意表达、分析与实践等步骤来进行,最终制作完成广告,详细阐述广告创意设计制作流程。

(五)项目五是主题公园活动策划创意设计(6学时)

从社会背景来看,人们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和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成了主要动因,因此催生了休闲文化产业。为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富足的精神需求,作为休闲文化产业中的生力军,文化旅游业特别是主题公园产品更加强调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性与互动性,这种体验性和互动性则需要通过对主题公园的各季节各时间节点进行创新性的活动设计。

由此,结合休闲文化产业的创意与策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以主题公园自身的产品属性为着力点,要求学生在本次实训任务中对主题公园进行春夏秋冬四个季度的活动策划,既要突出每个季度主题公园的主题活动,也要设计与主题活动相匹配,且又新颖独特的相关活动策划,把握每季度主题公园的时间节点特殊性,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宣传推广创意策划方案。

(六)项目六是校园文化节策划文案创意设计(6学时)

成功的会展活动源于成功的会展策划,成功的会展策划源于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会展策划是对相关社会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用系统的观念去认识资源,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整合资源,用系统的功能去实现资源的优化是会展成功策划的创造性思维原理之一。

会展活动尤其是大型的博览活动是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成功而卓有成效的策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程实训体系的最后一个项目要求学生策划并组织实施一次校园节庆活动。在创意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把握会展节庆活动的策划原则和方法,通过主题策划、相关活动策划、宣传推广策划的创意设计,最终完成校园文化节活动创意文案。

综上所述,按照创意设计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模块化设计,每个团队独立完成上述六项实训项目,并通过自评和小组互评进行实训成果评比。教师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主要起引导作用,重在培养学生在整个课程安排过程中的实际创意设计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以及在专业领域内的创意设计能力,并将其应用于文化产业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 严三九,王虎.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胜冰.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鲁君.高等院校文化产业基础教材:文化创意与策划[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第2篇: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

然而,虽然存在这么丰富的网上信息资源,却依然有许多用户十分无奈:内容趋同,服务滞后,网站界面不友好等目前多数文化产业网站广泛存在的问题使得此类网站对用户的参考利用价值极低,进而带来此类网站访问量较小。这一恶性循环也使得多数地方文化产业网站陷入同质化怪圈。

由主管部门一手扶持成长

笔者注意到,多数省级文化产业网站都有一个相似的主办方——或是当地的省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小组,如天津文化产业网由天津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湖北文化产业网由湖北省委宣传部主管;或是当地的文化厅局主办,如河南文化产业网、东北文化产业网等皆由河南、辽宁等当地文化厅参与主办;或是当地的高校直接主办,如山东文化产业网、内蒙古文化产业网则分别由山东大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等负责。

主办方虽然总体上以地方文化主管部门为主,但负责地方文化产业网站具体运营的单位则极为多样化,如有的是由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直属的相关信息部门,如河南文化产业网是由隶属于河南省文化厅的河南省中原文化信息中心负责,山西文化产业网是由山西文化产业信息中心承办;有的挂靠于省级门户网站,如云南文化产业网由云南网承办,福建文化产业网由东南网承办等;有的则借助当地报业集团的渠道运营,如湖北文化产业网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等承办;有的由当地文化公司具体负责,如黑龙江文化产业网由黑龙江省翰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运营……若归纳一下市区县的文化产业网站运营方,则更是五花八门。

地方文化产业网站的广泛政府背景,也使得其运营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市场运作,主要来自政府财政补贴,如某省级文化产业网站成立时就向相应主管部门申请了连续3年每年50万元的专项资金补贴,以免除起步阶段的后顾之忧。借助主管部门“有形的手”,文化产业网站被装上各类驱动。

板块设置过于死板

随着近年文化产业相关概念的日渐成熟和产业的发展,河南、山东、江苏、湖南、陕西、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等20多个省区市纷纷开通专业的文化产业网站。这些网站主要担负宣传、介绍、推广本省文化产业,产业政策、搭建本省文化企业联盟、组织和举办各类相关展会和活动等职责,有些还谋求成为整合产业资源,汇聚国内外相关信息、项目、资本、技术、人才和产品的平台。

有学者分析认为,文化产业网站在全国范围内的上线,是各地区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的直接表现。“目前国内许多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仍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政府的最新扶持政策、补贴管理办法等相关信息的迫切需要一个专门平台。而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门也希望能在网络上打造一个文化产业园区,使其成为当地文化企业交流、交易的平台。”

基于地方政府的这一需求,部分地方文化产业网站的板块设置和当地政府网站没多大差别。而作为省级文化产业网站中的先行者,河南文化产业网发展较早也相对成熟,目前已形成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文化资源整合三大功能模块的文化产业综合性门户网站。这一功能模块的设置方式,也为其他省市文化产业网站所借鉴,尤其是其文化产业政府信息平台、国内各地文化产业资讯整合平台、文化项目交易平台、文化资源展示平台这四大部分,也成为多数省级乃至县级文化产业网站进行板块设置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然而,对于这种传统的板块设置模式,习惯了多样化、便利化的网络用户似乎并不喜欢。“目前多数文化产业网站,无论是导航设计,页面布局还是信息构建都缺乏可用性意识。而网站的目的就是要让浏览者在短时间内获取相应信息。只有基于用户需求基础上的网站构架及内容策划方式,才能充分发挥网站的潜力。但是现在多数文化产业网站基本是采用门户网站的通用模式,在信息和内容构架上并无特别之处,更谈不上有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和富于互联网技术的合理运用。”有用户在对比多家“看起来像孪生兄弟一般”的文化产业网站后表示很不满意。

内容与服务同质化

某地文化产业网站开通以后,主办方要求运营方要加快咨询更新,完善网站内容,每月信息更新量不少于2000条;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力争使网站每天访问量达到100万人次。

每月信息更新量不少于2000条,即每天更新近百条,若是其他类型的门户网站,达到这一要求应该并不难,然而作为某一地区的文化产业类专属网站,若是要求独家,要求原创,甚至加上属地要求,对目前多数仅有数十名采编和技术人员的文化产业网站来说依然是极大的难题。于是,转载成为目前多数文化产业网站内容生产的最主要方式。对比目前多数文化产业网站的资讯栏目,除了少数当地的文化新闻,其他则基本雷同。有人戏言,这些文化产业类门户网站可用“窥一斑知全豹”来评价。

内容趋同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参考价值低,网站访问量少。即使是一些开通3年多的省级文化产业网站,其3年来访问量不过数十万,若想实现“每天访问量达到100万人次”的目标。至少从其核心信息资讯板块来说,文化产业网站要走的路还很长。

第3篇: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60-03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与此相应,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课程。由于文化产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属于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还处于初、中级阶段,因此高校开设的文化产业相关课程很多还处于摸索、完善的阶段。一些高校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方法还比较粗浅,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改革完善。本文以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为例,对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课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革进行探索。

一、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广西艺术学院的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课程为72学时,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及艺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开设目的旨在锻炼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培养学生在文化产业各行业的项目策划能力,从理论方面讲述策划的原则、方法、流程、前期筹备等工作,从实践方面提高学生的文案撰写水平,并考核策划案的可实施性及可操作性。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课程在广西艺术学院开设时间不长,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如下一些问题:

(一)教材种类繁多,却难以因材施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材内容偏于宏观。文化产业涉及的行业很多,除文化行业本身外,工业、农业、科技、旅游甚至是房地产都可涉及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涵盖的门类也很广,就艺术领域来说,包括电影、电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每一行业或门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及不同的发展方式。而现有的很多教材将它们归统起来,提出一些宏观的项目策划原则和方法,来指导所有行业和门类的策划和发展。如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项目中就会出现理论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

2.教材对于理论性的阐述偏多,对于项目策划案例分析及及策划方法的讲述偏少。学生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策划项目、执行项目,并使策划能力成为一种技能。故教师在授课时,要多通过案例来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通过创意思维来进行项目策划,而策划的最终目的在于使项目能够实施及操作。但现有的很多教材,只适用于理论层面上的参考,不能作为实施层面上的依据与指导。

3.教材中的案例较为陈旧。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也使得文化产业项目的内容及其运作方式在不断地发生转变,比如电影营销方式、电视节目编排方式、戏剧歌舞演出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现有的很多教材中列举的还是十年前甚至更早期的案例,已不合时宜,说服力已不强,借鉴作用不大。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存在“两重两轻”现象。具体是重统一轻差异、重理论轻实践。

1.重统一轻差异。广西艺术学院开设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课程的班级有美术学(文化艺术管理)、音乐学(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这3个专业对于学生培养的方向各自不同,在教学内容上应体现出差异性,但以往任课老师受到教材书目的限制,也为了教学便利,对3个专业班级授课内容都是统一的,缺乏差异性,没有体现出各专业的不同教学特点以及不同的培养方向。

2.重理论轻实践。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偏重于理论性授课。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属于技能型、实践型的课程,教学方式应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但以往的授课多以理论性授课为主,如讲授项目创意策划的原理、原则,以及项目立项、环境分析、市场分析等理论性的内容偏多,讲授项目策划及项目实施的具体运作手段、途径、策略偏少,使得学生只是了解及把握文化产业策划的一般理论,而对策划实施的运作方法了解及掌握不多,导致学生写出来的项目策划案往往偏重于理论上的阐述而缺乏可操作性。

(2)偏重于课堂式教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要使项目策划具有较高的执行性、可操作性并最终能落地运作,需要在真正的社会项目上进行实战演练。但广西艺术学院缺乏教学实践平台,也缺乏校企合作的项目进行实地观摩、考察,只能受限于课堂式教学。学生学完课程后,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所做出的策划案往往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常常出现方案不切实际、过于理想化的现象。

(3)不注重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实践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由于文化产业涉及行业及门类繁多,而其中的每个项目策划理念、执行方式、运作模式及所要达到的效果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对各种案例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但以往教学中,虽然也有案例的分析内容,但所占的分量不多,比重不够,而且案例也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对不同案例分析的需要,加上所列举的案例陈旧,学生的实际策划能力难以提高。

(4)不重视开放式实践教学。很少“走出去,请进来”,也就是很少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校外对实实在在的社会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观摩、调研,也很少邀请校外业界的专家来校进行实战讲授。这种自我封闭式的与现实相脱节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开放性、创造性思维能力,而易于养成“井底之蛙”的思维习惯及“闭门造车”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一)针对不同专业,选择相应内容备课、授课。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及计划,对所要开设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班级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计划及课件。如针对美术学(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项目策划可着重讲解会展产业策划、广告产业策划、动漫产业策划等方面的内容;对音乐学(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侧重于音乐产业策划、演出娱乐业策划等方面的内容;针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侧重于影视文化产业策划、文化旅游产业策划、传媒产业策划等方面的内容。授课内容细化后,会大大增加同一位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可采取由院系根据教师的学科背景及研究的专业方向,选择与课程相符的2-3名教师共同完成该门课程,使专业方向与所学内容精准应对。

(二)调整课程内容设置的占比,强化外出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成效的应用。改变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将课程设置为:理论30%+调研实践30%+作业(项目策划案)40%(实践教学共占70%)。以3-4次小组策划案的成绩作为期末的成绩。授课内容按产业板块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计划用12个课时完成。如讲授电视产业策划的授课,第1-4个课时根据教材的电视产业策划理论向学生讲授策划的原则、方法、流程等问题;第5-8个课时带领学生到电视台考察调研,借助电视台的实践平台,学习电视节目如何策划,并参与电视节目的录制,让学生了解一台节目产生的过程,所做的工作处于电视产业链的什么环节,知晓课程学习的目的,也从中启发学生如何策划电视节目。外出实践调研结束后,布置小组作业,学生根据授课、实践调研内容做相应的策划案。第9-12课时,各小组进行策划案成果汇报,并由指导老师及行业专家进行点评、判分。

(三)校外业界专家授课指导。在采取以项目单元为主题、注重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邀请校外业界专家来校授课指导。如在讲授电视节目策划单元时,邀请著名时尚栏目《时尚中国》的制片人讲解电视节目策划;在讲授电影营销策划单元,邀请电影《杀戒》的制片人向学生剖析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及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及作用。

(四)强化互动式教学。一是学生之间的互动。首先,学生小组内的互动。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堂上可让学生按小组就近编排座位,便于讨论课堂上的问题。作业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布置及完成,便于小组内的学生共同策划、讨论、修改。其次,学生组与组之间的互动。由于作业是以组的形式来进行的,各组之间的竞争、沟通、交流增多了。最后,在项目单元授课的第9-12课时,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作业汇报,每组指定一名学生进行8-10分钟的项目演讲,将本组的成果与别组同学分享,并发现自身的不足,学习别组作业的优点。二是学生与教师、专家之间的互动。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专家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老师、专家提问,双方可以讨论交流。通过几堂课发现,专家在授课特别是分析项目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踊跃发表意见,主动与专家讨论问题。另一方面,在学生作业汇报会上,邀请2-3名专家与任课教师组成专家组,对每组的学生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五)注重案例分析。一是授课时增加对案例的分析;二是针对不同专业剖析不同的案例;三是专家授课重点讲解案例;四是将真实社会项目引进课堂,让学生进行实战性演练。如在文化产业园策划单元授课时,将潘多拉恩华产业园项目引进课堂,通过重新为园区命名,重新为园区定位,分析园区竞争力,制定园区发展目标、发展规划、业态规划等,锻炼并考核学生的策划能力,并且邀请该园区领导及管理团队进行点评。最终,该产业园的领导及管理团队从9组作业中评选出1组作业作为最佳方案,并以此为园区发展规划的参考蓝本,并邀请我方院校老师带领学生实际参与到对产业园的发展规划制定中去。

三、教学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效

第一,差异化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使专业方向与所学内容更为精准地对接。学生认为教师所讲述的知识更为贴近本专业的要求,对自己是有用的,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确实感觉到学生对学习更重视了,课堂上注意力更集中、更用心。

第二,强化实践性教学,符合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课程实践型、技能型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外出实践教学,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身临其境接触文化产业项目是如何策划的,是如何运作运营的,感受深刻。这种在第一线的授课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消化、掌握和运用。

第三,邀请业界专家来校授课指导,也属于开放式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首先,所请的专家都是业界内的行家里手,他们的职场经历与经验是任课老师所无法比拟的,弥补了任课老师专业知识的短板;他们的授课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其次,他们以操作过的或正在操作的项目作为案例向学生进行讲述,更具真实性,也更有说服力,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实用的、真实的,也使学生所思所想更切合实际,更切合职场的要求,所完成的作业也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4篇: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

提升湖南文化产业整体实力,要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湖南文化产业要重点打造出版业、文化娱乐休闲业、新媒体传播业、文化旅游业、数字创意业及设计类六大支柱产业。要形成新闻业、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网络文化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产业门类协调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对文化产业的生产经营给予税收等各方面的优惠。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产业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吸收多种资金和社会资本用于发展文化产业。采取支持各行各业兴办文化项目,吸纳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措施,形成湖南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形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雄厚的资金支持。目前看来,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够充分,具体表现在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总量偏小,生产的产品当次过低,湖南现有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发展,从而造成文化资源配置的闲置和浪费。湖南要将现有的优势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如湖南卫视的快乐男生、快乐女生、快乐中国、体坛周报、动漫、湘版教材和音乐类书籍、金鹰节等皆可延伸与拓展,发挥品牌效应。我们要合理开发关联部门和衍生产品,从而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提高各行业的经营档次,使湖南蕴含的经济潜能得以发挥,通过湖南卫视、湖南出版业等媒体扩大湖南企业的影响,借助于这些在全国极具影响的文化品牌打造企业品牌,提高湖南企业和湖南产品的文化内涵。

提升湖南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如,要加大投资力度,形成多元化过文化产业链。要通过文化产业链,形成以创意为主导,以内容为内核,驱动文化产品的制造,策划创意营销,带动后续产品开发,形成联动、左右衔接、低投入、多产出的经济循环链条。这样文化企业需要通过规模发展经济和“一体化战略”来形成产业链,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就是成功的案例。其产业链不仅包括传统的节目制作,还加入了节目品牌运营、电信运营、短信增值服务运营、娱乐包装、广告以及网络传播等多种经营模式,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效益。此外,形成产业链要利用文化资源的投入,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开发而达到反复产出,努力为相关产品提供丰富的市场附加值,从而形成规模经济。

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将动漫形象的文化价值,扩展并延伸和扩展到了玩具业、娱乐业、服装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产生了有效的联动效应。此外,我们可以立足湖南省内丰富的文化资源,融合文化创意、高科技等新兴因素与旅游、休闲、体育、会展、商贸等行业结合形成交叉融合的重要文化项目。提升湖南文化产业整体实力,要提高湖南文化产品的科技、文化含量,使湖南的文化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文化产业的竞争将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湖南文化产业中科技含量低,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的能力差,事实上每一种文化行业的兴起都离不开新的技术革命的支持。此外,我们要立足于文化产业这个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将深厚的湖湘文化融入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中。比如在浏阳主办国际烟花节、在汨罗筹办国际龙舟节、在桑植主办国际民歌节等文化盛会,这既是对湖湘文化的宣传,也是对湖湘文化发展方向的引领。此外,如湘茶、湘莲、湘绣和湘瓷等承载着湖湘文化内涵、出自三湘四水的物产,经过千百年的洗礼,已与当地文化、风俗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物产文化,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湖南韶山、衡山、桃源洞、岳阳楼、张家界等,这些风景名胜和文化遗产是湖南旅游产业的物质文化载体,其构成了湖南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这些项目融入科技元素创新发展。例如:在电影的制作中融入高科技制作手段,从而获得高额的票房,这在20世纪票房收入居于前10名的电影中都得到了印证。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高湖南文化产业蕴含的科技含量,转变经营者的思路,从而增强湖南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5篇: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

加强政策引导,形成长效机制。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推动江苏对外文化贸易发展不断上台阶。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区域国际文化活动向集约化、系列化、品牌化转变,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骨干文化企业“走出去”,融入国际文化产业链,提高江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省政府加快文化产业振兴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及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海关通关等方面给予支持,大力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省委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要求,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重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拓宽对外文化贸易渠道,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海外市场份额,推动江苏文化产业融入国际文化产业链。支持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等形式在海外兴办实体,实现落地经营。省级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项目纳入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重点资助范围。

开展分类指导,突出发展重点。针对江苏动漫游戏业、演艺业、工艺美术业等发展态势良好领域的现状,我省先后出台《江苏优秀文化成果奖励办法(试行)》、《关于加快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文化科技创新的意见》等具体政策措施,开展分类指导,突出发展重点,并对优势门类予以重点支持。

积极搭建平台。促进交易合作。积极搭建与港澳台的文化贸易平台。积极筹备“苏澳文化创意产业对接会”并签订《苏澳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备忘录》。赴台举办“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展”。积极参加在香港举办的苏港现代服务业合作推介会,与港方签署《苏港文化贸易合作备忘录》。精心策划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交流会”。以上活动的举办,成功搭建了信息交流、人才培训和文化产品展销等平台,扩大了对港澳台的文化贸易空间。同时,组织行业龙头企业参加日韩动漫展、东京电玩展、香港服贸洽谈会、加拿大SIGGRAPH大会等多场大型展会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江苏文化贸易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国际客户资源和市场信息。

加强资金扶持,推动企业成长。积极做好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推荐申报工作,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推动文化出口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激励,我省文化企业出口的覆盖面、出口业绩均大幅增长,实现可喜的提升。江苏有47家文化企业成功入选2011-2012年度重点企业,入选数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比2009—2010年度增长123%。2007年起江苏省政府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评审资助,不断加大对文化走出去的资金扶持力度,一批文化出口重点门类、重点企业和项目获得了省级财政资金的重点扶持。目前,该资金已累计支持31个优秀文化出口项目3560万元,涵盖演艺、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画材、节日礼品、版权输出等门类,有效壮大了文化出口企业的实力,增强了企业的信心。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外文化中介机构和专业人才合作,利用国外成熟的文化市场制度,扩大江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海外市场份额,推动江苏文化产业融入国际文化产业链,提高江苏文化资源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出口企业和出口示范项目。在“商业性出口”的大基调下,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在重点文化产业领域,推动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出口企业和出口示范项目。对骨干出口企业和出口示范项目,宣传、发改、商务、财税、海关、外汇、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在信息咨询、资金扶持、金融支持、财税优惠、人才引进等各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对出口业绩优秀的企业和项目予以奖励。鼓励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江苏文化企业发挥地域优势,培育生产具有独特文化个性的产品,发掘国际市场空间,打造江苏文化“走出去”精品。鼓励不同层次、不同种类文化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出口。建议省政府设立江苏文化产业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对出口业绩优秀的企业和项目予以奖励。积极向商务部、文化部推荐申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争取获得相关奖励和扶持。积极协助入选企业和项目申请中央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文化出口专项奖励。组织开展专业培训、专题讲座、企业交流等活动,帮助文化出口企业开阔思路、整合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扩大江苏文化产品的海外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快启动省本级重点出口企业和项目的评选工作,及时制定《江苏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名录》。

寻求海外市场的重点突破口。建议重点引导江苏文化企业加强与港澳台文化产业合作,利用其成熟的市场理念、营销渠道、运作模式,重点推动工艺美术、演艺、动漫、游戏等领域的产业合作。鼓励开展江苏与三地之间的行业交流、联合制作、投资参股等,共同在国际市场推广江苏文化产品。在此基础上,推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向欧美发达市场、中东新兴市场等的落地经营、项目合作,实现江苏文化产业出口新的突破。

第6篇: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出为3555.68亿元,实现增加值847.29亿元,增长9.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3%,文化产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从文化产业的结构分布来看,上海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即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9.1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4.8%:文化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298.10亿元,增长3.3%,占35.2%。

上海文化产业呈现以下结构性变化:一是文化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在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文化服务业在较高比重下持续攀升。二是中小文化企业的地位作用日益凸现。一大批“专、精、特、新”和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文化企业日益成为上海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重要依靠力量。三是大众型、商务型文化服务逐步成为上海文化服务业的主要特点。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全面应用,网络文化服务已成为上海文化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门类;另一方面,随着上海市民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广告和会展服务等在文化服务业中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四是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文化制造出口明显放缓,导致文化贸易总额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上海文化服务贸易继续保持顺差,文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上海文化产业在顶住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充分利用举办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战略契机。着力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变革,初步形成文化与科技、文化与创意、文化与金融、文化与贸易紧密联动、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和主要特征。

文化与科技融合引领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上海注重文化与高新技术融合,带动涵盖数十种新兴业态的新媒体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在网络视听服务、网络阅读服务、网络财经服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服务、网络休闲娱乐服务、网络远程教育服务、有线电视“三网融合”等领域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文化与创意融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上海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注重前期创意、策划方面的投入。文艺创作、艺术设计、动漫游戏研发、广告会展项目策划等逐步凸显为可以独立实现价值的“高端产业”。文化创意环节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带动了出版、演艺、动漫、网络、影视等产业加速发展,创意、策划延伸到生产、制作、传播、营销全过程,产业链运营效果明显。

文化与金融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上海为进一步谋求文化产业与金融的对接,依托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大胆启动了一系列开拓性尝试。一是创新银行信贷投向引导机制,继续发挥全国首家专门从事中小文化企业担保服务的专业机构“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担保有限公司”的作用,在引导、撬动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向中小文化企业方面初步形成市场运作经验。二是创新支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的社会融资机制,创设了全国第一家私募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三是创新文化企业股权、版权等交易方式,2009年正式设立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为文化企业创设了投融资多元化新渠道和产业资本退出通道。

文化与贸易融合加快文化产品“走出去”步伐。上海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数字娱乐等领域集聚了一批具有较强“走出去”能力的文化企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的音乐剧《I LOVEYOU》在美国百老汇完成23场商业演出,开创了中文版音乐剧在百老汇演出的先河。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集团打造的大型功夫剧《少林武魂》在美国半年内连演150场,创下国内原创大型剧目欧美定点演出场次最多纪录。

上海促进文化产业

发展的主要措施

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对保持文化产业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强化规划引导。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上海通过制定出台一系列规划与政策,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先后出台了《上海文化发展纲要(2004-2010)》、《上海“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关于加快上海文化人才高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上海“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上海市“十二五”文化人才发展规划》等,为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上海致力于破除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加快培育较为成熟的市场主体。目前,全市已完成市属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和电视剧制作(甲种证)单位转企改制、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60多家经营性出版单位转企改制、90多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6家市属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基本完成,全市文化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积极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通过出台《上海市文化产业示范园认定与管理办法》,建设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文化园区服务体系,带动文化企业以空间集聚形态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使文化产业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目前,上海共认定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这些园区地域分布广、定位分工清晰,包括位于浦东新区的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位于中心城区的徐汇电子艺术创意产业基地、徐汇数字娱乐产业基地、2577创意大院、长宁多媒体产业基地、长宁新十钢视觉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卢湾区田子坊和静安现代戏剧谷:位于郊区的金山中国农民画村、南汇新场民间技艺文化创意基地、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M50艺术品创意基地,以及杨浦五角场800艺术基地。

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上海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非常重视树立“平台意识”,打造一个宏观意义的文化平台实体,让文化产业在这个平台上获得集中展示和集群式发展。如2008年3月,上海开始酝酿成

立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目前已经创设了国家动漫游戏产权交易中心和上海版权产权交易中心。在国家有关部委及上海市委宣传部、浦东新区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运营实体――上海东方汇文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有限公司在浦东正式揭牌。与此同时,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促进委员会也正式成立并入驻平台。2008年9月28日,东方国际文化贸易中心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年。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户浦东张江,目前已形成数字出版综合业务信息服务交易、技术研发、专业人才培养三,大平台。2010年12月,全国首家音乐产权交易中心在沪成立。上海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推动金融与文化产业对接。上海高度重视金融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针对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投融资难题,大胆创新,积极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设立专项基金为文化企业质押担保、创设风险投资基金扶持文化创业发展,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融资担保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和信贷产品,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去年,上海市委宣传部、市金融办等十一部门联合制订和了《上海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从更好地满足文化企业资金需求,完善文化资金供给链的各个环节出发,提出了建好文化产权交易所、培育专业评估机构、扶持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鼓励银行加大信贷引导力度、建设“文化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等一系列举措,对上海文化产业长期快速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目前,上海已有3家文化企业在A股上市,5家广告’、网络文化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大力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上海全力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坚持不懈地推进国际文化服务贸易。2008年7月,上海市政府和商务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的合作协议》,明确了将优先发展包括文化服务贸易在内的六个重点服务贸易领域,一批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获得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重点扶持。在2007-2008年度16家上海文化企业获商务部、文化部等四部委命名“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的基础上,2009-2010年度,又有20家上海文化企业获此认证。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促进委员会及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的建立和运行,成为上海支撑文化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平台和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战略基地。以2009年为例,在全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国际贸易呈现逆差的大背景下。上海实现顺差45.5亿美元。

借鉴与启示

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浙江文化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均得到有效提升,但与江苏、上海等兄弟省市相比。我省现代文化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知名文化品牌相对较少,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额和占全省GDP比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上海发展文化产业的做法值得我省借鉴。

加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首先,要打破多头管理、部门分割的格局,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将分散在各个口子的文化产业进行归口管理,以改变文化产业资源分散和多头管理的状况。其次,要实现文化产业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建立和完善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实现文化产业要素的合理流动。经营性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使文化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生产者和管理者。再次,要以资产为纽带,按照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的要求,组建并积极扶持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强化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我省文化产业走向世界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力量。

积极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我省民营企业众多,民间资本雄厚,投资欲望强烈,这是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独具的优势。我省可通过建立文化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吸引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或相关信息和动态数据等,为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我省应积极支持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事业单位的改制改组,以控股、参股、合作、兼并、收购、承包、租赁、托管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发行、放映、演艺、娱乐、经营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国家未禁止的文化产业领域,大力支持民营资本兴办文化艺术类非企业机构,如文化艺术中介机构、艺术品收藏馆(室)等。

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力度。我省应尽快出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意见,组建文化产业融资服务机构和文化产权交易平台,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或金融机构设立文化产业创设风险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优势文化行业和重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等。积极培育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增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综合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企业需求的综合金融产品和特色金融服务。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文化发展的配套措施,建立协调机制,加强舆论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

第7篇: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

树立文化产业“创新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上海世博文化中心的前期设计创新,后期管理创新,进行产业运作,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世博文化中心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成功举办了精彩纷呈的世博会开、闭幕式以及200多场大型文化演艺活动,观众累计超过200万人次。世博文化中心设计时,要求既满足世博期间演出庆典需求,也要保证后续长期使用运营,为中心后期产业运作提供了便利。世博会后,上海把文化中心重名,收账5亿多元人民币,更名为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管理由上海东方明珠集团公司、美国AEG体育娱乐集团、NBA中国三方合作,共同成立了专门的经营管理公司,以上海方面为主,对中心的运营管理进行长线规划。中心主体为1.8万座的多功能演艺空间,灵活分隔可形成不同规模和形态的百变观演空间。同时约2万平方米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于一体的互动体验式综合零售商业区、全天候溜冰场、五星级连锁影城也一应俱全,成为“上海文化娱乐的新地标”及“永不落幕的城市舞台”。

今后,全国各地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文化设施具有建设成本高、使用久、功能独特的特点。在建设中可借鉴以上经验,在前期规划、设计时既要满足功能需要,又要兼顾长久需求,为产业运作预留充足空间。现有文体设施、艺术院团等的功能完善、定位跨越、升级改造、合作互利,也有延续深化、挖潜扩充的可能。

形成社会文化“创意产业”

田子坊原是上海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是典型的石库门建筑。2000年进行改造,开发旧厂房2万平方米,吸引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企业,并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音、王家俊等艺术家的入驻,使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如今,田子坊被誉为“上海的苏荷”。

2577创意大院是清朝时期的枪炮局,解放后是7315兵工厂。总占地面积100亩,建筑物35幢,其中9幢为历史保护建筑。大院导入了商务花园的规划理念,以创意大院颇具历史文化内涵的优秀建筑为班底,整旧如旧,创建全新生态理念的低密度、低容积、花园景观式商务办公区,并通过园内企业提供完善的物业服务及其他增值。上海东方文化发展中心、上海美术家协会、德国Fox Retail Group设计展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创意企业先后入驻基地,目前,入驻率达100%。

现在,各地有不少得到很好保护的历史民居、祠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今天,如何使历史文物功能最大、效益最好,保值、增值,是要全面思考、处理的问题。对历史文物建筑区域功能定位、综合开发、保护性运用和运作,应及早列入议事日程。

现在不少企业因为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厂房、厂区出现空闲。田子坊和2577创意大院的成功对城市化发展、完善城市规划,特别是对体现地方特点和时代特色的旧厂房、厂区改造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发展“优势特色”文化产业

上海人才济济、信息汇集,理念领先、技术先进,顺时应势,引导助推,依托娱乐、网络等本地优势领域进行培育,使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

作为上海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张江文化产业园累计引进网络游戏、动漫、数字、新媒体等文化类企业380家。就产值而言,张江拥有全国网络游戏产业20%的份额,动漫产业占上海的70%,数字内容产业占全国的10%。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在网络游戏、动漫、数字、新媒体等方面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

上海宝山动漫衍生园聚集衍生企业近100家,具有喜洋洋、中华小子等国内知名动漫原创形象,磨铁图书、漫界文化等动漫出版企业,千像集团、万家网等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网游、新媒体网游和家庭游戏企业,今日动画、红魔炫等国内最具实力的2D、3D、4D影视制作企业,酷漫居、巧克力道等国内最丰富的动漫生产企业。宝山动漫衍生园是上海乃至全国动漫产业孵化器,名副其实。

要发展文化产业,就要结合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特色以及经济、人才、技术等优势。首先,要以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为基础,注重已有文化成果的最大化。要把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根深蒂固、如数家珍的历史人物、典故、故事、传说等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复原、发扬光大。可以借助历史底蕴、丰厚人文创作剧本,拍电影、电视剧,也可以策划历史人物典故、成语等系列动漫,还可以把已有的独特文化产品多形式表现等;其次,在向内文化延伸的同时,合作要向外拓展。有了好主题、好题材、好故事,就具备了市场开发的潜力和号召力,寻找资金和业务合作就有了底蕴和底气;再次,要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和国家调整产业布局的时机,积极引导现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适时引进、接收适宜的文化产业,培育潜力、优势文化产业,重点打造地方特色。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

文化产业作为智力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拉动力强,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显著特点。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府支持、政策倾斜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资金运作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翼翅。为此,上海出台了《关于加快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有力促进了上海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贯彻落实系列文化产业化政策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关配套措施,设立数额不等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用于扶持引导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品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将有力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目前一些地方有专业的创作队伍和影视业务部门,也有不少的广告公司、影视公司,只要积极引导,注重在政策、资金方面的倾斜扶持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它们的市场主体地位,在剧本创作、影视剧拍摄的自创和合作方面,都会有不俗的表现。

第8篇: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

关键词:横店影视文化;发展;实现;走在前列

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刺激消费、提高国民素质和文化生活质量,从而带动区域内全要素生产力提高等诸多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作为知识、人力资源、科技等无形资产密集且具有高附加值的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龙头行业,在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国外影视产业的优秀文化不断进行创意,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帮助政府解决了就业问题,因此,影视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先生提出“文化就是生产力”,横店集团开始涉足文化产业,通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以影视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横店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现在横店影视城是亚洲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聚集了几百家影视文化企业,每年拍摄数百部影视剧,横店被誉为“中国的好莱坞”、“中国影视文化名城”。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转型升级,从而提升了浙中地区的文化软实力,促进金华经济发展,助推金华实现“走在前列”。

一、 根据市场需求,实施企业战略,奠定影视文化产业厚实基础

据专家分析,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大概在5万亿元左右,产值约占GDP的3.2%,2016年前后,文化产值占到整个GDP规模的5.5%左右,文化产品供需缺口巨大。特别是人们对旅游、服装等后影视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影视制作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空间很大,并且呈迅速增长趋势。横店抓住了市场需求这一巨大机遇,针对市场需求,坚持市场化运作,全方位满足影视拍摄需求,一是拍摄实景齐全和专业服务带来了高效率,为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的“一条龙”服务,真正实现“带着本子进来,拿着片子出去”。二是低成本运营带来了高效益,比如免收场租费,上下两千年的建筑形式减少了转场带来的巨大费用,道具当地制作、群众演员当地雇佣等,为剧组省下不小的开支,至今已累计接待剧组1600多个。

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企业战略具有成规模、精品化和延展性的特色。横店影视实验区目前已有600多家影视剧制作公司入驻,包括创作、拍摄、制作、特效、发行等影视制作的上下游各个环节,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优秀影视制作、发行和服务机构参与运作,如华谊兄弟、印纪影视娱乐、浙江天弘光耀、长城影视等一批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园区。横店集团是横店土生土长的企业之一,包括浙江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浙江横店影视娱乐有限公司、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服务中心,是目前国内影视娱乐行业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2015年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企业实现营收150亿元,上缴税收15亿元,在东阳市政府2015年度纳税大户企业表彰通报中,实验区上榜企业达25家,占纳税百强企业总数的25%,占百强企业纳税总额的25.89%。这些大企业的发展提升了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层次,增强了横店影视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也带动了其他中小影视企业的发展。

二、 政策扶持,抓住机遇,构成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契机

政府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优惠政策等措施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使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确实是抓住了机遇,赶上了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好时机。2004年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成立,为此东阳市人民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奖励、贴息、补助等方式扶持发展。2012年浙江省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成立,浙江省人民政府为此出台了实验区发展导向、产业扶持、要素保障、配套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意见。东阳市委政府尽可能发挥市场的作用,除了在规划、政策和服务上给予支持外,没有实质性地参与运营,给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在土地指标、融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及时解决制约影视企业发展的瓶颈。

三、 融合多种产业,推动影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第9篇:文化产业运营策划范文

一报一园 模式各不同

现在翻看各大报业集团的项目规划,都不会缺少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内容。不仅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大众报业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等省级报业集团,宁波同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绍兴日报社等副省级、地市级媒体,都在筹划文化产业园项目,可谓“一报一园”,甚至“一报多园”。

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地域文化及经济特点的不同,报业集团在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时的思路也不尽相同。按照建设路径来看,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自有资源再利用,包括对旧厂房进行升级改造和腾挪富余物业资源两种办法。羊城创意产业园利用1999年兼并的广州化纤厂进行园区建设,占地18万平方米的老厂区不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而且空间结构条件良好、可塑性大,十分符合入驻设计类企业的需求。改造旧厂房也是发展文化创意园区的传统做法,因为旧厂区能提供宽阔的空间来集纳各种产业要素,又能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艺术氛围。一些位处黄金地段的报业集团则“精打细算”,或是腾挪出现有的富余物业资源满足园区的部分用地需求,或是将园区的建设“打包”进集团办公大楼的建设当中。这种做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开发效率,但园区功能的完整性会受到一定影响,缺乏承载公共及艺术活动的物理空间。南方报业的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使用了集团1.8万平米的富余办公场地,操作中还是感到空间受限,尤其是一些文化企业需要一定的展示空间。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报社开始对大院内的旧印刷厂进行规划设计,准备打造以文化展示为主的二期园区。

二是另辟新区进行开发。在自有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大部分报业集团选择“向外看”,有些甚至多管齐下,不仅腾挪自有资源,还另辟新区再谋发展。重庆日报报业集团2011年推出的七大文化项目建设地块中有三块用于文化产业园建设,分别位于涪陵、万州、巴南区;成都传媒集团在成都范围内北上崇州,西进郫县,南下双流,东据龙泉,寻找了多处合适区域用于建设复合文化产业项目;南方报业在总部传媒创意产业园开建的同时拿下了位于揭阳、肇庆、佛山、梅州、河源、珠海等地区的地块,布局珠三角。

按照园区的业态来看,报业集团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与知识创造相关的创意型园区。园区的主导行业以传媒、音像、游戏、出版、广告及设计业等创意类行业为主。与其他企业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不同,大部分媒体部偏好选择以传媒产业为核心进行全产业链设计,以此聚拢上下游的相关产业要素,如广告、策划、咨询、设计、包装等。南方报业引进园区企业的首要标准,是要和报业的主业有关联度,能够对集团的发展有所助益。也有媒体选择的是与传媒主业有一定关联度的创意类行业,如音乐、影视、广告等,借此拓展经营产业链。比如成都传媒集团的东区音乐公园,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与江苏广电总台合办的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都属此类。还有一些媒体则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选择了和传媒完全无关的领域。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就放弃了搞动漫、影视园区的想法,根据温州民营企业多,低端产品需要转型升级的特点,准备打造工业设计城。羊城创意产业园也定位于设计类企业。这类园区的特点是以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为主,重点在产业链的前端。

二是依托文化旅游业、博览业以及民俗文化业等资源型文化园区。它们的特点是地域性强、对资源依赖程度大、消费娱乐功能突出。南方报业在揭阳的文化产业园将主打潮汕文化,佛山、珠海的项目也将以推广当地特色文化为主,将园区建设与文化旅游结合,与大众消费结合。

三是以生产制造类行业为主的生产型园区。园区主业涵盖新闻类产品的印刷生产及文体用品、工艺美术品、音像制品等的生产制造。随着报业集团印刷物流中心的升级扩建,往往会利用新建印刷基地的空间优势,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升前者的附加价值。

在以上几种模式中,报业集团往往根据建设目的和自身情况灵活选择,也经常出现几种模式“拼盘”的情况。

醉翁之意不在酒?

说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家可能会联想到英国伦敦西区、美国纽约的SOHO(苏荷区)、好莱坞影视基地以及北京的798艺术区。与这些经典案例相比,国内很多匆忙上马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似乎有些“走形”,社会上质疑开发商“醉翁之意不在酒”,文化园区建设“地产化”“空壳化”的批评声也不绝于耳。实际上,这些问题在媒体建设的文化园区里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过情况略有不同。

传媒业处于文化产业的核心圈,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其拥有的品牌、创意、传播优势使其成为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理想主体。所以政府在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时也十分愿意与媒体合作,共同撬动地方资源。对于媒体而言,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嫁接传统媒体优势,锁定文化土地资源,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从而反哺传统媒体,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则是在主业增长乏力时进行产业扩张的现实选择。

文化产业园项目带有公益性,土地价格便宜,配套费用低,手续简单,开发成本相对较小,这些土地储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报业轻资产的劣势,助其快速实现规模增长和资本原始积累。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为例,集团位于两江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购买土地用了6000万元,再扣除渝北区承诺返回的部分,只需支付约4000万元。项目全部完成后,集团除了回收4000万元的购地成本外,还将取得约1亿元的利润,并长期持有2亿元左右的不动产,用于产业发展。这一模式还将复制到万州、涪陵等项目。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这些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基地大都地处黄金地段,大多数将在“十二五”末基本建成,全部完成后预计可为集团回收5亿元资金。这是单凭报纸的发行量、网站的点击率、电视的收视率所无法企及的几何级增长速度。

尽管有做文化地产,借鉴现代商业地产运作模式的想法,但与仅希望曲线拿地的部分开发商相比,传媒企业的文化责任感要强很多,突出文化要素是他们坚持的底线。老牌园区如羊城创意产业园开园6年来,对园区入驻企业进行过多轮筛选,尽量保持园区创意设计氛围不变味。南方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一期招商时也拒绝了不少与文化创意无关的企业。另外,近年来为了探索产业结构转型之路,媒体一直不失时机地在数字出版、网络游戏、户外广告、物流发行等广阔的传媒关联领域卡位布局,文化产业无疑是媒体潜在能量进行突破的一个理想出口,其中蕴含的产业机会更是众多媒体所珍视的。

面临五大难题

作为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大部分媒体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也仅仅停留在规划和初建的阶段,全部建成使用的不多,运营步入正轨的更少。从拿到土地到顺利运营,这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的难点和问题也很多:

1 战略定位与产业链规划

定位不清晰与同质化、缺少资源整合和产业链的形成是目前大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通病。媒体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存在同样问题,在产业链搭建上“东拼西凑”“貌合神离”,造成园区产业聚集度低、产业链形态不完整,特色和专长不突出。这样的园区初期可能以房租来维持运转,但长远来看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媒体人心里也没底。

要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园区规划、初建的时候就找准定位。首先要对园区所在区域、地域及城市的风土人文、经济命脉、产业布局、文化形态、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再根据媒体自身资源情况,对园区进行市场化的定位。在产业链的搭建上,最好有一个核心,引入相关的龙头企业作为驱动力,再以此进行横纵方向的延伸。成都传媒集团的东区音乐公园的产业链设计值得借鉴。公园以音乐创意为主题,聚集包括音乐创作、制作、音乐展演、音乐经纪、音乐版权等产业链上各优势品牌,并形成音乐创作和音乐消费两条主线。中国移动音乐产业基地的加入给园区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撑,它吸引了与之上下游配套的上百家数字音乐的内容服务商和增值服务商入园,其签约明星每年的100多场见面会、新歌会都可以在园区里“做足文章”。

2 市场机制与人才团队

文化创意产业园对媒体而言是全新的领域和尝试,市场机制和人才团队是成功的关键。很多媒体在开发文化产业项目上仍然采用事业制的老办法,让办公室或物业后勤部门代为管理。但这种做法不利于园区的发展。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些媒体开始采用建立平台公司的方式推进文化产业项目。羊城晚报报业集团2010年成立了羊城创意园投资管理公司,专门负责羊城创意产业园的运营和管理。公司有两套班子,分别负责园区的招商开发和物业管理工作。浙报传媒则与理想国际组成了合资公司——浙报理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现有的6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展运营和整合。

组建专门的公司运营园区是趋势,但很多公司目前只是一个空壳,只有领导班子,没有员工。人才的缺乏是根本原因。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关键是产业化运作,这就需要规划、工程、创意、网络、金融、商贸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吴为民表示,报业集团不缺文化人,但缺乏产业运作人才。没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再好的地、再好的决策、再好的思路,也推动不了园区有实质性的规划建设。也许,摒弃由总部和其他媒体派遣“干部”管理项目的方式,向社会招聘职业经理人,建立高度的市场化团队,并匹配对应的激励奖惩机制,会是一个广纳贤才的办法。

3 盈利模式创新

无论是园区的开发,还是园区的发展,都不可避免会遇到资金问题。即便政府可以为一些园区提供扶持资金,但对于园区的中长期发展而言,这些扶持资金往往是杯水车薪,必须开发多元的盈利模式。目前不少报业集团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还停留在收租金的低端盈利模式上。要想成为报业的支柱性产业,这么做显然不够。如果园区的规划与产业链搭建得当的话,盈利模式的创新还有很大拓展空间。除了物业租赁收入,园区可以通过活动策划、项目投资、产权投资及提供其他服务等取得多元收入。比如,成都传媒集团将对音乐公园中的“大魔方”演艺中心的冠名权、包厢冠名权进行销售,并鼓励旗下媒体参与到演艺活动的开发、投资和运营当中,这就是一种项目运营方式。

4 缺乏有效的政策指导

虽然文化产业是各级政府近年来重点扶持的产业,报业集团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用地和资金补贴上都能得到政府的支持,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政府的扶持政策多是方向性的框架,并没有细则和指导性建议,迫切需要帮助的媒体常常为此感到困扰。另外,文化产业发展目前由宣传部门牵头,缺少产业、经济主管部门的有效参与,职责不明晰、信息不对称、政策不配套问题较为严重。报业集团在办园的时候也会遇到由此带来的种种不便。比如,羊城创意产业园在旧厂房改建时屡屡碰到市政、城管、消防部门的障碍,也“吃”了不少罚单,这些都提高了园区建设的协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