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气切术后的康复护理范文

气切术后的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气切术后的康复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气切术后的康复护理

第1篇:气切术后的康复护理范文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喉癌由于肿瘤发生部位的特殊性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而且还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因此,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患者积极主动参与,针对喉癌术后患者特点实施康复护理,起到帮助和指导患者最大程度的自理和恢复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13例均为男例,发病年龄41~76岁。其中全喉切除术10例,部分喉切除术3例。全组病例中喉癌手术伴颈淋巴结清扫术6例。

2 喉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特点

2.1 护理对象:喉部分或全部切除的患者,其生理功能障碍会出现的喉狭窄、颈部永久性气管造瘘、进食误咽、声音的改变、失音、失去大部分嗅觉功能等不同程度伤残和并发症,对医疗护理依赖性增强,是急需给予医学和护理干预的群体。

2.2 护理目的:首先要完成与一般护理相同的目的,即使患者减轻病痛和促进健康。此外还要预防残疾,减轻残疾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活动能力,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2.3 护理内容:重视心理护理并使心理护理贯穿康复护理的始终。喉癌患者术后有其特殊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甚至精神、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康复医护人员应理解、同情患者,时刻掌握康复对象的心理动态,及时、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强调自我护理及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训练患者进行自理,即“自我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必要的康复知识宣传,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做到生活自理;强调功能训练,学习和掌握各有关功能训练技术。配合康复医师及其他康复技术人员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性质和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贯穿康复护理的始终。

3 喉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

3.1.1 解除患者术后心理压力:喉癌患者术后由于交流障碍、外表形象的改变、进食功能受到影响,自尊心受到削弱,因而属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所以有效的心理治疗对喉癌患者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减轻躯体功能障碍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接触患者,用真诚、和蔼的语言关心和体贴患者。要患者尽快摆脱不良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相信奇迹会在自己身上发生。安慰时应真诚热情,不能敷衍搪塞和哄骗。

3.1.2 术后不良心态的干预:对有气管造瘘口者,解释气管造瘘口的作用、重要性和护理方法,减轻其恐惧感。对焦虑者,主动接触患者,鼓励表达情感,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温暖,正视现实并正确认识喉癌当前治疗效果和前景。对于预后悲观的喉切除者,讲解喉的生理、解剖、手术方式,告知半喉切除可以很快恢复发音功能;全喉切除者可以通过电子喉、安装发音管等恢复发音功能和语言交流能力。

3.1.3 争取患者家属及社会的支持:适时的安慰可以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消除顾虑。护理工作要为患者创造交流的机会,动员亲属给予患者精神及生活上的人力支持。指导患者要积极寻求支持,如参加肿瘤患者座谈会,并积极参加各种抗癌活动。让肿瘤患者,保持心态的乐观,情绪的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不但可以巩固疗效,同时也是临床治疗的继续,使其逐步回归社会有积极作用。

3.2 自我护理: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患者的潜能,协助患者完成独立的自我照顾。改变一切由护士代劳,患者缺乏主动参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的“替代护理”,为最大限度地让患者参与ADL活动,护士则最小量给予的帮助的“自我护理”,使患者逐步实现自我照顾,独立生活。喉全切除术患者将要终身带管或在颈部留下一永久性瘘口,因此不可能终身、永久性的得到“替代护理”。“自我护理”训练内容包括:很好地掌握自我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关饮食的注意事项,气管套管的清洁、消毒、取放及滴药,正确发声的练习方法,内套管的取放与清洁消毒,敷料的更换,瘘口小口罩的制作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如术后头2天,气管套内血性分泌物较多,应以吸痰为主,避免气道内分泌物刺激患者咳嗽诱发伤口出血、加剧伤口疼痛。第三天开始,向患者宣教早期自主排痰的好处,教会患者正确排痰方法,鼓励患者自主咳嗽。在患者坐起咳嗽间隙,教会家属正确扣背的方法;保持造瘘口清洁,进行造瘘口自我护理指导,教会患者定时刷洗气管内套管,学会消毒、安装;颈部造瘘后鼻腔正常加温、加湿、除尘功能消失,应防止肺内感染及气管内痰液浓缩或干痂堵塞,教会患者蒸汽吸入,向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以及佩带颈部护罩;无喉者颈部造瘘口和护罩与众不同,需自我修饰掩饰颈部;饮食上加强营养,多食含高蛋白、维生素,易吞咽、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畅通,忌食带碎屑、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呛咳。

3.3 贯穿康复护理始终的功能训练

3.3.1 吞咽功能训练:术后第四天,咽喉黏膜基本恢复,鼓励患者每隔3小时做3~5分钟的吞咽活动。吞咽时可将少量唾液缓缓下咽,这种早期活动帮助咽喉肌群提前恢复协调动作;单纯声带切除者,术后7天开始经口进食。部分喉切除或全喉切除者,术后10天开始进食训练:进食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讲明经口进食是克服误咽,顺利拔除鼻饲管的必要过程,是重新建立喉括约肌功能不可缺少的步骤,然后,让患者取端坐位,头低30度下颌内收,反复练习吞咽方能成功。初次尝试经口进食时,由软食开始练起,如香蕉、软蛋糕、米粑等黏性容易形成食团的固体食物。嘱患者将食物充分咀嚼成团吞到舌根部时屏气,同时用食指堵住气管造瘘口,再将食物咽下并持续做几次吞咽动作,以使食物全部通过咽部。吞下一口应清理口腔1次。吞咽后嘱患者咳嗽,以咳出残留在咽部的食物残渣。应少量多餐,小口慢咽,最好给糊状饮食,禁用流质饮食,更不能先饮水。当固体食物吞咽成功后可逐渐练习流质饮食,待患者完全经口进食进水自如无呛咳时,方可拔出鼻饲管。

3.3.2 舌部运动训练:嘱患者张口,用舌尖舔下唇上唇,抵压硬腭部,每隔5分钟做1次,分别在早晨、中午、下午共做3次。

3.3.3 语言康复训练:让患者恢复喉的语言功能。根据发声学的基本原理,发现患者虽不能再维持正常的说话方式,但仍具有发音的能力,只是换一种发音的方式。食管发音训练:术后7~ 10天鼓励患者堵管说话,以食管语言代替正常语言,其原理是将咽下的空气,由食管冲出,以环咽肌作为声门。经咽部和口腔涮节,发出有效的声音,然后经咽腔、口腔、舌齿、唇、鼻腔等参与呈现语音声。先发“a、o、u”音,以后数数,最后讲话,一般白天练习,开始每天l~2次以后逐渐增加。食管发音无呛咳的忧虑,但对大多数患者需系统的特别训练才能逐步掌握。发音装置使用训练:开始主要教加压呼气,在教加压呼气的同时用手堵住气管口,使气流通过发音装置进入下咽部而发音。堵气管要做到严密而不漏气,又不至因用力过大使食管段变形妨碍瓣膜的开启和气流的通过,反复训练,可找出最佳发音状态和气流控制瓣膜开关。如安装Blom―Singer发音器,能获得较好的发音功能,但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误吸,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脱管。还有就是电子喉和人工喉。电子喉用简单的电子装置贴在无喉者左颈或颏部,使声音从口腔发出,是无喉者非手术发声最简单易学的良好方法。人工喉是将呼出气流引出,冲击橡皮膜使之振动发音,这种声音从口腔传出。

4 讨论

第2篇:气切术后的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切管切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65-01

为了抢救病情危重的患者,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重症监护室应运而生。一些危重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能够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我科收治的42例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进行了全面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42例,都是进入重症监护室之后进行的气管切开,其中28例为男性患者,14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0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岁,留管时间最短的是3周,最长的是10个月。平均留管时间是9周。患者由于基础性疾病死亡的有6例,没能拔管,存活患者42例,在重症监护室平均住院为18天,在住院期间这42例患者均没有发生并发症。

2护理措施和方法

2.1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尤其要观察患者呼吸的情况,同时要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做好心理护理,重症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就是呼吸困难,所以尽早的进行气管切来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措施,这42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之后,及时给与氧气吸入,并且进行气管切来,在做气管切开之前要向患者解释气管切开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让患者以及家属放心。

2.2 保持环境整洁

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时间,所以我们要保持患者病房的安静,同时还要保持患者病房的整洁,地面每天要清洁最少两次,定时给病房通风,保持患者病房的清新,同时有条件的要使用加湿器,确保患者室内适宜的湿度,同时还要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

2.3 保持

患者在气管切开之后要采取侧卧位,并且要隔一段时间变换不同的,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发生压疮,同时床头要抬高30到45度,在给患者进行翻身的时候,要注意患者的头、躯干等部位,避免患者因为通气而发生窒息。

2.4 气管导管通畅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并且有发绀、烦躁等现象,要第一时间考虑是否有堵管现象的发生,如果发生堵管,要及时的清除堵管物,确保导管的通畅。

2.5 及时洗痰

患者在进行器官切开之后,最大的问题在于排痰,要把气道中的痰液及时清除,这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对患者进行洗痰一定要严格按照程序,避免引起患者感染,在给患者洗痰之前,要给与患者纯氧2到3分钟,并且要用听诊器听患者痰鸣音,确定患者痰液的位置,之后再用吸痰管在无菌条件下洗痰,,在洗痰的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快速。

2.6 湿化气道

当患者进行气管切开之后,就会丧失气道湿化的能力,很容易导致患者气道阻塞,引起再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要对气道进行湿化,在湿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分泌物的粘稠性以及量的大小,一般采用下面两种方法间接湿化法和持续湿化法。

结论

本组的42例气管切开后的患者经过上述全面的护理,基本没有出现气管切开并发症,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对气管切开后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这就需要我们不仅有较高的业务知识,还要有工作责任心。

参考文献

[1]解莹.气管套管感染的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80.

[2]江东红,曾清.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178-179.

[3]宋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42.

[4]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6.

[5]王希芹,赵美红.伊诺舒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4(87):3122.

[6]杨晖,刘伟,李玉兰,等.机械通气患者行肺段冲洗的护理配合22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12.

[7]张燕,丁彤,郑红.交通事故喉创伤的临床护理[J].创伤外科杂志,2001,(02).

[8]魏聿平,江学成,曹淑琴,张佳“.护理学风险评分系统”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08,(02).

第3篇:气切术后的康复护理范文

1术前护理

术前健康教育,手术前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口头交流,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术前注意事项及康复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如有吸烟、嗜酒史者应劝其戒烟、戒酒,停用某些可能对手术有影响的药物,治疗诸如足癣、鼻窦炎、呼吸道炎症等容易导致感染的疾病,确定感染完全治愈后方可手术。同时,控制易导致感染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一定要在术前1d控制血糖在6~7mmol•L-1以下。术前常规开始应用广谱抗生素。

2术后康复护理

2.1指导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平卧时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外展15~30°,足趾朝上,为防止患肢内收,可在两腿间放置梯形枕,同时将软枕垫于患肢小腿处,抬高20°~30°以减轻水肿。侧卧时采用健侧卧位,不可两叉,需在两腿间垫软枕,患肢膝关节高度不超过髋关节,使髋关节和同侧下肢在水平线上,防止内收内旋预防假体脱位[1]。放置便盆时,让患者合理使用健侧肢体,护士站在患侧将髋关节及整个患肢托起,同时嘱患者健肢屈曲,用力抓住骨科床拉手,上身及臀部做引体向上,使臀部抬起足够高度,并注意保持患肢位置,避免患肢的内旋及内收动作。给女患者使用喇叭口式的尿壶,避免过多使用便盆。

2.2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髋关节手术后,伤口内放置负压引流管的目的是吸出渗出液,以利于软组织对假体进行包裹,避免伤口内积血,导致感染及术后血肿形成。护士应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术后引流量小于50ml•d-1可拔除。

2.3术后肌力锻炼

肌力锻炼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案中的重要内容[2]。护士应帮助患者实施规定的锻炼项目,术后当天患者即可以进行踝关节屈、伸运动,每个动作做5s,然后放松,再重复练习。手术后第1d,除加强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外,护士应帮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按摩、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和上肢肌力练习。上身及臀部可做引体向上运动1~2次•h-1。术后第2、3d髋外展并增加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加强腿部肌肉等长、等张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上、下午及睡前各练习20~30min。引体向上运动3~4次•h-1,尽量独立完成,注意运动量应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所有床上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开始时患者或许不能完成上述动作,但应鼓励患者坚持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如果术前髋关节屈曲明显,应配合下肢牵引锻炼腹肌、股四肌及臀肌,以帮助术后完全伸直髋关节。

2.4离床功能锻炼

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可逐渐延长半卧位的时间,为离床作准备。下床方法是先移至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由护士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脚着地,再拄双拐站起。上床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离床活动第1d上下午各拄拐站5~10min(视个人体力),无不适时在床边行走数步,行走时,应先迈健肢,用健侧下肢负重。护士应在旁守护,观察有无虚脱发生。第2d开始拄拐在室内行走,距离逐渐增加,时间逐渐延长,每次不超过30min,上、下午及睡前各一次,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15~30°左右,不能负重,护士及家人应在旁守护,防止意外发生。

2.5自立能力练习

护士要鼓励患者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生理活动,如:洗脸、梳头、进食等,离床后即训练洗脸等站立状态下的活动,以增进食欲,改善生活质量,增强自信,促进机体康复。

2.6正确使用拐杖

准备合适的双拐杖,高度及中部把手与身高、臂长相适宜,拐杖底配橡胶装置(防滑),拐杖顶用软布包裹(减少对腋窝的直接压力),练习利用双拐杖和健腿支撑站立,患肢不负重状态下行走。

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3.1关节脱位预防

3.1.1髋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患者必须保持关节适当的活动范围才能完成功能性的活动。术后引流管拔除便可进行髋、膝关节屈曲练习、髋关节伸展和旋转训练,以训练髋关节的活动度。屈伸训练应逐渐由被动向主动加辅助到完全主动练习。术后3~7d开始髋关节活动度的锻炼,目的是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动作如下:①直腿抬高运动,患者平卧,患肢伸直向上抬起,要求足跟离开床面20cm以上,在空中滞留5~10min,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②屈髋屈膝运动,患者平卧位,移去膝下软枕,医护人员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起足跟,在不引起患者疼痛的情况下进行屈髋屈膝锻炼,但屈髋不能大于90。③髋关节伸直训练,患者平卧位,屈曲健侧髋膝关节,做患者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囊前部。④髋部外展训练,患者平卧位,使患者向外滑向床沿,然后慢慢恢复原位,以上动作10~20次/组。可以通过肌肉力量训练来维持功能性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性活动,如:坐、站、转移等[3]。

3.1.2卧位练习练习屈髋肌的最好办法是髋关节半屈曲位主动或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主动抬腿能同时训练髋关节屈曲活动范围和肌力,仰卧位或健侧卧位髋、膝关节伸直后进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抗阻力或不抗阻力),仰卧屈膝双下肢外展位进行膝关节靠拢和分开运动可锻炼关节内外旋。注意内收及内旋一定要注意幅度不可太大,以防脱位发生。

3.1.3坐位练习术后7~10d护士可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首先,协助患者把术侧肢体移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后坐起,坐起时双手后撑,髋关节屈曲不超过80°。由于坐位时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和半脱位,因此,术后早期患者以躺、站或行走为主,坐的时间相对较短,不可坐低位椅凳。每日可坐4~6次,但每次不能超过半小时,坐位时练习包括伸髋肌、屈髋肌和屈髋位内外旋练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有0.2%~6.2%的患者发生脱位[4],常发生在术后即刻搬运过程中或术后10~12w内,患者常感到腹股沟或臀部疼痛,矫正脱位是困难的,最好的办法是预防。如:术后卧位时穿丁字鞋,不过度屈髋屈膝,不做下肢交叉动作,不坐低凳,使用高的扶手椅子和高的厕所坐位,遵守小于90°原则,有规律地练习屈伸下肢,因此,应教育接受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避免使其假体超过自身的极限。为了维持股骨头在髋臼内即预防关节损伤,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屈髋不能小于90°,即上身不要向前弯腰超过90°。②手术侧膝关节的抬高不要超过同侧髋关节。③膝关节或踝关节不要交叉。④卧位及翻身时患肢应保持在外展位。⑤坐位时不要向侧方弯腰。

3.2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dosis,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高达47%[5],它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预防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髋关节术后DVT的高发期是术后1~4d[6]。只有术后仔细观察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肢体肿胀程度、肤色、温度、浅静脉充盈情况及感觉都可以反映下肢静脉回流情况。术后伤口周围轻度肿胀是正常现象,如出现肢体远端向近心端发展的凹陷性水肿并伴浅静脉充盈、皮肤青紫或潮红、患肢疼痛,多为静脉淤滞所致。术后应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对比观察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目前,常用的有力学预防,如早期下肢抬高和早期肌肉收缩练习,按摩大腿肌肉,给患肢穿高弹袜(长度从足跟到大腿根)等都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3.3肺部感染的预防

由于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差,仰卧位,易发生吸入性肺炎。护士应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运动,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排痰、扩胸运动。必要时做雾化吸入防止发生肺部感染。

3.4泌尿系感染的预防

泌尿系感染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此类并发症可增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并非直接感染)。为了降低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放置导尿管时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导尿管固定的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逆流;麻醉清醒后拔除尿管,拔除时放尽气或水,不可强行牵拔。拔除后嘱患者多饮水,冲洗尿道,预防泌尿系感染。

3.5预防压疮

术后患者抵抗力差,活动少,卧床时间长,易出现骨突部位褥疮。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给予相应的指导,给患者定时叩背、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保持床单位的平整干燥、清洁柔软;骨突部位置软垫;增加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

4出院指导

4.1自行上、下床指导

出院前2d,护士指导患者在家人协助下行离床活动并演示,指导患者利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支撑自行上、下床以便出院后自理。

4.2指导

家庭座椅不能太低,勿坐沙发、矮凳,桌椅最好有扶手,坐位时身体不前倾,不跷二郎腿,不盘腿,3周内屈髋小于45°,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数,但避免大于90站立或坐下时首先伸直患肢,用双上肢在座椅扶手上支撑躯体起立或坐下,站立时患肢外展,不能将患肢交叉于对侧,生活中不使用蹲便器,弯腰不超过90°,勿卧于健侧,如果卧于健侧,双膝间放一软枕。

4.3日常活动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更衣(如:穿裤子时先穿患肢再穿健肢)、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穿无需系鞋带的鞋)。注意合理调节饮食,保证营养,避免体重过度增加。戒烟、酒,拄拐时尽量不单独活动,弃拐外出时,使用手杖,一方面自我保护,另一方面向周围人暗示,以防意外发生,进行一切活动时,尽量减少患髋的负重力度。

第4篇:气切术后的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断指再植;放血治疗;手指末节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c)-102-02

由于断指再植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再植技术得以全面普及和提高,我国的断指再植无论在数量和质量始终居世界第一[1]。其中在末节以远断指再植中,经常会遇到无法吻合静脉的断指再植,此类再植指体术后需通过指端创面放血法解决静脉回流问题。术后的观察、护理非常重要,处理不当导致再植失败。我科2002年1月~2007年2月23例断指在显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行指端创面放血治疗,借以维持再植指的血液循环,解决血液回流障碍问题,取得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我科2002年1月~2007年2月采用指端放血治疗无静脉断指再植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8~52岁,均为机器压砸伤。其中,拇指7例,示指8例,中指5例,环指3例。断面在指末节以远。缺血时间2~6 h。手术方法:由于残断端无法找到正常静脉,采用适当缩短指骨后,均采用双侧动脉吻合,非优势侧指动脉(即较对侧稍细之动脉)吻合中下端靠指根部处以结扎,同时以指端一侧切一约0.5 cm×0.5 cm创面,深度至真皮层,以创面渗血为度。

2护理

2.1环境

术后住单人病房,室内空气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限制探视人员,预防交叉感染。注意保暖室温在20~25℃,湿度50%~60%。避免冰冷手指或物品直接接触再植指,尤其是冬天。术后用60 W照明灯照射再植的手指,灯距为30~45 cm,24 h维持,一般需1周左右。使肢体血管扩张。

2.2饮食

进食富含营养易消化饮食,少食胀气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禁食辛辣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室内禁止吸烟,因香烟中的尼古丁成分能引起小动脉痉挛影响再植肢(指)的成活。

2.3

绝对平卧1周,绝不可提前下床活动。上肢外展,禁止患侧卧位,以防肢体受压,影响静脉回流。抬高患肢10~15 cm,以利于静脉回流。加强夜班巡视,防止发生熟睡后移动或压迫患肢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2.4指端创面放血护理

注意:①术后伤指用无菌敷料包扎成喇叭状,然后将无菌纱布剪成约4 cm×3 cm 小纱布块,轻轻填塞在患指周围,以便敷料浸湿后及时更换(仅更换指端周围渗透血的小块纱布),并用石膏托固定患肢。更换敷料时,坚持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及时擦净创面周围血迹。②术后2~3 d创面渗血会逐渐减少乃至停止,此时可再于创面周围注射肝素0.1 cm,几分钟后创面会继续渗血。一般局部注射肝素2~3 d即可维持创面渗血3~5 d,此时侧支循环基本建立[2]。局部注射肝素钠量一般为0.1 cm,注射量过多,创面渗血太快,肝素以不稀释为宜。③放血时间一般3~5 d,但应根据离断部位而定。停止放血应严格观察:以停止放血2 h指腹颜色、张力及充盈度无改变,可停止放血。

2.5血管危象的观察处理

术后1周内严密观察患指腹颜色、皮温、张力、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指端出血情况。一般24 h内每30 分钟观察1次,24~72 h内每小时观察1次,72 h至1周每2小时观察1次。正常情况下皮肤色泽红润,温度、张力适中,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①指体肤色:再植指体肤色应与健指一般红润,皱纹明显,指腹丰满。如由潮红转苍白,为动脉痉挛或栓塞所致,由潮红变暗紫说明静脉回流受阻。②指体温度:正常或略高于健侧1~2℃,若仅吻合1条指动脉,指温低于健侧1~2℃。如果指温下降4~5℃,应考虑有血循环危象的发生。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指压甲床后,1~2 s内恢复充盈。如果指动脉供血不足其充血缓慢,供血障碍时消失,静脉回流不畅时充盈加快。④指腹张力:静脉栓塞时,张力增高,而动脉痉挛时张力降低。⑤放血颜色:颜色鲜红说明血运正常,颜色暗红为静脉淤血,无血或少血为动脉痉挛。血循环危象的处理:根据临床观察指标,判断是静脉危象还是动脉危象。分析原因鉴别血管痉挛与栓塞形成。较为简便有效的方法:罂粟碱30 mg肌内注射,观察30 min,如果缓解为血管痉挛。处理方法:拆除张力大的缝线,取舒适给予止痛。避免躁动,升高室温,用温热的洗必泰清洗皮肤缝合处。若无血循环恢复则应该疑为血管栓塞,报告医师进行手术探查。如指体颜色发绀、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加快,表明静脉淤滞。如指体变得苍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减慢,表明动脉痉挛或栓塞。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6疼痛护理

疼痛刺激机体引起生理变化,可诱发血管痉挛,同时影响睡眠,加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成功率,对术后疼痛应给予预防性用药,而不是疼痛难以忍受时给药,术后预防性给药,口服曲马多1片,每日3次,加重时,给予杜冷丁50~100 mg肌肉注射。

2.7解痉抗凝药物应用

按医嘱及时正确给予解痉抗凝药。如:罂粟碱、双嘧达莫、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等。全身使用肝素应特别注意,以防有严重出血现象。需定时检测出、凝血时间 。全身使用肝素生理盐水500 ml加肝素钠12 500 U静滴,24 h维持,滴速一般为5~7滴/min,应用3~5 d,以延长凝血时间,利于指端创面持续渗血,可根据指端创面渗血情况适当调整滴速(用输液泵),若创面渗血较快,可适当降低滴数,否则,可适当增加滴速,但最快不要超过10滴/min。

2.8心理护理

患者伤后心理和情绪变化较大。所以做好心理疏导。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讲述成功病例。取得患者的配合,以增强信心。

2.9康复护理

再植指成活术后2周后在不影响血循环的情况下,指导患者按摩患指,自指尖开始,向下轻轻揉捏指间关节,每天3~5次,每次5 min左右,这样起到软化关节及腱鞘的作用。术后4~6周拆除石膏后指导患者行患指主动屈伸动作,动作应缓和,用力恰当,每日10~15次,每次10 min左右。术后7周后可作对抗阻力活动。尽力主动屈伸手指活动,同时活动次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可应用各种辅助器械和物体,增加锻炼时的兴趣和效果。用分指板主动练习手指外展活动,用手指夹物练习手指内收,用手握梳子、捏皮球等练习关节屈曲,并增加肌力。

3出院指导

出院时教会患者如何功能锻炼并讲述坚持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4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23指成活20例,成活率为87.0%。随访3个月~1年,成活手指外观满意,皮肤红润,手指主动屈伸活动灵活,活动度接近正常水平,持物功能达到正常生活要求,指端皮肤两点辨别觉为4~8 mm。

[参考文献]

[1]朱家恺.显微外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