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音乐教育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音乐教育;非智力因素;培养
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提出,是与人先天的智力因素相对的概念,它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宽泛,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于艺术教育而言,人的先天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是光靠先天因素是明显不够的,如果在艺术教育中脱离了非智力因素的配合与支持,就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以及艺术上的成功。目前,在对我国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体系中,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这两点意义上就可以看出,非智力因素对于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动力
众所周知,在任何学科的教育中,培养其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都应该是放在首要地位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同样是人们学习的动力。对于所有的教育而言,兴趣是一个最重要的工具,老师需要利用兴趣培养为手段,将兴趣作用于所有的授课内容之上,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具有自身的发育特点,其心理各方面的状态都处于刚刚形成的阶段,所以他们是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来接受新事物的,也是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的。所以,在初中音乐教育中,首先最重要就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对所学到的音乐知识时刻保持一种很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音乐教育求知的欲望。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所在。
音乐教育者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例子有很多,关键就在于教育者要起到主要的引导作用,将一些原本无形相对枯燥的东西,变的有形并且紧密的跟生活联系在一起,并努力寻找其中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很好的培养其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运动的旋律》一课为例,教育者可以让学生听赏和了解一些运动项目中或运动场上常出现的音乐,并通过聆听这些熟悉的音乐,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运动中的音乐力量,同时可以挑选学生上台去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动作,让下面的学生想想这些运动中一般都会播放什么样的音乐,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以情动人
学生在某一个课堂上所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知识一个短暂的过程,并不能保持很长的时间,如何可以让学生在长期的音乐学习中都保持一种较高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学习情绪的辅助作用。愉快的情绪可以使人们对事物产生一定的亲近感,愿意主动的欣赏和接受,而这种主动的状态有利用人们对兴趣的维持。教学过程就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过程应该就是一个愉快的交流过程,教师应该能够较为平等的跟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多给学生鼓励和赏识,给予学生一种亲近感,让学生愿意去交流和感受,体会老师的教学目的。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也是比较容易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情绪。
而音乐本身优势一种情感艺术,音乐所能给及人的情感比其他的艺术形式要强烈的多,很多好的音乐可以直接打动听众的内心,融入人们的情感世界,这是音乐的特色,也是在音乐教育中所应该充分利用的优势,在音乐教育中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情感,这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样也是对学生良好学习情绪培养的关键。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做的同时是一个引导作用,首先要带给学生某种音乐所对应的情感的氛围和境界。并且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情感为切入点,来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充分的进入到教师营造的情感中来,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例如在《黄河的故事》这一历史音乐剧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将相关的革命故事讲给学生们听,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这个音乐剧特有的历史氛围,并在对故事的讲述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适当的演唱或者是演奏其他相关的革命歌曲,将学生充分的带到革命歌曲的氛围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汶川和玉树地震所发生的感人事迹,让学生真切感受、体验真情的可贵,爱的伟大,使学生情感在爱的旋律中得到感染、净化。
三、在音乐教育中设计多样化的音乐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过去音乐教学形式单一化,要么是教师教,学生模仿唱。要么先讲读谱,学生再依照乐谱唱歌等等,使得学生感到音乐学习比较沉重、枯燥、单调乏味。这是造成学生不爱上音乐课的重要原因之一。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唱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探索创造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利于纠正音乐课教学中偏重于技能、技巧的倾向,进而重视审美因素的挖掘。心灵的塑造和想象力创造的培养。对音乐教学来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只是上述所说的跟兴趣、情感、毅力的单方面的内容,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融合的。非智力因素的各个方面是在相互联系中起作用的,其作用点都集中在智力因素方面:如音乐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力等等,孤立地强调某一方面忽略其他方面,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效果都不好,只有很好的把握住这所有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非智力因素在音乐教学上的意义体现。
总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重视教育工作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不仅仅体现在初中音乐教学上,在很多的学科教育中都是可以融合运用的。只有在教育工作中重视学生在人性和人格上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的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我国的全民素质和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兴趣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64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艺术在现阶段的境遇十分“尴尬”。京剧的学习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精英教育过程,它的教育面很窄,这使很多学生不能领略京剧的魅力,所以要想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开发京剧资源就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入手,来发挥京剧教育的优越性。
1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很复杂,他们对所有新鲜事物都很好奇,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感,使他们对京剧能够产生兴趣。当前学生对京剧接触很少,他们对京剧的含义和形式不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出京剧教学的课堂氛围,要将含义、欣赏、文化相互结合。
首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对京剧的内容进行说明,使学生觉得这是一个故事,并且让他们对这个故事产生兴趣,要将戏文中的潜在含义和内容相互联系。使学生们知道故事情节和故事内容在来接受京剧,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盲目的认为京剧是一种“咿咿呀呀”的音乐形式。
其次选取优秀的京剧曲目和片段,要让学生在知道内容后可以独自完成对京剧的欣赏,让他们能够注意到人物语言、面部表情、心理活动等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使他们知道故事中的人物在京剧中是这样表达的,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最后加强京剧文化教育。如果说前两点算是预演的话,京剧文化教育就成为了重头戏。京剧文化可以说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学习京剧文化也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普及。我们可以从京剧的从京剧的头饰、服饰、扮相入手,为学生们讲述出京剧文化的底蕴,同时可以指导有乐器基础的学生进行京剧乐器的学习,让他们可以由武场伴奏乐器入手,并结合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完成对文化和乐器的双重学习,最后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2 拓展多方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任何学习过程都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激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初中时期的学生都有着很强的表演欲望,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竞争式学习,为学生积极创建合理的表演空间,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表演中。例如在进行完京剧的“唱念做打之后”。我们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表演,让他们去模仿经典的京剧曲目。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十分流行的COSPALY(角色扮演)形式,让学生真正的扮演到片段中的角色,要真正的做到“扮上”。在比赛内容上可以让学生针对京剧片段、韵白、做、打等方面进行表演,最后通过曲目剧组为单位的形式进行打分,要让有音乐才能的同学用唱和演奏的形式,有动作表演能力的同学可以“做、打”,有美术天赋的同学可以参与到“扮”中。这样就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具备很好的具体荣誉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全能性。
3 将音乐的素质培养放在首位
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创新能力,所以要想将京剧融入初中音乐教育就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质,丰富学生思维,采取自编自导、老调新唱等形式。目前进行京剧音乐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平时演唱京剧的实践机会比较少,即便是对京剧有了兴趣,仍很难把握住京剧唱腔中的行腔和演唱。但是学生们对流行歌曲都是很熟悉的,演唱起来个个得心应手。在当前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都加入了京剧的因素从《唱脸谱》、《我是中国人》到信乐团的的《one night in 北京》,龚琳娜的《忐忑》等。这些歌曲将越来越多的戏曲风和通俗音乐的完美的结合。这些歌曲可以让学生边学唱边体味京剧的韵味,学生们很快就能学会,并能唱的有声有色,蛮有京剧的韵味。在《苏三起解》的教学中,先请学生学唱了几句陶的《苏三说》,在此基础上将歌曲的伴奏进行调整:从电声乐队转变成京剧文武场,从京歌导到京戏,将京歌《苏三说》作为京剧《苏三起解》学唱的桥梁。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策略在京剧课堂教学的早期,不仅能较顺利的解决学生“开口唱”问题,更有助于学生了解京剧有关的知识,挖掘京剧艺术的内涵。
4 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法提高京剧资源在教学中的利用
音乐教学法的选择是决定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要将培养学生的辨识力放在首位,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的表达来体会其真实的含义,在进行京剧内容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对各种唱腔、人物动作、角色、场景等进行对比,使其能够发现其中的不同,使学生能够清晰分辨出人物的喜怒哀乐,以提高学生的辨识性。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品味、对比、分析使学生对京剧行腔能够进一步的了解,在这同时也能完成学生感知力和鉴赏力的提高。
5 结束语
京剧的音乐教学和传统的音乐教学十分不同,京剧教学更加注重文化培养和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所以说初中音乐教学中加入京剧元素是非常有利于音乐教学的,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总结经验,要将京剧教学和传统音乐教学相互比较,并且总结出学生的教学优化形式,使初中音乐课能够接受京剧的魅力,保证整体教育过程都处于一个生动、多形式、多途径的教学范围中,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加热爱京剧艺术,让京剧真正走进音乐课堂,使国粹的魅力得到很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方芳.多元文化视野中的中学音乐教育:理念、目标与方法[J].北方音乐,2011,(1).
[2]陆静蕾.用音乐点燃创新的火花――谈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
[3]张艳,花军.论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教育的重要性[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一、初中音乐课堂流行音乐教学的现状
首先,受到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都是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教材的内容就决定了流行音乐很难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教学生学习流行音乐。就算学生有类似的想法也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其次,教师的教学理念十分传统,对流行音乐有一种偏见,认为流行音乐没有展现艺术性,演唱缺乏科学指导,流行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也没有古典音乐正式,那样振奋人心。因此,很难将流行音乐贯穿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最后,初中生学习流行乐的热情没有那么高,教师对流行音乐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取正确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会导致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社会的发展,很多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听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分量,这对引进流行音乐有一定的帮助。流行音乐在当今社会的传唱度比较高,音乐形式新奇,对初中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接受起来也比较快。教师在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筛选,选择有积极健康的音乐元素的曲目,提高教学的质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挖掘他们的音乐潜能,让学生在学习流行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主观能动性,充分提升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死板,教学模式单一,学生长时间受古典音乐等音乐形式的影响,禁锢了思维的发展。流行音乐的引入,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新的音乐体验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不同音乐视角去鉴赏艺术,在全新的领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音乐虽然不是重点的学科,但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仍然有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的人才,音乐教育提升的是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长时间的音乐熏陶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的音乐能促进人的性格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流行音乐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探讨
(一)创新教学内容
流行音乐在初中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流行音乐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育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引入流行音乐的教学模块,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创新教学内容的手段有很多。首先,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结合他们学习的实际状况,尊重他们在音乐学习中的意见,在教学中尽量引起和学生之间在情感上的共鸣,不断地进行音乐上的交流,在讨论中增进了解,提升课堂的效率。其次,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音乐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创作,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能够从音乐中获取情感意志,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由于初中生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对是非判断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尽量引入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旋律和歌词的流行音樂,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跟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被作者的积极一面所影响。
(二)选择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在不断改变,流行音乐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筛选,选择有积极意义的流行音乐,引导初中生从音乐中寻找情感共鸣,今后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通过曼妙的音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里长大。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听取学生的意见。如果双方在流行音乐的理解和选择上发生分歧,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能独断专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交流发展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三)科学设置课程,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不是取代传统的音乐,而是二者在交融中发展,流行音乐符合时代的趋势,传统的音乐对人的艺术性的提升更不能忽视。因此,在课程安排上,要进行穿插,以传统音乐为主,流行音乐为辅。同时要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改变对流行音乐的偏见,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对两种音乐形式进行授课,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全新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流行音乐教学,将音乐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充分展现流行音乐的魅力。
(五)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流行音乐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精神需求也不同。初中生的年纪处于叛逆期,心理上容易受一些波动。这时候青春向上的音乐更加适合他们,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积极性,这样的歌曲旋律欢快,情感真挚,没有复杂的感情,适合初中生。
(六)运用形式要注意
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流行音乐也是一样,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是注入了一定的情感的。因此,教师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更好地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
>>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探微 反思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的探究 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 谈谈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体会 小议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 如何加强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试谈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探微 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刍议 新课改下怎样优化初中音乐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刍议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路径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生活化的思考 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谈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的目的不再局限于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素养。初中音乐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唱歌曲、学习乐谱知识,还能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促进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对学生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匈牙利教育家柯达伊提出,音乐是人的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
一、细致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很重要,而备课则是重中之重。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注重的是目标和过程,往往忽视教材分析这一环节,通常都是照搬照抄教参。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对本课有用的。因此,教师要具体细致地分析教材,反复聆听音乐作品,深入到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中,并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触和理解记录下来,尤其要把本课涉及到的音乐要素分析透彻。一旦学生把音乐作品分析透了,目标自然而然也就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就相应地水到渠成了。有了教材分析具体细致这个前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清晰也很重要。在每堂音乐课中,大目标是靠小目标去实现,小目标靠大目标去统一,它们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所以有了大目标后,制定小目标时必须注意,若干小目标都必须为实现大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 的过程,而不是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怎样才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也就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设桥梁, 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傚i 半。”因此,新课导入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如下导入策略。
(一)“故事讲述”导入
音乐故事可以讲歌曲内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表现内容情节以及社会艺术价值等。如在歌曲《猎人合唱》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先让学生听歌剧《自由射手》的故事,把学生引入童话情境之中,然后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引到歌曲《猎人合唱》上来,这时,学生对学唱《猎人合唱》已经迫不急待了。用音乐故事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二)“学生演唱”导入
所谓“学生演唱”导入,就是利用学生对卡拉0K比较感兴趣的特点,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通过卡拉0K演唱导入新的课题。
例如,在教唱歌曲《东方之珠》时,请一位同学用卡拉0K形式演唱《我想有个家》,此歌属流行歌曲,多数同学较为熟悉,并十分喜爱,台上同学的演唱牵动着台下同学的心,有的跟着旋律模唱,有的挥起双臂互动,整个课堂非常有激情。接下来教师导入“刚才我们演唱的这首流行歌曲,诉说了一位流浪在外的孩子,期盼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今天我们同样学习一首流行歌曲,表达炎黄子孙对祖国香港的深沉眷恋和亲切的关爱。’’运用学生演唱与主题密切相连的歌曲内容开场,不仅丰富了主题内容,而且增大了知识容量,是一种很好的开场形式。
三、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教师在教授课程时都是按照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内容照本宣科地教学,对课外内容很少有扩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对创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创作意图进行引入,使学生不但学习了音乐知识,还学习了其他科目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不外乎“一听”“二唱”“三表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需要学生去感受、体验,这种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被动的学习,逐渐失去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还给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可以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法,教师把学生按照座次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责任感,有利于德育的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培养了能力。
四、加强课堂互动,创造实践空间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应是教会学生学”,即教学生学会学习。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师生合作
师生间的合作,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种合作方式必须建立在无权威的学习环境中,师生合作必须默契。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扮演“主持人”并与学生结成“合作伙伴”,努力将自己融入课堂中,和学生一起活动,让他们来当“小老师”,如小指挥、小导演、小编舞、小理论家等。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中。
(二)生生合作
这种合作方式需要教师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的参与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机会。在小组共同提高的同时,个人与小组成员分享成功快乐。这种学习方法,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五、合理多元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具有重要的实用功能和情感功能。音乐可以改变人的思想,提高社会的文明水平。因此,音乐教学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思想教育。在初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者的认可。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创新多种教学方式,彻底摆脱传统的枯燥乏味的音乐教学模式,在传授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环境教学方法
由于初中生正于青春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加之受生活阅历的限制,脾气等各个方面都很难控制,也比较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基于初中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导入环境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自觉地学习音乐,并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先试着想象春天的美景,并且可以选取几首关于春天的诗歌让学生朗读,引导他们发出内心深处对于春天的感慨。这样通过教学环境的营造,可以让学生在把握好歌曲的构造、特征和展现形态的基础上,有充足的想象空间。然后,在这样的热爱春天的教学环境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激励学生对歌词进行改编,让学生按照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样子来填写和改编歌词。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还激发了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初中生的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还处于朦胧的过渡阶段。当前的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教师如果通过一些教学设备来让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图像、视频等,就可以对学生的眼睛、耳朵、嘴、手足和大脑等同时进行多重刺激,从而让学生的全部感官都参加到音乐学习中来。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由的想象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在教学《春之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先让学生观看春天的图片和动画,进而引导学生进入到春天的情景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飘到那油绿的草地上;春雨连绵,洒在院里的梧桐树上,像音乐家轻轻拔动琴弦,又像蚕宝宝在悄悄吞食桑叶。这样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遨游,对音乐作品有了更加新颖生动的理解和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质疑精神是促进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重要动力,有探究才会有创新。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要选择适当的契机来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得以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化蝶》时,教师可以围绕着“作品创作的背景是什么?”“像这样关于爱情故事的音乐,你们听后有怎样的感受”“你对这个爱情故事有什么看法?为什么?”等问题,用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加强实践教学
音乐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进行音乐表演,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机会。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乐器,并给他们设置任务,让他们进行随性的创作。一般来说,随性创作是和随性表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性表演是指表演者并不进行事先排练,只根据即时的灵感所作的即兴表演。随性创作和随性表演是学生创作个性的充分体现,也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龙舟调》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这首歌的民族风味,并充分利用其符合跳舞旋律的音乐特征,让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性的表演。我们可以先让全班分小组来表演,小组表演完后,再用推选的方式让学生在全班师生的面前单独进行表演。如我们可以让班上一位男生来出演艄公,再选取一位女生来出演要过河的娃娃,让这两位学生边倾听音乐边做哑剧的表演。这样学生在随性创作和随性表演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自身的表演经验,而且也对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参加比赛的~山培英实验中学的学生互动积极性高,组织有序,探究效率高。这得益于~培已经进行了三、四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但我觉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比赛回来以后,我认真地把我参加的国培的乡村教师网络与校本研修的视频课程又学了一遍。真是受益匪浅。
我认为,要打造高效音乐课堂应该做到内外兼修。
一、内功的修炼
1.教师自身音乐艺术素养和音乐基本技能的修炼
在这次比赛中,有很多年轻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是比较高的,而且制作速度也比较快。但是在十六堂课中只有四、五位老师使用了钢琴,范唱的时候也有几位老师唱得不在调上,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生难点视唱的时候用了十多分钟,学生始终唱不准,但她却不用钢琴来帮助学生找准调,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效果。我想,这应该是由教师的基本功缺乏造成的。我在观看国培视频课程时,看到了全国音乐教育名师大讲堂中的深圳北环中学的刘鸿英老师在上《唱脸谱》这一课时,面对陌生的而且学过这一课的学生,她却临时改变了教学目标,让学生把这首戏歌唱得有模有样,使我感触最深的是,她不但钢琴技术娴熟,京戏动作到位,而且她还把京胡拉得出神入化,让人不得不惊叹她的功底之深厚。
2.对音乐教材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的了解和掌控
音乐教育名师大讲堂视频中的北京第八中学的特级音乐教师李晨老师在《唱响国歌》一课中,准确把握教材,从音的色彩导入,介绍了国歌的音乐体裁、创作背景、词曲作者、从歌曲诞生到最终被宪法定为国歌的曲折历程,最后让全体学生和听课老师一起慷慨激昂地唱响国歌,课堂在中结束,让人感触颇深。李晨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深透,把一堂我平时觉得没有什么内容也不吸引学生的音乐课上得有声有色,兼容了欣赏和技能训练及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国歌有关知识的同时激情满怀地唱好了国歌,达到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的目的。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比赛中的钟韵老师在教授初中音乐课程《雪绒花》这一课时把课题故事化,主人公在不同环境中唱这首歌的情感的变化,学生极有兴趣地、深入地理解了《雪绒花》的创作背景和深刻内涵。这种故事化的教学方式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审美心理,使他们有认同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二、外功的修炼
外功的修炼在这里指在音乐课堂中熟练掌握多媒体的运用,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高度融合。
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音乐课堂教学来说就好比新娘穿上了婚纱,更加光彩照人。婚纱设计得好新娘更漂亮,信息技术运用得好课堂就越高效。作为音乐教师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熟练掌握课件制作技术,特别是PPT的制作
文本编辑,图形图片处理,音频剪辑,音、视频的混缩,简单的曲谱制作,特殊需要的时候音频视频的录制等等,使自己的课件做到文字简练、图形图片精美、音视频清晰、结构精巧、互动性强。这些十年二十年前我们不敢想的技术技能都应该是当前每一名合格音乐教师的基本功,这是高效课堂的技术保障。
2.提高自己的艺术与人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需要,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更新观念,使自己的课程设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才能使课程教学更科学、更直观,更易于接受。
当然,我们要注重平时的素材的积累。随时随地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我们课堂教学所需要的音、视频素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这些信息的获取、处理、管理,都要求我们平时不断地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只有我们能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融合于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的音乐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
我认为,内功和外功就好像是音乐课堂的两个翅膀,只有在两个翅膀都羽毛丰满时,我们的音乐课堂才能真正地腾飞。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音乐;对策
随着新课程的提出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音乐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笔者从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的音乐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以至于音乐教学的质量较低,不能充分承担其原本的任务,自然无法达到音乐教学的目标。这一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策略去应对。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缺乏及时有效的互动
纵观我国的初中音乐教学,造成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众所周知,师生之间及时有效的互动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措施。虽然大部分教师在观念上都明白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某些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加之忽视音乐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掌握有效的互动方式,缺乏对学生在理解音乐作品上的引导和对经典音乐感受的分享。
2.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陈旧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改变,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同时,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趣味。然而,在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却没有采取恰当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来实现新课程音乐教学的目标,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脱节。在教学方法上,仍旧采用传统的跟唱法和欣赏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材不符合学生需求
目前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之所以不尽如人意,除了上述两点音乐教师的主观原因,还有一点客观原因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即现有的初中音乐教材的教学内容更新较为滞后,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是在中国和欧美流行音乐迅速发展的环境下长大,有较少的学生对年代久远的经典音乐感兴趣。当前的音乐教材收录的仍然是传统的音乐作品和乐器知识,很难让学生产生音乐上的共鸣,自然无法取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初中音乐教师应提高师生互动能力
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意识到师生互动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同时从自身出发,掌握一定的互动技巧和方法。首先,音乐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课堂中营造出一种欢愉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享受音乐。其次,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做好相关音乐知识的备课工作,对教材涉及的人物、故事等尽可能地进行了解,以便有效引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
2.初中音乐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陈旧的教学方法阻碍着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旨在有效调动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自觉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来。对此,音乐教师可以探究新的方式方法,如,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法,不拘泥于固定的歌曲,而是结合一些流行音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提升情感价值。
3.初中音乐教师应适当扩展音乐教材知识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艺术,其种类有很多,不同时代的音乐有着不同的受众和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初中生接触到不同种类音乐的机会大大增加。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在保留必要的经典音乐的同时,适当增设一些符合时代潮流的音乐种类也未为不可,毕竟音乐是相通的,美的境域也是相通的。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对音乐教材做出修改,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改革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做出有效的应对,以不断适应素质教学新课程标准,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总之,初中音乐是素质教育下的基础课程,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就在于启迪、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提升音乐修养。只要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戏曲;地方;初中;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106-01
一、前言
戏曲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朵灿烂的文化之花,但遗憾的是目前许多小学甚至初中的音乐教育中都鲜有涉及戏曲。在如今流行音乐充斥眼球的时代戏曲文化的传承令人担忧。如何让下一代了解并且重视戏曲这一文化艺术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笔者将近年来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对地方戏曲教学的探索与体会总结出来,希望能够给广大教育者们一些启示。
二、心得体会
1.从音乐欣赏入手,多听、多看、多唱
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中进行音乐教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音乐欣赏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全面感受到音乐的氛围,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例如教师可以在让学生欣赏一些名家录制的戏曲例如《红楼梦》,通过有表演与戏曲的融合让学生更容易明白戏曲内容,从而理解戏曲所要表达的主体,在无形之中增加对家乡的自豪与热爱之情。一些央视的戏曲频道播出的剧种多,质量优,若是能组织学生观看也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一些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戏曲教育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点,就是自身进行试唱,往往是因为一些教师也不熟悉戏曲文化,甚至在校学习时未演唱过戏曲,对戏曲不熟。因此教师需要首先充实自己,尽量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演唱。就笔者经验来看,初中生对教师的示范演唱十分感兴趣,甚至超过了观看音乐欣赏,因为教师示范演唱更为真实。在通过音乐欣赏和教师示范演唱的听和看的过程之后,可以适当的让一些学生开口练习演唱,让他们真正触摸到戏曲文化。一些学生原本对戏曲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没有真正进行实践,因此多多鼓励学生开口,让学生演唱具有自己家乡地方特点的戏曲,让学生把唱当作兴趣的一部分,这样学习和教学起来就会减少许多困难和阻碍。
2.分析、归纳、对比出地方戏剧特点
戏曲种类繁多,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戏曲种类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哪些种类具有哪些风格和特点。例如京剧是高亢粗犷的,演唱起来让人有振奋的感觉等。光是讲解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不够的,学生往往难以记住和理解,因此可以将这些种类相互进行比较,突出它们各自的特点,让学生们对它们形象了解得更深入。例如京剧与越剧便是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戏曲差异的体现之一,我们上文提到了京剧的唱腔高亢粗犷,铿锵有力,而越剧的唱腔婉转细腻,较为柔美。从演唱内容来看,京剧的内容多为一些历史典故或是打斗,而越剧的内容多表现儿女情长之类的情感。京剧多为男扮女装,例如梅兰芳大师所扮演的角色,越剧多为女扮男装,例如徐玉兰扮演的贾宝玉。如此一比较,许多学生都会很容易明白地方戏曲之间的差异,会产生疑问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教师便可以解释道两种剧种的差异是源于两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的不同,从而很好地将地方文化与戏曲文化相结合起来。
3.利用故事和传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的学生还是属于好奇心非常强的阶段,因此教师若是能够根据所教学的戏曲曲目将一些关于其的故事与典故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让学生学习演唱黄梅戏《牛郎织女》选段时,可以在课上讲牛郎织女这段带有神话色彩的渊源与故事,学生们便能够知道这首戏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从而也更容易接受此部戏曲。像这样带有故事的戏曲还有《梁祝》等。一些戏曲名人例如梅兰芳等教师也可以适当介绍其生平,学生若是感兴趣就更容易将他们带入其作品之中。
4.走出课堂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对地方戏曲的了解,学校可以扩大地方戏曲教育的覆盖面积,走出课堂,利用校园广播等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戏曲学习环境。更可以举办一些趣味地方戏曲知识竞赛甚至戏曲大赛,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多练习地方戏曲,在不断与地方戏曲接触的过程中越来越了解和喜爱戏曲。
其次学校若是能够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们参加一些戏曲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们真正融入到戏曲文化之中,向老戏迷或是戏曲表演爱好者们学习一段地方戏等,便能够让学生们真正体验到地方戏曲的独特内涵,并树立起传递地方戏曲文化的责任感。
三、结语
中国各地的戏曲文化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与文化,反映了不同地区的人的生活习俗与独特的人文景观。初中音乐课堂中应当更好地引入地方戏曲,加以适当的教学手段让这些优秀的戏曲文化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传承和继续发展。虽然让孩子们接受戏曲文化有一定的难度,但教育者们更应该迎难而上,采取各种优秀的教学手段给孩子们开辟一个不随波逐流的音乐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杜建萍.开创地方戏曲进课堂的新天地[J].新课程学习.2010(07):56-57.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教师素养;课后反思
在现今的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的改革和更新方面,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少先进的教学理论作为教学支撑。现今我国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一些艺术类的学科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校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家长、教师和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尽快找出对策,将其解决。
一、教师综合素养是基础
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基石。音乐教师不仅是课程设计和开发的专家,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学习者和评价者。换句话说,能胜任新型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身兼多职、积极学习、勇于探索才能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素养的提高,不仅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课堂备课能力的展现,也应当包括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教师顺利备课的前提条件,而备课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必备环节。任何一堂课的成功,总离不开精心的备课过程,备课的充分性又是提高课堂讲授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音乐教师必须以音乐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吃透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并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以确定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也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一些参考资料,包括基础理论、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应考虑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够,没有良好的审美习惯,体验能力、表现能力缺欠等特点来选择课堂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以体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真正做到“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备课。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通过教材为媒介而进行的一个特殊的双向认识和互动过程,成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力合作的结果。我们面对的是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备学生也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同时也能反映出备课的充分性。总之,作为教师素养的提高决不能只看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备课也决不能只备教材,还需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这样既能使课堂内容丰富、有趣,又使教师的素养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提升,进而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技能是核心
通常我们所说的教学技能包括课堂语言、授课技巧以及运用教学手段的能力等多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备好课不一定能讲好课,备课是正确的思维沉积,而讲课却是知识能力的升华。课堂讲授是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的语言起着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穿“精讲”原则,所谓“精讲”就是将重点、难点、疑点。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好基本知识,这时教师的语言必须讲究艺术性。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仅指语言的抑扬顿挫、眉飞色舞,更重要的在于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一般地说,教师的课堂用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设计和运用,讲求言简意赅,力争科学生动。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及时地集中到知识点上来对其进行准确地把握和领会。也只有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才能使学生直击目标,使他们在明了之中,亲近音乐、接受音乐、体验音乐,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当然,语言简洁、准确生动也只是相对的。课堂上,教师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意识地插入故事,讲笑话或借助适当的肢体“语言”等,往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课堂用语就具有幽默、风趣,而包含感彩。但不能忘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身为音乐老师的我们在语言方面就更要生动形象,不仅要善于运用声调的轻重急缓来调动学生的音乐兴趣,还要不断地创造出最优美动听而魅力独具的教学语言,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增强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应通过必要的授课技巧来有逻辑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直到全面而透彻地掌握基础知识,进而激发起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
三、课后反馈是关键
课后反馈是检验教学效果最为有效的方式和途径,长期以来,我们常常以布置课后作业、考试等方式来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在这种终极评价方式中,学生也能从教师认真的批阅中得到启示,从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已,做好习题,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但是,这种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对于检验音乐课堂效果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未能充分的展现音乐课堂的开放性、有效性。我们认为音乐课堂的课后反馈至少应当包括课外音乐活动、文艺表演等应用范畴以及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方面。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以理论知识的考察为主,而应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做到既能掌握理论,又能培养其音乐实践的能力,而音乐实践能力的养成必将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需要懂得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并以此为科学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利用音乐资源,考虑教学的组织形式,安排教学时间,采取高效的音乐教学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上好音乐课,才能提升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金.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0(23).
[2] 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