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意美术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什么是创意教学?创意教学就是充满新意的有个性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教学构想,它包括实施教学前、实施过程中的新点子、新角度、新思路、新方案、新策划。
美术日常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绝大部分创意教学,主要应用在二次备课中的造型・表现、综合・探索和设计・应用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等环节。由于欣赏・评述中的中外美术作品教学内容包括历史事件、社会环境、作者生平和艺术流派等,一线教师可能会比较吃力,进而不能全心探究创意教学设计,对于欣赏・评述教学内容就草草了事,结果是学生不想听,老师也不想上。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会记住这样一层关系,那就是课改下的“我们”和“他们”――新教材的执教者老师和受益者学生。学生的学习内容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在学生的学习内容上,新教材为学生打开了更多的门,指引他们去更多的领域里尝试、感受。学生的思维具有更大的开拓空间。学生的视野愈开阔,使用的手段愈多,选用的材料愈广泛,他们思维的空间便随之扩展开来。如果我们要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师自己就应该有一个能量的储存和展示空间,而且这空间应该依靠自身的努力不断地扩大。
不管创意教学如何发展,本人认为始终要立足三个理念:第一,立足美术本质的理念。第二,立足创意本质的理念。第三,立足教学本质的理念。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促进这种状态的良性发展,创意教学有其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想法和思维要有时代性、可持续性,要随着学生、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参考固不可少,但创意更重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冲出固有的思维才是更重要的。
一、创意欣赏课教学要讲究“新”
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影视剧形式,鲜明标志是其剧情或多或少涉及穿越的内容。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通俗地说是指某人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A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B时空)的事件。剧情以此为线索展开。外国的美术作品往往以世纪来划分代表作品或代表画家,学生往往会很模糊或概念不清。例如七年级上册关于16、17世纪外国美术作品风景画、静物画欣赏,笔者就采用了这种形式来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上课前把班级成员分成3个小组,并指定分别所代表的世纪年代。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小火车模型和行驶路线图,上面标明了出发站16世纪和经过的17世纪。
师:荷兰在16世纪前没有统一历史,16世纪初受西班牙统治。在16世纪中期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后来爆发了延续80年的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取得独立。因为国家的独立,荷兰城市平民用美术来表现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趣味,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描述自然和生活的美术作品。所以17世纪荷兰美术的主要题材是表现城市平民的形象、生活、环境,开始关注自然和生活,挣脱了千余年以来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直到17世纪,荷兰的画家们才画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风景画和静物画。那么我们的火车就从荷兰开始,那时已经很冷了,火车上来了一位名叫彼得・勃鲁盖尔的艺术家,火车开动,艺术家看着窗外,他看到了什么呢?(16世纪的小组代表回答……)于是根据他的观察,画了一幅名为《雪中猎人》的油画。火车继续前行,途中上来了法国画家洛朗,两位画家攀谈着。经过一夜的行驶,清晨火车经过了一个繁忙的海港,画家看到了什么呢?(16世纪的小组代表回答……)洛朗画家于是创作了《海港日出》……根据这样的形式不断延伸课堂教学,根据课后学生的反响,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创意欣赏课教学要讲究“奇”
曾经看到过不可思议的作品,出自一位才华横溢的比利时画家及摄影师本・海涅(Ben・Heine)之手。他将绘画与摄影融为一体,此种创意的确罕见!在上中外美术欣赏评述时,本人就有意识地融入这种理念,在让学生把握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感性认识之后,又在绘画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寓教于乐,只要有天马行空的奇幻想法,都可以完成得很好。虽说有些蒙太奇的手法,但是可以说奇特的创意理念获得了出奇的教学效果。当然这种创意表现,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花费一定量的时间来整理、绘制所要教学的作品内容,以便更好地提供给学生可参考的作品案例和表现形式,更好地深入开展教学。
三、创意欣赏课教学要讲究“想”
这里的“想”,其实就是一种发散思维,主要中心点是在创意教学中让学生针对老师所展示的作品通过添加画面外的事物,来补充完成或者辅助理解该作品。比如我在教学希腊瓶画时,为了能让学生了解希腊陶器上的装饰画,根据器皿的形状和大小选择画怎样的装饰,明白装饰画是依附于陶器而得以流传下来,代表了希腊绘画风貌,其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风格多样,技艺精湛,装饰性很强,艺术水平极高,在希腊美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且与中国的彩陶文化有一定的区别,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展现希腊陶器的局部,一是为了突出放大陶器上的装饰纹样,另外一个目的是为欣赏希腊陶器的整体型做铺垫,借以加深学生对希腊瓶画的理解和掌握。我会要求学生在欣赏完希腊瓶画《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的局部后,根据老师的介绍大胆想象,尝试画出这个瓶子的全貌,并简略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学生的想象五花八门,当把真正的整体样子展示出来后,学生通过与真正瓶子造型的对比,一下子加深印象。
四、创意欣赏课教学要讲究“活”
“活”就是灵动,就是有变化,就是不局促、不呆板,根据画中所展现的内容设问,训练学生深入探讨或研究。比如《亚历山大大帝的胜利》和《伊苏之战》,设问:画面中哪些是胜利者,哪些是失败者?让学生产生好奇,然后研究下去。这样老师分析作品就容易很多。又比如看《月华图》或者《向日葵》等作品,可以让大家猜想这些艺术家是什么样的人物(学生口头描述对金农或凡・高的想象),然后因势利导展现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
多年的教学,促使自己不断对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分析和探究,新课改其实是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字主要体现在角度上,因为角度好,角度与众不同,便有了个性,于是也就有了创意。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在课堂中要提供给学生参与的空间,让学生们去思考、产生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等,这样的意义不同于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被动中学习,而后来多数变成“厌学”。
一、导语故事唤情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只要有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会让这堂课有朝气有活力,为这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情境教学中导语可以提前完成学生心理期待,切合教学内容的包含情感的导语能唤起学生情感共鸣。如在教人教版美术第八册《迷宫》这一课时,我就利用了故事启发。我绘声绘色和大家讲大熊猫在常州迷路的故事:大熊猫到常州恐龙园安家啦,可是却在路上迷了路,找不到恐龙园了……边说着,我将大熊猫去恐龙园的路线图画在了黑板上。学生渐渐进入故事情节,都纷纷想办法来帮助小熊猫走出像迷宫一样的路。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热情空前的高涨,这是我所没有料到的惊喜。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教师介绍迷宫的画法而感到枯燥和苍白,反而能更快的记忆住绘画的方法。因为帮助了大熊猫,他们也学会从游戏中去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和满足。学生不仅从故事中主动获取知识,也对真、善、美的一次深切体验。
二、音乐渲染动心
绘画是用笔、线条、色彩、光线等元素巧妙组合在纸上的空间艺术,作用于人的眼睛,触动观者的心灵。而音乐则是用节奏、旋律、和声、强弱等手段,在乐器或声乐上进行组合的时间艺术,作用于人的耳朵,陶冶听者的情操。两者在节奏、韵律、意境方面都有相通之处。如果把音乐语言与美术语言很好的沟通起来,就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教学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个真正尝试将音乐展现在画布上的艺术家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将绘画和音乐也作了非常形象的比喻:“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 美术教学将这两门息息相通的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创设了优良的教学情境,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节奏活泼旋律轻快的音乐会使人感觉愉悦和轻松;节奏缓慢悠扬的音乐会使人感觉温婉而安定;节奏迟缓沉重的音乐会使人痛苦和压抑。
三、儿歌猜谜悦境
如果在教学环节的首要开头――导入中运用儿歌猜谜来激趣,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如此轻松的情境中,学生更易接受。因为儿歌会让人琅琅上口,与常规通俗的语言相比,更方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例在教学苏少版美术第四册《动物朋友》时,我运用小朋友喜欢儿歌的这个特点,编造儿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大象大象,鼻子真长。卷起青草,放到嘴里,尝尝;吸进池水,喷到身上,冲凉。干活光用鼻子,鼻子越用越长。”儿歌简短的几个字却将大象的特点讲的直接明了,学生更容易接受。他们高声的朗读,很快就掌握了大象的特点。随后,我让学生自己来为小动物编儿歌。没多久,学生们就从儿歌中自己总结出绘画小动物的方法:要抓住动物的特征。同样,在同一教材《花儿朵朵》一课中,我巧妙的运用了猜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瓣儿弯弯像卷发,寒风冷雨它不怕。 百花凋谢它开花,中秋时节到万家。――打一花名”。问题刚一提出,学生踊跃发言,学习兴趣高涨。同时,通过猜谜,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的外型特征,也从中增长了知识,知道了的生长季节。这样做不仅能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四、扮演角色入情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的魅力在于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在想象中充实,在碰撞中觉悟,在思索中成熟。而小学生处于好动爱说敢想的花季,那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创设表演的情境,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愉悦、融洽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接受新知识。这也是情境创设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服装贴花设计》这一课时,就设计了模特表演游戏。开始我就让一个学生戴上漂亮的贴花走模特步,学生们看到穿着鲜艳华丽的模特同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随后的教学,几乎很顺利的开展开来,学生都迫不及待得想要参加到“服装设计师”这个行列来。中间,我还在评比表演这一环节中设最佳演绎奖: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来表演,组成“模特队”,来试穿由同学设计的各式各样造型奇特的贴画服装。教师播放音乐,模特队排队表演,并由其他学生当评委给每组打分,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并说说好在哪里。通过表演、展示、讨论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还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有趣的表演展示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用多媒体感染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创意;方法突破
一、美术教学问题梳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术教育比较注重写实性造型能力的培养,常常以专业美术人员的造型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对观察和表现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职业美术教育无可非议,而置此于普通中小学美术普及教育中则显得十分不合理。进入九十年代后期和二十一世纪初,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美术教育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许多从事美术基础教学的老师“深刻”领悟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有想象力”“有创造力”“有个性”成了重点培养目标。
二、美术教学方法突破
根据不同的类型的题目,结合儿童不同程度的学习能力的具体实际,针对具体的小学美术教学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审美和创意教学课程设计。
1.改变习惯的有线方式,尝试绘画中的线条,培养信心,提高线条表现力。
在美术学习初级阶段,先认识线条形状千变万化,或长或短,或方或圆。有赳赳武夫般的粗线,有窈窕淑女般的细线,有刚正不阿的直线,有哈腰献媚的折线……线条的表现力是神奇的,或隐或现,或刚或柔,或舞蹈般的跳跃,或湖水般的宁静,或春水般的畅快,或冰雪般的凝重,但归根到底,线条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用线条表现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从画线引导可以培养儿童的绘画信心。
创造能力尽管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法往往抑制了这种潜能的发掘,所以要经常鼓励儿童,表扬他们笔下的任何线条都是漂亮的,使他从无意的流露转化为主动的表现能力,反复的训练,儿童的画面就会越来越丰富,甚至产生令人惊叹的效果,这就为从大概表现对象的感受到正确用线塑造物象打下了基础。
2.拓新创作工具与材料,尝试各种绘画技巧,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直觉能力。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有效课堂 教学设计
一、精心预设,追求有效的美术教学设计
受学科特征限制,美术教师往往授课的年级多、班级多,要进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就更多,花去了教师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对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研究有时不够深入,缺乏思考。为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我们应从四个方面来优化教学设计。
1.美术基础知识的有效获得
美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通过各种教学途径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指导。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要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情况,通过设计相应教学策略,让学生会主动获取美术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
2.美术认知方法的有效建构
美术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美术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动手。特别是在多动手的环节上,根据不同学习差异的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设计不同的作业体验和动手实践,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创造出通过自己独特认知和自我意识下成就的个性作品。
3.美术学习能力的有效积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是我们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要立足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科学评价等环节优化教学设计,通过每一堂课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情绪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练的习惯。
4.美术学习情感的有效提升
美术课堂通过作品的欣赏、新知识的学习、作业的完成,使学生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上都有收获。所以,美术教学设计要从培养学生学习情绪、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出发,充分考虑美术教学不仅使人能认识美、理解美、创造美,还可以使人心灵美、人格美,通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发挥美术课堂在创造人性、完美人格中的独特作用。
二、用心创设,营造有效的美术教学环节
1.激趣导入要简洁有效
根据美术教材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设计不同的学习情景导入课堂的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美术课堂的导入可采用游戏、故事、猜谜、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明确方向。不管采用何种导入,都要从自然流畅、简洁有效入手,为下一步的学习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新知学习要互动有效
新知识的学习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教师要立足规律本位,运用教学的基本规律,科学施教。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习的有效组织管理,做到顺学而教。
3.作业体验要全面有效
美术作业是体现学生学习效果,体现学生观察思维、动手实践能力的关键手段。学生的学习和表现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年龄特征、个性才能、生活实践,做到区别对待、点面结合、因材施教。作业的布置突破固定的模式,作业的要求多样化、个性化,积极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创造出充分施展个性才能的作品。
4.成果展示要真情有效
美术教学中,学生作品的展示环节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动参与者,教师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作技术上的指,引导学生在评价中既要注意用色、构图、创意等学科知识技能评价,更要注意每一个同学学习过程和努力程度的评价。其次,要精心设计评价的时机和评价方式,同伴互评、小组评、全班评、老师评要灵活运用,合理安排。有时,还可以实施推迟评价,允许课堂上对作业完成不理想的学生,在课后再去构思创作,对其作业评价可延后,凸显美术课堂的人文性。
三、常心贯彻,培养长效的美术学习习惯
美术教学有其特殊性,课前要让学生收集资料、准备美术用品,课中要让学生自觉完成布置的美术作业,课后还要把美术的观察、学习延伸至生活等各个领域。部分家长对美术学习不够重视,学生也对平时那么多的准备工作烦恼,而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会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一些好习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爱育爱,以人育人,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去培养。
1.自主自理的习惯
每一个学生能自主学习过程,自理学习生活,是最好的学习境界。美术教学过程有很多这样培养的机会和场景。如课前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做好课前观察、收集查找资料、带齐美术用品等,通过这些习惯的培养,对完成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都有着重要作用。
2.乐思善问的习惯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情境的呈现,要求学生能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自主体验感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逐步培养了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3.敢于实践的习惯
美术课堂要求所有学生主动参与绘画创作实践,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充分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和特长。通过不断实践,让学生相信自己能行,碰到困难和失败时能乐观面对,鼓励自己向着成功不断迈进的良好处事习惯。
[关键词]意象艺术 教学设计 实践要素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6-070
由于我执教的班级数量较多,自己即兴安排了一个教学内容《乱涂乱画》。因为经常看到学生会有乱涂画的现象,于是简单地说了几句,布置本节课的作业是在作业纸上乱涂乱画,而且还要比一比,谁最乱!这下学生可高兴了,都急匆匆、兴致勃勃地干起事来。有的学生想出了让人想不到的绝招:一个学生用笔在纸上画线时,另一个学生使劲推搡。到比一比谁最“乱”时,展示的作业大部分是画糊了,学生在嘻嘻哈哈中“闹完”了一节课,但我知道学生很开心、快乐。课后,我也反思了这节课堂教学:存在着准备不充分,教学过程松散,任务要求不明确等问题。但学生对“乱涂乱画”很感兴趣,因此,我觉得还是应该具有重新设计、组织教学的价值。重教之后学生在快乐之余,习作也有不错的效果,不亚于“大师”的涂鸦。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美术是快乐的,这个阶段的学生天生就是创意大师,曲折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变化无穷的色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挥洒,显现出他们纯真的认知世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智发育渐渐趋向成人化,绘画中追求形似,逐渐用“像不像”来评价美术作品的好坏、优劣,表现的事物形象丢弃了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刻意追求形似逼真的效果。但是又由于所掌握的技能水平、工具材料限制等因素困扰,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学习兴趣大打折扣,甚至陷入迷茫的境地。因此教师要善于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掌握美术造型表现等基本技能的同时,又能带来情感快乐与身心愉悦。意象性教学设计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意象性艺术概念理解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美术门类大致分为具象表现和意象表现两大类。意象是美术中的第二种类型,它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构成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它与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格尔尼卡》相比,前者更多强调客观真实与再现,后者则强调主观感受与表达。两种不同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与中国画的工笔和写意相类似。
二、意象性艺术具有的特征
意象性艺术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对教师开发课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意象性艺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虚拟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现实性,意象既可以用想象和虚构来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可以用非现实的形态表现现实中已有的东西。
想象性。指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产物。
情感性。是艺术家创造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
三、意象性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四个要素
1.教师要养成素材收集习惯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天成事物“乱”象本身就具有特殊性,让学生多接触感受可以丰富对事物物象多样性的感知,改变学生因接触面窄而形成的固有视觉图式,让学生获取第一手的物象印记,为意象性表现打下基础。素材的收集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物象,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各艺术派别的艺术作品,诸如印象派、立体主义等大家作品图片资料收集,可在介绍作品成就的同时,让学生领略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客观事物与表达画家主观感受的方法。
2.教师要具有教学案例设计能力
美术新课标理念中强调:“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美术教师为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必须具备美术教学案例设计的能力。
例:《指甲长长啦》教学设计过程
收集资料:2011年9月14日,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专业歌手克里斯・沃尔顿,艺名“公爵夫人”,在纽约公立图书馆前展示她刚破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最长手指甲。她的左手指甲总长10英尺2英寸(约3.05米),右手指甲总长9英尺7英寸(约2.87米)。只需484个她左手大拇指指甲那么长就可以够到帝国大厦的顶端。
分析与设计:小朋友的指甲是不可能长长的,以上的资料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长的指甲。指甲,其长长后并没有固定模式,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猜想,于是《指甲长长啦》这一意象性绘画教学课案例经多次修改设计完成。
3.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读“画”
意象性艺术因过多强调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来表现世界。因此艺术家就需要调动一切手段来表达这种感觉和意图,而不管是否与眼见的现实一致,从而产生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即在表现对象时有意或无意地改变对象的自然形态,以符合自己的创作所要表达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夸张与变形的表现手法。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再现客观对象时,有具象表达和意象再现两大形式,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意象艺术作品时应更多从体会作者对事物的主观感受入手。创造美、表现美的标准不具有唯一性,从而为理解、接纳美术作品奠定感性的理论基础。
4.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形式美法则
[关键词]工业设计 职业岗位 能力本位 教学思路
高职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一直缺少明确的培养目标,也未形成完整清晰的教学思路,毕业生的对口率不高。一方面,这是由于工业设计专业所涉及的产品领域较多,对于设计从业者的要求较高,三年培育时间作为学生专业认知过程较短;另一方面,高职工业设计教学也缺少针对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设计;再加上缺乏对高职生源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培养效能不高等问题。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借助校企深度合作,引进具有多年企业设计经验的教师完成授课;通过对工业设计企业设计流程的研究,对照实际教学形式,将传统教学模式中分散的知识传授整合为基于完整设计流程的项目教学模式,在各个教学项目中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经过几年教学探索,基本改变了高职工业设计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因人设课,或一个教师身兼多门课程的现象。这种教学设计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诱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进而形成了学生个人的“校内设计经验”,实现了学生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学成效初现。
一、基于企业设计流程的岗位需求与职业能力分析
本研究针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招聘信息展开调研,包括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51job等网站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招聘岗位信息。不难看出,家具、家电、交通工具等各行业对于工业设计流程的各个职位要求略有差异。归纳整理与企业设计任务对应的岗位,确定本专业所面对的典型岗位。如图1所示,一般设计岗位有:1.设计企划岗位;2.设计创意岗位;3.数位设计岗位;4.模型实现岗位。再对典型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列举出设计师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对专业能力达成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进行分类整理,研究出不同岗位所需要的基础能力和附属能力,最后提炼出设计思考能力、设计沟通能力、设计执行能力、设计实现能力四项核心能力。
按照不同企业在各大公司招聘信息中对于各个岗位的能力描述,归纳出工业设计流程中四项能力的定义(图2)。“设计思考能力”要求设计者拥有收集、整理和定位产品设计趋势的能力,能够快速掌握产品所处的市场背景和技术状态等信息;“设计沟通能力”包括了图面沟通技巧和设计陈述能力;“设计执行能力”要求设计师具有比较好的空间转换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设计实现能力”是从设计到产品转换的关键岗位,要求设计者能够具有较强的模型实现能力,较好的材料转换能力,以及丰富的产品工学知识。各项能力之间相互贯通又保持独特的岗位特点,明确的岗位能力目标为教学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二、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
有效的工作流程通常具有清晰的项目目标、具体可行的项目内容、合理有效的执行方式、完善规范的评价体系等特征。通过对工业设计岗位工作流程各环节的分析,按照艺术类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从中提炼出不同职位设计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并分析得出这些工作任务所需的各种综合能力与素质要求。根据行业专家的意见,集各院校专业教师、企业专家、一线设计专员及管理人员的共同研讨,形成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地图(图3)。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设计依据项目要求重组专业核心课程,参照设计流程展开教学,重视技能训练,将技能和本质学能相互融合[1]。
典型企业的设计项目主要包括与客户沟通、设计创意、数位设计、材料选择、实体实现、回顾思考、修正提炼等。教学设计按照对企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排列技能项目,同时安排与技能集成的陈述性知识,让学生尽量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设计与制作产品,确保毕业生能力最大程度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
在教学内容的排序方面,根据完成项目任务的递进关系和学生能力培养进阶,将专项能力中出现频率高者作为对应教学项目转化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频率低的转化为“一般要求”;难度高的专项能力所对应的教学项目转化为“教学难点”。按照初级能力培养、中级能力培养和高级能力培养三个阶段来设计教学内容,比较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项目式教学法的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以完整的工作过程贯穿于项目式教学中[2],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成效采用作品发表、限时考核等不同形式进行学习情况控制,增加了教学的成效。
三、依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发“能力本位”教学资源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以设计思考能力、设计沟通能力、设计执行能力、设计实现能力四项专业核心能力为重点,根据完整的企业设计流程和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不同能力点,将相近工作任务按能力阶次进行归并、分层和分类,由此形成了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能力项目体系。结合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和上海085重点专业建设的要求,基本确立了开发能力本位教学资源的计划。
以设计沟通能力本位教学资源《CAID 2D》为例:《CAID 2D》教学课程体系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同时该项目课程作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参考范本。
《CAID 2D》培养的是企业岗位的设计沟通能力,要求学习者通过相关资源的训练,达成娴熟2D 效果图图面沟通能力。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Premiere 等设计软件,准确、清晰表现工业产品的形体、色彩、设计细节、比例和质感。这项能力被认为是工业设计师的重要基本能力。教学安排方面,《CAID 2D》能力教程依照能力由低到高再到综合的过程设计了螺旋式上升的项目训练体系(图4)。
该教学资源的执行采用项目引领式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习规律,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每个项目都要求有明确的教学成果,学习者容易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经过一个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之后能够看到学习的成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作品是学生对某课程产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源泉,经过不同的项目训练,学生们在专业培养过程中循序渐进,掌握各种实践技能[3],最终树立起个人的专业认同感。
四、能力本位教学实践带来的教学变化及成果
2013年1月中旬,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中期评估会议召开,来自台湾地区和大陆工业设计教育界的权威专家充分肯定了“基于能力本位开发优秀教学资源”的思路。目前,该课题已经完成了基于能力本位的41个企业专题案例的教学资源开发工作,下一步将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全面启动该项目的建设工作。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学实践理念,结合本地实际,全面推动课程体系改革。采用项目引领式教学方式,注重在完整的“教学-设计”实践流程中,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具有设计思考能力、设计沟通能力、设计执行能力、设计实现能力的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因为人才培养目标有清晰的市场需求定位,经过近4年的教学实践,多位优秀毕业生被广州汽车研究院、青岛宙庆等知名设计企业录用。校内工作室受企业委托,成功设计了包括国家重点项目东风新能源客车外观项目(图5)在内的多个产品。
2012年,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于9月21日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近700件大学生工业设计作品参赛,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7件优秀设计作品入选。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的26件作品获得一等奖,上海工艺美院工业设计专业的“越野摩托车”、“samurai”、“游志(图6)”等3件设计作品获得一等奖,是一等奖获奖院校中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获奖数与广州美术学院并列第一名,被誉为让职教界扬眉吐气的大事。
王华杰,工业设计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创意产品设计工作室首席。王谷天,台湾设计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工业设计专业带头人。
郑德宏,工业设计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学院绿色低碳设计工作室首席。
参考文献
[1]郑德宏.专业技能提升带动本质学能提升[J].创意设计源,2010(3):73.
关键词:装饰画平面构成三维立体课程设计
一、装饰画的定义及意义
1.装饰画的定义
装饰画作为绘画类别中的重要种类,与其他类型绘画形式有着明显的不同。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内容范围宽泛,包括黑白及色彩装饰画、抽象装饰画、传统装饰画、现代装饰画、创意装饰画等形式风格。同时,装饰画的选材有其随意性,可以运用各种形式的内容材料进行创作,以此来表达装饰目的及装饰风格。
2.学前教育专业装饰画的学习意义
装饰画的学习是有趣而实用的,该课程不仅训练学生基本的绘画技能,同时也是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开发。通过对装饰画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地引导与开发幼儿的潜能和才智,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及创造能力,寻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教学的方式方法。
二、装饰画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运用
1.装饰画实际教学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掌握幼儿的学习心理及心理特征,尊重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与此同时,要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主观上引导学生了解装饰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独立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装饰画的创作热情。
2.黑白装饰画技巧在幼儿美术课程中的应用
黑白装饰画是指用黑白单色在画面中作出一种或者多种特殊图形,图形既可以是装饰性的,也可以是绘画性的,其应用范围可以拓展到平面设计、造型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在学前教育专业黑白装饰画的教学中,教师通过黑白线条、明暗块面的表达,训练学生基本图形的塑造与表达。例如点、线、面的构成练习,从单个点的平面构成到线的平面链接,最后形成块面的空间变化;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空间的转折与塑造,引导学生形成立体空间表达能力。同时,黑白装饰画作为基础技能练习,对于学生美术基本技能的锻炼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直线与曲线的表达与变化,考验学生线条的控制能力,基本功扎实与否直接影响线条表达。因此,幼儿美术通常利用黑白装饰画的学习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绘画技能。
3.色彩装饰画技巧在幼儿美术课程中的应用
作为装饰画中应用范围较广的表现形式,色彩装饰画通常利用色彩的不同搭配来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这种色彩表达方式既可以和事物本身色调大致相同,进行写实性的表达;也可以和原色调大相径庭,形成反差,以夸张的色调进行创意性的表达。色彩装饰画来自自然万物,但又不受自然事物的局限与束缚。绘画者在美感和情感的推动下,大胆想象,利用不同方式方法来构图,用夸张的色调搭配,寻求视觉冲击力,以此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在色彩装饰画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色彩敏感度的培养和思维想象的拓展。通过对写实性风景装饰画的训练,引导学生熟悉与掌握事物本身的基础色调,了解一种颜色在不同画面中搭配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结合自身对色彩感受的异同,形成适合自己的色彩认知与表达。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是非美术生,绘画技能基础薄弱,空间想象能力不强,针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在色彩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色彩的自我认知。从基本的色调搭配到不同色调的搭配训练,找到每一个学生对色彩细节感知的差异性,针对这种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个体引导,尊重学生的思维独立性。
4.创意装饰画技巧在幼儿美术课程中的应用
创意装饰画涵盖了黑白装饰画及色彩装饰画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之上,不再单纯复刻现实世界,而是更加注重创意思维的发散,侧重于传递创作者内心世界。创意装饰画作为装饰画的新枝,彻底摆脱了束缚与局限,让绘画者在画面之上尽情发挥想象,充分表达自我。创意装饰画在幼儿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用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摆脱常规绘画视角,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观察世间万物,并以此作为绘画方向进行创作。在教学活动中,幼师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其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应鼓励他们用创新的方式不断开拓幼儿美术教育的新领域,让所育幼儿的思维方式在学习初期就能够得到正确引导、发散。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要注重自身创意思维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并且掌握一定水平的创意绘画的技能。
(一)当代艺术设计与设计师的素质
创意的能力是指具有敏锐地把握当下流行的元素,并将各种信息加以艺术综合和创造的能力。艺术设计是一种创意活动,其不同于工程领域中的设计之处就在于创意性。创意性首先体现的是设计者的个人观念,其次是在艺术设计产品中彰显出设计者独特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飞利浦(中国香港)设计公司创意总监肖恩•休斯曾说过,其设计哲学就是,如果不能充分理解消费者、商业本身和工业科技这三大市场支柱,就不能生产出有意义的新产品。而对着三大支柱的综合考虑,如果不能增强产品结构的创新性,就会阻碍它的创新性。为了设计出有意义而又实用的产品,作为设计师,我们有责任去理解并应对这些分散因素所带来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进行创新,即对设计者所面对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创造出不同于其他产品结构的作品。因此当代杰出艺术设计师,仅仅具有纯粹的艺术设计专业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应具有谙熟当代艺术设计语境的素质以及综合创造的能力。当今是信息的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是互融、交互的时代。艺术如此,艺术设计同样如此。正如新媒体艺术家阿斯科特所认为的那样,我们正在走向融合的艺术,其反映和建设在现实中的融合的文化。融合思想的应用具有独特和积极的影响。它加速了技术智力的进化、消灭正统思想、挑战代表性、打破教条、直面唯物主义、要求参与、杂交身份、舒缓社会交往并重新排列时间和空间的秩序。杰出的当代艺术设计师应适应当下融合时代的要求,将综合各种信息,并且能够加以重组,进而进一步创意,是为综合创意的能力,这就是当代艺术设计师所具有的素质。如何应对培养和提高未来艺术设计师素质的挑战,是每个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围绕着当代艺术设计特点,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设计的基本素养,着眼于培养对信息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或可以认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产生设计大师的必由之路。
(二)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模式
开设不同课程,给学生建立了学习和掌握不同知识信息的平台。就美术欣赏课程而言,它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艺术形式、观念、艺术思潮、社会、美学等方面的信息,这些知识信息是艺术设计师具有的基本素养。美术作品本身就是多种信息的组合体,这些信息包含着艺术家的观念、审美以及创作定式,同时还打上艺术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烙印。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注重对美术作品的信息解读,尤其强调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强调个人性情的陶冶,即便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欣赏课程(包括近期出版的一些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欣赏的教材)也强调美术欣赏最后的共鸣,教学方法是着力于知识的把握、作品内容和意义的解读、形式和技巧及表现性的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知识传授,是一种“述”的表达模式,是一种由作品到作品的解说方式,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充其量只是达到个人修养的目的,在当前这个强调艺术创新的时代远不能满足艺术设计师对于艺术设计基本素养和创新的要求。对于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构建不同于传统讲述式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所谓“作”,即做、创造,即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重组信息、如何建立再创造的观念和方法。在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再创造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将美术作品中所含的各种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排列,并将自己的认识融入到美术作品中,进行再创造,从而赋予美术作品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不同于这件美术作品的全新的艺术信息,即新的形式和评价,这种新的形式与评价是能与艺术设计建构起某种关联关系。学生能通过这种关联,将这个新的艺术形式和评价应用于自己的艺术设计中。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模式不是停留于“述”的层面上,不是仅仅对美术作品的解读,而是在“作”的层面上,这种“作”的方式就是重组与再创造,即对信息的重组和再创造,这种教学模式是思想行为的方式,其教学方式是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树立独立分析、解构的行为观念,养成重新组合艺术、观念、社会等信息的行为方式。
二、行为观点和方式教学模式下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
艺术设计的主要要素是图像形式和媒材,这也是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要素。如果说纯艺术强调个体的主观表现,那么艺术设计更强调实用的原则。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模式,主要观点是强调行为的观念,即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自我创造的观念,具体到课程教学设计上应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将重组的艺术的信息,并由学生独立思考或团队合作来解决如何将思考合议的结果,应用到他们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一)解构、比较、综合艺术的信息艺术“很大程度上是自由发展的思想,以及创造包含着它们的形式与结构”
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首先是解构,即对不同作品中点、线、面、结构进行分析、理解,找出其中的各种关系;其次是比较,将作品包含的艺术信息进行对比研究,探究艺术信息的关联性与延伸性,寻找反映这些信息的目的性。例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解构和比较毕加索与其他艺术大师的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图像的形式和观念,理解艺术大师是如何综合艺术的信息。立体派大师毕加索曾研究过塞尚等大师的绘画,通过解构毕加索的作品,以及对比其他大师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到毕加索修长人物的造型受到了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影响。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对现代艺术的贡献,不仅是改变人们艺术观察与艺术思维的方式,而且用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诠释艺术。毕加索几何化表现方法,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毕加索同样也吸收了黑人艺术的元素,他的艺术是在分析解构他人艺术信息的基础上,激发了创作的灵感,进行了重组与再创造。美术欣赏教学中将各名家作品中所涵盖的信息加以比较,正如在欣赏毕加索的艺术时,可以将他与格列柯、塞尚等大师的作品联系起来加以比较研究,找到艺术大师分析、综合信息的方法,为下一步进行重构艺术信息做好准备。
(二)重新建构艺术的信息,结合现代艺术观念,激发设计的灵感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
首先是引导学生解构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空间等关系,其次是联想与重组。当一幅作品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作为美术作品的观众需要融入其中,了解作品的建构,究其原因,延伸艺术作品的意义,从中寻找出可能激发学生设计创意的灵感,将零散的、不规整的元素重新组合起来。将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引入到艺术设计中的方法是现代艺术设计大师的主要手段,无论是西摩•切瓦斯特、冈特•兰堡还是福田繁雄,无不是将艺术信息、现代艺术观念加以综合与创造,进而成就自己的设计风格。艺术贵在创新,而创新贵在对信息的综合与创造。现代艺术无论是观念还是形式上都给予人们许多启发,激发其他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现代艺术大师波洛克通过描绘漩涡、循环、联系,以及色彩和线条的融合来模仿连接性,也为现代绘画带来了更高吸引力的网络世界中的形象。波洛克是第一个将牢牢固定在画框中的画从艺术馆的墙上摘下来的人,他开始关注的是大地艺术,为行动和交互提供场所,为全面的观察方式、想象和构筑奠定基础,并形成全新的艺术美学态度,直接影响着我们这些数字空间中的主要继承人和受益人。现代主义艺术思想对艺术设计思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以现代平面设计为例,立体主义的形式、未来主义的思想观念、达达主义的版面编排、超现实主义对插图和版面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或是在意识形态上提供了现代平面设计的营养,或是在形式上提供了改革的借鉴。时代已经打破了唯艺术至上的神秘光环,人人皆是艺术家,生活为艺术提供了所有的一切,艺术与设计、艺术与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互为启发是当代艺术的特征之一。分析艺术现象、艺术观念的形成发展,可以清晰地显现出艺术作品与艺术设计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分析综合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对当代艺术观念有深层的认识,能够启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从而激发艺术设计的灵感。
(三)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建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模式应围绕创造力的培养而设置。这种创造力是能创造出新的图像形式、观念的能力,对学生在设计专业实践中起到引导作用。这种创造力的培养是在“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教学模式下,进过分析、综合、重组信息的基础上产生的。正如塞尚,他之所以成为现代艺术之父,就在于他对以鲁本斯、德拉克罗瓦,以及威尼斯画派、巴洛克风格绘画,还有印象派的绘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挥其色彩的敏锐感,将分散于各派的形式、用色这些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延伸其中的艺术意义,构成了其独具个性的结构形式。这是一种创意的行为,是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日本设计师谷口广树谈到自己的艺术设计学习过程时说:“大学时,我选择了造型设计的研究室,而不是可以直接学习平面设计的研究室。我们学过漆艺和型染,也学书法、铜版书和网板书(绢印)等课程。当时学习的王羲之和颜真卿的书法,成了我拓展表现领域的杀手锏。此外也受教于当时的新锐画家有元利夫先生,通过云繝彩色习得日本画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了解有元利夫作品的方法论,而我在感受到这些不可思议的因果关系的同时,也激发了创作的热情。创意的灵感来自主客观的契合,这些契合是在艺术设计方面为有意识和有行为的人准备的。有了创意的灵感,即可为创造打下基础,培养和提高创造能力。
三、结语
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激发了小学低年级孩子们参与美术活动的激情。学校每年秋季举行的校园艺术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参与学生众多,“我设计的艺术挂盘”、“可爱的拼贴”、“我喜欢的海底宠物”这些项目贴近学生生活。春季举行的科技节中的“科幻画大赛”、“科技小制作”、“我爱小发明”等项目,让低年级的孩子有一个充分想象、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也给校园里带来了浓浓的美育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有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很多时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小的贴画、可爱的书签等都可以作为奖品,来激励学生。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运用学过的绘画知识技能,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在教学安排上,要求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联系周围熟悉的氛围和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从而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调整内容,多样教学形式
教师针对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适度对内容进行调整,选择孩子们喜爱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不能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应正确把握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的特点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保持他们的童心、童趣。如在第一册14课《像什么呢》教学时,将非常好看、生动形象的云朵引入课堂,有的像狗,有的像爱心、梅花鹿、地图等,由于孩子们熟悉,生活中的素材引入大胆想象,自由创作。课堂上教师的及时指导,孩子们把奇形怪状的云朵与生活中熟悉的形象紧密联系起来,展开想象,有的像地图、像公鸡、像梅花鹿、像小狗、像爱心……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后面的作业做了有效铺垫。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临画”、“仿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敞开心扉、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在一年级的《水墨游戏》一课教学设计时,我创设了孩子们散步的情境,如,经过草地、树林、小河、山坡,结合不断变化的天气——下雨了、下雪了、电闪雷鸣,让学生用枯、湿、浓、淡、粗、细、连、断等形式的墨线去表现,还可以用变化的墨线去表现各种情绪。引导他们先从心理上握住墨笔,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在不经意的“涂鸦”中,会带来神来之笔,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年人的是不一样的,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能以太规范的准则来评价学生,主要看所表现的作业和所参与的活动的态度和热情,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体。